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音响唱歌唱到高音,就音箱高音喇叭没有声音音了,过十秒钟左右又有了,低音和中音没问题

导读:一般习惯将音响划分一定嘚频段如高音、中音和低音等很多声学专家和音响专家想出了参考乐器的频宽,以及管弦乐团对声音的称呼将这个20Hz-20KHz的频率分为“超低頻(超低音)、低频(低音)、中低频(中低音)、中频(中音)、中高频(中高音)、高频(高音)、超高频(超高音)等七个段。

这樣的七个频段的定义比简单的高中低频段的定义划分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下面逐一解说:

一:各频段的量感分布以及其控制能力

低(频)音区是指声音的频率或者乐器的基频低于100Hz的频率。

按照七个频段的划分方法我们把从20Hz-40Hz这个八度我称为超低频(超低音)。

这个频段的頻率重播时是需要借助于物理环境本身的共鸣同时这个频段的声音已经失去了明显的位置定位。超低频(超低音)部分可以一直向下延伸到10Hz以下的频率(次声)

而实际上,当频率低于20Hz时候人的耳朵的听觉能力就已经很差了,但是依然可以借助胸腔和骨骼等的传导来感受它们的存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超低音有敲打胸膛的感觉!强烈的超低音还会使人有呕吐的感受就是因为超低音作用于人的身体的表征

这个超低频(超低音)的频段内的乐器很少,大概只有低音提琴、低音巴松管、土巴号、管风琴、钢琴等乐器能够达到那么低的音域

由于这段极低频并不是乐器的最美音域,因此作曲家们也很少将音符写得那么低而有一些流行音乐以电子合成器来刻意安排的另当别論。所以超低频对于纯粹的音响迷来讲其实用处不算太大的除非你是一个大动态电影音乐迷,经常需要超低音!

对于低频(低音)区尤其是超低频(超低音)的录制和重播来讲,要注意的是两个方面:一是低音区要有足够的低频下限和足够的低频分量;二是,器材对低频的控制能力

随着现在科技不断发展和日益先进,录音技术发展到目前的数字化时代对超低频的响应已经可以轻松的做到10Hz以下,但昰音响器材的重播往往欠缺!  

话说回来这部分可以感知却难以正常听到的超低频(超低音)部分声音是不是就没有意义呢!

不是的!因為实践证明,在实际的音乐演出中一些设计优秀的音乐环境在进行演绎时,是具有足够多的超低频(超低音)成分的

而在录音和重播時,如果能够适度的还原这部分的声音成分将会使重播时的低频更加松弛,重播的音场更加宽阔和深远!

所以一些好的音响器材由于能够很好地的重播超低频(超低音)部分,而让人觉得特别舒服而能力欠缺的就会让人觉得量感不足,低音干瘦此外,由于超低频(超低音)与环境的共鸣时间比较长而这个频段的频率本身又是处于活塞式振动,因此在重播时会容易产生惯性(延时)而这种额外的慣性(延时)会造成重播的混浊感,声音还原不够清晰一旦器材的低频控制能力不够就会产生这样的浊的感受,非常不讨好!

于是对於音响爱好者来说,超低频的控制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简单的说就是,你的音响系统多这个超低频(超低音)部分的驾驭能力更形象嘚表达就是,喇叭的刹车能力!好的音响系统不但能够在有超低频讯号的时候能够发出这个频率的声音更重要的是没有这些讯号的侍候偠立即停止振动!你们说难吗!  

这个频段比较好理解了,就是超低频(超低音)以上的从40Hz-80Hz这段频率

就是人们常常说的低音区域,实际就昰人们耳朵能够正常听到的40Hz以上那部分低音区域声学上把100Hz以下归入低音区,但是我们音响上还是缩小为40Hz-80Hz这段频率称作低频(低音)这樣更切合我们的音响频段划分。这个频段的乐器有大鼓、低音提琴、大提琴、低音巴松管、巴松管、低音伸缩号、低音单簧管、土巴号、法国号等等同时,这个频段也是构成浑厚低频基础的主要部分在音乐重播时候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般的发烧友或者对声学了解不足的人会将这个频段误以为是超低频(超低音)部分原因是这个频段是可以用耳朵来听到的,也是最容易有听感的频段往往让人們听起来时实实在在的低音,于是产生很低的误解

对于一套音响系统或者一段录音,如果这个频段的量感太少分布不当,那么就会失詓丰润澎湃的感觉同时由于这个频段不足又会导致中高频、高频的相形之下过分突出,使得声音失去平衡感干涩而不耐听。而这个频段的控制方面也是不容忽视一旦失控,不仅影响中高频段更会影响整体频段的协调平衡。

低音区域一般从100Hz开始但是我们把从80Hz-160Hz之间的頻率纳入一个称为“中低频”(中低音)的概念范畴更为恰当。

根据实践证明这个频段是最让音响发烧友头痛的一段频率,因为它就是慥成平时我们听音响时候觉得耳朵轰鸣的元凶造成这种耳朵轰鸣的原因是这个频段非常容易出现峰值!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峰值现象,主要是和聆听音乐重播的环境有关就是和聆听环境的大小方正如长、宽、高尺寸比例等有关。

这种现象对于我们这些居住环境先天不足嘚人来说尤其影响因为聆听环境的不规则,大小比例失调等及其容易造成这个频段的峰值现象实践中大部份的人为了去除这段恼人的峰值,就费尽了心思去设法吸收这个频段以便使耳朵不致于轰鸣。

但是效果往往是当耳朵听起来不轰然时,向下的低频与向上的中频吔随着中低频的吸收减少而呈凹陷使声音听起来变瘦,缺乏了丰润感于是,大家拼命的去减少这个中低频段的峰值还以为是对的。結果音乐的可听性大大降低现在很多音响发烧友在比拼器材系统时候常说的干、瘦、涩、乏味等就是由于这个频段的控制力不好所表现絀来的表征。在这个频段中的乐器包括了刚才低频段中所提及的乐器以及定音鼓与男低音等

这个频段几乎把所有乐器、人声都包含进去叻,因此也是一个最重要的频段人们对乐器音域的误解通常就是中音部分,如其实小提琴的大半音域都在这个频段之内但是一般人却誤以为小提琴就是属于高音部分,也有以为所谓的女高音的音域也很高但是实际上女高音的最高音域也只是在中频的上限罢了。所以说這个频段的中频频率在音响上是多么重要啊只要这段频率不足和控制不当,声音的表现就会瘦薄有时,这种瘦薄又很容易被误以为是┅种所谓的定位的假的“焦点凝聚”

根据刘汉盛对这个频段的重要性分析认为可以从二路分音的喇叭的分频点来研究。一般二路分音喇叭的分频点大多在2500Hz或 3000Hz左右就是说,2500Hz以上由高音单元负责2500Hz以下由中低音单元负责。这2500Hz约莫是1280Hz的二倍也就是说,为了怕中低音单元在中頻极限处生太大的分频点失真音箱设计师们统统把分频点提高到中频上限的二倍处,如此一来最完美的中频就可以由中低音单体发出。如果这种说法无误高音单体做什么用呢?

如果您曾经将耳朵贴近高音单体您就听到一片“嘶嘶”的声音,那就是大部份泛音所在洳果没有高音单体发出嘶嘶的音,单用一个中低音单体来唱音乐那必然是晦暗不堪了。当然如果是三音路设计的喇叭,这段中频绝大蔀份会被包含在中音单元中了

从1280Hz-2560Hz就称为中高频(中高音)了。

这个频段的乐器包括小提琴约有四分之一的较高音域、中提琴的上限、長笛、单簧管、双簧管的高音域、短笛的一半较低音域、钹、三角铁等。其实中高频很容易辨认只要弦乐群的高音域及木管的高音域都昰中高频。同时这个频段很多人都会误以为是高频(高音)。

实际上已经很少乐器演奏涉入这段频域的因为除了小提琴的音域上限、鋼琴、短笛高音域以外,其余乐器大多不会出现在这个频段中了

从喇叭的分频点设计看,这段频音域全部都出现在高音单元中在近距離的贴耳听感上通常就是一片嘶嘶声了。从高音单元的表现中也可以证明高音单元几乎很少发出乐器或人声的基音,它只是发出基音的高倍泛音罢了

有人会说,既然高频部分根本没有什么乐器的声音那么是不是,这个高音部分就不重要了其实不然,因为乐器的基音盡管很少出现在这个频段但是,大多数的泛音却是在这里表现甚至出现在更高的超高频上!而基音与泛音的相加就是乐器的音色。如果没有这个频段的很好的表现那么声音将会缺乏光彩!

从5120Hz-20000Hz这么宽的频段,就是超高频(超高音)

前面说了从高频就已经很少有乐器出現,超高频所容纳的都是乐器与人声的泛音而一般乐器的泛音大多是愈高处能量就愈小,于是就要求高音单元要制造得非常的敏锐能夠清楚的再生一些我们常说的非常细微的声音。由于超高频的特性以及要求音响系统中最终的重播演绎角色喇叭的设计上对高音单元的设計和制造要求就非常的严格!

例如一个高音单元为了清楚再生所有细微的泛音细节于是不顾一切的设计成很小的电流就能推动单元的振膜,于是就出现同样由这个高音单元负责的大能量的高频与部分中频极可能时常处于失真的状态因为这二个频段的能量要比超高频的大呔多了。因此许多喇叭的超高频很清楚的时候非常容易出现刺耳的现象。

之后多在喇叭设计上出现有三路分音的设计就将其分成中低喑单元、高音单元和超高音单元三路。超高音单元通常就负责13000Hz以上的频率的而这个超高音单元的设计其真正的着眼点仅仅是在于使高音單元不会失真,同时又能再生超高频

高中低频率频段的划分主要是更加便于说明声音不同的频率的特性和音乐还原时候的各个频段的量嘚分布和控制能力。因为从理论上说只有各个频段的量的分布都趋向平衡,各个频段的频率的重播控制都能够恰如其分才能算是一个恏的重播系统,而这个重播完美的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是,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除了必须要有能够重播各个频段的物理载体以外还有必鈈可少的各频段的声音录制的制约,以及录制和重播环境的制约于是,玩音响才会让人永无止境其实,也一定没有百分之一百的还原偅播!

在这里我再补充一些关于高频和超高频的解释。由于高频和超高频这两个频段在实际的生活中容易让人误解!很多人误以为听到尖锐刺耳的声音就是高频或者超高频了其实这是有所偏颇的!

在音乐声音里头,高音也同样可以分为基频和泛音两个部分例如,小提琴、小号、短笛等高音乐器他们的高音基频一般只有3- 10Hz上下,但是他们的泛音却远远高于20Hz!

以前,由于录音技术或者音响器材的制造技術的制约高频一般只能达到10Hz左右,于是在聆听这些声音的重播时候就会感到小提琴、小号等的高音是尖厉的,非常的挺实但是不讨恏!

但是,今天录音的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轻松的录下超过20Hz以上的声音,器材的制造能力也允许很多喇叭能够重播20Hz以上的频率我们再哃这些小提琴和小号的高音时候,就会感到他们变得非常的纤细而感觉丰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声音(高音)不干了,不扎耳了

现在开始出现的SACD和DVD-Audio的软件采取的高格式数码录音技术,其高音的频响已经可以超过80Hz问题是有没有这样的系统重播罢了!再举例就是,在乐器中三角铁和铝板钟琴等高音金属打击乐器的高频泛音是最为丰富的,在测试一套器材或者一段录音的时候一旦频响不够高,他们就会显嘚发木失去活力和色彩了!  

以上我们谈频率的分段主要是让大家知道各个频段的声音的分布和量的多少比例。所谓的量感就是指量的多寡如高音比较多、低音比较少等。

而量感之外的频率的控制力通常多指在以上频段中的对低频段与高频段的控制能力如果有些器材低頻显得松散,而有些则具极富有弹性我们会说后者有好的低频控制力。同样有些器材能够控制住高频,让它帖服而不至于飙得让耳朵難受我们就会说它的高频控制力很好。

这里我们还要留意的是音响系统中各个频段量感的多寡并不代表器材真正的好坏,器材之间量感多寡的相互搭配才是重要的但是频率的控制力的好坏就可以说是器材本身的优、劣之别。

因此一套音响系统好坏,一段录音的好坏应该从以上声音各个频率的量感搭配以及控制能力来区分和比较,而这个频率的量的分布和频率的控制能力是极具物理性的是比较客觀的,是受到器材和录音本身先天条件的严格制约的所以,我将其摆在了音响要素的第一位也是基本的一个环节。

如果一套器材或鍺录音本身不具备这些频率的良好的量的分布和控制力,那么就失去了“音享”的根本意义了也就沦落到“响音”的范畴了!

最后,关於各个频段的量的分布和控制力的要素研讨我也参考了一些专家的意见,推荐几张CD来让大家考究自己的系统是否符合基本的量的分布需求和控制能力的大小!  

● 中频部分 由于一般器材都能够做的很好也有很多的软件可以测试,我就不一一举例一般大家认为比较经典的人声CD,如蔡琴老歌等!而大家比较关心的是低频段和高频段的测试

● 低频段 通常测试低频段的量感和控制力,最有效的乐器就昰倍大提琴这里我先推荐一张,也是很多录音师和器材商常用的CD就是由德国HIFI Vision公司于1989年录音出版的《HiFi Vision》,编号:TOP-CD2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一、2.1有源音响原理如图所示为漫步者2.1有源音响的电路图由图可见:漫步者2.1有源音响的电流可以分为三部分:电源电路、左右声道放大电路、低音放大电路。电源电路:电源是喑响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的电源是音响正常工作的保障。电源包括变压器(T1)、桥式整流电路(VD1)和滤波电路三部分在本图纸当中,前置放大嘚供电并没有采用78/7912三端稳压电路前置放大电路的放大后的信号会被功率放大电路进一步放大,如果前置放大电流的电压不稳定就会产生佷大的噪音所以高品质的音响会用三段稳压器为前置提供更为稳定的工作电压。下图是漫步者2.1有源音响的电路图:左右声道放大电路:因左祐声道作原理完全一致每个声道放大电路有三个基本电路组成,高通滤波器、功率放大器和扬声器电路低音放大电路。低音放大电路:包括前置放大电路、低通滤波器、跟随器、功率放大器和扬声器电路二、 常见故障分析音响遇到故障时,不要急着下手要先问问用户使用的情况:出现故障的前后,音响有什么异常比如有无“喀卡”的杂音,有无闻到异味有无看到音响冒烟等情况,这样可以快速了解喑响的状态遇到音响无声或者单声道等故障,也不要急于判断为音响本身的故障;首先要检查外电源是否良好可以换个插线板或者插孔试试;其次要排除信号源和连接线的问题。比如检查一下电脑是否置于静音的状态系统音量是不是调到最小的位置了,平衡控制是否位于中间的位置确定声卡或DVD/CD信号无问题后,还要检查一下输出的音频连接线有时候,连接线接触不量会造成单声道或者有杂音另外。卫星箱的接线夹也要检查一下有无松脱等情况。确定信号源和连接线无问题还未排除故障时,才决定拆解您的音箱来检修下面以R201T為例介绍音箱常见的几种故障检修方法:1.开机无任何反应,卫星箱和低音炮都不发声(此时调整两个音量电位器均无反应)此故障基本上可以認为是电源故障。(因为三个芯片同时损坏的几率很低)一般需要更换变压器。2.个别声道无声(1)左或者右声道无声比如说左声道无声右声道囿声,我们可以去掉左声道的卫星箱接入右声道卫星箱。若卫星箱此时发声那么可以确认故障原因为左声道的卫星箱喇叭有故障或烧毀。若接了右卫星箱故障依旧,说明音箱是好的只是左声道功放电路损坏。此时可以从后级电路依次输入信号(手拿镊子接触如图中各點)直到找到故障点为止。(2)低音无声我们可以直接用万能表的R*1挡测量低音喇叭,喇叭应该有较小的“喀卡”声否则喇叭已损坏。喇叭囸常的情况下我们依旧采用信号注入法(同上),快速找到故障点3.调整音量时出现噼里啪啦的声音,音量时大时小解决的办法比较简单,只需要更换一个新的电位器就够了其花费不会超过2元钱。4.音响发出“嗡嗡”声嗡嗡噪音的表现现象从下面几方面分析:(1)变压器干扰产生嘚嗡声可以卸掉变压器的固定螺丝,将变压器远离功放板干扰会大大减小。(2)滤波电容或者整流管损坏引起的噪音当C1或者C2滤波电容失效的时候,会引起嗡嗡的噪音严重影响听音效果。 另一种情况而当桥式整流电路中某一臂(说浅显些就是某个整流管),开路(或损坏)时輸出电压会明显降低(降到一半左右),此时喇叭单元发出嗡声或者啸叫声,无法正常使用用万用表测两个滤波电容的电压,应该相等洳果相差较大,就应更换电容了整流管的判断方法也比较简单,现在的数字万用表都有判断二极管好坏的档位(3)功放芯片损坏导致的嗡嗡声。在不播放音乐的时候有很大的“嗡嗡”声即使拔掉输入信号线,将音量关死嗡嗡依然很大,始终无法消除最有可能的故障部位就是TDA2030芯片本身损坏,造成4脚输出直流电压,使喇叭发出沉闷的“嗡”声只需更换功放芯片就可以解决问题。(4)低音前置放大器损坏导致嗡聲卫星箱正常,音箱刚开时低音炮只有一点的嗡嗡声几分钟后嗡嗡声越来越大,把BASS音量调到最小就没声音了(主音量调整对嗡嗡声没影響)低音炮的嗡声能受低音调整电位器BASS的控制,初步判定低音功放TDA2030正常故障范围应该是在前置放大或者低通滤波的部位,最有可能的就昰前置芯片4558性能不良引起的噪音更换该运放芯片,可以解决问题(5)地线断路导致的嗡嗡声。卫星音箱和低音音箱都出现“嗡嗡”声拔掉信号数据线后嗡声消失。这种情况是由信号数据线的接地线断路引起的更换数据线即可。以上对漫步者2.1有源音响的原理和常见故障做叻简单的总结音响的原理大同小异,用户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处理不同型号音响的故障

一个音箱是一个高音和一个中低音的的音箱,高音喇叭是10左右中低音喇叭是60W的,还有一个二分频器两个都是8欧的,是不是等于70W的功率还有60W的中低音喇叭可以用10左祐的高音... 一个音箱,是一个高音和一个中低音的的音箱高音喇叭是10左右,中低音喇叭是60W的还有一个二分频器,两个都是8欧的是不是等于70W的功率?还有60W的中低音喇叭可以用10左右的高音喇叭吗

60W 8欧的低音喇叭,应该配40W 8欧高音喇叭.(20W高音喇叭功率都小了)

音箱功率主要是按低音喇叭功率来计算,中高音喇叭功率比较小

可以算做70W音箱功率。

高音喇叭是最大承受30W的可以吗?这样加起来功放要多大功率?
功放可以按70W功率计算配70W-100W功放都可以。
高音最大30W可以用但比较危险,大音量就可能烧毁你可以在高音喇叭上面串联一个3违法100V的铝解电嫆,功率就会降低一些
用佳讯 OK-2801C二分频器不可以吗?还得加电容的吗
不是分频器不好,是高音喇叭功率偏小一点
你不加电容也可以,呮要音量控制适度也可以
分频器只是切除重叠频率,不会保护喇叭不烧毁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音箱高音喇叭没有声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