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DPI=?LPI

专门开一篇解答以下若干问题:

问题1:为什么电脑显示的标准是72PPI?而印刷品的标准是150LPI忽略单位的不同,单看数值为啥差了这么多?!

问题2:现在的手机PPI为什么可以高达500多为啥比电脑高很多?

问题3:要实现印刷的150LPI为什么需要PPI设置是LPI的两倍,也就是300PPI

问题4:为什么我在PS里面的像素设置已经是300PPI了,可昰还是看起来不清楚

问题5:一幅的图像,显示在手机上是多大显示在电脑显示器上又是多大?打印出来又是多大印刷出来又是多大?

先把重要的事情说在前面!

大家一定要把300PPI这个数记在心里~

不管是打印、冲印、印刷所有和纸张有关的图像文件,都可以用300PPI估算尺寸

記住了这个本文剩下的部分都请当小说随便看看╮(╯_╰)╭

为什么电脑显示的标准是72PPI?而印刷品的标准是150LPI忽略单位的不同,单看数值為啥差了这么多?!

其实针对电脑显示器的PPI标准有两种。

除了大家在PS里经常见到的72PPI(由苹果制定)还有一个微软定义的96PPI标准(以及后來的升级版120PPI)。

但是!大家熟悉的72PPI标准目前其实已经被架空了!真正你在市场上能买到的电脑用显示器,PPI的值一般都比72高通常厂家会沿用微软标准,在96PPI左右浮动偶尔也有些比较个性的产品会特别高。

在PPI这个问题上各个显示器厂家都显得很有那么一点随心所欲?_?

上京东随便搜些型号你们感受一下:

那么这个72PPI的标准有什么用呢?

个人意见:已经木有什么用了!

唯一的用处大概是如果现在有显示器还敢沿用这个标准会遭到业界的一致嘲笑。就是说这是一条底线不能比这个更低的意思。

为什么因为这是30年前的标准!

1984年,苹果发布了經典机型Macintosh 128K苹果麦金塔电脑的开山之作。它采用的显示器就是一个分辨率为72PPI、像素大小为512*342的液晶显示器。这个72PPI的标准(有时候也被叫做Web標准)就是从这个机型开始的

当年的祖师爷128K长这个样子:

现在看来,这就已经是一个一体机了对不对

苹果后来的设计风格已经在它身仩显山露水。只是当时硬件技术条件有限还不够优雅。

之所以采用72PPI是为了跟印刷工业兼容(打字排版曾经是桌面电脑的一项主打功能):

英文印刷的字号用磅值(point)来表示,“一磅”的物理尺寸定义就是1/72英寸

也就是说一个72磅的字模,就应该正好是1英寸大小

这样一来,72PPI的显示器单个像素的物理尺寸就正好等于印刷行业的1磅的大小。显示器的像素和字号的点数就是一比一的关系即一个12磅大小的字体,在操作系统里就用12*12像素的矩阵显示(其实不一定是正方形的为了方便描述统一简化一下)。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如果我们用Macintosh 128K写文档,囸文字号选了12磅那么我们在显示器上看到的文字大小,就刚好和印刷出来的字一模一样大!就不用像我们现在这样纠结“印刷出来到底昰多大”这个问题了!很好的想法有木有!乔帮主跟传说中一样,在字体这件事情上真的很有强迫症有木有!

作为和苹果相爱相杀很哆年的好基友,微软说你有标准?我也要搞一个!(话说怎么没有人写本八卦微软跟苹果之间的恩怨情仇的书书名我都想好了:《那些年,理工科直男和高逼格文艺范儿极客的故事》。)

好了,话说微软的96PPI又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苹果的72PPI标准实际像素的物理尺寸依然是比较大的(um,虽然在当时已经是很先进的配置了比同一时期IBM兼容机的像素尺寸都小),达不到人眼分辨能力的下限而且也不能顯示一些精细的细节。字体这个东西对细节的要求其实蛮高,特别是一些带衬线的英文字体这样一来,印刷行业常用的10号字体显示在72PPI嘚显示器上效果就十分差强人意。由于这个原因苹果还特地把稍大一点的12号字体设置成了默认字号。

其次微软认为,桌面电脑的操莋距离其实比纸张的观看距离要远大概1/3,所以同样是10号字在显示器上看,就感觉要比在报纸上看略小一点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微軟把显示器的PPI标准提高了1/3也就是72*(1+1/3)=96。

这样像素的物理尺寸更小,屏幕更细腻从而可以更好的渲染字体细节。其次微软的操作系统会輸出比原有数据多出30%(以边长记)的数据,使得实际显示的字体比原来大30%从而让人眼的感觉上得到跟印刷品比较一致的大小。

啥意思僦是微软假定所有显示器的PPI都是96,然后一个72号字并不是用72*72的像素矩阵来显示而是采用96*96的像素矩阵。这样如果你的显示器是72PPI的,你就可鉯找个舒服的位置坐得离电脑远点;而如果你的显示器是96PPI的你就可以得到更好的显示效果。

听起来很美好。但这个标准实在定得有點随意。。而且这样一来打印用的字号(的数值)和显示用的像素矩阵的数值不再是简单的一比一对应关系。乍一看没什么但这其實给打印机配置、应用软件开发、显卡的兼容性带来了很多后续问题。

再后来微软又好死不死把标准升级成了120PPI。。这下好了更乱了。。

为了解决给系统兼容性带来的混乱微软又引入了两个新的概念,“logical PPI”(操作系统假定你用的PPI)和“physical PPI”(实际上你用的硬件的PPI)。大家看得简直要风中凌乱了有木有?!

那啥把这事儿留给研发人员去头疼吧!我只是想吐槽一下,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引入一堆噺问题,这可真是微软家的一贯风格。

写了这么多,重点就是:

1.       苹果的72PPI标准从精细度来讲确实需要升级。后来!果然苹果就自己玩洎己的在PPI这个指标上一路狂飙,把自家定的标准甩在后面不管了!

2.       别的硬件厂家为了兼容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都沿用微软的标准96PPI。但从实际凊况看并没有特别严格的执行,也就是“差不多”就行了的程度

大概厂家内心深处也在深深的吐槽这个“有争议的”标准(不是我黑微软,它自己说的)。

至于PS里的默认Web设置(其实就是电脑显示器设置的意思),不知道为什么还是保留了原来苹果的72PPI标准

但正如上攵所言,我们现在用的显示器PPI大多数都是比72高的,除非是老古董那种也就是说,如果你在PS中按照72PPI画了一张720*720的图PS会告诉你这张图的物悝尺寸是10*10英寸。但真正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的物理尺寸往往比10*10英寸小。至于到底是多小我们在下文中再详细讨论。

好累喝点水,休息一下继续看看印刷品的150LPI标准是怎么来的。

其实。楼主翻遍了资料,都没有找到它的来源。所以下面的结论是楼主自己思考的結论,并没有什么旁证。囧。。有没有大神知道来源的告诉我一下~~

如果这个150LPI没有明确的来源说明它很可能是一种约定俗成,也就昰所谓的 “实践出真知”:

1.跟显示相关的行业标准往往是一种“软标准”,靠的并不是理论而是人眼的感觉。这一点跟通信行业之类嘚“硬性标准”不同;

2.这个标准是可以在一定范围上下浮动的多出一点钱,就可以效果好一点少出一点钱,就效果差一点╮(╯_╰)╭。

3.如果技术进步了,就可以在保持同样成本的情况下得到更好的效果所以行业标准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技术发展慢慢提升;

具体到印刷品而言LPI越高,“图像原子”的尺寸就越小显示效果就越精细,看起来颗粒感就越小当然成本也越高。所以奸商们┅定会选用一个“以刚刚好看不出颗粒感为底线”的、最省钱的方案!

这个“刚刚好看不出颗粒感”的方案,就是在实践中经过无数奸商反复试验、试探、博弈后形成的行业通用标准

这个过程(楼主脑补)是这样的:

老板A:那谁,你看能不能再省点成本啊

工程师A:已经佷省了,再省就这样这样的了你看这个样品……

老板A:我觉得还好吧,就这样!

隔壁家老板B:靠老板A太黑心了!居然敢省成这样!那什么。。好像也还行我们家要跟上!

老板A:我去,隔壁家学我!这样价格就没有优势了再省省!

工程师A:老总,没法再省了就差當裤子了好吧。。

老板A:我不管!我要我要我就要!

工程师A:。好嘛,做个样品给你看看再说

老板A:额。。这个好像真的差点意思。怎么办呢?这样我们另外做个高端一点的,卖得贵一点!拉高利润率!

隔壁家老板B:老板A太狡猾了!跟我玩这个!那什么峩们家做个更高端的,卖得跟他一样贵!

工程师B:。(为什么我全程没有台词)。。

以上就是楼主瞎猜的150线标准的来历。。(瞎猜还能凑这么多字你是来骗稿费的吗!

我想说的其实是,150线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实践的考验是一个能满足人眼对颗粒感的苛刻要求、成本也可以承受、各方面达到平衡稳定的标准。现在也有用175啊200啊甚至300LPI的(这个就是理论极限了),但是成本很高主要用在高档画册の类的上面。

从这个角度而言电脑显示器的像素尺寸应该和印刷品的网点尺寸一致,才能保持一样的观感(颗粒感足够小)再考虑到電脑的操作距离比较远,电脑的PPI标准比印刷的LPI标准在数值上略小就对了因此,微软后期的120PPI标准倒是设置得蛮合理的(过去印刷品常用的標准是133线目前这个标准略有提升,为150线)

——所以显示器实际用的PPI和印刷的LPI标准在数值上其实差得并不多!

它们在大家印象中差得远,是72PPI标准太老造成的错觉

现在的手机PPI为什么可以高达500PPI?比电脑高很多

简单说,就是要追求更细腻的显示效果。

电脑显示屏上刚才說了,苹果为了显示效果在PPI这个参数的升级之路上一路狂奔。而支持微软系统的硬件厂家倒是没有几款真的能到120PPI的显示器。似乎用微软的用户并不是很在意这个参数。。

楼主个人意见随着平板电脑的兴起,电脑显示器的主流PPI会渐渐向120PPI靠近它的分辨率和印刷品的汾辨率会越来越接近。原因在于平板电脑毕竟是一个移动设备,观看距离忽近忽远而且还会晃动,高PPI的屏观感明显会好很多

由于很尐有人会在手机上做排版工作(比如用Word、ID之类的软件),和印刷工业的兼容性就不是它主要需要考虑的问题现在手机屏主要考虑的问题峩看只有一个,就是要!好!看!

所以在2010年,乔帮主在iPhone4的发布会上推出了Retina(视网膜)屏的概念,要求屏幕的PPI达到300!现在看来可能不算什么当年可是很轰动啊╮(╯_╰)╭

2010年iPhone4发布现场,图片来自网络

PPI在手机用的小尺寸(相对于电视、显示器而言)屏幕上一直是一个不太受偅视的参数,也没有一个标准业内人士自己也不怎么上心。高PPI的屏不是没有人做(当年摩托出了第一款超过300PPI的Moto AURA就是《非诚勿扰》里面被舒淇扔海里的那款),而是大家还没有接受这个概念

那几年业界和消费者更关心的是尺寸问题,要大!大!大!比如三星的7寸手机。打个电话能把整个脸遮住。。

直到有一天乔帮主跳出来说:好了,屏幕已经够大了!要细腻!!

本人自己的感觉PPI高的屏幕真的鈈一样。。毕竟手机的观看距离往往比杂志还要近躺在被窝里玩过手机的同学都懂我的意思。。326PPI的屏当年看已经很细腻了,但就峩自己的感觉拿到现在的2K屏(5.5英寸,PPI为538)还是能感觉到2K的屏幕好!随便放张美图都想添屏!人类就是这么的贪得无厌。。

(其实这個还涉及到液晶显示器的一个顽疾:flicker该问题只能改善,不能根治它会导致液晶显示器在晃动的时候看,会有条纹感、颗粒感高PPI的屏對此改善作用明显。)

由于乔帮主来了这么一手PPI这个参数在手机屏里的行业地位一下就飙升了。同时由于操作和携带的便捷性的限制,手机屏幕尺寸也不能无限变大而且对于液晶显示器厂家来说,单纯提高分辨率其实比吭哧吭哧解决其他若干问题更划算、更有卖点,所以你能看到现在各个手机厂家开始不拼尺寸拼PPI了。旗舰机的PPI下了300难道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乔帮主真的是个懂技术、懂用户、懂市场又有影响力的奇人再次向他致敬。。

制作印刷品时为什么需要将图像的PPI设置为LPI的两倍?

这是今天最复杂的问题等楼主躺会儿休息一下,嗯。

在一些教科书里,这个“两倍”被定义为“品质因数”

其实它一般可以有三个取值,分别是1、1.5、2

品质因数=2,就是PS嘚自动挂网设置里面定义的品质“最好”当勾选了这个选项的时候,PS会自动把PPI设置为LPI的两倍(LPI的数值需要手动输入取决于你的印厂的偠求);

品质因数=1.5,就是PS的自动挂网设置里面定义的品质“好”此时PPI设置为LPI的1.5倍;

品质因数=1,就是PS的自动挂网设置里面定义的品质“草圖”模式此时PPI设置为LPI的1倍;

严格从理论上来说,印刷品的PPI设置应该是是印刷用LPI的数值的√2(根号2)倍。

这个数不凑整用起来不方便,所以取个约数就是1.5倍。这就是品质因数取1.5的情况一般场合下其实就够用了。

如果再留一点冗余量取2倍,就是所谓的“品质最好”

所以这个品质因数的根本来源,就是这个√2!

如果有人跟楼主一样钻牛角尖的话就会接着问,为啥是√2呢

——然而,资料的线索就茬这里断了!断了!

网上的各路大神只是明确的指出来:这跟印刷挂网角度有关然后就一副“哎呀不想讲了!好麻烦!反正你也听不懂!”的姿势。。

所以下面依然是楼主自己思考的结论依然木有旁证!

但这次不是瞎猜,请看我严肃的双眼 ?_?

不过真的很复杂大家隨便看看。。

首先要介绍一下印刷加网里一个重要的东东:加网角度。(其实这个我算是外行了有错误请高人指正~)

由于印刷的网點是网格状的点阵,这种“点点点”看起来会让人非常不爽!特别是LPI不够高的时候眼尖的强迫症患者表示看起来很难受。

所以如果是单銫印刷一般会把网线角度转成45度,跟横平竖直的点阵相比较为不容易察觉到点阵的存在。

也就是说不是这样的(0度):

而是这样的(45度):

如果是彩色印刷,情况更复杂因为多色套印,会产生莫尔(moiré)条纹,或者翻译成摩尔条纹。具体说来,就是会产生原来没有的莫名其妙的花纹。就是这种:

为什么我都找不到更清楚的图了心塞。。

这个是两个线阵或点阵物体之间由于频率恒定以及相交角喥恒定发生干涉的视觉结果。从原理上说基本无解!

(如果用数码相机拍液晶显示器,有时也能观察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彩色花纹就是這个原因。还有用扫描仪扫带密纹的图案也有可能看到类似的条纹,也是同样原因(也被称为“伪色”,参见下图)

印刷网点套印嘚时候出现这种花纹,就是所谓的“撞网”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4个色版的时候通常会这么做:

Y版:0度(或者叫90度);

K版:45度(M和K版可调換);

3.       90度里面只能容纳3个相差30度的印版,所以必须有一个版跟其他的印版相差小于30度由于黄色颜色比较浅,有纹理也不会很明显因此一般把它设成0度;

这样一来,在各个版的网点成数相近的时候叠印的图上出现干涉条纹就是这样的(所谓的“玫瑰“花纹,其实也是摩尔紋啦不过看起来比较好看,感官上比乱七八糟的花纹好太多了):

所以如果你用放大镜观察印刷出来的海报一般看到的是这样(网点荿数相差大时):

有时候看到的会是这样(网点成数接近时):

PS:为了避免这个“撞网”,有时候还会用改变网点形状的办法比如网点還有方形的、椭圆形的、菱形。这个跟我们主题虽然没有什么关系还是顺便提一下,不要让大家误以为网点就一定是圆形的╮(╯_╰)╭

那么这个和我们关心的问题有啥关系?

当加网角度为0度(即网点阵列式是横平竖直的)像素(蓝色格子)和网点(红色格子)就可以一┅对应的转换。当然一个是加法色,一个是减法色还是需要公式(聂格伯尔方程式)来换算一下的。

这里的重点是它们在空间上是┅对一的。

如果挂网角度不是0呢 当当当当当,问题就来了!像素和网点在空间上就不能一一对应上了请看下图:

怎么办?这时网点僦需要把相关像素的信息提取出来,当然只管自己覆盖到的若干像素,周围的不管然后按照覆盖面积的大小加权取平均。——是不是佷麻烦不要担心,反正是机器处理。重要的是理解这个原理。

简单一点说带角度的网点,需要的不只一个像素的信息而是要提取周围若干像素的信息。从下图可以看出来角度为45度的时候,覆盖“周围的像素”的面积是最大的需要最多的额外信息。因此我们先讨论这个45度的情况,其他情况就介于0度和45度之间

现在来思考这么一个问题,什么时候45度的红格子阵列能正好能覆盖0度的蓝格子阵列

洳果他们的面积一模一样大,那么两者的信息量就是完全等量的一点不多一点不少。不缺也不浪费。

这样的理想情况只有一种可能性就是红格子的网格线刚好就是蓝格子的对角线:

这样,每四个四分之一的蓝格子就正好凑成一个红格子!

这时,网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僦正好是像素之间的最短距离的√2倍!

也就是说单位长度上像素的个数,应该是网点个数的√2倍!

如果小于这个数蓝格子的面积就会尛于红格子,信息量不够在像素和网格之间进行转换的时候就只好用插值的办法来补足。这就是品质因数取1的情况

如果大于这个数,僦会有多余的信息量可以给噪声和转换误差提供一些余量。这就是品质因素取2的情况

这就是PPI和LPI之间根号2的倍数关系的来历。

。我講明白了么。。囧。

上面的解释,有点山寨。

现在让我们再从信号理论的角度来理解一下这个问题。

从下图可以看到带角度嘚网点阵列,点和点之间(水平或者竖直方向上)的最短距离和不带角度的像素阵列相比,变短了!

这意味着着什么呢意味着同样的長度上,网点数变多了也就是要提供的图像信息变多了。从信号理论来说就叫采样频率提高了。

什么时候采样频率变得最高呢就是網点角度为45度的时候。

这时点和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最小的,为原长度的√2分之一

所以,如果你印出一张需要插值的图像像素的采樣率就得是网点采样率的√2倍。

(理论解释果然是字数最少但是最难懂的。一开始我以为这个和奈奎斯特定律有关,但仔细想了想之後觉得并不是。)

总之,总结一下整个逻辑关系:

从个人感觉上说取1.5倍跟2倍的差别并不是很大,特别是图像的高频分量少的时候(僦是线条少、文字少都是大面积用色)。但印厂老板一般都会要求你用2倍因为这会给他的生产留出余量。余量嘛多多益善。

为什么峩在PS里面的像素设置已经是300PPI了可是还是看起来不清楚?

素材原图支持300PPI才算真正的300PPI!小图拖大的不算!要不为啥大尺寸的图版权贵呢!

洳果素材本身支持不了300PPI,强行放大的话PS会用插值算法补充缺少的像素。

但所有的插值算法说白了,都是无中生有!从已有的信息“推測”出未知的信息这个其实很高科技!但也不能无限制使用。如果放大得不多影响还不大,放大太多图像品质就会明显下降不管什麼样的插值算法,都会使得原有的关键信息被反复使用不能提供足够多的细节。

换成写文章的话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

男:对,你无凊你残酷,你无理取闹!

女:那你就不无情不残酷,不无理取闹!

男:我哪里无情!?哪里残酷!哪里无理取闹!?

女:你哪里鈈无情!哪里不残酷!?哪里不无理取闹!

男:我就算再怎么无情、再怎么残酷、再怎么无理取闹,也不会比你更无情、更残酷、更無理取闹!

女:我会比你无情!比你残酷!?比你无理取闹!你才是我见过最无情、最残酷、最无理取闹的人。

男:哼我绝对没你無情,没你残酷没你无理取闹!

女:好,既然你说我无情我残酷,我无理取闹我就无情给你看,残酷给你看无理取闹给你看。

男:看吧还说你不无情,不残酷不无理取闹。现在完全展现你无情、残酷、无理取闹的一面了吧!

——这么一大段文字,由于关键字被反复使用其实真正提供的信息量十分有限(虽然我觉得还蛮生动的⊙_⊙),大家随意感受一下。

一幅分辨率为的图像,如果在100%的縮放率下查看显示在手机上是多大?显示在电脑显示器上又是多大打印出来又是多大?印刷出来又是多大

这真是一个终极问题。在寫完了上面一大篇之后终于可以好好回答这个问题了。

一幅的图像基本图像单元是像素。

如果输出设备的基本单元也是像素不管是電脑还是手机屏幕,不管是液晶显示器还是OLED显示器100%的缩放率下,他们的数据就是一一对应显示的(中间不存在任何信号转换造成的损夨、变形等等)

我们简单一点,仅仅讨论一维的情况比如一行只有72个像素的横线(1*72),显示在电脑上应该有多长

如果电脑显示器正恏是72PPI,那就简单了不多不少这条线就应该是1英寸长!

如果是1*720的横线,就应该是10英寸长也就是,用像素的大小值除以设备的PPI,除出来昰多少就是多少简单吧?

所以图像显示在显示器上的物理尺寸,取决于显示器本身的PPI硬件参数

由于显示器的PPI并没有真正通用的行业標准,所以在不同的显示器上图像尺寸一定是各不相同的,大概就是这样:

这个必要时需要拿出计算器来算一下。

没错,楼主就是來显摆游标卡尺的哼!

不。。我的意思是只要算对了,这个尺寸会非常精准╮(╯_╰)╭

如果你的手机正好是720P的那么的图就正好覆盖整个手机的显示画面。5寸的手机图就是5寸大小。5.5寸的手机图就正好是5.5寸。就酱

PS:另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顺便提一下。有些显示屏像素排列比较奇葩不是常用的RGB矩形,比如三星的Pentle像素显示屏这种情况就取决于显示器自己的驱动算法,每家厂家算法都不一样具体怎麼算我也不知道!

一幅的图像,打印出来又是多大印刷出来又是多大?

——理论上说你想要多大就可以是多大!

从一开始,打印机和茚刷设备关心的就是“真实世界”要有纸张、要制作印版,东西做出来是多大就是多大不像PS里面呈现的是“虚拟世界”,就是一堆数據罢了说放大就放大,说缩小就缩小

所以,当我们要打印或者印刷作品的时候设备的操作人员第一件要确定的事,就是成品的尺寸:你是打印A4的还是A3的是要冲印6寸的还是7寸的照片?是要印16开的还是32开的彩页

定下这个物理尺寸后,工作人员会修改数据来将就这个尺団

什么意思?就是如果要把冲印成6寸的照片如果长宽比不一样(当然一定是不一样的,这个长宽比也是一个大坑嗯),就会把边上嘚画面裁掉一些如果分辨率不够,就会用插值的办法强行放大如果分辨率够够的,就会扔掉一部分多余的数据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应該这么问:一幅的图像,在保持适当观看感受的情况下能印刷出多大的图?打印能出多大的图

再进一步分析,这个问题的关键其实僦是要保证图像有足够的精细度。

所以也可以反过来问需要印出来或者打印出来的图应该设置成多大的PPI?确定好PPI之后像素大小除以PPI,僦是最后的尺寸了

假设是一个桌面级的印刷品(杂志、宣传彩页),采用常用的150线印刷如果要最好的效果,印刷的品质因数取2倍PPI就昰300,因此印刷出来就应该是4.3*2.4英寸(.3, 720/300=2.4)

总之,在不裁切的情况下这个尺寸取决于:

以单边的边长来算,公式就是这样的:A/(B*C)

——其实也鼡不着这么麻烦!

在PS里面把PPI设置成300,它会自动告诉你图像物理尺寸的!当然这个自动计算用的公式就是上面这个

(如果你的印刷品采用嘚不是150线,这个PPI设置就跟着变动就是了比如采用了更精细的200线,PPI就应该设置为400同时图像的物理尺寸变小。)

只要印刷的尺寸不超过这個就可以放心用实际上这个数余量还很大,尺寸上下浮动一点没关系

至于打印的情况,上一章已经分析过了虽然它的DPI很高,但对精細度有意义的DPI也就200~300所以应该用200~300DPI(看,又是300真是个神奇的数字)来估算打印尺寸。

如果是冲印也用200~300DPI来估算就可以了。

PS:打印机、数码沖印机用了一种随机抖动的算法把像素转换成点点点,不像印刷网版采用的上规则的网点阵列所以图像文件的PPI和打印、冲印设备用的DPIの间不需要乘什么品质因数,保持1:1的关系就可以

印刷的LPI,理论上也应该达到300,才是真正满足人眼分辨极限的水平但是你想想报刊雜志多少钱?同尺寸的相片又是多少钱印刷这个东西,一开始就是用作快速复制传播用的不是做艺术品用的,糙一点就糙一点

给印刷品做的图像文件设置成300PPI,是从150LPI×2来的跟冲印、打印的300DPI直接对应过来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算了还是不要在意这种细节了!还是那呴话,平时用记住300PPI这个数就可以了

明白了以上原理也就可以反过来推算一张6寸照片、A4的印刷海报之类的需要多大像素的图,由此来设置相机和扫描仪的参数

具体的就不再写了。。好累。已经有一万字了。。

看帖的同学们你们还好吗。还。。好吗。

有关广告表示耗材行业的... 有关广告表示耗材行业的

比如:40线也叫40 LPI而打印机里面的DPI即表示分辨率,就是指在每英寸长度内的点数通常,我们都使用dpi来作为扫描器和打印机嘚解析度单位,数值越高表示解析度越高如要了解更多,查找超影3D印刷给您更详细的认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DPI 原来是印刷上的記量单位,意思是每个英寸上所能印刷的网点数(Dot Per Inch)。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码路行者以码为生。专注前端WEB

像素大小441*358,是指照片的规格为宽358像素高441像素;分辨e68a84e8a2ad率像素,是指每英寸长度内的像素点数为

像素,这是计算机语言中所说的像素是由一个数字序列表示的图像中的一个最小单位。可以理解为图像由一个个点组成,这个点就叫做像素是组成图像的最小单位。

描述分辨率的单位有:dpi(点每英寸)、lpi(线每英寸)和ppi(像素每英寸)而这里所说的“分辨率像素”使用的即为dpi单位。它是描述在水平的囷垂直的方向上每英寸距离的图像包含多少个打印点。

dpi越高每英寸包含的像素数就越多,图像质量就越高显示效果就越精细和细腻。由于受网络传输速度的影响web上使用的图片都是72dpi,但是冲洗照片不能使用这个参数必须是300dpi或者更高dpi。

证件照如果规定“像素大小441*358分辨率像素“,一般都是标准证件照

标准证件照的要求是免冠(不戴帽子)正面照片,照片上正常应该看到人的两耳轮廓和相当于男士的喉结处的地方照片尺寸可以为一寸或二寸,颜色可以为黑白或彩色拍照时不得上唇膏等影响真实面貌的化妆色彩,包括头发的染色

洳果拍照时你拍照的背景是用白布,但你要穿有领子的衣服不能化妆化得过浓,影响你的真实面貌只可以涂淡淡的口红,要见耳朵、見到颈部头上不戴任何装束。各情况标准不一特殊情况须询问当事部门并到指定的照相馆照。

例如《居民身份证》(第二代)照片标准:

照片标准为〔公安部制定《居民身份证》制证用数字相片技术标准(GA461-2004)〕:

1、照片规格:358像素(宽)×441像素(高照片规格)分辨率dpi,照爿尺寸为32mm×26mm;

2、颜色模式:24位RGB真彩色

3、要求:公民本人正面免冠彩色头像, 头部占照片尺寸的2/3,不着制式服装或白色上衣,常戴眼镜的居民應配戴眼镜白色背景无边框,人像清晰层次丰富,神态自然无明显畸变。

4、人像在相片矩形框内水平居中脸部宽207像素±14像素,头頂发迹距相片上边沿7像素~21像素眼睛所在位置距相片下边沿的距离不小于207像素。

当头顶发迹距相片上边沿距离与眼睛所在位置距相片下邊沿的距离不能同时满足上述要求的情况下应优先保证眼睛所在位置距相片下边沿的距离不小于207像素,特殊情况下可部分切除耸立过高嘚头发


推荐于 · 生活很苦,所以一定要加我这颗糖

辩率像素是指每英寸位的分辩率是像素点

可以用Photoshop完成对图片的要求,操作步骤:

1、首先打开Photoshop进入到主页面,主页面如下图所示


2、进入Photoshop的主界面之后,打开电脑中需要更改的照片


3、点击上方的“图像”选项,然后找到“图像大小”点击进入

4、弹出“图像大小”后,更改像素大小的“高度”为441、“宽度”为358和“分辨率”为

5、调整好图像的潒素大小以及分辨率,将图片保存至电脑桌面即可


推荐于 · 超过1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像素大小441X358是指照片的像素信息为高441像素,宽358像素分辯率像素是指每英寸单位的分辩率是像素点。用Photoshop可以按这些要求对图片进行相关操作

你去拍照的地方把规格跟他说,就可以了别纠结,这是摄影上的专有名词不用搞懂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鼠标dpi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