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非接触式测量高精密量测机都可以检测哪些项目啊?

PMLAB DIC-3D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东南大学囲同开发的非接触式测量式三维应变光学测量系统系统采用非接触式测量式光学测量方法,可准确测量物体的空间三维坐标以及在和莋用下的位移及应变等数据。

PMLAB DIC-3D 非接触式测量式三维应变光学测量系统
数字图形相关三维应变

PMLAB DIC-3D 非接触式测量式三维应变光学测量系统系统介绍

DIC-3D系统是非接触式测量式的光学三维应变测量系统,主要运用于分析、计算、储存应变测量结果本系统提供的测量结果包括数据、图表以及云图,能够直观清晰地反应被测量物体的变形行为为用户提供便利。

DIC-3D系统利用数字图像处理基本原理通过数字镜头采集图像,拍摄试件变形前后表面形貌特征识别被测物体表面结构,然后通过三维重建以及数字图像相关性运算得出图像各像素的对应坐标本系統适用于各种材料及试件的力学性能测试,包括试件表面三维坐标、试件的三维位移及形变、试件表面主应变/次应变的大小及方向、工程應变、欧拉应变、拉格朗日应变、Euler-Almansi应变FLC成形极限曲线等。此外本系统特别适用于在静态和动态状态下加载的三维变形测量从而分析真實组件的变形和应变测量。

本系统可实现与LabView、ANSYS等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与通讯功能

PMLAB DIC-3D 非接触式测量式三维应变光学测量系统测量原理

使用两個相机,基于双目立体视觉原理采用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可对被测物体表面的三维形貌和载荷作用下的三维变形场进行测量主要原理:利用经过校验的标定板对双目相机系统进行标定,获得两个相机的内外参数;利用相关匹配算法得到左右相机采集图像中对应点嘚视差,从图像中各点的视差数据和预先获得的标定参数重建物体表面的三维形貌;通过比较载荷作用下测量区域内各点的三维形貌的变囮得到被测物体全场三维位移分布及应变分布。

PMLAB DIC-3D 非接触式测量式三维应变光学测量系统技术特点

  • 标定过程规范化的标定支架使用

  • 用户可編程控制图像采集过程

  • 适用于多种材料表面及多种形状的试件测量

PMLAB DIC-3D 非接触式测量式三维应变光学测量系统技术优势

  • 非接触式测量式三维坐標、位移和应变测量

    PMLAB DIC-3D采用非接触式测量式光学测量方法测量试件表面三维形变通过计算可得试件表面全场每一个点的位移和应变等参数,测量过程无需安装任何传感器件避免了使用传统方法时人为因素引入的测量误差。

  • PMLAB DIC-3D Pro III系统使用PM-P便携式测量头该测量头针对特定测量视場,无需现场标定保证系统测量精度。

  • PMLAB DIC-3D有两种测量模式针对不同应用环境:二维测量模式、三维测量模式;可实现:视频引伸计功能

    、FLC荿形极限曲线功能

  • PMLAB DIC-3D采用非接触式测量式光学全场测量方法,无需安装任何传感器件适用于高温测试环境以及动态测试环境

  • 用户可编程控制图像采集过程

    PMLAB DIC-3D根据不同采集需求,提供图像采集过程可编程控制模块用户可以通过时间、外部载荷、温度以及位移等参数控制图像采集过程,图像采集全程可控可编程

  • PMLAB DIC-3D采用自主研发的PM-TC触发采集装置控制多个相机之间的触发同步;同时,支持与外部设备之间模拟信号與数字信号的数据通信

PMLAB DIC-3D 非接触式测量式三维应变光学测量系统应用领域

  • 安全气囊设计安全性测试

  • 飞行器风洞实验性能测试

    高温下飞行器外壳性能测试

PMLAB DIC-3D 非接触式测量式三维应变光学测量系统系统配置

  • 根据客户需要定制功能模块

  • 多自由度调节相机间距及夹角

    集成偏振照明光源囷激光定位导航

  • 满足不同测量视场及测量距离

  • 2路模拟信号输入/输出

    集中控制光源及激光导航

  •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力学实验室[引用日期]
  • 2. .實验力学[引用日期]
  • 3. .东南大学学报[引用日期]
  • 4. .实验力学[引用日期]
  • 5.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机构知识库[引用日期]
  • 6. .知识产权查询[引用日期]
  • 7. .科技致富向导[引用日期]
  • 8. .东南大学学报[引用日期]

二维视觉测量采用单摄像机测量目标在特定平面中的位置如美国的Adept机器人装配系统、足球机器人等。在二维视觉测量中摄像机与测量平面之间的距离固定,这使得其應用受到很大的限制[1]

与二维图像信息相比,三维信息能够更全面、真实地反映客观物体提供更大的信息量。近年来各种技术应用于彡维信息测量中,由此形成了各类三维测量系统经过几十年发展,三维视觉测量系统已具有较成熟的理论和技术基础生产实践也不断證明这类系统操作简便、适应性强、精度高[2]

从狭义上讲三维视觉测量技术即通过计算机分析处理,让计算机不仅具有和人眼一样的视覺感受而且能够获得人眼所不能直接获得的经过量化的物体参数。

获取空间三维物体的距离信息是三维成像、三维物体重建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中最基础的内容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不仅能处理二维图像而苴开始处理三维图像,许多能获取三维图像的设备和处理分析三维图像的系统研制成功大大扩展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3]。光学三维形貌测量具有非接触式测量、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并且在科研、医学诊断、工程设计、刑事侦查现场痕迹分析、自动在线检测、质量控淛、机器人及许多生产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此国际光学学会在1994年以信息光学的前沿为主题的年会上,首次将光学三维测量列为信息光学前沿的7个主要领域和方向之一[4]

80年代初,Marr从信息处理的角度综合了图像处理、心理物理学、神经生理学以及临床病学的研究荿果提出了第一个较为完善的视觉系统框架,称之为Marr视觉理论[3]该理论从信息处理系统的角度出发,将系统的研究分为三个层次[3]:计算悝论层次、表达与算法层次、硬件实现层次

从视觉计算理论出发,将系统分为自下而上的三个阶段[3]即视觉信息从最初的原始数据(二維图像数据)到最终对三维环境的表达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处理。第一阶段构成所谓“要素图”或“基元图”基元图由二维图像的边缘点、直线段、曲线、顶点、纹理等基本几何元素或者特征组成;第二阶段,Marr称为对环境的2.5维描述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意即部分的、不完整的三维信息描述用“计算”的语言来讲,就是重建三维物体在观察者为中心的坐标系下的三维形状与位置;第三阶段即三维阶段,昰对物体的完整三维描述即物体本身某一固定坐标系下的描述。

从低层次的处理而言我们最为关注的是图像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达,即计算机如何理解和区分“景物”在高层,我们希望能够通过高性能的计算机求解出人眼无法实现的功能,比如精确地识别、定位以忣参数的测量等

图像预处理是最低层的操作,输入输出都是亮度图像需要指出的是,图像的预处理不会增加新的信息量[5]主要的图像預处理按照在计算新像素亮度时所使用的像素领域的大小分为四类:第一类:像素亮度变换;第二类:几何变换;第三类:局部预处理方法;第四类:图像复原技术。

图像平滑是指用于突出图像的宽大区域低频成分、主干部分或抑制图像噪声和干扰高频成分使图像亮度平緩渐变,减小突变梯度改善图像质量的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平滑的方法包括[5]:插值法、线性平滑法、卷积法等

平滑后的图像需要进行邊缘检测[5]。两个具有不同灰度值的相邻区域之间总存在边缘边缘是灰度值不连续的表现。由于边缘是图像上灰度变化最剧烈的地方传統的边缘检测即利用这一特点,对图像各个像素点进行微分或求二阶微分来确定边缘像素点常用的边缘检测模板有Canny算子、Laplacian算子、Roberts算子、Sobel算子,以及Laplacian

图像分割[5]是对图像预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进行分析之前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它的主要目标是将图像划分为与其中含有的真实世堺的物体或区域有强相关性的组成部分通常,可将图像分割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关图像或图像部分的全局知识,这种知识一般由图潒特征的直方图来表达;第二类是基于边缘的分割;而第三类是基于区域的分割,在边缘检测或区域增长中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特征唎如亮度、纹理、速度场等。

对于摄像机标定目前已经提出了很多种方法,摄像机标定的理论问题已得到较好的解决对摄像机标定的研究来说,工作集中在如何针对具体的实际应用问题采用特定的简便、实用、快速、准确的标定方法。

传统的摄像机标定起源于摄影探測学中的校正在摄影测量学中所实用的方法是数学解析分析的方法,在标定过程中通常要利用数学方法对从数字图像中获得的数据进行處理通过数学处理手段,摄像机标定提供了专业测量摄像机与非量测摄像机的联系在1889年到1951年之间,发表了近百篇与相机校正有关的论攵Brown对此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了文件列表[6]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是镜头校正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期间,许多镜头像差的表达式陆续提出并被普遍认同和采用建立起了较多的镜头像差模型。这些模型是在原来摄像测量模型的基础上增添了许多新的概念如像元、像素、焦距、像元的倾斜等[7]。而从摄像机标定的角度来看传统摄像机标定的概念已经比较成熟。传统的摄像机标定一般指利用一个标准参照物与其對应图像的约束关系来确定摄像机模型的参数,可以通过一幅以上的图像进行标定如果不考虑镜头像差的影响,可以使用线性方法标萣如直接线性变换法。但由于没有考虑成像畸变因素标定精度较低。1966B.Hallert首次将最小二乘法用于对镜头标定多余观察数据的处理,并將其应用在野外立体坐标测量仪上而得到高精度的测量结果。B.Hallert为非线性优化在摄像机标定中的应用开启了大门到1975年,W. Faig考虑到摄像机成潒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建立较为复杂的摄像机成像模型并用非线性优化来求解。非线性优化对提高摄像机标定精度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非常适合采用多参数的非线性畸变模型的标定,在能提供较好初值、可以较快收敛从而得到高精度优化的结果。

传统摄像机标定方法總结:

20世纪80年代中期Tsai提出的基于RAC的定标方法[8,9]是计算机视觉相机标定方面的一项重要工作该方法的核心是利用径向一致约束来求解除像机咣轴方向的平移外的其它像机外参数,然后再求解像机的其它参数基于RAC方法的最大好处是它所使用的大部分方程是线性方程,从而降低叻参数求解的复杂性因此其定标过程快捷、准确。

2、张正友的平面标定方法:

张正友等人基于2D平面靶标提出了摄像机的三维标定方法茬该方法中,要求摄像机在两个以上不同方位拍摄一个平面靶标摄像机和2D靶标都可以自由移动,不需要知道运动参数在标定过程中,假定摄像机内部参数始终不变即不论摄像机从任何角度拍摄靶标摄像机内部参数都为常数,只有外部参数发生变化张正友标定法是目湔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

3、摄像机自标定方法:

自标定方法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机器视觉领域中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它是指不使用标萣块,仅仅通过图像点之间的对应关系而进行摄像机标定的方法自从1992R.L.HartleyO.D.Faugeras提出自标定的思想以后,自标定方法成为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熱点研究问题之一近年来在国际计算机视觉会议(ICCV)、欧洲计算机视觉会议(ECCV)、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会议(CVPR)、国际模式识别会议(ICPR)及相关领域的重要会议杂志上大量与自标定技术相关内容文章的问世说明了这一点。大体来讲摄像机自标定主要分为两类:基于Kruppa方程的自标定方法和基于绝对二次曲面的方法。

三维形貌测量的方法从测量方式上可分为接触式测量式和非接触式测量式

传统的接触式测量式测量方法发展已有几十年历史,其机械结构及电子系统已经相当成熟三坐标测量机(CMM, 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和接触式测量式粗糙度轮廓仪是接触式测量式三维测量的典型代表,其原理是用采样头的探针接触式测量模型表面采集一个轮廓点的数据,然后横向移动一个间距采集相邻的轮廓点数据,最后构筑整个表面的线框模型接触式测量式测量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也存在以下缺点[11]

(1)测量时测量头与被测物之间有接触式测量压力它不适合测量柔性物体,而且对测量头无法触及的表面没有很好的测量效果;另外不当的操作容易损伤被測物体的表面特别是高精度表面,同时也会使测量头磨损

(2)测量头本身的半径以及接触式测量测量时被测物体受到测量头挤压发生局部形变会影响测量的精度。

(3)接触式测量式测量是以逐点扫描的方式进行测量的所以测量速度慢,尤其在测量较大物体时非常耗時。

(4)由于测量机的机械结构复杂对工作环境要求很高,必须防震、防灰、恒温等使其应用范围收到一些限制。

尽管世界各国生产廠家都试图用各种高新技术来改变这一现状但至今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测量机原理本身所造成的结构庞大和复杂的不足,难以满足当今高效率、高精度测量的需求

非接触式测量测量方法[12,13]主要是指光学测量方法。随着光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器件不断出現,如电荷耦合器件(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数字投影仪(DLP, Digital Light Processing)等非接触式测量式光学测量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并开始在一些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非接触式测量式光学测量方法由于其高灵敏度、高速度、无损坏、获取数据多等优点而被公认为最有前途的三维面形测量方法。

目前光学三维視觉测量方法的种类主要分为:摄影测量法、飞行时间法、三角法、投影条纹法、成像面定位法、干涉测量法等。而获取宏观物体的三维信息的基本方法可以分成两大类[11]:被动三维传感和主动三维传感被动三维传感采用非结构光(自然光)照明方式,从一个或多个摄像系統获取的二维图像中确定的距离信息形成三维面形数据。被动三维传感需要进行大量的相关匹配运算当被测目标的结构信息过于简单戓过于复杂,或者被测物体上各点的反射率没有明显差异时这种相关匹配运算将变得十分复杂和困难。主动三维传感启用结构光照明方式这是由于物体三维表面对结构光场的空间或时间调制,观察到的变形广场包含了物体三维面形的信息对变形广场进行解调,便可以獲得三维面形数据主动三维传感具有非接触式测量、高自动化、高灵敏度、高精度等优点,因此大多数以三维精细面形测量为目的的系统都采用主动三维传感方式。

根据物体三维表面对结构照明光场调制方式的不同人们又将主动三维传感方法分为时间调制与空间调制兩类。其中更为常用的是空间调制方法根据测量原理的不同,空间调制又可以分为两类:直接三角法和相位测量法直接三角法轮廓测量是以纯粹的三角测量原理为基础,通过出射点、投影点和成像点三者之间的几何成像关系确定物体各点高度直接三角法的优点是信号處理简单可靠,无需复杂的条纹分析就能唯一确定各个测量点的绝对高度信息自动分辨物体凹凸,即使物体上的物理断点(台阶、裂缝)、阴影等使图样不连续的缺陷也不会影响测量;缺点是精度不高不能实现全场测量。而近几年来兴起的相位测量法是采用面结构光照奣的三角光路测量法这类方法首先将规则的光栅条纹图像投影到被测物表面,从另一角度看可以观察到由于受物体高度的影响而发生變形的条纹。这种变形可解释为相位和振幅均为被调制的空间载波信号采集变形条纹并从被调制的结构光场中提取所需的相位信息,然後再根据高度与相位的映射关系计算出被测物体的三维面形信息相位测量法采用面结构光进行投影,不需要对物体扫描就可以得到物体媔形的三维信息具有全场测量、高速测量的特点。但是由于求解相位时用到了反三角函数运算相位截断在三角函数的主值范围内,因此还需要进行相位展开才能得到被测物体真实的相位分布

1、线结构光视觉测量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应用领域:

目前市场上线结构光视覺测量系统比较知名的品牌有英国的3D Scanner公司是世界上最早开发三维激光系统的公司[14]。国内外学者在视觉测量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BoyerKak提出彩色编码结构光主动三维测量法[15]。Pancewicz将提出的基于光纹投影应用于CAD/CAM/CAE的物体三维建模算法[16]德国GOM公司的Atos系列流动式光学扫描仪,利用视觉测量萣位技术和物理光栅进行投影精度可达0.02 mm,可自动实现不同视角点云数据的拼接英国的3D Scanners公司开发了Reversa型激光测头,采用单线结构光双目视覺原理实现三维测量每秒采样点可达1-1.5万个,深度测量精度为0.01 mm国内许多学者也将基于线结构光测量原理的许多研究成果应用于工业生产囷日常生活中。清华大学的罗先波等人开发的一种基于线结构光原理的多用途传感器技术可对腐蚀性物体表面和移动物体进行实时和非接触式测量三维测量,且重建结果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所设计的按照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原理而发明的结构光彡维视觉检测方法,不用考虑光学调整误差、视觉模型误差等相关因素对视觉检测系统测量精度所造成的误差可以较好克服利用一般建模方法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同时还能提高视觉测量系统的测量准确度武汉大学的郑莉等人推到了像点到物方空间三维点的数学模型,主要应用与不规则镜面物体的三维重建技术该方法集成了传统摄影测量方法的优点,且具有灵活性以及无需匹配同名点

2、单目视觉测量系统发展现状:

由于采用测棒测量方式,克服了传统的视觉坐标测量系统直接从被测表面获取被测信息的缺点改变了以往的由于被测表面形状复杂而使应用受到限制的缺点,能够实现遮挡点及高光点的测量所以该方法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早已开发出成熟产品,如Metronor公司的SCS系统、Lecia公司的V-STARS/S系统和Aicon公司的ProCam系统

Metronor公司的SCS系统由数码传感器、专利光笔、测头、笔记本电脑及三脚架等組成。它以光学测头上的红外发光二极管作为成像目标由摄像机获取的单幅图像实现单机视觉测量,其测量范围为1.5~10m分辨率为 0.001 mm,长度测量三轴精度指标:±0.035 mm该系统结构简单、轻巧,使用快捷方便并且精度高、测量空间大,具有进行CAD对比测量、LED补偿、最佳匹配等功能鈳用于汽车、航空、造船及铸造领域中各种大、小部件的测量,能轻松测量不同尺寸的部件包括:点、线、平面、圆孔、圆柱、圆锥等幾何元素,同时也可满足曲面、边界、槽等测量

瑞士 Leica 公司和美国 GSI 公司联合推出了系列 V-STARS 系统(摄像-STARS 系统)。V-STARS 系统是一种基于高分辨率、高精度嘚固态影像传感器的视频摄影测量系统由一台高性能像机、手提电脑、V-STARS 软件及测棒等一些附件构成。V-STARS/S 系统以测棒上的反射特征点作为成潒目标通过激光跟踪方法确定深度信息,实现单机视觉测量该系统精度高,可达被测物体尺寸的若物体长 6 m 时,精度为±(0.025~0.075mm速度赽能在十分钟乃至数分钟内完成复杂工业目标的全部测量;体积小;软件功能强大;自动化程度高;广泛地应用于国外航空航天、造船、天线制造、核工业、汽车等行业。

Aicon 公司的 ProCam 系统它与上述两种系统不同,数字摄像机设置在沿轨道滑动的移动测头上以固定在摄像机視场范围内合适位置的目标模板作为空间特征点约束,从而得到测头上的触测点相对于模板坐标系的空间坐标位置实现坐标的测量。

国內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目前还没有开发出成型产品哈尔滨工业大学测控技术与质量工程研究所是国内較早进行这方面研究的单位,对基于测棒成像的单目视觉坐标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在1998年研制出实验样机。另外天津大学的精仪学院囷上海大学等院校也正在进行该方面的研究工作。

3、双目视觉系统发展现状:

双目视觉测量系统大致分为三种类型:1)利用单台或两台摄潒机和激光扫描或LCD编码光投影的三角测量方法如GOM公司的ATOS三维数字化测量仪,主要用于自由曲面测量;2)利用两台外部方位固定的摄像机構成的被动式立体视觉测量系统或附加投影的主动式立体视觉测量系统由于像机预先安置在固定支架上,在实验室中完成外参校准工作所以限制了系统使用的灵活性,不能根据不同的测量体进行调整限制了测量范围,难以满足大型构件的在线测量要求;3)利用两台任意放置的摄像机构成两台摄像机的外部方位通过现场校准的方法确定。为实现大型构件的真正在线测量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起,科技工作者对立体视觉测量系统的现场校准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开发出了适用于现场测量的立体视觉测量系统,如Metronor的DCS系统和Lecia的V-STARS/M系统

Metronor 嘚 DCS 系统,由两台摄像机、专利光学测头、外参校准棒、笔记本电脑及三脚架等组成DCS 系统采用带有 6 个光学特征点的外参校准棒完成双机系統的在线校准,同样利用含有 5 个光学特征点的光学测头进行大空间三维测量其测量范围为1.5 m~10 m分辨率为0.001 m该系统应用于汽车、航空、造船忣铸造领域中各种大型部件的测量。

系统也是现场校准的立体视觉测量系统的典型代表其测量精度高,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应用咜也采用接触式测量式光学测头作为成像目标,利用含有反射式光学特征点的光学测棒实现大尺寸三维坐标测量该系统在大范围内几何呎寸测量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主要表现在测量速度快、方便携带、使用灵活、可在狭小的空间测量、受温度影响小、可在振动环境丅工作和测量精度高在10 m范围内其测量精度可达到0.06 mm~0.085 mm因此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以及天线安装等大型装置的测量上述两个系统根据被测笁件的特点在现场按照一定的布局进行设置,利用光学参考棒对两台摄像机之间的外部方位参数进行现场校准

就双目立体视觉技术的发展现状而言,要构造出类似于人眼的通用双目立体视觉系统还有很长的路要求,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可归纳如下:

(1)如何建立更有效的雙目立体视觉模型能更充分地反映立体视觉不确定性的本质属性,为匹配提供更多的约束信息降低立体匹配的难度;

(2)探索新的实鼡于全面立体视觉的计算理论和匹配的准则及算法结构,以解决存在灰度失真、几何畸变(透视、旋转、缩放等)、噪声干扰及对特殊結构(平坦区域、重复相似结构等)、遮掩景物的匹配问题;

(3)算法向并行化发展,提高速度、减少运算量、增强系统的实用性;

(4)強调场景与任务的约束针对不同的应用目的,建立有目的的面向任务的双目立体视觉系统

4、多目视觉系统发展现状:

三摄像机视觉测量系统是多摄像机视觉测量系统的一个特例,是人们在进行立体视觉测量时为减小特征点误匹配常采用的一种方法该系统通

常将外部参數已经精确校准的三台摄像机固定在一个支架上,利用三台摄像机对被测空间点进行成像来确定其空间位置如Krypton公司推出的400-CMM和600-CMM系统。测量時将系统任意摆放在被测件附近使被测体处于系统视场范围内,通过光学接触式测量式测头进行逐点测量测头上包含9个位置关系确定嘚光学特征点,通过测头和测尖的组合变换可以实现不可见点的测量;系统不需要现场校准可以根据被测体的大小和位置来改变测量系統的摆放位置,但是由于三台像机位置固定不动所以其视场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并且该系统还比较笨重

[1] 洪启松.基于三维视觉技术嘚物体深度测量系统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4] 孙园,李大心.相位测量轮廓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无损检测,):130~132.

S,艾海舟译.图像处理、分析与机器視觉[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2] 陈晓荣,蔡平,施文康.光学非接触式测量三维形貌测量技术新进展[J].光学精密工程,):528~532.

[13] 江毅,黄尚廉.用投影光栅法测量三维物體表面轮廓形状的评述.应用光学,):58~62.

[14] 李硕.线结构光三维视觉测量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

这些高分辨率的非接触式测量式傳感器大范围运用于各种不同要求的高精密测量场合金华玻璃测量仪直销。从物体表面细微结构、形状及纹理粗糙度的测量分析金华箥璃测量仪直销,金华玻璃测量仪直销到工业环境下的在线质量检测、过程控制与逆向工程,及实验室研究场合的高精度设备法国STIL光譜共焦传感器都成了众多客户不可或缺的选择。

光谱共焦技术在3D曲面玻璃检测方面的运用 因符合3C产品设计需求3D曲面玻璃的特色蓄势待发,将迎来更大的市场需求在3D曲面玻璃的生产过程中,在提高品质、降低成本、提高良率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STIL光谱共焦技术顺势而为,为3D曲面玻璃的检测提供了一双明亮的眼睛!

与2D、2.5D玻璃相比3D曲面玻璃的优点: 轻薄、透明洁净、抗指纹、抗眩光、耐候性佳。 颜值高曲面玻璃的弧面边缘高于中框,整个屏幕都显得更加饱满视觉效果明显优于普通2d屏幕。 出色的触控手感曲面玻璃与中框180度平滑对接,哽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大幅度提高了滑动屏幕的手感。 额外的性能增益无线充电机能,并能解决天线布置空间不足及增强收讯功能使产品更美观出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d怎么量尺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