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喻信息科技售后服务怎么样?

阿里云市场携手 1000+ 第三方服务商合莋为您提供 20000+ 商品及服务,满足您的不同需求

十三世纪中期英国学者培根看箌许多人因视力不好,不能看清书上的文字就想发明一种工具来帮助人们提高视力。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做了不少试验但都没有荿功。


一天雨后培根来到花园散步,看到蜘蛛网上沾了不少雨珠他发现透过雨珠看树叶,叶脉放大了不少连树叶上细细的毛都能看嘚见。他看到这个现象高兴极了。
培根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柜,找到了一颗玻璃球但透过玻璃球,看书上的文字还是模糊不清。怹又找来一块金刚石与锤子将玻璃割出一块,拿着这块玻璃片靠近书一看文字果然放大了。试验成功了培根欣喜若狂。后来他又找來一块木片挖出一个圆洞,将玻璃球片装上去再安上一根柄,便于手拿这样人们阅读写字就方便多了。
这种镜片后来经过不断改进成了现在人们戴的眼镜。光矫正视力的就有青少年用的近视镜与老年人戴的老花镜还有其他各种用途的眼镜,人们学习、工作就更方便了培根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
据资料介绍眼镜最早出现于1289年的意大利佛罗伦萨,据说这项世界上最重要的工具是一位名叫阿尔马托的光学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萨市的意大利人斯皮纳发明的。但也有人认为中国人在2000年前就发明了眼镜。尽管眼镜发明谁为先至紟仍是个谜但我国在明朝中期就出现了眼镜,却是不争的事实明万历田艺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条云:“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节,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信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这是的叆叇即最初的叫法
我国早期眼镜的图像及实物资料存世不多。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明画《南都繁会景物图卷》中有一老者戴着眼镜清乾隆年间,峩国已能生产眼镜镜架为黑漆木框,装有系结的丝带镜片由水晶磨制,至清嘉庆年眼镜普及,张子秋在《续都门竹枝词》云:“近視人人戴眼镜铺中深浅制分明。更饶养目轻犹巧争买皆由属后生。”有趣的是清代眼镜的深浅标度,是根据子丑寅卯十二地支来划汾的这在清史料笔记李光庭所著的《乡言解颐》中有记载。自13世纪人类发明镜片以来一直用水晶玻璃磨制镜片,1937年法国发明了一种叫壓克力的塑料眼镜片虽不易破碎,但清晰度差1954年法国依祖路公司一位工程师从制作飞机座舱的材料中受到启发,从而发明了树脂镜片自此以后,这种镜片便成为世界镜片王国的至尊一直沿用到今天。

我国的眼镜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外史籍中都记载了眼镜最早起源於中国,是我国古老文化、医疗、技艺的遗产它的发展变迁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

我们说眼镜是从中国传到外国的是有史可查的,是在13卋纪末叶在西方国家,眼镜的最早出现正是在13世纪末叶当时有个意大利人,名叫马可波罗(Marco Pol6)他曾旅居小国十七年,为元朝宫廷办事跑遍中国各地,当时他见到元朝宫庭里有人戴眼镜对此他很感兴趣,在他回国时就把眼镜传到了西方所以在西方最早制造眼镜的地方,则是马可波罗的故乡枣威尼斯另外,在马可波罗的游记中还载有老年人戴眼镜阅读小说及小字的记载

最原始的眼镜是起源于透镜(放夶镜),它的制造、应用与光学透镜的出现有密切的相关相传最初发现眼镜能使物体象放大的光学折射原理是在日常生活中偶然察觉的。當时有人看到一滴松香树脂结晶体上恰巧有只蚊子被夹在其中通过这松香晶体球,看到这只蚊子体形特大由此启发了人们对光学折射嘚作用的认识,进而利用天然水晶琢磨成凸透镜来放大微小物体,用以谋求解决人们视力上的困难这就是我国眼镜的维形时期。

据《卋界之最》介绍:“是在公元前2283年中国皇帝就通过透镜米观察星星。眼镜是中国传到外国的根据孔子(公元前551年?79年)说:中国那时就有人戴水晶和其它透明矿物质做成的眼镜,用来医治眼睛或遮避阳光

经初步考证:有关透镜和眼镜的历史,我国早在战国时期(2300年前)墨子l 5卷,中己载有墨子很多有关光和对平而镜、凸面镜、凹面镜的论述公元前三凹世纪时我国古人就通过透镜取火。东汉初年张衡发现了月亮嘚盈亏及月日食的初步原因也是借助于透镜的。

中国最古老的眼镜是水品或透明矿物质制做的圆形单片镜(即现在的放大镜)传说店代大攵人祝枝山就曾用过这样眼镜,在宋代时就有人用水晶镜掩日来提高视力了

明代开始到现在一直称为“眼镜”。

十三世纪元代我国已能利用水晶的折射率做成眼镜,帮助解决视力不足的困难但当时戴眼镜的人并不多。明代宣德年间〔公元14!6一1435年)开始有了“单照“镜(近姒现在的放大镜)鉴于当时加工技术,只有老花镜并限于宫庭内流传,皇帝常常作为御品赐给年老大臣以矫正视力老花的缺陷。由此之後眼镜已进入了人类的生活之中以后为了便于使用,有的将镜片缝在帽子上有的装装在铁圈里。

十六世纪开始才出现架在鼻梁上的双爿镜在镜架两端系上线挂在耳朵上。以后眼镜架的生产不断改进逐渐由繁而简,出粗糙到精巧镜框有纸圈、漆皮、午角、玳瑁、铜圈等。

这些不同镜框直延至清代后期开始用镜脚代替,这样既美观又方便以至出现了以戴眼镜(平光镜)为赶时髦的潮头。清乾隆时李荇南的《中江竹杖词》巾有“少年不尽风流态,理聪斜窥红粉妆”之句就是指江南一带人以戴眼镜为时髦,亦有在结婚礼仪时新娘以仩有色眼镜掩羞容。

我国限镜的取材和形式的演变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工业、手工业的生产发展而变化。从眼镜形式和镜框(架)的演变茬我国最古老的眼镜只有一块镜片,不带边框手持使用。后来为了手持方便则把镜片用木质(后用金属)作边框,固定在一个单柄边框上仍然是手持使用(如当今的单柄放大镜。到明消之际小国姑苏(今苏州)上方山一带、用水晶制成的镜片,就是装在单柄铜框上叫做单怕眼镜。苏州乃是我国水晶眼镜生产之盛地流传古今,遍销全国相传海外。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由于单柄眼镜使用不方便、开始则紦两个单镜经过针销或铆合连接在一起,如图1当中旋转轴可以上下分合用绳带牵挂在头或帽子上、也可利用压力把它夹在鼻梁上使用。朂古老的镜架(边框)为木制、纸制、动物角质、皮革和玳瑁甲等材料后来相继发汉到采用金屈材料如;铜、铁、金、银及现代的各种合金、镀金、包金、K金、不锈钢和塑胶材料。其形状早期眼镜均为圆形或椭圆形有的只有边框无脚服;有的有脚腿也不象现代眼镜的式样。

唎如:无脚镜框为折叠式:(即用丝线绳套在耳上使用)有脚镜框的腿也是折叠式:其镜盒都是用纸糊的经过涂漆搞的也很讲究.可以挂在腰带上作装饰品,其式样有圆形、椭圆形二种(如图1枣2)此外还有为眼镜配套的镜套,镜袋,主要起保护眼镜和方便携带作用

我国眼镜行业嘚形成和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明清之际行业帮会的形成

在我国历史上(约14 17世纪)随着个体手工业的发展,眼镜用料由天然晶石发展到使用玻璃后眼镜的使用范围则开始向民间推广和扩大,制作技术也有新的发展

中国姑苏(苏州)是我国眼镜的发源地,苏州生产眼镜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对我国的眼镜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明代激帧初年(公元1628年>、苏州眼镜史上山现了一位杰出的技帅名叫孙云球,字文玉又字泗滨,原籍吴江他从小勤奋好学,当时他看到视力不健的人很痛苦但“单照”镜之类又使用不方便。于是他僦汰心研制一种可常架在眼睛上的镜片他经过反复多次试验,利用机械原理发明创造了镜片研磨机器—牵陀车这种牵陀车,就是所谓古典法加工的水橙是用脚踏转动,采用矿石砂、白泥、砖灰等作研磨剂或抛光材料把镜片磨成凸凹透镜,以适应眼屈光的需要最后終于掌握了“磨片”技术。用天然水晶石磨制出镜片同时他又掌握了“对光”

现称验光)的技术,按照人的年龄和不同的视力研制出老花、近视、远视等品种以及各种光度的镜片并编制了一套“随目对镜”的原始验光方法.用以验目配境。这样就可以随目配镜效果丝毫鈈差,戴在脸上也比较方便舒适以适应各人视力的需要,这是我国主觉验光配境的开始

后来.孙云球又发明研制了不同用途的光学镜頭,有百花镜、鸳鸯镜、放大镜、多面镜、幻容镜等数十种之多从此,孙云球制造的眼镜名扬各地可惜,这样一位有作为的技术人才33岁就病逝了。但是他留下一部名n4《镜史)的科技著作.对推动后世眼镜制造技术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继孙云球之后到了清代乾隆、嘉慶年间苏州又出了一个制造眼镜的人才,名叫褚三山.他进一步发展了制造眼镜的技术颇有影响。

由于苏州出了孙云球、褚三山两位傑出的制造眼镜的技术人才从而推动了当时苏州眼镜行业的形成和发展。在1735年苏州已出现了专门生产眼镜的手工作坊。

到了清康熙年間眼镜的制作与销售已在北京、上海、苏州、天津、广州等地蓬勃发展。眼镜已成了专门的商品

2.清末民初眼镜行业的顺起

自I 840年鸦片戰争以后,西方的配镜技术传人我国为眼镜行业的倔起开辟了新的道路。清朝末年首先是英国人约翰·高德(J。hnGoddard)在上海开设了“高德洋行”,专营机磨检光眼镜之后其他洋人接因而来。如托极司(TobiM)开设了“明晶洋行”英籍犹太人雷茂顿(Ram5比n)开设的“雷茂顿洋行”等。

至此以后到19门年曾经在“高德洋行”中国人筹资开设了“中国精益眼镜公司”。由于精益眼镜公司的开业使我国眼镜行业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在验光配镜方面有了很大的改革:

①开始废除了旧式店铺沿用已久的“对光牌”验光配镜,采用了主客体相结合的验光技术

⑨淘汰了纯手工操作制做镜片的方法,设置了机械研磨加工设备发展了研磨技术,这时不仅能磨制各种不同性质、不同规格的镜片还开始自制式监制各类镜框(架)。

③在检、磨、割、装、矫、制等技术方面由于采用了一些国外的新技术和设备,因而培养了一代制做眼镜的專业人才为我国眼镜行业很快形成一支新的技术队伍,打下了坚实基础

由于精益眼镜公司生产的眼镜适应了我国人民的需要,售价又低于洋行洋货,不久便在全国占领了市场并在各地开设了分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精益眼镜公司已在北京、香港、天津、济南、沈阳、夶连、哈尔滨、南京、无锡、苏州、杭州、扬州、汉口、长沙、南昌、开封、广州、重庆等十八处开设了分支机构

在抗战前,精益眼筐公司的产品还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在1919年.孙中山先生曾到广州精益公司分店验光配镜并为之题词:“精益求精”。

1935年前后.上梅除精益眼镜公司之外、还开设了几家大型专业眼镜公司其中有“茂昌眼镜公司、吴良才眼镜公司”等。这些专业眼镜均设有先进嘚验光配镜设备和镜片加工研磨、割边专用机器

与此同时,北京的眼镜行业也大为发展北京先后开设了慎昌钟表眼镜行.大明目镜公司(始建于1937年)等,也都分别设有验目配镜和前店后厂的镜片加工车间同时,原有老式的生产方式家庭手工业作坊也随之发展增多,并且鈈断革新其生产技艺采用一些国外进口材料,使旧式眼镜在形式上力求更新从此.北京的眼镜行业更是兴旺发达,进而成立了眼镜同業工会.协调全行业的共同事宜这是旧中国北京眼镜行业的大致形成过程。

3.新中国成立后眼镜行业的变迁和飞跃

旧中国.眼镜行业的發展虽然初具规模,并且有了行业帮会或同工业会等行业组织但是在其生产和经销中均属私人店铺和家庭手工作坊,其产品大都是为統治阶级服务的装饰品产量不多、价格昂贵,因而发展缓侵特别是生产工业.直到解放前夕,全国生产眼镜的厂家只廖廖无几都是┅家一户,生产工人多则十JL个人少则一二人,而且生产工艺十分落后、产品质量低劣、品种单调、数十年一贯制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嘚正确路线指引下眼镜生产开始由家庭小作坊式的手工生产,逐步到组织起来合作生产的小企业如:北京在合作化和公私合营前,眼鏡工商业为数不多

工业有近百户小作坊,从业人员约有270余人;商业共有39户专兼营商店从业人员不到300人,其中只有十家(即:精益、大明、东方、精明、昌明、四明、宝隆、刘明斋、孙泳良常记)

设有前店后厂的生产车间和同仁医院眼科附属的眼镜片加工车间共有生产工人46囚。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眼镜行业也得到大力发展。在工业方面北京、上海、苏州等主要产地均具有了一定规模的眼镜生产基础。如上海眼镜一厂、上海眼镜二厂、北京眼镜厂、北京608厂、北京603厂、苏州眼镜厂等已经成为我国眼镜工业的大型骨干企业,其规模均为近千人的国家中型企业其产员数量质量及配套能力均居全国首位,有的产品则为市级或国家级优质产品有的名牌产品多年长期出ロ.行销全国,驰名中外

另外,一些国防工业企业仪器仪表工业也有部分企业转向眼镜行业生产加工,商业服务部门也不断扩大或增加销售网点和增添验光配镜L设备、仪器有些城市还非常重视理论教育.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等还开办丁眼镜技术短训班和職工个等专业技工学校为眼镜行业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1985年4月由国家轻工业部倡导牵头,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了全国眼镜行业的“Φ国眼镜协会”成立大会到会的入会集体会员企业共有140亲家,其中规模较大的骨干企业有85个分别隶届轻工业部、商业部、机械工业部、兵器工业部、农牧渔业部、卫生部和国家科委;分别在14个省、市、自治区等31个城市;共有职工27237人。其中技术人员l 393人:500人以上的单位15个,200一500人的单位29个200人以下的单位41个o按经济性质划分:全民企业15个,集体企业49个乡镇企业Io个,中外合资企业若干个这85个单位共有固定资產净值14522万元,1984年全年生产能力为:镜架2018万副(其中金属架590万副)。镜片1609万副毛坯1694万副;总产值1.4亿元,总销售I.9亿元.总利润3449万元每年絀口镜架、镜片150万副,换汇75万美元眼镜协会成立后一年多来又有近百家厂、商申请加入了协会,到1986年底已发展到集体会员企业240个共有職工3万余

我国眼镜行业的发展,是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变迁.至今已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一定配套生产能力的大行业在整个国民經济当中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所谓眼镜就是戴在人的头部前额眼睛上的,用来美化脸形、矫正视仂、保护眼睛的一种工具眼镜是由镜片、镜架(即边框、脚腿)所组成(接触眼镜出外).无架谓之片、无片谓之架。其形状及边框、脚腿的变化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新材料、新技艺的发明发现而改变的,并具有时代艺术作品的象征

眼镜即是保控眼睛必需品,又是一种美容的装飾品从镜片的功能上讲,它具有调节进入眼睛之光量增加视力,保护眼睛安全和临床治疗眼病的作用对屈光异常引起的儿童斜视和伴有头疼的屈光异常患者,配戴眼镜后均可治疗而眼镜架的功能,除其为镜片配套构成眼镜戴在人的眼睛上起到支架作用外它还具有媄容、装饰性。现代流行者强调眼镜要有与时代人的面部化妆及服饰的和谐,反应社会阶层高超、学问高雅、时尚等等象征因此,前媔总结眼镜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即:“今朝眼镜护灵窗矫正视力益于民”。则基本概括了眼镜的性质和作用

所谓护“灵窗”,是根据国外眼镜界和眼科专家、学者对眼睛在人身诸器官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评价枣“灵魂之窗”而提出来的故称眼镜又是保护“灵魂之窗”的工A具.

随着社会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视力保健工作的开展,眼镜在人们生活领域中将要发挥重要作用

目湔流行的说法有两个:


1、第一个想到用眼镜来改善视力的人,是一位来自佛罗伦萨的科学家索文诺·德格里·阿马迪。大约在公元1280年他鼡一对凸透镜来校正远视。他向一位来自比萨的名叫亚历山德罗·迪拉·斯宾纳的修道士坦露了自己的发明机密。
后来迪拉·斯宾纳告诉其他人怎样来制作眼镜,并且还指出玻璃如何才能具有曲形。到14世纪,许多意大利人佩戴了眼镜及至15世纪,用于校正近视的凹透镜也被制作出来了
眼镜并没有很快流行起来,主要是因为透镜研磨技艺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效果很好的透镜的表面应该是光滑的,曲线也應该是均匀的17世纪透镜制造者对生产质量良好的透镜仍然有着困难,那时显微镜、望远镜都还在研制之中
双光眼镜是美国科学家、外茭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1780年发明的。
2、十三世纪中期英国学者培根看到许多人因视力不好,不能看清书上的文字就想发明一种工具来幫助人们提高视力。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做了不少试验但都没有成功。
一天雨后培根来到花园散步,看到蜘蛛网上沾了不少雨珠他发现透过雨珠看树叶,叶脉放大了不少连树叶上细细的毛都能看得见。他看到这个现象高兴极了。
培根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柜,找到了一颗玻璃球但透过玻璃球,看书上的文字还是模糊不清。他又找来一块金刚石与锤子将玻璃割出一块,拿着这块玻璃片靠菦书一看文字果然放大了。试验成功了培根欣喜若狂。后来他又找来一块木片挖出一个圆洞,将玻璃球片装上去再安上一根柄,便于手拿这样人们阅读写字就方便多了。
这种镜片后来经过不断改进成了现在人们戴的眼镜。光矫正视力的就有青少年用的近视镜与咾年人戴的老花镜还有其他各种用途的眼镜,人们学习、工作就更方便了培根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