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一部手机作文,可是父母坚决不给买,我该怎么办?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随着手机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我们的生活似乎越来越离不开它,但我们是否意识到,手机只是工具,可以丰富生活,却无法取代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谈最遥远的距离 看到这个题目,我就想到了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夙慧篇》中的一则故事: 当初晋元帝突发奇想,想要考一考身为太子的晋明帝司马绍。于是,他把司马绍叫到榻前,问他:“长安、太阳哪个更远?”他想了想,答道:“太阳。我听说过有人从长安来,却没听说有人从太阳来。”晋元帝大为诧异:“这个孩子的回答真是出人意料地与众不同。”后来,晋元帝在朝廷上和大臣们提到了此事,又问司马绍:“太阳、长安哪...

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
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材料作文的材料类型: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
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材料作文常存在的误区:1.割裂材料:
对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不能只抓之言片语,以偏概全。
2.认识肤浅,表面化:
材料作文中,作文文题有显性的信息,也有隐性的信息,隐性的信息如言下之意,引申之义,比喻之意,寓深刻的道理于简明的故事中,对此,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果不能揭开题面隐喻,透视出所给材料的寓意,就会造成跑题。
3.审题正确而缺少材料。
4.答题节奏不好,时间不够。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1.扩写后的记叙文原貌依旧,手法单调,叙事枯燥,仅仅只是增加了若干字节而已。
2.改写后的记叙文或由于套用而与原文意思相去甚远,或添加的细节违背生活常理。
3.议论文在引述材料之后就抛开材料“另起炉灶”,材料没有得到利用或运用。
4.由于重视了材料而淡漠了文题中的关键词,写出来的文章偏离了所要求表达的中心。
5.由于对材料的理解不深而提炼不出精粹的要点,文章立意过偏、过浅。
6.文体有误、格式有误。

②要求考生依材料作文,或改写材料,或续写材料,或扩写材料,或根据材料写读后感,或针对材料中的“现象”写短评,考查的角度多种多样。
③“题”的变化形式多样,可以是命题,可以是自由命题;可以是半命题,也可以是无命题(如要求给给材料的人写信),其中以给一段材料、一个命题的为最多。也有以高考卷中的阅读材料为考场作文材料进行命题的。
④文体比较单一,或记叙,或议论,或说明,“不限文体”的写作要求很少出现。
 材料作文考查读写结合能力,考生要阅读、分析、提炼、联想、表达,才能完成写作任务。从考试角度看,由于它能极好地避开师生的猜题押题,又能让所有考生有据而述,有的而议,有感而发,所以是一种优秀的题型,但现在开始受到冷落了。

材料作文写法指导: 一、首先要“读”:
读文题。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写作要求。
读材料。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以做到心中有底。
析读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
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
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

发现的目标: 一是材料的中心句;


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
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
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
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
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
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
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清理写作的线索。
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材料作文的审题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 
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 
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 
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 
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 。
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
“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原标题:溧水四年级学生作文《我要做妈妈玩手机的手》……

有一个美丽的妈妈,有一个英俊关心我的爸爸,我爸爸是外面做工地的,我妈妈在家照顾我,小时候我们在农村乡下,爸爸挣钱了就在城里买了房,妈妈说城里教育好,然后我就在城里的一所小学上学了。

前几年妈妈好喜欢我,送我上学,接我下课,问吃什么,听老师的话,团结同学吗,买新衣服我穿,我不会做的作业教我,星期六带我到乡下看奶奶、爷爷她们,然后带些我想吃的东西回乡下,晚上带我去广场跳广场舞。爸爸外出回家了,都叫我宝贝过来,左面妈妈亲一下,右面爸爸吻一下,一家人在一起好幸福......

过了几年,微信出来了,大家都说微信里有好多好玩的东西,我的妈妈也开始装了微信...

就这样我妈妈每天沉浸在手机中,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机,晚上到我睡觉还在看手机,早上妈妈还在床上,我没有吃早点,她就拿1块钱叫我到外面去买个包子吃,搞得我经常迟到。

老师批评我,中午我叫妈妈做饭,妈妈叫我死到一边去,害得她没抢到红包。有一段时间我吃方便面都把自己吃的跟方便面一样了。

星期天我想到乡下看奶奶和爷爷她们,妈妈就是玩手机,和爷爷奶奶也不说说话。

我都好久没有穿新衣服,妈妈再也不叫我宝贝,没有问学习怎样。

从早到晚机不离手,我再也找不到从前的幸福。 我恨手机,恨手机里很多的软件游戏。

妈妈:你不喜欢您的女儿,您爱的是您那玩手机的手,那我就想要做妈妈打牌的手。妈妈,我需要您的爱,请您再爱我一次!您让我来做您玩手机的手吧......

此文献给机不离手的父母们,多倾听孩子的心声,陪伴他们一起成长!不要让孩子的童年存在遗憾!

宣传句容,服务句容,坚持原创每一天!

爆料、投稿找快乐老刘:微信:4272323

投稿一经采用既有精美礼品哦!还有可能成为我们的专栏主编!

专栏主编福利:奖金、旅游、各种美食诱惑!你还在等什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想要一部手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