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上怎么输入2018年台湾最新局势字

原标题:2018年,这几个地方将会成为世界大战的爆发点

在2017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世界是安详的,没有了大灾难,大国冲突的回归。在世界某些地区(尤其是叙利亚),紧张局势明显下降。但在另一些情况下,困难的局势变得更加紧张。这几个危机可能导致2018年的大国冲突。

朝鲜无疑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重的外交政策危机。朝鲜发展弹道导弹的成功,加之特朗普政府的外交缺乏经验,造成了极其危险的局面。在过去的十年里,朝鲜一再进行导弹核试验,在美国的压力下,朝鲜显然没有意愿崩溃。美国已经进行了外交回应,因为高级官员经常在发表声明后数小时内对对方进行攻击。而使这个问题更加复杂化的是,朝鲜和美国都有大量的先发制人的动机; 美国为了摧毁朝鲜的通信和安装的导弹,而朝鲜则为了避免这样的命运。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双方错误估计,以及日本和中国都可能引发这场战争。

中国军方和外交领导人最近激烈言论表明,中国至少有一些人认为军事平衡已经向他们转移。这种看法几乎肯定是不成熟的,中国领导层的平衡可能不会爆发战争,但仍然相当危险。中国也加紧了在该地区的军事活动,虽然考虑到中国的军事不断增加,这种增加,部署到了边界每个地区。

美国对此表示出急躁的心里,谴责中国的举动,并宣布向台湾出售大量武器。然而,特朗普政府对朝鲜混淆立场,这一立场包含了对中国更严厉制裁的重大诉求。对于这种可预见性和谨慎外交的关系,中美两国的重要角色似乎渴望接受这种不确定性,这可能导致冲突的爆发的原因。

乌克兰局势依然紧张。基辅和莫斯科支持的地方民兵之间的暴力事件使得乌克兰东部细微的停火日益加剧。在基辅,抗议,示威以及格鲁吉亚前总统萨卡什维利的奇怪事件引发了政府稳定的问题。冲突可能以几种方式爆发。乌克兰政府的崩溃虽然在理论上有利于莫斯科,但却可能引发暴力不稳定。莫斯科的代理人可能会感到有底气,普京本人可能会看到一个机会,而获得夺取更多国家的支持。相反,基辅政府的崩溃可能会使右翼强硬派掌权,这将在东部省份的阴霾冲突中掀起轩然大波。尽管特朗普政府甚至不支持奥巴马总统向基辅提供的支持,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入侵(无论是制裁,还是进攻)都可能威胁到欧洲和美国对莫斯科的冲突。

美国和土耳其之间的关系在过去一年几乎崩溃,就像安卡拉和莫斯科在2015年发生军事冲突后发生了重大的和解。土耳其与欧盟和美国的隔阂,是俄罗斯购买新型军事装备的依据,这可能预示着地区力量对比的重大转变。可以肯定的是,土耳其,俄罗斯和美国都把战争视为解决新的外交局势的合理途径。但是土耳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其影响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巴尔干和高加索地区的冲突。土耳其外交方向的转变可能会在其边界产生不可预知的连锁反应,尤其是库尔德人的国家意愿,并可能改变纳戈尔诺 - 卡拉巴赫争端中的权力。这样的事态发展可能会影响到南欧国家如何看待他们对北约的承诺。这种不可预测性可能导致莫斯科或华盛顿错误估计自己手中的力量。

中东地区的冲突几乎总是包含大国冲突的种子,即使这些种子很少开花。由于叙利亚内战已经结束,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之间的对抗已经转移到意识形态上。沙特阿拉伯似乎仍然一直想找茬,总是急于找到削弱德黑兰的办法。伊朗方面继续扩大在伊拉克,叙利亚和其他地方的影响力。而特朗普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阿萨德政权在叙利亚的胜利,正在重新调整在该地区反伊朗的努力。这包括在也门和其他地方向沙特阿拉伯承若的空白支票,这一发展很容易导致利雅得过度自信。利雅得和德黑兰能遏制他们的战争吗?海湾战争爆发之前并没有吞没世界其他地区,但利雅得已经表现出明确的意愿,建立一个反对伊朗的外交和军事联盟,甚至可能甚至包括以色列。随着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地位重新抬头,人们很容易想象到巨大的冲突。

世界仍然非常危险。特朗普政府的外交困惑只会增加这种危险,使美国的意图和能力在世界各地产生不确定性。虽然这种不确定性并不总是会导致其他国家的机会增加,但确实增加了在危机和非危机情况下计算错误的机会。

用户通过网站账户和社交网络账户在俄罗斯卫星网上注册和授权的事实,表明他们接受以下这些规则

用户有义务遵守国内外法律。用户有义务在发言时尊重其他讨论参加者、网站读者,以及帖子中提及的个人。
网站管理员有权删除那些使用非网站主流内容的语言撰写的评论。

  图为日内瓦万国宫。

  “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主席近日在接见回国参加2017年度驻外使节工作会议的全体使节时如是说。当今世界,世界政治格局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转变。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中美在全球治理中的相对变化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美国用一系列的行动向世界表明:美国强调“美国第一”,不愿继续提供或者只是有选择地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并开始修改或重新制定国际规则,让美国成为全球治理的最大变数。与之相对,中国展现大国担当,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并描绘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

  2018年新年钟声已经敲响。在新的一年中,世界政治格局将朝哪个方向行进?中美这两个大国将扮演怎样的角色?世界充满期待。

  新世纪以来,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世界多极化发展加速,国际格局日趋均衡,国际潮流大势不可逆转。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世界多极化趋势越发明显。一方面,当前的国际体系最早发端于西方,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为基础,西方一直占绝对主导地位。现在,随着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对世界的贡献越来越大。”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所所长叶青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另一方面,原有的国际秩序以国家为中心,现在包括专业团体、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个人等在内的非国家行为体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球治理的主体日趋多元化。”

  “在国际政治格局中,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关系的发展趋势更加平衡。在这个过程中,2018年将是关键年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荣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从力量对比来看,新旧力量的差距逐步缩小,新力量甚至已经显示出赶超的态势。2018年,这种趋于均衡的发展趋势会更加明显。”

  “从发展模式来看,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的发展经验和模式为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道路选择,而西方的制度和模式则遭遇了巨大困难。2018年,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势头依然看好。”荣鹰说,“西方对这股新兴力量由原来的忽视、无视,到现在的重视。最近,西方媒体又掀起了一波对‘中国威胁论’的炒作,提出了所谓‘锐实力’等概念。说到底,这是西方对中国所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良好发展态势的焦虑。”

  “从心态来看,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表现出主动进取的态势。从2018年各国的新年贺词不难看出,无论是中国、印度还是俄罗斯,字里行间透出的都是自信积极、主动进取的心态,显示出对于自己国家的发展思路很清楚、方向很明确、心态很乐观。”荣鹰说。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指出:世界多极化一方面表现为不同国家经济实力或综合国力的对比变化,另一方面表现为不同国家对国际事务影响力的对比变化。从经济规模和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来看,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增长,已达到可与发达国家相抗衡的地步。但从国际影响力来看,发达国家仍是全球秩序的主导者。

  在以西方制定的规则为基础的体制中,美国长期是领导者。但是,美国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优先”政策,引发盟友焦虑。最近的例子莫过于美国准备今后两年削减超过2.85亿美元的联合国经费。美国此举引发国际舆论关注,这可能意味着特朗普政府向全球宣示:从今往后,美国在所有国际事务中都将坚守“美国优先”的基本原则,而国际义务和责任将根据这一原则而退居其次,并有所取舍。

  “在如今这个大变局中,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大幅度削弱,越来越力不从心。同时,正如特朗普当选、英国脱欧等事件所展示的,西方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意愿也大幅度下降。”叶青说,“但是,西方国家不愿放弃长久以来享有的特权和优越感。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则希望改革现有的国际政治格局以反映力量对比变化。双方的诉求自然产生了矛盾。”

  “必须注意的是新旧力量的对比虽然已经发生变化,但是,目前依然处于过渡期。旧力量不会轻易接受这种变化,新力量也还没有超越旧力量。”荣鹰说,“美国不久前公布了《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这份报告把中俄称为‘修正主义大国’,特朗普更是将中俄称为‘对手’,指责这两个国家‘寻求挑战美国的影响力、价值观和财富’。其实,这些并不是新词,只是原来美国还遮遮掩掩、欲说还休,如今特朗普政府明确地说了出来。美国的心态可见一斑。”

  此外,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国际格局正在向着更均衡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还属于量变积累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黑天鹅、灰犀牛依然可能出现。”荣鹰说,“比如,2018年,金融危机十周年。虽然世界经济普遍被看好,但是新兴经济体必须警惕随之而来的风险。此外,包括中东在内的地区热点问题也有可能牵动大国博弈,对国际格局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

  “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正如英国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资深研究员马丁?雅克所说的,也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

  如何推动全球治理格局体系向更完善的方向发展?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中美。面对全球性挑战,中美两国的合作不可或缺。

  习近平主席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美两个大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全球发展繁荣方面拥有共同利益更多了,肩负责任更大了,合作空间更广了。一个健康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

  为优化全球治理,中国积极贡献着智慧与方案。无论是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还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表现让世界喝彩。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中国的一系列主张与倡议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和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比如‘一带一路’建设短短几年就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对于美国代表的西方国家而言,全球治理格局的改变意味着他们要放弃长久以来享有的利益和特权。因此,双方注定会保持既合作又竞争的态势。”叶青说。

  “在全球治理中,大国理应发挥引领性作用。大要有大的样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包揽一切。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同时,也必须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中国依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叶青说。

  “2018年,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坚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荣鹰说,“中国将坚定信心,积极有为,同时还需要保持清醒头脑,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责编:贾文婷、常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年台湾最新局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