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练剑道买了把小太刀和短刀,在楼下公园练,会出问题吗


↑源链接 我只是搬运工
剑道,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的一项格斗竞技运动。在东西方文化,以前所未有的浪潮交汇融合的今天,这项起源于古代日本的体育项目,藉其禅、儒思想的深遂底蕴,正更日益为当今西方社会所接纳。
  成为强者的欲望,原本是人的一种社会本性。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代现实生活里,如何学会迎接各种挑战,成为生存斗争中的强者,已是摆在每一个人面前的全新课题。作为一项对抗性的体育运动,剑道正是以其所展示的王者风范和高雅气质,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而通过该项运动,可以使人的精神得到相应调整的良好效果,则更是将它推至为现代生活中的一项积极的心理整合方式。
  在日本,从更深的层面上,人们视剑道为一种无涯的艺术,它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着美。他们认为,这一外在刚毅、古朴,而内在柔静、谦和的运动,既可以强健体魄,又可以培养坚忍、诚实的健全人格。现今,在该国,剑道运动的普及,仅次于柔道,而在上流社会和白领阶层中,它已成了一种标志社会地位和文化素养的主流时尚。
  多数初次观看剑道练习的人,常常会被它的文化内涵反映出的哲学精神所折服。其产生的反响,不仅远远超出剑术的本来意义,而且还影响到自身原有文化的形象。当见到学员身穿剑道服,着戴盔甲,手执竹剑,吼声连连,震耳欲聋,相互狠劈的情景,许多人几乎会无不为之变色。然而,及至练习完毕,全体学员秩序井然,神色谦恭地互相致礼,并与老师互行谢礼时,他们往往又会感受到一种心灵的震撼。学员们显示的注重礼仪的风度,与练习中的凶猛、粗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许,剑道的魅力就在于此吧


学习剑道到底有什么作用,这是每一个习练者都关心的问题。
  剑道运动需要清晰的思维,较强的肌肉暴发能力,动作迅速,体力充沛。就其战术而言,更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强对抗运动,要求习练者能在极短的时间里立即作出敏捷的反应。这不但对人的身体素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而且对心理和精神也产生了较高的锻炼价值。尽管人的天赋和人生的经历大相径庭,但是选择这种修练的投资,对每一个人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或许它的回报会使人终生受益。
概括实践,抛弃那些对体育健身的神话描述,可以试着将它的作用,大体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健全的人格概念:在五光十色的大千社会中,良好的行为规则,尊重、平等及善良的品德,依旧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之中。从而,可以由此产生对人的生存的反思和宽容的人生态度,并从根本上有助于形成独立的人格概念。由此而产生的承担“社会关注”的完善人格和现代文明意识,更会使你的内心成长出一种为人所必须具备的关爱和人格品德,并学会与社会相容的和谐共处的生存准则。
(二)树立公正的人生态度:平等的人格是以公平作为转换过程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生理念。而当在平等的所有权交换或人格权被剥夺抑或放弃时,公平的规则就被打破了,不公正也就会随之而生。
  在剑道场中,每个人必须遵守规则,运用智慧和体能进行较量,并分成高低。当他感到“公平”的制度使自己的价值得到承认,并切身体会到,对为谋求进步而付出的艰辛所做的回报,必须要以公正的环境为条件时,他可能就会以追求公正作为自己的人生态度,逐渐会从心里产生一种对虚假和邪恶的极度鄙视之感。
这种对公正的珍惜,会造就他即使在“公正”被普遍残踏的社会时期,也会在忍耐的同时,极力保持一种正直的可贵人格,而不会以不公正的非法手段,去攫取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以此而树立的一种耻辱和荣誉的基本品质,会使他蔑视一切不公正的行为,并保持住最起码的诚信和尊严。
(三)提高学习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如何学习是人一生的追求。但其真正的意义,却在于对问题的界定能力。剑道因其理性色彩,而极少显示那种迷信和保守的渲染。正因如此,掌握它必须要具有科学的精神。这一实践活动与一切技能的获得过程一样,是在运用概念,理念和逻辑思维,并是在反复的练习中进行的。其更困难之处,还在于它是一种改变自己身体的实践。由此所带来的痛苦磨砺,更能有利于养成严谨的认知态度,培养尽最大努力实现自己的潜能,建立不断地适应社会,界定面临的问题,正确地把握未知领域,超越自我的现代学习意识。
( 四)学习如何对待失败:失败是走向成功的必然过程,然而承担这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只能来自于实践。剑道场中,人们以自己的智能和体能作为对价袒示于众人,其失败所面对的将是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承认。能够面对此等失败的人,必然会比在那些可以推卸的失败中,惯于做出掩饰的人,更具有较高的承受能力及进取性。
(五)身体上的效果:剑道锻炼的特殊性,在于它能使人的形体和脑反应得到全面的发展;其激烈的对抗形式,可以使肾上腺激素和荷尔蒙分泌达到顶极。因此,男性自信、儒雅而潇洒的体魄及女性的纯情、挺拔和充满活力的风姿,已成为许多人之所以追求剑道的目的。剑道的训练方式,可以使人们在现代生活中或多或少存在的心理压抑,得到有效的释放。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训练中的腹式呼吸,其“屏气”过程形成的类似于无氧潜水运动中的无氧代谢能力,可以有效地改善心血管系统的代偿机能,当然这无异会大大增强人体的代谢能力。
(六)自卫之技:无庸否言,剑道训练造就的强健身体和正直刚毅的勇敢精神,可以用于合法的防卫;不但如此,剑道自身的技术体系就是一些极具实用性的格斗技巧

【1】具对抗性:剑道模拟对抗双方持刀剑器械的打斗实战。剑道训练可以提高眼力、步法、应变能力。虽然对抗性强,但由于护具完备,所以与其他技击性运动相比,剑道是一项安全的运动,在激烈的正式比赛中也极少出现受伤。


【2】运动化:虽然力求模拟双方持刀剑器械的打斗实战。但因为道具和规则所限,变得运动化,足部方面无使用任何护具提供保护(事实剃刀术和枪术是有相关的足部护具,但不予采用而原因不详),因而禁止对足部攻击;也废止了从前准许的抢剑招式;竹刀造型和真剑相去甚远,令人无法学习正确刃筋;动作也变为打而不是砍劈,相比起剑术更为接近棒术。
【3】哲学内涵深远。剑道里蕴藏了东方哲学的智慧,它讲求气、剑、体一致,以静制动、不变应万变、后发制人、弱胜强柔克刚等等,在剑道里都能体会到。剑道还很强调精神力量,通过它可以训练出一种处变不惊、以心静如水的沉着来应对危机的能力。

剑道考级包括三项:剑道型(kata)、切返(kiri-kaeshi)和对战(ji-geiko)。1级以下的考级没有剑道型的审查,而且由冲击练习(kakari-geiko)替代对战。


下面这个表格是考取各段位的具体要求:等级 要求剑道型 距上次考级最短时间 距上次考级一般时间一级 太刀 1-3 1年后一段 太刀 1-5 3个月后 1年后二段 太刀 1-7 1年后 2年后三段 太刀 1-7,小太刀 1-3 2年后 2-3年后四段 与三段相同 3年后 3-5年后五段 与三段相同 4年后 6-7年后六段 与三段相同 5年后 有时永远不能
获得九段没有考试(一般是授予对剑道有特殊贡献的人)。
太刀剑道形由两个剑士分别使用木刀或真刀进行;小太刀剑道形是由一个剑士使用木刀或真刀另一个使用相同材料的小太刀进行。每次考试大约只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对于考试内容,除了剑道形要求不一样,剩下的基本相同。变化的只是负责考试的考官注意的内容不同。下面是每个段位获得者应该拥有的水准:一段 基础非常扎实的新手
二段 开始懂得一点剑道
三段 中级水平,可以指导新手练习
一般来说,六段是非专业剑士的极限段位。我想你也许可以把这个段位看为专家级段位,我们只是不用这个称呼而已。七段已经是非常高级的段位了,通常情况下,七段都是某个组织的负责人(象警视厅的剑道负责人、中学或大学的剑道负责人等)。八段是超人一等的剑士。每一年都有许多许多的七段去参加升级八段的考试。但成功率非常低,低于2%。虽然参加考试的剑士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比赛冠军等),但考试就是那样的严格。
.许多的技能,只要能够透彻理解,融汇贯彻后,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内在人格及德性的提升将有一定的助益。就剑道而言亦然,在练习过程中,除了剑技的精进,同时也能培养出各种涵养与品德。兹将长期薰陶后所陶铸出的高尚品德略述如下:
  在现代社会里,个人务必要与各类型的人发生接触,至於如何应对彼此的关系,就视个人表现而有差异,所以能保持优良的人际关系,首先必须尊重他人,以诚恳、礼让的态度善待别人,而剑道是心对心、体对体搏斗的武术运动,因此更须要互相尊重,彼此以礼节来克服粗暴的行为,否则将演变成搏斗般的意气之争,因此学习剑道应心存感激,感谢当下的人、事、物给予良好的学习机会,以礼开始,以礼为止。
  剑道在师长的薰陶,学生确实的遵守,长期修练的结果,在潜意识中,礼节与尊敬的观念自会油然而生,这是理所当然的。但再经过长久苦练后,纵然技术面已凌驾师长,但在道德面上,仍应尊师重道,继续修练自我,并应铭记「教导」一词,其最终目的为「育成」,更应该明白此为一项长年辛劳的教导与培育的伟大结果。
  在合群的社会里,彼此为共同推行和谐的生活,必须相互尊重,尤其是文明社会的构成乃基於彼此信赖的基础上,因此一旦与他人有约在先,则务必履行,不论其牺牲多大,届时都应该信守承诺,以维护个人的信誉。
  然而,遵守信誉、讲求义气,并不意味牺牲个人权益,也不是为讨好某人,而是每一位文明人皆应具备的本份,同样地在剑道社会里,人人彼此亦依信义互相对待,并尊敬彼此的人格,进而依据公平的比赛规则做好公正的竞赛,也是责无旁贷的任务。
  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即是能自省又能悔改,一旦发生过错时,应深悟反省,改过自新,不断的修正改进自己,并把自己一生所学贡献社会,如此,才能符合一个人生存於社会上的价值与意义。
  就以剑道训练而言,每次练习后,除检讨自己的技术外,尚须反省在对打过程中的一举一动,是否光明磊落,如有投机取巧或不光明正大的行为时,必须下定决心痛改前非,不然在剑道社会里,将难获得认同与支持。
  为了理想能付诸实现,面对的危机与阻碍,必须以大无畏的精神与勇气克服困难坚持到底,此种无畏的精神与勇气,却是透过剑道在长年的坚毅苦练中所逐渐培养出来的。例如在对峙之际,能够敏捷的把握瞬间发生的机会,断然处理,鼓足勇气采取猛烈的攻势,如此反覆不断地训练自己,就能逐渐培养出沛然勇气,个人扩及於整个社会,即为达成大众之利益,能做到「牺牲小我,成全大局」,这就是大无畏的精神与勇气。
.剑道是属于武术的运动,初学时较需要使用体力来施展剑技,当技术成熟后,则较多以智能谋略取胜,所以教学时需因人而异,给予适合的练习时间与次数。但是,学习的态度必须严格认真,才能得到实质的效果。 训练的方式,对初学者,应先以分解动作开始,再由单击动作做到连击动作,然后,逐渐进入连锁式的练习,再转入密集型的冲击训练。训练间倘若发现个人有不易学习的动作时,再给予个别指导。如此演进到全盘性的练习,并且将反击动作巧妙地合并应用在练习当中,再扩展成互相对峙到心对心的攻守对抗。
学习剑道形可以增加对剑道基本的综合性理论的认识. 用剑的原理包括以如何正确使用太刀的理念为首, 刀的握法、身体姿势、对战身法、身体距离、对战技巧、正确的打击时机、气剑体一致、三杀法、气势、呼吸等等,这些都是学会剑道动作由简到繁的不二法门。 另外,如果知道剑道形练习方法的创立,以及其发展的过程,并且能了解一些有关武士道、武道精神和古代武士的锻炼方法等知识的话,对于精神层面的锻炼也能更上一层楼。 再者,剑道形是剑道技法之中,作为最基本的技法而被选定的,换句话说,它包含了正确的打击、机敏的动作、学会控制间距、气势、对坏习惯的纠正以及对各个流派神髓的体现。

8.有效打击的部位与判决认定

剑道的有效打击部位为面部(包括正面、左右面)剌喉部、腹部(左右腹)、手部(左右手腕)以上均为身体的要害部位。判决认定:所谓有效打击的认定,要依打击时的气势、间距、机会、打击位置、打击力量等条件的符合,来认定是否为有效打击。

9.如何去欣赏和观看剑道


事实上剑技只是一种手段,双方出手前的对峙;则是心对心的交战,因此,欣赏和观看剑道可从外在的技术和内在的心理两方面来看。就技术方面,动作俐落姿势优美,气势及精神饱满,显现强而有活力的表现。就心理方面而言,观看其临场情绪表现是冷静或浮躁,交战中是否能有敏锐正确的判断力,如何采取妥适的因应对策,如“先发制人”、“以逸待劳”或“反击致胜”的战术运用等,便可看出习剑者的智慧与修练
10.什么是“守破离”?

守破离源自禅宗,后成为剑道的哲学思想。禅理有『守?破?离』之语,所谓效法定石,就是以前人所定之规矩为准,对它遵守上进为第一阶段的修练,这相当于『守』的修行。到某程度这种修练进步后,藉自己的用功机智等将它突破,此即相当于第二阶段的『破』的修行。然后修练更进步时,由想突破的意识,想立异作为的念虑自然脱开,终于不知不觉的升离,但这一切还是不失法不越矩,到达一个独立开拓的境地。  守即模仿、遵循,是无我的过程。在传统心性中,守的阶段需要完全开放心志,全盘接受导师的教导。此时应该学习唯一的真理,知道唯一正确的方法,分清对与错。通过长期不辍的练习,将对规则的记忆固化在自己的身体中。初学者看似是自由的,但也是不明智的,初学者总是倾向于采用错误的方式。  破即是变,是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心智逐渐收缩的过程。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区分出好与坏而不仅仅是两分的对与错。  离是返朴归真, 是忘我的过程。最终我们得到行为和思想上的自由。离看似是随机的,但实际上是混沌的。  剑道的修炼是如此,难道人生的修炼不是这样吗?此为剑道人生第二步。


  "攻方"是使用双手左上段的姿势,"守方"是保持双方上段的姿势。"攻方"从左脚开始,而"守方"由右脚开始,而从人都用滑步的方式,大步地向前迈进三步,走到适当的距离时,双方凝神伺机,"攻方"踏出右脚,喊"呀"!刀自守方之左右拳间劈下至脐部,打"守方"的正面,刀尖停置于下段略低之处,同时双足并进,身体稍微前倾,两眼自然注视对方的眼睛。
  而"守方"则由左脚向后退,让"攻方"打击落空,并趁着"攻方"的身体倾崩之时,从右脚开始,迅速地向前踏出一步,喊"拓"!反击"攻方"的正面,以充沛的气势压制对方,攻方弃守后,以下段姿势退一步,守方将刀尖下移至攻方脸部中心,待攻方再退第二步,同时将刀尖指向攻方眉心,踏出左足双手上举以充分的气势表示残心威哧不得反抗。
  随后,一方面警惕对方,另一方面把左脚向后退一步,转变成中段的姿势。然后,双方均改变为下段的姿势,从左脚开始,向后各退五步(步伐略小),回到原来的位置,恢复中段的姿势。 二.手拔击手(KOTE-NUKI-KOTE)
  攻守双方持中段姿势,从右脚各向前跨进三步,走入中段距离的范围内。"攻方"做出用力的深呼吸,同时趁机以上段正击的攻势,喊"呀"!击打"守方"的右手腕部,"守方"立刻将左脚向左斜后方退,同时,将刀尖的位置降低,以类似半圆形的形态抽刀,使攻方落空,再高举刀过头顶,跨右大步前进,喊"拓"!正中打下,反击右手部。
  接着守方在上两人刀尖相接,攻方移左足,守方移右足,绕回原位恢复中段姿势,对峙表示残心,再放下刀尖解除姿势,从左脚向后退五步,回到原来的位置,恢复成中段的姿势。 三.刺返击刺(TSUKI-KAESHI-TSUKI)
  "攻方"和"守方"均保持采用"下段姿势",从右脚开始踏出,向前跨进三步,进入适当的距离内对峙着,交接时似无意识的上提成为中段姿势,在此一瞬间,"攻方"喊"呀"!刺击、直入"守方"的心窝。"守方"由左脚后退一大步、闪开身体,同时,把对方的刀身轻轻地往左边拔开,向前逼进一步,喊"拓",反剌"攻方"的心窝。
  此时,"攻方"要将右脚向后退,同时把刀从"守方"的刀下方拔开,然后,双方稍稍地伸直,把对方的刀,向右侧压住。"守方"则一边踏出左脚,一边把对方的刀向右压住。
  "攻方"再度地退后左脚,同时把刀从下方反拔过来,将"守方"的刀,向左压住,"守方"再度地踏出右脚,以自己的刀,压住对方的刀,此时,"攻方"遭瓦解攻势后,做出解除攻击的姿势,向后退二至三步。
  "守方"立刻趁机由左脚,向前踏进二至三步,把刀尖对准"攻方"的脸部中心,表示残心,给予警告。再稍微后退,变成对峙的中段姿势。接着,两人都回到中央部位,解除姿势,(退后五步)回复到自己原来的位置上。 四.刺返击面(TSUKI-KAESHI-MEN)
  "攻方"将左脚跨出,置于右脚的前方,保持"八相的姿势","守方"则把右脚向后退,置于左脚的后方,保持右侧身,采取"肋腰的姿势"。然后,双方均由左脚启动,向前跨进三小步,走到中段的距离内,"攻方"做了深呼吸之后,从原来的八相姿势,跨出右脚,并且,把刀举得高高地,攻击"守方"正面部。
  "守方"也同时从侧身的"肋腰姿势",踏出右脚,把刀高举,攻击"攻方"的正面部,因此,形成双方在中央的正上方位置,互相碰撞对峙的场面。"攻方"和"守方"两个人,此时均尽量地把双手伸直,犹似彼此像要削掉对方的刀棱一般,相互攻击的态势。"攻方"经过深呼吸后,立刻把"守方"的刀面向左边压制,口中喊一声"呀"!随即将右脚向前踏进,同时刺向对方的"右胸部"。
  "守方"把左脚向左斜前方走开一步,右脚向后退侧身,将刀尖逆转回旋挡架攻方的来刺,然后顺势反击对方的正面部,同时喊"拓"!再将刀尖下移指向攻方面中心表现残心示警之意。接着,攻方由左足退一至二步,双方边使刀尖相接回正身形,成中段架势后,互相解除攻势,改采取下段姿势,由左脚向后退五步,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五.面擦击面(MEN-SURIAGE-MEN)
  "攻方"采取双手左上段的姿势,"守方"以刀尖提高指向对方左拳,或刀刃略现左下,遥向对方眼睛之势相应。
  "攻方"由左脚开始,"守方"则从右脚,两人均向前跨进三大步,进入中段距离的范围,"守方"经过一个深呼吸运气之后,右脚踏出一大步,从双手左上段的姿势,喊"呀"!向"守方"的正面攻下,"守方"则左脚后退挑起自己的刀(手举至从两腕间能充分看到对方的高度),向左擦开对方来刀,趁对方尚在摇幌时,立刻右脚向前跨进一步,喊"拓"!反击其正面。
  击后,"守方"边退右脚边将刀尖下移指向"攻方"两眼之间,再上举双臂呈左上段的攻击姿态,示以残心警告之意,接着"攻方"由左脚开始向后退三步,而"守方"则由右脚开始向前进三步,变成对峙的中段姿势,再解除攻势改为下段,互由左脚向后退五步,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 六.手擦击手(KOTE-SURIAGE-KOTE)
  攻方持中段,守方持下段,互相自右脚前进至打击距离。守方伺机自下段以充分之气势逼攻攻方两拳之中心,并将剑尖上移中段,同时攻方也以应对之心情将剑尖下压,将与守方剑尖相接之瞬间,猛退右脚,高举双手成左上段,刀刃不必斜向右下方。因压制不住守方之气势,故退举上段。
  守方实时以中段自右脚进一大步(左脚也要跟上),攻方马上收回左脚成中段,而伺机击打守方手部。所谓「进」乃为逼进之意,逼进时剑尖宜指攻方上移之左拳。攻方因被逼进故而随即持回中段。守方应对之,而持回中段.攻方因连连被逼攻,故以快速小动作击其手部。小动作的手部击法。守方将左脚向左开出,以画一小半圆的心情,用刀剑右镐部上擦,同时踏出右脚击打攻方手部.不要把擦击手之动作,成为拨击手之动作。充分运用掌腕关节,以小动作凌厉击之。攻方放下剑尖,左脚向左斜后方大步后退守方则出左脚边高举双手成左上段以示「残心」。  此时攻方之刀刃要向右下方,而剑尖之高度要落至比下段为低。不以面对面,作退身。攻方与守方以互相中段架势,共同以右脚回到拔剑位置后,解剑回原来位置。   "攻方"和"守方"两个人,均保持对峙的中段姿势,并且两者均从右脚开始起动,向前跨进三大步,进入中段距离的范围内。"攻方"经过深呼吸后,立刻刺向"守方"的胸膛,"守方"也伸直双手,反刺"攻方"的胸膛,随即,双方均恢复到中段的姿势。
  "攻方"把左脚向前踏出,同时举刀右脚再跟进,喊"呀"!由上方用力地攻击"守方"的正面部。"守方"即将右脚向右斜前方展开,左脚跟前,双眼注视"攻方",趁其举刀向上时,喊"拓"!还击对方的右腹部,并顺势将刀拉到右侧,半跪右膝盖,持肋腰姿势,表示残心警告之意。
  "攻方"伸臂举刀转身面向"守方",将刀下移成中段姿势,"守方"也将刀高举,以右膝盖为轴,转向"攻方"正面,两方中段交剑,"守方"以充分之气势,将跪地之右足向前踏进一步起立。回复原为站立之中段姿势。
  最后,两人均从右脚开始,退回到自己原来拔刀时的位置上,彼此挺起胸膛而蹲下收刀。然后,由左脚开始向后退五步,回到原来的位置,敬礼,退出道场。 短刀
  "攻方"持左上段姿势,由左脚开始起动,"守方"以中段侧身的姿势则从右脚开始,互相向前跨出三步逼进,到达适当的中段距离内,"攻方"由上段姿势一边跨出右脚,一边喊"呀"!攻击"守方"的正面部。
  "守方"展开脚步,侧身向右斜前方踏出闪开,右手举到头的上方,刀刃朝向着后方,用左侧的刀棱,接下攻过来的长刀使其滑落,喊一声"拓"!同时反击"攻方"的正面部。然后,由左脚向后退一步,保持右单手上段的姿势,表示残心警告之意。此时,"攻方"要以下段的姿势,稍微向左方对着"守方",再转变成中段姿势,双方剑尖交接对峙着。
  最后,双方均由左脚开始起步,回到中央处。彼此解除攻势,转成下段姿势,由左脚开始向后退五步,回复到原来的位置,再改变成中段的姿势。 二.面挡滑击左面(MEN-UKENAGASHI-HIDARI MEN)
  "攻方"采取下段的姿势,"守方"把短刀的刀尖稍低于中段,维持侧身的姿势。
  两人均从右脚向前跨进三步,走到适当的距离对峙着,"攻方"预备由防守的姿态,转变为中段的姿势。"守方"则一边控制着"攻方"的刀尖,随即将刀内拧刀尖稍稍地放低,准备攻击。而"攻方"则以右脚向后退,转成肋腰姿势,脱离攻击距离范围。
  此时,"守方"想再进逼发动进攻,"攻方"立刻从侧身的姿势,高举转变为大上段的姿势,喊一声"呀"!跨出右脚,攻击"守方"的正面部。
  "守方"展张左脚向左斜前方跨出,身体也向左闪开,右手举在头的上方,刀刃部朝后,以右侧的刀棱接住对方来刀的攻击,并喊一声"拓"!反击"攻方"的面部,随即,左手压住"攻方"的右手肘关节,控制其行动。然后,右手收回腋下,并把刀尖对准"攻方"的喉咙,以示残心警告的架势。
  最后,"攻方"由左脚,"守方"由右脚开始向后退,恢复中段的姿势,保持适当的间距,互相对峙,回到中央处。随即解除攻势,转变为下段姿势,双方从左脚向后退五步,回到原来的位置,再改成中段的姿势。 三.制刀法(SETOHO)
  此招的主要用意是表现出杀其刀、杀其技、杀其气,达到制服攻方的刀法。
  "攻方"保持中段的姿势,"守方"采取下段的姿势,双方均从右脚开始跨出前进。此时,"攻方"按照步足的走法,顺序向前跨进,随即,一边跨出右脚,一边把刀举起至上段的姿势向下挥喊"呀"!攻击"守方"的正面。
  "守方"则以自己刀的左侧,将"攻方"的刀挡架,并向左下方打落。而"攻方"则立刻将左脚跨出,成为左侧身的姿势,用刀将"攻方"攻向自己身体的刀,向左侧压住,然后,将已刀滑到"攻方"的刀锷部予以锁住,喊"拓"!刀尖对着"攻方"的喉咙,再用左手压住"攻方"的右手肘关节,表示残心警告,暗示不可反抗之意。
  趁着"攻方"将右脚跨向后退三步,欲化解"守方"的攻势,"守方"将左脚向前开始迅速跟进三步,然后,回到原来的中央位置上,解除姿势,退后五步回到原来的位置,改换右手持刀,行立礼完成演练退场。
  以上是短刀"形"的三招,表演完毕后,应再回初进场时坐礼处相距三步,行完毕之坐礼,至此剑形全部演练完毕。
12.提高剑道水准之方法 - 范士九段 中仓清

问:以何种剑道技术配合身材高大的优势。


答:轻松架构,以身体去体会微妙的技术。
身材高大的人,前庭腹地较深较大,无须前后大移动即能打到对方,受对方攻击,只须稍闪身就可化解,所以不用如小个子去移动身体,自然大的攻击或退却动作会懒得去做,相反的,小个子要充分伸长身体去对抗大个子,所以小个子须要敏捷活动身体,故能练出大个子无法做出的技术,因此剑道的练习及比赛,不在体格的大小,而在精神力及技术。
观察古代老师,体格越小技术越好,所以高身材不会利用其优点的人,练习时应多移动身体,绝对不可只用手去打击,平时若以此训练则可充分利用其身裁的特点。
中段时,两手太低太直时,动作会僵硬不灵活,难以出手,无论何人,左手太扭挤(如图),很难出招。左手虽然在肚脐前,但太*近身体则距离的优势将减少。所以左手要在肚脐前约十公分。
攻击时。不可只打单支,要能两段及连续攻击,在对方动作停顿时要能实时出手,向老师们及高手请教练习时,单纯打法往往无效,要有多移的打法,当打击不充分时,顺势撞溃对方体势再攻击也是一个方法,以上几点练习时要谨记在心,练习要找强手,吸收强手技术,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问:打法单纯,节奏刻板缺乏变化要如何?


答:以身体及腰去打击,学习多种技术。
无论练习或比赛,出手漂亮的人皆持有千变万化的动作及打刺击。
虽然单纯具有某方面特长,若对手在某方面较差,则容易得手,一但对手在此方面强固,则此方面反而被利用而成为致命伤,譬如善于单纯跳击面的人,有被利用间隙打手及胴之虑,如善于防守面部的人则打其手部,善于防守手部则打其面部,胴部或刺击,如此练习多种技术,克服自己不拿手的部位,则与任何人比赛练习较能顺手。
打击是在互相攻守间,观出对方着急或怯场时才出手,或者引诱对手动气,这些事情要积极去请教前辈或老师。虽然出手快,但脚留在后头,体势倾斜,气剑体无一致,则无法连续打击,我之所以用左脚出去打,是因为我年龄高,无法有年轻人之速度,对年轻人时,体势乱时也不能及时调正。所以我必须正正稳稳的攻进去,以免体势破坏,对手退时或进攻时,我都能轻易打击,若左脚踏出仍是打不到对方的距离时,再以左脚用力,腰体转进,踏出右脚再出手打击,这样才会进步。
中段出手攻击时,不要一进入距离就浮动剑尖。剑尖延长线应保持在对方左目或两眼之间。每要攻击就浮动剑尖会使对方察觉到你在发动攻击。
13.吴金璞老师之剑道的基本打击练习:冲击练习六种
壹、进两步→打面(自交剑距离外大动作)
贰、一方打手另一方同时打面
参、打 面—┐  ┌—(对方退)→追击面
打手面—┘  └—(对方不动)→退击面
肆、小动作连续打击(任何有效部位,可参考约束练习第二种)
伍、双方互相打面(以最快速度,先先之先的感觉)
陆、进两、参步→打面→体碰→退击面(自交剑距离外大动作)

连续打击的要点是:从第一击开始就保持攻击的速度(重心向前),主要来源于重心的移动,重心移动来自于脚步的移动。


第一种打法(一步打一刀):
中段慢慢的逼近对方,观察对方启动。
攻击前,应静止剑尖,剑尖的摆动是在引诱对方启动攻击时机。
待进入一刀一足之内时,小步跳跃挺腰前进(全身的力量向前),瞬间降低剑尖由表转里,利用向前的力量打击对方刀锷。
利用打击刀锷的反弹力及手腕反向弹力,大步前进挺腰,重心向前(特别注意),向前伸直左手举剑,利用手之内再次挥剑迅速打击对方面部。
第一击与第二击之间,可以稍微停顿一下,看看对手的反应,再确定打击部位。
第二种打法(一步打两刀):
双方距离短时,可以用中段慢慢的逼近对方,观察对方启动攻击前,应静止剑尖,剑尖的摆动是在引诱对方启动攻击时机向前滑一小步,顺势将左脚向右脚拉进挺腰前进(全身的力量向前),瞬间降低剑尖由表转里做刺击动作,利用向前的力量打击对方刀锷。
利用打击刀锷的反弹力及手腕反向弹力,转换成为伸击man的打法,右脚大步前进挺腰,重心向前(特别注意),向前伸直左手举剑,利用手之内再次挥剑迅速打击对方面部。
双方交锷后,应将双拳降至腰部降低身体重心,并将自己的右拳顶住对方的右拳,透过手部来和对方形成对峙。交锷后,将竹剑压直竖于对方面部面金部分,最好不要斜向剑身,以免露处空隙
腰部用力上半身应保持平稳,依靠脚步的移动来做重心的移动。
退击时,要保持有效打击距离。
利用右脚向右强力踩地,腰部向右扭动,顺势将对方的剑,用身体的重量由剑锷部分向左下方划下。
利用对方举剑反弹时,左脚大步拉开向后拉开距离,可以击对方胴部或面部。
或是左脚向左后大步拉开,瞬间降低身体,顺势打击Kote。
右脚轻踩,利用腰部向右扭动,带动中心线转转向左边,与对方形成角度。
对方跟自己向右转时,瞬间转腰向左,左脚拉开大步向左后退,可以击对方左面部或手部
腰部向左,将左拳移向对方右手肘关节部分,左脚拉开大步向左后退利用腰部转动的力量推挤对方右手部,迫使对方形态破坏,然后打击。
腰部向左,稍微提刀举剑由表转里,然后将左拳移向对方刀锷部分压下,同时左脚拉开大步向左后退,可以击对方面部或手部。
或左脚轻踩,腰部向左扭动,对方跟自己向左转时,瞬间右脚大步后退,由右侧打击对方右面部。
交锷时,瞬间拳头用力压向对方,待对方权力反应时,瞬间转体大步开足向左或向右移动,让对方的推力落空破坏形态,然后打击。
交锷后,待对方有后退迹象,顺势后退将剑拉下保持中段姿势对准对方喉部,徐徐后退,避免对方瞬间攻击。
对方强力冲击过来时,要双膝稍微弯曲将重心降低,双脚前后站定脚跟着地稳住下盘,腰部用力要以手部为缓冲区,将对方冲击来的力量化解。
在拳头接触时改变方向,顺势将双手向下拉至腹部,用腰部来顶住。
对方冲击过来时双拳与对方接触时,开足向左一步扭腰,然后顺势利用腰部扭动力量用左拳推及对方右手上部,令其形态破坏,然后打击。
对方冲击过来时双拳与对方接触时,开足向右一步扭腰,然后顺势利用腰部扭动力量用右拳推及对方左手臂,令其形态破坏,顺势举剑攻击然后打击。
双方交锷后,将竹剑压于对方面部,此时可将腰部转动变换进攻方向。
用刀锷架于对方刀锷之上左脚稍微后退,准备启动攻击。
腰部用力,瞬间将双手伸出,等待对方回力。
待对方大力回应时,瞬间转动腰部向左,左脚向左后跨一大步后退,将左手向对方刀锷压去同时举剑打击面部。
趁对方大力回应时要转动腰部,让对手向前的力量产生偏差落空,把对方的剑压在自己的剑下方防止格挡然后起剑打击。
也可在左边作一假动作,然后转回右边攻击或可执行 面- 〉胴部的连续攻击。
此时若打击成功,应举高剑身,将重心向后大步退开。
若打击不成功,而对方静止时,可以依距离再前进进入开始下一波攻击。
若对方追击时,可再实施运动中变换方向退击,或拔击技。
双方交锷后,将竹剑压于对方面部,此时可将腰部转动变换进攻方向。
用刀锷架于对方刀锷之上左脚稍微后退,准备启动攻击。
稍微提起刀锷(注意不要提得太高),瞬间腰部向右扭动,右脚踩地利用反作用力,顺势用腰力将对方刀锷向左划开,然后借对方剑反弹之力举剑假装攻击面部。
划开时,对方产生反弹立即将重心移到左脚大步向左后移动降低身体高度,将腰部转动,此时对方的手部将产生空隙,然后在后退中将剑身顺势沿对方刀里部切下打击手部。
此时若打击成功,应拉回中段后退做残心;
若打击不成功,而对方静止时,可以依距离进入开始下一波攻击。
若对方前进追击时,可再实施运动中之退击,或拔击技。

冈宪次郎 ( 前日本国际武道大学校范士七段)


1. 初学者动作要大,练习时间不要过长,但要认真尽力地练习。 )
2. 姿势要求正确,态度宜端正。
3. 剑道的姿势非常重要。
4.初学者主要练习面部与手部之打击就可,至於刺喉及打击腹,自然能体会而得心应手。5.持中段架势时,右脚尖宜向正前方,不可脚尖朝外,如是者,无论如何练习皆徒劳无功。
6. 握剑时的左手姆指宜指向正下方。
7.持中段架势时,左手略与脐高,而稍为向前伸出约一拳之隔,右手添握其上不宜用力,只在打击刹那用力,打后随即松弛,左手任何时刻不能放松,尤其小指与无名指。而打击面部后不要将竹剑斜持推撞对方,宜回中段作「残心」之表示。如果右手始终紧握竹剑,则不能击出良好的打击。
8.有些人在开始一站起就要向右边移动,这是最要不得的,要有!就是要向前迫进的气势及心态,即使一个姆指的距离也好。(不然剑尖无力)
9. 前脚前进后脚要随即跟进,后脚退则前脚随即跟着收回。
10. 不宜在近距离作互相对打练习,要尽量从远距离作打击练习为要。
11. 宜先迫攻以气胜之而打之,不要以打来求胜。
12. 须出右脚打击面部,此时右脚不可定住为要。
13. 前脚踏出时,不宜提得太高,要以擦地似地滑过为要。
14. 要将对方之剑尖弄开,再作打击为要。
15.除对方前进或后退外无打击良机。(出端击手虽轻亦算有效)
16.练习进展到某种程度时,宜研究运足方法,前脚进则后脚一定要即时跟进。
17.对方有隙可乘时,速将剑尖下移,迫攻其右拳,使对方一愕之间同时作击刺之动作。18.以剑尖下移作迫攻时,不能同时弯腰,要有乘机进半步也可之心态迫进,敌退随即击面。(迫攻,自右拳刺出)
19.切返是为欲除去肩部多馀的力气,故须放松肩部,不能耸肩,两手举剑至头上时,要在两腕之间能看见对方为度,再从其处向对方头部两角劈下,是在护具头盔之第叁根面铁处,从上斜劈下来,此时竹剑不宜作水平式的旋回打击;又将竹剑举到剑尖碰到背脊之举法,可说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者也。又守方受击时,要能将对方之力量引导出来,从上而下以拉引似地化解来剑接招,绝不要以反弹式地接法,并要尽量使对方作前进打击,即使对方退击时也可,过去接招,使对方能继续作前进之打击,在打到精疲力尽剩一口气时,做好一刀一足之距离,给予最后一支面之打击。此时,换一口气再打也无妨,主要是要能在精疲力竭时,再击出一支面,如此在比赛时方能击出面来。
20. 练习时要有失手即会被对方打到,刺到之心态练习为要。
21.练习时要注意彼此之距离,必须以制先机之气出击。有机会时虽无法打到,或会成为不充分之打击也无妨,要能即时出击之练习为要。
22. 对方的起动要尽量以小动作出击之。
23.想要打而打出时已经迟了,要在想打时已经打出去了为要。
24.打击时右手像要推出去似的,同时,腕、脚、腹各部的动作要充分一致的打击为要。25.以身体碰撞对方时,宜欲将对方之手腕向上推似地碰撞之。
26.把剑尖、眼、手达成叁角形之中段架势时,利用对方前进时打击之。又无论如何艰苦时,皆要以「先先之先」的气势坚持保持架势为要。如此就算对方打过来也不能充分,而成为无效打击。
27.对方打过来时无动於衷,架势不变,敢向前进一步则本身的剑尖会抵住对方中心,就算被打到也不会产生完全被打到之感觉。
28.打击面部后,双手不要举到头上,必须作好「残心」之表示(保持击面时之姿势)。
29. 对方打来时,不要向横拂剑,要向上擦击。
30. 作退击面时,不要打后随即双手高举头上为要。
31.打击手部时,身体不要向左边弯曲来打击,宜身体挺直打击。
32.对方向右手打来时以竹剑刺击部(中结皮至剑尖)、击左手时以竹剑中段、对面部则直上以镐部(竹剑两边)凌擦之,不可向拂开打击。
33.边退而打击对方手部,如腹部无力而打出的话,不会成为有效的一支打击。
34. 对方要刺来时,不要退而要向前迎击。
35. 击出右腹,必须要有「残心」之表示,且要注视对方。
36.以剑尖压制对方之剑尖而无反应时,要随即出击,如对方反压过来则顺势从反面出击之。
37.对方打面过来,要能耐到对方之剑尖将至头发,且其双手伸直时,作应付的返击腹部动作,又返击手部也以同样要领为之。
38.从双方剑尖仅可交接之距离欲打击对方面部时,先将剑尖轻压对方,使其剑尖略由中心线移开,随即不必高举,进身作小动作之面部打击。
39.不可将对方之竹剑从内侧强力拨动,宜从外侧轻压使自己的剑尖不致偏离对方之中心线为要。所谓刀剑之外侧(表)、内侧(里),乃指刀剑插在腰间时,靠身体的一边叫插里SA SI U YA,拔出后剑尖向前时其右边为(里),即内侧;而左边叫插表SA SI O MO DE为(表),即为外侧。
40. 迫攻对方时,将竹剑自对方竹剑下方过,缠压敌剑,进击面部,如对方打我手部,可将双手向前直伸。(其击手不能充分)
41.持举上段架势时,持剑手指不宜紧握,待击出刹那紧缩为要。
42.对方持上段架势,我持中段时,要以刀剑围护右手部,而左手则以剑锷承接之心情,向前迈进一步,则不致被打到。
43.从上段打来时,若手部上抬会被打到,故须以剑尖围护右手不为所动为要。
44. 举上段架势时,若退后或成为守势,则已经输了。
45.互相上段架势对峙,而对方向我手部打过来时,上身不宜后仰或将双手后收,应以步法的移动闪身,使来剑落空顺势进一步打击之。
46.精疲力尽时,不宜以口作呼吸,如此会使腹中积蓄之力气散尽,必须闭口以鼻子呼吸为要
47.不要光想要自己作得意轻松之事,错误了也得给对方有作得意轻松之事的心态来练习。
48.看!有看与观二种,看是以肉眼看物,观乃以心眼观察。看乃小而多误,观(以心观察)则作用大,而能洞察对方之动静於未发,这在现实社会上之活动,也非常有效果之事,实有其伟大之价值,而观看一致,在剑道上亦有非常大之作用。竹剑初用较为长者(四尺五寸)而后为锻练丹田而使用短的,如山冈铁舟先生(明治初期剑圣)等初期也使用过四尺五寸之竹剑,而后渐渐改短,最后悟道而提倡无刀流。
15.许介白老师(剑道七段):击面切返之要领

内文 一、被打击者[指导者]


中段交剑视打击者准备攻击之气势完成时,解剑做出正击面之机会。当打击者正击面之体冲时,丹田用力以腰身顶抵双手持竹刀置前腹成右斜后退一小步以缓和化解对方之强大冲力,待对方体冲之力、气完结时,后退或前进方式引导打击者作前进及后退左右面之打击,竹刀作左右面之防守。二、打击者[学习者]
中段交剑出长声以充沛之攻击意识找寻打击之机会。当被打击者[指导者]解剑做出被打击机会时之瞬间,大口吸气正击面出声击之,在当身体即将接触时迅速收双手置腹前竹刀成右斜[避免双拳撞击受伤],双手勿用力以腰身丹田用力似撞球之定球方式冲撞被打击者。保持此姿势至前正击面之气继续出声完为止是为「体冲」。当正击面之体冲完成后,视被打击者之进、退做前进后退之左右面打击。另一种「体冲」方式为当冲撞发生时迅速利用双手用力往前推,藉对方身体反弹后退回原来位置,残心,为后续动作之准备,有别于切返时。
三、打击者之前进后退应视被打击者之位置而定。由于被打击者后退,太远了打不到,所以要前进击面,反之被打击者前进,太近了打击无效,所以须后退击之。是故前进后退是由被打击者引导之。

四、打击者之前进后退左右面打击时,左拳在中心线及心窝高度,右手决定左右,以正击面之要领击之。


五、身体之前进后退以水平行之,一剑一足用力击之,勿如波浪样的上下移动。
六、以口呼吸,出气之声音要大、要长,大口张开以丹田之力呼出,原则上剑提起之时吸气,打击、出声之时呼气。然连续左右面打击时是一气呵成至次一回之正击面前之残心。
剑道之基本动作几乎全包含在击面切返里面,确确实实在每一次的练习中做好它,对自身剑技进步有很大的帮助,以上粗见并请同好先进们指正以求更完美,是所至盼。
对于初学者,因正击面之后的姿势尚未能体会及保持,然为正击面之后的体冲,而把姿势做坏了影响学习。是故建议初学者的击面切返指导者不要让他「体冲」而以后退来引导一个正确漂亮的面,而后继续前进后退的左右面。

冈宪次郎范士的主张也在此一并提供参考:  


切返是为欲除去肩部多余的力气,故须放松肩部,不能耸肩,两手举剑至头上时,要在两腕之间能看见对方为度,再从其处向对方头部两角劈下,是在护具头盔之第三根面铁处,从上斜劈下来,此时竹剑不宜作水平式的旋回打击;又将竹剑举到剑尖碰到脊椎之举法,可说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者也。又守方受击时,要能将对方之力量引导出来,从上而下以拉引似地化解来剑接招,决不要以反弹式地接法,并要尽量使对方做前进打击,即使对方击退时也可,绕过去接招,使对方能继续作前进之打击,在打到精疲力尽剩一口气时,做好一刀一足之距离,给予最后一支面之打击。此时,换一口气再打也无妨,主要是要能在精疲力竭时,再击出一支面,如此在比赛时方能击出面来。

竹刀主要由四片竹片外加刀柄的皮革、剑弦中节皮、剑尖皮革、剑锷、剑锷止组成,竹材选用生长三年以上的龙泉高山竹,将选好的的筒圆竹劈开后,直接进入烘房,经过55°~65°的温度、15天的烘烤,再进行选片、配重、矫正、刨形和抛光,即可制成竹剑所用的得竹片。再用炮制过的牛皮严格按照制作竹剑的规矩在竹剑柄处以及其他部位包裹牛皮,并用韧性很好的尼龙绳将牛皮连接好。


竹刀全长的前端三分之一为有效的击刺部位,剑弦一侧为刀背,另一侧为刀锋竹刀因其具有弹性的特性,加上与护具.木地板的配合使用比起其它的武术运动运动的伤害来得低。

通常竹刀都具备五道竹节,分别代表着:仁、义、礼、智、信

木刀的握感较竹刀接近真刀,通常用于剑道形的演示分长刀(大刀)、短刀(小刀)长刀用于长刀的七式,长101.5公分,重410-450公克。短刀用于短刀三式的守方(仕太刀),长72.5公分,重208-320公克。


木刀一般用的木料有:赤坚.百坚.会木.黑檀.紫檀.枇杷木等,亦可用于摆振练习。
长度:九十五公分至一百零五公分 重量:一点四公斤至二公斤 通长依持用人的身高,习惯制定长度与重量。长度以右手掌握住剑锷下方的刀柄算起,垂直延长至刀尖着地处为止,即为刃部的长。
长度:六十六公分至七十二点五公分 重量:零点八至一点二公斤。

前面的铁条称为面金,一般由十四条组成,距离不能大于11mm。


穿戴时,先将下颚置于面具的颚部,再整个套紧脸颊,于头部后方牢固的打好结,打好结的面绳不要超过40公分。
最后将两侧的面部拉松,以利透气且减轻打击时的压力,防止耳膜受伤。
因其直接接受了头部大量的汗水,练习时也可放快布(也有特别设计剑道专用的汗取)在下颚接汗。练习完时一定要放在通风处阴干。
头巾是用于包扎头部,以吸收汗水并将头部与面罩套紧宽35cmx100cm的棉布。 通常上面会写一句剑道的理念,上场前包札头巾时,字先朝象自己, 将其铭记于心后,再札上头巾,提醒自己不要忘却初心。 每个道场一般都有自己的头巾,由德高望重的高段老师书写铭言,道场之间交流的时候有时也会交换彼此的头巾,以发扬自己的剑道理念。

用较厚的棉织品制成,以承受打击与吸收汗水,袖长到能盖住手肘的长度为准,颜色有深蓝色与白色,有一种少年用的白底加刺上黑线的交叉菱形,称为六三四式样。     


深蓝色的剑道衣都采用纯植物染料(蓝草)染成,较易褪色,前几次清洗时可用醋加一小把盐,将其浸在水中,再用清水浸泡干净,不能用脱水机或手拧干,而要铺平在地板上,再将水拍掉,用竹竿晾起来,在通风与晒不到阳光的地方阴干。

剑道裙起源于中国唐朝时期的服饰,其样式的前面有五片折叠纹景,他是象征着,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妻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信的五伦道德。也就是仁、义、礼、智、信的代表。而后面中央的一片折景纹则为忠孝一如,精忠尽孝决不二心之意。


剑道裙清洗方法:前几次清洗时可用醋加一小把盐,将其浸在水中,再用清水浸泡干净,不能用脱水机或手拧干,而要铺平在地板上,顺着由上往下轻拍,将水渍拍挤,用竹竿晾起来,在通风与晒不到阳光的地方阴干。如经第二.三次洗涤后,就不必再加醋加盐的手续。 (以上摘录至郭弘一老师著之台湾剑道教室)
另有一说前面五褶代表“忠、孝、和、爱、信”,后面一褶代表“诚”。
腰垂由胁纽、腹带、大垂、小垂组成。  
穿着方式先将胁纽于腰后交叉到腰前打结在中间的大垂下面。  
中间的大垂可套上名袋,名袋上面绣上所属道馆,或道馆所在地。  
中间的部分绣上姓氏,底下还可以加上名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