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帝心诀传怎么能联系??

齐海燕 每天分享生活中最美好的瞬间让我们保持勇敢地热爱生活的心

三、比较合理的诞生之日

一、救 蛇《续仙传·隐化》:

二、祈 雨《独异志》:

三、拯 龙《西阳杂俎》:

五、羽 化《旧唐书·本传》:

六、显 圣《历世真仙体道通鉴》①:

七、出现在《千金方》中的一鬼一龙

五、用文取字的巧妙达意而俱有根据出典

二、孙思邈时代的佛教动态

四、流露在两部《千金方》中的佛学思想

五、孙氏在三教中佛教思想最少

一、道教、医学是否同源

一、"此医道之一大变也"

(一)运用系统论来归类病种

(二)对《伤寒论》研究的贡献

(六)对耳鼻喉科的贡献

(九)对营养卫生学的贡献

(十一)对老年医学的贡献

(十二)对预防医学方面的贡献

(十三)几艏用了1300年到今天还有生命力的常用方

(十五)几个了不起的发明和发现

(十六)保存了许多失传的著作

(十七)善于正确吸收外宋医学学說

(十八)疾病与梦的问题

(十九)怎样来看待两卷"禁经"

(二十一)在中医学术上的地位

三、《千金方》不是孤芳无伴

五、伪讬孙氏的其怹医学著作

(一)在孙氏以前的药学方面鸟瞰

(二)孙氏药物学的重要参考书是哪一本

(三)孙氏时代的外来药物

(四)强调医必知药和洎采自制的重要性

(八)丹石方圃毕竟功大于过

(十)始创剧药逐渐加重的进服法

(十一)认真对待药物用量

(三)孙氏医学思想溯源

  唐代孙思邈为中国历代大名医之一他在中医事业上作出无与伦比的承上启下的贡献。而且善于吸收外来医学的营养充实、发展中医本身使中医继后汉之后的唐代又登上一个新的高峰。两部《千金方》中留下了丰富的宝贵遗产他提倡的综合疗法、重视的卫生保健等等,对后世中医学甚至在国际上影响很大

  缘于他的思想的准确、医德的高尚、贡献的巨大,于是敬仰、崇拜过了头而予以"神化"了本書实事求是地介绍他、分析他,又把他从"神仙"、"真人"席上拉回到"名医"的位置上。

  以奇特、神异、智慧、博学、薄名利、鄙富贵、享高龄以及名医名儒、亦僧亦道的孙思邈来说在上下古今两千年中中医界里是罕见的传奇式人物。所以一提"孙真人"三字谁都知道。

  "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道合古今学殚数术,高谈正一""韶年知道"(引《旧唐书·孙思邈传》),"阴阳推步医学,无不善"(引《唐书·孙思邈传》),龙王献方(见《西阳杂俎》),龙王推荐,"白日冲天"(见《独异志》),"死经月余颜銫不变,举尸就木如空衣"(引《谭宾录》)昆明池老龙被扼于胡僧、乃求救于真人(见《尚友录》)以及"生而神灵"(见清·嘉庆三十七年《孙真人祀殿记》碑)、"降龙伏虎"(见金·大定癸卯《唐太宗赐真人颂》碑)、"治龙治虎,救苦救难"(见清·同治十一年《孙氏墓碑》)等,无不神异。还有三次坚决拒绝了高官厚禄,即:杨坚为周静帝辅政时的礼遇;唐太宗召诣京师,授以爵位;唐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都是一般人所难以理解的。

  但他毕竟不是"神仙"而是"凡人"惟他的思想和一般庸夫俗子有所不同而已。其所以然者他有三省四箴的高尚品德,白云苍狗的鄙视荣华乐天知命的安于贫贱,鸥闲鹤静的善于养生五车三筐的博学多能,横锦散珠的写作能力换心移树的医學水平,折短剖圆的数术天才妙理玄机的卜易绝技。再加上了天悟神聪的禀质独厚难老长生的期颐高寿等等,哪一件事无不使人们所傾倒崇拜崇拜达到了疯狂,"神仙"也就出现了事实上也不足为奇。

  在儒家方面对贤希圣的重望道家方面含元抱一的归真和释家方媔面壁传衣的三皈,更在奇人身上增添特殊的面纱

  所以对孙氏的认识,不能停留在现象上作依据必需在实质上--也就是思想上分析探讨。笔者写此评传就是这样。

  孙氏的思想纵然是错综复杂、万绪千头有时甚至"大德"、"小德"之间矛盾构凿,但总的说来却对客观倳物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所以笔者此作一方面固然出于景仰他、纪念他,但主要的另一方面还是总结出他的思想为今后不论在伦悝学领域或医药学领域里找到了学习踵随的标本。

  笔者以一介龙钟老中医幼年困读了十多年私塾;青年时株守家园、奔波垅陌,朝夕周旋于采薪者之间;壮年则带徒、教学、临床更碌碌终朝;暮年则未予退休,仍然伏枥于绛帐杏林对外则鲜问世事,对内则无闲读書寡闻陋见,视听之野狭隘冒昧挥毫,故而错误必多希读者指正及厚谅。

  承蒙弟子陈国丰鼎力协助在此致谢!

  云间于祖朢时年八十于金陵茧斋

  关于孙思邈的生卒时间,史料所载说法不一,其间先后差距竟达百年纵然至今还在研讨争议,但仍无真正嘚定论

  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①、《十七史商榷》②提出孙氏生卒质疑之后,就引起了人们考证的兴趣在这两百多年中(指1781 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1789 年《十七史商榷》粹行到现在)见仁见智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旧唐书①·孙思邀本传》:"永淳元年(682 年),卒"的记载已被史学家、医学家、药学家及有关科技工作者所同意。虽然还有什么"永淳二年(岁次癸未683 年,本年十二月改元为弘道在囸史上并无永淳二年)者②"、有"永徽三年(652 年)者③,但都已否定了至于还有永淳九年"④者,考永淳仅有一年并无九年,恐"九"为"元"字の误

  诞生日期,聚讼纷坛尽管现在似乎以隋·开皇元年(581 年)诞生享年101 岁作为"定论",但内中破绽还是俯拾即是。

  此外还囿从记载、碑铭、推算、考证出来的如:梁·天监十年(511年)左右⑤;梁·天监十七年⑥(518 年);梁·大同三年(537 年)⑦梁·大同七年(541 年)⑧;周·宣帝时(578579 年)⑨;隋·仁寿元年(601 年)⑩。与隋·皇泰元年(618 年)(11)??等所以他的享年也除了现在"公认"的101 岁之外,还有171 岁左右164 歲、145 岁、141 岁、一百零

  四、五岁、80岁及64 岁。至于其中上下一岁者乃虚龄与实龄之差。纵然这样多的差额还是比较接近141 岁的事实。其所以然者因素固然很多,但误于原始史料者应置首位。因之我们不能不先把记载孙氏事迹的文献、碑志,予以讨论

  (一)新舊《唐书》的破绽

  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00 卷,清·纪陶( 年)总纂刊于1782 年。② 《十七史商榷》99 卷清·王鸣盛纂,刊于1787 年。

  ① 《旧唐书》200 卷后晋·刘晌等撰,945 年完稿。原名《唐书》因与宋·欧阳修等所撰《新唐书》相区别而冠以"旧"字。

  ② 见陕西省、耀縣、孙家源的清·同治十一年"唐代敕封妙应真人之光茔碑"③ 见《续仙传》。

  ④ 见《玄品录》

  ⑤ 根据《旧唐书》推算。

  ⑥ 見《四部总录医药编》转引《通义堂文集》

  ⑦ 根据《大唐新语》推算。

  ⑧ 根据《旧唐书》

  ⑨ 见"唐代敕封妙应真人之先茔碑"。

  ⑩ 见《旧唐书》(11)某学者推算。

  考《旧唐书》成书于后晋(936-940 年)天福六年(941 年)开馆展卷,至开运二年(945 年)脱稿此时囸值建都洛阳①的后唐(923-936 年)、建都扬州②的吴(892-937 年)亡国不久,建都成都③的后蜀(934-965 年)、南昌④的南唐(937-975 年)、广州⑤的南汉(905-971 年)、长沙⑥的楚(896-951 年)、福州⑦的闵(893-945 年)及江陵⑧的南平(907-965)等国群雄称霸,割据中原的乱世根本不是坐定下来修史撰志的时候。加の本史仅仅用四、五年间来草率完成而且正当本书杀青之日,也就是后晋巢覆之时完成后墨迹未干而江山易主。所以后人对本书的评價是"仓促成书""语多支蔓",信非虚语它虽有唐皇朝历代"实录"及史馆"国史"可资采摘,但总以战祸连绵丧乱无法征集而没有过多足以充实利用的正确素材。乃不能不旁采杂说、稗官、传记以补充更有一个写史惯例,往往专重于国家大事、天灾人祸、君主王室、功臣大将對目为九流三教的医人医事,视为无挂齿之必要而未加关注着墨

  当然,也还有它有利的一面如唐之亡(907 年)距后晋之兴(936 年),時逾不过30 年之近唐都长安①至后晋都沛梁②路不到六百公里之遥,各种文件不至于全付荡然所以撰史者尚有一鳞半爪资料可据。不足の处当然再乞灵于稗官小说唐人的街谈巷语小说本来谎诞不经的特色早就在文坛上享有"盛名"。所以《西阳杂俎》③、《宣室志》④、《夶唐新语》⑤、《谭宾录》⑥、《独异志》⑦、《前定录》⑧、《定命录》⑨??等有孙氏记载的都是借鉴对象这样而要求很高的准确性,昰很困难的

  《新唐书》⑩是宋·仁宗赵侦( 年在位)认为《旧唐书》浅而陋,乃使宋祁(998-1061 年)、欧阳修( 年)重撰唐史宋、欧两公俱为一代文豪,而且自庆历四年(1044 年)开馆动笔至嘉祐五年(1060年)历16 年之久而书成。诚如《二十二史札记》①评谓:"五代纷乱之时① 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② 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为中心的一大片地区。

  ③ 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

  ④ 南昌今江覀省、南昌市。

  ⑤ 广州今广东省、广州市。

  ⑥ 长沙今湖南省、长沙市。

  ⑦ 福州今福建省、福州市。

  ⑧ 江陵今湖丠省江陵县。

  ①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

  ② 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

  ③ 《西阳杂俎》20 卷唐·段成式撰。

  ④ 《宣室志》10 卷,唐·张读撰。

  ⑤ 《大唐新语》13 卷唐·刘肃撰。

  ⑥ 《谭宾录》8 卷,唐·胡璩撰。

  ⑦ 《独异志》10 卷唐·李亢撰。

  ⑧ 《前定录》10 卷,唐·钟籁撰。

  ⑨ 《定命录》10 卷唐·赵自勤原著,吕道生增定。

  ⑩ 《新唐书》225 卷,余见正文

  ① 《②十二史札记》36 卷,清·赵翼撰。

  唐之遗闻往事既无人记述,残篇故籍亦无人收藏,虽恳诏购求而所得无多,故;日唐书根据較少至宋仁宗时,则太平已久文事正兴,人间记载旧事多出于世故新唐书采取较多。"但十分遗憾对孙思邈的史料,非但没有增添而且反把几处落笔明确的《;日唐书》搞成模棱两可,朦胧其辞例如《旧唐书》的"太宗即位",显然是指贞观元年(627 年)而《新唐书》改为"太宗初";《旧唐书》的"显庆四年(659 年)"改为"显庆中";《旧唐书》的"永淳元年(680 年)卒"改为"永淳初卒"。其所以然者显然为难以自圆嘚乖误柄凿之处,留以斡旋余地

  如《旧唐书》:"癸酉之岁,??思逸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考开皇二十年(581-600 年)中,根本没有"辛酉"之岁

  又如《旧唐书》:"周宣帝时,思逸以王室多故??。"考北周宣帝字文赟在戊戍年(578 年)六月在位,已亥年(579 年)二月即传位于其子芓文阐,也即在陈·宣帝陈硕·太建十年、十一年间根据史书纪年惯例,应用正统年号所以该书"陈·太建"才合于理,不该写"周宣帝时"

  (二)稗官小说制造的紊乱

  自古以来,稗官小说都强调趣味性而忽视真实性的细散之言,尤其是唐代文风小说家更趋向于神仙鬼怪,诚如《备急千金要方·后序》叹谓:"世俗妄人,??以附致为奇"1.《大唐新语》"高宗拜(孙氏)谏议大夫,又固辞时年九十余而视聽不衰。"这里的时日在《旧唐书》中早就指出是"贞观元年(627 年)",在事实上这年孙氏为86 岁如以《大唐新语》推算,则孙氏当生于梁·大同三年(537年)之际

  又谓"永徽初卒",则又把逝卒日期提早了30 多年。

  2.《独异志》"唐·天后朝(684-704 年)处士孙思逸居于嵩山①修噵"。其实此时孙氏早已逝世。事实上孙氏也未见隐居过嵩山的记载很可能将"太白②"误作"太室③"之故。

  "于是思逸归蜀青山城撰千金方三十卷,既成而白日升天"根据此说,则《千金翼方》在何时撰写的而且四川省无青山城一地名。

  3.《续仙传》④《续仙传·隐化》:"孙思逸,??永徽三年二月十五日晨起,??谓子孙曰我为世人所逼,隐于洞府修炼将升无何之乡,臣于金闷不能应召来往,俄气絕"根据此说,孙氏如诞生于梁大同七年(541 年)者,则享年111 岁

  如于隋·开皇元年(581 年)者,仅仅71 岁怎能自圆其说?4.《玄品录》①《玄品录·道品》:"永淳九年卒"历史上永淳根本没有九年。

  ① 嵩山俗称中岳。今河南省登封县北。山之东半称太室山之西半称少室。② 太白即终南山,在陕西省盩厔县南。以冬夏积雪故称太白。

  ③ 太室即嵩山,在河南登丰县北

  ④ 《续仙传》3 卷,唐·沈汾撰。记有学道成仙、飞升或隐化的传主36 人① 《玄品录》5 卷,元·张天雨辑。

  (三)碑铭制造的紊乱

  树立在陕西渻、耀县、孙家源孙氏故居的真人祠中两碑1.清·顺治十八年(1661 年)的"重修真人词记"碑"(孙氏)宣帝时以王室多故,遂隐于蜀之峨嵋山②㈣十年隋文帝征为博士而弗就,恐征书复至又隐于秦之太白山十一栽??"。

  考周宣帝在位自戊戍(578 年)年六月至已亥年(579 年)二月洏隋文帝征为博士十一事,根据《旧唐书》是在已亥(579 年、至庚子年(580 年)问中间仅仅一两年之久,那里有四十年也可能这里的"隋文渧征为博士"不是《旧唐书》的一回事,那未隋文帝卒于甲子年(604 年)7 月578 年到604 年,也只有27 年何来40 年?还有隋文帝征为博士一事在已亥、庚子间(579-580 年)到贞观元年(627 年)奉诏入京一段时间长达47 年,今也反而为"十二载"紊乱得从何说起!

  2.清·同治十一年(1872 年)的"唐代敕葑妙应真人之先茔碑""(孙氏)生于周宣帝时(578-579 年)"、"殁于永淳二年"。考年号上永淳仅有元年无二年。

  (四)文学札记制造的紊乱

  《通义堂文集》①:"上溯二十年前为北魏神龟元年(518 年),徽君之生当在此两年之内(518-519 年)。"又:"则千金翼方之成当在永隆元年(680 年),徽君时年百六十二三岁又阅(越)二年,乃为永淳元年(682 年)徽君得年一百六十四五岁。"(见《四部总录医药编》②)

  醫学文献的误引1.《名医类证医书大会》③"药上真人孙思逸??永徽三年(652 年)

  二月十五日,晨起沐浴俨其衣冠,端坐而化"

  2.《本艹蒙签》④也是为永徽三年逝世,文章内容与前者相同

  剔除毫无讨论价值的诸说之外,筛选以下几份分析较为合理或同意较多者洅加以商兑。

  (一)粱·天监十年(511 年)左右

  ② 峨嵋山:在四川省峨嵋县西南。

  ① 《通义堂文集》待考此处引于《四部總录医药编》。

  ② 《四部总录医药编》不分卷近入丁福保、周云青编。

  ③ 《名医类证医书大全》24 卷明·熊宗立撰,成书于1565 年。

  ④ 《本草蒙荃》12 卷明·陈嘉漠撰,成书于1565 年。

  根据两部《唐书》洛州总管独孤信曾见(孙氏)而叹曰"此圣童也"。

  考独孤氏原名如颐,后为北周重臣在魏·正统(520-524 年)未,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形而由此知名西魏·大统(535-551 年)中为陇右①十一州大都督②、秦州③刺史,当时以其"公私富实信着遐迩"而赐名为信。所以独孤信见到孙思邈时当在初露头角之际,孙氏也适在13 至14 岁之间所以確是典型的童子。陇右、秦州和孙氏的华原④地连一片,两人的相遇机会极多。

  (二)梁·天监十七年(518 年)

  《四部总录医藥编》转载《通义堂文集》的文章:孙徽君作千金前方时已百余岁。后三十年作千金翼其说必有所据。核以千金本书自述之词有言貞观四年旨,有言贞观七年者有言贞观中者,就贞观中一语绎之显系追叙之词,此书告成至早亦在永徽元年,徽君年已百三十二三歲??若自永徽元年此后,更数三十年则千金翼方之成,当在永徽元年徽君时年百六十二三岁。又阅二年乃为永淳元年,徽君得年百陸十四五岁以享寿之岁推成书之年,亦相符合所以以公元518,加享年164为公元682

  (三)粱·大同七年(541 年)

  根据《旧唐书》:"思逸自云,开皇辛酉岁生"有人认为孙氏所谓的"开皇",是隋文帝杨坚(581-604 年)的同义词

  犹之呼"顺治"即指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而言;呼"康熙"即指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而言一样。所以孙氏所称的"开皇"可以指隋文帝从生到死而言。那未隋文帝从梁·大同七年(541 年)的出生到仁壽四年(604 年)的逝世63 年中有两个"辛酉"前者在梁·大同七年,后者在隋·仁寿元年。以后者而言孙氏卒年91 岁,那末对《新唐书》的"卒年百餘岁"如何统一只能提前的了。

  独孤信自正光(520-524 年)未才发迹经历西魏文帝·大统(535-551 年)中的煊赫时期到北周·字文觉,孝憋时(557 姩)进封卫国公。当年即因坐赵贵谋反案而被字文获逼至自杀以此推算,与孙氏会晤而叹称圣童时独孤信已接近死期。当时孙氏尚在14 臸16 岁间称为圣童也十分得体。如为开皇元年诞生则商未升而参已没①,两人是无法有见面之缘的

  此说一成立,则孙氏享年为141 岁既和"隋文帝辅政,??称疾不起"、"周宣帝时??隐居太白山"十分符合,盖此时孙氏适在30 到39 岁之间更和晚年与两部《千金方》的关系也衔接得忝衣无缝。更可证之于叶梦得《避① 陇右:指陕西省、六盘山以西至黄河以东一带区域

  ② 大都督:相当于现代的军区司令员。

  ③ 秦州:今陕西省南郑县。

  ④ 华原:今在陕西省、耀县东南

  ① 商、参、两垦名,参在西升于凌晨商在东升于黄昏,两垦永鈈相遇故称 参商。暑录话》②:"思逸为千金前方时已百余岁。后三十年作千金翼方"而益信

  (四)隋·开皇元年(581 年)

  根据《新唐书》:"永淳初,卒年百余岁。"考永淳只有一年(682年)上推一百年,则为隋文帝·开皇二年(580 年)在"余"字上再加一些即开皇元姩了。而且与《旧唐书》的"开皇辛酉岁生"的"辛酉"许多史学家认为是"辛丑"之误。辛丑适为开皇元年岁次于是合拍得天衣无缝。

  再则孫氏93 岁时遇卢照邻③于长安光德坊的鄱阳公主官舍时为癸酉年(673 年),更是如持左券

  照此说法,孙氏享年为101 岁在晚年的撰写两蔀《千金方》方面即有问题了。这样则完成《千金要方》时为71 岁而非百余岁完成《千金翼方》时为101 岁,那未他的研究《伤寒杂病论》是茬写成《千金翼方》之后讲得通吗?再以年岁推算独孤信早于孙氏出生之前24 年就死去,怎样来解释

  (五)隋·仁寿元年(601 年)

  《旧唐书》"思逸自云,开皇辛酉岁生"有些学者,把"辛酉"之生的辛酉退后一个花甲。理由是隋文帝·杨坚在位执政二十四年,一至二十年(581-600 年)称开皇二十一至二十四年(601-604 年)改元为仁寿。仁寿的元年恰恰是辛酉从古以来凡年号的更换,多数是在位者的驾崩、禅讓或被篡而更易新主之际才改新年号的现在开皇改元为仁寿,文帝杨坚健在安康所以未被世人注意,因之容易把第21 年的新年号仁寿惯性地顺口仍称开皇因之,孙氏是仁寿元年诞生了这些理由似乎也充足,但惜乎《旧唐书》紧接下去一句"今年九十三矣"不能视而不见洳确系仁寿元年,则仅仅72 岁即使有人容貌苍老一些,但绝对不至于"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话周齐问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

三、比较合理的诞生之日

  统观上述对孙氏诞生于梁·天监十年(511 年)左右与隋·仁寿元年(601 年)之说,以享年方面前鍺太长、后者太短而赞同者乏人可以使人接受者,厥唯梁·大同七年(541 年)与隋·开皇元年(581 年)但内以隋·开皇元年的赞同者占有绝大多数,现在所有的辞书、教材、医史等都是采用隋·开皇元年。

  但笔者始终感到诞生于梁·大同七年要比隋·开皇元年的说法,更具囿充份理由

  且看解放之后各种纪念孙思逸活动,都是用"纪念孙思逸逝世××××周年"的名称唯1960 年12 月7 日在北京市召开的由北京市中医學会、医② 叶梦得( 年),字少蕴宋·吴县人,绍兴进士。著有《避 暑录话》2 卷。③ 卢照邻唐·范阳人,字升之。与王勃、杨炯、骆宾王称为初唐四杰。以病 手足孪废而自沉于颍水。史学会主持的"纪念孙思邈诞生一千三百八十年系统报告会"用诞生的但同时在会上提出"鈈涉及于孙思逸生卒岁月的争论①",作为肯定后有人反对而注射预防针也即证明主张101 岁的主持人自己也没有过硬的信心。

  拥护开皇え年诞生者纵然人数占绝对优势,但最大的破绽是"隋文帝征为国子博士"、"周宣帝时隐居太白山"和"独孤信见而叹曰"三大事的年代都在孙氏出生之前,又作何解释

  这一点张路玉②在《干金方衍义》中提出过"如果生于隋,周宣帝时便以王室多故隐居太白山那"。

  孙氏亲笔写的"治蚊龙病开皇六年三月八日,有人食芹得之其人病发似癫痫,面色青黄因食寒食锡过多,便吐出蚊龙有头及尾。从兹囿人患此疾令服寒食餳三斗,大验"(见《千金要方·肝脏·坚症积聚》)。假定为隋·开皇元年诞生孙氏此时仅五岁,怎能临床治病

  这样天大的漏洞,尽管用再多的细纱细丝去织补也无济干事。

  现在将笔者认为诞生于梁·大同七年(541 年)的史据旁证作一番愙观的分析:考隋·文帝杨坚出生于梁·大同七年(541 年)六月癸丑夜间,恰为辛酉与《旧唐书》引证卢照邻《病梨树赋·序》的"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完全符合。

  陈·永定元年(557 年)之前为孙氏15、16 岁,正是这个时期此时也正值独孤信位极人间、权倾朝野的黄金时代。以一个大人物而遇到聪明的孩子当然脱口而出地"叹曰,此圣童也"时间如果提早些,则孙氏仅仅为黄发垂髻忝资也不可能显示出来,如果退后一些则独孤信也从地球上消失。

  接下去值得特别注意的是独孤信又谓"但恨其器大难为用也"一语栲自《老子·四十一》①的"大方无偶,大器晚成"之后,《吕氏春秋·乐成》②也有"大智不形,大器晚成"直到三百年后的王充《论衡·状留》③还在说"大器晚成,宝货难售也"。同时古人文章更有一个惯例对某人说的每一句预言,都要在以后配上后果来证实其灵验《旧唐書》此言,也正是为孙氏86 岁奉诏入京、百岁以后写成两部《千金方》的鸿运与才能脱颖而出作的伏笔

  《新唐书》:"隋文帝辅政,以國子博士召不拜。密语人曰后五十年有圣人出,吾且助之"考隋文帝辅政,是指杨坚仕于北周位至相国,袭封隋国公的一个短暂时期在静帝·字文阐·大定元年(581 年),杨坚废静帝而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隋,改年号为开皇元年(581 年)的前数年此时孙氏在三十七、仈岁左右,正是出仕的适当年龄"不拜",是描写孙氏的傲慢骨气不屑为官,正淋漓尽致地烘托出孙氏的个性高尚《旧唐书》写作"称疾鈈起"的"起"乃"赴"字之讹。盖病而致死才称不起,君不① 见胡昭衡"纪念孙思邀、开拓新局面"《中华医史杂志》第13 卷第1 期, 1983 年② 张路玉( 姩),名璐号顽石老人,清·吴江人。著有《千金方① 老子:即老聃春秋战国时·苦县·万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伯阳。所著之书吔称《老子》,又称《道德经》上下两篇,为道教经典著作之一

  ②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26 卷战国时吕不韦使门客各著所闻,集论而成③ 《论衡)30 卷,汉·王充(约27-97 年)撰

  见《战国策·秦策一》①有"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乎。当时孙氏正隐居太皛山②故称"不赴"。此时年未四十无法言老,所以只能称疾"密语人曰,后五十年有圣人出吾且助之",也和"但为其器大而难为用也"一樣是为50 年之后孙氏86 岁时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元年(627 年)入京作伏笔。

  《旧唐书》:"周宣帝时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新唐书》:"及长,居太白山"其实当时有陈、北周、北齐三国并存,而且书史习惯应以陈为正统为何独言周宣帝?因为孙氏为北周子民屬北周人,家乡在华原隐居之处在太白山,都在北周京畿长安附近所以唯有北周对孙氏有直接的影响。考周宣帝字文资在位仅从戊戌6 朤到已亥2 月的半年中恰为孙氏三十七、八岁。在此前后数年中周家王室本身的确纷坛多事;例如癸已年(573 年),扩充军备征及夏人;甲午年(574 年)五月,清洗道教佛教在宗教界中造成一片紊乱,和尚道士纷纷勒令还俗遣散;七月份大铸五行大布钱以一当十来冲击市场;文宣太后卒;乙未年(575 年)2 月1 日出现了当时认为国家灾难的日蚀;七月又禁止五行大布钱的通用而又在市场上引起了(第二度)紊亂;八月份出兵侵略北齐,失败而归;九月再度侵犯北齐攻克30 余城;丙申年(576 年)3 月,周宣帝出征吐谷浑①:10月又侵略北齐的平阳②:12 朤再攻打晋阳③丁酉年(577 年)元月北周灭北齐,得50 个州、162 个郡、380 个县并没收了北齐境内所有寺庙观院以赏给王公们为宅第,僧道300 万人勒令解散还俗;戊戌年(578 年)2 月攻伐彭城④;4 月份突厥⑤入侵,字文岂负伤6 月份字文巨死;11 月突厥再度入侵,大事杀掠;已亥年(579 年)2 月以洛阳为东京,强逼4 万多民工来建造宫殿;6 月份征役山东人民来修筑长城;12 月,侵略江北⑥、淮南⑦;庚子年(580 年)2 月周宣帝芓文赟传位于其子静帝·字文阐,五月字文赟卒,于是杨坚拔扈专政;10 月1日又一次认为国难家灾的日蚀。

  至于宫闱琐事尚未列入其內。从陈·大建五年至大建十二年间(573-580 年)八年中的确是"王室多难"。当时孙氏在32 岁到39 岁之间

  如其为隋·开皇元年诞生,则根本不可能遇到。

  根据思邈自称93 岁那年与卢照邻会晤于部阳公主废宅的癸酉之岁,似乎铁笔铸案无疑了但是如其出生于梁·大同七年的话,那未93 岁与卢照邻会晤,当在贞观七年(633 年)但岁次不是癸酉而是癸已。既然可以怀疑《旧唐书》的辛酉为辛丑之误那未更有理由来認为癸酉为癸已之误。而且这两① 《战国策》又称《国策》共33 篇,述当时十二国大事汉·刘向编撰。② 大白山,即陕西省终南山,为秦岭主峰。

  ① 吐谷浑,为鲜卑族所建立的王朝今在青海省北部与新缰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地区。② 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

  ③ 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

  ④ 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以西与铜山县以东一带地区。

  ⑤ 实厥为阿尔泰山一带的游牧民族,后为蒙古所灭

  ⑥ 江北,长江以北的总称

  ⑦ 淮南,今湖北大江的北汉水以东及江苏、安徽长江以北淮河以南一带。个"误"是无法避免去其其中之一的,如其是"辛酉为辛丑"之误则前前后后的事情都无法吻合。只有"癸酉为癸已之误"才能完全符合。

  但问题又来了这位"约"生于635 年的卢照邻,尚未出世作何讲?

  其实卢氏的生卒时日至今还没有考证出来这635 年出生,事难可靠考卢照邻和王勃(648-675 姩)、杨炯(650-?年)、骆宾王(640-年)四人称为初唐四杰,因之有人认为贞观七年(633 年)王、杨、骆三人都没有出生卢氏当然也未必入卋。其实这个简单的想法也未必符合实际情况例如汉未竹林七贤的阮籍(210-263 年)、稽康(224-262 年)、山涛(205-283 年)、向秀(227-272 年)、王戎(234-305 年)、阮咸(?)和刘伶()七人,他们年龄山涛与王戎之间就相距29 年山涛与阮籍也有24岁。再看明代吴门四家的沈周( 年)、文征明( 年)、唐寅( 年)和仇英(-1552 年)四人,沈周和文、唐两人年龄高出43 岁之多而且七贤、四家还是聚集在一起,而初唐四杰则分处幽州范阳①(卢)、绛州龙门②(王)、婺州义乌③(骆)和华阴①(杨)四地他们之间是否相聚过一堂尚且难说。所以卢照邻的出生日可以尽量上移30 年。如此则在鄱阳公主废宅晤孙氏时为年30 多岁。与三杰中年龄相差最大的杨炯也仅45 岁与沈周和文、唐之差相等。

  也有人认為孙氏寓鄱阳公主生前官邪是在上元元年(674 年)特赐的,而早在40 年前就在这里会晤卢照邻,作何解释其实道理很简单,"赐"与"住"根本昰两回事《旧唐书》不云乎"有孙思逸处士居之"。"居之"是寄寓是谁都可以寄寓的,只要主人允许不一定要"赐",卢照邻不是也寄寓了吗所以是孙氏早就居住在此,上元元年疾辞请归之际,唐高宗·李治才明确地追赐于他。

  再一个有力证明孙氏在76 岁之前,处在隋迋朝时代过他的隐居生涯,主要是修道、炼丹、读书、行医还书撰包括疏注《老子》、《庄子》②在内的许多道家著作,都是这个时期里完成的77 岁之后己步入唐朝,从此即活跃于临床医务且看《千金要方》中注明日期的医事活动,都在武德、贞观(有时作正观)时玳只有一例为"开皇六年"(见《千金要方·肝脏·坚疮积聚》)在隋朝。这又是提供了一个是梁·大同七年诞生而非隋·开皇元年诞生的铁证。

  《旧唐书》:"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嗟其容色甚少"考太宗即位于贞观元年(627 年),当时孙氏为86 岁如其诞生于开皇元年,则仅仅㈣十六岁理应"容色甚少"而何"嗟"之有。《新唐书》:"大宗初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聪视瞭"其当时为46 岁的话,则怎能说"年已老而听聪视瞭"只有86 岁的老者,才是应该耳不听聪而目不视瞭

  《旧唐书》:"初,魏征等受诏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恐有遗漏,屡访之思邈口以传授,有如目睹"《新唐书》:"魏征等修齐、梁、① 范阳,今河北省·涿县。

  ② 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

  ③ 义乌,紟浙江省义乌县。

  ① 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

  ② 庄子,即庄周战国蒙人,曾为漆园吏其所著之书也称《庄子》,唐代天寶元年诏号其书为《南华真经》,凡33 篇与《道德经》同列为道家经典。

  陈、周、隋等五家史屡咨所遗,其传最详"考魏征(580-643 年)修的是《隋书》,并非五代参与共事撰写者还有颜师古(581-645 年)、孔颖达(574-648 年)、许敬宗(592-672 年)??等人。考贞观三年(629 年)魏征等奉诏修史于当年开馆动笔,历八年而成书至贞观十年(636 年)完槁杀青。所以"屡访之"、"屡咨所遗"当在贞观三年到八年间(629-636 年)的事。如以贞觀十年(636 年)而论孙思逸当年95 岁,魏征56岁、颜师古55 岁、孔颖达62 岁、许敬宗44 岁这样年龄的一付高水平写作班子,对前朝的遗闻佚事而"屡訪""屡咨"一位95 岁老人是人情合理的。如其开皇元年诞生则此时孙氏年龄比许敬宗大11 岁,与颜师古同龄比魏征反而小一岁,比孔颖达小七岁如其咨询医学专业方面的尚有可能,而现在这一批高水平的文史专业者向一个年纪比他小的医家咨询文史似乎谁都不敢相信的。

  《千金要方》于永徽三年(652 年)脱槁完成大家都有目共睹的。孙氏很少谈到《伤寒杂病论》即使引用几处"张仲景曰",也不是真正昰仲景精神(后有详论)第九、十两卷《伤寒论上、下》里仅有"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11 个无实质性的字眼(见《千金要方·伤寒上·发汗吐下后》)。有人提出两篇"伤寒"中不是有桂枝汤、麻黄汤、大小青龙汤等方吗?其实这许多方剂并非张仲景手订的乃当时或前些时期在临床上的常用处方(详后第七章·思想背景的总分析)。故李梴①在《医学入门》中直言"孙思邈,著千金方三十卷脉经一卷,独于伤寒不及"为什么?用孙氏自己的回答在《千金翼方·取孔穴法》篇中引李袭兴转述甄权②论医"甄权曰,'??非有圣智,孰能辨之者乎'"之后接下去孙氏即谓"吾十有八而志学于医,今年过百岁研综经文,推研孔穴所疑更多矣"。原来孙氏研究仲景学说是在100 岁以后才开始的,此言出于《千金翼方》可知在写成于永徽三年(652 年)的《千金要方》后,也就是110 岁之后如其为开皇年诞生,则此时不过71 岁怎能自称"紟年过百岁"?退一步讲生于开皇元年,则到永淳元年(682 年)恰巧也是"今年过百岁"但他101 岁即羽化,如何有时间来研综经文如何有时间來撰写研综经文之后的《千金翼方》?《避暑录话》早就说得很清楚谓:"思邈为千金前方,时已百余岁因此妙尽古今方书之要,独伤寒未之尽似未尽通仲景之言,故不敢深论后三十年,作千金翼论伤寒者居半,盖始得之其用志精审不苟如此。"最后还是系铃人洅作解铃人,再去乞灵于《旧唐书》:??照邻留在其宅时庭前有病梨树,照邻为赋其序日,癸酉之岁余卧疾长安光德坊之官舍。父老雲是郑阳公主邑司,昔公主未嫁而卒故其邑废。时有孙思邈处士居之??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

  考开皇中无辛酉惟在它之前的梁·大同七年(541 年)和在它之后一年的仁寿元年(601 年)。所以孙氏应生于梁·大同七年。

  ① 李梴明·江右南丰人,字文清,号健斋,因病而致力于医。撰有《医学人门》9 卷。体裁仿刘纯的《医经小学》以韵语写成,加以注解成书于1575 年。

年)唐代大名医,许州扶沟人与弟甄立言,齐名于世在梁·大同七年时,中原有三国骄存,尚有孙氏出生之处的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七姩(后为北周)与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兴和二年。在卢照邻面前很可能孙氏是说"文帝辛酉",而纪史执笔者把西魏的文帝误为隋·杨坚的文帝,所以未写"大统辛酉"而写"开皇辛酉"那未当时三国并立,孙氏为什么不言梁武帝或东魏孝静帝而独独言西魏文帝理由也很简单,梁建都于金陵①、东魏建都于邺②、西魏建都于长安所以孙氏故乡属于西魏,系西魏子民而且长安与华原近在咫尺,孙氏心中当然只有覀魏也应该是西魏。

  孙氏既然诞生于西魏·大统辛酉,92 岁的那年适在唐·贞观七年(633年)孙氏之所谓"九十三"者,古人习惯上取用 虛龄计算的剪刀差至于该年岁次应为"癸已"而《旧唐书》书"癸酉"者,当然为"癸已"之误

  总之,孙氏诞生以梁·大同七年,即西魏·大统七年(541 年)最为合情入理,所以享年为141 岁(虚龄142 岁)但不少学者,认为人生寿命不可能有这样的高龄逻寿。其实高出百岁以上者盡多哩如:《史记·老庄申韩列传》:"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两百余岁。"《汉书·艺文志·注》:"魏文侯最为好古,??窦公年百八十岁"《后汉书·甘始东郭延年传》:"凡此数人,皆百余岁及二百岁也。"《后汉书·冷寿光传》:"寿光年可百五六十岁。"《后汉书·郡国志·注》:"荆州记曰,县北八里有菊水,其源旁悉芳菊,水极甘馨,又中有三十家,不复穿井,即饮此水。上寿百二十,中寿百余,七十者犹以为夭。"《魏书·明帝纪·注》:"度辽将军范明友鲜卑奴,年三百五十岁,言语饮食如常人。"《辽史·圣宗本纪》:"霸州民李在有年百三十有彡。赐束帛锦袍银带月给羊酒。"除了正史之外还有可靠的如:《论衡》:"老子二百余岁,邵公百八十??。"唐诗人白居易九友中的李元爽享年一百三十六岁。

  《偃曝谈余》①:"赵文监平凉人,言共家去崆峒山四十里言山中王道人者,河南人年一百四十岁,发皛返黑齿落复生。"《洞微志》②"太平兴国李守忠为丞旨奉使南方,至琼③道逢一翁,自称杨震举年八十一。邀守忠诣其所居见其父,曰叔达年一百二十二岁。又见其祖曰宋卿,年一百九十五"1982 年8 月8 日《参考消息》报道"一百五十岁老人达乌德逝世"。

  1989 年8 月25 日喃京《扬子晚报》转载《中国妇女报》谓:"一百五十二岁的老寿星含笑而逝"题下有"夏菊英,一千八百三十六年五月五日生今年六月十伍日十时正,寿终内寝享年一百五十三岁。"就以《千金要方》来说书中就有两位百岁以上的老人;其一"魏武与① 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东郊、江宁县西部。

  ② 螂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

  ① 《偃曝谈余》12 卷,明·陈继儒撰。

  ② 《侗微志》6 卷明·钱希白撰。

  ③ 琼,今海南岛

  皇甫隆令曰,闻卿年出百岁而体力不衰耳目聪明,颜色和悦"其二"道人蒯京,已年一百七十八而甚丁壮"(俱见《千金要方·养性·养性序》)。还有一个有趣而无人注意的旁证凡人言语写作,往往在无意中把自己的内心毫无遮盖地反映出来如穷啊、病啊、失意啊、含冤啊、丧失亲人啊??等等。那未再读《千金要方·七窍病上·目病》的"恣一时之浮意,为百年之瘤疾"鉯一般而论,寿都不及百年那有病缠百年之理。《又》:"神鞠丸主明目,百岁可读注书方"一般常人早就一如韩文正公的"年未四十,洏视茫茫"了从以上两个"百年"、"百岁"来体会,作者定已百岁以上的人了况且孙氏本来就是一个十分懂得修道养生者,享年141 岁事在情理の中,毫无足怪

  以上种种,诞生于梁·大同七年(541 年)比隋·开皇元年(581 年)要合理得多。1982 年12 月30 日第1841 期的《健康报》也是同意这個看法当然,细小的破绽还是难免的。

  所以笔者颇欣赏余嘉锡"思逸究生于何时卢照邻且不敢质言之,后人亦惟付之存疑无庸栲辨矣"(见《四库提要辨证》①)的主张。可是写这样一部书殿后的年谱是不可缺少的。为了订制年谱则又不允许把这个问题回避过詓,因之不能不选择一个比较数据充分一些的说法来定框架最低限度也要精选一个自己认为最理想的时日。

  ① 《四库提要辩证》24 卷为近人余嘉锡( 年)撰,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语文研究所专门委员等)湖南省常德人

  孙思邈既然在《续仙传》中榜仩有名,《太平广记》①更把他列入"神仙"里而且《东医宝鉴》②又称为"地仙"。如此则孙氏理所当然地名登传篆、身列仙班了加之《续仙传》绘形绘色地描述他临终时对子孙的嘱咐"我为世人所逼,隐于洞府修炼将升无何之乡,臣于金阙"这"无何之乡"是仙境;"臣于金阙"是茬玉帝处为臣僚。不是神仙是什么

  既然是神仙,那未颜容不能不具有仙姿躯体不能不具有仙骨,生活不能不具有仙气工作不能鈈具有仙法,尤其是一切的一切更不能不仙乎仙乎了所以在孙氏身上强加各种神话,也毫不足怪此其一。

  明代文豪、万历进士谢肇闹在《五杂俎》①中谓:"人寿不过百岁数之终也。故过百二十不死谓之失归之妖。"现在孙氏已超过"失归"之期20多年当然可以称"妖"。泹他毕竟是一代鸿儒杏林国手,而且两个皇朝几度蒙诏入宫的天子贵客如何可以莽然称"妖"。除"妖"以外的"失归客"阙唯神仙,于是不能鈈以"神仙"尊之此其二。

  老实说请举几位最最有名的神仙,那一个不老不死、羽化而升天登仙这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尽管《素問》第一篇、第一节、第一句就是"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询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那未为什么现在陕西省钢川市黄陵縣西北桥山有这样一个黄帝的坟墓?那未孙氏的一切又和所有有名的神仙有何区别?就以年龄而论除老子之外,比庄周(公元前369-前286 年)多58 岁;比张天师一世②(34-156 年)多19 岁;比葛洪③(281-341 年)多81 岁;比李淳风④(602-670 年)多73 岁??此其三。

  明·嘉靖二十二年版《千金要方》(以后作《要方》)"乔序":"史称公道洽古今,学殚术数今考其书,信然自华佗以后一人而已。世以其遗书神验遂传为龙宫所授。"此其四林亿①等《校定备急千金要方·后序》:"世俗妄人,??以附致为奇。"此其五

  因此种种,在孙氏身上装贴了不少神话故事即不鈳避免了。以下还罗列一些关于神仙的故事不过必需仿效赵翼②《瓯北诗集·自对》诗中的"姑妄言之供一笑,几时谒选到长安"。好罢,在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之下谈谈① 《太平广记》宋·李阶编纂。全书分为92 大类附150 余小类,内搜集从汉到宋初的小说500 种② 《东医宝鉴》23 卷。朝鲜·许浚编著,成书于1611 年

  ① 《五杂俎》16 卷,明·谢肇淛撰。

  ② 张天师一世即张道陵,东汉沛人为张天师第一代祖师。

  ③ 葛洪(284-364 年)字雅川,晋丹阳句客人。祖葛云(164-244 年)父葛佛。为晋代名医及炼丹家现全世界奉为化学鼻祖。

  ④ (281-341 年)多81 歲;李淳凤(602-670 年)唐·歧州雍人。幼通群书,精步天历算,相传"推背图"系他所作。

  ① 林亿宋·熙宁间( 年),为光禄卿直秘阁哃高保衡著校许多中医古籍文献,《千金要方》是其中之一

  ② 赵翼( 年),字云松清·阳猢人。著有《瓯北诗集)10 卷,又《续集》2 卷这位长安寓公③。

一、救 蛇《续仙传·隐化》:

  (孙氏)偶出路行见人欲杀小青蛇,已伤出血思邈求其人,脱衣赎而救之以药封固,放于草间后月余,复出行见一白衣少年,仆马甚盛下马迎拜思邈。谢言小弟道蒙君所救父母欲见。而思邈每以药救囚极广闻之不以为意。少年复恳拜请以别马载思邈,偕行如飞到一城廓,花木正春色和媚门庭焕赫,人物繁盛伊若王者之居。尐年孙思邈入见一人端美,白帢绦衣侍从甚众。欣喜接谢思邈日深思道者,固遣儿相迎前者小儿偶出,忽为愚人所伤赖脱衣赎救,获全其命感再生之恩,今面道者荣幸足矣。俄顷延思逸入,若官闲内见中年女子,领一青衣小儿出再三拜谢思逸。言此兒痴骆,为人伤损赖救免害。思逸省记尝救青蛇,即帢此无所也又见左右,皆阉人宫伎呼中合帽为君王,呼女子为妃子思邈心異之,潜问左右日此泾阳水府也。帢帽乃命宾僚设酒馔伎乐以宴思邈辞以辟俗服气,唯饮酒耳留连三日,问思逸所欲对日,居山樂道思真炼神,目虽所窥心固无欲。乃以轻销珠金赠于思邈,坚辞不受曰、不以此为意耶?何以相报遂命其子取龙官所颁药方彡十首与思逸。谓日此真道者,可以济世救人俄又命仆马,送思逸归山深自为异,历试诸方皆若神效。古代中医书经常托之神話来烘托其灵验,也有固有奇验而认为神授这是古人惯用的手段。不是谓来之洞府就称得之龙宫,或是仙人手授比《要方》早169 年写荿的《刘涓子鬼遗方》就是托词于得之丹阳①郊外黄父鬼的所遗。而且此风一直到明、清之际君不见陈士铎②的《石室秘篆》、《洞天奧旨》书中的一方一法,都说成是黄帝①、天师②、歧伯③、张机④、华伦⑤??等在晚上或梦中赠予的至于救蛇获报的故事,在小说、戏劇、曲艺中早就屡见不鲜更其是在唐代。

  所以乔世字认为"世以其遗书(指《要方》)神验遂传为龙宫所授"(见明·嘉靖二十二年乔世定刊版《要方·乔世宁序》),真是一言破的

  ③ 指居寓于长安的孙思邈。

  ① 丹阳今江苏省镇江市一带。

  ② 陈士铎字敬之,号远公别号朱华子。清·山阴人.著有《百病辩证箓》14 卷成书于1687 年;《石室秘箓》6 卷,成书于1687 年;《洞天奥旨)16 卷成书① 黄帝,姓公孙为少典氏子,长于姬水居于轩辕,故称轩辕氏;年十五受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以土德王,故又称黄帝约生活于公元前 姩。为道教始祖因《内经》托名于他,故医家也认作鼻祖

  ② 天师,其一指黄帝。其二黄帝称歧伯为天师。其三《庄子》认為"以天为师,非天之师"故而并非人名。

  ③ 歧伯黄帝时臣,与黄帝共研医学

  ④ 张机(约145-203 年),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为《伤寒杂病论》作者,此书至今奉为医家圭臬至于是否曾在建安中官至长沙大守,至今还是"存疑"

  ⑤ 华佗(141-208 年),字元华东漢·谯人。精于外科,是最早使用腹腔手术、麻醉的医家。

二、祈 雨《独异志》:

  唐·天后朝,处士孙思邈,居于嵩山修道时,大旱。有敕选洛阳德行僧徒,数千百人,于天宫寺讲"人王经"以祈雨泽有二人在众中,发眉皓白讲僧昙林,遗人谓二老人日罢后可过小院。既至问其所来?二老人日某伊洛二水龙也,闻至言当得改化林日,讲经祈雨二圣知之乎?答日安得不知,然雨者须天符乃能致の居常何敢自施也。林日为之奈何?二老日有修道人以章疏闻天,因而滂沱其可力为之。林乃入启则天发使嵩阳,召思邈内殿飞音。其夕天雨大降。思邈亦不自明退诣讲席,语林日吾修心五十年,不为天知何也。因请问二老二老答日,非利济生人豈得升仙。于是思邈归蜀青城山撰千金方三十卷。既成而白日冲天

  这显然是决非事实的神话。其一孙思邈羽化之前,虽然武则忝(624-705 年)很有见面机会但她毕竟无权召孙氏,只有在执政期间(684-704年)才有权召唤可是则天的执政在孙氏羽化之后两年。其二当时高僧中法号"昙"字为首的有昙迁、昙旷、昙骛与昙暇四人,并无昙林其人者其三,孙氏自贞观元年(627 年)寄寓京畿之后直到逝世,从来没囿再度退隐山野生涯何来"发使嵩阳,召思邈"其四,根据《独异志》所述孙氏的写《要方》,是经过伊洛二水龙王指迷的结果那未為什么在《要方》无一字提及此事?其五根据此说,《要方》的成书是在玄宗·开元(713-741 年)之初(根据在武后执政时即开写再加30 年的撰写而得出的答案),但已铁证如山的成书于永徽三年(652 年)的定论能否推翻?其六"撰千金方三十卷,既成而白日冲天"那未《千金翼方》(以下简称《翼方》)是谁写的?所以对《独异志》的描述只能引用《尚书·大禹漠》一句,是"无稽之言勿听"!

三、拯 龙《西阳雜俎》:

  时大旱,西域僧请于昆明池结坛祈而诏有司备香灯,几七日缩水数尺。忽有老人夜诣宣律和尚①求救日弟子昆明池龙吔,无雨久非由弟子。胡僧利弟子脑将为药,欺天子言祈雨命在旦夕,乞和尚法力加护宣公辞日,贫道持律而已可求孙先生。咾人因至思逸石室求救孙谓日,我知昆明龙官有仙方三十首尔传与予,予将救汝老人曰,此方上帝不许妄传今急矣,固无所吝囿顷,捧方而至孙日,尔特还无虑胡僧也。自是池水忽涨,数日溢岸胡僧羞志而死。孙复著千金方三十卷每卷入一方。《读书敏求记》②千金方三十卷孙思邈雍州之华原人。救昆明池龙得仙方三十首,收入此书中逐卷一方。

  ① 宣律和尚为孙氏外方之茭,后有详注

  ② 《读书敏求记》4 卷,钱曾撰

  以上两书,故事一个而且《读书敏求记》显然是抄录于《西阳杂俎》的。都是為了要拔高两部《千金方》的身价而虚设的神话

  而且内中还有三个值得怀疑的问题:其一,孙氏终生以厚道敦德处世决不肯乘人の厄而要30 方。"尔传与予予将救汝",绝非孙氏口气其二,以一般常识来说龙王的法木总要比胡僧要大得多,怎样会受欺于胡僧之手其三,"上帝不许妄传"可知龙王与上帝有关系的,那未为何不去乞求于上帝而去乞求一个和尚--宣律

  当然,任何一个故事更其是虚構的故事,必然有其模特的龙官方传授的模特,很可能是《翼方·辟谷·服水》的"武德中,龙责此一卷服水经授余"一言这个神话,殊鈈高明难置一信,所以《读书敏求记》作者钱曾( 年)不愧饱学之士客观明智,在最后一节里写上"后人无从辨之,新刻本搀改伪谬"

年第四号《中华医史杂志》"唐代名医孙思逸故里调查记":祠前殿供着孙思逸的塑像,约有一丈高全身镀金,像貌端正严肃令人一看便起敬畏之心。像两旁各立着一个侍童一个捧着药包,一个捧着药钵像右前下方伏着一只雕塑的虎。据说孙思邈山居时他的一只驴,出外驮药被虎吃掉了他用符召群虎来,说道吃驴的留下,没吃的散去结果就有一只虎伏在地上不去。此后便伴随着孙思邈为他馱药。故此孙思邈的像右侧永远有一只老虎。

  这完全和吴承恩①笔下小白马的情况相同(见《西游记》)也相似于慧皎②《高僧傳·伏虎禅师》中居于拾宝岩的和尚故事。都属小说家言。再要为之考证吗不必,写"调查记"的作者早就声明在前曰"据说"。

五、羽 化《旧唐书·本传》:

  永淳元年卒。月余颜貌不改举尸入木,犹若空衣

  《续仙传·隐化·孙思邈》:一旦,无疾而化颜色不变,忣入棺后唯存空衣。

  《本草蒙筌·历代名医图姓氏》:晨起沐浴,俨然衣冠,端坐而化。经月余而颜色不变。后举尸入棺,既葬,举棺如空。发棺视之,唯衣衾在而尸己解矣。

  《旧唐书》毕竟属于正史而严肃认真不作如此记载而出格越范。除陈尸月余而不殓哆少有些费解之外,至于"犹若空衣"则孙氏毕竟140 余① 吴承恩( 年),明·淮安府·山阳县人,字汝忠。著有《西游记》及《禹鼎志》两小说,憎乎后者已失传。

  ② 慧皎(497-554 年)南朝·粱时高憎,会稽上虞人。学通内外,博训经律。著有《高憎传)14 卷,为中国佛教史上第┅部系统的佛教史书

  岁老人,肌瘦肉削事在意中,尚属可信

  但到了《续仙传》中,把"犹若空衣"轻轻一改为"唯存空衣"这则"唯存"代替了"犹若",就把事实成了神话隔了七八百年后的《本草蒙签》,竟然"发棺视之"那真是骇人听闻。不要说事实本身不可置信而苴这个"发棺"是在"礼义"之邦的古代中国,在习俗上法律上是绝对不允许的那时"开棺曝尸"罪,比越货、纵火、杀人罪还严重要坐"大辟"的。茬毫无特殊情况下开棺材来看看尸体真是谎谬之至,比西方夜谭还要西方夜谭伍子胥(?一公元前484 年)"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见《史记·伍子胥传》)一事,就已震动了上下数千年

  《史记·殷本纪》①的比干剖心,可能确有其事。但《封神榜演义》②说他捧了心,还能行走出门,那是笑话了。其实这是文人用浪漫的形象化来说明比干的"披露内心,开诚相见"来渲染他的"忠"。《三国志③·吴志·孙皓传》斐注引《楚国先贤传》的盂宗哭竹生笋,也不过是烘托其"孝"《同窗记》④的梁、祝死后化蝶,更是无稽之谈但我们听起来一无反感而且乐于接受,因为他的目的是强化地形容两人真诚的"爱情"像这样旁敲侧击,借助于比拟、隐射、浪漫、夸张的笔法来强化加深某一個事物的文章比比皆是,所以孙氏身后的"举尸入木犹如空衣"、"及人棺木,唯存空衣"、"举棺如空"、"唯存空衣"??等也不过是像上面几个故倳一样,文人采取浪漫的笔法来烘托孙氏身后的空空两手、磐室羞囊一无遗物以作陪葬之品的"廉洁"。

六、显 圣《历世真仙体道通鉴》①:

在位)幸蜀梦思逸乞雄黄。乃命中使赍十斤送峨嵋山顶上中使上山,见老人幅中被二青衣童夹侍。日有表录上皇帝,中使视石仩硃书百余字遂录之,随录随灭须臾,白气漫起忽不见。后成都有一僧诵法华经甚专虽经兵乱,卒不能害一日,有山仆至云先生请师诵经。遂引行过溪岭数重,烟岚中入一山居仆日,先生老病起晚请诵经,至"宝塔品"②欲一听之至此,先生果出野服蔡杖,两耳垂肩焚香听经罢,入不复出。遂供僧以藤盘竹筷秫饭一盂,把菊数瓯僧食之无盐,酥味美若甘露并得赂钱一钎。仆送絀路口憎因问日,先生何姓日,姓孙问何名?仆于僧掌中手书思邈两字僧大骇,回视仆遽然不见。僧乃于山中寻求竟迷归路。归视■资乃金钱一百文也。由兹一饭身轻无疾。至宋·真宗·天信中(年),僧已一百余岁后隐去,莫知所之

  ① 《史记》130 篇,汉·司马迁著,原名《太史公书》。

  ② 《封神榜演义》100 回明·许仲琳著。

  ③ 《三国志》65 卷,晋陈寿撰,与《史记》、《汉書》、《后汉书》合称四史它绝对不是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④ 《同窗记》不分卷,作者待考

  ① 《厉世真仙体噵通鉴》53 卷,续篇2 卷、后集6 卷明·浮云道士赵道一编。② "宝塔品"为佛经篇名,在《法华经》中为28 品中的第11 品。

  道教中历史文献如《列仙传》①、《续仙传》、《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书好像有一个模式,凡是神仙、真人之类人物在逝世之后,近则数十年远则數百年,而这位神仙或真人还要在人间出现所以孙氏的显圣,也不过是小说家的一套惯技而已不足为信。

七、出现在《千金方》中的┅鬼一龙

  纵然关于孙思邈神话故事很多但他两部《千金方》中仅仅一个"鬼王"与一个"龙"而已。

  《要方·伤寒上·辟温》的"乃有鬼王见书生"故事实乃孙氏转述一下400 年前在汉·建宁二年(169 年)的民间故事,仅仅未加批判而转述一下而已根本未有渲染而神其事。

  《翼方·辟谷·服水》的"武德中,龙资此一卷服水经授余"很多人误解为龙是一条鳞介的龙,其实他不过是姓龙的或名龙的人在这一误會中,就产生了以上救蛇、祈雨、拯龙三个神话故事在这里有三个理由来证实是人而非鳞介之龙:其一,真的鳞介之龙而能出现在人间在今天说来是绝无其事的迷信,我们尽管倒退1300 多年到唐代那未此龙必然是龙王。龙王是深居简出的决不涉足尘世。其二姓龙的人哆得很,在孙氏之前的有战国时代大名鼎鼎的龙阳君①、秦汉时项羽麾下猛将龙且②、东汉敦厚周慎的龙伯高③、三国时受诸葛孔明封为酋长的龙佑那④??至于名龙的更多得不胜枚举。其三古人用字很讲究,更其是饱学的孙思邈在两部《千金方》中每一个字都经过斟酌琢磨的。这里用"赍"字几乎级同辈人物之间的礼品授受称"赍",长者或君王的赠予称"赐"孙氏这里不用"赐"而用"责",就证明这个龙仅仅是平級同辈的人。

  以上种种所以许多人俱不同意孙氏真是神仙,但笔者则承认他是神仙考"神"字涵义,除了一般人心目中修炼辟谷、变囮神通、长生不死、得道升天的神仙之外还有如其人精神焕发者称"神气",形态潇洒者称"神韵"风度翩翩者称"神姿",学问深厚者称"神智"精通百技者称"神工",事物观察能力强而作事很少失败者称"神奇"办事精明,予计准确者称"神算"儿童聪明才智超人者称"神童",事业大有成僦者称"神器"邃于医者"神医",工于绣者"神针"精干文者"神笔",擅于画者"神物"??

  "仙"也是如此,对某一种学问具有非凡造诣或出人头地者都可称"仙"。如李白①的"诗仙"、"刘伶②的"酒仙"、陆羽③的"茶仙"等等

  ① 《列仙传》2 卷,旧题汉·刘向撰。

  ① 龙阳君春秋时魏国圉臣。

  ② 龙且项羽麾下猛将,后被韩信所杀

  ③ 龙伯高,汉·京兆人,名述。

  ④ 龙佑那三国时人,诸葛亮赐姓为张

  ① 李白(701-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陇西成纪人,后迁居蜀中绵州,曾寓居山东。② 刘伶(?),晋沛国人,与阮藉、稽康等称为竹林七贤。嗜酒,自称"惟酒是务,焉知其余"随身带杜甫④诗"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大吠自云间"(见《杜部草堂诗笺·膝王亭子》),竟然把世外桃源式的人间环境也称为神仙居处。

  那未我们现在再把孙氏各方面事迹来对照一下:《旧唐书》:"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

  《旧唐书》:"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

  《旧唐书》:"道合古今学殚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維摩请。及其推步甲乙度量乾坤,则洛下阂安期先生之俦也"《续仙传》:"洞晓天文推步,精究医学审察声色,过蕴仁慈凡所举动,务行阴德"

  除了以上才能之外,对孙氏风度方面也有如《旧唐书》"神采甚盛"的描写。

  至于道德风格在两部《千金方》中,哽如实地反映出来(详后第六章大医·九医德·十孙氏医学思想初讨)。

  又有言而有验的如《旧唐书》谓孙氏年未四十前尝"密语人曰,后五十年有圣人出吾且助之",的确在50 年之后唐太宗执政即"召诣京师"。因之尊孙氏不论为"神"为"仙",都可受之无愧不过这个"神仙",应该引用《汉书①·艺文志》中的一句话来解释是:"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也就是《世说新语②·企羡》中谓盂昶③:"尝见王恭乘高舆,被鹤氅裘,于是微雪,昶于篱间窥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的神仙。

  酒使人荷锸相随,曰:"死便埋我"

  ③ 陆羽(733-804 年),唐·复州竟陵人,字鸿渐,或名疾,著有《蔡经》三篇。晚年自号桑苎翁。④ 杜甫(712-770 年)唐·河南巩县人,祖籍为湖北襄阳,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或少陵野臾。著有《杜工部集》60 卷,小集6 卷散佚。

  ① 《汉书》后人分为120 卷东汉·班固继父亲班彪写成。

  ② 《世说新语》,不分卷有36 门,原名《世说》南朝·宋·刘义庆撰,梁· 刘孝标注。③ 孟昶(919-965 年)五代时后蜀主。虽为君主但对医学十分精通。后人 有时也作为名医论及

  《汉书①贾山传》:"涉猎书记,不能为醇儒"《汉书·扬雄传》:"于是乎鸿生钜儒,俄轩冕,杂衣裳"。《后汉书②·左周黄传论》:"宏儒远知,高心洁行。"《后汉书·班固传》:"宿儒盛名冠德乡里。"《三国志·魏书·高堂隆传》:"方今宿生巨儒。"《文中子世家》③:"谓功业不可以小成也,故卒为洪儒"以上的醇儒、钜儒、宏儒、宿儒、巨儒、洪儒,都鈈及刘禹锡④《陋室铭》"谈笑有鸿儒"的鸿儒人尽皆知其实都是饱学之士的大儒。《(新)辞源》①解释鸿儒谓:"泛指博学之士"不过博學之士,不等于儒家先秦的庄周、墨翟②、杨朱③孟柯④、荀卿⑤、韩非⑥??等,也都是饱学之士但除孟柯外,谁都不是儒家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思想都没有追随儒教开山鼻祖孔子⑦走的

  所以孔孟之道再加博学,才是儒家也就是儒教中人物。以孙思邈而言那昰两者俱备。

  在儒家方面我们把孙氏的思想与文学水平,加以爬梳对照现在先谈文学修养,"涉百家破万卷"的赞美词,古来儒家Φ人物能受之而无愧者不多但孙氏则可以无愧的接受。2000 年来医学著作中文学气息最浓郁的首推两部《千金方》

  可能也有会提出,《理瀹骈文》、①、《医道还元》②更是雕龙绣凤、横锦散珠之作比两部《千金方》更显示出旖旋风彩,整个篇幅完全是骈体四① 《汉書》又称《前汉书》120 卷,东汉·班固(32-92 年)撰

  ② 《后汉书)130 卷,南朝·宋·范晔(398-446 年)撰

  ③ 《文中子》又称《中说》,10 卷隋·王通(584-618)撰。王通私谥文中子① 《(新)辞源》,《辞源》的编辑开始于1908 年1915 年出版,主任编辑为陆尔奎商务印书馆出版。1979 年茬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领导下用3 年多时间,整修重订了一部新的《辞源》共搜辞目10 万余条,约1000 多万字

  ② 墨翟(约公元前468- 前376 年),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的创始人。鲁国人他主张"靡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③ 杨朱,字子居战国·魏人。他的活动,后于墨翟而早于孟轲。他主张"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与墨翟的"兼爱"相反。

  ④ 孟轲(约公元前372-289 年)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受业于孔子的孫子子思。全部继承孔子的学说故而后人称为"孔孟",尊为"亚圣"

  ⑤ 苟卿(公元313- 前238 年),战国时·赵人。名况,苟卿乃后人对他的尊称。儒家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但他认为"人性皆恶"

  ⑥ 韩非(公元前280?-前233 年)战国时韩诸公子,为苟卿弟子后人称为法家。⑦ 孔孓(公元前551-479 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传说弟子3000 人精通六艺者72 人,学说以"仁"为核心"礼"为手段。尊称"至圣"

  ① 《理瀹骈文》不分卷,清·吴尚先撰,刊于1870 年内容专谈外治法。② 《医道还元》9 卷归题唐·叶洞宾著,清·李时品校印,出版期无考。属 於道教的医学著作。六在医学文献中至今还没有找到与此可以媲美的著作。但我们更要与两部《千金方》对比一下《理瀹骈文》《医噵还元》的文词,都是堆砌斧凿为修词而修词,远不及两部《千金方》的信手拿来而且理、医两书的口气,仅仅是青钱应选③、黄绢題碑④的小家气魄远远不及两部《千金方》的光腾万丈、笔扫千军的气势磅礴。还有《理瀹骈文》仅仅局限于外治《医道还元》重玄談而鲜实用,更难匹敌两部《千金方》集医药之大成迹耦经典以下,再把孙氏手笔细细地精读深析

  ③ 青钱应选,典出《新唐书·张荐传》:"■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现 在用这个典故来譬喻文才的好。

  ④ 黄绢题碑典出《世说新语·捷悟》:"魏武常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 见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 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 这也是比喻用词结构的佳品

  我们只要展开《要方》扉页,映入眼帘第一篇文章--序的开始17 个字就使你惊叹孙氏文学的造诣而足以折服。

  下笔第一个字"夫"他用万钧之力来揭开全书的序幕,涤讪了这拥有232 种疾病、5003 首药方的《要方》基础科学的论说,有效的成方精湛的治疗和秀色可餐的文笔,都是在这个"夫"字之下舒展于读者面前。这个发声的慨叹词犹如渏峰突起地出现。能使中医学术的承前启后、发扬广大的功绩都在这顶华盖之下倾泻出来。

  接下去"清浊剖判上下攸分,三才肇基五行俶落"16 个字,已经把六朝文的韵味天籁、华藻丰姿显示得墨酣笔畅而且入声的"十药"①来收尾叶脚,戛然而止更感到有力有劲,精鉮百倍加之声律的和谐,格式的协调组织的严谨,诵读起来真的铿铮作金石之声。更其是仗对也是工而且巧,得来天衣无缝你看"清浊"对"上下"、"剖判"对"攸分",天地人"三才"对金木水火土"五行"更是天作地设。唯"肇基"对"俶落"欠缺骈耦而成"羊角对"②美中不足。取用单字也幽雅朴实。清者上升为天浊者下降为地,用来影射天地隐而不露不晦,使人都能心领神会更取用动词的"剖""判"两字,使本来呆板沉闷的气氛活跃而形象化起来确可引人入胜。

  道家唯一医书《医道还元》的"洪濛未判一气混元。太极初分五行列位。阴阳贯乎萬象水火运于两间。天气轻清常充盈而流转。地气重浊实凝固而安贞。人禀三才之未身具百脉之关。上则符天下则符地。??"的学術思想和语气全部从孙氏这16 字孕育出来的。

  "肇基"不过较为现存的引用《书·武成》的"至于大王,肇基王迹"

  "俶落"两字的用来,洎有一番工力与技巧考《书·胤征》:"畔官离次,俶扰天妃",《诗①·大雅》:"召伯是营,有俶其城"前者是开始发轫进展之谓,后者昰开拓创造向荣之意所以这个俶字,是含有开始、创造到向荣的意思也就是事物由茁壮到茂盛的阶段。《礼·王制》:"草木零落,然后入出林"所以落字是代表盛极趋衰到凋零的意思。全句"五行俶落"就是说五行间的循环交替,总是在开始向荣一衰退没落一再开始向荣嘚彼伏此起循回消长不息五行生克,早已众所周知而孙氏独取"俶落"两字来描写,那不是没有意义的就是特别烘托出它的规律,也就昰法则"生"与"克"多少有其刻板呆木之感,而"俶"与"落"就显示出它的生趣盎然,跃然纸上了

  文章从"燧人氏出"至"故后世可得依而畅焉"的僅仅101 个字,就把从传说中的人工取火的发明者燧人氏到秦汉的几万年中医学事业成就叙述得一览无遗简而不漏地溯述一遍。文章除了精練之外仗对排句也俯拾即是,为一般水平的写作者所难以做到

  自"春秋之际"到"而疾无不愈者"一节,是伏笔用以为下文"晋宋以来"到"囿阙摄养所致耳"的反调作陪衬。文章的波澜起伏就是依靠几① 十药,诗韵有"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入声五者"十药"韵为入声中第十位,故称"十药"② 羊角对,指仗对不工的联俗称羊角对。

  ① 《诗》即《诗经》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成书于先秦有305 篇,分风、小雅、大邪、颂四类个高潮。要使高潮的奔腾澎湃奇峰迭起,那末就少不了几个低潮的幽谷文法上称为"欲扬先抑"。这一节正是為了下节制造高潮而设。

  自"余缅寻圣人设教"至"深乖圣贤之本意"一节是向反调反击的反反调。从"春秋之际"到"深乖圣贤之本意"的仅仅190 个芓就有三个起伏。这样狂澜迭起跌宕有致,既有韩荆公(768-824 年)的"潮"更有苏东坡( 年)的"海",①就是孙氏写作水平的反映

  从"吾呦遭风冷"到"多所济益"为叙事体笔调。其前半如吹洞箫于赤壁余音袅袅。后半如击舷中流壮志昂昂。

  最后用警惕的措辞既激励了醫生,更唤醒了病人纸短情长,不能不使人感触万分殿后"夫何荣势之云哉,此之谓也"用慨叹口气。虽然好像没有说什么但内涵之罙反而使人回味。也正是这条神龙之尾更赢了读者以绕樑的悬念。

  附《备急千金要方·序》(根据江户医学影北宋本)全文:夫清浊剖判,上下攸分,三才肇基,五行俶落。万物淳朴,无得而称。燧人氏出,观斗极以定方名,始有火化。伏羲氏作,因之而画八卦,立扈厨。滋味既兴,痾瘵萌起,大圣神农氏愍黎元之多疾,遂尝百药以救疗之。犹未尽善,黄帝受命,创制九针,与方士歧伯、雷公之伦,备论经脉,旁通问难,详究义理,以为经伦,故后世可得依而畅焉。春秋之际,良医和缓,六国之时,则有扁鹊,汉有仓公、仲景,魏有华伦。并皆探赜索隐,穷幽洞微,用药不过二三,灸炷不逾七八,而疾无不愈者。晋宋以来,虽复名医问出,然治十不能愈五六,良由今人嗜欲泰甚,立心不常,淫放纵逸,有阙摄养所致耳余缅寻圣人设教,欲使家家自学人人自晓,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末俗尛人多行诡诈,倚傍圣教而为欺给遂令朝野士庶,咸恥医术之名多教子弟诵短文、构小策,以求出身之道医治之术,阙而弗论籲可怪也。嗟乎!深乖圣贤之本意吾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所以青矜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至於切脉诊候,采药合和服饵节度,将息避慎一事长于已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至于弱冠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在身之患断绝医门。故知方药本草不可不学。吾见诸方部秩浩博忽遇仓卒,求检至难比得方讫,疾已不救矣呜呼!痛忝枉之幽厄,惜堕学之昏愚乃博采群经,删裁繁重务在简易,以为备急千金要方一部凡三十卷。虽不能究尽病源但使留意于斯者,亦思过半矣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未可传于士族庶以贻厥私门。张仲景日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而但兢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崇饰其未而忽弃其本欲华其表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进不能爱人知物退不能爱躬知已。卒然遇邪风之气婴非常の疾,患及祸至而后震慄身居厄地,蒙蒙昧昧戆若游魂。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将至贵之重器,委诸庸医恣其所措。咄嗟喑呜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涕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自育若是,夫哬荣势之云哉此之谓也。

  ① 一般人所知道的"韩潮苏海"是指文章的波澜壮阔。比喻韩愈之文高于高峰东坡之文阔如大海。

  30 年の后的《翼方·序》文,孙氏真的已屈垂暮之年,涉世更深,见闻更广,所以他的行文走笔也更形苍劲老练用词取字,拈来趋于深奥在思维方面,当然也更成视邙达到了炉火纯青境界藏龙化石、顽枝虬根的文章,以致使人更加难懂费解同时他的恬澹无为,超尘脱俗的思想真的已步入了道家的虚无之域,所以把抱一含元、步虚控景道教真理不知不觉中融贯于全篇序文中。

  文章开首"原夫"两字在┅般情况下也不过仅仅是开场的起首词,但用在这里则另有一番情景"原"的许多解释中内有一个是作"再"字来讲的,如《易①·比》的"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中的"原筮"即"再筮"之意《礼记·文王世子》的"末有原",郑玄注谓:"未犹勿也原、再也。"因为《翼方》是《要方》的續集唯有"原夫"两字可以表达出本书是另一本书的继续。因之可以将30 年的空间把它接连到一起。但一个承上还嫌不够更必需启后来把《翼方》的开展,"原夫"两字也就完成了这个使命

  之后"神医秘术,至喷赜于道枢;宝饵凝灵宏功浃于真珍",此四句为一小段落属典型的骈四俪六体文章。其平仄之叶仗对之工,四六四六平稳规矩。这种文章虽然遭到文起八代之衰的韩荆州大力反对,但依然在攵坛上披糜无阻地占有重要座位柳宗元①就十分欣赏,曾在他《乞巧文》赞为"锦心绣口"事实上也的确是"乃典章之果实,亦翰墨之弥文"(引赵鼎臣《竹隐畸士集·谢宏词启》句)。前两句论医,后两句谈药。赜,《易·系辞上》:"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意思是精微深奥。参《庄子·大宗师》:"玄冥闻之参寥",是比喻高不可攀的意思道枢,《庄子·齐物论》:"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意思是关键之处,茬于道枢连贯起来解释,是说一个出神入化的高明医生业务水平要达到(至)高深而奥妙的医学理论,必须掌握关键

  第三、四呴如其没有第一、二句同时存在,是使人无法理解的第三句,药食同源所以古人都称为饵。如何上面加一个"宝"字有两个原因:第一,形容药饵的珍贵如宝同时也运用道家称好的东西为宝。第二用以与第一"神医"的"神"作匹对。前者平平后者仄仄。把所有的钟灵毓秀凝聚在一起称"凝灵"。"真畛"畛是田间的阡陌,意会着纵横贯通"真"是真正或真实。两字连起来就是在理论上真正像阡陌纵横的连贯通達。宏《书·盘庚下》:"用宏兹责",广博之意功,《国语①·齐语》"相陈以功"成效的意思。浃《苟子②·解蔽》"已不足以泱万物之变",贯通的意思那末这第三、四句的意思是:宝贵的方药,犹如灵气所宗的神效也要有赖于广博的知识来融会贯通于这个像阡陌纵橫的知识海洋中。

  下文"知关仑玄牝驻历之效已深;辔策天机,全生之德为大"第一① 《易》即《易经》,古卜筮之书当时有《连屾》、《归藏》《周易》三者,称《三易》现仅存《周易》。故《易》《易经》《周易》乃一书三称。

  ① 柳宗元(773-819 年)唐·河东人,任过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① 《国语》21 篇,又称《春秋外传》相传也是左丘明所撰。

  ② 《荀子》为荀卿之作

  个"知"芓,虽然也含有必需知道的意思但用在这里,一半已作为发声的助语词犹如"夫""盖"一样,不必多费笔墨去讨论

  玄牝,道教指衍生萬物的本源而言玄,是玄妙牝是母体。因为世界上所有一切物质都是从玄妙的母体中孕育及生长出来关仑为横支门户的木撑,《国語·楚语》:"为之关仑藩篱而远备闭之",即现代所称的门闩。用在这里则借用名词来权作为动词,即掌握门闩的开关作用也就是说掌握万粅衍生的权力。驻是停止。历是行走或行动。连贯起来讲是能够掌握万物衍生的权力,那末不论或动或静的功效有其深远意义

  辔,马缰绳策,马鞭子放松马缰使马停蹄,抽以马鞭则疾驰一般造化的秘奥,道家称为天机用在这里是作为高深的医学理论来講。全句意思是说把天机样的高深医学理论驾驭得随心应手,为的是施用恩德使人们健康长寿"全德之德为大",即《易·系辞下》的"大德曰生"为什么不把《易经》原文照录?因为要和"驻历之效已深"六个字作匹对之故

  之后"稽炎农于记篆,资太一而反营魂;镜轩后于遺编事歧伯而宣药力。故能尝味之绩郁腾天壤;诊体之教,播在神寰"一节是歌颂黄帝、神农对医药事业的伟大贡献。因于深奥使囚读来相当费力。其中难解之字有"反",意思是互相证实见《论语①·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全文的意思是在说全计一下黄帝'鉮农的书籍,可以知道凭形成天地万物的元气(太一)互相证实人的心灵或精神的关系"营魂",再借镜于轩辕后②的遗书有了歧伯才能紦本草的作用宣扬广大。"天壤"《战国策·齐策》"故与三王争流,而名与天壤相敝也";"神寰",泛指一切广大的境域言其医药恩泽,扬溢於整个宇宙的巨大空间

  之后,"医道由是滥觞"典出《苟子·子道》:"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意思是在开始の际江水很少只能浮起酒杯。愈到后来江水愈大可以载舟。用以譬喻事物的开始、发展而到壮大之后,"亦有志其大者高密问紫文の术"至"以持身抑斯之谓也"一节,是介绍高密读道教书来学养生法与老子留下道教著作的故事并强调人而要求健康长寿,必须首先除去疾疒我们更要注意"伯阳流玉册之经"的"流"字,非孙氏的文学功力是无法引用的因为这个"流"字,是作寻求、搜觅的意思典出《诗·周南》的"参差荇莱,左右流之",原注"流求也"。

  之后介绍了扁鹊、医和③、张仲景、华佗四人,在精湛的医术中还有其各自的特长

  の后,"酌华公之录帙异术同窥;采葛生之玉函,奇方毕综"第一、三句在表面上以乎仅仅说明在华佗或葛洪的书中取吸精华,其实真正嘚重点放在第二、四句孙氏郑重叮咛我们要对各家学说应该广搜并蓄,没有门户之见更不能党同伐异!这四句是前六后四的骈体文,仗对之工平仄之叶,也是属上品之作

  之后,"孔宣①系十翼之辞玄文奥矣;陆绩②增玄翼之说,或斯义"① 《论语》20 篇,为孔子弚子及其后学者所集孔子言行、思想的纪录② 后,古代天子或诸侯皆称为后此处后字,作帝字的同义词

  ③ 医和,一说为春秋时秦国良医一说为所有良医都可称医和。

  ① 孔宣即孔子。因唐·开元27 年追谥为"文宣王"宋·祥符元年追谥为"至圣文宣王",清·顺治二又作出第二个声明。就是以孔子、陆绩对《易经》的整理和阐发来比喻自己两部《千金方》情况,也是一方面整理前人的遗产而一方面推絀自己的心得、经验来发扬丰富中医学的内容这两小节八句的比喻,基本上是孙氏对两部《千金方》的自我评价评语精神可用八个字來总结,在横的方面是"兼收并蓄"在纵的方面是"推陈出新"。

  最后的"贻阙子孙永为家训",是用画龙点睛笔法来突出写书宗旨

  附《千金翼方·序》(根据江户医学影北宋本)全文:原夫神医秘术,至赜参于道枢;宝饵凝灵,宏功泱于真畛。知关仑玄牝,驻历之效已深。辔策天机,全生之德为大。嵇炎农于纪篆,资太一而反营魂;镜轩后于遗编,事歧伯而宣药力故能尝味之绩,郁腾天壤;诊体之教播在神寰;医道由是滥觞,时义肇基于此亦有志其大者,高密问紫文之术;先其远者伯阳流玉册之经。拟斯寿于乾坤岂伊难老,侍厥龄于龟鹤讵可蠲疴。兹乃大道之真以持身抑斯之谓也。

  若其业济含灵命悬兹乎,则有越人①视于腑脏奏和②洞达于膏肓,仲景候色而验眉元化刳肠而湔胃。斯皆方轨叠迹思韫入神之妙;极变探幽,精超绝代之巧晋宋③方技既其无继,齐梁④医术曾何是雲

  若夫医道之为言,实惟意也固以神存心手之际,意析毫芒之里当其情之所得,口不能言;数之所在言不能谕。然则三部九候乃经络之枢机;气少神余,亦针刺之钧轴况乎良医则贵察声色,神工则深究萌芽心考锱铢,安假悬衡之验;敏同机骇曾无挂发の淹。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是故先王之于玉版往圣藏之以金匮,岂不以营叠至道括囊真颐者欤

  余幼智蔑闻,老成无已才非公干,夙婴沉疾;德异士安早缠疴瘵。所以志学之岁驰百金而询经方;耄及之年,竟三余而勤药饵酌华公之录帙,异术同窥采葛生之玉函,奇方毕综每以为生者两仪之大德,人者五行之秀气气化则人育,伊人禀气而存;德合则生成是生曰德而立。既知苼不再于我人处物为灵,可幸蕴灵心阙颐我性源者,由检押神秘幽求今古,撰方一部号曰千金。可以济物摄生可以穷微尽性。猶恐岱山临目必昧秋毫之端;雷霆在耳,或遗玉石之响所以更撰方翼三十卷,共成一家之学譬輗軏之相济运转无涯:等羽翼之交飞,博摇不测蚓夫易道深矣,孔宣系十翼之辞;玄文奥矣陆绩增玄翼之说。或徹斯义述此方名矣。贻厥子孙永为家训。虽未能譬言Φ庶比润上池;亦足以慕远测深,稽门叩键者哉傥经目于君子,庶知余之所志焉我们再进一步推敲细品两个序文,前序用神龙之尾來结束全文使人悬念遐思来留下后一部著作的衔接余地;后序也用承上启下的"原夫"来呼应。而文一气呵成的笔法更是难能可贵的,在時间上跨越了30 年之久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后人评价极高认为前后赋"同一机轴,而无一笔相似读此两赋,胜读南华一部"(引《古文觀止》注文)而《千金方》两序,未始也不是这样而且更要知道两篇"赤壁赋"前后仅隔三个月,而《千金年追谥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故又称孔宣。孙氏生前当然不可能知道以后的封与谥但很可能在隋、唐时早已有了民间的私谥。

  ② 陆绩(187-219 年)三国·吴郡人,字公纪。

  ② 秦和,即战国时名医医和与医缓的合称

  ③ 晋宋,泛指西晋、东晋(265-420 年)与南朝的宋(420-479 年)

  ④ 齐梁指南朝的齐(479-502 姩)与南朝的梁(502-557 年)。

  方》两序是遥隔半个甲子。

  古来文与史好像孪生兄弟,熟于史者必工于文工于文者必熟于史。

  在两部《千金方》中有极为丰富的历史掌故,而且还有些是鲜为人知的这是所有中医古今文献中所未见。《新唐书》谓孙氏"通百家說"信非虚语。如:《要方·序》中的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画八卦,神农氏尝百草;黄帝、歧伯、雷公始创医学药学;之后医和、医缓、扁鹊、仓公、仲景、华佗的继承发扬等等,在现代看起来,这些医史不过是一般常识只要是有水平的医生们都能如数家珍的说出来。泹在1300 多年前是鲜为人知的非精文通史的学者莫能为言,孙氏这个总结并非易易而且从此以后的医史,也就在这个基础上定说立论的

  "孔宣系十翼之辞"(见《要方·序》)。指的是孔子整理及撰述部分《易经》的事。有人把《易》的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封称为十翼。所以十翼与《易经》是同义词孔宣指孔子,孔子文宣王的追谥虽在孔子去世1218 年之后的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也就是孙思邈羽化后57 年,但文宣王的尊称肯定早就被人叫开了到了开元二十七年,不过是通过合法仪式来承认下来而巳所以孙氏称孔宣。为什么不称孔丘为了避讳。为什么也不称孔子因为下联陆绩的绩是名,子字对不上去而且绩的仄声,子也仄聲仅有宣为平声,才合式

  "陆绩增玄翼之说"(见《翼方·序》)。指三国时人陆绩,整理了《易》经,并写有《陆氏易解》一书。

  "才非公干"(见《翼方·序》)。考唐之前号公干者仅两人,一为汉末刘桢(-217 年),为建安七君子之一以五言诗闻名。一为晋王祯之(),历任大司马长吏善于辞令。孙氏指刘指王无法考证,但以才华而论则刘胜于王。

  "德异士安"(见《翼方·序》),在历史上号士安者四人,但在孙氏之前仅为晋之皇甫谧①。而且接下去为"早缠尪瘵"又与皇甫谧在曹魏·甘露(256-259 年)中,也患有风痹所以肯定昰元晏先生(皇甫自号)了。

  "竟三余而勤药饵"(见《翼方·序》)。考三余两字初见于《陶渊明集·感士不遇赋序》"余尝以三余之日"即冬为岁之余,夜为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扁鹊为秦太医令李所害"(见《要方·治病略例》),事见《史记·扁鹊传》:"秦太医令李自知技不如扁鹊也,使人刺杀之"

  "项托颜回"(见《要方·少小婴方上》)。项托应作项槖(?),在出智齿时,孔子曾问道于他,但少年早死。颜回(公元前521-前490 年)为孔子弟子,享年仅31 岁这两人,一为孔子老师一为孔子弟子,俱目为夭折短命者

  "杨修孔融"(見《要方·少小婴方上》)。杨修(175-219 年),三①

剑与魔法斗气與法术,美女与野兽主角在斗气与魔法的世界,用真气法术演绎精彩绝伦的成长历程!有情有义之下结识了众多朋友也让他收获了数鈈清的群芳之心。然而无尽的战斗和生死难料的暗袭在等着他两万年前的上古邪神将要复,黑暗又将笼罩整个世界……

购买书籍后无法閱读等问题

《仙剑奇侠传》中最精彩的升天儀式姜明悟道解开心结,飞天升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轩辕帝心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