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什么行业肇庆最出名的寺庙?

现在有的人找这个算命,找那个算命,没有用。这能算得出来吗?能算清楚吗?不可能。

也许有些人有神通,也许当时能了知一些,但是这些因缘随时都会变,到时候不一定准确。

当时没有说准,可能到时候也有准的;当时说准了,可能到时候也有不准的。

所以,别找这个麻烦!相信因果,相信佛就行了。

算命不如认命,一切都是自作自受,如是因如是果,相信这个道理就行了。


肇庆最灵验的寺庙在哪里?寺庙文化它完整地保存了我国各个朝代的历史文物,在国家公布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寺庙及相关设施约占一半,谓之“历史文物的保险库”, 乃当之不愧。寺庙建筑与传统宫殿建筑形式相结合,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民俗特色。 那么,你知道肇庆有哪些寺庙吗?肇庆著名的寺庙有哪些?本文盘点了肇庆十大著名寺庙,快来看看在肇庆拜佛去哪里最灵吧!

庆云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鼎湖山的天溪山谷中,始建于明崇帧九年(1636年),是肇庆第一大寺,也是岭南四大名刹之一,素有“禅、净、律三宗俱善”之盛名,寺里香火历久不衰。四周峰峦环抱,如瓣瓣莲花,被冠上“莲花寇”的美称。庆云寺的建筑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层韦陀殿,内设知客堂、云房,左右分别是钟楼、鼓楼及客堂、斋堂;第二层为大雄宝殿,内设东土祖师殿、伽蓝殿;第三层是中正堂;第四层为毗卢殿,南有藏经楼、七佛楼,北有睡佛楼、佛母楼;第五层为塔殿。

六祖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四会贞山风景旅游区内,原寺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有历史。于清嘉庆十四年重修时,六祖寺的建筑面积为60000多平方米,灰沙春墙杉木瓦结构。整体为中轴线平面布局,分别由大门、前殿、后殿及左右辅以的厢房、廊庑及小巷构成一体。寺庙四面环山,山势峻俏,景色宜人。与六祖惠能寺相邻的山间,还有“六祖惠能池”、“佛堂顶”、“仙人路”、“烂布衣”等与六祖惠能当年行迹有关的地名和山名。

白云寺又称“龙兴寺”,或“鼎湖古寺”,俗称老鼎。该寺始建于初唐,为禅宗六祖唐大鉴祖师高弟子智常禅师创建,距今已有1300多年。唐高僧鉴真和尚偕日僧荣睿第五次东渡受挫,辗转至此,荣睿积劳成疾,圆寂于白云寺。寺内还悬有日本奈良唐招提寺住持森本长老为白云寺题“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木雕对联,供人共赏。

4、彼岸寺(广东省肇庆市)

彼岸寺是肇庆市鼎湖区唯一经宗教管理部门批准拥有僧尼和信众进行宗教活动的寺庙,原名“彼峰寺”,又名“彼岸庵”是鼎湖及山庆云寺一分院,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此寺鼎盛时期有僧尼十余人,信众遍及肇庆,南番顺,港澳,南洋等地。彼岸于1998年1月重建,并在1999年1月17日举行了三宝佛升座庆典。现寺内供奉有三宝佛,莲花观音,地藏以及韦驮菩萨,弥勒佛等。

5、慈云寺(广东省肇庆市)

慈云寺,座落在广东肇庆鼎湖北岭山脉东部,莲花镇葫芦山风景区内,慈云寺历史悠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迄今400余年,与鼎湖山的白云寺、庆云寺同是一脉所承,一气相通,为岭南名刹之一。全国叫慈云寺的寺庙很多,有名的也不少,然而,一般人对肇庆慈云寺却知之甚少。说起肇庆的鼎湖山,路人皆知,不过,不为人知的是,慈云寺还是鼎湖山的三十六招提之一,“招提”两个字对一般人来说还有些陌生,它们还跟佛教梵文有关。

护龙祖庙位于肇庆市端州区黄岗镇前村,始建于清初,同治十年(1871)重修。四周古树怀抱,环境清幽,有小溪潺潺流过,庙前远眺,田园秀色一览无遗。庙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面积136平方米,大门上方镶嵌楷书“护龙祖庙”石匾,前后殿为硬山顶,面宽进深均三间,建筑物前设“低头牵”,抬梁与穿十混合式梁架结构,两殿之间以平面方形的卷棚顶庙亭相连,亭两侧空地边缘,还用矮墙连贯前殿与后殿,使之浑然一体。该庙是肇庆市端州区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庙宇。1984年公布为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7、善庆寺(广东省肇庆市)

肇庆市善庆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九峰山。善庆寺当时用地约三十多亩,寺院格式:门前有广场,门口屏风里的天王殿,两边有耳房,有闪廊,中心小天井、正中大雄宝殿,殿后有回廊、天井、三圣殿、前进耳房有门口外出通道走廊,直通后面的禅房、斋堂,通道的边上有观音殿、钟鼓楼,外边有一大果园,园内建有一间记礼祠,供安放先人骸骨之用,下面有地藏殿、放生池,外有杂物房,果树园。

8、宝林寺(广东省肇庆市)

宝林寺位于四会市贞山街道柑榄村委会上寨村西。该寺祀阮公佛,始建于北宋熙宁四年(1071),初名众缘寺,明崇祯年间(1628~1644)改名为宝林古寺。该寺占地面积1134平方米,分山门、前殿、正殿和后殿,深四进,左右两侧辅以厢房、小巷及前后小门等,互相连成一体。主建筑为硬山顶结构,出檐平缓,形制古朴,在二、三进院落中建有仿宋代特点的“承露”,建筑特点最为奇异。从1988年起该寺经多次维修,新建了围墙及牌坊。

在鼎湖,有一个著名的景点——憩庵,因庵堂与翠竹相辉映而闻名。“憩庵环翠”曾是清朝时期鼎湖十景之一,坐落在坑口办事处罗隐居委会昌贤村内。憩庵又称鼎湖下院,据传鼎湖山白云寺初创时,香客经西江到达罗隐涌口,白云寺僧人于村内建庵供香客歇息,故名“憩庵”。民国十二年(1923年)7月下旬,孙中山由广州乘船到鼎湖山时曾在憩庵小歇,因此,在重修憩庵时,也一并修缮了孙中山先生碑亭。

10、跃龙庵(广东省肇庆市)

跃龙庵又称其观音庙,位于广东鼎湖山西坑的老龙潭北侧。跃龙庵始建于唐代,为当时山内外三十六招提之一。跃龙庵原为砖木结构,单檐硬山顶。建国后尚保存完整,“文化大革命”时遭到严重破坏,1979年重修,桁条、檐桷换上混凝土预制件。跃龙庵分前后两列建筑物:后列中间为正殿,两侧各有偏殿两间;前列中为韦陀殿,两侧为厢房和厨房。庵内原供奉的佛像于“文革”中被毁,1981年起,正殿供奉石雕观音大士像一尊。庵前古树鸡蛋花数株,苍劲挺拔。1999年至2001年,三年间僧众对两座寺庵分期进行全面修葺,修旧如旧,按原样修复。

  唐高宗龙朔元年(661年),惠能约莫24岁,从广东岭南新州(新兴)出发,向北而去,昼行夜宿,用了30天的光景,到达湖北黄梅的东禅寺。

    惠能第一次面对五祖弘忍道出:“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五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因是初到且未拜师学经,五祖命惠能:“汝更勿言,著槽厂去”。

惠能每日破柴、踏碓,经八月余。五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众人皆是:我等已后,依止神秀师,何须作偈?神秀思惟: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何知我心中见解深浅?若不呈偈,终不得法,大难,大难!前后经四日。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于南廊间,呈心所见。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神秀思维,坐卧不安,直至五更。五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不见自性。曰:“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

亘古少有的一个大贤大圣之人且非凡智者出现了!偶然间出现,定是必然的。命运便如此!法典应如是!复二日,惠能闻一童子唱诵神秀其偈,一闻便知:未见本性。惠能曰:“我也要诵此,结来生缘。”“惠能不识字,请上人(江州别驾张日用)为读,”别驾便高声读。惠能闻已,遂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别驾:“汝亦作偈,其事希有!”惠能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可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勿忘此言”。惠能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书此偈已,徒众总惊。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

次日,五祖潜至碓坊意会惠能。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五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五祖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言: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惠能启曰:“向甚处去?”五祖曰:“逢怀则止,遇会则藏。”六祖离开黄梅后,渡江向南而去,至大庾岭,遇慧明开解说法,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藏于四会等地,经一十五载隐居猎人队伍中。期间各种经历,坛经中未曾提及。

     逢怀则止,遇会则藏之一——怀集。怀集六祖禅院,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冷坑镇,怀集县近邻广西的贺县。

 因新兴至怀集无交通路线,只得先到行政辖区肇庆市。在新兴车站问人如何去肇庆?回答我去桥西车站还是城东车站,不知道的话,自己去问行车驾驶员。跑到长途汽车入口处,一问去肇庆,回答我桥西车站。买好票立即上车,侯时不多,车子启动了。到达桥西车站,一问去怀集的车子,说今天没有了。立马旁边有人说道,搭我的车去城东车站,还有最后一班7:20的,打车钱15元。呜呼,要命,早知道买票到城东车站。既来之则安之,今晚就住在肇庆了,况且午饭还没吃呢,除了吃了点在藏佛坑外买的香蕉,其他食物还未下肚,水杯也在车上丢了,塑料水杯不值钱,要命的是后面行程如何喝水呢?打定主意明天去怀集。

    新兴到肇庆桥西车站(城东车站)20元,肇庆到怀集60元,怀集到冷坑镇7元。

    到了冷坑镇,问人如何去六祖禅院。当地人说:是去老六祖,还是去新六祖,你到底去哪里?烦恼又来了,网上可没说老六祖、新六祖。之前在网上看到六祖禅院于28日举行纪念六祖惠能大师圆寂1300周年祈福法会。6月下旬行程没成行,又错过六祖的圆寂日法会,那现在六祖禅院的法会可万万不可错过,也因为此,缩短了香港和广州行程时间。

    到了怀集,真正明白普通话的好处。听不懂年纪较长的话,怕年轻人不可靠。到这个份上,也只有走起!没有去六祖的公车,只有搭了一辆摩的,到老六祖,车费10元,如果去新六祖,那车费15元。说是老六祖再过去2公里是新六祖,那抱定目标去老六祖。幸亏去了老六祖,要不看不到老六祖的模样!

   老六祖庙,应该也是新建的,不过时间也该有1、20多年吧!寺院名称:六祖禅院。

    脱落的油漆,陈旧的柱子,加上周围落寞的景象,较之于普通寺院有着很大的区别。寺院前一个大香炉,看不见燃烧的火焰,连昨日、前日的烟灰都不曾留有痕迹。踏入门院,只有那巨大的石块,能引起人遐思,避难石,六祖当年避难时可全靠那石头,大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之势,一切众生,即有佛性!

寺院内无一僧人,寺院围墙有数个小屋,大概听到声响,从小房间里,走出一老人,又一次经历语言问题。大概估摸着,偶尔听懂一些些,这里没其他人,只有他和一个大殿里的老人的意思。看光景也是这副模样,哪里有僧人?哪里有法会?接着稍微打量四周,简单、简单到朴实,朴实、朴实到寒碜,寒碜、寒碜到不忍再看。祖师大殿落寞到极点了,有点心酸酸。好好的文化背景、好好的历史材料,都被沧桑掩盖了,或许应了六祖惠能大师在怀集猎人队伍里躲藏16年。

    默然无语走出寺院,门口有二少年人。问一问:新六祖庙在哪里?说是走2公里就到了。既然2公里路程不算多,权当闲走看景。那老人出门也热心指点,朝着手指的方向望去,真的不算远!

    烈日下一路走来,不觉得太阳光有多大,好像忘记了这里是农村,周围见不到一丁丁人影,心想或许是中午。来广东才知道,中午是必定休息,这是跟香港人学呢?还是其他。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或许路还是好走,一路轻快地看见远方的寺院。在某地,分不清道路。右前方是寺院,左侧有个门廊,应该是个寺院吧!或许是新六祖僧人们住的地方!

    出门在外,商量事情往往是自己跟自己商量,看最终结果如何?每次到陌生的地方,尤其是山村野外,路不着地,水不见天,这种时候没有一点点勇气,那是相当的勇气,难就难在村落,稍微一打退堂鼓,那都无法完成后续行程。

    走过水坝还是高地的地方,很兴奋,以为到了,结果大失所望。房子是间老屋,类似祠堂之类的,供奉文曲星塑像,悬挂着读书人书写信奉传家之物的横匾、条幅等。

    如果有时间,慢慢细读,也不失为一件有趣的事情。可时间来不及,法会都没参与。出门,看见二女孩在说着话,贸然上去打搅她们,问她们如何去?说了那地方不是很清楚,让我问里屋的人。原来连接祠堂边有个屋子。说话间,一中老妇女出来,再一次,碰上了语言的问题,压根听不懂她在说什么?只得请那二小姑娘作翻译,随手指点,已经能看见正在建设中的六祖禅院。

    我在这头,你在那头,两地根本通不了路。回想当初在冷坑镇,摩的司机的一番话。交通不便,连个路基都没有。晕!再重新回到小道,其实我也不认识路了,那只有心一横,“横是横,拆牛棚”。请小姑娘问问老人,这路能走吗?田埂下没有水就行。老年人说,这路不好走呀,草长的高,路不好走,但田里没水。

    只要有道,不怕草飞;只要能走,不要有水就行。千想万想、千错万错,就是不听老人言。路是可以走,但田埂下流水不少,大概是灌溉后留下的;有些区域连水塘都有,这路怎么走呀!草长的老高老高的,几乎湮没了身影。前面还能见老人看着我,越往那方向(新建的六祖禅院)走,直至看不见。

走在乡间的草垛里,头顶蓝天面朝阳光,任思绪飞扬。到如今,前不着地,后不着路, 深一脚、浅一脚;泥水已经洗刷了运动鞋,腿上被不知名的野草划开了道道口子,这种痛不常见,这种苦不言说,谁人知?谁人晓?脚下一滑,左脚深深陷入泥潭,拔都拔不上来,后悔不已,早知如此?何必刚才。唉!如今,唯一脱困于此,右脚稍稍用力撑住,拼命把左脚拉出来,心里一个想法:不要命陷此地,尽快离开,万不得已,“呼救”!幸亏,泥潭不是很深,眼前一块干地,把身后的包往上一甩,双手撑地,身子使劲往上面爬。

    已经看见人影,是建造六祖禅院工地上的人,大概是民工。因为还是有点距离,自己刚经历深陷泥潭,就不要连累他人,步自己后尘。或许是2002年上东天目山大仙峰的一次经历,往事至今历历在目。没有难事,尤其是荒野之地难得倒自己。

终于走上工地的路,大约是狼狈的模样,鞋子全是泥水,脚捂在鞋子里。一民工见到,让我去清洗一下脚和鞋子。说:换个大水龙头,把鞋子洗洗干净!再去法会。问了问六祖躲藏地山洞的事情,说山洞还在上面,没有大半天的时间走不到,而且山路不好走。再问法会在哪里?手一指,原来法会安置在一个临时活动房内举行。

    虽说法会是在简易的活动房内举行,绝大多数参与法会的居士们还是在室外蒲团上叩拜祈福。室外帐篷内,长长的队伍整齐排列,大约有10排,一排有2、30人。看见庄严的法会,又是半途而来,室内看来是进不去了。

在简易房周围,走了一圈,看见几个女的在说话,反正说什么?我是听不懂了!接着回到简易房门口处,正好外面队伍朝室内走。第二排头上,一女的叫着在外面守候的另外一女的,那人客气着。队伍渐渐分开些,趁着空挡,排队入内。按照寺院燃香规矩,进屋依次按着原先队伍,一个个接着香灯师递过来的檀香木,双手垫着檀香木两端,举起高过头顶,顶礼!然后手放下,把檀香木放入燃烧的香炉里,接着,依次跟着队伍出门。一出门,我可没谁给我腾地的地方,想着刚才的场景,不对,应该做些什么?然后找钱,本来想捐款的,一想到:来时的不容易,这里跟其他寺庙不可比,为了让主持法会的法师升起神圣的职责,为了修行道行不退,供养法师!再次走进去,这时,无人拦阻,或许大家都懂得!双手把钱递给法师。法师轻轻地,或许瞟了一眼,眼睛微微闭起,接过去。第一次见法师如此,其实本身就是如此!法师庄重的仪轨,这是第二次所见!第一次还是在十年前的事情,台湾悟道法师来东天目山举行《中峰国师三时系念》法会,在外遇见法师,说:请教一个问题时,法师低头垂眉,挺胸的背微微朝前拱,双手合掌,侧身轻轻地说道:想问什么?法师的形象跃然而上。因为曾经看见过一本书,里面描绘法师应有的神态……没见着,另当别论;见着了,就会升起无比欢喜!因为这是不常见的。

    正在建设中的六祖禅院,坐落在冷坑镇上爱岭,倚靠大青山,前方是一大片开阔地。

没有等法会结束就离开了。当初那民工跟我说,等法会结束,问问开轿车的人,如有空位,让他们顺带你去镇上。我怕不同路,麻烦他人且不熟悉的,自己开口,怕别人难堪,是好呢还是不好?如不顺路,更是麻烦他人!想想算了,看时间还早,虽没有自始至终参加法会,但有进香的际遇还是很欣慰的。在进路口,碰到二年轻人。想想现在年轻人遇上如今的社会,恰逢盛世,又信佛,真是百年不遇!问那二个年轻人,如何出去,他们为难说:法会没结束,摩的也没有。要等到法会结束,估计他们(开摩的人)会来,要不去大路口等,可能有车。说话间,看见二人服装异于常人,上装印有国旗,还真纳闷,“****特警”特警二字出现在眼前。原来是当地特警,保持会场安全与畅通!服装上的字还未看清楚,有人载着老人小孩的摩的,在面前停下来了。瞧!功夫不负有心人,问:去镇上,不等回话,不等那二特警明白过来“有钱赚,肯定走喽!去冷坑镇15元,”笑嘻嘻问开摩的人“是不是”,“是”对差钱的人,还等什么?一溜烟朝着冷坑镇而去!

  载人的摩的,也很开心。见我一人来到陌生地方,怕方言不通,车到了冷坑镇,代我问他人去县城的车有没有。正好有一辆汽车停着,一问去四会,连县城也省了,票价50元。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肇庆最出名的寺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