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总结护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摘 要: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为增强学习的效果,我院从实验内容和考核方式上进行了改革,使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既提高了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又掌握了一项实验操作技能。本文介绍了我院的教改情况。

  关键词:实验内容;考核方式;应用;兴趣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学生动手组装计算机的热情也在不断高涨,兼容PC机以其价格低廉 (相对于品牌机)而深受在校大学生的喜爱,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能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理论知识,更为自己能独立组装计算机(DIY)而对该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前,很多高校开始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作为选修或开放实验课程来开设,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掌握一技之长。由于现行的理论或实验教材,作者从编写到出版,需经过一段较长时间,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在不断升级,性能日益提高,带来了计算机新技术、新产品与相对滞后的教材内容相矛盾,要使学生能跟上硬件发展的步伐,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已不能适应课程发展的需要,要使实验内容跟上市场计算机硬件的变化,学生能产生该门课程兴趣,对该课程的实验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 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学生学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后,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能用所学知识选购和组装计算机,具备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调试和维护的基本技能,常用软件的使用,局域网的搭建。

  该课程的特点:(1)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包括计算机组成部件、硬件安装、硬件测试、系统BIOS设置、优化、硬盘的分区规划、软件安装、局域网的建设、计算机日常维护。(2)知识更新快,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知识、新产品不断出现,只有不断更新教学(实验)内容才能满足学生了解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要求,做到与时俱进。(3)课程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该课程的特点,要达到学习的效果和课程的目的,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程,要求内容新、更新快,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该门课程一般总学时32,占2 个学分,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摒弃过去的先讲后练,甚至是只讲不练,在充分利用实验室计算机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采取边讲边练,或者是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在课程的学时安排上,我们是理论为12学时,实验为20学时,基本内容大致分为6个独立的项目,现分别说明。

  实验1.认识硬件(4学时)。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对计算机的主要硬件(主板、内存、CPU、硬件、光驱、显示卡、显示器)的性能指标,工作原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通过网上计算机硬件价格、性能的查询;结合市场调研,要求学生写出计算机硬件的调研报告[3],在某个价位的配置清单等手段,使学生从感性上对计算机组装产生兴趣。

  实验2.计算机组装与维护(4学时)。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进行拆装的成本较高,破坏性较大,为此,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利用现有实验室原有资源,例如我们采用03年购买的清华同方机型进行拆装,要求明确目标、拆装顺序、拆装过程中的注意点(曾经有学生拆硬盘上的螺丝);在此熟练的基础上,给予指导,我们准备了15套目前较流行的计算机产品组装,进行分组实验,经过教师检查,方可上电。使得学生既掌握了计算机组装的步骤,又能接触到新产品,不至于用到的都是过时产品。

  实验3.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判别(2学时)。由于现行的计算机维修,主要是板卡级的,替代法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本次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对实验2中的常见的一些故障能进行分析、判断,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自己能独立排错,以便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4.系统的安装(XP和WINDOWS 2000 Server)(4学时)。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系统分区、硬盘格式化、BIOS的设置、系统的安装、网线的制作方法,利用H3C的交换机组建一局域网。

  实验5.有关系统相关软件的使用(4学时)。该实验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涉及软件的下臷和使用。

  (2) 系统的优化(WINDOWS 优化大师的使用和注册表的了解)。

  (4) 常用杀毒软件的使用(瑞星、金山毒霸、卡巴斯基)

  实验6.多媒体软件的安装与使用(2学时)。内容涉及

  (1) 图像处理软件

  (3) 播放器的安装与使用(豪杰、real PLAY、暴风影音)


  4 考核方式的改革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我们在考核方式上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是7+3模式,即理论占70%,实验占30%;我们采取的方式是3+7模式,即理论占30%,实验占70%。理论考核为辅、动手操作为主。笔试考核为辅、实践操作比重高于笔试,各单项实验项目独立计分。这不仅使学生在考核上把风险分散到各个实验项目中去,也不必担心考试通不过,再次重修,真正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在实验的考核方式上采取多种形式。

  (1) 分组讨论(实验2)

  (2) 调研报告(实验1)

  (3) 实验报告书

  宽松式的实验环境,学生在课内安排实验如不能及时完成的话,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由学生本人提出预约申请进行补做,达到规定的要求,分项目进行单独计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实践的练习,确实把按大纲规定的要求落到实处,使学生能在轻松学习的基础上掌握一项技能,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目前,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因此懂得计算机的软、硬件安装,常见的报错信息、检测方法,日常的维护和保养,“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势必将成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程之一,尤其对于民办本科的学生来说,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大家的共识,通过对实验教学的改革,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消除学生对该门课程由于理论考试不及格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学生能快乐学习,体会实验过程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功感,确实让这门课程变成大家想学又愿意学的一门课程,事实证明,通过本学期对该门课程的改革,无论从内容上还是考核方式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反映较好,收效甚大。

(3)计算机主板的CPU接口最多可以挂127个设备。

(4)计算机主板包括CPU 插槽、板卡扩展插槽、内存条插槽、外设接口、BIOS 芯

片、主板芯片组、跳线开关等基本构建

(5)扩展能力主要是指主板所支持的插槽和接口等。

(1)intel的芯片组或北桥芯片名称中带“G”的表示该芯片组还整合了(C)

A网卡B声卡C显示卡D以上都不对

(2)主板的CPU插座上有个缺口,其作用是(D)

A缺陷B经销商的标志C金手指D安装方向的指示

(3) 一块主板一般有1到4个IDE接口,其作用是(B)

A硬盘B光驱C数码相机D打印机

(3)下列()不是主板的品牌。

A华硕B微星C爱国者D技嘉

(1)主板在计算机中起什么作用?

答:主板是整个计算机的中枢,所有部件都通过它与CPU连接在一起,进行通

信,然而由CPU发出指令,而执行相应的操作。有时候人门把主板比喻成连接

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的纽带。主板是计算机的主题所在,有了主板才

能使计算机各组件间有联系。同时,CPU才可以发号施令,各种设备才能彼此

沟通。主板使各种周边设备能够和计算机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

(2)简述计算机主板的安装步骤

答:第一步,首先将机箱或主板附带的固定主板用的镙丝柱和塑料钉旋入主

第二步,然后再将机箱上的I/O接口的密封片撬掉。提示:你可根据主板接口情况,将机箱后相应位置的挡板去掉。这些挡板与机箱是直接连接在一

起的,需要先用螺丝刀将其顶开,然后用尖嘴钳将其扳下。外加插卡位置的挡

板可根据需要决定,而不要将所有的挡板都取下。

第三步,然后将主板对准I/O接口放入机箱。第四步,最后,将主板固定孔对准镙丝柱和

塑料钉,然后用螺丝将主板固定好。

第三步,然后将主板对准I/O接口放入机箱。第四步,最后,将主板固定孔对准镙丝柱和塑料钉,然后用螺丝将主板固定好。

第五步,将电源插头插入主板上的相应插口中。这是ATX主板上普遍具备的ATX电源接口,你只需将电源上同样外观的插头插入该接口既可完成对

ATX电源的连接。上图是P4主板和电源中独具的电源接头,你可一一对应插

(3)简述主板的性能指标

答:一般主板主要包括下列几个部分:

2 总线扩展槽:用来扩展电脑功能的插槽,一般用来插显卡,声卡,网卡等。

3 内存插槽:用来安装内存的插槽。

4 芯片组:协助CPU完成各种功能的重要芯片。

5 BIOS芯片:电脑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记录电脑的最基本信息。

6 软硬盘接口:主要有IDE接口,和FDD接口,光驱接口与硬盘接口相同。

7 外设接口:主要包括输入/输出口,USB口,并口,串口,PS/2口。

8 电源接口:主要用于给主板供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总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