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等级达到4级没有招募团长等级任务怎么办

快,谢谢... 快,谢谢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团长招募令任务已经取消,没法通过这个任务来获取建团权杖了。并且创建也不再需要建团权杖,只要达到以下的要求就可创建,并且任何人都只能创建一个知道团队了,不能同时创建2个或以上的知道团队。

现在创建知道团队的要求是:

1,知道等级达到8级;

2,采纳率达到30%;

3,已加入团队未满3个;

4,创建的新团队不能与已加入的团队同属某一分类。

这个任务已经过期了,你没看到吗?

近日,《X战警:黑凤凰》首曝中文预告:琴格蕾黑化之后,X战警开启团灭模式......教授一美、万磁王法鲨、魔形女詹妮弗劳伦斯等熟悉面孔再次回归!影片将于2019年2月14日在北美上映,国内待定。

号令响起,X家族全员回归

此次X家族结集号再次响起,一美詹姆斯·麦卡沃伊、法鲨迈克尔·法斯宾德、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尼古拉斯·霍尔特、“三傻”索菲·特纳、亚历山德拉·西普、泰尔·谢里丹和柯蒂·斯密特-麦菲以及伊万等原班演员“应声”回归。

最强敌人,X战警是否会分崩离析

??此次的《X战警:黑凤凰》是《X战警》系列的制片人兼编剧西蒙·金伯格首次执导的系列影片,剧情也将会更加的“黑暗”——X战警不得不艰难面对一位全新的“敌人”,她就是原本最亲密战友琴·格雷。

太空中的救援任务、无法控制的神秘宇宙能量、外星势力的图谋不轨……X战警家族面临着多重考验,经历着分崩离析的威胁,为了拯救琴,为了地球的安全,他们会做出如何的取舍抉择?

觉醒之路,揭秘“前世今生”

相信不少影迷仍然对《X战警:天启》中爆发凤凰之力的琴·格雷记忆犹新!

?作为X战警世界里最不稳定的元素,此次,在《X战警:黑凤凰》中琴·格雷能力觉醒的“前世今生”将首次揭秘——当年车祸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又会带来怎样的蝴蝶效应?

琴·格雷成年之后的挣扎与痛苦,和童年的经历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又将何去何处?

反派登场,是光明的救赎还是邪恶的黑暗?

“劳模姐”杰西卡·查斯坦在本片中出演一位拥有神秘来历的人物。

“你的确不属于这里,他们根本无法理解你的强大。”对凤凰之力似乎了如指掌的她,到底是凤凰光明的救赎,还是“引诱”凤凰坠入黑暗的邪恶力量?大家的命运又将指向何处?

孰是孰非,“相爱相杀组”是否要再次对立而战?

X教授和万磁王前脚还在片场里上演名场面——你是我一生下不完的棋系列,后脚在预告中开启了相爱相杀的互怼模式。

“这是你的错,查尔斯”

“你总是很抱歉,查尔斯,总是长篇大论“

曾经沧海难为水,EC继续搞事情,这对相爱相杀的双人组,在影片中是否又会面临什么样的分歧?

神秘葬礼,X战警内部又起风云

因为觉醒了凤凰之力的琴·格雷逐渐失控,X战警团队将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大危机,世界也在毁灭的边缘。

在之前,导演西蒙·金伯格还向媒体透露:琴·格雷将在《X战警:黑凤凰》中完全释放她的能量,而且将杀死一位X战警的主角。

预告中一场神秘的葬礼或许就指向了这位主角的死亡,X教授、暴风女等人在雨中参加了这场牺牲了X战警成员的葬礼。

而此时的X战警内部也似乎发生了不少的矛盾。除了继续相爱相杀的X教授与万磁王,一向以智慧和温和著称的X战警小队成员野兽也与X教授起了争执,一切似乎都在分崩离析……

遭遇了这么大的变故,一向跳脱的快银小王子也展现出了更成熟、稳重的一面。

“我见过黑暗,我现在正在看着它”

在影片中虽然在X教授的帮助下,年幼的琴逐渐学会了控制这份能力。不过,琴能控制这份能力,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X教授为琴设置了一道心灵围栏,将凤凰之力限制在她的意识深处。显然,这道“保险”总有失效的那天……

太空中燃烧的火焰,与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快速闪过的画面中,那个漫画中万磁王麾下的兄弟会成员生存的小岛得到了完美地再现;凤凰女来到这里“不是寻找答案,而是为了得到许可”,那“请求许可”的究竟是什么?

事实上,X教授和万磁王都对琴的能力有所防备,万磁王更是对琴的这份能力感到深深地畏惧。“我见过黑暗,我现在正在看着它……”让万磁王都瑟瑟发抖的凤凰之力势将会爆发巨大的危机!

官方透露《X战警:黑凤凰》可能是《X战警》系列迄今为止最黑暗的篇章!???影片将于2019年2月14日情人节登陆北美院线。

原标题:暗黑新篇章!《X战警:黑凤凰》首支预告海量细节曝光

Game234游戏门户网声明:Game234游戏门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片及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原网站)所有,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来源,若有侵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

为你心中的“关爱明天十佳五老”喝彩

第六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评选活动候选人事迹展播

由省关工委、省委老干部局、省文明办、团省委、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党建期刊集团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评选活动于2018年8月3日启动。全省各地报送了40名参评人,9月14日省关工委召开十佳五老候选人初评会,推荐出30名符合条件、事迹突出的关爱明天十佳五老候选人。

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评选活动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时代新风的重要举措,是展示五老真情关爱下一代,深情倾注育新苗风采的重要平台,是向全社会宣传忠诚敬业、无私奉献、务实创新、关爱后代五老精神的重要窗口。通过评选活动,将进一步增强广大五老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吸引更多的老同志自愿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贤、爱幼扶弱的传统美德;更好地形成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关心下一代工作氛围,推动关心下一代事业持续创新发展,为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评选活动评选对象为从事关工委工作5年以上,在关心下一代教育关爱活动中成绩突出、事迹感人、群众认同、反响良好的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五老同志。

活动采取“广泛推荐、社会参评、媒体宣传、评委会评审、社会公示”的方式进行。由各级关工委、媒体单位和群众推荐;评委会综合各方意见提出入选候选人名单;组织中央驻川媒体、境外驻川媒体和省级主流媒体深入采访报道;按照评选规则,评委会从候选人中评定十佳五老奖10名和提名奖12名并报主办单位审核;通过报纸、刊物、网络面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举行颁奖仪式予以表彰。

现将初评出的30名关爱明天十佳五老候选人名单公布,请提出你的宝贵意见,并为你心中的关爱明天十佳五老喝彩鼓劲吧!

推荐单位: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成都工务段

陈尧曾先后担任成都铁路局成都工务段线路工、工长、领工员、大集体队长、办公室主任等,1993年退休,现为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成都工务段关工委五老志愿者。

陈尧同志无论在工作期间还是在退休后,始终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拓展党史国史教育思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传承红色基因教育活动,配合相关部门建立起四川省首家家庭档案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先后被评为原铁道部“离退休先进工作者”、原成都铁路局、成都工务段“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工作者”。

自1993年退休以来,陈尧同志始终心系青少年,发挥余热,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和对党的认识,身体力行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法制法纪教育。他先后深入到铁路企业、地方社区、学校等单位,开展《愿做排头兵中一小兵》《你我文明都和谐》《我们当“三员”减少事故作贡献》等主题宣讲180多场,受教师生7200余人次。今年以来,在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关工委、团委联合举办的“加速新入职青年融入”系列活动中,陈尧为3家单位416余名新入职青工作了题为《不忘党教育、奋斗新时代》的红色教育报告,受到新入职青工的一致好评。

2018年初,陈尧同志被地方档案局选定参与四川省首家家庭档案馆(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试点工作。他不辞辛劳,亲自参与了相关筹建工作,从布展大纲、展板词的撰写,到图片、资料的收集整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资料组采取了边征集、边研究、边修改的方法,仅布展大纲就修改形成了10余稿。在撰写过程中,为了全面、准确、生动地反映家庭历史,他与资料组的同志一道整理、录入资料,有时为了一个事件、一张图片的核实,不顾80多岁的高龄,研究分析到深夜,从无怨言。展板上墙后,他和资料组的同志又对版面进行了认真核实,使图和字、词、句达到了准确无误,保证了四川省首家家庭档案馆(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按时开馆。其事迹先后被全国精神文明报、华西都市报、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截至8月20日,陈尧家庭档案馆(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已组织32场专题宣讲,覆盖包括小、初、高等460余名青少年,通过了解陈尧同志先进事迹和家风传承,到访者都受到一次精神洗礼。

离开工作岗位后,陈尧同志仍然发挥余热,利用原铁路基层管理积累的经验,认真学习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特别是在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他第一时间自学了报告全文,编写了《奋战十九大这五年》、《贯彻党的十九大、喜迎建党一百年》、《为人一生要报恩,一路走来事事顺》主题宣讲材料,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到社区讲党课、到学校讲传统,得到了基层党组织和青少年的热烈欢迎。他先后在成都市火车南站街道办火车南站社区、德胜路社区开展常态化党史教育进基层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进一步加强了社区青少年红色基因教育、党的先进性教育,弘扬了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为加强对青少年的党史知识教育,陈尧同志精心策划选题,认真编写宣讲材料,先后向大、中、小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推荐单位:成都市关工委

白德全曾先后担任人和学校(原人和中学)工会主席、校长、校关工委主任、校关工委执行主任,为山区农村学校的发展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他殚精竭虑、埋头苦干、无私无悔、任劳任怨。先后被评为成都市“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创优争先优秀共产党员”,成都市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四川省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白大爷”,许多孩子还亲切地叫他“校长爸爸”。

2001年8月,白德全同志被任命为人和中学校长,在以后的十多年里为改善办学条件,白德全同志基本上没有休过假,有时过大年上午还在学校忙碌。学校这一件件一桩桩的华丽蜕变背后,无不凝结着白德全同志辛勤耕耘与付出。为改善学校用电条件,他四处奔走宣传,寻找款项支持。为节约经费开支,能将更多的钱用于设施设备上,白校长亲自上阵,为电工师傅打下手。当时,线缆必须要通过学校操场下一个低矮狭窄的暗河沟,他毫不迟疑地打开盖口,钻进只容得下一个人的100多米的暗沟,将笨重的线缆拉到另一个出口。

为给寄宿学生修建宿舍楼,白德全同志迎难而上,一方面,积极向上级申请尽可能多的资金;另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积极寻找社会爱心资助。最终得到了攀成钢公司近50吨的钢材的捐助和其他爱心人士资助的建楼资金捌拾万元。修建学生公寓期间,他奔走在工地的每一个角落。从挖地基到搭框架,从搅拌灰浆到给砖浇水,从贴地砖、贴墙砖到安装门窗,他全程操心,为的只是节约用好每一份爱心资源。由于修建时间是在雨季,乡村路烂湿滑,为确保工期,他经常光着脚去修补运材料的路,确保建材能按时运到工地。

白德全同志深知“学校要发展,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他着眼长远可持续发展,多渠道地强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他坚持做到:一是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学校召开的每次例会,白德全同志坚持不懈地从领会文件精神、学习先进典型、宣传身边实例、讲述深刻道理等方面,幽默、生动地对学校干部、教职员工进行思想引导与鼓励。他平时爱和老师们一起聊天,一起分享工作生活中的喜与乐,了解教师的想法与困惑,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二是提升教师专业文化水平。学校采用形式多样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多写教育教学论文、多上公开课、多参加教研活动、多进行教学反思,带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研究,以研究促进教育教学,做一名研究型教师。同时,要求教师利用长的假期读一部专著,写一篇学习心得;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学科考试和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等各种考试,本期又组织教师参加学科专业知识考试。并且自己也参与考试,用自己行动推动教师内涵发展,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三是让教师健康工作,幸福生活。他不仅是学校领导,更是教职员工的朋友。他鼓励全校教职员工在工作之余打篮球、打乒乓球,带头在课间操时与学生一起跑步锻炼身体。为增强教师体质,激发体育锻炼兴趣,他积极鼓励教师参与跑步锻炼,让教师们亲身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组织“全校教职员工登山比赛”,成立教师乐队,愉悦教师心情,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四是积极关心、培育新教师。实行教师公开招聘以来,学校很多80后的新教师都是外地人,这时他就会主动去看望他们,邀请大家到家中做客。2012年下半年,就教师住房问题他又主动向局领导作了汇报,在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一座建筑面积为两千平米的教师周转房,在2013年秋季开学时便投入使用。

自担任校长以来,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先后担任初中语文、历史、政治、化学和担任班主任,去年教初三语文,今年又教学初三三个班的化学,他的这种敬业精神,对广大教师是一种无声的促进和鞭策。他积极主动关心新教师的成长,实行师徒结对子,鼓励新教师外出交流学习,给新教师引路子,加担子,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在他的带领下,人和学校凝聚了一支稳定、和谐、奋进、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尽管地处偏远山区,生活条件艰苦,但是近几年来,学校无一教师流失,全体教师潜心教书、尽心育人,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在全区同类学校中走在前列。

2014年,白德全同志因长期积劳成疾,身患肝硬化,身体状况令人堪忧。为照顾他的身体,区委领导作出指示,调整了他的工作岗位,任学校党支部书记。虽退居二线,白德全同志仍然用一颗共产党员的忠心热心工作。为了改善教师们的住宿,争取到近四百万元资金,用了半年时间新建教师过度用房36套和400多平米的就餐厅。为解决进出学校安全,向上级争取到800万元资金,不到一年时间就打通进出校的下穿隧道。为了解决学生用水困难,向上级争取到慈善总会的支持使全校学生免费用上了热水。在解决了同学们用热水问题后,又向区红十字会争取到资金,为同学们安装热饮工程,让同学们喝上了免费的开水。

由于学校教学设备和生活用电骤增,他主动向教育局打报告,争取到教育局的支持,彻底解决了学校用电难的问题。亲自到成都铁路局总工室,争取到施工方,免费为学校预埋了横穿铁路的高压线管和天然气横穿管,今年初,又和学校行政、工会先后到成铁局、内江工务段等地积极争取,解决了学校天然气输送问题,使学校用上了天然气。2015年初,争取到成都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150万元资金和市区红十字会11.96万元的“中国红十字巴蜀力量奖学金”。

积极向上级反映教师的工作艰苦,呼吁为边远山区教师提高待遇,向区人大代会提交了由区财政解决学校教师早晚自习辅导费和山区教师高山补贴标准的议案,目前,后一项议案已经解决,将每一位山区教师的高山补贴提高200元每月。

推荐单位:自贡市关工委

李顺模自2008年退休后,拒绝高薪聘请,毅然接受组织安排的两项主要工作——自贡市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和自贡市教体局关工委执行主任。10年来,他退而不休,坚持坐班,十年如一日,全心全意扑在工作上,他把基金会工作与关工委工作有机地融为一体,相互推动促进,开创了自贡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的新局面。先后荣获全国和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第二届自贡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十佳五老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为加强教育系统关工委的工作,2012年初,局党组请他出任市教育局关工委执行主任。对于担任自贡市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的他,本来工作任务就比较繁忙,如今再接局关工委执行主任的重任,他感到从时间和精力上都难以胜任。但李顺模同志带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责任感,毅然接受并表态说:“组织信任我就干,干就把它干好!”

接任关工委执行主任后,他就积极思考如何主动争取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当好参谋。经过调研分析,为解决教育系统一些领导对关工委工作不重视、组织机构不够健全、五老队伍不足、关爱活动少等问题,他向局党组建议下发一个全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局领导高度重视,当年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的试行意见》(自教党组发〔2015〕18号)。《意见》对自贡市教育系统各级关工委的工作任务、机构设置、队伍建设、工作保障、工作机制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和要求,使全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迈出了重要一步,开始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李顺模同志工作思路清晰,他认为要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关工委作用就要从搭建组织机构、壮大工作队伍、落实工作保障入手。他狠抓局党组18号文件落实的同时,又采取“调研指导、督查推进”的办法,为各级教育关工委开展工作搭桥铺路。他带领局关工委领导班子指导、督促市、区县教育部门和高新区社事局关工委全部建立健全了日常办事机构,形成了“以现职党政领导为主导、提出工作任务,以老同志为主体开展工作、有在职同志参加”的工作格局。在他的积极协调、指导下,市、区县教育局均返聘或聘请了有威望、有经验的局机关退休老干部进入关工委领导班子,配强了执行主任。

担任自贡市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的李顺模同志在2018年将自贡市教育基金会成功创办为“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五A级”,这是全省市、州教育基金会中唯一的“五A级”。他积极协调自贡市教育基金会和自贡市学生资助中心,并指导全市各级教育关工委结合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和学校扎实开展了“栋梁工程——家乡助你上大学” “精准扶贫?送温暖”“爱心书包,智力扶贫”“同铸关爱 共享蓝天”“爱心助孤”活动、“安全体验教室”项目等大型活动,共筹资937万余元,关爱优秀青年教师和困境青少年达35749人次。近三年指导各级教育关工委打造工作品牌共38个,其中市级4个,区县和学校级34个。

他坚持每年5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知识讲座、心理咨询、主题班会,互赠快乐心语,感恩父母快乐心愿,“心灵之约”广播栏目等活动。基层学校均建立心理辅导室(站),开设心理课程和咨询疏导服务、配备心理教师和五老关爱人员,构建起全市教育系统青少年心理关爱网络。联合市关工委组织编写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实用读本》,并筹资近6万元印刷16000册,免费发放全市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使用。协助市关工委办好设在自贡职业技术学校的“自贡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中心”。还出资编印《富顺县城关中学家长学校工作章程》4000份,在2017年7月上旬配合市妇联、市教育体育局召开的全市中小学家长学校工作推进会上发放,供全市中小学校学习借鉴。

 李顺模同志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在关爱的沃土上,以勇于责任担当的精神和再创辉煌的激情,打开自贡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的崭新局面,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创新发展轨道。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新时代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的要求,他又确立了“加强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建设,推动全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持续创新发展”的新目标。他向市教育体育局党委建议,并于今年5月初制发了《自贡市教育和体育局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的意见》,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的创新开展。为使局党委这个文件精神落到实处,李顺模同志又亲自主持制定并以市教育体育局关工委文件印发了《自贡市区县教育局、高新区社事局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建设评估细则》和《自贡市学校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建设评估细则》,着力推进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建设。为使局党委文件精神落到实处,李顺模同志又及时带领市教育体育局关工委的老同志深入各区县教育局及辖区部分学校和市直属学校进行调研指导,促进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

“他从自贡教育战线的领导岗位上卸任,带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责任,毅然踏上关心下一代的漫漫征程,以有胆有识的韬略运筹帷幄,挥斥方遒。他抓学习,铭责任;抓教育,重帮扶;抓落实,当参谋;抓督导,重践行;抓基础,强队伍,以迅雷之势开创了全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局面,树立起系统关工委的一面旗帜,在教育战线的高地上高高飘扬。”这是自贡市第二届十佳五老评选活动对李顺模同志的颁奖词,也是他真抓实干,主动作为,开拓创新,争当教育战线关工委工作排头兵的精炼概括和写照。

李元英   女  76岁 汉族 中共党员 自贡市高新区红旗乡悦景社区关工委五老志愿者  老教师

推荐单位:自贡市关工委

1999年,李元英从工作了几十年的教育战线上退休后加入市关工委文教报告团。按照五老就地就近工作的原则,李元英在她所居住的社区牵头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她倾心尽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践行了关心关爱下一代的无悔誓言。

2010年,李元英的家搬到悦景社区时,新社区党支部刚成立,她担任社区监委会主任。李元英着力帮助搭建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班子,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并狠抓落实。她走访动员左右邻里中的老干部、老教师等积极参与到关心下一代活动中来,使社区关工队伍不断壮大,到目前社区关工委成员已达60余人。

悦景社区的家长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家长经常因为家庭教育的困惑找到她咨询。为此,她牵头组织成立了社区家长学校,既当副校长,又任教员。为发挥市关工委文教报告团的作用,她还应家长需求,邀请团里的专家到社区来讲课,传授交流科学的家庭教育经验。每逢寒暑假,社区都要举办绘画、书法、舞蹈、英语等免费培训班。今年暑期,李元英邀请辖区内6名老师义务为大家服务,在社区开办了4个免费培训班,吸引了社区323人次报名参加。今年暑期活动结束后,悦景社区关工委收到家长、学生赠送的“真心关爱下一代,深情倾注育新苗”和 “忠诚敬业,科学育人,无私奉献,关爱后代”的两面锦旗。

几年来,她带领社区关工委重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爱、两史”教育开展了系列活动。一是开展读书活动,开放社区图书阅览室,并组织发起“献爱心、捐好书”倡议。为鼓励孩子们读好书、好读书,节假日她组织社区关工委全体五老人员轮流值班开放图书室,就2018年暑期里迎来了310人次青少年阅读各种书刊。她本人捐赠了253本书刊,并个人出资购买奖品送给8个优秀阅读者。她积极邀请特级教师讲“如何学好数学”、外语教师讲“如何学好外语”、理工学院教授讲“读好书、好读书”,在社区里很快形成了良好的读书风气。二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小小志愿者捡白色垃圾,文明劝导执勤进行爱劳动教育;邀请清华大学新生谈理想信念,邀请残奥冠军谈立志成才进行励志教育;组织青少年走进养老院慰问高龄老人进行价值观教育;组织青少年参观燊海井进行爱家乡及科普教育等。三是举办各类兴趣培训,每逢寒暑假都要举办舞蹈、绘画、书法等培训班。她还利用社区毗邻四川理工大学的优势,积极协调联系大学中的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关爱活动。培训结束后还要表扬优秀学员并发奖状和奖品,向孩子们就读学校送去表扬信,供学校评优参考,活动受到社区青少年的喜爱和踊跃参与。

新社区一开始没有宣传专栏,为营造关爱氛围,李元英又主动当起了一名“宣传员”的角色。她自掏腰包主动为社区捐赠价值1100元的“悦景社区宣传栏”、“悦景社区通知栏”,并坚持自编、自印,不定期出版“关心下一代”专刊,刊登中央、省、市领导关心下一代的重要指示和社区关爱信息,积极宣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意义。每逢“六?一”,社区关工委都要在各小区悬挂“关爱下一代关系祖国的未来”等标语。社区群众竖拇指说,原来还没听说过“关工委”,现在知道了有这个组织专门关心、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真是太好了。

多年来,李元英先后在幼儿园、城乡学校、社区宣讲了“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养成良好习惯,主宰人的一生”“了解党的历史,不忘历史经验”等专题报告,她的宣讲简洁、形象、生动,每次讲座都挤满了人。

为与时俱进开拓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的新阵地,让社区群众、青少年乐于接受、易于接受,她组建了有74名家长参加的“悦景社区未成年人教育”微信群,现累计发布关心下一代、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信息100余条,传达正能量,引领新风尚,营造了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浓厚氛围。

在悦景社区关工委成立后,李元英率先就对社区的婴幼儿和青少年进行摸底,每逢六一和其他节日她会带领社区关工委的五老人员集体购买礼物,自带衣物和礼金慰问社区内的残疾、留守、失亲、困境青少年。今年六一,残疾儿童宵宵全家给社区送上了一面“心系群众,情暖人心”的锦旗。

悦景社区有位残疾留守女童叫贺某某,自幼不会说话也没有办理残疾证。当李元英了解情况后,便和社区干部一起多次带她到医院体检,最后鉴定为一级语言障碍。通过多方联系,李元英亲专程她到贡井辅读学校读书。凯悦星城小区赵家有两个残疾青年,李元英主动为他们了解有关政策,协助家长为两个孩子办了社保。其中一位智障孩子特别喜欢动物玩具,李元英和老伴特地到恐龙博物馆买了一组“恐龙”玩具赠送给他。

金马安置房小区有个失亲儿童,父亲因肾衰竭死亡,家中负债累累,母亲离家出走,家中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孩子经常看着夹在课本中父亲的遗像偷偷地流泪。李元英知晓后多次与她谈心做心理疏导。从去年开始就资助她在校一年的伙食费,亲自辅导她学外语,并且还找了一位高年级的学生与她手拉手结对帮扶,两人一起玩耍,一起参加绘画班。逢年过节,李元英都会送点礼物或邀请她们到家来包饺子,吃棕子,还带她们到肯德基吃汉堡,一起逛超市,让她感到“亲人”的温暖。连续两年这位儿童被评为社区暑期课堂的优秀学员。

一次在走基层活动中,李元英看到社区一家祖孙两代人住在不到8平方米的房间里,睡的是上、下铺,家中连一张桌子都没有,李元英心里十分难过。次日,李元英就为他的孙子买了一张小书桌让他至少有做回家作业的地方,小朋友高兴得直跳。李元英了解到小区有近300名少年儿童,小区内没有娱乐健身器材,1、2号楼前没有残疾人通道,便主动与物业公司经理联系,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而圆满解决了问题。

李元英在关心下一代这块神圣的苗圃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一位老党员、老教师、老先进的风采。在职时,她巾帼不让须眉,退休后在关心下一代的领域里继续用行动演绎“红烛到底一条心”的非凡气度,用“拼却老红一万点,换得新绿百千重”的义举赢得了青少年的喜爱和群众的尊敬。李元英获得了自贡市“十佳”五老、自贡市优秀政工干部、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各种荣誉称号。她还被中共红旗乡委员会授予优秀党员的称号,在“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活动中评为先进模范人物。

陆学英 女 61岁 彝族 无党派 攀枝花市陶家渡街道矿建社区关工委五老志愿者  老模范

推荐单位:攀枝花市关工委

61岁的陆学英比同龄的彝族妇女更显苍老虚弱,攀枝花西区矿建社区却因她而美名远扬。恶劣的环境、拮据的收入、病弱的身体、繁重的劳动,丝毫不减她对生活的热爱、对孩子的母爱、对社会的大爱——28年来,她除抚养自己的3个孩子外,先后收养了4名孤儿。为了孩子,她在井下采过煤、推过车,在建筑工地搬运材料、修路、捡垃圾,在焦化厂炼焦,帮当地农民栽秧种地,还开荒种菜、喂鸡养猪,硬是靠着一个女人柔弱的肩膀和双手养大了7个孩子。她先后获得“攀枝花市第二届道德模范”“四川省十大最美志愿者”“2013年度感动四川十大人物”“四川省第四届十佳五老提名奖”等殊荣,并荣登2015年度“中国好人榜”。人们称她“矿山母亲”,竞相传颂着她的故事。

陆学英的老家在云南省永胜县,1985年她带着儿女迁移到丈夫上班的攀枝花攀煤集团花山矿。1990年的一天,她在捡废品时,看见一个身体瘦弱的小男孩,脸上满是灰尘、衣衫破烂,脏兮兮地蹲在一群小青年中,任他们拳打脚踢。“没人帮他,十分可怜。”回想当时情形,身为三个孩子母亲的她心有余悸、心痛万分。她走上前几声怒吼,将小青年驱散。小男孩叫谷子(化名),他爸爸得肺癌死了,妈妈离家出走了,已在外流浪了10多天。“我来当你妈妈,带你回家和哥哥姐姐一起读书。你愿不愿意?”想到无家可归的孩子流落社会,可能染上恶习毁了一生,她立刻决定收养这个可怜的孩子。

1998年,她又收养了一对亲姐弟。他们的爸爸长期患病,后抵抗不住病痛折磨,抛下家人自杀了;母亲因携带毒品被判无期徒刑。她几经打听找到两个孩子。姐姐小敏学习很好,可惜得了肝炎,只好辍学在家。弟弟小刚从小营养不良,患了“大脖子病”。她为了给他们医病,跑了很多医院,买不起太贵的药,就只能相信偏方。上天佑人,在她的细心照料下,小刚的病竟奇迹般地治好了。

丈夫的微薄工资根本无法维持一家8口人的生活。识字不多的她先是帮当地人种地,换取少量的粮食和生活品,后来到建筑工地背砖、背水泥沙石,到井下采煤、推车,到焦化厂炼焦,四处捡垃圾……一次,在工地干活时,她的头被石头砸得鲜血直流,但她舍不得花钱到诊所看看。为了省钱,她偶尔买点最便宜的肉,经常从菜市场捡回没人要的菜叶子和水果,托人从云南老家带来土豆,换着花样做“土豆宴”,一件件旧衣服缝缝补补轮流穿。亲生孩子时常抱怨她偏心,对待别人的孩子比自己好。她说:你们都是妈妈的孩子,我对你们的爱是一样的。

2003年,一岁多的男孩小松被离异父母丢弃变成孤儿。“一个孩子是养,多个孩子一样养!”她的慈母情怀从未改变。小松成为9口之家的一员。可是命运似乎没有眷顾她。同年,她的丈夫因脑部受伤提前病退,从此生活的重担全压在她一人身上。不管生活多艰难,她从不对人说辛苦。问她累不累,有没有后悔,为啥总对别人那么好。她笑着说:“我只做了一丁点儿,大家都对我很好。我做的事儿没啥可说的,人都有怜悯之心,谁都能做到,看着这些可怜的孩子,我不帮他们,心里不安。”

社区为她们家办理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她心存感激,心想:以后一定要为社区多做点事。作为社区最早的志愿者骨干,她总是抢着干最苦最累的活,那些又脏又臭的旱厕,她一扫就是好几年,从不间断。她的邻居是一位孤寡老人,行动吃力,性格内向,少与外人接触,她便主动照顾起老人的起居生活,帮老人清洗被褥,打扫卫生,买了好吃的,定会先给老人送去。虽然没有血缘,她们却亲如家人。加入社区关工委后,她饱含深情认真工作,更加用心呵护那些特殊孩子。她说:“我还不算老,还有力气。如果再遇到这样的孩子,还会领回来自己养。”

如今,数十年的超负劳作和营养不良使她体弱多病,但可喜的是,孩子们都长大成人。谷子在老家盖起新房结婚生子;小敏的女儿已满3岁;小刚技校毕业后在攀煤小宝鼎矿救护大队工作,已经成家;女儿才芳在太平煤矿生产技术部工作;儿子泽民从警校毕业后成为凉山州会东县的一位民警;最小的孩子小松今年也上了高中。问起他的人生理想时,小松有些腼腆:“我希望能像泽民哥哥一样,当一名人民警察”。虽然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不少,但她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善良淳朴、助人为乐的美德,周围邻居发生矛盾,她热心前往调解;看见比自己困难的人,她都要力所能及地捐钱捐物。

几年前,她的亲儿子没考上公务员,很难过,埋怨自己不能早点为母亲分担。她却说:“儿啊,没事!你没考上,别人就考上了,他们家从此就好过了。这是好事,该高兴呀!我们再坚持一下,你明年再考。”这话刺痛了笔者的心,不禁感叹:这个女人多么平凡善良,这位母亲多么智慧坚韧,这份母爱多么深沉博大!

爱无痕,育无声,身教重于言教。矿建社区的群众至今还记得,2008年的一天,陆学英身患急性胰腺炎,交不起医药费,她的孩子们哭着跪在医生面前,请求医生给母亲治病的感人一幕。后来,攀枝花市二医院为她进行了手术治疗,小刚毅然从成都某高校退学回家,照顾卧病在床的母亲。她病情稍微好转后,坚决要求小刚返校上学。回校后,小刚更加刻苦学习,后以优异成绩毕业,分配到攀枝花市小宝鼎矿采掘一线工作,现被调至公司救护队,成为一名光荣的消防员。小刚很喜欢现在的工作,他说:我妈这辈子一直帮这个,救那个,受了不少苦,她真的很了不起!我现在做这一行,虽然有危险,也算是一种传承吧……

陈亚辉 女 61岁 汉族  民建  泸州市关工委五老志愿者 老干部

推荐单位:泸州市关工委

陈亚辉2012年2月加入泸州市关工委以来,历任艺术团副团长、社会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组织艺术团、社会文化工作委员会做好关爱工作。她以“酒城五老”的无私大爱,为留守、贫困、孤残、在押等特殊困境青少年儿童积极奔走,凝聚关爱力量、组织关爱活动、落实关爱资金,是孩子们心中最有爱心最有亲和力的好奶奶,是市委市政府表扬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最美志愿者”。

7年来,陈亚辉发挥自身人格魅力,积极动员引导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参与关爱事业,先后促成3家非公企业向江阳区石寨学校捐赠了价值5.2万余元的课桌椅294套和6000元的体育用品,为该校6名贫困学生落实6名爱心人士结对资助帮扶,落实爱心帮扶资金3万余元。她引导美琪教育集团成立了关工委组织和关爱基金,该基金已累计筹集善款60多万元用于关爱活动。

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残疾孩子们,一直是陈亚辉的牵挂。为了让孩子们吃上一顿喜欢的饺子,她两次带领市关工委艺术团的成员到学校开展“新年包饺子?关爱送温暖”活动。她还多次到特教学校调研,为残疾孩子办实事、做好事。当她了解到一位进城务工妇女长年带着智障儿子打工很不方便时,主动联系市特教学校,帮助孩子解决了上学问题,为家长解除了后顾之忧。为了帮助聋哑孩子就业,她主动联系非公企业,解决了两名聋哑学生的就业难题。

7年来,陈亚辉组织关工委艺术团到学校、看守所、强戒所开展关爱演出和活动近30场(次),观众达2万人。她还通过创作诗朗诵和快板传递正能量,当《高墙内外寄真情》在市看守所演出时,200多名在押青少年泪流满面,唤起了孩子们对亲情、对自由的渴望,受到了公安干警的好评;当《爱?就在你身边》在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为主的南城学校演出时,在座的领导、老师、家长和孩子们都感动不已;《请接受我们的爱》激发了泸县兆雅明德学校的留守儿童好好学习、立志成才的决心;《母亲的呼唤》则让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戒毒学员们心灵受到震撼,省市领导及政法干警给予高度评价。音乐快板《大手牵小手?共筑文明城》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少年儿童做文明人,受到校领导和家长的好评。

2015年,陈亚辉作为“酒城五老”志愿者代表被聘为泸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民志愿巡访员。三年中,她经常穿行在大街小巷,留意身边的人和事,观察和发现各种不文明现象和市政公用设施的损毁和缺失等情况,以及需要相关单位部门引起重视的问题,并随时通过手机拍摄下来,提出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市文明办。共报送信息160多条,报送数和采用数都位居全市100名巡访员前列。2016年被评为泸州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2017年被评为泸州市“最美志愿者”。她还关注民生和家乡建设,撰写社情民意10余件,报送相关单位,用自己的真情积极为家乡发展做出了贡献。

2018年7月,陈亚辉积极发挥志愿者“文化顾问”作用,组织社会文化专委会和艺术团联系帮扶叙永县新苗实验学校、叙永县摩尼镇金榜村,帮扶特殊困境儿童,并发掘、提炼、传承、提升苗族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养乡土文艺人才,对打造旅游文化特色镇和贫困群众农产品销售等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她还认真组织开展对金榜村的调查研究,针对性的落实产业发展、文化打造等助力脱贫攻坚帮扶措施。她撰写的《争做文明村民?打造文明乡风》讲稿,在向古蔺县永乐镇永兴村的群众进行宣讲时,受到广泛好评,提高了贫困群众的文明素质。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正是对陈亚辉的最好写照。正如她始终不忘初心,一天一天、一点一点地为孩子们做好事办实事,涓涓细流慢慢汇聚成了真爱的大河,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窝。

推荐单位:泸州市关工委

“老骥伏枥,志在关爱;英雄暮年,初心犹在。”江阳区关工委顾问、原执行主任谭天锦在关工委一干就是19年,用无私大爱谱写了新时代“酒城五老”的华美篇章。

他曾任省重点中学泸州二中副校长、江阳区政府副区长等职务,1999年退休后不忘初心、重新出发,加入江阳区关工委,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接续奋斗,历任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执行主任和顾问。他工作积极、充满热情、不畏寒暑,经常深入村社、学校等基层了解实情、做实关爱,很快被人们熟知,是“酒城五老”眼中爱岗敬业的“谭主任”,是全区中小学孩子们心中和蔼可亲的“谭爷爷”。在他的带领下,全区关爱队伍已发展到1.5万余人,江阳区关工委多次荣获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谭老也于2015年被中国关工委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为推进江阳区关爱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谭老加入关工委之初就开始着手健全关工委组织体系。他坚持每年向区委、区政府专题汇报关工委工作,让关心下一代事业更加得到领导的重视。近五年来,区委办、区政府办三次下发文件,进一步加强了关工委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组织体系建设,推动各项工作创新发展。目前,江阳区关工委设立了教育、法治、科技、企业和社会文化5个工作委员会,镇(街道)、村(社区)、部门、企事业单位关工委组织覆盖率达到了100%,“六好”基层关工委创建率达85%。

为加强全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谭老带领关工委大力开展青少年思想教育活动。一是做好理想信念教育。他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青少年,带领各级关工委组织扎实开展“中国梦”、感恩教育活动、“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等,年均组织宣讲报告90余场次,听众1万余人;坚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在全区主导建立了朱德事迹陈列馆、泸州起义纪念碑(刘伯承纪念亭)等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均参观学习青少年2万余人。二是做实青少年法治教育。为培养未成年人的法治观念,谭老联合有关部门,大力开展“法治进校园(社区)”活动。他亲自上门拜访,邀请52名法务人员任法制副校长,积极开展“警校共育”“法官爷爷(奶奶)进校园(社区)”“无毒学校(社区)”等活动256场次,惠及9万余名师生。三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谭老在华阳街道西岸村主导建立了“农耕文化长廊”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每年组织青少年开展农耕文化教育活动,深受学生、家长的欢迎。

谭老始终心系困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殚精竭虑为他们的成长献计出力。经过多方奔走,谭老筹措关爱资金近120余万元,用于帮扶关爱留守、孤残、“五失”等特殊困境青少年7400余人次。他通过实施“朝阳工程”项目,累计投入60余万元帮助全区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400余人次。2008年“5.12”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带动150多名“酒城五老”为灾区捐款21790元,主动与来自地震灾区的藏族学生泽旺仁真结成关爱对子,给予其学习、生活的帮助和心灵的抚慰。他想方设法为留守学生张增丽解决生活、学习困难,为失亲学生张龙落实救助政策。他总是随身携带着一个小本子,一条一条记下孩子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他说,这是怕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孩子们的事情,一定要清清楚楚地记下来,认认真真地解决好……

谭老鼓励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他争取了“关爱书屋”项目支持,定向捐赠我区梓橦路学校、泸师附小城西学校优课智慧一体机;在西路学校、大北街小学、邻玉小学、黄舣小学建立数字图书馆,录入图书50000册。他鼓励学校、村(社区)创建“留守学生之家”,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弱势未成年人帮扶。在大北街小学创建了全市第一个城市“留守学生之家”,联系安利公司30名志愿者落实结对帮扶;在邻玉小学创建第一个农村“留守学生之家”,联系四川警察学院20名志愿者开展结对帮扶;在大山坪康华苑社区创建第一个社区“留守学生之家”,发动18名老干部志愿者开展结对帮扶。在他的倡导下,关爱活动“奔跑吧,梦想”,已发动兴阳集团、江阳建设集团、金信集团、江南科技产业园和美琪教育等民营企业关工委的志愿者,与90余名农村学校留守和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结成一对一关爱对子。

为帮助贫困青年、返乡青年和失业青年就业创业,谭老坚持授人以渔,主动邀请区农业专家为他们开展农村实用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组织他们参加区人社局组织的就业创业培训,累计帮扶450余人次。帮助蓝田街道石岭村建立了“贫困(返乡)青年就业基地”,组织贫困青年、返乡青年留守和困境儿童家长参加家政服务、食品加工、烹任技术等培训,并为其提供就业信息150余个,推荐就业100余人。为进一步落实精准扶贫,谭老号召全区1万多名“酒城五老”积极参与助力脱贫攻坚工作,退休干部阮菁、唐永灿等20余名老同志主动到贫困户较多的村担任“党建顾问”,协助基层党组织提档升级,帮助3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2013年,谭老抓总成立了江阳区家长学校并兼任校长,翻开了江阳区家庭教育的新篇章。一是完善运行机制。他规范完善了区家长学校领导机构,带头制定了《江阳区家长学校章程》和相关管理制度、奖励考核机制,保障了家长学校的规范运行。二是建强组织。他积极深入学校、社区建立家长学校分校,邀请省市及大中院校教育专家、离退休老领导、老教师、优秀班主任和心理教师等到家长学校任教。如今,全区共成立了家长学校分校118所,其中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12所;家长学校讲师团有固定讲师20余人,兼职教师102人。三是建成教学师资库。谭老通过整合优秀教师资源,主持撰写、编印了全省首创的《家庭教育通识教程》(中小学版),并在20余所中小学试用,取得很好的效果。他组织实施了优秀家庭教育课题选拔活动,从全区300余个家庭教育课题中选出28个课题形成了家庭教育资源库,构建了江阳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在谭老的带领下,2015年江阳区成功创建“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验区”,2016年江阳区家长学校被评为泸州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四川省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17年,区家长学校获省级家庭教育“先进集体”。

谭老就是这样一个心中装着国家的未来和青少年的前途,满怀热情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老人。虽已年逾古稀,他仍然积极参加各种关爱活动,他常说“只要我还能走一天,就要为孩子们多做一天实事、好事”。“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是对他最好的写照。

推荐单位:德阳市关工委

今年7月初的一个下午,德阳市旌阳区新中镇龙居村11组,72岁的李隆会刚从德阳城里女儿家里回来,匆匆扔下两包行李,拿起抹布开始擦专门展示儿子生前一些物品和荣誉的展柜。

大儿子刘文龙是一名消防战士,1995年,年仅30岁的刘文龙因公牺牲。次年李隆会和丈夫又将小儿子送去消防队当兵,继续完成哥哥未完成的心愿。后来,她还将两万块抚恤金和捐款捐给当地学校,建立助学基金,还将家里的一间房子专门留出来做陈列馆,“英雄母亲”说:“把给儿子的爱传递下去,让更多孩子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多年来,仅上过夜校的她总是不断地给孩子讲儿子的故事,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为祖国争光。

    刘文龙生前系犍为县公安局消防科副科长,1994年7月24日,在扑救县中药材公司仓库大火战斗中不幸中毒,给本来患有肝病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他仍然抗战在救火一线,最终积劳成疾,于1995年4月30日在转院治疗途中匆匆离世,年仅30岁。

就在大儿子离世的第二年,她和丈夫又将小儿子和小女儿送去当兵,“因为那年我们这里没招女兵,所以小女儿没当成兵。”李隆会说,最后小儿子来到哥哥生前所在的乐山消防部队,去完成哥哥未完成的心愿。

“儿子那么年轻就走了,我们肯定伤心难过。”20余年已过去,如今说起儿子,李隆会依然止不住眼泪。当年她和丈夫领到一笔抚恤金,但这笔钱老两口一直未动,加上消防官兵的捐款,他们将总共两万元捐给了当地学校,建立“英模母亲李隆慧扶困助学基金”。这也是德阳市第一个个人助学金。当时刘家经济条件并不好,还住的是土坯房,“文龙当年读书就是吃了家里穷的亏,我希望尽自己的一点力量帮助其他的贫困孩子。”李隆会很淳朴,她说大儿子上高中时,借遍了一条沟都没借到一块钱生活费,最后孩子不得不空着手回了学校,当木匠的父亲在外干活回来得知后,连夜做了两个小木凳拿到城里换了两块钱,“他爸熬了一个通宵,两块钱他用了三周。”也因此,刘文龙放弃了考大学的机会。“他说,‘妈妈,我去当兵,一定要摆脱大山’。”李隆会说,儿子很争气,去部队的第二年就考上了军校,后来工作也是很优秀,“这是儿子获得的荣誉,我们应该让这份荣誉延续,让爱延续。”

在基金成立的当年,学校就有40多名贫困学生获得帮助,学校还特地成立一个“刘文龙班”。2006年,德阳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授予李隆慧“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市妇联授予李隆会“关心儿童特别奖”;2007年德阳市委、市政府授予她德阳市“十佳文明市民”称号。

为了帮助消防部队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李隆会还在家中办起了“刘文龙事迹陈列馆”,并担任义务讲解员,陈列馆开馆当天,就接待参观群众400多人次。全国“模范消防警官”荣誉证书、刘文龙生前穿过的衣物等,和儿子有关的一些物品,李隆会都放在陈列馆,“刘文龙事迹陈列馆”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爱心居”。

2016年,旌阳区关工委,旌阳区团委在“爱心居”建立青少年爱国主义实践教育基地,对“爱心居”进行进一步改造。改造完成后,这里经常迎来参观的青少年。“主要是让青少年接受身边伟人熏陶,提高青少年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发扬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的良好风尚。”旌阳区关工委相关人士表示。

李隆会说自己只上过夜校,识字不多,“我不会写,但是我可以说啊。”如今,老伴也因病离世多年,上了年纪的李隆会身体不太好,有时会在德阳城里女儿那里住上一段时间。但她挂念着家里的陈列馆,只要身体允许就回到家里打理。她不光给孙辈们讲儿子的故事,每年还到学校去宣讲,“我希望娃娃们都能好好学习,为国争光。”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鼓励。

推荐单位:绵阳市关工委

早在云南89730部队服役期间,叶树元就爱上了摄影。经常到少数民族聚居地采风,耳闻目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许多孩子因为没钱交学杂费而被迫辍学那令人振撼的情景。从那时起,他就萌生了一个愿望:等自己有能力时,一定要帮助这些孩子走出无知、走出贫穷。

1991年开始,叶树元用平时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积蓄首先资助了大凉山的一个彝族孩子,接着又资助第二个、第三个……21年间已有66名孩子受到了他的资助。同时,他发动社会爱心人士资助710名孩子,受到帮助的孩子达26000人。这些孩子中有彝族、傣族、僳傈族、摩梭族、哈尼族、汉族等18个民族,如今有的在读中学,有的在读大学,有的已经参加工作。

在凉山民中就读初中的彝族小女孩呷觉伍甲是叶树元资助的第一个孩子。在跟伍甲取得联系后的当月,叶树元给伍甲寄去了第一笔钱:50元的生活费,后来月月如此。第二学期开学前,他又寄去了学杂费,后来年年如此。随着物价上涨生活水准提高,叶树元给伍甲的生活费也从原来的50 元增加到80 元、100 元、200 元…… 而那时,叶树元每月的工资仅仅才100多元、200多元、300多元,就是到现在也才2000多元,而且当时自家的女儿也在读书,其花费并不比凉山州的孩子低。除伍甲外,叶树元还先后资助了伍甲的妹妹呷觉阿加和伍甲嫂子的妹妹贾巴子尔,云南西双版纳州勋腊县的傣族远冯和依南思姐妹俩等10余名孩子。

2006年初,他萌生了成立一个组织,动员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资助行列的想法。为此,他几次找到县民政局,要求成立一个爱心组织。在县民政局、县水务局的支持下,当年五月“三台爱心救助协会”宣告成立,协会通过举办网站、参加公益活动和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宣传自己的宗旨,特别是组织400多名志愿者参与“5.12”地震救灾,不断扩大了社会影响。如今,协会会员已发展到120人,参与资助的会员及爱心人士包括干部、解放军、企业家、留学生、作家、歌唱家、演员、私营业主和普通劳动者,他们共资助孩子710人,耗资120万余元。

在爱心资助的漫漫征程中,叶树元已感到自己力不从心,仅靠自己的力量已不能满足资助的要求,但又不能长期依靠好心人出钱,要是自己有产业该多好啊!他的想法得到了协会会员和爱心人士的支持。2010年5月,在当地党政的关心支持下,位于三台县石安镇清泉村的一个占地近40亩,集休闲、观光和农业综合开发为一体的农家乐——三叶同乐园正式开业。农家乐为资助双方提供了一个见面交流的平台,也是孩子们向恩人汇报思想,展示才华的舞台,汇聚了来自国际国内的作家、艺术家、歌唱家、电影演员、解放军官兵,爱心人士每年和孩子们聚会3次,帮助受助孩子,了解孩子成长。

除开办农家乐外,叶树元还利用经常往返凉山的机会,与那里的志愿者以及被资助走上工作岗位的孩子形成联盟,将大山的特色农副产品运到内地销售。叶树元将“叶树元”牌商标贡献出来,让受助的孩子创业和爱心人创业,从中建立叶树元救助金,帮助更多孩子。如今,“叶树元”牌商标已成功注册,并授权受资助就业的大学生和爱心人士使用,并有德阳、绵阳、成都等地爱心人士鼎力相助,或进入商店、或举行义卖、或网上推销,所获得的利润部分用来资助孩子上学,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逐步形成依靠自身力量资助孩子的良性循环。

除资助孩子外,叶树元还在创建和谐社会中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大善人”“活菩萨”,是三台县争创文明县城、争先创优活动中的先进典型。他曾募捐2万多元救助因病高位截肢的观桥初中学生黎炫灵。他曾联系国家微笑列车,三次带4个孩子去湖北襄环市口腔医院免费做唇颚裂手术。他还通过资助获刑者的子女而感化获刑人员。他牺牲无数个节假日去看望孩子,今年春节还去青川家访被资助的地震残疾孩子、省残运会轮椅网球金牌获得者董顺江,他顶寒风,踏积雪,爬高山与董父一起体验烧炭生活,用父辈的艰辛激励孩子健康成长。

在很多不知情的人心目中,都以为叶树元是“大款”或是“大腕”,可他们哪里知道叶树元竟是一名普通干部。为了帮助那些学业好但家庭困难的孩子圆读书梦,走成才路,叶树元家徒四壁,背上了一屁股债。仅靠公务员微薄的工资收入难以为继,妻子不理解他离他而去,净身出门的叶树元借住在了朋友提供的住宅中,家具几乎全是几个朋友相送。但他资助孩子的决心不变。为了挣钱供那些孩子们读书,他除了白天上班,还要利用双休和节假日去摄影采风,到亲友承包的苗圃地打工,亲自蹬三轮送货,租房屋开花店…… 当别人在欢歌娱乐、开怀畅饮、漫步公园的时候,叶树元却在忙碌奔波、流血流汗、拼命挣钱;许多同龄人都还满面春风、光艳照人,叶树元却已白发苍苍、面容憔悴。不过,叶树元不计较这些,始终都以满腔热情继续着他的善举,始终坚持着“永远无愧于共产党员光荣称号,绝不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的崇高信念。

20多年来,叶树元用爱心在平凡的岁月中谱写了人生绚丽华章。他一共捐资86万多元,帮助六个民族的66个特困学生和失学孩子重返校园,带动协会发动国际国内爱心人士资助孩子共710人,受到帮助的孩子有26000人,圆了孩子们的上学梦。

张军  女 63岁 汉族 中共党员 绵阳市梓潼县关工委五老志愿者 老干部

推荐单位:绵阳市关工委

有这样一位老干部,她勤勤恳恳工作几十年,退休后仍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用满腔激情谱写着银发老人的不朽传奇;有这样一位老人,她年满60,用那微薄退休工资常年帮助着贫困学生和弱势群体,用孜孜不倦的高尚情怀唱响“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传奇。

她就是梓潼县文昌镇关心下一代执行主任张军同志。张军,女,中共党员,出生于1955年,退休干部,2008年加入梓潼县文昌镇关工委,现任关工委副主任。

张军老同志的一生是兢兢业业奉献为祖国明天不懈努力的一生,她常年从事青少年和困难儿童关爱工作,退休后又乐此不疲的加入了关工委继续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书写壮美篇章。

梓潼县人口愈38万人,中小学10所,青少年的工作不仅任务重、困难多,社会矛盾突出问题、问题青少年更是让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为此,张军主任呼吁县民政局、文明办、团县委等相关部门人员,经常性深入社区和乡镇中小学走访了解问题青少年的基本情况,并组织梳理问题青少年台账,按照单亲、孤儿、残疾、重病、心理健康等分类别划分问题青少年。对问题青少年开展心理辅导和人文关怀,增强关工委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

退休后,她奔走在大街小巷,学校操场,竭尽所能服务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用最真挚的情感最动人的故事感染勉励我县少年儿童不忘初心,坚定跟党走的信念。一是关注青少年成长,共计开展上门服务100余次,服务少年儿童80余人;二是以三?五学习雷锋纪念日、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日、一二?四国家宪法日、一二?九爱国教育等重要节日为契机,深入学校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主题宣讲活动30余次,开展中国梦?我的梦、中国梦?青年梦等讲座70余场,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听爷爷奶奶讲故事活动30余次,受众学生近三万人,进一步引导和教育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继续和发扬优良传统,养成高尚思想品德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三是在暑期深入留守学生家中开展慰问15次,了解贫困学生、留守学生生活现状,生活困难给予关心关爱。 

在2008年5?12地震过后,她就开始用自己微薄的退休工资帮助着家庭困难学生,为他们筹集生活费、资料费和学费,截至目前,受张军同志资助的困难优秀学生达10余人。

她经常深入学校、机关、基层,深入到家长和青少年中间,全面了解全县青少年的思想状况、生活和学习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并主动与教育、妇联、共青团等相关部门人员座谈,共同探讨有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新问题,不断积累和总结新形势下开展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举措和新办法。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深入地调研,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有效开展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在关工委成立后,许多离退休老同志由于不了解关心下一代工作或其他原因,没有或不愿意加入关工队伍,造成“老人才”队伍的闲置和浪费,形成关工委队伍中在职人员多、老同志少、力量薄弱的状况。针对这种状况,张军同志充分利用人缘好、威望高、善交际的优势,走街串巷,主动上门,与离退休老同志交心谈心,宣传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入分析老同志做好此项工作的“五大优势”,鼓励并动员五老按照“就近就地、发挥特长、量力而行”的原则从事关爱工作。对部分思想上有顾虑,未加入到关工队伍行列的老同志,张军同志以“三顾茅庐”的精神积极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在她极力邀请和感动下,有大批老同志纷纷加入关工委组织的活动,进一步壮大了关工队伍。

张军同志放眼未来,情系下一代,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默默地奉献着力量,以夕阳之躯托起祖国的朝阳,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五老精神,引导更多五老加入关工委队伍,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促进全县关爱事业新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杨虎 男 78岁 汉族  无党派  广元市苍溪县永宁镇关工委五老志愿者  老工人

推荐单位:广元市关工委

78岁的杨虎是苍溪县永宁镇畜牧兽医站退休职工。他退休后主动挑起了永宁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的担子,一干就是十多年。这个满头银发,面目清瘦的老头,比起同龄人显得格外精神。多年来,他执着地追求着梦想,凭着一股韧劲没日没夜忙乎着,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传播红色文化,教育救助贫困青少年,弘扬良好家风家教……留下了一串串筑梦、追梦的的动人故事。他的先进事迹传遍巴蜀大地,《老区建设》《关爱明天》杂志及省、市、县电台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他先后被评为市、县“先进个人”。

退休后,杨虎利用一切时间开始在苍溪永宁镇、五龙镇一带收集查找红军遗址。他先后走访了红军时代出生、当时还健在的几位老人,聆听他们的讲述,用几年时间写下近5万字的走访记录。他深入当年红四方面军在兰池坝和施店驿工作的和生活过的几个大院,实地查看墙壁和石柱上镌刻的红军施政纲领、标语、口号。他多次攀越山洞,穿梭荆棘终于找到了红军当年战略转移后留下的红军井、练兵场、兵工厂、红军洞医院、红军五大战壕等几十处战斗遗址和上百件红军遗物。“绝不能让历史轻易抹去!”杨虎时刻对自己说。多年来,他查阅了上千册历史书籍,数十次走访档案馆、党史研究室等相关部门。他悉心记录,反复求证,十几个笔记本洋洋洒洒写得满满的。在杨虎看来,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也是对下一代教育的珍贵教科书。杨虎把精力全部投入到红色文化的开发和保护上,冒着严寒酷暑攀爬崎岖山路,到山中挖堀和修复了一个个红色遗址遗迹。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虎经过几年的辛苦努力,自费投资了5万多元,争取到政府资金和民间爱心赞助近10万多元,抢救维修好红军石柱四根,复原了《中华苏维埃十大政纲》、《参加红军十大好处》、20多条红军标语口号等近40个石碑,形成近500米长红军碑林走廊。发掘了红军大树、三口千年红军水井、1500平方米的两个岩洞医院、一所徐向前学校、一处红军兵工厂、五处红军战壕及红军练兵场、哨洞、暗堡、烈士洞、烈士坡、乡村苏维埃遗址等,对施店驿古驿道文化进行收集、发掘、打造,形成了5万多字的文字资料,诗词30多首,亲自撰刻石碑30多座,形成百米长古驿道碑林台,现已初步形成了以红军塔为中心的红色文化爱囯主义教育基地。每逢清明节,各学校组织青少年来施店驿缅怀先烈,宣誓表忠心、走长征、露野营等各种祭祀活动,让广大师生受到了良好教育。

杨虎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活动为载体,大力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农村关爱工作的活力。他坚持每年开展2至3次主题教育活动,先后开展了“学党史、国史.放飞梦想”、“发扬红军精神,争做时代新人”、“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法制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50场次,2万多名青少年受到教育。杨老熬更受夜写讲稿,制作挂图搞展览,深入学校、社区做宣讲50多场次。

为了将红色基因世代传承,每当清明假期,杨老都精心准备,组织本镇、本村的青少年到他打造的烈士碑林开展祭扫活动,以红军战斗遗址、遗物为活教材,亲自为青少年讲红军的故事,教育青少年要铭记历史,争做红军传人。为增强教育感染力,他还特意从外地邀请了教育专家、知名人士到学校作专题讲座,自己身体力行,在全镇持久深入开展宣讲活动。杨老采取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走街头,进学校,进社区宣传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宣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宣传“孝亲敬老”“红色文化”“礼仪文化”等,达20场次。为了让下一代了解新农村发展变化,珍借今日新农村的幸福生活,杨老亲自收集和考查兰池各种资料,与其他五老志愿者一起撰编了兰池村《方志点迹》一书,近十五多万字,投资上万元印刷成册,形成农耕文化教育基地的史书,免费送到青少年手中,供大家传阅,为农村基层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育蓝本,对青少年养成良好品德起到了很大教育影响和帮助。

为了搞好永宁镇关工委基础建设,他一方面及时向领导汇报,争取党委重视支持,各村组很快建立了关工委组织,凝聚了大批五老骨干,实现了“三有”要求;另一方面他经常深入各村组亲自督促,严格按照“五好”关工委标准进行考核,逐步提升质量,夯实基础。在他的辛勤努力下,永宁镇各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很快得到强化,条件保障全面落实,关爱活动开展井然有序,“五好”关工委达标率达85%,镇关工委被评为广元市“五好”关工委,该镇兰池村等成为全县关爱工作的先进典型。

杨虎注重铸魂育人,总是精心设计开展各种关爱活动,让孩子们入脑入心。为传承良好家风,他不仅从自己子女教育入手,还常常进社区、跑村组、进家庭作宣讲家庭教育达60多次,给当地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一直勤于为孩子筑梦、圆梦。多年来,他坚持每年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几千元去救助一些孤困儿童圆他们的幸福梦。为一些面临失学的青少年他多方奔走,筹集关爱资金圆了失学孩子的读书梦,为了困难大学新生他密切协调相关部门,并自己主动出资帮助杨焱等10多名大学新生圆了大学梦。多年来,他累计救助贫困青少年20多人,其间自己出资3万多元。他的善行义举在当地有口皆碑,广为传扬。

杨老在辛苦辗转中帮助青少年圆梦的同时,更为实现自己人生的红色梦想、关爱梦想而追逐。在圆梦、追梦的道路上,杨老走的可谓艰辛,但他苦并快乐着,追梦的心始终不变。他时常说:人活着还能为党、为人民的梦想付出血和汗的代价,就是最快乐、最幸福的人。

唐耀亲  男 汉族 78岁,民进会员 遂宁市蓬溪县关工委五老志愿者 老教师

推荐单位:遂宁市关工委

2000年退休后, 唐耀亲开始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18年来,他像钟爱教育事业那样情系关工工作,一心扑在工作上,做出了显著成绩,获得了“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第一届遂宁市关爱明天十佳五老等称号。

退休后,儿子儿媳多次恳求他去遂宁居住,一家人团聚,以便照顾孝顺,他没有同意;双肩受伤留下了残疾,很多同志劝他不要再那么辛苦了,但他克服困难,仍然坚守在对下一代的培养教育工作上。按他的话说,献了青春再献白发。

唐耀亲认为,关工工作要把握好尺度,既要主动作为,又不能越位。他积极建议并配合学校领导首先从加强关工委的班子建设着手,开展了创建“六好”基层关工委活动,适时调整充实班子成员,动员16名老师担任学校关工委成员,对关工委成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培训,提高了他们从事关工工作的能力。随即加强了制度建设,制订了学习、工作、会议、培训、请示汇报、调查研究、部门联系等制度。

他坚持把德育摆在学校关工工作的首位,编写学校德育辅导材料。十多年来,他根据主题,结合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编写了近40万字的《学月主题教育辅导材料》,并提出开展相关体验活动的建议,供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和践行作参考。他按照学校的安排以自己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对学校班主任进行培训,为全校教职员工进行师德师风讲座,使教育工作者先受到了教育。2008年他撰写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讲座》被县关工委印发至全县各级关工委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辅导材料。为了使学校家庭教育系统化、课程化,2018年以来,他着手分段编写完蓬溪中学初一、高一《家庭教育系列讲座》材料。

他坚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为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他受县关工委的委托撰写了《旷继勋生平事迹简介》,县关工委印发全县关工委组织青少年学习。同时,他还注重正面引导,培养学生理性爱国热情。2008年4月,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在境外受阻,不少大城市发生了抗议、游行、示威等行为。他向学校领导建议,并由他及时在学校举行广播大会,对学生进行正面宣传引导,维护了学校和社会的稳定。他还利用奥运会等大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之前,他收集了大量奥运素材,整理出全面、系统的《世界给我十六天,我还世界五千年》的材料。北京两个奥运会结束后,他又撰写了题为《北京奥运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一文,向学生传播。两个材料都被市、县关工委全文转发。为开展好学雷锋活动,他建议学校把每周五定为“学雷锋日”,在学雷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2年至2014年认真开展了“学习践行《弟子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现代美德”主题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中,被评为“四川省美德少年”的山玲就是蓬溪中学2015级的优秀学生代表。他同时注重教育的体验活动,他和学校关工委承担了县关工委安排的2011年、2013年和2014年夏令营活动,对学生进行了以革命传统教育、敬老爱老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体验活动,推动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开展。

他注重矫正学生中的不良行为。针对学生中的早恋、不良消费、损坏公物、怕苦怕累、生活自理能力差、意志力薄弱、法律意识淡薄等现象,他都在每月的主题教育学习中进行正面教育,讲清危害,以理服人。如针对少数学生早恋,他撰写了《中学生应当怎样正确面对异性交往》的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针对初二学生中的一些不良现象,为学生及家长开办了《怎样对待初二现象》的专题讲座。针对初三、高三学生复习迎考的心理问题,受学校安排,多次作题为《心态平稳战胜中、高考》《释放压力迎战高考》《脚踏实地走向成功》等讲座,后两篇讲稿被市关工委转发。通过这些教育活动,有效地矫正了学生的不良行为,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他注重关爱保护青少年学生。通过法制讲座、法制展板、法制长廊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了法制教育,开展了《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的主题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法制观念。他参与了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展厅、心理成长指导中心的建设,使全校学生通过教育感受到毒品的危害、自觉远离毒品,使问题学生及时得到关爱和心理疏导。注重对困难学生的关爱帮扶。组织教师对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学校建立了贫困生资助基金,他协商募捐助困资金5万元。

他认真做好家庭教育的辅导工作。2005年,他建议学校恢复成立了家长学校,并制订了工作和教学计划。2010年学校恢复成立各年级家长委员会。至今学校已举办初高中家长学校十届,培训初中学生家长7000多人次,培训高中学生家长2000余人次,他编写家教知识讲座资料37期,为学生家长讲授。他还担任了县关工委家教辅导团教师,2015年以来,他不辞辛劳,先后到蓬溪县城的社区、农村对青少年及家长授课20余次。特别是2018年7月下旬,他克服老伴受伤需要照顾、天气炎热、听力严重退化等重重困难,到顺东街社区、西街社区等六个社区假日学校,对青少年及家长开展“三爱”教育,三年来共培训青少年及家长1000余人次,促进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结合,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他还关心全县学校家庭教育的开展,2017年他以民进蓬溪总支会员的名义提出,县教体局、民进蓬溪总支、县妇联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主题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了《关于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在家庭教育中发挥作用的调研报告》,县关工委印发各乡镇和全县学校、幼儿园,促进全县学校家庭教育的开展。

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任重道远。78岁的唐耀亲决心进一步发挥他的经验优势,终生当好关心下一代的志愿者,为关爱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章瑞宽  男 76岁 汉族 中共党员  内江市隆昌市龙市镇关工委五老志愿者 老教师

推荐单位:内江市关工委

1994年,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32年的章瑞宽退休了,退休后的章瑞宽本可以到成都儿子家去安享晚年生活,但他拒绝了儿子的一再邀请,执意留在了龙市镇,甘当一名五老志愿者,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不停奔波。

2013年“六一”儿童节,章瑞宽到点灯村小学开展慰问活动的时候,该校的一名老师告诉他,他们学校有一对儿童,姐姐叫李茜,弟弟叫李荣,父亲早逝,家里的老房子已无法居住,每月仅靠母亲微薄的低保金维持生活。“我来帮助他们!”章瑞宽当即就与到场的几名老同志为两个孩子捐了一部分生活费,回去后及时把该情况向当地政府进行了反映。孩子的家庭情况引起了政府的重视,把他们从农村危房中迁到了镇上。到镇上后,他们一家3口没有住房,章瑞宽又帮他们落实了在原老政府办公楼的空房里居住。每月他们不仅不出一分钱房租,而且就连水电费都给他们免了;为解决两个孩子上学,章瑞宽为他们多方联系,最后落实到龙市中心校上学。如今,章瑞宽经常到家中去关心两个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每次去的时候,他都要给孩子送去礼物,为他们义务辅导功课。“我每次去的时候,两个孩子都亲热地叫我章爷爷。”章瑞宽说,孩子的母亲也很感激他对他们家的帮助。

在2015年的“六一”儿童节期间,龙市镇关工委开展了“爱心守护,希望同行,关爱留守”活动,在活动期间天天下雨,章瑞宽患了重感冒。“章老,你就留在家中好好休息,我们去把礼物和心意送给孩子们。”身边的工作人员劝他,“不行,孩子们还等着我去呢!”一想到自己给孩子们许下的诺言,想到孩子们期盼的目光,章瑞宽就下定了决心,冒着大雨,背着带给孩子们的礼物,来到龙市镇普照小学,为贫困孩子送上了节日的祝福。当孩子们捧着章瑞宽雨中送来的图书、学习用具时,纷纷围上来,拉着章瑞宽的手感激地说:“章爷爷辛苦了!”

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章瑞宽都要自己拿出一部分资金,教师退休协会出一部分,买上糖果、文具等物品,和老同志一起到全镇的各个学校去慰问贫困留守儿童。“每年的‘六一’儿童节,老章都要带着关工委的同志一起去慰问学校的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其精神让我们感动。”龙市镇关工委的同志介绍,21年,老章从来没有间断过,如今,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街上,经常遇到有学生亲切地喊他:“章爷爷好!”

每一个周末,是义务监督网吧的日子。章瑞宽都要和其他几名老同志到龙市镇的网吧巡查,看到网吧内没有未成年人进入,章瑞宽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看到一些孩子每天沉迷于网吧,有的甚至旷课通宵上网,章瑞宽心里十分着急,再也坐不住了。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从2005年开始,镇关工委年成立了五老义务网吧监督员,在周末、节假日负责对辖区内网吧的监督管理。

第一次到网吧检查,就遭到了网吧业主的冷眼,说他们这把年纪了是没事找事干。每次遇到这样,章瑞宽总是不厌其烦地给网吧业主宣传、教育。功夫不负有心人,时间长了,网吧业主也从当初的抵触情绪到逐渐的理解和配合监督。终于为青少年筑起了一道“防火墙”!有一次,一名学生家长找到章瑞宽,希望他帮助孩子戒掉网瘾。章瑞宽从家长处了解到,这名中学生长期不去上学,经常泡在网吧里,害得父母经常到网吧去寻找。章瑞宽和另外一名老同志晚上一起到镇上的网吧去寻找,最后终于在一家网吧找到了这名学生。看到学生还没有吃饭,章瑞宽给他买了面包,耐心地给他做思想工作,让他很受感动,表示以后再也不进网吧了。看到孩子被章瑞宽送回家,其父母十分感激。从此,这名孩子不再沉迷于网吧,高中毕业后去当兵,成为了驻港部队的一名军人。

据统计,龙市镇有留守儿童1200多名,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平时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缺乏亲情呵护。怎样帮助留守孩子解决学习、生活、心理上的问题?今年以来,章瑞宽积极发动身边的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爱心企业家等担任“代理家长”、“代理妈妈”,结对关爱单亲、失亲和父母常年在外的留守儿童。据统计,今年五老人员与留守儿童“一对一”结成帮扶对子共198对,其中“代理家长”162对,“代理妈妈”25对,筹集帮扶资金10余万元,累计帮扶留守儿童1200人。

章瑞宽还制作了1500张“爱心卡片”,上面印着关工委的两部热线电话。电话一部设在关工委,一部设在镇民情汇集室。“爱心卡片”上除了印有热线电话外,还有助学、助困、助孤、助残、学习辅导、心理辅导方面的内容,他们的服务宗旨是: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平时只要孩子有困难,都可以找关工委帮忙。

把“爱心卡片”发给孩子们后,很快便接到了热线电话。热线电话是龙市镇中心校五年级2班的艾可荣同学打来的,称其爷爷奶奶患有心肌梗塞,生活十分困难,希望得到关工委的帮助。艾可荣爷爷奶奶的情况很快引起了镇关工委和县关工委的重视。目前,镇民政办正在调查艾可荣的家庭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方案,将尽快帮助艾可荣解决家庭遇到的困难。

2017年4月,章瑞宽还建立了一个关心下一代微信群,政府分管领导、学校关心下一代校长、大队辅导员、镇、村关工委成员都加入了这个微信群,及时了解孩子的信息,方便大家相互联系。

今年8月,困难孩子李佳柳今年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成都一所本科大学,但由于李佳柳在7岁时父亲就因车祸去世,没有工作的母亲患有肺癌晚期,家里根本没有李佳柳上大学的费用 。得知情况后的章瑞宽第一个带头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4000元资助李佳柳,并向隆昌市关工委申请到了4000元的困难助学金;还积极向龙市镇关工委申请困难助学金,发动其他关工委的老同志向李佳柳捐款资助,解决了李佳柳入学的问题。不仅如此,章老还表示,大学四年他要再给孩子每月200元的生活费,已解决李佳柳大学期间生活上的困难。

“章瑞宽同志退休后,坚持24年如一日关心留守儿童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为龙市镇的留守儿童撑起了一片蓝天。”内江市关工委负责人告诉笔者,章瑞宽为孩子辛勤的付出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他被中国关工委、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先后多次被省、市、县关工委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赵家骥 男 80岁 汉族 中共党员 乐山市关工委五老志愿者老干部

推荐单位:乐山市关工委

赵家骥,原乐山市教育局局长、乐山教育学院党委书记、乐山市关工委副主任,现任市关工委报告团团长。赵家骥自1992年开始参与市关工委工作26年来,积极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主动关心青少年成长,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培育创造力和充满活力的新一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尽其所能,积极为青少年募集图书。他参加关工委有关工作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凭借个人影响为青少年募集图书,将台湾出版界赠送给他的价值35.5万元的图书转送给了市内有关学校。

积极关注、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为深入研究留守儿童、困境儿童问题,走遍省内许多地区,调查了解、比较研究,总结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六个一”模式,被国务院妇儿工委转发全国。按市关工委安排,他与西坝小学保持了热线联系,及时帮助学校解决问题。指导西坝小学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建立了教师、同学、家长的“三帮”活动,实行了“代理家长制”、“小先生制”、“监护人培训制”,处理好留守儿童和一般儿童的关系,实现了所有儿童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在他的指导下,西坝小学挖掘教育资源,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增加兴趣爱好,显示自己的才干,设计了“西坝美食——三绝”、“西坝旅游”、“西坝巨变”系列活动。学生们不仅学到丰富的知识,还受到科技实践的体验和锻炼,提升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2009年初他提出关注流动儿童上学和教育问题,受到四川省妇儿工委高度重视。他关于中学贫困学生问题的调查,引起市关工委的高度重视,列为2010年的重点工作。他组织开展了对青少年生存教育能力的调研,对青少年的生存能力做了深入分析,形成了《新时期青少年生存教育问题的研究》。一系列调研文章的形成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

开展教育管理研究。赵家骥曾在西南师大、四川师大、四川教育学院兼职教授、研究员,任四川省督学、省教育学会副会长、省农村教育分会会长、省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关工委宣讲团成员,他长期从事教育管理研究与实践,既从事管理,又潜心研究,并长期坚持上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造诣较深,尤以农村教育研究见长。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攻克多项省部级研究课题,撰写了大量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应用价值的论文和著述,达600多万字。其中有67项成果获奖,曾获四川省政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代表作有:《三环论─构建农村教育新体系》、《农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短平快成教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宽实活职教模式的探索》《构建农村大教育》等。研究成果中有6项在国内推广。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依托峨眉山关工委打造科技创新典型,以点带面。5年努力之后的峨眉山科技创新远远领先其它区县。每年在四川省和全国获奖数均站11个区县总数的50%以上,2017年获省以上奖的数量占全市70%以上。

关心青少年创新教育。连续8年,悉心指导市青少年创新教育活动,为区县学校师生举行创造教育专题报告,为科技辅导员作创新教育报告。具体指导峨边金岩小学“科技实践教育”,成果获省2等奖;指导峨边科技实践工作,并送创造教育书籍价值3000多元;赠送峨眉一中创造教育书籍300多元。悉心指导的峨眉一中、夹江一小、峨边县街小学、西坝小学等开展科技实践教育,从发动、切入、选题到方案制定,组织实施,再到报告的撰写,手把手的教。这些学校已经逐步成为科技实践教育的示范学校,带动了其他学校科技实践教育的开展。他还具体指导学生作品修改,提高品味。他的讲解深入浅出,辅导周到得法,受到学生普遍欢迎,成了“小朋友”的好朋友。其中,2015.4启发LJH同学在“小学生近视情况调查”中抓住样板选择的代表性和数据的可靠性狠下功夫。大大提高了成果的水平,获全国创新大奖;学生SXY研究的课题《塑料袋有禁不止》获全国奖;学生WYD“关于世界珍稀特产白蜡的调查”获四川省最高奖——四川省科协主席奖。

关爱特殊教育学校儿童,关心少数民族地区孩子。他先后4次邀请省内名校名师组成支教团,到到民族地区无偿送教帮学;并争取北京出版单位向少数民族地区捐赠了价值45.5万元的图书。他特别关心市特殊教育学校儿童的健康成长,多次到市特殊教育学校看望慰问特教儿童,为帮助特殊教育学校老师树立科学的特殊教育理念,他以“爱的奉献、爱的教育”为主题,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全体老师讲授了“特殊教育的办学思想”,设计了先进的办学模式。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赵家骥同志虽已到古稀之年,但依然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为乐山市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开辟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青少年的爱戴和称赞。

刘代碧 男 73岁 汉族 中共党员 南充市顺庆区潆溪街道办关工委五老志愿者 老教师

推荐单位:南充市关工委

2005年2月,刘代碧退休后并没选择养鸟、钓鱼、儿孙绕膝,颐养天年的安逸生活,而是选择了做关心下一代工作。2005年7月区关工委聘他为网吧监督员,他非常高兴的告知家里人时,家人当即就翻脸。他的老伴杨素清反对最凶,“你若硬是要去监督网吧,做那些讨人嫌、逗人恨的事,那我就要和你离婚!”是“离婚”还是监督网吧?这件事他犹豫了三天四夜,毅然选择的是监督网吧,不怕离婚!最初的那段日子里,刘代碧面对家人的坚决反对,一边努力地做家人的思想工作,一边偷偷地到网吧去做监管工作。2005年6月16日晚上发生在他家一件事彻底改变了家人的想法, 一个12岁的网瘾学生,掰开他家窗户钻进他家行窃,被他逮了个正着,他追问那学生为何入室盗窃?那学生说是为了筹集上网钱。为筹钱上网,竟然不惜以身试法,上网对未成年人的危害性让家人明白了刘代碧当网吧监督员的重要性。打那以后,他们就再也不反对他当网吧监督员了。

2010年5月8日中午,他到延安路去了6家网吧做监管,发现有一家网吧就有个自称是某中学生的罗×在上网。当他对罗×了解情况,耐心教育时,业主赵×节外生枝,要他再次出示监督证。当他从包里拿监督证时,业主趁机放走罗×。罗被放走后,赵就找他的麻烦了,他凶相毕露地手指头指到他的额头说:“你说我网吧有学生上网,找个出来给我看看!你们拿国家的钱吃得好,穿得好,耍得好。我们下岗了,没职业,开个网吧混碗饭吃,还把我们管到管到的。学生上网也是在增加知识嘛!下次再敢来,当心打断你腿杆!”抓到的证据被业主毁了,再有理也说不伸了,他只好忍气吞声离开此地。他去买了一部数码相机,每天都要到赵×的网吧去做监管,进店先拍照,后报到。看他敢不敢打断他的腿杆!赵×见他动真格了,服气了。

他了解到有上网荒废学业的、饿得面黄肌瘦的、有为筹网资,哄、骗、偷、抢、劫财杀人的、有争台位杀人的、有把牢底坐穿的、有判死刑的。网吧,害人不浅!问题真大!

刘代碧常想,到网吧去做监管,走走看看,教育面并不大。要扩大教育面,就必须把亲眼所见网吧对学生的危害,危险的典型事例编写成教材,用送课到校的方式去教育学生。于是他编写了《未成年人进网吧,等于睁眼跳悬崖》《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等许多教材,跋山涉水送课到校。2010年11月29日,他在南部中学给学生讲《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故事,学生1.2万余人,一人讲课,多人受益。课毕,该校校长在刘代碧的评课表上写道:讲授内容详实,深入浅出,学生易于接受,教育意义深远,听了刘代碧的课,胜读十年书!受益匪浅,金榜题名的学子们给刘老师写的感谢信200余封,川大学生刘×写道:刘代碧老师的谆谆教诲,像阳光一样温暖着我的心田;像雨露一般滋润着我的成长;像灯塔一样指引着我不断前进的方向。要不是刘老师讲课对我的启发和教育,我哪能考上川大,哪能找到年薪几十万元的好工作哟!  

退休后的13年里,刘代碧受家长应邀,登门家教,为58名学生戒断网瘾,读书成才。王蓉、王永有姐弟俩川大毕业后都找到了月薪上万元的工作。“网迷”少年冯X,上初中后弃学上网,在家偷钱四千元去上网、买手机,其母发觉后追问钱的来龙去脉时,冯不但矢口抵赖,还将母亲打成骨折。冯母多次被儿子暴打,她教子无望,决定轻生,就在一气之下买回一瓶农药准备母子俩服毒同归于尽的晚上,她突然看到四川电视台在播放刘代碧老师的戒网瘾纪录片。冯母抱着一线希望,几经周折,查到了刘老师的电话号码,邀请他登门教子。刘代碧的教育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执迷不悟的冯X听话了,绝望的母亲笑了,一堂教育课挽救两条命。

刘代碧说,自己是一个普通的公民,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没有大书特书的作为,做关心下代工作,是他最幸福的事情。他做出的成绩,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赞扬和嘉奖,曾被评为四川省“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南充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南充市禁毒“社会化”先进个人、南充市首届“十佳五老”、顺庆区“十佳”道德模范、顺庆区“十佳”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电视台、南充电视台、教育导报、南充日报、晚报等记者多次采访报道。南充市精神文明办已把他的事迹写进了《最美南充人》。

陈恩溥 男 77岁 汉族 中共党员 南充市顺庆区潆溪街道办关工委五老志愿者 老教师

推荐单位:南充市关工委

陈恩溥2003年退休后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他退而不休,热心青少年教育事业,经常进村入院开展家访,了解掌握青少年具体情况,带头并组织“五老”同志积极开展“十个一”活动、法制宣传和结对帮扶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青少年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做出了显著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重引导,倾情参与宣讲教育。该同志把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党史国史教育和法治教育作为宣讲主题之一,花了大量精力把宣讲内容编成通俗易懂的文艺节目8个、小故事13个,每年都要在本镇中小学组织文艺节目表演和开展系列主题演讲。他义务担当校外辅导员,主动和调皮孩子结成帮教对子,经常深入村社和本镇中、小学校了解其学习及表现情况,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困惑和生活方面的困难,深受广大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团长等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