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1 对比 哪个更好,不喜请勿喷喷

双离合变速箱、三缸发动机、扭力梁半独立悬挂,中国汽车论坛里最被人鄙夷的三个东西。

往往,一款车沾上这些元素,就会被很多人喷成不能买。当然,我们的话题点哪会这么low,并不是讨论什么双离合好不好,也不是讨论厂家为了成本有多么丧尽天良。

根据最新的消息,海外媒体拿到了新款宝马X1的路试谍照,而且,按计划,新车会在海外市场9月迎来正式上市。

此次,它变化的最大一个点,就是换装了和宝马X2相同的动力系统,也就是双离合变速箱+涡轮增压发动机。

当然,除此之外的大变化也有,车型内部的iDrive系统和主动安全配置得以升级,开起来更便利、安全一些。

外观或许会有一定的修改,主要集中在前脸上,不出意外的话,会是全新宝马X3和X5上的新双肾设计,尺寸更大更饱满。

作为宝马入门级SUV的X1,卖点将继续围绕着大空间、不错的操控性这些方面,作为参考,现款国产宝马X1的车身尺寸分别为24mm,轴距为2780mm。定位豪华紧凑型SUV,实际乘坐空间跟一些中型SUV们相比,其实差距并不大。换言之,宝马X1在豪华品牌紧凑级SUV里,有着最大的乘坐空间表现。

以上,就是全新宝马X1的变化之处,驾驶员操作系统iDrive使用起来更便利,换装新的动力总成,而空间依然宽大。其实凭借目前大空间、宝马操控等这些优点来看,台的月均销量,对于豪华品牌SUV而言是比较不错。

意味着换装了双离合变速箱的X1就不能买了?

新款宝马X1最大的变动是将采用跟宝马X2一样的动力总成。意味着现款跟1.5T发动机搭配的6AT变速箱以及部分和2.0T搭配的8AT变速箱,将会被全新的7挡双离合变速箱代替掉。其中,2.0T四驱版本将继续匹配8AT变速箱。

宝马的双离合计划早已宣布,UKL前驱平台的产品将大面积匹配双离合变速箱。目的就是节约成本,如今宝马X1、1系三厢等车型的AT变速箱都来自于爱信,对于宝马来说,如果大面积运用爱信变速箱,彼此之间的合作成本会是一个很大负担。

至于这个新变速箱是谁?是来自格特拉克(目前已被麦格纳收购)的7DCT系列变速箱。这并不算什么全新产品,早在几年前,第三代格特拉克7DCT系列变速箱便已经实现量产装车了。

只不过,宝马的技术会更新一些,搭载麦格纳7DCT300。该变速箱目前属于第三代产品,与之前的产品相比,除了主体结构没有大的变化之外,在技术兼容性与耐久性方面都有着不小提升。

如果你对于宝马X1将换装7DCT变速箱一事表示遗憾的话,没办法,因为这是市场规律。奔驰、奥迪均已在入门级别之中更大量的去使用双离合变速箱。如果宝马不去更换,那要面临的问题就是自身的成本过高,虽然变速箱使用6AT会让车的品质更好一些。

但,双离合与6AT之间的成本差距,终究还是敌不过它们的使用感受差距。

  • 发表1500字以上满级口碑,观点独到,篇幅惊人,通过工作人员审核,特授予【满级口碑】专属勋章。

    使用手机发表口碑,分享真实用车感受,为广大用户提供购车参考,特授予【掌上评车】专属勋章。

    完成汽车之家·知道升级任务,解答问答,并被提问者采纳为满意回答,可得解答达人一级勋章

    记录车辆真实油耗信息,特授予【油耗达人】专属勋章。

如果有满意的回答请记得采纳答案,以便有同样问题的车友更快看到答案。

引用 百事可乐江西 00:58:22 发表于 主楼 的内容:

前几天买的X1前天到货了,关注X1有许时间了,看了好多介绍,唉说不上来,各有各的说法,好多想入手的朋友,一时拿不定主意,这个贴子有非常全面的评测,音质,硬件架构,做工,界面等,当然以上的所有观点只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我前后整理了两天,先当个小白鼠,目的就是送给这些想要入手X1的朋友和想要磨机的朋友,希望能给你们一点参考吧,飞傲是国产品牌,这是有深刻意义的,国外的就不去评测了,国货当自强,先 看下外观,废话不多,上图

外包装,还算精致,印涮,排版还不错,正面是一张黑胶片图案,嗯!主题鲜明

包装还行,还送了三张贴膜,PVC材质的,质感一般


真身漏出来了,外观说实话还行,金属质感比较强,

中间的转盘设计还是比较讨爱的,

开机界面,比较简单,普通的UI界面,播放器么,主要还是操作 和音质,通过中间的转盘可以切换显示屏图标,这个播放器的操作特点就是,转盘基本就是游览功能 如找歌曲,各个子菜单选择等,中间的键基本就是在菜单模式里就是确认键,在播放模式就是播放停止键,边上的四个按键为  退回键,子菜单键,下一曲  上一曲   快进快退等,侧边的三个键为 开关机键,音量加  音量减

这是背盖,买的时候以为是铝合金的,结果心啊凉了 是ABS塑料的,唉一分价格一分货啊,反正不影响使用就好,安慰一下

这个螺丝比较坑,五角型的,没工具啊,没事自己加工一个,自己动手(对了看官有没有发现里面的USB接口和外壳开口 是偏一边的)我去吓我一跳连忙拿了根数据线整下还好能进去,但看着就是不爽啊 国产的结构精度有待加强,瞬间档次下了N个

自己整的临时工具,多次打磨 总算配上了 勉强能行打开外壳,要磨机的朋友注意,拆下底下两颗菊花螺丝后,后盖 要从一边用指甲慢慢的滑过去,不能用太大力,塑料的你懂的,两边有塑料卡扣,里面还打了柔性胶,嗯!工艺还可以

这些圈出来的都是一些排线,要拿下主板,必须把这下拆下,还有6颗螺丝 其实背面没啥元件,要磨机的朋友不用拆下主板,元件都在上面,

这个地方要注意了,刚拆时没看到,差点就悲剧了,上面贴了张EVA,老隐蔽了

这是侧键,是薄膜按键,以前的按键手机上用的那种,寿命较好,后面还有一块铁板,这个设计比较用心,强度高了不是一点点,在拆时先不要单独取下,原因排线太短了,且是焊接的,只要把主板拿起一并带出就好

这是取下主板后,只有一块显示屏,转盘那里有块铁板,作用就是固定面板上的四个按键,显示屏的品牌未知不做评测

拆下的转盘,其实里面就是个空心编码开关,是ALPS的,不错JAPAN的 这个中间的确认键固定比较奇葩,是用一个U型固定支架直接连接到PCB上的,所以在拆主板时必须先把这两个固定脚归位抽出

主板反面,坑电磁屏蔽还行 电路板的接地连接点是用弹性金属顶针连接,又起到归位和振动缓冲,比那种金属带好N倍不错

硬件构架还是比较传统的,没啥特殊,主控作用 读取TF卡数据,显示屏驱动,按键处理,USB控制,音频流编码,以标准I2S音频接口进入DAC 数模转换,运放一级缓冲,变为一定幅度的模拟信号,然后进入耳放模块输出,关于几个IC型号有很多介绍 我就不一一 讲了直奔主题

这些外部插接件的焊接不咋地,特别是3.5MM耳线插座,唉都补焊了一下,


毕竟是要受力的 关于磨机的地方其实不多,这些胆电容材质不咋的,有升级空间,运放也可以升级,但是低压运放种类太少且价格不菲,关于DAC这个比较麻烦,怕是软控方式就恶心了,其他没什么可打磨的,退偶电容选NPO材料只能,其他好 的都放不下 体积受限   其实最关键的就是DAC了这个打磨是立杆见影的,我去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到时 在说

装回来时记得把侧边的胶弄掉上新胶 拿704,也是柔性胶,重新涂上


以下是试音感受,当然听感很主观,参考意义不大,

接下来是用以前做的甲类对比


低频:试听加州旅馆,力度控制比较好,下潜还行,但有点肥 一点点,低音控比较适合,
中频:听了蔡琴的渡口,还行, 人声比较柔和清脆,偏暖了点,但不拖沓
高频:这个比较难测,一般的落地音箱功率较大,高音单元尺寸较大导致振膜质量偏大,使单元频响问题比较突出,很难发挥播放器性能,所以采用监听级 铝带式高音的音箱,带式高音频响很宽,30KHZ时频响曲线几乎是平的其他的球顶高音早跌的一踏糊涂了,所以解除了频响瓶颈,经过测试,用飞机声,网上有的下载,测试,效果还不错,但是有点冲,不知道是不是功放问题,两个功放都对比了下,都有点,  总的来说,声场 和层次 很鲜明不糊
(因条件简陋没有专业的听音室所以这些只是个人听感)

结束语: 作为入门级母带播放器,这个价格,还是比较值的,关于做工 在国产中不管是工艺还是PCB布局和外形,还是不错的, 但装配精度有待改进,关于其他的细节,等用段时间再详解吧

拆解HIFIMAN无损播放器与飞利浦小夹子对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请勿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