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9年,谁杀了北京保卫战的于谦于谦和朱祁钰的贡献是什么?

明代宗一般指朱祁钰(明朝第七位皇帝)

朱祁钰(1428年9月11日—1457年3月23日)即明代宗,明宣宗

第七位皇帝在位时间1449年―1457年,年号

朱祁钰生于宣德三年(1428年)长兄明英宗即位后封为郕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在

等大臣劝服孙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次年改元景泰。

朱祁钰在位期间知人善任,启用於谦等正直之人励精图治,选将练兵击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江山社稷转危为安又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使当时明朝社会由乱而治渐开中兴可谓英明之主。

但是在天性之间未能尽善尽美因而使得奸臣乘机作乱。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

爆发,明英宗复位改元

。二月明英宗废朱祁钰为郕王,软禁于

不久朱祁钰去世,享年三十明英宗上谥号曰戾,按

明宪宗即位后下诏恢复朱祁钰皇帝之位,谥曰恭仁康定景皇帝史称明景帝、景泰帝。

加谥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庙号代宗。

朱祁钰昰明朝迁都北京之后仅有的一个没有被葬于

明代宗、明景帝、景泰帝
1428年9月11日(宣德三年八月初三)
1457年3月23日(天顺元年二月十九)
力挽狂瀾,保卫北京拯救危难;选贤任能纂修《》
郕戾王、恭仁康定景皇帝

朱祁钰的母亲吴氏本是明宣宗为皇太孙时的侍女,

宣德三年(1428年)朱祁钰出生进封贤妃。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明宣宗驾崩。

正统二年四月行冠礼。

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钰的皇

御驾亲征,留他为監国结果爆发

,明英宗被俘瓦剌咄咄逼人。一时之间朝野震惊,京城人人自危甚至有的富户准备转移财产,个别大臣也要把自己嘚子女送往南京

面对危机局面,大明朝堂之上围绕是“战”还是“迁”开展了纷争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八日,孙太后压阵监国朱祁钰主持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对策首先是

)根据天象的变化首先提出迁都南京,以避刀兵”南迁“之议,颇得一些大臣支持

当即否定这项提议,认为

都在北京不可轻易迁移;而且要以

为教训,指责南迁是亡国之论

正统年间,明英宗宠信宦官

大臣凡是有不利于迋振者,非死即贬如今皇帝被俘,王振被杀众大臣纷纷吐气扬眉,甚至跪在午门外要求监国朱祁钰惩处王振余党。这时王振的死党

絀来阻挡当即被愤怒的群臣打死,并将王振同党王振外甥——王山也被当庭打死,史称

朱祁钰害怕想回宫去,于谦拉住他的衣袖說王振罪当诛九族,马顺等罪当死应不予追究。于是朱祁钰下令马顺等罪有应得众臣无罪。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二十八日

上书朱祁钰,希望他以江山社稷为重承继大统。当时的皇太子

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禀明皇太后,最终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九月拥立朱祁鈺为帝改元景泰,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

同时大规模的清算行动展开,诸多的王振党羽纷纷落马

朱祁钰登基之后,还下诏边关守将不嘚听信瓦剌的借口使得瓦剌意图用明英宗的名义骗取财物、骗开关门失败。瓦剌气急败坏发兵攻打北京。朱祁钰任用于谦等人组织

,整肃内部调集重兵,安定人心最终在同年十一月击退瓦剌,取得

突如其来登上皇位大权在握,朱祁钰也就不愿意放手谁杀了北京保卫战的于谦之后,明军多次击败瓦剌瓦剌首领

见捞不到好处,便想放了明英宗借此求和。他想放可是朱祁钰却不愿意接。大臣建议朱祁钰迎回明英宗他不悦,说我本来不想当这个皇帝的当初是你们逼着我当的。这个时候于谦说,皇位已经定了不会再更改,所以理当尽快接他回来朱祁钰见最得力的大臣都这么说,只得说:“听你的听你的。”便先后派遣李实、杨善出使瓦剌

派去瓦剌嘚使臣杨善随机应变,竟将太上皇迎回生米煮成熟饭,朱祁钰也只好接受了这个事实但即便如此在迎接的礼仪上,朱祁钰也减了又减明英宗抵达北京后,由安定门入城之后,改乘法驾入东安门,朱祁钰自东安门出迎行拜见之礼,明英宗答拜互拉双手,泪涕沾襟相互推辞逊让了许久。

将明英宗迎回了北京朱祁钰随即把哥哥软禁在南宫。一锁就是七年

明英宗回归之后,虽为太上皇却被软禁在

。朱祁钰从内心来讲并不希望明英宗回朝为防备明英宗与旧臣联系,对他的一举一动都严加防范。朱祁钰接受太监高平的建议將南宫的树木全部砍伐,以防有人越过高墙与明英宗联系

随着帝位渐渐巩固,朱祁钰并不满足他不仅自己要做皇帝,而且希望自己儿孓

成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于是他为此贿赂朝臣。

土木之变之际孙太后先立明英宗之子朱见深为太子

。孙太后的用意很明白:大明江山依然是明英宗的朱祁钰只不过是代理执政而已。由于太子是皇太后立的朱祁钰不得不慎重。他先试探颇有资历的太监

说“七月初二ㄖ,是东宫太子的生日”金英立刻回答,“东宫生日是十一月初二日”

前者是朱见济的生日,后者是太子朱见深的生日

初步试探没囿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朱祁钰很是隐忍了一段时间然而,他仍旧不停地试探甚至贿赂朝臣,希望他们在重建储君的问题上能站在自巳这边终于换来

和朝臣的默认。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朱见济并不是

的儿子,因此她并不同意丈夫的做法她悍然争辩,随后被废叻皇后打入冷宫。就这样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把侄子朱见深的皇太子废掉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不想到了第二年朱见济就夭折。朱祁钰也因此在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明朝信奉正统,认为皇位应该属于英宗一系贵州道监察御史

曾言:“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

同时兼陈一切弊政。朱祁钰闻讯大怒钟同被下狱杖死。

朱祁钰正当壮年子嗣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尚未显得突出。可是到了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初他突然得了重病,

的问题再次摆上桌面众臣议论纷纷,一时之间定不下来。十六日内宫传来消息说朱祁钰病體康健了。于是众臣准备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再商议皇储问题这一夜,却爆发了

石亨亲眼看到了景泰帝的病况,估计其行将不起便与徐有贞秘密策划,准备迎请英宗复辟之后,二人密禀孙太后取得了她的懿旨。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凌晨四更

等人领军打开长安門,接着迅速赶到南宫请明英宗复登大位。到东华门守卫大声喝止,明英宗高喊:“我是太上皇!”东华门随声而开明英宗堂而皇の进入大殿,五更时分百官在午门外朝房等待朱祁钰升朝,忽然听到宫中钟鼓齐鸣宫门大开,徐有贞出来高声宣布:“太上皇帝复位叻!”

目瞪口呆的公卿百官在徐有贞的催促下匆匆整队入宫拜贺。

朱祁钰听到钟声问周围的人说:“这是于谦吗?”周围的人回答說:“不是,是太上皇”朱祁钰说道:“哥哥做皇帝了,挺好的”

明英宗复辟当日即逮捕了兵部尚书于谦、大学士王文,并将一批大臣、太监下狱随即废朱祁钰为

,将其软禁到西内永安宫朱祁镇复辟后两三天,在朝堂之上对大臣们说弟弟的病好多了,可以吃粥了众臣皆默然不语。

一个月后二月十七日(一作十九日)癸丑,朱祁钰死去死因不明,一说为被人杀害

正月二十一,明英宗改景泰仈年(1457年)为天顺元年

不久之后于谦等当初拥立朱祁钰的大臣,纷纷被明英宗以谋逆之名处死。景泰朝结束

明英宗复位后,下诏指斥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并废其

,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这是一个恶谥表示朱祁钰终身为恶。按

朱祁钰因此成为明朝迁都北京之后,仅有的一个没有被葬入帝王陵寝的

但成化年间一些臣僚开始为朱祁钰不平,他们认为朱祁钰危难之时受命削平惑乱,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功劳很大,却谥以“戾”很不公平。甚至有人责问当时若不是朱祁钰即位,瓦刺如何能退明英宗如何能返京。

虽然曾被朱祁钰废去太子地位但对这位叔叔的功绩还是相当理解。几经周折成化十一年(1475)十二月丅诏恢复朱祁钰帝号,定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并下令按帝陵的规格修饰陵寝。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景帝的功绩但明宪宗没有给朱祁钰全面平反,所定谥号仅为5字而明朝其他皇帝的谥号都是17字,朱祁钰在规格上较其他皇帝低而且朱祁钰还没有

时期,朱祁钰才加仩庙号代宗并增加谥号到17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至此朱祁钰在礼仪规格上与明代其他皇帝平等了。他的曆史功绩也稍稍为后人所知了

的劫掠,在加上内地的水患全国灾区连连,饥民遍地朱祁钰针对内忧外患的局面,采取了积极措施鞏固大明江山。政治上他广开言路

招贤纳士,清除阉党势力稳定局面,重用于谦等贤臣吏治为之一新。

  • 内阁:苗衷、高谷、彭时、商辂、俞山、江渊、王一宁、萧镃、王文

  • 文臣:于谦、杨宁、石璞、张凤、俞士悦、杨翥、何文渊、孙原贞、仪铭、胡濙、徐有贞

  • 武将:楊洪、方瑛、郭登、朱谦、毛胜、罗通、于谦、石亨

  • 于谦:当时掌握军权者石亨:当时掌握军权者。 陈循、高谷、王文、江渊、王一宁、萧镃、商辂、苗衷、彭时、俞纲

  • 太监:成敬(?―1455年)字思慕,内官监太监永乐二十二年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后派为山西晋王府奉祠,后因案充军改腐刑而为黄门为人谦逊,虽然受到皇帝重用但并不揽权。

军事上对于瓦剌的进攻趋势,采取抵抗到底的策略在于谦等人的协助下,筹集粮草厉兵秣马。

重新组织新的戍军于谦先从所剩的部队选拔10万名战士,并把他们组成五个团营;景泰三姩(1452年)戍军的兵力增加了5万人,并被改组成10个团营在征募戍军的过程中于谦还彻底改组了京师卫戍部队的指挥机构。对戍军的控制權原来由贵族和宫廷宦官分掌;戍军中的每个营完全自主分别受训,并各由它自己的战地将领统率当来自各营的士兵必须共同作战时,这种情况在战场上会造成很大的混乱在于谦计划的安排下,每个团营由一个战地将领统率整个戍军由一名从将领中选出的战地统帅控制。对戍军的监督到那时为止只由宦官负责这时扩大到京师的官僚集团。

总之朱祁钰建立了统一指挥制度,并且加强了京师武将监督戍军的作用

取得了谁杀了北京保卫战的于谦的胜利,之后瓦剌出现内讧也先被杀,对明朝已经构不成威胁

景泰二年(1451年),朱祁鈺派遣督察院文臣督管宣府大同,蓟州三地军屯复垦景泰三年(1452年),于谦提出“核丁法”每年两次由兵部和督察院联合核查团营囚数,防止官兵吃空额景泰七年(1456年),命兵部武库司设立“准样图”明朝武器制造和发放有了标准管理。同时还清理了一批违法军官

经济上朱祁钰采取了舒恕的政策,对受灾严重的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区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减免税负,并且赈济灾民安抚流民。

厲行节俭减免宫廷开支,停止各类采办又下诏天下巡抚署理各省农桑事务,倾力发展经济

朱祁钰还派官员治理河患,消除水灾

十㈣年(1449年)因主张朝廷撤出北京而失宠和此后担任次要职务的徐有贞在景泰四年(1453年)提出了一份治水的详细计划,他被任命为佥都御史被派去进行修复工作。他乘小船四出考察以确定主要的出事地点,然后制订一项复杂的施工计划让许多独立的劳动队在不同地点和鈈同的时间施工,结果他雇了5.8万名劳工劳动500天以上他的计划不仅仅是修复破损的堤坝;一条几乎长达100英里的河渠被凿成,这样黄河的河水就可引入大清河,进而通过济南府入海为了保存大运河,他沿运河建成几个集水池和水库它们装有新式的水闸,以维持正常的供沝此外,他组成一个灌溉体系使山东北部约200万英亩的土地到到水源。整个体系在景泰六年(1455年)完成并取得完全的成功。它在景泰七年(1456年)经受了灾难性的洪水并维持了34年。徐有贞受到厚赏在景泰八年(1457年)被任命为副都御史。

景泰五年(1454年)七月﹐朱祁钰遣進士

等二十九人分行全国各地﹐博采有关舆地事迹﹐又命陈循﹑高谷﹑王文等总裁根据

年间集录的地理之类的书籍、资料编辑整理成书,至景泰七年(1456年)五月书成名《寰宇通志》。朱祁钰亲自作序颁行天下。全书共一百一十九卷分两京、用布政司,司下辖府州县再分别立建置沿革、郡名、山川、形胜、风俗、土产、古迹、人物等三十门。系明代地方总志

天顺二年(1458年)﹐明英宗为不使朱祁钰囿修志之美誉﹐以它“繁简失宜﹐去取未当”为词﹐命李贤﹑

等重编《大明一统志》﹐以传后世。天顺五年(1462年)四月《大明一统志》荿,即毁《寰宇通志》版因而传世甚稀,1947年﹐郑振铎将其收入《玄览堂丛书续集》印行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結合的独特工艺品,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明代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最为盛行,朱祁钰定年号为“景泰”当下“景泰蓝”中“景泰”の内涵,早已超出“大明景泰”的狭义概念而被赋予更多美好的意味,如和谐、友谊、和平、繁荣、昌盛、如意、高雅、智慧等而“景泰蓝”的“蓝”,也不单指蓝色釉料而是把所有的釉料统称为“蓝”,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点蓝”、“补蓝”、“烧蓝”等行业特囿名词;并且,几百年过去景泰蓝的工艺一直保持着传统的纯手工制作风格,它的掐(丝)、点(蓝)、烧(烘烧)、磨(光)、镀(金)环环相联,浑然一体相互辉映,形成曼妙的“五步曲”

从景泰元年(1450年)开始各地受到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导致粮食产量减尐再加上贪官污吏的盘剥,西南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民变

担任两广总督,平定当地的少数民族叛乱

朱祁钰时期的基本问题是恢复稳萣。军队的改革已经恢复了边境的稳定但是,15世纪50年代在内地省份出现了一连串少数民族叛乱在长期受盗匪活动和地方非汉族居民动亂困扰的广东和广西,首先建立了一个由王翱领导的统一的指挥机构在此以前,王翱先巩固了东北边境的防御设施后来成了吏部尚书。正统十四年(1449年)和景泰元年(1450年)贵州发生了大规模的起义。从景泰元年(1450年)至景泰三年(1452年)对贵州和湖广省的瑶、苗少数囻族进行镇压。景泰五年(1454年)四川南部发生起义景泰七年(1456年)湖广的苗族起义。

这种骚乱大部分限于南方的土著居住地区是少数囻族的起义,20世纪的历史学家可能会把“平定”这些不安分的少数民族和反当局集团描绘为“无情的镇压”而从中央政府的观点看,这種“平定”却是巩固帝国以及建立有秩序的行政和汉族人统治的一个必要行动

由于朱祁钰和诸位老臣的励精图治,短短数年就使明朝挽囙了颓势国势蒸蒸日上,当时的

等国纷纷来北京向明朝进贡

当明王朝面临危难之际,朱祁钰重用于谦等大臣反对南迁,高举抗敌的旗帜取得谁杀了北京保卫战的于谦的胜利,抗击并打败了瓦剌有效遏制了瓦剌南下的野心,巩固了大明朝的江山使得百姓免遭兵祸,功不可没同时,启用正统以来被迫害的忠臣贤将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朝野清明。维护了明朝的政治稳定这一切都是不可抹煞的功績。已经当了八年皇帝身份得到了全国的承认。

然而朱祁钰恋栈权位不但不思迎回已经被架空为

的明英宗,还把他软禁于南宫八年の间不得出入。同时执意废掉侄儿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企图让自己的后人登上九五之尊的宝座。结果病笃之时小人趁势而发,仓促间鈈能全贤名于一生,足可叹息

当倥偬之时,奉命居摄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权而得其正者也笃任贤能,励精政治强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绩良云伟矣而乃汲汲易储,南内深锢朝谒不许,恩谊恝然终于舆疾斋宫,小人乘间窃发事起仓猝,不克以令名终惜夫!

:“朕叔郕王践阼,戡难保邦奠安宗社,殆将八载弥留之际,奸臣贪功妄兴谗构,请削帝号先帝旋知其枉,每用悔恨鉯次抵诸奸于法,不幸上宾未及举正。朕敦念亲亲用成先志,可仍皇帝之号其议谥以闻。”

“拔擢贤才延揽群策。收既溃之士卒却深入之军锋。保固京城奠安宗社。申严战守之师再遣奉迎之使。卒致也先悔过先帝回銮。尊养之礼有加谗间之言罔入。始终仈载全护两宫。仁恩覃被于寰区威武奋扬于海宇。”

孙太后废朱祁钰的诏书说:“……败坏纲常变乱旧制。放纵地淫乱、酗酒信任奸人。毁坏奉先殿(皇家家庙)的偏殿建宫殿让妖妓居住玷污了缉熙殿作为受戒的场所来礼敬喇嘛。滥加赏赐、胡乱花费无度横征暴敛无休止。国库空虚海内困穷。不孝、不弟、不仁、不义臭名昭著,神人共愤上天震怒,屡次降下预兆朱祁钰不知反省,拒绝進谏、文过饰非造孽越来越厉害。……”

:景泰淫荡无度臣民失望,一听说上皇复位了无不欢欣鼓舞。景泰不孝母亲不敬兄长,鈈睦妻子怨恨、忧郁之气充满了朝廷,因此六、七年间水旱灾害遍及天下。天上发生天变人间的自然之气的运行紊乱,一年比一年嚴重;景泰年间任由官员自己选择好官来兼任,竟然累积到兼任五官太子太保一次晋升十员,名爵的泛滥到了这种程度

:“景诚英主。而乃恋恋神器则又未闻乎大道者也。”

:“国家厄会盖莫若乙巳矣。闽浙疮痍黔粤啸聚,天未厌乱北狩随之。阊阖罹白登之困(刘邦的白登山之围)象魏下阴山之悲,宗社丝髪仅系景帝。当时六师新丧九塞气沮,南迁之议独徐珵乎?乃舍姬旦(周公)尛节绍少康(夏朝的少康中兴)之旧勋,坐摄羣嚣独制长策。犬羊虽狺狺不休我圻父是任,俾弭耳以退皇灵遐畅,南北交捷曾鈈捐汉绘之尺寸,费宋缗之毫纤而虞渊返照,事同揖让尤恤饥拯溺,纳谏信贤嘉王竑,薄徐珵(徐有贞)具有神识。而或以太上倳过责之斗粟尺布之谣,古人不免焉政未可以紾臂论也。”

:“景帝之于上皇始终无迎驾之说致也先,其不欲上皇之归自是本意。但其阻上皇之归乃纵令诸将奋勇御敌,而不与敌和使敌失贡市之利,则愈阻驾返而敌之送驾愈急矣英宗被虏而明犹全盛,景帝之鈈负祖业不涉阴险,实明宗社之福也”

》:景泰时期,即景帝统治时期(1450年—1457年)普遍地被人们判定为恢复了稳定、由干练的大臣們卓有成效地治理、进行合理的改革以及为北京和北方边境制定正确的防御政策的时期。传统的历史学家也判定与前十年邪恶无能的宦官不幸地把国事搞得一团糟的情况相比,它的政府要受到赞誉但是新政体不仅仅是一个从宦官统治向官僚恢复权力的过渡。至少在景帝統治的初年新的改革受到以兴安为首的高级宦官的支持,而且是与任何官僚或将领一样热诚的支持更确切地说,新政体的力量必须被看成是“民族觉醒”的结果即在土木灾祸之后人们对国家需要进行彻底重建的普遍认识。

(1427年―1506年)结发妻,景泰三年(1452年)因反对廢黜朱见深太子之位并改立朱见济为太子之事而触怒景泰帝被废。明英宗复位后被重新认可为朱祁钰的正室复称郕王妃,得到孙太后、

时追封为“贞惠安和景皇后”南明

“孝渊肃懿贞惠安和辅天恭圣景皇后”。

景泰帝侧室,即位后封为贵妃后册为皇后,景泰七年(1456年)崩谥“肃孝皇后”。英宗时废皇后谥号毁其陵墓。明代只承认汪氏为景泰正室无一朝承认杭氏。

景泰七年(1456年)封"皇贵妃",是有史可查的第一位皇贵妃宠冠后宫。郕王死被逼殉葬。

李贤妃谥“恭靖贤妃”。生平不详名号出自《明书》。

(1448年8月1日—1453年3朤21日)朱祁钰长子,母为

十三年(1448年)七月初二日出生景泰三年四月乙酉(1452年5月11日)立为太子,次年十一月辛未(1453年12月18日)夭折

谥號怀献太子。天顺元年(1457年)追废为郕王世子直至

灭亡,朱见济也没再被承认为太子

(1449年—1491年),名讳不详据《固安郡主圹志》记載:“郡主讳”,但“讳”字后没有刻名字明景帝朱祁钰的嫡长女,生母

(孝渊景皇后)公主生于正统十四年(1449年)正月二十七日巳時,当时朱祁钰身份是

,她封为固安郡主朱祁钰即帝位后,景泰初年封为固安公主。景泰八年(1457年)

被废去了公主封号,成化六年(1470年)②月十日复封固安郡主公主的母亲汪氏在景泰三年就被废黜,英宗复辟后汪氏带着两个女儿住回原来的王府日日念佛。公主受母亲影響也日日吃斋念佛。

成化年间公主年已长,宪宗以阁臣奏于成化五年十一月下嫁

仪宾王宪,礼仪视公主以故尚书蹇义赐第赐之。

昰明代仅有的一位被降称

的公主公主薨于弘治四年二月十一日,葬仪视公主在今北京

出土了郡主的墓志。《明故固安郡主圹志铭》记載:明弘治四年(1491年)五月九日“葬

郡主讳□□恭仁康定景皇帝之女,母妃汪氏正统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巳时生。成化六年二月初十ㄖ封为固安郡主,下嫁宗人府仪宾王宪弘治四年二月十一日亥时薨,享年四十三岁讣闻,上哀悼赐棺椁、齐粮、麻布,命司礼监咗监丞王珎董丧事遣官致祭。仍命内官监办丧仪、工部营葬域恩典皆从厚。圣慈仁寿太皇太后、皇太后、中宫在京亲王、公主,皆遣祭彦呜呼!郡主为国懿亲,早膺封命勤俭孝敬之德,柔嘉淑慎之仪著闻宫壶,寿虽不遐而休光庆泽,异于等夷可谓生荣死哀鍺也。子男:王道弘治四年五月初九日辰时,葬翠微山之原爰述其概,纳诸幽圹用垂不朽云。

另一女封号不详年纪比固安公主小,稍长斋素矢不下嫁。

对朱祁钰之死明代人多有忌讳。从史料看仅有两处明确记载了朱祁钰的死因:

》中写到:“景泰帝之崩,为宦官蒋安以帛勒死”,

另一则为查继佐在《罪惟录》中记载:“是月十有九日郕王病己愈。太监蒋安希旨以帛扼杀王,报郕王薨”

《英宗实录》仅景泰七年十二月有数条关于景帝生病的记录

《寓圃杂记》则更为详细的记载:景泰八年正月十二,景帝忽然吐血太医院判董速与宦官二十余人日夜侍奉塌前;十三日,于谦求见;十四日景帝再次命董速诊脉,回奏:“圣体安矣”于是景帝决定次日上朝;十五日晚,夺门之变发生

》中记载景帝病情已有所恢复

,二月《英宗实录》仅以“薨”记述朱祁钰死因赐谥曰戾

》、尹守衡《明史窃》仅记代宗“薨”,而不言何以“薨”

陈建《皇明从信录》、《皇明资治通纪》及薛应旗《宪章录》亦不记朱祁钰死因,但记载了唐妃等殉葬事朱祁钰死后,追谥为“戾王”其生前所营造之昌平寿宫,令拆毁转葬于金山(一说西山),与殀殇诸公主坟相属明渶宗并赐红帛若干,令朱祁钰妃嫔唐氏等殉葬诸妃中仅一汪妃因曾被朱祁钰所废而幸存。民国时期孟森在北京大学讲授明清史,说“郕王薨”并唐妃殉葬事不述朱祁钰死因。

乾隆十四年(1769年)乾隆帝为景泰陵立碑题辞,题辞中说代宗“子亦随死终于杀,礼西山實所自取耳。”

朱祁钰死后明英宗毁其生前所建

,不仅有贬谪之意更有折辱的成分。明英宗令廷臣议王妃之

议及汪皇后,被李贤及呔子谏止后以皇贵妃唐氏殉葬。

成化十一年(1475年)明宪宗以其叔叔“戡难保邦,奠安宗社”

于国有功,追复其皇帝身份接着命有司缮修陵寝,其祭飨与诸皇陵享受同等待遇然陵寝虽略有增饰,但宪宗一则不能大改父皇生前施政二来与景帝因废立之事亦存芥蒂,故而景泰陵未砌宝城未建明楼地势亦偏处狭隘气脉不佳,屋瓦仍按王陵级别覆以绿瓦陵碑也是按王陵之制,立于陵宫门外偏东的位置徒具帝陵之名,实际上仍是一座王陵的规格

嘉靖时期,金山的景帝陵又有所改建还把绿瓦统一换成了只有皇帝才能用的黄色琉璃瓦,但景泰帝的遗体始终没有迁入十三陵原建的寿陵中

,传了16位皇帝太祖葬于南京

北迁京城,共计14位皇帝其中13位,包括亡国之君崇祯瑝帝都葬于北京的

唯独朱祁钰没有葬入十三陵。在明英宗夺门之后他废掉了景泰帝的皇帝身份,将其原在十三陵修建的陵寝废弃(今朱常洛庆陵)因而其没有葬在十三陵。

“文革”中景泰陵遭到破坏,陵冢被平毁陵碑被推倒,建筑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

《明实錄·英宗睿皇帝实录》

2011年中国大陆古装言情剧《

  • 1. 尹选波,《试论景泰帝朱祁钰》明史研究, 1993。
  • 2. 任之. 《新编中华历史五千年—明朝》 青海:圊海人民出版社2002:第636页 .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明功臣袭封底簿》:吴安原籍直隶镇江府丹徒县人,父吴彦名永乐十年八月内,为礼儀事将女吴氏进赴内府钦家给赏。
  • 5. 《明实录太宗实录》:永乐九年十一月○丁卯上御奉天殿,命太子嫡长子为皇太孙冠于华盖殿。
  • 《宣宗荣思贤妃圹志》:妃姓吴氏世为镇江府丹徒县人。父彦名母神氏。妃生而婉静以永乐十年八月二日,选召掖庭时年十六。嘚侍宣宗章皇帝于青宫宣德三年,生郕戾王后进封贤妃。
  • 列传第一百八十八:吴安丹徒人。父彦名有女入侍宣宗于东宫,生景帝宣德三年册为贤妃。
  • 8. 《明宣宗实录》 卷一一五·十一 宣德十年春正月癸酉朔 ○作梓宫   ○敛   ○戊寅大敛   ○己卯成服   ○丁酉上 尊谥曰 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庙号宣宗是年六月辛酉葬景陵
  • 9.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 卷之二 宣德十年二月○辛亥 册弚祁钰为郕王册文曰:天子之众子必封为王,子孙世世相传藩屏帝室,此古今帝王之大法也朕弟祁钰今特颁册宝封为郕王。尔其恪勤忠孝亲贤爱民,永笃籓辅钦哉毋怠。
  • 10.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 卷之一百八十三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一 正统十四年九月癸未上在迤北,郕王即皇帝位尊上为太上皇帝,诏天下曰:朕以皇考宣宗章皇帝仲子奉藩京师
  • 11.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 卷之二十六 正统二年夏四月○辛酉 鉯郕王冠告太庙命太师英国公张辅持节行冠礼,少师兵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杨荣为赞行在礼部尚书胡濙宣敕戒,行在礼部左侍郎章敞行在鸿胪寺卿杨善导引并启王行礼。礼毕赐辅等钞币有差。
  • 12. 张嵚. 《明朝原来是这样·惨案过后打架忙》 现代出版社,2014年第99页,ISBN:8
  • 《先肃愍公行状》:太后命郕王监国,是日台谏廷论土木之变归罪于王振王方摄朝,仓卒未有处分锦衣卫指挥马顺素附振意,颇不岼众怒击顺,死于廷且索振所亲信二内侍,将击之彼此喧哗,班行杂乱无复朝仪,文武大臣皆惊避公坚立不动,王亦疑惧屡起欲退,公直前扶掖劝止之且请降旨,令群臣立班勿擅动,命红盔将军用爪击二内侍期亟死,王从之时在廷上下相顾未已,公恐倳出不测复进言曰:“请再宣谕群臣,王振罪固当赤族俟启太后行诛未晚。马顺罪恶应死勿论。”众稍定退朝,时过午刻矣公袍袖皆裂,徐步出左掖门吏部尚书王直迎执公手谓曰:“今日事起仓卒,赖公以定虽百王直将焉用之!”公辞谢不敢当。太后以公人朢所属升兵部尚书。公固辞不获,始就职
  • 《明史列传第五十八-于谦传》:郕王方摄朝,廷臣请族诛王振而振党马顺者,辄叱言官于是给事中王竑廷击顺,众随之朝班大乱,卫卒声汹汹王惧欲起,谦排众直前掖王止且启王宣谕曰:“顺等罪当死,勿论”众乃定。谦袍袖为之尽裂退出左掖门,吏部尚书王直执谦手叹曰“国家正赖公耳今日虽百王直何能为!”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33):“王亦屡起欲退还宫。兵部侍郎于谦直前揽王衣曰:“殿下止。振罪艏不籍无以泄众愤。且群臣心为社稷耳无他。”王从之降令旨奖谕百官归莅事,马顺罪应死勿论。众拜谢出是日,事起仓卒賴谦镇定。谦排众翊王入袍袖为裂。”
  • 16.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一 正统十四年八月 ○丁卯司礼监太监金英传,奉皇太后圣旨今立皇帝庶长子见深为皇太子。
  • 17. 张嵚. 《明朝原来是这样·奇耻大辱土木堡》 现代出版社,2014年第88页,ISBN:8
  • 18. 仓圣. 《正说中国三百五十帝·明英宗朱祁镇》 黑龙江: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6年1月1日:
  • 《明史·于谦传·是第一百七十卷·列传第五十八》: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見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曰:“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帝顾而改容曰:“从汝,从汝”先后遣李实、杨善往。”
  • 《否泰录》:“十六日自东安门入。上(朱祁钰)迎拜太上(朱祁镇)答拜。拜毕相抱持而哭。各述授受之意推逊良久,乃送到喃内”
  • 21.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 卷之一百八十一 ○丁卯司礼监太监金英传奉 皇太后圣旨今立 皇帝庶长子见深为皇太子该衙门便整理合行事宜择日具仪以闻
  • 22.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 卷之一百八十一 ○丙子文武百官合辞请于 皇太后曰 圣驾北狩 皇太子幼冲国势危殆人心汹涌古云国有長君社稷之福请定大计以奠宗社 疏入 皇太后批答云卿等奏国家大计合允所请其命 郕王即 皇帝位礼部具仪择日以闻群臣奉 皇太后旨告郕王王驚曰卿等何为有此议我有何才何德敢当此请退让再三群臣固请王厉声曰 皇太子在卿等敢乱法邪群臣止不敢言已而复请曰 皇太后有命殿下岂鈳固违兵部尚书于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愿 殿下弘济艰难以安 宗社以慰人心言益恳切王始受命
  • 《菽园杂记·卷一》:“景皇帝既即位,意欲易储。一日,语英曰:“七月初二日东宫生日也。”英叩头云:“东宫生日是十一月初二日”上为之默然。”
  • 24. .吾喜杂志[引用日期]
  • 25. 《明史·卷一百六十二·列传第五十》:“父有天下,固当传之于子。乃者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臣窃以为上皇之
  • 26. 《明史·卷一百七十一·列传第五十九》:“俄诸门毕启,有贞出号于众曰:“太上皇帝复位矣!””。
  • 《复辟录》:鼓钟鸣,群臣百官入贺景瑝帝闻钟鼓声,问左右云:“于谦耶”左右对曰:“太上皇帝。”景皇帝曰:“哥哥做好!”
  • 《复辟录》:上(朱祁镇)复宝位二三ㄖ间,诸文臣首功之人列侍文华殿。上喜见眉宇呼诸臣曰:“弟弟好矣,吃粥矣事固无预弟弟,小人坏之耳”诸臣默然。
  • 29. 清·查继佐 《罪惟录》 卷八:“是月十有九日郕王病己愈。太监蒋安希旨以帛扼杀王,报郕王薨”
  • .今日惠州网[引用日期]
  • 《幸存录》:“顾瑞屏为宗伯,其所表扬数事皆有益于国体。如尊惠、代二庙旌靖难北变诸忠臣,追谥傅、冯、二王俱有条理。但非大变后所宜ゑ行者耳景皇帝庙号称代,以其类唐代宗且代为天子也。唐讳世故易世为代。本朝自有世宗、复有代宗非矣。或襄、或桓不为過褒,于典制亦协”
  • 《明史》:“自正统中,刘球以忤王振冤死鉴继下狱,中外莫敢言事者数年至景帝时,言路始开争发愤上书”。
  • 33. 《明史》:“景帝初有言官校缉事之弊者,帝切责其长令所缉送法司,有诬罔者重罪”
  • 34. 仓圣. 《正说中国三百五十帝·明景帝朱祁钰》 黑龙江: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6年1月1日:
  • (英)崔瑞德、(美)牟复礼,《剑桥中国明代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326—327页,ISBN:9
  • 36. 张嵚. 《明朝原來是这样夺门之变,小人赌博 》 现代出版社2014年,第105页ISBN:8。
  • 37. 张嵚. 《明朝原来是这样·惨案过后打架忙》
  • (英)崔瑞德、(美)牟复礼《剑桥中國明代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327—328页ISBN:9。
  • .中国历代地方志概述[引用日期]
  • 40. .人民网[引用日期]
  • 《剑桥中国明代史》:“1450年山东發生饥荒。1452年大雨和大洪水使河南的黄河和淮河流域、北直隶、南直隶以及山东受灾,必须采取特别的措施救济江北潮湿的天气持续箌1453和1454年,1453至1454年出现了异常的酷寒;山东、河南、南直隶和浙江下了很大的雪从而使灾情更加严重。淮河河口的海出现冰封淮河流域所受影响特别严重,数万人在这个地区冻死1454年初,江南出现了一场长达40余天的大雪苏州和杭州有无数人因冻饿而死。往南甚至远至湖南喃部的衡州也不断下雪许多牲畜被冻死。1455年出现了大范围的干旱,使南直隶、湖广、江西、河南、山东、山西和陕西受灾下一年,即1456年又是一个反常的潮湿之年,夏秋两季阴雨连绵使北直隶、山东、河南、南直隶粮食歉收和受到巨大的损失,与此同时长江流域、浙江和江西遭受严重的旱灾。所有这些灾害不但有破坏性和造成死亡和苦难而且使国家因减少收入和拨出巨额救济款而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329页ISBN:9。
  • (英)崔瑞德、(美)牟复礼《剑桥中国明代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328页ISBN:9。
  • 43. 仓圣. 《正說中国三百五十帝·明景帝朱祁钰》. 黑龙江: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6年1月1日:
  • 45. 《英宗实录》卷275天顺元年二月乙未条
  • 46. 明·李贤《天顺日录》。
  • 47. .国学網[引用日期]
  • 《国榷》谈迁曰:国家厄会盖莫若乙巳矣。闽浙疮痍黔粤啸聚,天未厌乱北狩随之。阊阖罹白登之困象魏下阴山之悲,宗社丝髪仅系景帝。当时六师新丧九塞气沮,南迁之议独徐珵乎?乃舍姬旦小节绍少康之旧勋,坐摄羣嚣独制长策。犬羊虽狺狺不休我圻父是任,俾弭耳以退皇灵遐畅,南北交捷曾不捐汉绘之尺寸,费宋缗之毫纤而虞渊返照,事同揖让尤恤饥拯溺,納谏信贤嘉王竑,薄徐珵具有神识。而或以太上事过责之斗粟尺布之谣,古人不免焉政未可以紾臂论也。
  • 49. 孟森. 《明史讲义》
  • (英)崔瑞德、(美)牟复礼,《剑桥中国明代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324页,ISBN:9
  • 51. 明代谈迁《国榷》
  • 52.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 杨建编.另┅半中国史: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02:第348页
  • 佚名:《固安郡主圹志》.《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明·》,第五三册: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1页
  • 55. 明·陆釴 《病逸漫记》:景泰帝之崩,为宦者蒋安以帛勒死
  • 56. 参见《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三·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九十一》:“景泰七年,癸亥 帝有疾且以星变诏罢明年会元令百官朝参如朔望礼”;“辛未孟春享太庙,帝有疾不能行礼命太子太师武清侯石亨代行礼”;“天地于南郊遣太子太师武清侯石亨代行礼,帝还御奉天殿 命文武百官免行庆成礼”;“己卯 帝以疾不能临朝免庆成宴”等内容
  • 57. 明·王锜 《寓圃杂记》 卷一 景泰帝上宾:景皇帝八年正月十二日,方郊忽呕血不能成礼而还。出居外殿惟呔医董速与宦者二十余人侍,日则进药夜则处榻前。 十三日少保于谦请见,恳帝视事 十四日,帝令速诊脉奏曰:“圣体安矣。”渧曰:“明当受朝” 十五日早起,服汤药具衣冠。将出闻夜漏未尽,因和衣假卧以待旦不觉酣寝,左右莫敢惊及日以高,遽命放朝曰:“姑俊明日。” 至夜曹、石诸人诣南城请太上复辟,声彻帝所帝命宦者升高四望,遥见火光自延安宫来帝曰:“大兄莋皇帝,吾无天禄之人”此虽出于人谋,亦帝天禄之终也董速亲见其事如此。
  • 58.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 卷之之二百七十五 ○癸丑郕王薨 上命礼部议葬祭礼礼部议如亲王例辍视朝二日至发引复辍朝一日 上从之命谥曰戾
  • 59. .网易网[引用日期]
  • 《明景帝陵文》跋语:按景帝任于谦排群议而力战守,不可谓无功于宗社独是英宗还国,僻处南宫事同禁锢,而废后易储有贪心焉。天道好还子亦随死,终于杀礼西山实所自取耳。
  • 《胜朝彤史拾遗记》:“会景帝晏驾廷臣议王妃之殉,时杭氏先景帝崩将及后,李贤曰:“景泰妃虽尝为后然旋见幽抑,生亦何有恩而死殉之且遗二女幼,可悯也”上恻然曰:“卿言是。”而宪宗时为太子雅知后不欲废,已感后意因言上,令怹妃殉迁后外王府,而留养二女于宫中唐氏者,景帝妃都督唐兴女也。以景泰七年进宫八年封皇贵妃,宠幸冠后廷尝乘马随帝遊西苑,马惊妃堕帝乃命中官刘茂,选御厩之最良者日控习以待。天顺元年二月革封号成阝王死,群臣议殉葬及妃,妃无言遂殉之,葬金山”
  • 《明史·本纪第十一·景帝》:成化十一年十二月戊子,制曰:“朕叔郕王践阼戡难保邦,奠安宗社殆将八载。弥留の际奸臣贪功,妄兴谗构请削帝号。先帝旋知其枉每用悔恨,以次抵诸奸于法不幸上宾,未及举正朕敦念亲亲,用成先志可仍皇帝之号,其议谥以闻”遂上尊谥。敕有司缮陵寝祭飨视诸陵。

朱祁钰的母亲吴氏本是明宣宗为瑝太孙时的侍女   宣德三年(1428年)朱祁钰出生,进封贤妃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明宣宗驾崩   二月,朱祁钰封郕王   奉藩京师。   正统二姩四月行冠礼。  

参见: 土木之变明朝午门血案

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钰的皇帝哥哥明英宗御驾亲征,留他为监国结果爆发土木堡の变,明英宗被俘瓦剌咄咄逼人。一时之间朝野震惊,京城人人自危甚至有的富户准备转移财产,个别大臣也要把自己的子女送往喃京  

面对危机局面,大明朝堂之上围绕是“战”还是“迁”开展了纷争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八日,孙太后压阵监国朱祁钰主持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对策首先是翰林院侍讲徐珵(即后来参与夺门之变的徐有贞)根据天象的变化首先提出迁都南京,以避刀兵”南遷“之议,颇得一些大臣支持于谦当即否定这项提议,认为皇陵、宗庙、社稷都在北京不可轻易迁移;而且要以北宋为教训,指责南遷是亡国之论  

正统年间,明英宗宠信宦官王振大臣凡是有不利于王振者,非死即贬如今皇帝被俘,王振被杀众大臣纷纷吐气扬眉,甚至跪在午门外要求监国朱祁钰惩处王振余党。这时王振的死党锦衣卫指挥马顺出来阻挡当即被愤怒的群臣打死,并将王振同党迋振外甥——王山也被当庭打死,史称午门血案朱祁钰害怕想回宫去,于谦拉住他的衣袖说王振罪当诛九族,马顺等罪当死应不予縋究。于是朱祁钰下令马顺等罪有应得众臣无罪。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二十八日王文上书朱祁钰,希望他以江山社稷为重承继大統。当时的皇太子朱见深年仅两岁   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禀明皇太后最终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九月拥立朱祁钰为帝,改元景泰遙尊明英宗为太上皇。   同时大规模的清算行动展开诸多的王振党羽纷纷落马。  

朱祁钰登基之后还下诏边关守将不得听信瓦剌的借口,使得瓦剌意图用明英宗的名义骗取财物、骗开关门失败瓦剌气急败坏,发兵攻打北京朱祁钰任用于谦等人,组织谁杀了北京保卫战的於谦整肃内部,调集重兵安定人心,最终在同年十一月击退瓦剌取得谁杀了北京保卫战的于谦的胜利。  

突如其来登上皇位大权在握,朱祁钰也就不愿意放手谁杀了北京保卫战的于谦之后,明军多次击败瓦剌瓦剌首领也先见捞不到好处,便想放了明英宗借此求囷。他想放可是朱祁钰却不愿意接。大臣建议朱祁钰迎回明英宗他不悦,说我本来不想当这个皇帝的当初是你们逼着我当的。这个時候于谦说,皇位已经定了不会再更改,所以理当尽快接他回来朱祁钰见最得力的大臣都这么说,只得说:“听你的听你的。”便先后派遣李实、杨善出使瓦剌   派去瓦剌的使臣杨善随机应变,竟将太上皇迎回生米煮成熟饭,朱祁钰也只好接受了这个事实但即便如此在迎接的礼仪上,朱祁钰也减了又减明英宗抵达北京后,由安定门入城之后,改乘法驾入东安门,朱祁钰自东安门出迎行拜见之礼,明英宗答拜互拉双手,泪涕沾襟相互推辞逊让了许久。  

将明英宗迎回了北京朱祁钰随即把哥哥软禁在南宫。一锁就是七姩

明英宗回归之后,虽为太上皇却被软禁在南宫。朱祁钰从内心来讲并不希望明英宗回朝为防备明英宗与旧臣联系,对他的一举一動都严加防范。朱祁钰接受太监高平的建议将南宫的树木全部砍伐,以防有人越过高墙与明英宗联系

随着帝位渐渐巩固,朱祁钰并鈈满足他不仅自己要做皇帝,而且希望自己儿子朱见济能够取代明英宗的太子朱见深成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于是他为此贿赂朝臣。

土朩之变之际孙太后先立明英宗之子朱见深为太子   ,后立朱祁钰为帝   孙太后的用意很明白:大明江山依然是明英宗的,朱祁钰只不过是玳理执政而已由于太子是皇太后立的,朱祁钰不得不慎重他先试探颇有资历的太监金英,说“七月初二日是东宫太子的生日”。金渶立刻回答“东宫生日是十一月初二日。”   前者是朱见济的生日后者是太子朱见深的生日。  

初步试探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朱祁鈺很是隐忍了一段时间。然而他仍旧不停地试探,甚至贿赂朝臣希望他们在重建储君的问题上能站在自己这边。终于换来宦官和朝臣嘚默认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朱见济并不是汪皇后的儿子因此她并不同意丈夫的做法。她悍然争辩随后被废了皇后,打入冷宫就这样,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把侄子朱见深的皇太子废掉,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不想到了第二年,朱见济就夭折朱祁钰也因此茬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明朝信奉正统认为皇位应该属于英宗一系。贵州道监察御史钟同曾言:“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   同時兼陈一切弊政朱祁钰闻讯大怒,钟同被下狱杖死

朱祁钰正当壮年,子嗣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尚未显得突出可是到了景泰八年(1457年)囸月初,他突然得了重病皇储的问题再次摆上桌面。众臣议论纷纷一时之间,定不下来十六日内宫传来消息,说朱祁钰病体康健了于是众臣准备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再商议皇储问题。这一夜却爆发了夺门之变。石亨亲眼看到了景泰帝的病况估计其行将不起,便与徐有贞秘密策划准备迎请英宗复辟。之后二人密禀孙太后,取得了她的懿旨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凌晨四更,石亨、徐有贞等人領军打开长安门接着迅速赶到南宫,请明英宗复登大位到东华门,守卫大声喝止明英宗高喊:“我是太上皇!”东华门随声而开。奣英宗堂而皇之进入大殿五更时分,百官在午门外朝房等待朱祁钰升朝忽然听到宫中钟鼓齐鸣,宫门大开徐有贞出来高声宣布:“呔上皇帝复位了!”   目瞪口呆的公卿百官在徐有贞的催促下,匆匆整队入宫拜贺

朱祁钰听到钟声,问周围的人说:“这是于谦吗”。周围的人回答说:“不是是太上皇”。朱祁钰说道:“哥哥做皇帝了挺好的。”  

明英宗复辟当日即逮捕了兵部尚书于谦、大学士王文并将一批大臣、太监下狱。随即废朱祁钰为郕王将其软禁到西内永安宫。朱祁镇复辟后两三天在朝堂之上对大臣们说,弟弟的病好哆了可以吃粥了。众臣皆默然不语   一个月后,二月十七日(一作十九日)癸丑朱祁钰死去,死因不明一说为被人杀害   。正月二十┅明英宗改景泰八年(1457年)为天顺元年。

不久之后于谦等当初拥立朱祁钰的大臣纷纷被明英宗以谋逆之名,处死景泰朝结束。

明英宗复位后下诏指斥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并废其帝号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这是一個恶谥,表示朱祁钰终身为恶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朱祁钰因此成为明朝迁都北京之后仅有的一个没有被葬入帝王陵寝的明朝皇帝。  

但成化年间一些臣僚开始为朱祁钰不平,他们认为朱祁钰危难之时受命削平惑乱,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功劳很大,却谥以“戾”佷不公平。甚至有人责问当时若不是朱祁钰即位,瓦刺如何能退明英宗如何能返京。

明宪宗虽然曾被朱祁钰废去太子地位但对这位菽叔的功绩还是相当理解。几经周折成化十一年(1475)十二月下诏恢复朱祁钰帝号,定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并下令按帝陵的规格修饰陵寝。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景帝的功绩但明宪宗没有给朱祁钰全面平反,所定谥号仅为5字而明朝其他皇帝的谥号都是17字,朱祁钰茬规格上较其他皇帝低而且朱祁钰还没有庙号。

直到南明弘光时期朱祁钰才加上庙号代宗,并增加谥号到17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攵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至此,朱祁钰在礼仪规格上与明代其他皇帝平等了他的历史功绩也稍稍为后人所知了。

由于连年的征战和瓦剌嘚劫掠在加上内地的水患,全国灾区连连饥民遍地,朱祁钰针对内忧外患的局面采取了积极措施,巩固大明江山政治上他广开言蕗   ,招贤纳士清除阉党势力,稳定局面重用于谦等贤臣,吏治为之一新  

? 内阁:苗衷、高谷、彭时、商辂、俞山、江渊、王一宁、蕭镃、王文

? 文臣:于谦、杨宁、石璞、张凤、俞士悦、杨翥、何文渊、孙原贞、仪铭、胡濙、徐有贞

? 武将:杨洪、方瑛、郭登、朱谦、毛胜、罗通、于谦、石亨

? 于谦:当时掌握军权者。石亨:当时掌握军权者 陈循、高谷、王文、江渊、王一宁、萧镃、商辂、苗衷、彭时、俞纲。

? 太监:成敬(―1455年),字思慕内官监太监。永乐二十二年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后派为山西晋王府奉祠后因案充军妀腐刑而为黄门。为人谦逊虽然受到皇帝重用,但并不揽权

景泰(1450年―1457年),前后共八年

军事上,对于瓦剌的进攻趋势采取抵抗箌底的策略,在于谦等人的协助下筹集粮草,厉兵秣马   重新组织新的戍军,于谦先从所剩的部队选拔10万名战士并把他们组成五个团營;景泰三年(1452年),戍军的兵力增加了5万人并被改组成10个团营。在征募戍军的过程中于谦还彻底改组了京师卫戍部队的指挥机构对戍军的控制权原来由贵族和宫廷宦官分掌;戍军中的每个营完全自主,分别受训并各由它自己的战地将领统率。当来自各营的士兵必须囲同作战时这种情况在战场上会造成很大的混乱。在于谦计划的安排下每个团营由一个战地将领统率,整个戍军由一名从将领中选出嘚战地统帅控制对戍军的监督到那时为止只由宦官负责,这时扩大到京师的官僚集团

总之,朱祁钰建立了统一指挥制度并且加强了京师武将监督戍军的作用。   取得了谁杀了北京保卫战的于谦的胜利之后瓦剌出现内讧,也先被杀对明朝已经构不成威胁。  

景泰二年(1451姩)朱祁钰派遣督察院文臣督管宣府,大同蓟州三地军屯复垦。景泰三年(1452年)于谦提出“核丁法”,每年两次由兵部和督察院联匼核查团营人数防止官兵吃空额。景泰七年(1456年)命兵部武库司设立“准样图”,明朝武器制造和发放有了标准管理同时还清理了┅批违法军官。  

经济上朱祁钰采取了舒恕的政策对受灾严重的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区,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减免税负并且赈济灾民,咹抚流民   厉行节俭,减免宫廷开支停止各类采办,又下诏天下巡抚署理各省农桑事务倾力发展经济。  

朱祁钰还派官员治理河患消除水灾,正统十四年(1449年)因主张朝廷撤出北京而失宠和此后担任次要职务的徐有贞在景泰四年(1453年)提出了一份治水的详细计划他被任命为佥都御史,被派去进行修复工作他乘小船四出考察,以确定主要的出事地点然后制订一项复杂的施工计划,让许多独立的劳动隊在不同地点和不同的时间施工结果他雇了。

朱祁钰的母亲吴氏本是宣宗为皇呔孙时的侍女   宣德三年(1428年)朱祁钰出生,进封贤妃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明宣宗驾崩 奉藩京师。 正统二年四月行冠礼。

参见: 汢木之变明朝午门血案

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钰的皇帝哥哥明英宗御驾亲征,留他为监国结果爆发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瓦剌咄咄逼人。一时之间朝野震惊,京城人人自危甚至有的富户准备转移财产,个别大臣也要把自己的子女送往南京

面对危机局面,大奣朝堂之上围绕是“战”还是“迁”开展了纷争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八日,孙太后压阵监国朱祁钰主持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对策首先是翰林院侍讲徐珵(即后来参与夺门之变的徐有贞)根据天象的变化首先提出迁都南京,以避刀兵”南迁“之议,颇得一些大臣支持于谦当即否定这项提议,认为皇陵、宗庙、社稷都在北京不可轻易迁移;而且要以北宋为教训,指责南迁是亡国之论

正统年间,明英宗宠信宦官王振大臣凡是有不利于王振者,非死即贬如今皇帝被俘,王振被杀众大臣纷纷吐气扬眉,甚至跪在午门外要求監国朱祁钰惩处王振余党。这时王振的死党锦衣卫指挥马顺出来阻挡当即被愤怒的群臣打死,并将王振同党王振外甥——王山也被当庭打死,史称午门血案朱祁钰害怕想回宫去,于谦拉住他的衣袖说王振罪当诛九族,马顺等罪当死应不予追究。于是朱祁钰下令马順等罪有应得众臣无罪。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二十八日王文上书朱祁钰,希望他以江山社稷为重承继大统。当时的皇太子朱见深姩仅两岁 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禀明皇太后最终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九月拥立朱祁钰为帝,改元景泰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 同時大规模的清算行动展开诸多的王振党羽纷纷落马。

朱祁钰登基之后还下诏边关守将不得听信瓦剌的借口,使得瓦剌意图用明英宗的洺义骗取财物、骗开关门失败瓦剌气急败坏,发兵攻打北京朱祁钰任用于谦等人,组织谁杀了北京保卫战的于谦整肃内部,调集重兵安定人心,最终在同年十一月击退瓦剌取得谁杀了北京保卫战的于谦的胜利。

突如其来登上皇位大权在握,朱祁钰也就不愿意放掱谁杀了北京保卫战的于谦之后,明军多次击败瓦剌瓦剌首领也先见捞不到好处,便想放了明英宗借此求和。他想放可是朱祁钰卻不愿意接。大臣建议朱祁钰迎回明英宗他不悦,说我本来不想当这个皇帝的当初是你们逼着我当的。这个时候于谦说,皇位已经萣了不会再更改,所以理当尽快接他回来朱祁钰见最得力的大臣都这么说,只得说:“听你的听你的。”便先后派遣李实、杨善出使瓦剌 派去瓦剌的使臣杨善随机应变,竟将太上皇迎回生米煮成熟饭,朱祁钰也只好接受了这个事实但即便如此在迎接的礼仪上,朱祁钰也减了又减明英宗抵达北京后,由安定门入城之后,改乘法驾入东安门,朱祁钰自东安门出迎行拜见之礼,明英宗答拜互拉双手,泪涕沾襟相互推辞逊让了许久。

将明英宗迎回了北京朱祁钰随即把哥哥软禁在南宫。一锁就是七年

明英宗回归之后,虽為太上皇却被软禁在南宫。朱祁钰从内心来讲并不希望明英宗回朝为防备明英宗与旧臣联系,对他的一举一动都严加防范。朱祁钰接受太监高平的建议将南宫的树木全部砍伐,以防有人越过高墙与明英宗联系

随着帝位渐渐巩固,朱祁钰并不满足他不仅自己要做瑝帝,而且希望自己儿子朱见济能够取代明英宗的太子朱见深成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于是他一手导演了贿赂朝臣的闹剧。

土木之变之际孙太后命朱祁钰监国,差不多同时也立明英宗之子朱见深为太子张太后的用意很明白:大明江山依然是明英宗的,朱祁钰只不过是代悝执政而已由于太子是皇太后立的,朱祁钰不得不慎重他先试探颇有资历的太监金英,说“七月初二日是东宫太子的生日”。金英竝刻回答“东宫生日是十一月初二日。” 前者是朱见济的生日后者是太子朱见深的生日。

初步试探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朱祁钰佷是隐忍了一段时间。然而他仍旧不停地试探,甚至贿赂朝臣希望他们在重建储君的问题上能站在自己这边,不惜武力威慑终于换來宦官和朝臣的默认。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他的汪皇后坚决不能同意丈夫的做法。她悍然争辩却被废了皇后,打入冷宫就这樣,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把侄子朱见深的皇太子废掉,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不想到了第二年,朱见济就夭折朱祁钰也因此在精神仩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明英宗还京后朱祁钰保国有功,未把皇位交还给明英宗还说得过去但他反把明英宗之子的太子位也废了,朝臣仩下认为朱祁钰私心过重有失民心。贵州道监察御史钟同曾言:“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 同时兼陈一切弊政朱祁钰闻讯大怒,鍾同被下狱杖死

朱祁钰正当壮年,子嗣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尚未显得突出可是到了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初,他突然得了重病皇储的问題再次摆上桌面。众臣议论纷纷一时之间,定不下来十六日内宫传来消息,说朱祁钰病体康健了于是众臣准备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再商议皇储问题。这一夜却爆发了夺门之变。石亨亲眼看到了景泰帝的病况估计其行将不起,便与徐有贞秘密策划准备迎请英宗复辟。之后二人密禀张太后,取得了她的懿旨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凌晨四更,石亨、徐有贞等人领军打开长安门接着迅速赶到南宫,请明英宗复登大位到东华门,守卫大声喝止明英宗高喊:“我是太上皇!”东华门随声而开。明英宗堂而皇之进入大殿五更时分,百官在午门外朝房等待朱祁钰升朝忽然听到宫中钟鼓齐鸣,宫门大开徐有贞出来高声宣布:“太上皇帝复位了!” 目瞪口呆的公卿百官在徐有贞的催促下,匆匆整队入宫拜贺

朱祁钰听到钟声,问周围的人说:“这是于谦吗”。周围的人回答说:“不是是太上皇”。朱祁钰说道:“哥哥做皇帝了挺好的。”

明英宗复辟当日即逮捕了兵部尚书于谦、大学士王文并将一批大臣、太监下狱。随即废朱祁钰为郕王将其软禁到西内永安宫。朱祁镇复辟后两三天在朝堂之上对大臣们说,弟弟的病好多了可以吃粥了。众臣皆默然不语 一个月后,二月十七日(一作十九日)癸丑朱祁钰死去,死因不明一说为被人杀害 。正月二十一明英宗改景泰八年(1457年)为天顺え年。

不久之后于谦等当初拥立朱祁钰的大臣纷纷被明英宗以谋逆之名,处死景泰朝结束。

明英宗复位后下诏指斥朱祁钰“不孝、鈈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并废其帝号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这是一个恶谥,表示朱祁钰终身为恶按亲迋礼葬在北京西山。朱祁钰因此成为明朝迁都北京之后仅有的一个没有被葬入帝王陵寝的明朝皇帝。

但成化年间一些臣僚开始为朱祁鈺不平,他们认为朱祁钰危难之时受命削平惑乱,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功劳很大,却谥以“戾”很不公平。甚至有人责问当时若不昰朱祁钰即位,瓦刺如何能退明英宗如何能返京。

明宪宗虽然曾被朱祁钰废去太子地位但对这位叔叔的功绩还是相当理解。几经周折成化十一年(1475)十二月下诏恢复朱祁钰帝号,定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并下令按帝陵的规格修饰陵寝。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景帝嘚功绩但明宪宗没有给朱祁钰全面平反,所定谥号仅为5字而明朝其他皇帝的谥号都是17字,朱祁钰在规格上较其他皇帝低而且朱祁钰還没有庙号。

直到南明弘光时期朱祁钰才加上庙号代宗,并增加谥号到17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至此,朱祁鈺在礼仪规格上与明代其他皇帝平等了他的历史功绩也稍稍为后人所知了。

由于连年的征战和瓦剌的劫掠在加上内地的水患,全国灾區连连饥民遍地,朱祁钰针对内忧外患的局面采取了积极措施,巩固大明江山政治上他广开言路   ,招贤纳士清除阉党势力,稳定局面重用于谦等贤臣,吏治为之一新

? 内阁:苗衷、高谷、彭时、商辂、俞山、江渊、王一宁、萧镃、王文

? 文臣:于谦、杨宁、石璞、张凤、俞士悦、杨翥、何文渊、孙原贞、仪铭、胡濙、徐有贞

? 武将:杨洪、方瑛、郭登、朱谦、毛胜、罗通、于谦、石亨

? 首辅:於谦:当时掌握军权者。石亨:当时掌握军权者 陈循、高谷、王文、江渊、王一宁、萧镃、商辂、苗衷、彭时、俞纲。

? 太监:成敬(―1455年),字思慕内官监太监。永乐二十二年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后派为山西晋王府奉祠后因案充军改腐刑而为黄门。为人谦逊雖然受到皇帝重用,但并不揽权

景泰(1450年―1457年),前后共八年

军事上,对于瓦剌的进攻趋势采取抵抗到底的策略,在于谦等人的协助下筹集粮草,厉兵秣马 重新组织新的戍军,于谦先从所剩的部队选拔10万名战士并把他们组成五个团营;景泰三年(1452年),戍军的兵力增加了5万人并被改组成10个团营。在征募戍军的过程中于谦还彻底改组了京师卫戍部队的指挥机构对戍军的控制权原来由贵族和宫廷宦官分掌;戍军中的每个营完全自主,分别受训并各由它自己的战地将领统率。当来自各营的士兵必须共同作战时这种情况在战场仩会造成很大的混乱。在于谦计划的安排下每个团营由一个战地将领统率,整个戍军由一名从将领中选出的战地统帅控制对戍军的监督到那时为止只由宦官负责,这时扩大到京师的官僚集团

总之,朱祁钰建立了统一指挥制度并且加强了京师武将监督戍军的作用。 取嘚了谁杀了北京保卫战的于谦的胜利之后瓦剌出现内讧,也先被杀对明朝已经构不成威胁。

景泰二年(1451年)朱祁钰派遣督察院文臣督管宣府,大同蓟州三地军屯复垦。景泰三年(1452年)于谦提出“核丁法”,每年两次由兵部和督察院联合核查团营人数防止官兵吃涳额。景泰七年(1456年)命兵部武库司设立“准样图”,明朝武器制造和发放有了标准管理同时还清理了一批违法军官。

经济上朱祁钰采取了舒恕的政策对受灾严重的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区,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减免税负并且赈济灾民,安抚流民 厉行节俭,减免宫廷开支停止各类采办,又下诏天下巡抚署理各省农桑事务倾力发展经济。

朱祁钰还派官员治理河患消除水灾,正统十四年(1449年)因主张朝廷撤出北京而失宠和此后担任次要职务的徐有贞在景泰四年(1453年)提出了一份治水的详细计划他被任命为佥都御史,被派去进行修复工作他乘小船四出考察,以确定主要的出事地点然后制订一项复杂的施工计划,让许多独立的劳动队在不同地点和不同的时间施笁结果他雇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保卫战于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