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买的日本iPhone XX带回中国已经用了一段时间 还能再带回日本用吗?在日本可以单买手机卡吗

在3月28日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贵州茅台董事长…

7*24小时助您找热点,把握赚钱机会不再困难…

融创中国(01918.HK)今日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

00:09来源:余晟以为

摘要:原先的小創业团队Keyhole被Google收购之后才推出了Google Maps,并在很长的时间里主导Google Maps的发展

去年,我读完了Bill Kilday回忆Google Maps前世今生的《Never Lost Again》觉得这本书相比各种“精益创业”的教材毫不逊色,而且更引人入胜

说它好看,主要是因为真实

一方面,我们在Google Maps漫长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到如今习以为常的各种特性嘚萌发、诞生、成型的过程:一键式地点搜索、多图层混合、代表地点的大头针,“我”在地图上是个小蓝点…… 深刻知道这些特性都不昰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创新通常是一个慢慢打磨而且充满意外的过程。

另一方面这本书对公司内部的政治斗争也毫不掩饰。原先的小创業团队Keyhole被Google收购之后才推出了Google Maps,并在很长的时间里主导Google Maps的发展然而,“自成一体”的Keyhole如何面对Google内部错综复杂的局势如何与之前做地图嘚团队相处?如何面对其他人屡次争夺控制权的努力这些故事,在书里都有直白的描写

正是因为这本书好看,又没有中文版所以当時我写了一系列“Google Maps的故事”,许多读者反馈还算不错今天,中信出版社已经出版了《Never Lost Again》的中文版《谷歌方法》

不过也有读者反馈,“Google Maps嘚故事”系列文章太长不方便阅读。所以在得到中信出版社的许可之后,我把“Google Maps的故事”浓缩成完整的一篇方便大家——还没读过嘚可以一次过瘾,已经读过的可以再次重温当然,欢迎推荐给更多人阅读

如今人人都熟悉电子地图,如果你在世界范围内旅游Google Maps更是鈈可或缺。但是如果要追溯Google Maps的起源,大概会让很多人意外它不是来自地图,而是来自一种技术Clipmapping。

Clipmapping大约可以翻译为“片段映射”是SGI(Specialized Graphical Innnovation)的“副产物”,这项技术能把不同分辨率的图像合并起来在用户进行缩放操作时提供“无缝”的体验。如今我们在使用电子地图时缩放操作看起来那么自然,那么符合直觉背后依靠的就是Clipmapping。

传统上Clipmapping技术主要用于电子游戏,在游戏里经常需要用它来渲染大型地图至于真实世界的地图,如果你还记得“传统”上它们就是现定于几个固定比例尺,地图和无缝缩放似乎天然就是绝缘的

1999年,SGI的Michael Jones、Chris等囚花了一个周末研发出将Clipmapping应用到地图上的技术(他们称其为CTFLY,City-Fly)让用户能够自如缩放不同比例尺的地图。所有见过这个Demo的人都被震惊叻原来地图还可以做得这么炫!有人甚至莲想到了当时流行的电影《国家的敌人》。

不过使用Clipmapping来制作地图并不单纯为了炫酷,还有工程上的考虑:使用Clipmapping用户不必下载所有的数据,就可以看到自己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真正实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对于地图这样涉及到海量数据的项目而言,这项技术再合适也没有了要知道,那时候是1999年采用了Clipmapping技术的CTFLY,也需要价值4000美元的Dell电脑才能跑起来

大概昰CTFLY太好了,所有人都被炫酷界面所吸引反而忘记了继续沿着“地图”的方向走下去。SGI也认为这技术如此先进,用来做游戏能赚大笔的錢为什么要去做地图那种没有回报的事情呢。不过Michael等人业余仍然在花时间打磨CTFLY,让它越来越好越来越完善,结果最终被董事会下了終止令:“它的确很酷不过,别再做了”

不甘心的Michael等人提出,能不能把CTFLY拿出去成立一家新公司自己拿投资,自己养活自己董事会哃意了。经过猎头的推荐他们找到了John Hanke,双方对CTFLY都很满意都希望在地图上做一番事业,于是Keyhole成立了

如果你是军迷,大概听说过美国军方的“锁眼”(Keyhole)侦查卫星到上世纪90年代末,型号为KH-11的第五代“锁眼”已经能够监视全球各热点地区,提供,John只能给自己的产品取洺为EarthViewer然而取名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它的市场在哪里呢?

当时市面上已经有垄断级别的数字地图厂商了也就是Esri(读音ez-ree)。Esri创立于仩世纪70年代到2000年,它已经拥有几十万客户端地图超过一百万张,营收达到3亿美元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相比之下Keyhole手里的Clipmapping技术只提供了更好的用户体验,却不是与Esri竞争的法宝那么Keyhole要怎么办?经过仔细分析Keyhole发现了Esri的几个缺点。

第一个缺点是复杂Esri是典型的行业软件,必须由取得GIS专业的学位专业人员经过培训才能操作每遇到新客户,都必须由专家来定制解决方案;第二个缺点是数据不统一用户经瑺要自己导入各种数据,并祈祷这些数据能正确读取并且能彼此对齐;第三个缺点是速度很慢,如果没有预先把数据全部装载到本地硬盤大范围的地图响应非常慢,几乎不堪使用

针对于此,Keyhole虽然很小但仍然明确了与“巨无霸”Esri竞争的策略:EarthView必须做到普通人就能使用,必须提供完整统一的数据必须提供流畅的操作体验。而Clipmapping技术让操作界面符合了普通人的直觉同时,飞速发展的互联网让当然能够在Φ心节点保存海量数据在客户端按需进行读取和计算,这样就同时保证了数据完整性和操作速度

John的眼光确实让人佩服,他的愿景相当奣确就是提供普通人能用的地图产品,所以他根本不畏惧客观条件的限制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我们不是为现在的硬件做开发,而是朝著硬件发展的方向去开发未来的设备计算能力会越来越强,还会有越来越多的设备提供GPS信息(虽然他当时没想到手机也会有GPS)……

当然John吔会客观考虑现实情况早就有人向他建议采用BS架构而不是CS架构,方便用户使用但是John考虑到当时的硬件处理能力和前端技术,没有采纳這个建议——要知道当时连Firefox都没有出头,IE仍然占据着浏览器市场的最大份额更重要的是,Ajax没诞生流行更是六年之后的事情了。

“船夶难调头”的悲剧又一次上演针对Esri的痛点推出的EarthViewer大获成功之后。之后Esri也尝试做同样的产品,提供了同样炫酷的效果一度把Keyhole的人吓了┅跳。但他们迅速发现Esri的产品在演示时竟然没有联网线,也没有接Wifi瞬间Keyhole的家伙们就放心了:Esri的界面再炫酷,却无非是新瓶装旧酒

就這样,Keyhole打开了销路来自Sony的第一笔投资一直撑到了2002年左右,John必须去寻找新的投资商他想到了Nvidia。当时Nvidia已经打败3dfx(一个古老的名字)成为圖形加速卡的霸主,蓬勃发展的游戏行业对图形加速卡提出了旺盛的需求Nvidia的市值高达100亿美元,有实力投资更重要的是,John真正想做的是铨3D的地图他需要类似Nvidia这样厂商的支持。

Keyhole给出的条件是:Keyhole为Nvidia独家定制优化版本换取Nvidia的投资,并把EarthViewer客户端包含在Nvidia的显卡附赠光盘中但是Nvidia嘚团队对此置之不理:和家大业大的Nvidia比起来,Keyhole实在太小了根本不懂什么是规模。

John没有放弃他设法直接联系到了Nvidia的创始人黄仁勋。最终結果是黄仁勋同意给Keyhole提供50万美元,定制Nvidia专属版本EarthViewer NVJohn答应了,因为有了这50万美元公司还可以多撑两三个月,而开发专门版本只需要几周嘚时间

在双方的会谈中,黄仁勋还提到EarthViewer有没有考虑过,在展示街道级别的地图时同时提供“实景”呢?John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这楿当于收录几十万英里长的实景图片”,他停了好一会儿才说“做到这一点,大概要20年后”

EarthViewer NV发售之后广受欢迎,Keyhole的人收到各种用户的留言典型的是“天呐…天呐…老天呐…”。EarthViewer NV每份要卖的URL

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2003年3月20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开始攻打伊拉克,各夶电视台也开始了连篇累牍的报道最早,Keyhole的人以为CNN只会用EarthViewer事先录制一些动画,作为报道的补充不过这一次,CNN的记者Miles O'Brien突发奇想他不洅想用事先录制的动画,而打算在演播室打开EarthViewer软件从地球全貌出发,逐步定位到巴格达“亲临”战场。于是电视观众们看到的是这样嘚画面:

现在是格林威治时间早上7:30分我们通过在地球上空几百英里的卫星来看看巴格达,这些照片比人工报道更能说明情况我们使用EarthViewer嘚软件来放大地面,看看轰炸的成果……

此时此刻屏幕的右上角还醒目地飘着指向了新发布的服务。当时Google的服务端只能整点发版(火车模型)这样就可以赶上当晚7点的发布。虽然此时还没有发布任何消息但如果用户输入,是可以正常使用的这一次,工程师们寄希望於“没有人会发现这个域名”

2月8日早上7:45,Slashdot上已经有人在讨论新出现的Google Maps了原来有Google的拥趸偶然发现了这个域名,并发到了Slashdot上于是流量开始涨起来,这让运维和后端工程师们感到紧张——当时Google总共有40万台服务器工程师们立刻开始想办法,让负载尽量均匀地分布到各台服务器上

所幸没有悲剧发生,Google Maps的发布大获成功用户大呼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炫酷的产品,大家热衷于在地图上做各种新奇的探索上线第一忝,Google Maps就获得了1000万PV在Google全站的流量中,Google Maps占据了显着的比重

第一版Google Maps只有美国和毗邻的加拿大、墨西哥,其它地方都是海洋来源:Google

不过,抱怨也随之而来Google Maps最早只提供了美国的地图,其他国家业务的负责人纷纷找到Google Maps的团队希望能在自己负责的国家提供地图服务。他们甚至积極搜罗了当地国家的地图提供商信息让Google Maps团队接洽,以便尽快在Google Maps中看到这个国家

对Google Maps的团队来说,新增国家固然能带来商业上的收益却沒有什么技术上的挑战,他们只需要导入对应国家的数据即可2005年7月,日本地图上线2005年8月,英国地图上线然后是爱尔兰、法国…… Google Maps的囚(根据收益情况)给所有国家做了个排序,照着它在全世界招募商务拓展人员

对于Google Maps的服务端开发人员来说,下面要做的就是为Google Maps提供卫煋地图让用户可以混合查看。之前为了赶发布周期第一版的Google Maps没有提供卫星地图,现在工程师们要加上它了。因为之前老大们要求买丅“覆盖整个地球的地图数据库”几千万美元花出去之后,办公室里堆满了硬盘工程师们夜以继日处理卫星地图数据。Google甚至专门从办公室拉了一根光纤直通机房提高传输速度。

终于在2005年4月4日,提供卫星地图查看模式的Google Maps发布了它的项目名字是Google Maps with Satellite。尽管梅姐和John对这个名芓各有想法但是梅姐选择了让John来决定,而Satellite这个名字也确实符合大多数人的预期

一周以后,梅姐给Google员工群发了一封邮件宣布Google Maps是Google既Gmail之后叒一个大获成功的产品,并特别表扬了Chikai邀请他到自己的办公室,给了一份特别的大奖这份奖励是什么,其他人谁也不知道

再过一个朤,梅姐又给Google员工群发了一封邮件宣布因为Google Maps大受欢迎,提供地图服务的Google Maps团队将和提供本地搜索的Google Local团队合并新团队的名字是“Google Local”。这封郵件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毕竟Maps是约定俗成的公认的名字,而Local往往让人不知所云不过,支持Google Local的人也有理由Google Maps发布之后,广告生意接踵而來地图相关的广告叫local ad,与Google大获成功的AdWords一脉相承

但是大家都知道,真正的问题不是名字真正的问题是,梅姐始终没有放弃整体操盘Google Maps的念头之前,Google主管工程的高级副总裁Wayne Rosing是支持Keyhole的所以梅姐还有所顾忌。但是2005年Rosing已经套现离开,Keyhole再没有了靠山到底是坚守Google

John告诉他的同伴們:“你们都靠边站,我来处理这件事”

Jonathan Rosenberg,1961年出生在芝加哥大学读了MBA,在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美国顶级私立文理学院)获得了艺术学士学位。2002年他加入了Google,依靠自己不凡的洞察力和前瞻眼光主导了搜索、广告、Gmail等多个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2005年的一天Rosenberg和同事咑篮球。在球赛开始之前他说:

新发布的Google Maps很棒不过还可以做得更好。我真正想要的是这样的地图:上面可以一眼看到本周末硅谷在售的所有房产这些数据可以直接发到我的某个设备,然后我开车跟着导航直接去看房就好了

那是在2005年,iPhone还有2年才问世Rosenberg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他看到了几个新玩意儿

2004年末,梦工厂的动画师Paul Rademacher想在湾区租一套价格合适的房子他在Craigslist上搜了几个月,在地图上标出地点和价格等周末再去现场看。他花了许多个周末用了许多张地图,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房子有一天他忽然想:

这办法太蠢了。应该有统一的地圖所有待租的房子都标在上面,我可以直接按地图来搜索一目了然。

2005年发布的Google Maps让Rademacher眼前一亮:这就是我想要的!于是他破解了Google Maps的前端代碼刨出了地图数据,再把Craigslist上的房产信息抓过来按对应地理位置标注在地图上。

在Google Maps发布之后三天的界面。来源:等等大受欢迎的网站甚至包括后来流行的的Uber、Lyft都重度依赖Google Maps,但Google并没有要求瓜分它们的利润

因为,这不符合Google的精神

今天看来,符合Google精神的免费的Google Maps API,其实昰Google早期联系开发者、营造社群影响力的有力工具毕竟,当时Google还只有搜索和Gmail虽然口碑都不错,但都不太可能通过API玩出花来但是如今大紅大紫的Mashup(服务混搭),理念上其实是和早年Google Maps二次开发的那些网站共通的

当然对Google Maps来说,意外可以来自Mashup这样的使用方式也可以来自竞争對手,有一些重要的机会恰恰是在竞争中出现的。

2004年Google Maps发布之后地图服务迅速变得热门起来。微软、雅虎都在摩拳擦掌准备杀入这一領域。

2005年3月28日《华尔街日报》发了一篇文章:在地图上,微软打算同场竞技比尔·盖茨隐居了7天,读完了300页的报告思考微软的未来。盖茨选出了未来的重点项目:Virtual Earth(虚拟地球)按照这个项目的说法,未来的地图服务会提供出行指引、交通路况、实时街景,还有其咜很多信息“我很看好它的前景”,盖茨如是说

按照报道的说法,微软上下都很重视这个项目包括研究部门在内的多个团队已经参與其中。

这份报道让John异常紧张因为之前,Keyhole的团队和微软打过交道微软管理层的Vic Gundotra在微软内部演示过Keyhole的EarthViewer,甚至在微软开发者活动上做过推銷Keyhole之前还派人去过微软总部,为微软的操作系统专门优化EarthViewer所以微软的人对EarthViewer也很熟悉。

对对对Google Maps是完美无缺,放心让这泡沫继续膨胀吧Google的人什么都能干,所以别问Google的股价是多少你们只管买就好了。

而在Google内部大家已经可以感受到压力。标着“加快”、“紧急”甚至是“全力配合”的邮件一封又一封地出现预算已经很充足了,现在又加倍人员飞速增长,Keyhole刚加入时只有29个人6个月过去已经扩张到200人,噺增人头的要求仍然获得了批准

Tech汇报给Bret(Bret汇报给梅姐)。虽然汇报线很清楚但合作起来总有些别扭,梅姐也一直没有放弃全面掌控地圖团队的想法

现在,John和Keyhole团队看到了一个机会

于是,他们根据自己在地图行业的经验和思考写了若干邮件给布林、佩奇、施密特,阐述Google Maps的战略和战术同时,John根据对微软的报道推断出微软和航空图片和卫星图片提供商之间的合作方式和价格,并评估了这些服务商的能仂按照John拟定的计划,Google应当加速发布自己版本的EarthViewer软件Keyhole、Google Local、Where2 Tech三个团队必须合为一体,同时必须花大力气充实自己的数据他同时也列出了偅要的地图服务提供商的名单。

之前一直困扰John的他和梅姐的关系问题现在已经彻底不存在了,梅姐已经出局纵然心有不甘,也无话可說

按照John的说法,在这个决策过程中Google负责商务拓展的副总裁Megan Smith(现任美国政府的CTO)为John出了很多力。要知道当年Google收购Keyhole就是Megan出面来谈的,在Google IPOの前破例提前给John看Google财务状况的人也是Megan。在成立Google Geo的决定过程中负责人的另一个人选是Bret。按照John的说法:“我觉得Bret当然是有能力的但是还呔嫩,大概就是这样不管怎么说吧,最后管理层决定让我来坐这个位子。”

不是所有人都欢迎这个决定Bret、Jens、Lars,还有很多人都不赞哃这样,他们都认为是自己创建了Google Maps尤其是Where2 Tech,他们两年前才凑齐四个人过了不久,其中三个选择回到澳大利亚虽然仍然在Google,但已经脱離Google Maps

他们的离开固然可惜,但已经不那么要紧了因为Keyhole的人已经看到了Google Maps的局限,早就在谋划推出全新的产品了

相比浏览器里的地图,客戶端软件至少有几个方面的优势是无可取代的:迅速的响应流畅的体验,3D地形展示功能测距等GIS功能,本地数据的导入导出…… 所以Google僅有浏览器地图是不够的,还需要推出客户端地图:Google Earth

Google Earth可不是EarthViewer的简单翻版,最显着的变化是借助Google强大的搜索功能,搜索面板从之前的多欄简化为一栏还有强大的测距、标注工具。值得专门提到的是Google Earth提供的卫星图像数据量是之前EarthViewer的10倍之多,支撑它的服务器也不是之前的幾十台而是几万台。

但是这些还不够,要发布Google Earth还有一堆问题要找到答案。

首先新产品该叫什么名字?

地图团队希望这个产品的名芓里有Google而不是像Picasa, Blogger那样看起来和Google毫无关系。但是到底该叫什么名字呢不少人支持Google Globe,这个名字看起来有点抽象但又包罗万象很适合Google那种“少说话,多做事”的风格但是,John选择了Google Earth一锤定音。

其次新产品该卖多少钱?

之前EarthViewer的售价是:专业版每年600美元普通版每年79美元。Keyhole被Google收购之后所有的价格都打了五折。但是数据量是EarthViewer十倍的Google Earth要卖多少钱?布林和佩奇决定免费开放!所以Keyhole的人做了个折衷,Google Earth也提供了專业版Google Earth Pro提供了更强大的功能,每年收费399美元不过到了2015年1月30日,Google宣布Google Earth Pro也不再收取费用,免费开放使用

按照之前Keyhole的数据,访问网站的囚里面只有8%到9%会选择下载试用,因为需要注册据估计,Google Earth的情况要好点转化率大概会提高一倍,在16%到18%之间但是作为对比,Picasa的转化率達到了35%左右一个很大的区别是,用户不需要注册转化率高当然是好事,但Google Earth的数据量比之前的EarthViewer多10倍需要遍布全球的数以万计的服务器來支持,而且是免费使用的如果不需要注册就能使用,会不会导致软件的滥用流量的爆发?

Keyhole的团队挣扎了很久才决定:Google Earth应当不需要注冊就可以下载使用

看起来,Google Earth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但是Keyhole的人无论如何没有想到东风恰恰掌握在他们的“老朋友”——梅姐(Marissa)的手里。

事情是这样的Google Earth要上线,就必须启用这个域名启用新域名,必须得到梅姐的书面许可没有她的许可,谁也不敢擅自作主但是到了2005年6月27日,那个周一的中午距离Google Earth的发布只有12小时了,无数的文章、博客、新闻组都已经准备就绪梅姐还没有点头。不得已負责产品的Bill Kilday只能直接冲去找梅姐。

梅利莎我们需要你的书面许可,这样才能启用

好呀,那么参加周四的UI评审会吧你和John必须先预定日曆,等确认其他几十个PMM都是这么做的。在Google我们都是这么做事的。

但是我们等不到周四了我现在就需要许可。今晚9点有八家媒体要发咘信息John去纽约了,PR的人已经准备好了Google Blog的内容程序已经部署到六个数据中心,只等发布了

什么意思?什么叫“只等发布”开什么玩笑?你还没有发布许可呢你根本不可能发布!你们为什么不早点来参加UI评审会?你们Keyhole的人又搞这一套!你们这些家伙总是跟我来这一套!

梅姐的声音很大在场的其它产品经理都偷偷离开了。但是Bill没有离开。据他说他完全不知道如何会这样:“梅姐在想什么?因为发咘Google Earth没有提前跟她打招呼吗还是因为John成了热门的Google Geo的老大,而她出局了……” 无论如何,Bill没有离开也没有动怒。

还好梅姐抱怨了几句John囷Keyhole团队之后,冷静下来说:“OK让我看看这玩意儿。” 看完Bill的展示梅姐给开了绿灯:“好吧,我许可发布不过,记得周四来参加UI评审會” Bill的回答也很大方:

没问题,我很乐意参加

这里需要讲点背景知识。以梅姐为代表的Google“老人”一直对Keyhole的人有微词Google都是名校毕业、聰明绝顶的年轻人,相比之下Keyhole属于“草台班子”,人的年纪也偏大(佩奇和布林都出生于1973年Hanke和Bill出生于1967年,之前Hanke职位的另一个人选Bret Taylor更是1980姩出生)

更重要的是,Keyhole虽然团队被收购了但仍然在维护和销售EarthViewer。而在Google的“老人”看来Keyhole的人会开小灶,优先把最好的地图数据留给EarthViewer用然后才轮到Google Maps和Google Earth使用。虽然Keyhole的人觉得这是天方夜谭但他们没法说服Google的“老人”——这个例子充分说明,团队间的信任是多么重要缺乏信任会带来多少无中生有的矛盾。

风波归风波最后Google Earth还是顺利发布了。最初版本的安装包大小为28MBGoogle动用了几十万台服务器来支持,其中专門用来提供地图数据的服务器就数以万计在发布后24小时,下载次数就超过了45万次第28小时,下载超过了50万次要知道,之前Keyhole团队花了两姩时间才让EarthViewer的下载量达到50万。媒体报道也接踵而来不吝溢美之词。

不过乐极生悲汹涌而来的流量终于在周三晚上冲垮了Google的防线,Google Earth“暫时无法使用”了并且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持续“上线-下线”的命运,即便Google有几万台服务器参与支持也无济于事到第七天,工程师才終于想到了办法彻底解决了问题。之后每天下载量都保持在30万到50万之间。

面对这些数字Bill又想起了之前他和布林和佩奇的对话。

营收1000萬美元还是发展1000万用户,你们更喜欢哪个目标

对Keyhole团队来讲,一年之后你希望我们把营收做到1000万美元,还是发展出1000万用户

我想,你們这帮家伙应该考虑比这大得多的问题

即便Keyhole的人暂时还不理解什么是“大得多的问题”,也不要紧因为他们很快会发现,Google Maps的应用超出叻自己的想象

2005年8月25日,卡特里娜飓风的袭击让新奥尔良受灾严重政府出动了大批力量救援灾民。Google Geo的团队认为他们应当为救灾出点力。于是他们加快了新奥尔良地区的图像更新速度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方便救灾和撤离他们继而发现,最快的办法竟然是通过单独的KML攵件直接提供某个地点的图像这样不必等待地图的完整更新。不过他们没有预料到的是Google Earth以一种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式,大大提升了救灾嘚效率

事情是这样的:参与救灾的是海岸警卫队,对于地理位置他们有一套自己的体系采用经纬度、地点坐标之类的描述法。但是民眾在打电话求救时往往只能说出自己在哪条街多少号或者“在查尔斯广场东面两个街区”之类的描述。如果打电话给911接线员要求“说絀你的经纬度”,这是谁都没法想象的事情然而没有经纬度,只有街区、街道、门牌的话海岸警卫队的地面和空中救援队完全找不到方向。

不知是谁想到了Google Earth但这个主意绝对给救灾帮了大忙。求救者发出信息之后海岸警卫队的调度人员直接输入地址,就可以查到经纬喥救援人员能迅速定位地点。地点定位了之后救援人员还能根据最新的卫星照片提前定位障碍物,规划好路线这些都大大提升了救援的效率。据参加救灾的人说Google Earth起码帮助解救了几百人的生命,所以他们希望特别感谢

Google Earth里的新奥尔良(2018年),可以看到街区所在经纬度来源:Google

这当然是宣传Google Earth的好机会,Keyhole的人也看到了这个机会但是,Google的人从上到下都不希望借用这个机会。

不这不是我们做事的方式。峩们不愿意蹭这样的热点把自己塑造成幕后英雄,佩奇和布林也不会同意的

不愿意宣传,并不代表Google不愿意参与这样的事件

Moore为了保护聖克鲁斯山(距离Google总部只有一个半小时车程)的植被,一直在与木材公司斗争木材公司给当地居民的公开信中承诺,伐木活动只会对当哋居民生活的影响微乎其微并标注了伐木的区域。之前环保人士没有办法准确监督木材公司是否履行了承诺,因为实地测量的要求太高了但是现在,有了Google Earth提供的卫星地图砍伐范围一览无余,再没有任何遮挡也不可能存在争议。甚至连木材的运输方式运输路线都被记录在案,Moore等人制作了3D演示详细说明了木材公司的所作所为。在小镇的听证会上后续的伐木计划被当场拒绝了。

Google的人知道这件事之後并没有选择避嫌,而是大方将Moore招募到公司内Moore汇报给Brian,带领一支团队发掘Google Earth在环境方面的各种用途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他们希望“为哋球制作一张鲜活的、实时更新的仪表盘”

其实,Google Earth的用途不仅限于环境保护新物种、新海岛、物种的迁徙等等。随着用户的增加层絀不穷的用途被发掘出来,甚至还有段传奇经历被拍成了电影

Saroo Brierley出生在印度,五岁时误登上一列火车从此与家人失散。火车带着他穿越叻整个印度来到了加尔各答后来他又被澳大利亚的夫妇收养。成年之后Saroo依靠Google Earth提供的信息,历经磨难最终找到了自己出生的家庭。后來他把这段经历写成了一本书:A Long Way Home派拉蒙影业把它拍成了电影,取名《雄狮》2016年,《雄狮》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有观众打趣说,这“纯粹是Google Earth的宣传片”

然而,当时GPS的使用并不让人乐观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移动电话流行起来让民众拨打报警电话方便了许多,泹911同时发现许多报警人并不能准确描述自己的位置,这给救援带来了很大的困扰1996年,FCC强制规定未来手机运营商必须能定位报警人的經纬度,2000年开始必须能向911传输报警人的准确位置。

但是直到2006年推进情况也不容乐观,虽然手机制造商迫于规定不得不添加“应急”的GPS功能但没有哪家制造商愿意随时开启自己的GPS功能,也不容许通过第三方软件开启因为当时的GPS方案太费电了。正因为这样Garmin的人才神秘兮兮地搞出这台能持续GPS定位的设备。不过他们不知道在加州的库比蒂诺,还有一家公司也在动同样的脑筋

现在所有用过手机地图的人嘟知道了:“我”就是地图上的蓝点。如今Apple内部甚至有一支专门的力量,名字就叫“蓝点团队”(the Blue Dot Team)专门研究实时定位功能,Google内部也哃样有专门的研究队伍但是谁会想到,今天大家认为习以为常的小蓝点当年要花费九牛二虎之力,费尽周折才诞生呢技术的进步,囿时候就是这样曲折

Updates:Apple最新(2018年9月)推出的iOS 12中增加了一个特性RapidSOS。有了它iPhone用户在拨打911时,地址会“安全而且自动地”发送到911

如今大家嘟知道每年一届的Google I/O,这是开发者的盛会Google会在上面发布新产品,与开发者们密切交流但是大概没有多少人知道,最早Google I/O的想法也与地图有關

GeoEye-1的发射时间定在2008年9月6日,直到9月5日Daniel才收到布林和佩奇的助理的电话:

好消息,他们明天会来看卫星发射

不过,还有件事情他们想要直接落地在范登堡机场,不想先落地在其它地方再坐车去发射台。

什么你是认真的吗?是范登堡那个空军基地?

对没有错。怹们想要直接在那里落地观看卫星发射,然后上飞机离开

不,我可没开玩笑你问问能不能这样安排,只有这样安排他们才会来

这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要求布林和佩奇的行事一向天马行空,两位创始人之前买了一架波音767飞机他们争论的一个点是:飞机上箌底是要装双人大床还是装吊床。所以放下电话Daniel连忙去联系GeoEye公司的人,得到的答复是一样的:“你TM在开什么玩笑”

不过,Daniel总是有办法搞定了这一切

第二天早上,布林和佩奇的湾流公务机降落在范登堡空军基地的机场舱门打开,走出来的是佩奇和他的未婚妻布林和怹怀孕的妻子。布林的打扮和平时一样:T恤、牛仔裤、洞洞鞋机场上,迎接他们的是整齐着装的GeoEye公司代表和军人

在众人的注视下,卫煋顺利发射升空下午2点18分,他们乘上飞机离开了

GeoEye-1拍摄的50厘米分辨率照片。上图为美国俄亥俄州游乐园下图为澳大利亚堪培拉市体育場。

GeoEye-1如何能从683千米的高度拍摄那么高精度的照片据美国《流行科学》杂志介绍,GeoEye-1的拍摄过程如下:

1. 入轨发射升空进入683千米的轨道之后,在7年寿命内还可以依靠燃料机动100千米(受地球引力影响,卫星高度会不断降低所以需要“升高”)。

2. 接收指令操作员可以从阿拉斯加、弗吉尼亚、挪威、北极四个基地向卫星发送指令,指定具体的拍摄地点和时刻

3. 定位。GeoEye-1是第一颗具备军用GPS定位精度的民用卫星其哋面定位精度可达2.7米,是之前水平的1.5倍

4. 对齐。在卫星准确定位之后卫星上的滚轮会反向旋转,抵消卫星自转的影响以便镜头对准目標。

5. 测光地面操作员根据当时的太阳光线和卫星位置,确定曝光时间卫星的精度很高,所以拍摄元件的工作要求也非常苛刻它们封裝在一个圆筒里,工作时必须保证温度稳定在72华氏度(22.2摄氏度)绝不能直接暴露在宇宙中。曝光时间确定后卫星上的密封门打开,完荿拍摄密封门立即关闭。

6. 拍摄卫星每2秒钟拍摄一幅20000 x 37500(7.5亿像素)的照片,单次拍摄任务总计2分钟共获得约900亿像素的图像,覆盖范围6000平方英里(约1.5万平方公里)然后,处理芯片将数据写入卫星搭载的1T容量的SSD硬盘

7. 传输。卫星每天可以拍摄的面积约为德州大小(约69.1万平方公里作为参考,四川省面积为48.5万平方公里)每天与地面进行无线电通讯40次,将数据加密传输至地面

如果之前Google Maps所做的一切,大都符合普通用户的直觉经验能够简单感知的话,Ground Truth项目则真正代表了Google的野心:把物理世界装进去让物理世界可以搜索。要了解Google Truth还得从历史说起。

2007年iPhone面世之后2008年Android也面世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地图业务也在高速增长。通常互联网公司很擅长解决规模的问题,只需要简单增加机器就可以成本并不会随业务规模增长而飞速上升。不幸的是地图业务不是这样。

Google Maps所有关于道路的数据都来自荷兰的Tele Atlas和美国的Navteq兩家公司。所谓道路数据指的是单行、限速、限高、车道数量等等。以前每个国家都有几家公司做这种业务,每家公司都有众多数据標注人员负责标注各种数据,保持数据库的更新到了2008年,此类公司不断集中Tele Atlas和Navteq成了统治世界的两大巨头。

既然身为巨头当然不会放弃攫取利润的每一个机会。掌握了道路数据就掌握了车载导航仪市场的命脉,车载导航的市场正在爆发式增长Tele Atlas和Navteq指导,虽然Google Maps是它们嘚大客户但不是唯一客户,而且它们也很恐惧Google的技术能力。不止如此市面上的其它导航仪厂商,比如Garmin,

这样Google Maps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随着用户数的飞速增长获取道路数据的成本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因为道路数据的计价并不是按数据容量来而是按数据使用量来。換句话说某份数据被浏览了一次,就收一次钱再浏览一次,再收一次钱Google Maps追求的是流畅、生动的操作体验,所以需要大量的数据也許你只是在Google Maps或者Google

2008年,因为成本高企John和Daniel去Navteq谈判,要求改成固定费率但是谈了48小时过去,Navteq仍然坚持高昂的价格这还不包括导航功能。于昰John和Daniel换了策略打算收购Tele Atlas。等待他们的是Tele Atlas的投资机构给出的数十亿美元的报价而且还不是“一揽子”方案,数据的使用仍然有诸多限制

上面提到,2007年斯坦福大学研究无人车的Sebastian Thrun和他的团队加入了Google,他们把街景业务做起来了2008年,Thrun有了个新的想法他找到Google Geo负责技术的Brian说:

沒准,我们可以直接从街景数据里直接提取道路信息

街景团队每年投入在几千万美元,但是如果能直接从街景数据里提取道路信息就鈳以为公司节省下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而且好处不只有省钱还可以大大提升地图更新的速度。

如果道路数据掌握在Tele Atlas和Navteq手里Google Maps的用户发現标注错误,比如本来不应该是单行的地方标注了单行他们只能报给Google,然后Google报给Tele Atals或Navteq公司再安排对应的标注人员去勘查、核对,如果真嘚需要修正修正之后再更新到公司的数据库里,然后同步给Google这样Google Maps的用户才能看到。这个流程实在太漫长按照职场的经验,一旦流程涉及的环节太多效率和准确性必然下降。普通用户或许还能忍受但Thrun和Levandowski领导的自动驾驶团队当时自动驾驶团队已经有90人,地图的准确性、及时更新对他们来说至关紧要,绝不能忍受那么漫长的流程

2007年末,Google已经开始使用街景数据核对商户的地址如果商户告诉Google,自己的哋址被标错了那么Maps团队就会直接调用街景的数据,核对并更正在这个基础上,Thrun打算更进一步:直接从街景数据中提取道路信息或者說,直接从街景数据中还原所有的地面信息

Google的算法可以从街景照片中识别出各种对象。来源:CNET

Ground Truth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它的愿景远遠超过了之前的Google Maps更符合拉里·佩奇最初的想法:让物理世界可以搜索。这个目标当然需要巨额投入——为了维护准确的道路信息,以前需偠成千上万名人来做绘图和标注现在起码也需要数千人(正式的称呼是“操作员 oprator”)来维护。这个项目一旦开始就不可能再有回头的機会。

拉里·佩奇承诺,对Ground Truth“支持五年”2008年夏天,他下达了项目启动的命令

Ground Truth当然很好,但这是个前无古人的项目没有人知道到底要怎么做。Ground Truth团队做的第一件事是开发标注平台,它的名字叫Atlas(巨人)它有点像Esri的专业软件,但为Google Geo团队的具体情况做了很多的改进据看過它的人说,其界面有点像三款软件的混合:Google EarthStreet View,Adobo Illustrator使用者可以直接在地图上画线,添加注释

Refrencing,拓扑统一地理编码参考文件1990年美国人ロ普查局用于支持人口普查程序和进行调查分析所使用的数据结构。TIGER文件包含街道地址范围和调查区边界这种描述性数据被用来把地址信息和普查数据与图层特征联系起来),以及最新的航空、卫星地图虽然据Ground Truth的人说,TIGER的数据质量比较差但它们是免费的。

Ground Truth的操作员把各种来源的道路数据对齐来源:CNET

这些数据在Atlas中混合起来,首先用计算机处理识别出街道和地址的铭牌,以及限速标识、学校标识、车噵数目、左转-右转闲置……等等等等识别出的每一处信息都需要综合多种数据进行核对。比如识别出某处标有单行标识而且路上所有車都驶向一个方向,那么这个识别应当是对的反过来,如果有单行标识但路上有双向的车流,这个识别多半有问题

人工标注的道路編号和行驶方向(红色为禁行)。来源:CNET

因为机器识别不够智能不够准确,Atlas项目还需要人工干预大量的人工干预。

不久Google总部的45号楼裏秘密搭建了Ground Truth的工作室。与一般办公场所不同的是这里没有办公座位,桌子上只有一排又一排的电脑员工甚至都没有座位。每天三班每班8小时,一批又一批的操作员进入工作室标注、核对地图数据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所有的操作都对主管透明所有的电脑都只能运行Atlas而不能运行其它软件,所有的员工都不能带手机进场

最初,Ground Truth项目雇佣了200名操作员很快扩张到500人。然后在过道里增设了更多的桌孓更多的电脑。继而人员扩张到2000人再扩张到5000人……

左图是机器生成的路径,右图是人工修正之后的路径来源:CNET

到2009年夏天,Ground Truth项目已经取得了惊人的进展但数据还不够好,还不足以替代Tele Atals和Navteq的数据所以,John还得忍受两大巨头的傲慢和挑剔:“今年还按去年的价格来只要伱们动一动念头,今年就免谈” Tele Atlas不但要求高价,而且提出:要续签就必须续签两年但是Tele Atlas和Naveteq不知道,它们的要价开得越高Google搞Ground Truth的动力就樾足。这中间Tele Atlas大概感知到了一点什么,所以试图在合同中加入条款禁止Google自己搞道路数据,但是John和Daniel当然不会同意

合同的拉锯一直延续箌2009年秋天,终于要签字了Google邀请Tele Atlas的人参观Google在瑞士苏黎世的办公室。那里室内有一根滑杆从5楼直通1楼,平时员工可以玩消防员的游戏从5樓抱住滑杆,就直接滑到1楼Google邀请Tele Atlas的人一起玩这个游戏,CEO同意了但作为谈判主力的营销负责人De Taeye拒绝了,于是大家继续谈终于有一天,怹让步了:“好吧我从这里滑下去,然后就签字”

合同终于签订了,六周以后De Taeye应邀来到谷歌山景城总部参观。在所有人的职业生涯裏大概没有人有比这更悲惨的经历了:他亲眼看到了功能接近完备的Ground Truth。更糟糕的是按照Google和Tele Atlas的合同,收费单位不是地图数据量而是使用佽数不过Google没有“义务”使用这些数据。John同时故作轻松地告诉他:“我们打算在三天内把Ground

后来每次回忆起这段经历,John都特别得意

就好潒跟人在打扑克,而你知道自己手里握着王牌

此后,Google Ground Truth再接再厉朝着“让物理世界可以搜索”的目标不断前进。如今有赖于Google强大的计算能力,专业的操作团队用户在Google Maps中反馈的错误标注,几分钟内就可以被核实、修正然后同步到全世界所有的Google Maps使用者。耗资9.66亿美元收购Wazeの后Google可以把交通事件(事故、临时管制等)以近乎实时的速度推动给用户。耗资5亿美元收购Skybox Imaging之后Google具有了自己发射卫星的能力,虽然它從来没有公布过自己的卫星数量……

2010年10月拉里·佩奇给所有Google员工发了一封邮件,宣布组织架构重组:Google搜索的首席工程师Udi Manber升任产品管理和笁程的总负责人而在之前的分工里,梅姐主管搜索的产品Udi Manber主管搜索的技术,现在Udi Maner已经统管了一切。那么梅姐怎么办?

在这之前烸姐已经给John打过电话了。梅姐告诉John组织架构将有大的调整,Udi Manber的地位更加巩固而梅姐相对边缘化。

John以前我只花了5%的精力在Geo团队,现在我希望花上100%。我希望你留下来我希望我们可以和睦相处。

梅丽莎这是个好主意。

之前梅姐和John的关系已经缓和,大家建立了日常的茭流梅姐甚至邀请John去参加了她的婚礼。但是放下电话早已心生退意的John想:是时候离开Google,去寻找新的方向了

六个礼拜之后,梅姐召集Geo團队宣布她将成为负责人,同时她公布了John要离开的消息。

再过不到两年2012年7月,梅姐宣布离开Google赴Yahoo任职。

而Google Maps还在继续进化继续为千百万用户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iPhone X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