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因革命工作需要就孩子参加工作祝福语的可否相应提前退休年龄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一):

  题目: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

  院系名称:xxxx

  班级:xxx,学生姓名:xxx,学号:xxx,指导老师:xxx

  1、调查时间、地点

  2、调查对象、方法

  二、留守儿童的含义

  三、留守儿童的现状

  四、留守儿童的现状产生的根源

  (1)农民工本身来看

  (2)从农村家庭认识来看

  (3)从农村家长自身来看

  五、留守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6年暑假期间

  调查地点:贵州省普安县罐子窑镇崧岿村、新民村、辣子树村

  调查对象:罐子窑镇部分留守儿童

  调查方法:口头问答、网络、资料搜索等

  调查目的:(1)了解留守儿童的概念

  (2)了解出现这现象的原因并分析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

  (3)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4)根据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给出自己的推荐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生活、做家务、家庭状况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的、必然的社会问题。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多原因,“留守儿童”在我国经济社会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是一种特殊的群体。个性是在我镇,“留守儿童”为我镇“打工经济”的繁荣承担了很多压力和职责,有理由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关心和关爱。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所谓留守儿童,就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不仅仅成为我村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而且给正在成长中的儿童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影响。通常状况下,在父母外出打工后,农村留守儿童有四种被监护方式。一是隔辈监护。监护人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主体。他们占监护者总数的90%左右。他们的年龄大都在60岁以上,这些人绝大多数人文化水平较低,文盲半文盲占绝大多数。二是上辈监护。监护的主体是叔叔、婶婶,舅舅、舅妈等。这类监护比例不是很大。但是,这种监护方式存在着监护权比较频繁流动的问题,很不稳定。三是同辈监护。监护者是哥哥、嫂嫂或姐姐、姐夫。这类监护者一般是年纪较轻,文化水平也较高,如果有就业信息或机会,他们随时都会外出打工。所以,该类监护者也存在着监护权不稳定的问题。四是监护缺失。也就是农村流动父母外出打工后,把监护权交付给了留守儿童自己。这类留守儿童往往除了要自己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外,还要承担起农业劳动力的主角,照顾好自家的农田。

  二、留守儿童现状产生的根源(一)农民工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最直接的根源。罐子窑镇青壮年约有80%以上常年流向各地,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务必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构成的壁垒,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的产生。(二)从农村家庭认识来看,在1

  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选取了离开土地,到沿海地区、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期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期望给下一代成长带给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取前者。(三)从农村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潜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构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三、留守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一)安全问题留守儿童虽然有必须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职责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情。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状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明白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潜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二)心理问题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就应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能够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

  泪。二是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三是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三)品行问题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是由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大多数由文盲半文盲来抚养孩子;而托付亲戚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所以留守孩子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中,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四)学习问题那些由祖父母隔代抚养的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忙和指导。而双亲有一方在家的孩子同样很难得到父母在学习上的辅导。因为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绝大多数农民工选取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期望透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理解学校好的教育,日后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与愿违,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当

  然一部分留守孩子学习认真,但外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学习压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一部分儿童由于自控力差,无人督促学习,再加上受外界的影响,认为学习与否都一样,对学习毫无兴趣。

  四、调查体会总之此刻农村因为贫富差距足渐被拉大,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去了家里就只有儿童和老人在家里,大都数家庭成了留守家庭。一般父母都没在家里,孩子的学习成了很大的问题。一般都是和爷爷奶奶在一齐,老一辈的人很多都没有文化不1

  懂得怎样教育孩子,本来就不好的教学质量农村,再加上回家里没有人监督辅孩子学习,所以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都不太好。

  父母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在家里的学习生活问题,要说是在家里监督辅导孩子的话,靠在家里种地的话根本就不能生活下去,要是出去打工的话,自己又不能监督孩子好好学习。这个问题也一向纠结着很多父母,要是带着孩子出去在外面上学的话,外地的孩子只能上私学,学费生活费有太高,那样的话父母根本供不起。

  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不但学习成了问题,就连素质教育也成了问题,而且越落后的地方越乱,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很容易就会学坏。早退、逃课、打架、早恋、抽烟喝酒等等发生在了这些留守儿童身上。爷爷奶奶在家里根本就不明白自己的孙孙在学校里干了什么。还以为自己的娃在学校里很乖呢。还有一部分爷爷奶奶思想很封建,认为只有一个男孩子,所以十分爱他,到达了溺爱的程度。他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以至于让孩子学坏了。学习不行,打架斗殴却是把好手。

  有一些孩子就是因为学习不好,家里的经济条件又不好,所以有一部分人初中还没毕业就开始走入社会,开始打工挣钱养家。很多孩子一放学回家就要做家务,不是去讨猪草,就是去地里干活,小一点的还好一点,做得少一点。年龄稍大的人就要去地里干活了,下午读书回来吃了点冷饭,立刻就跑去地里,这段时间还不是农忙时节还好一点,再过一段时间秋收了,就忙起来了。回家里来根本没多少休息时间,所以他们的作业都是在学校里的课余时间久完成了。因为农村没有城里学生那么多时间,没有那么多优越的学习条件。所以他们农忙时节就帮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农闲时就是这跑跑那玩玩,虽然不能像城里的孩子那样能够有很多玩具,没有那么多的好玩的东西,但是他们还是能玩的不亦乐乎满头大汗的。并且他们觉得很简单很开心。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和城里孩子一样学习,能有属于自己的单车。回家里不用做那么多的农活,能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在一齐。

  留守儿童最开心的时候不是丰收的时候,也不是考试考了高分,能让他们同都开心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回家来了,但一般在外的父母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家来,所以他们最期盼的就是寒假的到来,不但能够放假在家里,而且还能和爸妈在一齐。

  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成了此刻农村一个严重的问题,留守儿童虽然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但是解决的仅仅是他们的温饱,并没有真真的解决他们的学习生活问题。

  每次去访问留守儿童我眼睛总是红红的,每次的访问都能够说是伴着泪水进行的。试问那个孩子不期望能和自己的爸妈在一齐生活呢?试问有那个父母不期望自己的孩子像城里的孩子一样能好好学习,能开开心心的,不用担心钱的问题呢?有那个爷爷奶奶不疼自己的孙孙呢?

  五、对策与推荐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学校更就应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职责,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利用“留守”这一资源,教育留守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构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茁壮的成长。第一,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增强学校和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1

  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状况,构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职责,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第二,为留守儿童沟通带给方便。在学校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带给方便,并使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子女学习状况;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忙“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第三,广泛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如亲子活动等,加强家长与儿童之间、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交流互动,引导儿童互助互爱,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群众的温暖。推行寄宿制管理,对部分不能得到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可动员家长将其转入学校寄宿,由专门教师负责其饮食起居生活。实行寄宿制管理的孩子有着相似的经历,对他进行集中管理,不但容易唤起孩子的自信,而且能激发学习热情,增强群众归属感。第四,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工、青、妇群众组织要充分发挥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职能,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协调推动有关部门出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不断优化农

  村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社会环境。着力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要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大力发展农村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进一步规范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改善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组织编写适合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特点的家庭教育辅导材料,培训一批家庭教育骨干,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父母和监护人改变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职责和义务。第五、父母是法代替的,既然家庭状况无法改变,那么国家就就应缩小城乡差距,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公平对待农民工及其子女,改变户籍制度,撤销昂贵的借读费,保障农村孩子有公平的受教育权,这样孩子就能够和父母一齐进城;第

  六、老师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让自己的言行伤害到敏感的留守孩子们,对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多加关注,多加鼓励吧,不忽视他们,不歧视他们。学校也要和家长常持续联系;第七、规范县镇上的游戏机厅和网吧,严禁未成年人进入。总之,大家共同努力,为留守孩子创造一片蓝天,营造良好的环境,让他们搏击长空,勇敢飞翔,让他们无论在哪里,都自信的昂起头,勇敢地表现自己。期盼更多的人加入关注留守儿童的队伍中来,为他们带去爱。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二):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调查资料: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2008年8月—2009年6

  调查目的:透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调查地点: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

  调查方法:教学工作参与、走访、访谈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2008年8月底到2009年6月底,我们到了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进行为期接近一年的顶岗实习支教生活。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在平时休息的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我们实习的地方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这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我所教的班有96个学生,其中就有30多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潜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个性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3)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齐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能够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因此,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但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状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我们调查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构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构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一年一次的为44%,两年一次的有3%,还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六年未曾回过一次家。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潜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能够十分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边逐渐构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取向与人生取向。

  4、家庭教育缺失,越轨现象严重。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健康与否。我们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他们不讲求个人卫生,早上不洗脸漱口就吃饭,晚上不洗脚洗澡就往被子里钻;在学校,他们的学习没有计划,没有兴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业现象严重,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在社会上,他们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他们中抽烟的有,赌博的有,打架的有,酗酒的也有,沉迷于网吧的更是不乏其人,还有谈情说爱的,有些甚至还发生了性行为。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决定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却无法给予,从而导致留守子女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职责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明白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职责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思考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明白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明白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忙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取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3、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我们透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无处安身,他们大多是能够在家乡透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给孩子成长带给充实的经济支持,不惜抛家弃子,离乡背井而进城打工。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让他们感到满足的纸币,而他们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牺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来越多的、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这些都是他们用金钱无法买到的,更为可怕的是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4、复杂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因此,网络游戏、色情影像、黑社会势力等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构成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当成白的,把对的当成错的,进而使他们在自己心理发展上存在超多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存在许多的困惑与问题。比如,抽烟酗酒好爽,奇装异服好酷,哥们义气拔刀相助是英雄,谈情说爱老婆老公成务必品,等等一切,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身上都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超多的不安全隐患。

  社会因素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歧视农民工子弟。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理解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弟无法享受与当地儿童同等理解教育的权益。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不单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其自身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各个家庭、整个社会乃至各级政府都就应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采取有效措施,用心稳妥地加以解决。我们调查组从近期和长远两个方面提出我们的推荐。

  鉴于目前留守儿童群体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推荐近期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就应从下面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建立以市、县(市、区)、乡(镇)政府为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职责制,县(市)、乡(镇)政府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实行属地管理为住的原则,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县(市、区)、乡(镇)政府全年工作考核目标,构成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2、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理解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使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当地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益。对已有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落实,不要纸上写的“同等”,实际操作中人为地制造各种障碍。享受均衡的现代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包括农村孩子应有的权力,也是我国政府的总体教育目标。同时,要改革学籍管理方式,为异地农民工子弟建立流动学籍,要取消异地学生务必回原籍地参加中考、高考等制度,要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学的门槛,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儿童相同的理解同等教育的权益,使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

  3、培养和扶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之前,各级政府就应透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如优秀退休教师等),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带给高质量的健康成长服务。

  4、下大力气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超多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加剧,使得年轻一代成长的社会大环境在不断恶化。因此,各级各部门务必下大力气从小事抓起,严肃治理在不断恶化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破坏儿童成长环境的人和事;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围绕关爱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成长的主题,一方面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新风尚,另一方面用用心的健康的题材武装青少年一代的头脑,引导他们正确辨别是非,引导他们用心向上生活、学习和做人。

  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干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努力构建真正好处上的和谐社会。

  我们务必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新农村建设能够说是热火朝天,农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很多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示范片都是在基础较好的地方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的新型政绩工程,真正基础差经济落后的地方却无人问津,能够说是从未盼到过高级领导的“现场办公”,致使新型落后地区在产生,新的不和谐在构成,致使种地方的农民不得不继续透过进城打工的途径来维系家庭的生存,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群体和留守儿童问题有增无减。因此,落实党中央的加快新农村建设任务,我们就应坚持全面发展观,不仅仅“锦上添花”,而且“雪中送炭”;不仅仅注重修道路建楼房,而且重视办好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不仅仅发展经济提高收入,而且关注民本民生优化社会环境。总之,就是要建设全面和谐的新农村,最终实现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目的。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三):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资料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为深入的了解这些问题我在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透过这次调查,我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原因推荐

  1·什么是留守儿童

  2·为什么留守儿童数目会越来越多多

  3·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4·为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问题我们该如何做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

  为了深入的了解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我和我的同学分别在自己的家乡调查的进100户人家,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占据接近三分之一的人数,那么为什么留守儿童的数目会如此之多,透过调查和参考各方面的资料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都相对的比较贫困,父母为了支撑孩子读书和供养家里年迈的父母仅靠家里几亩地是完全供应但是来的,为此他们不得不留下年幼的孩子在家自己出去打工挣钱,这样也就造成的大批的留守儿童。

  父母外出打工后,把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抚养,自己与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主角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就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生活方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其中最典型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亲情饥渴”,在调查中每当我们问到孩子想不想父母时他们的回答都是肯定的,然而他们的父母大都是一年甚至几年回来一次,能给孩子的只有经济上的关怀,调查中有部分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偶尔的一个电话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不能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学习方面: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留守儿童成绩中等偏下,具体的原因我们寻访过学习的老师,老师大都表示他们之所以学习成绩不佳与他们的智力没有丝毫的关系,他们大都聪明乖巧,只是家里疏于管教,对于孩子的学习关心不够,家里的爷爷奶奶对孩子有的只是溺爱,对孩子言听计从,而且他们素质普遍偏低,无法辅导孩子的功课。另外就是有些孩子小小年纪就开始迷恋网络,不思进取也就造成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素质偏低。

  心理方面: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我们大家就应个性注意的问题,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而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发现个别孩子行为孤僻,言谈极少,整天呆在家不出门,但这也是极个别的状况。然而有部分的孩子小小年纪满口脏话,这也是父母疏于管教的结果。

  另外我们还注意到,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潜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此刻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这都是让人忧心的问题啊!

  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参考的许多文献,我觉得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现将我的推荐总结如下: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能够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职责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就应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职责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职责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构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状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透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

  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状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资料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期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透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能够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

  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状况,构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职责,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带给方便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带给方便,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

  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自发自觉的来关爱、帮忙、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盼着怒放的那一天。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四):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经商或打工,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出现的新的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农民群众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同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国家以及全社会的关心和关注。xx大学xx学院2016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在xx省xx县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期间社会实践团队对xx县xx镇的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其教育、关爱和管理等状况等进行了全面调查。期间,我们走访了村间集市、家庭,应对面的接触了留守儿童的心灵。结合此次调查,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基本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构成此份调查报告并提出了相应的推荐与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近年来,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其中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祖父、祖母或外祖父、外祖母代为监护和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主角的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法定监护人的主角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农村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缺乏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可见,出此刻农村留守儿童

  身上的问题有很多,也很严重,已经不是个案的问题了,而是关系到一个人数达5800多万的群体的问题了,而且这个群体还在不断壮大。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而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无疑对中国日后的发展是不利的。农村留守儿童无论是学业、心理、健康、前途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他们都是农村的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新农村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二、xxx县xxx镇基本状况概述

  xx镇位于xxx县东北部,地处江苏省xx县、xx市、xx县两省三县交界处。xx镇地貌良好,平原广袤,全镇东西15公里,南北6公里,总面积82.5平方公里,7.5万亩耕地,10个行政村,4.8万人口。xx镇位于xx县城北,距县城10公里,面积114.7平方公里,人口3.2万。两县产业均以以农业为主。

  三、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选取的农村留守儿童样本为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的义务教育阶段小学2~6年级,初中1~2年级的在校学生,年龄主要分布在7~15岁之间。为保证调查的客观性,减少性别差异,男女学生的性别比例是1:1。

  对调查对象的选取,我们采用了到家庭随机走访、街头集市偶遇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36名农村留守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对选定的调查对象,我们采取了个案访谈、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每一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直接访谈和问卷调查。

  四、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亲情缺失严重,渴望父母关爱,心理发展异常

  由于亲情缺失严重,农村留守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忙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农村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一种天然的和谐的亲子氛围,母爱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基础,缺失母爱会使孩子心理缺乏稳定感,将产生情绪和人格上的偏异或障碍;父亲给孩子带来安全感、权威、崇拜、勇敢和坚强等,缺失父爱的孩子比正常的孩子更易出现心理和行为上的适应不良。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亲情的缺失使他们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父母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长时间下来,无助感、失落感逐渐构成,严重影响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其中,父母外出打工半年回家一次的比例占60%,一年回家一次的比例占40%,农村留守儿童几乎半年甚至一年才能和自己的父母见上一面,而且相处的时间也很短暂。尽管外出务工的父母会打电话给孩子,但每次打电话的资料多是问问家里的状况,

  有事情相互通告一下。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十分渴望父母的关爱,渴望父母能陪在自己的身边,与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访谈和调查中有65%的留守儿童反映因父母不在家常常而感到没有安全感、寂寞、孤独无助。

  同时,这部分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一些心理障碍,如不愿意与陌生人接触、交谈,刻意回避我们的问题,时常还表现出烦躁等。调查数据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不健康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儿童,88%的留守儿童在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会选取独处或者生闷气,仅12%的儿童会选取去找老师或者朋友倾诉,亲情的严重缺失使他们慢慢变得沉默寡言,没有了笑声。他们渴望完美的未来,却又常觉孤独;他们愿意去开怀大笑,却感觉无人陪伴;他们梦中呼喊着父母,醒来却发现仍是独自一人。

  (二)、隔代监护,家庭教育缺失,生活习惯欠佳

  家庭教育是儿童理解教育的开端,对儿童身心健康发的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

  整个人生教育最基储最重要的一环。我国是一个有着优良家庭教育传统的国家,一向把家庭教育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个性是在教育已全面向纵深发展的这天,放弃了家庭教育,就几乎葬送了孩子的前程;赢得了家庭教育,就赢得了孩子辉煌的未来。从调查状况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维持家庭生活,79%的儿童由祖父、祖母或者外祖父、外祖母代为监护和教育,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隔代监护。但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照顾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潜力监护孩子,有的还要同时照看几个孙辈,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仅满足于让他们吃饱、穿暖,缺少精神、道德上以及日常习惯和行为的教育引导以及管教约束,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也明显的发现由于缺少父母关爱以及有效监管,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普遍欠佳,他们不讲究个人卫生,身着脏衣服,甚至不洗手就拿东西吃,早上不洗漱就吃饭,晚上不洗漱就睡觉,这些不好的生活习惯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

  (三)、学习成绩不佳,不当行为时有出现

  根据调查,作为农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中,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介入较少,对儿童在学校状况如何、学习状况如何、学习资料是什么、作业是否完成、学习是否认真、考试状况如何等几乎不知或很少过问。同时,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也无法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忙,这使得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成绩不佳。也有一部分农村留守儿童不遵守学校校规校纪,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缺乏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貌,和别的同学打架的现象也有出现,甚至有个别出现抽烟、沉迷网络的状况,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家长要转变观念,外出打工要三思而后行,多为孩子思考,多为孩子的前途思考,孩子的前途比金钱重要。如果能就地务工,尽量不要外出打工;如果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可让文化程度稍高的一方留在家中监护子女,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带给良好的亲情呵护和家庭教育。在外地务工且有条件的父母,能够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务工地理解义务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带给条件。若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城市,就要拿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联系,定期温馨对话,采取书信、电话等方式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经常向老师和临时监护人了解孩子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状况,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

  1、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加强沟通与交流。学校要及时掌握学生父母外出务工状况和其家庭成员状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状况和临时监护人的基本状况,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班主任老师定期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适当进行家访,加强沟通与交流,详细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等状况,帮忙他们解决心理上的困惑,物质上的困难,学习上的疑难。做他们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

  2、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留守儿童参加文体活动。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的时间十分宝贵,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用心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留守儿童参与其中,让他们在各类活动中释放烦恼,获取快乐和自信,努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礼貌习惯,帮忙他们走出各种心理障碍,帮忙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

  3、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学校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建立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专业心理健康老师,开展一些心理健康讲座,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与他们进行及时的交流,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干预,及时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

  (三)社会及各部门方面

  1、加快本地经济发展,增加本地就业岗位。正是由于儿童父母外出打工,随之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政府应抓住可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和扶持本地经济,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增加就业机会,留住劳动力在本地工作,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让日益兴起的外出务工潮变成回乡就业潮。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2、社会各部门通力合作,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和各部门的高度重视,首先,政府要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构成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其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应多承担一些监管职责与义务,让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照顾与关爱。同时,派出所、工商、文化等有关单位要协助管理,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和娱乐场所的整治,彻底根治精神垃圾对孩子的毒化。

  3、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加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又一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目前农村中小学尤其是小学普遍缺乏寄宿条件,即使有寄宿制的中学,条件也很差,各项制度也不健全。这一状况使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状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得到发挥。所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学校寄宿基础的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学校和教师及时填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空白,让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教育。

  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xxxx学院2016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在安徽省xx县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是我们将继续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活、心理健康等问题献计献策。同时,我们真心的期望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氛围,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了祖国的未来,为这一特殊群体建造一条共同关爱、共同呵护的桥梁,让留守儿童的头顶早日出现一片蔚蓝的天空,让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更加和谐。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留守儿童监护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一般来说,祖辈们往往以他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孙子辈,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孩子见识广,喜欢赶新潮,寻求刺激和创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很难为孙辈理解。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有几个留守儿童,真是力不从心。以上状况说明祖辈难以承担监护教育之责。二是上代监护,即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构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五):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

  活动时间:2014年3月29号-5月31号

  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规模的不断扩大,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农村,由此产生了一批特殊群体,即“留守儿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状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县统计局采取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全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全县14个镇共抽取42个村民小组,调查时点为2011年3月20日。汇总结果显示:4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630人,劳动力4966人。2011年外出务工人员总数为1336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9人,减少2.12%。据此推算,2011年全县外出务工人员为134779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926人。在留守儿童中,由父母一方照顾的有23121人,占留守儿童的68.4%,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的有10596人,占留守儿童的25.5%,其他亲人照顾的有2138人,占留守儿童的5%,独立生活的有44人,占留守儿童的1.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状况令人堪忧。14个乡镇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学习均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监护人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教育帮忙不够。调查中发现,83%以上的监护人没有参加过家长会,13%的监护人偶尔辅导孩子学习,仅有10%的监护人和老师联系。从而致使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时好时坏,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甚至有的厌学、辍学,成为老师眼中的“双差生”和“问题儿”。

  2.性格行为存在缺陷。由于正常的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农村教育环境的不理想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渗透,使得留守儿童构成了典型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集中表现为:任性、郁闷、敏感、不安、胆怯等。祖辈的溺爱,造成留守儿童我行我素、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在学校常常表现的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不能与老师和同学和平共处。而且由于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可塑性大、自制力差、缺乏成人适当的约束和科学的引导,使其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和影响,很多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齐,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遵纪守法表现较好的占17%,一般的占65%,差的占18%。

  3.安全方面得不到保障。面临拐骗、打架、斗殴、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由于学校与家庭之间安全纽带衔接不上,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留守儿童年幼无知,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潜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4.政府、社会关注不够。留守儿童在成长期需要家庭、社会的关爱和引导。目前他们尚处于心智未完全成熟的阶段,缺乏对社会生活事物的准确决定,没有父母在身边交流、教育和疏导,让他们面临了更多的疑惑和不安,目前社会上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未构成有效的管理机制。调研发现,教育、民政、关工委、团委、妇联等部门虽采取了必须的措施,开展了一些关爱工作,但覆盖面还是很小。如:学校尚未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村委会也没设立外出务工人员花名册,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尚未进行政策性的思考等。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原因。城乡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需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构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资料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家庭原因。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期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期望给下一代成长带给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取前者。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同时,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潜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构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而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3.学校原因。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和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忙与疏导,需要透过教师、透过群众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构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老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资料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书村网shucunwang.

  1.从社会职能上,要进一步构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切实担负起职责。一是要提高认识,把留守儿童教育成长问题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构成多部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机制。二是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制定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成长的政策,尽快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留守儿童合法权利。三是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强新闻宣传,加强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引起全社会重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解决。四是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宣传部和精神礼貌办要加大力度,引导和教育人们提高关爱留守儿童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引导和教育外出务工家长转变家庭教育理念,强化监管职责;教育部门要构成教育保护合力,出台相应的关爱和保护政策与措施,加强监督和检查,强化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和教育力度;公安部门要加大对侵犯留守儿童合法权益行为的打击,净化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司法部门要深入基层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活动,增强留守儿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民政部门要关心贫困留守儿童的生活,把贫困留守儿童列入救济对象;关工委、共青团、妇联等组织要从各自的工作实际出发,在向留守儿童开展献爱心及“一对一

  ”帮扶、“手拉手”活动的基础上,透过创办留守儿童家长示范学校、代养人家长学校,开展志愿者服务、结对子互帮、亲情热线等活动,把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落到实处。五是要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村委会应尽快做好留守儿童档案的建设工作,对于那些生活较困难和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要个性关注,由村支部负责,统筹乡村学校的老师、村妇代会主任、退休老同志、共青团员等各方面力量,给予留守儿童“一对一”的个性关怀,组织他们开展有益的群众活动,培养他们的群众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从家庭教育上,要努力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从调查资料能够看出,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的影响较大,但如果一人在家,则影响相对要小得多。因此,父母外出打工时,如果没有可靠监护人,最好留一个在家,持续家庭教育的存在甚至完整。如果父母都外出,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隔太久,原则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交流一次。在沟通资料上,不能只谈生活,就应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状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能够用书信的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十分有帮忙。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持续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和办法,做到挣钱与教育子女两不误。

  3.从教育体系上,要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一是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地区,试办寄宿制学校。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带给完整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带给住宿便利。二是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构成合力。三是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学校老师要经常与家长(监护人)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状况,以便及时帮忙留守学生,并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籍他们残缺的感情。四是在课程上大胆创新,在为所有儿童带给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生活在特殊状态下的留守儿童,更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帮忙他们知法、守法。有条件的学校还能够成立心理咨询室,专设心理老师,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帮忙他们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六):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针对这一现状,为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和身心发展状况我在假期期间到部分外出务工人员的家里及县教育局进行了为期5天的调研。据抽样调查,有的学校留守儿童比例高达50。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亟待引起政府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现特将假期中的调查报告整理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呈两极分化,普遍较差。父母外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学校教育往往处于事半功倍的尴尬境地。留守儿童一旦在某个学习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厌倦学习、不求上进。这种状况让学校的管理者和老师十分担心,在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贫困山区、半山区,这种状况已经影响了班级、学校的教学质量。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20,65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有的主课只有30分—40分,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但也有少数留守儿童有着许多同龄孩子较少具有的优秀品质。比如:独立性、自理潜力强、意志品质坚定,更懂事和体贴别人

  2、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潜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此刻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抽烟、喝酒、打架、骂人成为了“问题儿童”。如白家庄小学二年级学生保傅林在父亲外出打工多年里,由于长期在放任自流的环境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他在家里不听代养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老师反映他不是干坏事,就是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等现象发生。

  3、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少数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障碍。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5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构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我们对名学生问卷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有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留守儿童有的情绪消极,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同学,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自己一个人生活,经常独来独往,从不与同学、老师讲话,极端的封闭。

  4、监护管理不够强。对169名留守儿童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托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的占75人;拖付亲朋好友照管的占10人;有5的留守儿童没有监护人,独自一人生活。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亲朋好友,在他们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只要孩子能有饭吃,身体健康不生病,安全不出事就尽到了职责。甚至部分监护人,因为忙于农活,对留守儿童的生活也照料不周。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等多种原因无法认真行使对儿童的监护权,个性是老人防范防护潜力弱,安全保护意识不强,也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使孩子的生存状况存在诸多隐忧。

  5、监护人自身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缺失。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明白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忙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加之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学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就连一些年轻的农村家长也难以很好地辅导学生,更不用说老年人了。并且,由于监护人的素质偏低,也造成了学校与监护人沟通上的困难。

  二、产生的主要原因

  1、农村家庭收入低下,父母家庭教育观念淡薄。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个性是中小学时期,是人生行为习惯、性格构成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外出务工,由于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错过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期,对孩子影响极大;有的父母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得法,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认为把钱寄回家,孩子有吃有穿有玩就行了,物质上满足,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潜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的任务,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2、学校教育力不从心。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的教育寄望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心有余力不足。大部分留守儿童没有寄宿学校,在学校的时间有限,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很难为留守儿童带给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在学习上、生活上难以给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那些有问题的留守儿童难以管理。

  3、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农村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方处于无人员、无设施、无场所的“三无”状态。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

  三、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现行的一些具体做法

  1、学校领导已引起重视,并建立相应的机制。在调研的几所学校,都有留守儿童的统计和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具体措施。部分学校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职责,构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2、学校用心开展一系列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活动。

  (1)定期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使留守儿童家长透过“亲情热线”经常与孩子联系交流,使孩子能够定期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状况,并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状况,加强父母子女间的情感沟通,消除留守学生对亲情的心理饥渴。

  (2)、开展模拟家庭活动,老师充当留守儿童的临时父母,将留守儿童接到自己家中,辅导学习,并给以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

  (3)建立帮扶机制,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透过“两免一补”、贫困生、特困生救助等办法对贫困留守儿童进行重点救助。

  (4)开展“结对子”活动。班主任组织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学习、生活上相互关心和帮忙;同时,学校发动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一个或几个教师负责一个村的留守儿童,对其进行不定期的家访和生活上的一些关心和照顾,做到定点、定人联系;

  (5)“五老”进校园活动。发动老干部、老党员等做义务校外辅导员,讲革命传统史,鼓励学生发挥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优良作风,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3、用心建立家校联系,举办“四老”家长学校学校在学生入学时,详细记录了留守儿童家庭基本状况及父母的联系方式。当留守儿童出现异常状况时,及时与父母取得联系。同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大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做临时监护人的状况,学校对对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四老”人员进行培训,改变“四老”家教观念陈旧,对孙辈重养轻教、娇惯溺爱的状况,引导这些老人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学会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4、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进行跟踪管理。完善学校留守儿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三知、三多、三沟通”机制(对留守儿童基本状况、留守儿童监护人状况、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的知情;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群众活动,多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监护人、代管人进行沟通)。根据每一位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具体状况,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有针对性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指导,并进行跟踪管理。

  5、用心开展各类校内外活动。班主任和老师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坚持启发、引导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四、下一步的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意见推荐

  1、请上级有关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给予高度重视,给基层以项目财力支持,扩大寄宿制学校的覆盖面,让留守儿童集中到学校吃住。对__农村教育投入,帮忙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村小、中学新办或巩固原有的寄宿学校,并按照实际留宿的留守儿童数量,发放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让留守儿童吃住集中到学校,一是能够解决家中无人照顾的问题,二是方便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提高学习的用心性,三是有利于同学间的交流,发展用心向上、开朗健康的性格和心理。四是能够排除留守儿童上学往返途中的安全隐患。

  2、学校应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农村中小学应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一是从生活上和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心和关爱;二是针对留守学生特点,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在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忙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三是透过书信、热线电话等形式,加强与留守学生家长的沟通,为增进孩子与父母的联系创造条件。

  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导留守儿童家长重视对子女的教育。社会各方面应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宣传普及家教知识,教育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教育子女的职责。在留守儿童父母回乡探亲时,组织他们参加家长会或家长学校学习,引导他们经常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教育临时监护人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职责和义务,注重道德教育,更多地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

  4、强化监护职责,构建亲属监护网络。相关单位要透过多种方式,引导家长在外出务工的同时,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事情安排好,外出打工后要加强与孩子沟通、学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科学方式和方法,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此外,要加强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转变监护理念,引导临时监护人及其他亲属对孩子的文化道德教育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让远离父母的孩子真正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合力营造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5、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构建社会呵护网络。全省各乡镇、村(居)委会应尽快做好留守儿童档案的建设工作,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有关状况,针对各类留守儿童的具体状况采取有效措施,更切合实际地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问题。对于那些生活较困难和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要个性关注,建立社区帮扶中心,并组织干部到留守儿童家里慰问,切实帮忙留守儿童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农村基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由村支部负责,统筹乡村学校的老师、村妇代会主任、退休老同志、共青团员等各方面力量,给予留守儿童“一对一”的个性关怀,组织他们开展有益的群众活动,培养他们的群众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下一代,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社会各界都应当为他们带给一个和谐,优良的成长那个环境.只有这样,新农村建设才会更加的成功,祖国的明天才会更加的灿烂。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七):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6年寒假期间

  调查地点:重庆市武隆县

  调查对象:重庆市武隆县火炉镇的部分留守儿童、部分外出的农民工以及部分中小学教师

  调查方法:口头问答、网络、资料搜索等

  调查目的:①了解留守儿童的概念

  ②当今社会为什么出现那么多的留守儿童,是什么原因导致那么多的农村孩子不得已长期离开自己的父母

  ③了解当今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留守儿童、社会现状、原因、推荐、相关文件等

  凭借寒假的机会,就武隆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调查。在此期间,此刻网上查阅了一些相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资料,然后再实地考

  察询问了部分农民工和留守儿童的看法和意见,我认为关爱农村留守

  儿童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职责。

  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齐生活。

  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中国1.2亿农民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千万留守儿童。88.2%的留守儿童只能透过打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中53.5%的人通话时间在3分钟以内,并且64.8%的留守儿童是一周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与外出的父母联系一次,有8.7%的儿童甚至与父母就没有联系。49.7%的孩子表示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但也有44.1%的被调查对象明确表示不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有24.2%的留守儿童与照顾他们的成人很少或从不聊天。

  透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调查显示,本地的留守儿童中有大部分处于0—14周岁。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主角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

  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武隆,地处重庆市东南边缘,乌江下游,武陵山与大娄山结合部,位于东经107°13'-108°05',北纬29°02'—29°40'之间,东西长82.7公里,南北宽75公里,全县幅员面积290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4.5万亩,县城建成区5.1平方公里。东邻彭水,南接贵州省道,西靠南川、涪陵,北与丰都相连,据重庆市区128公里,处于重庆“一江两翼”的交汇点,自古有“渝黔门屏”之称,是千里乌江一颗璀璨的明珠。现辖26个乡镇,40.84万人,县城所在地为巷口镇。武隆县是一个山区型的国家级贫困县。为了解决家庭的增收问题,近8万农民长期在外打工,也因此产生了1万余名留守儿童。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潜力带着孩子一齐走进城市。具体状况如下:

  1.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的一般都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工作,他们在工作之余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

  2.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水平无法与城市工人相比,差距很大。以他们的工资收入水平很难支撑一个家庭在城市的生活。

  3.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学校上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学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难承受高额的费用。而城市中

  那些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民间兴办的,其教学质量不仅仅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也无法和农村学校相比。

  当地留守儿童大致存在以上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仅仅仅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以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

  1.家庭方面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能够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职责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就应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职责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职责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构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状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透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必须要保

  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必须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状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资料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期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透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能够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用心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2.学校方面(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状况,构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职责,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带给方便,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带给方便,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3)启动“给留守儿童当代理家长”活动。

  3.社会方面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关于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通知

  各单设中学、乡镇中心校、直属园校:

  农村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均流动到其他地区,托留在户籍所在地,有三个月时间以上不能和父母双方生活在一齐的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根据《重庆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计划》(渝委办发〔2016〕41号)和市县会议要求,结合我县教育实际,现将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透过在教育系统扎实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用心营造全系统都来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留守儿童寄宿制比例稳步提高,留守儿童“三结对双代理”工作全覆盖,实此刻校“留守儿童”受关爱面到达100%、行课期间教职员工担任“留守儿童”代理家长面到达100%的“双百”工作目标,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加强“留守儿童”档案建设

  各校要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详细记录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家庭及其父母外出务工状况、监管现状等各方面状况。在每学期开学时重新核实,做到“留守儿童”数量清、状况明。学校德育处要将“留守儿童”档案建设状况纳入德育工作总体安排、考核奖惩。

  (二)建立“留守儿童”亲情室

  各校要建设一间独立的“留守儿童”亲情室,亲情室内至少应设立2

  部亲情电话,2台能视频对话的电脑,并精心设计、营造布置较为温馨的环境。“留守儿童”亲情室由德育处负责监管,但相对独立。“留守儿童”亲情室要定期在课外时间向“留守儿童”开放,每周不少于5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并按年级班级合理安排使用。要坚持开通“三线一箱一室”,即一要向本班学生及其家长(含代理家长和实际监管人)公布班主任电话,使其既是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的“亲情热线”,又是随时可与班主任取得联系的“师长热线”。二要向全校学生及其家长公布德育处电话,使其成为留守儿童、外出务工家长、代理家长和实际监管人可随时与学校交流沟通的“家校热线”。三要在校园内设立留守儿童信箱和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知心老师”,倾听留守儿童心声,及时帮忙留守儿童解决成长中的困惑。

  (三)提高“留守儿童”寄宿比例

  各校要优先满足和吸纳留守儿童住读,提高“留守儿童”寄宿比例,破解留守儿童在家无人监管或监管困难的难题。要大力实施寄宿制精细化管理、不断改善食宿条件、合理确

  老有所为先进事迹(一):

  退休老人志不休,为圆梦想仍努力

  ---记永修县虬津中学退休教师朱虹同志事迹

  朱虹,南昌市人,大专文化,现年八十一岁。1951年到永修县涂埠镇中心小学任教,在永修县教育系统工作三十年,先后在山下渡小学、县文艺学校、虬津中学任教师。1981年9月在虬津中学退休,当年受聘于虬津乡党委创办虬津乡政府文化站(后任虬津乡文化中心站副站长)。在基层搞文化工作,他善于团结老年群众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用心参加琴棋书画、健身养生,一时轰动集镇。发展了上百人老年队伍,春节期间上街摆桌子义务为农民写春联,除夕、元旦、元宵节组织健康老人玩龙灯、跳秧歌、打腰鼓、到各单位贺年。同时,朱虹又精心策划寒暑假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讲革命故事、教唱革命传统歌曲、举办革命烈士故事会等颇受中小学生欢迎和孩子们家长赞扬的活动。因此,他先后义务兼任乡文联、老体协、老龄委、关工委、老科协各单位的工作。看起来工作一大堆,但他从不叫累,也不计报酬,干得个性有劲。有个别知心老友对他说:“你赚了几个钱,这样拼命干?”他就笑着回答:“俗话说得好‘世上最苦是闲人’,退休后,有事做仍是一大幸事,何况在职时每月所拿工资和退休后拿的退休金,都是人民政府财政拨款,这些钱来自人民纳税,这天我为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完全是理所就应,直到盖棺定论、人生无所遗憾才是我今生

  为圆梦,朱虹三十多年的退休生活至今仍然过得很踏实、很丰富、很愉快、也很精彩,至今他还是很主动、很用心为镇上的老年工作当顾问。[由整理]

  朱虹早在60年代,就获得了江西省共青团授给他“少先队优秀辅导员”的光荣称号。退休后,他创办的虬津乡文化站1991年荣获江西省文化厅授予的“百强文化站”荣誉牌匾。1992年他个人又荣获江西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证书。1990年10月1日,江西日报第三版全版介绍过他的先进事迹。1991年8月1日,中央电视台特派记者专程到虬津采访他。事后在中央七频道,以“基层文化站的老站长”为题,报道过他下农村摆文化地摊,辅导农民唱歌、跳舞、演戏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镜头。永修县电视台现任副台长罗晓玲同志也随央视记者一同到虬津采访,并在县电视台播放过他的事迹。

  2000年11月21日,朱虹随县关工委主任李林灿老同志到江西宾馆参加全省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并捧回来“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奖牌和证书。2009年,朱虹参加了九江市关工委组织的“五老”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到市属各县向离退休老同志作了工作汇报。

  朱虹兼搞的老年体协工作,在1998年曾荣获了省农业厅和省农民运动会授给的“先进群众”和“先进个人”牌匾和荣誉证书。1995年8月8日,九江市老体协、老干部活动中心授给他写的论文“为老年人服务,大有作为”一文全市优秀论文证书。

  朱虹同志义务兼搞的老龄委工作,在2006年也获“老有所为”荣誉证书。2011年9月,永修县老龄委宣传部也授给他“老有所为之星”荣誉证书。2013年10月,永修县老龄办授给他“老有所为模范个人”荣誉证书。2014年4月10日,永修县关工委授给他“基层创五好”先进个人荣誉证书。此刻他珍藏的各级领导单位授予的荣誉证书共三十一本,有人笑他,这些红本本又换不到钱,也当不了饭吃,可朱虹却视之为今生圆梦之足迹。

  朱虹同志现已年过八十,腿脚虽然有些不方便,镇上各位领导都很关心他,无意让他工作,但是他主动写了保证书给镇老龄办主任,要求继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在工作中出了伤残事故,甚至停止呼吸,概不要任何人负责。因为他想做到今生“为人民服务”到底,实现人生价值,为圆自我的梦想而努力奋斗终生。

  老有所为先进事迹(二):

  老骥伏枥,倾情奉献

  ——记李锦畅老有所为先进事迹

  离休二十多年,他虽然身退,但心未退、党员的本色未退,怀着对党的事业的执著追求,默默奉献着自我的余热。他就是老干部李锦畅。

  作为一名离休干部,李锦畅时刻关注着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离休20多年来,他每年订阅报刊3份以上,坚持每一天学习,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深入社区为群众做宣传。在党中央决定开展西部大开发时,他还专门撰写了《西部大开发潞西怎样办》一文,带给市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使用。

  “作为一名退休干部,要将党的大政方针政策熟记于心、将国家历史熟记于心、将芒市历史人文熟记于心,才能更好地教育下一代,让他们记住党的恩情,记住祖国的伟大。”李锦畅说。

  “人离休了,思想不能离休,革命精神不能离休。”这是李锦畅离休20多年来一向坚守的信念。

  他总说:“我要活到老、学到老、奋斗到老,把青少年培养成祖国合格的接班人。”为此,他主动协调有关部门,为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用心工作,还经常受邀到学校、社区宣讲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发改局挂钩点青少年多次捐赠图书;他总是用心地在自我熟知的领域中主动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2006年为芒市委、政府撰写了《三台乡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2014年撰写了《芒市蔗糖产业发展的概况》;他用心参政议政,每届市人代会都担任列席代表,经常参与或列席一些重要会议,2011年被选为芒市第一届党代会离退休干部党员代表,2012年被选为人代会离退休干部列席代表。

  “我们的下一代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护!个性要让他们吃饱穿暖,上得了学。”热衷公益事业的他,2001年至2013年十多年时间,每月坚持从微薄的工资拿出一部分钱来,资助贫困生上学。资助的3名贫困学生,此刻都已参加了工作。

  “我不奢求他们对我怎样,供他们读书是我的职责,党和国家很关心我,我只期望从国家给我的补助中拿一部分帮忙他们,期望他们能把自我所学用到的知识回报社会,这样我就知足了!”谈到自我的善行,他简单地说。

  多年来,在各类捐助活动中,他总是踊跃参加,汶川、玉树、盈江地震灾害中,李锦畅捐款近万元。2011年7月受邀到“中华大家园”第二届全国关爱各族少年儿童夏令营德宏芒市分营给小朋友们讲中国革命史时,捐款1000元,给孩子们购买需要的学习用品。

  李锦畅牢记党的宗旨,严格要求自我,使自我永葆先进。2002年分别被评为全市、全州和全省的“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芒市优秀共产党员。多次在市上组织的“评星晋级创三百”活动中被评为“百优党员”;参与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2008年获得全国健身先进个人。

  2013年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100年奋斗目标时,他为自我立了一个目标:建党100周年交一次特殊党费。为了实现梦想,他每年坚持晨练3小时,期望透过锻炼,坚持活到建党100周年,到时自我亲自向党组织交1万元的特殊党费。并交代:如果活不到那天,肯请组织从他的抚恤费中扣出代缴,为他实现梦想。

  支持绿色环保,他一向倡导火葬,老伴先行去了,实行的是火葬,他要求子女在自我百年后必须要为他实现意愿。正如他自我所言:我已没有潜力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我只能尽我所能,永葆党员本色,尽一名老离休党员干部应尽之力,百年了化为灰烬吹上天,回归自然,一生也就不留遗憾了。

  李锦畅,一个把自我的人生价值发挥到极致的人,一个永远受人尊敬和爱戴的人,一个与时俱进、永葆先进的共产人。他平凡而有价值,他用职责心书写着自我的人生,用公仆对人民的赤诚书写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

  老有所为先进事迹(三):

  ——记都昌县国税局退休干部黄谷泉事迹

  干了40多年税务的黄谷泉同志,2002年9月从县国税局原副局长岗位上退了下来。退休后他不留城里享清福,甘愿回乡当农民,义务带领全村群众一干就是十多年。硬是把一个昔日脏乱差穷的普通山村改造建设成了“村容美,村民乐,村风好,村民富,报纸有文,电台有声,电视有影,书记挂点,市长命名,民政部推广的远近闻名的小康示范村”。江西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授予该村“最优美村庄”。国家民政部和省市县党政领导多次到该村视察,全国各省市已有上百个单位组织人到该村参观考察。2014年1月,九江市民政局专程带领全市各县国税局领导到该村调研。十多年来,黄谷泉同志先后二十多次被省、市、县授予“新农村建设先进志愿者”、“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优秀村民理事会会长”、“优秀共产党员”、“感动九江先进人物”和“第三届九江市道德模范”等称号,2009年曾被国家税务总局评为“全国税务系统优秀退休干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作过专题报道,称赞他是一心为民的孺子牛。

  心系于民,让山村美起来

  40多年前黄谷泉离开家乡参加工作,虽然长期在外,但是与生他养他的遇驾山村却有着剪不断的乡思、割不断的亲情。因为那里有他儿时的童伴,更有养育他的父老乡亲。每逢节假日回到村里,看到村民贫困的生活和村里脏乱差的面貌,他喟然忧心,坐卧不安。他常常寻思这样一个问题:等我退休后,该为村里做点什么。他想,在当今好时代,人生处处可出彩,要倍加珍惜光阴,不能让生命在灯红酒绿中沉溺,在舒适安逸中窒息。

  之后,当组织正式宣布他退休时,在九江工作的儿子和儿媳妇却要他老俩口到九江与他们同住,以享天伦之乐。这下可让他左右为难。在那几天里,老伴对他不停地嘀咕:村里的事千头万绪,村民的想法各式各样,搞得不好是吃力不讨好,还要得罪人,俗话说,当了三年村长狗都嫌。对于儿子、儿媳的要求和老伴的担心,他也进行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几天几夜辗转反侧,他想,太阳每一天垂爱着大地,但人生的岁月是有限的,必须要让自我有限的岁月焕发出更多的光彩。最后,他拿定主意回乡为民服务。他对老伴说,你我都是老党员,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此刻正是需要我为村民做点事的时候,这是我多年来强烈的愿望,你怎样能打退堂鼓呢?老伴见他态度坚决,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按照国家新农村建设的要求,2003年6月,江西省提出要在全省农村开展清垃圾、清污水、清路障和改水改厕改路为主要资料的村落社区建设。当时老黄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立即找村民小组长商量,争取县里将该村列为“三清三改”的试点村。于是,他找到都昌县委书记汇报他的想法,书记当场就说:“老黄,你的精神可佳,这件事情就请你出山。”回到村里,经过宣传发动,村民们一致赞同并推举他担任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会长。“三清三改”中,工作难度最大、耗资最多的要数改路,按照规划和测算,村中主道和各巷支路做水泥路面需要资金20万元,当时县里有关部门支持13万元,村民投工折合4万元,还差3万元,他就动员村民将村里准备修建祖堂的3万元存款先挪用到修路。在那些日子里,黄谷泉同志总是头戴草帽,脚穿解放鞋,清早出门,摸黑回家,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同村民们一齐忙碌在工地上。施工遇有2户民房和6间牛舍需要搬迁,由于搬迁触及个人利益,2户主怎样说也不一样意,其中有一户民房的户主是一个丈夫死于癌症的中年妇女,带着三个子女,生活十分困难。老黄透过村民小组,对平时上级下发的困难补助安排她家一份,老黄还主动到县民政局反映她家的状况,为她争取到了低保补助。她深受感动,

  主动搬迁。之后,其他户也如期搬迁。牛舍也随之迁到了村外。路面硬化后,老黄又带领村民清除了全村杂草、垃圾,修建了垃圾窖。砌挖了三条全长500米的排水沟。整治了村民生活用水塘,家家用上了自来水。建了26座沼气池。改造了26户老式厕所。修建了村中花园,种了柏树、桂花树、桃树、桔树和广玉兰等上千棵绿化树。安装了路灯。栽种了花草。村容改观了,村貌美化了。

  关爱于民,让山村乐起来

  “三清三改”让山村美了起来,老黄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想到村里还有许多陈规陋习,如垃圾乱扔、损公利己、邻里纠纷、封建迷信、打牌赌博等。他认识到,解决这些问题决不是靠发号施令而能奏效的,治村先治人,治人靠文化。他思谋着如何改善村民的文化生活,透过文化的传播来破除山村的陈规陋习,来移风易俗树新风。基于此,他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把村里破旧仓库修缮为村民活动中心,里面设有办公室、议事厅、会议室、阅览室、文件活动室和村民夜校;辟有宣传栏、图片窗、书法展。当初没钱买桌椅板凳、彩电、音响,他就把家里的搬去。他还将村里中老年妇女组织起来成立了腰鼓队、鼓乐队、秧歌队。村里6位老人自发组成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黄谷泉任组长。他们利用寒暑假和星期天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了创评“红花少儿”、“歌舞小能手”、“环境小卫士”和“我与小树同长大”等活动,对评上“红花少儿”和考上大专以上院校的都给予必须的物质奖励。《九江日报》曾刊登了黄谷泉同志暑假期间辅导小学生的照片。该村曾被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群众”。村里还成立了老年人协会,建立了老年人健康档案,定期为老人体检。每年“九九重阳”都要召开全村老年人座谈会,并在一齐吃一顿长寿面。村落社区有民事调

  解组,民事纠纷时时有人管。村里红白喜事理事会,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操办红白喜事。村民自发组织的禁赌协会,管控村里的禁赌事项。为了持续和巩固村里礼貌建立成果,老黄和村民一齐讨论制订了9个方面的村规民约,实行“六禁”:禁止赌博、禁止酗酒、禁止打架斗殴、禁止封建迷信、禁止放养生猪、禁止乱倒垃圾。卫生实行“三包”:包除草、包清扫、包维护。每一天一小扫,持续常年清洁。该村荣获“江西省卫生村”光荣称号。此刻连小学生发现路上有纸屑都捡到垃圾窖。文化生活的丰富促进了村民素质提高,村风也大有好转,全村到达了“四无”:无邻里纠纷、无治安刑事案件、无封建迷信、无赌博歪风。

  奉献于民,让山村好起来

  黄谷泉从实践中体会到,建设新农村光靠一股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孺子牛那种敢于担当敢于奉献的精神。你办的任何一件事,是不是公开、公平、公正,群众心中有杆秤。村里铺水泥路面时,群众决定村中支路通往各户大门口只延伸3米,超过部分由住户自我负担,老黄堂弟家门口离支路有7米多需要自我负担,他认为别人能铺到门口,我也要公家铺到门口,并大吵大闹。村里其他负责人为了息事宁人,同意给他多铺点,征求老黄的意见,他说,类似的状况有十多户,给他多铺不给别人铺不公平,如果都多铺,就违反村民理事会决议。他坚决不一样意,结果还是按村里规定执行。老黄自我家门口多出4米,他照付了200元钱。有一次,一位村民遭车祸,昏迷在地,他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并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医生说是颅内出血,得立刻手术,要交手术费7000元。当时因肇事司机是外地人,身边一时拿不出钱,伤者子女又在外地打工,家里也没有钱,救人要紧,老黄立即发动全村群众筹钱,他首先拿出2000元,然后村民们你200元,他300元,仅半小时就凑足了手术费。住院的头几天,伤者神态不清,手脚抽搐,需要护理,老黄带领村民到医院轮班守护,先后守护了一个星期,伤者才脱离了危险。平时,不管哪个村民家里遇有难事,只要

  他明白的,他都主动上前帮忙。有村民因病住院,他都要买东西到医院探望;有的医药费报销不知如何办理医保手续,他就带着当事人去办。有的村民生活困难,他就帮其申请低保补助。谁家邻里有纠纷,他就主动找双方化解矛盾。这些年来,他为村里建设跑上跑下,不但没领村里一分钱报酬,而且每年还贴进去不少钱。村里没有电话,他的手机和住宅电话就义务为村里服务,每月话费都在300多元。有时外面来人找他,到了吃饭的时候,公家又没有食堂,只好他自我在家里招待。有时他要到南昌、九江去为村里谈项目跑资金,路费也是他自我掏腰包。村民小组长曾要给他报销路费,都被他谢绝了。这些年,他为村里办事每年自我贴进去几千元钱。对此,村里人说:“你为村里劳碌奔波,奉献这么大,该得的报酬就应要。”他总是说:“国家给了我退休金,我就心满意足了。”在村安装自来水期间,岳父病危,他未去探望,到去世之后,他才抽空去了两天帮忙料理丧事。村民开会商议开发荒山,他不顾自我患病住院的,打完针就回村里议事。

  服务于民,让山村富起来

  改变山村落后面貌,根本在于发展经济。在与村民相处的日子里,黄谷泉同志寻思最多的是如何使村民早日富裕起来。他同村民商量,既要种好粮棉,更要开辟多种经营。关键是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兴办企业。他利用自我原先在工作岗位上建立起来的人缘关系,千方百计为村民牵线搭桥,排忧解难。村民栽种大棚蔬菜、草莓,他帮忙联系技术人员;村民开垦荒山,他帮忙跑项目;村民承包水塘养鱼,他动员其他村民入股;村民办农业机械,缺钱他借;村民返乡创业,他帮其申办手续,帮忙筹钱买设备。此刻村里建有食品厂、制衣厂、制钉厂、木扶手加工厂、大米加工厂、油脂加工厂,年产值过千万元。为方便村民生活,村里办起了小学、幼儿园、医务所和超市。新建农田排灌渠道和农田机耕道路,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2012年,按村民的意愿,他牵头耗资80万元,主持重建了80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此刻村民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村民收入得到快速增长。人均年收入由2003年的2000元提高到2013年的8000元,全村95%的村民都盖起了新楼房。但是老黄和他的老伴至今仍然居住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砖木结构的平房内。有一次,中央电视台一位记者在采访结束时问他:“老黄,你退休不图报酬,反而贴钱为村晨办事,一

  般人难于理解,你是怎样想的?”黄谷泉同志笑着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是党把我培养成为一名国家干部,退休之后又衣食无忧。所以,在我有生之年,只要我还能走得动,我就想多为村民办点事,算是我为社会做点回报吧。”多么朴素的语言,老黄正是以他平凡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象焦裕禄、孔繁森式的孺子牛光辉形象。

  老有所为先进事迹(四):

  ---记九江县马回岭镇老协会长吴定昌事迹

  吴定昌同志是马回岭镇机关一名退休老干部,现任马回岭镇机关老年党支部书记、老年协会会长。退休多年,他始终牢记自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我,始终关注马回岭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强化老年人服务、青少年教育、党建及社会安全稳定等方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用心组织参与老干部及老年人的学习、科技、文艺、旅游及体育等各项活动,充分发挥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坚持理论学习,政治思想意志坚

  吴定昌同志自退休以后,并没有因为退休就放松对自我的要求,深知一个人要持续思想上不断退步,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开展工作,就得坚持学习。退休以来,一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关心时事政治,经常读书看报、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计民生,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始终与党中央持续高度一致,始终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加强自身理论修养的同时,他还着重加强老年机关党支部的学习教育,进一步提升党支部的奉献精神和凝聚力量,并结合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带领党支部骨干用心察访民情、倾听

  民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二、坚持老有所乐,丰富生活质量高

  虽然已经65岁了,但吴定昌同志依然精神抖擞,笑口常开,乐观的生活态度、饱满的精神状态丰富了日常生活,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经常陪着孤寡老人聊天解闷,经常到敬老院做义工,并用心组织老年人常出去看看,到各地观光旅游。2013年1月1日-4日组织200余人到瑞昌市参加红木大市场购物活动;5月18日组织33人去安徽太湖参观五千年世博园;8月11日组织26人游杭州西湖;9月13日组织15人到香港、澳门旅游;10月13日重阳节组织100位夕阳红老人去庐山西海旅游;11月16日由县老龄委组织,吴定昌带队的包括秀峰社区全体队员等22人去福建省泰宁县参加联欢晚会;11月23日组织30人到湖北省通山县稳水洞旅游;2014年4月组织20人到香港、澳门旅游,组织4个人到台湾旅游等,受到了广大旅游爱好者的称赞,称如果不是镇老体协组织大家出去,哪能明白祖国大好河山和国家改革开放建设状况,既开阔了视野,也愉悦了身心。

  三、坚持老有所为,为民服务献爱心

  吴定昌同志虽然退休了,工作的热情依然高涨,服务群众的决心依然坚定:

  1、用心建立“五好”关工委。组建“五老”帮教组,发挥老年人的余热,“五老”帮教组在青少年心理咨询辅导和法律咨询辅导上都发挥了用心的作用,在深化教育活动,促进失足青少年、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中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在吴定昌同志和镇关工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镇关工委注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青少年为主体,认真开展了“帮忙贫困生重返校园”、“帮教结对”、“少年儿童维权”等活动,建立健全了以老同志为主体的关爱报告团、法制宣传教育报告团和贫困儿童救助报告团等,而且自我担任网吧义务监督员,用心开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使马回岭镇关工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2、发挥老科协优势服务三农。在带领导老科协加强新农村建设、维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加大对农业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一是大力支持油茶、果树及苗木产业的发展。蔡桥村黄功渭同志自2006年12月开始组建九江还林油茶专业合作社以来,种植油茶面积发展到2000余亩,培育40余亩油茶苗,已带动市内和周边县区800余户高产油茶基地7000余亩,已被省林业厅设为九江县油茶固定测验基地,2013年还林油茶专业合作社荣获省级农业示范合作社和省级林业示范合作社称号。其油茶林地被评为“江西省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在老科协的帮忙下,排山村梅杰生同志在排山五组种桔子树80亩,另种桃树30亩,均已产果销售,年销售收入80万元。九江县杨柳园林绿化苗木基地面积180亩,投资190余万元,栽种了杨梅、朴树、桂花红豆杉等20余种珍贵特色树种,苗木远销全国各地,年产值60余万元。二是带给养殖技术。铭山村5组王修益同志投资40万元养生猪480头,每年出栏生猪180头,盈利收入20万余元。

  3、发挥老协作用开展活动。在吴定昌同志的倡导下,镇老协工作不断进步,已发展了夕阳红演唱队,秀峰社区文艺队等30余支文艺队伍,在“五一”、“七一”、“十一”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汇演。并组织老年人打门球、柔力球等比赛,2013年4月下旬参加了县老协主办的门球赛由丁级升为丙级队,10月28日-31日门球比赛中荣获丙级队四等奖,11月10日获县老协主办乡镇农民门球赛四等奖,11月11日获柔力球赛二等奖。

  吴定昌同志常说:我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带动老年朋友们投身有益的健身活动,发挥退休老同志的余热,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就应做的。今后,我还会一如既往地,为马回岭镇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贡献自我微薄的力量。

  老有所为先进事迹(五):

  退休不退志夕阳更作为

  ---记彭泽县芙蓉墩镇湖西村老龄分会主任欧阳小年事迹

  欧阳小年同志系彭泽县芙蓉墩镇湖西村第三小组村民,现年67岁,该同志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湖西大队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副大队长、原湖西乡林场厂长,1966年至1999年连续担任湖西村党支部书记,直至退休,现任芙蓉墩镇老龄委秘书,湖西村老龄分会主任。几十年来欧阳小年同志始终不忘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村民办了许许多多的好事实事,退休后,退休不退志继续发挥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一、知足常乐笑口常开

  欧阳小年同志退休后,依然严格要求自我,从不与人攀比,心里始终装着群众。他说:“健康是走出来的,长寿是笑出来的”。他老伴身体不好,多年来不是打针就是吃药,不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小女患顽疾数年,每一天都要专人照顾,家庭经济条件较拮据,但是他哪怕再难,也从没有因这些事影响到自我的工作。有好心人劝他家里少种点庄稼,要好好休息,可他的回答是:“我与普通群众的生活比还是要好很多,吃点苦受点累也算不了什么。”目前他还是种了十一亩棉花,六分地玉米,五分地芝麻。常用自我学科学,用科学的经验宣传指导群众,尤其是芝麻高产栽培技术,他所栽种的芝麻亩产可达300斤,这些平凡的小事正是他知足常乐的真实写照。

  为了做好老龄工作,他对全镇3000多名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调查摸底,并建立了台帐,尤其是高龄老人的数量,每年都要去各村实地调查核对,做到不遗漏不出错。每年的重阳节都要组织召开一个老人座谈会,书写标语,悬挂横幅,营造气氛,同时还会邀请村干部讲话,畅谈大好形势,大力宣传老年权益,交流隔代教育等问题。

  二、自得其乐身心愉悦

  “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自我就要多做好事、实事”,这是欧阳小年常说的一句话。在公益事业上他带头在前,在为民办实事上更是无私奉献。湖西村第三村民小组通往艾家桥的一条羊肠小道,硬是天晴一块铜,下雨一包脓,多少年来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出门下地干活每次都得肩挑背扛,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老伴的支持下他用自我家的田地同周边群众置换了修路所占的面积,并且自我个人出资拉了20多车石渣,铺好了一条400米长4米宽的简易公路,着实解决了行路难的问题。刘家埠有一条2华里的小路是周边群众种棉种粮的必经之路,由于地处偏僻,路上杂草丛生,无人问津。欧阳小年把这件事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来办每年自我都要花上百来块钱买来除草剂并亲自喷洒,这样一干就是十三年。当地老百姓走走路上都笑眯眯地说:“这条路就取名‘小年’路好了”

  村里但凡遇上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个性是社会维稳,调解突出社会矛盾时,他都会用心参与,认真调解,使问题在萌芽状态时得到控制解决。湖西街每年的环卫费收取难,导致卫生管理不到位,他总是带头上交,用自我的实际行动影响周围的群众,帮忙环卫工人捡垃圾、铲运垃圾上车那更是常有的事。

  华家桥养鱼场与周围群众时常发生冲突,这已成为历史问题。一个要蓄水养鱼,一个淹了庄稼要索赔损失费,弄不好就要发生肢体冲突。前两年雨水较多,老百姓的油菜籽刚收割突然一场大雨,湖水猛涨,眨眼间良田变泽国,在这个节骨眼上小年同志主动请缨,会同镇村领导三番五次的登门做工作,并帮着谋划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双方都能满意,有效地杜绝了事态的滋生和恶化。

  三、助人为乐其乐无穷

  应对当前空巢留守老人日益增多的状况,个性是高龄老人,目前全镇现有高龄老人48人,他们在生活自理方面总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对此,他每年都做到每户至少都得登门一至两次。在工作中他采取的是一看二问的方法,发现那些对老人关爱不够的子女及时进行教育,并用心向组织上提出相关的意见与推荐。白莲村十二组村民关兰英老人,今年已经93岁,由于过早的失去了自我的儿女,老人无人照料,吃不饱,穿不暖,住房更是破烂不堪。欧阳小年得知后,会同有关领导多次上门探访,为老人送去食品、衣服和棉被。为了能够让老人得到妥善的安置,他透过多种渠道,与有关部门多次协商,最后解决了老人的吃穿住问题。湖西村五组的朱竹英老人于2010年查出晚期血吸虫,并且病情突然恶化,生命危在旦夕,儿女又不在身边,欧阳小年得知后,主动上门把老人送进县医院就医,事后,曾三次到县有关部门帮忙老人争取救助资金,帮忙老人解决了3000余元的医疗费用问题。

  欧阳小年同志常说:“对党的工作要有信念,对同志要有情怀。”湖西村六组85岁老人凌芝灿膝下无儿无女,自我又高度近视,生活无法自理,小年同志想尽一切办法,召集老人的亲友及村小组长一齐商量,召开多次会议,经过数次协调,总算达成协议,让老人住进敬老院。前些日子看到老人在那里生活的很愉快、开心,听说他见人总念叨:“真是多亏了阳书记。”三组的阳鹏飞患骨髓炎,由于其父亲已过世,哥哥尚未成家,母亲又身患胆结石刚做手术不久,丧失了劳动潜力,此情此景让人揪心,欧阳小年同志走东家、跑西家,帮忙他申请了一个低保,并透过关工委及相关部门相继争取了一些资金,不仅仅使阳鹏飞医好了病,还让他继续了学业,对此阳鹏飞一家感激不尽,如今逢年过节总会去看望阳小年,以表感激之情。

  欧阳小年同志凭着一个对党对群众的赤诚之心,在工作中任劳任怨,从不计较得失。为了配合上级抓好全镇的老年工作,每年至少要花上三四十天的时间,但是他从未向组织要过一分报酬。有人问他这是为什么?他总是乐呵呵地说:“这项工作很重要,也是一份职责,我虽然退休了,可不能退志,年纪大了更要老有所为。”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总在那默默地工作着。

  老有所为先进事迹(六):

  默默耕耘,不用扬鞭自奋蹄

  ---记德安县民政局殡葬管理所所长辜宏德事迹

  他,德安县民政局殡葬管理所所长,但人们已淡忘了他的官职和名字,全局上下都亲切地称他“老革命”、“老黄牛”;四方百姓都尊称他“辜师傅”、“辜老师”。辜宏德同志用一个共产党员的赤诚胸怀,冲破世俗偏见,年逾六旬毅然投身殡葬事业,满头银发仍抒写事业华章,殡改试验田处处显现着他默默耕耘的身影:遗体搬运有他挥手指导的身影、火化车间有他监护忙碌的身影、殡改矛盾有他亲临调处的身影、殡葬执法有他勇往直前的身影……

  一、年近退休,却勇担殡葬改革攻坚重担

  辜宏德,1955年2月出生,1978年4月部队转业分配到民政局,在民政局一干就是36年,36年风雨历程、36年奋斗人生,那里洒下他青春的热血,承载着他人生的追求和收获。他坚守信念,身体力行,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2010年3月,局里决定调他担任殡葬管理所所长,作为民政老兵,深知该项工作的艰难,包括亲朋好友都纷纷劝他不要从事这份又苦又得罪人的苦差事,而且三四年就要退休了,何苦去担当这份工作。应对领导的重托和同事们的信任,他不顾亲友们的反对,以一个老党员的本色,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毅然投身殡葬事业。

  万事开头难,殡改一切事情都要从零开始,辜宏德同志无论是起草殡葬改革的有关文件规定,还是殡葬服务价格的认证;无论是殡仪馆选址,还是殡仪馆的硬件、软件设施建设,他都以高度的职责心到周边去考察,到群众中去问策,到社会上去咨询,并根据考察调研所得,认真思考,充分分析,主动向领导提出自我的推荐和想法,为领导决策带给可行性依据,用心发挥参谋作用。“我情愿做一头老黄牛,不为别的,只要全县的殡改事业能顺利实施好”,他不仅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殡改实施的四年时间里,他扑下身子,全力助推全县殡改工作顺利、稳妥、有效展开,实现了殡葬服务优质化、殡葬管理规范化、殡葬改革有序化、骨灰处理生态化、殡葬习俗礼貌化。

  二、满头银发,仍坚守务实为民理想信念

  辜宏德同志虽已满头银发年近六十,但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他利用空闲时间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已与殡葬业务相关的知识,主动了解本地丧葬民俗礼仪,学习砧研丧葬文化;向有经验的人学习遗体清洗、入殓等实际操作知识;到火化车间向火化工讨教火化操作技术,比较全面地掌握了丧葬礼仪、风俗和丧事实际操作技术。为了提升服务质量,他还把自我学来的风水民俗、小殓大殓等丧葬礼仪文化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殡仪馆工作人员,使全馆的整体服务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在工作中,他始终做到一切为了群众,把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此刻殡仪馆从遗体的接运到冷藏;从守灵、化妆到遗容瞻仰;从遗体告别到火化,实现了一条龙服务。2013年8月11日,殡仪馆为蒲亭镇程某置办丧事后,其母亲感激的说:“我们想到的,殡仪馆都给做好了;我们没有想到的,殡仪馆也给准备了,我们是悲痛而来,满意而归”。

  辜宏德同志用自我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务实为民的理想信念,为全县殡葬改革事业的稳步、有效推进做出了特殊贡献,谱写了一曲新时期的老军人之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以馆为家,任劳任怨立岗敬业写华章

  为了加强对殡仪馆的管理,及时协调处理好殡改工作中出现的矛盾纠纷,辜宏德同志主动要求把殡葬管理所搬至殡仪馆办公,并以馆为家,干脆住进了殡仪馆,不论是白天黑夜还是节假日,“五加二、白加黑”,常常连续二三个星期不归家,有时因接运遗体经过家门口,也只是默默的看上一眼,因为家中还有八十多岁高龄的岳母是他心中的牵挂。一心顾“大家”来不及顾“小家”,妻子也时常埋怨他:“你将快要退休了,还这么拼命的干,是为了什么?”……

  为了能让其它工作人员回家过个团圆、祥和的春节,四年来每个春节辜宏德同志都是在殡仪馆值班度过,节日里殡仪馆空荡冷清与周边村庄烟火四起热闹构成的反差,思家念头与孤寂滋味也只有他能深刻体会,但其从没有一点怨言,从没向组织提出过半点要求。

  在实施殡葬改革过程中,遇到特殊状况或是难啃的“骨头”,辜宏德同志总是第一个出现,带领员工排除难题,时常投身工作第一线,从外勤接运遗体,到火化车间协助司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不怕世俗偏见,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通常,逝者一般都是算好时辰火化,按照殡仪馆的承诺,家属要几点火化,火化工就得几点到位,而且要随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辜宏德经常在三更半夜接到电话后,便立即起床召集殡仪馆工作人员,火速赶往事发现场,指挥协助做好现场尸体的消毒、包装、抬运等工作。2014年4月10日下午接群众举报,邹桥乡有一王姓老人已去世三天,遗体已封棺,准备土葬,他在第一时间急赶丧者家中,发现丧者的侄子曾某为自我老朋友,于是其与曾某一边述旧情一边宣讲殡改政策,透过几个小时的倾心交谈,丧者家属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同意开棺火化。但在遗体起运事情上,丧者家属有必须的思想包袱,辜宏德又充分运用其丰富的殡葬知识,在遗体搬运、火化时辰上很好的引导了丧者家属,并一向相伴忙到凌晨12点半,遗体才运到殡仪馆。到了殡仪馆后,他又主动请缨说:“殡改办所有的同志全都回家休息,由我在那里做火化善后工作”。辜宏德的诚挚与热情让丧者家属深受感动,遗体

  火化结束后,丧者家属发自内心的邀请其到家里去做客。同事们常讲:“馆里只要有“老革命”在,我们就只管放心”,自全县实施殡葬改革以来,殡仪馆运行至今,从未发生过因火化而上访的群体事件。

  四、倡导新风,倾心服务迎来群众好口碑

  改革土葬,推行火化,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礼貌建设,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然而,不少群众由于受“入土为安”的陋习影响,内心不太情愿理解火化,来到火葬场后泄愤闹事是常有的事。四年多来,虽然他脾气倔强,但是其始终坚持用真情去打动、用行动去感化、用政策去引导、用法律去规范,耐心地给丧户讲述火化的好处,让丧户全程见证殡葬工人们温馨的服务、细致的工作,打消丧户顾虑。2012年5月2日,县园艺场一熊姓五保户亡故,县园艺场按政策安排用平板炉为丧者火化,丧者亲属知晓后要求改为用捡灰炉火化,在殡仪馆双方激烈争持,情绪极其激动,辜宏德赶紧把丧者亲属请到办公室,一边拉家常一边把文件政策解读给亲属听,经过耐心地讲解,丧者亲属愉快的理解用平板炉火化。

  移风易俗,丧户至上,礼貌服务,廉洁奉公是殡葬工作岗位职业道德标准,也是辜宏德始终践行的个人行为准则。在工作中态度和蔼诚恳,服务周到热情,语言礼貌规范,从不收受礼品,决不做半点有损殡葬事业声誉的事,有的丧户热情感激,给他送红包或送香烟之类的,他从不理解。2012年清明节,一位老干部为其病危老母亲选取墓地找到辜宏德,在公墓区选取墓地过程中,该老干部对墓穴的价格不是很满意,辜宏德给其讲解同类型墓穴的价格在周边地区是最实惠的,该老干部想到周边县去看看,辜宏德同志二话没说,陪其冒着大雨不辞辛劳的去共青、星子公墓区询问墓地价格,透过“货比三家”,最后让这位老干部心悦诚服,看到辜宏德同志一身泥泞、满身疲劳,老干部表示感谢塞给其2条香烟与500元红包,却被他婉言谢绝了。

  “看到我去世的老父亲,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下和亲人、朋友永别,真是不幸中的大幸!你的热情服务让我们太感动了!”

  “给逝者这么好的送别环境,且有这么好的服务态度,我们做儿女的心里安慰、踏实”。

  “辜师傅亲自为我老父亲清洗、穿衣、整容、搬运,我还以为是普通工人呢,原先他是所长”。

  这一句句肺腑之言都是群众发自内心给予辜宏德同志的评价。

  人固有一死,不管是死的重如泰山还是轻如鸿毛,都必将会透过那里,辜宏德同志正用主人翁的精神执着地为人们值守着“天堂之门”。在他工作的足迹里赢得了诸多的荣誉,先后荣誉了“全县优秀共产党员”“全县先进工作者”“全市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县十佳龚全珍式好干部”,其爱岗敬业精神得到同事们、群众们很高的赞誉,都称他是一匹永不疲惫、永不退休的老黄牛。

  老有所为先进事迹(七):

  ---记修水县三都社区党支部书记、老协会长余昌鹏事迹

  在修水县太阳升镇说起余昌鹏同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个性是在三都社区谈起余昌鹏个个都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一位有高度职责感和事业心的人。他在2007年退休后,本可在家安享晚年,但他却退而不休,仍然奔波在社区邻里,且乐此不疲。他恪守的人生格言是:“谋一事、终一事”,真正做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000年余昌鹏同志从太阳升镇中学校长岗位退下来,退线后他谢绝了多个单位的高薪聘请,而是毅然选取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且身兼数职,忘我工作,有一股使不完的劲,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太阳升镇政府领导明白余昌鹏退职后,立即上门邀请他继续出来为镇里作些工作,他欣然答应,当即理解任务。2002年新建三都大桥,由他组织募捐活动,每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走村串户,赴江浙、下深圳,捐款近百万,一座长约300米的大桥建成了,三都人民实现了“天堑变通途”的百年梦想。2004年太阳升镇创省级卫生集镇,由他组建“创卫办”,并任“创卫办”主任,他带领创卫办一班人,昼夜工作在街头巷尾,抓重点,攻难点,治顽疾,制订一系列城管、卫生管理制度,与单位和临街铺面签订职责状,建立了环卫所,成立了集镇市容市貌管理大队,组建了保洁队伍,新建了垃圾处理场,垃圾中转站,购买环卫车。在他的努力工作下,集镇垃圾成堆、污水横流、车辆乱停乱放、摊点随意摆设的“脏、乱、差”现象已无影无踪。透过上级检查验收,已获得省市卫生集镇和礼貌集镇称号。如今在他的影响下,太阳升镇下属乡村,到处都是整洁、干净、礼貌、祥和的新农村景色。2006年为建成自来水厂,他同镇分管领导一同争项目、跑资金、做规划、搞协调,年底太阳升镇自来水厂正式建成送水,居民从此喝上了干净放心的自来水。

  二、桑榆虽晚,为霞满天

  随着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太阳升镇党委充分思考老龄工作组织的建立和人员的选配,镇党委班子大家一致认为由余昌鹏同志担任镇老龄委主任,将镇老年体协和老年科协归口老龄委管理,同时,还兼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2005年太阳升镇三都社区人员变动,余昌鹏同志全票当选为三都社区的党支部书记,并兼任社区老年协会会长,在此岗位上一干就是近10年。在他的任期内,整合资源,改造社区办公用房,组建了老年人协会,老年活动经常开展,老年秧歌队、舞蹈队、门球队、柔地球队多次参加县、片区赛,并获得多项荣誉。2010年在余昌鹏的努力下,修水县第一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三都社区建立。该养老中心功能齐全,设备完善,参与活动老人多,每一天100多名老人在此活动,日间照料、心理咨询、知识讲座、琴棋书画等服务项目应有尽有。他组织老年人协会全体成员及社会各界志愿者,全力开展为老服务,把社区养老中心办成了老年人之家,使老年人健身娱乐有去处,感情交流有对象,精神生活有载体,晚年幸福有保障。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多次得到省、市领导的视察时高度赞扬。他热心公益,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动员社会力量,资助贫困学生和挽救失学儿童10多名。

  在社区担任党支书和协会会长期间,余昌鹏还当选为县人大代表,参与县人大建言献策,与此同时还担任县法院人民陪审员和县公安监督员,他深入群众,深入村组调解民事纠纷,化解内部矛盾。他带领社区党员为社区居民办实事、做好事。完成了集镇老街下水道的排污工程;安装集镇老街路灯;硬化了老街路面;逢年过节上门慰问低保户、孤寡老人;组织居民开展治安巡逻等。他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为群众的事忘我奔波,居民称他为不知疲倦的“老黄牛”。

  由于余昌鹏同志善于团结和带领社区一班人,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引领社区建设,以礼貌建立促社区和谐,以社区管理促服务水平提升。几年来,社区党支部荣获镇“优秀支部”,他本人荣获“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工作者”。

  老骥自知桑榆晚,不用扬鞭自奋蹄。余昌鹏把退休视为老有所为的新起点,退而不休,乐于奉献,真正践行了共产党员服务为民的思想,我们坚信:他将在新的起点上书写更加完美的人生。

  老有所为先进事迹(八):

  ---记武宁县泉口镇金水村老协会长张友松事迹

  张友松,男,现年73岁。1985年入党,1962年武宁一中高中毕业,当年10月任村会计直至退休,2011年任金水村老年协会会长,但是村民们都热情的称呼他为张会计。几十年来,他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真心实意为村民们做好事、办实事,屡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模范村干部。任老协会长后,到处能够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多次为金水村老协赢得名誉,获得上级多次表彰,成为县级模范老协,谱写了一曲老有所为奉献者的乐章。

  禅精竭虑、新建老年活动中心

  金水村老年协会原设在金水村村部内,面积只有40几平米,随着老年人逐年增加,原先的老年活动室已不适应老年人活动需要的新状况,张友松同志多次向金水村两委领导提出新建金水村老年活动中心的想法,在村两委的支持下,透过多方协调努力,投入资金54万元,建成建筑面积210平米老年活动中心、占地约1200平米的老年健身广场、门球场,活动中心室内设有办公室、会议室、图书阅览室、棋牌室等,活动设施配备齐全,安装了多套健身器材、乒乓球、门球等,为全村老年人带给了学习娱乐健身场所。

  四处奔波、筹措老年活动基金

  老年活动金水村建成后,张会计又为筹措老年协会工作资金上下奔波,为了老年人工作的顺利开展,他带领老年协会的成员跑上跑下,求人争取资金,他老伴理怨他说:“你这一天忙活个啥,儿女孝顺,不能在家里享几天清福?”他却说:“我是在为全村的老年人谋福利”,是啊,平平清淡的一句话,浮现了一个老党员、老干部,一心装着群众、一心为了群众,唯独不思考小我得失的尊贵情怀。在他们的奔波下,老年活动中心落成典礼时,全村有280多人参加了活动,为老年活动中心捐赠资金6万元。张友松个人不但未报分文差旅费,还捐赠出自我多年的积蓄5万元,老年协会活动经费得到完美的解决。

  精心组织、活跃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张会计的组织下,金水村老年协会以老年活动场所为阵地,成立了老年人歌舞、健身球、健身操、门球队等多支文体队伍。组织老年人看书报、下棋、打球、学科学文化知识、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文化娱乐活动。每一天下午6点多,爱好健身的村民们都来到广场活动,张友松就忙着搞好后勤服务,村民们就说:“张会计你这么大年纪了,不要累坏了身体。”他却说:“没事、我身体好着了,为你们忙点我高兴,情绪好,身体自然就好”。是的,张会计虽已73岁高龄,但站着还像一棵松柏一样挺直。

  紧跟形势、老有所为服务社会

  村老年协会成员在张会计的带领下实行包片负责,对全村的老年人做到勤走、勤问、勤帮、勤谈,在走访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如2012年重阳节期间村老年协会慰问困难老人35人、长期卧床老党员、特困老人3人,给了每人300元慰问金,共计慰问金11400元。每年冬天下大雪时,及时为那些子女在外务工的老人们清扫屋上屋下的积雪,协助村两委工作,成功调解了15件因宅基地问题发生的纠纷。长期以来,张友松个人一向帮扶多家困难户聂学西、张友林等人。他们逢人就夸:“张会计啊,为我是把心都操碎了,他真是共产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张会计不但热心帮忙村里的年轻人,而且他相当的重视下一代,认真做好关心下一代的工作。针对此刻中小学生上网问题的状况,村老年协会在网吧设立专门岗位、专门负责,遇到学生上网及时阻止与家长一齐做好说教工作。此刻金水村内的中小学生无一上网。在张友松同志的努力下,村老协的工作一向得到上级的认可,2012年村老协活动取得优异的成绩。张老还多次组织老协成员用心参加活动,先后参观了武宁新区,太湖文博园,组织成员去庐山旅游。长期举办了健康讲座,种植讲座,养殖讲座每周一次,从未间断。

  忠诚于党,理论联系实际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

  张友松同志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群众,无私奉献。长久以来带领老年协会始终坚持党的宗旨,学习党的理论,寓于服务社会。他几十年如一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张友松同志的读书笔记是这样写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党的事业服务是无限的,退休后仍生活在党的怀抱之中,沐浴着党的阳光,感到无比温暖,我常反思自我的不足,平时加强自我学习,啬新知,力求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对自我的要求是:活着为党多做有益事,直到含笑去见马克思,力能所及的为党的社会事业尽责尽力,不求什么名利得失,只想此生能留给后代一个较好的轨迹,老来有点作为,使夕阳更美。”

  “倾心尽力无私奉献”,这是他用自我的实际言行折射出的晚年风采,他多次被评为镇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金水村老年协会被县授予先进群众称号,几年来在张会计的带领下老年协会成员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受到全村干部群众的称赞。

  老有所为先进事迹(九):

  发挥专业特长,体现人生价值

  ---记庐山管理局秦永言同志老有所为事迹

  秦永言同志退休后,一向在发挥着余热。一是担任庐山石门涧景区副总,负责景区的规划和网络宣传管理;二是担任新华社图片总汇签约摄影师、江南都市报图片通讯员、浔阳晚报特约记者,为新闻媒体带给庐山的新闻和风光图片。个性是自受聘庐山关工委报告团成员及担任老年科协、老年体协具体工作以来,听从组织的调遣,充分利用自我的专长,用心完成上级交给自我的任务。其主要事迹如下:

  1、退休后仍一如既往,任劳任怨,忠诚于党的事业,例如,为庐山的招商引资(白云山庄项目)做了超多的基础工作,原单位领导和职工对其评价较高。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活动中,能用心参加,继续在提高自我的理论水平,还写了3500余字的心得体会文章:《试论老年人自我如何发挥余热——学习十八大报告的一点心得》。

  2、与时俱进,与时代的步伐合拍。他透过自学,很快掌握了电脑的操作和使用,不但能熟练地用电脑来办公、与外界进行沟通,还可根据需要安装软件、系统,进行网站的后台管理。此刻石门涧景区的网站就是他独自一人在进行更新和资料管理,从网站的效果来看,政治性、知识性、导向性、影响性均贴合网络安全的要求。

  3、关爱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想了不少办法。他想到了要教育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热爱庐山、保护庐山,当礼貌的小使者。于是,他就到青山小学为小学生作《爱我庐山,当礼貌小使者》的报告,并免费给小学生和学校赠送他亲自修改制作的影像和照片光盘。

  4、为石门涧景区申报国家级的“全国青少年体育活动营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的成功,做了超多文字和图片的基础工作。

  5、由于他爱好摄影,他不但为庐山的居民和儿童拍照,还为周边来庐山的学生游客拍照,他曾与浔阳晚报的新闻工作者一齐去星子县小学的留守儿童去免费拍照。在庐山为游客带给服务更是常事,其中包括当义务导游,为游客拍照。他的新闻图片稿件曾在新华社《每日电讯》、《江西日报》、《江南都市报》、《九江日报》、《浔阳晚报》、《庐山旅游报》上发表,为宣传庐山发挥自我的余热。摄影作品曾获国家、省、市、地方奖励。

  老有所为先进事迹(十):

  人老身心健,才能有作为

  ————瑞昌市人大老龄工作干部陈绪尧

  我叫陈绪尧是市人大常委会退休干部,1929年10月初7日出生于本市高丰镇新屋陈村的一个贫苦农家。1949年8月25日参加工作,1955年5月7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生从政,于1990年12月在市人大退休,随即接任市人大机关老年工作到此刻。一生中牢记党的宗旨,服从组织,用心认真,吃苦肯干,任劳任怨,始终如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生坚持发扬昂扬锐气、蓬勃朝气和浩然正气的革命精神。

  一、人老不要怕,自信抗衰老

  首先要明确人生在世,寿龄长短,岁月无情,这是自然规律,无法抗拒,谁也改变不了。人到120岁总是要衰老的。

  其次要认识到人生在世谁无死,但从目前看真正衰老死亡者少,大部分是死于无知。

  第三,要明白抗衰老的办法多,就应有坚强的自信心进行抗衰老的实践。一是人老退休,不是一个人老的标志,而是从忙碌的岗位上退下来休息,而这个休息,千万不要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消极休息。只要身体好,就得参与一些有益的活动,成为用心的休息。我确实退休后未休闲一天,反而比在岗位上干劲足,因具体事多,所以休息越来越少。二是要做到“珍惜人生”,如何到达珍惜人生,我的体会是务必到达“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要服老,不怕老;永葆先进性,应拥有健康的良心,才活得幸福;要永葆本色,才能不断创新”。三是自我取乐寿命长。我深有体会:“生命在我不在天”,乐能振奋精神;乐能增添自信;乐能情绪舒畅;乐能看事顺心;乐能办事如意;乐能催人向上;乐能顺其自然。四是自我要掌握养生保健知识,坚持用心主动做好自我养生保健。

  二、人老心要红,一心为人民

  “记得少年骑竹马,转身便是白头翁”,人生看起来漫长,实际是短暂的,时不留情,我们活着的人,就得哪怕是年高,始终心要红,一心为人民。我认为要到达人老心红为人民,就务必:首先把学习放在首位,必须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要明确学则进,不学则退,不管年龄多大,越老越要学,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思想常新,才能不断创新,才能信念永存。我今年86岁,只眼微光,基本是个盲人,但我每一天坚持看、听、写不少于2-3小时学习,退休二十四年来,更感人生短暂,只有抢时学习,才能用先进观念武装头脑,指导言行。因此,已撰写多类学习心得体会、宣传稿件、论文等140余件计40余万字,广泛收集修改《养生保健常识》一、二、三册;《祖传秘方》花四十一年时间均已印出,还出了一本《清风醉》诗联集。我时常说,学习不休,脑袋不锈,才能一心干工作,发挥余热为人民服务。活得才有好处有价值。其次要忙中有乐,长忙心身健,忙即寿自长。我虽然年纪大,只要天天有事干,心中就快乐、就高兴、就乐观。“生命在于运动”尤其是患有严重眼病,右眼63年失明,左眼是0。01的视力,本不具备再工作的条件,可自我总记住自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为人民服务一辈子,只要自我脑不糊、耳不聋、眼有光、字语清、身能动

  、有事干、力能及就要争分夺秒拼命干。我总觉得有钱难买老来忙。所以我在实际工作中,不仅仅是要完成好市人大机关老年支部、老体协、老龄办、老科学关工委等各项老年工作,而且还担任市地掷球协会主席、顾问。市门球、市诗词学会理事等有关党事活动。这样一干就是二十七年,从未休一天,不叫一声苦和累。我常常体会到一个人能走能干能想,退了工作不停,永葆红党心,创出新辉煌,放出光和热,在深化改革的大浪潮中就会放出更加灿烂完美的青春。第四是要做到淡泊名利,一生不一样人攀比,忧中取乐,化忧为乐。我总认为一个人活在世上,要想平平安安、高高兴兴、开开心心的工作生活,就务必有个好情绪,提得起、放得下。但是在人的一生中,又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尽人意的事时有发生,经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状况和突发事件。如我确是1949年8月25日参加革命工作的,档案资料均齐全,本应享受离休待遇的,直到此刻向有关部门提出两次均未解决,但是跟我同样状况的人又解决了,当然有原因,有的是亲友帮了忙,有的是送了礼,而我均没有,所以未办;再是我从1959年中共九江市委组织部通知提拔任命为中共瑞昌县委财贸办公室副主任,接在县委办任秘书,市商业、财政、卫生、城建、统计等局任副局长,市人大办、

  教科文卫办、财经办副主任,直到1990年12月在市人大常委会退休,直到此刻32年的副科级,可有人一天副科级都未当,而此刻享受的是正科级,而我到此刻未享受正科级,像这一类的事我都不去攀比,想得通,过去让他过去,只要身体好争取多活几年,为人民办益事就好,不是共产党哪有我这天。还有我的工资到此刻只两千多元,我也不一样人比,在岗时评我二级升资,我自愿让人,都是同级同事,我从不后悔。只要身健有忙就行了。再如我市2005年“5。7级11。26”地震发生,而我唯独一个男孩,谁也没有想到俺就偏偏要老年丧子等等,一个人应对这些突发事件,我都能自我控制,敢于应对,情绪稳定,化忧为乐,照样工作到此刻。

  三、拥有健康身心,才能老有所为

  此刻自我对健康的认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在不断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大家议论较多的就是如何养生保健?如何健康长寿?尤其是老年人如何使自我晚年生活得更加幸福。的确是“千重要、万重要、健康最重要”,当前在养生保健工作中,据我的看法是对养生保健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全面科学系统完整的养生保健知识;有的对养生保健生在科学、贵在坚持认识不足,的确是有了健康才拥有一切。

  人的生命分两个春天。0-60岁为第一春天,61-120岁为第二春天。60岁以后为什么称第二春天,而不称衰老期呢?这是由生命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首先是生命个体间差异很大,正如俗话说:“黄泉路上无老少”,其次是生命的过程差异很大,有的未老先衰,有的老当益壮,生命并不是一条均速前进的直线,而是曲折起伏,有快有慢,正由于这样养生保健就有很大空间,我们能够透过关爱和守护健康,使生命减少英年早逝,尽量做到“度百岁乃去”。据研究养生能够减少70%提前死亡,而医疗只能减少10%的提前死亡。当然这天的科学水平能使人延年益寿,自然进化的结果使人类只能有100-120岁的寿命。但只要做到“顺其自然、顺天而为、天人合一、阴阳和谐”,就能到达生如春花灿烂,走如秋叶静美的“自然调云”。争取60岁以前不得病,80岁以前不衰老,轻简单松过百岁,愉快一辈子。

  人生在世总会老,这是自然规律无法抗拒。我认为我是一名有60年党龄的老党员,应严格要求自我,持续好晚节,给后辈作表率,我要争取在有生之年,不怕年高、眼差,必须要做到“五个表率”(即:政治学习;顾全大局;执行方针政策;遵纪守法;以身作则的表率)。自觉坚持“五个务必”(即:务必成为学习工作的模范;务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务必遵纪守法;务必牢记党的宗旨;务必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人到老年处处要严格要求自我,人生在世总会老,持续晚节最重要,清正廉洁作表率,美名流传夕霞照。

  在有生之年要坚定不移无私奉献当好“六员”争取终生成为有益有人民的人。人到老年,就是要多动脑多动体,无私奉献,当好“六员”(即:党政工作助理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维护社会稳定协调员;青少年教育辅导员;留守儿童助理管教员;公益事业服务员)。到达强身分体发挥余热,奉献人民,以尽个人之心愿。(一)有力制止了两次械斗,维护社会的稳定。一是“血战”未成,从内心感到无比高兴。在2005年我90岁的舅母娘逝世归山头天夜里,农村为放路插亮而引起宗族矛盾,当时准备集众打架,而我在场,我果断说:“这天不管是谁,要听我这个老外甥的,千万不能集众打架,必须要报告村领导,出面解决。”最后由村支书、村主任协调解决好了,才免除了一场血战。结果两村都稳定下来了。二是2007年新屋陈为建新村包工程,承包引起从额争执,而地方黑势力派人打另一包工头,结果被打的包工头回家后准备好了四辆大卡车,第二天进村打架,我出面及时果断说服,耐心做好工作,稳定下来。事故平息了。这的确是当好维护社会稳定协调员的具体表现。(二)我退休后为了适应当代养生保健人的心理需求,想方设法收集整理《养生保健常识》一、二、三册和用四十一年时间挖掘收集整理《祖传秘方》一书,均已印赠人民学习宣传参

  考应用。因这四本书既收录了近代科学养生保健新成果,又记载了千百年来世代相承的一些朗朗上口的养生保健谚语、歌谣、警句,其语言精练,结构严谨,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连贯性和适用性,真正是养生保健十分可贵不可多得的资料,深受大家欢迎。(三)对养生保健我不仅仅是抓资料的收集汇编,而近年来我更注重坚持预防为主,抓好养生保健资料的宣传普及工作,逢人就说,逢会就讲,抓效果。如高丰镇陈敬国患糖尿病在郑州打工得病后到郑州、上海、北京、武汉、南昌、瑞昌等地医治花1。6万多元,未愈回家等死,一次我碰到问了病情查方对症送去药和方,结果治好,乃于第二年1997年又到郑州打工,直到此刻未发。我自我原先患有不少的慢性病,如心率过缓、筋骨病、老伤、胃不好,血压偏低。睡眼不好、血吸虫病等等。每年都得住一次医院。自我注意养生保健后二十多年未得大病,身体好,走得快,睡得好,工作有劲,还坚持一年一次体检,有病早治、无病预防,如前年8月突发“心梗”就是及时到医院治疗而安康,还要注意饮食习惯,均衡发展,老年人尤其是要管好嘴、管好体,适量适当进行老年体育锻炼活动。我是坚持日行万步不得少,有效果身体正常,工作照样干,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只要力所能及就应抢时间

  干实事。(四)在2007年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应市、镇、村和村民的邀请,自我也以强身健体为目的、以发挥余热为信念、以支援家乡建设为荣耀,用心参加了老家新屋陈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村民一致要我担任理事会长,当年79岁,一个人吃住在村,同村民一道,在领导关心支持下,按有关部门安排奋战一年,经过宣传发动,进行改水、改路、改厕、改环境、改房建文化娱乐场、健身房等各项工作。后经省、九江、瑞昌联合检查验收,全面完成了新农村建设各面任务,并成为江西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之一。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奖励,被授予“全市十佳和谐村庄”“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全市先进理事会”和“老年体育先进活动小组”等光荣称号。全村人民万分高兴,一致表示:“要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力争早日实现小康村”。尤其是在外务工村民,回村一看大吃一惊,见全村旧貌换新颜,村貌全非高兴极了,都表示:“要永跟着共产党,把新村建设成果巩固好,把经济生态搞上去,不辜负领导的期望,使自我生活过得更幸福。”这一年我的体重下降了八斤,自我贴了3400多元。但自我很乐意,有生之年为人民又办了一件实事好事,为子孙后代造福,自我确实感到万分高兴,也是自我应尽的职责。(五)在2005年11月到12月那25天时

  间受市老体协委托带领中国老协驻南昌办事处派医务专家来我市对中老年人心脑管病进行免费普查,共查了湓城、桂林、高丰、花园、洪下、大德山、肇陈、洪一、乐园、南义、横港、范镇、峨嵋、青山、乐山等15个乡镇街道办,40个自然村,共普查了1。3万余人,其中患有心脑血管病计2100人,这是为人民办一件实事,群众一致认为只有共产党、人民政府才办得到这样关心我们,今后我们必须要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我陪同专家爬山越岭,走村串户组织群众到检查点检查,哪些专家都说:“你老人家年近八旬天天起早摸黑同我们上山下乡真了不起,这个老党员值得我们学习。”所来的医务专家工作结束后离开瑞昌时十分满意。(六)在我市推行殡葬改革当时正好碰上我房弟陈绪炎去世,我听说家人准备棺葬不火化,我得知立即租车临夜赶回老家高丰新屋陈村做好宣传和亲人(弟媳、侄儿、侄女等)的思想工作和反复宣传,到达认识统一,第二天一早进行火化。当时群众反映很好。后对改革有新推动。(七)在全市进行城市建立省级卫生城市工作中,我也同样参加了这一活动,戴着“卫生监督员”红袖章,在分管的街道上(皇家大酒店门口)巡回检查监督,发现脏乱差和不礼貌现象等问题,及时予以解决纠正。如过往车辆、绿化、街道路面损

  坏、人行道路石砖破了街面上落水井堵塞等等。发现后我都同建立办、市容办、城管等部门联系,一一都得到纠正和维修改善。同时我不怕年高眼差,还同市人大机关在岗同志和部分老年人一同到桂林街道办庆丰村进行建立工作宣传并对村旁路打扫、花坛整治等工作。(八)对市委老干局老龄委、关工委、老体协、老科学、市门协、地掷球协会和党政群系统、市诗词学会等部门组织的有关活动,我都用心参与,反映很好。如市委组织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城乡单位学校进行宣传我讲了八场,还得了奖,在广场举行“全市重温入党誓词,争当时代先锋”千名党员誓师大会上我代表全市离退休干部党员代表在大会上发了言。在关工委组织宣讲团中心讲“革命传统教育”关心下一代,我也被安排几次到城乡中小学(如:一中、三中、四中、城东小学、市职中、高丰、码头期望小学)等处进行宣讲。还有市老体协、老科学等单位,多年组织科普宣传,也是深入城乡进行宣传讲课,同时我还常年进行当前形势、法律法规、新闻、养生保健知识等资料,逢会就讲随时讲等方法进行宣传,反映很好。(九)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我主要坚持抓了这几点,一是对留守儿童坚持常访,有问题帮忙解决,本村一名学生陈绪忠高中毕业后,因家困难,自我

  想考大学,父母无钱交学费,我得知上门劝后进了大学,毕业后此刻高丰中学任教,工作很好。二是对革命传统教育我长期参加宣传,主要讲稿构成,我还征求晚辈的意见,这样讲稿让师生愿意听,效果很好。三是我受市关工委聘请当了八年“天下网络城”的网吧监督员,一向同业主合作配合很好,随时抽查,发现问题,认识一致,得到解决,使网吧工作正常,双方都很满意。(十)一生从政廉洁奉公,不玩半点假,不谋私利,公平正直。2002年市老体协委托我到人民厂负责销售刨花铁。而头年销的数量同我一样多,销售地点可向市外各地销售。而销售价有时比我销售高到一倍多,我销售固定了但是年终上交头年只有2。8万元,第二年我销售数量同他一样多,只能对陈洪湖一个厂销,价定死只能是800元一吨,而我年终上交8。4万元。这是何原因,就是一分不落腰包,厂里干部工人都说:“没见过你这个老人,别人捞鱼你虾也不捞少有”,一年中有人叫三次车私人装去卖我都空车退回。一两也不准装,结果第二年就不要我做了。我就是这样不谋私利,不要非法一分钱。公事公办也不怕得罪人,这样大公无私对得起党,对得住人民。我是共产党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按党的方针政策办,严守纪律,要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公务员。

  以上讲了自我在退休后略列所做的一些工作,是领导关心重视的结果,有关部门和同志们支持的后果,个人惭愧得很,距党的要求工作太少,贡献太小。但我是一名有60年党龄的老党员,是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老干,不怕年高和眼差基本是个盲人。我有信心,下定决心“夕阳无限好,不怕近黄昏”;“春蚕到死丝方尽,我虽八六应吐丝”。“生命不息,心跳不停,工作不止”。必须要终生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共产党员。就是今年我又从为老年服务的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但自我并不是就没有事了,该坐着吃饭,享清福等死了,不是的,我经过党培养教育几十年,从内心我陈绪尧必须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最近我再三思考个人今后的工作任务就是“八个字”(即:安康、学习、宣传、自乐)。“安康”就是要使自我活得平安健康,不拖累子女,不干扰领导;“学习”个人体会人老了不学就落后,就对于我来说,由于眼不争气,不能学电脑、自我就落后,所以越老越要学。我那怕眼看不清书报,就天天听电视,听收音机,请子女将新闻形势和党的中心工作等讲我听。我天天不少于二小时的学习,还要牢记些东西。“宣传”我是一名党员,无疑在有生之年必须要当好党的宣传员。主要是宣传政治形势、方针政策、中心工作、法律法规、养生保健知识等。

  “自乐”就是明白自我取乐寿自长。除坚持“健步行”每一天不少于一万步外,对身体确有好处。自我能参加的其他老人运动也尽力参加,到达健身同乐。因此,我决心在有生之年趁目前身体还能够,脑不糊、耳不聋、眼有光、体能动、必须要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挥余热,有所作为,无私奉献,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现以小诗自勉:“寿至高龄贵似金,献身何计白头人,人生有限业无限,尽心尽力为人民”。“只眼微光不自怜,为民服务志尤坚,奉献不怕须眉白,愿作老牛报党恩”。

  老有所为先进事迹(十一):

  ---记市老科协王镇华同志事迹

  王镇华同志1933年3月出生,1955年9月毕业于江西医学院,曾任永修县人民医院院长、九江市卫生局局长。退休后按照“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与时俱进”的要求,认真学习党的思想理论,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利用专业知识,发挥余热,关心群众,奉献社会,深受大家好评。

  他持续共产党员政治本色,政治上不断进取。退休后注重党的政策理论学习,坚持收看新闻联播,自费订阅报纸和党的刊物,认真学习党在各个时期的重要决定,坚持写学习笔记,做到退休不褪色,思想常新,永葆政治本色,曾被江西省卫生厅评为全省卫生系统“五好党员”,被九江市评为“老龄工作先进个人”,连续6年被九江市卫生局党委评为“优秀党员”。

  他关心局机关离退休党支部建设,在负责局机关离退休党支部工作期间,尽心尽力为老同志服务,定期组织老同志过组织生活,组织老同志学习党的文件,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大家思想认识,关心老同志身体健康,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用心向局里争取定期免费为老同志身体体检,只要有老同志患病住院,他都前往探视慰问,帮忙解决一些困难。有一位老同志患肺癌,手术治疗需一批经费,家庭比较困难,他组织离退休老同志捐款,帮忙他度过难关,使病人和家庭十分感动。

  他用自我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培养青年医务工作者。他毕业于江西医学院,从医28年,从普通医生到医院院长,积累了许多为病人服务的经验体会。退休后,他坚持无偿奉献自我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和经验,经常深入医学院校、医疗单位为学生、青年医生讲课,深受大家欢迎,有些青年医生在他的帮忙下得到了技术职称晋升,有些医生在他的指导下专业技术有了提高。

  他用自我的专业技术无偿为病人解除病痛。他始终牢记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宗旨,只要有病人找他,都有求必应,尽心尽力为患者解除痛苦,他左邻右舍凡是认识他的有身体不舒服去找他咨询,他都耐心给予解答,及时给予救治,被人们称为“不花钱的保健医生”。

  他热心向广大群众宣传健康知识,从2009年他担任市老科协科普报告团副团长、市老科协卫生分会顾问,履职履责,一向不忘群众健康知识普及,不仅仅出主意,而且亲自宣讲,经常深入农村、城市社区、大中专院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作健康知识报告,开展医疗咨询活动。到目前,向群众作健康知识报告近40场,开展医疗咨询活动30多次,听众近5000人。2011年他被市老科协评为先进个人。

  老有所为先进事迹(十二):

  默默无闻的老协会长

  ---记庐山区莲花镇东城村老协会长张金和事迹

  张金和同志系九江市庐山区莲花镇东城村人,现年76岁,历任东城村干部,退休后于1999年当任东城村老年协会会长,一干就是15年。15年来,他团结带领班子成员扎扎实实地开展老年工作,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一、无私奉献关爱老人

  1999年社会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之风,此时张金和同志退休了,他毅然放下了外单位聘请,走立刻任当了一个毫无分文工资报酬的老年官---东城村老年协会会长,此时全村只有27位老协会员,无活动场地,无办公场所,无办公用品。实属一个空架子老年协会,由他牵头找几位在村工作多年的老同志一齐商量,筹措资金在镇党委、政府和老协的主导下,在村委会的支持下,争得星光计划和全省规范老年协会建设等资金,于2000年建成老年活动中心2250平方米,固定资产达80万元。

  当官要为民办好事,办实事,这是张金和同志的口头语,他说我虽然不是什么官,但人活在世上总要做点好事。总会让人念念,有少数人当官,是为了发财,荣光耀祖,可老张却把自我的金钱贴在老人身上,每年70,90岁老人国家发的补贴需要证件,他就亲自跑老人家里取,并贴钱复印办好,领到钱又一家一户亲自送到老人手中。

  张金和同志的人生价值观,就是无私奉献。有一种无私奉献精神,就能赢得人们的信任,人们对自我的信任就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当地有一座古庙,名为“广应圣案”被山洪冲倒一面墙已一年多,有几个人牵头想修复,终因无钱而未修成。之后人们纷纷议论还是请张金和同志出马,老张出来后召集几个牵头人,进行开会研究,自我带头拿出1000元,这些牵头人,看到老张捐钱后,到处宣扬,先后共捐出5万余元钱,很快把庙修好了。人们都议论说,不管有什么难事,只要张金和出面就能解决。

  张金和同志品德高尚,乐意为人办事,大公无私吃苦耐劳,在群众中有甚高的威望。因此东城村老年协会,有必须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老年协会会员由1999年27人增加到此刻的365人,在协助村委会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作用,在征地拆迁中,多次调解土地,山林纠纷。个性是2012年在东城村落户的江西职大、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环南山公路,三大项目征地820亩,拆迁房屋200多户。这些超多的工作,都有张金和同志带领村老协协助村委会做的。尤其是拆迁二座庙宇涉及许多老习惯、老风俗、老观点。这都有老协干部来协调解决。由于各项工作做到到位,东城村拆迁过程中,没有出现群众上访,很顺利的完成了任务。得到了镇、区领导的好评。

  二、树敬老典范,做维权卫士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何弘扬这一美德,这是张金和同志经常思考的问题,他始终围绕“六个老有”目标开展工作。个性是紧紧抓住“老有所养”这根主弦不放松。全村493位老人,家庭有多少子女,经济收入,健康状况,居住环境等基本状况,他了如指掌。个性是子女供养,子女是否孝顺十分重视。2003年春,在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里,东城村16组游美生老人早年丧妻,住在儿子家里,可媳妇不让老人入住,将老人的被子丢入雨中,老人气得大哭,欲寻短见。张金和同志得知消息后,丢下饭碗,立即跑到他家,耐心做工作,并严肃批评,你这样对待老人是犯法的,同时将7组敬老好儿媳邹火香的事迹讲给他听,邹火香的公公刘启发因吸烟不慎将被子烧了,可她却把自我娘家赔嫁来的新棉被给公公用。这两个鲜明的比较感动了她,游美生老人家庭此刻和睦,儿媳也十分孝顺。老人至今还健在,已是93岁高龄。他逢人就说是张会长救了我一家,真得好好多谢她。

  张金和同志调解家庭纠纷有一股契而不舍的钉子精神。发现哪家儿女不孝,他就一股子劲,一天解决不了,二天、三天,天天去做工作,弄得不孝子孙不好意思说,怎样不到别人家,天天跑我们家,看样貌真是我们不好,我们真得改一改了。经他调解的有丁易生、何国存等重点供养纠纷和财产纠纷,在张金和同志主持下自2003年至今每年在重阳节表彰3至5名敬老好儿媳,好公婆,健康长寿及老有所为老人。在大会上宣讲他们先进事迹,发给荣誉证书和奖金,这已成为制度化。近10年来,东城村没有出现家庭供养纠纷,无老人越级上访,无非正常死亡。每个老人有饭吃、有房住、有衣穿、有地方玩,生病有人治疗,精神有人慰藉,老人都喜笑颜开,一致说此刻社会真好,老年协会好、会长好,这样的好日子我要多活几年。

  三、文艺花朵育苗人

  张金和同志不但注意老年人物质生活,还个性注重老年人精神生活,老年人大都出生在旧社会,多数没有文化,老张自我带头学习文艺知识,唱歌、跳舞。在他组织下,东城村老年协会成立了龙灯队、腰鼓队、歌咏队,即将成立门球队。平时排练强身健体,逢年过节庙会外出演出。丰富了老年人精神生活。过年舞龙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张金和传承了民族文化,舞龙灯六年,创收20万元。在他组织带领下,老人外出旅游观看祖国秀美河山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出游了龙宫洞、庐山西海、湖南韶山、湖北五祖寺,观看了安徽太湖五千年文化,游览了苏杭二州胜境。增长了许多见识,陶冶了情操,在张金和会长的带领下老协这朵文艺鲜花开遍了全村的每个角落。

  四、老年协会的好会长

  张金和同志工作认真负责,态度端正,办事民主。同班子同志团结一致,无论大事小事,有利有弊都和大家一齐商量,因此东城村老年协会办得很出色,他在干部群众中有甚高的威信,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做。党和政府给了东城村老协很高的评价,许多荣誉。2004年被评为全国志愿者协会先进单位。他本人三次到北京开会学习。2006年和2013年评为江西省先进老年协会。我们将再接再励,谦虚谨慎,不断改善工作作风,把老协工作做得更好。

  老有所为先进事迹(十三):

  序曲育春蕾,德馨绘晚霞

  ---记浔阳区关工委顾问范序德事迹

  有人说,她犹如一棵挺拔的青松,给生机盎然的大地涂抹一片绿色;有人说,她就是一簇鲜艳的花朵,给亮丽别致的庭院增添一处风景;有人说,她好似一团跳动的火焰,给平安和谐的生活带来一种热情;也有人说,她是精神礼貌的表帅,时刻影响着周围的人们。他就是德高望重、可敬可亲的九江市浔阳区关工委主任、“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关工委特殊贡献奖”获得者范序德。

  范序德同志,1939年生,19岁入伍。1986年由部队正团级干部转业到浔阳区工作,历任副区长、区委常委、区委副书记兼区人大主任,2000年从浔阳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位子退休后接任浔阳区关工委主任以来,已有十四个年头,如今的老范任区关工委顾问。范序德同志在浔阳区担任领导期间,既讲原则,又敢担责,廉洁奉公,两袖轻风;办事认真,处事公道,待人和蔼,功德照人,深受浔阳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爱戴。他在担任党群副书记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2年,浔阳区的状况了如指掌,请他担任关工委主任,轻车熟路、如鱼得水。

  定位---构想关工委工作“路线图”

  范序德同志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时,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退而不休”为社会做点事,为群众尽点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费点心。当区委主要领导请他出任关工委主任时,他欣然同意,并暗下决心,要把这个看似平淡但却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做大、把这篇文章写好,要有声有色、有切合实际的构想、有浔阳特色的品牌。为此,他认为。要有三个转变。

  一是“主角”转变。在位时,区委各部门领导经常向他汇报工作,他也有针对性地对下属提出要求。而已不在位了,自我从一个领导干部变成普通一兵。而关工委工作涉及许多部门,要想顺利开展工作,务必取得他们的支持。有的原先是他的下级甚至是普通的文员,此刻却成了区委或者部门领导。对此,范序德同志十分尊重他们,有什么事同样以请示的口吻征求意见。有一年开年终总结会,他不厌其烦地上门一个一个的请区委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使他们很受感动,开会时一个不拉地出席会议,大家说能做到这一点真是太不容易了。

  二是“目的”转变。不能不承认,在市场经济氛围下,不少对做好工作怀有某种目的或者功利。要么期望升迁,要么获取名利。而范序德同志认为,我们做好关工委工作既不图名也不可能图利,我们只求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对社会的付出不索取任何回报,我们只求有更多的青少年健康成长,而他们犯罪的案例每少一例,那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慰籍。

  三是“方法”转变。范序德同志认为,关工委工作既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又是入脑入心,于无声处的事情。从工作方法上讲要变“开会发文”为“上门协调”;变“领导讲,下方听”为“下方做,大家听”,变“命令式”为“商讨式”。总之,关工委工作要循着“领导支持,部门合力,基层落实,年年创新”的路线走下去,就必须会实现既定目标到达一种意境,完成自我的心愿。近几年来,在他的多方努力,每年第一季度,区委常委会都要专题讨论关工委工作,并在经费上予以支持,较好地解决了位子、房子、机子(电脑)、车子、票子、交通补贴、人员编制等具体问题。关工委其他老同志是这样评价他的:范序德同志领导上有魁力,工作上有魄力,协调上有潜力,上下左右有亲和力。

  植根---精心编牢社区活动“因特网”

  社区是社会的基础,是青少年聚集的场所,也是学生的第二课堂。范序德同志上任伊始,结合社区整合和改制,抓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调整和充实学校、社区关工委机构,迅速在10所学校、6个街道、76个社区和438个驻社区单位,构建了区、街、社区三级关工委组织网络,实现了基层关工委工作“六有”,即:有组织、有牌子、有工作计划、有宣传阵地、专用记录本、有固定宣传标语。从而较好的保证了社区、学校基层关工委工作有位、有为、有威。建立组织后,范序德同志提出,社区关工委工作要在原有基础上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成为全区创新工作的亮点和品牌,逐步构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显现青少年特点和魅力浔阳特色的“三大”活动机制。一是建立学生社区联系卡制度。从2001年暑期开始,在全区十所小学四、五年级学生中,推行学生社区联系卡制度(家庭、学校、社区联系卡),要求学生放假三天内持卡到所在社区报到,由社区关工委成员即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等“五老”担任辅导员,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假期结束,持签有社区、家长评语的联系卡到学校报名,学校对学生参加社区活动予以讲评,并将此卡作为学生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几年来,累计发放联系卡16400张,收回学生社区表现反馈卡12180张。社区对青

  少年开展各种教育活动1020场次,受教育35700多人。透过这一联系卡制度,探索了一条三结合教育的新路子。二是组建10所家长学校。开设青少年心理学、犯罪学、法学、家庭教育学等课程,帮忙家长了解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动态、成长过程、时代特征以及先进的家庭管教方法。为办好家长学校,范序德同志亲自选题,并组织人员编写《家长必读》教材。几年来,家长学校采取互动式授课、现身说法、剖析案例、座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参加工作祝福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