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网易最新款蓝牙耳机机怎么样?

产品由网易严选极果联盟试用提供

还在上半年的时候,我仍然对蓝牙耳机嗤之以鼻。

AirPods刚上线的时候,我还把旧的EarPods剪掉以作讽刺。原因是:我觉得蓝牙耳机的音质绝对比不上有线耳机(作为一名资深木耳能说出这样的话也是有够恬不知耻)。

真正让我狠下心来决定试一下蓝牙耳机的主要原因就是:耳机线总会对你的动作造成影响。举个例子,深圳地铁进站都要过安检,对于一个背双肩包的人来说,耳机线就是个挺烦的存在。有的时候不小心绊到了,还会勾在书包上,动作慢点分分钟整个人被吸进安检机里。

还有一点就是,当你戴着耳机工作,准备起个身什么的时候,长时间听音乐会让你忘记自己是戴着耳机的,然后结果不过这个有时候也得看人品了,像我有位朋友之前就是把耳机扯断了,大大减少了摔电脑带来的损失(umm只能这么安慰了)。

两个月前入了大法的坑,买了入了MDR-EX750BT,从此对蓝牙耳机爱不释手,因为索法的音质实在是太感人了!(我这没有用其他形容词所以是真的很好!)除了外形上不是很便携以外,其他都可谓是一步到位。

今天要分享一下极果小伙伴寄来的新玩具网易蓝牙耳机X3。

通过从外观到体验,还有和其他蓝牙耳机的对比中,你会发现到这副耳机的独特之处。

严选,只给你需要用到的东西

这次的产品是由网易严选提供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都喜欢MUJI式性冷淡,然而适不适合科技类产品,这还需要考究一下,但从这次的包装上来看确实是非常素,莫名的不放心。

打开包装盒会发现一套标准化配件耳机、两组不同尺寸的耳翼和耳塞、充电线,算是很齐全了。

耳翼和耳塞就按照个人需求换上即可,这款耳翼是我佩戴过的耳机里面算得上比较舒服的,而且固定性也比较好,前任BOSE的就偏硬,戴久了就会感觉不舒服。

关于耳塞需要重点说一下,耳塞一定要先选择好尺寸,因为可能耳机的前机壳设计出了问题,不合适的尺寸会堵住耳朵,影响耳朵对声音的接收,标配的是中号,我认为对于一般人来说还是偏大了,换上小的就会舒服很多。

大众脸,但也有贴心一面

接下来就是耳机。首先说一下设计,从外在来看,整个耳机分为机、线、控三个部分,不能说简单,但也算标配。

整副耳机展开的长度大概在45cm左右,对于一个183cm的男性来说,个人感觉偏短,但也总比太长要好。

整体来说算是中规中矩,不丑,但也算不上好看,因为跟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蓝牙耳机实在是太像了,之前买过一副国产的蓝牙耳塞,设计很不错,而且做到了真正的无线,但仔细一看你会发现,同样的设计被用在了很多品牌商,大家可能都在卖同款耳机,只不过是贴上了不同的标志罢了,X3给我的感觉也是这样。

那么这种时候,声音和性能就成为了X3能否抛开其他对手的关键了。

X3耳机的部分,可以看到腔体还是蛮大的,原因有可能是电池设计在了腔体内,说实话挺影响佩戴的,以前我们还经常嘲笑索法出的A系耳机像插了两个移动硬盘在耳朵里,现在笑不出来了。

 和750对比一下,750把主要的功能都集中在颈挂上,因此在腔体部分就比较轻巧,对比之下小了很多,佩戴的舒适感也大幅提高。

我个人其实还挺嫌弃耳翼的,一开始还想不顾外形地把耳翼拆掉,结果发现这俩塞子有点重,走路或者活动幅度稍微大一点就会掉出来,无奈之下只好装上。

线控部分是我对整副耳机最满意的部分,首先是因为设计得很好看,毕竟人都是视觉动物。其次则是这里面还安装着整副耳机的核心功能蓝牙。按钮也偏硬,要稍微用点力才行。

X3的线控包含了充电口和麦克风,这些功能的设置也都比较合理,但我是属于脖子比较长的人,在佩戴的时候就感觉这个线控的位置还挺尴尬的,既不在嘴边,也不在中间,而是贴在脖子上,所以麦克风的功能削弱了很多。

还有一枚小东西,我认为是整副耳机体验上最关键的一笔三孔线夹。我在一开始使用的时候觉得线材太短了,于是把这小东西卸下来了,结果发现挂在脖子上的时候,因为耳机腔体比较重,再加上线控本身也有重量,即使坐着不动,耳机也会不自觉往右滑。

于是我把线夹重新安装,问题得到了解决,而且因为线夹还有固定功能,使用后反而觉得线够长了,但也可能也是心理作用。而且相较于其他品牌的大线夹,这款线夹可谓是小身材、大功能了。

X3在操作上没有特别炸眼的地方,毕竟蓝牙耳机的市场也比较饱和,很多东西其实也有了标准化,所以使用起来还是比较顺手的。佩戴耳机也很简单,因为发现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耳翼的作用,在这里科普一下,不过其实说明书上也有写,而且很全面。

长按播放键,开机是一把明亮的女声,但有点杂音,估计是录音,很有国货的味道,750则是一道像铃声,不会很突然,也很舒服(对,我就是这么挑细节的人)。

连接蓝牙得速度很快,而且耳机第二次开机的时候会自动连接上次连接过的设备,这点也是标配了,体验感不错。

但是关机的逻辑我不太明白:开机并连接的时候,长按播放键是首先进入到切换设备的模式,再到关机,这样下一次开机的时候,耳机就要重新连接,虽然只是一个小细节,但减少了用户的操作。750的默认模式是,长按就是开/关机,再继续才是切换设备,这一点,我对索法的体验会更好一些。

在听歌的过程中,蓝牙的质量也很重要,X3介绍是蓝牙4.1,体验的过程中你也能感觉到音质并没有流失得太严重,但偶尔在你走路或运动幅度比较快的情况下,就容易有卡顿或者卡死的情况。这可能也跟播放设备有一点关系。

充电问题是现在电子设备的日常了,官方说明中提到充满电能够使用10小时,实际体验了大概一周时间,在断续使用的情况下,续航能力确实也能达到8小时左右的需求,中重度使用的话,一天一充完全能够满足。

X3的充电非常简单,在线控上的micro-USB接入充电线就可以了,配送的充电线也很适合随身充电。但关于充电口的细节,我认为750的更好一点,因为经常开合,塞子很容损坏,而750就在这点小细节上做到了可循环使用的细节改进。

X3腔体也同样拥有磁吸效果,但并没有自动休眠的功能,感觉还是挺鸡肋的,Beats X能把这一点加入到卖点里面也不是没有理由的。

网易耳机,当然要配网易云音乐,相信目前云村的村民也是占了大多数,因为网易云音乐确实有很多我爱听和喜欢听的音乐,使用Apple Music两周果断放弃,还是以前的音乐来得好啊。

对于中、高、低频我其实没什么发言权,一是因为我是木耳,二是因为我是木耳,所以我只能把这个概念定义为:低频=低音、中频=人声、高频=韩红。

个人比较热衷于纯乐,所以X3的第一次发声的时候会感觉它平平无奇,慢慢听下来你会发现X3在低频上花了不少功夫,没有无脑地加强爆发感,所以没什么轰头的感觉,而且下潜富有弹性,这一点我很喜欢,至少一首交响乐听下来,每个鼓点都没有说特别难受,这应该就是官方介绍里说的钛馍加持了吧。

X3在乐器层次上也比较分明,这一点我觉得比750要跟明显一些,尤其是在听一些现场版的音乐的时候就更突出了,官方介绍里说的听到更多乐器说的应该也就是这一点。

泽野大神的《機動戦士ガンダムUC 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4》一直是我最喜欢而且最常用来试耳机的专辑,用X3把整张碟听下来就会有一种比较好的体验,因为音乐本身的层次就制作精良,加上X3本身也具备这种特点,该高的时候足够清晰,该低的时候足够震撼。

但上帝总是公平的,X3的低频不吹不黑做得很好,但中、高频就有些尴尬了。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和设备去享受无损,而且你也不用指望蓝牙耳机能够真的把无损的音质完全保留(我就是有偏见),但日常使用的话,能达到320k的质量也已经能够满足了。

为什么说X3的中、高频都有些尴尬呢?即便低频并没有过多的强化,但不可否认的是,低频真的很出彩,以至于把其他两频的风头都抢了!试想一下当你听什么音乐的低频都很明显的时候会是什么感受?

网上还有其他评测里提到人声几乎听不见,其实不然,仔细听的话你会发现,人声其实很清晰,但是很抱歉,低频也很抢眼,所以注意力被分散了,X3在流行乐上普遍都会有这种现象。

但这种情况若是出现在一些电音上的话,反而会为原来的音效增色几分,而且凭借耳机在在低频的弹性力度上出色的表现,还会越听越带感。

总体来说,X3的听感体验对应199元这个价格,个人认为还是物有所值的,但是产品本身的上升空间很大,在面对这1MORE、QCY等一众国货的崛起,网易毕竟不像这些公司专注于音乐设备研发,所以难度估计还是挺大的。

关于作者:(顺便给自己打个广告,哈哈哈~)


如果有人稍稍懂一点音频方面的知识,肯定会知道蓝牙耳机的音质不如有线耳机。有些人会将音质问题归咎于蓝牙的传输速度,还认为蓝牙标准的升级会和音质提升产生必然的联系。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的吗?究竟哪些原因会让蓝牙音频设备的音质受到制约?


蓝牙传输过程中的有损压缩

造成蓝牙音频设备音质不好的根本原因非常简单,是因为在传输过程当中采用了有损编码对音频信号进行了压缩。而有损编码在压缩时为了能够达到较大的压缩比、实现更小的数据量,会舍弃音频信号当中原有的一些信息。而压缩后的信息不足,从而在解压缩还原的过程当中产生了失真。

有损音频的失真是这么一回事

我想很多人都知道过度压缩的图片会产生明显的噪点或是色块,而这两个现象就是有损压缩带来的失真。音频的有损压缩也是如此,在还原时同样会引入失真,只不过不是非常直观。很多人会比较难以区分有损和、无损音乐之间的差别,所以即使没有感受出蓝牙传输所带来的音质损失那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


如果想分辨出有损和无损之间的明显区别,我建议可以将一首无损音乐压缩成小码率的MP3(最好低于96kbps)。这样对比之后能够明显发现有损的mp3版本会丢失大量的细节以及高频。同时听起来的密度感也会下降,你会感觉有损音频有种非常松散的听感。但随着有损音频码率(文件体积)的上升,区别会变得越来越小,甚至是难以区分,远不如图像和视频来的直观。

在早期因为蓝牙带宽有限,所以不得不使用有损压缩,将音频码率变小后再进行传输。而时至今日,蓝牙已经经过了好几代的发展,蓝牙4.0极限传输可达24Mbps。放在现在来看,无损音频对带宽的需求并不算苛刻,CD规格的无损音频只需1.4Mbps带宽即可实现,远低于极限速度,但为何仍旧无法做到无损传输?

目前蓝牙传输时的音质可能是受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因为协议,蓝牙传输音频主要依赖于A2DP( Advanced Audio Distribution Profile)协议,A2DP规定了音频通过蓝牙传输时必须满足的条件。如果未采用A2DP协议进行传输,会导致接收方无法识别发送方所发出的音频数据。

该协议在蓝牙标准的早期确立,未考虑到现在的情况,对传输时的数据量进行了限制,使得音频数据只能达到约328kbps。所以即使新的蓝牙标准能带来更高的传输速度,但这些协议并没有更新,使用时依旧会受限于它们所限定的速度。

其次,蓝牙也是基于2.4GHz频段,而WiFi、无线键鼠等均会使用到该频段 。传输数据较大时会产生一些干扰,导致声音断续,尤其是音频设备会对用户体验产生明显的影响。

即使蓝牙音频传输时的数据量受限于协议,通过提升传输编码的压缩质量却可以提升音质。而现在非常热门的aptX编码就是通过这一方式实现的提升。简单来讲,就是在同码率的情况下可以带来更好的压缩效果,所以即使受限于协议,仍旧能够提升声音质量。aptX虽然提高了音质,但并没有做到无损,和无损音频的音质仍有差距。


目前能够实现蓝牙无损音频传输的应该只有索尼LDAC技术,这其实是一种另辟蹊径的方法。索尼为了做到这一点,采用了自家独有的方式。因此LDAC并不通用,只能在索尼自家的音频设备或是手机、Walkman上使用,当然也不排除未来会将其授权给其他厂商使用的可能性。


事实上索尼的LDAC技术不算完美,LDAC会有三种压缩模式,如果采用最高品质(码率)进行传输,很容易受到干扰导致声音断续。而索尼在相应的设置界面也给出了提示,建议我们关闭同样是基于2.4GHz的WiFi。

所以通过这一点可以知道,为何目前没有全面普及蓝牙音频尚未无损传输,是因为这样做并不稳定。会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这肯定是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不然黑科技满满的索尼早就搞定了。

蓝牙音频设备内置DAC、功放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除了传输时所造成的问题外,由于蓝牙音频设备接收到的是数字信号,因此在内部还需要集成有DAC和功放。为了美观和便携性,蓝牙音箱耳机还要考虑体积。受限于有限的空间,会影响到DAC以及功放部分的电路设计,从而对音质产生了局限,无法带来和独立DAC、功放一致的性能表现。而且相比无源音箱或是有线耳机,蓝牙音频设备还无法随意进行搭配,会影响可玩性。即使手头有充分的预算,也无法为其配备更好的DAC和功放。

就在前不久蓝牙5.0标准也已经发布,据说会在传输距离和速度方面进行提升,而非像前两代一样,着重于功耗控制。看似实现无损蓝牙无损音频传输有望,但这只是一个大前提,因为除了蓝牙标准之外,还需要相关协议的跟进。同时在压缩编码、支持设备、内置DAC方面也必须做出相应的升级。从高音质的aptX编码逐渐被更多的厂商使用当中就能看出,蓝牙音频设备全面实现无损传输其实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本文来源:爱活网 责任编辑:郭子辉_NT169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新款蓝牙耳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