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技502为什么这么火G900双击了

分类: 电脑数码 标签: 值得一看嘚评测 kobi

首先感谢罗技,感谢张大妈把机会和信任交给我,我想说:不会辜负你们 

如果你曾经用过罗技的无线游戏鼠标,而且是多次那就懂我这个标题的意思了,尽管这个标题读起来有点拗口

罗技是键鼠行业毫无争议的领导品牌,2002年推出MX引擎游戏鼠标开始奠定罗技茬长达14年的牢固地位而几年前,比罗技还早推出游戏鼠标引擎IntelliEye(2001年)的微软已经倒下了而且无线鼠标能否游戏?也是罗技率先发起挑戰

11年前,罗技推出第一个无线游戏鼠标G7上市学生狗无收入,只能仰视据了解2.4G当时的稳定性、延迟性都不是很完美,而且也不轻

6年湔,罗技在推无线游戏鼠标G700虽然是G系,但它更像MX大革命像游戏鼠标演变的产物舒适度胜过操控性、重量大、耗电快和线材硬,除了办公让你很难真正定位它

3年前,G700S要发布结果是G700像例行公事一样的换了马甲出来逗B了我们一下,期待落空

1年前,有人提及过G900结果出来嘚G910是个键盘。。哦尼玛,太调戏人了

熬呀熬,终于还是等到了G900让我哼起张学友那首《等》,以及《等你等到我心痛》到手大致體验了几下,作为一名老鸟我太能感觉到变化了,操控性、重量、微动手感。好吧,别都说完了先倒转时光,一步步来!

在之前G502 RGB仩我说过罗技的包装整个风格是其实缩水的但是作为旗舰的G900待遇就不同了。它采用“彩盒封套+礼盒式”包装并且通体薄膜封塑,是不昰二手一目了然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买到二手! 此外,为了线下专柜、商超陈列包装上方设有挂孔。

背面是罗技认为的核心元素:1ms响應速度(1ms不稀奇但这是在无线模式下的1ms哦)、PMW3366光学引擎(当下最强光学引擎,无须解释)、L?R左右手自由切换通用模式(左右侧键均可換/屏蔽)

底部多国语言的产品简介信息、规格,保修(2年)相关的S/N码

之前在网上看到G900的图片,第一眼感觉这绝壁是一个不同于罗技以往产品风格的一个异类一种无法名状的奇怪造型。并且固定鼠标的内衬结构,用的某种特殊的纸壳材质也做出了符合CHAOS(混沌)的游戲味、不规则的各种切面,我个人觉得挺喜欢挺屌的,这种味道大家看图自行感觉

产品的配件:2.4G USB接收器、接收器转换头、额外侧键1套、数据线(用于有线模式、充电和2.4G接收器延长线)

配送的一副侧键:用来屏蔽左侧键、激活两颗右侧键。

PS:屏蔽键就是没有触发功能的茬冰豹幻能豹的拇指侧键区上有类似设计,G900则是可以两侧调节通过这样实现前面提到的L?R切换右手、左手操作,以及满足左右对称4侧键、无侧键等操作习惯的人(使用方法后面有介绍)

由于G900是“无线/有线双模式”鼠标,so通过这根霸气的蝎子状的USB数据线可以变成有线游戲鼠标(同时充电),这个造型特殊的插头设计采用Micro USB,像蝎子钳肢的结构可以通过插入鼠标前脸的凹槽对接线口进行加固控制晃动保護插口.

USB数据线:主流编织线、抗干扰磁环、捆线带。

在开始介绍产品之前先看看它的相关参数。

引擎类型:PMW3366光学引擎

人体工学:左右对稱设计

供电模式:内置750mAh

连续游戏时间:24小时(默认背光)/32小时(不发光)

特色功能:2.4G下1ms响应/侧键更换/底部配置文件切换键/机械枢轴按键

认識一下超越前作的更好的无线游戏鼠标

G900已经用全新的G系LOGO,左右对称造型设计但是有意思的是,鼠标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感觉是完全兩个世界的物种:前半部分狂野而复杂略有点仿生设计像是某种动物的爪(蝼蛄?)富有一定的感官冲击力,后半部分则遵循经典楿对常规。

G900在手中大小前面参数总有提示:130mm长度,可见并不小不过我的手也不小。鼠标的表面通体为黑色按键、鼠标尾部均为细磨砂表面纹理,触感和G502类似以滚轮为中心的“控制岛”,主体表面类似电镀工艺作出高亮金属质感这个搭配不觉突兀,也不会显得塑料質感太强

全新的G900底部应该是贴附一层塑料膜,保护脚贴和尾部的亮漆部分

接收器咋那么大?NO其实G900和罗技优联一样的NANO接收器,那个长方形的只是转接头(一头Micro usb母一头USB母),示范下:

无线模式下通过它链接G900的数据线可以确保2.4G接收器和鼠标之间距离更近,受干扰降到最低无线游戏一定要这样,切记!因为G900并没有走雷蛇那种提供“充电底座&接收器”一体的结构这个转接头变得很实用,不信你看↓↓

无線模式推荐“身位”

转接头的造型略为普通了点,应该照CHAOS的理念重新设计下就更COOL换多点角度看看G900的整体感觉。

↑2P·两侧的角度可以感受到G900是非常有设计感的没有一般鼠标那种流畅、饱满的线条,而是更立体复杂我个人觉得这种用色、线条和表面处理相比之前G700/S的确要哽符合游戏玩家的审美。

略显丰盈的鼠标尾部可以提供十分清晰的掌心支撑。由两侧向尾部中心逐渐稀疏的竖纹线条装饰的作用可能哽明显一点。

非常犀利的前脸造型给人硬朗、凶悍和科幻之感,大爱

G900的底部,可以看到鼠标的底盘其实是比较窄的但是脚贴采用4大2尛的组合,可以通过增加底部摩擦面提供平稳的手感。光孔附近的两条V型脚贴对光孔形成了2/3的包围主要目的是减少灰尘在操作中进入咣孔的几率,并非可有可无同样的设计在G502上亦有。

此外铭牌上有S/N、P/N码,对于2年保修罗技貌似是认这个东东的

另外,大家注意到没剛才我说鼠标尾部比较丰满,但为何底盘尾部却很小因为有较明显的内收缩小,这一方面是为了减少底盘大小、提高灵活性另外一方媔可以留出空隙,避免手掌肉和鼠标尾部下沿过多刮蹭影响操作(尤其是Y轴上下的移动,比如CS中的压枪操作)过去G700/S在这方面就不尽如囚意。

OFF/ON很明显是开关机(PS:不管有线/无线都要ON才能使用)。

下面X交叉纹的按键不是对码键(现在高级鼠标不需要这种功能)它的默认功能是“配置文件循环切换键”。“配置文件”是指驱动中用户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如游戏、程序)设定的配套方案(如不同的DPI、宏、灯光效果等),G900驱动中一共提供5种配置方案可选比G502多两种。

G900的按键采用分体式按键这是我比较喜欢的,因为分体式按键的天生优势僦是能更准确的体现微动的原滋原味从G502、G402到G900,一直都是分体式只不过,这次设计师给G900的左右键做了点小“造型”整个按键面积也变尛了点,大手朋友是否担心呢

↑2P·左、右键是鼠标指令传达的关键,这次G900又给我们不一样的东西,这下凹的什么鬼结构啊其实它采用叻罗技全新的“机械枢轴按键”,这又是什么?

传统的鼠标按键是通过固定住结构的底端通过ABS塑料自身不错的韧性压迫顶端致使按键发生形变动作、下压,触发微动开关手松开的时候再利用韧性回弹。分体式按键因为短小、轻盈,可以优化固定结构把人手需要对抗ABS塑料韧性的手感降到最低,所以分体式按键往往更加接近微动的原味快而脆。这也是可以用来衡量技术人员在鼠标结构设计方面的能力

(这是一张罗技老鼠标G1的分体式按键结构图,最右侧是按键)

那罗技的“机械枢轴按键”有什么不同其实不难理解,我给大家分析下——

首先分体式按键固定方式发生变化,采用新型的轴式结构一根短小的钢轴穿过按键上盖底端,并以此作为固定点下压、回弹都是圍绕这个点转动;

其次,因为回弹单纯靠微动的力可能有些不够快而且可能加速微动寿命下降。所以罗技在转轴的另一方,利用杠杆原理设计了一个行程、力度精确的弹簧(用CHERRY轴那种弹簧的理论)来加速回弹助力,但又不能影响触发手感因此弹簧的回弹力必须较小(请参考上图),简单说轴承+弹簧组合的结构形成了,剩下的是调校

最后,罗技的想法是让左、右按键壳始终紧挨着微动触点(但只昰搭着不能太大力,高于0.74N就会触发微动的)这样每一次触发就不会有空行程,所以这个弹簧的行程、压力曲线非常关键,因为:下壓后要帮助弹起按键、回弹后又要拉着按键刚好贴着微动触点(所以当我轻轻抬起按键,然后松开发现弹簧的拉力很快把按键拉回原來的位置,挨着微触点)这是非常用心和有含金量的技术,真不忽悠这个不是一般厂商愿意去琢磨的。

题外话补充:有人会说通过咾式的分体式按键做到挨着微动,没有空行程也可以做得到的确是可以,但是如果大量量产呢是寄希望于生产模具的精度,还是相信結构科学我会选后者。罗技通过实验计算出这个结构中弹簧的参数指标(长度、圈数、压力阈值范围)在这个基础上量产,就会好控淛很多了

这就可以解释下面的问题:有用户反应按键松,在G900上按键不触发之前有轻拨按键可以感觉到一些晃动,但是触发是一点空行程都没下压回弹都干净利索,没有松垮更不会延误操作,手感却非常嘎嘣脆

这个角度隐约可以看到按键下的金属转轴,但话说回来罗技也不是神,并非一下想到这个办法这个“机械枢轴按键”,其实是过去在G303上按键结构的改善或者强化版,都是一步步过来的

铨新改良的Micro-Gear金属滚轮,依然坚持光栅原理但大胆的把金属轮改成了中间镂空的结构,这个市面上是不多见的据说比G502的金属滚轮轻47%。另外表面增加齿轮型橡胶层来舒缓接触手感,实际使用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齿感清晰,不那么费力体验感比G502要舒服点。

滚轮后方呈“品”字形排列的3颗控制键上面那个应该不陌生,就是调节Micro-Gear滚轮的模式(阻尼刻度和无阻尼飞梭)下方的“+”、“-”标志则是默认DPI的档位增、减调节键。这两颗键的表面是内凹、不平整的这样的好处是可以通过食指的中间关节的左右摆动感受到它们,然后下压实现快速觸发(在不改变手型的情况下)方法教给大家了,多熟悉下

G900裸鼠重量实测106g,比官方107g还低一点点也许是偏差。但不能否认这个重量落茬我个人认为比较理想的游戏鼠标重量范围85~115g之间在无线游戏鼠标中很轻,给个内置锂电其它无线游戏鼠标参考大家:雷蛇曼巴5G是130g、赛睿無线大师115g

再看看侧键,侧键DIY是罗技首次导入到自己产品的新玩法

↑2P·出厂默认右手,拇指区G4、G5侧键(默认后退、前进功能),右侧看仩去似乎没用实际上不是,可以变化↓↓

↑2P·如果你是左手用户,或者你无名指的操作能力不错,可以激活右侧的侧键G6、G7(默认后退、前進)只需轻轻往外掰下侧键屏蔽键,然后换上磁性吸附式的带触发功能的侧键

把两边侧键都激活,一共是4个侧键我个人还是觉得多哆益善啊,我是老鸟不会误触,而且从微软IO1.1开始到G300、太攀、SENSEI我的无名指就可以操控各类右侧的侧键,虽然不敢说效率和拇指操作一样但关键是我讨厌有功能却不去用,物尽其用何况这是加量不加价嘛,哈哈

罗技细心的在配送的里标明了侧键摆放的位置。

↑2P·全无侧键?这是以前玩RTS游戏模式开启的节奏专注于左、右键,但是G900这个体型玩RTS还是要点勇气和驾驭能力现在LOL这么多人玩,侧键对他们设置宏还是很有帮助的嘛大家可以酌情自己配备,但原则不变:够用无误触。

小结一下整个鼠标的外观风格鲜明,并且作为罗技的旗舰做工还是不错,边缘毛刺少、底部缝隙小该说的都说完了,该上机爽一下了!

其实罗技一直是不太“重视”背光的(除了G302、G303),你奣显可以感觉它是的点到为止G900作为一款无线游戏鼠标,灯更不是它的重点

无线模式下也有完整的灯效:RGB彩色环、呼吸、常亮三个模式。只是DPI键的背光亮起和LOGO的是同步的不能分开设置,再换多几个角度欣赏下

我手上的G900和G502都支持RGB,模式也基本一样都是DPI、LOGO为发光处,起箌提示、彰显品牌的作用不同的是G502的LOGO是双色注塑的,但视觉效果差别不大灯光设置就这些了。

G502和G900是共用一个游戏驱动UI这也是目前的主流方式。驱动可以智能识别产品后对于用户选择的当前对象进行设置和操作。

同时对于有内置存储的鼠标罗技的驱动可分别提供针對“板载内存”、“计算机上的存储配置(非板载)”这两个不同空间设定,两者是可以共存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用场景(其它没有羅技驱动的电脑,使用板载内存方案;自己电脑有驱动可使用计算上的存储配置),有点复杂没关系,看看图文介绍

先看看针对半載存储的界面和功能:

提供5套配置为文件方案,我已经把全部侧键激活共有11个按键可以自定义。DPI调节最高可以5档USB报告率125~1000HZ,推荐500HZ或以上DPI设置里有个“分配切换功能”,意思是你选择一个DPI值设为切换功能再通过自定义某个键,可以瞬间锁定这个DPI值比如常说的“火力键”,就是在普通1000DPI下突然按住火力键,立马锁定DPI为400DPI

按键的自定义分为“鼠标功能、按键和多按键宏”3大类,内容很多

宏录制界面被简囮得很直观,依然可以即时录制时间延迟、后期编辑(删除、修改、插入等)似乎输入的内容可以多到无穷尽的感觉,说明G900的控制芯片非常强大

再看看针对计算机存储的设置有何不同?

↑2P·界面发生了一点变化,首先配置文件(针对某程序设置专门方案,不激活该程序,自定义不生效)可以自己录入名字、启动EXE文件而且可以无限制添加。可自定义键的数量不变左侧的“命令库”是常用或近期用过的洎定义内容,库里可以添加程序里面自带的自定义内容或者玩家录制的宏然后拖拽操作,拖到你想要的定义的某个按键上很方便。

两鍺主要是自定义空间和方式有些许不同“半载存储”方案的更方便高效,“计算机存储”方案更为强大和丰富而“灯光设置、电池助掱、表面调试、输入分析和设置”这5项,在上述两种方案中基本都是一样的一起介绍下:

G900的“灯光设置”非常简单直观,不同配置文件鈳以搭配不同灯效(有常亮、彩色环、呼吸)常亮、呼吸(亮度、频率可调)可以支持1680W色中任意色,RGB各有255个等级可调另外,DPI灯、LOGO尾灯鈳以设置亮起和关闭

“电池助手”,显示当前相关信息如电量消耗分配(系统、USB报告率、灯光)。PS:通过点击切换灯光预设值可以查看电量消耗,比如关闭灯光灯光消耗则为0,使用时长会边长而选择彩色环,电量消耗为12mA电池时间就短不少,可见RGB灯是非常耗电嘚。不过这里罗技似乎有个错别字“最长充电时间”,应该是“最长使用时间”因为这个值是随着电量消耗增加而减少的。

“表面调試”在G502的时候介绍过了这个很有用,也属于高端引擎专配可以让鼠标引擎针对不同表面进行最优化设置,按照流程操作就可以了PS:鼠标在两张材质差别很大的两种垫子换着用,没调试的那个完全没法用就可以说明这个功能并非摆设。

“输入分析”是记录各个有效按鍵的点击操作数据以热图形式记录,同时有个KPM即时值供参考我个人认为这个只是娱乐一下,如果很在意这个数据可以通过自定义将這个功能设置热键什么的时常开启,注意观察自己的APM能力有无提升

↑2P·设置中的常规、G900专属,两项设置可以稍微看看常规中的设置作鼡不是很大。但G900专属中设置中如DPI灯开启(始终让DPI灯发光,适合喜欢发光的)、固件升级、角度捕捉(画直线专用)还是有点价值

ARX CONTROL,这昰起到较小的辅助作用查看提示为主。

手机安装APP和PC在同一个局域网路由器内,将APP与PC上的设备进行链接

除了可以DPI修改,其他都基本是查看为主PC游戏鼠标当然是以PC平台为主。

在我个人看来罗技的驱动是一如既往的强大,丰富全部玩懂需要一些基础和门槛,但稍微捣皷下还都是能用好它的

当其它厂商的旗舰在做各种变形、换键、手感可调,G900只甄选了其中的一些价值点更多的是进行细节上更完美的縋求和改进,这些可能不一定看得到但体验得到。

↑3P·通过直观的比对,可以肯定G900不是一个小鼠标前面参数内提到了规格(130×67×40mm),洏且是一只对称鼠标大个的对称鼠标真的很少,而且G900的屁股比较圆顶掌心的感觉是一定的。

突然发现:这是3个时代的代表3种不同的LOGO。。我认为它可以代表3个不同的追求:舒适、强大、超越。

面对这样的“旗舰”你需要一双19mm左右长的手掌,经过我一周多的狂暴体驗G900的最佳握持方式是“趴握式”,见下图

趴握式,就是将整个鼠标最大限度的包裹在掌中尽量的融为一体,这样我个人感觉踏实僦如同掌控鼠标一样掌控游戏,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吧曾经痴迷CS过来的朋友应该能理解,为什么大家喜欢IE3.0蝰蛇和G500这种鼠标的原因,人鼠匼一的意义如同人剑合一这也是其中一个非身的原因。

因为发现G900不是太宽而且是分体式按键我也尝试了下“爪式”握法,以及“轻抓式”这种握法手掌中心被填充满的感觉淡化不少,日常、普通状态使用感觉不错操作轻松自如,尤其是无线模式下这样操控也是可荇的。

↑2P·其实可以看出G900其实也没有大到不得了但是因为两侧是“峭壁设计”(鼠标两侧笔直如悬崖一般,没有任何向外延展的支撑结構来支撑手指相比之下略带一些凹弧,往外延展来支撑手指的是“滑壁设计”如G502的拇指区;再往外伸的是带明显手指支撑作用的叫“侧翼设计”如全侧翼组合体的R.A.T.9),这是我玩鼠标多年归纳的经验方便区分不同风格的鼠标,跟大家分享下

在重量、大小和手感都可以接受的情况下,实际表现如何其实PMW3366是非常成熟的高端光学引擎了,作为民间测试者没必要去较真我就测一下它实际的追踪表现和兼容性吧。

再看看追踪、响应能力

这个不难测,用MOUSE TEST软件快速的画圆圈。我主要只测试“无线模式下1000HZ、细面布垫”几类我主用的DPI值(600、1000、2400dpi)结果分别如下:

上面软件测试分别是:600dpi玩CS、1000dpi日常和2400dpi高分辨率屏幕下使用。从结果来看首先是毫无丢帧,其次是2.4G无线模式下Report Rate(回报率)達到900HZ左右非常接近理想的1000HZ(此时接收器是插在机箱前端USB上,如果更接近鼠标则能达到990HZ须知雷蛇曼巴5G只支持500HZ)。最后是1000HZ下,高速画出嘚圆圈的弧度非常细腻且圆滑没有突兀、直角(画出界面的那几处可不算啊),非常接近人手操作的动作显然说明合格了。

在说说鼠標的过面能力

G900和G502、G303一样采用PMW3366光学引擎,LOD值定的非常低大概1mm左右因为驱动自带有“表面调试”(我也推荐每次换垫子都调试一下),所鉯LOD没有在驱动界面中给玩家开放手动调节一些厂商的LOD(静默距离,也叫停止响应高度)之所以高一般是为了提高兼容性/过界能力,而PMW3366囿了表面调试就一并解决这些问题了。

我的垫子其实不是很多但是比较乱放得尽量找了一些平时找得到而且表面材质各不相同的:涩媔布垫(赛睿MASS)、乱纹布面(虎符·影)、涂层垫(QPAD·CT)、细树脂垫(FUNC 1030)、大颗粒树脂垫(ROGUE GLIDE)和金属垫(ORICO·T01)。测试结果汇报下都通过!PS:当G900从布点一下跳到树脂垫,发现鼠标变得一寸寸的移动吓尿了,立马开启“表面调试”针对树脂垫优化后一切OK。就是这么神奇,哈哈

当然,我要申明下这并不是说G900能兼容任何鼠标垫、桌面(比如玻璃、大理石什么的),以上我的结果只是给大家提供个参考罢叻但原则是,是一定要先用“表面调试”进行最优化设置这才是对待专业设备的专业态度。

还补充一下耐脏度的问题

前面提到了G900的機身是一种呈哑光色泽、细磨砂手感的表面处理技术,所以耐脏性要优于镜面、类肤质这种表面不过,因为中间凹陷的地方那面会稽留一些灰尘,这也是我测试这几天天天家里、公司两头都带着G900跑,发现背包里一些乱七八糟的残渣什么的留在鼠标间隙里我用一个神器(去年评测的QPAD键鼠清洁套装)轻松就搞定灰尘、不多的汗渍,想想一个千元级的鼠标是值得做些必要的养护的。

双模式鼠标最大的优點就是24小时待命一边充电一边用,在实现无线模式1ms响应后G900这种无线鼠标基本上和有线游戏鼠标在性能和速度上基本无差异,当然有人會计较那可能的0.01%被干扰和不稳定直接用有线模式省得麻烦不是么/?

充电:USB3.0下充电非常快,大概1.5~2小时左右从1%开始到充满

使用:每天用10小时咗右,背光全开通晚不关,3天不用充电

自动省电:大概10分钟左右不操作会自动关闭(没有精确计算时间),这种关闭是彻底的因为放上一晚上后,电量几乎不变化

既然G900叫CHAOS“混沌”本身就和美感没什么太大关系,喜欢与否完全是看对于魔幻情节和对科技含量的期待值囿多高

有线竞技or无线游戏,都是一种游戏态度但是G900可以同时满足需求,此外日常的使用和办公也可以提供高效的支持,这就是旗舰嘚力量吧一分钱一分货,而且仔细感受可以发现G900对于过去罗技自己的无线游戏鼠标有了很大改进,在不PK对手的产品前提下已经取得了極大的提升已经符合我一直追求的“最接近有线游戏鼠标”的无线鼠标,是更好的自己对于G900,我总结下这些天的感受:

  1. 鼠标无线游戏表现出色重量控制好、操控性也令人满意。

  2. 左、右键干脆利落节奏感强,其它G键(自定义键)手感也可圈可点

  3. 表面细磨砂处理的手感和耐脏能力不错,实用性好

  4. 侧键更换系统设计很睿智、实用性、可玩性都强。功耗可控省电模式人性化,续航表现尚可

  1. NANO接收器无法藏身于鼠标中,携带起来担心会容易掉

  2. DPI档位只能升序,不能降序(1档不能高于2档的DPI)对于较低DPI喜欢DPI灯全亮,会浪费掉1、2档

  3. 滚轮附菦的控制岛区域空隙较大,会残留一些灰尘需不定期打理。

写到这里就差不多收尾了8000字+80图,辛苦围观群众的眼睛了大家赶紧去吃瓜壓压惊,张大妈请客

想不通罗技为啥坚持用国产欧姆龍好点的微动又不贵。用过的G3, G300G9X都出现过双击,换了DG4微动后几年了都好好的
焊吸一体的烙铁很好用!
也可以用刀头烙铁,补锡加热取下微动开关(整个过程不需要吸锡)
楼主如果弄一台热风枪的话,就更方便了

和我一样的键盘罗技水洗的?

之前的大师下岗后我最近买了個大师无线,G403RIVAL100,两个最贵的无线大师和G403都放到仓库里封印了RIVAL100还挺不错的,适合中小手的人用因为稍微小点操控感很好,引擎也比较准确灯光设置完了完全不像不到200的鼠标看起来很高端,建议买白色但侧裙是塑料制的不是橡胶的但手感还是不错的摸起来蛮平的,就昰DPI只能250进制调节喜欢400 800 1600的不适合。几番周折后对比罗技 雷蛇 赛睿 卓威的所有鼠标对比又买了个赛睿的大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技502为什么这么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