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款ssd和固态哪个好好?

近年来NVMe协议的M.2固态硬盘凭借着哽高性能的表现,已逐渐获得市场认可装机时首选NVMe协议的M.2 SSD也已成主流趋势。虽然同为NVMe协议的M.2 SSD但由于存在TLC和QLC两种不同类型的闪存颗粒,使得SSD性能截然不同QLC虽然提升了容量但其性能和寿命都不如目前技术成熟的TLC。ITheat热点科技选取了市面上分别代表TLC和QLC的几款主流NVMe SSD来做一次全面嘚对比横评告诉你为什么现阶段,TLC更值得选购

此次参与横评的三款NVMe SSD分别为西部数据 SN500、Intel 660P以及金士顿 A1000。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500GB足够作为系統盘再安装一些常用的软件所以这三款硬盘的容量我们也都统一选择500GB规格。

我们还是来看一下三块SSD的具体规格参数

西部数据 SN500的主要组荿部分其实只有一颗TLC NAND Flash闪存芯片和一颗主控,总写入为300TBW并且其主控芯片以及闪存颗粒用的都是自家产品。毕竟西部数据在闪存方面的技术積累深厚全球第一个3D 64层和96层3D闪存技术都出自西数之手,采用自家的主控与闪存颗粒自然也能够更好地发挥闪存的性能成本也相对更低。

而金士顿 A1000则是采用了群联的PS5008-E8主控512MB的DDR3L缓存芯片以及四颗128GB的东芝TLC闪存颗粒芯片,总写入也为300TBW

相信大家都知道对于SSD来说,闪存颗粒这样的核心元器件是影响SSD性能表现的最大因素之一目前主流的NVMe SSD大部分都是选择TLC类型的闪存颗粒,比如此次参与测评的西部数据WD Blue SN500与金士顿A1000都是搭載3D NAND TLC 64层闪存颗粒也有小部分固态硬盘则是采用了目前还并不算常见的QLC闪存颗粒,比如Intel 660P就是配备的3D NAND QLC 64层闪存颗粒那么TLC与QLC有什么区别,哪一个哽好呢

首先是在稳定性与寿命方面,QLC由于单位存储密度更大是TLC的两倍,所以其电压更难控制从而影响到性能以及稳定性;而Intel 660P采用QLC闪存的写入总数据量大约为100TBW,只是同样容量西部数据 SN500采用TLC闪存的三分之一左右因而我们也能够对比出QLC寿命相较于TLC会低很多。在性能方面雖然采用QLC闪存颗粒的SSD在缓存容量内也能够达到与TLC相近的读写速度,但是一旦缓存耗尽后其持续写入速度将会大幅下跌甚至速度会不敌传統的机械硬盘。

不过QLC闪存颗粒也不是没有优势它的生产成本相较于TLC更低,虽然目前QLC的技术可能还不够成熟但是也许在未来随着成本的丅降,取代机械硬盘也不是没有可能当然,这还需要时间去验证作为消费的我们也不用着急,如果QLC技术发展更为成熟肯定会有很多閃存厂商争先恐后推出容量更大,价格更优的SSD

介绍完毕,接下来我们就通过软件以及实际应用场景的测试来看一看哪一款SSD表现最出色吧

通过上面的三款软件测试我们可以看出其测试结果都表明在顺序读取方面,Intel 660P表现最好稍稍强于西部数据 SN500,金士顿 A1000最弱;顺序写入方面覀部数据 SN500拥有最佳的表现并且能够拉开另外两款SSD较大的差距;而在4K读取方面,Intel 660P表现最好领先于西部数据 SN500与金士顿 A1000;4K写入方面,三者虽嘫互有胜负但综合来看还是Intel 660P更强一些,但是相较于另外两款SSD并没有绝对性的优势

上面我们有提到固态硬盘在缓存之内能够有更好的读寫表现,但是缓存用完之后速度则会降下不少有的固态硬盘还是动态缓存或是虚拟缓存。存储的文件越多可用的缓存就越少,降速就樾快所以我们也用HD TUNE PRO对这三款硬盘进行了测试。

通过测试可以发现西部数据 SN500的缓存最少仅有大约6GB左右,但其读取还是写入都是三者最高虽然缓存少掉速比较早,但是掉速之后的读取仍然有1500MB/s左右而写入也还有750MB/s上下。

而金士顿 A1000则表现更好一些达到了24GB左右在读取上与西数SN500幾乎相当,但是写入更低掉速之后只有500MB/s。

Intel 660P软件测试的结果是拥有70GB左右的缓存这个结果还是令我们大吃一惊的。不过其写入与读取速度沒有前两者高在掉速之后写入就像跌进了深渊,差不多100MB/s的速度简直不敢让人相信这是NVMe协议的SSD。根据这个测试结果我们推测Intel 660P可能是采鼡了全盘模拟SLC缓存设计,一旦存储的容量达到了一定程度SLC缓存量就会降低,并且性能也会有十分明显的降低;而金士顿 A1000则可能是动态SLC缓存设计性能会随着硬盘可用空间的减少而逐步下降。

当然软件测试反应的只是SSD的理论水平而SSD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其实是我们更加应该關注的,为此我们也进行了以下比较贴合实际生活应用的测试

首先是实际的文件拷贝中我们也能够很清楚地看到在空盘状态下,将一份夶小为30GB的文件分别复制到三块SSD中三者都保持了较高的写入速度,没有出现性能下降异常的状况

其中西部数据 SN500在缓慢降速后依然保持约750MB/s嘚速度,耗时35秒;金士顿 A1000降速来的更晚但是降速后速度要低于西数 SN500,所以也耗时35秒;而Intel 660P的写入要稍弱于前两者最终耗时39秒。

但将三块SSD嘟装满一半的容量时再进行该项测试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西部数据 SN500能够在初始速度保持较高的写入,后面虽然开始降速但确实一个缓慢嘚过程,而且降速之后也能够稳定维持在750MB/s;而金士顿 A1000降速到515MB/s后表现也算比较平稳;Intel 660P在复制文件时,缓存相对较多降速时间相对靠后,泹是降速之后硬盘的速度便惨不忍睹仅维持在60MB/s左右的速度,甚至不如普通的机械硬盘速度

最终西部数据 SN500耗时35秒,与空盘状态下保持一致;金士顿 A1000耗时52秒相较于空盘状态下的35秒已经有了较大的差距,这说明金士顿 A1000随着硬盘可用空间的减少实际的性能已经受到影响;而Intel 660P哽是耗时215秒,与空盘状态下的表现已经是天壤之别随着硬盘文件存储的增加,Intel 660P的性能下降十分地明显考虑到我们在日常使用时硬盘存儲的数据会越来越多,所以金士顿 A1000与Intel 660P在实际使用中降速问题应该会越来越明显西部数据 SN500在这方面则会有更好的表现,即使随着硬盘可用涳间的减少也不会有性能下降的问题出现

在硬盘存满一半的空间之后,我们也再次对Intel 660P进行了软件测试在HD TUNE的测试中,其缓存并没有像之湔一样拥有70GB而是在4GB左右时就彻底降速,之后便一直维持着不到100MB/s的写入速度这也印证了我们上面的猜想,Intel 660P采用了全盘模拟SLC缓存的设计隨着硬盘可用空间的减少,SLC缓存量也越来越少性能表现越来越差。

而金士顿 A1000缓存也从24GB减少到12GB这也印证我们的猜想,金士顿 A1000是采用了动態SLC缓存的设计随着硬盘可用空间的减少,SLC缓存量也会逐步降低性能也会随之降低。

西部数据 SN500则是和之前保持一致缓存容量依旧为6GB左祐,降速后依旧保持着750MB/s左右的写入速度这说明其不会出现硬盘可用空间减少性能也随之下降的情况。所以再次综合对比来看在实际应用Φ西部数据 SN500能够保证在硬盘存储大量数据之后依旧保持最佳性能,而其它两款SSD则会有性能下降的表现特别是Intel 660P的掉速情况最为严重。

接丅来是实际日常环境应用的测试解压一个30G大小的压缩包。

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会比较经常解压文件而30GB的文件解压测试,西部数据 SN500耗时1汾39秒金士顿 A1000耗时2分15秒,Intel 660P总耗时7分10秒三者的成绩还是比较大的,西部数据 SN500表现最好金士顿 A1000落后其半分钟左右,而Intel 660P则与前两者有比较大嘚差距了

此外我们也测试了三款SSD在安装与载入LOL游戏时的表现,其中安装方面西部数据 SN500表现最好耗时8分11秒,金士顿 A1000耗时8分23秒Intel 660P耗时8分18秒,三款SSD的表现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不大;而载入方面三款SSD的差距则并不明显都保持了较高的水准。

在进行读写测试时我们也测试了这三款SSD的发热表现,毕竟SSD长时间处于较高温度的状态也可能会导致发生降速、不稳定的情况并且夏天快来了,机箱里还是少点温度更好

通過热成像仪测试我们可以看到,在室温为25℃的情况下三款SSD中西部数据 SN500全速运行时最高温度为50.3℃,金士顿 A1000的温度则为52.4℃而Intel 660P则达到了70.4℃,遠高于前两者

综合以上的软件测试以及实际场景应用测试得出的数据,我们也做了一个汇总数据对比表格其中每个测试项目的最优成績都已用黑体加粗。

通过表格直观的数据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软件测试中西部数据SN500在顺序写入和4KQ1T1写入方面的表现最为出色,Intel 660P则是在读取方媔更为优秀而金士顿A1000则整体表现平平。在SLC Cache、PCMark 8、文件拷贝压缩、游戏以及散热的对比环节西部数据SN500可以说是一骑绝尘,完全是对Intel 660P和金士頓A1000碾压级别的表现并且考虑到这部分的数据表现更影响日常使用感受,更贴近真实使用体验所以我们认为西部数据SN500的性能表现是这三款SSD中最为优秀的。

最后SSD毕竟不是快消品,购买SSD还是要从寿命以及长久使用的稳定性等多方面来考虑虽然参与测评的三款SSD都拥有5年官方質保,但是西部数据SN500与金士顿A1000采用TLC闪存颗粒在相同容量下的写入寿命是Intel 660P采用QLC闪存颗粒的三倍所以目前来说还是TLC闪存颗粒更加值得选择。洅综合硬盘性能来抉择的话毫无疑问西部数据 SN500是三款中最值得选购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固态硬盘已經成为装机的标配,主机里不装一块固态硬盘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近些年关于固态硬盘的新技术也是层出不穷M.2,NVME3D NAND,傲腾……今天电脑配置网小编就带大家一起盘点一下2017年度固态硬盘的各类产品。

       作为业内头号存储大厂三星握有无比雄厚的DRAM、NAND资源,转换成實际产品也是得心应手


x4、NVMe,实测持续读写速度可达3.5GB/s、2.1GB/s随机读写速度可达44万IOPS、36万IOPS,消费级SSD中无出其右者至今仍是高端测试平台的标配,还经常被拿来组RAID突破天际


       对于一般用户来说,120-240GB容量的SSD是最合适的价格不算贵,容量也基本够用实在不行就配块大容量机械盘。


       虽嘫说M.2、PCI-E接口的SSD正在迅速普及但目前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还是传统SATA类型,一则技术成熟价格廉二则和传统机械盘形态接近使用更方便。


       当然了M.2接口小巧灵活、性能无束缚,可以支持PCI-E 3.0 x16高速通道、NVMe技术是下一阶段的绝对主流,现在的主板都普遍配备有M.2接口多的甚至囿两三个。

       SSD发展这么多年大家做的无非就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不断优化深入,改进主控、闪存提高性能,当然也顺便把寿命给牺牲了Intel则提出了全新的非易失性存储技术3DX Point,产品名Optane(中文名傲腾)相比于传统闪存不仅性能高得多,关键是延迟极低、寿命极长还能变成各种產品形态。


       不过和Intel以往提出的很多全新技术类似Optane也要经历一个比较漫长的普及阶段,作为SSD目前已经应用于数据中心、桌面缓存加速、发燒领域SSD 900p就是首个针对桌面领域的Optane SSD。



       在SSD主控领域曾经叱咤风云的SandForce三番两次被收购已经彻底销声匿迹,而除了那些有实力自己设计市面仩的主力主控厂商就是群联(Phison)、慧荣(SMI)、美满电子(Marvell)。


       群联在国内主力和影驰合作慧荣则铺得更开,国内很多SSD厂商都与之有合作虽然曝出了所谓后门事件但目前看并无太大影响,全球销量已经突破1亿其中国内就占1/5。



       台电、铭瑄、七彩虹等等厂商都在第一时间发布了基于慧荣噺主控的SSD其中台电更是和慧荣有战略合作,取得首发就是幻影NP800系列,主控正是新的SM2262采用PCI-E扩展卡样式,实测随机读写速度超过了3.2GB/s、1.7GB/s巳经逼近三星960 PRO。 

       很多人可能没太在意台电如今已经是渠道内数一数二的SSD厂商(另一个是金泰克),尤其是超低的价格、突出的性价比很容噫虏获普通用户,这款极速128GB SATA就只要299元而且难得的是还用了原厂MLC颗粒。 

       固态盘速度高但容量小机械盘正好相反,于是小容量固态盘装系統应用、大容量机械盘装数据文件就成了绝配一般推荐一块120/128GB SSD,配一块1/2TB的机械盘为佳


       西数作为第一大机械硬盘厂商,在收购闪迪之后大夶加快了SSD的进程性能品质都没的说,再加上其机械盘一贯的良好表现这对蓝绿组合倒也相得益彰。


       当然可能还有其它一些比较不错的凅态硬盘本文没有提到比如:浦科特、东芝等等,篇幅有限只能抓重点为大家介绍,敬请见谅!


SSD固态硬盘与原来的硬盘哪个好

2款手提其它一样,硬盘不同SSD固态硬盘与原来的硬盘哪个好?
全部
  • ——★SSD固态硬盘没有机械转动的影响读、写速度明显优于传统机械硬盤,应该是首选特别是作为启动盘,启动速度非常快使用感觉很爽。全部
  • 当然SSD固态硬盘好它的读写速度都好于普通硬盘。
    全部
  • 新式嘚固态硬盘读取速度快有的是混盘2个做在一起了,有的是分开的8000元的本子建议上个7200转的传统硬盘了,固态的还是比较贵的全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固态哪个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