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仙机器人能在人流密集的场景应用吗?

雷锋网按:2018 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CCF-GAIR)在深圳召开,峰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雷锋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承办,得到了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指导,是国内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术界、工业界及投资界三大领域的顶级交流盛会,旨在打造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实力的跨界交流合作平台。

6月30日下午,高仙机器人创始人兼CEO程昊天为CCF-GAIR 2018「机器人应用专场」分会场做了主题为「从机器人底层技术到商用落地的闭环」的演讲,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对其演讲进行了不改变原意的整理。

高仙机器人一直致力于解决不同场景过程中的机器人移动问题,室内、室外,包括电梯、楼宇全场景移动解决方案,目前主要是在安防、楼宇配送、环卫清洁三大领域进行布局。

高仙机器人目前主要有两种商业落地模式,一是为行业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二是在室内清洁领域做自主品牌的产品线。通过这两种方式,公司可以更快的实现商业闭环,迅速进行各种商业落地。

在这样的商业落地过程中,技术研发能够促进落地的速度和数量,而速度和数量的提升又可以提供各种数据和场景,帮助团队进行分析和提高,进而反哺技术研发,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高仙机器人成立于2013年,是服务机器人领域的老兵。在这五年里,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非常快,一系列场景和商业落地越来越成熟,行业中存活下来的公司都已经逐渐找到自己的细分场景和落地点。

高仙机器人创始人兼CEO程昊天认为,2018年会是一个很特别的年份。随着包括供应链在内的底层技术变得越来越成熟,配套、供应链都逐渐健全,传感器、激光雷达等关键部件的价格都在迅速下降,这个行业今年开始会进入高速的增长阶段,预计未来五到十年会持续每年三到五倍的增长。

服务机器人领域有三块底层技术:一是自主移动,二是机器视觉,三是自然语言理解。这其中,机器视觉、自然语言理解尚属于初期阶段,相比之下自主移动技术则是走在最前面的一块。今天简单聊一下自主移动技术这块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现在的现状。

自主移动技术的应用场景主要分为三类:室内低速、室外低速和室外高速,不同场景对应不同的技术难度。在这之下,自主移动技术又分成四个小的应用方向:SLAM本身、感知、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针对不同的场景,每个细分的技术都有不同的难度这些场景和技术综合起来,最终决定了机器人的性能以及能否达到商业应用的条件。

程昊天提到,随着应用的爆发,商业应用对于机器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多应用开始要求室内外通用的解决方案,全场景移动能力在整个行业里变得至关重要。为此,高仙机器人率先提出了SLAM2.0的概念。

SLAM2.0与传统SLAM最大的区别在于语义。与通过雷达或视觉寻找特征点和物体表面轮廓来定位坐标的点云SLAM相比,SLAM2.0引入了视觉、模式识别和感知,可以对物体进行识别。通过语义SLAM,机器人可以对物体进行具体的识别,根据物体的位置去定位自己的朝向和最终的目标点,并针对不同的物体精确执行不同的动作。

此外,大家一直对SLAM应当以激光雷达为主还是以视觉为主的问题颇有争论。高仙机器人认为,随着任务或是场景复杂性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全场景移动的需求上,单个传感器的局限会越来越大:视觉的信息量大但精度差,激光雷达的精度高但信息量少。它们两个是非常好的互补关系,SLAM在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方向一定是多传感器融合。

程昊天表示,高仙机器人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可以实现以往单一激光雷达无法实现的功能,如检测停车桩、地面水渍等。

除了SLAM技术,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移动能力同样非常重要。随着机器人的体积越来越大,外形从圆盘形为主逐渐演化出各种形态,机器人对于运动控制的需求也从二维增长到三维,自由度更高的洗地机和物流车甚至需要四维运动控制系统。

而相应的,路径规划以及复杂场景中的避障也是非常重要的核心能力和发展方向,包括迎人、跟随等算法都是未来自主移动技术必备的条件。

最后,程昊天还向大家介绍了高仙机器人在促进市场上下游产业链打通上所做的努力。高仙机器人可以为行业客户提供配送、安防等各种解决方案,包括SLAM、外壳机械结构、底盘机械结构以及服务清单等都会提供给客户,可以为客户节省大量的研发时间和费用,让客户把更多时间和资金投入到应用端和市场端。

以酒店行业为例,高仙机器人与深圳的安泽智能在碧桂园项目上提供整套解决方案,三个月左右便可以落地配送产品,与之类似的还有安防等行业。

程昊天表示,高仙机器人通过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对整个服务机器人行业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能够让更多公司进入这个行业,并且让技术越来越成熟,以推动行业更快的发展。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原标题:累计10w+公里清洁服务,这样的机器人离不开高仙自主定位导航

也许,你对家用清洁机器人见怪不怪,对商用清洁机器人心存疑虑。商用场景下全自动的清洁机器人真的可靠吗?有了高仙10万+公里清洁服务的真实数据,你可以安心接受这个事实了!高仙商用清洁机器人ECOBOT SCRUB 75凭借着自主研发的机器人自主定位导航系统,和20余种传感器的融合,在知名机场、百货商场、生产车间、甚至著名景点等不同场景的落地应用案例不胜枚举,覆盖了室内+室外全场景。

商用、室外等种种限定都在给机器人的自主移动增加着难度。当你还对机器人室外开放场景的应用抱有疑虑时,高仙商用清洁机器人高仙商用清洁机器人ECOBOT SCRUB 75已经悄然出现在身边。

据了解就在刚过去的8月,就有ECOBOT SCRUB 75成功“打卡”地标云集的上海外滩,也有高仙向杭州湖滨银泰百货正式交付商用清洁机器人等消息传来。高仙的商用清洁机器人明星产品,正用她在清洁领域积累的丰厚经验和“严谨的思维”展开了用智慧和行动保卫着这些人流密集的室内、外公共场所的清洁。

上海外滩——机器人室外自主移动已实现

在上海外滩的应用实例中,ECOBOT SCRUB 75负责黄浦江边的室外清洁工作,众所周知对于机器人而言,室外环境相较于室内更为复杂,不可预测性更高,天气、光线、地面状态、坡度、障碍物属性与速度等诸多外部因素对机器人的视觉定位和物体检测能力,非结构化环境下的建图能力,和避障能力都有着更高的要求。

ECOBOT SCRUB 75能够游刃有余去应对以外滩为代表的室外环境的不可预测性,轻松胜任室外清洁任务,离不开高仙自研的机器人自主定位导航系统,离不开在SLAM、感知、路径规划与运动控制领域都拥有领先优势的高仙机器人全场景移动技术的支撑。首先,高仙机器人自主定位导航融合运用了激光导航与视觉导航等技术,使ECOBOT SCRUB 75适应户外场景的光线变化等因素,在外滩“大范围”、“高动态性”的特殊场景中轻松完成建图和定位任务。其次,高仙机器人环境感知系统综合运用了激光、视觉、超声、红外等20余种传感器模态,通过丰富的实战数据和基于数据的机器学习算法,赋予了机器人更具针对性的感知能力和更为精准的识别能力。最后,ECOBOT SCRUB 75 通过动态路径规划算法与交互式避障策略实现了复杂行人场景中实时路径规划及导航运动控制,使机器人自由穿梭于外滩环境,轻松完成清洁任务。

杭州银泰——器人的精准感知与识别再升级

高仙商用清洁机器人ECOBOT SCRUB 75落地杭州湖滨银泰百货

此外,8月ECOBOT SCRUB 50还进驻了杭州湖滨银泰百货,承担起商场奢侈品区域占地约1.8万平方米的清洁工作。观其四周的玻璃墙体、大理石地面,精美华贵这样的环境,放权给一个机器人去清洁,真的可靠吗?起初商场方面也是心存疑虑的,但当亲眼目睹了ECOBOT SCRUB 75的运行和演示,不安就烟消云散了。原来,ECOBOT SCRUB 75的安全系统涵盖了激光雷达、深度摄像头、超声传感器和电子防撞条等部件,清洁场景下的特殊物体进行精准识别并全方位规避盲区,因此即便是四周玻璃环绕,ECOBOT SCRUB 75仍可以安全无忧的开展清洁工作。

2019年1月,将实施社保入税,这一政策或将使我国的人力成本拐点或提前来临。面对初级劳动力逐渐稀缺的现状和人力成本猛增的大趋势,全智能化的清洁机器人在商用场景的落地应用无疑将会成为人力成本控制与效率升级的一则优质解决方案。无论室内到室外,无论高端商场到知名景点,高仙机器人的全场景移动并不不缺少例证,它也将不断印证机器人自主移动能力逐步的完善升级。

5 月 10 日,全球最早从事 SLAM 技术研发和应用探索的公司之一高仙机器人在北京举行了 A 轮融资发布会,本轮融资由蓝驰创投领投,七海跟投。

SLAM 作为一种机器人运动交互技术,是与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理解并列的三大机器人底层技术之一,更是低速无人驾驶应用领域的关键。发布会上,高仙创始人兼 CEO 程昊天宣布推出 SLAM 2.0 技术。

所谓 SLAM 2.0,程昊天向雷锋网解释说,是指赋予机器人更强的感知能力和室内外跨区域工作能力:

第一,它有更多的传感器,视觉、激光、GPS 等多种传感器相融合;第二,既能在室内工作,又能在室外工作。

他认为,传统 SLAM 可能只是应用了激光雷达,或者在家用的小场景下,纯做 VSLAM 这一块,“我们觉得这两个明显要结合起来,提供一个更好的跨场景解决方案”。

据雷锋网了解,成立于 2013 年的高仙已成功向下游近百家智能机器人终端企业提供完整的 SLAM 商用解决方案,并实现了在国内该领域超过 60% 的市场占比,近一年综合营收达数千万。据程昊天透露,公司预计 2018 年销售额将突破 1 亿元人民币。

在 SLAM、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下,机器人行业正高速发展,程昊天在发布会现场表示,“最好的机器人时代可能到了”。

清洁、安防、楼宇配送:三大场景布局

手握 SLAM 2.0 技术的高仙,核心业务是为下游机器人公司提供完整的产品解决方案。不仅有 SLAM,还包括底盘的设计,包括 SLAM,应用及后台的搭设,甚至还包括一些简单的人脸和车牌分析。

在解决方案上,高仙目前主推安防和楼宇两大应用场景——安防和楼宇配送。

安防之所以成为最早人工智能化的传统领域,完全因其自身行业业务特点所致——一座城市最多可达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摄像头装备,每天生产的原始视频数据量之巨倒逼安防行业用户不得不转向智能技术“求救”,现在,继图像分析等 AI 技术解决了一部分视频数据应用诉求之后,用户又迎来了第二项刚需: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应用催生的数据库机房的安全智能巡检。

2017 年,高仙联合安防行业合作伙伴推出了数据库机房巡检机器人解决方案,用于对机房硬件设备进行全自动智能巡检。

除此之外,高仙在安防行业还成功落地了另一个刚需性应用场景:警用侦查巡逻机器人。2017 年十一国庆期间,公安部相关技术研究部门在北京天安门部署了多台警用机器人开展侦查巡逻试用,高仙正是这些警用机器人的完整技术方案提供商之一。

之所以说警用机器人是行业刚需,是因为在我国,公安警用领域是安防产业最大的用户之一,而基层警力不足又是长期以来存在的突出矛盾。过去几年,借助一些传统的IT视频设备,公安等执法部门一直在创新和探索各类远程执法业务应用,警用机器人的到来无疑将为执法者打造一个更有力的前线助手,通过机器人开展常规的例行侦查巡逻甚至办案处理等,必然能高效推进前线执法和办案效率的提升。

综合来看,安防行业的机器人应用场景是相对细分而独立的,在这一领域,高仙表示将与合作伙伴一起围绕不同场景需求打造相应的安防机器人解决方案,帮助合作伙伴应用机器人和低速无人驾驶的新技术更快地渗透新业务模式。

2018 年初,高仙把基于 SLAM 的低速无人驾驶和机器人应用正式延伸到楼宇配送领域。在技术层面,高仙楼宇配送机器人实现了与电梯、门禁、无人货柜机等建筑设施的联动,可在楼宇建筑内畅通无阻地运送外卖、快递及其它零售商品,解决商品配送的最后一百米问题。

产品的整体实现方面,高仙采用了全方位开放式合作架构——将包括机械结构、硬件及电气选型、移动导航算法、电梯控制方案和上层 APP 交互及后台,乃至第三方整机代工厂在内的一整套楼宇配送机器人产品方案用低成本商业模式提供给下游合作伙伴。高仙表示,即使是一家没有任何机器人运动技术基础的公司,基于高仙这套产品方案也可以在 30 天内量产自己的楼宇配送机器人,并可将整机成本控制在万元以内。

高仙楼宇配送机器人的问世将为下游近百家合作伙伴赋能,也带来机器人的快速、规模化部署,在此基础上,高仙还将引入电商、外卖等新零售端资源,建构一个融合外卖、快递、新零售产业资源的配单平台,并实现业务导流与楼宇消费数据分析。

在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雷锋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承办的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CCF-GAIR)上,高仙将发布楼宇配送机器人。

在清洁机器人领域,高仙则选择推出自有品牌产品 ECOBOT,目前产品已销往全球多个国家。在发布会现场,高仙也演示了一款无人驾驶清洁车。

据了解,截止目前,高仙商用清洁机器人已在全球实现超过 10 万公里安全高效的无故障清洁运行,近日还联合新加坡综合技术委员会(JTC)发布了新一代产品,这已经是高仙历经五轮迭代的商用清洁机器人。

今年 7 月,高仙还将正式推出无人驾驶环卫车,商用智能清洁应用自此将完整覆盖室内、室外全场景。

除了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高仙在商业模式上也不乏创新。三个应用场景对应了三种不同的商业模式。

在安防领域,高仙的核心商业模式是通过解决方案授权来获得收入,而不会自己去涉足终端产品。程昊天 告诉雷锋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安防是一个 2G(面向政府)的行业,即使有解决方案,能做出产品,想要在这个领域里实现突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楼宇配送同样是一个不容易突破的领域,因而高仙选择卖方案而不是自己涉足其中,但与安防领域不同的是,高仙计划走一条方案低成本的路子。其中的思路是,以低价的方式授权给厂商生产楼宇配送机器人,并由他们来进行楼宇的推广,而低成本的前提是需要使用高仙的机器人系统和后台,高仙则利用这些机器人获得的数据去产生一些额外的价值。

对于楼宇数据的挖掘和运营,比较基础的比如掌握人流数据,提供给广告服务商;往大了讲,可以成为一个对接外卖、快递等配送服务的平台;还有许多人未必知道的特殊领域,比如运营商信号强度收集,一直以为运营商都有检测楼宇里各个角落信号强度的需求,并将此外包出去,楼宇机器人每天上下跑,同时又是一台连网设备,可以很好地胜任这项工作。

而在清洁机器人领域,高仙卖的是整机产品,包括以租用的形式提供服务。

可见,让技术落地的同时,如何最好地获得商业回报,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领域。

不止技术是门槛,落地能力也是门槛

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竞争中,高仙拥有的是两道门槛,一是技术上的,二是落地能力。许多人可能认为机器人应该技术制胜,但实际上,程昊天认为落地能力也同样重要。

技术方面,高仙优势正是此次发布会上公布的 SLAM 2.0,SLAM 2.0 的核心是传感器融合。高仙 SLAM 商用解决方案同时融合了包括激光、单/双目视觉、超声、防碰撞、防跌落、GPS、红外、UWB、RFID等在内的总计超过 20 个传感器,保障了机器人的避障准确性和灵敏度。

传感器融合是一个难点,程昊天对雷锋网表示,“做好一款传感器都不是很容易,更别说把几个东西融合起来。”

有可能做不好的话,融合起来更差,一个差的决策把一个好的决策给冲掉了,比如视觉得出的结论和激光的结论不一样,那你最后听谁,怎么去做这个决策。这个事情做不好,可能就听那个差的,最后反而效果会更差,还不如不融合。

据介绍,与市场上看到的大多数 SLAM 技术最高数万平米的建图性能相比,高仙 SLAM 商用解决方案已经实现了100 万平米的地图构建能力,超出业界同类产品技术平均水平 20 倍。

不过,SLAM 作为目的性很明确的一项技术,终究会有完善的一天,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门槛也会越来越低。这个时候,以拥有顶尖 SLAM 自居的高仙该如何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呢?

程昊天认为,门槛降低是肯定会发生的事,因而高仙在做三件事来应对:

一、行业深入,不光提供 SLAM,而是同时提供整个链条。二、技术免费,在免费的基础上打造出自己的平台。三、自己有终端产品,很大的价值还是在整机,SLAM 只是其中一个技术点而已。

不过程昊天并没有特别担心,因为目前机器人领域总的盘子在迅速增加,因而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总结:从“隐形冠军”到“显形冠军”?

“隐形冠军”是用来形容一些不为大众熟知,但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占据领头羊位置的企业。例如,德国就被认为是一个拥有众多隐性冠军的国家。

在高仙的投资方蓝驰创投眼中,高仙就是一家 SLAM 领域的国内隐形冠军——这家公司目前只有 150 多人,在领域内拥有 60% 的市场占比。

不过,随着机器人行业的迅速发展,未来当机器人进入各种场景,甚至走入千家万户,就像阿西莫夫笔下的索拉利星球那样时,或许高仙也会从一个“隐形冠军”发展成为一家知名的“显形冠军”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