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打游戏上瘾怎么办?

手机、电脑、游戏机,这三大电子产品可以说是让无数家长伤透了脑筋。怎样让孩子少玩游戏多学习,成为众多家长心中的一块心病。

针对这一问题,小编为您奉上教育专家蒋佩蓉女士的妙招~拿走不谢!

孩子玩游戏上瘾,怎么办?

我儿子9年级,他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开电脑或手机玩游戏,有时半夜还会起来玩。我规定晚上10:30后,电脑、手机都要放到厨房的桌上,但他总不按时,周末更是从早到晚不离电脑。孩子玩游戏既影响家庭和睦,也影响大人和孩子的身体健康,我因他太爱玩游戏而常整夜睡不着。

这像是你们的亲子关系中产生了“第三者”的侵略。这个“第三者”夺了孩子的心,他的心已经属于“别人”了。这时你要做的,不是拿棒子斥责孩子或赶走“第三者”,而是想办法成为更好的竞争者,让家成为一个更有趣的地方,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玩的家长。

当孩子的心回到家里时,游戏的魅力也就渐渐降低了。要是孩子还没有办法控制自己,你就要当坏人。先让他停止游戏,等到这个“瘾”过了,孩子找到其它乐趣后,才能重新让这个“第三者”回到他的怀抱。很多时候,上了一次瘾,未来就有可能再上瘾。所以要提防,不给孩子重新被捕捉的机会。

孩子能带手机到学校吗?

可以,但是不建议给孩子最新款式的手机,而是那种最简单使用、丢掉不会心疼、功能不多的沟通工具。

怎么把握孩子玩游戏的度?

游戏是生活中的副产品,不是必需品。所以关键词是“拿得起、放得下”,而不是要花时间去把握度。这要看孩子自己的节制能力和着迷游戏的程度。着迷越深,建议让孩子玩得越少;要是不怎么着迷,也就拿得起、放得下。请参考“家长如何引导孩子使用电子游戏”的第一、二点。

15岁的孩子比大人狡猾多了,家长怎样才能心平气和地让孩子多交流、少玩电脑呢?

如果我是你的孩子,不会很喜欢你用“狡猾”来形容我,因为这个形容词意味着你已经不信任我,认为我不怀好意,甚至防卫我了呢!在这个基础上,已经没有心平气和的交流了,因为已经不存在互相尊重。

要是家长能够努力赢得孩子的心,获得他的信任,像朋友一样平等交流,玩多长时间的电脑游戏就是一个比较好商量的事情了。要是没有尊重,只有父母凭自己地位要孩子做出的顺从,这就像我的孩子所说:“外面坐下,心里还是站着”。

我们希望的是孩子从内心做出的主动选择,而不是为了不破坏气氛而做给家长看的表面行为。要获得他的心,意味着你需要走入他的世界和爱好、停止论断、向他学习。当孩子感受到了你对他真正的尊重和肯定,他就能对你敞开心灵了。

怎样引导爱美的女儿穿合适的衣服?

女儿很爱美,每次出门总要穿亮晶晶的公主衣服。我该如何引导她?

爱美是每个女孩的天性,我们家长的任务就是引导孩子对“美”的理解和定义。这里涉及穿着合宜的问题。要是女儿有芭比娃娃,可以问她,为什么娃娃需要有很多套衣服,为什么娃娃不能穿同一套美丽的礼服去不同的场合呢?

比如,让她穿礼服去沙滩玩,穿着泳装去朋友的生日派对。这就要考虑到“合宜”的问题,因为“合宜”是考虑到整体的美,而不是只管自己舒服。如果她穿的衣服与场合相宜,就是最美的。

我们中国人讲究的是“和谐”。要是自己美,而别人不美,就是“不和谐”,也使整体不美了。我相信她会发现,你也会这样肯定她,当她考虑别人来穿衣服时,她反而会成为一个被人称赞的美丽的人,因为她的美丽是来自于内在的美,因此也永远不会衰退。

周末为什么不能玩游戏?

孩子问:“如果作业能做完、成绩很好,周末为什么不能玩游戏呢?”家长应该如何回答他呢?

我会这样跟孩子解释:在周末除了与家人分担家务以外,家庭也需要你跟大家互动。我们会有游戏时间,但这是需要全家都参与的游戏时间。有很多很有趣的桌面游戏、扑克牌或者拼图类游戏需要你的参与。我们也可以玩乐器、准备一起带领敬拜赞美或者为周末开放家庭的时间准备一些游戏。

作者:蒋佩蓉,著名婚姻、亲子和礼仪专家。毕业于麻省理工,曾任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集中美教育专家、儿童成长力培训专家、国际商务礼仪培训专家等诸多身份于一身。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城关镇第三中学 |王慧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孩子们正在玩赌博机(图片由网友提供)

讯(记者黄泰)4月18日,有网友发帖称,湖口县鄱阳湖大市场留守儿童包场玩游戏机。从图片里可以看到,9名小学生背着书包正在游戏厅内玩游戏机。网帖一出立即引发不少家长抱怨,难道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如此之大?

据网友介绍,有人在湖口县鄱阳湖大市场摆了许多游戏机,吸引了大批的孩子来玩,许多家长每天都要到这个临时搭建的游戏厅内抓小孩。

据一名家长介绍,在游戏厅内玩的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少在家。前几日,一名孩子上完补习班后,老师就送他过马路让其回家,19时许家长没见孩子回家后赶紧给老师打电话,可老师说18时就让孩子回家了。最后,家长在游戏厅找到了孩子,原来孩子一下课就和班里同学去大市场玩游戏了。该家长担心的说:“家长以为孩子在老师那里补课,老师以为孩子回家了,要是出点事,找谁说理去呀?”

如今,网络游戏已经在网上泛滥,对于许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一些血腥、暴力的游戏更是让孩子们向往不已。

该网帖一发出后,许多家长展开了热议,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玩这种血腥、暴力的游戏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就算要玩游戏也应该玩一些健康的游戏。还有些家长认为,玩游戏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主要是家长如何控制,家长应该多抽时间陪伴孩子,走出家门,每周给他一定的时间玩一些健康游戏,许多游戏还是开发智力的,如果一味杜绝孩子玩游戏反而会让其有叛逆心理。

4月20日,记者电话联系了九江市湖口县文化稽查大队,李队长告诉记者,看到网友在发帖后,大队已责令该娱乐场老板将所有游戏机搬离市场,对涉嫌赌博的游戏机进行收缴并销毁。

正忙不迭地玩游戏的胡伟习惯性的用余光瞟了一眼时间:10:25,他不由的心里泛起一阵窃喜——时间还早,还能再玩会儿。

一想到同学们都在教室里苦哈哈地做数学题,而自己却在网吧里畅快的玩游戏,就禁不住嘴角上扬,内心响起一万声狂笑。

但这种得意很快被内心深处涌现出来的慌乱和恐惧给淹没。他忍不住慢慢扭头往网吧门口瞟了一眼,看的那一瞬间耗费了他很大勇气,他好害怕看见父母突然从门口闯进来把他抓回去。

还好、还好,门口的帘子没有忽然被人掀开,他长长的呼出一口气,悬着的心扑通落在肚子里,快速转头“噼里啪啦”继续玩下去。

胡伟是一名初二的中学生,每天早上6点半就骑着车子从家里出发,然后会拐过几条胡同,钻进一个偏僻的网吧里开始他所谓的“上学”模式。

直到中午12点才会强迫自己从电脑上下来,然后骑着车子晃晃悠悠的回家吃饭,下午的时光依然如此,如果不是怕父母发现他真的想从早玩到晚。

像胡伟这样逃学、上网的孩子不在少数,他们除了把心思用在玩游戏上面,还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和父母斗智斗勇上,根本没有心情学习,一提到学习就头疼。

说到头疼,很多父母好像更深有感触。什么不好好写作业、成绩不好、不讲卫生、爱看动画片、乱发脾气,玩游戏……每个父母都能毫不犹豫的巴拉巴拉说一大堆还意犹未尽。

但如果让父母说孩子的优点,还真是有点为难,挖空心思的也说不出来几个,即使寥寥的几个优点也还参杂着如果怎么做就更好的要求。

胡伟的父母就是这样,从小就对胡伟要求严格,小到洗手要洗几遍、看几集动画片、作业几点写完,大到考试要考多少分,在班级和年级里排在第几名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做到了有奖励,做不到就惩罚。

按胡伟父母的话说: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孩子长大了才能够自觉。所以胡伟的父母对胡伟进行严格的习惯训练,特别是在学习方面更是对胡伟进行不遗余力的辅佐和监督。

胡伟其实也很争气,小学的时候成绩特别好,但是他发现总也达不到父母的满意,说好的奖励也往往不了了之。考到98分父母还不高兴,说你再认真点就能考100;排到班级第一名,父母也警告他不要骄傲,说一次第一不算什么,每次都考第一才算是本事。

久而久之,胡伟越来越泄气了,那些所谓的奖励也没有了任何吸引力。他悲哀的发现即使他每天都很认真的学习,可是在父母眼里还是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什么马虎、不认真、学习态度不好、耍小聪明……父母看他的眼神永远是你做的还不够好。

特别是上了中学后父母对他的要求更是随着作业量的增多而水涨船高,他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牵线的木偶永远也摆脱不了父母的控制。他不甘心,他想要自由,他要把学习这条线给切断,这样他就能摆脱了控制!

所以他开始逃学、上网。就像一条入了水的鱼儿一样,他发现了一片自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可以称王称霸;更像出笼的鸟儿一样终于从笼子里挣脱到广阔的天空,在这片天空下他可以无拘无束的遨游。

特别是冲关成功时那种扬眉吐气的感觉让他找到了久违的自信和快乐,比起偶尔得到父母奖励的喜悦,这种无条件被认可的成功感让他轻松而又满足,心里有一种本能的力量卸掉了压抑许久的包袱和沉重感。

虚拟世界带给他的自我掌控和成就感分分钟秒杀父母条条框框的限制,这种自由到要飞的感觉是胡伟从未体会过的,也是极具诱惑力的,更是父母无法满足的,所以更加不想面对令他头疼的真实世界。

很多孩子沉迷网络不能自拔的根本原因就是真实世界无法满足他内心对自由的渴望和无条件被认可的需求。而这种需要是父母无法理解、也无法给予的。

父母秉承着严格要求、培养好习惯为教育理念,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难道这有错吗?考好了奖励,考的不好惩罚,又有什么不对呢?

从父母的角度来说是没有错,但是从孩子的角度来说,每一条都是控制!即使极具诱惑的奖励也是一种变相的控制,这和训练动物表演一样,只是训练者为了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已。并且这种奖励很容易让孩子形成一种奴性,只要别人给点好处就容易屈服。

同时也剥夺了孩子对于成功本身所带来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和成就感的体验,而这种通过自身努力所获取的成功会给孩子带来一种发自内心的向上力量。但这一切通通都被一种所谓的奖励破坏掉了,更别说是某些口头的奖励,除了给孩子带来失望和破坏之外一无用处。

而那些所谓的习惯培养、严格要求更像圈养动物时所设置的牢笼一样,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控制着孩子必须按父母所设置好的标准答案去成长,更容不得犯错。

长此以往,孩子要么被驯化要么就是想方设法逃脱。所以很多父母发现小时候听话的孩子长大了个个都叛逆,其实这是对自由的追求,是对爱的呼唤。

虽然父母的内心都是爱孩子的,可是这种爱带有太多的要求和条件,也过于偏激。通常只以学习的好坏为标准时刻向孩子传达着一种只有做得好我才会爱你的信息。这对于有着独立精神个体的孩子来说不是爱,是负担!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把孩子的精神世界束缚于学习之中。如果我们孜孜以求的是让孩子心灵的活力都耗费在各门功课上,那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

所以父母只有给孩子的精神世界松绑才能挽回那些因不堪忍受而急于逃脱的孩子。松绑不是放弃,而是解放孩子心灵的活力。

当孩子已经沉迷游戏的时候,家长要做的不是去指责、打骂孩子,更不要像侦察兵一样一天到晚追踪孩子,除非你们想拍谍战片?(开个玩笑),因为你越这样步步紧逼,孩子就会越反抗、越逃离。

而且你斗不过孩子,也根本斗不起。因为孩子的心智毕竟不成熟,当家长真的把孩子逼急的时候,孩子容易走极端,这是每个家庭都无法承受的错误。

所以,硬的不行咱就来软的。首先要真诚地向孩子检讨自己在对孩子学习和教育上所犯的错误,恳求孩子的原谅,其实道歉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说出他自己的想法。无论孩子是对你的控诉还是发泄都做到不评判、不指责、不发怒,只要安静地倾听接受即可。

当你真正接纳了孩子的情绪,他心里的压力就会得到了松绑。同时,他的心也慢慢试着向你敞开。此时父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认同游戏带给孩子的一些好处,倾听并引导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上进行合理的安排,切忌把学习和游戏放在对立面。

当你从内心真的尊重、接受和信任孩子的时候,孩子肯定不会让你失望,但这需要家长给孩子时间。这恐怕是让父母最受煎熬、但也是最关键的时刻,俗话说坚持就是胜利,笑到最后才算赢。

其实只要你的内心真正的接受了孩子所有的缺点,以信任和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等待的煎熬会让一个又一个的惊喜所代替。反之,你之前所做的努力都前功尽弃。

因为养育孩子就像是一场漫长的旅途,旅途中除了有美丽的风景,还有各种各样的考验。但只要我们抱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接受这一切,以欣赏、信任的态度尊重陪你一起前行的同伴,最后总会收获最美丽的风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打游戏上瘾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