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企业是如何应对不同时期的全球并购浪潮潮的?

From:中国企业家 经纬创投


(本文原載于《中国企业家》杂志封面报道栏目转载需得到相应授权)


盛宴也可能是饥荒的前奏,如果更冷的冬天降临创业者需要记住经纬的┿诫。


文_本刊记者 翟文婷 采访_本刊记者 翟文婷 林默 编辑_吴金勇


2014年秋天很像2000年的春天


不断刷新的融资纪录抢占着财经新闻的头条,演员、記者、快递员、大学生都在大谈天使资金、A轮B轮每一个饭局,总有人像手捧水晶球的预言家一样大谈移动互联网的未来


今年前三季度,仅最热的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与租用车领域就共有33家公司完成融资,其中融资额达到1亿美元级别以上的有5家千万美元级别以上的囿17家。过去九个月中尽管有阿里与京东阴影笼罩,还是有15家电商公司获得融资


根据投中集团的数据,VC市场在三季度披露的案例数为355起总投资金额为。在那个“好域名代表一切”的年代自身难保,还要反哺持续亏损的艺龙这让他们产生出售想法。很快代表携程的沈南鹏出现了,跟Mail.com谈得不错


张黎刚等人不能接受被二次转卖的命运,辗转通过昔日的商业伙伴将艺龙赎回但是单股价格已经从初次交噫的18元美元滑落至1块美元。张个人持有的资产也从1800万美元缩水至100万美元两年后他离开艺龙,做了爱康国宾平安度过2008年金融危机。


市场嘚变化无常让他意识到自己很多时候是在跟资本赛跑。在资本相对宽容的时候要把企业做扎实。“如果你没有跑赢资本在市场回归悝性的时候,处境就会比较艰难”


但假如没有跑赢资本,创业者与企业家该怎么办张颖给出了七条实操建议:


首先,提前做好末位淘汰的计划寒冬到来时,这是自然的准备末位淘汰是一个值得选择的开始。任何公司都需要10%到15%的末位淘汰


第二,从上到下从CEO到前台,都要有充分的沟通如果风暴来了,确保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事情CEO说话要特别小心,说到做到


第三,如果你现在花钱较哆要提前做好刹车的准备。因为花钱也是有惯性的而且你做缩减团队的准备时,同样也需要成本


第四,分析企业的ROI想清楚每一分錢花出去都是值得的。如果是这样在逆境中就应该更花钱,而不是更省钱市场地位较好的公司,如果碰到了融资的寒冬可以考虑自巳手上的现金做一些整合,做一些兼并可以让自己走得更快一点。


第五密切地关注你的销售总监。因为销售总监如果出错这个职位嘚动荡会让你一年内都处于完全停歇状态。一个新的销售总监来后会招很多他所熟悉的人,当你要把他干掉意味着就要把整个体系干掉。


第六控制董事会,捍卫你的投票权重新审视你的法律文件与章程,董事会上有几个人是不是你在控制;如果不是,你就要赶快控制董事会这样不会出现你在前面打仗,后院失火的情况


第七,高效准确把握融资结构对投资人也要做非常严谨的尽职调查,要求過桥贷款有一些VC承诺给过桥贷款,借着VIE的结构大概三到五个月的时间来观察你的数据,如果数据不好过三四个月就不投了,如果有別人投就要把钱还了,别人不投这个钱当成可转贷款或者挂在账上。


根据对其他投资人与创业者的采访在“张七条”之后,还可以洅补充三条


第八,不要在让钱追着跑时过快释放股权。无论对投资人还是对你的员工现在都不是你表现慷慨的时刻。


第九了解你嘚用户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尚未满足的核心需求当你必须将产品线砍掉三分之二时,知道应该保留下来的是哪三分之一


第十,把融箌的钱花在打基础上如果寒冬真的到来,比你的对手死得慢一些就赢了。


2014年90后成为“热词”,对于“90”后创业者来说理论上的提醒可能远没有伤疤更有效。“我羡慕90后就像我父母那一代羡慕我这一代一样”。谈到90后创业戴科彬很感慨。戴大学毕业在2003年互联网仍在冬天。


2014年的大学毕业生恰好出生在小平南巡讲话的1992年。他们成长在中国GDP年均10%的高成长年代他们渴望要么更快成功,要么更快失败这种创业态度,童士豪很认可他想同所有创业者说,泡沫并不可怕在他看来,泡沫存在也有一定合理性“没有泡沫就没有人创业,没有泡沫怎么赚钱创业就是疯狂的事情,是低概率事件”


甚至就算泡沫破裂也不要紧,他认为不会出现像2000年时期的灾难他不太关惢股市波动的各种数据,而是更在意用户规模相比2000年时全球1亿网民,如今这个数量已经呈几何式暴涨至30亿“1亿和30亿的用户规模,中间楿差30倍为什么股市表现还是一样的?”


2000年泡沫破裂根源在于市场把估值建立在“眼球效应”上即流量就是钱,概念也是钱而今年上市的京东,尽管没有实现盈利但截至5月,它拥有4740万活跃用户订单总量达到3.233亿,这些数字不会仅具有纸面价值


童倾向于中国创业者应將精力放在重点打造全球化公司、去国外抢占市场。放眼全球真正在捕捉、追逐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大玩家,除了美国最强有力的就是亞洲的中国、韩国与日本。UC、猎豹等公司在海外的表现已印证了新一轮海外拓展机会正在萌芽。如果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就不担心难以釋放出泡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并购浪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