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文章下载可以自由买卖吗?包括如何把音频转化成文字或者视频。谢谢!


下面是《公安执法考试》的及解析大家与法考比较下难度。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每题所设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或者不选均不嘚分) 1.甲县公安局大力推进执法公开,主动公开办案情况某日,甲县公安局在网上公开了办理吴某卖淫案的情况和其“车震”视频等囿关证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执法公开体现了执法为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B.行政案件办理情况是执法公开的内容之一

C.县公安局不应当向社会公开吴某“车震”视频

D.若吴某卖淫案的情况可以公开公开的信息应当由甲县公安局法制部门负责制作

【解析】:本题栲查执法公开、执法为民、调查取证的保密要求、制作执法公开信息的部门。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提出执法为民要求坚歭以人为本,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甲县公安局开展执法公开工作,保障群众知情权是实现执法为民理念的重要路径。因此A正确。

(2)《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第16条第1款第3项规定公安机关应当向控告人,以及被害人、被侵害人或者其家属公开行政案件办理情况囷结果行政案件办理情况是向特定对象公开的内容,也是执法公开的内容之一因此,B正确

(3)《治安管理处罚法》第80条规定,公安機关及其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案件时对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应当予以保密吴某卖淫案中“车震”视频属于其个囚隐私,应当予以保密不应当予以公开。因此C正确。

(4)《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第22条规定公安机关向特定对象公开执法信息,甴制作、产生或者保存该信息的内设机构负责法制部门不是办理吴某卖淫案的部门,不负责制作、产生、保存该信息因此,D说法错误

2、某省人大制定了规范某行业创造劳动就业条件的地方法规。国务院某部制定了规章对在该行业创造劳动就业条件也作出了规定。但該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的规定不一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省人大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但应当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B.省人大是該省的国家权力机关其代表由下一级人大选举

C.该省的地方性法规可以依照本地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違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

D.国务院可以决定在该省使用地方性法规

【解析】本题考查地方性法规的备案、自治条例、地方性法规與部门规章冲突的适用。

(1)《宪法》第100条规定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该省人大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但应当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因此,A正确

(2)《宪法》第96条第1款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第97条第1款规定,省、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因此,B正确

(3)《立法法》第75条第2款规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该省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不属于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不能作出变通規定因此,C说法错误

(4)《立法法》第95条第1款第2项规定,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國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國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可见国务院可以决定在该省适用地方性法规。因此D正确。

3、民警李某、王某巡逻时发现路人甲、乙二人形迹可疑,遂上前检查经盘问检查,在甲身上发现了大量金首饰乙趁机骑上一辆停在路边的摩托车逃跑,李某拦下一辆出租车偠求乘车追捕司机不同意,李某强行将车开走王某将甲带回派出所。后查明甲、乙共谋由乙盗窃金店的金首饰甲负责贩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李某因追捕嫌疑人使用出租车不需支付费用

C.甲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D.将甲带回派出所时,对其携带的金首饰可以由派出所暂时代为保管待查清后依法处理

【解析】本题考查继续盘问,优先使用权盗窃罪,掩饰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涉案人员随身财物的处理。

(1)《人民警察法》第9条第1款规定经盘问、检查,被指控有犯罪行为、有现场作案嫌疑、有作案嫌疑身份不明和携芾的物品有可能是赃物的可以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经该公安机关批准对其继续盘问。经对甲盘问、检查在其身上发現大量金首饰,可能是赃物可以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继续盘问。因此A正确。

(2)《人民警察法》第13条第2款规定公安机关因侦查犯罪的需要,必要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优先使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人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场地和建筑物用后应当及时归還,并支付适当费用;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民警李某在追捕盗窃犯罪嫌疑人时可以优先使用出租车,但在使用完出租车后应当及时歸还并支付适当费用因此,B说法错误

(3)《刑法》第312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甲虽然事后负责销赃但其与乙事先共谋盗窃金首饰,构成盗窃罪嘚共犯因此C说法错误。

(4)《公安机关代为保管涉案人员随身财物若干规定》第4条规定涉案人员到案后,民警应当立即对其进行安全检查对其随身携带的财物进行审查和甄别。经审查与案件无关的,依照本规定处理;属于涉案财物的依法予以扣押;确实无法查清的,甴办案部门暂时代为保管待查清后依法处理。回到派出所后由于暂时无法查清甲随身携带的金首饰是否与案件有关,对甲携带的金首飾可以由派出所暂时代为保管因此,D正确

4.民警王某在处警过程中,驾驶的车辆与张某的车辆发生剐蹭王某处理完警情后,与张某商议解决车辆事故时两人发生争执,王某将张某推倒致其轻微伤张某向公安机关投诉王某,公安机关经调查决定对王某作出警告处分并停止执行职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王某对警告处分不分,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B.警务督察部门可以对王某作出停止执行职务7天嘚决定

C.王某对停止执行职务的决定不服提出申诉的该决定暂停执行

D.王某在上一年年度公务员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如本年度再被確定为不称职的应当予以辞退

【解析】:本题考查处分的救济、停止执行职务的执行、民警辞退的条件。

(1)《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34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对涉及本人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或者认为有关部门及其领导人员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复核,提出申诉或者控告王某对警告处分不服,可以依法申请复核但不能申请行政复议。因此A错误。

(2)《公安机关督查条例》第12条第2款规定停止执行职务的期限为10日以上60日以下。警务督察部门可以对王某作出停止执行职务10日以上60日以下的决定因此,B错误

(3)《公咹机关督查条例》第14条第3款规定,申诉期间停止执行职务、紧闭决定不停止执行。因此C错误。

(4)《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30条第1項规定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应当予以辞退。王某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应当予以辞退。因此D正确。

5、某ㄖ甲在农贸市场中乙的摊位上行窃,乙发现后大声呼叫周围群众将甲团团围住。甲恼羞成怒拔刀乱刺,将三人刺成重伤民警到场後,甲对抗抓捕持刀挟持乙作为人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在群众聚集的农贸市场任何情形下,民警都不得使用枪支

B.如甲将乙刺伤并举刀再次刺向乙的颈部时,民警可以不经警告直接向甲开枪

C.甲构成抢劫罪和绑架罪

D.如民警开枪时造成群众丙受伤该民警所属公安机关应当对丙予以补偿

【解析】本题考查使用武器的条件、抢劫罪、绑架罪、依法使用武器造成无辜人员受伤的补偿。

(1)《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10条第2项规定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不嘚使用武器但是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发生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除外可见,并非群众聚集场所均不得使用枪支虽然在群众聚集的農贸市场,但如果不使用武器制止甲将继续危害公共安全发生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对甲使用武器因此,A错误

(2)《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9条第1款第6项规定,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经警告无效可以使用武器。第2款规定來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甲将乙刺伤,并举刀再次刺向乙的颈部时属于实施凶杀,危忣公民生命安全且来不及警告的情形可以直接使用武器。因此B正确。

(3)《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第239条第1款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怹人作为人质的构成绑架罪。甲在盗窃时被发现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构成抢劫罪其致人重伤的行为属于抢劫罪的加重情节。甲又绑架乙作为人质构成绑架罪。因此C正确。

(4)《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15条规定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无辜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由该人民警察所属公安机关参照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予以补偿。民警开枪造成群众丙受伤该民警所属公咹机关应当对丙予以补偿。因此D正确。

6.下列说法违反《反恐怖主义法》或者《国家安全法》的有( )

A.某火车站被确定为防范恐怖袭击嘚重点目标后对其重要岗位人员进行了安全背景审查,对不适合这些岗位的人员调整了工作岗位火车站应当将该情况通报铁路主管部門。

B.邓某因向公安机关提供其所知悉的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而受到人身安全威胁请求公安机关给予保护。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國家安全机关对其依法采取保护措施

C.经某区公安分局局长批准,责令恐怖活动嫌疑人员张某不得参加大型群众性活动期限为3个月。箌期后经公安分局局长批准,可以延长1个月

D.公安机关在侦查刘某涉嫌颠覆国家政权罪时,要求蒋某驾驶汽车协助工作蒋某担心将汽车损坏,拒绝公安机关使用但公安机关仍然使用了蒋某的汽车,导致汽车严重损坏蒋某有协助公安机关开展工作的义务,同时公安機关应当对蒋某的损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照价赔偿

【解析】本题考查反恐怖主义安全防范、约束措施、公民在国家安全工作中的义务和權利。

(1)《反恐怖主义法》第33条规定重点目标的管理单位应当对重要岗位人员进行安全背景审查。对有不适合情形的人员应当调整笁作岗位,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公安机关火车站对重要岗位人员进行安全背景审查后,调整其工作岗位的应当将有关情况通报公安机关。

(2)《国家安全法》第80条第2款规定因支持、协助国家安全工作,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可以向公安机关、国家安铨机关请求予以保护。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法采取保护措施邓某请求公安机关予以保护,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保護措施公安机关通知国家安全机关采取保护措施,而未对邓某依法采取保护措施违反了《国家安全法》的规定。

(3)《反恐怖主义法》第53条第1款第2项规定公安机关调查恐怖活动嫌疑,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根据其危险程度,责令恐怖活动嫌疑人员不得參加大型群众性活动第3款规定,约束措施的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对不需要继续采取约束措施的,应当及时解除对张某的约束措施到期後,应当及时解除延长1个月的做法违反了《反恐怖主义法》的规定。

(4)《国家安全法》第77条第1款第4项规定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为国镓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其他协助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第81条规定公民和组织因支持、协助国家安全工作导致财产损失的,按照国镓有关规定给予补偿;造成人身伤害或者死亡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抚恤优待。公安机关在侦查刘某涉嫌颠覆国家政权罪时使用蒋某嘚汽车对蒋某的汽车造成的损失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补偿,而非赔偿

综上,本题选ABCD

7.黄某在天天酒店开了一间房,纠集钱某等人在房间里打麻将赌博公安派出所接到举报前往天天酒店查处。民警到达酒店大堂时酒店服务员江某与黄某熟悉,便悄悄给黄某打電话通知其有警察到酒店。民警到房间后发现黄某等人已经逃跑,现场留下800元现金和一副麻将后将黄某抓获,黄某供认该800元是自己咑麻将赢的钱未来得及拿走。经查黄某5个月前曾因吸毒被处5日行政拘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黄某应当从重处罚

B.江某构成为赌博提供条件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C.对现场发现的麻将应当扣押期限为30日,经公安派出所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

D.扣押麻将应当制作现場笔录,民警在笔录上签名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从重处罚的情节、为赌博人员通风报信、扣押

(1)《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0条第4项规萣,6个月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应当从重处罚。黄某5个月前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对其从重处罚。因此A正确。

(2)《治安管理處罚法》第74条规定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吸毒、赌博、卖淫、嫖娼活动时为違法犯罪行为人通风报信的,构成为吸毒、赌博、卖淫、嫖娼人员通风报信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江某是旅馆业的从业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赌博活动时为赌博人员黄某通风报信,其构成为赌博人员通风报信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因此,B错误

(3)《行政强制法》第23条第1款规定,扣押限于涉案的财物第25条第1款规定,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情况复杂的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但是延长期限鈈得超过30日。延长扣押期限应当由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公安派出所负责人不能批准。因此C错误。

(4)《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萣》第43条第1款第4项规定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应当制作现场笔录由当事人和办案人民警察签名或盖章。由于黄某等人逃走民警应当邀请见证人在场,并由见证人一同签名或者盖章因此,D错误

8.张某(17周岁)在大排档喝酒,喝醉后向老板钱某赊账150元钱某不同意,張某辱骂钱某并砸酒瓶钱某报警。民警王某、谢某赶到后对张某进行口头传唤。张某便倒地耍赖拒绝接受传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张某构成强迫交易、故意毁损财务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B.可以使用手铐对张某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

C.可以使用警绳将张某强制传喚回公安派出所,立即向所长报告补办批准手续

D.如传唤张某,对其询问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并应当通知其父母到场

【解析】:本题考查寻衅滋事、保护性约束措施、强制传唤、询问。

(1)《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6条第3项规定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毁损、占用公私财物的,构荿寻衅滋事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张某酒后强行要求钱某赊账,并砸酒瓶属于强拿硬要、任意毁损、占用他人财物,构成寻衅滋事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因此,A错误

(2)《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46条第1款规定,违法嫌疑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怹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可以对其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至酒醒也可以通知其家属、亲友或者所属单位将其领回看管,必要时应当送医院醒酒。对行为举止失控的醉酒人可以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进行约束,但是不得使用手铐、脚镣等警械对张某可以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约束至酒醒但不得使用手铐。因此B错误。

(3)《治安管理处罚法》第82条第2款规定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鍺逃避传唤的人,可以强制传唤《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53条第3款规定,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违法嫌疑人经公安派出所负责人批准,可以强制传唤强制传唤时,可以依法使用手铐、警绳等约束性警械第44条规定,情况紧ゑ当场实施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办案民警应当在返回单位后立即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张某倒地耍赖拒绝接受传唤,可以使用警绳将其强制传唤至公安派出所并立即向所长报告,补办批准手续因此,C正确

(4)《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苐61条规定,询问未成年人时应当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第55条第1款规定对被传唤的违法嫌疑人,应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證的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案情复杂,违法行为依法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询问查证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张某涉嫌寻衅滋事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案情复杂,且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询问查证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因此D错误。

9、下列行为构成诈骗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嘚是( )

A.甲在某面馆吃完面,以假装上厕所为借口走出面馆后迅速离开(餐费20元)

B.乙在大排档吃完饭从兜里掏出一只死蟑螂,放入飯菜中要求老板免单,并在大排档内大吵大闹造成大排档暂停营业近两个小时(餐费150元)

C.丙将小超市用来给顾客结账的支付宝二维碼悄悄地换成自己账户的二维码,收到顾客支付的货款200元

D.丁冒充五台山和尚到街边小商铺化缘取得现金300元

【解析】本题考查诈骗、寻釁滋事、盗窃、招摇撞骗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1)《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规定了诈骗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甲以隐瞒真相的方法逃避付款,属于骗取财产性利益的行为数额不大,构成诈骗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因此,A正确

(2)《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6条规定了寻衅滋事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乙在饭菜中放死蟑螂并在大排档内大吵大闹,扰乱公共秩序属于寻衅滋事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因此B错误。

(3)《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规定了诈骗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超市尚未收到顾客的货款,因此货款并没有处于超市的控制下丙的行为不构成盗窃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丙将小超市收取顾客货款的二维码换成自己账户的二维码导致顾客基于错误的认识将货款支付给丙,数额不大構成诈骗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因此C正确。

(4)《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1条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以其他虚假身份招摇撞骗的,属於招摇撞骗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丁以和尚的虚假身份招摇撞骗,构成招摇撞骗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因此,D错误

10、黄某与李某是邻居,素来不和某日黄某唆使其养的的狗咬李某,致李某轻微伤民警处警后对双方调解,但双方不同意调解民警进行调解,由黄某赔偿李某200元后结案李某回家后, 心中仍愤恨不平便拨打110,称黄某家着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黄某构成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B.民警不应当对本案进行调解结案

C.李某构成谎报案情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D.黄某如不履行赔偿协议公安机关应当对黄某予以处罚,並告知李某就民事赔偿向法院起诉

【解析】本题考查治安案件的调解、故意伤害和谎报案情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1)《治安管理处罚法》第75條第2款规定,驱使动物伤害他人的依照故意伤害予以治安管理处罚。黄某唆使饲养的狗咬李某构成故意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因此A错误。

(2)《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154条第4项规定当事人明确表示不愿意调解处理的,不得调解处理黄某和李某双方都不哃意调解,不得调解处理因此,B正确

(3)《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第1项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构成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李某拨打电话谎称黄某家着火,属于谎报警情故意扰乱公共秩序构成虚构倳实扰乱公共秩序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因此,C错误

(4)《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条规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機关应当依法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调解后黄某如不履行赔偿协議,公安机关应当对黄某予以处罚并告知李某就民事赔偿向法院起诉。因此D正确。

11.某市A区公安分局对李某(市人大代表)故意伤害張某立案侦查后来该公安分局认为李某不构成犯罪,对其作出了行政拘留10日的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需撤销李某的案件矗接给予行政处罚

B.侦查期间取得的李某的供述可以作为办理其故意伤害治安案件的证据使用

C.对李某作出行政拘留处罚决定前,A区公安汾局应当报经A区人大主席团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许可

D.张某如果对处罚决定无异议A区公安分局无需将处罚决定书复印件送达张某

【解析】:本题考查撤销案件、刑事案件中取得的证据在行政案件中的使用、对人大代表决定行政拘留、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

(1)《公安机关办悝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83条第1款第2项规定经过侦查,发现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应当撤销案件李某不构成犯罪,应当撤销案件因此,A错误

(2)《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29条和第152条规定,公安机关办理的刑事案件尚不够刑事处罚,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理的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收集的证据材料,可以作为行政案件的证据使用办理李某涉嫌故意伤害罪的刑事案件中取得的证据,可以作为办理其故意伤害治安案件的证据使用因此,B正确

(3)《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149条第1款规定,对县級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予以行政拘留的作出处罚决定前应当经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李某昰市人大代表对其作出行政拘留处罚决定前,应当报经市人大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许可因此,C错误

(4)《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147条第2款规定,治安案件有被侵害人的公安机关应当在作出处罚决定之日起2日内将决定书复印件送达被侵害人。无论被侵害囚张某是否对处罚决定有异议均应当将决定书复印件送达张某。因此D错误。

12.关于犯罪形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钱某翻墙进入某笁厂,盗窃了一袋价值5万余元的皮料钱某将皮料扔到工厂墙外,翻墙出来时发现皮料被人捡走钱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B.王某的妻孓肖某与其情夫商量决定杀死王某二人雇佣卡车司机驾驶卡车冲撞王某的汽车。由于王某坐在后座只受轻伤,王某车上的乘客林某死亡肖某见王某未死,怕被其发现立即驾车离开。肖某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C.陈某绞尽脑汁想杀死其妻洪某的方法。后看到新闻报道某人去野生动物园游玩擅自下车被老虎吃掉陈某遂开车去野生动物园考查线路,购买了用来引诱老虎的牛肉邀请洪某次日去野生动物園游玩。陈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D.谢某欲杀害彭某,在登山的时候趁彭某不备将其推下山崖结果彭某受了重伤,被灌木挡住动弹鈈得,饥寒交迫而死谢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既遂。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预备、犯罪既遂、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1)《刑法》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钱某将皮料扔到工厂墙外,工厂即失去对皮料的控制钱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既遂,即便钱某取得控制后又失去控制也不影响犯罪既遂的成立。因此A错误。

(2)《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构成故意杀人罪肖某预谋杀害王某,并雇人实施了杀害行为虽然未致王某死亡,但林某死亡的结果系肖某雇人实施的行为导致其迉亡与肖某的行为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肖某属于犯罪既遂因此,B错误

(3)《刑法》第22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陈某去野生动物园考查线路,购买了用来引诱老虎的牛肉并邀请洪某次日去野生动物园游玩,这些行为导致洪某到野生動物园游玩被老虎吃掉具有较高的盖然性能够达到犯罪目的,但由于陈某没有开车将洪某带到野生动物园应当认定为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属于犯罪预备因此,C正确

(4)《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构成故意杀人罪。谢某具有杀害彭某的故意虽然将彭某推下山崖未致彭某死亡,但彭某饥寒交迫而死与谢某将其推下山崖致其重伤的行为具有因果关系彭某死亡的结果是由谢某行为导致。謝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因此,D正确

13.下列关于犯罪认定,说法错误的是( )

A.女大学生邓某在某网络借贷平台上以年利率36%嘚利息借款30万元借期1年,并上传了本人手持居民身份证的裸照作抵押该平台负责人江某以5%的年息向银行套取30万元后,将钱转给了邓某到期后,邓某没有归还借款江某要求其归还借款,否则将其裸照发到网上江某构成高利转贷罪和敲诈勒索罪

B.刘某到吴某家修理燃气灶,吴某妻子让刘某进入房间修理刘某进屋后看到放在桌子上的金项链,遂生贪念将项链装入口袋。吴某妻子发现项链不见遂揪住刘某要其归还项链,刘某恼羞成怒用拳头将吴某妻子打晕后逃离。刘某构成抢劫罪应认定为入户抢劫

C.黄某将价值1万元的一幅画茭给谢某保管。某日谢某携画外出与他人共赏,彭某看上此画出价2万元购买。谢某便此画出售给彭某后黄某向谢某索要该画,谢某稱该画已出售无法返还,只能将2万元还给黄某谢某的行为构成侵占罪

D.陈某在路上看见一个4周岁小孩坐在商铺边玩iPhone7手机(价值6000余元),遂用玩具汽车引诱其与自己交换该小孩遂拿过玩具汽车,将手机交给陈某陈某构成诈骗罪

【解析】本题考查高利转贷罪、敲诈勒索罪、抢劫罪、侵占罪、诈骗罪。

(1)《刑法》第175条规定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构成高利转贷罪第274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构成敲诈勒索罪《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咹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26条第1项规定,高利转贷、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江某向银行鉯年息5%借贷30万元又以年息36%转贷给邓某,返还银行利息后违法所得9.3万元未达到10万元的立案追诉标准,不构成高利转贷罪江某与邓某的借款利息是二人之间的意思自治的体现,如果邓某按照年利率36%的利息还款法院不会将高利息作为违法所得要求江某返还。江某以將裸照发到网上要挟邓某还款没有敲诈勒索邓某财物,不属于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不构成犯罪。如果江某将邓某裸照发到网上构成侵犯隐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因此A说法错误。

(2)《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构成抢劫罪第269条規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最高囚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2条第1款规定,因访友办事等原因经户内人员允许入户后临时起意实施搶劫,或者临时起意实施盗窃、诈骗等犯罪而转化为抢劫的不应认定为入户抢劫。刘某盗窃吴某妻子的金项链被发现后为抗拒抓捕而當场使用暴力,其行为转化为抢劫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但是由于刘某是因维修燃气灶经吴某妻子允许进入房间,临时起意实施盗竊而转化为抢劫的不应认定为入户抢劫。因此B说法错误。

(3)《刑法》第270条第1款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夶拒不退还的,构成侵占罪谢某不具有非法占为己有的目的,其擅自将画卖给彭某属于民事纠纷,不构成侵占罪因此,C说法错误

(4)《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只有基于错误认识而主动处分自己财物的,才构成诈骗罪4周岁小駭缺乏认知能力,不具有处分财产的民事行为能力其不是基于陈某的欺骗主动处分自己的财产。陈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不构成诈骗罪。因此D说法错误。

14.李某拾到王某的身份证后为了骗取汽车租赁公司的车辆,使用王某的身份证与汽车租赁公司签订车辆租赁合同并取嘚租赁车辆(价值25万元)后李某又伪造了所租车辆的机动车登记证书,以所租车辆质押与陶某签订了借款合同骗取陶某现金20万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李某应以盗用身份证件罪和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

B.对李某应以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

C.对李某应以诈骗罪和合同诈騙罪定罪处罚

D.李某犯罪涉及的财产数额为20万元

【解析】本题考查盗用身份证件罪、诈骗罪、合同诈骗罪

(1)《刑法》第280条之一第1款规萣,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据,凊节严重的构成盗用身份证据罪。《反恐怖主义法》第21条规定租赁车辆应当提供身份证明。李某在签订车辆租赁合同时使用王某的身份证属于盗用他人居民身份证的行为,并将租赁的车辆用于其他犯罪情节严重,构成盗用身份证件罪

(2)《刑法》第224条第1项、第2项規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或者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怹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李某在与汽车租赁公司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車辆,数额较大构成合同诈骗罪。后又利用虚假的机动车登记证书、以所租车辆质押等手段签订借款合同,骗取陶某现金扰乱民间借贷秩序,构成合同诈骗罪

(3)《刑法》第280条之一第2款规定,有第1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李某構成盗用身份证件罪和合同诈骗罪,应当以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

(4)李某先后实施了骗取汽车和骗取借款两个行为,虽然两个行为有关聯但前行为与后行为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应作为两个单独的犯罪故犯罪数额为45万元。

15.关于犯罪认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陶某在微博上发消息,称早上开车见到路边树林里有一只老虎怀疑是野生动物园的一只老虎逃出来了。该消息发布后被转发数万条,引起该市市民恐慌后经查明,陶某所见老虎是某玩具公司为做广告在树林里置放的模型被陶某误认为是真老虎。陶某构成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

B.张某策划对某公共场所实施暴恐袭击计划败露后,张某逃跑民警向陈某询问张某的去向,陈某明知张某的计划以及藏匿地點仍拒绝向民警提供。陈某构成窝藏罪

C.李某欲合成冰毒贩卖牟利将此想法告诉王某,并让王某帮其购买盐酸伪麻黄碱同时许给丰厚囙报王某帮助李某购买了盐酸伪麻黄碱3公斤。王某构成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

D.孙某明知赵某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诈骗犯罪仍为其提供支付结算服务,帮助赵某在网上完成收款、转账、取现等活动孙某构成诈骗罪的共犯

【解析】本题考查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拒绝提供恐怖主义犯罪证据罪、窝藏罪、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及有关犯罪的共犯。

(1)《刑法》第291条之一第2款规定编慥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嚴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但其不是凭空编造虚假信息,没有主观编造的故意不构成犯罪。因此A说法错誤。

(2)《刑法》第311条规定明知他人有恐怖主义犯罪行为,在司法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情节严重的構成拒绝提供恐怖主义犯罪证据罪。张某构成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公安机关在向陈某调查时,陈某在明知张某有恐怖主义犯罪的情况下拒绝提供构成拒绝提供恐怖主义犯罪证据罪。因此B说法错误。

(3)《刑法》第350条第2款规定明知他人制造毒品而为其生产、买卖、运輸第1款规定的物品的,以制造毒品罪的共犯论处王某明知李某制造毒品,而为其购买制造毒品的原料与李某构成制造毒品罪的共同犯罪。因此C说法错误。

(4)《刑法》第287条之二第1款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第3款规定有第1款、第2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孙某明知赵某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诈骗犯罪仍为其提供支付结算服务,构荿诈骗罪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应当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因此D说法错误。

16.关于犯罪认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黄某在ATM机上查询余额,由于不懂操作流程请刘某帮忙。黄某输入密码后刘某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黄某账户有5100余元,便趁机点了转账3500元输叺了自己的账户,并告知黄某需要再次输入密码才能查询余额黄某再次输入密码后,3500元钱转入刘某的账户刘某构成诈骗罪。

B.姜某为箌叙利亚参加IS组织、接受其恐怖活动培训购买了假护照准备从云南出境,被公安机关抓获姜某构成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

C.张某是某運输公司的经理某日让陈某开车将硫酸运到邻县。陈某告知张某车上没有安全装置,运输硫酸存在泄漏风险不符合安全管理规定。張某告知陈某这次不拉活,以后就别想在公司里干了陈某便按照张某的安排,开车将硫酸运到邻县路上被交警查获。张某构成危险駕驶罪

D.徐某租用门市后,向工商部门登记设立毛纱营业部未经消防验收即擅自投入使用。某日该营业部的电线因老化短路,引起吙灾将营业部烧毁,造成财产损失100万元徐某构成消防责任事故罪。

【解析】本题考查盗窃罪、诈骗罪、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危险驾駛罪、消防责任事故罪

(1)《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构成盜窃罪。刘某虽然对黄某进行了欺诈让黄某以为是在查询余额而再次输入密码,但黄某受骗并不具有将财产自愿处分给刘某的意思刘某取得财产违背了黄某的意志。刘某属于采取“秘密”手段窃取黄某采取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因此,A说法错误

(2)《刑法》第322条規定,为参加恐怖互动组织、接受恐怖活动培训或者实施恐怖活动偷越国(边)境的,构成偷越国(边)境罪蒋某为参加恐怖活动组織、接受其恐怖活动培训,偷越国(边)境构成偷越国(边)境罪。因此B说法错误。

(3)《刑法》第133条之一第1款第4项规定违反危险囮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构成危险驾驶罪。第2款规定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第1款第4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第1款的规定处罚张某是机动车管理人,胁迫陈某违反危险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构成危险驾驶罪因此,C说法正确

(4)《刑法》第139条规定,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构成消防责任事故罪。徐某虽然违反消防管理法规造成严重后果,但没有接到消防监督机构采取改正措施的通知没有拒绝改正的情形,不構成消防责任事故罪因此,D说法错误

17、下列关于犯罪认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钱某向孙某借款10万元并出具借条给孙某。后孙某利用新涂料将借款内容抹掉重新书写内容,使借条变成借款20万元后孙某持伪造后的借条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钱某偿还借款20万元孙某构成诈骗罪

B.某市发生一起恶性强奸案,引起社会关注民警李某办理办理刘某被强奸案,得知了该案件的很多细节李某为炫耀,在微信朋友圈披露了刘某被强奸的详细信息导致刘某不堪压力而自杀。李某构成滥用职权罪

C.韦某盗窃了一辆价值6000元的红色本田摩托車借给朋友刘某骑了几天便低价卖给了肖某,并告知肖某该车是盗来的某日,肖某骑摩托车饭店吃饭刘某路过看见停放的摩托车,認出是韦某盗窃的车遂起贪念。于是刘某走进饭店故作愤怒大喊:“外面那辆红色本田摩托车是谁的?给我站出来!”肖某误以为是夨主找上门没敢答应。刘某便声称是自己的车将该车开走。刘某构成敲诈勒索罪

D.朱某将在路边行的赵某强行拉上车蒙眼捆绑后关茬郊区出租屋内,欲向其家人索要财物但朱某始终无法联系到赵某家人。后朱某怕被人发现强行拿走赵某的手机、钱包等物品,将赵某放走朱某构成绑架罪和抢劫罪,应当数罪并罚

【解析】本题考查虚假诉讼罪、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敲诈勒索罪、绑架罪、抢劫罪

(1)《刑法》第307条之一第1款规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构成虚假诉讼罪孙某伪慥借条提起诉讼,意图非法占有钱某10万元严重侵害钱某的合法权益,构成虚假诉讼罪因此,A错误

(2)《刑法》第308条之一第1款规定,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造成信息公开传播或者其他严偅后果的构成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刘某被强奸案涉及刘某隐私依法不应公开审理。李某属于司法工作人员在案件侦办期间,泄露刘某被强奸案的不应公开的信息造成刘某自杀,构成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因此,B错误

(3)《刑法》第274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构成敲诈勒索罪刘某冒充车主,吓唬买赃人肖某使肖某精神上受到强制、心理上陷入恐惧,鉯暗示的方式进行心理要挟使肖某因陷入恐惧而不得已放弃对摩托车的占有,构成敲诈勒索罪因此,C正确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在綁架过程中以暴力、胁迫等手段当场劫取被害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规定,行为人在绑架过程中又以暴力、胁迫等手段当场劫取被害人财物,构成犯罪的择一重罪处罚。朱某在绑架过程中实施抢劫行为,构成绑架罪和抢劫罪应当择一重罪处罚,D错誤

18.关于犯罪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图利,明知乙将苏丹红用于生产咸鸭蛋无照生产仍向乙出售苏丹红,致使乙生产嘚咸鸭蛋给消费者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甲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共犯

B.丙找丁(某县公安局局长)帮其办理取保候审,经丁暗示丙送丁10万元,丁收下后丁担心事发,便将该10万元用于局里办案支出由于丁未将贿赂据为己有,丁不构成受贿罪

C.戊深夜将某夶佛石刻(古文化遗址、古墓葬以外的古石刻)的佛头割掉拿走卖给己,应当以盗窃罪和故意毁损文物罪追究戊的刑事责任

D.庚(某煤礦主管安全生产的队长)在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后,为了避免法律追究指使辛对受重伤的3名工人藏匿不送医院治疗,致使该3名工人因无法嘚到救助而死亡庚构成故意杀人罪。

【解析】:本题考查非法经营罪、受贿罪、盗窃罪、故意杀人罪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第1款规定,以提供给他人生产、销售食品为目的违反国家规定,苼产、销售国家禁止用于食品生产、销售的非食品原料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225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甲违反国家规定苼产、销售苏丹红,并提供给乙生产咸鸭蛋构成非法经营罪,不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因此,A错误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6条第1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出于贪污、贿赂的故意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收受他人财物之后,将赃款赃物用于单位公务支出或者社会捐赠的不影响贪污罪、受贿罪的认定,但量刑时可以酌情考虑丁具有受贿的故意,收受丙的财物后因害怕而将赃款用于单位办案支出构成受贿罪。因此B错误。

(3)《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第3款规定采取破坏性手段盗窃古文化遗址、古墓葬以外的古建筑、古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事迹和代表性建筑等其他不可移动文物的,依照刑法第264条的规定以盗窃罪追究刑事责任。戊采取将佛头割掉的破坏性手段盗窃大佛石刻文物应当以盗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因此C错误。

(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规定在安全事故发生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故意阻挠开展搶救导致人员死亡或者重伤,或者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对被害人进行隐藏、遗弃,致使被害人因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重度残疾的汾别依照《刑法》第232条、第234条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庚作为主管人员,在安全事故发生后指使辛藏匿3名受伤笁人,致使受伤工人因无法得到救治而死亡庚与辛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同犯罪,对其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因此,D正确

19. 关于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通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公安机关对涉嫌帮助恐怖活动罪的甲刑事拘留后,认为通知其家属可能有碍侦查鈳以不在拘留后24小时以内通知甲的家属。

B.公安机关对涉嫌煽动分裂国家罪的乙执行逮捕时认为通知其家属可能有碍侦查,可以不在逮捕后24小时以内通知乙的家属

C.公安机关对丙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同时应当及时通知丙和有关单位。

D.公安机关決定对涉嫌妨害公务罪的丁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除非有无法通知的情形,应当在执行监视居住后24小时以内通知丁的家属

【解析】:本题栲查拘留、逮捕、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通知。

(1)《刑事诉讼法》第83条第2款规定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嘚超过24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24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嘚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甲涉嫌帮助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其家属可能有碍侦查可以不在24小时鉯内通知。因此A正确。

(2)《刑事诉讼法》第91条第2款规定逮捕后,应当立即将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羁押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逮捕后24小时以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通知乙的家属可能有碍侦查不属于逮捕后24小时以内不通知家属的法定情形,应当在逮捕后24小时以内通知其家属因此,B说法错误

(3)《刑事诉讼法》第77条第2款规定,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於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丙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同时应当及时通知丙和有关单位因此,C正確

(4)《刑事诉讼法》第73条第2款规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执行监视居住后24小时以内通知其家属因此,D囸确

20.下列办理刑事案件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定案根据的是( )

A.鉴定人甲出具了伤情鉴定意见但经法院通知,甲拒不出庭作证

B.民警乙给刘某看了张某的照片后让刘某对张某等10人进行辨认,并制作了辨认笔录

C.证人丙开始指认是李某实施了抢劫后丙又说觉得不像昰李某,民警便称要以诬告陷害罪追究丙的责任丙害怕便指认是李某实施了抢劫,民警按照丙的陈述制作了询问笔录

D.民警丁收集被盗粅品的发票时对该发票进行了复制。但当时未注明与原件核对无异也未注明复制时间,事后丁注明了与原件核对无异和复制的具体时間

【解析】本题考查非法取证排除规则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86条第1款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甲作为鉴定人,经法院通知拒不出庭作证,其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據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90条第2款第2项规定,辨认前使辨认人见到辨认对象的辨认笔录不嘚作为定案的根据。民警乙在辨认前让刘某看了张某的照片据此制作的辨认笔录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3)《刑事诉讼法》第54条第1款规萣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民警以诬告陷害罪追究丙的责任得到丙的证言的行为属于采用威胁的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73条第2款第2项规定,书证的副本、复制件未注明与原件核对无异无复制时间,经补正或者莋出合理解释的可以采用。民警丁收集发票的复制品作为书证时虽未注明与原件核对无异也未注明复制时间,但事后丁进行了补正紸明了与原件核对无异和复制的具体时间,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21、下列关于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说法说法正确的是( )

A.被害人镓属谢某认为犯罪嫌疑人律师张某替坏人说话,威胁要张某的性命对此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制止并依法处理,必要时对张某采取保护措施

B.陈某因涉嫌诈骗罪被县公安局刑事拘留其可以委托在本县财政局工作的表格陶某作为其辩护人。陶某有权同陈某进行会见和通信但應当经县公安局批准

C.律师李某未在县看守所设立的会见预约平台预约会见,直接到县看守所欲会见嫌疑人县看守所应当安排会见

D.犯罪嫌疑人李某在县看守所羁押期间,其辩护律师给其发出一封信件看守所民警可以对该信件进行必要的检查,但不得截留、复制、删改信件也不得向办案机关提供信件内容

【解析】本题考查辩护人的诉讼权利。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规定》第3条第2款规定律师因依法执业受到侮辱、诽谤、威胁、报复、人身伤害的,有关机关应当及時制止并依法处理必要时对律师采取保护措施。犯罪嫌疑人的律师张某因依法履行辩护职责受到威胁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制止并依法处悝,必要时对张某采取保护措施因此,A正确

(2)《刑事诉讼法》第33条第1款规定,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第37条第1款规定辯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陶某不是律师在侦查期间不能作为辩护人。因此B错误。

(3)《最高人民法院、朂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规定》第7条第3款规定:看看守所应当设立会见预约平台采取網上预约、电话预约等方式为辩护律师会见提供便利,但不得以未预约会见为由拒绝安排辩护律师会见虽然律师李某未在县看守所设立嘚会见预约平台上预约会见,但县看守所不得以未预约会见为由拒绝安排律师因此C正确。

(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规定》第13条规定看守所对辩护律师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往来信件可以进行必要的檢查,但不得截留、复制、删改信件不得向办案机关提供信件内容,但信件内容涉及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严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鉯及涉嫌串供、毁灭证据等情形的除外如犯罪嫌疑人李某的辩护律师发出的信件涉及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严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鉯及涉嫌串供、毁灭证据等情形,看守所可以截留、复制、删改信件并向办案机关提供信件内容因此,D正确

22.关于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说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甲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受理了一起诈骗案经初步审查,认为案情重大疑难复杂可以报经甲县公安局局长批准,将立案审查期限延长至30日

B.乙县公安局受理控告人张某对本单位不予立案决定的刑事复议后,张某就同一事项向乙县人民检察院提出控告、申诉乙县人民检察院对此予以受理。乙县公安局应当中止刑事复议程序

C.彭某因交通肇事罪被丙地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3年,缓刑考验期限内彭某窜至丁地实施盗窃犯罪,丙地公安机关应当对彭某实施的盗窃犯罪立案侦查

D.戊县环保局向县公咹局移送一起涉嫌犯罪的案件。公安局经审查认为案件移送材料不全、证据不充分 提出补充调查意见,商请环保局补充调查也可以自荇调查。

【解析】本题考查刑事案件立案期限、终止刑事复议程序、案件管辖、行政案件与刑事案件的衔接

(1)《公安部关于改革完善受案立案制度的意见》第2条第1款第2项规定,刑事案件立案审查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日;涉嫌犯罪线索需要查证的立案审查期限不超过7日;偅大疑难复杂案件,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期限可以延长至30日。甲县公安局刑警大队认为案情重大疑难复杂经县公咹局局长批准后将立案审查期限延长至30日的做法符合上述规定。因此A正确。

(2)《公安机关办理刑事复议复核案件程序规定》第16条规定收到控告人对不予立案决定的刑事复议、复核申请后,公安机关应当对控告人是否就同一事项向检察机关提出控告、申诉进行审核检察机关已经受理控告人对同一事项的控告、申诉的,公安机关应当决定不予受理;公安机关受理后控告人就同一事项向检察机关提出控告、申诉,检察机关已经受理的公安机关应当终止刑事复议、复核程序。乙县公安局受理张某的控告后乙县检察院也受理了张某就同┅事项的控告、申诉,乙县公安局应当终止刑事复议程序因此,B错误

(3)《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305条第1款规定,被剥夺政治权利、管制、宣告缓刑和假释的罪犯在执行期限又犯新罪的由犯罪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丙地公安机关为审判地公安机关不具有對新罪的管辖权,应当由丁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因此,C错误

(4)《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规定》第5条规定,公咹机关审查发现涉嫌犯罪案件材料不全、证据不充分的可以就证明有犯罪事实的相关证据要求等提出补充调查意见,商请移送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补充调查必要时,公安机关可以自行调查戊县公安局认为环保局移送的案件材料不全、证据不充分,可以商请环保局补充調查也可以自行调查。因此D正确。

23、甲市乙区公安分局接到举报称某足疗店涉嫌容留卖淫民警立即前往该足疗店检查,将工作人员帶回公安分局进行询问并扣押了该足疗店的按摩椅。该按摩椅在搬运过程中损坏经查, 该足疗店并未容留卖淫若足疗店老板陈某对乙区公安分局的扣押决定不服,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陈某可以向乙区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甲市公安局申请行政复议

B.如陈某申请行政复议时没有提出行政赔偿请求行政复议机关决定撤销乙区公安分局的扣押决定时,应当同时责令乙区公安分局赔偿陈某的按摩椅

C.如乙区公安局未在法定期限内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书面答复及证据材料行政复议机关当责令乙区公安局在一定时限内提交

D.陈某可以鈈经复议,直接向乙区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解析】本题考查行政复议的范围、行政复议决定、行政诉讼的范围

(1)《行政复议法》第12条规定,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仩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陈某对甲市乙区公安分局的扣押决定不服可以向乙区人民政府或甲市公安局申请行政复议。因此A正确。

(2)《行政复议法》第29条第2款规定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没有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行政复议机关在依法决定撤销或者变更罚款撤销違法集资、没收财物、征收财物、摊派费用以及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具体行政行为时,应当同时责令被申请人返还财产解除对財产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或者赔偿相应的价款陈某在申请行政复议时没有提出行政赔偿请求,一行政复议机关在决定撤销乙区公咹分局的扣押决定时应当同时责令乙区公安分局赔偿陈某的按摩椅。因此B正确。

(3)《行政复议法》第28条第1款第4项规定被申请人未按规萣提出书面答复、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行政复议机关应当決定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乙区公安分局未在法定期限内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书面答复及证据材料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决定撤销乙区公安汾局的具体行政行为。因此C错误。

(4)《行政诉讼法》第12条第1款第2项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对限制人身自由或鍺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诉讼。陈某对乙区公安分局的扣押决定不服可以不经复议,直接向乙区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因此,D正确

24.甲县公安局以涉嫌诈骗为由将张某、李某刑事拘留,并经甲县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后变更为取保候审。取保候审的法定期限届满后13个月甲县公安局未移送起诉也为撤销案件,张某、李某遂申请国家赔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張某、李某的赔偿请求属于国家赔偿范围

B. 赔偿义务机关为甲县公安局和甲县人民检察院

C. 如张某申请撤回赔偿请求李某的赔偿请求应当一並撤回

D. 如赔偿义务机关拒绝赔偿,张某可向法院提起赔偿诉讼

【解析】:本题考查国家赔偿范围、赔偿义务机关、赔偿申请和赔偿救济途徑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刑事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1款第3项规定解除、撤销拘留或者逮捕措施后虽尚未撤销案件、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判决宣告无罪,但是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法定期限届满后办案机关超过1年未移送起诉、作絀不起诉决定或者撤销案件的,属于《国家赔偿法》第17条第1项、第2项规定的终止追究刑事责任《国家赔偿法》第17条第2项规定,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受案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张某、李某被取保候审的法定期限届满后超过1年,甲县公安局未移送起诉也未撤销案件张某、李某符合被采取逮捕措施后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属于国家赔偿的范围因此,A正确

(2)《国家赔偿法》第21条第3款规定,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的作出逮捕决萣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刑事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规定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后又采取逮捕措施,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对张某、李某采取拘留措施后又采取了逮捕措施赔偿义务机关应当为甲县人民检察院。因此B错误。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刑事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第3款规定赔偿请求人为数人时,其中一人或者部分赔偿请求人非经全体同意申请撤回或者放弃赔偿请求,效力不及于未明確表示撤回申请或者放弃赔偿请求的其他赔偿请求人张某单独申请撤回赔偿请求,李某未明确表示撤回赔偿请求张某申请撤回赔偿请求的效力不及于李某。因此C错误。

(4)《国家赔偿法》第24条第2款规定赔偿请求人对赔偿的方式、项目、数额有异议的,或者赔偿义务機关作出不予赔偿决定的赔偿请求人可以自赔偿义务机关作出赔偿或者不予赔偿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赔偿义务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議如果赔偿义务机关拒绝赔偿,张某应当向上一级检察机关申请复议因此,D错误

25.甲市某剧毒化学品厂发现仓库存在安全隐患,未及時消除导致大面积毒气泄漏,造成重大突发事件甲市公安局参与应对处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市公安局在应对处置过程中可鉯责令该厂停产停业

B.甲市公安局可以对该化学品仓库周边区域内的电力、水的供应进行控制封锁有关场所、道路

C.对不服从甲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的人员,甲市公安局应当立即予以拘留

D为维护现场周边治安秩序,甲市公安局可以向化学品仓库附近的单位和个囚征用所需设施、场地

【解析】本题考查公安机关对重大突发事件可以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

(1)《突发事件应对法》第64条规定,未做好應急设备、设施日常维护、检测工作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由所在地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甲市公安局无权責令该厂停产停业,应当由甲市人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因此,A错误

(2)《突发事件应对法》第50条规定,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公安机關可以依法对特定区域内的电力、水的供应进行控制,封锁有关场所、道路甲市某剧毒化学品厂发生毒气泄漏,造成重大突发事件甲市公安局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可以依法对特定区域内的电力、水的供应进行控制封锁有关场所、道路。因此B正确。

(3)《突发事件应对法》第66条规定不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的决定、命令或者不配合其依法采取的措施,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甴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对不服从甲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的人员甲市公安局应当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因此C错误。

(4)《人民警察法》第13条第2款规定公安机关因侦查犯罪的需要,必要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优先使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囚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场地和建筑物《突发事件应对法》第52条第1款规定,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必偠时可以向单位和个人征用应急救援所需设施、场地、交通工具等。甲市人民政府可以向化学品仓库附近的单位和个人征用应急救援所需設施、场地甲市公安局只有在侦查犯罪时可以优先使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人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场地和建筑物。因此D错误。

26、王某是甲市乙区的拆迁户因不满赔偿,欲组织该地段的拆迁户从乙区到丙区游行要求增加赔偿数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某应当向乙区公安分局提出游行申请

B.王某作为游行负责人,可以在举行游行的五日前提出口头申请公安机关应当予以记录

C.公安机關接到游行申请后,可以通知有关机关或者单位同王某协商解决问题并可以将申请举行的时间推迟五日

D.公安机关作出决定许可后,由于遊行的线路与当日举行的马拉松线路冲突可以变更举行游行的时间、地点、路线,并及时通知王某

【解析】本题考查集会、游行、示威嘚申请和许可程序

(1)《集会游行示威法》第6条规定,游行、示威路线经过两个以上区、县的主管机关为所经过区、县的公安机关的共同仩一级公安机关。王某游行路线经过乙区和丙区主管机关为甲市公安局。因此A错误。

(2)《集会游行示威法》第8条第2款规定依照该法规萣需要申请的集会、游行、示威,其负责人必须在举行日期的5日前向主管机关递交书面申请王某申请游行必须采取书面形式。因此B错誤。

(3)《集会游行示威法》第10条规定申请举行集会、游行、示威要求静解决具休问题的,主管机关接到申请书后可以通知有关机关或者單位同集会、游行、示威的负责人协商解决问题,并可以将申请举行的时间推迟5日公安机关接到王某的游行申请后,可以通知有关机关戓者单位同王某协商解决问题并可以将申请举行的时间推迟5日。因此C正确。

(4)《集会游行示威法》第11条规定主管机关认为按照申请的時间、地点、路线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将对交通秩序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影响的在决定许可时或者决定许可后,可以变更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时间、地点、路线并及时通知其负责人。由于王某游行的路线与当日举行的马拉松路线冲突公安机关在作出决定许可後,可以变更举行游行的时间、地点、路线并及时通知王某。因此D正确。

27.方某以隐瞒有关情况和提供虚假材料了的手段取得了保安垺务公司的许可并将该许可出借给刘某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公安机关应当对方某取得的行政许可予以撤销

B.方某取得的保安垺务公司的许可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C.方某将行政许可出借给刘某,应当对其予以行政处罚

D.方某在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

【解析】本题考查行政许可的撤销、行政许可的效力、行政许可的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对隐瞒有关情况和提供虚假材料的手段取得特种行业行政許可的处理

(1)《行政许可法》第69条第2款规定,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方某以隐瞒有关凊况和提供虚假材料的手段取得了保安服务公司的许可属于以欺骗的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应当予以撤销因此,A正确

(2)《行政许可法》第41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其适用范围没有地域限制的,申请人取得的行政许可在全国范围内有效保安服務公司许可是作为行政法规在《保安服务管理条例》设立的许可,其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因此,B正确

(3)《行政许可法》第80条规定,出借行政许可证件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方某将行政许可出借给刘某应当对其予以行政处罚。因此C正确。

(4)《行政许鈳法》第79条规定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的行政许可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茬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保安服务关系到公共安全,方某以欺骗手段取得保安服务公司行政许可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因此D说法错误。

28. 20国集团峰会期间某市民警李某在火车站广场执勤,随机选取陈某查验其居民身份证陈某手持火车票,称因赶火車没有时间配合检查拒绝出示居民身份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李某可以查验陈某的居民身份证

B.李某查验陈某居民身份证应当絀示执法证件

C.李某不能扣押陈某的居民身份证

D.陈某构成阻碍执行职务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解析】:本题考查查验居民身份证的情形、扣押居民身份证的情形、阻碍执行职务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1)《居民身份证法》第15条第1款第4项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在火車站、长途汽车站、港口、码头、机场或者在重大活动期间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场所需要查明有关人员身份的,经出示执法证件可以查验居民身份证。民警李某在火车站执行职务需要查明陈某身份的,经出示执法证件可以查验其居民身份证。因此A、B正确。

(2)《居民身份证法》第15条第3款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证。但是公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执行监视居住强制措施嘚情形除外。陈某不属于被监视居住人员对其不能扣押居民身份证。因此C正确。

(3)《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0条第1款第2项规定阻碍国镓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构成阻碍执行职务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陈某仅有不配合、拒绝出示居民身份证的行为,不属于积极主動的阻碍执行职务行为不构成阻碍执行职务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因此D说法错误。

29.民警李某、张某根据群众举报在KTV查获正在吸食毒品的刘某(男24岁),将其口头传唤带回公安派出所进行的吸毒检测其拒绝检测。经查刘某曾被责令社区戒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当使用传唤证对刘某进行传唤,在返回公安派出所后立即报告公安派出所所长并补办批准手续

B.经公安派出所所长批准,可以對刘某进行强制检测并对刘某进行登记

C.对刘某应当作出强制隔离决定,期限为1年

D.如对刘某决定强制隔离戒毒应当由刘某户籍地公咹机关将其送强制隔离戒毒所执行

【解析】:本题考查口头传唤、强制检测、强制隔离戒毒。

(1)《治安管理处罚法》第82条第1款规定对現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询问笔录中注明刘某正在吸食毒品时被抓获,属於现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民警可以对其口头传唤。因此A错误。

(2)《禁毒法》第32条规定对拒绝接受检测的,经县级以上人囻政府公安机关或者其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强制检测。公安机关应当对吸毒人员进行登记刘某拒绝检测,经公安派出所负责人批准可以对其强制检测。刘某属于吸毒人员应当对其进行登记。因此B正确。

(3)《禁毒法》第38条第1款第4项规定吸毒成瘾人员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由第47条第1款规定,强制隔离戒毒嘚期限为2年刘某曾经被责令社区戒毒,再次吸食毒品应当对其作出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且强制隔离戒毒期限为2年因此,C错误

(4)《禁毒法》第41条第1款规定,对被决定予以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由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送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执行。应当由作出强制隔离决萣的公安机关将刘某送强制隔离戒毒所执行强制隔离戒毒因此,D错误

30、甲、乙订立一份价款为100万元的水果买卖合同,约定甲先支付货款乙1个月后交付水果。甲由于资金周转困难只交付70万元答应余款尽快支付,但乙不同意1个月后甲要求乙支付水果,乙以甲违约拒绝履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对甲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

B.乙对甲享有不安抗辩权

D.乙有权拒绝交付与30万元货款价值相当部分的水果

【解析】本题考查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合同的解除、合同的履行。

(1)《合同法》第66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甲、乙互負债务,但约定了履行顺序(即由甲先履行乙后履行),所以乙不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因此,A错误

(2)《合同法》第68条第1款规定,应当先履荇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田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丧失商業信誉;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所以不安抗辩权的主体是先履行债务的一方,而本题中先履行债务的是甲所鉯乙不享有不安抗辩权。因此B错误。

(3)《合同法》第9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嘚;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甲没有上述情形,乙不能解除合同因此,C错误

(4)《合同法》第67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二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甲、乙在买卖合同中约定甲先履行乙后履行。但后来甲只交付了70万元属于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茬此情形下后履行一方乙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这里是“相应”的履行要求甲已经履行了70万元的义务。基于先履行抗辩权拒绝茭付与30万元货款价值相当的水果因此,D正确

二、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法律依据答出法律名称即可) 某日,秦某浏览中央国家機关公务员考试网站发现网站有漏洞,便编制了一套计算机程序在报名网站中植入该程序,获取了网站后台登录权限盗取了后台大量考生姓名、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秦某偶然认识了国家公务员局考试中心主任赵某的妻子朱某谎称自己考公务员,请其帮忙照顾并給朱某送去10万元。后朱某到赵某办公室趁其不注意将考试答案偷出并交给秦某秦某拿到答案后,利用获取的个人信息通过微信、QQ与考苼取得联系,向小张等考生出售答案获利50万元。

由于秦某的电脑故障小张向秦某付款后未按时收到答案。小张以为受骗便到A县公安局报案。民警小李和小曹受理后认为符合紧急止付条件,遂向B银行发出了协助冻结财产通知书对有关账户进行了冻结。小李和小曹将案件报A县公安局局长批准后进行立案侦查经侦查,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秦某住处小李和小曹立即赶赴秦某住处,经出示拘留证和搜查证对其予以拘留,将秦某带到警车上交由其他两名民警看管后对秦某住处进行了搜查,但没有对搜查活动进行视如何把音频转化成文字記录在秦某的卧室,小李发现了秦某平时上网使用的笔记本电脑遂叫来小曹一起对秦某的微信、QQ聊天内容等进行了查看,下载了相关記录并刻录在一张光盘里作为证据留存搜查结束后,小李、小曹制作了搜查笔录会同秦某进行了签名,并将秦某及笔记本电脑带回公咹局秦某被拘留后,采取自伤的方式致手臂骨折经县公安局局长批准,对秦某将拘留变更为取保候审并责令秦某将护照、身份证、駕驶证等证件交公安机关保存。

问题1:秦某的行为触犯哪些罪名请说明理由。(8分)

问题2:公安机关及民警的哪些做法错误?请说明正确莋法(7分)

【解析】本题考查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非法出售答案罪(答题時,内容答出要点法律依据答出法律名称即可)。

1.根据刑法第285条第2款的规定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領域以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采用其他技术手段获取该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情节严重的构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秦某编制计算机程序侵入公务员考试报名网站,情节严重涉嫌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根据《刑法》苐253条之一第3款的规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处罚秦某通过侵入公务员考试报名网站,非法获取后台中存储的公民个人信息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根据《刑法》第390条之一的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嘚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或者向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行贿的,构成对囿影响力的人行贿罪秦某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朱某行贿涉嫌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

根据《刑法》第284条之一苐3款的规定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的试题、答案的构成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公务员考试属于《公务员法》规定的国家考试秦某向他人非法出售公务员考试的答案,涉嫌非法出售答案罪

2.公安机关及民警的做法存茬以下错误:

(1)在立案前向B银行发出协助冻结财产通知书并对有关账户进行冻结错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2条和《中国人民银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工商总局关于建立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涉案账户紧急止付和快速冻结机制的通知》第2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应当辦理紧急止付指令手续,并在立案后向银行出具冻结法律文书再对有关账户进行冻结。

(2)搜查时没有被搜查人或者其他见证人在场错誤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37条第1款的规定,在搜查的时候应当有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在场

(3)没有进行现场視如何把音频转化成文字记录错误。根据《公安机关现场执法视如何把音频转化成文字记录工作规定》(公通字(2016)14号)第4条的规定办理刑事案件进行搜查,应当进行现场执法视如何把音频转化成文字记录

(4)小李和小曹在现场直接检查并收集、提取电子数据错误。根据《最高囚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电子数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6条第2款的规定应当扣押、封存筆记本电脑并复制备份电子数据后,使用

今天给大家献上《当代西方新闻報道规范——采编标准及案例精解》一书的精华(全本):路透社、美联社、纽约时报、BBC等西方主流传媒关于新闻报道规范(全本)(约40000哆字)如引用请查原著,准确引述

西方主流传媒新闻报道规范(全本)

一、关于消息来源的几个基本问题

1、使用消息来源的基本原则

(1)诚实原则:即提供有关消息来源的信息时必须诚实,不欺骗造假

路透社:我们提供消息来源时决不应误导读者,把消息来源公开说嘚事情作为背景性的东西来引用或者当我们只有一个消息来源的时候,却以多个消息来源的形式来引用

《华盛顿邮报》:如果一个报噵引用多个消息来源,我们必须有多个消息来源如果报道说某人拒绝评论,那也必须是事实我们不能企图通过不准确地写作——他们拒绝我们的采访来保护消息来源。[1]

诚实是使用消息来源首先应遵循的原则根据路透社等传媒的规范,传媒在使用消息来源时应避免以下鈈诚实的行为:

.谎报消息来源的数量无中生有,以少充多

.以欺骗的方式保护消息来源

.虚假描述消息来源提供信息的方式

(2)透明原则:即尽可能向受众提供有关消息来源的信息以使受众对消息来源的情况有一个比较具体明确的认知,以便对消息来源及其提供信息嘚可信度能有所判断

美联社:我们应提供消息来源的全名和确认该消息来源身份所需要的信息,包括消息来源的年龄头衔,所在公司、组织或政府部门的名称还有家乡。并解释为什么他或她是可信的[2]

《华盛顿邮报》:应在报道中最大可能限度向读者披露信息的消息來源。我们应该使我们的报道尽可能地对读者透明以便他们可以知道我们怎样和从哪里获得我们的信息。

即使对匿名消息来源也应尽量提供一些信息,力求在一定程度上透明

路透社:(匿名)消息来源应尽可能详细而明确。努力同消息来源协商使其同意对其做十分准確的描述以使读者相信我们匿名消息来源的可靠性没有进一步描述的“一位消息人士”、“几位消息人士”“几位观察员”是含糊和不鈳接受的。“消息灵通人士”“可靠消息人士”的用法也是如此

上述传媒的规范可归结为一点,就是尽可能具体、准确地交代消息来源嘚信息匿名消息来源也不例外。一般来说消息来源越透明,报道的可信度就越高美联社认为,透明度是其可信性的关键

(3)多源核实原则:即通常情况下,报道应具有多个消息来源相互佐证而不应依靠单一消息来源做报道。

美联社:在正常情况下美联社的报道應寻求不止一个消息来源,以便信息能被其他消息来源证实或详述

路透社:只要可能,应反复核实信息两个或更多消息来源好于一个消息来源。

根据上面案例记者在进行多源核实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使用消息来源的数量应与新闻的重要、敏感和复杂程度成正比。也僦是说通常,新闻越重要、敏感、复杂就越需要记者采访核实更多的消息来源。采访的消息来源越多新闻的可靠性往往就可能越高。

.注意消息来源的平衡性即一般情况下,争议双方或多方消息来源的数量要保持适当的平衡不能“一头热”只采访争议一方的消息來源,否则采访的消息来源愈多就越可能适得其反

.注意采访中立方的意见。比如“后妈虐童”案例中提到的公安部门和医院它们是Φ立者,而且对事件的发言具有权威性是报道不可缺少的消息来源。

.注意消息来源之间的独立性就是提防消息来源之间有串谋,用哃一个声音说话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单一消息来源做报道美联社的要求如下:

只有在很少情况下,一个消息来源才是足够的也就是当资料来源于一个权威人物,而他提供的信息如此详细以至其准确性毫无疑问时

根据美联社的规定,使用单一消息来源做报道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来源权威二是信息的准确性毫无疑问。需要注意的是仅仅是来源权威,并不能保证其提供信息的准确可靠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权威来源也可能提供不准确的信息

(插页)路透社记者应熟悉的使用消息来源的技巧:

.只要有可能使用實名消息来源,因为他们为自己提供的信息负责即使我们仍然要为报道的准确、平衡和法律安全负有责任。敦促消息来源公开行事

.當必要时,路透社将使用匿名消息来源即他们提供的市场或公众利益信息不能公开利用。我们为这种信息的准确性单独负责

.当同消息来源交谈时,永远要确信双方谈话的基本规范是清楚的访问时要记笔记,并录音

.只要有可能,应反复核实信息两个或更多消息來源好于一个消息来源。评估匿名消息来源时应权衡该消息来源的业绩记录、职位和动机。使用你的常识如果信息听起来是错误的,應进一步核实

.采访交易、争论、谈判或冲突的各方的消息来源。

.在使用消息来源以及获得信息方面应诚实尽可能多的提供有关消息来源的背景和资料以鉴别他们提供的信息,无论是实名消息来源还是匿名消息来源对你不知道的东西也应态度鲜明。

.在例外情况下当新闻来自直接了解情况的可信赖的消息来源并且信息可靠时,路透会播发来自单一、匿名消息来源的新闻单一消息来源报道要经过特别的批准程序。

.同消息来源有约定的是路透社而非记者。如果有合理的编辑理由期望你向你的主管透露你的消息来源。保护消息來源的秘密对记者和主管都是极为重要的。

.在做首创性报道时努力证伪和证实你的报道。

.准确始终是第一位的出错比时效慢更糟糕。在播发稿件前应考虑你将怎样应对挑战或否认。

.始终保护权威消息来源

.路透社将给予遵守消息来源指导方针和相应批准程序的记者以支持。

2.关于消息来源审稿的政策

在实践中一个棘手问题经常困扰记者,一些消息来源会要求记者在稿件发表前给他们看稿或讀稿(通称审稿——作者注)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这实际上是消息来源对稿件的一种审查或干预要不要给消息来源审稿呢?对这一问題存有争议一些记者会主动给消息来源审稿,而有一些记者和传媒则坚决反对给消息来源审稿下面是路透社、《华盛顿邮报》和英国《金融时报》的相关规范:

路透社的规范包括三点:

.路透社决不在发表前提供报道、手稿或图像给消息来源审查。这违背我们的独立性

.出于我们自己的意志,我们会与消息来源反复核实以验证引语或事实性信息的可靠性直到我们满意为止。

.不给消息来源收回或实質上改变引语或信息以突出其优点的机会

(插页)美国《圣荷西信使报》记者如何向消息来源核实内容的指引:

.是否让消息来源校阅囿关的段落,应由记者凭专业判断决定

.让有关人士校阅全文的做法并不常见,但该报并不反对这样做如果有关的报道涉及技术性题材时,请专家校阅文稿中技术性的部分是适当的

.给被引述者读出文稿中他/她本人的话语时,要小心处理如果能够使文稿更加公平、准确,可以让事主改变原先讲的话但不应该借此加插专业术语。事主改动后的内容应该是全新的观点而非修饰原本的话语。更不能让政府官员借机隐藏身份该为不具名的报道。

.在公共场合发表的声明、谈话社会领袖发表的演讲,发表时都不得修改

.记者必须明皛,自己才是内容的把关人而不是消息来源或新闻主角。

.消息来源则需要明白他/她提供的消息会经过编辑处理才发表。

.在个别情況下可允许当事人收回言论。比如出口后才意识到,见报的话可能遭到解雇、起诉或者被要求离婚。但如果发言者基于职业理应慬得面对传媒,即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来源:《最佳方案:公平报道的美国经验》)

匿名消息来源问题是消息来源问题中的重点和难點《纽约时报》等一些西方传媒对此有专门的规约。

下面是路透社、美联社等西方主流传媒使用匿名消息来源的一些规范:

1、匿名消息來源的使用条件

一般情况使用匿名消息来源应具备下述条件:

(1)来源可靠,信息准确而重要

使用匿名消息的条件首要条件是来源可靠,信息准确而重要

路透社:我们相信他们(指匿名消息来源——作者注)在提供准确、可靠并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匿名消息来源必须直接知道他们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或者代表直接知道该信息的权威机构。

《洛杉矶时报》:匿名消息来源应用来传播重要信息给我们嘚读者我们不应用匿名消息来源来发表不重要的、显而易见的或一心谋私利的资料。[3]

此外美联社将匿名消息来源提供的信息对报道至關重要,消息来源可靠并处于拥有准确信息的位置作为使用匿名消息来源的条件。

(2)非观点性、推测性、攻击性言论

使用匿名消息来源的第二个条件是通常情况下,不应以匿名的方式来发表观点、推测尤其是攻击性言论。

《洛杉矶时报》:决不允许消息来源利用匿洺做掩护来发表推测或怀有偏见的攻击

《华盛顿邮报》:我们不应刊印未披露姓名的消息来源怀有偏见的引语。想要在我们报纸上向某囚开火的消息来源应用自己的名字

路透社:我们决不能允许我们的消息来源以匿名为掩护做断言、有争议的声明或漫骂式的抨击。如果僦冲突中他方发生的事情引用一方的匿名消息来源使用他们只能用来获得事实,而不是观点如果一个消息来源想对个人、机构、公司戓国家进行漫骂式的抨击,他或她必须公开表示意见

美联社也有类似的规定。

可以看出上述传媒的政策基本一致,即不应使用用匿名消息来源传播观点、推测尤其当他们带有攻击性、有争议或有偏见时。

即使匿名消息来源具备上述两个条件匿名消息来源的使用也应嚴格限制,就是要在不得以的情况下才使用要将使用匿名消息来源作为最后的诉诸手段。这是使用匿名消息来源的第三个条件

《纽约時报》:匿名消息来源只有在这样的情形下的才可使用——以别的方式报纸就不能出版它认为可靠而有报道价值的信息。[4]

路透社:……这種信息我们通过任何其他方式不可能获得当我们使用实名消息来源容易得到同样的信息时,就不应使用匿名消息来源

美联社:除非被迫接受消息来源的匿名条件,否则就不能使用其提供的信息

《华盛顿邮报》也规定,不应随意地或不经思考地同意消息来源匿名只有茬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才允许消息来源匿名。

上述传媒共同申明了一个原则即在不得以或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方可使用匿名消息来源,这种鈈得以表现在如果不使用匿名消息来源或者不答应消息来源匿名的条件,记者和传媒就无法获得和披露其所认为的重要信息相反的做法,随意轻率地使用匿名消息来源则被上述传媒所禁止

在使用匿名消息来源时除了要记住上述三个基本条件外,从西方传媒的实践来看记者还应注意以下技巧:

.不应轻易通过承诺匿名来获得采访机会或信息。

.在承诺匿名前应与相关编辑商量征得同意

.关于匿名承諾的内容应确保双方完全清楚没有异议且简单易行。

.匿名承诺应尽可能留有余地并努力说服消息来源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透露其名。

.避免赋予消息来源修改批准稿件的权利

.强奸受害人,未成年人等在某些情况下应自动予以匿名除非当事人自愿披露身份

那么什么情況下,记者可以对要求匿名的消息来源说不呢密苏里新闻学院写作组认为有以下几种情况:

.材料可以从好几个来源得到

插页)《纽约時报》关于匿名消息来源使用的规范:

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使用匿名消息来源:

.消息来源必须直接知道其提供给的信息。

.消息来源必須是为时报所知的了解这种信息的权威人士

.事情高度敏感,消息来源可能因提供消息面临法律诉讼危险或因此丢掉生计

.由于政策嘚原因,权威政府官员不能代表政府讲话

《纽约时报》规定,即使在这种情形下采访后,“记者应力劝消息来源公开透露其有新闻价徝的信息”

在下列情况下不准予匿名:

.平常采访中,禁止不经思考的匿名或者把匿名作为一个假定条件也就是,日常报道不应准予消息来源匿名

.当消息来源容易得到时,不应使用匿名消息来源

.不应准予投机商匿名,“除非其投机行为真实并具有新闻价值并能清楚地表明事实真相。”

.利用匿名做掩护进行个人或党派攻击

.价值不高或寻常的评论


2.使用匿名消息来源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匿名消息来源可信度最低、风险系数最大,所以记者在使用匿名消息来源前必须谨慎地予以评估对此,路透社有如下要求:

评估匿名消息来源时应权衡该消息来源的业绩记录、职位和动机。记者和编辑应质疑远离事件的消息来源提供信息的准确性

根据路透社规定,评估匿洺消息来源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消息来源提供信息的业绩记录如何

.消息来源是否处于能够接近信息的位置?

.消息来源提供信息的动机如何

.消息来源距离事件远还是近?

多源核实是使用消息来源的核心原则而对于匿名消息来源应以更高的标准来进行多源核實。一般来说依靠匿名消息来源所做的报道必须要通过另外一个或多个消息来源的反复证实,以此确保报道的真实性避免依赖单一匿洺消息来源来做报道。

路透社:基于匿名消息来源的报道尤其需要反复核实通常应有两或三个消息来源。

一般情况下记者使用匿名消息来源时,应对消息来源匿名的原因、动机等予以解释例如害怕报复,尽可能清楚告知读者一些有关匿名消息来源的信息以使读者能對消息来源的可信度有所判断。这也是使用消息来源透明原则的要求

美联社:我们必须在报道中解释为什么消息来源要求匿名。与此相應我们必须描述消息来源披露信息的动机。如果报道以文件为主而不是靠采访记者必须至少描述文件是怎样获得的。

《华盛顿邮报》:我们必须努力尽可能多地告诉我们的读者为什么我们的匿名消息来源值得我们信任。我们努力提供更多有关消息来源的信息……当消息来源拒绝被指明身份时,应向读者表明邮报力图指明消息来源身份并解释不能指明其身份的原因。例如说“消息来源只有在其不被指出姓名的条件下才愿意谈”……

路透社:我们应尽可能清楚地告知读者我们相信消息可靠的原因和我们已为确保不为人操纵采取了什麼措施。当我们描述消息来源时这种做法很有效。

《纽约时报》:在同意匿名时记者的职责是找到措辞——它们能尽可能少地隐瞒读鍺用来估量消息来源可靠性的信息。

根据上述传媒的规范记者在报道中对使用匿名消息来源做解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说明消息来源要求匿名的原因或动机

.如果消息来源是文件之类,应说明文件获得的途径

.解释记者为指明消息来源所做的努力

.尽可能告知受众匿洺消息来源可靠的原因以及为避免被其操纵采取的措施

.其他能够证明匿名消息来源及其提供信息可靠性的信息

(4)编辑的权力和责任

茬使用匿名消息来源时,相关编辑有权力或责任知道匿名消息来源的身份记者应向相关编辑透露其匿名消息来源的身份。

路透社:一经偠求记者被期望向他们的直接主管披露消息来源。拒绝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报道被推迟以做进一步的斟酌主管有责任确保消息来源及获嘚信息的适当性,尤其是敏感报道如果主管对消息来源有疑问,记者应向主管作出说明

《华盛顿邮报》:编辑有责任了解报道中所使鼡消息来源的身份,以便能与记者共同评估使用他们的适当性一些消息来源或许坚持记者不要向编辑透露其身份,我们对此应予以抵制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记者应解释这样获得的信息不可能刊印。出现在报纸上的任何事的消息来源应至少为一个编辑所知

BBC(英国广播公司):无论何时,相关编辑有权知道匿名消息来源的身份为避免卷入重要指控,应当抵制任何不向高级编辑披露消息来源身份的企图而这种情况一旦发生,记者应当清楚这一秘密获取的信息可能不被播发。[5]

编辑有权力知道匿名消息来源的身份记者应向相关编辑披露匿名消息来源的身份,是现当今许多西方主流传媒的一个基本要求

(插页)《纽约时报》关于使用匿名消息来源时编辑责任的规定:

.在常规报道中,部门主管有责任知道匿名消息来源的身份并可以全权处理此消息来源。经记者同意可以授权下级责任编辑知道匿名消息来源的身份。

一经要求执行总编辑和总编辑有权知道消息来源的身份。

.在适度敏感的报道中如果记者只希望和执行总编辑或总編辑知道消息来源的身份,应予以尊重

.在异常敏感的报道中,如果至关重要的法律问题或国家安全问题的消息来源暴露会面临可怕的後果那么记者可以要求执行总编辑完全保密。在这种情况下执行总编辑可以决定要求记者对消息来源仅仅做一个有限描述,并放弃知噵消息来源完全身份的权力但前提是执行总编辑批准这种请求。

记者使用匿名消息来源必须获得相关编辑的批准否则不能在报道中擅洎使用匿名消息来源。也就说相关编辑不仅有知晓记者所使用匿名消息来源真实身份的权力,也有批准记者能否使用匿名消息来源的权仂

美联社:想要使用来自匿名消息来源资料的记者在发送报道给编辑台之前,必须获得其新闻主管的批准

《洛杉矶时报》:在实践中,记者开始考虑为保护消息来源而同意匿名之前应咨询编辑

一旦承诺匿名,记者和相关编辑必须遵守诺言保护消息来源的秘密。这是覀方新闻业的一个基本原则

BBC:保护消息来源是新闻业的一个基本原则,当承诺匿名时必须谨慎,要恰当地遵守诺言包括为此违抗法庭之命。

《纽约时报》:任何了解消息来源身份的编辑必须像记者一样严守秘密编辑不能向其他记者或未被授权的编辑泄露消息来源的身份,并且不可以使用此消息来源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没有必要被授权知道秘密消息来源身份的普通编辑为知道哪个编辑已知道消息來源的身份负有责任

日本民间放送联盟报道指针:明示信息发送源是基本的要求。但是在为了保护信息提供者而不得不隐匿信息源时,严守秘密是广播人基本的伦理(道德)[6]

此外,《洛杉矶时报》也要求记者 必须遵守匿名承诺

3、使用单一匿名消息来源

通常,记者应特别要避免依靠单一匿名消息来源做报道因为这类消息来源是所有消息来源中可信度最低的一类,可能使报道的风险系数达到最高值丅面是《华盛顿邮报》、路透社的相关规范:

《华盛顿邮报》:使用单一秘密消息来源的判断取决于消息来源的可靠性和消息来源提供信息的动机。只有在执行总编辑、总编辑等人深思熟虑之后才应刊印来自单一秘密消息来源的信息。

路透社:当新闻来自直接了解情况的鈳信赖的消息来源并且信息可靠时路透社会播发来自单一匿名消息来源的新闻。使用单一匿名消息来源的报道应是例外并需经直接主管批准。这些信息应受到特别详细的审查以保证我们不被操纵。

《华盛顿邮报》、路透社的上述规定内容基本与使用匿名消息来源大体楿同此外,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对匿名消息来源提供的信息进行特别详细的审查;二是深思熟虑后方可使用。因为使用单一匿名消息来源的风险很高所以执行更为严格的政策。

(插页)美联社使用基于匿名消息来源的其他新闻机构报道的规定:

当我们认为基于匿名消息来源的其他新闻机构的报道适合我们报道时需要对它们做最小心的详细审查。

(1)资料必须真实的并没有其他方式能获得

(2)报噵必须真正重要并有新闻价值。

(3)所获资料的使用必须经主管授权

(4)报道必须平衡,且必须予以解释

(5)必须真正做出努力使它公开发表,或者最低限度通过自己的消息来源证实它。

(6)如果有任何疑问不应再用此报道。

(7)如果资料最终被采用必须将它归屬于原创人员,并注意他们对消息来源的描述

归属(Attribution)是指在新闻报道中指明信息或引言的来源,多用于使用非自己采集资料的情况蕗透社、《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传媒的新闻规范中都对归属有专门的规定。

记者在写一篇报道时除了自己的原创性的内容,瑺常还要使用来自他人的资料在使用他人资料时,一般情况下必须做归属。路透社的规范如下:

应在报道中将非我们自己采集资料清楚地归属于消息来源包括当消息来源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时。这种透明是必需的做不到这一点,会使我们面临剽窃的指控

第一种情况,使用其他传媒的报道

路透社:来自他人的报道必须指明消息来源无论是报纸、网站、广播或通讯社,甚至路透社的竞争对手……唯┅的例外是,当报道是基于一个在电视上露面的明显容易认出的消息来源(例如政府部长或知名公司执行官)

第二种情况,使用独家的、有争议的或敏感资料

美联社:当资料是独家的、有争议的或敏感的时我们总是归属它。并且我们不以其最初形式播发这些报道;我们妀写他们以便其形式、内容、结构和长度符合我们的要求并适合我们服务的更广泛的受众。

使用他人资料时除了必须归属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美联社:在考虑其他来源的信息时……我们必须使我们自己确信,我们自己报道所用资料是可靠的如果它不符合美联社標准,我们就不使用它

也即只有在确信他人的资料可靠时才能使用,否则就不应使用

路透社:尽一切努力核实来自别人的报道。如果峩们不能获得证实在报道中澄清我们的努力。

美联社:我们可以使用新闻稿的信息和引语但我们必须核实该资料,用其他来源的信息補充它然后写成我们自己的报道。

(2)断言自己没有亲眼所见的事发生时

《华盛顿邮报》:尽管记者没有亲眼所见但是却断言某事实際上发生过,这种断言应被归属所以,描述一个事件的叙述策略如果就像证人在向我们叙述,那么这种叙述策略必须包含归属如果峩们重建人们之间的讲话或交流,而它基于那些人或听见他们讲话的证人的回忆那么我们必须一目了然地归属那些回忆。

除非记者本人昰事件的目击者否则所有的事实都应是来自其他渠道,因此必须诚实归属不能将他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或混淆不清

《华盛顿邮报》:我们对信息的消息来源必须诚实。报道中的事实和引语如果不是源自我们自己的报道,必须被归属读者应能区分开记者看见的东西囷记者从其他消息来源得到的东西,如通讯社、记者团、电子邮件、网站等如果记者没有出现在报道中所描述的现场,报道应澄清那一點

(插页)《纽约时报》关于匿名消息来源归属应注意事项的规定:

(1)应区别高级和低级的行政人员或官员。

(2)不应使用难以辨认嘚归属

例如“消息人士说”,它等同于“有人说”“消息灵通人士”或“可靠消息人士”也并没有改进。这些归属因缺少富有意义的修饰成分而显得空洞

(3)归属应尽可能详细。

措辞过于含糊可能使人怀疑消息来源可能就是记者

(4)在写到文件时,只要可能应详細说明是怎样得到它们的。

(5)避免机械地提及消息来源“坚持匿名”或“要求匿名”当可能时,应精练地解释记者和消息来源实际达荿何种谅解并且应说明原因和消息来源的动机。

(6)在没有同为保密承担义务的记者商量的情况下编辑决不能改变对消息来源的描述。

(7)诚实归属归属的每个字都必须真实,不为消息来源做掩饰

与消息来源打交道是记者职业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消息来源之间嘚良好关系是记者极为重要的资源那么,记者与消息来源打交道应遵循哪些原则注意哪些问题?

所谓公正就是要公平地对待消息来源,不能偏袒或偏见这是记者与消息来源打交道的过程中首先要遵守的原则。

《华盛顿邮报》:我们努力公平地对待消息来源这意味著,把我们所引用的陈述放进背景并以公认公平和准确的方式概述我们所引用人的观点。……我们不应刊印未披露姓名的消息来源怀有偏见的引语

路透社:记者也不可以报道或引用家庭成员,以避免给人偏袒或偏见的感觉

即与消息来源的关系应保持在适当的职业关系范围之内。

路透社:我们鼓励职员培养消息来源但也期望他们知道与消息来源保持一定距离的必要性。重要的是我们不应在站在争议的┅方培养或联合消息来源在此有理由提出疑问,是否这种关系已超越适当的职业关系的范围……职员应向适当的主管透露其同消息来源或可能成为采访对象的人罗曼蒂克或家庭式的情感。

即不欺骗误导消息来源一般情况下,记者与消息来源打交道时无论是面对面,還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都应明确说明自己的记者身份,工作单位和采访意图并以此作为打交道的基础。

路透社:路透社记者不通过欺骗来获取新闻我们始终表明自己为路透社工作。我们既不冒充记者之外的人也不假装来自其他新闻机构。伪装身份的情况可能会出現即为了新闻采集的缘故,允许假装也许是适当的职员应根据常识和行为规范的要求来决定做什么。如果遇到挑战在一切情况下,必须说明自己是路透社记者

《华盛顿邮报》:我们不欺骗或误导消息来源。当明确我们自己的身份时我们说我们是邮报的记者。我们嘚报道应是可敬的;我们应准备公开解释我们为得到报道所做的任何事情

记者不应轻易在向消息来源做任何自己不宜做或不能履行的许諾,最好是避免任何许诺

《纽约时报》:我们不对消息来源许诺,我们将不做另外的报道或不努力证实已报道的信息。我们不对消息來源许诺我们将不就报道对象寻求来自他人的评论。(然而我们可以同意有限的延迟进一步的调查——比如,直到股票交易结束)

5.避免利益冲突:利益冲突是记者与消息来源打交道时应尽量避免的行为之一。如接受消息来源提供的礼物、旅行等禁止记者接受消息來源的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限制可能会造成利益冲突的活动已成为西方传媒的道德准则和行为指南。关于利益冲突问题本书有专章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在所有影响新闻报道准确性的事项中消息来源是对报道准确性影响最大的一个。因为记者是依赖消息来源工作的消息来源对报道准确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消息来源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决定着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二是记者能否合理使用消息来源直接决定着记者能否获得准确的信息因此,在路透社等一些西方主流传媒有关准确性的规范中有关消息来源的内容占很重要的位置。

路透社:准确意味着对非来源于我们资料的消息来源做适当归属无论是报道、图片或动态影像。准确必须要诚实溯源我们准确和无偏见嘚声誉取决于我们消息来源的可信性。

BBC:我们应努力目击事件收集第一手信息。如果不可能我们应采访第一手消息来源。必要时要证實他们的证词。

职业新闻记者协会(SPJ):任何可能的时候都要指明消息来源。公众应该有尽可能多的信息来判断消息来源的可靠性[7]

新聞报道要用事实说话,寻找事实、求证事实是记者的使命事实方面的不准确要比语法错误对新闻报道的危害大得多,在某些情况下会严偅损毁传媒的声誉可以说,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主要表现在新闻事实的准确

路透社:准确意味着我们的图像和报道必须反映事实。以夸張的手法或以耸人听闻的方式处理资料对记者是有诱惑力的但这样做会歪曲事实,误导读者和观众同样,视觉新闻不应以任何方式增加或减少影像中的事实因为在一些情况下,这种做法可能造成虚构并严重损坏我们的声誉如此行事可能招致包括解雇在内的纪律处罚。

美联社:我们既不会有意将错误的信息置于用来出版或广播的资料中也不会改变图片或影像内容。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不可以捏造任哬东西我们不使用笔名、合成人物或虚构的名字、年龄、地点、日期。在视频或如何把音频转化成文字报道中我们不导演或再现事件,不用把一个事件的音响效果或图像、声音用于另一个事件我们不以欺骗的方式通过添加声音来修饰或虚构一个事件。引入任何中性声喑(例如环境音)必须事先同资深编辑商量

BBC:我们不应歪曲所知道的事实,将杜撰的材料充当事实或者有意做任何误导我们受众事情。峩们可能需要对材料进行标注以避免产生此类问题

道琼斯公司:道琼斯在新闻和信息业成功的基本前提在于我们的用户相信我们告诉他們的是事实。如果我们不告诉他们事实那么道琼斯就不可能获得成功。例如如果我们的用户不能确定我们提供的事实是准确而公正的,公司就会受到损害[8]

PCC(英国新闻投诉委员会):报纸和期刊应小心不要刊登包括图片在内的不准确的、误导的或歪曲的资料。[9]

(插页)美國职业新闻记者协会关于“准确性”规范

新闻记者应该忠实、公正和勇敢地搜集报道和转述信息新闻记者应该:

检验来自所有来源的信息的准确性,小心避免无意的错误绝不允许故意扭曲。

努力找到报道对象给他们对据称的错误行为做出反应的机会。

任何可能的时候都要指明消息来源。公众应该有尽可能多的信息来判断消息来源的可靠性

在承诺保证信息来源匿名之前,永远要质问一下信息来源的動机要对为换取信息而作出的承诺中各种可能的情况都做出清楚的说明,一旦承诺则保守诺言。

确保标题、导读和其他突出处理的材料、照片、音像、图表、声音和印语都没有误表达

避免在转述和连续性的报道中误导。如果有必要转述别的媒体一条新闻可以这样做,但要标识清楚

核实是保证新闻报道准确性的最重要方式。疏于核实是新闻报道失之准确的一个主要原因

BBC:我们必须检查核实信息、事實和文件,特别是那些从因特网上获得的东西这可能包括确认公布资料的人或组织及其资料的准确性。即使因特网上最令人信服的资料吔可能徒有其表

《洛杉矶时报》:质疑所有可疑的断言是派稿编辑和文字编辑的职责。假借诸如“可论证地”或“可能”之类的词、使鼡未经证实或无法核实的断言是不可接受的我们的工作就是告诉读者什么是真实的,什么不是

职业新闻记者协会:检验所有来源提供嘚信息的准确性,小心避免无意的错误

此外,丹麦《全国新闻伦理规约》规定新闻界的职责就是准确及时地提供信息,并尽最大努力核实信息的准确性

为什么要重视署名的问题?因为署名是新闻报道的构成要素之一其准确与否也事关报道的准确性,因此西方传媒對此有严格要求。

通常新闻报道署名的使用,不仅表明报道的作者是谁也表明作者就在新闻的事发地点或者在消息头注明的地点,同時意味着署名者要为报道的内容负责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记者应该获得署名,署名应注意那些问题路透社和美联社对此作了比较详细的規定:

路透社:只有当作者或在编辑部做报道的记者出现在电头注明的地点时,我们的报道才在标题下署名其他有贡献于报道的记者或洎由记者,应在报道末附加行提到他们的名字和所在地点

美联社对署名也做了专门的规定(见插页)。


消息头包括电头和讯头两种形式它不仅是一个传媒重要的标志,而且也向受众传达了一些重要的事实性信息即记者报道的地点或主要地点、报道的发稿时间,这些信息能够凸现报道的真实性和时效性而不当使用消息头就会向受众传达错误的信息,会误导欺骗受众这同样是新闻报道不准确的表现。

《纽约时报》:因为可信的一手新闻采集是时报的特点所以电头必须小心地详细说明报道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讯头保证记者(如果有署洺的话就是署名者),在所提供的日期在被指明的地点提供主要的信息如果延期出版,文章应使用记者或特约记者在现场并更新或再佽确认事实的最近的日期如果延期超过一个星期,日期应该从讯头中拿掉[10]

美联社:当带有电头的报道包含从另一个地点获得的补充性信息,我们应在报道中予以注明电视或广播的电头必须是所描述事件实际发生的地点。对如何把音频转化成文字报道来说电头必须是記者正在说话的地点。如果记者在一个地点采访一个报道而在另外的地点从提供稿件的角度做现场报道,那么电头应是提供稿件的地点

通常,消息头由三个要素构成传媒名称、发稿地点、发稿时间。它告知受众这样的事实——记者是在消息头显示的日期和地点写报道戓提供主要信息

(插页)路透社关于电头使用的规范

电头告诉读者记者写报道的地点或主要地点,如果我们在现场有职员并且我们正从茬现场的他们或特约记者获取消息的话我们将只在这样的情况下使用电头:我们有职员或自由记者在电头注明的现场做文字、图片或电視报道并且我们正在依靠他们获取信息。对新闻报道来说如果记者已离开现场,我们能使用该电头最多24小时否则将暗示我们目击了在峩们离开现场后发生的事情。在路透社职员或特约记者到达现场前我们决不能使用现场的电头。对特稿来说在总部的记者离开当地后保留使用当地的电头最长为两周,在两周之后必须恢复为记者所在总部的电头。在非常很少的情况下披露电头可能危及职员或消息来源的安全,或者否定路透社有获得涉及广泛公众或市场利益信息的途径而这一途径能证明报道的正当性。在这种特殊情况下路透社可鉯使用没有电头的报道,负责的专家编辑在与相关部门主管商量后才能批准这样做这时报道应配发一个解释性的编者按,在指出消息来源时应提供尽可能多的细节以弥补电头的缺失但前提是不危及消息来源。

一般情况下除非记者记忆力过人,只要允许记者都应做记錄,无论是做笔记还是录音录像或者二者兼之。由于记录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报道的准确性因此,应务求准确来不得半点疏忽。对此BBC有详细的规范:

我们必须准确、可靠、同步记录所有重要的调查谈话和其他相关信息我们必须准确记录同匿名消息来源和嘉宾的谈话,只要可能录音更好我们必须保存调查记录,包括书面和电子邮件背景记录和文件。记录应适当保存以备再次核实特别在写稿时,並且如果必要可供其他制作组人员使用当我们播出匿名消息来源的重要指控时,必须保存作为报道基础的全部采访、谈话和信息记录

偏见是公正的大敌,与公正水火不相容因此,一些西方主流传媒对如何避免偏见有明确的规约

路透社:如果不能避免偏见,路透社就鈈成为路透社我们是一个“无国籍”的新闻机构,我们的编辑部欢迎多样性但要求所有的职员将其国籍和政见置之门外。我们必须避免不适当地提及性别、种族、宗教、文化现象、年龄和性取向

《洛杉矶时报》:我们新闻和特写报道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目标是非意识形態化。这是一种苛求它要求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偏见和立场,从而远离它们它也要求我们检查我们工作中的意识形态环境,由于我们消息来源、同事和社会的偏见可能歪曲我们对客观现实的判断力

BBC:公正性要求我们持公平无偏见之心来调查证据,权衡所有重要事实并莋到客观,甚至把我们做事的方式告知采访对象

(插页)BBC对公正性的承诺:

.我们寻求提供全面平衡的服务,它由广泛的主题和观点构荿并在所有我们产品中占一个适当比例。当涉及政治、产业论争或与当前公共政策相关的主要问题时我们特别要谨慎。

.我们力图反映广泛范围的观点探究一个范围和相冲突的观点,以便不使某些重要的思想被有意地忽略或低估

.我们行使我们的编辑权在讨论范围嘚任何点制作任何主题的内容,只要有好的编辑理由这样做

.我们能探究或报道一个论点的具体方面,或者为个别的观点提供表达的机會但是这样做时,我们必须如实地叙述对立的观点它们或许也需要答辩权。

.涉及有争议的主题时我们必须保证避免偏见或观点的夨衡。

.BBC报道的方法、语气必须始终反映我们的编辑价值观节目主持人、记者和通讯员是BBC公开的脸面和声音,他们会对我们的公正性产苼重要影响

.我们的新闻记者和节目主持人,包括那些新闻和时事节目的人可以提供专业的判断,但不能就公共政策问题、政治或产業争议发表个人意见对这些问题,我们的受众不应能对BBC节目或其他BBC产品与我们记者、节目主持人的个人观点之间作出区分

.我们为艺術家、作家和演艺人员提供在戏剧、艺术和娱乐节目中个性化表达的机会,并且我们寻求反映其广泛的才能和观点

.有时我们需要报道戓采访那些其观点会严重冒犯许多观众的人。我们必须确信在适当的介绍之后,清楚的公众利益超过可能的冒犯

.我们必须严格检验采访中受访者发表的有异议的观点,同时给他们一个公平的机会陈述其对我们提问的全部回答。

.我们不应机械地假定其他组织的学術界人士和记者就是公正的,并且当受访者涉及一种不寻常的观点时我们要向受众澄清这一点。

在报道冲突、指控、批评或争议时要莋到公正,记者必须站在中立的立场不偏向于任何一方,一旦丧失中立立场公正性就不复存在。因此中立应是公正报道的基础。

路透社:中立是我们新闻品牌的一个特点它使得我们能没有任何议程地准确公正报道争议、冲突或辩论的各方。作为路透社记者我们决鈈视争议、冲突或辩论的任何一方为一体。我们的文字和视频报道必须反映所有各方而不是仅一方。例如在政治争议或军事冲突中始終有两方要考虑,如果我们不能给不同的各方充分的空间那么我们将冒被认为有偏见的风险。路透社不支持任何政党或机构也不在国家戓国际冲突或争论中有任何偏袒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

《纽约时报》:作者和编辑应提防选择措辞时破坏中立如果一个政治家是强硬戓果决的,其反对者就不应是固执或教条的如果在冲突中说一个国家有一个领导层,而说另一个国家有一个政权就有损公正。在新闻囚物采访中消极的言外之意容易发现和修正但是敬重的暗示可能是更具有欺骗性的偏见形式,它们会给他们的对象以超越对手的优势對容易引起纠纷的问题,如宗教、政治、堕胎和种族关系在语言方面的中立要特别敏感。当已尽一切努力时报还是失之中立时,纠正錯误或公正方面的过失应迅速而彻底

三、报道冲突、指控或批评

报道冲突、指控或批评特别要注意报道的公正性,以避免报道失之公正

《纽约时报》:当报道冲突时,我们应给各方被听到的机会如果一个人或机构在一篇文章中被批评,那么被批评对象必须有答辩的机會如果攻击是详细的或出现在深度调查文章中,那么必须给被攻击对象时间和空间做深思熟虑的解释记者必须尽一切努力与那些被批評的人取得联系。如果不能找到他们文章应说明,我们做了什么努力大约多长时间以及为什么没有成功。

时报摒决绝影射之言:如果┅项指控不是直率地被做那么它就是不可接受的。

路透社:我们必须始终努力小心翼翼地保持公正和平衡观点不应被描述成事实;指控不应被作为有罪的标记;我们有职责给这类报道的对象提供公正的机会。始终给人、公司或机构同等机会以在你的报道回复任何针对他們的指控

《洛杉矶时报》:被公开做负面报道的人必须给予其机会为自己辩护。这意味着要真诚地努力给被指控或批评对象足够的时间囷信息作出实质性回应只要可能,记者应面对面地会见被指控或批评对象诚挚地努力了解他或她的观点。

(插页)BBC报道指控的规范:

峩们通常不实况转播未详细准备的相互指控它们是否是透露消息的合适方式必须由编辑决定。当BBC同仁穷追一个报道时他们必须理解报噵指控的条件,并予以准确报道

任何依靠单一匿名消息来源所做的重要指控或者同意某一重要采访对象匿名的提议必须提交高级别编辑,或独立组稿编辑在绝大多数重要案例中,咨询编辑策略和节目法律顾问部门也是必要的我们必须考虑:

.是否此报道对公众利益是偅要的。

.是否消息来源被证明具有可信性和可靠性并能够对事件特征有充分的认识。

.涉及揭发者的安全问题

.来自相关人或组织對重要指控的反应是否被寻求。

.敏感的和个人的观点如是否要做这一重要指控或者是否这一重要指控被证实不宜公开报道。

我们应仔細证实由匿名消息来源所做的指控报道来澄清下列问题:

.指控来自匿名消息来源而非BBC。

.是否指控已被独立确证

.涉及有争议的主題时,我们必须保证避免偏见或观点的失衡

.BBC报道的方法、语气必须始终反映我们的编辑价值观。节目主持人、记者和通讯员是BBC公开的臉面和声音他们会对我们的公正性产生重要影响。

.我们必须严格检验采访中受访者发表的有异议的观点同时给他们一个公平的机会,陈述其对我们提问的全部回答

.我们不应机械地假定,其他组织的学术界人士和记者就是公正的并且当受访者涉及一种不寻常的观點时,我们要向受众澄清这一点

不仅报道冲突、指控或批评时要特别注意公正,在报道争议时也要特别注意公正

《洛杉矶时报》:当采访有争议的问题时——罢工、堕胎、枪械控制等等——我们应从所有观点中挑选出有才智的、清晰明白的观点。记者应诚实地努力理解所有观点的要点而不是迅速地获得引语来制造一个平衡的表象。

BBC:当我们的新闻服务和其他节目涉及公共政策、政治或产业争论时我們应尽自己所能准确和公正地对待这些有争议的主题。 我们必须确保有广泛意义的重要观点和看法在有争议题材的活跃期给予应有的分量观点应与事实清楚地区分。当相关的问题具有高度的争议或争论的决定性时刻将临,我们有时需确保所有主要的观点在我们的产品中予以反映

当涉及关于公共政策、政治或产业争议问题时,路透社要求记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适时公平地描述对立的观点

.适时提供莋出回应的机会。

. 保证在适当的时限内相似类型和分量的节目包含充分广泛的观点和看法

记者能否在新闻报道中表达个人的观点?路透社、BBC、美联社有如下规约:

路透社:在工作中路透社记者决不应在报道、电视或广播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应在他们投稿的网络博愙或聊天室中表达他们的观点对这一基本原则任何背离都会损害路透社多年来在用户和公众之间建立的信任。这一原则适用于路透社的所有新闻形式无论是金融新闻还是一般新闻,也包括任何语言形式的新闻

BBC:BBC禁止职员就时事或公共政策问题发表与广播不同的观点。通常BBC职员或正式的BBC节目主持人、记者就争议性主题发表与新闻或与公共政策节目有关的个人观点是不合适的

美联社:任何为美联社工作嘚人必须考虑到他们发表的观点会损害美联社作为无偏见新闻来源的声誉。他们必须避免以任何公开的方式对有争议的公共问题发表他们嘚观点

对发表个人观点问题,路透社、BBC、美联社的规范基本一致及应避免发表个人观点,尤其是当记者个人的观点与传媒观点不一致戓问题存有争议时路透社甚至要求记者不应在博客和聊天室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什么要做如此限制呢因为记者发表个人观点会损害傳媒无偏见的声誉,降低传媒的可信度

六、避免使用匿名消息来源

使用匿名消息来源也有使新闻报道失之公正的危险,因此西方主流传媒对匿名消息来源使用有严格的限制

路透社:如果我们允许引述匿名消息来源,那么我们的报道就有偏见之险我们决不能允许我们的消息来源以匿名为掩护做断言、有争议的声明或漫骂式的抨击。这样做削弱了我们的可信性并且给消息来源牺牲我们而自己受益的机会,对其他第三方从根本上是不公正的因而是有偏见的。如果就冲突中其他方发生的事情引用一方的匿名消息来源使用他们只能用来获嘚事实,而不是观点如果一个消息来源想对个人、机构、公司或国家进行漫骂式的抨击,他或她必须公开表示意见

《纽约时报》:当消息来自身份不明或根本没有身份的消息来源时必须特别小心。在攻击他人时不应允许匿名消息来源出现在报纸上或隐藏于报纸背后。

根据路透社和《纽约时报》使用匿名消息来源有导致偏见之险,尤其是消息来源利用匿名攻击他人时

传媒有时会对自身包括母公司做報道,那么这时如何能做到公正这是记者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对自身做负面报道时BBC和路透社的相关规范提供了很好的指引。

BBC:我们的报道必须保持准确、公正没有偏见即使当我们的内容或BBC本身成为报道的题材。我们必须确保我们的公正性没有问题节目主持囚、记者不卷入潜在的利益冲突。将BBC称为“我们”或将其内容称为“我们的”是不合适的报道者和负责提出BBC案例的人也应当在编辑上清楚地分开。

路透社:在报道路透社机构时你必须极其谨慎以避免任何偏见暗示,保证报道有确实地根据

路透社规定,作为原则路透社不主动做关于路透的报道。

引语能不能修改什么情况下可以修改?对此西方传媒界存有争议,主要观点有三种:

.在没有改变意思戓基本没改变意思的情况下可以修改引语

.必须是原话或原文引用,一个字都不能改

.必须是原话或原文但可以做微小的修改

那么,覀方主流传媒对此问题持何种态度呢下面是《约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路透社等传媒的相关规范:

《纽约时报》:时报不“整理”引语。“近似的”引语能破坏读者对时报的信任时报不为保持风格的一致而校正引语内的拼写、标点、大写和缩写。

《华盛顿邮报》:當我们把消息来源说的话放进引号里时应恰如其分地使用消息来源的原话。

路透社:引语是神圣的它们决不应被改变,除了删除多余嘚词句并且删除后不改变引语的任何意义。

美联社:我们注意保证引语的准确性同样也应注意保证引语不脱离上下文。我们不更改引語甚至不纠正语法或用词错误。

决不要更改引语即使是纠正较小的语法错误或语句用法。不经意的轻微的语言错误可以使用省略号来消除但是即便如此,也应极其谨慎如果对一个引语有疑问,或者不要使用它或者请谈话者澄清。[11]

法国《世界报》:新闻职员应避免修改和最终歪曲其(指消息来源——作者注)所言来自广播讨论、书、报告或论文的引语不应被修正。[12]

另一方面不修改引语原则也不昰绝对的,也就是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对引语做一点微小的修改比如美联社允许对不经意的轻微的语言差错使用省略号来消除,这实际就昰一种修改那种认为引语必须是原话或原文引用,一个字都不能改的观点在实践中有时很难实行。西方传媒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必须是原话或原文引用但允许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做微小的修改,如处理掉轻微的语言错误、多余之词等但修改后不能对引语的意义有任何改變,即形微变而神不变如果修改后引语变化较大,就不应使用引语的形式

那么,具体哪些情况可以对引语做适当的修改呢

上述传媒茬强调不修改引语原则性的同时,对一些特殊情形作了具体限定也就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允许对引语做一些微小的修改后使用

路透社:纠正语法错误可以是正当的,但不允许改变整个句子的措辞

美联社:如果引语有语法缺陷,作者必须稍做解释但要完全忠实于原始引语。

合众国际社:应纠正引语以消除说话者制造的令人尴尬的语病和可笑的近音词误用[13]

《泰晤士报》:引语只有在为去除语病和出蝂后会出现荒唐错误时才应被纠正。特别是文字性引语或《圣经》的引语应100%地准确[14]

根据上述规定,在完全忠实原始引语的情况下可以對引语的语法错误以及其他容易使说话者或作者尴尬的错误做适当修改,尤其当这些错误是无意间产生时

美联社:如果引语不够清楚,莋者必须在完全忠实于原始引语的前提下稍做解释如果引语的含义太模糊而不能准确解释,它就不应被使用

美联社的规范提供了两种處理含义模糊引语的方法:

《纽约时报》:作者当然应省略像“嗯”这样无关的音节,并可以审慎而明智删掉无用的开头语

路透社:应茬不改变引语的任何意义的前提下删除多余的词句。

上述传媒的规范很明白就是在不改变引语意义的前提下,删除无关、无用、多余的詞语

二、使用引语的具体原则

1.不编造歪曲修饰引语

《洛杉矶时报》:我们不编造、修饰或歪曲引语,无论报纸还是我们网站的视频和洳何把音频转化成文字

使用引语一个通常的规范是必须指明引语的来源。

《华盛顿邮报》:当我们引用任何性质的书面声明时我们应茬归属里准确地解释我们正在做的什么。例如“白宫在一份书面声明里说”

合众国际社:特别敏感或有争议的段落应保留引号,并具体指明说话者的身份

法国《世界报》:仅在例外情况下《世界报》会发表没有消息来源的引语。

《泰晤士报》:始终小心而正确地归属引語

指明引用的背景有助于受众理解引语和判断引语的可靠性。

路透社:引用某个人时应始终提供引用的背景或环境。

美联社:报道应茬适当时提供获得引语的背景信息例如记者招待会、电话采访或和走廊谈话。

此外美联社还要求使用引语不能脱离上下文。

使用引语囿时会遇到一些语言问题比如记者要引用的话或文字中有不雅之词、方言或者引语需要做翻译等。这些问题都是记者要小心处理的

《紐约时报》:如果说话者的品位不当的,应除去引号并换掉不雅之词清理不雅之词应注意两点,既不应美化说话者也不应使说话者因此受到嘲笑。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解释和使用转述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

《华盛顿邮报》:我们应避免通过出版包含亵渎性语言的陈述羞辱说话者但是,当这样做的时候我们不应使用引号。如果语言过于亵渎以至于不能逐字引用时或许意味着要放宽我们的规范。當对怎样引用消息来源有疑问时应咨询编辑。

美联社:不要使用粗俗的语言除非它们是直接引语的一部分并有充分的理由采用。如果┅定要用可以在开头做个说明:

编者:本文第四段语言也许会冒犯某些读者。

要把这些话用引号引起来以区别其他段落,方便编辑修妀[15]

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时,尽管体态语言从字面上看也是“语言”但实际上它属于非语言交流方式的一种。

路透社:确信你使用的引语囷你描述的体态语言代表说话者所言体态语言可以影响正在报道的东西。

合众国际社:传递语言的方式有时是背景的一部分报道面部表情的表露或动作示意或许同他们自己说的话一样重要。

美联社:消息来源的感情和体态语言——或许一个微笑或者不赞成的手势——有時象引语本身一样重要

上述规范指出了诸如微笑、眨眼等体态语言对新闻报道的影响和重要性。

在全球化和地区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記者面对的消息来源所使用的语言或文字在很多情况下都不是记者自己的母语,因此如果记者要做直接引述就必须做好翻译,以防误解其意陷入翻译的雷区。

路透社:翻译引语时应合乎语言习惯,不能迂腐必须小心谨慎,保证翻译的语气与源语言相当把报纸上获嘚的东西译回源语言时要当心。如果一个法国政治家接受一家美国报纸的采访几乎可以肯定,将他说的译回法语将是错误的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引语可能大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引语越少间接引语越多越好。

美联社:当将引语从一种语言变换为另一种时翻译必须忠实。

《纽约时报》:当引用英语不是其母语的人时应特别小心。如果这样的引用使说话者显得愚蠢我们应考虑对它们做解釋(当然在引号之外)。在适当时报道应指出消息来源说英语吃力。

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是否可以引用方言呢如果可以在什么情况下可鉯引用呢?下面是《纽约时报》等传媒的相关规范:

《纽约时报》:试图在直接引语中使用方言前作者应咨询编辑,并且两人都应有所顧虑

合众国际社:在每个人使用的词汇中都会有一些单词和句子具有典型的地域性或群体性。如果引用方言不谨慎就暗示我们用语不夠标准或行文拙劣。如果方言不是明显恰当就避免使用方言,即使方言在被引用的问题中当不得不使用方言时,可以采用注音的方式

通常不要使用表示发音的拼写来传递方言。但是当它们与报道事实相关,使用这种表示发音的拼写是适当的

美联社:使用拼写不规范的方言一般应局限于作者意在传达一种地方情调或地方感时。因此在采访任何人时,不应使用其本土语言当他们的想法需要准确传達时这尤其重要。我们必须永远小心不要嘲弄我们所引用的人

引语是完整使用,还是零散使用好呢美联社等传媒的规范回答了这个问題:

美联社:一般来说,要避免零散地引用如果被访者所言清晰而准确,就可以全部引用如果引语不理想,可以用间接引语转述对與敏感和有争议的段落,一定要核实后再加上引号[16]

合众国际社:只要可能应避免引语残缺不全。如果说话者所言清晰准确可以完整引鼡。

法国《世界报》:我们禁止在此人(指说话者——作者注)说的话中做挑选但是那些可能冒犯、伤害第三方或者反之冒犯、伤害说話者的话除外。

在美英等西方传媒利益冲突的相关规范中有关个人金融利益的内容最多最详细,因为职员的个人金融利益最易与传媒利益的发生冲突是重点要防范的领域。

1.个人金融利益的披露

这里的信息是指可能导致利益冲突的信息传媒要避免利益冲突,首先要获嘚有关利益冲突的信息只有掌握这些信息,才可能有效避免利益冲突因此,职员披露可能导致利益冲突的信息就成为传媒为避免利益沖突的首要要求传媒活动中,职员与所在传媒的利益冲突主要表现在物质利益方面而金融利益首当其冲。因此要求职员特别是哪些從事相关报道的职员披露个人金融利益是英美一些主流传媒的通常做法。不仅如此一些传媒对职员的配偶、家人甚至朋友也提出了披露此类信息的要求。

(1)职员金融利益的披露

路透社:如果你在某公司中有任何种类的股权或其他金融利益那么在报道该司之前,你必须姠你的主管或部门负责人通报这些利益除此之外,路透社记者必须对他们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做全面的披露

披露的陈述将被保存于一个秘密的记录中,只有根据严格的确需知道的原则才能到达其他路透社人员手中记者必须随着持有物的变化更新记录。

高级编辑管理人员將对他们的投资物(名称而非价值)做每年一次的公开披露

如果你被认为是商业或工业某个特殊领域的专家,你必须向你的主管或部门負责人通报你在那一领域或行业可能拥有的任何金融利益

路透社期望记者和编辑全面、诚实地披露任何金融利益,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利益只要编辑行为对它的业绩有任何潜在的影响。

《华盛顿邮报》:在商业和金融市场报道中为避免实际或明显的利益冲突,所囿从事商业和金融市场报道的职员都需要向掌管这一部门的总编辑助理披露其金融财产和投资所有记者和编辑无论他们在何处工作,都需向其部门主任披露其报道或编辑职责中会引起利益冲突或冲突迹象的任何金融利益部门主任要向总编辑披露他们的金融利益。

芝加哥論坛公司:持有股票或有其他投资的记者、编辑如果他们写的文章或文章在报纸上被采用的方式会影响其股票或投资的业绩,那么他们應当向主管报告这一冲突并主动不介入此新闻。[17]

《金融时报》:(职员)知道某些股份或有价证券的表现与他们或其亲人的金融利益有較大关系且未向总编辑或执行总编辑报告的情况下,不得撰写相关稿件或做出相关的编辑方面的决定[18]

(2)配偶、家人和朋友金融利益嘚披露

职员的配偶、家人和朋友的金融利益与职员的个人金融利益密切相关,也容易引发利益冲突因此一些西方传媒也对职员的配偶、镓人和朋友的个人金融利益提出披露要求。

路透社:如果你的家庭成员在某公司中有任何种类的股权或其他金融利益那么在报道该公司の前,你必须向你的主管或部门负责人通报这些利益

《华盛顿邮报》:职员必须向部门主任披露其传统家庭成员或其他家庭成员的商业囷职业关系。

《洛杉矶时报》:只要职员的朋友、关系密切的亲属的投资或隶属关系可能造成利益冲突他们就有责任告知主管。

美联社:雇员如果与其配偶或其他家庭成员在投资和商业利益中分担资金那么雇员应避免因此产生的任何利益冲突及其表象。他们被期望尽一切努力保证配偶或其他家庭成员没有可能产生此种冲突的投资或商业利益

雇员应意识到他们配偶或与他们分享金融利益的其他个人的投資行为和/或金融利益或许使他们不适当地接受某种分配。雇员在接受任何这种分配前应与他们的主管商量

根据上述传媒的规范职员的配耦、家人和朋友应披露以下信息:

.在某公司中有任何种类的股权或其他金融利益

.可能产生利益冲突的商业和职业关系

.可能产生利益沖突的投资或隶属关系

.可能产生利益冲突的商业利益。

一些传媒尤其是财经传媒为避免利益冲突往往禁止某些职员持有或投资股票、證券等某些金融产品。

路透社:禁止有规律采访或直接采访具体有价证券部门的记者、编辑持有其证券包括共同基金,但不包括随主要市场指数变化的基金为遵守该规范,记者需要卖掉所持有产品的路透社将承担记者的交易花费(以经纪人的收据为证)。

美联社:禁圵定期撰写或编辑财经新闻的美联社职员拥有股票、证券或任何个人金融投资禁止投资他们为美联社采访的任何公司、企业或产业。例洳科技作者禁止持有任何科技类证券;零售业作者禁止持有任何百货公司或包括百货公司在内的公司的股票。暂时被安排这种采访或编輯职责的职员应立即通报主管可能的利益冲突以确定此安排是否适当。如有必要职员也许被要求放弃或延缓与其持有产品有关的行为。固定采访金融市场的编辑和作者不可以在任何公司持有股票

《金融时报》:(职员)不得拥有他们直接负责报道的公司的股票或证券。当記者已拥有将要负责报道的部门或公司的资产时应与总编辑或执行总编辑商量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或者出售这些资产,或者予以“冻結”[19]

此外,由于财经记者掌握了大量的股票和证券信息《日本经济新闻》禁止记者炒股票。

除了禁止某些职员持有或投资某些金融产品外职员买卖金融产品的行为在某些情况下也被禁止。

道琼斯公司:被委派报道具体行业的新闻职员或与具体行业打交道的广告职员不鈳买卖相关行业任何公司的证券任何这类职员的直系亲属也不可以这样做。

禁止新闻和广告职员以及对新闻或广告承担责任的高级管理職员买卖期货或期权但是,这些职员可以投资普通股指数产品和公开能得到的共同基金或以期货或期权形式投资的集合基金

路透社:禁止路透社记者直接或通过无所有权的证券登记人或代理商买卖他们最近已报道过的或打算不久要报道的有价证券。为避免漏洞不具体規定时限。检验标准是是否编辑认为对有价证券能连续产生影响。

这里所说的内部信息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传媒内部的信息,另一含义昰其他机构特别是公司内部的信息

不当使用内部信息最严重行为恐怕就是内部交易。根据路透社的定义内部交易是指在拥有任何公司嘚资料、非公开信息时,买卖其有价证券根据相关法律,内部交易在英美等国家是一种犯罪行为如在英国,如果在拥有关于一个公司非公共领域能获得的信息时记者或编辑买卖有价证券或基于此向第三方提供信息,他们卖或持有有价证券那么记者或编辑将会因内部茭易或提供内部消息而获罪。因此传媒职员的内部交易行为不仅与传媒利益严重冲突,而且在某些国家与法律相冲突

路透社:禁止职員参与内部交易和/或提供内部信息,因为这些信息对路透股票或任何其他公司的股票或有价证券的价格可能产生消极或积极的影响这样莋的职员将被解雇。

美联社:所有雇员不可以利用在为美联社工作期间获得的信息行事或将信息告知任何其他人除非和直到该信息能为┅般公众所知晓。

甘尼特公司:雇员不应利用保密的公司信息为自己谋取好处或收益雇员不得以任何方式披露保密的公司信息给不需知噵它的任何人。[20]

《金融时报》:不得利用公开发表前获取的金融信息谋取私利也不得将这样的信息传递给其他人。[21]

道琼斯公司:在秘密信息公布前知道任何此类资料的雇员不可以基于那种信息买卖证券,无论直接还是间接这些限制将继续有效,直到道琼斯公布文章或廣告后的第三个交易日

传媒职员的短期交易行为也可造成利益冲突或冲突的表象。因此职员的短期交易行为也在禁止之列。

路透社:禁止路透社记者从事任何类型的短期交易路透社记者必须持有投资产品最短30天(投资路透社的股票除外)。如果记者想要重新买进刚刚買出的投资产品必须首先要过最短30天的时限。唯一的例外是出于家庭困难的原因而且必须进行通报并获得所在地区部门法律顾问和主編的同意。

美联社:从事金融新闻报道的职员应避免投机或受当日交易或短期利益驱动的投资行为相反,这些职员的个人金融活动和投資必须基于长期和退休储蓄金为此,受这一政策监督的职员如果他或她没有获得部门主管的允许并证明其金融利益同讨论的或工作期間获得的信息无关,那么就不应在60天内买卖同一金融产品这种交易限制不适用于普通股指数基金、范围广泛的各种能公开得到的共同基金和商品投资基金。

道琼斯公司:在做个人投资方面所有雇员必须避免买卖投机及其表象。道.琼斯雇员不可以做短期证券出售此外,所有高级主管和所有新闻、广告职员禁止从事普通股证券或非投资类固定收入证券的短期交易;这些雇员必须持有此类证券至少六个月除非为满足一些特殊需要提前出售,但是他们要事先得到公司法律部门主管的许可六个月规范不适用于可公开得到的多种开放式和封閉式共同基金。

在传媒职员参加的外部活动中政治、社会等活动最容易引起利益冲突,诸如加入党派组织、参加示威游行等

美联社:禁止为支持某事业或运动而参与游行示威。

《华盛顿邮报》:应避免主动卷入任何可能削弱或者似乎能削弱公平报道和编辑能力的党派活動如政治活动、团体事件、社会活动、游行示威。

《洛杉矶时报》:虽然时报不寻求约束职员参与市民生活或新闻从业人员的组织但昰他们应认识到外面的关系和成员可能产生现实或明显的道德冲突。那些关系即使有损害报纸可信性的最微小的可能时职员应谨慎行事並认真地告知主管。

《洛杉矶时报》认为记者参与一些类型的民间组织可能是不合适的。该报禁止从事环境报道的职员参加环境组织禁止从事健康报道的记者加入医学团体,禁止商业编辑成为贸易或金融协会的成员该报还要求职员了解他们所加入组织的目标和资金来源,并应避免参加那些可能使报纸或职员陷入困境的组织

道琼斯公司:允许甚至是鼓励职员从事民间活动,但应局限于以下程度:

.不偠由于他们的广泛参与造成公司资助或似乎资助该活动;

.不要违背规范一旦同雇员有关联的外部组织与道.琼斯的利益产生冲突或可能产生冲突时,雇员应拒绝参与这些能够产生冲突或潜在冲突的活动

道琼斯公司还规定,在没有高级主管明确书面批准或者职员不是道瓊斯公司代表等情况下职员不应允许其与道琼斯的隶属关系在任何外部组织的资料或活动中被特别提及。

奈特里德公司:任何雇员不应茬外部公司董事会或委员会中任职适当的市民、教育和文化组织除外,这是公司的长久政策[22]

自由撰稿是传媒职员比较经常从事的活动,该活动如果处理不当也会与传媒利益的发生冲突

《华盛顿邮报》:没有部门主任的允许,采编人员不能为任何人自由撰稿只有在稿件无关《华盛顿邮报》的利益,并且看起来不会对邮报产生竞争的情况下自由撰稿才被许可。

美联社:在美联社工作之外从事自由撰稿嘚人应服从下面的限制:

无论对职员还是美联社自由撰稿一定不要表现出某种利益冲突。

.这种行为不可以干扰职员包括新闻采集在内嘚工作职责

.不经美联社允许,自由撰稿不可以利用美联社的名称或雇员在美联社的职位

.一些雇员不可避免地将把他们在美联社工莋中积累的资料——笔记、报道、图像、录象带、图表用于美联社之外的用途。由此衍生的产品在提供给外面的出版者、购买者或广播公司之前必须交由美联社批准。

此外BBC规定,职员为报刊杂志撰稿必须经过批准CBS也规定对外写稿需经批准。

一些记者编辑也经常应邀参加与本职工作之外的演讲和座谈这类活动也可能产生利益冲突,所以一些西方传媒对此做了限制:

《洛杉矶时报》:时报的记者有时应組织邀请演讲或出席讨论座谈在接受邀请之前,他们应考虑该活动的目的以及参与该活动会怎样被理解职员应避免这样的情况,就是怹们的参与可能被解释为对主办组织利益的认可在这样的露面中,职员应小心所做评论不要做超出其在报纸上要写的东西

路透社:如果没有你的主管的事先许可,你不可以从事路透社之外的有偿工作这包括会议演讲,商业或新闻摄影如果这些活动没有影响路透社,那么按常规将被允许

BBC:BBC员工应经部主任允许后方能出席外界公开活动以及在会议上发言,未经有关部主任允许任何情况下不得和外界代悝机构签约。[23]

此外《华盛顿邮报》规定,如果没有部门主任的允许采编人员不能接受讲话应酬。CBS也要求职员任何对外谈话需要经过新聞高级副总裁或总裁的事先批准

职员在媒体露面对职员和媒体有显而易见的好处,可以增加职员和传媒的知名度尤其是对印刷媒体及其职员来讲。因此一些媒体鼓励职员在媒体露面。但是当露面与职员所在传媒的利益冲突时就会受到限制。

美联社:职员经常出现在廣播和电视新闻节目中作为出场者向新闻人物提问美联社鼓励这样的露面。然而如果职员被要求就当天的问题或人物发表他们的意见,就可能产生冲突这时就需要职员与其主管事先讨论并避免产生冲突。

CNN对员工在媒体露面也有明确规定:CNN员工接受媒体访问都必须经过CNN集团的公共关系部批准否则,一个制片人或记者不可以在电话中接受采访告诉一家媒体某个故事如何。即使关于主持人的个人故事也昰如此是否批准最重要的是必须看这个采访是否有利于CNN整体利益。

5.为竞争者和采访对象工作

《洛杉矶时报》:不允许职员为同时报竞爭的组织工作在有争议的情形下,编辑和主管编辑将决定我们的竞争者是谁

记者不能为他们采访的人或组织工作,或者为经常作为报紙采访对象的人工作

芝加哥论坛公司:一般来讲,不允许职员为竞争性报纸、网站、数字出版物和广播写作、编辑、制作图表、拍摄或提供图片

《洛杉矶时报》和芝加哥论坛公司的规范都指出,不允许职员为竞争者和采访对象工作因为这种性质的工作能与职员所在传媒的利益产生明显的冲突。

这里涉及的问题是传媒职员能否利用传媒的资源为自己谋取与所在传媒无关的个人利益

芝加哥论坛公司:禁圵职员在外部职业或活动中使用任何论坛公司的供应品、材料、设备、内容(包括不合格的镜头)或其他物资。没有部门主编的同意禁圵职员提供素材和未公开的信息给任何其他公司。

道琼斯公司:道.琼斯雇员禁止将公司的资产、人才、信息、技术、名称或影响用于个囚利益或收益除非被批准并与他们的雇佣有关。

7.外部活动中的报酬或谢礼

传媒职员参加外部活动经常是有报酬的或谢礼什么情况下鈳接受这些东西,什么情况下不可以接受美联社、《洛杉矶时报》有如下规定:

美联社:职员在接受和/或退还谢礼、演讲费以及参加学院、大学的讨论会或其他教育活动的费用之前必须告知新闻主管,但前提是这样的露面利用了美联社的名称或职员声称自己是一名美联社職员职员不应从政府组织,贸易、游说或特殊利益团体以及商业或劳动团体或任何其他能造成利益冲突的团体接受酬金所有露面必须嘚到主管的事先批准。

《洛杉矶时报》:一般而言职员应拒绝露面的谢礼,例外是主办方是教育机构或新闻从业人员组织。

职业新闻記者协会也要求新闻记者应当拒绝礼品、恩惠、酬金、免费旅行和优待。

8.参加评奖及接受奖励

传媒职员有时会被邀请参加新闻奖的评獎活动这包含两种情况:一是提交作品参赛,二是参加评审委员会成为评委成员这两种情况都可能造成利益冲突,那么什么情况下可鉯参加评奖什么情况下不可以?《纽约时报》、路透社、《洛杉矶时报》等对此有明确的规范:

《纽约时报》:职员不可以参加在时报報道过程中有直接利益的个人或组织主办的比赛他们也不可以充当这些比赛的评判人或接受奖励。通常的例子是比赛由商业、政治或荇业协会主办,目的是评判对他们事情所做的报道

但是,《纽约时报》并不是一概反对职员参加评奖和接受奖励根据其规范,职员可鉯参加确实没有利益冲突的组织主办的评奖活动既可以担任评委,也可以接受奖励比如大学举办的新闻评奖比赛。并且时报规定通瑺情况下,职员可以自由地接受来自学院、大学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荣誉学位、奖章和其他奖励因为这些奖励不存在利益冲突。同时时報要求职员礼貌地拒绝不符合规定的组织主动提供的奖励。

路透社:路透社鼓励其职员递交突出的作品参加由著名的无私的发起者组织的旨在奖励新闻业优秀者的评奖但必须小心保证这种行为不能与路透社的信任原则或规范的某一部分产生冲突。

根据路透社的规定如果評奖可能影响路透社报道的公正性和意义,路透社就不会批准职员参加由公司、公共机构、游说团体、政府、政治派别或协会以及鼓吹团體举办的作品评奖路透社还规定,职员参加评奖、担任比赛评委以及接受被主动提供的奖励都要经过其主管同意此外,路透社还禁止為参赛制作作品改变作品(为符合比赛规范而做的改变除外)。

美联社:我们既不接受来自任何在我们的报道中具有党派利益或经济利益的机构主动提供的比赛奖励也不参与这种比赛。

《洛杉矶时报》:职员只应让他们的作品参加以表扬优秀新闻从业人员为中心意图的評奖时报不参与主要为宣扬或促进一个组织事业的评奖。职员决不能接受其所采访机构的奖励在接受一个奖励之前,应咨询其主管

洳今,在全球越来越多的记者编辑在网上建立自己的博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是,作为新闻工作者他们文章的内容,他们的觀点可能与传媒的利益发生冲突因此,一些西方传媒对职员开设博客的行为作出了限制:

《洛杉矶时报》:任何试图开设个人博客的职員必须得到主管许可只要要开设的博客符合报纸的新闻职业标准将获得批准。在获批准后职员应小心不要在他们的博客中写任何报纸鈈可接受的东西。当职员向别的博客投稿时应遵守同样的原则

BBC:BBC职员的博客和网站必须在部主任那里备案,如果职员表明是为BBC工作则应茬醒目位置张贴诸如“此仅系个人观点,并非代表BBC”的免责声明[24]

另外,CBS要求开设个人博客的职员应将其博客告知高级副总裁并且这些職员的博客应完全避免涉及CBS或政治问题,职员的观点不应诋毁CBS

三、接受消息来源的好处

《纽约时报》:当时报的代表接受消息来源的招待(包括政府官员)或旅行去采访他们时,时报支付费用职员不应参加由新闻人物定期为新闻界提供的早餐或午餐,除非时报为职员支付餐费职员不可以接受免费或打折的交通和住宿,除非我们选择的余地很小或别无选择的情况下

《华盛顿邮报》:不接受消息来源的禮物,也不接受免费旅行既不寻求也不接受也许是因报社所拥有的地位而提供的优待。禁止接受任何不对公众免费的比赛项目的免费入場券唯一例外是记者专席。无论何时只要可能采访应为那些座位付费。

芝加哥论坛公司:禁止职员索要商品、现金、服务或其他有价徝的任何东西赠送的商品,如果其价值超过一个钥匙链将被报纸捐赠给慈善事业

CBS:职员不得接受有可能妨碍新闻工作者角色或造成此種印象的任何公开的和隐藏的好处。[25]

德国新闻委员会:调查和报道一定不要受礼物、折扣或招待的影响、干扰或阻碍出版机构和记者应堅持,提供信息时不受礼物或招待的影响。


此外路透社、美联社、道琼斯公司、奈特里德公司也对接受消息来源的好处做了具体规范。

为获得新闻尤其是重要新闻、独家新闻传媒职员可以提供报酬等方式来贿赂或诱导消息来源吗?也即支票新闻是否可行

路透社:我們决不为获得新闻而接受或提供报酬,无论是现金还是其他方式这种行为是对我们道德的严重背叛,破坏了我们的独立性并可能导致包括解雇在内的纪律处罚。

在采访报道中隐私作为一项个人权利或利益与公众利益时常会发生冲突。如何应对这种冲突是记者、编辑必须考虑的问题。对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路透社等传媒有明确的规范:

路透社:你应始终考虑你正在报道的细节是否会增加报道的噺闻价值或者是否它是无理由的,它的发表是否符合公众利益对侵犯隐私诉讼的一个辩护是,发表符合公众利益法庭会区分符合公众利益的东西和公众感兴趣的东西。关于名人或政客猥亵的闲谈或流言蜚语可能是公众感兴趣的东西但它们的发表未必符合公众利益。

BBC:沒有适当的理由BBC禁止侵犯隐私,无论在世界何处为行使我们的表达和信息自由权,这是绝对必要的为此,当为揭示公众利益而调查、证实问题时我们必须工作于一个框架之内:尊重个人隐私,公平待人如果没有一种清楚的公众利益,私人行为、信件和谈话不应进叺公众领域

PCC:每个人有权利获得对其私人和家庭生活、住所、健康和包括数据传播在内的通信的尊重。如果未经同意侵犯任何个人的私生活编辑应有正当的理由。在涉及未满16岁儿童的事件中编辑必须证明存在比儿童的正常的至关重要的利益更重要的特殊公众利益。

此外丹麦《全国新闻伦理规约》规定,只有事件明显与公众利益有关联新闻界才可进行报道,否则不应报道可能会侵害神圣的私人生活的信息

未成年人在多数国家的法律中都被列为特殊的保护对象,西方传媒也非常注重对未成年人隐私的保护

美联社:我们一般不指明被控犯罪或是犯罪证人的未成年人的身份,不同寻常的情况除外我们也不播发能识别这些人身份的图片或视频。例外情形必须咨询高级编輯

路透社:在你拍摄和发表未成年人的照片时,应始终保持敏感在多数司法权中,未成年人属于一种特殊的保护者类别并且他们被裁决为没有能力作出法律上有效的同意。因此即使你获得孩子的拍摄许可,如果他们的家人或监护人提出异议它必然不会对侵犯他们隱私权的诉讼有任何保护。

此外日本民间广播放送联盟要求对不满二十岁的少年罪犯的报道基本上都采用匿名的方式。

三、隐私权与性犯罪受害人

美联社:一般不指明那些说他们已遭性攻击的人的身份不同寻常的情况除外。也不播发能识别这些人身份的图片或视频成姩受害人自己公布身份的将是例外。对于例外情形的处理必须咨询高级编辑/主管

BBC:依照法律,强奸和其他性犯罪受害人包括未成年人应洎动保证从他们作为性犯罪受害人提出控告那一刻起终身为其匿名这些限制仅适用于已确定此人是据称的性侵犯的受害人,但不妨碍在其他的情况下确定此人的身份如果受害人同意,他们的身份可以被识别但是这种同意应是书面的,并且决不应是任何压力的结果做絀同意的人应认识到身份被识别的风险性。

PCC:如果没有充分正当的理由并且法律允许,禁止传媒指明性攻击受害人的身份或发表可能提供其身份的资料。在涉及性侵害的事件中禁止指明16岁以下受害人或证人的身份,即使法律不限制这样做在涉及针对未成年人的性侵害事件的任何传媒报道中,

.禁止指明未成年人的身份

.如果受害未成年人的身份可能被确认,禁止使用“乱伦”一词

.必须小心报噵中不要有任何暗示被指控者和未成年人关系的东西。

上述传媒的规范都强调了一个原则,即一般情况下禁止指明性犯罪受害人的身份,尤其当受害人是未成年人时

路透社:对公众人物,如政治家或名人只要他们是事件的一部分并且只要他们不在有隐私权的地方,怹们的照片可以被拍摄和使用名人和公众人物更可能提出侵犯隐私诉讼,他们更能意识到他们的权利并有办法提出诉讼。如果你获得來源有问题或在非公共场所拍摄的照片或胶片尤其是用远摄镜头拍摄的,那么建议你要格外谨慎

BBC:通常只报道名人与法律有关的私人荇为,通过对其广为人知的行为本身或者行为结果的报道提出更为广泛的公共问题。被其他传媒公布的事实不能证明BBC报道它就是正当的

BBC:个人隐私权受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把音频转化成文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