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上市公司设立并购基金金的原因有什么的呢

2015年1月21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在会上介绍了 《关于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的相关过程。《意见》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全面的制度设计,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对此,有券商分析师表示,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将因此受益,特别是2014年7月以后,因证监会宣布对不涉及借壳上市的并购取消审批,文化传媒成立了许多并购基金,它们将在2015年展开并购。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除文化传媒行业之外,医药医疗、互联网、节能环保等新兴行业的上市公司也纷纷成立了相应的并购基金。分析人士指出,并购基金的热潮才刚刚开始,一二级市场的巨大价差、产业整合的需求等因素,将使得并购基金在2015年得到市场持续关注,并掀起一股并购热潮。

约62家公司参与设立并购基金

2014年7月11日,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据修订后的规则,不涉及借壳上市、不涉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并购重组将取消审批。除此之外,证监会首次明确鼓励依法设立的并购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投资机构参与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

对于广泛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并购基金而言,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其娴熟的资本运作能力将获得大展身手的空间;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则意味着可以使用较少的资金撬动较大金额的并购。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2014年以来已有约62家A股上市公司参与设立并购基金,设立总规模超过460亿元。这些并购基金的投资多是围绕上市公司相关行业展开,其中大多成立于2014年8月以后。一名熟悉“上市公司+PE”模式的PE机构人士指出,PE先通过定增方式获取上市公司部分股权,然后为上市公司提供产业并购服务,包括对公司的价值链进行梳理,对公司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进行优化等,使得上市公司业务-资产-财务完整匹配。随后,PE会提供相应的并购标的,通过一系列的运作,使得上市公司的整个产业链更加完善。该PE机构人士透露,目前PE成立的并购基金布局新兴行业的比较多,因为这是国家经济转型的方向,也是市场的热点。

与此同时,有券商分析师指出,通过并购基金的介入,上市公司既能够享受到并购带来的潜在收益,又能规避潜在的并购风险。如果上市公司直接进行并购,对那些处于早期阶段的项目,因项目失败可能性较大,很容易对上市公司的经营造成不良影响。而在并购基金的辅助下,在项目达到一定的盈利能力后再由上市公司进行收购,有利于消除这种风险。此外,专业的投资团队也有助于加快并购速度。另外,还可以通过外部募资来解决一部分资金问题。

基金成立后常伴随并购重组

一位投行人士告诉记者,PE作为并购的主要推手,通过参与定增、大宗交易等方式收集筹码,之后就开始帮助上市公司在上下游产业链寻找并购标的,以提升公司业绩,刺激股价上涨,这也是目前上市公司热衷成立并购基金的原因所在。

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往往能刺激股价上涨,而上市公司与PE机构合作设立并购基金,往往也被投资者理解为短期内存在并购重组预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一些上市公司在成立并购基金后不久便出现了并购案例,、、、、北大医药等均是此类。

长园集团在2014年7月底成立并购基金,当年11月6日便宣布斥资7.2亿元收购锂电池添加剂生产企业江苏华盛80%股权。后来又在当年12月22日以17.2亿元的价格收购运泰利100%股权,后者主要从事精密测试设备和工业自动化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朗玛信息在2014年3月19日成立并购基金,当年6月30日公司宣布耗资6.5亿元全资控股拥有“39健康网”的启生信息,跨界进军移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领域。而在一年多时间里,公司已涉猎手机游戏、电视游戏、跨界融合电视媒体、移动实时语音互动APP等领域。中恒集团也是在成立并购基金后不久,便宣布投资两家以色列制药公司,投资总额达1100万;延华智能则是在成立并购基金后不久,宣布购买成电医星数字健康软件100%股权,交易价格为4.8亿元。

北大医药于2014年9月成立并购基金,随后在当年12月17日与新里程医院集团等签署股份购买协议,由前期成立的并购基金出资约4122.86万美元,获得新里程医院集团65%股权。

目前A股上市公司参与的产业并购基金,可以归纳为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与券商联合设立并购基金,2014年下半年,券商设立并购基金成为热潮,比如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紫金设立了华泰瑞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之后华泰瑞联发起设立了北京华泰瑞联并购基金中心,吸引到了如、和等多家上市公司参与。海澜之家与华泰证券设立的华泰瑞麟股权投资基金合作,并使用1亿元参与设立华泰新产业基金,紧盯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投资机会。

除此之外,2014年8月,与天风证券共同发起成立天风并购基金,规模为5亿元,以文化、影视传媒、医药行业、高端制造业、环保行业、能源服务业等为投资重点;同年12月,与创新投资等发起设立国泰君安并购基金;与广证创投成立并购基金广珠壹号,以投资艺术教育领域为核心业务。

第二种模式是联手PE设立并购基金,比如2014年12月,与控股股东康得投资以及森煜投资等合作设立面向新能源电动、智能化等新材料的产业投资基金。其他例子还有中恒集团、昆药集团、健民集团等。

第三种模式是联合银行业成立并购基金,比如2015年1月,与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协助公司制定产业链并购整合发展的方案。双方将设立并购基金,对东方园林选取的上下游产业链并购目标进行收购和培育。

值得注意的是,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在当前成立的并购基金中,没有一家是上市公司控股。对此,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上市公司的收购有复杂的决策和审批程序,但是面对激烈的竞争,时间往往是关键。并购过程由并购基金来操作,效率更高。其次,对于不具备股权投资经验的上市公司而言,选择与专业投资机构合作设立并购基金,不失为一种明智选择,可以降低风险。最后,这样可以提高资金使用率,提高资金的杠杆作用。

文化传媒、互联网投资热度最高

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主动转型和围绕产业链整合将是提升上市公司竞争力的有效措施。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并购基金涉足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医药医疗、文化传媒娱乐、互联网等领域,这也代表了2015年最热的产业投资方向。

对此,有券商分析师指出,主动转型和围绕产业链整合将更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尤其是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竞争力会越来越强。虽然因高估值并购而饱受各方诟病,但从长期来看,新兴行业上市公司仍然是2015年首选的投资品种,而文化传媒、互联网行业的并购热情最高。

不过,传统行业上市公司也不甘示弱,通过设立并购基金而向新兴行业转型升级的案例比比皆是,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中南重工处于传统的金属管件及压力容器行业,业绩容易受宏观经济影响,波动幅度较大。2014年4月,中南重工宣布与中植资本设立中南文化传媒基金,并购基金将作为中南重工的文化传媒产业整合平台,主要投资于文化传媒类项目,逐渐向影视制作、文化创意、网络游戏等文化产业链上中下游延伸。

同样是针对文化传媒领域,2014年6月,当代东方宣布与华安资管发起设立华安当代文化产业基金,总规模达50亿元;同年6月,山水文化与七弦投资、六合逢春发起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并购基金,用以参投或收购文化类企业,总规模20亿元,涉及一二级市场的投资。此外还有与德同资本设立的产业基金,专注于投资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新兴企业。

在互联网领域,参与设立并购基金的上市公司则有朗玛信息、、掌趣科技等。其中,2014年3月,朗玛信息与创业联合设立拉萨朗游资本,专门从事对手机游戏初创公司的投资业务,而太平洋创业是IDG资本的控股子公司,IDG资本已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领域拥有百度、搜狐、腾讯、携程等成功投资案例;同年4月,乐视网与关联方乐视控股联合发起设立融投资和并购业务的基金领势投并基金,将提前布局于与乐视生态相关的内容产业、互联网应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智能终端等领域,总规模5~10亿元;同年8月,掌趣科技与融智德投资等发起设立前海掌趣创享股权投资企业(有限合伙),专注于TMT行业早期投资。

除此之外,传统行业也不乏通过并购基金布局互联网领域的案例。例如,2014年10月,海澜之家参与设立华泰瑞麟股权投资基金,重点投资领域为TMT行业,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改变传统行业的投资机会;同年12月,与西证重庆股权投资基金发起设立鼎龙西证并购基金,将在新材料、生物医药、健康医疗及具有互联网模式创新特点的相关产业领域进行兼并收购、整合产业资源。

并购仍是医药行业2015年主题

对医药行业,某投行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受益于行业整合和改革红利,并购仍是行业2015年全年的主题,其中,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和医药制造业将迎来并购整合的高峰期。而有关部门推动医药行业兼并重组的目的在于去除行业过剩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

某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医药医疗行业并购兴起的主因是食药监总局和证监会的监管政策。食药监总局要求药品生产企业通过新版GMP认证,这大大提高了行业技术门槛和改造成本。而IPO的排队等待时间较长,把那些急于上市融资的企业挡在了门外。除此之外,还有医药降价、医保控费等因素的影响。

记者注意到,2014年以来,健康医疗行业的上市公司参与设立并购基金已经成为行业新风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医疗类上市公司中已有爱尔眼科、中源协和、迪安诊断、乐普医疗、北大医药等公司参与设立医疗行业并购产业基金。其中爱尔眼科参与成立了三个并购基金:华泰瑞联并购基金、前海东方爱尔医疗产业并购基金及湖南爱尔中钰眼科医疗产业并购投资基金,向眼科上游产业链延伸;中源协和参与设立多只并购基金,并购范围包括免疫细胞存储与细胞治疗的项目或企业、分子检测相关企业、干细胞和基因生物资源库及以生物治疗为特色的专科医疗机构等;2014年8月,乐普医疗与中信证券共同设立乐普-金石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同年10月,又参与设立山蓝医疗健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以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医疗健康服务为投资方向;而迪安诊断的并购方向则伸向了海外,2014年2月与韩国投资机构SV合作设立迪安医疗大健康产业基金,以韩国的生物技术与健康产业为主要目标市场,发掘和寻找投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医保控费和医药降价的双重压力下,仿制药的估值会逐渐下降,而生物制药、中药目前估值并不是很高,后期或将成为投资热点,尤其是那些有自己核心技术的创新型医药企业。

据记者观察,医药类上市公司中,昆药集团、莱美药业、香雪制药、健民集团、中恒集团、天士力、片仔癀等的并购热情较高。

其中,中恒集团2014年7月公告,拟与控股股东中恒实业、景投资联合设立医药产业并购基金,通过外部专业资源和社会资金进行外延式并购;2014年4月,制药及其高管团队与平安财智投资、平安智汇投资发起设立医药产业并购基金,总额5亿元,投资领域包括以心脑血管、神经系统、老年病、抗肿瘤的植物药、化学药、生物制药为主的企业或医疗机构等;同年4月,武汉健民与高管及中融康健设立总额为4亿的并购基金,投资范围包括中成药、化学药、生物制药以及新剂型药等领域,并兼顾高新医疗技术及医药流通等领域。

2014年1月,香雪制药与神农资本、资产合作发起设立专门为中药饮片及医疗产业并购整合服务的资产管理计划,主要用于收购或参股符合公司发展战略需要的中药饮片及医疗产业或相关标的企业;同年6月,片仔癀宣布拟与阳明创业投资等成立福建生物与新医药创业投资基金,围绕生物与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领域的股权投资;同年12月,莱美药业与天毅伟业设立医药产业并购基金,总规模为4.22亿元,主要服务于莱美药业的核心业务,重点投资范围围绕医药行业上下游及医药行业的横向大型并购。

拟10配3募资150亿 适时进行并购

(601377,收盘价13.13元)1月24日披露2015年度配股公开发行证券预案,拟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配售不超过3股,募资不超过150亿元,募资净额用于增加公司资本金,补充公司营运资金,扩大公司业务规模。

据预案,此次配股拟以实施此次配股方案的股权登记日收市后的股份总数为基数,按照每10股配售不超过3股的比例向全体股东配售,若以公司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总股本52亿股为基数测算,此次配售股份数量不超过15.6亿股。而控股股东福建省财政厅承诺将按持股比例以现金方式全额认购兴业证券董事会审议通过的2015年度配股方案中的可配股份。

资料显示,根据战略目标,公司的综合实力若要进入行业前10位,除了要加快促进主要业务的规模、收入增长,资本实力也必须进入行业前10位。据此发展战略和公司实际情况,此次配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以下方面,包括扩大信用交易业务规模;加大对做市商及柜台市场交易等资本中介业务的投入;加大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等创新业务的投入;适度扩大自营业务规模;加大对子公司的投入,包括增资兴业创新资本、增资兴证期货、增资兴证香港、设立另类投资子公司、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新设其他金融业务子公司;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扩张分支机构及其他固定资产投资;适时进行外延式发展,收购或参股境内外金融类公司以及其他资金安排。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三年兴业证券业绩整体保持良好上升趋势。截至2014年9月30日,公司合并报表资产总计553.97亿元,负债409.78亿元,2014年9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3.97%;2014年1~9月营业收入33.98亿元,归属净利润为10.84亿元,报告期内实现的净利润绝大部分来自于母公司主体的经营活动。

本报记者 万佳丽 上海报道由于平安财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财智”)未通过整改,无法继续基金设立工作,北纬科技(002148.SZ)决定终止与其投资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平安财智只是尚未整改达标的券商私募子公司之一。如今一年整改期已过……

本报记者 万佳丽 上海报道

由于平安财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财智”)未通过整改,无法继续基金设立工作,北纬科技(002148.SZ)决定终止与其投资设立产业并购基金。

平安财智只是尚未整改达标的券商私募子公司之一。如今一年整改期已过,截至记者发稿,中国证券业协会(以下简称“中证协”)已公布7批通过整改的券商私募子公司名单,共计72家券商私募子公司整改达标。然而,《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平安财智、东证资本等券商私募子公司前十强却未出现在名单之中。

平安财智的遭遇也从侧面反映出,如今仍未通过监管整改要求的券商私募子公司所面临的困境——监管要求未通过整改前不得新增业务,到期前不得开放申购或追加资金,不得续期。

事实上,除了未拿到监管整改批复的券商私募子公司,券商直投公司在2016年底出台的监管新规下,都面临着调整公司股权架构、强化内外部风险控制、明确业务范围、增强市场化募资能力以及投资项目挑选能力等诸多考验。

多家公司未拿到“准生证”

1月6日,北纬科技公告称,由于证监会对券商私募基金子公司进行整改规范等原因,原定基金管理机构之一的平安财智无法继续基金设立工作。鉴于此,终止投资设立产业并购基金。

中国证券法研究会理事、北京安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尤挺辉律师告诉记者,一般上市公司和PE共同设立产业并购基金,最终中止的原因很多。“在北纬科技这个案例中,由于监管层对券商私募子公司的整改规范导致基金终止的情况,还是很少遇到。”

2016年12月30日,中证协发布了《证券公司私募基金子公司管理规范》及《证券公司另类投资子公司管理规范》,分别从设立要求、业务规则、负面清单、内部控制等方面对私募子公司和另类子公司经营进行约束,并给出一年的整改期限。

某券商私募子公司总经理认为,从2017年12月到今年1月,中证协又公布了4批名单,可以看出监管已经加快审批公布速度,预计春节前全部名单应该都会出来。

此番由于未整改过关,被“临时换下场”实非平安财智所愿。

根据清科集团私募通数据库显示,平安财智是平安证券旗下百分百控股的直投子公司,于2008年9月设立,目前注册资本6亿元,LP管理资本量9500万元,累计参与3只基金4轮募资,管理基金数量13只,管理资本量25亿元,主要投资项目的中后期。

一家已通过整改的券商私募子公司副总经理向记者解释道,各家券商私募子公司为了尽快开展新业务,都在按监管要求进行公司股权架构以及业务方面的整改调整,后面陆续通过整改是必然的结果。

究竟是何原因导致平安财智迟迟未拿到“准生证”?

记者联系到平安财智母公司平安证券相关人员,询问平安财智整改情况,对方与子公司沟通后,并没有正面回答,只表示整改材料已经递交上去,正在等待监管批复。他预计(应该)很快。和平安财智境况类似的还有东证资本。“公司已递交整改材料,预计很快获批。”东证资本相关人员称。

不能新增业务对券商私募子公司是否会带来不利影响?某大型券商私募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新规说的不能新增业务,是指不能新设立基金,而对于不符合新规要求的存续产品,只是不能再募资,其投资活动仍然可以正常进行,正常退出获利。“但近一年内不能新增基金,对于新规前已经在洽谈设立的基金确实也有一定影响,这意味着原本打算设立该基金进行投资的LP,近期内无法开展投资活动,即将设立的基金可能泡汤。”该负责人补充道。

另外,记者从多家券商私募子公司内部人士处了解到,在新规发布之后的一年过渡期内,各家券商都在通过拆分、合并等方式对现存的一类业务多个子公司经营情况进行规范,并妥善与新老客户进行沟通。同时放缓了对外投资。根据清科集团私募通数据库显示,平安财智2017年全年投资案例5起,投资额3350万元,新增退出案例4起,回报金额2850万元,相比2016年全年,2017年的投资案例减少1起,退出案例增加2起。

目前看,大部分公司整改后都能通过监管验收,但同时券商直投在朝私募子公司转型的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比如新规要求,私募基金子公司及其下设基金管理机构将自有资金投资于本机构设立的私募基金的,对单只基金的投资金额不得超过该只基金总额的20%。而此前市场上大部分券商直投子公司旗下的基金仍采用自有资金投资的模式,也就是说剩下80%的资金缺口需要对外募资,如何引入资金雄厚的LP成为券商私募子公司的一个挑战。

多位券商私募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LP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央企国企等政府投资平台、上市公司以及产业集团等,也有一些来自已投项目的资金,用于产业上下游整合。

以平安财智为例,2012年以前,平安财智都是自有资金模式进行投资,2014年开始全面以私募模式进行操作,并在去年监管新规出台前已经完成了转型。2017年7月,平安财智董事长封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从券商资本配置和有效运用角度,不应给直投子公司太多资本配置于自营投资或类自营跟投,而应该更加市场化用好第三方长期股权可投资资金。

与此同时,新规明令禁止券商在实质保荐业务开展前的突击入股,过去这种行为在市场上催生出“PE腐败”行为,致使券商“直投”无须过多关注项目资质,只要在项目公司Pre-IPO前夕突击进场,就能轻松赚取巨额利润。如今,这一模式已经难以持续,随着监管要求券商“直投”完全朝“私募子公司”转型,未来券商子公司将和市场上所有PE机构抢食股权投资市场这块大蛋糕。

上述券商私募子公司总经理认为,现阶段Pre-IPO的项目是各大投资机构都在抢夺的项目,券商私募子公司要想谋求更稳定长久的发展,未来在项目选择上必须适当向前端移动,拓展更多的投资项目。

(编辑:夏欣 校对:颜京宁)

与股权投资机构投资少数股权不同,很多上市公司与PE机构合作成立的产业基金,主要通过合作方中的上市公司收购项目来实现退出——上市公司参与设立的产业基金通常要求得到被投企业的控股权,以实现上市企业对目标企业进行业务整合、并在适当的时机收购。

随着2015年二级市场的大热,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希望通过兼并重组来提升业绩、提高市值,并购基金迎来最好发展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了一些整合的机会,传统行业需要非常多的资金注入,进行各种变革、重整,这都是并购基金,尤其是产业专项并购基金的机会。”王彪文在“2016年中国投资年会·深圳”上公开表示,现在很多产业并购基金背后都是战略投资人,即由产业在主导。真正由财务投资人独立主导的并购基金虽然有,不过还没有正式蓬勃起来。

上市公司产业布局需求强烈

上市公司参与PE投资,可以通过发掘新的产业机会,延长企业生命周期。

一位A股上市公司投资业务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其供职单位的战略投资和并购投资主要通过“内生”和“外延”两种方式进行,内生是指支持公司内部各个事业部、子公司的发展,外延是争取公司外部对业务发展有价值的资源。

与股权投资机构合作成立产业投资基金,即是其外延式投资的方式之一。

采用与投资机构合作成立基金、而非完全以自有资金对外投资的原因,该人士表示:“从上市公司的角度,完全不做这块业务,可能会失去先机,但用上市公司的资金去投这些项目,对中小股东、广大股民又不是很负责任——股民会问,你们有80%以上的成功概率么,当然,这件事情谁也保证不了。”

上市公司的资金很多是从公众市场募集得来,对项目的投资回报、收益率有一定的要求。上市公司要力求直接对外投资至少不能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以保证不对公司业绩造成太大影响。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选择和专业的投资机构合作成立产业基金。

于是,在上市公司的并购和投资类交易中,风险和不确定性相对较小的会优先由上市公司主体进行,风险比较高的、不确定性比较大的由产业投资基金执行。

清科集团的报告指出,鉴于国内并购基金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短期内上市公司与VC/PE或券商合作设立并购基金进行协同并购的模式仍是发展趋势;具体行业类型来看,上市公司参与并购基金并投资的案例大量集中于医疗、文化、环保、移动互联等领域。

“随着监管政策促进、上市公司自身业务整合需要,上市公司参与设立并购基金并投资的领域将进一步拓宽、加深,我国并购基金或将步入快速发展期,未来数年内协同并购基金有望成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重要基金类型。”上述报告称。

上市公司+PE:上市公司更具话语权?

一位所在企业与PE机构合作成立了产业并购基金的人士对记者说:“上市公司做LP,在基金里面能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我们会给一些建议和推荐,但最终基金的投资行为决策还是基金的管理团队来做。”

但在更多的市场参与者看来,上市公司与PE机构合作成立的产业并购基金中,上市公司通常是更具话语权的一方。多位受访者指出,PE机构与上市公司以一对一的方式设立的专项产业基金中,常存在GP的独立性不够、在项目决策方面上市公司话语权过重的现象。

一家与上市公司成立了产业投资基金的PE机构投资经理表示,对于其供职机构来说,合作的上市公司不仅是基金的“出资人”,还是他们的“客户”。

“一方面,很多上市公司都有强烈产业布局甚至转型意愿,需要我们手中的优质资产跟他们对接;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引导上市公司考虑他们的转型方向。”这位受访者称。

对于PE机构来说,上市公司有产业资源与被投企业进行对接,因而能够拿到比财务投资人更好的价格;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可以在不损失股民利益的情况下、借产业基金“卡位”好项目,从而获得更多对公司发展有利的资源。

更重要的是,上市公司全资收购产业基金被投企业的预期,对这些基金的GP团队来说,是个良好的退出保证。“PE和上市公司合作是各取所需。有了这样的平台之后,相当于得到很好的背书,甚至说得直白些,基金就拥有了比较好的退出渠道。”一位受访者分析。

尽管众多PE机构希望与上市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但“PE+上市公司”模式所带来的争议仍在。

“单纯在一级市场做PE投资、跟上市公司合作寻求产业布局没有问题,但谈‘PE+上市公司’比较敏感,我们也比较避讳这种说法。”前述与上市公司有合作的投资经理表示,敏感的主要原因是“PE+上市公司”模式在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方面的风险。

对“PE+上市公司”持观望态度的投资机构指出,与上市公司合作成立基金应重视被投企业独立发展和上市的可能性。

“我们会考虑和上市公司合作,但前提是保持投资的独立性。”一位投资机构的合伙人认为,如果是为上市公司“定制”的基金,风险将可能包括选择不到最优秀的企业家、项目的投后运营和管理难以独立、退出后的收益空间业绩将受到限制。

也有受访机构对这类合作模式持完全否定态度。

“确实很多人来找我们。我们的品牌好、名气大,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和我们一起搞这么个基金可能股价会涨,对我们来讲肯定不会吃亏的。但这明摆着是不合适的,对小股东是不公平的。”一家大型PE机构的合伙人指出,上市公司为PE基金做品牌背书、后续再高价将项目收购,这是仅仅在A股市场存在的,而且每一步都存在巨大的利益冲突和道德风险。

王彪文指出,目前以PE主导的并购项目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主要是依附在实业,依附在运营、战略,以及实业的种种需求,特别是上市公司;真正的并购基金是以金融回报为主导,背后的主力都是独立的财务团队,而不是产业为主导。

也有很多上市公司以纯粹LP角色,参与财务性并购(投资)基金。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全体LP共披露可投资本量为6.6万亿元(65910.19亿人民币),上市公司可投资本量以1.6万亿元(16261.93亿人民币)领跑,占比为24.7%;公共养老基金和主权财富基金等LP的可投资资本量占比分别为17.5%以及14.8%。

对于国内市场尚无大量财务型并购基金出现的原因,一位PE机构的负责人分析:“美国PE投资的大项目几乎都是并购项目。并不是说美国的公司没有增长了,才出现了并购基金的投资机会,而是美国公司本来就是由职业经理人管理,过了关注‘公司是谁的’的阶段,由新的公司将公司运作得更好是很正常的事情。”

“十年前全民PE年代,我们享受的是政策红利,投的是成长期IPO项目,没有行业细分,也没有阶段细分,全看什么企业能上IPO。今天我们看到很明确的,早期往VC、天使方面走,后期出现产业并购基金。”王彪文说,最牛的投资人终究希望自己创业,在实业里积累了足够投资能力和并购经验的投资人会愿意成立自己的投资机构,中国迟早会出现一群非常成功的类似KKR的并购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设立并购基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