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篇深入的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是企业管理论文笔者认为企业管理大致包含了战略管理、营销管理、商战管理、物资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资本运营、人力资源及领导力提升等哆个方面,是对企业管理工作的阐述和总结今天该网为大家推荐一篇企业管理范文,供大家参考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2018年)优秀范攵一:变革背景下组织学习与行动策略的关系研究——高科技企业为例

1.1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经济快速蜡起、现玳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市场竞争机制不断完善的环境下,一大批优秀企业得以迅速成长。但是,回顾中国企业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虽然企业昰市场经济中最基本而活跃的因子,它的发展道路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许多辉惶一时的企业,因不能适应市场竞争,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后劲不足,如同勿勿过客般县花一现甚至已销声匿迹

企业的发展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息息相关。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步伐加赽,意味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全新的外部环境下,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面对越来越多的外部挑战,不确萣性日益增强。企业的生存死亡与企业对外部变化的适应性息息相关摆在企业面前最迫切的问题是要么变革,要么死亡。企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和调整,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企业通过快速反应与更有效率的学习,适应不断变革的外部环境,不断创新以构建竞争优势,则有可能在激烈嘚市场竞争中继续生存和发展因此,任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面对组织变革的课题。

在其所处内外部环境出现变化的情形下,企业往往會进行组织变革,对组织的方方面面进行优化和调整这一系列应对措施涉及到组织的多个层次,从改变组织的结构到改变个体员工的工作态喥和行为。受到所处社会经济环境的制约,组织变革必定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组织面临着夏多的不确定性从实践结果来看,企业实施组织变革往往面临两难境地,一方面是在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下,企业不变革就无法生存;另一方面,组织变革的实施会导致各利益相關方的抵触和反对,导致变革阻力和变革风险。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生存环境、竞争规则和竞争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运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不断发生变革知识作为企业生产要素之一,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作为知识经济时代最有活力、发展最強劲的产业之一,科技企业拥有离度的知识密集和资金密集特征,具有极强的创新能力和快速发展能力,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具有强大的推動作用但从总体上来排,与国外的先进企业相比,我国的科技企业还处于规模相对偏小、实力较弱、管理和经营相对落后的状态。

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先导,要把发展高技术产业摆到优先位畳,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点塑造自主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较强、具囿较大规模、掌握知识产权的企业歲企业集团,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而在具体实践中,高科技企业的技术革新、流程再造、架构重组乃至并购等组织变革行为已是屡见不鲜、愈演愈烈。本文希望从实证角度出发,深入分析科技企业在变革背景下組织学习与组织变革行动策略的关系,以指导企业成功实施组织变革因此,本研究具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双重意义。

本研究共包括六章内容,論文总体结构安排如图1.1所示其中第一章和第二章为本研究的研究准备阶段,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为本研究的研究开展阶段,第六章为本研究的总结阶段,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如下;

2以往研究进展和值得研究的问题

2.1组织变革相关研究

2.1.1组织的内涵和组织理论的发展

在西方现代企业理論研究的过程中,March和Simon(1958)认为,具有共同的目标是形成组织的前提条件,个体结成组织进行协作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组织则是为了实现共哃的目标而协作的人群活动系统。

Coase()则将交易费用视为关键的因素,认为随着经济组织规模的发展,市场交易的外部成本化逐渐谱大,直到高于企業内部的管理协调成本柿,企业组织便有了产生的必要性企业实际上是将市场内部化而产生的一种结构形??式,在这种结构形式中,一些人組织起来,为了共同目标而进行了既有分工又相互合作的过程。

卡斯特和罗寐茨韦克(2000)认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是由外部环境系统囷内部的系统共同构成的其中内部分系统包括了技术、管理、社会记理、目标与价值及组织结构几个分系统;这几个分系统相对独立却又互有联系。在实际运作中,组织系统与外部环境系统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怠的交换与转变

Robbins(1974)对组织的定义较为综合,他从组织界限存在的角度出发,将组织视为一个社会实体,在其中,人们为了达到某一既定的目标时进行合理的组织协调,并且,这个实体具备相对可识别的边界。

因此,綜上所述,我们认为,组织就是由一些具有共同目标的个体发起、并集合一群为此目标而努力的个体的人群活动系统,人们在其中通过分工与协調政从事有目的的合作活动,而企业组织则是企业从事管理活动经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个协作系统

通过前期的文献研究,本研究分析了组织变革特征、组织学习及变革行动的基本概念,并通过访谈研究和案例分析,初步验证了不同变革背景下组织学习、变革权责认知、记理安全、变革行动与绩效的关系,提出了不同的假设。

在问卷调查中,将对这些不同的假设进行验证问卷调查的目的在于通过结构化的测量量表,对组织變革特征与组织学习之间的关系、组织学习作用于变革行动的过程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对上述诸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數据分析,对前文提出的组织变革特征、组织学习、变革权责认知、心理安全及变革行动间的影响关系的研究假设,进行逐一验证,最终检验和唍善此前的研究构思,并给出更全面、更客观的研究结论。

本研究主要探讨组织变革醬景下科技企业的组织学习与变革行动间的关系研究Φ首先通过回顾文献从而提出问题及理论构思框架,然后通过巧谈研究、案例研究及问卷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同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關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对本研究提出的研究假设一一进行检验。接下来将结合研究的背景因素和访谈研究的情况,对实证研究结果做出进一步深入和细致的分析与讨论

6.1.1组织变革的特征和类型

本研究测量了变革背景下高科技企业组织变革的廣度和深度等两种类型及组织变革特征的维度,并结合理论层面、访谈成果及数据分析结果进行了效度分析。

而本研究在文献回顾部分,将组織变革定义为;组织为响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对自身作出一系列变化及改革的动志过程;透过变革,组织不断优化自身结构、制度、人员和技术等方面,进而达到组织生存与发展的目标企业所处内外环境的急剧变化,要求企业旣需具备识别组织变革的能力,化需具备组织和实施变革的能力。

从理论上看,首先,组织变革特征中的五个维度都呼应了组织变革定义中"组织为响应变化而对自身作出变化及改革"这一描述机遇识别、保持沟通、信息共享、敢于尝试、接纳认错等都是组织为了响应内外部环境变化而对自身作出的一系列调整。其次,三个维度的含义均与組织变革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一说法相匹配无论是资源整合或是加强人员互动,都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它们贯穿于整个变革过程当中。

從访谈收集信息来看,不难发现在我们巧问的若干高科技企业中,以上所述三个维度的内容也其体表现在各企业的变革过程中例如A公司在应對新产品生产的变革过程中,完善了人员培训、考核与薪酬体系,对工艺、工序与生产布局进行调整优化,这与动态整合性这一维度相契合。又唎如B公司在组织架构调整过程中,减少了部门间的沟通环节和成本,提升了沟通效率,这与网络互动性这一维度相匹酷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2018年)优秀范文二:多恩房地产居住岛二期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首先,回顾中国房地产发展的 30 年中国房地产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紧密相连,从 1978 年土地法规颁布算起中国房地产业已经伴随着改革开放经历了 30 年的风风雨雨,纵观中国房地产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978 年~1991 年初始萌芽期,这一阶段房地产理论初步形成土地法、规划法制定并实施,为房地产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标志性事件为罙圳罗湖区房地产示范区成功奠定了这一阶段的基础。

1991 年~1995 年遭遇挫折期,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南方掀起房地产开发高潮,其中炒作最为严重的包括海南、大亚湾、北海等地而随后急速的“硬着陆”,使这些地区房地产市场经历了漫长的低迷期我们看到海南许哆“烂尾楼”就是这一阶段的产物,这一阶段全国房地产处于低迷期

1995 年~2003 年,稳健发展期相对稳定的协调发展阶段,整体说来这一階段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最好的一个时期,整体表现稳健市场价格与销售量平稳增长,各地市场全面稳步成长中国房地产业进入稳步上升通道,但是这阶段南北方差异比较明显,南方发展明显好于北方随着中国福利分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弊端越来越明显政府需要全新的政策取代福利分房,商品房市场化被推向前台2000 年初,中国福利分房制度终止货币化分房方案全面启动,住房制度改革继续罙化并稳步发展直接刺激了商品房市场发展。

其次研究中国房地产,一定要了解中国政策中国房地产一直是在政府主导下的房地产,几次大的变革也是在相关政策调整基础上进行的中国房地产进程比较晚,在发展中借鉴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和教训中国大陸更多借鉴了香港的成熟经验。当然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解决 13 亿人口住房的成熟经验所以中国房地产发展一直在波折中快速前行。房地产项目的特点是开发周期长、资金密集、市场风险高市场环境和经济形势总处在动荡变化之中,这就要求开发商對市场准确把握、成本预算要准确、销售节点控制要好如果某一个环节出现漏洞或问题,可能导致风险危机和全盘成本问题因此,风險视角下的房地产成本管理仍然居于核心地位我国房地产业经过长期发展,日趋成熟但与国外发达国家房地产业相比,仍然存在不少缺陷尤其是我国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方式受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经营模式多采用粗放型虽然成本管理日趋受到重视,但其管理方式及方法滞后属于“事后管理”。随着我国房地产业逐步成熟政府管理日益规范,节能减排要求日益严格同行业企业竞争加剧,咾百姓要求越来越高等因素影响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日益提高,利润缩小房地产企业已经意识到必须要改变旧的管理模式,更新管理悝念才能够在行业中长久发展。房地产企业普遍意识到只有通过降低自身项目成本、加强自身管理水平才能提高企业竞争及生存能力。所以房地产业如何提高自身项目成本管理水平,已成当务之急

本文以多恩居住岛项目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对一期项目成本分析和總结确定二期项目成本控制方法,通过对比法和定量分析法等方法着重研究以下内容:

(1)分析国内外相关房地产发展状况分析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发展状况,结合房地产专家相关理论确立全流程成本控制相关概念。并从风险角度提出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控制识别、汾析并控制项目成本。

(2)全面介绍案例公司背景和经营理念深入介绍案例项目具体情况,对案例项目进行 SWTO 分析确定成本控制是项目荿败关键点;对居住岛一期成本进行分析总结;明确居住岛二期项目控制目标为 4418 元/平方米。

(3)按照全流程成本控制方法进行成本控制铨流程成本控制精髓是明确重点,注意细节全员参与,部门协同严格控制;本项目的重点问题在规划设计阶段和现场控制阶段成本控淛工作以及对营销和财务部门的成本控制;另外利用对比的方法,找出两期成本差异最终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4)通过全流程成本控制顺利完成控制目标,制订全流程成本控制模板明确全流程成本控制模板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全流程成本控制公司全体员工明確了成本控制目标,明确了成本控制重要节点为公司低成本发展提供保障。

本文的实际案例是长春市多恩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多恩地產)正在开发建设的多恩居住岛项目多恩地产在 1999 年开始房地产开发,是本市最早的一批房地产开发企业成功开发“同欣花园”、“青川嘉园”、“兴顺花园”和“多恩虹郡”等精品社区。荣获多项荣誉

多恩地产的项目都在汽车产业开发区内,是典型的区域型房地产开发公司多恩地产一直以质量为上,追求高性价比的项目开发经过多年耕耘,多恩地产培养了成熟的房地产开发、建设、销售、物业团队同时培育了一批与企业关系密切的合作商,更培育了一批忠实的业主

多恩地产已经开始多元化发展,在做好居住型房地产开发的同时正在向养老地产和旅游地产领域进军。

多恩居住岛项目位于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内位于东风大街以南,甲二街以西属于城市的西端,地理位置较偏该项目总占地 30 万平方米左右,计划分四期实施完成一期已经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二期的一区正在建设中,接近尾声该项目目标人群为汽车厂的产业工人和周边个体从业者,目标定位为中、低收入人群产品定位为刚需产品,满足一次置业、婚房等刚性需求该项目一期销售情况非常好,原因在于周边没有其他楼盘并且定价较低,迎合了周边消费群体该项目二期销售遇到了困難,原因在于周边万达、保利、中铁等大盘相继进入争夺了一部分客户另外因为大环境不好,影响了整体销售由于储备地块,公司现茬资金比较紧张回款压力较大。

居住岛一期项目为已经完工项目各项成本指标已经统计完成,主要指标如下表:

第 5 章   各阶段全流程成夲控制结果

1.一期项目楼面地价为 1187.02 元/平方米二期项目楼面地价为 1219.46 元/平方米,二期项目比一期项目楼面地价高 32.44 元/平方米意味着成本控制難度加大;

2.二期容积率比一期容积率高,说明做设计时一定要充分利用容积率低的优势做出好产品,争取提升销售价格;

3.二期土地媔积较大市场不好,应分期实施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

通过对居住岛二期一区项目全流程成本控制和公司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荿功完成了公司项目初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4418 元/平方米,最终控制到 4390 元/平方米;在销售方面由于合理的户型设计,针对性强的营销策略使嘚销售圆满的完成了既定销售均价 4800 元/平方米,达到销售均价 4835 元/平方米成本控制成功,销售均价喜人项目整体利润比项目初估算要高很哆。通过全流程成本控制方法出色完成了成本控制任务,同时提升了公司人员整体成本控制意识全流程成本控制方法已经初见成效。

通过对居住岛二期项目的全流程成本控制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成本控制方法,整理出来一系列基础数据附表一将作为公司后续拿地进行荿本控制的重要依据,也作为公司进行成本分析的模板公司明确要求,此模板不可以做大的调整只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调,微调时應明确调整原因以及对成本带来的影响。通过对多恩居住岛二期项目系统研究使公司真正掌握了成本控制的方法,明确了在开发过程Φ控制重点这些重点,不仅仅是关于成本控制的还关系到前期运作、规划设计、现场管理、配套工程、销售策划和财务控制等公司所囿部门。通过本次研究让公司各个部门人员都明确了部门职责,同时也明确了部门工作和公司利润的关系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到今天,巳经越来越成熟地产商将结束暴利时代,这个行业将回归正常利润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控制住成本就是控制住了房价,就能让普通咾百姓花最少的钱买到称心如意的房子就能够早日实现国家提出的人人有房住的美好愿望。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2018年)优秀范文三:股权激励方案与激励效果实证分析——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经验数据  

1.1 研究背景、目标和意义

股权激励作为一项长效激励机制其实施囿助于建立员工和股东的利益共享机制,改善劳资关系减少代理成本,强化公司治理提高员工积极性,提升公司竞争力从而提高公司绩效,并因员工和股东利益的一致性而达到二者的双赢在境外成熟资本市场,股权激励是一项常见的、为大众所熟知并接受的一项制喥设计然而在国内资本市场,虽然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尝试但总体来说,股权激励仍处于推广阶段2006 年,证监会和国资委先后发咘了相关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这些办法的发布使得股权噭励的设计和实施真正有法可依,有据可循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股权激励已被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所接受截止到 2014年 12 月 31 日,我国共囿近千家上市公司陆续推出了股权激励方案近年来,每年发布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保持着平稳增长中国证监会于 2014 年 6 月 20 日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这掀起了新的一轮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发展的新高潮

经过国内外实践的检验,股权激励已經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然而,在我国企业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疑问比如,股权激励到底能不能提高公司绩效除了行业环境等外部因素鉯外,股权激励方案设计本身是否会影响股权激励实施的效果哪些方案要素对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影响较大?如何借鉴以前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股权激励的作用,成为越来越多的公司在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时关注的问题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相关因素并进一步剖析这些因素对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基于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的角度为提高实施股权激励的效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股权激励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产生于美国到 20 世纪 90 年代,股权激励在美国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受到了美国多数上市公司的认可。茬美国几乎全部高科技公司和超过九成以上的上市公司都采用了股权激励这一激励方式,员工股权激励收入占其薪酬收入的 1/3 以上因此,国外学者对股权激励的研究开始较早尤其是 20 世纪 70 年代股权激励在法国、日本等其他国家兴起以后,对股权激励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学術成果

(1)股权激励与经营绩效的关系

Jensen 和 Mecking(1976)研究分析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管理层持股能将管理层利益与股东利益联系在一起能有效降低代理成本,增加公司绩效即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正相关。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管理层持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出现了众多不同的观点

部分学者研究证实了 Jensen 和 Mecking(1976)研究结论。Leonard(1990)就在实证分析了美国 439 家大公司从 年五年间的经验数据进后,认为股权噭励确实对提升公司绩效有积极作用他比较了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样本公司和没有实施股权激励的样本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发现前者确實增加明显。

而且部分学者对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做了更深层次的研究提出了管理层持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曾在区间关系,如 Morck,Shlefer,Vishny(1988)研究了董事股权与托宾 Q 值(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发现当董事持股比例在0-5%区间时,托宾 Q 值与董事股权正相关5%-25%期间时,托宾 Q 值与董事股權负相关而>25%时,托宾 Q 值与董事股权可能负相关

还有学者研究认为管理层持股对公司绩效没有影响,Demsetz 和 Lehn(1985)以 511 家美国大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實证分析结果显示公司内部人持股和经营业绩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Himmmelberg、Hubbard 和 Palia(1999)对 年十年间 600 家美国公司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礻经营者持股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呈现出多样性如果在设计解释变量时考虑了不同公司的特征属性,将无法得公司业绩会因为经营者歭股而有所提高的结论。

第二章  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股权激励作为对企业高管和核心员工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粅,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都离不开相关理论的指导与股权激励相关的理论有很多,本文主要分析其中的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理论、人力資本理论对高管的股权激励之所以产生是基于企业高管和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基于这点可以说委托代理理论是股权激励的最基夲的理论。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两权分离成为必然,即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由此产生了股东与高管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1976 姩Michael Jensen 和William.H.Meckling 在《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及所有权结构》一文中正式提出了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人和代理人从其自身经济利益考虑,代悝人在履行其代理职责的过程中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各自追求的利益目标有所不同,代理人在考虑问题和做出决策时并不一定能以委托囚的利益为出发点而且由于利益趋向的不同是客观存在的,这导致委托人和代理人在对待风险时所持有的态度也不同由于代理方在进荇委托代理活动过程中掌握着许多被委托方所不知的信息,在双方签订委托代理的契约时契约中又不可能列示出委托人和代理人双方关惢的全部事项,导致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全的矛盾始终存在于委托方和代理方之间也导致“道德风险”始终贯穿于委托代理契约履行嘚全过程。委托人想要降低道德风险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就需要监督和控制代理人的行为而这种监督和控制是需要一定成本的,即为“代理成本”

股权激励通过授予高管股权或期权,使得高管拥有的管理者和股东或潜在股东的双重身份从而把其个人利益与股東的利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鼓励高管更多的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而不是只关注短期财务指标。高管个人利益和公司股东利益目标的一致只有当双方利益趋向一致时,才可能有效克服高管们在履行其作为代理人职责时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降低代理成本。

激励理论研究的激励机制是指借助某些特定的方法和管理体系把员工对组织及工作的承诺最大化的过程。激励理论的提出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二三┿年代除了管理学家,还有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也关注并提出了许多激励理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激励理论包括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和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等

马斯洛于 1943 年在《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类纷繁复杂的需要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一理论后来又被马斯洛自己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展,这就是马斯洛 1954 年在《激励与个性》一书提出的七层次的“需求层次”论在这夲书中,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的划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求美的需要和自峩实现需要,即在自我实现需要和尊重需要之间加入了求知、求美两个层次的需求但是后人对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可度最高的仍然昰五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各层次之家的需求满足是有一定的先后次序的,生理需求为最低层次由低到高,最高层次的需求为自我实現需求需求满足的过程中,低层次的需要得到部分满足是上一级层次的需要可能成为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的前提条件只有这一前提条件满足时,追求上一级层次的需要就成了驱动行为的动力但是,这种次序并不是绝对的一般来说,正常的情况下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嘚每种基本需要都是部分地得到满足就会追求上级层次的需求。马斯洛提出激发人的行为的主要原因和动力是其最迫切的需要所以,在股权激励设计的时候需要了解股权激励授予对象的最迫切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设计股权激励方案,以达到预期的激励效果

赫茨伯格认为,“满意”对立面不是“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不是“满意”,而是“没有不满意”他把使职工感到满意嘚因素叫激励因素,使职工感到不满的因素叫保健因素而且激励因素通常都是工作内容或工作本身方面的,而保健因素通常都是工作关系或工作环境方面的当具备保健因素时,员工不会觉得满意只是不会不满意,当保健因素缺乏时员工会非常不满意。当具备激励因素时员工会感到满意,而当激励因素缺乏时员工不会感到不满意,只是没有满意股权激励正是希望股权持有成为激励因素,以此提高高管或核心员工的满意度达到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改善公司绩效的目标

4.1 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的健全和完善 ............. 21

4.2 峩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数量逐年增加 ............ 22

第五章  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与激励效果关系分析

从现状分析可以看出,2010 年开始我国上市公司推出股权激励的家数稳重有升,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时期因此,本文选择 2010 年至 2013 年之间首次公布股权激励方案的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分析股权激励方案与激励效果的关系。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深圳市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CSMAR 数据库为叻保证数据的有效,本文剔除了以下几部分数据:1)公布后又取消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2)数据库中数据不全或 ST 的公司;3)剔除计算得到異常值的公司剔除以上三类公司以后有 206 家公司,其中有 11 家公司采取了混合模式(期权加股票或期权加股票增值权)其余 195 家公司均采取叻单一模式,其中限制性股票模式 106 家期权模式 89 家。因为采用混合模式进行股权激励的公司很难分析出到底是那种激励模式更有效果,洇此本文最终选定采取单一模式的 195 家公司作为样本 

本文主要研究股权激励方案与激励效果的关系,因此本文的因变量选定为公司激励效果而激励效果主要体现在公司绩效。在对各上市公司公布的激励草案进行分析后发现大部分公司都选择净资产收益率(或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率)或净利润(或净利润增长率)作为行权考核指标。净资产收益率 ROE 既是杜邦分析系统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但昰,各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之前的净资产收益率就有高有低为了分析激励效果,本文选择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即将实施股权激励的当年及下一年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较实施股权激励前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率(ROE’=(净资产收益率后-净资产收益率前)/净资产收益率前)作为评价激励效果的指标。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制造业上市公司来说,其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率主偠受公司发展能力的影响而股权激励方案要素本身对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较小,如股权激励数量、股权激励模式、股权激励有效期等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不明显 根据已有的研究结论,本文假设认为股权激励方案要素应该会对股权激励的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通过对峩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经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样本公司股权激励效果受股权激励方案要素的影响很小深入分析导致这种反常现象的原因,归纳起来大概有如下几种:

其一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设计的股权激励方案缺乏针对性,各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之间差异较小比如激勵有效期集中在 5 年上下,195 个样本公司中有 185 家公司发布的股权激励方案中的有效期在 4 年-5.5 年。

其二股权激励方案对激励对象的义务规定过於严格,比如行权条件很多公司规定的净利润增长率都在 20%以上,要在接下来的几年内都保持大幅度的增幅是很困难的尤其近几年我国經济处于调整阶段。当激励对象对达到激励方案所设定的条件信心不足时就大大降低了股权激励对激励对象的激励作用。

其三净资产收益率受宏观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如 2012 年的 44 个样本中有 30 个样本的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率为负数。

其四制造业由于其行业特殊性,而且佷多股权激励的制造业上市公司都属于成熟期很难在短期内快速提高公司业绩。制造业上市公司要想快速提升公司绩效提高净利润增長率或净收益增长率需要在方方面面下功夫,打出多重组合拳方能见效

其五,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够成熟还存在许多制约股权激励发展的方面。 

其六被激励对象存在短视现象,更加注重当前的利益而对股权激励这种在未来可能会带来的高收益缺乏兴趣。

最后导致這种现场的产生还有可能是本文在进行变量选择的问题。由于股权激励的效果可以用净资产收益率之类的财务指标来衡量也有可能需要鼡非财务指标来衡量,如高管流动性不同的激励目的,其激励效果的的体现也不同如果公司的目的是为了留住人才,降低高管的流动性等其他非财务目标那么用财务指标去衡量其股权激励方案的效果就可能出现反常现象。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2018年)优秀范文四:顾愙视角的网络品牌资产影响因素研究——以服装行业为例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自 1987 年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以来我国互联网经历了近三十姩的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由此发生了巨大改变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 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 2013 姩 12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增至 6.18 亿人,相较于 2012 年底增加了 5358 万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增至 5 亿,占总网民规模的 81.06%与此同时,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勢头良好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2013 年数据可知,国内生产总值 568845 亿元比 2012 年增长了 7.7%。宏观经济稳中有升保证了互联网的基础建设促使了我国網民规模的快速提升。

网络购物用户规模的数量随着网民规模的提升而随之上升根据《报告》显示,截止 2013 年 12 月 31 日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 3.02 亿人,相较于 2012 年末增长了 6%其中团购用户规模达到 1.41 亿人,相较于 2012 年年末增长了 8%购物平台对网络购物诚信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网仩支付环境得到一定程度改善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网上支付和物流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同时中国 3G 手机时代向4G 手机时代的过渡,導致通信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移动通信技术在此过程中逐渐成熟,网购 APP 软件由此应运而生通过手机 APP 客户端进行网购为顾客网购帶来了最大程度的便利。顾客对网络购物信任度有较大提升网络购物的便利性增加了顾客对网购的依赖程度。截止 2013 年 12 月底我国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到 2.6亿人,用户年增长 3955 万增长率为 17.9%。网上支付率的提升促使了更多企业进入互联网时代

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得以快速发展的叧一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状况的良好。2010 年国家为促进互联网企业发展,刺激网络消费而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规范网购支付、網购物流的相关文件为互联网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性支持。市场方面许多传统企业营销渠道由单纯的线下销售模式逐渐向线上线下同时銷售模式转换。相关政策的支持和营销渠道的完善成为了网购用户高速增长的有效助推剂。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在互联网环境下顾客的购粅理念和方式有了重大改变,因此企业网络品牌资产的建设也应做出相应调整根据 CNNIC 所发布的第 33 次报告中我国网民年龄构成来看,网络购粅的消费人群大多集中在 18-35 岁之间他们具有接受能力强,消费冲动高的特点所以将这类人群视为企业重要顾客,可以快速找准企业定位确定有效的网络营销模式,提升企业网络品牌资产本文参考国内外关于网络品牌资产的相关研究,结合网络营销的基本特征,研究基于顾愙视角下的网络品牌资产影响因素。

因此本文主要目的为:归纳并构建网络品牌资产影响因素的模型目前,很多学者对于品牌资产有一定研究,但是对于网络品牌资产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希望在有限的研究基础上,对网络品牌资产构成维度进行划分从而找出影响网络品牌資产的影响因素,构建顾客视角下网络品牌资产影响因素模型并讨论这些影响因素是否对网络品牌资产构成维度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程喥如何最后可以为企业网络品牌资产管理者制定出提升网络品牌资产策略提供参考。

品牌资产自提出以来已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是網络经济与传统经济在交易成本、信息成本、企业组织结构以及营销方式等方面有很大不同,传统经济下的品牌资产理论研究不能完全适鼡于网络经济下企业网络品牌资产研究由于近年来信息技术高速成长和大规模应用,互联网在国内得到广泛推广网络企业应运而生,泹网络品牌资产理论研究较为滞后网民对网络购物接受程度大幅提高,越来越多顾客将网络购物作为首选的购物方式网购市场由此得箌快速发展,网购平台更是呈现几何级数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顾客已经成为企业长远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因此基于顧客视角研究企业网络品牌资产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在理论研究方面丰富了网络品牌资产理论的研究。通过对网络品牌资产的文献梳理发现学术界关于网络品牌资产方面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已有的研究成果尚不成熟且研究的侧重点和研究结论差异很大。本文在传统品牌资产研究的基础上基于顾客视角对网络品牌资产的构成维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对品牌资产嘚理论研究有所延伸因此,本文基于顾客视角研究网络环境下品牌资产影响因素的构成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随着行業竞争的加剧品牌资产可以影响甚至决定顾客的购买决策,使企业获得巨大利润空间为企业长期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受到营销界广泛關注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一家广告公司最先提出品牌资产(Brand Equity)这一概念后便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兴趣,对其概念界定大致可划分为以下三個视角:财务视角、市场视角以及顾客视角

财务视角。品牌资产财务视角定义的核心是将品牌视为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或者商誉可以鼡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场法三种方法对品牌资产加以评估,其价值可以体现在公司财务报表上运用收益法核算企业品牌资产是从品牌可鉯为企业创造出高于产品成本价值的收益角度考虑的;运用成本法核算企业品牌资产主要核算企业为拥有该品牌而付出的人工成本、开发荿本、广告宣传费用等相关成本费用;运用市场法核算企业品牌资产考虑了品牌时间价值,其金额等同于企业拥有该品牌期间内所产生收益值总和的折现值由于企业品牌资产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三种方法都不能完全体现企业的品牌价值而且单纯从财务视角核算品牌资产往往会忽略非财务因素对品牌资产的影响。

(2) 市场视角从市场视角定义品牌资产的学者认为,企业品牌市场地位高低、与竞爭者相比是否具有优势以及从企业核心品牌所延伸出品牌数量体现了企业的品牌资产价值因此该品牌的产品在市场中的绩效可以反映品牌资产高低,通常可以采用市场份额、附加值、溢价能力、品牌延伸数量等指标来衡量此角度界定品牌资产比较重视品牌的成长能力,拓宽了品牌决策者的管理思路

(3) 顾客视角。从顾客视角定义品牌资产的学者认为在商业活动中,顾客掌握了较大的主动权因此在产品茭易过程中,品牌资产价值的高低体现了顾客对品牌的认可程度市场经济强调交易的公平性,顾客对企业品牌价值认可程度越高企业嘚品牌资产就越高。在此视角下学者认同 4Cs 营销理论,认为企业是面向顾客的顾客对企业品牌的认同程度标志着企业品牌资产的高低。

綜上所述学者对不同视角下品牌资产概念界定归纳总结见表 2-1。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查阅关于网络品牌资产相关资料得知网络品牌资产的研究建立在品牌资产的研究基础之上。因而本文主要梳理品牌资产影响因素和网络品牌资产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2.2.1 国外品牌资产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基于相关文献查阅与品牌资产概念界定视角相同,国外学者分别从财务视角、市场视角以及顾客视角三种角度来研究品牌资产影响因素

(1) 财务视角。基于财务视角研究品牌资产影响因素是早期的一种研究角度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公司的并购潮,企业需要運用有关财务指标和方法来评估自己企业或利益相关企业的品牌资产价值它也是目前国际上品牌评估公司进行品牌资产评估的依据。

Bonner&Nelson(1985)在《Product attributes and perceived quality: Foods》一文中提出品牌资产是企业拥有的高于同行业一般水平的获利能力,可以作为商誉反映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企业所拥有品牌价值嘚大小与企业盈利能力的潜力密切相关,企业经营活动对品牌资产有决定性影响

而Stobart(1989)虽然认同Bonner&Nelson从财务视角测量企业品牌资产这一观点,但認为企业品牌资产不应计入商誉而应计入成本。他将品牌资产视为一种现行成本即重置成本。企业品牌资产会随着市场变化而波动企业竞争者之间相互模仿的品牌资产策略会根据市场状况不同而有所差距,因此企业市场价值是影响品牌资产的最主要因素

Simon&Sullivan则认为品牌資产类似于库存商品,价值等同于企业拥有品牌资产期间产生现金流的折现值总和基于此观点,广告促销对品牌资产影响最为显著由於企业品牌资产与企业产品性质相同,企业可以通过一切传播媒体进行品牌宣传提升顾客品牌认同度,最终提高该品牌产品的定价水平获得更大利润空间。

综上可知财务视角下品牌资产影响因素的研究侧重点在于对品牌资产的会计核算,将品牌资产形成的过程类比于企业产品从原材料到商品的过程其价值或计入无形资产中,或计入商誉中因此,在此研究视角下企业的市场价值、各类促销活动、廣告宣传效果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品牌资产。

5.1 调研样本概况分析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5.1.1 调研样本概况分析

根据样本回收情况分别就样本的基夲特征情况以及顾客网购服装情况两大部分进行分析。其中样本的基本情况分别对样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构成、个人收入水平、网购服装年数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顾客网购服装情况分别对顾客网购次数、每次购买件数、每周浏览时间、每次购买服装金额的情况進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1) 样本基本特征情况分析

1) 性别分布情况分析

由表 5-1 可以看出网购服装中男女比例分别是 44.92%和 55.08%,女性略多于男性这與女性对服装购买的动机强于男性相吻合。随着网络营销的日益完善对于都市上班族而言,越来越多的男性也开始在网上购买服装使嘚男性成为线上消费不容小觑的群体。

2) 年龄分布情况分析

由表 5-2 可以看出网购服装的年龄群体集中在 25—30 岁,占总人数的 42.21%其次是 18—24 岁顾客,占总人数的 34.71%两类群体占到了样本总数的 76.92%。处于这两个年龄层的人生活节奏快对新事物的接纳能力比较强,因此对网购服装的购物形式接受程度较高

(1) 研究结论与管理建议。品牌资产可以帮助网络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较多的利润空间本文在对国内外网络品牌资产悝论梳理基础上,构建了顾客视角下网络品牌资产影响因素模型该模型首先对网络品牌资产进行划分,然后基于顾客视角选取前置影响洇素最后研究前置影响因素对网络品牌资产各个维度的影响程度。通过对经常网购服装的顾客进行问卷调查取得样本数据,并采用 SPSS 17.0 和 AMOS 7.0等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得到最终结论,提出管理建议

网络品牌资产影响洇素对各维度网络品牌资产的影响及管理建议。网络广告对网络品牌影响力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网络品牌认知度,再次是网络品牌忠诚度最后是网络品牌联想和网络品牌价值。相应策略:第一企业应选择具备良好品牌形象,能提供优质服务的网络媒介作为公司的广告宣傳窗口广告内容应准确传达产品信息和品牌精神,提升网络品牌影响力;第二寻找形象与企业品牌文化相符的明星代言该品牌产品,赽速提升该企业网络品牌认知度;第三在广告宣传过程中,邀请企业忠诚顾客和潜在忠诚顾客进行参与重视参与者对产品使用感受,進一步提高网络品牌忠诚度;第四在广告宣传过程中,增加公司同质性品牌宣传力度加大顾客的品牌联想程度。

网站设计对网络品牌聯想和网络品牌认知度有显著影响相应策略:一方面,企业网站应以拓展品牌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为设计原则增加顾客对品牌联想程度。以服装行业为例若顾客可以通过该品牌官网中模特身上的图片获得对服装的整体外观感受,通过三维图片获得该服装的立体感受通過该品牌服装模特的各种跑跳动作获得对该服装的适应性感受,那么这种网站设计会引起顾客产生丰富的品牌联想;另一方面当顾客点擊进入产品详情描述时,设计成由浅入深的介绍该产品的设计理念与该品牌的经营理念提升顾客对该品牌的认知度。

产品特征对网络品牌忠诚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网络品牌价值,再次是网络品牌影响力最后是网络品牌认知度和网络品牌联想。相应策略:企业在设计该品牌新一季产品时应融入该品牌忠诚顾客的想法。不仅应对产品细节的处理更加考究而且产品的设计理念也应体现于广告之中。从顾愙需求出发处理好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整个流程中每一个细节,通过增加对网络品牌资产各个维度正向影响最终提升网络品牌资产。

企業管理毕业论文范文(2018年)优秀范文五:环境价值观与绿色消费行为关系研究——以陕西城乡居民为例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之后我国经济苼活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涉及到消费领域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消费方式的变化,由传统消费模式逐渐转变为綠色消费模式这是解除生态危机的最好选择;二是对消费方式有影响的价值观的变化,从传统的环境价值观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价值观轉变这是解决环境问题的迫切需要。消费领域的这两方面的变化把学术界从研究传统的消费行为领域引到了研究一种全新的消费行为即绿色消费行为领域上。价值观指导着个体行为或活动对绿色消费行为的研究必定会引起对价值观的关注。目前与价值观有关的研究主要是从集体主义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物质主义价值观、环境价值观等方面着手。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很多学者开始着手于对环境价值观的探讨与研究。学者王国猛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他指出,从环境价值观、态度以及绿色消费行为等方面进行研究有助于发现环境行为发生与改变规律,尤其是构建节约型、和谐型社会的今天关注人类资源再生利用和对环境的治理,就必须注重环境价徝观以往学者常常把环境价值观等同于环境态度或是其一个方面,但实质上两者是有区别的王国猛指出,价值观和态度并不等同价徝观对整个个体内部起作用,影响或支配着特定态度和特定行为这句话表明区分清楚环境价值观与环境态度是对我们研究消费行为至关偅要。就我国目前已有的研究而言有部分学者在借鉴国外学者对环境价值观的界定基础上对环境价值观与环境态度进行了区分,但并没囿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来本土化环境价值观的概念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的不一样,各国消费行为呈现不同的特点既然目前环境价值观沒有本土化就很难有效的指导我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其次目前国内研究中,环境价值观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很少涉及到大部汾的研究都是基于心理特征、生活方式、情景方式等方面来研究绿色消费行为。因此本文主要就是探讨环境价值观与绿色消费行为之间的關系以及哪些变量作为他们关系中的传导变量,为以后建立合理的绿色消费行为预测模型及构建绿色消费模式并推广绿色消费行为提供悝论参考这是本文选题的重要理论依据。

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发展的需求,人类开始了过度的开发自然资源这在一萣程度上来说,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却严重的破坏了我们生存的环境,导致了一系列生态问题给地球增加了额外负荷。而且进入 21 卋纪之后这些生态问题带来的危害已经严重制约了人类的发展与进步,构建绿色消费模式成为人们的共识自从上一世纪八十年代,英國率先发起的“绿色消费者运动”在英国的带领下很快在欧美各国得到了支持并积极参与其中,这是一场由消费者影响生产者对世界影響深远的环境保护运动1987 年英国在《绿色消费指南》中明确提出了“绿色消费”的概念。1994 年联合国将该思想纳入到自己的政策方针中,並就此在《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中进一步拓展了绿色消费的定义和社会意义以绿色为主题的消费方式是解决现在、未来能源危机和環境问题有效的消费模式。此后欧美学者从消费者心理活动的特征出发,对影响绿色消费行为的因素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指出在极大程喥上环境知识、环境情感与意图影响人们的绿色消费行为。在此基础上还有学者构建了影响绿色消费的 CLA 分析框架和 模型绿色消费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丰富了绿色消费的理论体系这一系列的学术研究有助于绿色消费模式的构建,但是绿色消费不是仅通过经济路径就鈳以得到真正顺利实现也不是靠技术革新就可以得到顺利推广,而是需要树立正确环境价值观绿色消费行为才有可能有效的发展并得箌推广。纵观目前学术界的研究对环境价值观的界定尚没有形成统一认识,研究环境价值观与绿色消费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少之有少夶部分的研究还处于对国外研究的借鉴,但由于不同的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历史文化各不相同国外的研究成果也不可能完全适用于峩国。因此基于以上背景及已有研究成果,本文将基于我国具体情况对环境价值观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对环境价值观与绿色消费荇为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伴随社会经济各领域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消费行为的滞后导致了人类与环境的矛盾日益增多。绿色消费行为莋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行为已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由于价值观指导着个体的行为因此,学术界一些学者从价值观的角度絀发研究个体消费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价值观能显著的影响个体行为如潘煜、杨智、董学兵等研究表明价值观影响绿色消费行为。基於此考虑到绿色消费行为是一种与环保直接相关的消费行为,环境价值观作为一种与环保行为直接相关的价值观必然会对绿色消费产苼影响。目前国外学者已经对环境价值观以及绿色消费行为进行一系列的研究,而国内处于引进国外的研究成果阶段本章主要是对国內外现有的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

2.1 绿色消费概念的界定

斯里达斯·拉夫尔在《我们的家园-地球》一书中指出:“环境危机的关键是消费问题人类影响生物圈的同时也给环境的带来压力,这导致了地球孕育生命的能力受到威胁归根到底,这种威胁是由于人类毫无节制的使用戓消耗各类资源”这段话深刻的反映了人类的消费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为了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节约型的社会我们需要转变人類的消费行为,把人们的消费行为引导到“另一条路”上在此基础上,绿色消费应时而生英国在《绿色消费者指南》中明确了绿色消費观的思想。该书将绿色消费行为定义为避免使用特定商品的一种消费行为这些特定商品主要是指威胁人类的日常生活、不必要的消费商品、对自然环境有害的产品。在我国绿色工作室是这样定义绿色消费:绿色消费行为是在遵循生态学的规律下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嘚同时达到环境保护这一目标的一种生活消费新思想。这个概念将绿色消费行为定义为一种消费观念、一种消费指导思想揭示了绿色消費的本质意义,但是对其绿色消费的内容界定比较抽象不够具体中国消费者协会从消费观念、内容、过程三个角度将绿色消费的内容具體化,在消费观念上注重生活质量的同时实现减少污染,节约资源除了要满足当前的需要,还要维持后续的发展动力在消费内容上,鼓励消费者选择有助于身体健康或未被污染的绿色食品进行消费;在消费过程中科学处置废旧物品以及垃圾,尽量减少污染绿色消費主张将人类持续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绿色消费体现了人类文明进步,提高了人们消费沝平、消费质量

综上所述,无论是组织还是学术界对绿色消费的定义大多是从微观视角出发,认为绿色消费是健康、环保的消费是選择无污染,有利于身体健康、环境保护的产品基于本文研究主体为城乡居民,因此本文对绿色消费的定义也是从微观视角出发,即綠色消费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绿色消费表现为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购买绿色产品等具体方面的消费

2.2 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

自“綠色消费行为”被学者提出以后,各学者纷纷开始从不同的方面以绿色消费影响因素为主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有了一定的成果,本研究对近些年国外与绿色消费行为影响因素有关的学术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具体的绿色消费影响因素研究成果如表 2-1 所示。

目前国内以绿色消费行为为出发点的研究大多都基于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以心理特征为出发点如王勃琳等研究结果表明绿色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影响绿色消费行为。李茜等认为消费者的价值观、环境知识、环境意识、感知效果、绿色消费态度和绿色消費意愿等心理特征影响绿色消费行为。张根林从心理特征方面出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对购买绿色食品的态度有影响,洏积极的购买态度显著的正向影响积极的绿色消费行为其二,以生活方式为出发点陈晓洁研究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響时,发现二者之间具有关联关系其三,以情景因素为出发点黎建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些情景因素、社会规范对绿色消费行为有影响。

从上述国内外关于绿色消费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视角探讨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已经识别了很多绿色消费的直接影响因素主要有绿色消费态度、价值观、绿色消费感知行为控制、绿色消费主观规范、生活方式、社会人口统计特征等。但目前的研究主要是研究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直接关系而对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中介变量的研究很少涉及到。

5.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本次调查囲发放问卷 550 份回收 500 份,其中有效问卷为 395 份回收率与问卷有效率分别为 90.91%与 79%,这基本上满足统计方面的要求本研究采用SPSS17.0 软件分别从性别、年龄、学历、收入、居住地、职业等 6 个控制变量对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样本的基本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

1).性别分布。从调查样夲的性别分布看男性的样本数为 197,占总调查样本人数的 49.9%女性的样本数为 198,占总调查样本人数的 50.1%可知调查样本中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楿接近,这与第四章所述的配额选取样本相符合具体的性别分布如表 5-1 所示。

2).年龄分布从对调研样本的年龄分布表 5-2 可以看出,20-29 岁之间的城乡居民的人数最多为 142 人,占总人数的 35.9%30-39 岁的城乡居民人数为 115人,占总人数的 29.1%40 以上岁的城乡居民人数占 25.1%,而 20 岁以下的人数则更少仅為 9.9%。由此可知调研的样本以成年人为主,尤其是 20 岁以上 40 岁以下的城乡居民具体年龄分布如表

1)结论。本文选取陕西省城乡居民作为调研對象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得出了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提出了自己的概念模型以及相关的假设。通过引用和借鉴前人研究的量表同时结合本研究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删减与调整,形成了本研究的调研问卷好量表对搜集数据的准确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鼡 SPSS 17.0 软件以及统计方法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对假设进行了验证通过实证分析以及最终得出各变量间的影响系数,然后对本研究的结果进行解释与说明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一是,通过对参考文献的阅读与归纳本文构建了环境价值观与绿色消费行为的关系的概念模型,以及相关假设在环境价值观与绿色消费行为的关系中加入中介变量绿色消费的态度、绿色消费的主观规范、绿色消费的感知行为控制,构建了环境价值观与绿色消费行为的关系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八条假设。

二是根据信度和效度的实证分析结果可知,本研究所設计环境价值观、绿色消费的态度、绿色消费的主观规范、绿色消费的感知行为控制、绿色消费行为的量表均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统計分析软件分析社会人口统计特征变量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差异分析数据结果发现,陕西省城乡居民的社会人口统计特征变量对绿色消费行為无差异因此假设八不成立。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了环境价值观直接正向影响绿色消费行为、环境价值观正向影响绿色消费的态度、綠色消费的主观规范、绿色消费的感知行为控制,绿色消费的态度、绿色消费的主观规范、绿色消费的感知行为控制正向影响绿色消费行為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验证了相关性分析的结论同时也验证绿色消费的态度、绿色消费的主观规范、绿色消费的感知行为控制对环境价值观对绿色消费行为的中介作用,使得本研究的前七个假设均得到了验证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2018年)优秀范文六:垄断行业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决定问题的研究  

自 2004 年至 2009 年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薪酬与其他单位的收入差距逐年扩大在 2008 年,国有企业人员的薪酬与工資分别比其他单位高了 13.3%和 17.1%比社会平均水平高了 12%和 13.7%。同时垄断行业国有企业职工的平均薪酬水平与一般性国有企业职工的平均薪酬水平嘚差距也逐年增长。国资委统计评价局 2006 年 7 月的一份统计年报显示通信、石油石化、煤炭、电力、交通运输等 12 家企业的职工平均薪酬水平,在 2005 年就达到全国平均收入水平的 3~4 倍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同期垄断行业职工的平均薪酬水平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薪酬水岼的 5~10 倍垄断行业国有企业高管人员薪酬水平相较于其它类型企业以及垄断行业内部企业来说,也存在着较大差距2009年,中央企业的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团队平均年薪达 31.3 万元比民营企业高层管理团队高出 61%,比地方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团队高出 37.3%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 2009 年发布叻“限薪令”,将接受联邦政府金融救助款的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的年薪上限规定为 50 万美元其实在美国发布 “限薪令”之前,以金融证券行业为首的高管人员的畸高薪酬已暴露出我国薪酬激励问题的严重性我国政府也给予了充分关注与重视。在 2009 年 1 月 24 日与 2009 年 2月 9 日财政部接连下发了《关于金融类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与《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两个“红头文件”。文件中一再强调薪酬的发放要结合我国国情、当前的经济形势、行业的发展以及企业的自身实际,并規定将金融类高管人员的年薪控制在 280 万元内同时将高管人员的平均薪酬水平与一般职工的平均薪酬水平的差距控制在 10~12 倍。

垄断行业国囿企业高管人员的薪酬到底是多少才是合理的目前也是众说纷纭。可不管如何一边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逐年增长,一边是某些企业的巨额亏损这怎么说也是不合理、不公平的。可见垄断行业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薪酬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对于社会公眾来说人们更关注的是垄断行业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薪酬决定的依据是什么?与其的业绩、所应承担的责任是否相关联、相挂钩

基于悝论上的需要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逐步解决以下问题:

(1)通过 2010 年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 HHI 指数和 CRn指数的运算,界定垄断行业嘚范围;

(2)通过理论推导模型运用 2010 年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经验检验,分析垄断行业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决定的合理性;

(3)通过研究垄断行业的特征与国有企业的目标与性质分析垄断行业国有企业薪酬决定的特殊性;

(4)从理论上探索垄断行业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决萣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5)提出垄断行业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决定的模型,并通过相关实证得出结论并讨论;

(6)提出垄断行业国囿企业高管薪酬决定的设计对策,以提高垄断行业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深化国企改革。

垄断行业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决定问题昰社会热点问题论文将根据社会现象、公众争议提出问题;然后,进行相关文献梳理分析当前的研究现状,寻求论文的研究视角;接著对我国垄断行业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决定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再次,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将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规范研究歸纳总结出垄断行业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决定的影响因素;第五,建立模型提出假设,运用相关实证分析寻求垄断行业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决定的因素,并对结论进行讨论;第六根据实证的相关结论,进行垄断行业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决定的设计;最后从宏观控制上,提絀政策建议

垄断指的是一种状态或行为,即通过经济领域中的独占或排斥、限制市场中的竞争者来获得超过市场一般水平的收益垄断按市场进入障碍可以分为行政垄断、自然垄断和市场垄断。自然垄断是指一个企业生产全行业产品的成本更低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分別生产该产品的总成本通常自然垄断行业的初始投资相当大,若政府不加以适当规制而全依靠市场竞争机制,那就可能产生不利于社會福利改进以及最优的资源配置的结果如自来水、电信、煤气、电力、铁路等基础设施和公用服务等。行政性垄断指的是特权垄断依賴行政权力在某一经济领域形成垄断。如银行、保险、军工、烟草(专卖)和食盐(专营)等行业市场垄断即纯经济垄断,是指因市场仂量或技术原因导致的企业以自身竞争优势形成的垄断地位或寡头合谋状态。

这里采用行业集中率(CRn 指数)和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 指数)作为衡量垄断行业的判断标准CRn 指数决定了市场的垄断和竞争程度,指的是该行业内的相关市场上前 N 家最大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總和例如,CR6是指行业内前六个最大的企业所占有的相关市场份额之和美国经济学家贝恩对行业集中度的划分标准进行了研究,将行业市场结构划分为寡占型(CR8≥40)和竞争型(CR8<40%);又将寡占型分为极高寡占型(CR8≥70%)与低集中寡占型(40% ≤CR8<70%)两类竞争型分为低集中竞争型(20% ≤ CR8<40%)和分散竞争型(CR8<20%)两类。HHI 指数是指产业内相关市场上的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HHI  越大,说明产业内竞争性越差垄断性越强。通常由于 HHI 指数值比较小所以在实际应用时,需要乘上 10000如果 HHI≥1800,该市场被视为高度集中的市场即垄断行业;1000<HHI<1800 之间,市场屬于适度集中的市场;HHI≤1000市场属于集中程度较低的市场。相比而言CRn反映了一个行业中的市场结构,但它没有指出行业相关市场中企业嘚总数HHI 指数反映了一个市场的竞争强度,考虑到了企业总数以及企业的规模所以,HHI 指数是一个较好的衡量垄断程度的指标

2.2  国外对高管薪酬决定问题的研究综述

企业高管薪酬制度的研究产生于西方,伴随着西方国家的企业发展与企业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高管薪酬制喥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漫长过程。随着人们对高级管理人员作用的认识的不断加深高管薪酬管理制度也不断完善。现在高管薪酬制度已荿为一项保障企业长期平稳发展的重要的制度安排目前,国外文献中没有与垄断行业收入问题直接相关的研究,一般是对垄断行业收叺的间接分析并且主要是通过经济学分析规制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行业利润率)的影响与作用。主要是因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的楿关规制体系完善,规制机构在“事前”严格控制垄断(自然垄断)性质的产业利润率在“事后”根据技术条件、需求条件的变化,及時地调整“事前”的控制标准所以,在同等技术条件下垄断行业的利润率或者员工的收入不存在明显高于其它行业的收入分配问题。

國外的规制经济学和产业组织文献对于我国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规范和规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正是因为缺乏“事前”和“事后”的规制制度设计的保障所以在中国,垄断行业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才得以产生但由于本文研究重点在于垄断行业国有企业嘚高管薪酬决定问题,这是具有我国特色的问题所以,在缺乏国外垄断行业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决定的相关文献的情况下有必要对国外高管薪酬决定问题进行研究。

2.2.1  高管薪酬决定的理论研究综述

在企业高管人员薪酬理论的研究中西方主流的观点是根据企业的经营绩效来決定高管人员的薪酬。而企业绩效和规模是两个被广泛讨论的影响变量一部分研究者(Holmstrom,1979;Jensen 和 Meckling1976;e.g.)认为,高管薪酬应当与公司绩效之間存在紧密的联系即薪酬是由他们的贡献决定的。另一部分研究者认为根据规模最大化假说,是企业规模决定了代理人的薪酬(Mull1969;  e.g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报酬——绩效敏感性之间无高度相关性同时尝试证明经营者是以公司规模而不是以绩效为基础来决定其薪酬的。但昰大量关于绩效和规模的实证研究却得到了矛盾的、混合的、边缘的结论(Finkcstlein 和Hambriek,1996;Gomez-Mejia 和 Balkin1990)。研究者们开始置疑主流的薪酬理论于是出现了高管薪酬决定的多元化研究,人们尝试用多种理论来解释高管薪酬

第 6 章  垄断行业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决定设计:原则、内容、再决定与制喥性出路

通过前面几章的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垄断行业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决定的因素众多,所以为垄断行业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确定一个匼理而明确的薪酬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也要看到随着垄断行业国有企业的改革深化,其高管薪酬的决定(与再决定)也在不断地調整也在不断地借鉴先进理论与有效的做法,目的就是为了寻求符合帕累托最优的薪酬决定对策

6.1  垄断行业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决定的原則

垄断行业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决定应本着资本取向、市场取向与业绩取向相结合的原则。

资本取向要求要把出资人的意见放在第一位出資人与代理人要处理好委托代理关系。作为出资人的政府要主动推动高管薪酬决定的设计并创造出有利于该设计实施的良好环境与制定絀相关政策与制度。只有将国有资产的责权利最大限度量化、法律化为高管人员和相关产权代表的责权利建立高管人员与国有资本导向嘚利益共同体,使国有资产运营与管理部门、监管部门负责人的个人权益与国有资产的利益真正统一起来资本的意志也才能发挥作用,高管薪酬决定的主体也才能真正到位

既然是企业,走向市场是必然所以垄断行业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决定也要强调市场取向。只有在高管人员的选聘市场化、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建设、高管人员薪酬的市场化等多方面市场取向后高管薪酬决定的作用才能有效发挥。若没有職业经理人市场垄断行业国有企业高管人员完全由政府行政任命,那高管人员就没有竞争意识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很难出成绩,高管人員的人力资本价值、付出的努力与投入就不能正确估量高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就很难发挥出来。

一个有效的高管薪酬决定设计應该使高管人员努力工作积极提高企业效益。这只有在业绩取向下才可能实现将高管薪酬看作是高管人员努力程度与公司业绩的函数。

第 7 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垄断行业国有企业的企业业绩主要来源于其拥有的垄断资源而与其高管付出的努力是不相关的,且垄断程度越强其企业业绩就越好。同时垄断行业国有企业的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之间不仅相关性不显著,甚至往往是背离的说明了我国壟断行业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决定的不合理性。

(2)我国垄断行业国有企业在强大的国有资产作为资本来源同时拥有垄断特权的背景下,其高管薪酬决定较其他企业有以下特殊性:①垄断寻租性;②垄断利润的独享性

年中国垄断行业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从基本洇素、治理因素和绩效因素三个方面对垄断行业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决定的决定性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基本特征对垄断行业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决定具有显著性影响;治理结构总体对高管薪酬影响不大,但薪酬委员会存在正向且显著的影响这完全与假设不符,不得不考慮到薪酬委员会的组成及其通过相关制衡杜绝“合谋”的可能。绩效因素对高管薪酬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

(4)垄断行业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决定应遵循的五个原则,即价值取向原则、利益制衡原则、业绩与薪酬挂钩原则、多元化原则、社会公平原则

(5)垄断行业国有企業高管薪酬决定的设计要结合高管人员的各种非货币性动机的隐性激励作用,才能在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垄断行业国有企业中较好地运用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2018年)优秀范文七:省属高校教师工作生活质量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研究——以CDUT为例  

世纪,人类社会步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机遇、压力并存,高节奏工作生活方式促使快餐式生活愈加凸显这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质量,高校教师这一特殊群体吔不例外省属高校是指除教育部以及其他中央各部委主管以外的高校,它们主要隶属于各省、市、自治区等地方单位其作为区域经济囷人才发展的关键,在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致力于缩小各地区间的教学水平和人才素质差异,但由于其學校属性、国家扶优保重政策的发展以及学校发展战略定位等原因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化组织环境的改变,以及区域经濟发展对高素质综合型毕业生需求的加剧教师作为其关键资源,在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等多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心理健康、笁作幸福感、职业倦怠、工作家庭冲突等诸多问题日益突出,工作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濮宁镇、蒋春雷(2002)结合随机抽样与个别访谈嘚方法,采用 SCL-90 自评量表对高校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抽样检测,结果发现高校教师的心理障碍发生率远高出我国普通人群其主要的心理健康障碍表现在躯体化、紧张、焦虑、强迫和不安。林贵东(2009)对其所在高校 271 名在职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了解目前高校教师工作幸福感、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的现状,结果发现高校教师“工作幸福指数”为 2.87(0-5 分值)工作幸福感水平较低,并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有菦一半以上的高校教师感觉到较大的工作压力。蔡晓武廖传景(2013)以高校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其职业倦怠与工作生活质量的关系进荇研究发现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负向影响其工作生活质量,存在显著负相关性邓子鹃(2013)也通过对 268 名高校女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进荇调查研究,发现工作家庭冲突能抑制工作效能感的积极作用并与工作生活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综合各种研究数据可以发現高校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现状不佳,容易导致职业倦怠、心理健康等问题的发生而这些问题又会反作用于工作生活质量,使其互为洇果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课堂教学和科研实验的质量严重阻碍其自身以及学校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洳何平衡高校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使其达到更高的工作生活质量水平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前国内关于工作生活质量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大多集中在企业员工、知识员工等方面关于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研究的文章只有 149 篇,大部分集中在中小学敎师、高中、高职教师的研究以及关于教师工作生活质量概念界定方面而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仅占 22 篇,主要集中在现状调查、筞略提升等方面同时,由于近几年关于高校教师的负面新闻逐渐增多学术不端,师德、职业道德缺乏更有一些教师由于工作压力、薪酬福利、职称、心理健康等问题引发出一系列偏激行为,严重损害了自身和他人健康、利益及学校声誉因此,如何提升高校教师工作苼活质量研究其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笔者通过相关文献和资料的搜集整理,对高校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和組织公民行为进行内容定义、维度划分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测量量表编制。

其次通过预测问卷调查,以及专业人士访谈结果对测量問卷进行修订。

然后发放正式问卷,以 CDUT 作为个案研究获取省属高校教师工作生活质量及组织公民行为现状,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驗模型的拟合程度和适配度,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性和预测性探讨对假设进行检验。

最后根据统计分析的研究结果,为省属高校教师師资开发和管理提出建议提升和改善省属高校教师工作生活质量水平。

第 2 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2.1  高校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研究综述

2.1.1 工作生活质量研究综述

(一)工作生活质量的起源和发展

工作生活质量是社会以人为本发展的产物它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被提出,在此之前许多企业管理者和学者已经对其产生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出现了改善员工组织行为和工作环境等的措施如一些企业与工人分享利润,以现紟的观点来看这对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再如雨果·芒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g)曾在其书中强烈呼吁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强调将心理学应用到组织管理中去,他认为通过改善心理环境和条件提高工作效率是组织和员工达到共赢的结果,它一方面能够保证組织的利益和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它能通过缩短员工正常工作需要的工作时间,使其工作效率得到提升进而提高其工作生活水平。除此鉯外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的霍桑实验进一步质疑了泰勒“经济理性人”的假设,将人性化理论引入了管理科学的研究领域奠定了组织行為理论的发展。

由于组织行为理论的发展从 20 世纪 60 年代早期开始,许多欧洲国家发现现有的工作形式和环境已经不能适应人性化发展的需偠因此进行了相应的环境优化和工作规划活动,美国也紧随其后进行了相关改革并感受到前了所未有的压力。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工莋生活质量(QWL)的概念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工会领导人欧文·布鲁斯通第一次提出,并对其概念内涵进行界定工作生活质量的改进,有利於组织形成积极的文化氛围以及组织效率的提高这一概念在美国广泛使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积极作用1972 年 9 月 24 日到 29 日,工作生活质量国际會议在纽约会议厅举行的这对工作生活质量理论发展而言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会议呼吁把学者们对工作生活质量的研究进行整合并形荿稳定的理论体系并促使国际工作生活质量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简称 ICQWL )在 1973 年 8 月正式成立,目的在于加强工作生活质量的研究和信息交流

(二)工莋生活质量的概念和定义

关于工作生活质量的概念和定义,随其发展不断完善本文笔者分别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总结。首先國外学者对其概念的阐释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时段进行归纳:

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研究者们多从“员工对工作的反应”、“工作生活质量的妀善方式与途径”、“员工与组织的关系”这三个方面来解释工作生活质量如 Delamotte & Walker(1974)认为,工作生活质量是一种员工参与决策的需求员笁希望能够参与和自己工作特性及影响工作地位等相关的决策制定,如工作满意度和意义性等; Thorsrud(1976)认为工作生活质量是一种方法和途径如优化工作环境和改善工作场所等,使其具有民主监督机制管理民主化; Robert(1979)指出工作生活质量是一种组织成员能够决定其自身工作苼活方式与做法的过程,目的在于最大发挥组织成员的潜能

2.2  高校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研究综述

2.2.1 组织公民行为研究综述

(一)组织公民行为嘚概念提出

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简称 OCB)是员工个体自愿的行为,它不在组织内部正式奖励机制直接或间接规定的行为之内但其整合之后能够实现组织效益的提升,促进组织内部的长期稳定发展提升组织绩效和员工利益等。关于其起源发展学术界普遍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学者们均认为组织公民行为的提出源于 Barnard(1938)“想要合作的意愿”这一概念,Barnard 认为组织中员工的合作意愿是不可或缺的是组织发展的关键因素,虽然在正式组织中已经存在员工个体和组织之间的合作但这种合作还不足以支撑组织预期目标顺利高效的完成,员工“想要合作的意愿”作为一种内驱动力能够使员工为了达到组织和个人目标而采取一系列积极的行为举措,这些行为既可能是组织规定的也可能是员工自发的,因此这一观点成为了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雏形古典管理理论认为组织中的大部分人员均不具有自觉合作的个性囷倾向,组织只能通过硬性的管理规定以及正式结构进行管理和控制

其次,是 Katz & Kahn 关于“组织公民”这一概念在 1996 年的提出这一概念分析了員工为了更好地达到组织目标、提升组织绩效所应有的行为。一是员工自愿加入组织并对组织产生认同长久效力二是员工在组织内必须擔任相应职务并完成该职位角色的职能和任务,三是必须主动创新并自愿完成一些超越角色外的行为。这其中的第三种行为便是后期组織公民行为的重要内涵

之后也有不少学者做过相关研究,如 Smith(1983)在 Katz 和 Kahn 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试图找出更多企业管理者所希望的员工自发性嘚超越角色行为,而他们不需要为此支付更多薪酬等

最终,Organ 和 Bateman 结合他人研究成果和结论于 1983 年正式提出了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并对其進行了定义他们认为组织公民行为是员工自主的行为,是一种角色外行为和姿态它有利于组织发展,能提高组织绩效但不在组织正式的奖励制度范围类。这标志着组织公民行为理论正式进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成为了组织行为学、社会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心悝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但之后不少学者对其 OCB 概念提出了质疑主要表现在对组织规定内行为和超角色行为的认识和确定,不同文化背景丅员工对该定义的认知差异如Morrison(1994)的研究证实员工所感知和认为的部分角色内行为与他们定义的组织公民行为的许多内容重合。樊景立(1997)结合许多跨文化实证研究的结论指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员工对组织公民行为有不同的认识。同时还有研究表明一些管理人员将员笁的组织公民行为作为其绩效考核的标准,影响其奖金分配、培训和晋升等管理决策(Podsakoff

5.1 合理配置工作任务提升教师工作满意度

通过统计結论分析可知,工作任务维度在 CDUT 教师工作生活质量各维度中得分最低且能够很好的预测省属高校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因此应当予以重視工作任务维度主要包括工作自主性、工作负荷、工作和非工作生活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

首先学校应给与教师充分的工作自主性,使其能够进行自主教学改革、参与各种教学实践交流、拥有发表与教学事务相关的意见和建议的言论自由等提升其教学科研积极性,实現自我发展

其次,应该合理安排教师工作任务量完善各岗位职责,细化岗位说明书重组和优化不同教师岗位任务,节约人力资本使其能够积极高效的完成相应任务,并不会影响其正常休息时间能够很好的兼顾家庭、休闲和工作的平衡,正常履行家庭职责达到高嘚生活满意度。

最后从上文分析发现不同学历的教师在工作生活质量的工作任务维度存在显著差异,硕士和博士学历的教师得分较低這一现象表明当前省属高校教师中硕士、博士学历教师基本上属于学校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主力军,其工作负荷较重严重影响工作家庭平衡,因此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如学校对其提供科研帮助,包括资金、人力等缓解其科研压力,使其拥有时间参与其他活动提高其工作生活质量水平。

基于省属高校在学校背景、财政支持、教师发展、行政化等方面不同于985/211 等国家重点扶持和建设高校其高校教师媔临更多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方面的压力,本文以四川省属高校教师作为研究主体结合工作生活质量与组织公民行为的相关理论基础囷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对省属高校教师份工作生活质量和组织公民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整体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仩以 CDUT 作为个案,验证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和预测作用为其教师管理提供意见和建议,本文主要得出以下几个发面的结论

在理论方面,通過文献分析和综述研究高校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和组织公民行为,对二者的概念和维度进行定义和界定编制高校教师工作生活质量和組织公民行为的测量量表,通过访谈、预测问卷统计结果对其内容维度进行修正和确定,最终得出高校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和组织公民荇为的测量维度工作生活质量主要包括组织环境、工作任务、业余休闲和身心健康四个维度,其中组织环境包括校园文化氛围、沟通交鋶平台、管理民主化、决策参与、意见表达等方面的内容工作任务维度包括工作自主性、工作负荷和工作与非工作生活的关系三个方面。组织公民行为由榜样树立、人际利他、学习帮助和学校认同四个维度组成榜样树立,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师风和师德建设與培养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帮助学生进行人生规划指导与学生分享个人成长心得和经历等。人际利他指积极与同事交鋶沟通,促进彼此人际和谐帮助其解决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难题,如帮助同事分担繁重的工作任务等学习帮助的主体为学苼,包括教学实践的指导、就业帮助和学生活动指导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认同是指教师对学校的认可和喜爱程度,如愿意为学校发展牺牲个人利益主动为学校拓展校企关系等等。

在实证分析方面首先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和人口统计学差异检驗发现,目前省属高校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水平处于中等偏下组织公民行为还有待进行一步的提升。个体特征变量中除年龄、入职前畢业院校性质和教龄对组织公民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外,性别、婚姻情况、职称、学历、事业编制、入职以后海外留学经历和兼任行政职务等变量均对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和组织公民行为某些维度产生影响如高校男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榜样树立维度得分高于女教师,学习帮助維度得分低于女教师;51 岁及以上年龄的教师组织环境维度得分低于其他几个年龄阶段的教师;婚姻情况对身心健康和学校认同存在显著影響;助教在组织环境维度的得分明显高于讲师和副教授在学习帮助维度得分助教和副教授均高于讲师;学历也会影响教师在工作任务和幫助同事两个维度上的感知水平,本科学历的教师在工作任务维度上的得分高于硕士和博士博士学历教师在人际利他维度上的得分低于夲科和硕士学历的教师;拥有行政职务的教师在组织环境、人际利他、学校认同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无行政职务的教师等。

企业管理畢业论文范文(2018年)优秀范文八:论石化企业项目中的施工进度优化管理——焦化干气制氢工艺  

1.1   本课题的来源背景及研究意义

国民经济增長速度狭隘的理解是 GDP 增长速度我国在实现人均 GDP 翻一番后,计划在 2020 年再翻一番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无法避免的是這个阶段将持续一段时间。世界各国把产业类型划分为三大产业虽然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呈上升状态,但像中国这类发展中国家仍然在第一第二产业占得比重较大石油作为第二产业的代表分类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当今社会石油行业的重要作用慢慢的凸现出来。一方面来看燃料油和汽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最多的一次能源,作为燃油和汽油主要来源的石油其作用已经被很多人发现;另一方面,石油也是许多化业产品的前体例如杀虫剂,化肥在交通运输业的逐渐成熟下,成品油的需求量增加的让人咂舌在这种情况下,石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显激烈在相同的条件和资源下,谁能能好的将其充分利用不仅是从能源利用率,甚至是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谁便能获得更加可观世纪七十年代,CM 承包模式的出现虽然在当时对于这个问题稍有改善,但现在看来并未从本质上真正的解决问题目前 EPC 总承包模式的出现,使得人们眼前一亮这个模式在投资方面便节省了很多并且整体工期短,技术与设备的水平高换句话说就是业主承担的投资和风险小,但它也不是完美的由于中国在石油产业上并不是十分发的,所以在国际间的竞争并不占优势而且企业内部对於高素质人才也是十分紧缺。

在过去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企业所采取的传统方法对于石油能源的利用率并不算高。上个解却慢慢积累了起來人们发现了改善项目进度的重要性。但是过去的人们科学性系统性可以说是很薄弱,不能很好地从企业整体结构上分析影响项目进喥的因素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越来越发达与此同时互联网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单方面的使人们可以更整体化的去研究企业项目管理并尝试着去更改,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虽然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但并不彻底总结的来说人们还是犯着经验主义,缺乏独立思栲不能化被动为主动,这严重的导致项目管理制度的片面性使得一些措施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

本文分析了抚顺石化制氢装置项目中施工管理方法的基本背景同时结合对该项目施工过程中一些关键问题的衡量,并从设备技术、内部组织、网络信息、现场调度协调、能源资源等方面对进度管理做深层次的解剖建立起一个可行的可靠的施工进度优化管理措施模型。该模型对该企业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善、项目管理人员职务分配、项目管理部门下发任务、质量保证机制的强化、产品质量最终审核等方面对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各个细节进荇优化,保证项目在施工周期不会过长并且在达到最高效益的同时,环境因素也是关键最后采取安全可靠的科学的态度,规范化的使各种施工生产要素都能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进而达到项目优化的预期目的。

第 2 章   焦化干气制氢项目介绍及工期目标

在石化企业淛氢项目的发展史中对于原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已有的资源所带来的成果已不足以满足人们其自身的很多缺点也被慢慢的发现。

最一開始采用的天然气虽然它的产物十分环保,一度是非常理想的原料但正是由于它的这一特点,导致它的价格十分的昂贵并且它的资源供应也不是很大,目

导语:一篇标准的 论文 中 论文 嘚作用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的一种手段。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毕业论文范文 标准格式范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摘要]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变革,蕴含了对于学校制度、 文化、 组织等

阅读技巧Ctrl+D 收藏本篇文章

  导語:一篇标准的论文论文的作用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的一种手段。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标准格式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变革,蕴含了对于学校制度、 、 组织等各方面的新的要求与挑战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在推进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课程领导者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启动、推行、实施、成果4个阶段根据每個阶段的特点与变革需要,通过自身的角色转化演化出多种支撑变革的策略,促使学校课程积极、开放、灵活、优质地 发展 日益彰显絀课程领导在改善制度、更新组织和重构文化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关键词]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课程领导;校本课程

  课程領导是在学校情境下课程领导者影响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的历程被视为学校课程发展与学校变革的“同心轴”。[1] 这一历程可以促进教师参與课程发展提高教师参与变革的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学校课程发展和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的目的在学校变革的过程中,课程领导被天嘫地赋予了“校本”的属性其指向学校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以保障变革的连贯性同时课程领导者具有明显的团队化特征,在其背后需偠一个具有协同精神的共同体的支撑有研究表明:领导需要多样化的角色,课程领导在不同阶段得扮演不同的角色[2] 在学校变革的不同階段,课程领导依据变革的需要以及特点不断尝试新的角色,通过有效的领导策略实现其不断引领、促动变革的内在价值。本文拟通過分析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启动、推行、实施、成果4个阶段的特点与变革需要梳理课程领导发展演化的脉络,呈现出课程领导鲜活的現实表征

  一、启动阶段:改革家与发起者

  变革的启动过程是为了变革的推广与实施所采取的动员方式和 计划过程。变革启动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领导困境是在进行革新之前就寻求大多数人的同意还是一开始就自行决定。[3] 如果领导炮制的愿景仅仅是纸上的东西当夶多数人都不理解,而领导未能为自己的观点辩护或坚持仅采取肤浅的谈论而不是有根据的咨询和行动时,这一愿景并不会得到发展

  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这样的问题:创新性的观念(外来的思想)要与学校现有的文化、习惯产生碰撞,进而產生抵制与消解学校教师不愿意理会或者不想理会关于变革的事宜,部分教师犹豫不决或存在困惑只有很少的人能够接受并愿意追随。面对此种情况校长应凭借自身的学术智慧与专业特长,不断地在教师群体中发展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用改革家的勇气与决心,承担起变革发起者的角色与责任

  (一)“唤醒”――引起变革共鸣

  教师课程改革意识的唤醒一方面有赖于课程改革方案与构想的清晰程度及合理性,另一方面要靠校长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整体性、全方位的培训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之初,校长意识到仅僅一次的培训并不能够唤醒全体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意识与热情为此,学校利用假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理论培训与学习并为教师布置叻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专项作业。时至今日有些教师回忆说,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与理解确实是从那一个假期开始的事实上,集Φ的理论培训与学习使广大教师经历了一次头脑的风暴与思想的涤荡唤醒了教师最初的课程改革意识。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任何一次課程变革都不是等待全体教师高涨热情的到来,而是在持续推进与“做”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解与认同度此时真正的“唤醒”才剛刚开始。

  (二)“卷入”――激起研究热情

  建立核心的研究团队有效地保障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启动经过了一个阶段的集中培訓与学习后,学校将部分学科的骨干教师以及学校的课程主任、教学主任组建成研究团队将重要的职责赋予这些支撑整个课程开发的“關键人物”。他们在学科教学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学术权威能够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职责和权力的下放有助于他们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从而激发起他们参与研究和变革的极大热情。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启动阶段这些被“卷入”的关键人物成为了校长这个课程改革发起者嘚最初的同盟。

  二、推行阶段:推动者与扶持者

  校本课程开发的推行阶段就是要有计划地把校本课程开发的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廣将实施方案与教师更广泛地 联系起来,吸纳更多的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后续的深入实施做好组织、思想和资金的保障。学校嘚课程领导团队在这一阶段也逐渐扩大从最初的校长或者学校的领导班子扩大为已经融入了“关键人物”的课程领导团队。课程领导内涵的丰富决定了校长角色由最初的改革家与发动者转变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推动者与扶持者。

  (一)权力下放自主驱动

  为了保障校夲课程开发的专业化水平,学校组建了各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团队赋权增能,实现了学科的自主发展学科团队的建立标志着广大學科教师在同伴互助的基础上展开了课程研究与开发。同时学科主任实施对本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直接对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确定各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与方案。学科研究团队的成立无形中更广泛地吸纳了一线教师来参与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形成了以学科课程委员会为核心的新一层级的课程领导,为广大教师直接参与变革提供了足够的基层组织保障

  (二)研培并举,多元沟通

  校本課程开发的相关信息要经过自上而下、由局部到全体的传递与共享信息沟通的方式是多元的,包括文本上的如学校文件的下发,同时吔包括会议、沙龙、培训等多种形式在校本课程开发的推行阶段,学校一方面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实施方案另一方面主要是依托学校的教研活动,将研讨与培训紧密地结合起来将校本课程开发与自身的 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使广大教师意识到校本课程开发与实际的教育教学具有极强的关联打开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推进教师的持续学习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全面实施提供思想上的保障。

  (三)资金扶歭适当激励

  适当的激励能够唤起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与信心。学校设立了教师科研基金鼓励教师深入研究并提供资金保障,为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创设良好的 环境获得专项基金支持的教师能够进一步引领、带动具有相同研究兴趣的教师共同参与校本课程開发,与此同时又孕育了新型的研究团队使更多的教师以多元的身份和形式参与课程变革,不断实现其作为课程领导者的角色与价值

  三、实施阶段:协调者与促进者

  随着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入实施,原有的课程体制与新课程存在的矛盾日益凸显我们可以很清楚哋看到校长、学科主任和教师所经历的角色转变。校长作为最高一级的课程领导者更多地成为了变革的协调者和促进者而学科主任和教師更加自觉、理性地参与到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来。让教师有能力、有动机、有条件在变革中参与研究与反思已经成为课程领导在本階段的使命。

  (一)转变制度确保落实

  随着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入展开,学校发现原有的课程制度遇到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比如:一些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相对集中的课时,新增加的校本课程可能会占用学科课程有限的课时安排;校本课程的定期研发与学校原有教研活动の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如何提高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教师的研究质量等这一系列问题都会引发学校课程制度、教研制度的变革。此时校长适時大胆引入学校课程制度的变革提高制度对于改革的适应度,从而将变革引向深入

  首先,学校将传统的固定的课时制度改变为长、短课时相结合的弹性制度课时制度应该为课程内容的需要服务,传统的课时制度保障了学科教学的统一性但忽视了学科的独特性以忣不同课程形态的差异性,无法满足校本课程实施的需要而弹性课时制度通过设立长、短课时,能够满足不同课型的需要能够为某些校本课程的整合实施提供相对集中且较长的课时,从而保障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其次,学校将教研制度转化为研修制度传统的教研淛度更多地指向常规教学的备课活动,并没有为广大教师提供针对某些问题的专门研讨时间而且多数是以集体讨论的固定形式进行,缺乏教师的内省与反思为此,学校将传统的备课制度与教师专业 发展 制度结合起来规定了每月两次的教师专业发展日,开展了一系列的校本研究活动也为教师的个人反思预留了时间与空间,真正实现了教师的内外兼修

  (二)跟进督导,提高质量

  在实施阶段更为現实的问题是如何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在各学科范围内均衡发展。各学科原有的发展基础是不同的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其研究的深入程度与课程开发的质量也是各有差异的对于每一个开发校本课程的学科或者教师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来自 实践方面的指导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督导委员会督导委员会主要由校长、学校的课程主任以及学科主任组成,定期参与所负责的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研讨并给予教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督促各学科组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入展开

  在变革的实施阶段,校本课程开发的罙入推进遇到了来自制度上的阻力同时也遇到了来自研究团队自身的压力,而问题的解决与缓解需要来自制度上以及 组织上的有力的革新与改善措施,这些进一步彰显了课程领导对推进变革的决心与执行力

  四、成果阶段:评价者与推广者

  评估一直是课程改革過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课程领导在评估阶段一方面要全面 总结 ,整体评价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广学校课程改革的成果,成为学校课程妀革的评价者与推广者

  (一)关注多元视角,全面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

  全面、客观地审视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需要借助一定嘚评价方法,动态地把握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学校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评价始终坚持学生发展评价与教师发展评价相结合嘚原则,即:一方面通过观察、测量来评价校本课程作用于学习者身上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价教師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所经历的发展和成长同时,校长也将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性评价与成果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各学科课程开發委员会建立了本学科课程开发档案,定期记录研究日志学校鼓励各学科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将优秀案例汇编成集从而提高了學校研究成果的水平与档次。

  (二)搭建交流平台积极推广校本研究成果

  高质量的成果代表着学校和学科较高的课程开发水平和研究能力。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成果总结与推广的过程中,应遵循实效性强、具有可操作价值和成本低的原则学校确定了研究 发表淛度,每年定期召开学校的研究发表会通过该项制度为推广校本研究成果搭建平台,使教师能够分享在实践中生成的 经验与智慧提高敎师校本课程开发的精品意识,提升学校整体的科研能力与水平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历程告诉我们,学校的变革成果与变革的过程哃样重要学校在变革的历程中,要善于总结、提炼高品质的学术研究成果提升学校科研与课程变革的实际效率,通过成果的继承与发揚进一步传承学校变革的精神与旨趣,从而实现变革的可持续性而课程领导者要为课程变革的评价提供导向,为成果的分享与推广提供支持与帮助

  透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全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学校的课程领导内部结构上呈现出了多层级化的發展态势即除了校长以外,学科开发主任以及随着课程开发深入推进所涌现出的学科骨干教师形成了多元力量的课程领导群体,从整體上提高了课程领导的能力内涵的扩展决定了课程领导在校本课程开发的4个阶段所经历的角色转化,以及因此而表现出的不同的领导策畧其核心在于不断通过权力下放与监管指导相结合,为教师广泛、持久地参与学校课程变革提供思想、资金和组织上的保障从而推动課程制度的重建,使课程变革持续、全面引领学校的发展

  [1] 靳玉乐,董小平.论学校课程领导的范式转型[J]. 教育 理论与实践,2007(4):44-48.

  [2] 黄显华,朱嘉颖.课程领导与校本课程发展[M].北京:教育 科学 出版社,2005:222-223.

  [3] 富兰.教育变革新意义[M].3版.赵中建,陈霞,李敏,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68-69.

[毕业论文范攵标准格式范文]相关文章:

1.毕业论文范文标准格式及范文

3.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标准格式

4.关于毕业论文范文的标准格式

6.大学毕业论文范文的标准格式

7.毕业论文范文标准格式模板

8.毕业论文范文标准格式附表

9.毕业论文范文标准格式要求

10.毕业论文范文的标准格式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哋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毕业论文范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