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连接少年星一号app?

  “少年星一号”太空效果图。九天微星供图

学生在教室里就能“操纵”天上的卫星不再是天方夜谭。

2月2日,“少年星一号”随“张衡一号”,一同乘坐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我国第一颗专门按照教育共享模式打造的卫星,完成在轨测试后,有能力面向全国中小学校开放使用。

“少年星一号”是一颗立方体纳卫星,仅长10厘米、宽10厘米、高34厘米,重3公斤。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了解到,这颗卫星由该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投资企业九天微星负责整体研制和检测,其主要功能是无线电存储及转发,进行空间成像试验、物联网用户链路验证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颗卫星在设计过程中就融入了不少学生的“创意”。“少年星一号”是“中国少年微星计划”的一大成果,后者共分为“创星、造星、发星、亮星、观星”五大环节,首届活动已于2016年4月启动,从全国上千所中小学征集到超过10万个创意。比如“太空拍照功能”,这个由学生提出的创意,最终成功登上“少年星一号”。

计划发起方表示,“中国少年微星计划”的提出,最重要的不是在技术上教会孩子如何做卫星,而是引导他们把观察的视角由地面提升到太空,把思考的维度由个人和学校扩展到全人类,唤醒孩子们内心求知和探索的种子。

九天微星创始人兼CEO谢涛告诉记者,“少年星一号”作为我国首颗教育共享卫星,将为中小学生提供测控真实卫星的体验,有望重新定义我国航天科普教育场景。未来,所有建有卫星测控分站的中小学,均可以开设卫星测控科普课程,让学生在教室里即能获得天地互动的体验。(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原标题:九天微星研制 我国首颗教育共享卫星发射成功【星·企业】

2月2日,承载着10万中小学生的创意和梦想,我国首颗教育共享卫星“少年星一号”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为中小学生提供测控真实卫星的体验,推动航天科普教育实践。

据了解,“少年星一号”是一颗3U结构的立方体纳卫星,由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中科创星投资企业“九天微星”负责整体研制和检测,卫星长10厘米、宽10厘米、高34厘米,重3千克,主要功能是无线电存储及转发,并进行空间成像试验、物联网用户链路验证等。

九天微星创始人为学生讲解“少年星一号”功能结构

部分来自中小学生的创意创意

学生代表观摩“少年星一号”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了解到,这颗卫星在完成在轨测试后,“少年星一号”将面向建有卫星测控分站的中小学校和教育机构开放卫星通信资源。

“少年星一号”是“中国少年微星计划”的重要成果。“中国少年微星计划”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教育学会联合发起,是首个组织中国青少年广泛创意、动手设计、参与制作卫星的航天科普教育活动。首届“中国少年微星计划”于2016年4月启动,共吸引10多万名中小学生参与卫星功能的创意设计。

九天微星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谢涛表示,所有建有卫星测控分站的中小学,未来均可开设卫星测控科普课程,让同学们在教室里获得天地互动的巅峰体验,唤醒学生对未知以及未来的深层探索兴趣。

目前,基于“少年星”研制与测控的中小学航天科普课程体系已初步建立。位于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的“少年星”测控主站建成,位于海南文昌中学、东莞科技馆、郑州四中、安徽太和三中的“少年星”测控分站也已完成建设,位于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北京市永泰小学等校的测控分站正在建设中。

九天微星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谢涛(左二)与卫星研发团队探讨卫星技术问题(2017年10月24日摄)。(中科院科学传播局提供 新华社发)

科研人员在进行“少年星一号”调试板连接测试(2017年6月20日摄)。(中科院科学传播局提供 新华社发)

九天微星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谢涛(左)在媒体见面会上介绍卫星研制情况(1月28日摄)。(中科院科学传播局提供 新华社发)

科研人员将“少年星一号”安装到火箭支承舱(1月23日摄)。(中科院科学传播局提供 新华社发)

科研人员在安装调试“少年星一号”太阳敏感器支撑架(2017年6月20日)。(中科院科学传播局提供 新华社发)

此外,发射活动还得到了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级媒体的重点报道。

【图文综合 科技日报、新华社等】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中科创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年星一号app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