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处理废旧自行车处理捡起自己用可以吗

谈及“僵尸车”,很多人的思路都会停留在废弃机动车上,但在昆明,“僵尸车”还包含一个更大的群体——“僵尸自行车、电动车”。近日,记者走访昆明十余个新老小区、企业,发现车棚里几乎都有废弃电动车、自行车等“僵尸车”身影,这些废弃的车侵占公共空间,给居民生活和物管工作带来很大不便。那么,这些车辆该如何处理?各个小区和企业又是怎么做的?

多数小区都有“僵尸车”

随着经济的发展,昆明的电动车、自行车数量越来越多,然而一旦过了使用期限,废旧车辆的处理却成了个大难题。记者走访了昆明的葵花公社小区、巴士家园小区、溪畔丽景小区、云锡花园小区、小厂小区、蓝屿小区、滨江俊园二期小区等多个小区后发现,除了巴士家园、溪畔丽景小区,其余小区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僵尸车”。

小厂小区电动车存放点负责人李女士说:“整个电动车存放点面积有限,但是车库里存放着20多辆‘僵尸车’,长期占据近1/4面积,有的业主想停都停不进来,对我们的收入也有很大影响。”

“单车棚每年固定收益在5-6万元,如果外来人员走亲访友,每次停车2元,充电5元,每年也有2万元的‘流动收入’。”李女士无奈地说,但是这些旧车占了近20%的场地,导致总体收入少了近2万元。她说:“要是不值钱的废自行车,我们还能做主清理一下,但电动车不敢动,我担心私自处理后车主找上门来,只能任由它们停放在那里。”

葵花公社小区物管负责人赵翠宁介绍,小区有100多辆“僵尸车”,“自行车还好,关键是有些电动车由于线路故障,一有风吹草动就响个不停,对居民休息造成很大影响。”

云锡花园小区物管主任史川绎介绍,目前小区的单车棚承包给私人管理收费,“管理人员没有对往来的电动车、自行车的车主姓名、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进行登记,而且昆明许多电动车没有车牌,一旦车主不来领取,根本无从寻找车主。”

除了小区,昆明市的不少企业、机关单位也是“僵尸车重灾区”。

近日,丹霞路某机关单位的入口处贴出告示:由于部分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长期停放且无人认领,造成单车房、地下车库拥挤,为规范中心地下车库和单车房管理,请车主在规定时限内将自己的车辆拉走或处理,否则将在辖区派出所的配合下按无主车处理。

记者来到该单位的单车房,发现不少废旧电动车、自行车“蓬头垢面”地堆放在角落,不少车的车身已破损,一看就是已废弃许久。据单车房负责人介绍:“单车房里有200多辆废旧的电动车、自行车,很多都放了一两年,不少员工都反映停车没地方下脚。”

此外,云南大学内的单车棚里也存放着30多辆“僵尸车”,省社科院内也存放了数十辆。另外,一些没人管或划分不明确的路段,也有“僵尸车”的身影,例如在茭菱路与近华浦路口就有2辆废旧电动车。记者发现,这2辆电动车都已经破烂不堪,没有车牌,但前轮都用U形锁扣在停车栏上,附近居民说“已经锁在原地两年了”。

溪畔丽景小区业主陈女士认为,这些废弃车的车主很不道德,“车子不用了就应该处理掉,就算卖废铁也能卖几十元,没必要长时间占用车位,影响别人。”

然而,白云路某小区就会定期对“僵尸车”进行清理。该小区物管工作人员说,每隔几年物管会贴出告示,通知业主处理小区车棚内废旧的电动车、自行车,“如果逾期无人认领,就会在小区业委会和派出所民警监督下,将这些车辆送到二手车市场或者废品收购站。”

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的尹朝德律师说,废旧电动车可跟自行车一样作报废处理,除却其电池(可交于电动车回收部门作回收处理)。对于无人管的废旧非机动车,不仅占位置,还影响收费,很多时候又联系不上车主,管理员的确无奈。尹律师建议:“管理员可在车棚内贴‘告示’——首先注明车棚的收费标准,停多长时间就按相关收费标准收多少费;其次写明:如果长时间(具体时间可由管理员自行规定,但该段时间内折算下来的停车费要能和电动车价值相抵)不取车,将视为‘抛弃物’。”

他说,管理员在停车前告知车主,这其实是事实合同的一部分。“这样,管理员就可以根据‘告示’对超过时限的废旧非机动车进行合法处理。”

每到毕业季,大学校园里都会出现大量被“遗弃”的自行车,近日,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部分学生陆续收集了40多辆这类“僵尸车”,为其更换零件,喷上环保的绿色漆,投放到校园公益自行车站点供有需要的师生们免费使用。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遇到市民热心支招。他们建议福建学校的处理方式也可借鉴一下,小区或企业都可以尝试把这些车用来做公益项目。市民谢女士经常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她认为可以把无人认领的“僵尸车”变卖,所得来的资金用在困难住户救助、贫困学生助学等爱心公益活动上。

免责声明:凡来源非搜狐焦点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网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网站。

  欢迎拨打本报热线4286666

  本报4月28日讯(记者 范宇)今日上午,家住迎泽区侯家巷的李女士向本报社区热线反映,自家楼下的车棚里,堆放着三四十辆废旧自行车,多年来一直没有人管,其他居民想存车子都没地方放。

  记者赶到现场看到,车棚大门紧锁。透过门缝可以看到里面有二十多平方米,两边满满堆放着挂满尘土的自行车。有的横七竖八躺着,有的车轮被卸掉,还有的车身弯曲变形,空余的地方也只能存放四五辆车子。

  居民李先生告诉记者,这里的居民,每人都有一把车棚钥匙。可是,因为可存放空间有限,他又是刚搬来的住户,虽然也配了钥匙,但不好意思和邻居抢占,只好每天把自行车往家里搬。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居民称,车棚原本有两百多平方米,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就被分隔成现在的样子,而其他地方都被出租或个人占用了。“可能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买了汽车,被替换的自行车就被扔在车棚了,好好的扔那怪可惜的。”另一位居民祝先生说。

  废旧自行车“常住”车棚是该小区独有的现象,还是普遍现象呢?就此问题,记者随机走访了几个社区,结果发现,这些社区都存在类似问题。迎泽区郝家沟街汇隆花园的一间车棚里,管理员将七八辆常年无人认领的废旧自行车,都用链锁锁了起来。

  迎泽区桃园南路二社区副书记刘爱萍告诉记者,几年前,他们曾对辖区废旧自行车进行过集中整治,结果,一些居民听说社区要处理废旧自行车,就跑来认领和阻止。最终20多辆无人认领的车子,因没处回收,只好当废铁卖掉,一共卖了100元。

  这些废旧自行车该怎样处理?有没有相关部门可以回收?本报将予以关注。如果您对此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欢迎拨打本报热线4286666告诉我们。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专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废旧自行车处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