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换优品高价回收手机价格是不是比爱回收,回收宝二手优品高?

文丨不凡商业记者 项也

9月6日,二手回收平台回收宝正式宣布获得了C1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集团投资。融资之后,双方将在多个场景和业务线上深度合作。

消息一出,就像一枚TNT炸弹丢向了深水区,手机回收这门一向隐秘而低调的生意浮出了水面。

对于不少普通人来说,这个行业给人留下的印象,还停留在流动的街边小摊、走街串巷的以物换物,以及华强北、中关村的翻新机。

土、落后、交易不透明,是很多人对手机回收行业的刻板印象。因而,大多数情况下,数量庞大的闲置手机往往都躺在家里的某个角落里“吃灰”。

不过,如果说这个行业没有革新者却是大错特错。实际上,爱回收从2010年开始,就已经开始了闲置手机回收的探索。而刚宣布融资的回收宝,则已经在这个行业里跌打滚爬了四年。只不过,手机回收强依赖于渠道,相比较很多to C互联网品牌来说,这门生意确实低调、隐秘。

一方面,消费者在改变,随着闲置物品储存成本越来越高,同时对于分享和循环经济的认知,消费者对二手交易的认识和交易习惯正在逐渐形成。转转的一份用户调研显示,有 55.40%的二手手机卖家用户表示出售原因是“旧物利用,支持循环经济”,比排名第二的“自然淘汰”选项高出约20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带有互联网基因的参与者越来越多,并逐渐涉及到从回收到租赁、买卖等各个环节。其中,既有平台级的闲鱼、转转,也有专注某一方向的公司,如回收领域的回收宝、爱回收,维修领域的百华悦邦、一小时、加速度、Hi维修,优品买卖的可乐优品、找靓机,以及租赁领域的享换机、拿趣用、机蜜等。

阿里的进入,正在让整个行业迅速沸腾。

“此次阿里巴巴战略投资回收宝,是希望回收宝与闲鱼深度合作,相互协同,共建一个基于商品销售到闲置循环利用的大闭环。”回收宝创始人何帆在公司内部信中说道。

显然,阿里并非单纯的财务投资,而是已经上升到了战略协同的高度。如果再算上9月7日阿里巴巴战略投资衣二三,以及此前蚂蚁金服在新租赁经济的多起投资(内啥、海鸟窝、嘉图借书)等等,这种战略的意图更加明显:阿里正在构建一套除新品电商、数字电商、本地生活电商之外的二手闲置电商。这套二手闲置电商格局,以芝麻信用体系为基准、以闲鱼为主要阵地,辅以回收宝、衣二三等丰富业态,共同推动二手闲置的多元化发展。

光环加持之下,对于二手手机行业而言,其真正的想象空间,才刚刚展开。

社会化供给的大单品机遇

2017年,是中国智能手机的拐点。

在这一年里,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仅为4.59亿部,同比下降4%。

这意味着,从2007年iPhone首发为起点,智能手机结束了长达10年的出货高速增长期,正式进入存量时代。

这对于二手手机市场来说,绝对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参照发达国家经验,新品标品出现一定供给和消费饱和之后,差异化的二手闲置市场就将发展起来。近邻日本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中古店、大黑屋,以及日本罕见的独角兽公司Mercari等等,闲置经济异常发达。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观点。据统计,目前我国居民手机更换周期已经从18个月缩短至15个月,消费者两年内更换手机的比例达到了44.34%,有超过83%的用户家中囤积着2台及以上的废旧手机。

如果按照每台机器回收价格500元、2017年手机4.59亿出货量计算,这个市场在2000亿以上。这还仅仅只是回收的市场,后续的产业链并没有算在内。

不过,一个问题是,手机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品类。与目前消费品二手闲置领域火热的图书、奢侈品相比,手机品类的贬损曲线更为明显。比如,iPhone X发布了,那么上一代的机型,比如iPhone 7的价值就会明显缩水。

这就对平台的运营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从回收开始,一直到变现完成,这中间流程的时间和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通常的手段是,在回收环节进行标准化分类、定级,让不同级别手机流通到不同的处理渠道中去。

回收宝合伙人熊洲透露,回收宝将手机分类为:优品、良品、残次品三个等级。优品用来二次销售,良品被拆解后进入维修市场再次流通,残次品则直接被环保处理并回收贵金属。“处理端几乎是供不应求,最多两天收上来的二手手机就会流转出去。”

结束的上半场:回收场景之战

如果把整个二手手机市场(收、卖、修、租)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生态,回收无疑是最重要的流量入口。入口之争,决定了整个生态的繁荣程度和话语地位。

“如何精准部署回收场景、如何将回收与现在基础设施连接起来异常关键。”一位资深行业研究者告诉不凡商业。

手机回收目前来看,依然比较依赖渠道。这种渠道指的是,新机发售的渠道——线上包括:主要是淘宝、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以及各手机品牌商的自家官网;线下包括:品牌方自家门店、授权第三方门店,以及综合卖场等等。通过以旧换新等的方式,刺激消费者将旧手机进行回收。

另外,随着整个二手闲置经济的兴起,类似闲鱼、转转等C2C交易平台开始崛起。这些渠道的手机交易流量也正在突飞猛进。

此外,还有一些回收方自建的渠道。既包括官网、公众号、小程序,也包括线下门店、自助设备等等。

回收的重要性,掌握流量的电商巨头自然心里明白。于是,阿里下注回收宝,京东押宝爱回收,双方都在自己的体系内,给自己的队伍加油助威。

“站队”阿里的回收宝已经和阿里系旗下包括:天猫、淘宝、闲鱼、支付宝等展开了多项合作。比如,跟天猫去合作以旧换新,跟闲鱼去合作信用极速售卖等等——阿里既有巨大的流量体系,同时,还有成熟的信用体系,赋能给更多的参与者。

而早早拿到京东投资的爱回收,也很早的获得了京东3C板块以旧换新的主要业务。

电商巨头们的入局,加速了这场入口之战,窗口正在关闭,留给新进者的机会越来越少。

入口战的关闭并非指的是说整个回收行业的成熟。反而,这个市场目前的开发程度并不高:数据显示,国内二手手机的回收率仅为5%,与美国30%的回收率相差甚远(美国的新机分发更为集中,因此回收也容易)。

不过,手机回收的场景,尤其是新机发布的场景,不管是电商渠道,如京东、阿里,还是品牌商渠道,华为、苹果、OPPO、vivo等等,已经被两大回收商分割的所剩无几。

线下自营渠道成了不多的突破机会之一,是除了新机发布渠道之外的新生机会。爱回收同样也加紧了布局:与爱回收通过在核心商圈开设门店、依靠人工来完成手机评估的路径不同,回收宝采用的是无人自助设备——手机回收ATM。结合图像识别等AI技术,从而替代人工实现评估和回收,并当场支付全款,免去了邮寄流程。目前设备已经在深圳商圈、社区等地投放了近100台。

下半场开启:生态、平台与出海

解决了回收的入口场景之后,接下来,是如何将回收上来的手机进行价值链的创造。

与一些C2B回收平台不同的是,回收宝已经在构建自己的二手手机生态闭环体系。

这其中,既包括二手优品售卖业态的“可乐优品”。也包括消费金融属性的租赁业务“拿趣用”,以及投资的手机维修品牌“闪修侠”。业务之间相互联动,共同构建了收、租、买、卖为一体的生态闭环。

无疑,近几年来,二手优品、手机租赁等新形式也逐渐兴起。尤其是对于年轻消费者而言,更加关注物体本身的使用价值、追求更高的性价比、接受共享主义,以及追求去品牌化的倾向。日本作家三浦展将其归结为“第四消费时代”——部分消费者正在从追求个性化趋势转向重视共享的社会。

构建生态闭环的好处是,既可以业务协同、相互自恰,也可以降低整体采购成本、提高毛利,同时,生态闭环将增强业务的壁垒性、大大提高了项目的抗风险能力。这就好比是,单一的业务线可以说是单兵作战,而生态闭环就相对于海陆空三军配合。

闭环生态的构建只是一个业务层面的考量,真正考验平台的,是其核心供应链输出的能力——制定行业标准,构建整个二手手机生态的底层框架和营运规则。

可乐优品与淘宝的合作,是回收宝在走向平台化的一个尝试。这是阿里投资回收之后的一个重要变化之一。

对于淘宝而言,二手手机在产品和服务两个维度上都严重非标准化,交易环节很难监控和确责,因而交易环节混乱、纠纷众多。而对于可乐优品而言,本身有标准化服务的能力,但之前主要运用于自有平台,没能深度发挥价值。

两者的合作,一拍即合。具体而言,可乐优品将二手优品手机的界定进行了标准化的规则输出,包括51项检测指标和180天保修等等服务。

“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都直接对标新品,”熊洲告诉记者。通过对标新品,将二手手机交易标准化,改变用户对于二手手机交易“脏乱差”的刻板印象,重树消费者对二手优品的心智认知——“好手机,不贵”。

同时把标准赋能给更多的二手优品小B段服务者——只要通过检验标准,就可以在淘宝上获得可乐优品的官方认证,从而获得更多的流量倾斜等等。

回收宝正在走向开放,走向平台化——成为整个二手行业底层的工具之一,赋能和净化整个二手手机市场。

更为有想象力的地方在于,如果回收宝平台化顺利的话,再加上其前端庞大的回收系统支点,那么未来在前端拓展品类、后端控毛利方面有着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除此之外,出海也是回收宝在努力拓展的方向之一。无疑,出海这一年成了创投圈的一个热门词汇之一。相比较而言,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20多年来,之前一直都在跟随海外的脚步。不过,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等逐渐走到了世界的前沿。回收宝的模式同样也走在世界前沿,因而在国内市场布局稳住之后,回收宝也开始了全球化的脚步。

出海的另一个原因是,足够大的全球市场。中国市场每年新机市场不足5亿部,如果放在全球视野之下,这一数字就扩大到了15亿部。目前,回收宝通过跟着手机厂商一起,已经在包括东南亚、韩国、日本、俄罗斯等都开展了本地化手机回收的业务探索。

“阿里的这一轮融资,让我站在了更高的视野上,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熊洲说道。对他来说,下半场已经开启,这才是更有意义的挑战。

  经济环境的好坏与零售市场的兴旺与否,永远都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亦深受影响,在当时尚属于新生事物的电子商务市场在保持了连续数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突然在2008年踩了一脚急刹车,虽然从整年来看市场盘子还是在变大,但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刚兴起的C2C交易基本陷入增长停滞。

  后来的老电商人回忆起那一年的惨状,总结往往只有2个字:灾年!

  但偏偏也就在这一年,由沈亚创办的特卖电商平台“唯品会”横空出世,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持着中国电商第三极的地位,同时仅用4年就完成了纳斯达克上市的壮举,唯品会成功的背后,除开地利人和之外,就是赶上了十年一轮回的经济荒年与零售行业的库存危机,最终成功的将天猫与京东平台上商户的库存变成了自己的业绩增量。

  2015年,时任阿里巴巴总裁的逍遥子张勇在某次内部讲话时提出:“是天猫顺手养活了京东与唯品会”当时此话在业界引发不小震动,而其话锋所指的也是此理。但也就是在上一个产业轮回的2008年,整个电商行业第一次见证了从唯品会身上见证了二手存量市场的威力。

  如今2018,十年已过,轮回又来。2018年上半年的中国经济数据一经发布,人们就发现4,5,6三个月份的增速都在10%以下,内需指数一度降到了冰点,而受大盘影响,无论是阿里还是京东,股价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下挫,当人们手上都没有闲钱消费的时候,即使是对于阿里京东这样的电商巨头来说,要保增长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阿里和京东两家日常的新货电商占据中国市场的八成以上份额,在过去的几年之中,电商一直处于双寡头垄断市场的环境之下,而2018突然席卷而至的经济变革,使得大盘震荡,对于双方来说:所面对的都是增量市场到顶,必须转身向存量市场寻求突破的局面,而当前零售市场最大的存量部分来自:二手闲置市场。

  在电商行业内部,有一种观点认为:以闲鱼为代表的二手电商市场,实际是一种“反向电商”的存在,即过往一手电商向消费者推销了多少商品,就会按照一定比列,会有相应程度的商品会以二手的方式重新回到市场,一手市场过往有多疯狂,二手市场的空间就有多大。

  10几年来,中国主流电商平台不断以低价促销培养的用户消费,如今造就了数十万亿规模的二手库存,而放在2018年这个增量市场红利依然见顶的大背景之下,在两大电商集团之间,围绕二手货品的流转、销售与回收业务为核心的存量战争可说是:一触即发。

  2016年12月,爱回收获得由京东、晨兴资本、达晨创投、天图资本领投的4亿元D轮融资。

  2017年4月,58集团旗下的转转获得腾讯2亿美元的战略投资。

  2017年9月,回收宝获得海峡资本领投的3亿人民币B轮融资。

  2017年9月,衣二三获得由阿里巴巴、红杉、软银领投的5000万美元C轮融资。

  2017年12月21日,京东宣布复活拍拍二手,投资10亿元。

  在资本动作频频之后,是两大巨头围绕二手电商市场的布局。

  如上所示,虽然主流电商对二手电商市场的布局,事实上早已经从2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但过往并不如何受到外界的关注,原因很简单:基本所有的二手电商平台都是由主流电商平台创立或者投资的,而对于主流电商平台对于二手电商市场的布局总体来看是:防御性质的,因为当时在主流电商的逻辑里,二手电商对一手电商市场是一种取代的关系,而非一种延伸与补充。

  举一个非常实际的例子,以iPhone为例。一个二手iPhone 8其价格完全可以下探到左右,而这个价位正是小米,vivo的旗舰产品的价位区间之中;而二手的iPhone6能低至800元左右,iPhone代表逼格,对于很多学生人群或下沉人群而言,比千元安卓机远具有装X力。这种苹果品牌光环的威力是溢价能力不足的二三线品牌无法承受的,因而:高阶品牌二手货品对次级品牌的一手货品会产生降维打击,继而影响一手市场的表现。

  毕竟一手市场才是最大的蛋糕,在当时的语境下,对二手电商的投资是为了防止二手电商的量起来后影响到一手电商的大盘,而这样的机会与其让给对手不如自己来建或者自己来投,于是2016年当整个经济周期表现出向下的大趋势时,就有了这一波针对二手电商的投资。

  但正因为,一手二手业务之间的左右互搏,因为二手电商的防御型产品定位,使得二手电商平台的商业价值,在过往的几年,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开发。

  但近年来,二手回收模式的兴起改变了平台对二手市场的打开方式!甚至业内有人提出:二手回收业务所面对的机遇比直接的二手电商来的更大,其核心原因有二:

  首先,在缺乏一整套商品认证评估体系的背景下,高净值标品在没有经过专业机构认证的情况下通常更愿意通过二手回收的方式来交易,直接由用户进行C2C的交易,面临的交易安全问题会非常多,相比之下回收的二手交易效率更高更快,是一个更高效的二手商品交易模式;

  其次,高净值回收的背后是潜在的高价值客户的精准消费需求,例如二手车回收和新车销售的强链接联系,旧手机回收与新手机购买等等。

  进几年来,阿里的闲鱼和京东都先后尝试过官方开放渠道直接回收,从官方入口角度看:从“平台购买,平台回收,平台再次购买”的一条完整的链路是可以说的通的,但问题在于平台无法承担回收后货品二次销售或者重新利用的庞大工作量,很难形成高于品牌自回收的溢价及规模化,因而在一段时间的尝试之后,最终都逐渐式微。

  在官方自营这条路走不通之后,他们将纷纷目光盯上了第三方回收平台。以第三方回收平台回收宝为例,其平台此前与阿里闲鱼、vivo达成战略合作后,又与OPPO商城签署了独家合作,由于第三方平台不存在扰乱品牌定价体系,同时还减轻了平台、品牌方的工作负担,因而机制非常灵活,而深受品牌与平台的青睐。

  从在某种意义上说,第三方回收平台的存在,既解决了为用户提供官方认证回收渠道的问题,对于二手电商平台来说又是一种高精准流量的反哺器——其平台回收后直接触发下一次的购买行为,而无论是从品牌方还是电商平台都需要这类的精准流量,甚至在回收后直接进行定向营销的转化率要比传统折扣推送来的更高。

  如今“纯流量为王”的电商时代已经过去了,曾经毫无体验的电商平台也开始向客服、导购、售后、物流,以及回收靠拢,从线上到线下围绕消费者来提供全场景的服务,而要完成这些链路的全覆盖光依靠原本强调轻资产模式的平台方自然是不行的,因为更重更垂直的第三方平台的价值就在其中显露无疑。

  而当“二手电商+第三方回收平台”的模式组合搭建完成,来自“前端的新货电商-后市场服务-回收残值-二手出售-新货电商再次购买”的一条围绕高净值产品完整生命周期的链路所爆发出的能量或许足够颠覆或者再造一个京东,并且可以向现有天猫/淘宝等一手电商提供一系列的增量与补充。

  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阿里对于以闲鱼为代表的二手电商市场,不再只是看作一个产品模式的创新,一个防御定位的存在,而是将其真正的列入其战略发展核心版图中来考虑,并在近期密集出牌将循环经济喊得价天响的深层原因。

  9月6日,二手回收平台回收宝宣布获得了C1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集团投资。

  据公开信息显示,回收宝从二手手机回收起家,最开始给华为、vivo、苹果等手机巨头提供以旧换新服务,接着推出手机回收ATM机开展C2B回收业务,如今已构建覆盖收、租、买、卖的循环经济生态,除了回收还拥有二手优品商城“可乐优品”、3C产品租赁平台“拿趣用”,以及投资了手机维修品牌“闪修侠”。

  在投资之前,回收宝就与阿里系多个业务已有合作,此次iPhone推出新机,天猫推出“保值回购”独家合作方就是回收宝,除开之外,回收宝旗下的可乐优品与淘宝合作二手手机优品品牌认证,以及跟闲鱼合作信用极速售卖等等。

  9月7日,会员制时装共享平台“衣二三”宣布获得阿里巴巴投资,这家公司给消费者提供基于会员制的衣服租赁服务,用户每月缴纳499元会员费后,即可免费租赁衣服,每次最多三件。当会员看中合适的衣服后,可直接购买变为己有,衣服价格根据流通次数和当前质地而浮动。

  而这两则投资显然都与阿里在循环经济上的旗舰“闲鱼”有着密切关系。

  在2017闲鱼战略发布会上,阿里巴巴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发表演讲,他表示,“当年的市场环境下,淘宝成了一个创业的平台,天猫成了品牌的平台,现在阿里巴巴有条件来做这件事,做一个真正好玩的、有趣的平台,这就是马云‘初恋’的平台。”

  而一年后的2018年9月7日,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淘宝总裁蒋凡又亲身出现在了闲鱼北京发布会上,阿里对其的重视之情溢于言表。

  据蒋凡介绍,去年8月到今年7月底,闲鱼GMV已近900亿,很快就将突破千亿大关,累计超过11亿人次在闲鱼发布、分享闲置用品,已经是中国最大的闲置物品交易平台。

  而接下来,闲鱼将与淘宝、天猫、支付宝等阿里系进行全方位协同,向合作伙伴开放“信用回收”“闲鱼优品”“闲鱼租”“免费送”四大平台,建立闲鱼开放生态体系,阿里投资的循环经济玩家,也是闲鱼开放的重点对象。

  连续且密集的两轮大额融资,加上一场总裁亲自压阵的战略发布会,显然阿里是希望趁机一举将:“阿里+闲鱼=循环经济巨头”的形象树立起来。

  除开闲鱼之外,蚂蚁金服在循环经济之上也早有布局,只是重点比较偏重:信用租赁行业。

  据资深科技评论人罗超统计:今年内蚂蚁金服已投资十几家相关公司,从天使轮到E轮都有,包括领投数码3C试用租赁平台“探物”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旅行装备短租平台“内啥”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此外还投资了3C数码、图书租赁、长短租公寓等领域的创业公司,芝麻信用的“信用生活”频道还将对上述业务开放入口。

  围绕整个循环经济概念与产业链条,阿里正在打造一个生态闭环,其中以闲鱼为核心旗舰,天猫、淘宝、蚂蚁金服深度参与其中,在外围则投资了大量的循环经济相关公司,将集团业务的服务范围从单纯商品售卖,逐渐延伸至回收、租赁、优品、维修等主要环节。

  显然相比于布局已久的阿里,于整个产业链上只投资了1-2家企业,并且仅集中在3C一个类目的京东则显得有心无力,阿里投资的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来看都与京东不在一个量级之上。

  虽然2018年,58同城旗下的转转得以入驻微信九宫格入口,被视为腾讯于京东之外布局一支新的队伍来对标闲鱼,与京东拍拍形成掎角之势,共同来抵御阿里在循环经济上的布局。但实际上,正因为58系缺乏一手电商的基础部分,使得转转无法与一手电商体系结合形成更大的价值组合,因而实际上对于整个循环经济的布局而言并不具备真正的影响与威胁。

  虽然从面上来看,腾讯在零售领域的投资似乎与阿里很像,亦步亦趋之下,似乎做到了表面上的旗鼓相当,用京东vs天猫,用转转vs闲鱼,但事实上被业内指为“没有梦想的”腾讯的表现更像一个投资公司,虽然会赌相同的赛道,但真正在行业的纵深布局之上会有所欠缺,对所投公司放任松散的管理风格,也导致了很难打破被投企业之间的利益隔阂,继而完成真正深度的产业链整合。

  转转+京东拍拍,不光不能产生1+1>2,甚至都不能产生1+1=2的效果,因而在笔者看来:从投资回收宝开始,在循环经济布局之上,一直深耕零售行业的阿里无论是对比于京东,还是京东身后的腾讯都要更胜一筹。

  就像日本在1989年的经济泡沫,造就了消费降级品牌优衣库的强势崛起一般,2018年发生在中国乃至全球的这一场经济海啸必将引发二手电商行业的新一波高潮,而对于早已经提前布局,占尽先机的阿里巴巴来说,必然会伴随着这一波浪潮而获取更多的市场红利与业绩增长。

  2017年9月,在阿里巴巴集团的成立18周年的时间点上,马云在接受彭博新闻的专访时曾释放过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阿里巴巴不再一味的坚持轻模式,会考虑转向重资产模式。

  马云告诉记者说:“当你年龄尚幼时,轻装上阵是好的。当你强壮高大时—想想看—你需要重的东西。不是说重的好或是轻的好,两者结合才好。要提高效率,必须轻重结合。但以阿里巴巴今天的规模,不应该把重的模式都留给别人,这是你必须做的事情,因为你是在建设基础设施,必须投资。”

  因而在过往的几年中,我们会一直看到阿里通过投资向更重更垂直更细分的零售场景去渗透。

  在2013年-14年前后,阿里完成了基于淘宝+天猫+支付宝的线上电商生态之后,通过数年的努力,阿里又开辟了线上电商之外的三大新兴市场:以lazada为代表的海外跨境电商,以农村淘宝为代表的乡村电商及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线下零售市场。

  而如今的二手电商是在国内经济环境下行及拼多多崛起大背景之下,阿里亟待大力开拓的第四大新兴市场,自2016年闲鱼在内部被定义为创新“四小龙”开始,阿里就已经开始了它对二手电商市场的嵌入与布局。

  随着闲鱼DAU的不断激增,成为整个移动互联网最大的二手电商入口之后,阿里对二手市场的整合开始不断的向下渗透,于是有了对二手回收,这样的垂直细分环节的投资与布局,来实现对自身服务能力的补强。

  随着阿里与腾讯两大集团的入场,本身就没有多少实力玩家的二手回收市场被迅速瓜分,随着阿里投资投资回收宝,腾讯通过京东投资爱回收以后,整个二手回收市场的已经没有多少故事可言。

  但阿里与腾讯两大集团,围绕二手电商市场的战争才刚刚旗至中局,而阿里巧胜一子。

原标题:拼多多火了,二手电商也火了,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恭喜回收宝,恭喜何帆同学,有了你们的追赶,爱回收不敢有半点懈怠……」,9月6日,回收宝宣布获得阿里巴巴的C1轮战略投资后,爱回收总裁郑浦江发出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很快,回收宝创始人何帆在这条朋友圈下回复道「你们并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紧接着爱回收CEO陈雪峰发了一条朋友圈「没有想象力,总是跟在后面玩我们玩过的,抢我们用过不要的人,还谈啥星辰大海啊?」而何帆则回敬称「一个公司的成长离不开每一位同学努力的付出,无论是否在公司,都应该有感恩之心。什么叫做用过不要的人?」

回收宝与爱回收老总居然在朋友圈互怼起来。如今这个“慢风口”,似乎不淡定了。

过去一年,拼多多的火爆,让我们看到了原来B2C电商除了天猫、京东的模式外,还有新的可能。而如果将社交电商看作是近两年一个不同的打法,那么,二手手机数码产品回收,则随着阿里、腾讯、京东等巨头的入局,让我们看到区别于新品电商的新金矿。

商务部发布的《做好“十三五”时期消费促进工作的指导意见》就指出,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0%左右,最终消费率达到55%左右。而据业界估计,届时仅是潜在的可以进入二手市场的商品实物,每年就可能超过32万亿,即使其中只有5%的实物商品以平均3折成交,这就是一个5000亿级别的市场。

实际上,这还是一个相对保守的估计,因为按照目前全球智能手机的保有量——据工信部所披露的数据显示,仅中国目前的手机保有量就接近13亿,智能手机普及率75%,智能手机保有量9.75亿。按照客单价1000元计算,二手手机将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而随着更新换代的频率持续加快,以及三四线城市乡镇甚至海外新兴市场对二手手机的旺盛需求,仅手机这一品类的市场规模就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也正是阿里持续加码闲鱼的战略前瞻所在。作为被称为马云“初恋”的闲置交易平台,闲鱼短短三年时间,就已经“出落”成了二手电商一极。而如今,随着阿里进一步加注闲鱼、投资深耕二手手机品类的回收宝、与衣二三合作,让我们得以去管窥闲置市场的巨头布局以及未来发展可能。

一、AT布局二手电商格局初定

3C回收行业,尤其是其中的二手手机回收,其实在几年前并无法形成一个风口行业,因为整体体量还没有起来,一个例子是,早在2011年5月成立的爱回收,直到2015年获得京东投资后才被注意到。而随着阿里投资回收宝,让这家成立4年的回收平台,以打通产业链和将二手手机这一非标品的标品化建设,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也正是有这样的巨头加持,二手手机为主的3C回收市场终可以成为一个新兴行业。或者说,在回收这一广义的市场存在了N年之后,我们得以看到在当前千亿级二手手机回收市场的潜力。而如果将京东投资爱回收看作是仅仅为后者在京东平台上增加了一个以旧换新和二手优品的线上渠道,那么,此番阿里重注回收宝,则是有着变革性的行业意义。

阿里加注回收宝的背后,是与闲鱼进行全方位的资源整合,让闲鱼与回收宝、衣二三等合作伙伴结成战略同盟,共同促进社会闲置资源的循环利用。我们先来看一下闲鱼,在日前提出的开放式的平台模式下,闲鱼将推出“信用回收”、“闲鱼优品”、“闲鱼租”、“免费送”四大核心功能,在环保回收、共享经济、服务维修、公益领域向合作伙伴全面开放,并逐步建立闲置商品的行业分级标准,鼓励闲置资源的进一步流通。

投入阿里怀抱后,回收宝此前在回收、优品、维修、租赁等方面的积累,有望与闲鱼一道造成阿里在循环经济上的生态构建。由此形成的,则是AT两巨头在二手电商上的格局。其中,阿里有闲鱼和回收宝、衣二三,腾讯入局转转;除此之外,爱回收也获得了京东的加持。两强各有自己的冲锋部队只是序幕,接下来在这一看似相对稳定的格局中,各自如何施展生态功力,则是未来的剧情变化所在。

可以预见的是,两天两起二手回收领域的投资都是阿里领投,足见马云爸爸要在循环经济上发力的决心。

二、闲鱼将破千亿GMV,循环经济迎来新变量

在2017闲鱼战略发布会上,阿里巴巴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发表演讲,他表示「当年的市场环境下,淘宝成了一个创业的平台,天猫成了品牌的平台,现在阿里巴巴有条件来做这件事,做一个真正好玩的、有趣的平台,这就是马云‘初恋’的平台。

而一年后的9月7日,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淘宝总裁蒋凡在闲鱼北京发布会上,首先抛出的是一个猛料——「1000亿GMV对闲鱼来说并不是生意,而是千亿社会资源的节约,这是闲鱼的小成绩,也是闲鱼从一而终的使命」。对应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已有超过11亿人次在闲鱼发布分享;而从去年8月到今年7月底,闲鱼GMV已近900亿。”

闲鱼到底是要做成好玩、有趣的平台,还是二手电商,从两年两位高管的发言看,略有分歧。但从循环经济的角度看,其实并不违和。因为,如果只是干巴巴的二手交易,早在ebay和淘宝早期时代以及拍拍的C2C就是如此,而事实证明这样做并未取得成功。这一方面在于当时的经济社会下,闲置需求不够旺盛。另一方面则是,没有一个提升用户粘性、为平台注入附加值的机制。

加入阿里大生态的回收宝,则可以由此握持来自阿里的四大门票——支付宝、闲鱼、淘宝、天猫。以支付宝为例,其芝麻分正是回收行业的“水电煤”,在解决用户二手机交易过程中起到莫大助力。如此,在四大门票的握持下,回收宝与阿里生态相互赋能之下,能获得更大的势能释放。而这还不是全部的想象空间。因为回收宝创立以来,注重在产业链上深耕,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在二手手机的检测、标准化建设上有一套自己的体系,这些能力输出给阿里四大分支之后,会起到一个共振的效果。

正如闲鱼业务负责人谌伟业所言,比起商业成绩,闲鱼带来的公益影响更为深远,它的诞生和活跃不仅促进了“轻消费”的社会理念,还大大促进了闲置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在共享时代,循环经济对于解决二手手机的存量和增量,推动旧品循环,减少电子垃圾等,都是有益的,能为经济社会带来的贡献也是无上限的。

三、腾讯产品思维让道,里应外合下的阿里战略终局

其实,将回收看做是一个产品还是一个战略,其中差异可谓天壤之别。以腾讯入局转转为例,当时就引发过热议。而现在看来,腾讯的确将转转接入了微信钱包入口,有了微信的流量加持。但是,这就犹如腾讯的微保一样,只是寄生在微信宫格下面的一个产品,是腾讯产品思维下的运作结果,但远远谈不上战略。

而反观阿里,其对二手闲置市场的布局,则是其一直以来的战略终局思维所在。与腾讯的产品至上理念相比,阿里向来是战略至上,重视战略进而重视战略的落地。像早期的支付宝,也被不少人看作是为淘宝而生的支付产品,但阿里却硬是将其打造成了独立的第三方金融管道。这背后,实际上正是阿里的战略思维在起作用。

再如闲鱼,最初推出时也并没有被过多看好。但是从目前来看,其实也是阿里在循环经济战略上的落子。而通过投资回收宝,让其与闲鱼充分合作,由此带来的,是阿里内有闲鱼、外有回收宝的里应外合之道。从战略的视角看,这种打法已经完全超出了产品的范畴,瞄准的是下一个万亿级市场。

显然,投资回收宝、衣二三正是阿里循环经济战略的一环。可以预见的一点是,除了在目前既有的合作之外,未来回收宝、衣二三有望与闲鱼、支付宝、淘宝、天猫进行更多的探索。有阿里的资本、资源的加注,让未来变得更加值得想象。

一如麦肯锡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公司几乎没有估算过产品售后所可能发生的浪费。当消费者因为产品损耗而不再经常使用或者把它丢弃时,那些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能源和材料就会遭到浪费。

这里一个例子是,在2016年的苹果新品发布会上,苹果向观众介绍了一个名叫Liam的回收机器人。这款机器人拥有29只独立的机械手臂,可以将其中的不同组件分拆开来,并从中回收各类贵金属和有害人体健康的重金属。这个回收项目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据苹果2015财年年度环保责任进展报告,苹果2015年回收了约4万吨废旧产品,其中70%的材料得以回收,包括塑料、玻璃和各种金属。这些金属中包含按照市价价值约4000万美金的1吨金,和其他回收的金属,包括铜、铝、银、镍、锌、铅等,总价值超过了5000万美金。

无独有偶,回收宝将回收上来的手机分类为:优品、良品、残次品三个等级。优品用来二次销售,良品被拆解后进入维修市场再次流通,残次品则直接被环保处理并回收贵金属。加上与华为、OV等厂商的战略合作,也让其形成了“收机”、“租机”、“卖机”、“修机”为一体的闭环产业链,有望让阿里加速循环经济进程,与腾讯(转转)共同探索二手市场的下半场。

本文由懂懂笔记(ID:dongdong_note)原创发布,授权互联网早读课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早读课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回收宝二手优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