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局有哪些报表1104报表里的G22流动性比例检测表怎么做?

原标题:同业存单发行利率近5%:不怕倒挂?

某农商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买半年期存单,收益在4.7%左右,质押拆借资金再买3个月期存单,,拆借成本在3%左右,存单收益在4.6%左右。循环借钱,考虑一般情况下的拆借资金成本,杠杆至多放到1.5倍,不考虑自有资金成本,简化计算综合收益在6.3%左右。

原标题:同业存单发行利率逼近5% 银行为何不惧收益倒挂?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晓宴 上海报道

同业存单,一单接一单。

3月以来新发行的所有债券中,同业存单占了一半以上。且同业存单的发行利率还在一路上扬,各期限已经普遍超4.5%,甚至向5%逼近。

“存单有价格战的趋势。如果评级一样,A银行发行价格已经很高,B银行作为市场上的直接竞争者,只有抬高价格才可能募集到更多资金。”山西某城商行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对银行而言,这么高的负债成本,投资收益能够覆盖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多家中小银行人士,有一个明显共识,即负债与投资收益是否倒挂不是问题关键,目前银行最急迫的是应对流动性风险。有农商行人士透露,甚至有银行在投资端不断加杠杆后,负债资产久期错配高达24倍(1个月对两年)。在此情况下,不断的滚动发行同业存单就是“续命”之需,局部恶性循环不可避免。

据wind统计,截至3月17日,2017年银行同业存单发行规模已超4万亿元,仅3月就发行了1.05万亿元,3月发行面额占同期所有发行债券比重超50%。

截至3月初,今年共有416家银行公布了总计14.56万亿元发行计划。截至3月17日,未到期余额(存量)为7.53万亿元。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同业存单就呈现出一种“疯狂”之态。截至2016年末,存量同业存单余额6.28万亿元,余额增幅高达107.16%。

同业存单发行实行备案余额管理,即银行作为发行人每年报备一个总额,在额度内自行确定每一期的发行金额、期限和利率,任何时点的余额不能超过备案额度。

“以安徽省为例,之前全省就只有两家有发行同业存单,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至少有10家以上在发,无形中肯定会推高发行成本。”某安徽农商行人士表示。

各期限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一路上调,普遍超4.5%。据DM金融平台观察,主体评级在AA以下的同业存单平均收益率较上周上涨约15bp,主体评级AA+以上同业存单收益率最高为1月期的4.7%。部分存单收益甚至超过同评级短融收益。

对于买方,无论是银行自营资金,还是市场上各种资管资金,同业存单因为风险权重低,安全性高,在当前的价格下,具有很高的性价比。而且,虽然今年银行同业理财的价格也很有竞争力,也可达到5%左右,但同业存单的优势还在于可以通过质押融资加杠杆。

某农商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买半年期存单,收益在4.7%左右,质押拆借资金再买3个月期存单,,拆借成本在3%左右,存单收益在4.6%左右。循环借钱,考虑一般情况下的拆借资金成本,杠杆至多放到1.5倍,不考虑自有资金成本,简化计算综合收益在6.3%左右。

“存单的杠杆最大的风险隐患就在于资金拆借成本的变化,可能会收益倒挂,所以流动性是最大的风险。”上述农商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表示。

作为投资品的同业存单固然很美,可是发行方可以持续承担如此之高的负债成本么?这里面“杠杆”确是一个关键因素。

谈及银行为什么热衷于发行同业存单,有华东某农商行人士表示,银行的线上拆借额度有限,债券质押比例也有限,同业存单属于银行信用债券,目前可以发行的额度较大。言下之意,同业存单本身就是一个杠杆工具。

做这样一个假设:极端情况下,A银行发行了3个月期同业存单,获得资金去投资B银行的1年期同业存单,并质押部分B银行同业存单,借14天的钱,再去买半年期C银行的同业存单。

而在实际操作中,确有不少金融机构在同业存单上加杠杆,这中间大量的资金和资产期限错配,而且在资产久期上加了杠杆,需要有额外的“新钱”做流动性补充,这时发行手续简单的同业存单就成了“新钱”的重要来源。另外,同业存单本身绝大部分期限也都在1年以内,是一种短期负债工具,在流动性紧张时,自身到期也有续作压力。

“所以你问资产收益是不是倒挂,我觉得这不是最重要的问题,肯定有银行已经倒挂,但现在对大部分银行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维持流动性。有些银行资产久期加得太长,降下来需要时间,有些手上的债券一时半会也卖不掉。”前述华东某农商行人士表示。

另有城商行人士透露,“有些银行甚至还在加杠杆,不到利润临界点,他们还是不会降杠杆”。

若银行主动减少同业存单发行,对应资产端被动去杠杆,华创证券屈庆团队研报指出,这个过程必将伴随金融机构和央行的博弈,以及市场的阵痛,因此判断短期内同业存单的利率很难出现明显下降。

还有农商行人士分析称,今年银行不惜代价地大量发行同业存单,还出于监管或将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考核的顾虑。

同业存单自2013年推出以来,一直没有被纳入各项银行资产负债的相关考核。同业存单既不算作同业存款,也不算作债券,而是作为货币市场工具;也就说,同业存单既不纳入同业存款(同业存放或存放同业)统计,也不计入债券发行及持有,而只单独体现在银行作为买方的同业投资项下。

银监会的1104非现场检查报表最新2017年修订版中,《G22流动性比例监测表》要求把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存单,分别纳入买方的“可变现资产”和发行方的“负债”当中。另外《G21流动性期限缺口统计表》也把同业存单和债券并列,分别列入了资产和负债当中。

银行最为关注的一个指标,是同业负债不得超过总负债的三分之一。不管是《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127号文),还是央行MPA考核,目前同业存单都不包括在同业负债内。MPA考核规定,同业负债占总负债超过33%的,该子项按0分计算。

“银行也有考虑抢在最后时刻前加大发行,如果监管新老划断,可以保留一些优势。”前述农商行人士表示。若同业存单真的纳入同业负债,对于中小银行,特别是城商行和农商行而言,普遍影响将大于股份行和大行。截至2016年末,城商行发行的未到期同业存单(存量)占比为31%,农商行占比29%,股份行占比48%,国有商业银行1.2%。(编辑:闫沁波)

同业存单利率暂时下不来——华创债券日报(摘录)

来源公众号:屈庆债券论坛 李俊江-华创债券

同业存单利率为何下不来?近期我们注意到,同业存单一级市场发行利率仍居高不下,且出现了再次攀升的迹象,二级市场利率同样易上难下。为何在近期资金面较为宽松,同业存单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同业存单利率依然易升难降呢?

我们认为这与银行的融资需求旺盛有关。据统计,仅3月上半月,同业存单到期6963.2亿元,发行11049.7亿元,半个月同业存单净发行就达4086.5亿元。如果考虑到下半月还有8947.7亿元同业存单即将到期,3月同业存单发行量有望突破2万亿。在如此巨量的供应面前,即使近期市场对同业存单需求旺盛,需求也难以消化如此大量的供给。巨量的发行背后,必然是银行旺盛的融资需求在支撑,一方面央行采取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基调,基础货币投放远远不能满足商业银行的需要,商业银行不得不发行存单以弥补基础货币缺口。另一方面,此前银行表外业务的快速扩张正是建立在同业存单、同业理财等批发式融资工具大量发行的基础之上,而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张,负债端滚动发行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仅3月同业存单的到期量就达到了15910.9亿元,巨量的到期也驱使着银行不得不持续滚动发行以维系已然十分脆弱的同业链条。在银行如此旺盛的融资需求支撑下,同业存单的利率又如何能下得去呢?

那么未来同业存单的利率将会如何演化呢?我们也同意同业存单的利率不可能永远维持在高位,那么如果同业存单利率未来要回落,就只存在两条路径:第一条路径是央行加量投放基础货币,满足银行基础货币的缺口,这样一来银行融资需求会减弱,同业存单的发行自然会逐渐减少,同业存单利率也会逐渐回落。这条路径自然是市场最希望看到的,但这条路径显然也是最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如果央行采取这种方式,那么金融市场的杠杆水平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进一步上升,此前央行去杠杆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这与央行的货币政策思路显然是背道而驰的。第二条路径就是商业银行主动减少同业存单的发行,供给减少,同业存单利率也就会逐步回落。这条路径可能是市场最不愿意看到的,这就意味着银行需要放缓甚至收缩扩张的速度,负债端的到期不续也就意味着资产端的被动去杠杆,债市就将面临巨大的抛压。而这条路径却是最有可能发生,又最符合央行去杠杆的政策思路的。我们预计未来同业存单利率的回落只可能通过第二条路径,这必将伴随着金融机构和央行的博弈,以及市场的阵痛,因此短期内我们认为同业存单的利率很难出现明显的下降。

原标题:那些年,因挤兑而倒闭的银行

“挤兑”是压倒银行的最后一根稻草

管理一家银行,最害怕的莫过于“挤兑”,成群的储户或取回自己的钱,或将大量的资金转移到其他“更安全”的机构。同时,并不仅仅是存款人取走他们的钱,借款人也会知道银行可能还完贷款后不能续贷,而选择违约。在19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出现了成千的案例,有的发生在真正处于危机中的存款机构身上,有的出现在“生不逢时”但基本面良好的机构中间。对于金融机构的管理和其股东来说,“挤兑”是最严重的流动性危机。

“挤兑”最早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时代。在现今,1984年芝加哥伊利诺伊国民银行倒闭案是最为严重的案例,短短60天之内该银行失去了100亿美金的存款。最终,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出台了解救方案,“国有化”了该银行。该银行主要的错误在于商业贷款的过度扩张,其中很多贷款其后变为不良贷款,增速过快导致银行不得不依赖于“热钱”,如货币市场上的大额可转让存单和非储蓄型借款来融资。

当货币市场投资者得知,该银行的贷款组合出现问题的时候,“热钱”忽然离开,银行被迫向政府机构借款得以存活。2007年英国银行诺森罗克银行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有传言说,该银行出现严重的问题(部分是因为其大量的按揭贷款组合)导致存款人在银行分支机构排队取回自己的存款,而其他存款者也通过银行网站收回资金。数小时之间,资金流失达20亿美元。英格兰银行很快成为了“最后借款人”,同时数家银行表示对接管有兴趣。能被接管还算幸运,那些too big to fall的大型金融机构却在金融海啸中没有那么幸运。

雷曼兄弟银行,曾经美国第4大投资银行。从2007年12月开始,美联储先后救助Countrywide和贝尔斯登,对金融机构的隐形救助协议就激发了雷曼的道德风险。雷曼已在CDO(担保债务凭证)上损失惨重,但是他没有及时止损,他2008年二季度报显示雷曼仍在加大做多CDO仓位,这种有恃无恐的行为就是认为美联储一定会出手救助。同样的,债权人也因这样的考虑依然敢投高风投机构的产品。不幸的是,美联储选择了杀鸡儆猴。相比两房和美国国际集团(AIG),雷曼的规模具备震慑力却不至于大而不倒,其风投资产占比在可比同业间又是最高的(美林证券因经纪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比例高,摩根史丹利资产结构较好,高盛三季度还盈利),雷曼的倒闭是美联储对所有市场参与者的警告,后来美联储出台沃尔克规则限制大而不倒机构。

北岩银行成立于1997年,倒闭于2007年,享年10周岁。10年间,北岩银行经历了快速增长后,迅速倒塌。年间,负债端以居民存款为主,经过“电子银行潮”后北岩大力发展线上业务,然而在利率市场化和产品同质化的作用下,居民存款扩张不明显。年间,北岩开始转向同业市场融资,同业批发、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相继出台,北岩借助市场行情一路保持高增速。年间,市场行情开始平稳,股东回报出现“死亡交点”。北岩在高增速的诉求下,开始了“反抗三部曲”:换主席、变口径、扩渠道,此后再次逆市上扬,2006年北岩银行成为英国第五大抵押贷款银行,第八大上市银行。上半年间,北岩银行绚丽的光环下已经暗流涌动:负债端严重依赖同业资金,资产端过度侧重住房抵押贷款,期限错配造成的流动性风险的隐患逐渐显现,北岩的现金流开始枯竭。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来袭,房价下滑,居民住房抵押贷款违约上升,贷款证券化和担保债券开始贬值,市场萎缩,机构不能通过证券化融资,开始收紧其他渠道(主要是同业市场的外借),深度参与世界金融市场的英国很快收到波及,首当其冲的就是过度依赖同业市场和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北岩银行,在流动性危机被媒体曝光后,引发居民“挤兑”进一步加剧流动性危机,北岩银行轰然倒塌。

总之,即使是对于那些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来说,流动性危机——尤其是缺乏可用资金,融资成本提高以及减少现金流的不良贷款的增加这些问题也是非常致命的。流动性管理者需要特别关注机构资金的成本和构成变化以及资产组合的质量和构成的情况。

流动性风险管理、FTP

第一天:3月24日上午 刘诚燃

课题:监管视角下流动性风险与报表设计

(一)流动性风险概念和特征

(二)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三)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

(四)流动性风险监管历程

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标

5.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

1.九项流动性监测指标简介

3.(最大十家)同业融入比例

(一)新版G21流动性期限缺口统计表

1.基于合同现金流管理的报表

2.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部分

4.流动性缺口和流动性缺口率如何计算

5.核心负债比例为何又剔除同业存单

6. 表外业务剩余期限与表外收支的联系与区别

7.流动性匹配率计算方式对现有业务影响

(二)G22流动性比例监测表关注要点

(三)G2501流动性匹配率相关概念

1.什么是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HQLA)

2.如何判断客户为小企业客户

3.稳定存款与欠稳定存款的关系

4.我国的存款保险是否满足存款保险计划的附加标准

5.业务关系存款的定义与判断标准

(四)G2502净稳定资金比例填报方法

1.资本工具、各项存款和同业存款填报

2.贷款、同业资产、相关投资和表外业务填报

(五)G26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

1.优质流动性资产和HQLA的区别与联系

2.各项存款和同业存款为何要统计所有期限

3.债券的分类与存在变现障碍

4.同业存单为何遭到鄙视

(一)压力测试相关概念

1.为何要开展压力测试

2.测试方法、假设条件和承压指标

(二)基于流动性缺口压力测试

1.假设情景压力参数设定

2.设置轻、中、重度压力测试

3.商业银行最短生存期计算

(三)压力测试结果运用

第一天:3月24日下午 谢老师

课题: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

一、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的前世今生

(一)破产和危机所引发的监管变革

1.由简单资负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富兰克林银行和赫斯塔特银行倒闭(巴塞尔协议一)

2.由单一风险管理向全面风险管理转变:巴林银行倒闭、东南亚金融危机(巴塞尔协议二)

3.道德风险凸显重要性:美国次贷危机、雷曼倒闭(沃尔克规则和维克斯规则)

4.将流动性风险独立出清偿风险:北岩银行挤兑(巴塞尔协议三)

(二) 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的设计理念

1.考核目的、系统性背景假设、交易对手的分类及假设

3.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

5.稳定资金、有业务关系资金和多余资金

(三) 银监会流动性报表分析

2.流动性相关报表折算系数分析

(一)大型银行压力测试应用历史

1.微观审慎的压力测试

2.宏观审慎的压力测试

(二)各国压力测试政策体系

1.国际监管对压力测试要求

2.欧美英等国对压力测试要求

3.我国压力测试政策体系

(三)压力测试的设计与应用

1.压力测试的监管要求

2.压力测试的定义及目的

4.情景设计(压力测试需要考虑的风险因子及传导机制)

5.现金流分析及指标选取

6.压力测试实务:如何利用现有监管报表进行压力测试

7.压力测试的评价方法

8.国内银行业压力测试存在的问题

第二天 3月25日上午 李旭平

课题:商业银行核心管理工具——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

(三)资金管理模式与FTP

(四)商业银行司库与FTP

二、FTP的运用和意义

(一)集中管理利率风险

(三)优化资产负债组合

(四)指导产品和客户定价

三、FTP的基准收益率曲线

(一)FTP基准收益率曲线

(二)FTP计价范围和分类

(三)FTP价格的构成

(一)FTP定价的历史演变

(二)FTP定价方法:举例

第二天 3月25日下午 李旭平

课题:银行视角下流动性风险管理与压力测试

一、流动性风险基本原理

(一)引子:流动性风险

(二)商业银行经营特性

(三)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来源

(四)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及流动性风险

(一)比例指标管理时期

(二)核心监管指标时期

(三)MPA考核体系流动性指标

(四)最新《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办法》流动性指标

三、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

1.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总体介绍

4.现金流缺口及流动性限额

6.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

上海法询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合伙人、金融监管研究院副院长。曾先后就职于人民银行、银监系统,有长达 15 年银行监管工作经验,专注于银行业金融法规和风险监管研究。

“成于微言”微信公众号创办人,发表金融类原创文章 200 余篇;《1104 报表助学手册》、《1104 问》作者、《1104政策汇编》主编。参与讲课50余场,受众近3000人。

英国Cardiff University硕士,在某大型银行从事流动性风险管理及压力测试相关工作9年。

参与完成该行全额资金管理体系建设、流动性管理系统建设、流动性覆盖率电子化计量系统建设工作,全程参与银监会巴塞尔定量测算工作、银监会《G25-II净稳定资金比例情况表填报说明》编写工作、银监会亚洲银行《银行业压力测试能力提高》项目技术手册的编写工作。

上海华瑞银行计财部副总经理兼司库总经理

1994年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硕士研究生毕业,高级经济师职称,上海金融学会会员。 1994年加入上海浦发银行总行国际部资金交易室,曾长期从事商业银行本外币资金交易、投资管理、资产负债管理、资本管理、绩效考核管理等工作,具有二十多年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及实务经验,曾任浦发总行资产负债管理部主管,平安银行、华润银行总行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ALCO)秘书长。现任上海华瑞银行计财部副总经理兼资产负债管理中心(司库)总经理。

? 地点:北京王府井商圈(一周前通知)

? 价格:4200元 / 人(提前报名、团购均可享受优惠价格)

? 联系人:报名小助手 (同微信),点击阅读原文填写报名表

上海法询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原标题: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报表统计与FTP

2017年12月6日,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修订征求意见稿”)。本次修订是监管机构继2015年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修订后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在流动性比例和流动性覆盖率指标的基础上新引入净稳定资金比例、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和流动性匹配率三个量化指标,强化对资产规模2000亿元以上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要求的同时,将监管范围扩大至全部商业银行,同时对期限错配程度提出明确要求,并加强对同业存单的监管,将同业存单发行纳入同业融入进行统一管理,引导商业银行调整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有助于降低银行体系面临的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核心在于对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预警与压力测试,而1104报表体系自创建以来就一直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予以关注,以2开头的报表即为流动性风险报表,如,《G21流动性期限缺口统计表》、《G22流动性比例监测表》、《G23最大十家存款客户情况表》、《G24最大十家金融机构同业融入情况表》,2012年新增《G25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两张报表(LCR和NSFR)。为配合流动性新规落地,2018年非现场监管报表业务制度更新中对《G21流动性期限缺口表》进行大幅调整,并新增《G26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统计表》。

为了让中小银行能够管控好流动性风险,降低出现流动性风险事件的概率。我们特邀具有20多年资产负债管理经验的李旭平老师为大家分享流动性风险管理经验和FTP实操运用。同时由具有15年金融监管工作经验,长期从事1104研究的刘诚燃老师为大家讲解2018年业务制度更新,重点讲解流动性风险相关报表的填报和监管意图。

第一天上午(1月27日)

商业银行核心管理工具——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

(三)资金管理模式与FTP

(四)商业银行司库与FTP

二、FTP的基准收益率曲线

(一)FTP基准收益率曲线

(二)FTP价格的构成

(三)FTP计价范围和分类

(一)FTP定价的历史演变

(二)FTP定价方法:举例

四、FTP的运用和意义

(一)集中管理利率风险

(三)优化资产负债组合

(四)指导产品和客户定价

第一天下午(1月27日)

一、2018年业务制度更新解读

(一)1104业务制度更新整体介绍

(二)1104与人行统计制度更新对比

(三)业务制度调整要求与安排

二、普惠金融政策解读与报表填报

(一)普惠金融政策概念、内涵与外延

(二)2017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案例

(三)大中小微企业报表更新解读

(四)涉农贷款业务制度解读

(五)S71银行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统计

三、股权管理办法新规与报表填报

(一)关联方违规授信典型案例

(二)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与关联方认定

(三)G15中如何正确填报关联方授信与关联交易

(四)G07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情况统计注意事项

(五)S40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前十大股东统计注意事项

四、大资管新规与相关报表填报

(一)银行视角看资产管理征求意见稿

(二)G31投资业务与G18债券业务变化情况

(三)G06新增各类客户持有理财产品情况统计

(四)G34中ABS、信托受益权与信贷资产收益权区别

第二天上午(1月28日)

监管视角下流动性风险与报表设计

一、流动性新规解读与新增报表

(一)国内外流动性风险案例与挤兑事件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办法》新旧对比

(三)流动性监管指标与监测指标新变化

二、G21流动性期限缺口表

(一)新版G21报表详解

(三)流动性缺口与缺口率

1.流动性缺口率计算方法

2. 案例:基于流动性缺口压力测试

3.商业银行最短生存期

(四)流动性匹配率该如何达标

1.债券投融资资资管产品对指标影响

2.同业存单期限错配问题

三、流动性监管报表与指标比较

(一)流动性比例与流动性缺口率换算关系

(二)HQLA与优质流动性资产对比

(三)LCR与G26现金流入与流出对比

(四)可用稳定资金与加权资金来源对比

(五)所需稳定资金与加权资金运用对比

第二天下午(1月28日)

银行视角下流动性风险管理与压力测试

一、流动性风险基本原理

(一)引子:流动性风险

(二)商业银行经营特性

(三)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来源

(四)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及流动性风险

(一)比例指标管理时期

(二)核心监管指标时期

(三)MPA考核体系流动性指标

(四)最新《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办法》流动性指标

三、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

1.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总体介绍

4.现金流缺口及流动性限额

6.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

上海华瑞银行计财部副总经理兼司库总经理

1994年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硕士研究生毕业,高级经济师职称,上海金融学会会员。 1994年加入上海浦发银行总行国际部资金交易室,曾长期从事商业银行本外币资金交易、投资管理、资产负债管理、资本管理、绩效考核管理等工作,具有二十多年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及实务经验,曾任浦发总行资产负债管理部主管,平安银行、华润银行总行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ALCO)秘书长。现任上海华瑞银行计财部副总经理兼资产负债管理中心(司库)总经理。

MPA,上海法询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合伙人、金融监管研究院副院长

曾先后就职于人民银行、银监系统,有长达15年监管工作经验,专注于银行业监管统计和法律合规研究,参加过各类银行良好标准和监管统计检查40余次。“成于微言”微信公众号创办人,发表与1104相关的原创文章120余篇;公开讲座30余场。《1104报表助学手册》《1104问》《银行报表360问》作者,《监管机构行政处罚案例分析》《银行合规政策研究报告》主编。

? 价格:4200元 /人(含两日午餐及课程资料;三人或以上享受团购价,具体详询工作人员)

? 联系人:包老师(同微信)

上海法询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监局1104报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