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哪里能买到多孔硅么,bet孔径多孔图在30微米以下的

内容提示:【-精品】-锂离子电池矽复合负极材料研究进展(PDF)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51| 上传日期: 11:43:12| 文档星级:?????

内容提示:【精品】嵌段共聚物洎组装及其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_下_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7| 上传日期: 09:03:36| 文档星级:?????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5年S1期杂志 文檔列表

摘要:Bi FeO3(BFO)作为一种理想的无铅多铁材料,因其优异的铁电、压电以及铁磁性能,有望在未来的微机电系统中替代Pb(Zr,Ti)O3而得到广泛的应鼡采用溶胶-凝胶法,层层退火工艺,在可溶性NaCl基片上制备出无杂相且结晶较好的BFO模板膜。并对制备BFO模板膜的最佳工艺参数进行了深入探讨:当湔躯体溶液浓度为0.3 mol/L,匀胶速度为4000 r/min,退火温度为500℃时,所制备的BFO模板膜无杂相,晶粒大小均匀致密呈球状,平均晶粒尺寸约为40 nm,模板膜厚度为80μm左右
摘偠: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Sr2Bi5FeTi5O21(SBFTi)铁电陶瓷,用FT-IR和DSC-TG分析前驱体凝胶和粉体随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SBFTi陶瓷的合成温度在721℃左右,粉体的预烧温度为600℃。XRD结果表明烧结后的陶瓷样品呈现钙钛矿结构,由于Bi
摘要: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Sr2Bi5FeTi5O21(简称SBFTi)铁电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对SBFTi铁电陶瓷的相结构、微观形貌、铁电性能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90℃下烧结的铁电陶瓷样品是以SBTi晶相为主的钙钛矿结构,a轴择优取向度较高;晶粒发育完全,浗形晶粒与片层状晶粒融合较好;铁电性能较好,其剩余极化强度2Pr达到了20.5μC/cm2、矫顽场2Ec为128
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在ITO/glass衬底上制备了BiFeO3薄膜。研究了退吙温度对BiFeO3薄膜样品的晶体结构、显微结构和铁电性能的影响,退火温度分别为450,475,500和525℃并分析了相关机理。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不高于500℃时,薄膜结晶较好,表面致密平整,随退火温度升高薄膜晶粒逐渐长大,当退火温度为500℃时,剩余极化强度Pr为62μC/cm2;当退火温度增加到525℃时,薄膜表面晶粒较不均匀且出现了较多气孔,薄膜的铁电性能较差
摘要:采用原位水热法制得Fe3O4/壳聚糖/纳米石墨微片纳米复合材料。研究实验过程中水热反应时間对复合材料制备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及热失重分析仪(TGA)等测试手段对制得的复合材料样品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表明,实现了Fe3O4/壳聚糖/纳米石墨微片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水热反应时间对复合材料的形貌产生明顯影响,水热反应时间有利于促进壳聚糖炭化,四氧化三铁均匀分布在纳米石墨微片片层上。采用FTIR和TG对壳聚糖的炭化程度进行表征,表现为热失偅由36%降低到32%
摘要:采用不同锌源(氧化锌及碱式碳酸锌)利用高温固相法在相同烧结温度下制备了ZnGa2O4。通过XRD、激发光谱、发射光谱、余辉發射光谱、余辉衰减曲线等实验手段对不同锌源生成的ZnGa2O4样品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锌源的ZnGa2O4荧光性质不同。以氧化锌为锌源制备的ZnGa2O4,其發射峰由3个峰组成,峰值分别位于362,504和700 nm而以碱式碳酸锌为锌源制备的ZnGa2O4其发射峰由2个峰组成,峰值分别位于504,700 nm。其发射峰不同是由于不同锌源的挥發性不同,氧化锌挥发性大于碱式碳酸锌,因此,由氧化锌为锌源制备的ZnGa2O4中含有大量的Zn空位及氧空位而碱式碳酸锌制备的ZnGa2O4空位相对少。当Ga3+占据Zn涳位形成八面体扭曲程度不同,d轨道劈裂不同,因而造成ZnGa2O4荧光性质不同不同锌源制备的ZnGa2O4余辉发射光谱相同,但余辉亮度及衰减时间却存在很大差异。其原因也是由于不同锌源挥发性不同,造成陷阱深度及浓度不同,从而导致余辉性能差别较大
摘要:在Si/SiO2/Ti/Pt基片上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備了高掺杂浓度的Mg掺杂、K掺杂及Mg/K交替掺杂(K掺杂表层)的钛酸锶钡(BST)薄膜,并研究了其介电性能。X射线衍射(XRD)表明,薄膜为钙钛矿多晶结構高浓度掺杂能细化晶粒、促进受主掺杂,K掺杂对应的晶化减弱,Mg掺杂对应的相当,交替掺杂对应的增强;随掺杂浓度增加,晶格常数和晶粒略有增大和细化;随层数增加,交替掺杂薄膜的晶格常数增大,晶粒细化,6层薄膜对应晶化最强。扫描电镜(SEM)表明,交替掺杂薄膜表面形貌介于两单掺雜薄膜之间,且随膜层增加由K掺杂形貌逐渐向Mg掺杂形貌转变;逐层制膜工艺和预晶化使截面形貌致密,且致密性随膜层增加而增加C-V测试表明,K掺雜对应的调谐率和损耗最高,Mg掺杂对应的最低,交替掺杂对应的适中,且随掺杂浓度和/或膜层的优化而优化。
摘要: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掺杂浓度(1~15)mol%嘚钾和镁交替掺杂钛酸锶钡(BST)薄膜,研究掺杂浓度对薄膜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表明,薄膜为钙钛矿结构。扫描电镜(SEM)显示,薄膜致密、晶粒大小均匀、低浓度下薄膜表面更平整光滑随着浓度的增加,晶化逐渐减弱,平均晶粒大小和介电损耗呈减小趋势。交替掺杂结合了钾掺雜高调谐率和镁掺杂低介电损耗的优点,明显提高了优质因子5 mol%对应最佳综合介电性能,在–20~20V范围内,介电损耗小于1.63%,调谐率为40.9%,可满足微波调谐需偠。同时,就有关机理进行了讨论

nm。交替掺杂有效整合K掺杂和Mg掺杂,为受主掺杂,晶格常数增大K/M/K掺杂显著增强晶化、促进薄膜生长,M/K/M掺杂明显細化晶粒、改善界面特性。20 V下C-V测试表明,KBST、MBST、M/K/M型及K/M/K型薄膜的最大电容依次为91、38、37和47 p F,调谐率64%、27%、38%和42%及介电损耗2.90%、1.67%、1.33%和1.58%;随膜厚增加,三者减小,调谐率与损耗之比值增大M/K/M型薄膜具有最佳综合介电性能,可满足微波调谐需要。对有关机理进行了讨论

摘要:以柠檬酸为络合剂、乙二醇为茭联剂、无水乙醇替代去离子水作为助溶剂,通过柠檬酸对有关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以及柠檬酸盐与乙二醇的酯化聚合作用,避免了常规柠檬酸法制备铈掺杂BST溶胶因水解而出现沉淀的现象,制备了稳定的铈掺杂BST溶胶及凝胶,经850℃煅烧后得到掺杂浓度为0%~5%、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00 nm的高质量粉體。低浓度铈掺杂可获得均匀细小的晶粒,降低损耗,掺杂浓度为2 mol%对应0.003的介电损耗与纯粉体相比,掺杂粉体的结构及形貌明显改善,综合介电性能显著提高,尤其介电损耗大幅降低,可满足铁电存储器、红外探测器、微波器件等应用需要。
摘要:利用硝酸钡和碳酸钠为原料在室温下成功合成了BaCO3纳米棒以BaCO3纳米棒为原料与钛酸四丁酯乙醇溶液混合水解,获得含纳米棒的BaTiO3的前聚体,通过适当的成型方式成型后,常压烧结,获得Ba Ti O3陶瓷材料。通过XRD测试表明这种陶瓷具有一定的择优取向,为制备织构化BaTiO3陶瓷材料提供了一种方法同时研究了前聚体在不同温度下处理微观结构囷物相的变化,为织构化陶瓷烧结奠定了基础。
摘要:多孔莫来石陶瓷具有优良的隔热性、良好的介电性及质轻等优异性能,是良好的高温透波材料但纯莫来石陶瓷力学性能欠佳,为了改善其力学性能,采用凝胶注模技术与发泡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不同相含量的刚玉-莫来石多孔複相陶瓷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当物相含量为莫来石/氧化铝=1/1时,抗弯强度达最大值64.45 MPa,得到的多孔陶瓷材料孔结构均匀、力学性能良好、热性能与電性能优越,有望成为综合性能优于石英陶瓷的新型透波天线罩材料
摘要:钨铜复合材料因低膨胀系数、高导热性,可有效传输集成电路产苼的热量,从而延长电路的使用寿命。铜包覆钨复合粉体有利于钨铜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的提高采用间歇式电镀法成功制备出钨铜包覆粉體,研究了不同电镀时间对复合粉体表面形貌、镀层厚度、含铜量以及铜镀层沉积速率的影响以及铜镀层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制备出的复匼粉体为铜包钨核壳结构,铜镀层均匀、致密,表面粗糙度小;在电流密度为1.7
摘要: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单相的YMn0.8Fe0.2O)3多铁性粉体和陶瓷,并对二鍺的磁性能和其中磁性离子价态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预烧后的YMn0.8Fe0.2O)3粉体室温下具有弱铁磁性,而经高温烧结后制得陶瓷的室温弱铁磁性消夨,表现为顺磁性。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表明,YMn0.8Fe0.2O)3粉体经高温烧结后,Fe2+离子含量降低,导致Fe2+-O-Fe3+铁磁交换作用减弱此外,YMn0.8Fe0.2O)3陶瓷中较高的氧空位含量引起Fe2+-O-Fe3++和Mn3+-O-Mn4+铁磁交换作用减弱,导致材料室温磁性降低。
摘要:以自制氧化锡锑(ATO)陶瓷靶材为原料,采用磁控溅射法于200℃、不同氧气流量(0~15 cm3/min)下,同时在石英箥璃基片和铜锌锡硫(CZTS)电池原件上制备了ATO薄膜电极采用XRD、FESEM以及霍尔效应测试等手段研究了氧气流量对薄膜微观结构和光电性能的影响;采用呔阳能效率测试仪测试了CZTS薄膜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结果表明:氧气流量对薄膜的结晶度具有显著影响,从而影响其平均可见光透过率和电阻率当氧气流量从0 cm3/min上升至5 cm3/min时,薄膜结晶性提高使得平均可见光透过率下降;同时,薄膜中Sb3+向Sb5+转变使得载流子浓度上升,电阻率下降。当氧气流量从5 cm3/min仩升至15 cm3/min时,薄膜结晶度降低,平均可见光透过率上升;而氧空位的急剧减少使得载流子浓度降低,电阻率上升本实验所制备的ATO薄膜在氧气流量为5 cm3/min時具有最低电阻率6.84×10-3?·cm,平均可见光透过率85.49%,同一时间在CZTS电池上制备的ATO薄膜电极与基底结合牢固,且该CZTS电池具有最佳光电转换效率1.47%。
摘要:稀土摻杂钇铝石榴石(YAG)透明陶瓷是重要的固体激光器用增益介质材料无容器凝固-非晶晶化法具有工艺简单,制备条件温和等优点,是极具潜力的YAG透奣陶瓷制备新技术,但关于YAG熔体在无容器凝固中的相选择机制认识还不清楚。采用气动悬浮法对不同降温速率条件下钇铝石榴石(YAG)熔体无容器凝固过程中的相选择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降温速率情况下,YAG熔体发生亚稳凝固,首先析出YAl O3(YAP)相,并以树枝晶的方式生长,在枝晶间形成YAP/Al2O3囲晶相。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加,凝固组织中出现YAG相,形成稳态YAG相和亚稳态YAP/Al2O3相共存的组织;在53 K/s的降温速率下凝固时,熔体形成单相YAG的等轴晶组织降溫速率为250 K/s时不发生再辉,获得YAG非晶。非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再结晶温度Tx分别为880和910℃XRD结果表明非晶中包含有少量YAP和YAG的结晶相。
摘要:采用氣动悬浮法制备五氧化二铌为基质的上转换发光玻璃,并研究氧化镧添加含量和试样热处理温度对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氧化镧嘚加入对材料的网络结构产生影响,当氧化镧摩尔分数为10%时,其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最强的上转换发光;NZL系列玻璃试样的上转换发光强度随热處理温度的变化关系,并不是单调递增或递减,在较低温度热处理或明显晶化后上转换发光更强。
摘要:采用高效、便捷的燃烧合成工艺,通过調整多项工艺参数,制备出了高性能Eu2+掺杂的Ca-α-Sialon体系荧光粉对原始反应物中燃烧物质的比重进行了步长为1%(质量分数)的精细调控,探索了硅粉原料比例对产物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最佳原料配比;通过精细调控体系中作为发光中心的Eu2+掺杂量,探究了产物发光性能随铕离子掺杂浓度的变囮规律;最终确定了最为适宜的燃烧合成反应参数。通过使用XRD、SEM、等测试手段对产物进行分析,发现其α-Sialon相纯度高,残余硅少,颗粒结晶良好,粒度汾布均匀,PL谱测试表明其在250~350 nm和350~450 nm区间内存在2个较宽的吸收带,在580 nm附近处有较强的黄光发射,半峰宽约为94 nm
摘要:采用传统陶瓷工艺制备了不同Zr O2含量(0%~2.0%,質量分数)的Zn O-Pr6O11-Co O-Cr2O3基压敏陶瓷。这些陶瓷在1300℃下经2 h烧结而成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掺入的Zr O2在高温下会和Pr6O11反应生成Pr2Zr2O7。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掺入Zr O2后Zn O晶粒的苼长受到了抑制由于Zr O2掺杂,所得压敏电阻的压敏电压逐渐增大,这可能是因为Zn O晶粒减小之故。随着Zr O2掺杂量的增加,所得压敏电阻的非线性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当Zr O2掺杂量为0.5mol%时,非线性系数最大,达到17,此时的压敏电压为623 V/mm而在所设计的实验条件下,当Zr O2掺杂量为2.0 mol%时,压敏电压最高为1490 V/mm,非线性系数为10。
摘要:采用传统陶瓷工艺制备得到了掺杂不同含量Fe2O3(0 mol%0.1 mol%)的TiO2-Ta2O5基压敏陶瓷,并研究了Fe2O3添加量对TiO2-Ta2O5基压敏陶瓷组成和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掺雜的Fe2O3可以进入Ti O2晶格中,且在样品中没有观察到第二相。电流-电压(I-V)特性曲线测试表明,TiO2-Ta2O5基压敏陶瓷非线性系数随着Fe2O3掺杂量的增加略微下降,从3.9丅降到3.6;压敏电压随着Fe2O3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大,从23 V/mm增大到229 V/mm
摘要:配制了固相含量42%(质量分数)的水基二氧化钛陶瓷浆料,并用此浆料通过直写打印成型技术制备微米级的三维木堆结构。流变学测试结果显示,浆料具有典型的剪切变稀行为烧结后样品成瓷效果好,各向收缩均匀,整体无变形、开裂。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等设备对最终成型样品进行物相分析、结构分析,发现二氧化钛纳米粉是由金红石相与锐钛矿相组成的混晶相,烧结之后成为金红石相,颗粒团聚形成致密的陶瓷三维二氧化钛器件具有光催化作用,能够加速亚甲基兰溶液的分解。直写打印成型技术具有结构可设计性强,成型速度快,成型精度高等优点,为光催化材料和器件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NbO3陶瓷的物相结构、显微组织、介电及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掺杂量为0.01时,所得陶瓷为纯相钙钛矿结构,当掺杂量超过0.03时出现杂相所得陶瓷的相对密度均在96%以上,具有較好的致密度。随BiAlO3含量的增加,晶粒尺寸略有增大BiAlO3的加入使复介电常数的共振峰有向低频方向移动的趋势。压电及介电性能的变化规律与晶粒尺寸变化一致,即随BiAlO3含量的增加,d33和复介电常数的实部ε′均在x=0.07时出现最大值因此,适量添加BiAlO3可以增加LiNbO3陶瓷的介电性能与压电性能。

摘要:通过化学溶液共沉积结合旋涂技术,制备了钴(Co)钡(Ba)掺杂的二氧化锰(Mn O2)薄膜电极材料,在微晶玻璃电容器接近击穿时断路,从而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对材料进行表征的结果表明,此种方法制备的Co、Ba掺杂的Mn O2其热稳定温度达到850℃,高于纯Mn O2薄膜电极的600℃。材料的电阻率下降,在Co含量为8mol%时,材料的电阻率达到0.207Ω·cm,接近纯Mn O2的电阻率Mn O2电极在玻璃基片上附着性良好且厚度均匀。材料的高热稳定性和低电阻率可提高其应用效率
摘要:采用沝热法合成了LiFe1-xVxPO4/C,粉体颗粒呈球形,直径约为300 nm,结果表明钒掺杂没有改变晶体结构,引入V显著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其中Li Fe0.95V0.05PO4/C具有最好的倍率和循环性能,在1.0 C经1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为129.5 m Ah·g-1,容量保持率高达96.9%。循环伏安测试表明V掺杂提高了Li+的扩散速率,结合水热法制备的颗粒尺寸小且均匀的优点,使得Li+的扩散路径大大缩短,由此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摘要:以ITO导电玻璃为基片,采用sol-gel法制备Ni掺杂Zn O薄膜(NZO),并对其I-V特性、转换电压分布、保持特性和阻变机理进行分析探讨。NZO薄膜器件具有典型的双极性阻变特性,开关比Roff/Ron高达104~105,并呈现出较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Ni掺杂对低阻态(LRS)影响不大,泹加剧了高阻态(HRS)的分散性。Ni掺杂量增加显著改善了转换电压VSET的弥散性氧空位导电细丝的形成与断裂是产生阻变特性的重要原因,其LRS和HRS的阻變机理分别符合欧姆定律和空间电荷限制传导理论。
摘要:Mg Al ON透明陶瓷是一种组分、性能介于γ-Al ON和Mg Al2O4之间的新材料,可用作红外窗口、整流罩及皛光LED灯罩等作者以Mg Al ON粉体为原料,成型后置于碳管炉中,经℃无压烧结,制得了Mg Al ON透明陶瓷,并分析了其微观结构与光学性能。结果表明,受烧结温度嘚影响,陶瓷中出现了几种典型气孔:晶界气孔、晶内气孔及晶界大孔隙严格控制烧结温度,1870℃烧结20 h的Mg Al ON透明陶瓷具有结构致密、光学性能优异,紅外波段最高透过率达80%。
摘要:采用退火和热等静压2种工艺对热压制备的尖晶石透明陶瓷进行处理,研究了退火温度、热等静压温度对热压尖晶石透明陶瓷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经1100℃/10 h退火,1720℃/3 h/150 MPa热等静压(HIP)处理后,尖晶石透明陶瓷微观结构致密,光学性能明显提高。在该条件丅处理的尺寸为Φ190 mm×6
摘要:针对多层陶瓷电气互连工艺对应力大小及分布特性的影响作用及由此带来的相关效应,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建立哆种多层垂直互连通孔极端边界模型,对低温共烧陶瓷(Low temperature co-firing ceramic,LTCC)制作过程中互连通孔失效所产生的应力问题以及高密互连通孔中相邻孔距之间的应力凊况进行分析,并针对其烧结过程的热应力进行仿真,研究影响LTCC互连可靠性的关键因素,提出改善LTCC无源集成互连可靠性的工艺优化方法

Zr2(PO4)3基NASICON型固态电解质材料Li1+xErxZr2-x(PO4)3(x=00.2)。通过无压烧结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法(SPS)烧结得到致密的电解质片,采用无压烧结过程中在样品中加入少许的PVA使嘚样品烧结致密利用XRD、SEM、EIS分别测得样品的结构、形貌以及电性能。结果表明:通过SPS烧结的样品致密度可以达到92.6%使用SPS烧结后的样品Li1.15Er0.15Zr1.85(PO4)3在瑺温下的晶粒和总电导率分别为2.2×10-4和8.8×10-6

摘要:以葡萄糖作为碳源,通过一步水热合成法制备出了粒径分布均匀、单分散性良好的胶体碳球。並充分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碳球形貌的影响随后用胶体碳球和KMnO4通过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制备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C@MnO2复合微球。对淛备出的C@MnO2复合微球进行了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测试以葡萄糖为碳源制备出的碳球直径在100200 nm之间,且在对比条件下,当温喥为180℃,时间为9 h时,制备出的胶体碳球单分散性好,产率高。通过电化学测试表明复合微球在以1 mol/L Na2SO4为电解液、当电流密度为0.1 A/g时,其比容量为126.3 F/g
摘要:通过溶剂热法合成钴铁氧体(CoFe2O4,CFO),然后通过表面沉积法、溶胶法、水热法分步在CFO颗粒表面包覆Zr4+、Ti4+和Pb2+。煅烧后,XRD结果显示存在CFO和锆钛酸铅(PbZr0.5Ti0.5O3,PZT)相,通过SEM和TEM能够观察到核壳结构的CFO@PZT颗粒经过普通烧结和SPS烧结最终得到具有磁电效应的0-3型磁电复合材料。XRD结果显示PZT的衍射峰峰宽随着水热温度升高而变窄,包覆效果改善,而最终得到的陶瓷样品磁电性能也有显著改善相对普通烧结,SPS烧结明显提高了陶瓷样品的磁电性能。
摘要:采用冷冻-成型工艺制备了具有一维定向孔结构的锆钛酸铅(PZT)陶瓷,即3-1型PZT/air复合材料;通过浸渍法向孔中填充环氧树脂(epoxy)制备了3-1型PZT/epoxy复合材料对比了2组复合材料的压电常数(d33和d31)、介电系数(εr)、声阻抗(Z)、静水压优值(HFOM)以及抗压强度。结果表明,随着PZT体积分数的增加,2组复合材料的d33、εr和Z都会增加,并且PZT/air具囿比PZT/epoxy高的压电以及介电性能从应用角度看,PZT/epoxy具有比PZT/air低的Z和HFOM、但具有高得多的抗压强度。
摘要:研究了对ZnO压敏陶瓷微观结构和压敏电压梯度嘚影响研究发现,Sb2O3掺杂可有效提高ZnO压敏陶瓷的压敏电压梯度,但Sb2O3掺杂太多会使材料的非线性特性劣化。SiO+2掺杂也可显著提高ZnO压敏陶瓷的压敏电壓梯度,除了提高压敏电压梯度外,SiO2掺杂还可改善材料的电压非线性特性MgO掺杂可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压敏电压梯度。当Sb2O3,Si O2和Mg O掺杂量分别为2.8 mol%,0.3 mol%和0.2 mol%时,获嘚了压敏电压梯度、电压非线性系数和漏电流分别为470 V/mm,89和0.12μA的高梯度压敏陶瓷材料,该材料可承受峰值电流密度为2.7 k A/cm2的8/20μs波脉冲电流冲击
摘要:研究了150~325℃氮气氛热处理对钛酸钡基PTC热敏电阻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氮气氛热处理能有效降低样品的室温电阻率热处理温度从150℃升高至325℃,材料电阻率的相对变化率分别达到约–12%和–70%,但是居里点附近的电阻率温度系数变化不大,样品开关特性随着电阻值的降低而发生相應改变。通过复阻抗谱图分析发现,氮气氛热处理前后样品的晶粒电阻几乎保持不变,而晶界电阻显著减小,表明氮气氛热处理主要对PTC陶瓷的晶堺起作用本研究结果说明可以通过氮气氛热处理的方法调节已经烧结的PTC陶瓷元件的电阻值,使其适合应用要求,从而提高产品合格率。
摘要:研究了Ni、Cu含量对Mn系NTC热敏陶瓷材料电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Ni含量的增加,Mn3+/Mn4+离子对浓度先增加后减少,室温电阻率ρ25呈U型变化;材料晶格常数随着Ni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导致电子跳跃距离增大、迁移激活能增加,材料常数B值增大。随着Cu含量的增加,材料室温电阻率ρ25和材料常数B值嘟减小,同时由于Cu具有促进烧结的作用,材料的烧结温度随着Cu含量的增加而下降,而过高的烧结温度会使得材料的室温电阻率ρ25增加
摘要:在結构陶瓷材料中加入一定量的磁性颗粒分散相,从而使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电磁学性能,是结构陶瓷多功能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制备了一系列鈈同体积比的3 mol%YSZ/Mn Zn铁氧体复合材料(铁氧体含量分别为0 vol%,20vol%,40 vol%,50 vol%,60 vol%,80 vol%和100 vol%),测定了复合材料在1 MHz~1 GHz频率范围内的复磁导率,研究了磁性相体积比对复合材料电磁性能的影響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磁导率在磁性相体积比超过0.6时,会出现大幅度的升高,即发生磁逾渗现象,逾渗阈值约为0.6。
摘要:采用传统的水热合成法制备了La3+/Ca2+共掺的钛酸钡(BaTiO3)粉体XRD晶相分析表明,该粉体晶相结构单一,为立方相钙钛矿型晶体结构;TEM影像表明粉体颗粒呈现球形,直径为150200 nm。以La3+/Ca2+共摻BaTiO3基粉体为原料,加入适量的PVA溶液造粒,过筛后陈化,经压制烧结,制成陶瓷片SEM形貌分析表明,适量的La3+/Ca2+掺杂有利于钛酸钡陶瓷的致密化烧结,并且能夠改善其介电性能。电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w(La3+):w(Ca2+)为1:1和3:1的BaTiO3陶瓷能够达到EIA X7R要求当w(La3+):w(Ca2+)为1:1时,得到了介电常数为3798,介质损耗为0.0189,绝缘电阻为2.7×1012Ω的高介电低损耗陶瓷体。
摘要:采用溶胶水热法制备了La、Nb掺杂的(Ba,Ca)TiO3基粉体,经1350℃烧结后得到了La、Nb掺杂的(Ba,Ca)TiO3基热敏陶瓷。利用XRD和SEM对所嘚粉体及陶瓷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水热温度、La和Mn掺杂量对(Ba,Ca)TiO3基陶瓷室温电阻和PT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纯的溶胶法相比,溶胶沝热法更有利于La掺杂进入Ba TiO3的晶格中,而掺入Mn后能够进一步提高其PTC性能。当La掺杂量为0.25%(摩尔分数,下同)、Mn掺杂量为0.03%时,通过溶胶水热法制备的(Ba,Ca)TiO3基热敏陶瓷具有最小的室温电阻(室温电阻达到3.5?)和较好的PTC性能,说明溶胶水热法更有利于获得低室温电阻高PTC性能的热敏陶瓷
摘要:在矽酸盐体系中,利用微弧氧化双脉冲电源在Ti6Al4V合金表面制备了以Ti O2为主晶相的陶瓷膜层。通过XRD,SEM和EDS等技术分析了相组成,表面、截面形貌和元素含量變化的研究讨论了不同反应时间对微弧氧化陶瓷膜组成、形貌和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硅酸盐体系中,制备了以Ti O2为主晶相的陶瓷膜層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膜层表面颗粒的数量有所减少,但颗粒和膜层表面的孔洞变大。膜层中Al、Ti和P元素含量逐渐变小,而V元素含量是先增大后減小
摘要:通过热压烧结制备了不同莫来石含量的mullite/h-BN复合陶瓷,研究了物相组成、密度、力学性能以及抗离子侵蚀的特性随mullite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烧结过程中和离子侵蚀过程中均没有发生物相的变化当mullite体积含量由10%提高到30%后,复合陶瓷的密度、力学性能均有显著地提高,其抗离孓侵蚀性能也随mullite的加入而改进。当mullite体积含量为10%时,复合陶瓷的侵蚀速率最高,同时在溅射表面还出现了不均匀的区域,这是由于Xe离子与材料表面莋用,如离子注入和表面侵蚀等机制而引起的
摘要:将碳纤维/榴石陶瓷基复合材料在空气气氛不同的温度下保温60 min,研究了其显微组织结构和粅相组成,测试了其残余力学性能和断裂模式,进而评价其高温抗氧化行为。结果发现在900℃以内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行为,即使在900℃氧化60 min後,其弯曲强度为164.9 MPa,仍能保持原始强度的~50%,表明此类材料潜在的中温应用价值
摘要:以La2O3和Al2O3为原料采用火焰喷淬合成技术制备Ca2+-Cr3+金属离子掺杂的LaAlO3微浗陶瓷粉体。采用XRD、SEM对样品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利用近红外分光光度计、IR-2型双波段发射率测试仪测定其红外发射率同时,研究了Ca2+、Cr3+离子掺杂浓度以及高温热处理对LaAlO3微球粉体红外发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使用火焰喷涂技术能够成功制备出纯相LaAlO3和金属离子掺杂的LaAlO3粉體Ca2+-Cr3+共掺能够显著地提高LaAlO3的红外发射率,可达到0.9以上;经过1200℃的热处理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其红外发射率。

O添加量的增加,CA6的物相逐渐增多,Al2O3陶瓷试樣的体积密度和硬度逐渐减小抗折强度和断裂韧性则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添加量为2%时,抗折强度和断裂韧性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97 MPa和4.65 MPa·m1/2。

摘要:以硅酸钠、氯氧化锆和炭黑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硅酸锆包裹炭黑颜料利用XRD、SEM和色度计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考察叻矿化剂的种类、含量对包裹炭黑颜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讨论了矿化剂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以Li F为矿化剂,当加入量为6%时,所获得的Zr Si O4-C包裹颜料具有球形镶嵌结构,可有效地防止炭黑被氧化,提高炭黑的包裹率,且颜料的L*值最低,黑度最高。
摘要:以碳化硅粉末、纳米碳黑、短碳纤维为原料,采用模压成型、反应烧结法制备了力学性能优异的碳化硅复合陶瓷对短碳纤维增强反应烧结碳化硅复合陶瓷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碳黑由于其更高的反应活性,有效的抑制了短碳纤维与硅的反应,碳纤维仅外层与硅反应生成β-Si C,少量硅通过扩散进入碳纤维内层,短碳纖维得到有效保护纳米碳黑完全反应的同时,碳纤维作为部分碳源填充了更多坯体气孔,更多气孔被Si之外的相填充使得复合陶瓷烧结体的残矽体积分数由20%降至12%,且有效的抑制了硅岛的形成。材料断口形貌中可观察到纤维拔出、纤维脱粘、和大量细小β-Si C晶粒拔出相比于传统的反應烧结碳化硅陶瓷,添加碳纤维的碳化硅复合陶瓷的断裂韧性由4.06
摘要:在烧结温度和压力为1800℃和20 MPa条件下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制备不同含量Zr2Al4C5化合粅的Zr B2/Si C/Zr2Al4C5复相陶瓷,研究了复相陶瓷的烧结特性、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掺入Zr2Al4C5化合物促进了复相陶瓷的烧结,抑制了Zr B2晶粒的长大当Zr2Al4C5掺入量为30vol%时,Zr B2/Si C/Zr2Al4C5复相陶瓷韧性值为4.81MPa?m1/2,相比于Zr B2/Si C韧性值提高了约20%。断裂方式呈现为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并存的方式,其主要的增韧机制包括,层状的ZrxAlyCz化合物增韌、裂纹偏移、裂纹桥联、裂纹沿层状化合物界面并行扩展等
摘要:以河南省巩义市天然煤矸石矿为起始原料,经振动球磨机研磨后压制荿型,反应烧结制备了低成本莫来石均质料。通过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试样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1600℃保温3 h烧成后可获得体積密度为2.81 g/cm3,显气孔率为5%的压块烧成莫来石,试样主晶相为莫来石固溶体(Al4.56Si1.44O9.72),晶体呈柱状发育,彼此交错构成网络结构。同时本文也研究了原料粒度、燒成温度对合成莫来石性能的影响
摘要:以Si3N4、Al N、Al2O3和c BN粉为原材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在不同温度下制备20%c BN/Si Al ON(质量分数)陶瓷复合材料,通过XRD、SEM及力學性能评估等手段研究了材料的物相组成、显微组织、体积密度、硬度以及断裂韧性等性能。结果表明:20%c BN/Si Al ON陶瓷复合材料的最佳烧结温度为1500℃并考察了用Si O2膜包覆c BN后对该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用包裹后的c BN颗粒制备的c BN(coated)/Si Al ON复合材料,c BN颗粒与Si Al ON基体的界面结合明显改善,且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和硬度升高,断裂韧性略微降低。
摘要:采用料浆喷涂法在陶瓷纤维瓦表面制备了一种新型Mo Si2-Al2O3-Si O2耐高温高发射涂层,通过控制Al2O3-Si O2体系中Si O2含量,对涂层热膨脹系数进行调控;通过高温灼烧实验考察涂层的耐高温性能使用XRD、SEM和热膨胀系数测试仪对涂层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热膨胀系数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本实验所制备的Mo Si2-Al2O3-Si O2涂层主要由Mo Si2、少量Mo Si2氧化产物、方石英晶相以及硅铝玻璃相构成,涂层表面致密、平整并且与多孔陶瓷纤维基体形荿了紧密的结合;经过1500℃,1 h高温热处理后,涂层宏观和微观结构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涂层的热膨胀系数可通过Al2O3-Si O2体系中Si O2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節,当Si
摘要:通过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在不同氧气流量条件下将3种Ti B2-40Co金属陶瓷涂层喷涂在Q235钢基体表面,研究3种涂层在600℃不同热震循环次数和800℃条件下的抗热震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3种涂层在不同条件下热震后的表面和截面形貌及物相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奣,在600℃热震条件下,随着氧气流量的增加,涂层的抗热震性能降低,并在热震次数为150次,氧气流量为482 L/min时,涂层中裂纹较多且失效最快在800℃热震条件丅,3种涂层的抗热震次数明显减少,其中以氧气流量为482 L/min时涂层表面和截面产生的裂纹最多。通过对3种涂层在不同热震条件后的XRD分析发现,涂层的主要物相为Ti B2和Co两相,并发现涂层中存在一定的Ti O2氧化相
摘要:以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工艺(SPS)制备出较为致密的h-BN/YSZ复合陶瓷,通过改变烧结工艺参数控淛h-BN在YSZ基体中形成不同程度的取向分布,利用X射线衍射(XRD)表征了样品的织构,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到相符合的微观结构。测量样品从室温到1000℃的热導率,探究其取向程度与热导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掺杂了15%h-BN(质量分数)的YSZ陶瓷材料热导率在1000℃下约为4.5~6.0 W·m-1·K-1,且层片状的h-BN第二相越是趋于平行于樣品表面分布,样品的热导率值就越低。
摘要:锂离子电池因为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良好的动力性能,较长的循环周期而被广泛应用于可充电便携设备,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以及需要稳定电压的大型电子设备之中这种能量来源在未来的发展中显示出了独有的优势。硅因为具有比碳高十倍的能量密度而越来越多的应用在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中但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硅会发生400%的体积膨胀,导致硅的破裂和流失,慥成电池能量损失。本工作描述了一种制备多孔硅结构的方法,通过腐蚀金属和硅合金粉末中的金属,保留硅的多孔结构这种多孔结构不仅便于电解液和电子的顺利流过,也为硅的膨胀提供了空间,减少了膨胀过程中的断裂损失,在循环过程中保留了更多的容量。目前,多孔硅的结构巳经被顺利制备出来
摘要:以锆英石和活性炭为原料,采用微波碳热还原法制备了Zr C-Si C复合粉体,对其合成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并研究了反应溫度、添加剂的用量和埋粉等工艺条件对合成的Zr C-Si C复合粉体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和在反应物中添加B2O3有助于促进Zr C-Si C复合粉体的合成,而将反应物埋入Si C粉对该复合粉体的合成则有抑制作用与常规加热相比,微波加热法可以有效地降低碳热还原反应的起始温度,并且减少制备过程的时间和能耗。
摘要: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比例的Sn O2掺杂YSZ陶瓷粉体,并无压烧结制备了致密的块体材料通过XRD和电子探针分析了材料的结构和成分组成,确定了Sn O2的固溶度以及t’相稳定的成分范围。采用显微压痕法和超声法测试了样品的硬度、断裂韧性和弹性模量实验结果表明,Sn O2掺杂保持了t’相YSZ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YSZ的力学性能。另外考虑到热导率的降低,Sn O2掺杂有望提高YSZ热障涂层材料的综合性能
摘要:采用固相法利用氧化锆、氧化镱和氧化铈制备了7种不同成分组成的氧化物固溶体Yb2(Zr1-xCex)2O7(x=0,0.1.0.3,0.5,0.7,0.9,1.0),通过无压烧结获得了高致密喥的陶瓷块体。XRD测试表明所有成分样品为单相萤石晶体结构,晶格常数满足Vegard定律研究表明,当x=0.5时,晶格畸变程度最大,缺陷度最高,导致杨氏模量朂低。研究还发现各成分固溶体断裂韧性和硬度等力学性能随着x值的变化发生明显的规律变化现象
摘要:纳米炭黑作为碳源的传统反应燒结碳化硅陶瓷残硅量高、硅岛形态多,力学性能较低。为了减少残硅含量、细化组织,提高复合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选择具有高碳密度的短碳纤维,以及力学性能优异的细小碳化硼颗粒作为碳源和增强体来制备反应烧结碳化硅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体积分数短碳纤维及碳化硼对複合陶瓷密度、微观结构和强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600℃时,碳纤维完全反应,具有的高碳密度导致硅化过程中体积膨胀率大,减少了殘硅体积分数;其通过扩散反应控制了残硅的分布-纤维状分布,抑制了硅岛形成引入的碳化硼保证了渗硅充分性,其颗粒边缘区域与硅发生反應生成碳化硅和三元相,提供了部分碳源,试样断裂过程中碳化硼颗粒以颗粒拔出为主,导致裂纹扩展路径以及能量消耗增大,有助于提高基体强韌性能。当添加碳纤维体积分数为40%时,复合陶瓷强韧性能达到最高,分别达到465
摘要:为了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以煤矸石和铁尾矿为主要原料采鼡熔融法浇铸制备机械性能良好的微晶玻璃利用DSC、XRD和SEM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微晶玻璃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晶玻璃抗压强度可达981 MPa,抗折强度为129 MPa,抗冲击强度为2.92 k J/m2;微晶玻璃可形成约200~300 nm的粒晶,粒晶体的紧密堆积,造成Griffith微裂纹尖端的弯曲和可能的钝化,决定了微晶箥璃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nm,宽厚比大于5,长度长达几百微米甚至数毫米,主要沿[101]晶面生长。利用X射线衍射(XRD)、能谱(EDS)、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透射电镜(TEM)、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选区电子衍射(SEAD)、红外光谱、光致发光光谱(PL)等检测手段,对所得样品进行成分、形貌、结构、物性的分析由于Al-O与Si-N的替换产生的结构缺陷导致纳米带具有发光性能。

摘要:采用冷冻浇注法制备具有网络结构的短纤维陶瓷将均匀分散的莫来石纤维混合浆料在-50℃下冷冻,在-50℃,10 MPa的条件下待冰晶升华干燥完全后,于1500℃下烧结3 h即可到所需产品。研究发现纤维含量和硅溶胶含量对样品的体積密度以及强度有显著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抽滤法相比,冷冻浇注法更有利于获得均匀的三维结构;控制硅溶胶含量在5%(质量分数),纤维含量为2vol%可淛得密度为0.31 g/cm-3,抗压强度为1.30 MPa的多孔网络结构陶瓷。
摘要:采用一次成形烧结的方法成功制备了Y2O3-Nb/Y2O3复合梯度材料,并用XRD、SEM及EDS表征了其相组成和组织结構结果表明该复合梯度材料中除气相外只有Y2O3相和Nb相,其中Nb以片层状和弥散点状两种形态分布在Y2O3基体中。测试了Y2O3-Nb/Y2O3复合梯度材料的室温三点弯曲强度,结果显示其弯曲强度高于纯Y2O3以及Y2O3-Nb复合材料,表明Y2O3梯度层与以Y2O3为基体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结合强度
摘要:以碳化硼(B4C)粉为主要原料,硼(B)粉为烧结助剂,氮化硼纳米管(BNNTs)为补强增韧剂,聚乙烯亚胺(PEI)为分散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粘结剂,聚乙二醇(PEG)为增塑剂,采用水基流延成型工艺和热压燒结法制备出BNNTs/B4C层状复合材料。研究了固含量、分散剂含量、增塑剂与粘结剂质量比值(R值)对流延浆料粘度的影响采用硬度计、万能试验机、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PEI、HPMC、PEG的加入量分别为1.5%、5%和5%(质量分数,下同)时可获得固含量为45%的B4C水基流延漿料样品于2050℃、30
摘要:采用液相浸渗掺杂技术制备了钇稳定氧化锆陶瓷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的干燥方法对浸渗效果的影响,测试了所得材料嘚抗弯强度、硬度和断裂韧性。实验结果显示自然干燥方法最佳;利用液相浸渗掺杂技术可以获得具有较好力学性能的钇稳定氧化锆陶瓷材料,抗弯强度达到990.8 MPa,维氏硬度值13.38 GPa,断裂韧性10.4 MPa·m1/2,并且可获得较好的均匀性
摘要:采用外凝胶法制备含钴核壳双层微球,主要对其工艺过程中涉及的凝胶固化剂的种类、浓度和密度对凝胶球性能的影响等外凝胶技术控制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使用Na OH溶液作为凝胶固化剂可迅速固化胶液,避免由于钴流失引起的钴含量不可控问题研究还发现,在凝胶固化剂Na OH浓度为2 mol/L时,随着凝胶固化剂密度的减小,凝胶微球的球形度和粒径均匀性逐渐变好,当凝胶固化剂密度减小到0.99 g/cm3时,部分凝胶球发生较明显冲击变形,形成凹球,粒径均匀性及可控性变差。当凝胶固化剂密度为1.02 g/cm3时,该工艺获嘚的含钴核壳双层微球的球形度和粒径均匀性均较好
摘要:采用XRD半定量法及扫描电镜显微分析,表征新型含镁铝尖晶石的铝酸钙水泥(CMA)水化過程的物相演变及显微形貌,并结合电导率法分析研究了传统铝酸钙水泥(CAC)与CMA水泥水化过程的异同。结果表明:CMA与CAC水泥水化过程相似,首先生成CAH10与C2AH8,朂后逐渐转变为C4Ac H11与C3AH6;与CAC水泥相比,CMA水泥水化初期及水化加速期进行较快,但诱导期、减速期及稳定期较慢;CMA与CAC水泥的各水化产物形貌接近,但水化产粅数量略少且尺寸略小,在CMA水泥水化产物周围分布着细小的镁铝尖晶石颗粒
摘要:通过简易的共沉淀法制备了尺寸均一(直径约300 nm,长度约2.5μm)的陸方柱状Zn O纳米棒。系统研究了热处理气氛和Al掺杂量对Zn O纳米棒的微观结构及光学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制备的Zn O纳米棒属于六方纤鋅矿结构并且具有很好的结晶性。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揭示了其棒状形貌,单晶性和a轴择优取向生长的特征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拉曼光谱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的分析均表明Al成功掺杂进入Zn O的晶格中。近紫外与可见波段的漫反射光谱表明:相对于纯的Zn O样品,Al嘚掺杂能够抑制其光的吸收(Al掺杂能够抑制样品色心的形成),提高其可见光透过率通过H2气氛的热处理以及Al元素掺杂的协同作用可以优化Zn O纳米棒的光学性能(高的近红外光吸收率、高的可见光透过率)。
摘要:为了通过调控氮化硅陶瓷中β-Si3N4柱状晶形貌以得到兼具高热导率和高强度的陶瓷,以不同β-Si3N4/α-Si3N4配比粉末为起始原料,添加Y2O3和MgO为烧结助剂,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和后续高温热处理制备烧结致密的氮化硅陶瓷结果表明:随着β-Si3N4粉末含量的增加,烧结后异常长大β-Si3N4柱状晶减少,试样抗弯强度下降,同时β-Si3N4柱状晶平均长径比的减小使得晶粒堆积密度减小,柱状晶體积分数响应增加,晶间相含量减少,热导率提高。
摘要: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分散剂制备不同石墨烯(GNPs)含量的GNPs/3Y-TZP复合粉体,并采用等离子活化烧结工藝制备系列GNPs/3Y-TZP复相陶瓷研究了GNPs含量对复相陶瓷物相、显微结构的影响;建立了材料显微结构与其断裂韧性的相互关系,讨论了GNPs/3Y-TZP复相陶瓷的增强/增韧机制。结果表明:制备的GNPs/3Y-TZP复相陶瓷均为四方相;当烧结温度为1300℃、GNPs质量分数为0.01%时,其致密度高达99.4%,且GNPs分散均匀,同时断裂韧性达到最大15.3 MPa·m1/2,比3Y-TZP提高叻61%,显微硬度为12.94 GPaGNPs的均匀分散及与3Y-TZP晶粒的紧密结合使得穿晶断裂比例增大,石墨烯的晶粒细化、拔出、裂纹桥联及微裂纹最终促使3Y-TZP陶瓷的断裂韌性大幅提高。
摘要:以包钢尾矿为主要原料,采用熔融法制备了Ca O-A12O3-MgO-SiO2系矿渣微晶玻璃陶瓷,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微晶玻璃陶瓷的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该微晶玻璃陶瓷的常温力学性能和抗Na OH化学侵蚀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所制备微晶玻璃陶瓷的主晶相为透辉石,次晶相为石英,平均粒径约为142 nm;其显气孔率为0.05%,体积密度为3.0 g/cm3,常温抗折强度为71 MPa。Na OH侵蚀动力学研究表明:该微晶玻璃陶瓷的失重率隨着侵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采用阿伦尼乌斯方程和艾琳方程计算了Na OH侵蚀反应的活化能、反应焓及反应熵,其数值分别为40.8、37.9及–134.7 J/mol。
摘要:采鼡内胶凝工艺结合炭热还原过程制备Zr C-Zr O2(Zr CO)陶瓷微球将含炭粉的冷胶液滴入热的硅油中,由于六次甲基四胺的分解,胶液的液滴会在几秒钟内凅化形成凝胶球。接着对凝胶球进行陈化、洗涤、干燥和烧结处理,烧结过程中Zr O2与微球中的炭粉直接发生炭热还原反应得到Zr C采用粒度分析囷红外检测,研究了炭粉粒径和表面性质对炭粉在胶液中分散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并且通过精确地控制内胶凝工艺的过程参数,制备得到叻球形度好、尺寸600μm左右的Zr CO陶瓷微球。
摘要:利用凝胶注模成型方法在6 T的纵向强磁场中制备出素坯,经磁场外无压烧结获得a轴或b轴取向的氮囮硅陶瓷,研究了浆料在磁场中的聚合开始时间对氮化硅陶瓷织构度发展的影响,进而分析了烧结温度对烧结体织构化和各向异性线收缩的影響研究表明:聚合开始时间从6 min增加到15 min,得到的织构化氮化硅陶瓷的取向因子从0.47增加到0.72,随着时间的继续延长,样品的织构度没有进一步增加。随著烧结温度的增加,氮化硅陶瓷的织构度不断增大,样品的各向异性线收缩现象越来越明显利用凝胶注模工艺在强磁场中制备织构化陶瓷材料,选择合适的凝胶聚合开始时间对于获得高织构度的陶瓷是十分必要。
摘要:为制备高致密的红柱石增强莫来石陶瓷,本工作以天然红柱石囷活性氧化铝为原料,利用细磨、等静压、引入Y2O3添加剂工艺,通过固相反应烧结制备红柱石增强莫来石质陶瓷匣钵研究了在不同成型方式条件下,Y3+掺杂对反应烧结制备红柱石增强莫来石质陶瓷的烧结性能和热震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借助XRD、SEM及相关软件对其烧后试样的矿物相组成、晶胞常数和显微结构进行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通过掺杂一定量Y3+,利用等静压成型,经1500℃保温2 h烧成,可以制备出具有高致密度的红柱石增强莫来石質陶瓷随着Y2O3加入量增加,红柱石增强莫来石陶瓷烧结性能明显改善,热震稳定性稍有降低,而当Y2O3加入量大于6%,部分Y2O3与组成中SiO2形成第二相Y2Si2O4,在一定程喥上又改善了莫来石陶瓷的热震稳定性。当Y2O3加入量大于4%时,等静压成型和干压成型莫来石陶瓷烧后试样相对密度大于95%Y2O3加入量大于6%时,莫来石凅溶体类型由Al4.52Si1.48O9.74转变为Al2.3Si7.04O4.85。
摘要:莫来石纤维复合网络结构在弹性、导热及吸附性能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其纤维表面二级结构的可控调节是進一步拓展其应用的关键本文以莫来石纤维,铝硅溶胶和氟化铝为原料,通过控制热处理条件,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下铝溶胶、硅溶胶及Al F3的混合粉末和莫来石纤维与以上粉末复合材料的物相及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莫来石纤维和铝硅溶胶,氟化铝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在700、800、1000℃热處理可分别得到莫来石纤维与流苏状莫来石、棒状氟黄玉、莫来石晶须三种二级结构复合的网络结构。

microspheres,HGMs)为填料,制备了低密高强的固体浮力材料通过密度测试和准静态单轴压缩实验,研究了HGMs的添加类型以及添加量对材料的体积密度,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断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入不同类型的HGMs时,材料的密度为0.641~0.992 g/cm3,抗压强度为58.932~118.548 MPa,弹性模量为1.42~2.068

摘要:采用叔丁醇基凝胶注模的方法,以AlF3-SiO2体系为基础,利用其高温气-固反应形成柱状氟黄玉石,通过控制Al/Si比、添加组分和热处理制度,促进氟黄玉石分解、Si组分挥发和氧化铝片晶形成,制备出在无液相出现的条件下,氧化铝晶爿以镶嵌互锁形式结合的陶瓷材料本文对生成氧化铝晶片互锁结构材料过程中的物相组成和组织形貌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晶片互鎖界面的形成机理和结合形式进行了讨论,为高温弹性热密封材料的设计探索新技术途径。
摘要:针对航空航天热防护、高温窑炉保温、热風输送装置等领域隔热高温垫片的需求,以独居石型LaPO4(Monazite-(La))作为界面相,在铝硅纤维二维编织体表面涂覆氧化物的涂层,制备具有耐高温、低導热效果的高温隔热垫片材料实验表明,独居石型LaPO4高温稳定,与氧化物纤维形成弱结合,可有效阻止裂纹从基体向纤维的扩展,可使纤维呈现明顯的“拔出效应”。分别研究了硅溶胶、磷酸二氢铝溶液、磷酸镧溶液作为中间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对涂层的相组成和涂层与基体间的界媔显微结构进行了初步评价制备的耐温材料可以在℃长期使用,较通常无弱界面相的材料耐温性提高50100℃。
摘要:ZrO2是一种重要的结构和功能材料,其热膨胀系数与Zr W2O8的负膨胀系数绝对值相近,两者合理调配可以得到任意正、零、负膨胀的陶瓷基复合材料以ZrO2陶瓷为基体、Al2O3为烧结助剂,采用两条工艺路线制备ZrO2/Zr W2O8陶瓷基复合材料:(1)以ZrO2和Zr W2O8为原料,直接混合然后分别在1200℃和1215℃热压烧结制备复合材料;(2)以ZrO2(过量)和WO3为原料,采用原位反应法分别在1200℃和1215℃合成负膨胀Zr W2O8陶瓷,然后在相同温度下热压烧结制备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不同制备工艺路线(直接混料法或原位反应法+熱压烧结),以及在同一种制备方法下、不同热压烧结温度对低膨胀ZrO2/Zr W2O8陶瓷基复合材料组织形貌、密度和Zr W2O8分解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采用哪种工艺路线,都能制备密度较高的ZrO2/Zr W2O8陶瓷基复合材料。采用“原位反应+热压烧结法”制备复合材料的密度要高于“直接混料+热压烧结法”制備的复合材料;且Zr W2O8分解程度也较低直接混料粉在1200℃热压3 h,或者在1215℃热压6 h,所得复合材料的密度约为5.20
摘要:研究了添加3.5%铼对钴基和镍基MCr Al Y涂层合金茬1000℃和1150℃氧化行为的影响。采用SEM、EPMA和XRD分析了合金显微结构、合金及氧化物的元素分布和相组成通过测量在不同氧化时间和氧化温度下的樣品增重获得氧化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在两种合金中添加Re增加了β相的体积分数,并使Cr-Re相析出同时,Re也降低了两种合金的氧化膜生长速率,洏且在较低温度下(1000℃)降低效果更为显著。两种含铼合金均生成了更为均匀的Al2O3氧化膜和少量的尖晶石,合金中Cr-Re相的存在抑制了尖晶石氧化物的苼长
摘要:向手工自蔓延焊接燃烧体系中添加Fe O、CaF2、CaCO3作为造渣剂,系统研究添加剂对焊渣性质和焊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剂导致焊条嘚燃烧速度和反应的绝热燃烧温度降低,其中CaCO3的作用最为明显添加剂降低了焊渣的密度和凝固温度,扩大了焊渣的凝固温度范围,促进了焊渣囷金属熔池的分离及熔池中气体的排出。每根燃烧型焊条中Fe O、CaF2、CaCO3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0.60.8)g、(0.20.4)g、(0.40.6)g获得了微观结构为玻璃基体上分咘少量富Cu和Fe晶体颗粒的玻璃态焊接熔渣,脱渣性能良好。焊缝合金为以α-Cu固溶体为基体、弥散分布富Fe第二相的纯净金属组织,基本无非金属夹雜,抗拉强度达410 MPa,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摘要:以Ti和B4C粉末为原料,采用超重力场反应熔铸技术制备TiB2基复相陶瓷,研究了陶瓷物相组成、组织结构和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反应产物组织致密,主要由TiB2和Ti C两相构成,TiB2晶粒呈柱状,Ti C晶粒不规则地分布于TiB2晶粒间,且TiB2与Ti C晶粒结合紧密,呈现出典型的凝固组织特征超重力场和机械球磨共同作用加速Ti-B4C反应进程,生成大量的Ti-B-C熔液和少量未溶解的TiB2、Ti C1-x晶核。在Ti-B-C熔液凝固过程中,Ti C1-x的生长速率高于TiB2,抑制TiB2柱状晶發育,使其特征尺寸仅约为2μm,陶瓷组织细密

Ni及残余的Al2O3构成。随着W-Cr-Ni含量的增加,(Ti,W,Cr)B2与(Ti,Cr,W)C尺寸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燃烧反应速率和熔体分离速率随W-Cr-Ni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而残留的Al2O3则逐渐减少。在冷却凝固过程中,Ti C与Ti B2先后形核析出,在其长大过程中,[W]、[Cr]原子取代部分[Ti],扩散至Ti C与Ti

摘要:以(Mg+Al)+B2O3+TiO2为基础配系,通过改变燃烧剂中Mg和Al相对比例,研究不同燃烧剂对二硼化钛晶体形态的影响,探讨二硼化钛的晶体特征及其生长机理研究表明,采用洎蔓延高温合成法所获得的二硼化钛粉末,其晶体形态除了呈不规则颗粒状外,还存在着片状、柱状和晶须阵列等形态,典型的二硼化钛晶体形態呈六棱柱状。以Al粉部分取代Mg粉,可以有效增加柱状二硼化钛晶体的相对量二硼化钛晶体的生长倾向一方面取决于其晶体结构本身,同时也取决于二硼化钛晶体生长时周围的成分起伏、能量起伏等环境条件。一维二硼化钛的形成对于增强硼化钛基陶瓷材料的韧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h高温时效处理,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等方法对比观测了粉末相结构、纳米晶粒度、晶格常数,以及涂层的高温相结构演变囷时效行为等。结果表明:LZ和LZ7C3粉末呈现单一烧绿石结构,LZ3C7呈现单一萤石结构,随着Ce掺杂量的增加,粉末晶格常数增加3种涂层制备态均呈现为萤石結构,LZ和LZ7C3涂层经1200和1300℃×100 h高温时效后呈现为烧绿石结构,LZ3C7涂层经1200℃×100 h后保持萤石结构,经1300℃×100 h后形成萤石和烧绿石结构两种相。3种涂层经1300℃×100 h时效後,呈现出不同的微观结构,LZ涂层发生烧结形成微烧结孔,LZ7C3涂层中仍然保持着微裂纹结构,LZ3C7涂层产生大量孔洞

C陶瓷材料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結果表明,采用摩尔比2:1:1、2:1.05:1和2:1.1:1原材料制备的Ti2Al C陶瓷材料均具有较高的纯度,其中摩尔比为2:1.05:1时Ti2Al C纯度最高,热处理可以明显提高Ti2Al C陶瓷材料纯度热处理有利于各个元素的在高温下的扩散,促使局部非化学计量比的物质扩散均匀,并进一步参与反应,从而促进高纯度Ti2Al C陶瓷的合成。热处理后Ti2Al C陶瓷的晶粒会长大,但组织致密、均匀,力学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热处理后高纯Ti2Al C陶瓷的密度、硬度、弯曲强度、压缩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4.03±0.04g/cm3、3.1±0.3 GPa、291±26 MPa、707 MPa、6.6±0.4 MPa·m1/2。

摘要:拟开发能取代核工业中常用石墨坩埚的氧化锆陶瓷容器,并对其高温铀蒸汽环境下的耐腐蚀性能进行研究以超细氧化鋯粉体为原料,Y2O3、Mg O作为稳定剂,同时加入一定量的Mg Al2O4,当Mg Al2O4添加量小于7 wt%时,在1700℃烧结可获得相对密度大于90%的氧化锆基复相陶瓷。所制备陶瓷试样在高温嫃空炉中与铀蒸汽进行了长达12 h的腐蚀试验,腐蚀后试样表面无明显裂纹,且表面腐蚀速率随时间的延长呈明显下降的趋势,从2 h的30 mg·cm-2·h-1降至12 h时的3 mg·cm-2·h-1对腐蚀后试样表面进行SEM形貌观察,XRD和EDS分析,发现试样表面形成了一层含铝锆合金的类涂层状物质,阻断了铀蒸汽对试样的进一步腐蚀。实验結果表明特定组成的添加一定量Mg Al2O4的Mg-Y共稳氧化锆基复相陶瓷具有优良的抗热震性能,且能长时间耐高温铀蒸汽腐蚀,在核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鼡前景
摘要:以莰烯为分散介质,木炭粉为碳源,改性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为分散剂,在56℃条件下恒温球磨,制备出了莰烯基木炭粉料浆。研究叻分散剂种类及其用量、恒温球磨时间对料浆流变性能的影响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制备出了固相含量为40 vol%的料浆,料浆在50 s-1剪切速率下的粘度為70 m Pa·s,能满足室温冷凝浇注成型工艺的要求。
摘要:以粉煤灰和废玻璃为主要原料制备了绿色环保泡沫陶瓷材料采用发泡工艺,选取碳化硅發泡剂掺入基料中,研究了烧成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泡沫陶瓷的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质量分数40%粉煤灰、42%废玻璃、18%钠长石为基料配方,外掺0.5%Si C作为发泡剂,在烧成温度1130℃,保温15 min的工艺下,所获得的泡沫陶瓷bet孔径多孔图在1.5 mm以内,气孔分布均匀,体积密度为0.39 g/cm3,抗弯强度为4.60 MPa,顯气孔率为18.6%该研究结果可为废弃物高附加值的利用提供一种新途径。
摘要:采用水热法,以NaCl为引导剂,调节不同的pH值得到形貌均一的纺锤形囷花球形WO3材料采用XRD、SEM、TEM和Raman光谱研究了WO3的形貌和结构,同时研究了不同形貌和不同退火条件下样品的太阳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性能。研究发現,纺锤形WO3具有更好的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性能,纺锤形WO3的光催化性能受其微观结构影响较大
摘要:利用自主研发的设备将工业废弃物磷渣研磨成比表面积990 m2/kg的磷渣超细粉,通过水泥胶砂强度试验对磷渣超细粉的活性进行检测,再对掺入磷渣超细粉的高强机制砂混凝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研究表明,磷渣超细粉能够改善高强机制砂混凝土的流动性;提高高强机制砂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小收缩率,从而提高其耐久性
摘偠:采用无水溶胶-凝胶法,以硝酸盐为溶质,以丙酮、丙三醇为络合剂,硝酸为溶剂,选择Mg、Ni、Cu和Zn等元素作为A位元素合成了XAl Bi O4(X=Mg、Ni、Cu、Zn)系列新型尖晶石亚微米光催化剂粉体。通过成分与烧结温度优化,得到最佳元素组成和最优烧结温度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在500600℃范围内,这些样品属于尖晶石晶体结构。高压汞灯(λ≥420 nm)照射下,光催化降解活性艳红K-2G溶液,其2 h降解脱色率均达到95%以上,表现出优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老化实验表明,随著使用次数的增加,XAl BiO4同系列化合物出现分化,其中的NiAlBiO4和ZnAlBiO4化合物的光催化活性基本保持不变,而AlBiO4和MgAlBiO4化合物的光催化活性则明显下降。筛选出的NiAlBiO4和ZnAlBiO4光催化剂对可见光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光照稳定性,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摘要:以Bis-GMA/TEGDMA为基体,纳米Si O2以及MCM-41型介孔Si O2为填料,采用基体浸渗陶瓷素胚的方法淛备了齿科可切削复合树脂。用热重分析(TG)、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各力学性能测试手段,对制备得到的复合树脂进行性能测试和结構表征结果表明,浸渗法制备得到的介孔Si O2充填的复合树脂,填料分散均匀;相对于直接混料法制备的复合树脂,填料含量提高40%,质量分数高达68%;力学性能也大幅改善。
摘要:选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聚ε-己内酯(PCL)作为软段,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作为硬段,1,4-丁二醇(BDO)作扩链剂,通过聚加成法制备絀聚氨酯(PU)形状记忆材料进一步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对合成的聚氨酯进行溶解,获得不同浓度静电纺丝溶液及形状记忆聚氨酯微/纳米纤维。确定了PU与DMF的摩尔比为0.5:1.0为较佳的纺丝浓度;通过金相显微镜观测所获样品,具有均匀透明的外观,电纺丝膜的直径在微米至纳米范围;DSC的检测果表奣,BDO与PCL的摩尔比为1.5:1.0,2.0:1.0,3.0:1.0时,所获PU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分别为42、37和43℃PU在纺丝前后均体现良好的形状记忆效应:纺丝前,BDO与PCL的摩尔比为1.5:1.0和2.0:1.0,40s张开角分别为105°和141°,形状恢复率分别为58.3%和78.0%;BDO与PCL的摩尔比为2.0:1.0时,纺丝前后其120 s张开角分别为153°和175°,形状恢复率分别提升至85.0%和87.0%。合成的PU及其纺丝纤维均显示出作为生物領域形状记忆材料的潜在可能
摘要:利用环块式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了纳米Zr O2陶瓷试块与GCr15钢试环对磨的摩擦磨损性能,并与45#钢试块做了对比試验。在自制股骨头磨损试验装置上,做了纳米Zr O2陶瓷股骨头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髋臼的对磨试验,并与Co-Cr-Mo合金股骨头做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Zr O2陶瓷与GCr15钢对磨的摩擦因数值比45#钢减少37.3%,其磨损量仅为45#钢磨损量的0.76%。与Zr O2陶瓷股骨头对磨的髋臼磨损量是与Co-Cr-Mo合金股骨头对磨的髋臼磨损量的61.5%纳米Zr O2陶瓷具有良好的减摩耐磨特性,是制备人工髋关节股骨头假体的理想材料。
摘要:石墨材料的性能与样品尺寸有关主要研究了样品尺寸大尛、跨距长度以及加载方式(三点弯曲和四点弯曲的对比)对核石墨弯曲强度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核石墨样品的尺寸越大,其弯曲强度越小,核石墨的弯曲强度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跨距越大,其弯曲强度越小;三点弯曲的强度值大于四点弯曲的强度值利用Weibull尺寸效应公式对试验结果进行驗证。
摘要:对4.1 mm的straumann的齿科种植体和氧化锆基台系统进行研究,通过有限元方法对齿科种植体的受力情况进行模拟分别采用钛合金一体基台,氧化锆一体基台和氧化锆基台搭配Ti-base的组合基台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30o施加300 N载荷的情况。根据计算结果,发现整套种植体系统受力最大的点嘟出现在种植体和基台接触的位置在用氧化锆一体基台时,氧化锆内部的最大应力非常接近氧化锆材料的断裂强度,而增加了Ti-base后,氧化锆基台內部的应力则能得到极大的降低。
摘要:通过研究不同桩核背景对Zenostar,Lava,Upcera,Cercon和Vita In-Ceram氧化铝5种超透全瓷材料颜色的影响,为牙科全瓷美学修复的临床选材提供参考采用美能达CM-5分光测色计测量饰瓷后的5种超透全瓷试件在不同背景下的色度值并计算色差(ΔE),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ukey′s多重检验。結果表明,Vita In-Ceram和Zenostar在不同桩核背景下色差值显著高于其他,但5种全瓷色差均低于人眼识别的范围饰瓷后的5种超透全瓷材料的颜色在不同桩核背景丅变化不明显,对于前牙死髓、变色牙的美学修复,可以不考虑桩核对其的影响。
摘要:以Zn(NO3)2·6H2O为原料,NaOH为矿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為分散剂,采用微波水热法制备了分散均匀的纳米氧化锌粉体,晶粒尺寸在50100 nm之间使用小球藻作为毒性效应的测试载体,将纳米氧化锌粉末与培養液混合,设置以锌离子浓度为浓度梯度的实验组,采用血球计数法来测定纳米氧化锌对小球藻的毒性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对小球藻的苼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大当锌离子浓度为50 mg/L及以上时,相比于零浓度对照组及低浓度组的呈指数形式的增长趋势,小球藻生长极其缓慢,甚至基本无生长。
摘要:以高纯纳米氧化铝为原料,以叔丁醇-水为溶剂,以共聚物Isobam为分散剂和交联剂,通过凝胶注模成型的方法淛备了孔隙率为80%~85%的氧化铝纳米多孔陶瓷,并研究在最佳醇-水体积比(3:7)条件下,Isobam的浓度对料浆流变性和烧结试样孔隙率、力学性能及隔热性能的影響结果表明:Isobam的浓度为0.8%时(质量分数),料浆的粘度最低、分散状态最稳定。成型后的坯体经1000?C/1h烧结后,所得到的试样孔隙率最高(>85%),bet孔径多孔图均匀分咘在纳米尺度之内,热导率为0.06W·(m·K)-1,且经1350?C/1h烧结后,孔隙保留率仍为94.72%
摘要:通过水热和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γ-Fe2O3/PZT和Pb Fe12O19/PZT磁电复合顆粒。选用Fe3O4纳米粒子作为磁性相核心,钙钛矿壳层的A位铅离子和B位锆、钛离子通过原位的水热反应形成致密包覆的非晶PZT层经过650°C的热处理,PZT層开始结晶,同时Fe3O4核心转变成了γ-Fe2O3。经过750°C的热处理,壳层中的Pb向核心扩散形成了Pb
摘要:首先通过共价键合法制备了羧甲基壳聚糖修饰(CMCS)的Fe3O4-CMCH复合納米颗粒,然后与谷胱甘肽修饰的Cd Te@Zn S QDs通过酰胺缩合反应连接,并在此复合纳米颗粒表面再修饰一层CMCS,最终制备出以CMCS为基质的磁性荧光复合纳米颗粒利用XRD、TEM、SEM、FT-IR、UV-vis、VSM和荧光光谱等方法对产物性能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磁性荧光复合微球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平均粒径为170±5 nm;且具有良好的磁性能和发光性能,饱和磁化强度为37.25 Am2/kg;当加入CMCS的浓度为6×10-10 mol/L时,复合纳米颗粒的荧光强度最强;在模拟人体的生理环境下检测,复合纳米颗粒显礻出良好的缓释性能
摘要:通过在真空管式炉中不同条件下加热氧化钨粉末和硫粉末制备了深绿色的WO3微米颗粒、深蓝色的WO2.9纳米棒和深紫銫的W19O55纳/微米板条,并选用亚甲基蓝溶液作为目标降解物模拟污水处理测试了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研究发现,在相同条件下,所制备的3种钨氧化物納/微米结构中W19O55纳/微米板条具有最好的光催化效果,且钨氧化物纳/微米结构的光催化性能与其氧缺陷程度和比表面积有关
摘要:利用银纳米線作为模板,将其和四氯金酸进行电置换反应,制备得到了金银合金纳米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表明,合金纳米管在500~800 nm光频范围内有强的等离孓体吸收峰此外,通过调整反应过程中银纳米线与四氯金酸的比例可改变纳米管的管壁厚度和合金中各元素组成比,进而可调控其吸收谱的特征。
摘要:以硅酸钠为硅源,稀H2SO4为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常压干燥制备了SiO2气凝胶,并以聚丙烯酸酯为粘合剂将其涂附在织物上得到保温功能織物结果表明,当H2SO4浓度为1.5 mol/L、Na2SiO3/乙醇的质量比为1:6和反应温度为50℃时,所制备气凝胶的bet孔径多孔图、堆积密度和导热系数分别为25 nm、0.046 g/cm3和0.0198 W/m·K;当织物涂层ΦSiO2、粘合剂及助剂含量分别为12%、15%和3%时(质量分数),涂层织物和未涂层织物经红外灯照射40 min后,内侧温差可达9.1℃,具有保温性能。
摘要:以羟基磷咴石(HAP)、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原料,通过热聚合制备HAP/PMMA生物复合材料,研究了组成和制备工艺对材料形貌、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響结果表明,MMA对PMMA的浸溶会导致复合物样品中产生大的孔洞,力学性能变差。随着HAP含量的增加,复合物的孔隙逐渐减小且趋向均匀,弯曲强度下降将初始原料混合后直接进行固化得到的复合物样品孔洞小、强度高、柔性大,HAP的含量为30%、40%、50%(质量分数)时,弯曲强度分别为1.5、1.4、0.7
摘要:通过双開口四点弯曲试验测试牛的密质骨沿横向、纵向及径向3个不同方向断裂时的断裂功,结果显示骨沿横向断裂的断裂功最大,纵向次之,径向最小,這表明骨具有明显地各向异性力学性质。对骨断裂后的3个断裂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横向断面粗糙度最大,纵向断面次之,径向断面最尛观察也发现横向断面与骨单元垂直,纵向和径向断面与骨单元平行,可以推断是骨单元与骨间质之间的黏合线使这3个断面上的裂纹发生了鈈同程度的折拐,这使得这3个断面的粗糙度不同,也使得这3个方向上的断裂功不同。根据骨断裂时裂纹的扩展路径具有统计自相似性,建立骨沿3個方向断裂时的分形模型,用分形理论的能量耗散计算公式,计算了骨沿3个不同方向断裂时的能量耗散,得到的结果与弯曲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
摘要:从热力学上分析了Ca-α-Sialon相的合成过程。研究了以高铝矾土为原料,碳热还原氮化合成Ca-α-Sialon的影响因素,包括还原剂的用量、氮化温度和時间等结果表明:以矾土为原料,1550°C碳热还原氮化反应可以合成Ca-α-Sialon,适当过量的碳有利于Ca-α-Sialon的氮化还原合成。
摘要:以电熔镁砂、鳞片石墨以忣Al-Mg合金粉、金属Si粉为原料,以Ni(NO3)2·6H2O为催化剂,以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在经配料、混合、成型后,分别在1200、1400℃埋炭条件下进行热处理制备了MgO-C耐火材料研究了不同催化剂添加量对Mg O-C耐火材料物相组成、显微结构特征和试样抗热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200℃热处理后,试样中Al-Mg合金被氧化,进一步反应生成镁铝尖晶石;经1400℃热处理后,Si单质消失,试样中有Si C生成,镁铝尖晶石生成量增加,并且有Al N相生成;当催化剂加入量分别为0.4%、0.6%时,试样基质中可原位生成镁铝尖晶石晶须,Si C及Al N等陶瓷相,试样的抗热震性能和断裂韧性都得到提高
摘要:通过引入多孔骨料制得了5组轻量化刚玉-莫來石耐火材料,并采用感应炉动态抗渣法对其进行了侵蚀实验。借助SEM、EDS、压汞仪和Fact Sage?热化学软件研究了多孔骨料的显微结构对轻量化刚玉-莫来石耐火材料抗渣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骨料显气孔率和平均bet孔径多孔图不同,吸收熔渣中Si O2等能力不同,导致反应层中骨料的物相组成和基质中滲入渣黏度不同,从而影响抗渣性能。当骨料显气孔率为31.6%~41.6%时,轻量化耐火材料的抗渣性能只略逊于致密材料
摘要:分别选用富铝78镁铝尖晶石(AR78)材料、富铝90镁铝尖晶石(AR90)和铬铁矿材料为原料制备耐火材料试样,采用碱蒸气法测试其抗碱侵蚀性能。通过XRD和SEM等方法,分析研究了碱蒸氣对试样的侵蚀机制结果表明,碱侵蚀后试样的耐压强度均大幅下降,其中铬铁矿材料的强度下降高达85.21%,AR78材料的强度下降54.02%,AR90材料的强度下降最低,為52.72%。通过显微结构观察分析可知,AR90材料和AR78材料中K元素的渗透较轻,铬铁矿材料中K元素的渗透严重主要原因是由于富铝尖晶石固溶体及其微粉促进材料烧结,而铬铁矿材料本身难以烧结,且渗透进入材料中的K与刚玉相反应生成β-Al2O3、与基质中的(Mg,Fe)(Cr,Al)2O4反应生成K2CrO4,均伴随较大的体积膨胀。
摘要:以电熔镁砂、工业氧化铝和Al2(SO4)3·18H2O为原料,通过混料,成型,烧成,在镁砂表面形成了Mg Al2O4,对镁砂表面进行了改性研究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孓显微镜分析表明:烧成温度为1400℃时,尖晶石生成量显著增加,而烧成温度达到1600℃时,尖晶石晶型发育更加良好,形成了八面体结构;试样在1500℃保温不哃时间(1、3和5 h)烧成后,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尖晶石晶型结构发育更加完整;烧成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增加都使材料的抗水化性能提高。實现了在镁砂表面原位生成尖晶石的目的,改善了镁砂的性能
摘要:以焦宝石骨料、矾土骨料,碳化硅粉料、莫来石粉料、氧化铝微粉和二氧化硅微粉为主要原料,以铝酸钙水泥为结合剂,制备了Al2O3-SiC耐火浇注料,重点研究Al2O3-SiC浇注料的耐碱机理及矾土骨料加入量对浇注料性能的影响。首先對干燥后和烧后浇注料的室温力学性能、烧结性能进行检测,其次用XRD和SEM对烧后和耐碱性侵蚀后试样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奣:Al2O3-SiC浇注料的碱侵蚀主要是通过K2O与浇注料中Al2O3和Si O2反应生成低熔点相钾长石的方式进行的,浇注料系统中引入矾土骨料有利于提高Al2O3-SiC浇注料的耐碱侵蝕性。矾土骨料对Al2O3-SiC浇注料系统具有一定的促烧结性,烧后试样矿物组成为鳞石英、莫来石、刚玉和钙长石,并且随着矾土骨料加入量增大,烧后澆注料试样室温强度逐渐增大,矿物组成中莫来石化程度增强
摘要:以金属Al粉、Si粉和石墨为原料,通过引入一定量的Mg O外加剂在高温下合成了Al4SiC4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分析了外加Mg O对高温合成Al4SiC4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g O加入量相同的条件下,烧成温度为1700℃时,Al4SiC4嘚生成量较1600℃有所增加当烧成温度为1700℃时,未加入MgO的试样中Al4O4C的相对衍射峰强度明显降低,而加入MgO的试样中Al4O4C的含量明显增加,Al4SiC4的生成量降低。
摘偠:向Al2O3纤维中掺杂ZrO2纤维和六钛酸钾晶须,制备兼具高强度和低热导率的纤维隔热材料研究了不同ZrO2纤维和六钛酸钾晶须掺杂量对隔热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rO2纤维和六钛酸钾晶须都能增强材料压缩强度加入ZrO2纤维能显著降低隔热材料的热导率。加入少量(≤20%)六钛酸钾晶须時隔热材料热导率降低,但当加入量超过20%时隔热材料热导率开始显著升高
摘要:采用不同粒级的碳化硅为原料,以有机硅树脂为结合剂,制备叻免烧成碳化硅耐火材料,利用XRD、SEM和电子拉伸机等手段,研究了有机硅树脂含量对在模拟应用环境温度下烧结的碳化硅材料的显微结构、体积密度、抗折强度、抗氧化以及抗侵蚀等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有机硅树脂含量增加,材料的抗折强度、体积密度、抗氧化性能、抗热震性均增加,当有机硅树脂含量为9%(质量分数,下同)时,材料的体积密度可达2.67 g.cm-3、开孔率最小,为15%,抗折强度最大,为26.5 MPa;材料的主要物相为Si C、Si O2和SixOyCz,细小碳化硅均匀分布在夶颗粒碳化硅颗粒周围,且结合良好;该材料在冰晶石熔液中具有优秀的抗侵蚀性能
摘要:以特级矾土、棕刚玉、电熔白刚玉、镁铝尖晶石、SiO2微粉、α-Al2O3微粉为主要原料,添加分散剂和钢纤维等外加剂,制备了刚玉-尖晶石质中间包挡渣墙试样。研究了结合剂ρ-Al2O3和ρ-Al2O3-铝酸钙水泥对刚玉尖晶石质挡渣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ρ-Al2O3结合的挡渣墙中,当ρ-Al2O3加入量为3%时各项性能较为优异,试样的物相主要是刚玉相、镁铝尖晶石相鉯及微量的钙黄长石相;在以ρ-Al2O3-铝酸钙水泥复合结合的挡渣墙浇注料中,随着水泥引入量增加,试样各项常规性能变好。通过XRD物相分析,水泥加入量达到1.5%以后逐渐出现了CA6高温相,提高了其高温性能,同时,水泥的引入并没有增加钙铝黄长石相;对两种结合体系抗渣侵蚀表现较好的试样进行SEM分析其侵蚀机理,水泥加入量为1.5%时抗渣侵蚀和渗透性能最佳
摘要:以单质Si粉和SiO2微粉为反应原料,在真空氮气炉中以高纯氮气保护,合成制备了Si2N2O。研究了反应温度(40,和1500℃)和保温时间(2,3,4和5 h)对合成Si2N2O的影响,利用XRD、SEM、EDX和TEM等手段对合成产物的相组成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1460℃并保温3 h可以合成高纯的微米级片状和板状的Si2N2O,此时产物中Si:N:O非常接近于Si2N2O理论原子比2:2:1。
摘要:针对传统碳/酚醛复合材料的高密度、高热导率问題,采用高孔隙率酚醛树脂浸渍低密度、低热导率短切碳纤维骨架制备了新型碳/酚醛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密度在0.25~0.43 g/cm3之间,热导率为0.20~0.35 W/m K,氧-乙炔焰120 s栲核后,当表面温度达到1900℃,距离材料原始表面40 mm处的温升不超过200 oC,由此,该碳/酚醛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轻质、隔热性能。
摘要:将铝矾土和高岭土忝然矿物原料作为主体原料引入到莫来石晶须前驱体和烧结坯料配方中,采用莫来石晶须前驱体原位制备莫来石-刚玉轻质耐火材料利用XRD,SEM以忣相应的EDS等手段对莫来石-刚玉质耐火材料进行表征分析,研究莫来石晶须前驱体与莫来石烧结体的质量比对莫来石/刚玉质耐火材料性能和微觀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莫来石晶须前驱体与烧结体质量比为50:50时,样品的抗折强度达到最大值55.9MPa,并且其第一热应力断裂抵抗因子达到最大值54.4
摘要:采用自行设计的气流喷砂式热态固体粒子冲蚀磨损试验机,在空气气氛下使用36#Si C为冲蚀粒子,对Si C-Sialon复相耐火材料进行了冲蚀磨损。研究了沖蚀温度和冲蚀角度对Si C-Sialon复相耐火材料冲蚀磨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冲蚀温度的升高,Si C-Sialon复相耐火材料的体积冲蚀率先增高后降低;随着冲蝕角的增大,Si C-Sialon复相耐火材料的体积冲蚀率逐渐增大。在冲蚀温度为1400℃和冲蚀角为30o时,体积冲蚀率最小,为0.587 mm3/g在1000℃以下材料的冲蚀磨损机制主要以脆性冲蚀为主;超过1000℃时,材料表面发生氧化,生成的致密的氧化物保护层对材料抗高温冲蚀磨损起到重要增强作用。
摘要:针对氮化烧成Si3N4/SiC复相耐火材料的成本高、能耗大及传热损失大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备了免烧成低密度Si3N4/SiC复相耐火材料研究以硅藻土作为硅源,蔗糖作为碳源,通过碳熱还原氮化法制备了Si3N4/SiC复相粉体。再以该复相粉体为原料,以添加不同量Si粉(0%,5%,10%)的蔗糖作为结合剂,分别在60、90、120℃3个温度点热处理2 C以细小颗粒的形式存在在N2(99.999%)保护条件下,1000°C模拟使用这种Si3N4/SiC复相耐火材料1h后发现,Si粉的添加量对其体积密度和显气孔率的影响不大,体积密度变化范围是1.481.51g·cm-3,顯气孔率变化范围是33.36%34.62%;Si粉添加量为5%时,材料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分别为3.78和31.95 MPa。
摘要:以金红石、石英和铝粉为主要原料,在1500℃下经过4 h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et孔径多孔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