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2017心脏支架报销比例的品牌厂家是哪个?谁知道?

做了心脏支架呢人为什么不能用重力... 做了心脏支架呢人为什么不能用重力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心脏支架植入后,只是解除了严重的冠脉狭窄。

但是并不是表示不会再次出现心肌缺血,甚至是心肌梗死的可能。

还是需要注意避免诱发因素:避免劳累、避免情绪激动。

感谢大妈的厚爱和这款零重力智能椭圆机的提供商上海橙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让我有幸能获得这款零重力智能椭圆仪的众测资格。相对于、等健身器材,椭圆机是一种在运动中对膝盖冲击相对较小,并且对于使用者的体力要求门槛较低,适合全家人使用的室内健身器材。

这里不得不说下,这台椭圆机的物流速度应该是我体验过的最快的了,前一天中午确认众测收货信息并接到了零重力公司人员的电话核实,隔天上午顺丰就送到,这么大件的物品,并且是在双十一活动期间,实属神奇。椭圆机连包装毛重40KG,和顺丰哥一起边聊着物流行业现状边抬上了七楼。
▲外包装两正面,左上角印着“零重力”品牌LOGO和中国航天“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LOGO及文字,下方加粗字体“不冲击 更爱惜”,简单明了传达了这款椭圆仪深度注重保护用户膝部健康的产品理念,也是这款产品区别于市面上大多数机型的产品特点。

▲包装箱一侧面印有产品信息,型号:T1,整机净重36kg

▲去掉包装,可以看到椭圆机放置在两块泡沫中间,并有塑料包装袋包裹,避免因运输途中震动所造成的损坏或磨损。

▲两根手柄被放在其中一块防震泡沫背后

▲包装内容物一览:椭圆机本体、手柄*2、装饰盖*2,安装用螺丝、螺母、垫片一包及内六角扳手,

▲另外还有说明书及合格证一份

这台椭圆机的安装十分简便,即便是没什么动手能力的人,在网上看过安装视频后,也可以5分钟搞定

▲先将椭圆机前方折起的立管抬起并套入下方管座中

▲把圆形垫圈和锥形垫片先后套入螺丝,再将其旋入立管上的螺丝孔中并使用六角扳手拧紧

▲一共4个孔位,两侧各一个,前方两个,其中前方上面一个使用配件中的长螺丝紧固。

▲紧固好螺丝后将塑料装饰盖由上至下套好

▲将配件包中的环形垫片套入手柄一端的螺纹杆上

▲再将其旋入机身连杆上的螺纹底座。

▲至此,椭圆机安装完成。

▲这款零重力椭圆机,由底座、机身立柱、机身、脚踏、连杆、扶手几个部分构成。其中底座、立柱、脚踏下方管、活动连杆机构均由金属材料制作。

▲底座为“工”字型结构,由三根扁圆形金属管材焊接而成,中间的纵梁是向上拱起的弧形,这样的设计增加了底座的承重能力。

▲底座四角都设有橡胶脚垫,前方横梁设有两个轮滑方便移动

▲管材焊接处细节细腻饱满

▲可以看到,在机身尾端踏板的连杆连接的轴,是在圆盘造型机尾的圆心位置,而非市面上绝大数后置飞轮式椭圆机的圆盘边缘位置,所以可以推测此处内部应该是为飞轮提供做功动力的传动机构

▲而飞轮的所在位置,则是在机身中部,黑色半透明饰板下,可以看到一部分红色的飞轮,在踩动踏板时,能够看到飞轮会随之转动。

▲打开机身上方的盖板,里面是椭圆机智能蓝牙模块的检修和更换电池区域

▲机身外壳最宽处为140mm,两侧脚踏最宽处为480mm

▲脚踏部分由外部塑料装饰盖板和“Airpro”踏面区域组成,

▲从下方看,脚踏板内部采用方格结构,由螺丝固定在一根方型金属管材上,十分稳固

▲踏面是一般只有在高端椭圆机型上才有的缓震设计,表面采用水纹纹路设计,起到防滑作用,中间有“Airpro”护膝缓震图标。前后及内侧的饰板高于踏面,在激烈运动时防止脚部滑出踏板,始终保持在安全范围内。

▲踏面整体材料采用高吸能PU材质,内部采用蜂窝缓冲结构,中间是吸震气囊以及红色减震柱。侧面造型是前高后低的坡度,1是利于运动中脚掌向下方和后方发力,同时运动过程中脚也不容易往后滑移,2是这样的设计更容易吸收分散释放掉由脚后跟传至膝关节的压力。

▲两侧手柄及手柄下方连杆呈“V”字夹角,升至最高处为1550mm,手柄杆内部为金属材质,外部包裹的软性材料好像是瑜伽垫上用的TPE材质,握感舒适。

▲机头立柱同样是一根扁圆形金属管材,与机身呈“L”型并向前倾斜,踏板下方的方管通过活动关节与前方手柄连杆相连

▲两侧手柄连杆通过横杆与立柱连接,横杆内置轴承实现扶手同心摆动

▲将脚踏摆动到最前端位置,此时脚踏方管最前端至尾部底座总长度为1150mm,这个使用所需长度非常适合小户型的家庭。

▲前方立柱上有一个醒目的红色旋钮,用于调节踩踏阻力,左旋为减少阻力,右旋增加。旋钮中间是零重力的品牌LOGO,一个太空人。

▲立柱上方侧面贴有安全告示贴纸,顶端是一个可调节角度的手机支架

▲支架上贴有二维码,用于扫描连接椭圆机蓝牙。

★外观部分小结:这台零重力椭圆仪,1,机身结构主体和曲轴连杆采用金属材质,用料厚实,表面黑色雾面烤漆光滑无瑕疵,金属件焊缝整齐饱满,。2,整机做工组装扎实紧凑,各个轴承、曲轴连杆关节处衔接紧密,转动平顺无异响。3,“工”字型底座使得机身十分稳固。

★机身结构和人体工学设计:

市面上的椭圆机种类大致可以分为前置飞轮和后置飞轮两种类型,

▲前置飞轮设计一般多为高端机型所采用,因为飞轮被设计在机身前方,不会侵占到人在运动时的活动范围,可以使用重量尺寸很大的飞轮,通过曲轴连接踏板,而踏板下方则是采用滑轨设计,来保证踏板前后行进。前置飞轮的优点是可以采用大尺寸大重量的飞轮,带来更大的阻力,另外大尺寸的飞轮在作圆周运动时相对更加稳定。因为一般采用多根曲轴连杆设计,而且人的活动区域不受飞轮影响,所以前置飞轮椭圆机的步幅及坡度等活动及调节范围比较大,活动轨迹也更加接近走路、跑步时的脚部运动轨迹,两踏板之间的步宽也能设计的较窄(合理范围内)。缺点是体积较大,价格高昂,因为结构更加复杂,后期维护成本更高。

▲后置飞轮设计的椭圆机也分好多种类,如上图这种,是将飞轮位置设计的非常靠后,留出了中间活动空间,对比前置飞轮,因为机身前后重量比重接近,稳定性更好,同时又兼顾了运动空间。缺点是体积相对更加长,同样价格高昂、后期维护成本较高。

▲市面上最普遍的家用后置飞轮机型种类,将后置飞轮位置向前推进,缩短了机身尺寸,与人脚部的运动空间进行了重叠,同时在传动机构上也减少了连杆曲轴的数量。这种类型的后置飞轮设计,优点在于机身可以设计的很小巧,结构相对之前两种要简单,售价和维护成本低,适合大众家庭使用。不足的是后置飞轮不能被设计的很大,阻力调节范围和稳定性要相对差一点,同时因为前后距离短,连杆曲轴的设计空间有限,导致踏板的活动和调节范围相对要小。另外由于飞轮靠前占据了一定的胯下空间,两个踏板之间的距离往往也会比较宽。

从机身结构和大小上看,这款零重力椭圆仪更接近于这种小型后置椭圆机的类型,不同的是传动机构和飞轮的位置不像小型后置椭圆机那样重叠在一起,而是前后分开,将飞轮前移,所以严格来讲是属于中置(飞轮)后驱(传动)类型,这么一说是不是有一种超跑的感觉 ?

言归正传。从配置来看,零重力智能椭圆机是一款定位入门级别的机型。运动时,通过交替踩踏踏板,使机身内部传动装置(看页面介绍应该是皮带传动)带动飞轮旋转,同时旋转的飞轮产生惯性反作用于脚踏及握柄,飞轮采用磁控技术调节阻力,通过旋转阻力旋钮,调节机器内部磁铁与飞轮之间的距离,以增加或减小运动阻力。机身结构简单,没有调节面板及显示屏,也不支持调步幅及坡度,手动调节阻力。但换个角度说,越是简单的构造,理论上越不容易出故障。

除了飞轮、轴承、转轴等机械结构运转平顺外,决定一台椭圆机的专业性以及运动舒适度、流畅度最大的参考依据便是在人在上面运动时的步幅范围大小以及在该范围内的运动姿态是否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由于这款机型没有步幅调节,所以就以厂家标定的固定步幅大小作为评价参考标准。

▲将踏板先后推至最前端和最后端(参考标准是机尾圆心的传动转轴摇臂先后都要平行于地面)测试步幅长度,在踏板上选取一个点(如图选择脚踏中间红色气垫的最前端),测量出最前至最后之间的距离为112mm。

▲步高,因为在运动中踏板是以前端扶手连杆连接处为圆心做画扇形轨迹的上下运动,所以理论上以运动时脚后跟踩在踏板上合理范围内最靠后的位置作为测量点是测量最高步高的正确方法,如上图,测试高度为196mm。

▲步幅宽度因为脚踏的运动轨迹在一个垂直水平面上,所以测量两个踏板内侧之间的距离,受限于140mm的机身外壳宽度及踏板和飞轮传动之间转轴摇臂轴承的宽度,两个踏板之间的宽度为220mm。

▲扶手摇至最前和最后最大倾度为15°,之间夹角在30°

▲扶手顶端至脚踏下方管的高度测量为125mm。

结合上面几组测量数据,可以看到,这款零重力椭圆仪的步幅设计的并不长,不同身高的成年人正常慢速散步的步幅在230mm~350mm左右,112mm的步幅显然是远低于在平地上锻炼时的步幅长度的。这也是大多数小型后置飞轮椭圆机的先天性不足,机身总长度短了,必然无法将步幅设计得长。那么在有限的空间内,为了能使腿部运动幅度最大化从而实现锻炼效果,只有在步高上做文章了。196mm的脚后跟位置步高,要比正常人走路的脚后跟离地高度高,但还是远不及跑步时的离地高度,所以,这款零重力椭圆机在踏板摇动轨迹的设计上,并不是以正常走姿或者跑姿作为设计模型,而是注重依靠飞轮阻力,让每一小步下踩都要用到大腿肌肉向下发力,这与正常平地走路和跑步中多用到小腿肌腱发力的是完全不同的。

正常走路或跑步,脚掌落地后作为发力支点,带动小腿肌肉发力。而在椭圆机上,脚掌是踩在踏板上不动,胫骨基本垂直于踏板面,主要以膝关节作为支点,大腿向下发力,是一个下蹬的动作。在调节增大飞轮阻力后,大腿肌肉锻炼效果更加明显。

▲图中模特身高1米78,在调节到50%的阻力后,锻炼5分钟左右表示大腿明显有酸胀感。

▲我认为这台零重力椭圆机的人体工学设计,最大的问题是在步宽的设定上,即便是将两脚贴近脚踏内侧,220mm的脚间距还是比日常走路跑步时宽一些,这是我家几个人在使用时能明显感知的。事实上市面上大部分小型后置椭圆机,也都多少存在这种问题。

▲倒不是说我无法习惯这种微岔开腿的姿势,而是因为人的膝关节是前后纵向运动的,而不能左右侧向运动,这样岔开腿的姿势,在运动时会将大腿施加下踩的力量先传导在作为第一受力支点的膝盖外侧,增加了膝盖的侧向压力。

▲在不改变机身结构和踏板间距的情况下,如果将与地面水平的踏板踏面设计成由外侧向内侧倾斜的角度,让两个踏板呈现倒八字夹角

▲那么就能让岔开的两只腿,分别垂直于踏面,来自侧向的压力被转移到了能够侧向活动的髋关节上,而下踩时的力量也能由大腿纵向垂直传递到脚底。可能这样的设计会更好一点。以上这些只是个人愚见,好的人体工学设计还是得让这方面的专家去研究。

在目前我个人在运动时是将两脚尖稍往外侧分开,这样让膝盖弯曲方向随脚尖向外,能抵消一部分侧向压力。

★运动心率及app端功能:

这里要感谢下零重力的工作人员,在确认物流信息时,得知我没有心率带,就帮我申请了一条

▲这条野小兽心率带与零重力椭圆机同属于上海橙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产品,之前众测频道还做过一期野小兽智能动感单车的众测活动

▲包装上印有心率区间分析表

▲包装内容物:心率带及模块,还有一份说明书

▲这款型号为V205的心率带,除了支持蓝牙4.0连接外,还可以与ANT+设备配对。

▲心率带电极区和松紧带的材质做工俱佳,模块上没有开关键,通过设备搜索并连接后自动开启

▲首次使用椭圆机智能蓝牙功能时,需要先拔出位于机身塑料外壳上的绝缘条已通电激活

▲用手机扫描机身立柱手机支架上的二位码,下载并打开零重力APP

▲初次使用先设置自己的性别、身高、体重、年龄,务必要真实,因为APP会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来作出对于训练强度的设置标定。

▲每次进入后app后,主界面会显示扫码连接,此时确保设置为开启状态,扫描支架上的二维码

▲与机身蓝牙连接后,app界面会提示用户踩动踏板确认开始训练

▲完成连接后,主界面显示开始训练,点击进入训练菜单。主界面左下角一个拟人图标,点击进入后是个人近期训练数据汇总

▲该信息表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十分详细,除了汇总运动功率阈值、心率平均值,统计总运动次数、时长、里程、卡路里消耗外,还在近期训练下方对每一次运动都做了分别记录,并按时间由近到远排列

▲这里进入最近一次11月12日夜晚20:59~21:20的训练记录举例。进入后有数据总览和图标分析两个子界面,数据总览里,除了运动时长、距离(通过踏频换算)、消耗卡路里外,还记录了踏频、心率负荷、功率的平均值和最大值,下方还十分有新意地设置了该次运动所产生能量换算所得可以点亮的灯泡数量,以作为对用户的激励。

▲进入图表分析,可以看到更加详实直观的图形数据,其中功率、踏频、心率三项,是以运动时长作为时间轴,完整记录了本次运动中每个时间点上的数据。而功率区间时间和心率区间时间,则是对运动中这两项数据采集归类,每个不同颜色进度条代表训练时功率和心率的不同区间,用进度条长度来表示运动中所处该区间的时长,方便用户直观看到此次运动表现,总结归纳,有助于提高训练成绩和达到训练目的。

▲使用前需要戴好心率带,然后点击刚才主页面右下角的心脏图案,进入页面将心率带与手机进行蓝牙配对。这里有个小BUG,就是已经配对成功后,页面上仍显示正在搜索穿过设备。

▲在主页中点击中间的开始训练,就进入到了实时的训练数据监控界面,一般我们平时训练中,可以根据这个界面中的各项数据,以便作出相应的调整或保持。这个训练界面分基础训练和心率训练两个子页面。基础训练中,中间的圆弧进度条,是显示根据用户之前所输入的个人信息(身高、体重、年龄)来标定出的针对用户个人的运动功率阈值。

▲在运动中达到不同百分比阶段的时候,会用不同的颜色来作出区分,如上图,在运动功率为98W时,为系统设定阈值的79%,显示为绿色,达到146w、117%时,显示为鲜红,达到169w、136%时,则显示为深红,这样即便在运动中不用时刻紧盯这手机屏幕,用余光一扫也 能大致了解自己目前的运动状态。除此之外,环形进度条内的圆形区域还显示此次训练的平均功率和最大功率的阈值百分比

▲环形进度条上方分别是训练已用时间、距离、消耗热量。下方是当前踏频(每分钟所踩下的步数)和椭圆机当前的阻力值。旋转机头立柱上的红色阻力调节旋钮,阻力百分比数值会实时随之改变,属于无极调节。

▲我认为这款APP最精华的地方,是在心率训练部分,界面顶端显示踏频、阻力。中间显示的是APP根据用户个人信息设置的心率阈值百分比、当前心率,此次训练平均、最大心率阈值百分比。下方彩色条纹区域,则是代表用灰、蓝、绿、黄、红五种色彩代表了不同的心率区间。图中上扬的红线,便是当前的实时心率,会随着时间不断向右边行进。

▲界面中间心率百分比显示区域,会根据下方的实时心率走线所处区间颜色而改变颜色,同样是为了方便用户在运动中使用余光就能了解所处的心率区间。

▲工程师很有心思地用两道白色虚线画出了适合减脂的心率区间。如果只是需要通过锻炼燃脂,那只要将心率保持到这个区间内,就能得到最有效的锻炼成果。

▲当然,APP中的训练项目不单单是减脂这么简单,点击该区域右上角的白框,除了默认的自由训练外,还有恢复日、高耐力训练、登山训练、分散间歇、密集间歇、竞赛日、法特莱克、低耐力训练共九种心率训练模式。

▲选择训练模式后,区域内会出现一条白色的虚拟心率线,这条心率线便是APP根据该模式所设定的最佳心率走势。用户只要在训练期间将自己的红色实时心率线走势,与其保持一致,就能够达到该模式的训练成效。当然,这条白色虚拟先会随着此次训练时间推进而变化走势。以上两组图的高耐力训练为例,白色虚拟心率线会随着时间而不断小幅走高,此时用户如果不想再提高当前平均踏频而将心率跟上虚拟心率,那么就可以在保持踏频的前提下适当调节飞轮阻力来提高当前心率。如上两组图顶端位置红线和红圈标出的踏频和阻力百分比,第一组图,虚拟心率线在每分钟139bpm以下时,飞轮阻力设置为75%,我只要将踏频保持在比较舒适的43~50区间就能将心率跟上虚拟线。而随着训练进度推进,到了第二组图时,虚拟线开始向上攀升,我即便将踏频保持在舒适区间的最高值每分钟50下,也很难再将心率拉高,那么只有旋转阻力旋钮,将红圈内的阻力值,由之前的75%调整到85%,心率才会开始明显攀升,跟上虚拟心率线,而此时踏频依旧维持在比较舒适的每分钟45下。

 这款零重力APP在菜单框架设计上逻辑清晰,显示及记录的运动数据详实,方便用户查看。在训练中,各数据以实时变化的图表、进度条、色彩的形式呈现,简单明了。在针对训练的基础功能上,提供多种心率训练模式,使得用户在使用椭圆机时,可以针对自身情况选择训练模式,更能结合训练数据,建立自己的训练计划。

也有几个点待改进,比如,每次在训练中需要暂时切出APP界面,那么再次进入app后,有很大几率是会与椭圆机断开蓝牙连接。另外,app也没有加入提示音,不能设置运动闹钟,比如我计划这次训练20分钟,却不能在app中设置倒计时。如果在加入声音提示系统后,那么用户对于当前训练状况的感知维度会大大增加,而不用在运动中刻意地去随时看着手机屏幕。

举个例子 比如心率训练中的减脂区间,如果增加一个提示音设置,那么单纯需要通过锻炼燃脂的用户,只要点击一下这个减脂心率区间提醒,然后设置一个运动闹钟,在训练时,当实时心率低于或高于减脂区间的上下虚线值时,就以不同的提示音提示用户(如叮、咚),那么用户在训练中,即便是完全不看手机屏幕,也能通过提示音知道自己当前的心率是否处与减脂区间以及何时该结束这次的训练。

还有一点,就是APP内容对于屏幕的利用上,我个人觉得有点浪费,体验下来,目前最吸引我的就是心率训练模式,而这个模式的界面却被挤到了该页面的最下方位置,受限于屏幕宽度,在训练进度时间轴上也只能设计的很短,每次盯着看都挺费劲。而上方的大块动荡荡区域,只用来显示心率阈值百分比等几个简单的数字,实在太浪费屏幕的面积了。如果能够将其设计成横屏模式,那么在有关于训练时间轴上的内容会有更多空间来显示

▲比如这样的横屏内容排版(随便做的图,仅展现排版形式,别吐槽美工设计),对于心率训练模式的显示区域会大大增加。在基础训练和心率训练的模式切换上可以使用左右或上下滑动操作来切换。

▲可以单独增加一个这个模式下的横屏切换选项,毕竟椭圆机机身立柱上的手机支架是可以旋转为横向模式的。

▲另外还有比如字体颜色设定的小问题,如上组图,上方蓝色的“基础训练”和下方紫色的“178%”,与黑色的背景对比度不高,都不容易被看清楚。如果换成比较明亮一点的色彩体验会更好。

这篇行文略显无聊,多是介绍这款零重力智能椭圆机产品本身和APP端体验,而“有意”避开了我对这款椭圆机的体验。原因是7号收到货,本来还想慢悠悠地体验个十天半个月等把大腿踩粗几个维度再来展示下锻炼效果,没想到12号就收到大妈通知,要求14号必须提交众测报告,我的天,我就是天天吃菠菜呀来不及给大腿增肌呀!

当然,任务还是要完成的,如果有人坚持看到这,那我要握住你的手向你真心介绍这款零重力椭圆机的真正能get到你的那些特性了:

1,椭圆机对于下肢特别是大腿肌肉和臀大肌,都有十分明显的锻炼效果。目前能感知到的就是一趟踩下来(20分钟左右),走路都有点轻飘飘了,第二天大腿酸胀明显。所以女生想塑腿提臀,选椭圆机不会错的。

2,椭圆机锻炼属于有氧运动,别看在上面踩着慢悠悠的,不如跑步激烈,但事实上,将阻力调大,每一次踏步都要与飞轮的磁阻对抗。自己经常锻炼,在椭圆机上,将阻力设置为75%,踩5分钟就心率飙升额头后背冒汗,踩15分钟,大汗淋漓。

3,真的静音!运行时只有飞轮转动轻微的呼呼声,一点都不扰民。在调大阻力高踏频锻炼一段时间后,你听到最大的声音可能是来自你的喘气声。

4,真的很软!这款零重力椭圆机上的Airpro脚踏,采用内置气垫设计,踩在上面我瞬间体会到了大家口中所描述的顶级跑鞋的“踩屎感”,毫不夸张的说,这可能是我踩过最软的“鞋垫”了。没错,就是“鞋垫”,因为我目前都是赤脚(袜子还是要穿的)在上面锻炼~因为椭圆机运动,脚底始终是紧贴着踏面,而且腿部运动轨迹稳定不变,不存在赤脚跑步那样稳定性的顾虑,加之踏面本来就已经起到了鞋底的缓冲作用,所以穿鞋子是多余。

5,APP里的各种心率训练模式是亮点,配合心率带,能够很好帮助用户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锻炼。

6,适用人群比较宽泛,对体力门槛较低,踏板阻力可调,软妹子都能正常使用。且只要阻力调低踏频适当,椭圆机对于体能的消耗是非常缓慢的,可以进行长时间锻炼。

7,基于静音,和运动中身体上下左右起伏摇摆不大等特性,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般使用。

8,机身小巧,锻炼时所需空间不大。

9,椭圆机可能是最不可能被闲置的健身器材。比如跑步机、动感单车等健身器材,往往买了一个月热度过后就会被冷落,原因大概有几点,一是这些健身器材运行噪音较大,二是这些器材,往往是要用快速激烈的运动方式来换取热量的消耗,三是这些健身器材,大多都需要穿好运动鞋才能使用。而这款零重力椭圆机能够很好规避这三点。

一下子说了这么多优点,我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说几点不足来中和下:

1、机身工艺上,在一些转轴关节部位裸露着,并且有润滑油脂涂抹在上面,建议厂家能设计加装上,不仅是为了美观,裸露在外的关节部位,长久之后会让润滑油脂沾上灰尘,失去润滑作用。

2、限制于机身尺寸,人体工学设计上存在一些待改进的地方,虽然这是这个价位段后置飞轮机型的普遍缺点。

3、扶手杆与下方连杆套管的螺纹连接设计亟待改进!在开始的安装篇幅,我介绍过扶手杆是依靠底端的螺纹与机身前方的连杆套相连的,螺纹顺时针是上紧,逆时针是旋出。而运动过程中双手握着扶手杆前后推拉的动作,手会出现逆时针旋转的力量,扶手很容易被逆时针旋出松动。这个现象,已经在好几个使用者锻炼过后得到验证,即便是我在使用时刻意保持手的握力及旋转,长时间锻炼下来也很难保证扶手杆不被无意识地旋出。如果使用时间一长,螺纹被反复旋出又拧紧,就可能会导致螺纹滑出现丝现象,这样一来,维修成本就高了。

哎,说好了是安利时刻,这又吐槽了,好吧,打住 。

这台零重力智能椭圆机,在这个价位段(我说的是双十一的时候两千元以下的售价),横向比较该价位段的小型后置飞轮机型,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比如做的非常认真数据非常全面的APP应用,比如充满“踩屎感”的Airpro脚踏,都是颇具亮点的配置。加之小巧扎实的机身,不错的腿部锻炼和快速出汗效果,我认为,比较适合平时工作繁忙没时间锻炼或者久坐电脑前懒于锻炼的人购买,可以放在办公室、书房或者客厅的一角,在你心烦领导布置的任务还没完成今晚又要加班的时候;在你坐在电脑前对着值得买麻木地滚动着鼠标浏览优惠信息却不知道要买啥、犹豫该不该买的时候;在你瘫在沙发上一手拿着一手拿着手机思考人生的时候,抬起你的屁股!去那台零重力椭圆机上先踩它个10分钟吧!

原本是想把椭圆机锻炼要点写在前面篇幅中,但在通篇的产品介绍中实在找不到间隙插嘴,于是只有放到最后来写,这会儿又不知该如何写,因为由于市面上的椭圆机种类繁多,人体工学设计不一,适合这台零重力椭圆机的动作搁到其它机型上不一定就适用。而且即便去百度搜索,也都是些零碎的只言片语或者个人体会,没法复制黏贴,我就说下我这几天锻炼下来的心得吧:

1,在锻炼过程中,要保持双脚始终“踩住”踏板,胫骨垂直于踏板,靠体重和大腿发力下蹬。

2,踩踏过程中,抬头挺胸直腰提臀,手握扶手杆在胸前位置,双腿交替发力向下蹬踩,手随扶手杆摆动自然伸展回缩。

3,保持身体稳定性,不要前后左右摇晃。

4,锻炼开始时先根据自己的体重和腿部力量在较低的踏频区间使用相对比较小的阻力来热身几分钟。

5,使用心率带,能使锻炼更有乐趣和目的性。

6,在保持舒适的踏频区间的同时,善用阻力调节旋钮来让自己达到训练所需要的心率区间。

7,根据自己的体重和腿部力量来调节阻力,不要盲目地在超出适合自己的阻力区间进行长时间运动,这会进一步增加对于膝关节的压力。

做了心脏支架呢人为什么不能用重力... 做了心脏支架呢人为什么不能用重力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心脏支架植入后,只是解除了严重的冠脉狭窄。

但是并不是表示不会再次出现心肌缺血,甚至是心肌梗死的可能。

还是需要注意避免诱发因素:避免劳累、避免情绪激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心脏支架报销比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