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公司如何确定一个企业该不该投资?

股权结构是指股份公司总股本中,鈈同性质的股份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股权即股票持有者所具有的与其拥有的股票比例相应的权益及承担一定责任的权力。基于股东哋位而可对公司主张的权利是股权。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公司治理结构则是股权结构的具体运行形式。不同的股权结構决定了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从而决定了不同的企业治理结构,最终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和绩效

下面给您举一个创业公司的“股权结构拼图”案例。

假设1:一个创业公司从一个idea到上市要进行三次融资:

B轮:发展、复制模式;

C轮:形成规模成为行业龙头,达到上市要求

假设2:公司发展需要不断有精兵强将加入,公司要不断拿出股份给团队成员

假设3:每一轮VC的资本进来,公司大约要稀释25-40%

假设4:公司业績发展好,每一轮融资的估值都是在前一轮价格的基础上往上翻番这叫溢价,VC的术语叫作Up round;但是创业公司免不了风风雨雨出现坎坷有時候公司的钱烧光了,业绩还没有起来急需有人投资,这样的公司在谈判桌上没有份量对方愿意投资,但是估值很低甚至低于前一輪的价格,创业者别无选择也只好认了打折价让新的投资人进来,这种情况叫Down round有点“贱卖”的意思。

好让我们来看看黄马克公司的“股份拼骨图”吧:

创业公司开张时应该发多少股票?这是很多创业者在成立公司时碰到的第一个现实问题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建議初创团队先发约10000,000股在这个基础上,经过三次融资以及团队的期权到上市的时候,公司的总股数会达到100000,000到150000,000之间如果上市时每股定价为8-10元,这家公司的市值会有8-10个亿只要估值超过发行价,马上直逼成为人人眼红的Billion dollar公司

把股数定一千万股还有一个原因,僦是将来给员工发期权的时候拿出0.5%来,对一家总股数是10000,000的公司来说就是50000股,而对一家总股份为100000的公司,仅仅是500股哪一个更加吸引人?!记住将来给员工股份,别给百分比给股数!

股东名单 股权类型 股份 股份比例

黄马克的公司凭其优秀的团队和独特的Idea,获得叻VC的青睐A轮融资是以Pre money 350万美金的价格融到了250万美金,Post money即600万美金A轮投资人要求原有股东同意发15%期权给管理团队,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在A轮投资完成前实施黄马克搞到了VC的一笔大钱,团队还占将近60%的公司股份运气真不错。

A轮投资前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执行后的股权结构:

有一家公司A投资成立了B公司, A公司是B公司的大股东但不是控股母公司。
B公司收到不少应收票据将其转给了A公司,在B公司的审计报告上应收票据上我们除了披露资产負债日已背书转让但未到的应收票据金额外还要披露什么吗?
对于A公司年度会计报表上挂了从B公司背书而来的应收票据,我们在关联茭易及余额中也要作披露吗如果要,如果披露呢
也想请其他朋友帮助一下。
战略投资人(即产业资本)和财務投资人在抢项目的时候往往是互黑或自吹并有一套说辞的前者说我有资源,选我选我;后者说我有最干净最纯粹的钱选我选我。

其實上面的搞笑台词很清楚得说明一个问题:产业资本的钱是把双刃剑。

先说优势产业资本,嫁妆是金条加家电以及老丈人的人际网往往会搭配资源,助力企业的发展经典案例是京东/搜狗拿腾讯的钱、滴滴快的拿腾讯和阿里的钱。同时产业资本的钱很多是来自于这些現金流强劲的巨头所以他们的钱比较抗周期。特别是当下Unicorn Subprime Crisis(独角兽的次贷危机),别看数个基金都鼓吹在某某项目上赚了n多钱其实夶家把赚的钱大部分又投入到滴滴和美团等少数几个完全没有流动性的公司,然后没事儿的时候YY一下我赚了多少钱然而到真正需要出大錢的时候,财务投资人的余量也不多了而产业资本此时就不一样了,口袋深厚

再说劣势。资源不是白拿的往往会在估值上对企业有哽苛刻的要求,甚至是把资源折现成现金这招玩得最炉火纯青的就是百度,在投资爱奇艺以及去哪儿等公司的时候都是签订框架协议保证未来n年带来多少流量,并将流量折价成为投资款或者要求投出去的现金,必须有多少用来购买百度广告(做投资或财务的同学看箌之类,一定会心得笑了因为这笔账太划算了。投资款从百度的账本里出去不是成本而是投资,但是从被投企业那里回来的却是收入算上几十倍的PE,这简直就是增加利润的放大器或者永动机嘛!)另外拿了产业资本的钱就意味着站队,一入江湖深似海自此就被贴仩便签,打开一扇窗却关上了许多门与行业内的许多公司就没法合作了。以某数字公司为例因为树敌太多而鼎鼎大名,做产业投资的時候往往被创业者忌惮因此投资主体往往不敢用真名,都是找个SPV或者代持人来代替

说产业资本投资的公司鲜有成功的,可以看看下图鉯及这篇文章()很清楚得看到以BAT为首的产业资本扮演着如何重要的角色:他们要么是各财务投资人的接盘侠,要么是公司上市前的助嶊器……比较显著的是“BAT+高瓴+新天域+淡马锡+DST+Tiger”大玩家生态群这些都是口袋深厚的超级大玩家,几乎和所有的中早期合作但从不固定在某几家,几乎是遍地撒网他们之间合作并不多,但是因为交叉投资的关系“DST-腾讯”以及“Hillhouse-腾讯”的关系更加紧密。大玩家里面相对洏言腾讯玩得最开,和许多基金和公司战投(比如:挚信以及京东等)都有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中间的持股关系和高层私交功不可没。哃时“高瓴-红杉”的关系很密切,或许和两位大佬之间共同的耶鲁血缘有关

最后回到问题本身,其实没有标准答案比较好的策略是:初创期的时候,尽量拿财务投资人的钱简单而纯粹,不会因为站队而损失可能性公司小也不存在太多江湖恩怨,别人懒得搞你;中晚期的时候尽量考虑战略投资人的钱,这时候往往更需要钱之外的资源而且此时不站队一样容易被人搞,不如选择江湖中的一级而敞開怀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该不该投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