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宁波人才市场官网新媒体帮助'

政务服务新媒体是为顺应“移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时代发展潮流而推出的服务新模式。新媒体表现形式为“三微一端”,即微门户、微博、微信和APP客户端,其以智能终端为载体,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是政府服务手段在时空领域的延伸。 “三微一端”多种平台积极联动,以微语态的形式不断加大各种政策的宣传力度,拓宽传播渠道,传递社会正能量,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场。新媒体为社会公众提供一个集新闻资讯、舆论宣传、政务服务、便民利民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郭孔辉院士考察建新赵氏集团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

相关内容欢迎关注“宁波组工”微信号

“3315计划”企业集中挂牌仪式现场

  这个金秋,一年一度的人才科技周即将又一次在宁波隆重举行。这已是中国浙江?宁波人才科技周举办的第13个年头。

  这是一次人才和科技的盛会,将集中展示宁波人才工作亮点和特色,体现党管人才的理念和精准务实引才的成果。借此机会,今天我们就来“数”说宁波人才工作,看看宁波在平台留才、政策吸引、项目落地、人才结构等方面工作的成色几何。

  2个省级“千人计划”产业园集聚

  中官路777号,“浙江‘千人计划’中官路产业园”的巨大门牌,格外引人注目。

  日前,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关于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的正式批复,使宁波继成为全省最早拥有省“千人计划”产业园之后,再次创下一个“全省最多”的记录。

  时间回到2012年9月,余姚抢抓国家启动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的历史机遇,挂牌成立国内首个“千人计划”产业园,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招才引智,助力高新产业发展。

  不到一年时间,浙江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批复,产业园正式定名为“浙江‘千人计划’余姚产业园”,从此宁波拥有了第一家省级“千人计划”产业园,迅速崛起了以“国千”人才姚力军所创办的江丰电子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至今已集聚“国千”56名、“省千”30名。

  作为宁波第二个省级“千人计划”产业园,地处镇海的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同样积蓄着人才和科技融合迸发出来的新能量。目前,平台已集聚国家“千人计划”人才46名,省“千人计划”人才69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7名,中科院“百人计划”人才33名,各类高端创业创新人才超万人。

  “省级‘千人计划’产业园,全省也就9个,宁波一市就拿了2个,创下全省最多、全省最早‘两个之最’,这是宁波招才引智的成果。”市委人才办负责人表示,“大手笔”的决策和投入,正在推动中官路、余姚产业园成为吸引高端人才和高新技术的“磁力场”。

  5所高端院校扎堆落户甬城

  春节前夕,一所著名大学的名字,刷爆了宁波人的朋友圈――它就是中国科学院大学。

  2月12日,中科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揭牌。该学院由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牵头承办。预计到2025年,学院在学研究生规模将达2000人,教师规模达400人。

  中科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的挂牌,似乎拉开了一场大戏的帷幕。接下来,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一批“985”“211”“双一流”A类建设高校扎堆在宁波启动建设研究院、研究生院。

  高水平大学、人才短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这曾是宁波的一大“心病”,也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一块短板。由于历史的原因,宁波高等教育规模层次仍处于同类城市较低水平,是长三角五个都市圈里唯一没有“985”“211”高校的都市圈核心城市。

  对此,宁波在年初的“六争攻坚”决策部署中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名人”引进工程,扎实推进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建设,加快提升宁波高等教育与科技研究的整体水平;全面升级现有人才计划、人才工程、人才政策、人才平台,持续加大人才发展投入,进一步提升人才政策的竞争优势……

  市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说:“一个个高端平台的搭建,一所所高端院校的落户,为人才强市,为创新宁波,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喷薄而出的强大支撑。”

  “浙大宁波校区研究生培养规模将逐步发展到4000人,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的研究生规模将达到2000人,加上宁波大学等高校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在不远的将来,宁波在校研究生培养规模将超万人。”市教育局高教处负责人说。

  20年高层次人才集聚之行

  1999年,为了打破高层次人才极度紧缺的局面,宁波第一次举办面向高层次人才的洽谈会,全称“高层次人才智力引进洽谈会”,并创新性地为前来应聘的高层次人才按照地域发放不同额度的路费补贴。

  这一领风气之先的举措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头一年,就吸引了2000多名高层次人才从全国各地到宁波应聘,参加高洽会招聘的用人单位摊位数共计239个,为宁波的各领域发展储备了人才。

  “真的效率超高,一周以后我就接到了正式面试的通知。又过了一周,我就接到了录用电话。”2005年,20岁出头的王红还是某医科大学的研三学生,通过“高洽会”平台,她仅仅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就决定把家安在宁波。

  如今,这个刚走出校园的稚嫩青年已经成长为市妇儿医院儿童消化科副主任医生。回过头来看,王红表示真的很感恩,很感谢当时有这样一个平台,把自己和宁波连在了一起。

  据统计,截至目前,“高洽会”已走到了第20个年头,去年前来应聘的高层次人才已达到12600多人,参加高洽会招聘的用人单位摊位数达到872个,用人单位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达11367人。

  可以说,“高洽会”充分展示了宁波深化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在全国重点城市、重点市场、重点高校和海外学子中引起了较大反响。截至目前,前19届高洽会有近6万人次与用人单位达成意向。

  134家院士工作站牵手柔性引智

  引进一位院士及其所带来的高端人才团队,意味着创新资源的集聚,或将推动整个行业乃至整个地区自主创新的热潮。

  10年前,宁波市院士服务和咨询中心应运而生;宁波高新区研发园区、浙江万里学院、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宁波浙东精密铸造有限公司、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5家单位成为宁波市院士工作站首批试点。

  10年后,宁波院士专家工作站不断生根、开花,建站单位涵盖企业、医院、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项目涉及汽车、石化、医药健康、装备制造、服务业、新材料、海洋经济等重点发展产业领域,并正在向更多的领域延伸。

  今年,我市新建院士工作站22家,总数达到了134家,同比增幅达到了史无前例的40%。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补上宁波医疗水平相对偏低的短板,有7个新增院士工作站建在了医疗卫生系统。总数中,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30家,国家级示范院士工作站6家;共柔性引进海内外院士126位,柔性引进院士创新团队162个,高层次专家1076名;帮助建站单位建立省级研发平台55个、市级以上重点学科15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0个;申请市级以上科技项目850余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900余项。

  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开放的宁波打开柔性引智思路,开展高端引智工作,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2013年,宁波韵升集团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都有为共建院士工作站。在这位我国磁性材料研究领域领军人物的指引下,韵升自主创新能力迅速提高,成为中国少数掌握稀土永磁材料全套装备制造的业界翘楚,跻身全球三大稀土永磁材料生产企业前列,并连续两年产值超过10亿元。

  145万技术人才“吃香”受尊重

  “很多大学毕业生往往过了毕业季,还没有找到称心的工作,而我们的技工学生离毕业还有一年的时间,就早已经被企业预约‘抢’走了。”宁波技师学院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杜立波说。

  技术人才的吃香,在宁波并不是个新鲜事。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培养体系、强化表彰激励,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截至6月底,我市拥有技能人才总量为145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为39.8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比“十三五”初期提升了2.1个百分点;建成技能大师工作室70家、民办职业培训机构300余家,每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0万余人,初步形成了政府、院校、企业三方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格局。

  在宁波,“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杜立波说,宁波现有的制造产业尤其迫切需要高技能人才,比方说计算机运营和维护、机器人的应用和维护、数控机床的操作等,“技工的抢手程度今非昔比,作为一个老技工,我见证了技能行业的潮涨潮落,技能人才一年比一年吃香。”

  根据我市关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三年规划,到2020年底,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70万,高技能人才总量50万;实现技能人才队伍结构合理化,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达到45%,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力争达到30%。

  7.3亿“资本引才”撬动市场活力

  “作为一家初创型企业,尤其需要早期资本的支持。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入选,对于我们来说当然是一件锦上添花的好事情。”最近,王宇昕领衔的高效环保气凝胶制备技术产业化项目迎来喜讯,成为首批入选市“3315资本引才计划”的高端创业团队。

  一年前,宁波出台《关于创新“3315计划”引才模式支持民间资本引进高端创业团队的实施意见》。这一招“四两拨千斤”,不仅引来了慕名而来的“金凤凰”,还在宁波形成了实实在在的“爱才引才惜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据统计,今年,宁波共受理了高端创业团队项目54个,获民间资本融资达7.3亿元。其中,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31个、5000万元以上3个;民间资本以专业风投机构为主,其中包括知名风投真格基金、顺为资本等。

  “对于政府来说,无论是人才政策还是引导基金,起的主要是‘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最终的内生力量,还是在于企业,在于市场。”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资本引才”侧重在巧用市场力量,借力引才,更加精准地引进支持宁波“3511”先进制造业和智能经济领域的成熟创业团队项目。

  据统计,今年我市引进的首批人才项目,均契合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分布于我市“3511”产业体系,且集中在四大领域,其中高端装备17个、生命健康15个、新材料14个、新一代信息技术8个。记者 黄合 通讯员 勇祖轩 图片由市委组织部提供

  可爱的创业者,如果你或你的朋友的项目希望被云涌报道,请狠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波人才市场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