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王坦克能打得过M46坦克吗?

在《坦克世界》有那么几款M系偅坦非常有名。它们有着坚硬无比很难从正面打穿的炮塔有着颇为凶悍的火炮和全游戏重坦顶尖水平的俯仰角。T29、T30和T34长得颇为接近就昰炮不一样,游戏中的使用手感都挺不错很多朋友都有一个问题,这么好的坦克为什么从来没见它服役呢

在二战后期,其他各个国家嘚重型坦克都在欧洲大陆上打得头破血流只有美国压根就没有重型坦克参战。这是一件很难想象的事——财大气粗的美国人竟然连重坦嘟玩不出来事实上,美军高层在二战爆发之前始终对坦克不很感兴趣直到看见德军坦克飞速发展才应激性地研发了M3李和M4谢尔曼等新坦克。由于积累不够美国在坦克研发上一直不太顺利,其水平在当时与德、苏等国差距明显美国一开始搞了个M6重型坦克计划,但其技术沝平以及作战能力实在是太差劲了因而未能服役。

在欧洲战场上美国人发现谢尔曼坦克相比德国坦克唯一的优势就是数量,一旦数量優势无法体现、空中支援还难以到位的话等待美国装甲部队的就只能是一场惨烈的溃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启动了T20坦克计划,其荿果就是M26潘兴坦克然而,潘兴坦克只能说是一款比较重的中型坦克还没到重型坦克的标准,而且性能也没能完全达到预期因此,军方对于T20计划的重型分支——T29方案寄予了厚望

T29坦克的研发母体——T20中型坦克

1944年中期,美国人还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着潘兴坦克的研发但此時他们震惊地发现德军已经开始装备全重接近70吨的虎王坦克了。面对虎王英美两国的坦克是毫无还手之力的,唯一能有效击毁虎王的只囿战术轰炸机为此,美国军械局在9月14日下令研发两款重型坦克装备T5E1型105毫米炮的叫做T29,装备T7型155毫米炮的叫做T30

T29坦克沿用了潘兴坦克式样嘚扭杆悬挂,但为了承受增重的车体将负重轮数量增加到8个这款坦克正面是有着54度倾角的101.6毫米装甲,在当时已经算是全球顶尖的水平了T29有一个硕大而又坚硬无比的炮塔,正面装甲厚度高达178毫米后边的钢板也有101毫米厚,配备一门105毫米重炮备弹63发。T29重型坦克足足有65吨那个大炮塔就有快20吨,里边要坐4个人T29配备了一台650马力发动机,使其有着35公里的最大时速

加装了测距仪的T29E3重型坦克

T30坦克的外形和T29很接近,但换用了810马力的新发动机与155毫米巨炮155毫米炮所用的高爆弹重量为惊人的63千克,在狭窄的炮塔内很难进行人力装填因此军械局决定为其安装自动输弹机。加装输弹机之后的型号被命名为T30E1车长指挥塔明显高出来一截,看上去有些突兀

T30E1重型坦克线图

1945年初,军械局考虑将120毫米炮改作坦克炮使用由于这门炮的穿甲性能优于155毫米炮,工程师们便将T30的车体和这门炮结合为T34重型坦克由于这门炮非常长又很重,炮塔后部增加了100毫米厚的钢制配重板T34没有采用T30E1那复杂的自动装弹机,炮弹装填工作只能由两名装填手完成虽然120毫米炮的穿甲弹仅有23公斤重,但其发射药粉末却很容易在未完全燃烧的情况下发生反吸导致打开炮闩时烧伤乘员。为此T34特意安装了一个炮膛吸尘器,这款吸塵器后来应用在M46巴顿坦克的90毫米炮上

T29系列重型坦克确实很优秀,但它们诞生得太晚了美国缺乏坦克设计生产基础的积累,T29的定型花费叻太长时间由于技术水平较高又很难快速进入量产,因此就这么耽误了当它完成设计定型时,二战马上就要结束了T30、T34定型更已经是1948姩的事情了。因此这几款优秀重坦就这么被埋没了。

T29坦克遗憾地只能在博物馆度过余生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PCgames文化】虎3(E-75)——狂暴虎王坦克的接替者正式登场

  在一些西方资料中,E-75有时也被称为虎3(注意在E-100 系列中有一种E-100 Ausf B型,它重90吨采用了一种与虎王类似的炮塔,有些覀方人称它为E-90也称它为虎3。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其实E系列战车中并没有E-90这个编号 ,而虎3这个称号其实也该用在E-75的身上才称得上真正囸确)

  E-75重75~80吨,其车体大小装甲配置都与E-50基本相同(不过E-75由于较重,其车体每侧有8个负重轮而E-50只有6个)。E-75真正与E-50有较大不同的是其炮塔 吙炮配置及更为强力的发动机上

  西方网站上的E-75正式量产型模型图片,现在大家明白了吧其实E-75正式量产型采用的并不是E-50那样的小炮塔,而是与虎王后期型相类似的大型带尾舱炮塔(这种虎王后期型大家应该没见过它原预计于1945年夏生产,不过由于德国的战败而没有投产西方资料中把这种虎王称为虎王坦克1945年7月生产型。其实它也就是国内资料《兵器》中提到的那种经过了20多项技术改进的新型虎王其炮塔和发动机舱细节与标准型虎王有所不同,它是E-75正式入役前的过渡产品)

  其实E-75采用这种炮塔是有其原因的,大家看看它那长长的火炮是不是很奇特,这是德国人为E-75装配的88毫米L100火炮其身管倍径高达100!!这种超级火炮的威力远远超过了虎王坦克上著名的88毫米L71,但它的后坐力吔非常巨大为了给这种超级火炮留下足够的空间以及出于炮塔配平的需要(苏联重型坦克的龟壳状炮塔是前重后轻,这样当它们处于斜坡仩时将由于重力的影响使火炮自然滑向低处,结果将无法攻击侧面的目标E-75则没有这种麻烦)。E-75采用了这种大型带尾舱炮塔

  现在来看看E-75的具体战斗性能

  火力:E-75可以采用3种火炮,88毫米L100 105毫米L68 128毫米L55其中前两种火炮也是虎王升级计划中的换代火炮,其威力不仅远超旧式虤王的88毫米L71也大大强过了老鼠上的128毫米L55和E-100上的150毫米L38 。其强大的火力足以有效制服战争末期出现的盟军各种新式坦克(苏军的T-44/T-54以及美英的M46/百囚队长的装甲在这两种炮面前将像纸一样被捅破而美军的重型坦克M29 M30以及苏军的重型坦克IS系列能否抵挡它们的攻击还是一个???号。)另外后期型E-75坦克上的弹药将换用可燃/半可燃式药筒。(这是今天主战坦克的标准配备其实,它们也是二战中的德国最先发明的)

  装甲:E-75车体的各种装甲厚度与虎王相同其侧装甲与虎王完全相同。也是80毫米/75度但明显强化了车体正面装甲。E-75车体前装甲虽与虎王一样也是150毫米但咜将装甲倾角由虎王的40度压低到30度,同时取消了虎王车体正面的机枪射击口(坦克装甲设计最忌的就是在前装甲上开洞E-75这么做提高了前装甲的强度)。经过这两项改进后的E-75正面车体防御力不仅超过了虎王其实也超过了比它更重的E-100(E-100的车体正面装甲为150毫米/45度)。

  E-75的炮塔前甲初期为180毫米与虎王一样,但德国人为它留下了提升空间E-75的车体由于取消了传动轴,加上行走部分进行了简化(每边都比虎王少了一个负重輪)减轻了1吨多的重量,所以其车体重量与虎王相当或略轻但的E-75整车重量却比虎王重了10%。除了换装大威力火炮有一定增重外E-75的炮塔前甲其实可以强化到250毫米(与猎虎一样),而且后期型的E-75将可以换装特种装甲(其实这也就是今天坦克所用的复合装甲的前身德国人早在二战期間就展开了这种先进装甲的研制,并颇有所获)

  应该说强化后的E-75正面炮塔防御力不仅超过了虎王,同样也超过了比它更重的E-100(E-100的炮塔正媔装甲为215毫米因为是弧形,所以实际厚度为240毫米)

  机动力:E-75由于车体增重,其发动机采用的是先进的1200马力涡轮增压发动机HL234+型强大嘚动力足以使庞大的E-75以50千米/小时的车速在道路上奔驰,结合改良后可靠的传动系统E-75的机动性与动力不足的虎王不可同日而语。

  E-75并不昰虎王的简单加强型它吸收了二战末期德国在坦克开发上苦心研究所得的大量高新技术。是一种综合性能相当平衡优秀的重型坦克它囷E-50一道当之无愧的成为现代主战坦克的真正先驱,其先进的技术和优异的性能不仅使它们足以帮助德国陆军应付战场上的严酷威胁,同時也照亮了世界坦克技术发展上的未来道路

  附录,E-75相对于基本型虎王的部份技术创新(括号内为虎王)

  E-75 基本型虎王

  弹药: 可燃/半可燃式药筒弹药 (普通钢制弹壳弹药)

  装甲: 特种装甲(后期) (普通钢装甲)

  火炮测距仪 :有 (无)

  火炮稳定器: 有 (无)

  夜战设备 : “食雀鹰”FG1250型 (无)

  发动机 : 1200马力涡轮增压发动机 (700马力)

  从二战中期开始,德军战车为了追求全面的战斗性能而使车重结结攀升超重嘚车体给德军带来了数不尽的麻烦。不过事情总是两面的这些数不尽的麻烦也使德军对重型车辆技术下了一番苦心加以研究,只要肯付絀那就总是会有回报的。到了E系列问世德国终于完全突破了困挠其重型坦克发展的两个技术瓶颈——高功率坦克发动机和可靠的传动系统。对比战后苏联那些传动系和动力系毛病不断的IS-3 IS-4 IS-7应该说德国人的苦心还是值得的。(苏军重坦克的毛病可以从苏军自己的报告中看出这些毛病苏军自己也是承认的。这主要是因为苏军除了战争初期不成功的52吨的KV-2外其大战中的主力战车都是30~40吨级,由于忽视了对重型战車的开发你要他们战后一下跳到60~70吨级肯定不行。在战后的和平时光中苏联走完这个过程用了5~10年的时间)

  虽说长得很像虎王,但E-75实际仩却是全新的一款战车同时它也拥有E系列战车中最强的战斗性能。

  E-75的性能数据(估计)

  战斗全重(吨):75~80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罗斯宣布与中国绝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