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会更新微信有没有关联功能能吗

在腾讯第五季微信公开课上,正式宣布了会员卡、扫一扫等数项即将到来的。本次升级微信会员卡功能将重点打通了会员卡、公众号和支付三个功能。你想知道微信会员卡功能升级有什么好处吗?那就来看看微信升级会员卡功能大解析吧!

微信团队在公开课当天正式宣布升级微信会员卡功能,符合会员卡开放类目的商家都可以申请升级后的会员卡。微信表示此次升级的重点是打通了会员卡、公众号和支付三个功能。

当你在餐厅消费并按店员提示领取微信会员卡后,你就可以在会员卡页面中直接查看该品牌微信公众号的信息,或者查看附近的门店。以后你再次在同一个品牌的门店消费时,你就可以在会员卡中直接发起快速买单或展示付款二维码。

新版会员卡还加入了以地理位置为依据的自动置顶功能。用户点开微信“卡券”页面,位于用户附近的门店的会员卡将会自动置顶显示。

对于消费者而言,新版会员卡更加容易上手,只需要在某个品牌开通一张会员卡并填写好个人信息,日后开通的其他会员卡都可以自动调用这些信息,无需多次填写;至于“会员卡-微信支付-公众号”三方的打通也方便了用户直接在会员卡页面中完成与该品牌有关的支付、信息沟通行为,提高了会员卡的存在感和活跃度。

和新版“扫一扫”一样,当新版会员卡活跃度提高之后,各个品牌也可以通过会员卡使用行为的研究更好地了解用户消费行为,深入挖掘用户价值,进行精准营销。

目前屈臣氏、7 天连锁酒店、、宜家都升级了新版微信会员卡,最近要去这些地方消费的读者不妨体验一下。

微信会员卡功能升级有什么好处?

一、微信重拾会员卡,支付+会员为什么如此重要?

支付+会员是会员营销和交易环节的紧密整合。支付是交易过程中的必备环节,支付过程本身就具备身份识别、支付金额记录、交易时间记录等多种能力。其中,数据采集和身份识别能力正是会员营销所需的基础能力。

会员营销对于商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腾讯内部在这方面也曾进行过多次尝试。2013年9月,腾讯电商旗下微生活团队正式发布了微生活会员卡,项目由Discuz!创始人戴志康领衔,借助当时微信未对外开放的部分接口能力和腾讯内部资源,微生活会员卡曾一度攻城略地大力拓展商户。但由于无法有效获取交易数据、活跃度低,对商户价值有限,加之与微信团队的开放思路不符,后来被转手给大众点评。而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后,微生活会员卡更是希望渺茫或被再次转手。

微信卡券和公众平台都是商家维护会员关系的重要界面,但是如果缺乏足够的交易数据支持,缺乏足够的用户活跃度,对商家能够产生的会员营销价值就非常有限。

微信团队正是看清了这一点,所以再度发力联合微信支付、卡券和开放平台等多个部分,力图结合支付数据和卡券界面为商户提供有数据、有活跃度、有价值的会员营销能力。

二、抢占线下商户,支付+会员是微信的重要武器

会员制营销的概念由来已久,但是近年来电商行业对会员制精准营销的应用却走在了市场前沿。与线下商户不同,电商网站掌握了顾客的所有交易数据和客户数据,可以说电商网站的所有成交顾客都是网站的会员。受技术能力和成本的制约,传统商家的会员营销能覆盖的顾客群体在商家所有成交顾客中占比很低。据国内某大型购物广场公布的数据,会员营销覆盖的人数在所有成交顾客中的占比不到5%。

而互联网则有能力管理所有成交顾客,有交易就是会员。除了拥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电商的交易流程中自动完成了会员身份和交易记录的关联。在传统会员营销模式下,实体商户想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在传统方式下,为了标识用户身份并关联交易数据,实体商户需要用额外的发卡流程来建立会员档案,需要在交易中让客户出示自己的会员身份来建立数据关联。这些额外的操作都大大降低了顾客到会员的转化率,也会极大影响收银结账的流程效率。

因此,实体商户急需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改善转化率,同时建立会员和数据的连接,这样才能具备电商平台所拥有的全面会员管理能力。

微信支付+会员的推出,正是针对这样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在之前的公众号体系中,实体商户虽然可以获取粉丝关注,但是确无法将粉丝到店的消费数据关联起来;没有消费数据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员精准营销。虽然微信支付在线下交易的占比总量不高,但数据显示其占比正稳步提升,有机会提供不少的线下交易数据。

让所有线下商户都拥有类似电商平台的全面会员管理能力,这是微信支付+会员的核心含义。试想一下,每一个商家都可以精确区分每一个到店的顾客,制定精确个性化的营销方案,不管商家还是消费者都能从中获得最大的好处。

三、功能的一小步,体验的一大步

此次发布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功能细节,都是微信团队致力于解决实体商家进行微信会员营销的重要努力。

1.高效自助的会员领卡流程

微信支付成功后自动关注,并推送领取会员卡消息。可以覆盖所有到店消费的微信支付顾客,提高顾客到会员的转化率。顾客自助领卡的方式也大大缩短了开卡时间,节省了门店的操作成本。

之前微信提供的粉丝属性数据很少,很多商户反馈希望获取到更多真实的会员属性。在这次发布中,微信在会员卡激活过程中提供了会员的姓名、手机号、地址等更加真实的会员属性数据。

图1:原有粉丝属性不够真实:昵称、性别、地区等非真实数据

图2:会员卡能提供更真实的属性数据:姓名、手机号、真实地址等

3.激活过程自动补全会员信息

会员卡激活过程中,微信会自动补全用户之前填写过会员信息,帮助商户收集会员信息的同时降低了顾客的操作成本,可以有效提升会员转化率并实现有效的信息收集。

4.会员卡入口前置,积分变动通知消息

卡券界面进行了大幅优化,分为会员卡和优惠券两大类内容,其中会员卡被放到最显著的位置;以更醒目的方式进行展现,这也体现了微信对会员卡的重视程度;会员卡的积分变动都会有通知消息,引导顾客操作,提升使用活跃度。

四、支付+会员,实体店需要全面的解决方案

微信在针对线下实体店推出的微信支付+会员中,一如既往地继承了微信的开放风格――只提供了基础的连接能力:积分、折扣、抵现和会员卡展示等底层功能。实体店所需要的会员卡全面解决方案,则需要第三方去做配套开发,才能在实际的零售环境中使用。包括对非微信支付的支持;会员卡客户群的深度分析;对不同等级客户提供的权益及激励支持等,都属于在零售商家的落地关键性功能。客来乐作为微信核心合作伙伴,专门针对线下实体零售商业,提供了额外的四项核心支持能力:

双通道支持:提供了实体店中对非微信支付,比如对于使用现金、信用卡、其他手机支付的用户支持。

客户群的精准分析:通过国际上最新的模型方法对客户群进行划分。

提供了对不同客户群的常态化:提供给商家自主运营的积分商城等高级工具

提供了对不同客户群的动态营销工具:帮助商家根据不同客户群发送不同优惠券。

使得微信支付+会员达到了大多数实体商家使用的标准,以下详细介绍四种核心能力:

微信支付,成为会员并获取积分

现金刷卡/支付宝支付,成为会员并获取积分

微信支付后,自动对用户下发会员卡,通过低成本的方式完成用户开卡激活,并完成积分获取。

但在线下零售店内,除了有10%-20%的客户使用微信支付之外,还有80%-90%的客户在使用其它支付方式,比如现金、信用卡以及其它各种支付方式。这些用户在原有的微信支付+会员的体系里无法支持,而作为商家却不能放弃这些支付方式的顾客成为会员的可能。他们是否也可以成为商户的微信会员卡体系?如何使用微信的会员卡功能?微信官方将这种能力给予了具备开发实力并对线下实体商业十分了解的第三方。

客来乐为零售实体商业提供了此类解决方案:消费者在使用非微信支付结账完成后,一般都会获得一张购物小票凭证。客来乐通过连接小票机,可根据消费信息自动将对应数额的积分二维码打印到购物小票上。用户通过扫一扫,即可获得相应积分并同步完成会员卡开卡,操作非常简便。

此时获得的积分与微信支付+会员的积分完全打通,使得商家全方位支持不同支付方式下的支付+会员积分体系。

当有了大量的会员之后,稍微好些的商家会对不同的客户群进行精准分析,根据不同的客户群特点,有针对性的实施会员粉丝的激励及设计权限,如何区分评价这些客户,是一个长期以来的难点。

客来乐提供国际领先的RFM模型,对现有客户群进行精确分析,发觉哪些客户群是能让商家赚钱的黄金客户,哪些客户群最有发展潜力,哪些客户需要提升营业额,以及帮助商家判断什么时候采取激励行为会比较合适。

RFM不仅仅是在营销前进行分析,也是营销过后评估营销效果的工具。

有了对客户群的分析,之后,绝大多数商家会根据会员等级给予不同的权益及激励措施,微信原生仅提供了比较简单的积分抵扣及支付折扣等简单的激励手段,不能完成商家对不同等级客户设置不同权益的方案。

所以客来乐也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灵活的常态化营销工具:商家自主运营的商家积分商城,此积分商城可以根据消费者的积分行为,自行根据不同消费的累计积分,设定不同的积分兑换比例及规则,积分少的,兑换比就低,积分多的,兑换比例可以设定为高,并且可以根据时段修改,达到不同的激励目标。

而且商家根据情况随时上下架积分兑换的商品

消费者可自行从会员卡或公众号中进入积分商城,自行兑换。兑换完成的电子券依然可以使用客来乐设备进行核销,并打印兑换小票,在店中帮助收银员进行对账。

除了常态化营销(静态)工具之外,很多商家也需要根据不同情况,比如节假日,到店时间、频率、消费金额、储值金额等动态设定促销策略。

客来乐通过用户属性、RFM模型等筛选客户群之后,在微信中针对这些不同的客户群,发放不同的营销优惠券,达到关怀/激励客户群,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客户消费频次和消费金额的目的

获得这样的能力非常简单

获得实体店的全面“支付+会员方案”十分简单,将客来乐设备串接在收银台与小票机中间,然后在客来乐后台开通服务即可。

微信中二维码的种类是很多的。

原生的二维码有微信公众号、微信个人号、微信小程序等。这些二维码是最重要的微信流量入口。

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二维码。

比如在今年三月份流行起来的客流裂变二维码。

这个二维码当中包含了一段文字、图片,只要有人拿微信一扫描,就会自动将二维码中的内容群发到此人的微信好友。

这是非常有用的线下门店的引流爆客二维码。

但是这个二维码不能打印,不能长期保存,三分钟自动就会刷新。

刷新过后,原来的二维码就失效。

目的是为了防止此类广告二维码被滥用。

微信又更新了一个新的版本。这次我发现,居然我们的个人微信二维码也是出现了自动刷新的情况!

你用肉眼就能发现我们的个人微信二维码不再是固定的一个了!

一个人的个人微信二维码有N个?

目前不能判断微信对个人微信二维码进行这样的设定是出于什么意图?

也是出于避免滥用推广个人二维码的目的?

是为了打击和遏制恶意加粉?

但是我没有测试过,微信个人二维码是不是会失效?

有对此现象有过研究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多交流分享一下。

关注我的今日头条号,私信我“群”,拉你进群,交流微营销的最新动态与技术。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近日,朋友圈里流出一张截图,关于微信下一个版本就会上线的新功能:

  经“小道消息”冯大辉向微信大佬确认,图是真的。微信十分体贴地分出了三类“不常联系的朋友”,以便于用户对他们做出下一步动作。但“下一步”具体是什么操作?一键删除还是相互屏蔽朋友圈,没有人知道。

  对一些观察者而言,新功能的意义不在于本身,而是微信所迈出的这一步。在冯大辉看来,这是固执的微信在加快步伐转变的迹象。

  但紧跟着,三表推文《微信这新功能让很多人来尬聊》,直接点出新功能给人的感受:我屁股痒,微信却挠了我的脚心。

  事实上,微信近一年来确实更新了不少功能,但许多功能上线后,大多反馈都是:隔靴挠痒,没能戳中要害。

  公众号界哀鸿遍野的当下,“心里有戚戚焉”的内容创业者也在自我反省后,反观起平台方的问题:

  推出的新功能作用有多大?

  功能本身的限制将让内容创业者面临怎样的瓶颈?

  微信公众号真正能唤醒用户的大招是什么?如何促活?

  有时候,自身以外的原因,或许更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

  微信公众号的成熟和停滞

  前两日,微信官方公布公众号最新数据为:超过2000万,算是对于这一众说纷坛的数值,首次给予确定的回应。

  庞大的数值、叠加的增速之下,微信公众号看起来并不像一个未满五岁的“孩子”。但事实上,从内部生态、平台功能上看,不少观察者已经发现了公众号的不成熟之处,和成长停滞的迹象。

  顺着近一年的时间轴捋过来,公众号在功能上的更替和变化仿佛克制到“停滞”。新榜统计,自2017年以来,微信公众号的变化如下:

  在自媒体人看来,不少新增的功能像是“泄气时给来的三瓜两枣,逗你开心,等你下肚了才发现是鸡肋。”

  三表在《裹足不前的微信》中谈道,“譬如‘定时发送’这功能,有啥用?你文章‘定时’了,但我人是‘钉死’的,我的文章发出后第一时间互动啊,我得哄着这帮祖宗啊,我得打滚要赞赏啊”。

  而“定时推送”功能推出之前,运营者已经呼吁两三年了。

  助力微信公众号的大招:看一看、搜一搜

  5月16日晚上,微信实验室推出“搜一搜”、“看一看”,新增的流量分配和内容分发入口,让自媒体人兴奋难眠,当晚就有人将“看一看”比作微信内的“今日头条”。

  但这两个带着无限可能性的产品,并没能缓解自媒体人的焦虑。

  李俊在“俊世太保”在《留给“看一看”的时间真的不多了》中提到,曾对微信做内容信息流充满了期待,但看到成品后,心中充满了失望。信息冗杂,难以勾起人们的阅读欲望,不符合用户期待。

  借冯大辉在“小道消息”中提到的观点:小问题上别纠结,大方向上给点力。才是用户期待的。

  微信公众平台已经落后于内容创业者的生长

  微信的功能设定是否已经限制了内容创业者的生长?又是如何限制的呢?

  先天性的问题,是微信公众号所处的阅读场景,社交性强,容易被打断和干扰,难以进行深度阅读。

  魏武挥此前在新榜发布的文章《内容创业者做App,是时候了》中提到:社交链条的存在,使得文章的传播(表面上的数字)得以极大促发(无论是点对点聊天还是朋友圈),但也使得文章的阅读完成率(实际达成的完整传播)堪忧。

  另外,作为公众号文章“二次传播”阵地的朋友圈,自推出“最近三天可见”功能后,也使得不少自媒体人心头一紧:这不是等于间接遏制原创内容输出者的积极性?如果所有人都对你“三天可见”,你还会那么肆无忌惮地分享内容吗?朋友圈里的氛围也变得难以言喻。

  像魏武挥、冯大辉、三表等这样的行业大V,屡次推文对微信平台的功能进行探讨,呼吁新变化,背后是无数内容创业者面对强势平台的无奈。

  如何促活沉睡的用户?不妨开开脑洞

  微信公众号运营主需要怎样的功能?在《微信这新功能让很多人来尬聊》一文中,三表表达了自己的期待:

  一键清理单删好友功能:简单说,这个人性逻辑在于:明月照沟渠的删掉,明月照我的留着,不说话也留着。

  一键清理公众号沉睡读者:有些读者2013年就点了关注,而后毫无互动和赞赏,看着来气,留着降低打开率。

  公众号留言自动回复功能:面对说我傻逼、写软文的读者,能够关键词回复,一键反弹,持续羞辱。

  如果不考虑实现成本和技术限制,小编们最期待的功能是什么?微信公众平台释放出怎样的大招才能促活粉丝?榜妹结合小编们的呼声,进行了些“开脑洞”的猜测:

  “推文发布五分钟内可撤回或修改” 功能

  今年年初的一场奥斯卡乌龙,引发了一起公号界的“连环车祸”,手速快的小编均无一幸免,奥斯卡颁错了奖能立马更正,但对于只能推送一次的小编来说,想彻底挽回错误,却要等到第二天太阳的升起。

  如果推文发布五分钟内可撤回或修改呢?至少给了这种特殊情况一次挽救的机会(当然也就看不到那么悲壮的“车祸现场”了……),小编们并非“完人”,每次心惊胆战推送完,却发现手抖有疏忽,能及时更正错误不也挺好吗?

  订阅号精选到聊天页面功能,免受“折叠”之苦

  相较于服务号,微信订阅号常年忍受着消息一不小心就被埋没的苦痛,就算是“置顶”也帮助不大,常常需要足够标题党,才能获得点击。

  当然,这样的设置很符合微信“克制”的理念,但也不妨给用户更多一点的选择:对于喜欢的订阅号,可以精选入聊天页面,而不是被折叠在“订阅号”的窗口里。

  “能上线公众号分类功能吗?现在的订阅号页面太乱,导致一个都不想点开。”

  一直以来,有不少用户都呼吁过“公众号分类功能”,如果能够分类,用户的阅读效率也会提高。

  公众号留言区相互@功能

  微信文章评论中,常常能看到有用户留言说“二楼的那位,我觉得说得很……”但尴尬的是,该留言被放出来后,原本位于“二楼”的留言已经移位到“一楼”了。

  如果留言的粉丝能够相互@呢?一方面能让粉丝之间直接进行沟通,探讨观点和问题(需要经过运营者筛选上墙,@才能奏效);另一方面也能促进粉丝活跃度,也许促成一段佳缘也未必……

  公众号运营者赞赏粉丝功能

  都说“赞赏”功能会影响原创作者的写作积极性,如果创作者也能赞赏粉丝呢?是不是能增加粉丝积极性,提高公众号文章打开率和留言率。

  例如,文末选择性放入限额红包,最先阅读文章的粉丝便能获得一点点奖励;又或者赞赏粉丝的评论,也算是公号主和受众之间一种最直接、最真诚的交流。

  一键导出粉丝,社群化运营

  粉丝对于公众号的意义毋庸置疑,新榜在询问自媒体人对于功能的诉求时,发现不少功能建议都与粉丝有关。

  一方面,不少运营者希望粉丝画像能够更精准,增加用户的ID,以便有需求时能够联系上;

  或者是给予到粉丝更多好玩的小权利,让他们有存在感,例如增加粉丝勋章、增加粉丝留言积分,达到一定积分后,留言时头像处能显示一颗小星星。

  另一方面,也有运营者希望粉丝能社群化运营,例如“一键导出粉丝,建立微信群”。

  或者在公众号文章内能实现更多社群类的玩法,例如读书类账号,能直接在菜单栏实现签到打卡,而不需要通过第三方应用,真正让运营者和粉丝玩起来,发挥公众号垂直聚合的作用。

  增加文章过滤机制,保护未成年人和老年人

  微信文章内容质量参差不齐,许多文章为了吸引注意,都有夸大事实的嫌疑,如果能增加一层过滤网,对于传递给小孩和老人的内容多一层筛选(类似腾讯新闻少儿版),也不失为一个贴心的功能。

  还有更多、更多……

  希望给公众号某篇文章留言时,能匿名评论。

  在公众号后台编辑内容时,不能一键回到顶部吗?每次都要滑很久滚轴……

  改版后的公众号后台页面真的太丑了……真的不能再改改吗?

  功能改进上,平台方能做的或许还有很多,例如微信公众号App和付费阅读,虽然如今已归于沉寂,有人却依然期待着,因为微信公众号依然能让人看到无限的未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有没有关联功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