摇财树这财通财慧道2号收益如何可以啊,是不是投长期比短期好

《可转债为啥越来越多?证监会的阴谋你不懂……》 精选一

自今年9月雨虹转债发行,成为首个信用打新的可转债后,上市暴涨20%的惊人收益让可转债这个冷门的投资品种,摇身一变成了市场追逐的明星。据统计,自1992年发行第一个可转债宝安转债以来,到今年9月20多年里A股一共才发行了91个可转债,但现在等待发行的可转债就有130多个,平均每周保持着发行两三个的频率,从一个大多数人没听说过的冷门品种渐渐成为市场上举足轻重的板块。

为什么可转债突然间越发越多呢?是证监会放任上市公司圈钱吗?其实,这背后是证监会为散户操不完的心。

《可转债为啥越来越多?证监会的阴谋你不懂……》 精选六

上市银行新一轮“补血”大行动 27家银行计划再融资5280亿时间:2017年08月02日 06:20:33 中财网上市银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补血”行动。

日前,平安银行、南京银行陆续公告260亿元可转债发行和140亿元定增计划,上海银行200亿元优先股发行随后也获银监会核准,加上银行PB估值接近1倍,上市银行再融资逐渐纳入投资者视线。

从A股和H股合计39家上市银行看,除国有大行、华夏银行(行情10.15 +1.50%,诊股)和今年新上市银行外,大多在今年公告或完成再融资计划,合计融资总额逾5200亿元。其中,新增再融资主要通过优先股、可转债、非公开发行(定增)完成。

提及上市银行再融资,定向增发是较多选择的方式。殊不知,近年上市银行通过优先股、可转债方式进行融资的规模,丝毫不亚于定增。三种不同的股权融资方式,优缺点不一,对上市银行、投资者影响也各不相同。

整体来看,今年上市银行对再融资方式的选择呈现下列特点:

H股上市银行和A股次新股城商行对优先股发行较为热衷;

A股新上市农商行和仍处于破净状态的股份行则偏好可转债发行;

A股早期上市城商行及部分1倍以上PB的股份行,则较多通过定增补充核心资本。

招商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马鲲鹏认为,从风险加权资产增速与净资产收益率(ROE)两个维度来看,除部分已有充分预期的中小银行外,上市银行并不存在板块性质的大面积股权再融资需求,“从预期差的角度,上市银行的股权再融资已经是‘完成时’”。

的增加,银行核心资本不断被消耗,加上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考核带来的持续资本补充压力,以及巴塞尔协议Ⅲ过渡期临近结束,商业银行开始频频“补血”。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3家上市银行披露或完成2440亿元优先股发行计划,另有8家银行计划或已经发行合计1640亿元可转债、6家银行披露或实施合计规模近1200亿元的定增计划。

按相关规定,定增直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优先股用于补充其他一级资本,可转债在转股后可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而一级资本得到补充也将带动整体资本充足率的上升。

国泰君安证券银行研究团队认为,在前期资本消耗过快、近期因监管从严而可能补提资本的背景下,银行确有增资需求,但近期行业基本面稳中向好,ROE稳中有升,长期看不用担忧再融资严重摊薄收益。

马鲲鹏告诉记者,在当前“控总量”的监管大方向下,银行依靠资产扩张拉动业绩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对资本金的依赖已有显着下降。他认为,“随着风险加权资产增速的放缓,预计上市银行的股权再融资需求将更小。”

“总体来看,银行股权类融资压力不大。”中泰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戴志锋表示,大型银行和招行资本充足水平普遍较高,其内生盈利增长基本能够满足未来资本需求,而一些核心资本充足率偏低的中小银行也大多公布了资本补充方案,只有华夏银行、天津银行等少数几家上市银行未予公布。

除股权类融资外,今年已有约60家银行成功发行二级资本债,用以补充二级资本,累计发行规模达1789.7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0.94%。此外,还有数家银行计划发行逾1500亿元二级资本债。

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中,核心资本是最稳定、质量最高的部分,银行可以永久性占用,可以长期用来吸收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损失。上市银行可以通过配股、定增、可转债转股等方式补充核心资本,不过由于配股对股价压力较大,因此较少被采用。

从今年上市银行情况来看,原16家A股上市银行中,除国有大行和招商银行(行情26.14 +2.23%,诊股)、华夏银行外的其余银行在核心资本补充渠道上存在分化:仍处于破净状态的股份行较多选择发行可转债;3家城商行及部分1倍以上PB的股份行,则较多通过定增补充核心资本。

一位银行业分析师表示,股价对核心资本再融资选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处于破净状态的上市银行如果进行定增,发行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对机构的吸引力不大。不过,随着近期银行板块上涨,银行股估值回升,股权融资在市净率上的阻碍有望解除。

北京、宁波、南京3家市净率高于1倍的城商行选择定增,则较多的出于自身资本充足水平和监管政策方面的考虑。“3家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位列A股上市银行后列,核心资本补充的压力比较大,但是监管层考虑到他们可转债发行额度太大,所以非常慎重,定增反正是大股东出钱。”一位资深银行业研究人士称。

马鲲鹏认为,可转债和定增之间,上市银行的偏好差异不大,今年很多银行本质上都偏好可转债,因为可转债补充资本金没有那么快。“银行业今年资产端可配置的也不多,就是放贷款,其他主要资产的相对约束都比较大,这时候如果补充较多核心资本,反而投不出去,压力也大,所以大家都偏好发行可转债补充核心资本,慢慢转,慢慢用。” 马鲲鹏进一步解释称。

此外,A股上市农商行也偏好可转债发行。马鲲鹏称,这批农商行通过A股IPO发行募集的资金量偏少,对核心资本的补充有限,所以考虑通过发行可转债补充核心资本。但也有银行业分析师认为没有必要,“发优先股就够了,A股农商行现在估值那么高,发可转债以后转股都不一定转得了。”

与A股次新股农商行不同,A股次新股城商行更为倾向通过发行优先股补充一级资本。数据显示,去年A股上市的4家城商行均已披露优先股发行计划,合计募资规模达550亿元。

“其实所有银行都有发行优先股的需求,因为有其他一级资本需要补充,但是按照相关规定,只有境内上市银行发行的优先股才能在交易所转让,包括H股上市银行、新三板挂牌银行、非上市银行在境内发行优先股都只能在新三板挂牌转让,所以这些城商行在上市之后,会尽快安排优先股发行。”一家城商行资产负债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天风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也认为,城商行在完成A股IPO后,定增受再融资新规限制,但是核心资本补充压力不大,“只要发行部分优先股,资本充足率就上来了”。

H股上市银行则由于大面积破净,加上H股定增募集资金有限,对股价影响也较大,因此同样选择发行优先股补充资本。

数据显示,目前有7家H股上市银行已披露优先股发行预案,发行总额合计1240亿元。其中,重庆农商行计划在境内发行100亿元优先股;招商银行350亿元优先股发行计划中,有75亿元计划境外发行。此外,浙商银行已于今年3月完成150亿元境外优先股发行。

一家H股上市银行高管认为,这一方面是H股银行资本补充压力下的融资选择;另一方面,中资银行出于优化资本结构和补充渠道、提升境外影响力等考虑,需要补充美元负债。“从实际发行情况来看,中资银行境外优先股70%-80%境内投资者认购,这对融资成本的降低、优先股市场表现稳定性均有正面影响。” (原标题:上市银行新一轮“补血”大行动 27家银行计划再融资5280亿)

《可转债为啥越来越多?证监会的阴谋你不懂……》 精选七

上市银行新一轮“补血”大行动 27家银行计划再融资5280亿时间:2017年08月02日 06:20:33 中财网上市银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补血”行动。

日前,平安银行、南京银行陆续公告260亿元可转债发行和140亿元定增计划,上海银行200亿元优先股发行随后也获银监会核准,加上银行PB估值接近1倍,上市银行再融资逐渐纳入投资者视线。

从A股和H股合计39家上市银行看,除国有大行、华夏银行(行情10.15 +1.50%,诊股)和今年新上市银行外,大多在今年公告或完成再融资计划,合计融资总额逾5200亿元。其中,新增再融资主要通过优先股、可转债、非公开发行(定增)完成。

提及上市银行再融资,定向增发是较多选择的方式。殊不知,近年上市银行通过优先股、可转债方式进行融资的规模,丝毫不亚于定增。三种不同的股权融资方式,优缺点不一,对上市银行、投资者影响也各不相同。

整体来看,今年上市银行对再融资方式的选择呈现下列特点:

H股上市银行和A股次新股城商行对优先股发行较为热衷;

A股新上市农商行和仍处于破净状态的股份行则偏好可转债发行;

A股早期上市城商行及部分1倍以上PB的股份行,则较多通过定增补充核心资本。

招商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马鲲鹏认为,从风险加权资产增速与净资产收益率(ROE)两个维度来看,除部分已有充分预期的中小银行外,上市银行并不存在板块性质的大面积股权再融资需求,“从预期差的角度,上市银行的股权再融资已经是‘完成时’”。

的增加,银行核心资本不断被消耗,加上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考核带来的持续资本补充压力,以及巴塞尔协议Ⅲ过渡期临近结束,商业银行开始频频“补血”。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3家上市银行披露或完成2440亿元优先股发行计划,另有8家银行计划或已经发行合计1640亿元可转债、6家银行披露或实施合计规模近1200亿元的定增计划。

按相关规定,定增直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优先股用于补充其他一级资本,可转债在转股后可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而一级资本得到补充也将带动整体资本充足率的上升。

国泰君安证券银行研究团队认为,在前期资本消耗过快、近期因监管从严而可能补提资本的背景下,银行确有增资需求,但近期行业基本面稳中向好,ROE稳中有升,长期看不用担忧再融资严重摊薄收益。

马鲲鹏告诉记者,在当前“控总量”的监管大方向下,银行依靠资产扩张拉动业绩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对资本金的依赖已有显着下降。他认为,“随着风险加权资产增速的放缓,预计上市银行的股权再融资需求将更小。”

“总体来看,银行股权类融资压力不大。”中泰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戴志锋表示,大型银行和招行资本充足水平普遍较高,其内生盈利增长基本能够满足未来资本需求,而一些核心资本充足率偏低的中小银行也大多公布了资本补充方案,只有华夏银行、天津银行等少数几家上市银行未予公布。

除股权类融资外,今年已有约60家银行成功发行二级资本债,用以补充二级资本,累计发行规模达1789.7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0.94%。此外,还有数家银行计划发行逾1500亿元二级资本债。

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中,核心资本是最稳定、质量最高的部分,银行可以永久性占用,可以长期用来吸收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损失。上市银行可以通过配股、定增、可转债转股等方式补充核心资本,不过由于配股对股价压力较大,因此较少被采用。

从今年上市银行情况来看,原16家A股上市银行中,除国有大行和招商银行(行情26.14 +2.23%,诊股)、华夏银行外的其余银行在核心资本补充渠道上存在分化:仍处于破净状态的股份行较多选择发行可转债;3家城商行及部分1倍以上PB的股份行,则较多通过定增补充核心资本。

一位银行业分析师表示,股价对核心资本再融资选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处于破净状态的上市银行如果进行定增,发行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对机构的吸引力不大。不过,随着近期银行板块上涨,银行股估值回升,股权融资在市净率上的阻碍有望解除。

北京、宁波、南京3家市净率高于1倍的城商行选择定增,则较多的出于自身资本充足水平和监管政策方面的考虑。“3家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位列A股上市银行后列,核心资本补充的压力比较大,但是监管层考虑到他们可转债发行额度太大,所以非常慎重,定增反正是大股东出钱。”一位资深银行业研究人士称。

马鲲鹏认为,可转债和定增之间,上市银行的偏好差异不大,今年很多银行本质上都偏好可转债,因为可转债补充资本金没有那么快。“银行业今年资产端可配置的也不多,就是放贷款,其他主要资产的相对约束都比较大,这时候如果补充较多核心资本,反而投不出去,压力也大,所以大家都偏好发行可转债补充核心资本,慢慢转,慢慢用。” 马鲲鹏进一步解释称。

此外,A股上市农商行也偏好可转债发行。马鲲鹏称,这批农商行通过A股IPO发行募集的资金量偏少,对核心资本的补充有限,所以考虑通过发行可转债补充核心资本。但也有银行业分析师认为没有必要,“发优先股就够了,A股农商行现在估值那么高,发可转债以后转股都不一定转得了。”

与A股次新股农商行不同,A股次新股城商行更为倾向通过发行优先股补充一级资本。数据显示,去年A股上市的4家城商行均已披露优先股发行计划,合计募资规模达550亿元。

“其实所有银行都有发行优先股的需求,因为有其他一级资本需要补充,但是按照相关规定,只有境内上市银行发行的优先股才能在交易所转让,包括H股上市银行、新三板挂牌银行、非上市银行在境内发行优先股都只能在新三板挂牌转让,所以这些城商行在上市之后,会尽快安排优先股发行。”一家城商行资产负债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天风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也认为,城商行在完成A股IPO后,定增受再融资新规限制,但是核心资本补充压力不大,“只要发行部分优先股,资本充足率就上来了”。

H股上市银行则由于大面积破净,加上H股定增募集资金有限,对股价影响也较大,因此同样选择发行优先股补充资本。

数据显示,目前有7家H股上市银行已披露优先股发行预案,发行总额合计1240亿元。其中,重庆农商行计划在境内发行100亿元优先股;招商银行350亿元优先股发行计划中,有75亿元计划境外发行。此外,浙商银行已于今年3月完成150亿元境外优先股发行。

一家H股上市银行高管认为,这一方面是H股银行资本补充压力下的融资选择;另一方面,中资银行出于优化资本结构和补充渠道、提升境外影响力等考虑,需要补充美元负债。“从实际发行情况来看,中资银行境外优先股70%-80%境内投资者认购,这对融资成本的降低、优先股市场表现稳定性均有正面影响。” (原标题:上市银行新一轮“补血”大行动 27家银行计划再融资5280亿)

《可转债为啥越来越多?证监会的阴谋你不懂……》 精选八

可转债对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升明显。以平安银行为例,该行一季度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28%,接近了7.5%的监管要求,如果转股,可以提高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4%。

随着证监会今年初发布上市公司再融资新规,以商业银行为代表,上市公司开始倾向于可转债作为补充资本的来源。

据银监会披露的数据,截至6月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3.2%,这低于一季度13.26%的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从2013年到2018年,六年的过渡时间内,中国银行业将逐渐实行新的巴塞尔协议Ⅲ,大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要求比以往多了3.5个百分点。静态看,即使银行业务不发展,2013年以来的资本监管要求都是在提高的。”

从目前看,上市银行新增融资多通过可转债和非公开发行(定增)完成。今年以来,光大银行实施400亿元可转债,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先后公布500亿元、260亿元可转债预案。

超1000亿可转债发行征程
7月28日,平安银行公告称,发行不超过260亿元A股可转债的预案,每张面值100元,按面值发行,存续期限为发行之日起六年。

去年10月27日,银监会同意光大银行发行不超过300亿元的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今年3月,光大转债(113011.SH)上市。今年6月,民生银行公告发行500亿元可转债预案。

银行补充资本充足率有多种资本工具,按相关规定,定向增发可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优先股可补充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次级债、二级债和可转债可补充资本充足率。

此前,可转债是一种相对“小众”的融资方式,历年来发行笔数较少。但是,今年2月,证监会发布再融资新规,可转债较定增、配股等其他资本工具发行周期短,发行风险小,逐渐成为当前市场环境下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选择。

“从再融资新规来看,股份行直接增发还是有难度,所以可转债为主。”有银行业分析师表示。

银行系可转债发行金额巨大,在可转债市场占据“统治地位”。平安银行260亿元、民生银行500亿元可转债发行成功后,三家银行发行额将占2017年可转债市场发行总量的9成以上。

从市场反应看,投资者对可转债热情颇高,可转债的中签率持续走低。今年3月,光大银行300亿元规模的可转债网上中签率仅为0.5%,本月刚完成发行的国泰君安70亿元可转债,网上中签率进一步下降为0.08%,堪比“打新股”。

去年3月4日,宁波银监局同意宁波银行公开发行不超过100亿元的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该可转债尚未实施,经该行股东大会批准后延期一年实施。

今年6月7日、19日,江苏银监局同意江阴农商行、常熟农商行、无锡农商行分别发行不超过20亿元、30亿元、30亿元的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山东银监局也于6月12日批准威海市商业银行发行40亿元可转债。

股价决定银行选择可转债或定增
从原16家上市银行看,除国有大行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外,基本公告或近期完成了融资计划,股份行和城商行融资基本落定。其中,新增融资多通过可转债和非公开发行(定增)完成。

华创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张明表示,随着近期银行股价上涨,当前银行估值水平普遍回升,主流银行的静态PB接近1倍,股权融资带来的“1倍净资产”红线有望被解锁。

平安银行可转债发行公告显示,根据监管规定,本次发行可转债的初始转股价格不低于可转债募集说明书公告之日前二十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和前一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以及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和股票面值。

从公开信息发现,可转债从公告预案到完成发行一般需要1年左右,由于发行后6个月内不能转股,真正补充资本也要1年半以后,同时需要银行股价高于约定的转股价格时,投资者才会选择转股。

张明认为,当前估值水平较低的银行仍然选择了可转债方式为主,估值水平普遍高于净资产的银行才会选择增发。“再融资新规对定价基准日的修订,使得定价锁定非常困难。以非公开发行为例,北京银行的基准日交易均价9折与净资产孰高可能成为一种通行模式,如果定价基准日股价偏低,对增发工作还是非常不利的。”

其结果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更愿意以可转债的方式补充资本,部分估值更高的中小银行则选择定增的方式补充资本。据Wind数据,目前银行板块2017年动态PB大约为0.88倍,行业整体股息率超过4.3%。

“可转债还是无法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而现在银行的估值水平还是很尴尬的。”部分银行的估值PB在1倍左右或以上,但若按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再打9折,若价格还是容易破净(PB低于1),若以净资产来定增则可能低于二级市场。

可转债对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升明显。以平安银行为例,该行一季度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28%,接近了7.5%的监管要求,如果转股,可以提高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4%。

银行补充资本,面临需求的增加和监管的压力。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银行业务需求看,银行表内、表外业务发展,都需要资本补充。从资本监管要求看,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实际上是提高。

过去银行将表内的一些业务不在风险资产体现或降低权重,这实际上降低了真实的银行监管资本要求。今年以来,随着监管推动表外业务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回表,银行资本补充的要求进一步提升。

但在此过程中,由于部分银行利润下降甚至负增长,使得通过利润留存等内源性方式补充资本的能力在下降。银行对外部资本补充渠道更为渴求。

不过,从目前来看,随着银行补充资本计划相继落地,有未公告再融资需求的银行已寥寥无几。招商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马鲲鹏认为,从预期差角度,银行股权再融资已是“完成时”。在当前“控总量”的监管大方向下,银行依靠资产扩张拉动业绩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对资本金的依赖已有显著下降。绝大部分银行当前(或完成已宣布再融资后)的资本充足率,已经非常充裕。

从数据看,次级债等资本补充工具发行规模变化不一。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31日,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1776亿元,2015年、2016年次级债分别发行3131亿元、2252亿元;同期,商业银行债发行2557亿元,2015年、2016年该普通债分别发行2217亿元、3673亿元。

由于部分商业银行较依赖二级资本债等工具补充资本,这一情况监管开始予以关注。

“如今年1月,湖北银监局罕见的公告称,不予批准谷城农商行发行二级资本债券,原因是“逾期90天与不良贷款比例”和贷款分类偏离度两项指标均不符合监管要求。”

《可转债为啥越来越多?证监会的阴谋你不懂……》 精选九

可转债对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升明显。以平安银行为例,该行一季度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28%,接近了7.5%的监管要求,如果转股,可以提高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4%。

随着证监会今年初发布上市公司再融资新规,以商业银行为代表,上市公司开始倾向于可转债作为补充资本的来源。

据银监会披露的数据,截至6月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3.2%,这低于一季度13.26%的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从2013年到2018年,六年的过渡时间内,中国银行业将逐渐实行新的巴塞尔协议Ⅲ,大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要求比以往多了3.5个百分点。静态看,即使银行业务不发展,2013年以来的资本监管要求都是在提高的。”

从目前看,上市银行新增融资多通过可转债和非公开发行(定增)完成。今年以来,光大银行实施400亿元可转债,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先后公布500亿元、260亿元可转债预案。

超1000亿可转债发行征程
7月28日,平安银行公告称,发行不超过260亿元A股可转债的预案,每张面值100元,按面值发行,存续期限为发行之日起六年。

去年10月27日,银监会同意光大银行发行不超过300亿元的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今年3月,光大转债(113011.SH)上市。今年6月,民生银行公告发行500亿元可转债预案。

银行补充资本充足率有多种资本工具,按相关规定,定向增发可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优先股可补充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次级债、二级债和可转债可补充资本充足率。

此前,可转债是一种相对“小众”的融资方式,历年来发行笔数较少。但是,今年2月,证监会发布再融资新规,可转债较定增、配股等其他资本工具发行周期短,发行风险小,逐渐成为当前市场环境下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选择。

“从再融资新规来看,股份行直接增发还是有难度,所以可转债为主。”有银行业分析师表示。

银行系可转债发行金额巨大,在可转债市场占据“统治地位”。平安银行260亿元、民生银行500亿元可转债发行成功后,三家银行发行额将占2017年可转债市场发行总量的9成以上。

从市场反应看,投资者对可转债热情颇高,可转债的中签率持续走低。今年3月,光大银行300亿元规模的可转债网上中签率仅为0.5%,本月刚完成发行的国泰君安70亿元可转债,网上中签率进一步下降为0.08%,堪比“打新股”。

去年3月4日,宁波银监局同意宁波银行公开发行不超过100亿元的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该可转债尚未实施,经该行股东大会批准后延期一年实施。

今年6月7日、19日,江苏银监局同意江阴农商行、常熟农商行、无锡农商行分别发行不超过20亿元、30亿元、30亿元的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山东银监局也于6月12日批准威海市商业银行发行40亿元可转债。

股价决定银行选择可转债或定增
从原16家上市银行看,除国有大行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外,基本公告或近期完成了融资计划,股份行和城商行融资基本落定。其中,新增融资多通过可转债和非公开发行(定增)完成。

华创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张明表示,随着近期银行股价上涨,当前银行估值水平普遍回升,主流银行的静态PB接近1倍,股权融资带来的“1倍净资产”红线有望被解锁。

平安银行可转债发行公告显示,根据监管规定,本次发行可转债的初始转股价格不低于可转债募集说明书公告之日前二十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和前一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以及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和股票面值。

从公开信息发现,可转债从公告预案到完成发行一般需要1年左右,由于发行后6个月内不能转股,真正补充资本也要1年半以后,同时需要银行股价高于约定的转股价格时,投资者才会选择转股。

张明认为,当前估值水平较低的银行仍然选择了可转债方式为主,估值水平普遍高于净资产的银行才会选择增发。“再融资新规对定价基准日的修订,使得定价锁定非常困难。以非公开发行为例,北京银行的基准日交易均价9折与净资产孰高可能成为一种通行模式,如果定价基准日股价偏低,对增发工作还是非常不利的。”

其结果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更愿意以可转债的方式补充资本,部分估值更高的中小银行则选择定增的方式补充资本。据Wind数据,目前银行板块2017年动态PB大约为0.88倍,行业整体股息率超过4.3%。

“可转债还是无法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而现在银行的估值水平还是很尴尬的。”部分银行的估值PB在1倍左右或以上,但若按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再打9折,若价格还是容易破净(PB低于1),若以净资产来定增则可能低于二级市场。

可转债对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升明显。以平安银行为例,该行一季度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28%,接近了7.5%的监管要求,如果转股,可以提高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4%。

银行补充资本,面临需求的增加和监管的压力。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银行业务需求看,银行表内、表外业务发展,都需要资本补充。从资本监管要求看,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实际上是提高。

过去银行将表内的一些业务不在风险资产体现或降低权重,这实际上降低了真实的银行监管资本要求。今年以来,随着监管推动表外业务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回表,银行资本补充的要求进一步提升。

但在此过程中,由于部分银行利润下降甚至负增长,使得通过利润留存等内源性方式补充资本的能力在下降。银行对外部资本补充渠道更为渴求。

不过,从目前来看,随着银行补充资本计划相继落地,有未公告再融资需求的银行已寥寥无几。招商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马鲲鹏认为,从预期差角度,银行股权再融资已是“完成时”。在当前“控总量”的监管大方向下,银行依靠资产扩张拉动业绩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对资本金的依赖已有显著下降。绝大部分银行当前(或完成已宣布再融资后)的资本充足率,已经非常充裕。

从数据看,次级债等资本补充工具发行规模变化不一。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31日,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1776亿元,2015年、2016年次级债分别发行3131亿元、2252亿元;同期,商业银行债发行2557亿元,2015年、2016年该普通债分别发行2217亿元、3673亿元。

由于部分商业银行较依赖二级资本债等工具补充资本,这一情况监管开始予以关注。

“如今年1月,湖北银监局罕见的公告称,不予批准谷城农商行发行二级资本债券,原因是“逾期90天与不良贷款比例”和贷款分类偏离度两项指标均不符合监管要求。”

《可转债为啥越来越多?证监会的阴谋你不懂……》 精选十

随着证监会今年初发布上市公司再融资新规,以商业银行为代表,上市公司开始倾向于可转债作为补充资本的来源。

据银监会披露的数据,截至6月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3.2%,这低于一季度13.26%的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从2013年到2018年,六年的过渡时间内,中国银行业将逐渐实行新的巴塞尔协议Ⅲ,大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要求比以往多了3.5个百分点。静态看,即使银行业务不发展,2013年以来的资本监管要求都是在提高的。”

从目前看,上市银行新增融资多通过可转债和非公开发行(定增)完成。今年以来,光大银行实施400亿元可转债,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先后公布500亿元、260亿元可转债预案。

超1000亿可转债发行征程

7月28日,平安银行公告称,发行不超过260亿元A股可转债的预案,每张面值100元,按面值发行,存续期限为发行之日起六年。

去年10月27日,银监会同意光大银行发行不超过300亿元的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今年3月,光大转债(113011.SH)上市。今年6月,民生银行公告发行500亿元可转债预案。

银行补充资本充足率有多种资本工具,按相关规定,定向增发可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优先股可补充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次级债、二级债和可转债可补充资本充足率。

此前,可转债是一种相对“小众”的融资方式,历年来发行笔数较少。但是,今年2月,证监会发布再融资新规,可转债较定增、配股等其他资本工具发行周期短,发行风险小,逐渐成为当前市场环境下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选择。

“从再融资新规来看,股份行直接增发还是有难度,所以可转债为主。”有银行业分析师表示。

银行系可转债发行金额巨大,在可转债市场占据“统治地位”。平安银行260亿元、民生银行500亿元可转债发行成功后,三家银行发行额将占2017年可转债市场发行总量的9成以上。

从市场反应看,投资者对可转债热情颇高,可转债的中签率持续走低。今年3月,光大银行300亿元规模的可转债网上中签率仅为0.5%,本月刚完成发行的国泰君安70亿元可转债,网上中签率进一步下降为0.08%,堪比“打新股”。

去年3月4日,宁波银监局同意宁波银行公开发行不超过100亿元的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该可转债尚未实施,经该行股东大会批准后延期一年实施。

今年6月7日、19日,江苏银监局同意江阴农商行、常熟农商行、无锡农商行分别发行不超过20亿元、30亿元、30亿元的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山东银监局也于6月12日批准威海市商业银行发行40亿元可转债。

股价决定银行选择可转债或定增

从原16家上市银行看,除国有大行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外,基本公告或近期完成了融资计划,股份行和城商行融资基本落定。其中,新增融资多通过可转债和非公开发行(定增)完成。

华创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张明表示,随着近期银行股价上涨,当前银行估值水平普遍回升,主流银行的静态PB接近1倍,股权融资带来的“1倍净资产”红线有望被解锁。

平安银行可转债发行公告显示,根据监管规定,本次发行可转债的初始转股价格不低于可转债募集说明书公告之日前二十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和前一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以及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和股票面值。

从公开信息发现,可转债从公告预案到完成发行一般需要1年左右,由于发行后6个月内不能转股,真正补充资本也要1年半以后,同时需要银行股价高于约定的转股价格时,投资者才会选择转股。

张明认为,当前估值水平较低的银行仍然选择了可转债方式为主,估值水平普遍高于净资产的银行才会选择增发。“再融资新规对定价基准日的修订,使得定价锁定非常困难。以非公开发行为例,北京银行的基准日交易均价9折与净资产孰高可能成为一种通行模式,如果定价基准日股价偏低,对增发工作还是非常不利的。”

其结果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更愿意以可转债的方式补充资本,部分估值更高的中小银行则选择定增的方式补充资本。据Wind数据,目前银行板块2017年动态PB大约为0.88倍,行业整体股息率超过4.3%。

“可转债还是无法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而现在银行的估值水平还是很尴尬的。”部分银行的估值PB在1倍左右或以上,但若按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再打9折,若价格还是容易破净(PB低于1),若以净资产来定增则可能低于二级市场。

可转债对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升明显。以平安银行为例,该行一季度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28%,接近了7.5%的监管要求,如果转股,可以提高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4%。

银行补充资本,面临需求的增加和监管的压力。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银行业务需求看,银行表内、表外业务发展,都需要资本补充。从资本监管要求看,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实际上是提高。

过去银行将表内的一些业务不在风险资产体现或降低权重,这实际上降低了真实的银行监管资本要求。今年以来,随着监管推动表外业务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回表,银行资本补充的要求进一步提升。

但在此过程中,由于部分银行利润下降甚至负增长,使得通过利润留存等内源性方式补充资本的能力在下降。银行对外部资本补充渠道更为渴求。

不过,从目前来看,随着银行补充资本计划相继落地,有未公告再融资需求的银行已寥寥无几。招商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马鲲鹏认为,从预期差角度,银行股权再融资已是“完成时”。在当前“控总量”的监管大方向下,银行依靠资产扩张拉动业绩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对资本金的依赖已有显著下降。绝大部分银行当前(或完成已宣布再融资后)的资本充足率,已经非常充裕。

从数据看,次级债等资本补充工具发行规模变化不一。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31日,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1776亿元,2015年、2016年次级债分别发行3131亿元、2252亿元;同期,商业银行债发行2557亿元,2015年、2016年该普通债分别发行2217亿元、3673亿元。

由于部分商业银行较依赖二级资本债等工具补充资本,这一情况监管开始予以关注。

“如今年1月,湖北银监局罕见的公告称,不予批准谷城农商行发行二级资本债券,原因是“逾期90天与不良贷款比例”和贷款分类偏离度两项指标均不符合监管要求。”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银行密集补充资本幕后玄机 超千亿可转债发行成市场“垄断”模式

更多专业报道,请点击下载“界面新闻”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懒财宝收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