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确定华泰汽车新能源这个公司已尽上市了,我之前怎么不知道,股票代码多少!

曙光股份9月27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大股东曙光集团已受让9789.50万股给予华泰汽车。上述权益变更后,华泰汽车持有曙光股份共计1.43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1.27%,跃升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曙光股份实控人变为张秀根和张宏亮父子。

除了这则公告外,财经网报道曙光股份与华泰汽车就股权交割问题会在9月28号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双方将宣布合作进军新能源整车及核心系统产业。但《国际金融报》在致电华泰汽车时,对方表示并不清楚公司高层的动向,对新闻发布会也三缄其口。根据此前华泰汽车的多次“跳票”,此次股权交割能否顺利完成仍存变数。

双方均陷苦战,强强联合能否顺利达成业绩逆袭?

9月25日,曙光股份盘中出现异动,股价直拉5%。相较于蔚来赴美上市促使江淮、安凯汽车“一字板”开盘不同,投资人虽对资产置换充满希望,但期望并不强烈。造成这一原因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大原因就是新晋大股东华泰汽车资金实力并不雄厚。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为何总资产达420亿的华泰汽车会无法完成对曙光的股权收购,其实这并不为奇。对于公司来说,纸面的净利润情况或许比不上现金流状况来的更加重要。财报的净利润可以通过研发费用资本化或资产折旧进行长期的分摊来粉饰财务数据,可企业短期的现金流状况却无法通过财务手段进行粉饰,一旦应收账款过高或者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那公司就有如拳王泰森走在了有裂缝的冰面上。

而华泰汽车现金流状况并不是很好。准确地说,其实整个行业都不太好。在发布亮眼半年报后,吉利被供应商怒喷大幅延长结款周期而导致零配件公司苦不堪言。对于华泰来说,2018年的汽车销量难以令人满意。至今年8月,华泰累计完成销量54161辆,对于年初20万辆的目标,华泰显然是要”食言”了。销量的不振短期又影响到了新车销售的回款进度,收购曙光股份的计划也一波三折。

早在2017年,华泰资金链就已承压。17年9月,华泰将5月份刚得到的股曙光股份质押给锦州银行获取资金。原本定于2018年1月31号就该完成的14.49%的股权收购也一直拖延至今。

而被收购标的曙光股份也是发展乏力。曙光主营业务为车桥等零配件业务、商用车业务和轻型车业务。据Wind数据,曙光2018上半年实现收入16.99亿,同比下降10.82%,实现净利润1702.05万元,同比下降95.69%。而造成此次大幅下滑的原因即是曙光旗下的新能源业务,子公司丹东黄海销量低迷,净亏损3735.10万元,截止8月,新能源客车销量仅89辆,而去年则为338辆。

对于想要发力新能源市场的新晋大股东华泰来说,曙光的表现实在有些差强人意,而华泰自身,也亟需资本输血来进军新能源市场。双方股权合作后能否实现自身业绩的提升目前还有待时间来检验。

发力新能源能否成为救命稻草?

对于华泰来说,借壳上市也是为了完成募资。按照A股借壳上市的一贯“套路”。在股权收购完成后,新晋大股东会抛出资产重组等预案,而资产重组难免又会需要配套资金来完成。所以华泰汽车在入主后可能会推出定增方案,向特定投资人募集资金,就像北汽蓝谷定增募资20亿那般。

据悉,华泰已打算将重心放在新能源领域。定增后获得的资金预计也将投入这一”蓝海“。根据华泰2020战略,新能源汽车是未来重点。发力新能源是箭在弦上。可现实却有些残酷。

据悉,曙光股份新能源客车产能利用率一直处于低潮。年,曙光新能源客车产量分别为1878、620、538辆,对应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2.6%、20.67%、17.93%。而华泰自身产能问题也颇为令人困扰。华泰在鄂尔多斯的厂房似乎已陷入停摆,而新规划的株洲40万产能新能源基地还在快马加鞭地赶工。据统计,华泰在国内的产能达到90万辆,而销量却依旧徘徊在10万辆级。虽然新能源市场广阔,可是在其他市场玩家也在扩大产能的大背景下,曙光与华泰将怎样夺取市场蛋糕呢?

当然,市场的美妙之处就在于不确定性。当初直言特斯拉会胎死腹中的分析师没有等来特斯拉的崩溃却看到了特斯拉市值完成对老牌车企通用的逆袭。至于华泰与曙光,短期的业绩承压并不能否定他们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至于能否掘金新能源市场,我们拭目以待。

   9月27日,华泰汽车集团与曙光股份(SH.600303)股权交割办理完过户手续,曙光股份当日发布了股权及公司控制人变更公告。股权交割完成后,华泰将直接持有曙光股份19.77%的股权、以投票权委托的方式拥有曙光股份1.5%的表决权,合计拥有曙光股份表决权为21.27%,成为曙光股份的控股股东。次日,曙光股份召开了战略重组干部大会。根据公司章程,曙光股份新一届董事会将很快选举产生。

  值得注意的是,华泰收购曙光股份后,将坐拥新能源乘用车与新能源商用车两大生产资质,这对华泰布局已久的新能源汽车业务无疑大有裨益。重组后,双方将通过产品、技术、市场三方面互补融合,重点聚焦于发展新能源整车及核心系统产业。

  全面覆盖新能源汽车市场

  “双方结合后,牌照更全了,产品线更丰富了,产业链条更长了,销售网络覆盖更广了。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双方的深度融合,华泰汽车和曙光一定能打造出一个中国一流的新能源汽车集团。”在战略重组干部大会上,华泰汽车集团董事长张宏亮表示。

  众所周知,华泰汽车是最早涉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自主车企之一,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具有先手优势。而新能源商用车方面,黄海客车是国内首批获得新能源客车生产准入许可的3家车企之一,抢占了新能源客车的研发先机。可以说,在产品及业务模块方面,华泰与曙光股份具有先天的互补优势。

  自2009年起,华泰汽车便开始大力投入到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工作中,通过对欧洲先进电动汽车技术的消化吸收。目前,华泰汽车新能源已经掌握了整车控制系统、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器和整车轻量化方面的核心技术,拥有纯电动乘用车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华泰汽车已经与百度进行全面战略合作,通过Apollo系统的落地运用,推动无人驾驶在道路识别、V2X车联网和深度学习等核心技术上的成熟。在这之前,语音交互、车联网、自动泊车等智能互联化技术将逐步运用到华泰的汽车产品上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出行服务。

  同样,曙光股份新能源客车也取得了傲人佳绩。在新能源核心系统方面,纯电动车桥,eda项目已经获得国家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引起业界广泛的反响。曙光股份通过自主研发与投入,已掌握新能源整车控制技术、电池管理系统BMS技术、远程智能监控平台技术、微轻型电驱动车桥及电驱动模块等技术。同时,结合曙光自身核心零部件的提升和发展,紧密跟踪市场需求,适时研发电子转向EPS、电子制动、智能悬挂等电动化、智能化核心零部件。未来黄海客车还将扩充磷酸铁锂、钛酸锂电池客车以及燃料电池客车,丰富产品的动力类型,满足各细分市场的需求。同时采用智能化、轻量化技术,优化新能源产品能耗管理,提升纯电动客车续驶里程,提供智能出行全面解决方案。

  “在未来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的环境下,汽车已不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而是一个新的生态,所以我们必须从客户视角、竞争视角、生态视角和全球视角来审视自身的经营战略,加快推进转型发展。曙光和华泰转型面临的最大课题就是要全面向新能源汽车进发,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别无选择,因为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将是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核心主题。”张宏亮认为。

  华泰汽车与曙光均投身新能源汽车领域较早,并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分别深耕乘用车与商用车市场,通过联合,双方将能够平衡乘用车与商用车的发展,以现有产品线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新能源产品序列,构筑覆盖轿车、SUV、皮卡、微型车、物流车、专用车、中巴、大巴、公交车及系列新能源车等全系列汽车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国内少数拥有全车型产品线的企业,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

  传统产业将实力对标合资

  在业内看来,此番两家国内优秀自主品牌车企的强强联手,是一次产业链的互补和优势资源的整合。从现有业务来看,华泰汽车集中在轿车和SUV以及新能源产品的布局。曙光股份主要集中在客车、特种车、车桥等业务,双方的重合度很小,形成了一个非常强的天然互补性。

  在外界看来,华泰汽车相当低调,但业内人士都知道,向来低调的华泰汽车实力不俗。华泰汽车成立于2000年,集团资产规模500亿元,在全球拥有北京、天津、上海、德国慕尼黑四大研发中心;拥有天津、山东荣成、内蒙鄂尔多斯、江苏江阴四大核心生产基地;以及SUV、轿车、动力系统等产业平台。具备年产45万台4AT、40万台6AT自动变速器和60万台整车的生产能力,销售与服务网络遍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华泰汽车是国内唯一拥有世界领先汽、柴油发动机和6AT自动变速器、新能源三电核心技术,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企业;同时拥有国内汽车业第1张金融租赁牌照、第6张全国网约车牌照。重组曙光股份以后,随着产融结合和互联网约车的深入推进,华泰汽车产业链更加完善了,这将助力华泰加快转型发展。

Calibri;”最直接的原因,是华泰汽车所要收购的曙光股份并不是一家“简单”的企业。曙光股份不仅是一家上市公司,更是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拥有商用车、乘用车、特种车和曙光车桥及零部件四大系列产品。目前曙光股份不仅拥有“黄海”汽车和“曙光”车桥两大“中国名牌产品”,而且是国内最大的轻型车桥研发和制造基地,已连续21年在国内轻型桥行业排名第一。曙光的大客、皮卡、车桥都在市场上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很高的知名度。收购曙光股份后,华泰汽车则将成为拥有传统汽车及新能源轿车、SUV、物流车、专用车、中巴、大巴、公交车等全系列汽车产品及车桥产品的全资质生产企业。

  可以预见,双方整合完成后,自主研发道路上所积攒的对于乘用车与商用车的技术优势也可以互相借鉴。华泰的发动机与变速箱技术可以提升曙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曙光在车桥及商用车领域的优势也可以为华泰所用,提升其车辆的工艺水平。技术层面的深入合作,将大大地提升双方综合能力,拥有对标合资的实力。

  在谈到未来发展思路时,张宏亮表示,目前华泰已经确定了“23321”整体发展策略:一是深耕两大领域,巩固传统汽车,主攻新能源汽车;二是主力车型“三箭齐发”,即SUV、轿车、皮卡,同时积极推进大客车、轻客、特种车、华泰小蜜蜂等车型;三是有力打出“两弹一星”,分别是发动机、变速器、曙光车桥;四是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国内方面,以皮卡为抓手,抢占县域和农村市场;以华泰SUV、华泰小蜜蜂和曙光轻客为抓手,进军三四线城市;以黄海大客车、华泰物流车、网约车为抓手开拓大城市市场。国际方面,紧抓“一带一路”机遇,实施走出去战略,在这方面华泰和曙光都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要实现放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是国家战略,东北亚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未来将紧紧抓住这两大机遇加速发展。

  对于未来曙光股份的发展,华泰控股集团、华泰汽车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秀根强调,一定要把产品和质量放在第一位,产品与质量是汽车企业的“生命线”,一个整车企业,没有几款好的、叫得响的产品,一切都是空话。可以说,华泰汽车与曙光股份的联合,既是企业规模的扩大,更是两家自主品牌坚持自主研发与实业报国的初心的融合。

--股市360股票频道讯

本站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股市360立场无关。股市360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泰汽车新能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