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微信号,有删除一年多的微信好友没登录了,在这期间别人给我发的微信,我现在登录还会看到吗?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槽值(ID:caozhi163)

  关于自由,有这样一个说法:

  “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不过这对于绝大多数成年人,都是一种奢求。

  宁波的一位王小姐,就因下班后没有及时回复工作微信被开除。

  那天晚上10点,公司负责人在微信工作群里要求大家10分钟内上报店铺当月营业额。

  怀有身孕的王小姐因为早早就睡下了,错过了这条信息。

  第二天一早,王小姐收到工作群通知:你已经被辞退。

  她到公司询问,负责人告诉她这是真的,并且以“未及时汇报工作”为由拒绝支付工资。

  然而15天后,事情有了新的反转。

  当地信访服务中心发现:这家公司只是找了个缘由要开除怀孕的王小姐。

  虽然最终,王小姐拿到了应得工资和1.8万元赔偿金。这段经历却让许多人愤愤不平。

  下班后工作微信该不该回复?

  宁波工会给出了权威回答:“《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休息的权利。

  公司或单位无权要求职工在下班后有事必回。应当尊重职工休息权,不应随意侵占职工休息的时间。”

  可是,权威答案是一回事,生活实际又是另一回事。

  “八成以上的微信用户在使用微信时有工作相关行为,其中主要包括工作安排、对接与通知。”

  来源:《企鹅智库:2017微信用户生态研究报告》

  加班已经不算什么了,微信二十四小时待命才让人崩溃:一条工作微信,能让你在地铁站掏出笔记本加班;

  能让你凌晨两三点打开电脑开始工作。

  这边刚受完家人的气,那边也要立刻微笑着面对老板。

  本想好好做一顿饭。领导一个电话,就得立刻放下正在揉的面团,掏出电脑开始工作。

  虽然有时只是几分钟的事,但整块的闲暇时间被切割成了碎片,脑子里无时无刻都要悬着一根线,上面挂着工作。

  到头来,微信彻底变成了工作软件,除了交接工作,一年都不会发一条朋友圈,更别提交流情感。

  有人在网上倒苦水:“最讨厌同事和上级在非工作时间发微信来命令我做事了,下班的好心情都被毁掉了。

  我只是用劳动力换工资,又不是卖身为奴!”

  职场白领小玉从事会计工作,经常下班回家后收到新的账单文件。

  且常常收到领导的要求:这笔账单比较急,先算出来,今晚就需要。

  碰上这种情况,小玉就算已经躺在床上了,也不得不再起床工作。

  “有时候碰上头疼感冒,还是得摁着太阳穴在家里加班到深夜。”

  在一份微博投票中,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认为下班后不应该回工作微信。

  可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话是这么说,你敢吗?”

  “当晚不回消息,第二天就别想好好上班了。”

  也有网友吐槽:领导总是喜欢下班后才布置任务。

  还将“下班后回工作微信”作为衡量职业道德的标准。

  可即便如此,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硬着头皮回复处理,哪怕会占用大量休息时间。

  下班只是换了个地方上班,这是现在许多行业的“惯例”。

  在医生行业中,有“36h on call”的说法,意思是36小时都要待命;

  一些记者、自媒体行业的从业人员,更是下班后也要紧盯时事热点;

  有老师抱怨,家长群里的消息半夜都不消停,常常要“家长会开到凌晨”……

  知道很多事不合理,又不得不去做。

  这是成人世界的无奈,也是社交时代最让人身心疲惫的地方。

  每个人都是“戏精”

  常常在网上看到有人吐槽,某个综艺里某位明星“太假、太做作”。

  殊不知,许多混迹职场的人,都是“训练有素”的“老戏骨”:

  内心波涛汹涌、小宇宙火山喷发,脸上依然挂着礼貌得体的笑容。

  职场的糟心事太多太多,显然,你并没有那么多时间花在调整情绪上。

  有人调侃:每天叫醒你的不是梦想,是工作群的消息提示音。

  就算你再想“退群聊、卸微信、砸手机”,也必须忍着气一条一条把消息看完,并逐一回复。

  再加上会让当代职场人“后背一凉”的一件事:“领导在工作群@你”。

  标红的“@”总会让人心脏漏跳半拍,同时迅速开始脑补:

  “领导又要让我改PPT了?”

  “交上去的表格又出错了?”

  “该不会是要骂我吧……”

  无论是责问还是布置任务,都得虚心听着。

  即使已经在心里呐喊千万遍“我不干了”,也必须迅速回复“抱歉,下次会注意”或者“好的,马上发给您”。

  很多领导爱在布置完任务后加一句“收到请回复”,这本无可厚非。

  然而“收到请回复”却变得越来越程式化和敷衍。

  三十多人回复“收到”,却只有两个人真的下载了文件,这听起来像个笑话,却并不是个例。

  很多人往往都没来得及看消息一眼,看到同事都发了“收到”,就急匆匆地跟了个队形。

  在群里齐刷刷清一色的“收到”背后,有多少人真的认认真真看完了消息呢?

  微信似乎成了人的延伸,还伸得很长,将工作事务伸向了我们的空闲时间。

  只要手机还在,微信还在,我们就无处可逃。

  今年1月起,中国多家航空公司陆续在飞机上开设WiFi,并允许使用手机。

  对广大上班族而言:又少了一个不回消息的借口。

  韩剧《就算微不足道也没关系》里,女主角刚刚踏入职场,原本满怀憧憬,迅速被现实“吓退”。

  “我喜欢除了工作之外的任何事情,即便如此还是要上班。”

  据统计,2017年,欧盟职工每周平均工作时间为36.4小时。排在最末位的荷兰人,每周只需要花31.8个小时在工作上。

  这相当于一周工作五天,一天6小时。

  根据《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7年报告》,中国职工每周平均工作时间是44.73小时以上,有四成人每周工作时长超过50小时。

  一边向往着北欧式的惬意生活,喊着“我再加班就是狗”,转头就在地铁上打开了笔记本电脑。

  承认吧,这就是当下大多数职场人的现状。

  “PPT已经加班加点改了六版了领导还是不满意,想想算了我不干了!

  辞职信写到一半收到老婆推开门:‘明天下班回来带两桶奶粉’。

  叹了一口气关掉文档,重新打开了PPT。”

  这大概就是让职场人们不得不遵循一些“心照不宣”的“潜规则”的理由。

  对多数职场人,尤其是中年人,一份工作就是生存的主要来源,就算满腹怨言,也要隐忍不发。

  就像网友所说:你可以选择不回微信,那这个行业也可以选择不接受你。

  “八小时工作,八小时外生活”,大概只有电视剧里才有这样“讲道理”的情节。

  工作的边界早就不复存在,多少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想回家看看父母,总是被临时增加的工作绊住手脚;

  想抽空和爱人一起看一场电影,工作群里却飘来几个“急件”,只能无奈的耸耸肩,对爱人道一声抱歉;

  终于有一天可以满足孩子的愿望,陪他们去游乐场,却要在路上处理各种消息,连孩子玩了什么都不知道;

  背起了行囊准备“说走就走”,也不得不带着电脑,生怕路上有什么“突发事件”……

  或许有人会说“大不了辞职不干了,出路多得是。”

  可是对那些背着无数账单的人,辞职了,房贷车贷怎么办、孩子奶粉钱、上学的学费、家庭的开销、父母的养老钱又从哪儿来?

  不是自己不想,是现实总会适时给你一巴掌,让你清醒清醒。

  生活和工作看似在天平的两端,但有几个人能将其平衡得刚刚好?

  韩寒曾说,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底气。

  为了赚足底气,谁都不得不低头。

  成年人的生活,从来没有“容易”二字。

  毕竟,“家里有矿”的只是少数人,多数人还是得咬着牙把眼泪憋回去。

  给文章点个赞,愿正在拼命的你,早日攒够抬头的底气。

  本文转自网易新闻公众号“槽值”,情感八卦吐槽,能走心也能讲道理的妹子,既能提笔写文,也能教你把妹撩,关注槽值寻找共鸣。公众号:“槽值”(ID:caozhi163)微博@槽值。

我的微信在新手机上登录,它让我通过好友辅助往我微信上发验证码。可是我没有微信好友的手机号,没办法通知。还有别的办法登微信吗... 我的微信在新手机上登录,它让我通过好友辅助往我微信上发验证码。可是我没有微信好友的手机号,没办法通知。还有别的办法登微信吗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微信在新的设备上登录的时候往往需要好友验证,没有验证成功,就登陆不了,如果自己绑定了手机,可以通过手机来验证登陆,如果没有绑定手机只绑定了QQ号码,没有验证成功应该怎么办?

当我们在新设备上登录微信,验证好友失败后,在没有绑定手机的情况下,会提示我们有下面2种解决办法:1、通过好友手机号验证,最少需要填写3个微信好友的手机号。2.更改绑定微信的QQ号密码,重新登录。

前面一种办法需要找到3个好友的联系电话比较麻烦,一般我们用第二种办法修改绑定微信QQ的QQ密码登录验证会比较快捷。在电脑上登录QQ,进入QQ安全中心

在密码管理中选中“修改密码,修改密码成功后,用修改后的密码再次在新设备上登录微信,这时候就不会再出现验证好友,即可马上登录成功了

用之前的手机登上微信然后在设置里退出手机绑定就可以用新手机登陆了

告诉你吧??上微信点忘记密码.用QQ邮箱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成功后再用你的QQ邮箱登录微信.
不要用QQ号登录微信.进去把手机通讯录匹配关了就可以了
你选一两你认识的点给他们,留个联系方式,不就得了!
你用行动告诉我们了,玩小号也要加一下大号啊!谢谢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删除一年多的微信好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