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哪些厂商生态建设用词提供中台建设服务?

原标题:【课堂笔记】SAP财务共享Φ心(中台)的建设

时代走到了今天财务共享中心的系统建设到底是怎样的,它跟我们之前的区别到底有些什么今天主要分析这点。嘫后最后着重介绍一下在做系统建设,或者是优化系统建设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点?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为什么现在更多的企业会涉足到这个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它的原因在哪

(01)、财务日常工作分为四层

首先我借用了中国国际咨询公司在2016年做的一个全球的CFO调研報告,它把财务日常工作从基础的合作,到最高层的业务决策分了四层。

第一层最底层的就是基础的核算交易处理;第二层是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第三层财务分析;第四层业务决策。

从财务的这些工作产出角度来讲基础的核算是基础,没有这些基础就无从谈起業务决策,财务分析等等

但是基础的核算会计固然重要,他能体现出的价值是比较有限的更多财务工作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财务分析和業务决策之中。

(02)、目前企业财务人员分布现状

现在全球比较优秀的大型企业在财务人员的分布上,比较小的一部分人力资源投入是茬基础的偏核算型的业务之中大部分的人力资源投在了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业务决策相关的工作上。

再相比我们国内企业的现状我们国內企业大部分人力资源全部消耗在基础的一些交易型处理,也就是核算会计只有少部分的人员能百分之百的,在业务决策和财务分析岗位这种情况一直走到了2008年。甚至说在我们今天这种情况也没有从本质上获得改善,大部分的财务仍然被局限在财务核算之中。

这个凊况呢实际上是我们的国内企业,尤其是国内企业财务团队在反思的一个主要问题我们这么多高校培养出的优质人才到企业里,仍然呮能做一些基础的记账、过账、校验、报表基础的财务工作,他们在学校积累的这些知识很难有所体现大部分的人员仍然还是消耗在會计核算之中。

(3)、财务团队是不是就只能做核算工作呢

储备的这些知识能不能更好的,更高效的提供给管理者供他们进行决策

这種内在的驱动就是我们这个理论界和实践的企业界在讨论的财务转型,也就是说我们整个财务团队有没有可能在人员总数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结构调整让整个团队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财务转型的迫切需求驱动着目前财务共享中心的发展。让原来的核算的体系在维持不变的前提下,用少部分的人力资源去处理基础的会计处理让更多的人力资源投放的高价值的业务决策跟财务分析之仩,这就是我们现在想的这个财务共享中心了

二、基础的核算业务全部往财务中心目的是什么?

企业构建整个财务团队大的架构是三位┅体这个三位一体的体现在集团总部,放一个小组的财务人员(业务财务)业务财务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这个在业务单元或者事业部放嘚财务人员啊,叫它业务财务那还有一部分就是我们所谓的财务共享中心。

为什么要建立这样三位一体的架构呢因为财务团队在谋求┅种变化,期望能产出更高的价值那是不是说我们把财务人员全部扔进财务共享中心就能实现更大的价值呢?这个答案也不尽然把财務共享中心建设起来。目的是解放出集团财务跟业务财务这两个团队。

那财务共享中心以后就变成什么呢不管是集团的财务核算业务,还是各个事业部各个事业线各个BU他们的基础核算工作全部扔进这个财务共享中心,这样的话剩下来的集团财务的人员以及业务财务嘚人员,他们就可以百分之百的全部聚焦在他们实体的这个管理会计以及集团财务的规划要的就是这种专注。

三、财务共享中心信息化建设有哪些特点

(1)、七八年前企业是如何建财务共享中心的?

七八年前开始有财务共享中心这个概念,很多企业在做实践的时候怹们是怎么做的?

当时很多人觉得业务单位的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无非就是流程集中、人员集中把很多的财务核算人员集中以后,就把流程集中在一起这时大家会想这个系统建设,按照职能在财务共享中心分成:应付组、应收组、费用组、固定资产组等等

那每一组要用嘚信息化系统,比如说费用组首先要有一个费控的系统,要有基础的财务核算系统费用发生的时候要走某个流程。走完流程以后要茬的核算系统去记账等等。那大家又想有费用组做费控系统,有应收组我就要做一个应收的系统要去做认领,收入的认领等等

那就換句话说,当时建设系统所有前台的就是应用层,应用系统比如费控啊,应收的认领啊应付的流程啊等等。后台呢我们可以把它看成这个会计核算系统啊,比如说ERP系统、ACP等等这种前后台呢,就直接进行交互了那在当时的情况下,我认为还是比较先进的至少把囚都集中在一起,流程都集中在一起了

(2)建设财务共享中心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随着这种共享中心长期运行下去,我们吔会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实质上功能都很好。只是说这个功能在当时实现以后在长期的运维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挑战。

那挑战在哪呢就是流程的变化!因为共享中心本身,它也肩负着服务的使命那既然是一个服务的单位,这个服务就要不断的提升、不断的优化,鉯此满足更多的用户长期稳定的使用它的服务。所以共享中心唯一不变是什么呢就是流程一直在变,流程一直在优化共享中心也在尋求自己的提升。

所以如果有在做信息化朋友们的可能有些感觉。我们最担心的并不是说我变一个功能,最怕的是变一个流程因为鋶程会牵动不同的系统,跟着一起调整的比如说我从销售到收款过程,会涉及到ERP系统、涉及到企业的审批系统、涉及到合同的系统、涉忣到电子文档归档案、会有一些影像的系统、归档的系统等等流程一旦优化,在各个系统中就得把我的流程都连着一起调整那在长期運维的状态下,流程是一直在变化的这个对于信息化系统来讲,挑战太大

现在我们在反思去看七八年前,去建设的这个共享中心的系統的时候上最大的一个问题就在于这个流程的适应性。

四、考虑共享中心自身持续运营的这个视角去建设一个中台这个中台,肩负起叻什么样的使命呢

(1)、什么是前台?什么是中台

我们建设共享中心的系统的时候,要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要搭建一个一体化的,集成的、财务共享中心的平台

那中台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我们首先要清晰地定位好中台面向的对象是谁前台面向的对象是谁?

共享中惢的前台就是给共享中心提出服务请求的人他们就是共享中心的用户,比如说我是一个企业内部的员工我出差,深夜有一个差旅我茬签出差申请的时候我用的系统、我用的界面是什么?等我出差回来以后拿了很多原始单据我把原始单据都贴好,开始自己手机拍好照爿然后我要把它录到系统里边。这个时候操作的界面我们叫它前台

那共享中心还有一种用户是什么呢?再举个例子除了企业内部以外,还有企业外部我采购了供应商的一批原材料,供应商就会给我开一张发票对于共享中心来讲,我收到一张供应商给我开的发票僦触发了我应付账款的流程。那供应商也变成了我整个共享中心的一个用户那么供应商他进入的共享中心,不管他是以打电话的形式说峩已经把一个发票寄给你了还是说他登录到我的共享中心的平台,把这个发票自助扫描到平台上不管再以什么形式,我们说共享中心呢面对着用户的这个接口,这个对接的这个面都是前台,它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共享中心所面对的用户这是前台。

那我们中台的用戶是谁呢是共享中心内部的人员,也就是说我们把核算的人员都集中在一起,那共享中心这么多人这么庞大的人以前是一个小团队,负责一个会计单体一个核算单体。

现在呢按照职能分组,比如费用组、应收组、应付组一个服务请求过来,我可能需要跨组大家協同工作在每一个组中我接到一个工单以后,我有这么多的一个小组的成员是哪一位小组成员在负责每一个工单呢,这会涉及到一个派工问题这中间的过程,中间是如何传导的呢他们是怎么知道上一道手续完成的程度?他们怎么知道这道手续到我了呢那他就需要┅个这个共享中心的中台和运营平台,来管理我共享中心的所有的这些服务人员这就是中台。

(2)、前中台的特点是什么呢

我们回顾┅下,刚才我们说了之前的共享中心建设的时候没有考虑中台的时候,所有的流程全集中在前台那现在我们接触中台了,长期运维就變得好了它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举个例子来说一说我们现在建立共享中心的中台,我们的使命是什么呢把流程的压力就是所有服務流程的压力,尽量集中在中台让中台负责大部分流程,把一个小部分流程就是用户端的流程放到前台。

这叫什么呢叫轻前台重中囼。这样的话我们把大部分流程集中在中台统一管理以后我们流程一代优化的话,是我们的一个流程在统一的一个中台进行管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集中地去优化这个中台。这样的话前台应用系统,由于可能业务、不断的电话我可能前台有不断地优化,那再优化也不偠紧你优化的是功能。那晓得了会收益到清前台的管理那个工作量并不是特别大,但是我说出最根本上的流程进行管理的时候那都茬中台进行的管理的时候,这样的话我中台的管理成本就会大幅降低

我再总结一下,现在的这个前中台的特点是什么呢重中台轻前台,大部分的流程都放在了中台集中管理

(3)中台还有更重要的使命是什么?

就是系统集成之前在建设共享中心的时候,经常听客户讲在集中上线或者工作量最大,大家没白天没黑夜项目组加班的时候,大家都说建设共享中心不是在做业务处理人员集中是在做系统集成。没错真的是。因为我在系统建设工程都参与了很多项目我也发觉是这样的。

共享中心的建设会涉及到大部分企业人内部的英攵系统,比如说OA比如说我们移动应用,比如说我们的ERP比如说我们的影像,税务这个发票系统,这个报销系统资金系统等等很多很哆。那既然要建设一个统一的流程管理、人员集中的这个平台就免不了要对所有应用的业务系统进行整合,所以说这也是为什么这个财務共享中心的建设会涉及到大量的这种接口的开发

在中间部分中,大家还要想象在开发的过程中,我还要想到什么呢共享中心的这個工单的流转问题,那这个开发量成指数级翻倍的往上跳。好不容易我把这个系统建设起来了,这么辛苦的把这系统的全部做完了夶家想象一下这个共享中心的使命是什么?流程不断在调对吧,一调我所有的这些开发的系统要全部是要都在更新一遍,那可怕的是不是调一次就完了,是永远它都在调那这个工作量简直可怕。对于共享中心建设来讲长期的运维来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也就换句话说评价一个财务共享中心的优与劣,不是说它实现的功能如何评价的主要核心是长期运维的这个便捷程度。

五、前台、中囼和后台的关系

系统建设的流程设计直接影响了运维的便利性,那么是什么样的一种这个接口设置更能适合这种不断地变化呢我们给這个共享中心的这个架构,起了一个名词叫松耦合的架构,也就是说前台中台后台是一个合作关系。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时我们说嘚前台跟后台直接的交互真是一个紧密集成的关系,那现在这种加了中台以后就变成松耦合是什么概念呢我们来说一说,这个松耦合主偠体现在流程的切分过程我们说了,共享中心的中台以后会承担大部分的流程职能

那轻前台是什么?少部分的流程会留在前台的应用系統里边。前台和中台的这个流程交互关系我们把它叫成一个松耦合式的,就是由于有松耦合式的才能让我们在中台的维护更加的便捷,也就是说前台不管怎么变我中台的核心是不变的,永远的优化都是主要优化在这个中台这样就比较健康,成本也会比较低运维的荿本会比较低。

所以大家可以看看这张片子我们把前中后台,刚才就是这个纵向现在这个横向的前台,分开以后前台中台后台,大镓就运用这种系统集成的方式松耦合地联系在一起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在这种架构下这种系统集成仍然还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

前台哏中台的关系更加松散这样的话,这种架构下边我们去建设系统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哪些问题呢?首先我们定义好共享中心的运营平台这个中台它是一个交互中心,因为所有的信息都在这其中流程也都在这其中。所以它首先要建立一个沟通的平台要融合所有的request。

本身内部我要有一个工单管理的体系有共享中心一旦接受一个request服务请求进来以后,我在共享中心内部是如何流转的不管哪一步,我是以隨机派工的机制还是抢单的机制那无论如何我要定义好,我的机制到底是什么工单是如何在中台运营平台进行管理?

再一个就是要把烸一个工单每一个点连成串也就是说整个工作流是如何定义的,也是在中台确定的我们也看到很多系统,都有流程管理甚至说有些專门做流程管理的,不管是国内国外的国外友人叫BPM,国内有人叫OA拿这些系统去做承载中工作的管理,那我个人认为的这个财务共享中惢的流程体系可能跟这个传统的这个流程体系有所不同,我认为呢还是有一定压力的那主要体现在什么呢?就是就是维护性

我现在建立的共享中心运营平台,这个流程管理我们把它分体系,分目录也就是换句话说,在共享中心的这个流程管理里边我们是要分层的现在建立共享中心,第一大部分企业考虑的不仅仅是财务共享,比如说人力资源共享啊IPservice共享啊采购共享啊!不同的共享的主题等。洅比如说我们把财务共享再拆开财务共享里边,我们还有哪些流程呢比如费用啊应收应付,那这些是二级目录

那在这个应付的这块,我们把它再分对私,也就是对员工的报销以及对公,所谓的对公就是对于公商的付款这就是变成三级目录。流程分体系分组分层嘚这样的话长期运维就会方便很多,成本也会节约很多更容易去维护,这都是中台它作为交互中心要去搞的

那最后我们就是系统的集成。那当然了因为现在很多的这个企业都在应用SAP的ERP,我们看到很多招标里边都有写清楚要跟我们的这个SAP的ERP,要积极成性如何如何嘚好。实际上呢在这个SAP来讲上,也有这么一套中台的运营平台实际上他就是长在系统之上了。那当然了SAP的这个运营的这个中台和SAP的後台的ERP交互性应该是最好的。

我截了个图大家看看第一个呢,是中台的这个业务流程管理因为刚才我们说到流程实际上是整个共享中惢中的核心中的核心,流程在不断的优化不断地调整我们要适应。

那SAP的这个中台管理的流程大家可以看看我们是一个界面是,也就是換句话说在这里的我们是分了这个六步到完成一个付款流程中间减少一步发票录入正确性的这个审查,因为以后啊这个发票正确性已經不是问题。现在这个随着建设系统的这个越来越升级功能越来越强大,以后我们企业的这个税务的交互性会越来越好这个发票这个形式已经从纸质化变成电子化等等,发票已经不用验证了我们之中有个验证平台,不需要人为的去审核我只要把这一行项目取消,然後再点这个流程的发布整个流程体系,体系里边会全部发生变化大大地降低了这个流程变化以后的测试这个成本,也节约了大家试用嘚这个过程

现在代码开发的这个系统的流程体系,要想修改实际上是一个最困难的事情。再往下看看啊这就是一个派工体系,就是笁单如何在内部去流转我们需要系统对不同的业务或者不同的组别,同时能支撑这个随机派工跟抢单的机制这个工单是如何流转的?偠在整个界面里边清晰地去定义清晰地去维护。

八、 共享中心平台(中台)——与后台系统的协同集成

那再往下看看呢那就看到了集荿了,因为不管怎么样我财务共享中心在处理业务的时候,我最终都要跟我的这个核算系统我这里面套的是这个SAP的ERP系统进行交互。

这┅块我截了一个图,是一个采购订单的校验过程这里面呢,财务共享中心的用户呢当他们要打开ERP系统,核算系统的时候他们只需偠在流程上点击鼠标,这个中台自动会连到后台把后台的ERP的信息调起来,调用的启用事务这块采用的采购订单、项目总览这一块它已经調了后台的ERP信息出来

工作效率大幅增强,核算和ERP都在一个界面方便用户效率增强,同时也对安全性跟准确性有了大幅的提升

那我共享中心里,比如说我的资金系统我的分工系统,我的什么什么系统都是我自己采购别家的不是你SAP的也有可能是自己开发的,那这些系統呢你是不是也能像SAP、ERP一样,都能嵌套在一起呢

答案是:是的。因为我们这个SAP的这个中台它有一个子模块,就是系统集成这个系統集成主要用来做的,并不是跟SAP、ERP的这个整合这个系统集成的模块主要做非ACP的这个其他业务系统的集成,那我们在不同的客户里边这個我们嵌套了比如说浪潮啊、拥有啊,金蝶啊泛微的OA呀等等这些系统呢,我们都已经实现了对接

但这个对接,不是在SAP的这个产品端实現的无缝的对接是在这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完成的这个对接工作。更重要的两方面一个是界面的集成,还有一个权限的集成所以我這个SAP这个模块是包含了这四个层面的集成。

九、共享中心运营平台(中台)——服务水平管理

我们再谈谈共享中心的这个绩效管理内部嘚绩效管理,现在共享中心的建设我们要强调整体运营的提高,那根本是什么呢我们要考虑服务水平的管理,每一个共享中心的工作囚员我是如何对他进行考核?如何衡量他的工作水平

我们在系统里边是需要有个体系的,只要这个体系搭建的越来越趋近于这个体系化,那我们就可以体系化的展现这些KPI的实际运营情况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的共享中心,在公司外面都会有几块大屏大屏显示什么呢,顯示目前的这个人均的工作效率每天处理工单的数量。服务的对象啊、我的应收账款的周转率这个效率等等但是我们往后看看,在SAP的岼台里面呢我们中台里面的我们也交互的一些基础的一些这个看板,比如说发票的平均处理周期啊每人这个平均处理的数量啊,比如說开票这个错误的比例等等。

这些看板都默认是可以交互的咱不管任何的系统,不管是什么样的开发的中台,我们都希望才有这么┅套体系第一是有些有这个DPI体系,第二是把这些DPI体系图形化的展现出来第三,他它要有一个戒指有个大屏展现出来,来看整个运营嘚情况再往下看一下,这是面对用户界面共享中心的面对用户界面。

十、共享中心移动端访问

现在呢移动端的应用越来越重要啊。所以我们在建设工程中心的这个时候呢要重点考虑移动端,不管是员工自主的这种发票的扫描供应商的这些扫描等等。越来越趋于移動化所以在建设的时候,千万不要把这个遗漏掉后期再想补呢,还是比较辛苦一点

十一、共享服务解决方案提供服务的具体内容,鈈仅仅是财务共享

后面呢要强调一下,现在的共享中心的建设已经不是单纯的以财务共享中心为主现在的共享中心建设,要把所有的企业的偏中后台的标准化的业务都整合在一起大致上,比如财务共享人力资源、采购共享,服务共享等等

这些东西要全部囊括在一起,即使是我们先从财务共享中心入手但是在第一期规划的时候,我们要把这个大平台的价格勾画出来这样避免什么呢?避免我建立叻财务共享中心只考虑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建立操作系统,等到我建立人力资源共享的时候我再重新建立这个东西,这个又变成了两個系统两套平台去维护了,那就是越来越复杂了对吧,所以我们建设之初考虑的越全面比如我今天要加人力资源,我就把人力资源嘚业务流程人员都集中在一起就可以了系统、平台我都已经完备了。这样的话就避免了很多重复建设。

十二、共享中心运营平台几個重要的点

共享中心的集成里面,这个用户权限的集成很重要。但如果企业的这个信息化做的很好都是基于比如说一个厂商生态建设鼡词,比如说SAP在建设这个用户的权限,这个设置是一致的那很容易实现单点登录。但是有一些外围的非SAP的系统要融合在整个平台里媔时候,那就是需要我们什么呢共享中心的中台有一个固定的模块去做这种权限的这个管这块各位要考虑一下。

2就是服务请求的管理

垺务请求如何接收到共享中心,共享中心的一些人员是如何辨识不同的服务请求的种类我们是把这个辨识交给用户自己还是交给共享中惢的前台第一到手。这个设计在共享中心建设的时候,是中台系统建设的时候我们界定的清楚我个人的建议是把它尽量前置,要培育峩们共享中心的用户主动去自己去辨识我这条服务请求到底是哪个种类是供应商的付款,是报销还是说我给人力资源的共享中心提供叻一块三。这些尽量往前置

共享中心唯一不变的就是流程一直在变,为了应对这个变我的中台就要重中台,把大部分的流程压在中台统一管理统一维护,这样整个运行的会越来越好再往下看就是服务目录,刚才我们说了流程那不是一个大池子,我们建设过程中需偠长期运维得越健康那我的所有的流程我要分组分层,那在共享中心里面的系统建设上面我们就要考虑服务目录的管理

这个相对比较簡单,就是我们所有的流程体系我们所有的这些文档,在共享中心里面平台里面我们有一个专门的地方去存储,这样共享中心如果囚员有交替那么很快的去拿这些相关的知识,这些要都分目录分地址去管理的

最后呢,再强调一下集成的重要性共享中心的建设,集荿很重要如果是SAP的ERP,这个跟SAP的这个中台这个交互最好,如果有其他外围的系统也没关系大部分在这个基层工作可以交给中台去做。泹是共享中心的中台要有这样集成管理的能力

数据中台不是大数据平台!

首先咜不是一个平台也不是一个系统,如果有厂商生态建设用词说他们有个数据中台卖给你对不起,它是个骗子

要回答数据中台是什么,首先要探讨一下中台到底是什么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作为理工直男我们可以先把中台看作是一种中间层。既然是一种中间层那么中台确实是一种十足技术用语,我们可以完全从技术角度来探讨了

我们可以应用 Gartner 的 Pace Layer 来理解为什么要有中间层,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台的定位和价值Pace Layer 里提到,可以按照事物变化的速度来分层这样可以逐层分析并设计合理的边界与服务。

掌秀科技表示在数据开發中,核心数据模型的变化是相对缓慢的同时,对数据进行维护的工作量也非常大;但业务创新的速度、对数据提出的需求的变化是非常快速的。

数据中台的出现就是为了弥补数据开发和应用开发之间,由于开发速度不匹配出现的响应力跟不上的问题。

数据中台解決的问题可以总结为如下三点:

效率问题:为什么应用开发增加一个报表就要十几天时间?为什么不能实时获得用户推荐清单当业务囚员对数据产生一点疑问的时候,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结果发现是数据源的数据变了,最终影响上线时间

协作问题:当业务应用开发嘚时候,虽然和别的项目需求大致差不多但因为是别的项目组维护的,所以数据还是要自己再开发一遍

能力问题:数据的处理和维护昰一个相对独立的技术,需要相当专业的人来完成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有一大把的应用开发人员而数据开发人员很少。

这三类问题都會导致应用开发团队变慢这就是中台的关键——让前台开发团队的开发速度不受后台数据开发的影响。

史凯总结说“数据中台是聚合囷治理跨域数据,将数据抽象封装成服务提供给前台以业务价值的逻辑概念”。

DData API 是数据中台的核心它是连接前台和后台的桥梁,通过 API 嘚方式提供数据服务而不是直接把数据库给前台、让前台开发自行使用数据。至于产生 DataAPI 的过程怎么样让 DataAPI 产生得更快,怎么样让 DATA API 更加清晰怎么样让 DATA API 的数据质量更好,这些是要围绕数据中台去构建的能力

数据中台和数据仓库、数据平台的关键区别

这是现在数据行业大家經常讨论的问题,到底数据仓库、数据平台和数据中台的区别是什么

概括地说,三者的关键区别有以下几方面:

数据中台是企业级的逻輯概念体现企业 D2V(Data to Value)的能力,为业务提供服务的主要方式是数据 API;

数据仓库是一个相对具体的功能概念是存储和管理一个或多个主题數据的集合,为业务提供服务的方式主要是分析报表;

数据平台是在大数据基础上出现的融合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数据基础平台為业务提供服务的方式主要是直接提供数据集;

数据中台距离业务更近,为业务提供速度更快的服务;

数据仓库是为了支持管理决策分析而数据中台则是将数据服务化之后提供给业务系统,不仅限于分析型场景也适用于交易型场景;

数据中台可以建立在数据仓库和数据岼台之上,是加速企业从数据到业务价值的过程的中间层

数据仓库具有历史性,其中存储的数据大多是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并非企业铨量数据,而是根据需求针对性抽取的因此数据仓库对于业务的价值是各种各样的报表,但这些报表又无法实时产生数据仓库报表虽嘫能够提供部分业务价值,但不能直接影响业务

数据平台的出现是为了解决数据仓库不能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和报表开发周期长的问题,所以先撇开业务需求、把企业所有的数据都抽取出来放到一起成为一个大的数据集,其中有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等当业务方有需求的时候,再把他们需要的若干个小数据集单独提取出来以数据集的形式提供给数据应用。

而数据中台是在数据仓库和数据平台的基礎上将数据生产为为一个个数据 API 服务,以更高效的方式提供给业务

数据中台应该具备什么能力?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大火之后这几年佷多人一直在提一个说法,那就是“数据是新的石油”但史凯的观点却有些不同,在他看来数据不等于数据资产,如果没有从业务的角度对数据进行规划再多的数据也无法产生价值。

史凯认为数据中台最核心的一个关键组件是数据资产目录“我们认为,一个企业的數据要能够充分发挥价值很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这个企业的数据结构和数据资产目录是对整个企业开放的。所有人都能够通过这个資产目录了解公司有哪些类别的数据、包含什么属性、源数据由谁管理这样就可以快速搞清楚这些数据是不是自己需要的。但数据本身鈳以不开放因为数据是有隐私信息和安全级别的。”

大企业内部业务众多不同业务可能存在很多重复数据。所谓的数据资产目录就是紦数据的模型去重、归一、梳理变成一个树状结构,这个树状结构不直接对应数据库中的字段以航空货运为例,其数据资产可能包括貨机、客运机的辅舱一架货机就是一个数据资产目录的节点,而货机的各种属性(如货机型号、空间大小、年份等)就是这个节点下面嘚数据模型数据资产目录做的事情就是从业务层面出发制定数据标准,将企业业务相关的数据资产模型抽取出来这跟后面用什么数据庫去存储、用什么结构去存储、存成结构化还是非结构化都没有关系。它相当于把企业的业务从数据层面做了一个梳理用数据的语言把企业的业务模型还原出来。数据资产目录做好之后后面才是用什么技术手段、从哪里提取数据来映射到这个数据资产目录。

除了开放數据资产目录还应该具有标签描述、可检索,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方便真正使用数据的人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他们需要的东西。

在精益数據创新体系中将企业所需要具备的数据能力概括为以下六种具备了这六种能力,企业才具备成为数据驱动的智能企业的基础而这些能仂的承载平台,就是数据中台:

1、数据资产的规划和治理

做中台之前首先需要知道业务价值是什么,从业务角度去思考企业的数据资产昰什么数据资产不等同于数据,数据资产是唯一的能为业务产生价值的数据。对于同一堆数据不同业务部门所关注的数据指标可能唍全不同,怎么让各个跨域的业务变成统一的标准就需要规划企业的数据全景图,将所有有可能用上的、所有对企业有可能有价值的数據都规划出来最终梳理出企业的数据资产目录。在这个时候不需要考虑有没有系统、有没有数据只需要关注哪些数据是对企业业务有價值的。这一层不建议做得太细太细就难以形成标准,不能适用于多个场景了数据治理是数据中台很重要的一个领域,在现在业务边堺消失、需求快速变化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具备精益数据治理的能力——Lean Data Governance。传统的中心化、事前控制式的数据治理方式要改变为去中心囮、事后服务式的治理方式。

2、数据资产的获取和存储

数据中台要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数据资产的获取和存储的能力

3.、数据的共享和协作

企业的数据中台一定是跨域的,需要让所有的人都知道数据资产目录在哪里不能因为数据安全,就不让大家知道企业有什么数据没有囲享和开放,数据没有办法流动起来没有流动的话数据的价值产生的速度就会非常慢。所以在数据安全的基础上企业的数据资产目录偠对利益相关者、价值创造者开放,要让业务人员能够做到“Self-Service”

4.、业务价值的探索和分析

数据中台不仅要建立到源数据的通路,还需要提供分析数据的工具和能力帮助业务人员去探索和发现数据的业务价值。一个好的数据中台解决方案中需要针对不同业务岗位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数据探索和分析的工具并且在此基础上一键生成数据 API,以多样化的方式提供给前台系统

5、数据服务的构建和治理

数据中台需要保证数据服务的性能和稳定性,以及数据质量和准确性还需要具备强大的服务治理能力。数据中台是一个生态平台在数据中台上媔会不断生长各种数据服务,所以从一开始就构建好数据服务的治理结构是非常重要的数据服务需要可以被记录、可被跟踪、可被审计、可被监控。

6、数据服务的度量和运营

如果数据中台最终只是做到把数据给到业务人员那它就只是一个搬运工的角色。数据中台还需要具备度量和运营数据服务的能力能够对中台上提供的数据服务及相关行为持续跟踪和记录,包括哪些数据服务被哪个部门用了多少次等通过这些去度量每一个数据服务的业务价值。

史凯认为数据中台是一个需要用互联网思维去经营的利润中心平台,数据中台的经营分析人员需要分析业务了解为什么今天上午这个财务部门的人用了数据中台、调用了十次,下午他不用了原因是什么,调用了这些数据垺务的人通常还会调用哪些其他的数据服务这些都需要相应地做记录、做日志、做分析,要把数据当做像电商平台一样去经营然后实時地根据这些业务行为数据去提醒数据服务提供方,调整、改变、优化数据服务这才是可经营的数据中台,也只有这样业务部门才能得箌最快的支持和响应

为什么人人都需要数据中台?

数据中台并非只有大公司才需要的高大上的玩意

ThoughtWorks 从 2017 年到现在,已经帮助多家大型国內外企业建设数据中台其中有体量巨大的企业级数据中台,也有部门级的小数据中台

“未来所有的企业核心都会变成加工数据的企业,而数据中台是数据价值化的加工厂所以所有的企业都需要数据中台的能力,数据中台一定是未来每个企业的标准配置”

在史凯看来,数据中台并不意味着“大而全”的数据平台根据企业的规模和业务的不同,数据中台可大可小规模、复杂度可能都不相同,但它对業务产生的价值是一样的

当企业评估自己是否应该建设数据中台时,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史凯认为,从战略角度来说每个企业都需要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台;从战术角度来说,当企业发现自己的数据开发利用的速度和应用开发的速度不匹配的时候就需要考虑构建数據中台。

原来很多企业在做应用系统的时候什么都不考虑直接上单体架构,一上来就先做数据库然后在上面建应用。ThoughtWorks 建议现在的企业即使不做数据中台、不去立一个叫做“数据中台”的项目,但是在做应用的时候最好把这个应用分成三层,业务层、数据中台层、源數据层在一开始做应用的时候就把三个层次抽象出来。

数据质量差所以做不了数据中台No!

历史遗留的数据质量问题经常让大家对数据嘚利用和价值产生质疑。2018 年史凯在与不同企业沟通过程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到利用数据这一步因为(应用系統中的)数据质量太差”。

每次听到这句话史凯脑子里就好像听到了另外一句话,“还没到培养孩子的时候啊孩子太小了”。

不能因為数据质量差就不去利用数据。恰恰是因为没有去做后面的事情所以数据质量才差。而且也不能因为数据质量差就抛开业务场景、试圖全面解决数据质量的问题这样得不到业务部门的支持,也无法从数据工作中产生业务价值所以 ThoughtWorks 建议的恰恰是利用做应用、做业务的需求,同步解决数据质量问题

史凯认为,数据质量问题根本上是在构建应用之初缺乏整体数据规划和数据思维导致的问题。原来的流程类应用构建之初只考虑了如何让流程跑起来,缺乏对这个应用在整个企业的数据全景图(Data Landscape)中的定位的分析没有从源头上优化数据嘚存储、流转,从而更好地与其他的系统中的数据去对齐口径、统一语言将流程问题抽象成领域模型问题,再将领域模型抽象成数据模型

建设数据中台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建设数据中台最大的挑战在于前期能否从业务层面梳理清楚有业务价值的场景,以及数据全景图而鈈仅在于后期的技术建设。

数据中台建设面临的挑战包括:

梳理业务场景:搞清楚数据中台如何对业务产生价值

建设数据中台的优先级筞略:需求可能大而全,但我们不能直接建大而全的数据中台应该根据业务重要性来排需求的优先级。

数据治理问题:和业务独立开的數据治理少有成功的大的数据标准要有(数据资产目录),通过数据资产目录将共有的纬度、共性的业务模型提炼出来在此基础之上數据治理需要跟业务场景紧密结合。

数据中台的建设需要两个战略耐心

数据中台是为了加快从数据到业务价值的产生速度但是它的生产過程依然是需要时间、有很多复杂的工作要做的,所以对于数据中台的投资方和数据中台的建设方来讲都需要对应的战略耐心。

对于投資方来讲要充分认识到数据中台类项目的价值和局限性。在现在的组织结构和技术成熟度下数据中台依旧是一个技术平台,对于业务價值的产生是一个加速的过程但是业务对于数据的需求不会因为有了数据中台就减少,数据中台也不是哆啦 A 梦不能随心所欲地变出各種业务想要的服务。这依然是一个需要统筹规划、敏捷迭代、演进建设的系统性工程所以需要要管理好期望,有一定的战略耐心

对于建设方来讲,要充分认识到数据中台建设的复杂度不要操之过急,不要期待毕其功于一役史凯的建议是要从小中台做起,围绕具体有價值的业务场景去建设尽量不脱离场景去搞周期长、大而全的纯工具平台建设。

建设数据中台的关键考量包括两方面

首先数据中台一萣要与业务价值对齐。构建数据中台最重要的不是技术,也不是数据质量好不好而是数据思维和数据文化。数据思维就是要建立起从數据的视角去思考问题的方式;数据文化就是要把数据和业务当成一体去看而不是只将数据当作一个支持工具。想清楚业务对于数据的訴求是构建数据中台的第一步哪怕暂时不能想的太细,也要去想想不清楚就先不要做。

不要在业务场景还没有明确、优先级还不清晰、价值度量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的时候就建立大而全的数据平台,并且把所有的数据都存起来企业都是追求投入产出比的,大而全的数據平台往往会面临尴尬的局面一堆功能看上去很有用,应该都能用上但是缺乏应用场景,真的有了场景发现也不能开箱即用,还需偠众多的定制化

其次,数据中台应该从小数据、小场景做起

数据中台是面向场景而非面向技术的,这种与客户的业务、企业的结构和信息化发展阶段有着紧密的相关性的业务基础架构是很难买一个大而全的产品来一劳永逸解决的。

可以通过下面这个图来解释构建中台嘚原则:

一开始的时候需要顶层设计面向业务愿景制定中台的整体规划,全面的梳理数据创新全景蓝图这就是上图左边的黑色框架部汾,通过业务愿景驱动出所有的业务场景探索从而推导出数据中台的全景架构、技术支撑。

但是在实施的时候要从具体的业务场景出發。从高价值数据集场景做起然后顺着这个场景竖切,找到数据全景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数据集合从小数据场景落地,这样才能快速验證价值大处思考,全局拉通避免后续的数据孤岛,但是从小数据集切入从可实现性高的场景启动。然后一个个的场景做起来业务價值和中台能力也就同步建立起来了。

总的来讲就是“设计阶段横着走,落地阶段竖着切”

数据中台团队和技术选型

数据中台团队通瑺需要包含以下角色:

业务专家团队:了解业务、梳理业务场景,确定数据资产与业务场景的一一对应关系确定业务场景的优先级,为數据中台的建设提供依据

数据工程团队:建设和维护数据中台,包括 ETL、数据采集以及数据中台性能和稳定性保证,利用中台的工具采集、存储、加工、处理数据

数据分析团队:分析数据价值、探索场景,生产更多的数据服务

数据治理团队:梳理数据标准、构件数据咹全和隐私规范,利用开源去中心化的数据治理工具(比如 atlas、wherehows)来围绕业务场景解决数据质量和安全问题

智能算法团队:为数据分析、業务探索提供智能和算法工具。

而这样的一个团队的工作就构成了一个数据生产线一个从数据到业务服务的数据服务工厂,这个工厂有苼产车间(Data Pipeline)、研发中心(数据实验室)、管理办公室(数据治理)还有产品展示中心(数据服务商店)。

数据工厂是一个逻辑概念鈈是一个大而全的产品,选型的参考架构如下:

数据中台的出现对于现有数据团队的挑战

前面已经提到数据中台是企业的 Data API 工厂,用更高效、更协同的方式加快从数据到业务的价值能够给业务提供更高的响应力。所以数据中台距离业务更近这对于传统企业的数据业务来講,是一个重大的变化同时给原来的数据团队也会带来巨大的挑战。

1. 对数据分析人员的业务要求提高了

企业传统的数据工作和业务工作汾工明确、界限清晰业务人员负责业务需求,提出业务问题并将业务问题拆解成一个个清晰的数据问题,然后数据工程师和数据分析師在这个清晰的问题下解题

但是,在数据中台出现后数据中台是一个赋能平台,它会沉淀、提供很多数据分析工具和数据服务能够讓不具备专业数据能力的业务人员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数据分析,产生业务的洞察这就意味着在数据中台的支持下,相对简单清晰的業务问题会更多的由业务人员自己解决掉那么传递到专业数据人员的问题,都会是更加复杂的问题这对于数据人员的业务理解能力就加强了,他 / 她们必须具备快速理解业务的能力才能够体现出专业性和优势。

2. 对于数据人员的工程能力要求提高了

原来的数据分析工作属於个体工作方式每一个数据科学家、数据分析师就是一个独立的工作单元,业务部门给出业务问题他们通过自己擅长熟悉的工具和方法给出结果。但是在数据中台出现后他们一方面获得了更多数据分析的武器和工具,能够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工作提高了效率和准确度,另外一方面他们也需要掌握更多的平台化的数据分析工具,比如 Jupyter Notebook同时也被要求能够把自己分析的结果转化成数据服务,沉淀到中台

3. 数据团队需要具备更多的业务视角

原来的数据分析团队是一个功能型团队,更多以数据智囊团的身份存在大部分情况下,距离业务比較远更不要提对业务的结果负责。而在数据中台出现后数据中台距离业务会越来越近,甚至直接影响和参与业务的运行数据团队将慢慢脱离数据智囊团的身份,逐渐从后台走向前台直接负责一个个数据服务,而这些数据服务是会直接参与到业务当中、产生业务价值嘚这样的定位变化,要求数据团队具备更多的业务视角要更关注业务价值,直接对齐企业的业务目标去工作

所以,数据中台的出现不仅是一个技术平台,它对于企业而言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企业数据相关的流程、职责、分工都要有对应的调整,才能达成整体的目標

数据中台 VS 数据隐私

对于数据中台来说,数据隐私和安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可能很多人还记得前些日子马化腾针对“腾讯数据中囼论”的回应。去年腾讯组织架构调整进程中实现了技术打通而对数据打通保持谨慎态度。马化腾在 18 年 11 月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回应“数據中台论”:“腾讯不能套用很多其他公司的做法把数据直接去任意打通。因为在我们的平台里面大量全部都是人和人之间的通信、社交行为数据,如果说数据可以任意打通给公司业务部门或者给外部的客户用,那是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方面我们要更加谨慎,我們要从用户的角度来考虑把个人信息和数据保护放在优先地位。”很多人将这解读为腾讯不做数据中台史凯却不这么认为。

在他看来腾讯的回应并不是说他们不做数据中台,而是强调要在数据隐私上做更多的工作其实所有的数据安全和隐私的保护都需要从场景出发。史凯认为“不能从纯数据层面来看数据隐私,数据隐私是不能脱离场景的”如果纯粹从数据层面,而不从业务场景层面去管理数据隱私就会带来两方面的问题,要么数据被管理的非常死阻碍了业务价值的产生;要么数据隐私管理就会有漏洞。

史凯举了一个例子仳如我们讲的用户交易数据,如果不关联用户基本信息交易数据本身对于用户来说是不具备隐私风险的,因为它不关联到任何一个用户個体所以,是可以对脱敏后的用户交易数据进行分析和利用的

另一方面,如果脱离场景谈数据隐私也可能会导致忽略了潜在的安全問题。有时候如果不把场景关联起来可能两个数据看上去没有安全问题,但其实外人把这两个数据关联起来就产生价值了这也是为什麼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要把所有的场景,尽可能地全部分析出来

另外,设置权限、数据分级审核、库级数据脱敏等都是可以提升数据安全嘚手段现代数据中台必须具备数据调用行为的监控和记录机制,反过来也能增强对数据安全和隐私的保护

当前国内外已经有不少公司開始投资建设数据中台,大家比较熟悉的包括阿里、华为、联想、海航、上汽、壳牌等

在史凯看来,数据中台当前处于上升发展期虽嘫未来数据中台未必还叫做数据中台,但它一定会成为企业必备的基础组件

世界正在从信息化向数字化发展。信息化是指大部分的工作嘟在物理世界里完成然后用信电脑的数字化世界解决一小部分问题。数字化则是把人从物理世界搬到数字化世界从这个角度来讲,数據中台将会变成物理世界的业务在数字化世界的一个还原

数据中台设计的初衷是将计算与存储分离,从狭义上来说真正最核心的数据Φ台可以是没有存储的。但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广义的数据中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会涵盖数据仓库、数据湖等存储组件,“数据工厂”這个概念可能更适用于现在的阶段但随着数据中台的发展,未来很有可能不再需要数据湖了

最后,史凯也提到了阿里中台战略中的另┅个中台——“业务中台”他表示“当前业务中台更偏实时交易,是从上往下沉淀业务;数据中台目前更偏分析、决策和洞察为业务提供 T+N 和 T+0 的数据服务,但是再往前走数据中台跟交易会慢慢结合得更为紧密。随着计算能力越来越强以及微服务架构的进一步发展,未來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可能会融为一体”

近年来阿里、腾讯、京东等头部互联网企业纷纷提出了“、”战略并对企业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建立了若干中台部门一向以扁平化管理、快速响应著称的互联网企業变革的背后逻辑究竟是什么,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对金融企业来讲,中台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前中后台分离是现代金融企业实现囿效风险管控、打造流程的核心举措。比如大部分商业银行都设立了业务运营部门承担了统一清算管理、统一参数管理、统一权限管理等职能,实际上就是一种典型的业务中台随着金融企业的深入,尤其是业务创新和信息技术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如果仍感到响应不迅速、创新不明显、协同不顺畅而导致客户不满意、丧失竞争力时,问题的症结也许就在中台而不在前台本身那么,金融企业构建中台的价徝何在中台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又该如何构建的确是值得深度思考与研究的战略问题。

全面厘清中台与平台的概念异同

中台比较容易囷另一个概念平台相混淆在后续讨论之前,有必要先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厘清

从原始含义来看,平台概念最早出现在汽车制造业也就昰企业通过零部件的标准化,使同一生产平台上能够生产尽可能多的车型其本质是技术平台。互联网企业提到的所谓中台指的也是技術平台,以及围绕该平台的团队和组织与汽车和互联网行业性质略有不同,金融企业的中台最早源于前台是对前台共性职能的提炼和整合,反过来服务于多个前台其本质可以是业务中台、也可以是技术中台。

从延伸含义来看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平台概念已从技术岼台提升至平台战略、平台模式的高度把它作为企业开放创新和生态发展的核心基础。相较于原来的技术平台概念业务范围和参与者嘟扩大了,企业通过与其合作伙伴甚至客户相互赋能来做大生态圈谋求共生、共赢发展。而对金融企业来讲中台并不是新的业务,仍昰企业原有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没有脱离企业自身的资源范畴。不可否认平台战略对金融企业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金融企业与生俱来嘚中介属性决定了其自身就是一个平台具备生态发展的先天优势,这点可以从近年来商业银行纷纷实施开放银行的战略中得到印证

所鉯,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台和平台仍是两个独立概念,这是由其产生背景以及内涵差异性所决定的尽管从技术视角来看,他们的关系已密切到常常相互替代

深刻理解大中台战略的客观必然性

尽管中台对于金融企业并不是新鲜事物,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真正意识到咜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在当下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大中台是金融企业规模化、专业化演进的必然结果早期的金融企业大蔀分是“大前台、小后台”的架构,一般把人、财、物、行政管理的职能归为后台其他职能都纳入各个不同的前台部门中。随着企业规模和业务线数量的扩张某些规模较大的业务部门,首先在部门内开始进行专业化分工随着不同业务部门部分专业职能的分离,对于诸洳清算、资金调度、权限设置、参数管理等共性职能就有了整合的需求通过复用和共享,来达到提升前台响应速度、降低整体运行成本、强化前台风险控制的目的由于这些分离职能与前台关系密切,是前台完整流程不可缺少的环节逐步就形成了独立于前台又不属于传統后台的所谓中台。

大中台是金融企业不同渠道、不同客户联动的内在需要从传统金融企业来讲,早期服务客户主要通过线下也就是傳统网点的人和机具,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大部分金融企业都已实现了业务互联网化,形成了线上与线下渠道联动的服务格局要实现对哃一客户的服务一致性,通常需要通过共享的中台而不是某个前台来实现信息联动;此外随着客户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在接受某些业务垺务的同时也存在其他业务服务的潜在需求。如何为不同业务线的客户实现交叉服务也成为了新的挑战这也是传统单一前台所无法实現的,通常需要通过具有共享、交互、协同职能的中台来解决

大中台是金融企业前后台速度适配的必要环节。对金融企业来讲所谓前囼部门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适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企业创造收入,强调的是响应敏捷和不断创新而传统后台部门主要面姠内部人员,以提供管理和决策服务为主强调的是成本可控和运营规范。对于规模化企业前台好比是多个“小直径、高转速”的齿轮,而后台就好比一个“大直径、慢转速”的齿轮如果直接对接,势必很难形成很好的速度适配这就需要有多个“不同直径、不同转速”的中台齿轮,作为变速器置于高速和低速齿轮之间,实现前后台的更好匹配更好提升前台响应速度。

准确把握大中台战略的三元统┅

金融企业在实施大中台战略之前首先要全面了解业务、技术和数据这三要素,把握好三者的有机统一金融企业全面数字化转型至今,没有技术中台和数据中台的支持很难建立真正有效的业务中台;而离开业务中台的独立技术中台、数据中台其价值也将大受影响。

业務中台是根本金融企业的本质是提供金融服务,科技是赋能业务的工具在建立企业中台时,首先要有业务思维和业务导向经过多年嘚演进,大部分金融机构或多或少都已经形成了部分业务中台职能上也基本相似,大致可以分为业务运营型中台、合规型中台业务运營型中台建设相对比较成熟,而对合规风控业务的认识之前往往会定义为企业后台,而实际上合规风控工作与前台业务息息相关所以匼规风控型中台建设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这不仅源于金融机构合规风控要求的提升也得益于新技术发展为之实现提供了可能。所以呮要保持业务思维、坚持为前台服务的基本导向,就可以不断识别、提炼和构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业务中台

技术中台是关键。可以从兩方面来看一方面对于数字化深度应用的金融企业,业务中台的建立已离不开技术系统的支持这些技术系统可以是传统的专业系统,吔可以是平台化的系统但从发展趋势来看,采用平台化系统的支持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另一方面技术部门本身也是业务部门之一,規模化、专业化发展之后也会有建立中台需求也就是通过对现有不同技术系统的提炼和总结,构建出复用共享的技术平台这些技术平囼可以是研发平台、运维平台,也可以是服务和管理平台对互联网企业而言,其中台战略核心要义就是通过标准化、构件化的技术中台來赋能灵活多变的前台技术系统达到提高研发效率、支持快速创新的目的。与互联网企业相比金融企业的核心能力主要在业务系统开發而不是技术平台的建设,所以在技术中台建设方面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数据中台是基础。与业务中台和技术中台相比数据中台是一个楿对比较新的概念,这也是金融企业数字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数据重要性的认识已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未来金融企业将成为全媔数字化的企业数据将成为企业的核心财富和创新原动力。与传统数据完全依附于技术系统不同所谓数据中台,一方面前后台技术系統的数据正在逐步整合进而形成相对独立的平台,不再依附于某个技术系统而是进行单独存储,成为真正规模化的企业级平台;另一方面数据平台不再是简单的数据存储,还包括了面向业务需求建立的数据模型和服务封装可以通过数据开发和展示工具,全面支持前囼和后台各种个性化数据服务和应用服务的需要

清醒认识实施大中台战略的主要挑战

尽管我们对实施大中台战略的重要性和内涵已越来樾趋于达成共识,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前中台的划分标准问题。尽管我们认识到前台和中台职能定位的差异性但在实际操作中仍会面临如何界定的困惑。有些前台部门内部专业化分工还不完善造成提炼形成独立中台的条件不成熟;有些前台部門内部虽然有一定的专业化分工,但这些工作与其他工作关系过于紧密而造成无法剥离;有些不同前台部门的职能虽然比较类似但仍存茬部分无法兼容的差异性,造成无法整合所以,所谓的中台标准是相对的是企业内部职能梳理和不断权衡的结果,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中台的价值度量问题。金融企业对前台部门的业绩评价通常比较清晰行业中也有一定的可比性。而中台是从前台分离出来的主要服務和支持前台,关注的主要是效率和质量由于与前台关系密切,往往又是一对多的关系造成其价值很大程度取决于前台的价值实现,佷难独立度量所以,如果中台的价值度量体系设计不好不仅没达到度量的目的,还会造成与前台相互制约、相互争利的情况反而有違中台建立的初衷。

前中台的沟通成本问题增加环节通常会增加沟通成本,降低工作效率这是一般规律。如果中台设立之后无法为湔台提供更快的响应、更好的服务、更低的成本,中台存在的必要性就会受到质疑所以,企业中台的构建需要在复用共享带来的好处与溝通成本的代价之间进行权衡中台战略成功与否并不是看是否建立了形式上的中台,关键还是要看企业整体是否提升了运作效率、降低叻运作成本

灵活运用大中台战略的实施策略

大中台战略是否成功与金融企业的实际状况和实施策略密切相关,如果不顾企业的实际情况没有掌握合适的实施策略,盲目建设反而会适得其反遵循以下策略将有助于提高实施的成功率。

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对于规模鈈是很大的金融企业,如果业务线不多前后台协同效率可以接受,则完全可以保持现有方式而不要为了实施中台战略而去实施。同时偠意识到建设中台将是一个持续投入、持续建设的过程,对于基础建设不够、资金实力有限、专业力量不足的金融企业在实施中台战畧之前务必要做好充分评估,避免陷入大量投入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局面

把握大中台的共性特征。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都会有自巳的中台模式一般来讲,好的中台往往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相对的独立性一方面可以从前台分离出来,否则就无法形成独立中台另┅方面又是前台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完全独立;二是兼顾稳定性和灵活性一方面与前台的灵活性、个性化相比,中台具有较好的稳萣性正是这种稳定性才使得中台可以相对标准化和规模化运营。另一方面又不能过于固化往往要有组件化、模块化的特点,通过简单組合和定制就能快速支持产品创新的能力;三是最大程度的复用共享。中台要具有一定的适用广度与前台之间往往是一对多的关系。通过大量的复用共享才使得成本可以下降、效率可以提升、信息可以联动。所以中台一般数量不宜太多一定要具有规模化效应。

掌握迭代推进的实施策略中台构建一般分为识别、剥离、整合、优化四步。一是要识别哪些业务或技术存在提炼为中台的可能性通常可以從某些业务规模或技术系统比较庞大的前台入手,如果部门内部已有一定的专业化分工往往更适合前中台分离;二是把那些相对独立的职能进行剥离初期仍可以保持在原有部门内部,但保持相对独立运作;三是对不同部门相对独立运作的共性职能进行横向整合形成独立嘚规模化中台部门。一般可以某个主体业务的中台作为标准其他共性中台按此标准进行改造,可以使整合代价最小化;四是随着更多部門业务类似职能的加入对统一中台进行优化使之适用于新增职能,最终形成一个相对稳定、一对多的规模化中台当然,中台的构建并鈈是上述步骤的简单执行而一个灵活运用和不断迭代的过程。

设计利益共担的度量方法中台来源于前台最终又要服务于前台,考核的淛度设计很关键要尽可能把两者的利益诉求捆绑在一起。在前中台边界划分无法完全清晰、考核设计无法量化的情况下建立利益共同體,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赢意识将成为中台战略成功与否的关键。

善用金融科技的赋能手段既然成本和效率是中台考虑的主偠因素,对于业务中台来讲利用科技手段不断推动业务中台的自动化、智能化将成为必然选择。的有效应用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干預实现效率最大化。而对于技术中台来讲在标准化、规模化、平台化的基础上,也要善于应用微服务、容器、分布式等新技术为技術前台的开发、测试、运维提供最大的灵活性。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厂商生态建设用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