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持苹果多少股份的生意经验,家家都有自己一本经,你能做到吗

原标题:段永平的投资必杀技!(读懂+收藏)

整理:网易博客@托马斯小火车

1.知道自己能力圈有多大或者说知道自己能力圈的边界在哪里要远远重要过能力圈有多大。

这也是人们能看到很多很 “ 聪明 ” 的人投资表现长期不好的原因。当然,这些 “ 聪明 ”人会把别人的成功或自己的不成功归结于运气或 “accidents”,而且他们总是能够很 “ 聪明 ”地找到办法让自己认为确实如此。功夫熊猫 1 里说“there are no accidents”其实是蛮有道理的。

2.别人同不同意你的观点不会让你的观点变得更正确或更不正确。观点的正确取决于事实,最后的事实。

3.投资和别人怎么看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只要你能看的稍微长远一点就行了。

4.接飞刀容易中招的原因是:人们在接飞刀的时候往往想的是这个股票过去到过什么价,而不是想的这个公司值多少钱。

个人认为在买股票的任何时候,总是应该假设自己刚刚从外星来到地球,然后平常心地看这个股票该不该在这个价钱买,包括接飞刀的时候。

只要有了这三点,长期而言投资结果必然不错。至于怎么看这三点就没人可以简单教了,大概必须自己学的。尤其是前两点重要。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人在说股票的时候,说了好多和这三点无关的东西。

6.在真的理解的生意里一个人会选多少回报的?

很多人错在选了自己不了解的别人说回报高的,结果是 85% 的人亏钱。如果问这 85% 的 “投资者” 选 8% 每年收益还是选择 10% 还是 20% 的,那就有点像某记者问人 “你幸福吗?”

在真的自己理解的生意里,没道理选回报低的,但前提是真正理解!每个人都能理解的生意其实就是把钱存银行了。

投资是只有很少人能理解的,所以大多数人还是别碰为好。

7.已经 “理解 ”的生意就没有“估”值的问题了吧?应该是个机会成本的问题,所以对每个人不一样。比如一个人有 100 万,同时的选择是放银行、买国库券、或投入到自己了解的生意中,你觉得这个人该怎么估值他了解的生意呢,如果他真的了解的话?

8.其实小额投资者有机会应该去找些看得懂的中小型公司,比较有机会回报高些。跟着大盘股很难有大收获的。

9.如果苹果开始为了生意而不是用户体验时,就该考虑离开了。

10.我只是对索罗斯没兴趣而已,谈不上评论。我对我不擅长的东西都没兴趣,就像很多人对我没兴趣一样。要做到对自己不擅长的东西没兴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人们总是以为自己比实际上要聪明一些。

11.如果买股票买的不是公司的话,那买的是什么?只要抽象到只有一个股东的时候就明白了。

12.问:好的价值观是好公司的必要条件对不?段答:可以这么说。但是,偶尔会看到有些价值观有些问题的公司会因为某些对路的产品厉害一段时间,同时也会看到有很好的价值观的公司出现战略错误而招致灭顶之灾。投资难就难在没有任何公式可循,没有充分的条件可以确定可买的公司。

13.其实有很多公司是几乎可以看到 10 年以后的日子会不好过的,这就叫生意模式。

投资中如果能总是避开 10 年后肯定不好的公司,基本上很难表现太差。能够 2-4 年找到一个可以买的公司你就发达了,难道你不满意?

14.毛估估的意思是当你认为至少值 20 块的时候我可以用 12 块买(当然 13、14 其实也可以)。

最重要的是:假设这家公司是非上市公司,市值这个价钱你买不?关于会被人收购的想法和“buy high,sell higher”的想法无异,早晚要吃苦头的。也许很多人已经吃过苦头了,只是不思悔改而已。

15.不能为“有没有可能”这种事去投资,但投机是可以的。

投机在我看来有点像在赌场玩,不能下重注,所以也不可能赢大钱。投资的概念就是可以下重手,没有很高的把握(比如 90% 左右)就不应该出手。

16.由于生意模式还没看懂,就没办法定价,所以还没打算买。个人认为买股票和这个股票曾经到过什么价是没关系的,所谓 IPO 价格的一半就是便宜的说法没什么道理。

17.人们很喜欢用一年的回报率来衡量,但大资金的年回报率是没机会特别高的,比如巴菲特的 BRK,但小资金却往往有机会有高比例的回报,比如周围的朋友中总会经常总会有某个人当年回报据说有 40%、50% 甚至更高的(就像一起去赌场的朋友中,第一天出来时总有个别人是兴高采烈的一样)千万别以为这些人已经比巴菲特厉害了。

偶尔会听到有人说某只股票至少会涨 10 倍,所以计划放 10% 进去等等。如果他真相信这只股票会涨 10 倍,什么理由他让只放 10% 呢?

18.窄义的做空指的是裸做空,就是借股票先卖,希望掉下来后买回来还。

“不做空、不用 margin、不做不懂的东西”里的“不做空”指的是窄意的做空。

我说做空的时候指的都是窄意的做空,就是裸做空。

巴菲特说过欢迎有人来做空 BRK。

一般来讲,真正的好公司都是欢迎别人来做空的(至少是不怕)。

怕人来做空的公司到底在怕什么呢?

当然,借钱的生意有点怕,比如银行,在某些情况下会因此造成恐慌从而导致挤兑,最后甚至导致破产的。

对我想买的股票而言,最希望的就是有人在大把做空了,不然很难有好价钱;同时,当我想卖股票时,一般大概也都是卖给空头了,因为空头是扛不住的,只有空头在买股票时是不计较价值的,当他们需要逃的时候,他们没有机会考虑什么价钱逃比较好。

要知道空头在 cover 时为什么不计较价值(价钱),可以参考一下“保时捷增持逼死空头,大众汽车成做空者坟墓”。

记得早年有个非常着名的股市恐慌也是因为空头回补一家铁路公司的股票而去卖其他股票造成的(忘了叫啥了)。

19.企业文化一般是由创始人建立的,一般非常难改变(雅虎以前企业文化和杨致远有很大关系。)当然,时间长有可能改变,比如惠普;还有就是 CEO 强的也有可能改变企业文化,比如现在雅虎的 CEO 就在试图做这件事。以前看到的 CEO 上任(不光是雅虎),一般都是在经营策略上拿出个方案,这种办法往往行不通,因为这种方案往往是少数人憋出来的,不是大家的愿景。靓女 Mayer 上来想改的是企业文化,我觉得这是最慢但唯一有机会救雅虎的办法。

20.企业文化就是要做正确的事情,但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了才会有绩效。(做对的事情和把事情做对)

21.虽然道理上来讲买公司就是买其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但我自己从来还没认真想过什么折现率是 " 合理 " 的。在能看得清未来的公司范围内(实在是少的可怜哈),我总是希望选未来相对(投入)回报好的。我认为无论如何不该选跑不过国债利率的(随便设个数字 5%),但能跑过黄金的(大约 10% 上下)就非常理想了。

22.具体不知道这笔投资未来会赚多少钱。只是在买入的时候,估值的有个要求的回报率或者叫做折现率去比较其他的机会成本。特别说明一下,我这里所说的预期回报指的是一般常见的年回报率相关的说法。

23.讲点自己对回报预期的看法;首先说明,本人从来不预设回报预期,因为对本人而言投资回报本来就和自己的预期无关。

我对投资的认识是过程比结果重要,或者说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过程对了,结果自然会好;第二,长期而言,跑过银行存款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不然就是啥忙了;第三,从保值的角度看,长期而言投资回报至少要做到能保住购买力不变才叫不亏,也许用黄金来衡量会有点意思。

24. 这段是老巴的:一只能数到十的马是只了不起的马,却不是了不起的数学家,同样的一家能够合理运用资金的纺织公司是一家了不起的纺织公司,但却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企业。-- 巴菲特

25.说苹果:其实,最简单的办法是看懂这个生意,然后决定一个可以接受的价钱,然后 buy to keep。比如苹果,我个人观点,这个生意是可以到每股 80-100 的每股年盈利,然后还可以至少维持或继续增长相当长的时间(比如 5 到 10 或更长),然后的结论就是 300 块很便宜,400 块很便宜,其实 500 块也很便宜。现在 600 块便宜不?好像依然便宜。但是,如果没办法得出苹果未来的盈利能力,什么价买起来都晕。

26.如果一个人要买一家公司却又不知道一家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折现)至少会是多少,那这个人买的是什么呢(假如是家非上市公司会更容易明白)。这里不考虑其他因素并购,比如技术并购等。"至少"很重要,表示这是个思维方式。用公式的都是蒙人的,没有例外。

27.所谓价值投资者的买卖都是和价值有关,比如卖的时候和成本是无关的。会卖是师傅的骨子里实际上考虑的是市场价和成本之间的关系,想这么做的人自然是非常关注市场对这个股票的态度而不是专注在企业的生意上。猜测而已。总而言之,真正理解的公司,买和卖的决定其实是差不多难度的。

28.股票或公司是有时间价值的,这就是 " 折现 " 的魅力。

比如我觉得苹果早晚是 1000 块的股票,但可能需要 3 年,如果今天有人愿意 800 块买我可能就愿意卖了。但如果当年我觉得网易是个 50 块以上甚至 100 块的股票(在有限时间比如 10 年内),如果有人出 10 块钱买(假设当时市值是 5 块)我也是不肯卖的。

29.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你把“折现”两字忽略掉那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我告诉你苹果有一天会到每股 10 万块,但要一万年,你买不? 再次强调:未来现金流折现指的是一种思维方式,想用公式的请到学校去用哈。

30.简单讲,一个人是不是价值投资者和其说自己是不是没啥关系,区别在其关心公司本身的程度。有些不碰股票的人其实也可以是最好的价值投资者,因为他们懂价值投资最精髓的东西 - 不懂不碰,而且长期而言,他们的投资回报比股市上 85% 的人都好,因为他们没在股票上赔钱。

31.如果说宗教情怀指的是信仰,信仰指的是要“做对的事情”,“做对的事情”就是明知错的事情就不做的话,我同意这个说法。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如此厉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能坚持不做他认为不对的事情。要坚持这点其实非常不容易,因为往往“不对的事情”往往是有短期诱惑的。

32.其实每个人都有一颗投机的心,所以才需要信仰。

我对信仰的理解就是“做对的事情”,或者说知道是“不对的事情”就别做了。人们热爱做“不对的事情”是因为这类事情往往有短期诱惑。

33.经常看到人们对平均每年 15%+ 的回报灰常不屑,不是很理解,似乎他们一出手就应该是 5 倍 10 倍啥的。平常年景的说法很有趣,因为对我而言每年都是平常年景。

34.“买自己一眼就看懂得生意的公司往往都不错”这句话很有悟性哦。老巴也讲过,伟大的生意一般只要一个 paragraph 就可以说得很清楚。

35.诺基亚是典型的成功是失败之母的典范,失误绝对一箩筐。补充一下:有时候必须决策时不决策也是重大决策失误。

36.某段时期经营和股价回报不错未必就一定是价值投资。不过我相信他们投的时候的思路绝对是价值投资的思路。再说价值投资也不一定就赚钱(价值投资也会犯错),只是长期而言赚钱的概率高而已。

37.学习巴菲特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远离股市。

38.a. 喜欢钱不是什么过错。最重要得是“取之有道”。我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非常羞于谈“钱”字,连经营企业时都尽量避免“钱”,当然总是可以找到别的词代替,比如资金、收入等等。

b. 说明学校里是很难学到投资的,哪怕是金融专业的研究生也可以是七窍只通了六窍。

c. 说明在吃了很多亏后,不断悟的人最后会悟到“道”的。

d. 上道了不等于到了目的地,知道对的事情离能把事情做对可能还有相当长的时间。好消息是,只要上道了,快点慢点其实没啥关系,早晚你都会到罗马的,if you really believe that.

39.段总粗估 amzn:假设一切都按照 amzn 的设想发展,10 年后真的做到了 5000 亿美金营业额,按 3% 纯利计算,那就是 150 亿。如果给他 12 倍 pe,那就是 1800 亿市值,按 6% 折现到今天就是 1005 亿,刚好是今天的市值。

所有假设都是毛估估的,但没找到 amzn 这个价是个好投资的感觉,所以暂时不看了。不过,如果 amzn 市值是 100 亿或 200 亿的话,或许很值得研究。

40.所谓价值投资者追求的是价值,与其是否热门无关。

所有真正好公司都有热门的那一天。最关键是平常心去看一家公司到底价值何在,不要理市场的冷热。

41.长期投资并不自动等于价值投资,但价值投资一般都是长期投资。

42.价值投资者容易抄底抄在半山腰,花旗银行的股价从 60 美元跌至 1 美元的过程中就套牢了一大批试图抄底的价值投资者。

抄底就是投机,为什么被套牢后就成了价值投资了?

老巴被套 citi 了吗?为什么没有?

所谓的价值投资者不是口里喊几句价值投资就会成为价值投资的。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是骨子里相信价值的。

43.又是对苹果的毛估估思维:苹果现在市值 4200 亿,现金 1000 亿,今年估计赚 400 亿 +,明年应该能赚 500 亿 +,产品如日中天,生意模式相当强大,现在就卖有点早吧?这么高的成长和这么低的 pe,找个好股票不容易啊。苹果怎么看都应该是 6000 亿以上的公司,也许会更多的。卖股票和持股成本无关,要理性思考。

44.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其未来的净现金流(的折现)。账上的现金在“未来”不一定还在,所以不能简单用现金来衡量,除非马上清算。

45.学巴菲特最重要和人们能够学的东西其实是他不做什么!绝大多数人学的是相反的东西,就是他在做什么,那是没办法学的,因为每个人的能力圈不同。巴菲特说知道自己能力圈有多大比能力圈有多大要重要的多。当然,能力圈的大小也是可以学的,但那是每个人自己的经历包括学历等,巴菲特不教这个。

46.苹果 :“我从不希望你问我会怎么做。只需要做正确的事情。”

做对的事情和把事情做对!

在把事情做对的过程当中没有人可以避免犯错误,这是好的投资者必须明白的道理。

去年一月我决定买苹果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想明白了没有乔布斯的苹果依然强大。

强大的生意模式加上强大的企业文化,加上过得去的价格,持有者可以睡得好哈。

突然觉得自己这么多年投资表现不错确实是有道理的,当然自己能想明白投资的道理确实可能是运气,顺便感谢一下老巴的点醒。--- 当年问老巴:什么东西您会首先考虑?“生意模式 ”!对呀,就这么简单。

不过,明白什么叫生意模式是非常难的,简单的东西都很难哈。

球友们在准备滚雪球之前好好想一下吧。

47.没有焦点的公司早晚会有麻烦。

48.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做过企业家的人本来可以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更容易看懂公司,更容易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在哪里。但我发现我认识的很多企业家对股市并没有任何认识,和普通人无异,同时大多数人是不碰股市的(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不懂)。

不懂不碰的就是好的投资者,哪怕一点都不碰也是对的。

49.看看老巴怎么做的就会明白这种风险实际很小,关键在不懂就是不碰的原则。多数人错在一知半解时由于害怕失去机会而急急忙忙出手了。

50.再看一遍哈,学巴菲特最重要和人们能够学的东西其实是他不做什么!绝大多数人学的是相反的东西,就是他在做什么,那是没办法学的,因为每个人的能力圈不同。巴菲特说知道自己能力圈有多大比能力圈有多大要重要的多。当然,能力圈的大小也是可以学的,但那是每个人自己的经历包括学历等,巴菲特不教这个。

51.做对的事情和把事情做对。做对的事情的意思就是错的事情不做,发现是错的事情就马上改。

老巴也说过类似的(大意),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在坑里了,至少不要再往下挖了。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在把事情做对的过程当中是会犯很多错误的,因为把事情做对是个学习的过程。很多人会在这个地方搞混。举几个例子:不诚信是错的事情,所以不要做;借 margin 做股票是错的事情,所以不做。也许有人会问,难道明知错的东西还会有人去做吗?这个世界很有意思,往往不对的事情是有很多短期诱惑的,连食品都这样,好吃的东西往往对身体不好。

52.我理解的所谓投资其实和“市场”(短期)没关系,所以没有谁比谁聪明的问题,但有每个人了解的东西不一样的概念。

我认为的投机就是认为自己可以比市场快一步。我认为的投资和市场没关系(意思就是别人短期怎么看没关系)。如果一个投机分子认为市场比自己聪明的话,从一开始他就不会介入(来小玩玩的不算哈),当然最后大部分人确实证明了市场确实更聪明。从长期的角度看,市场是绝顶聪明的!其实很多“购买并持有”的人们实际上就是投机分子,因为他们自己其实不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所以买了以后需要整天问别人怎么看,在被套时就拿出“长期投资”来安慰自己。要知道,没什么比买错股票并长期持有伤害更大的了。

53.任何时候,只要你还想着要空一把谁,那就表示你还是个投机分子(以为自己比市场聪明)。早点收起做空头的念头吧,老老实实去找那些可以让你睡得好觉的 deal!不过,投机是件非常好玩的事情,就像偶尔去下赌场一样,如果你做好输钱的准备的话(赌点小钱?)

54.顺便说下我对“估值”的一点。

我发现大部分人说到估值时其实指的都是市场应该给股票一个什么价。

个人没对这个术语研究过,但自己现在“估值”时总是在试图搞明白自己付出什么“价”才能 5 年 10 年都不操心,或者说拥有的股权在 5 年 10 年以及未来带来的实际回报值不值我付出的价钱。这里最大的不同是,我不考虑市场因素,或者说,不管市场目前愿意给什么价。

55.“持有是否等于买入 ”,这是个非常普遍但又非常有意义的问题,我相信几乎所有投资的人都被这个问题或长或短地困扰过,而且绝大多数人在投资生涯里大概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个人认为其实这个问题最终不会困扰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也就是说想不通这个问题的都还不算“价值投资者”,不管他们看过多少投资的书或做过多少年的投资。

“持有是否等于买入”其实在每个时点都是对的,时间越短对的概率越大。这也正是困扰很多人的地方。

老巴在讲 when to sell a business 的时候其实讲得蛮清楚了,大家不要希望看一遍就能真的看明白的哈,老巴自己也说他花了好多年才大致明白的,我自己现在大概也是在大致明白的阶段。

56.问 :资产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原因,造成资产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呢?可以谈谈理解吗 ?

答:其实供求决定价格在每个时点都是对的,但用这个结论去投资却经常是错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所以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所谓的资产的价值取决于其能够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这一点就是所谓价值投资里的 "you must believe" 的唯一的一点,关键时刻往往很管用。不是骨子里信这点的人其实都还不是真的价值投资者

钛媒体注:本文由作者创业邦(ID:ichuangyebang)综合整理自孤独大脑(ID:lonelybrain)、投资人说(微信ID:touzirenshuo)、水木资管号,钛媒体获授权转载。

其实段永平一直努力地保持着自己的神秘气质,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拼多多的CEO黄峥是他的得意门徒。尽管拼多多本身备受争议,但无法掩盖黄峥个人的光芒,他被人们戏称为“杭州80后新首富”、“抛弃你的同龄人“。直到黄峥在此前的采访中无意提到“对自己商业教育影响最大的,是段永平”,人们才突然唤醒了关于这位60后老企业家的记忆——

是他打造了火遍大江南北的“小霸王学习机”;是他创立了家喻户晓的“步步高”;是他在网易最底谷的时候成功投资;是他在黄峥还是nobody的时候带着他一起去和巴菲特共餐;也是他的嫡系门徒掌舵了OPPO、vivo,统领了中国手机的半壁江山。

不吹,不黑,60后段永平走了一条异于其他企业家的路。李书福、许家印、孙宏斌等“同龄人”至今奋斗在第一线,段永平却早已隐居幕后,通过将自己前半生所领悟到的商业真谛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年轻人的方式影响着现有商业格局。

但他的商业智慧正被他的门徒传颂:“在我的天使投资人里面,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段永平,他不停在教育我首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再把事情做正确。”

段永平先生,在华人企业界和投资界,已是神一级的人物。

段永平为人低调,除了彭博商业周刊去年的那次以“神秘富豪”为题的专访,段永平鲜在公开场合发表言论。

而美国时间2018年9月30日,段永平先生在斯坦福校园和华人学子们进行了交流分享。为大家解读“本分”和“平常心”的内涵,探讨如何善用Stop Doing List来做正确的事情,并分享他“快即是慢”、“少即是多”、“小而美”和“敢为天下后”等一个个风趣的口头禅背后的智慧和故事。

段永平在斯坦福校园的分享内容精华:

问:为什么您认为基业长青的秘密在于要有Stop Doing List?

段:不做的事情更重要。聚焦,才能做长期正确的事情。

人们常说Do right thing, do things right,要做对的事、要把事情做对,道理大家都懂,怎样做到呢?就是不做错的事。多数人不是判断不了对错,而是明知是错的还要去做,因为时常会有短期的诱惑。

想要基业长青,要想让时间产生复利,就需要有长期思维,相信时间的力量。看看S&P指数,这些年涨了多少了?这样你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坚持做对的事,才能识别并承受住波动不动摇。

其实我们一直都是在动荡中,有人有危、有人有机,危机对于好公司和投资者都是机会,贸易战是好公司的机会、坏公司的借口。

而有一个Stop Doing List,反过来有利于建立和坚持长期思维。有了列表和意识还不够,行动上要坚持,得跟自己较点劲:如果确认一件事、一个方向是错的,我就立刻停止,而不是非要等着这条路上出现下一个所谓“更好的”。

段:今天我们主题是“基业长青的秘密:Stop Doing List”。

《基业长青》正是斯坦福一位教授 Jim Collins 的代表作,他还有另一本《 Good to Great》(从优秀到卓越),通过对许多长青企业持续观察、大量定量分析,给出了一套方法论,只要领悟并坚持去做,都有机会走向卓越,你所在行业是不是处在潮流之中,其实并不重要。

厉害都是一点点攒出来的,这个list也是一条条攒出来的,通过对成功经验的扬弃和对犯错误经历的总结,攒出来的。

建立这个list,确定有些事要停的时候确实很难接受。特别是当你实际是通过做某事做到优秀的时候,这一度是你的成功经验,决定不做是很难的。但是受 Good to Great 启发,难但是对,就还是得去做。你必须要有这个勇气,我把自己都从公司里淘汰了。

问:您的 Stop Doing List 是什么?可以举些例子说明么?

不要盲目地扩充自己的能力圈。人能做的事有限,人说啥、能说啥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啥、能做啥。

不要一年做20个决策。1年做20个决策,肯定会出错,那不是价值投资。一辈子做20个投资决策就够了。

不懂不做、不熟不投。不懂、不熟的事上不能下重注,抓住你能抓住的机会。

不要走捷径,不要相信弯道超车。弯道超车是不开车和不坐车的人说的,总会被反超的。

不做长期有息贷款。这样在经济危机中才有最大的生存机会,我买房子都不贷款。

不做空。这方面我曾经犯过错误,尤其是不要做空长期的好公司,比如早年的百度。

不做短期的投机。有人说这件事我不指望赚钱,就当消费玩玩,一次一次这样就不聚焦了。常在河边走,难免会湿鞋,湿一回鞋子就会湿一辈子。

关于做企业我举两个例子:

不做代工,拒绝沃尔玛。沃尔玛要拧成本毛巾,给他代工你会很难受,企业会被弄死。

不做折扣和返利。Oppo、Vivo 的年收入合计有400亿美金,没有 Sales 部门,没有折扣、返利,大小客户一视同仁。

问:这让我想起巴菲特的“能力圈”原则。普通人怎样学习巴菲特呢?

段:巴菲特是有大智慧,对人也是真心诚意地好。在美国这样的企业家,我见过不少,在中国基本没见过。

他能把特别复杂的东西讲得让他妈妈都能听懂。普通人多看他的东西就好了,看他的书信、听他的演讲,多看多听就够了,像听音乐一样去听他的分享。

问:什么公司是您认为好的投资标的?

好生意:就是生命周期中能产生现金流、并且能让人睡好觉的。能不能让经营者、投资者睡好觉,是判断是否好生意的重要标志。

对的人:就是看创始人、团队和企业文化。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文化,包括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这能够帮你找到同道中人,你也不用去尝试说服无法相信你的人。有些企业并购不成功,根子就是因为文化不一样,比如 HP 并购 Compad 。企业文化其实都是 founder 形成的,一旦形成也很难改变。好的企业家、创始人,最大的特性就是 integrity。

对的价格:其实只要是好的公司,长期都不贵,移动互联网 Arpu 就一直在涨。我们能知道什么会发生,但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比较难。

问:您怎么看待智能投资?AI在投资领域可以做好吗?

段:价值投资,AI比不过人;投机,人比不过机器。

我自己在投资上没犯过错误,投机上犯过。

问:您现在投资主要投哪些方向和公司?

段:我现在主要投公众公司,因为有更多信息可以看,也容易对标验证平均回报率是不是能超越 S&P 。我不太看市场怎么看,那些信息在你买某个标的的时候跟你有关、卖的时候有关,中间都没有关系。

我现在95%的投资投在Apple里。

问:Apple已经是众人皆知的好公司了,市值和股价都这样高,还可以投资么?

段:Apple是最好的公司,我会一直持有。之前我认为它能一年赚500亿美金,现在做到了,未来我相信它能赚1000亿美金。而且你不要光看它手机,手表未来可能会贡献50%的销量,反过来带动手机的销售。

这家公司文化很强,非常聚焦,利润至上。Tim Cook 说“我们就是要把产品融入到生活里去”,做到这一点它不是靠做最多的产品,而是始终做最好的产品、做对的产品、把产品作对来满足用户,用广告影响20%的人、让这些人再去影响其他80%的人,这样的公司很少。它的竞争对手很多是在同质化领域做事情,同质化的公司是很难做大的。

做产品要聚焦性能,性价比就是性能不够好、自己找借口。这点Apple做得很好,OV还在努力、做得也很好了,品牌和营销反而没那么重要。我们敢为天下后,要后中争先。我对 Tim Cook 说,Oppo、Vivo 是 Apple 竞争对手的敌人,我们不和 Apple 比,希望未来手机只剩下Apple 、Oppo 和 Vivo 。

问:拼多多的黄峥,说受您影响大,把您看作是他生命中的贵人,他也用很短的时间把拼多多带上市。您怎么看待黄峥?

段:做人、做事,快慢不是问题,人是一条好汉,快一点慢一点都是好汉。

黄峥有成功企业家许多必要的特性,我和他能相互不断深入地问问题,拼多多的企业文化也是抄的Oppo的。

短时间看拼多多会有机会也有问题,时间会是他做企业遇到的最大问题。给他更长时间,人们能看到他的厉害。

问:投资网易是您最经典的案例之一。现在您怎么看现在的网易?

段:现在基本卖掉了。为啥卖掉,具体不能说。不过我觉得丁磊是个大孩子,不能放那么多钱在他那里。

问:您持仓本就不多,还卖掉过哪些股票?

问:您现在主要是跟亲友在一起,回中国很少了。您怎么看中国的创业机会?

段:现在一年都不一定能回去一次,也不愿意见媒体,我不希望别人误解我还在运营公司,像Oppo早期我有参与,Vivo完全没有参与。

创业肯定是中美都很有机会。创业的土壤,美国更好一些,相比起来中国的创业者肯定要更辛苦一点,还得自己做警察的事、做保安的事之类。

人生都不同的阶段,我现在觉得亲情、友情最重要,并且要给孩子安全感。对朋友要宽容,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不用太多解释、说服,你把你交给他、他把他交给你。

对亲友,重要的是陪伴,而且要高质量的陪伴,是非问题、边界问题要说、要讲清楚达成共识,其他的都不要计较、不要say no;平时陪伴亲友,也把手机藏起来、一起好好待着,不要各看各的手机。

问:如果让您给人提几条做人做事的建议,您最想提哪几条?

重要的是做个好汉,快、慢都没关系;

简单的事都不容易,始终做对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

不用老提“双赢”,不占别人便宜就行;

做你喜欢的事,当你做自己喜欢的,就不会觉得有加班这回事了;

想尽办法在做事情,就都能够做好,别的不要想太多。

段永平在斯坦福校园的47条交流实录(与上文有部分重合)

1、对你来说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为什么?

段:不同年龄答案是不同的。现在是家人、亲情、友情。这还需要说为什么吗?

2、 没有销售部,那你的价格决策机制是什么?

段:做市场调研,在上市的时候就尽可能定准价,错了及时调整。(电子产品)竞争的本质在于产品差异化,要做别人提供不了的东西。没有差异化,就成了日用基础商品,只能靠价格来竞争,很难挣钱。

3、你有没有试图改变过性格和思维方式?

段:我觉得没有,性格很难改。中欧有个统计,世界500强的CEO中什么样的性格都有,而他们只有一个共性,就是integrity(诚实)。

4、投资早期企业的逻辑是什么?

段:我不投早期,只投上市企业。投黄峥是因为个人原因,他是我朋友,我了解他、相信他。黄峥是我知道的少见的很有悟性的人,他关注事物本质。

5、谈一谈营销方法论?

段:(外界)有个误解,以为我们很看重营销。其实对于我们来说,营销一点儿都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产品。没有哪家公司的失败,是因为营销失败。公司失败,本质都是因为产品的失败。当然我不是说不要营销,事实上我们营销做得很好。营销,就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把你想传播的信息传播出去(给你的用户)。

我这里是要强调,营销不是本质,本质是产品。营销最重要的,就是不能瞎说。企业文化最重要。广告最多只能影响20%的人,剩下80%是靠这20%影响的。营销不好,顶多就是卖的慢一点,但是只要产品好,不论营销好坏,20年后结果都一样。

6、中国品牌在新兴市场国家有哪些机遇?

段:这个我不太懂,但我不觉得会有太大差别,都是要关注用户的需求。平常心,就是回到事物的本原。

7、巴菲特饭局上发生了什么?

段:我做公益,老巴(巴菲特)也做公益。我直接捐出去,和通过老巴捐出去是一样的,所以就拍下了巴菲特午餐,只当做公益了,还能向老巴学习。不一定要吃饭,看老巴在网上的视频、讲话、股东信,就可以了。老巴(说)的东西,逻辑上很顺,听起来像音乐一样享受。

8、现在手机(企业)有两种模式,一是小米这种先圈用户,再通过其他方式变现;二是苹果这样,靠产品本身赚钱。哪种好?

段:首先,圈客户的角度,苹果比小米厉害;其次,长远来看,没有什么企业是靠便宜赚钱的。性价比,都是给自己找借口。一定要把重心聚焦在用户上,也不是我们非要做高端还是低端,只是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了,满足了一部分人群的需求。即使苹果,也没有满足所有人。

我们早年经常提性价比,直到我有一次跟一个中国通的日本人谈合作说到我们的产品性价比高时,对方很困惑地问道,什么是性价比,是“sex-price” ratio吗?我当时就愣了一下,觉得日本人的词典里似乎是没有性价比这个东西的,之后又花了很久才悟到,“性价比”实际上就是性能不够好的借口啊。我希望我们公司不会再在任何地方使用这个词了。

9、未来的投资/创业趋势?

段: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有点儿难。我个人不太关心前沿的东西,我一般比较滞后,看懂了好的公司再投。前沿的东西,是苹果这类公司关注的,我做的是找到苹果这样的公司。

10、 这么多手机公司,为什么苹果最成功?

段:苹果很难得,focus(聚焦)在自己做的事情上。苹果有利润之上的追求,就是做最好的产品。苹果文化的强度很强,有严格的“Stop Doing List”,一定要满足用户,一定做最好的产品。我们不和苹果比,因为1000个功能里面,有一些比苹果强,说明不了什么。就像CBA篮球打不过NBA,说我们会功夫,不是扯嘛。

段:我是anti-social的,社交很累,很费时间。泛泛的社交里朋友太少,看起来认识很多人,其实很难深入了解。有时间我更喜欢去打打球。我投资只是爱好,average(平均)能beat (打败)S&P。

12、 为什么说“敢为天下后,后中争先”?

段:所有的高手都是敢为天下后的,只是做的比别人更好。我们公司成功不是偶然的, 坚持自己的“Stop Doing List”,筛合伙人,筛供货商,慢慢地就会攒下好圈子,长期来看很有价值。

敢为天下后,指的是产品类别,是因为你猜市场的需求往往很难,但是别人已经把需求明确了,你去满足这个需求,就更确定。(敢为天下后指的是产品类别,后中争先指的是做好产品的能力。或者说,敢为天下后指的是“做对的事情”,后中争先指的是“把事情做对”的能力。)

13、 有没有过一些投资错误?

段:投资没犯过错误,投机犯过。(投资其实也犯过,但错误很小,当时可能没想起来。)投机百度的时候被short squeeze(夹空)了,亏了1亿~2亿美金。我学老巴:想不通的我不碰,肯定会错失很多好机会,但是保证抓住的都是对的。投资遵循老巴的逻辑:先看商业模式,理解企业怎么挣钱。95%的人投资都是focus在市场上的,这就是不懂投资。一定要focus在生意上。公司是要挣钱的。

14、什么时候卖苹果,为什么?

段:好公司是不需要卖的!

15、 你来美国后,能力圈有什么提升?

段:能力圈不是拿金箍棒在地上画个圈,说待在里面不要出去,外面有妖怪。能力圈是:诚实对自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有这样的态度,然后如果能看懂一个东西,那它就是在我能力圈内,否则就不是。

苹果1万亿市值?我从来不关心这个,我只关心它赚钱的能力。买公司,是不打算卖的,除非它盈利能力改变,或者有更好的标的,自己很懂,价格又很低。

16、 怎么看待创业的“坚持了才有希望”和“Stop Doing List”?

段:“Stop Doing List”说的是做对的事,如果知道错了,马上要改。创业依然适用。(就是对的事情一定要坚持,错的事情一定要尽快改!)至于怎么做对,那是方法层面的,可以通过学习来解决。

要是不知对错,就是没有是非观,那这辈子很难有成就。是非观是要自己培养、坚持的,没有shortcut。比如抽烟,很多人不戒烟不是因为不知道它不好,而是抵抗不了短期诱惑。

17、为什么不见媒体?

段:不希望给公众留下我掌控公司的印象,抢了CEO的成就感。不抢他们的功劳,这很重要,因为事实上我本人已经10多年没有在一线了,如果我还是CEO的话,公司很可能做不了这么好。

18、你主张不贷款,不用margin,错过了机会怎么办?

段:贷款和用margin,赚的时候快,赔的时候更快。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湿一回鞋就湿一辈子,为什么要冒这个险呢?(有些机会总是要错过的,只要保证抓住的是对的,就足够了。)我们过去的大部分竞争对手都消失了,我们还健在,道理也许就在此。

19、你怎么看待智能手机壳行业?

段:我不懂。但是我知道,好东西不需要推广,你看智能手机一出来,很快就普及开了。如果你的东西推出去没有很快抓住用户,肯定是不够好,一定要回来好好思考,想自己的问题。

20、 对职场新人职业发展的建议?

段:做好本职工作,不要跳来跳去。硅谷很多人喜欢跳槽,但是在苹果干30年,比跳去大多数创业公司结果都要好。

段:如果自己都不懂自己在做什么,要让投资人相信你是不可能的。黄峥有一点特别好,会不停地问这个是什么意思,这个是什么意思,关注问题本质。

22、企业文化是什么?

段:企业文化就是Mission、Vision和Core Values。“Mission”是为什么成立;“Vision”是我们要去哪里;“Core Values”是哪些事情是对的,哪些事情是不对的。

招人分合格的人和合适的人。合适是指文化匹配, 合格是指能力。价值观不match(匹配)的人,坚决不要。给公司制造麻烦的,往往是合格但不合适的人。一群合适的普通人在一起,同心合力也能干大事。

23、怎么看待中国企业爱弯道超车?

段:Alaska有句话,shortcut is the fastest way to get lost(捷径是迷路的最快的办法。)不存在什么弯道超车的事情,关注本质最重要!不然即使超过去,也会被超回来。

24、怎么判断股价便不便宜?

段:这是关注短期关注市场的人才会问的问题。我不考虑这个问题。我关注长期,看不懂的不碰。任何想市场,想时机的做法,可能都是错误的,我不看市场,我看生意。你说某只股票贵,how do you know?站在现在看10年前,估计什么都是贵的。你站在10年后看现在,能看懂而且便宜的公司,买就行了。

段:主要讲的是做对的事情。它不是一个skill(技巧)或者formula(公式),而是思维方式:如果发现错了,就立刻停止,因为这个时候成本是最小的。我不能告诉你对错,怎么判断对错,要自己积累。

不该骗用户,不该骗投资人,每句话都是一个promise(承诺),这你应该是知道的。你去找投资,说没生意,没skill,什么都没有,那你去找你爸。你总得有点儿什么,才能见投资人吧。如果你自己都搞不清楚要做的事,让投资人怎么相信你?

至于怎么把事情做对,要花时间去培养skill sets(就是有学习曲线的意思,要允许犯错误)。坚持“Stop Doing List”,厉害是攒出来的。OPPO跟苹果比,我们在做对的事情上是一样的,但是在把事情做对上可能有些差距。但我们有积累。我们比大多数公司厉害。

“Stop Doing List”没有shortcut(捷径),要靠自己去积累,去攒,去体悟。stop doing就是发现错,就要停,时间长了就效果很明显。很多人放不下眼前的诱惑,30年后还在那儿。错了一定要停,要抵抗住短期的诱惑。

26、在硅谷怎么更好地带娃?

段:最主要的,要给孩子安全感。怎么给?就是给quality time,就是高质量的陪伴,跟他们交朋友。高质量的陪伴,就是待在一起,把手机藏起来。

要无条件的爱。中国人容易有条件的爱,“你得了第一,爸爸很爱你啊”,这两句话绝对不能放一起说。中国人也爱到处夸孩子得了第一,这容易给孩子压力。孩子会想:我得第二你是不是就不爱我了?我带孩子,坚持尽量不对孩子说“NO”,除了大是大非,涉及边界的事,其他的都让孩子大胆地探索。

27、怎么看待老巴(巴菲特)?

段:老巴是一个很好的人。他是发自内心的的对人好对人诚恳。他很睿智,任何复杂的问题,他一两句话就说到本质了。他这么睿智这么成功又对人这么好,中国企业家里我基本没见过这样的,美国企业家里也极少。

段:因为丁磊就是个大孩子,那么多钱放他手里不放心,虽然股价证明我可能卖错了。

29、怎么看待特斯拉?

段:芒格说,马斯克是个被证明了的天才,他的IQ可能是190,但他自己认为他是250。但是run a company,you must be rational(经营一家公司,你必须要理性!)。在我眼里,特斯拉是一家价值为零为zero的公司,迟早要完。他的culture(企业文化)很糟糕。

30、如何建立长期友谊?

段:就是和人真诚打交道。我跟老巴学到的, 人一辈子最重要的是友谊。所以要对朋友宽容,要友善,要诚实。但他也没说要有很多朋友,能有一打好朋友就足够了。

31、怎么把culture(文化)传承下去?

段:没有特别的秘诀,主要在于选择,找到同道中人。因为你是没有办法说服不相信你的人的。不相信你的人,你跟他说话的时候,他的眼神是飘的,你能看出来。然后就是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靠年头淘汰掉不合适的。

32、 怎么样选人,包括合伙人,员工?

段:一次就找对那是运气。主要是要有标准,该淘汰淘汰,该散伙散伙。知道错了,要有停止的勇气。越早停止,代价越小。

段:我想的都不是眼前的。我是学无线电的,但我没有干这个,因为这不是我爱干的事。当年研究生毕业时找的工作说你多少年能当处长,两年能分房子,鸡鸭鱼肉有得分。但是我没有兴趣。所以我离开了。后来去的佛山无线电八厂,当年这个只有几百人的公司招了100本科生,50个研究生。大家都不满意,很多人都想走。结果我离开两年后小霸王都做出来了,回去一看,那帮人都还在(只走了一个人)。

很多人说“我没有找到更好的机会”,其实是他们没有停止做不对的事情的勇气。所以stop doing的意思,就是发现错了就要马上停,不然两年后,可能还是待在那个不好的地方。我一直想的是长远的事情。很多人都是在眼前的利益上打转,他30年后还会在那儿打转。

34、(价值)投资最重要的是什么?

model,就是赚钱的方式,这个是你必须自己去悟的,我没法儿告诉你。就像如果你不打高尔夫,我是无法告诉你它的乐趣的。

35、创业该怎么坚持?

段:我的理解很简单,如果你坚持不下来了,就坚持不下来了。你坚持下来的东西,肯定是你放不下的,到时候你自己会知道。

36、怎么看比特币/区块链?

段:我对不产生现金流的东西,不感兴趣。区块链我不懂,不懂不看,不懂没法下重注。但是我看不懂,不代表你看不懂,你要投自己能看懂的。

37、怎么发现并保持平常心?

段:保持不难,因为它就在那儿(是内心已经有的东西)。不过,马云还说过一句话“平常人是很难有平常心的,所以平常心也是不平常心!”发现嘛,靠吃亏。因为没有平常心,一不rational就会栽跟头。

38、怎么找到喜欢做的事?

段:你如果总是待在自己不喜欢的地方,你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所以发现错的事情,就要停。多去尝试,去寻找。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没有加班的概念了,因为你会想尽办法工作。

39、 我觉得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对吗?

段:成功肯定是有原因的。

40、如果有机会再活一遍,什么事会做得不一样?

段:不知道,没这么想过这个问题。可能少喝点红酒?

41、最想给儿子说什么?

段:说什么都没有用,做什么才重要(最重要是做什么)。(这是老巴说的)

42、怎么发现对/不对的事情?

段:要有时间想。可能会想很久,有一天突然灵光一现,想明白是错的/对的。我们当年想小霸王的广告词,想了半年才想顺词。很多人一天到晚忙,根本没时间想,可能永远都不会明白。

43、你是怎么找到你们公司的产品的mission(使命)的?

段:产品角度,是慢慢摸索出来的,发现不对,赶紧停。比如苹果的充电器,说了一年了,今年没推出来。没推出来,肯定是有问题没解决。没解决就不推。

44、男怕入错行。将来会火的、自己擅长的,自己喜欢的,选哪个?

段:如果你知道:会火的+擅长的+喜欢的,那肯定做那一行。问题是这很难知道,所以优先做自己喜欢的。钱多不是好事,因为挣钱是一个很大的乐趣,钱多你就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乐趣。钱差不多就可以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更重要。

45、人机交互的下一个突破口?

段:我不知道。但是机器肯定越来越强,人已经在围棋上输了,做投机你也打不过机器。但是在投资上,机器永远打不过人,因为机器看不懂公司。

46、怎么对待差异化定价(给不同的客户不同的价格)?

段:价格不一致,一是他们迟早会发现;二是客户发现能议价,会想尽办法跟你讨价还价,浪费你很多时间,这都是麻烦事。价格一致,会省很多麻烦。做产品主要是要抓住客户的需求,而不是价格。可以看看空客的John Leahy。(一个人打败了波音啊!当然背后靠的还是产品!)

47、黄峥的什么(优势)让你投他?

段:我和黄峥10多年的朋友了,我了解他,我信任他!

在经营企业时,段永平先生还曾归纳过他构建企业文化的9个原则,其实在这些原则中,更渗透出他经营企业25年的方法,不仅对企业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知, 有更多实操当中的启发。

一、企业文化为何如此重要?

构建企业的第一点是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为何如此重要。

我时常觉得,产品可以模仿但企业文化是不可以模仿的。一个企业,若想要基业长青,长期保持竞争力,就一定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

步步高发展这么多年来,不论是企业规模、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还是产品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升。尽管步步高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点磕磕碰碰,但总体来说还算顺利。这些年来,我们看到好多知名企业和民营企业倒下,包括我们的竞争对手,它们从“明星”很快变成了“流星”。

我记得社科院曾做过一项调查,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岁左右,这也就反映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企业规模可以做大,但是做不长、做不强。我觉得,企业或企业家自身问题,这是最主要的原因。许多中国企业家都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动不动就要做世界500强,但是却缺乏长远的目光和持续发展的愿景,没有把企业文化的“内功”练好,所以出问题是早晚的事。

我觉得,企业小的时候,由于人少,好多事情大家心里都清楚怎样去做,这时候可以不去倡导企业文化;但是当企业做大后就一定要完善行为准则和管理制度,日积月累地积淀我们的企业文化内涵。

二、不断选择做正确的事,降低失败的概率。

我认为,所谓的“道”就是Do right things,也就是做正确的事;“术”则是Do things right,也就是把事情做正确。这两者是什么关系呢?我觉得“道”应该先于“术”,因为只要方向正确,即使采用的方法笨一点也只是走的慢一点,并不会走错路。在我看来,许多企业做不好往往是犯了一些比较大的错误,没有做正确的事情。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有一次我在美国,要去机场接一位同事。一开始估计要在机场等一个小时,于是便在机场停车场投了一小时收费的币,结果同事提前半小时就来了。这时问题来了,我到底应该选择直接将车开走还是继续等将剩下的半小时时间消耗完呢?结论其实不言而喻,现实中人们通常会选择开车走人。

但是同样的道理,很多人在涉及到企业的实际决策时,就会犯继续等下去的愚蠢的错误。比如说,我在某件事情上已经投入了几千万,发现方向错误后为了救这些沉下去的成本还要坚持做下去,然后再投入几千万,其结果自然是惨败。

所以,对一件事情对错的判断标准就是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比如本分、诚信、品质、消费者导向等。当我们在现实决策中,可以遵循几个基本点:

对的事情就要坚持,不对的事情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叫停;

如果不能判定某件事情是否是对的,可以列出哪些是错的,这样理解和执行起来就容易些;

要学会变通。比如当年我们生产的超级VCD实际清晰度只有350线,而竞争对手说自己有500线,这时如果我们说有500线就是蒙骗消费者,如果不说有500线,消费者又去买竞争对手的产品了。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后来就说我们大幅度提高了清晰度,最终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在原则性问题上,不能脱离事物的属性,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是非不应该给利益让路。

现在想来,我们企业之所以活到现在,并且还活得还好,并不是因为我们有什么过人之处,而是因为我们少犯了许多错误,失误率少的话成功机会就大。这就类似于打乒乓球,失误少的一方肯定是最后的胜利者。

我们公司有许多规矩(或制度)是根据当时的环境情况制定的,并且在不断完善。规矩要根据员工或客户双方的立场来制订,实现双方的共赢。比如,当年我们出台的“调价补差”的方法就是根据当时市场及竞争对手情况制订的,后来双方在诚信的基础上把市场做强,企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中国人的文化是利益文化,人们往往以利益为重,也就是为了获取利益,有时明知自己做的事不对,但偏偏运用自己的利益把不对的事情做的很好,结果虽然短期获得了成功,但是长期必定会失败。

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自己主观搞一些噱头,为了创新而创新。

最重要的是发现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比如研发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尊重消费者的意见来进行,多进行市场调查,开发出老百姓接受的产品,而不是自己主观搞一些噱头,为了差异化而差异化。

我们为什么不提“创新”这个理念呢?因为创新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为了创新而创新,结果生产出来的产品市场不接受,这样就只会把自己做死;再比如我们曾经开发过的“光盘录像DVD”就是一个典型失败的例子,当时工程师们都认为很好,结果消费者不买帐,所以我们不能再吃这方面的亏了。

正确的包装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人觉得消费者不需要包装,但其实不然,这涉及到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的问题。我们的宣传广告要正确简洁地告诉消费者,不能言过其实蒙骗消费者,因为假话说多了,消费者就不信了,你也就没得玩儿了。

四、不着急冲第一,做好准备才能做真正的第一。

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所以构建企业文化的很重要是“敢为天下后,后中争先”,按照我们的实力和能力,这个原则可能我们还要用很多年。

举个例子,当年微软在开发Windows和 Word等产品时,没有哪个产品是敢为天下先的,它都是发现哪个产品有市场然后再调以重兵进去,然后将它做成行业第一。

我发现,很多成功的企业都是后面跟进的,开路先锋并不好做。因为自己开发全新的产品非常不容易,需要培育市场、教育消费者,整个过程极其缓慢且代价十分昂贵,多数企业的实力都很难担负起这个使命。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开发产品前一定要先看看市场,再看看竞争对手,当我们觉得自己有实力、有能力,并且可以打败竞争对手以后再进入,然后将它做到最好,树立起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争取到相应的市场份额。

我觉得,做企业赚钱不是目的,而是一个过程,通过赚钱能实现企业的愿景;不过,赚钱也十分重要,这是做企业的责任,一个不赚钱的企业是不能长久的。

五、为求速度把企业做死是很不划算的。

构建企业文化的第五点是“平常心,欲速则不达”。创业者不要过于追求快速发展,而要追求安全,因为企业安全了,才能发展,做什么事情都要慢慢地快。

例如,在高速公路上,你开车的速度是由车况决定的,你开车的目的是安全抵达目的而不是快速抵达,所以如果不顾实际情况一味求快,就很可能出现危险。当然,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实力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可以发展得快一点,不过前提是一定要安全,为求速度把企业做死是很不划算的。我们应该考虑得长远一些,朝着我们的目标努力,哪怕慢一点都没关系。但是,也不要把问题片面化,老总说慢一点可以,大家就不追求速度和效率了。

事物总是遵循一定的规律而发展,同样,企业发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出现一点挫折或取得进步都很正常,因此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能贪大求快,大干快上,既要赢得起,也要输得起。

六、找到自己独特的优势,不和对手“硬碰硬”。

构建企业文化的第六点是“鸡肋原则”。「鸡肋原则」指的就是焦点法则。

现在,我们公司做的产品,比如游戏机、学习机、VCD、DVD、复读机、电子词典、电话,这些东西都是大公司「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东西,就好比大公司的鸡肋。但是我们在这方面却有优势,而且能够做得比他们强。

在这里我主要想说两点:

不要跟实力比自己强太多的公司直接竞争。如果我们非得去做国际大公司眼中“鸡腿”类的产品,抢这些大佬的饭碗,那人家一定会跟你决一死战,这时我们很容易被人打倒。所以我们要尽可能不去跟那些实力比我们强很多的人做直接竞争对手;

“鸡肋”是相对的,并不是看到竞争对手就不做、逃跑,而是要评估自己的优势,哪怕是局部优势。比如,SONY也做DVD产品,但是在中国这个局部地域,我们比SONY更了解中国市场,于是便可集中优势兵力,在各方面比SONY投入更多,这样我们的DVD就可以做得很好。

七、永远对股东与员工负责

构建企业文化的第七点是担负企业使命,对股东和员工负责。使命是企业一种根本的、最有价值的、崇高的责任和任务,也就是“为什么干这个”。我觉得企业使命的意义有三点:

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与核心业务;

协调内外部各种矛盾冲突;

我们做企业的第一个使命是要创造财富,回报我们的股东,使股东的投入高于社会平均报酬。因为如果不能高于社会平均回报,就没有人来投资我们企业,投资人大可去存银行或去买国债,所以我们要给投资人信心。

我们做企业的第二个使命就是要给员工创造和谐、相互尊重的工作氛围,尽量改善工作环境,同事培养人才。就好比我们步步高的员工是研发、生产经营的主体,所以公司要营造和谐、相互尊重的工作氛围,尽量改善工作环境;另外,我们是学习型企业,在我们公司工作,不仅要使员工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还要培养人、锻炼人。

八、踏实做好自己的事情,让企业更健康、更长久。

构建企业文化的第八点是追求基业长青的企业愿景,成为更健康、更长久的企业。什么是企业愿景?我觉得,企业愿景是一种意愿的表达,包括企业的未来目标、使命及核心价值观,甚至是企业的灵魂。它要解决的是企业将做成什么样子,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一种期望和描述。

我们要脚踏实地地把自己本身的事情做好,少犯错误,做对的事。小的违规的事情坚决不做,因为如果你做了,一开始是小违规,后来可能会变成大违规,再后来可能就什么都不顾了,这会损害我们的事业,也就不能实现我们的愿景,更谈不上回报社会了。

九、集中力量把事情一件件做好,让企业也不断地发展。

构建企业文化的第九点是做好企业文化宣传。我们企业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而且在这方面做得不错,但在企业文化宣传方面做得还不到位。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如果大家没有一个能够做事情的正确标准就很容易犯错误。

我觉得,企业文化要坚持宣传,它是不断实践和规范管理的结果。但是企业宣传并不容易做好,因为一方面语言在传递的过程中很容易失真;另一方面每个人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的环境不同,导致沉淀在每个人骨子里的东西可能会跟企业文化起冲突。因此,企业文化要进行广泛宣传,反复灌输才能逐步被员工所接受。

一个美国的朋友曾经问我:你们说不攻击竞争对手,那为什么要去占领市场?这其实是一个误解,我们说的“不攻击竞争对手”指的是在基于诚信,在公平合理的规矩内,不用不合法的手段去竞争;然而在合理的范围内,我们要尽力竞争,开拓市场,并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所以说,企业文化需要广泛宣传,要不就会造成误解。只有公司的员工,以及客户了解并理解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大家才能形成凝聚力,从而形成一股发展的力量。另外,消费者是通过我们的产品来了解公司的品质文化,所以我们的高质量的产品和良好的售后服务便是公司良好文化形象的体现。

步步高一路走来非常不容易,我们恪守我们的本分、诚信,保持平常心,胜不骄,败不馁,集中力量把事情一件件做好,因此企业也在不断地发展。

如果把企业比作一个木桶,那企业文化就是木桶的“底板”,其它如战略、结构、系统、网络、职员、技能就是木桶的“板”。不管“板”有多长,如果企业文化这个“底板”没做好,那这个木桶是不能装水的;相反,如果我们有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有短板时我们可以及时补上。

  汉朝时,韩信率军去攻打赵国。韩信打这一仗实际上是犯了兵家大忌的,风险极大:其一是敌众我寡,赵国当时的军队号称二十万,韩信的军队号称一万;其二,汉军是千里奔袭,而赵军是在自己的国家以逸待劳。赵军是主场,汉军是客队。而且韩信这批士兵是没有经过训练的,是临时纠集起来的“市人”。所有情况对于韩信来说都非常地不利。赵国元帅陈馀认为韩信的军队号称一万,实际不过数千,赵军数十倍于汉军,必无失败的道理,于是他不听从李左车提出的抄小路绕到汉军的后方断其粮草的建议,只是摆开阵势严阵以待。韩信从太行山一个非常险要的关隘出兵,一直走到赵国边境,下令安营扎寨。半夜,韩信传令下去:“明天早上攻破赵军后,我们再吃午餐。”将领们都不敢置信能这么快打败赵军,认为是天方夜谭。韩信派遣军队背对着河水摆开阵势,并佯败引诱赵军进攻。由于没有退路,全体汉军将士拼死作战,奋勇杀敌,势不可挡,打败了赵军。而此前,韩信还派了两千轻骑兵绕道埋伏在赵营的一侧,趁赵兵倾巢而出进攻汉军之际,冲进赵国军营把赵军的旗帜全拔掉,换上汉军旗帜,然后高声呐喊:这个地方是汉军的了!赵军打不过背水奋战的汉军,这时又发现大本营被占领,于是军心大乱,如鸟兽般一哄而散。汉军大获全胜,斩杀了赵国元帅陈馀,擒获了赵王。战斗结束后,将领们入帐向韩信汇报战果,并问韩信说:“按照兵法,排兵布阵应当是右边和背后靠山(敌人从右边和后面的山上翻过来偷袭我们是很困难的),前方和左边靠水(敌人要涉水来攻打我们也是很困难的),一般像这样安排的营寨才安全。而这一次,将军反而让我们背水列阵,与兵法完全相反,并说打败赵军再会餐,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可是最后果然这么快就打了大胜仗,这是什么战术呢?我等左思右想还是不得其解。”韩信说:“我的战术,其实都在兵法上。”将领们纷纷说兵法上未见过。韩信说:“兵法上不是说过‘置于死地而后生,置于亡地而后存’吗?在敌众我寡且我军训练不足的形势下,如果不把军队安排在死地,那么赵国大军一来,大家都四散逃跑,那我们只可能被赵军抓住,又怎么可能活捉赵王呢?”众将领听了,都打心底里佩服,赞叹韩信的谋略是他们不可能比拟的。

  我认为,实际上是他们的悟性逊色于韩信。同样一部兵法,韩信就懂得利用“置之死地而后生”,而其他将领却全都忽略了。

  营销人员一定要有悟性,一定要懂得“偷师”。我十多年前还是一个见到段永平连大气不敢出的毛头小伙,几年后因为领悟了这位营销界英雄的一些精髓,迅速成长为一名成熟的职业经理人。

  不仅是营销,各行各业的从事人员也都需要“悟性”。

  多年前我还是一位只会欣赏音乐,却完全不懂唱歌的爱好者,因为从未学过声乐,所以每次唱高音必卡壳。有一次与童安格先生聊天时见他说话声音有一点点沙哑,就请他注意保护身体,不然唱歌会受影响,而安格说不会受影响,因唱歌和说话不是用同一个地方的。我当时愣了一下,心想唱歌和说话不都是用喉咙发声的吗?但安格这样说肯定是对的,因为他是专业人士。带着这个疑问我思考了好长一段时间一直没有答案,直到一次和朋友们一起卡拉OK,听一位声线酷似满文军的朋友演唱《懂你》的那一句“花,静静地绽放”时,我恍惚间似乎见到了一幅花儿缓缓绽放的景象,方才顿悟到原来唱歌是用气在“唱”的,用气“唱”的歌是这么美,这么深情!从此,我仔细聆听并学习杨洪基、胡松华、刘欢、童安格、齐秦、腾格尔、满文军、韩磊、周华健等实力派歌手的歌唱演绎技巧,不到半年时间就在中高音区畅通无阻了,令朋友们纷纷惊呼“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老子认为:有悟性的人为上士,他们得道后认真循道,非常自如地驰骋于天地之间;悟与不悟之间的人为中士,他们随波逐流,既不会坚定地循道,也不敢离道太远;没有悟性的人为下士,他们不懂得道为何物,甚至觉得道可笑。这些行为的差异,恰恰表现了道的高深。否则,道就不是道了。因为道永远只被少数有悟性的人所领会与掌握,而与大多数浑浑噩噩的人无缘(老子《道德经》)。

  中国武学史上不世出的奇人张三丰,平日多读道藏,于道家炼气之术更深有心得。某一日在山间闲游,仰望浮云,俯视流水,若有所悟,再于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豁然贯通,领会了武功中以柔克刚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长笑。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武学大宗师。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冲虚圆通之道和九阳真经所载的内功相结合,创出了辉映后世、照耀千古的武当一派武功(金庸《神雕侠侣》)。

  大梵天王献上一枝金色波罗花,请求释迦牟尼在灵山讲法。释迦佛祖对着台下众生,默然不说一句话,只轻轻地手拈波罗花,向大众环示一圈,大家都不了解他的喻意,只有大弟子摩诃迦叶,会心地展颜一笑。于是释迦便当众宣布:“佛门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诸如此等,今后都要嘱咐于大迦叶广事布传了。”(《问佛决疑经》)

  人工、人才、人物,三种不同层次的人。我认为既无悟性又无魄力的人为人工;有悟性亦有魄力的人为人才;悟性高兼有大魄力的人则将成为人物了。佛曰:生佛不二,凡圣一如。佛迷即为众生,众生悟即为佛。执迷于坐井观天的思维,人生(营销、事业、感情、艺术等)则陷入恶性循环;悟出厚德载物天人合一,翠鸟黄花皆通人意。

  最近,段永平通过竞拍获得一个与世界“股神”兼全球最大慈善投资者——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该笔62.01万美元、约50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将被巴菲特捐赠给慈善机构),他希望能从巴菲特身上学到有关于投资的诀窍。从2001年起,段永平已逐渐疏离实业,而将精力主要投向投资业,他是网易股价从一美元涨到七十美元的主要受益者之一。他认为自己投资股票是受益于“股神”巴菲特的著作,于是华尔街的华人投资圈中为他取了一个“段菲特”的美誉绰号。巴菲特在“段菲特”心目中的地位,可能正像段永平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巴菲特能提供投资经验给段永平,阿段也曾经无意中教会我“营销圣经”,希望我这本《亮剑营销》,也能带给部分读者一些启示。

  下面简略地叙述一下我亲历的小霸王故事与我所知道的段永平。

  段永平毕业后被分配在北京电子管厂当了一名技术工程师,在当时,也算是拥有了一个衣食无忧的铁饭碗。但这种毫无悬念的生活并不是他的追求,他后来回忆说当时似乎已经看到了退休后的自己,于是下决心离开。1989年3月,心怀鸿鹄之志的段永平在“孔雀东南飞”的人才流动大潮中,破釜沉舟辞职南下来到广东寻找实现成为实业家梦想的机会。他到了中山市,见到了当时只有36岁的怡华集团总经理陈健仁。中山怡华集团是集旅游、贸易、工业、文化于一体的一个大型企业集团,在中山市仅次于当时名声赫赫的威力集团和中山国际酒店集团公司,实力名列中山市第三位。陈健仁总经理的崛起也颇具传奇色彩,集团公司的老员工告诉我,在怡华集团的支柱产业——京华酒店刚成立时,由于酒店原来的地址是一片稻田,位置不是很旺,客人很少,许多员工都灰心丧气,不知所措,只有陈健仁依然信心满怀,他要求酒店员工,不管有没有客人,一到傍晚就把所有客房的灯全部打开。他说,客人们看见了灯,就一定会有人来,我们让每一位来到我们酒店的客人都体验到宾至如归的感觉,生意就一定会兴隆的。后来正如陈健仁所料,京华酒店客似云来,怡华集团也借此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我听过几次陈健仁总经理的演讲,普通话讲得很标准,滔滔不绝,主次分明,而且很有派头,像一个政府官员。开拓型的陈健仁非常欣赏比他小几岁的段永平,称呼他为“阿段”,任命他为怡华集团属下的一间小厂——日华电子厂的厂长。日华电子厂当时他还招聘了一位叫占洪水的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怡华人称他为阿占),据说也很有才华,但与阿段不睦(怡华人说是一山难容二虎),陈健仁为了支持阿段的工作,不惜新成立一个印刷厂,将阿占调去任厂长。当时日华电子厂生产落伍的大型电子游戏机,亏损200万元,处于倒闭的边缘。阿段接手后,认为大型电子游戏机即将被消费者淘汰,而小型游戏机却很有市场前途,有人预测它的饱和容量是4000万台,而1990年中国内地市场总销量才300万台,市场前景极为广阔,于是他决定转型生产家用电子游戏机。即将倒闭的日华电子厂被盘活了,高瞻远瞩的阿段下决心要创名牌产品,创立属于公司自己的品牌。而当时所有的游戏机厂都还处在什么品牌好卖就组装什么的初级阶段,很自然的,他们在一两年后就被后来者阿段远远地甩在了后边,并被阿段牵着鼻子走。  

    阿段要创名牌产品,就请来一些朋友,取了一大堆名字。最后,阿段一锤定音:就叫“小霸王”!取了“小霸王”这个响亮的名字后,阿段用惊人的效率做好了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经销渠道、广告宣传等四项工程。质量才是产品的生命,“小霸王”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车间管理是非常正规与严格的,当时负责生产的是一位叫张雨南的副总,为人极端严厉,不允许生产部出任何差错,所有生产部部长都非常敬畏他,生产部主管更是一提到“张工”的名字就害怕得发抖。然而这样一位“铁面包公”式的高管,碰到的却是一位比他更注重生产与质量的严明上司,有一次某生产部发生小火灾,阿段立即根据问责制将张副总降级使用。由于学习机大多是用进口IC(集成电路)散件组装,某些品牌返厂维修率高达30%,而“小霸王”不管产量扩充到多大,都把返修率牢牢地控制在0.3%,这真是在阿段魔鬼般的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下所创造的奇迹。

  在阿段的要求下,“小霸王”像重视质量一样的注重售后服务,克服了初期资金并不充裕的困难,“小霸王”在全国建立了30多个售后服务中心。为了建立市场信誉,“小霸王”承诺“包修包换”原则,只要产品出了故障,不问原因,包修理包换新。至今我仍深深地记得,当年在“小霸王”山东济南办事处、河北石家庄办事处和甘肃兰州办事处的时候,“小霸王”的售后服务人员是多么真诚地对待每位消费者(不问理由,立即免费包修包换),而我们每位“小霸王人”是多么的自豪。“小霸王”商标是两个连在一起的拳击手套,一个代表质量,一个代表售后服务。意思是“小霸王”的质量和售后服务都是最棒的。现在看来,即便是在目前,“小霸王”的商标设计仍然令人赞赏不已。

  同样,阿段像重视质量与售后服务一样重视销售。他一开始就按“全国一盘棋”的营销观念,取消全国总经销制,实行省级代理总经销制,建立了遍布全国的经销网络,要求省级代理在各个城市扶持经销商。他统一全国销售价,限价销售,规范市场。这些做法,使“小霸王”建立了良好的市场信誉,代理商和消费者的利益同时得到了保障。他还高屋建瓴地增设了外销部,早早地把生意做到了俄罗斯等国。

  “小霸王”名牌地位的奠定与阿段擅长产品宣传是紧密相连的,公司上下都说他是“打广告”的高手。1991年6月,“小霸王”的第一则广告在中央电视台亮相,这是同类产品中第一个在中央电视台打广告。调查表明,中国人对电视广告的信任度是世界各国中最高的,国人对央视的广告尤为信任。“小霸王”的知名度很快开始打开了。“小霸王”走上了一条超常规发展的道路:1991年,仅仅40万元的广告费就起到了启动市场的良好作用,订单迅速增加,产品销售畅旺;1992年,小霸王用200万元人民币广告费实现1个亿人民币的产值,纯利润超过800万元,比1991年翻了一番还多,这一年日华电子厂更名为“中山市小霸王电子工业公司”;1993年产值达到2亿,1994年产值4个亿,1995年产值达8亿元人民币……在多如牛毛的游戏机厂家中,“小霸王”果然称王称霸,一骑绝尘。从此,各式各样的“王”字,各种各样的“霸”,开始充斥了各种商品。

小霸王获得真正的腾飞是从1993年开始的。那时电脑热之欲出,但因其高昂的价格,令中国消费者爱恨交加。阿段挖掘出消费者的这种迫切需要,他花20万人民币购买了王永民教授的汉字输入法——“五笔字型”,然后,和他的技术人员增加一个计算机键盘和一个电脑学习卡,把这些东西与小霸王游戏机连接起来,通过电视机做显示屏,就组成了一套电脑学习系统,一种叫“学习机”的新产品横空出世,产品型号定名为SB—218型。当时一台电脑的价格上万元,而一台学习机只卖二三百元,一时间汇款单从全国各地雪花般地打到中山市小霸王电子工业公司的账户上。这是1993年5月的事。小霸王学习机投放市场后,立即成为这个行业引领风骚的真正“霸王”,市场份额逼近80%。

  阿段是非常重视他的技术人才的,当时公司开发部的四位骨干技术员廖志平、邹文高、黄一禾、赵强号称“四大天王”,可见地位之尊崇。后来又来了一位新晋李文造。公司当时上下流传着开发部的工资最高的消息,而“四大天王”的工资更是高不见顶,据说每人光年终奖金就有10万元人民币,这在90年代初已是“打工皇帝”的报酬。而阿段管理下的公司氛围很好,虽然公司上下都对此羡慕不已,却没有任何人嫉妒,因为所有员工都重视质量与技术。阿段后来出走的时候,与陈老总谈判时,提出只带三个人走,就是开发部“四大天王”其中三人。

  重视广告的阿段在中央电视台一位朋友的提示下,为小霸王学习机制作了一辑非常成功的电视广告——“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小霸王出了学习机;你拍二,我拍二,学习游戏在一块儿;你拍三,我拍三,学习起来很简单;你拍四,我拍四,包你三天会打字;你拍五,我拍五,为了将来打基础。”短短的30秒里把小霸王学习机寓教于乐的特点囊括殆尽,而且旋律简单易记,具备了流行的特质,一时间传诵人口。

  小霸王的更新换代也进行得很快,采用弹簧按键的286型取代了采用导电橡胶按键的218型。1994年2月,小霸王推出了游戏机学习机合二为一的学习机,真正实现了“学习游戏在一块儿”,从此,电脑学习机基本定型。恰逢468电脑登台亮相,阿段顺水推舟也把他的学习机型号定为SB—468型。SB—468增加了五笔字型打字游戏、三级字库、词组联想、浮点——BASIC并且配有打印机接口。

  由于“拍手歌”广告成功,小霸王决定新的广告“换药不换汤”,即继续用拍手歌的形式,只是对歌词的内容进行改写。新广告歌词采用了集体智慧,群策群力之下,又一项重要成果诞生了:“你拍六,我拍六,小霸王出了486;你拍七,我拍七,新一代的学习机;你拍八,我拍八,电脑入门顶呱呱;你拍九,我拍九,21世纪在招手。”

  当时有学者撰文认为“小霸王·拍手歌”在幼儿园、小学的流行反映了国内儿童歌曲创作的贫乏,在广告歌中长大的一代并非是幸福的一代。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小霸王·拍手歌”广告的极大成功。

  尽管“小霸王·拍手歌”非常成功,但思维超前的阿段觉得到了该为企业找一位形像代言人的时候了。最初考虑用某当红男影星。该影星坦率的开门见山地提出税后180万元的广告片酬,使用期一年,只允许做电视广告,平面广告使用其形象另外收费。条件的苛刻,加上该影星正在闹绯闻令公司担心会对品牌产生不确定的危险,于是选择了另行寻觅。后来在集团广告公司李光斗的协助下,确定小霸王公司为成龙慈善基金会筹款,而成龙为小霸王公司义拍广告。成龙作为形像代言人,极大地提升了小霸王的知名度,中央电视台天天播放着“同是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小霸王”的良好祝愿,平面广告、POP招贴和产品包装全部换上了成龙极富感染力的微笑头像,消费者远远就可看到成龙的笑脸。成龙正义、俊朗的形象融入到小霸王的产品中,很多消费者情不自禁地把对成龙的热爱转化为对小霸王的热爱。

  1994年,相关部门做过一份问卷调查,询问中国人最熟悉的电脑品牌是哪个,结果出人意料,不是IBM,不是联想,而是小霸王。真令人有些哭笑不得,同时又情不自禁地为小霸王的成功而鼓掌。有人戏言当时小霸王如果进军PC市场的话,可能联想电脑没这么容易出头。在同一时期,各种荣誉纷至而来,段永平被评为“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随后是“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而有关机构对崭新的小霸王品牌无形资产的评估,竟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5个亿!

  我在一篇散文中说,世事总是盛极而衰。

  1995年,小霸王达到了荣耀的顶峰,但,阿段想走了。

  按照集团与小霸王事先协定的分配方案,阿段及下属的工资与奖金为小霸王纯利润的20%,通过这个利润分配方案,阿段已成了一个富翁。正如怡华集团的一位领导说:“段永平从一个穷书生成为一个名满天下的千万富翁,集团公司没有对不起他。”而且,只要他继续干下去,他会越来越富。

  但如果是这样的话,段永平就不是“阿段”了。

  1995年8月28日,是“中山市小霸王电子工业公司”出现转折点的一天,是“中山怡华集团”发生“地震”的一天。这一天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阿段突然向怡华集团提出辞职。

  原来,阿段一直渴望做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他希望企业能够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发展壮大,直至把“小霸王”办成中国的松下,但在怡华集团,这个梦想越来越受到现实的掣肘。

  随着企业的超速发展,怡华集团与小霸王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微妙,小霸王的业绩早已远远超越京华酒店等其他集团子公司,已不自觉地形成“功高震主”之势。而集团公司的一些人认为段永平和他的属下已经拿得太多了,“每到年底分红,他们总是发很多钱,双手拿不了就用报纸包,小报纸包不了就用大报纸来包。”“小霸王人”并未理会这些风言风语,但致命的是集团公司时而将小霸王的盈利抽走用于别处,令小霸王发展后劲不足。怡华集团其中一位高层说:“企业经营得好,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拥有这个企业,这是许多南下打工者的一个误区。” 

  阿段痛定思痛,他认为,只有搞股份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提出将“小霸王”进行股份制改造,但出于种种原因,段提出的方案迟迟没有回音。 

  据说,当时陈老总也很重视这个方案,但由于怡华集团属于集体企业,他没有最终决定权,于是他特意将方案送交市政府研究。市政府研究了一年,最后得出结论,中国是社会主义公有经济为主体的国家,在国务院未提倡股份制的情况下,市政府不敢同意让“小霸王”进行股份制改造。

  阿段彻底失望了,于是坚决辞职。一年后,国务院开始大力提倡股份制改革。阿段又一次走到了前面,他说:“如果把一个国家比做企业,那说明我们国家的‘大老板’早就注意到产权改革这个问题了。股份制具体完善可能还要三五年,但我们已经开始了,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像1978年改革开放当时的感觉。”据说,不久后中山有关方面追悔莫及,认为白白放走了一条可以创造巨大利税效益的龙(即阿段)去东莞。吸纳了许多精英的东莞后来成为全国闻名的十大魅力城市之一,经济至今保持强劲增长。

  在阿段宣布辞职消息的部长级会议上,这些小霸王高层管理人员大都懵了,有的部长在会场难受地哭了起来。当时小霸王公司上下共3 000多名员工,每一个员工都是那么的热爱“小霸王”,许多人已经将青春贡献给公司;而每一个员工又是那么的敬爱阿段,许多人准备用一生追随他。当消息传到小霸王主管级和普通员工们耳中,大家普遍感受到的是一种晴天霹雳、难以置信的感觉,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主管都认为大厦将倾,“小霸王”即将朝不保夕,因为我们都认为“小霸王”是凭阿段的超人智慧创建的,他一走,群龙无首,谁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和威望来管好这么大的一个企业。

  而集团有少数人却并不那么认为,有的说:“以这么高的薪水招聘,应聘的人能从中山排队到广州。”总经理陈健仁在广东人里面算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企业家了,他曾一手成就了阿段最早期的辉煌,但他也认为,并非只有段永平是人才,也许在他手下,还将出现其他的奇才。

  出于对段永平巨大贡献的肯定,怡华集团为他举办了欢送酒会,集团总经理陈健仁亲自主持,场面十分动情且悲壮,大部分与会者都热泪盈眶,阿段更是少有的醉得不省人事。

  送走了阿段,陈老总将段永平几年前的对手——占洪水请了回来,担任“小霸王”新的总经理。但事实证明,他并不是一位与段永平相同段位的企业当家人。在1995年剩下的这几个月里,“小霸王”带着高速发展的惯性继续呼啸前进,年度产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八个亿。而到了1996年,缺少了阿段这个掌舵人的“小霸王”业绩快速下滑。然后集团频繁更换“小霸王”总经理,却依然无法更改那宿命式的趋势。

  而离开“小霸王”之后的阿段的事迹大家都清楚了:1995年9月18日,他在一水之隔的东莞自立门户,步步高电子有限公司宣告成立(最初曾取了一个极普通的名字叫“力高”,大家都觉得难听。改为“步步高”后,英文名最初定为“BBG”,大家曾开玩笑说怎么与call机一个称号。最终确定为“BBK”)。公司实行股份制,几乎所有高、中层管理人员都入了股,普通员工也纷纷加入,而全国的代理商更是不甘落后,步步高很快有了一笔可观的启动资金。这就是阿段的魅力与崇高威望。步步高代理商绝大多数是当初阿段委任的小霸王代理商,这些当初一穷二白的人跟随阿段经销了几年小霸王之后,个个身家雄厚,有些已成为千万富翁,个别甚至开起了高尔夫球场。当阿段成立新公司后,他们立即“倒戈”投向步步高,一是报恩,二是认定跟着阿段可以永远赚大钱。步步高开始时阿段占了大约70%的股份,经过几年的稀释,他的股份已经不到原来的四分之一,其余的股份全部送给了员工。财散人聚,步步高再一次像“小霸王”一样迅速崛起,并取代小霸王成为新的行业龙头。几年后,步步高又与新科、万利达共同成为影碟机行业的霸主。 

  有人戏言:“段永平离开小霸王后,小霸王就不能称王称霸;阿段振臂一呼,成就了步步高”,这,就是小霸王与阿段的传奇故事。

  我近距离接触和观察过,也远距离分析过许多的中国优秀企业家,阿段是中国企业家中最令我敬服的一位,他外王内圣、不怒自威、举重若轻;他聪明绝顶、大智若愚、喜怒不形于色;他仁爱平和、慷慨大方、营销技巧高超而又绝不张狂。任正非、王石、张瑞敏、柳传志、倪润峰等中国最优秀企业家身上具备的大气、胆略、智慧、敏锐、雄才、霸气、坚强、慷慨、诚信、仁爱、勇敢、严明、正义、诚恳、识人、遵纪守法、谨慎等优点,段永平基本上都具备,而段永平拥有的优点,他们有些不全部具备。阿段还具有极佳的语言天赋,到广东不足一年就能操一口流利准确的粤语白话。有一次在会议上,他为了阐明做事业要实在,不能依靠侥幸,他用了一句粤语里不常用的俚语:“宾斗摇艮代皆蛤蟆垂该跳”(哪里有那么大的青蛙在街上乱跳),其形容之恰当,粤语之准确,将在场的全体广东人都震住了,继而佩服得五体投地。

  当年聚集在阿段身边的人,主管生产的副总张雨南,主管行政的副总成志,法律部的王刚、龙玫,开发部的“四大天王”、李文造,生产部的周顺翔、何仰东、沈炜、温海,外销售部的王亚光、娄天春,内销部的钱言,邮购部的唐桂光,邦定厂的翟军忠,仓储部的杜远清、胡树勇、陈乐平,计调部的刘立荣、涂军、王芳忠、罗志彬、胡海华,人事部的李嫦、陈文敏,以及设备科的张春青、王己任和市场部的程志伟等,都是相当出色的人才。尤其是副总成志,外型高大潇洒,风度翩翩,待人温暖如春,处事雷厉风行,性情豪迈大方,颇有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气度,是我十多年来所见过的最为优秀的行政经理人,至今令人怀念。我个人认为,他后来没有与阿段再度合作,不仅是他失去了一次机会,对阿段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损失。大家想象一下,倘若解放战争中大刀阔斧的战略大师毛泽东身边少了一位擅长外交、心细如发的周恩来,该是一个多么巨大的遗憾啊。而主管生产的副总张雨南,留给我们这些早期“小霸王人”的印象也是难以磨灭的,他瘦瘦高高,一张可以形容为“阴鸷”的脸上几年来从来没出现过一丝笑容。虽然我在小霸王时一直对他没有好感,但现在回想起来平心而论,当年小霸王的产品质量那么过硬(今天的小霸王产品质量依旧不错,在复读机等行业占很大的市场份额),“张工”也是立过大功的。阿段用人不拘一格,陈明永的火箭般的提升速度就是典型:当年陈明永以一个平常的大学毕业生身份来到小霸王,在生产部实习期间获得“打钉冠军”的称号,引起了阿段的注意,随后不久就被提升为助理经理,由于办事干练,不久被任命为副总经理,接替了“失火事件”不久后辞职的“张工”,统率一班功勋赫赫的元老级部长(真可谓连升十三级)。

  不久前听说,阿段可能是中国真正的首富,因他在网易的一笔投资就净赚10亿美元以上。我很高兴,因为他不像某些官商勾结的富豪那样手上沾满了老百姓的血泪,也不像某些巨富那样手中沾满了制造商与供应商的血汗。他的金钱完全是用他不同凡响的才智赚来的,来的正大光明,来的令人信服,来的令人肃然起敬。而且,他还经常涉足国内外慈善事业。我希望我们国家越来越多的人都能成为富翁——像阿段这种的智慧的、慈善、感恩的富翁。 

  登上事业颠峰的阿段不仅没有飘飘然,反而经常以“平常心”告诫自己与周围的人。他与聂卫平、应氏集团总裁应明皓、正大集团资深副总裁蔡绪锋等受邀参加首届中国国际围棋文化节“围棋之道”名人论坛,在每位佳宾限时9分钟的演讲中,他们就围棋与人生、围棋与企业管理及围棋的境界等各抒己见,妙语连珠,使满堂听众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

  纹枰纵横几十年的“棋圣”聂卫平对围棋与人生的关系感触颇深。他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围棋之道就是人生之道。两人对弈,既是竞争,又是交流,要努力争取最大的胜利。但黑白之争有无礼争斗与合理竞争之别。这说的是,在对手已赢得的地盘上不要去无礼争斗,否则最后的结果只能以自己的惨败告终。这与做人的道理是完全一致的。聂棋圣还阐述了围棋之道与人生之道的辨证关系。他说,一个棋手如果在人生之道看得不清楚的话,棋艺也不可能达到高峰。而一个成功人士如果能运用围棋中博大精深的哲理指导自己的人生之路,肯定还会赢得更多的辉煌。

  正大集团与步步高的两位老总则谈到了把围棋文化融入企业管理的心得。蔡绪锋认为将围棋最讲“大局观”这一理念运用于企业管理,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把员工凝聚成一个整体。他称自己在企业管理中始终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态,从不对员工发脾气,也能包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这都得益于围棋文化的长期滋润。

  段永平的演讲则以“平常心”为主题。他认为这不仅是棋手追求的最高境界,也应该是企业家追求的最高境界。他说:“我所理解的“平常心”是在忘掉胜负名利基础上的努力和抗争。对于一个棋手来说,只有丢掉包袱,才能轻装上阵,发挥出最好水平。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只有着眼长远,不去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关于“平常心”这一理念,阿段还有更为详细的阐述,请看阿段于2001年2月10日接受《羊城晚报》资深记者孙玉红采访的极为精彩的一篇访谈文章《段永平妙语“平常心”》,但愿它能给予中国数千万的营销界人士一些启示:

  “每个人都想从我这里听到新奇的故事。我说真话人们可能不相信。其实做企业真的是这样,99%的汗水+1%的灵感,我称之为平常心。”

  步步高老总段永平是中国企业界中一位特别的人物。

  他亲手创造过小霸王和步步高两个品牌。成功竟然可以复制,这在中国企业中是少有的例外。作为一个知识型企业家,他的外表气质和言语风格给人的感觉是锋芒毕露,但是他的企业经营理念却是一种平常心。这是一个有趣的反差。

  企业哪一方面最重要?最弱的那个方面最重要! 

  记者:从小霸王到步步高,你似乎已经找到了做企业的规律,能不能分享一下你的发现? 

  段永平:每个人都想从我这里听到新奇的故事。我说真话人们可能不相信。其实做企业真的是这样,99%的汗水+1%的灵感,我称之为平常心。 

  运动员之所以会出成绩,绝不在于现场哪个动作漂亮,哪个球进得好。在于他们每天练八个小时,一年年练。当冠军之路怎么走?一天练十个小时,一练练十几年。你一听,可能会说,这么简单,谁都会。是的,谁都会,但是真的谁都做得到吗?中国乒乓球这么普及,但是象我说的这样每天练八个小时,一练练十几年的可能只有几千人。到最后冠军级的选手可能只有几十人。到这个时候,运气天赋才会起作用。如果没有前面的条件,你连比赛的资格都没有。 

  做企业的平常心是什么?很简单,练好基本功,赚该赚的钱,不骗消费者。听起来又很简单,但是真的能做到又不是那么容易的。比如质量就是基本功。产品的品质不是检验出来的,也不是生产出来的,而是设计出来的。做好品质其实很难,质量不是开一个会,引起一套管理系统就可以了。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我们每年光是请品质管理顾问就花费数百万元,部长以上离职培训时间每人超过100小时。企业基本功还包括企业生产、管理、营销等系统平衡发展。企业里不同的部分组成一个桶,某一块板太长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是浪费;太短,要补上。有的企业营销方面的确很长,但是那只能叫一块板,是不能当作桶来用的。如果一定要问企业哪一方面最重要,我只能告诉你:最弱的那个方面最重要。 

  说到赚该赚的钱,难道有不该赚的钱吗?我们有“三不赚”:违法的钱不赚,有违道德的钱不赚,超过自己能力的钱不赚。前面两个很容易理解,第三个,我拿开车来比方。企业跟赛车手不一样,赛车手撞了车只要人没事,明天会有另一辆车开。我们做企业不一样,哪怕你个人不怕死,但是你只有一辆车,也就是说企业只有一个,今天撞了车,明天就再没有车开了。所谓不骗消费者,说是把每个消费者都当作聪明人就行了。

  企业该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要看车况、路况与司机状态! 

  记者:你刚才讲到开车的例子,我理解的就是不冒险。可也有人认为对企业来讲速度才是安全的保证。你认为什么样的速度开车才是平常心?   

  段永平:所谓平常心开车不是让你慢,是不能过快。停在那里肯定是不行的。开车开多快是最合适的?不是用速度来衡量,而是用心态来衡量。很多人超过自己的能力在开快车,这就很危险。比如在高速公路上,是不是一定要开快车?不一定。很多人习惯开快车,一次不一定有事,但是你经常开快车,甚至时时开快车,你出问题的概率就高了。本分不意味着就是要慢,而是强调要安全。在安全的情况下选择最快。我开车的时候,用了一个办法就是设一个上限,限速150公里每小时。我的车可以开250公里,我偶尔也开过,但是只限于寻求一下刺激而已。我每天上班正常速度开车用半个小时,如果我开快车,只用20分钟。从眼前看是快了,但是如果每天都这样,可能会有一天你就上不了班了,或者永远不能上班了。这是不合算的。你的技术、你的车况你自己最清楚,不能和别人比。你的企业该以多快的速度发展,只有你自己知道。另外,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就一定要开快车吗?不一定。要看车况,看路况,看司机本人的状态。在安全的情况下选一个适当的速度,这就是平常心。

  非要请施瓦辛格拍广告?请国际明星“为了省钱”! 

  记者:步步高在广告的表现上是很有出位的,比如步步高1998年、1999年是央视实际的“标王”(按实际投放额计),比如请李连杰、施瓦辛格拍广告,这也是一种平常心吗? 

  段永平:是不是平常心的分别,就是是否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我们为什么去央视投广告?因为我们企业实力不强,钱少,只能集中投放;为什么请施瓦辛格?也是为了省钱。请合适的明星可以提高广告的投放效率。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从实际效率提高的比例大于请明星在广告费中所占的比例,请明星就是省钱的。去央视投标,我们也很理智的,每一次投标都是计算过,觉得合算才去投的。有的企业一高兴就举牌,我们不是这样。比如说1998年那一次,有人说我和胡志标争,其实我没和他争。在我的心目中,这个位置、这个时间段值2个亿,超过2个亿我就不要了。同样的钱我可花在别的地方,达到更好的效果。在我的思想里,广告是一项技术而不是一项艺术。我们每次投标都没有把它当作一次公关策划项目来炒,你看不管我投了多少钱,我从来不开新闻发布会的。这只是我们的一个广告安排,一项营销策略。如果说我花了那么多钱还兴高彩烈地到处宣传,那是不正常的。我从来不干头脑一发热就举了牌的事。今年投标你也看见了,我们是以去年第一季度的价格来比的,一投发现便宜了,马上决定多买一些。如果广告投放上不理智,最终吃亏的还是企业。

  焉知你不是第一个吃河豚?“敢为天下后”也是一种创新! 

  记者:你曾对媒体谈过你做企业“敢为天下后”,是不是有些太保守了呢?毕竟我们是一个强调创新的时代。 

  段永平:当所有的人都讲“敢为天下先”的时候,我讲“敢为天下后”你不觉得是一种创新吗?当然,这绝不是哗众取宠,说说而已。我们做企业,不讲假话。讲假话对企业会造成很大的杀伤力。讲假话的坏处在于不仅是你骗了人,而且讲得多了你会以为自己就是那么强大的。但是我们自己非常清楚,与大企业相比,特别与国际上的做了上百年的大企业相比,我们还很小,很弱。按国际上的标准,50亿美元以下就是小企业。我们步步高也是小企业。西方的企业干了上百年,我们的时间很短。对于很多东西,比如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我们搞不清楚,怎么办?我们学。怎么学?很简单,别人不做的事情,我们也不做。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我们企业做广告,支出很多广告代理费。有人跟我说,为什么不自己开家广告公司?这个是谁都想得到的。但是我发现世界上的大企业都不成立自己的广告公司。为什么?不知道。 

  但是反过来想,如果企业自己的广告公司可以做得好做得大的话,那现在全世界最大的广告公司就是可口可乐广告公司。我相信,他们早年也尝试过,后来发现这样做是不对的,才放弃了这条路。我不做,不是因为我试过了,而是因为我学到了。创新使你可能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是你怎么知道你不是第一个吃河豚的人? 

  作为个人,我是一个很有好奇心的人,愿意尝试一切新东西。但是做企业,你必须保持平常心。敢为天下先,打架都要找对手,更何况办企业。一个中国地方性的篮球队与美国NBA打场比赛,获胜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做企业是同样的道理。

  手机的“入场券”是5亿~10亿人民币,如果我们此刻进入,会是一场噩梦! 

  记者:由于中国整体工业水平的差距,绝大多数中国特别是家电企业还是处在一种跟踪模仿的阶段,只是他们不愿意承认罢了。是否心甘情愿,就更不得而知了。 

  段永平:我认为我的心态很好,怎么做,就怎么说。我们的企业跟外面的相比实在太小了,不可能开发出什么世界领先的高科技产品,只能买人家的技术。你看世界级的大公司象索尼一年几百亿美元的营业额,研发费用几十个亿美元。比我们国内任何一家家电企业的营业额还要多。我们简直不可想象。国内企业就算你哪一年达到了,但是人家已经积累了几十年了。我们的媒介老想让我们企业去掌握核心技术,但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的企业都在讲创新、领先,其实都是在跟着学。 

  但是后有后的好处。第一可以避免风险。一项新技术(比如说一个芯片)出来了,可以有很多产品;哪一个有市场前景?不知道。要调研要花很多钱。有时调查出来也不是那么准确的。比如你问一个消费者:“这个东西好不好?”他说好。“出来后买不买?”他说买。你问他“多少钱会买?”他说1 000元。可是产品出来后,他不买了,因为觉得另一个产品更好。或者,认为1 000元太贵了,500元还差不多。所以先行者是要冒很大风险的。我们要进入一个新产品市场时,会问自己几个问题:这个产品的市场前景如何?我们在行业里的地位?能不能站稳脚跟?有没有潜在的实力?有没有精力?成本如何?投入产出比如何? 

  我们1997年底才进入VCD市场,当时大家都认为VCD已经不行了。但是我们分析了自己的技术能力、生产能力、市场经验、市场潜力,认为我们可以做好,就进去了,事实上我们也做得不错。为什么中国VCD市场都被中国企业占据了?因为VCD对于国际大公司是一个属于鸡肋的东西,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们做电话、做VCD、做复读机,都是属于鸡肋一类的东西。当我们全办以赴的时候,外国大公司不一定做得过我们,他们就得放弃。 

  我们有自知自明,有些东西是暂时不会去碰的。比如“大哥大”。它的市场潜力比VCD要大。我认为这个产品的“入场券”是5~10亿人民币。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去尝试。如果我们此刻进入,可能会是一场噩梦,会好多年跟在国际大公司后面爬。现在国内有的企业开始在做,比如康佳,他们有他们的考虑,首先他们尝试得起,他们比我们大,比我们有资格尝试。对于别人是对的产品决策,对我们可能就是错的。 

  当有一天,我们成长到前面没有什么人的时候,我们才会花大量的钱去创新,因为不领先也不行了,那时候就是为行业负责的问题了。

  大企业比什么?比谁犯的错误少! 

  记者:据我所知,“平常心”原是一句佛家的用语。有僧人曾问香林澄远禅师:“什么是平常心?”禅师说:“早晨参拜,晚上请安。”即每天做每天应做的日常事。 

  段永平:对,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按经济规律办事。该干什么干什么。 

  企业规模越大,企业心态越重要,要保持平常心越难。对一个新企业来说,他的唯一目标就是生存。小企业去尝试一件事的时候,它的机会成本很低,失败了,不行,再来过。谈不上有多大的损失。在美国95%的创业企业要失败的。但是在企业有了一定规模的时候,管理者要保持平常心就有了一定难度,因为他可选择做的事情多了,选择的范围大了,同样,他犯错误的可能性也大了。大企业比什么?比谁犯的错误少。我看国外网球比赛的转播发现比较科学,他们是算一个运动员和对手之间谁的失误率最少,基本就可以判断胜负。一些水平相当的运动高手之间比赛比的往往就是心态了。 

  在步步高我做了一个规定,产品定价我不管,但是调价我要管。有人问,定价你都不管,怎么调价反而要管?防止冲动。特别是市场竞争很激烈的时候,市场上会有很多信息。比如说一个消息传来,说竞争对手调价了。有几种可能:或者是对方根本没有调,可能对方调价不是针对我们的,或者是我们本来不应该调价。我们可能会出现误调。每次出现这种情况我会尽快召集他们开个会,问几个为什么?可能开始时大家都是“义愤填膺”的,聊了半个小时之后大家都很平静,这个时候做出的决定可能是更合理的。 

  记者:你把“心态”放在办企业的一个什么位置?

  段永平:是一个必要条件。有了好心态不一定能办好企业,但是没有好心态,从长远来讲,一定办不好企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段永平持苹果多少股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