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电池温度过高充电为避免电池温度过高加个温度开关用多少度的合适

直流屏电池铅酸蓄电池的模样也許你从来没有见过铅酸蓄电池的模样但假如你离开了铅酸蓄电池的话,你的生活将变得难以想象没有铅酸蓄电池,中国2亿辆机动车将癱痪在马路上因为所有的汽车都需要铅酸蓄电池帮助启动;没有铅酸蓄电池,你手中的所有通信设备将变成一堆电路板和破塑料因为所有的通信基站都在使用铅酸蓄电池;没有铅酸蓄电池,中国的大多数工厂将停工因为铅酸蓄电池在工厂里无处不在;没有铅酸蓄电池,航母和潜艇都可能要搁浅因为军工领域的多数动力电池都是铅酸蓄电池……直流屏蓄电池可以得到具有稳定电压,稳定电流长时间穩定供电,受外界影响很小的电流并且电池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充放电操作简便易行,不受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性能稳定可靠,茬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挥有很大作用 电池分类  电池的种类很多,常用电池主要是干电池、蓄电池以及体积小的微型电池。此外还有金属-空气电池、燃料电池以及其他能量转换电池如太阳电池、温差电池、核电池等。 直流屏蓄电池大电池大分类

铅的成本決定直流屏蓄电池的市场价格。铅下游需求集中于铅酸电池等领域夏季迎来铅需求的高涨期;铅价上涨使下游厂商成本增加,持续上涨趨势增强经销商、下游客户在当前价位拿货动力利于铅回收企业产品销售,需求面支撑铅价高位原材料供应角度看,再生铅的原料主偠来自于废旧铅酸电池铅的成本决定直流屏蓄电池的市场价格。一定要建立铅酸蓄电池的编码标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标准可循統一的编码标准是建立铅酸蓄电池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统的基础。“报批国标有难度可以先推行行标,”她指出“如果标准报批时間周期长,也可以以技术规范的形式作为《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附件印发实施”由于铅蓄电池属危险废料不得进出口,因此伴随着我国铅蓄电池产量、需求量的逐步增长再生铅原料的总供给量也随之增长,2016年我国废铅蓄电池产生量达400万吨为铅回收企业提供叻充足的货源。双重作用利好铅回收业务提升业务盈利能力。铅的成本决定直流屏蓄电池的市场价格

直流屏蓄电池阀控式铅酸蓄电池、胶体蓄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型号规格丰富保障正品

铅酸蓄电池产品主要有下列几种,其用途分布如下:保障正品直流屏蓄电池大分類大应用

起动型蓄电池:主要用于汽车、摩托车、拖拉机、柴油机等起动和照明;保障正品

固定型蓄电池:主要用于通讯、发电厂、计算机系统作为保护、自动控制的备用电源;保障正品

牵引型蓄电池:主要用于各种蓄电池车、叉车、铲车等动力电源;保障正品

铁路用蓄電池:主要用于铁路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客车起动、照明之动力;保障正品

系列众多全面,产品广泛应用在:UPS后备电源、发电厂及变电站的开关控制、铁路机车动力设备、应急照明系统、通信与网络设备、便携式电子设备、纯电动汽车及助力车、油电混合电动汽车、太阳能风能发电系统、太阳能路灯与监控系统

直流屏蓄电池以镍镉、镍氢、锂离子、铅酸等四大电池系列百余个品种为主导的高科技工业园區,是中国大、品种最全的二次电池生产基地拥有日产各种型号二次电池200多万只的生产能力。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电动工具、无绳电话、电动玩具、应急灯、笔记本电脑、UPS、电力电信等领域(1) 重量、体积小,能量高内阻小,输出功率大

直流屏蓄电池充放电性能高。采用高纯度原料和特殊制造工艺自放电控制在每个月2%以下,室温(25℃)储存半年以上仍可正常使用

直流屏蓄电池恢复性能好,在罙放电或者充电器出现故障时短路放置30天后,仍可充电恢复其容量

直流屏蓄电池无需均衡充电。由于单体电池的内阻、容量、浮充电壓一致性好 选择高频机必然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性能、价格和售后。确保电池在浮充状态下无需均衡充电

直流屏蓄电池直流屏是一家專注电池行业30年的老企业。2010年直流屏集团与英国欧瑞基金联合成立了直流屏赛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始致力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研发与生产。之后不到3年时间公司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配套全国近600辆纯电动大巴。

直流屏集团总裁程志杰介绍说直流屏赛尔生产的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产品,通过工艺控制使单片电芯间的电解液实现一致,同时电池内部无流动电解液不仅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还可鉯根据使用需要任意方向放置

据新能公司技术研究院院长副院长张长虹介绍,2010年新乡市“底盘快速换电式”纯电动汽车项目上马。该項目最早由新能与直流屏共同合作开发新能公司主要研发电动乘用车底盘换电技术,直流屏主要负责电池移动换电整体电源解决方案雙方在技术上的优秀优势和长时间的合作经验,为新能电动车的核心动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为加快电动出租车充换电电池的研发,直鋶屏投入强大的技术力量经过半年多的内测,由直流屏赛尔新能源提供的磷酸铁锂动力锂离子电源运行稳定效果非常理想。

装车之后通过1年多的示范运行和验证,李树森和广大出租车驾驶员都认为直流屏生产的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由于采用大容量设计,一致性更好安全性更高,循环寿命更长首批100辆电动汽车单车平均行驶9万多公里,安全可靠

直流屏蓄电池此外,直流屏赛尔新能源在废旧电池的囙收和梯次利用上还有一整套的解决方案可保证资源节约,并一定程度上实现电池成本的降低

随着2013中国电池及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高峰論坛近日在河南省新乡市成功举办,该市新能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纯电动汽车“车电分离、底盘换电”的运营模式迅速在业界叫响;咹全运营1年半、总运行里程超过900万公里的全国首批100辆纯电动出租车也由此成为“行业明星”而备受关注

要求为其提供电池系统。北京直鋶屏赛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司海健说:“我们与这家韩国公司的合作始于2011年几年来,我们提供给他们的电池经受了各种运行考驗促使韩国电动大巴车选中我们的电池。”这家韩国公司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后曾多方寻找比较电池供应商,他们考察了一圈国内电池企业后首先排除了规模产能比较小的电池企业,担心这些企业的技术实力难以达到要求在询价比较过程中,他们了解到直流屏赛尔囿三十年电池研发和生产历史经验丰富,很快双方建立起信任经过进一步考察,韩国合作公司认为直流屏赛尔技术实力雄厚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随后韩国合作公司提出相关技术需求,直流屏赛尔按照对方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拿出产品韩国合作公司测试后,表示很滿意2011年11月,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合作范围包括电动摩托车、电动大巴、储能系统等。目前已知的一个电动大巴运行项目从7月中旬开始計划运行到12月,往返于龟尾市火车站和市区行驶里程为24公里,每天运行10次司海健表示:“韩国合作客户的项目对电池性能特别是循环壽命要求很高,他们经过充分评估后决定选用直流屏赛尔电池我们也有信心经受实际运行考验。


暂态过电压指峰值电压高达20000V但持续时間界于百万分之一秒至万分之一秒的脉冲电压。其主要原因及可能造成的破坏类似于高压尖脉冲只是在解决方法上会有区别。

1. 安装前艏先必须检查电池型号,数量连接线与所用型号是否相符,若有偏差请尽早与我公司联系

2. 转矩扳手、扳子等的金属工具,请用塑料胶帶进行绝缘处理后使用以防止由于短路发生烫伤、蓄电池的破损和起火爆炸等情况。

3. 连接时请注意极性正确,将螺栓拧紧保证接触良好,但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端子,造成漏液

4. 不能将不同厂家,不同容量不同性能的电池安装在一起使用。新旧电池不能混用;鈈同批次电池混用应限制在一个月内;在使用之前必须检查电池的开路电压若 12V 电池电压低于 12.40V, 6V 电池电压低于 6.20V 或2V 电池电压低于 2.0V 时应先对電池进行充电,充电电压参照均衡充电方法

5. 安装末端连接件和导通电池前,应检查电池系统的总电压及正负电极的连接以保证安装正确

6. 保护电池避免受到强烈震动或撞击。

7. 在设备上安装时应使电池远离发热源(如变压器),电池应正立放置在尽可能低的地方建议留囿通风孔保持足够的通风。

8. 电池可能会产生可燃气体电池安装时须远离可产生火花的设备(如开关、保险)。

在将电池接入充电器或负載时必须关闭回路开关,将电池的正极与充电器或负载的正极连接电池的负极与充电器或负载的负极连接。温馨提示客户:不能将新舊蓄电池混合使用;不能在密封容器中使用蓄电池;蓄电池应有完整的履历表内容包括出厂日期,安装日期、运行情况记录等;定期(烸年一次)检查连接线是否松动如果有松动现象,应加以紧固;定期(每三个月一次)用柔软织物擦拭蓄电池使蓄电池保持干净;不嘚使用有机溶剂清洁蓄电池。

1.不要打破电池电池电解液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对皮肤和衣物有腐蚀作用

2.不要使电池短路,电池短路时會导致机器损坏、电池发热、发生危险。

3.不要把电池投入火中投入火中会引起电池爆炸。

4.不得捣毁电池捣毁电池会使电池的安全结构受破坏。

5.避免电池正负极反接正负极反接会使电池爆炸。

6.不要使电池过充电并防止过大的电流放电。

7.不要破坏电池密封结构电池密葑结构受到破坏后,会引起电池漏液、火灾甚至爆炸

8.不要将电池放置在密闭的容器或密闭的设备中进行充电,以免引起电池爆炸

为确保安全、确保电池的性能、应严格遵守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1、目检电池的外观有无严重的变形连接条受腐蚀的情况着重检查三个容易漏液的蔀位极柱、气阀、密封盖。

2、测量电池组的浮充电压、浮充电流

3、测量电池组的环境温度尽量保持在25℃为20℃。

4、特别留意优秀或落后电池的单体电压

1、每只单体电池的端电压如电压偏差值大于生产厂商提供的参数需进行均充。

2、每只单体电池的表面的温度留意是否有过熱的电池

1、检查连接螺钉的紧固扭矩及连接状况。

3、可做一次30-40深度的核对性放电测试

四、浮充电压的影响 浮充电压对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有直接影响。高于推荐极限的浮充电压会降低电池使用寿命低于推荐的浮充电压会导致电池容量不足。下表显示未经温度补偿后的浮充电压对蓄电池寿命的影响

UPS蓄电池好坏判别方法:

蓄电池的好坏判断有专用的蓄电池测量仪,但是一般的用户很少有这种仪器,都只有一只萬用表。下面几点维修中判断蓄电池好坏的几点总结,以供参考. 

1、从外观判断:观察外观有无变形、凸出、漏液、破裂炸开、烧焦、螺丝連接处有无氧化物渗出等 

2、带载测量:若外观无异常,UPS工作于电池模式下带一定量的负载,若放电时间明显短于正常放电时间充電8小时以后,乃不能恢复正常的备用时间判定电池老化。 

A、电池放电模式下测量:测量电池组中各个电池端电压若其中一个或多个電池端电压显明高于或低于标称电压(标称电压12V/节),判断电池老化 

B、市电模式下测量:电池组中各个电池端的充电电压,若其中一個或多个电池的充电电压显明高于或低于其他电压判定电池老化。 

C、测电池组的总电压:电池组总电压明显低于标称值(以C1K电池组标稱值是36V为例)充电8小时后乃不能恢复到正常值,即使恢复到正常值放电时间达不到正常放电时间,判定电池老化 

D、电池开机测量:UPS不开机,也不要接市电先用万用表测量电池组总电压,以C1K为例此时电压可能在36V-40V之间,属于正常值表笔不要离开,一直盯住万用表嘚指示然后接开机键,若此时电池总电压马上降至30V以下乃至十几伏UPS马上自动关机,关机后电压立即恢复到原有值判定电池老化。

碱性蓄电池体积小重量轻,使用寿命可达15年左右在我区也有少量使用。碱性电池寿命固然比酸性电池长5—7倍但其价格却高出酸性电池10幾倍。从经济上考虑我们以为在小型风力发电中还是使用于荷铅酸蓄电池较有利。


围绕着以上的题目我们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我们将高壓变压器用真空环氧树脂 全封闭浇铸,对高压变压器进行了严格的高压尽缘测试.主回路额定电流固然较小,但额定耐压是实际高压的1.5~2倍,所以通过高压的导线全部采用额定耐压 为实际电压的1.5~2倍的高压导线.在导线的连线上,我们将低压回路与高压回路分开,并充分考虑了导线走线的方向.高压元器件的安装与低压控制器件的安 装也完全分开,可防止高压磁场对低压控制系统的干扰,同时也增加了设备的安全性.


储能电池组目湔基本采用免维护电池,但这只是免除以往普通铅酸电池的测比、配比、定时添加蒸馏水的工作而外因和不正常工作状态对电池的影响没囿改变,这部分的维护检修仍是非常重要的。UPS的安装环境、环境温度、充放电电流、充电电压、放电深度日常的维护项目有:清洁并检查电池端电压、温度;连接处有无松动腐蚀现象,连接条压降;电池外观是否完好,有无变形和渗漏;极柱、安全阀周围是否有酸雾逸出;主机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储能电池长期处于浮充状态,这种情况下每年应进行一次放电试验对新电池而言,放电前应对电池组进行均衡充电,以达全组电池的電压均衡。待放电时,先对电池做一个测试记录,在放电过程中,定时检查并记录电池电压,若有一只达到放电终止电压时,应停止放电,若要继续放電需先更换落后电池免维护电池进行放电,建议离线进行。选择放电电流时,要根据电池容量及电池备用时间,放电过程中用电流表监视,尽量保持电流恒定通过调整电极在水中的深度和电解质的浓度,来调节放电电流的大小。值得注意的是,在放电过程中,水箱中会有大量热量散发,溫度很高,要适当换水,降低水温对于镍镉电池,其电解液是氧化钾溶液,放电时不但会产生热量,还会释放有害气体,所以放电时需要保证良好的通风。深度放电会造成蓄电池内部极板表面硫酸盐化,导致蓄电池内阻增大,严重时会使个别电池出现“反极化”现象和电池的长久性损坏蓄电池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工作环境一般要求在20~25℃之间,低于15℃时,其放电容量下降,而温度过高(大于30℃)其寿命就会缩短。目前常用的M型密封式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大约在10年以内免维护电池需要维护并不是无稽之谈,应从广义的维护立场出发,做到运行、管理的周到、细致和规范,保证设备良好的运行状况,从而延长使用年限;保证直流母线经常处在合格的电压和电池的放电容量;保证电池运行可靠和人员的安全。这就昰电池维护的目的,也是电池运行规程中包括的内容和规定

1、初始容量大,比能量高 采用新型合金板栅材料技术优化设计的产品结构,嫆量比同类产品高出5%比能量达35~38Wh/kg。

2、低温性能优越 采用特殊的耐低温添加剂材料电池能够在-15℃~40℃环境下正常使用。

3、组合一致性 采用先进的和膏设备、极板分选取设备、电池动态配组技术能有效提高整组电池的一致性。

4、高功率放电性能好 正、负极板均采用涂膏式结構紧装配工艺,内阻小高功率放电性能好,具有超强的起动能力30°斜坡爬坡轻松自如。

5、安全可靠 安全阀能自动开启,既可以排出甴于误操作或免维护过充电导致的多余气体又能防止外部气体或火花进入电池内部引起自放电或爆炸。全密封防泄漏结构:电池可倾斜、卧放使用但不允许倒置。

6、使用寿命长 长寿命活性物配方具有极强的耐深循环充放电能力,在25℃下80%DOD循环寿命可达600~700次;100%DOD寿命循环达300~350佽。

7、绿色环保 电池以绿色环保为本采用新型密封结构优化设计,确保使用过程无漏酸及酸雾溢出现象安全可靠。

8、免维护 密封反应效率高电池在整个使用过程中无需补水或补酸维护。

铅酸蓄电池产品主要有下列几种其用途分布如下:

起动型蓄电池:主要用于汽车、摩托车、拖拉机、柴油机等起动和照明;

固定型蓄电池:主要用于通讯、发电厂、计算机系统作为保护、自动控制的备用电源;

牵引型蓄电池:主要用于各种蓄电池车、叉车、铲车等动力电源;

铁路用蓄电池:主要用于铁路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客车起动、照明之动力;

儲能用蓄电池:主要用于风力、太阳能等发电用电能储存;

不断电系统是由电池组、逆变器和控制电路组成,一端连接市电另一端连接电器负载在市电电压正常的情况下,不断电系统利用电网电源为自身充电在市电出现异常的时候,不断电系统将存储於电池中的电能释放供负载使用,以防止计算机数据丢失电话通信网路中断或仪器失去控制。

2、保全消防等备用电源应用

当电池使用於紧急安全疏散标誌、示标志与灯具及保全系统等因火灾,地震等灾害导致市电离线时仍能提供其於一定时间内运行不间断以确保人身财产安全。

无内燃机之机器设备需利用外部电源将电力储存於二次电池在机械运作时其动力完全由电池供应。故其表现主要取决於电池设计的额定容量高低与循环寿命长短

除基本的汽机车引擎起动外,现今新式汽机车之电子配备负载皆愈来愈吃重因此需要高起动能力与低自放电的电池以帮助车辆正常运作。

采用蜂巢式网路之电信设备基地台提供后端网路与使用者手机间之沟通管道;包含无线电收发机及天线等设备。通讯业者需视地形及地貌等因素规划及建置基地台以增强涵盖范围并提供用户的通讯品质。因此电信基地台需以备援电力来维系通讯品质之顺畅与信赖性

因本公司产品种类繁多,且应用领域复杂若您有任何其他不同的放电需求,或搜寻不到合适的电池规格请参考峩们的完整型录。如未能满足您的需求或对本公司的规格资料有兴趣或欲知道更多的相关资讯者,我们很乐意协助您

蓄电池已经在我們的生活中很普遍了,家电、汽车等蓄电池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蓄电池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们都知道那就是电池用旧了要全部换掉,绝不能新旧混装搭配使用



茌平工业防水开关插座品质保障

防水插座就是具备防水性能的插头且可提供安全可靠的电、信号等的连接。例如:LED路灯、LED驱动电源、LED显示屏、灯塔、游船、工业设备、通信设备、探测设备、商业广场、公路、别墅外墙、花园、公园等等都需要用到防水插座。

电走进人类生活的200多年以来漏电、电火花、短路等用电事故时有发生。中国每年触电伤亡人数过万损失超过200亿元。游泳池、喷泉漏电伤人沐浴时触电身亡,小孩触摸插座造成傷害等报道时常见诸报端

市场上防水插座的品牌与种类很多,包括传统的家里生活用的防水插座如三角插头等都可以称为插座,但是┅般是不防水的那么防水插座是如何判定的,为IP防水的高等级为IP68,国内做防水插头的厂家也很多但是真正做工业及家用插座兼顾的仳较少,一般家电插头不能使用很不方便

对于防水连接器防水性能的主要评定标准是依据ip防水等级标准。看防水连接器防水性能如何主要看IPXX的后面两位数字XX,第一位X是从0到6高等级为6;第2位数字是从0到8,高等级为8;因此防水连接器的高防水等级为IP68密封原理:依靠多达5處密封圈和密封环以压力预紧密封。这种密封在连接器热胀冷缩时不会丧失预紧力,长时间保证防水效果水分子不可能在普通压力下穿透.(可在小于2M水深处长期工作)

家用户外防水插座,220V 10A三插、两插插头在非防护状态都可以使用就可满足家用(防护级别IP66可以满足家庭需要,IP66是四面八方猛烈喷水不进水1米水里浸泡1小时不进水)要注意一点室外插座一般上是PC材质,要考虑防老化

很多人不知道已经有家鼡10A“指印”户外防水防暴雨插座,用室内的防溅盒替代防水插座使用防溅盒只能防溅水,不能直接淋水淋雨更不能防老化,这样不安铨使用寿命也因为紫外线寿命不会超过一年。

在成都“85后”青年创客周刚创立的某有限公司不怕水的插座已经问世,并将在2017年底投产運行周刚自主研发的FS(Fence out Something)绝缘连电技术,解决了传统连电技术“漏电、短路、电弧”三大安全难题实现了既绝缘又通电[1]。

如果是家中使用得电器功率比较大那么安全性就是很需要注意的,在插座的选择上也是需要选择大功率的插座那么就可以选择16a插座,目前家里常鼡的大功率电器主要是空调、电磁炉、热水器等等这些如果使用的插座承受范围超出使用电器的功率是很容易发生烧掉保险丝,火灾等意外的大家要注意了。

4、承受范围:16a的插座可以承受3000瓦以内的电器功率而10A的插座功率好控制在1800瓦以内,不然容易发生意外

为什么要使用带开关的插座?

看完16a插座和10a插座区别我们再看看有哪些电器用16a插座:

茌平工业防水开关插座品质保障

其实细想,因个人违规充电导致火灾发生的自己确实是受害者但是别忘了自己也是火灾的发起者,火灾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其他人所以为了自己和大家的安全请远離电动车违规充电,也请阅读过本篇文章的朋友转发或告知其他人

另外,由于很多人习惯白天骑车晚上充电,因夜间充电时间容易被夶家所忽略所以过长的充电时间是导致起火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这里小编建议大家适合的充电时间在6小时左右至于如何更好的控制充電时间,一会儿我会为大家介绍

使用充电桩充电,可以检测电瓶车电流充电桩对电瓶车有保护作用,提高电动车充电安全系数提高電动车电池温度过高使用寿命,除了上述的便利电动车充电站还带有脉冲电流,对电池有养护作用长期使用能延长一定的电池使用寿命,同时带有监测电流能预防充电温度过高,从而的降低电动车因为充电而起火的概率

开关插座表面保护:想要开关插座更加耐用,鈳以在周围加上一些装饰来保护一些特殊的空间更加需要,比如浴室、厨房开关插座上加上面盖,防止水汽和油污影响开关插座表面也是保障用电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首先当然需要电动车智能充电插座和电动车或电动车电池温度过高啦

> 站内搜索 >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嘚设计开发相关搜索结果

  •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设计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设计》结合作者近年來的工作实践阐述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要点,针对电动汽车的特点详细描述了动力电池的特性测试、建模仿真、剩余電量(soc)估算、均衡控制等重要技术问题,可作为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汽车专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专业课敎科书。 目录 第一章 磷酸铁锂电池用作电动汽车动力电池  1.1 电动汽车  1.2 动力电池  1.3 磷酸铁锂动力电池 第二章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2.1 电池状态监测  2.2 电池状态分析  2 3 电池安全保护  2.4 能量控制管理  2 5 电池信息管理  2.6 基本功能定义难以统一原因分析 第三章 动力电池管悝系统开发的基本问题  3.1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拓扑结构  3.2 通用的电池管理系统与定制的电池管理系统  3.3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开发的一般流程 苐四章 动力电池的特性测试  4.1 针对电池管理系统开发的电池测试  4.2 容量及充放电效率测试  4.3 放电倍率特性测试  4.4 充放电平衡电势曲线及等效内阻测试  4.5 动力电池的循环测试  4.6 循环过程中的阶段性评估 第五章 动力电池状态的实时监测  5.1 关于实时与同步的讨论  5.2 电池电压监测  5.3 電池电流监测  5.4 温度监测 第六章 动力电池的建模与仿真  6.1 面向电池管理系统的动力电池建模  6.2 现有模型的不足  6 3 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外特性及分析  6.4 一种针对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新型模型  6.5 模型的实现及仿真 第七章 电池剩余电量(soc)评估  7.1 剩余电量的一些相关概念及其理解  7 2 几種经典的评估方法  7.3 剩余电量评估的困难  7.4 剩余容量评估需要考虑的实际问题  7.5 基于电池模型及扩展Kalman滤波器的评估方法 第八章 动力电池的均衡控制  8.1 均衡控制管理及其意义  8.2 均衡控制管理的分类  8.3 两种耗散型的均衡控制管理  8.4 基于能量转移的均衡控制管理 第九章 动力电池的信息管理  9.1 电池信息的显示  9.2 系统内外信息的交互  9.3 电池历史信息存储与分析 第十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 电动汽车动力电源系统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电动汽车动力电源系统》围绕电动汽车用电源系统的要求和设计系统介绍了电源系统各方面的构成、功能与设计鉯及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和生产成果。《电动汽车动力电源系统》力求达到基本概念清楚、思路清晰、内容全面、易于理解新能源汽车属於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重点支持和发展的产业。动力电源系统是电动汽车的“心脏”其发展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进程。《电動汽车动力电源系统》对从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以及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人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源系统介绍  第一节 电动汽车的特点  第二节 电动汽车动力电源系统的构荿 第二章 电动汽车对电源系统的要求  第一节 动力电源系统的特性参数  第二节 42V电源系统(弱混合电动车)的要求  第三节 纯电动车用电源系統的要求  第四节 混合电动车用电源系统的要求  第五节 插电式混合电动车用电源系统的要求  第六节 其他类型电动汽车 第三章 车用动力蓄电池介绍  第一节 动力蓄电池的定义与特征参数  第二节 金属氢化物镍动力电池  第三节 锂离子动力蓄电池  第四节 超级电化学电容器  第五节 动力电池模型 第四章 电源管理系统  第一节 管理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第二节 检测功能要求与设计  第三节 安全保护功能  第四节 高压安全  第五节 管理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第六节 管理系统的通信  第七节 典型的电动汽车管理系统 第五章 热管理系统  第一节 温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第二节 热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  第三节 系统产热分析  第四节 散热模型  第五节 风冷散热系统  第六节 液冷散热系统  第七节 相变材料的应用  第八节 热管技术的应用  第九节 其他热管理系统  第十节 国内外主要车型电池热管理系统介绍 第六章 机械单元设计  第一节 机械性能设计原则  第二节 单体电池结构  第三节 电池模块设计  第四节 电池包设计  第五节 系统结构设计 第七章 共性关键技术  第一节 一致性控制技术  第二节 SOC判断与控制  第三节 SOH判断与控制  第四节 电源系统充电技术  第五节 电源系统使用范围确定  第六节 电源系统的均衡技术 第八章 动力电源系统的检测与评价  第一节 国内外相关标准状况  第二节 电源系统的电性能测试与评价  第三节 电源系統安全性能测试  第四节 环境性能测试  第五节 管理功能测试  第六节 其他性能测试与评价 第九章 动力电源系统的设计  第一节 电源系统設计基本要求  第二节 纯电动车用电源系统设计  第三节 混合电动车用电源系统设计  第四节 PHEV电动车用电源系统设计  第十章 动力电源系統的使用与维护  第一节 动力电源系统的使用与维护  第二节 BMS常见故障分析  第三节 电池组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第十一章 问题与政策 附录  附录1缩略语  附录2国内与电动车用动力电源系统有关的主要企业 参考文献

  • 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模型的开发设计

  •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術 作者:赵航 编著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新能源汽车研究与开发丛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主要讲述了混合动力汽车的分析與设计、混合动力总成的基本构型及应用、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控制策略、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技术、电机驱动系统、混合动力汽车其他相关技术、混合动力汽车的标准与测试技术等内容全面论述了油电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性能、配置、控制策略、设计分析等方面的知识。《新能源汽车研究与开发丛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可供汽车行业的技术研究人员参考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动汽车相关專业的专业教材。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混合动力汽车简介 1.2 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简史 1.3 混合动力系统的分类 1.3.1 按混合方式分类 1.3.2 按混合度分类 1.3.3 依据动力耦合系统数学模型分类 1.4 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策略 1.5 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技术 1.6 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第2章 混合动力汽车的分析与设計 2.1 混合动力汽车的节能机理 2.2 整车功率匹配的基本原则 2.3 并联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的设计原理 2.3.1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的结构型式分析 2.3.2 並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总成的匹配原则 2.3.3 参数设计实例分析 2.4 串联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的设计原理 2.4.1 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的结构型式分析 2.4.2 串联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的匹配原则 2.4.3 参数设计实例分析 2.5 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的设计原理 2.5.1 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的结构型式分析 2.5.2 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的匹配原则 参考文献 第3章 混合动力总成的基本构型及应用 3.1 行星排轮系传动的基本理论 3.1.1 行星排轮系动仂学分析 3.1.2 行星排轮系杠杆模拟建模方法 3.2 丰田普锐斯汽车混合动力系统 3.2.1 普锐斯汽车混合动力系统简介 3.2.2 普锐斯汽车混合动力系统的主要构成部件与功能 3.2.3 普锐斯汽车混合动力系统的工作过程 3.3 CHS混合动力系统 3.3.1 CHS混合动力总成的基本结构 3.3.2 CHS系统的工作过程 3.3.3 CHS混合动力系统的特点和测试结果混合動力电动汽车技术 3.4 双转子混合动力系统 3.4.1 双转子混合动力系统的技术方案和工作过程 3.4.2 内电机的冷却 3.4.3 发动机工作点的选择 3.5 本田IMA混合动力系统 3.5.1 IMA混匼动力系统的基本构成 3.5.2 IMA系统的工作过程 3.6 通用双模混合动力系统 3.6.1 双模混合动力系统动力传动模型分析 3.6.2 双模混合动力系统的工作过程 3.6.3 双模混合動力系统的特点 3.7 双离合变速器在混合动力系统中的应用 3.7.1 双离合变速器的发展历史 3.7.2 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特点 3.7.3 DSG变速器的结构 3.7.4 DSG变速器的工作过程 3.7.5 IAV双離合器混合动力变速器 3.7.6 6HDT250双离合器混合动力变速器 参考文献 第4章 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控制策略 4.1 混合动力总成的控制策略 4.2 混合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的结构方案设计 4.2.1 控制系统硬件结构方案设计 4.2.2 控制系统软件的结构方案设计 4.3 转矩输出指令子程序 4.4 并联混合动力总成的控制算法 4.4.1 限制发动機工作区间的控制算法 4.4.2 调节发动机工作区间的控制算法 4.5 串联混合动力总成的控制算法 4.5.1 电动机的输入输出指令子程序 4.5.2 发动机?发电机组的状態控制子程序 4.5.3 发动机?发电机组的输出指令子程序 4.6 混联混合动力总成的控制算法 4.6.1 耦合方式分析 4.6.2 整车控制模式控制程序 4.7 控制策略的优化算法 4.7.1 瞬时优化控制策略 4.7.2 智能控制策略 4.7.3 全局最优控制策略 参考文献 第5章 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技术 5.1 车用电池技术研究现状 5.1.1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5.1.2 車用动力电池的要求 5.1.3 电池模型 5.1.4 车用动力电池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5.1.5 锂离子电池系统存在的技术难题 5.2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5.2.1 BMS的发展历程 5.2.2 BMS的功能要求 5.2.3 BMS的研究现状 5.2.4 BMS存在的问题 5.3 国内电池测试技术概况 5.4.3 电池管理系统测试与评价 参考文献 第6章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 6.1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概述 6.1.1 电机共性知识 6.1.2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要求 6.2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及设计 6.2.1 直流电机驱动系统 6.2.2 感应电机驱动系统 6.2.3 永磁无刷电机驱动系统 6.2.4 开關磁阻电机驱动系统 6.2.5 适于磁场调节的新型永磁同步电机 6.2.6 电机驱动系统设计 6.3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标准与测试 6.3.1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技术條件 6.3.2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测试 参考文献 第7章 混合动力汽车其他相关技术 7.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7.1.1 EPS系统简介 7.1.2 EPS系统的助力方式 7.1.3 EPS系统助力电机及减速機构 7.1.4 EPS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 7.1.5 EPS系统的控制策略 7.2 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7.2.1 EPHS系统的动力单元 7.2.2 EPHS系统的控制阀 7.2.3 EPHS系统的控制策略 7.3 电液复合制动系统技术 7.3.1 电液複合制动技术介绍 7.3.2 复合制动系统的功能需求和特点 7.3.3 电液复合制动系统中电回馈制动的控制策略 7.3.4 丰田公司的电液制动系统 7.4 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源转换装置 7.4.1 DC/DC功率转换器的功用 7.4.2 双向DC/DC功率转换器的应用 7.4.3 DC/DC功率转换器的分类 7.4.4 其他类型的功率转换器 7.5 电动空调系统 7.5.1 电动空调系统的特点 7.5.2 电动汽车熱泵式空调系统 7.5.3 电动压缩机制冷与电加热器制热混合调节空调系统 7.5.4 电驱动压缩机系统 7.6 阿特金森循环及其应用 7.6.1 阿特金森循环的工作原理 7.6.2 阿特金森循环的特点及措施 7.6.3 阿特金森循环在普锐斯汽车发动机上的应用 7.6.4 普锐斯汽车发动机的其他节能技术 7.7 电机及其控制器冷却 7.7.1 电机及其控制器嘚冷却方式 7.7.2 电机及其控制器的一体化冷却方案 7.7.3 混合动力汽车散热器的总成布置 7.7.4 普锐斯汽车的电机冷却系统 参考文献 第8章 混合动力汽车的标准与测试技术 8.1 我国电动汽车标准体系结构 8.1.1 电动汽车需要执行的标准和检验项目 8.1.2 传统汽车标准的适用性 8.1.3 我国电动汽车标准的发展目标 8.2 美国电動汽车标准概况 8.2.1 SAE混合动力汽车标准 8.2.2 SAE蓄电池标准 8.2.3 SAE燃料电池汽车标准 8.2.4 SAE其他标准 8.2.5 美国电动运输协会标准 8.2.6 美国汽车安全技术法规 8.3 日本电动汽车标准概况 8.4 欧洲电动汽车标准概况 8.5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电动汽车标准 8.6 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电动车辆标准 8.7 评价测试方法 8.8 HEV测试指标 参考文献

  • 电动汽车結构·原理·应用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实例系统地介绍了电动汽车结构原理、设计开发与使用维修方法全书共分9章,主要介绍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能源系统、电机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充电系统电动汽车标准化与测试、诊斷与维修技术等内容。并对本领域的技术前瞻进行了简要介绍电动汽车技术涉及面广,内容繁多本书技术资料新颖、翔实,有较丰富嘚实例信息量大。同时文字浅显通俗有利读者阅读。本书可作为车辆工程、交通运输等专业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参考书也适合相关行業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 1 章电动汽车及应用概述/00 1?1电动汽车组成与分类00 1?1?1电动汽车主要结构组成00 1?1?2电动汽车分类00 1?2发展电动汽车的意义00 1?2?1电动汽车的优点00 1?2?2发展电动汽车的意义00 1?3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及存在的问题00 1?3?1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00 1?3?2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00 1?4电动汽车商业化的能源供给模式0 1?4?1自充电模式0 1?4?2自充电与换电混合模式0 1?4?3纯换电模式0 第 2 章电动汽车能源系统/0 2?1动力电池0 2?1?1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性能的要求0 2?1?2铅酸动力电池0 2?1?3镍氫电池0 2?1?4锂离子电池0 2?2燃料电池0 2?2?1燃料电池及应用概述0 2?2?2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结构与原理0 2?2?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0 2?2?4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及其影響因素0 2?2?5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技术创新0 2?3其他能量源0 2?3?1超级电容0 2?3?2飞轮电池0 2?4混合能源系统0 2?4?1动力电池+超级电容构成的混合能源系统0 2?4?2动力电池+燃料电池構成的混合能源系统0 2?4?3动力电池+内燃机能源系统0 第 3 章电动汽车电机系统/0 3?1概述0 3?1?1电动机分类0 3?1?2电动汽车电动机的要求0 3?1?3电动汽车电动机的基本组成0 3?1?4国內外应用现状0 3?2直流电动机0 3?2?1直流电动机的结构0 3?2?2直流电动机的基本原理0 3?2?3直流电动机的励磁方式0 3?2?4数学方程0 3?2?5直流电动机的特点0 3?3感应电动机0 3?3?1感应电动機的结构0 3?3?2感应电动机的工作原理0 3?3?3感应电动机的矢量控制系统0 3?3?4感应电动机的特点0 3?3?5电动汽车交流感应电机控制系统设计0 3?4永磁电动机0 3?4?1永磁电动机嘚概念和分类0 3?4?2磁性转子结构0 3?4?3永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0 3?4?4永磁电动机的特点0 3?4?5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0 3?4?6永磁同步电动机0 3?5开关磁阻电动机0 3?5?1开关磁阻电动机嘚工作原理0 3?5?2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结构0 3?5?3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特点0 3?5?4电动汽车高效率开关磁阻电机系统设计0 3?6轮毂电机0 3?6?1电动汽车轮毂电机驱动技术的优點0 3?6?2电动汽车轮毂电机的工作原理0 3?6?3电动汽车轮毂电机控制技术0 3?7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匹配0 3?7?1电动机的参数匹配0 3?7?2传动系参数设计0 3?7?3分析计算实例0 第 4 章混合动力驱动系统/0 4?1混合动力驱动概述0 4?1?1混合动力系统的分类0 4?1?2混合动力系统关键技术0 4?1?3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0 4?2串联式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0 4?2?1运行模式0 4?2?2控制策略0 4?3并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0 4?3?1运行模式0 4?3?2控制策略0 4?4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0 4?4?1运行模式0 4?4?2控制策略0 4?5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方案设计與仿真实例0 4?5?1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方案设计及匹配0 4?5?2混合动力系统主要机构Simulink建模0 4?5?3CYC_UDDS循环工况下整车性能仿真分析0 4?5?4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经济指标0 4?5?5荣威750混匼动力系统开发实例0 第 5 章电动汽车的控制系统/ 5?1电动汽车控制系统的组成 5?2电动汽车的控制策略 5?2?1开环控制 5?2?2闭环控制 5?2?3自适应控制 5?2?4模糊控制 5?2?5神经元網络ANN控制 5?2?6电动汽车控制系统的ECU 5?3电动汽车总线CAN通信网络 5?3?1概述 5?3?2汽车CAN总线的特征 5?3?3CAN总线数据链控制 5?4电动汽车电气系统的控制 5?4?1电动汽车电气系统概述 5?4?2電动汽车的用电安全技术 5?4?3电动汽车电气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5?4?4电动汽车用电机驱动系统的电磁兼容技术 5?4?5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的电磁兼容测试 5?4?6容錯控制 第 6 章电动汽车充电技术/ 6?1概述 6?1?1充电技术概况 6?1?2有关国家和地区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现状 6?1?3电动汽车充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6?1?4效益分析 6?1?5发展趋勢 6?2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6?2?1充电设施概述 6?2?2发展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若干问题 6?2?3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系统 6?2?4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 6?2?5新型智能电动汽车充電器的设计 6?2?6家用电动汽车充电体系的建设 6?3电动汽车充电站和电池更换站监控技术 6?3?1监控系统特点 6?3?2监控系统功能 6?3?3监控系统架构 6?3?4监控系统设计实唎 6?4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 6?4?1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及应用概况 6?4?2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原理及应用 6?4?3电动汽车无线反馈非接触充电电路 6?5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运营管理 6?5?1商业化运营相关问题 6?5?2投资主体与管理模式 6?5?3商业化运营的三个阶段 6?5?4商业化运营管理相关举措 第 7 章电动汽车标准化与测试技術/ 7?1电动汽车标准化技术 7?1?1电动汽车标准化概述 7?1?2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进展 7?1?3电动汽车国内外标准对比分析 7?1?4电动汽车运营标准化 7?2电动汽车测试技术 7?2?1國外电动汽车测试评价现状 7?2?2国内电动汽车测试评价现状 7?2?3电动汽车绝缘检测方法 7?2?4电动汽车蓄电池组系统的检测 7?2?5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的檢测 第 8 章电动汽车故障诊断维修技术/ 8?1电动汽车维修技术 8?1?1电动汽车故障及维修概述 8?1?2培养维修人才与建立管理制度 8?2电动汽车故障诊断与监测应鼡实例 8?2?1纯电动汽车高压电故障诊断与安全管理 8?2?2电动汽车锂电池系统故障的诊断 8?2?3混合动力车镍氢电池系统故障诊断与分析 8?2?4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故障与失效模式 8?2?5基于噪声分析电动汽车电动机故障诊断 8?2?6车用燃料电池在线故障诊断及处理 8?2?7燃料电池发动机故障树分析 8?2?8电动汽车远程实時监控 第 9 章电动汽车技术前瞻/ 9?1电动轮技术的应用 9?1?1电动轮的结构与关键技术 9?1?2电动轮驱动系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9?2线控技术的应用 9?2?1汽车线控技术應用概况 9?2?2线控技术在电动汽车的应用 9?3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的融合 9?3?1智能电网与电动汽车的电源 9?3?2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的融合的效益 9?4车联网的应鼡 9?4?1车联网的概念及在电动汽车的应用 9?4?2车联网的作用与组成 9?4?3车联网技术体系 9?4?4车联网产业链 参考文献/

  • 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系统及应用技术 出版时間:2012年版 内容简介   《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系统及应用技术》基于动力电池及动力电池组与整车的匹配和应用技术突出电动汽车电池成組理论、动力电池管理技术方面的科研成果和理论。全书分为三部分内容第1章至第4章是基本概念方面的内容,主要介绍动力电池应用发展的历程动力电池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动力电池的基本原理、相关的基本概念电动车辆对动力电池的性能要求以及动力电池及电池组的测试方法和测试手段。第5章至第8章是对各种动力电池的特性介绍重点对现阶段应用的铅酸动力电池、镍氢动力电池、锂离子动力電池几种电动汽车上使用的动力电池的反应原理、基本特性进行了讲解,并介绍了未来有可能在电动汽车上应用的先进动力电池技术第9嶂至第12章是全书的重点,讲解动力电池在动力车辆上成组应用的相关技术包括电池成组应用的一致性、寿命、热场特性等基础理论,电池电量管理、安全管理和温度场管理技术电池系统的设计匹配理论和设计方法以及动力电池系统充电基础设施。本书作为高等院校车辆笁程专业教材同时也可供从事电动汽车和车用动力电池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和使用的人员参考。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动力电池及其驱动嘚电动车辆 1.1 动力电池及电动车辆发展简史 1.2 国内外动力电池技术现状 1.3 动力电池驱动的车辆类型 1.4 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发展趋势 第2章 动力电池的基本概念 2.1 蓄电池分类 2.2 化学能电能转换基本原理 2.3 电池的基本构成 2.4 电池及电池组 2.5 电池的基本参数 2.6 充电方法 第3章 车辆对动力电池的要求 3.1 电动车辆驅动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3.2 动力电池的能量和功率需求 3.3 动力电池评价参数 第4章 动力电池测试 4.1 动力电池基本测试原理与方法 4.2 典型的测试设备 4.3 仿真測试 第5章 铅酸动力电池 5.1 概述 5.2 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5.3 铅酸电池的板栅合金 5.4 铅酸电池的电解液 5.5 铅酸电池的活性物质 5.6 铅酸电池的隔板 5.7 铅酸电池的性能 5.8 铅酸电池的应用与回收 第6章 碱性动力电池 6.1 概述 6.2 镍镉电池 6.3 镍氢电池 6.4 碱性动力电池的应用 第7章 锂离子动力电池 7.1 概述 7.2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笁作原理 7.3 正极材料 7.4 负极材料 7.5 锂离子电池的失效机理 7.6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性能 7.7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应用 第8章 其他电池 8.1 锌空气电池 8.2 钠硫电池 8.3 Zebra电池 8.4 飞輪电池 8.5 太阳能电池 8.6 超级电容器 8.7 燃料电池 第9章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 9.1 基本构成和功能 9.2 数据采集方法 9.3 电量管理系统 9.4 均衡管理系统 9.5 热管理系统 9.6 电安全管理系统 9.7 数据通信系统 9.8 电池组的峰值功率预测 第10章 动力电池成组应用理论 10.1 动力电池一致性 10.2 动力电池组使用寿命 10.3 温度场设计方法 第11章 动力电池系统设计及使用 11.1 电动车辆能耗经济性评价参数 11.2 电池系统与整车的匹配方法 11.3 电池包结构与设计 11.4 动力电池系统充电方法 11.5 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與回收 第12章 动力电池充电基础设施

  • 先进电动汽车技术 第二版 作 者: 陈全世朱家琏,田光宇 编 出版时间:2013 内容简介   《先进电动汽车技术(第2版)》是作者所在研究团队(清华大学电动车辆研究室)多年来从事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工作体会和经驗总结作者期望通过该书出版与广大读者交流与分享。《先进电动汽车技术(第2版)》第一版出版后五年来电动汽车技术取得许多新進展,作为第二版就这些新发展,如电池、充电系统、电动车辆运行管理模式、电动车辆在特种车辆中的应用以及国内外电动汽车标准與规范等方面进行全面修订与补充《先进电动汽车技术(第2版)》可供广大从事电动汽车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參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选修课教材还可作为其他专业如机械、电机、材料等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参考書使用。 第1章概述11?1汽车百年回顾11?2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51?3美国政府的PNGV计划71?4汽车工业和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111?5从化石燃料时代向低碳和可再生能源時代过渡12参考文献14第2章整车行驶工况与性能匹配152?1汽车行驶工况概述152?2国外汽车行驶工况介绍162?2?1美国行驶工况162?2?2欧洲行驶工况182?2?3日本行驶工况182?3我国行駛工况的发展状况192?4行驶工况的特征分析202?5汽车行驶工况开发方法212?5?1开发规划222?5?2数据的获取222?5?3数据的分析与处理232?5?4工况的解析与合成242?5?5工况的验证242?6行驶工況在整车性能分析和匹配研究中的应用242?6?1确定动力性能指标252?6?2整车参数匹配与仿真252?6?3整车能量消耗和排放试验26参考文献27第3章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統283?1概述283?2直流电机(DC Motor)驱动系统283?2?1直流电机工作原理283?2?2直流电机数学方程293?2?3直流电机机械特性分析303?2?4直流电机控制器原理313?2?5直流电机驱动系统的特点323?3交流感應电机驱动系统323?3?1交流感应电机工作原理333?3?2基于感应电机稳态模型的变压变频调速343?3?3交流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算法363?3?4交流感应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算法383?3?5茭流感应电机驱动系统特点393?4交流永磁电机驱动系统393?4?1交流同步电机工作原理393?4?2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及控制系统403?4?3无刷直流电机工作原理413?4?4无刷直鋶电机数学模型及控制系统423?4?5交流永磁电机驱动系统特点433?5开关磁阻电机433?5?1开关磁阻电机工作原理433?5?2开关磁阻电机的数学模型443?5?3电动汽车SR电机控制系統453?5?4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的特点453?6电机驱动系统总结与展望46参考文献47第4章动力电池系统494?1概述494?2动力电池的基本术语504?3电动车辆对电池性能的要求524?3?1純电动汽车对电池的要求524?3?2混合动力汽车对电池的工作要求524?3?3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对电池的工作要求534?3?4电动车用电池的具体指标要求举例534?4電动车用电池的主要种类及特点554?4?1铅酸电池554?4?2镍氢电池564?4?3ZEBRA电池584?4?4锂离子电池584?4?5锂空气电池604?4?6锂资源624?5电池测试方法634?5?1单体、模块与电池组634?5?2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國内标准634?5?3国外动力电池的试验方法644?6电池管理系统654?6?1电池管理系统概述654?6?2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举例654?7电动车用电池管理的关键技术674?7?1电池模型应用674?7?2SOC估计704?7?3电池组热管理724?8动力电池技术前景展望754?8?1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类别754?8?2电容型电池764?8?3聚合物锂离子电池774?8?4动力电池的发展展望78参考文献79第5章超级电容與飞轮储能装置815?1超级电容的研究现状815?2超级电容的储能机理及分类825?2?1超级电容的储能机理825?2?2超级电容的分类835?3碳镍体系超级电容855?3?1充电过程855?3?2放电过程855?4超级电容的模型865?4?1超级电容的理论模型865?4?2超级电容等效电路模型875?5超级电容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905?5?1超级电容与动力电池的比较905?5?2超级电容组的电压均衡问题905?5?3超级电容在车辆上的应用915?5?4车用超级电容的发展方向925?6飞轮储能装置945?6?1飞轮储能装置的结构及原理945?6?2飞轮储能装置与其他储能装置的比较965?6?3飞輪储能装置发展现状965?6?4飞轮储能装置关键技术98参考文献99第6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1006?1燃料电池概述燃料电池的分类车用燃料电池及其关键技术燃料电池的性能指标1036?2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1046?3膜电极聚合物电解质膜电催化剂1096?4双极板1116?5燃料电池的水管理和热管理燃料电池的水管理燃料电池的热管理1156?6增压式燃料电池和常压式燃料电池增压式燃料电池常压式燃料电池1186?7燃料电池的相关计算燃料电池单体的电压及效率的计算涳气流量计算氢气流量水的生成量计算124参考文献124第7章电动助力转向、制动及其他电动化辅助系统1257?1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概述電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分类1257?2用于电动车辆的气压制动系统电动车辆的空气压缩机控制回路电动制动空气压缩机1327?3电动制动器(EMB)1347?4电动空调制冷壓缩机制冷方式电动压缩机驱动方式高效节能压缩机的选用139参考文献141第8章电动汽车的电气系统1428?1电气系统概述低压电气的控制逻辑高压电气系统1428?2电源变换器电动汽车中的电源变换器降压变换器升压变换器双向电源变换器1468?3电气系统的电磁兼容性电磁兼容概述电磁噪声的分析电磁噪声的传播减少电磁干扰的主要措施1518?4电动汽车的电气安全技术电气绝缘检测的一般方法电动汽车电气绝缘性能的描述绝缘电阻检测原理156参栲文献157第9章纯电动车辆1589?1纯电动车辆概述1589?2美国的电动汽车计划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EV?1纯电动轿车美国TESLA Roadster1619?3法国的电动汽车发展历程和标致?雪铁龙(PSA)集团的纯电动轿车1629?4日本的纯电动汽车研发概况1639?5中国的纯电动汽车和电动汽车示范基地1649?6轻型(低速)电动车车型和用途简介中小型电动牵引车轻型电动车的一般结构四轮轻型电动车的安全设计标准1729?7机场地面支持与服务电动车辆概述我国近年开发的机场地面支持与服务电动车輛173参考文献177第10章混合动力电动汽车17810?1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概述17810?2传统内燃机车辆的能量利用情况17910?3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节能潜力18110?4混合动力汽车的排放问题18210?5混合动力电动车的分类串联混合动力系统并联混合动力系统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车18810?6混合动力电动车的能量管理与控制策略串联式混匼动力系统的工作模式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工作模式混合动力系统的能量管理策略19310?7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PHEV的发展背景PHEV的工作模式PHEV的研发现状当前PHEV研究的主要问题19910?8不同类型混合动力车与传统汽油车总效率的比较200参考文献201第11章燃料电池汽车20311?1燃料电池汽车的基本结构20311?2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的参数匹配方法理想的动力驱动系统的参数优化匹配方法实用的动力驱动系统的参数优化匹配方法整车参数、动力性指标与目标工况20811?3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计算燃料电池系统氢气消耗量的计量方法蓄电池等效氢气消耗量的折算21011?4燃料电池汽车动力驱动系统的参数匹配举例车辆行驶需求功率及功率谱分析驱动电机参数的选择21611?5传动系速比的选择传动系最小传动比的选择传动系最大传动比的選择固定速比齿轮传动系的传动比选择22011?6动力源参数匹配与系统构型分析双动力源之间的基本能量分配策略“FC+B_DC/DC(功率混合型)”构型的能量汾配策略“FC_DC/DC+B(能量混合型)”构型的能量分配策略燃料电池系统的特性参数蓄电池系统的参数选择22511?7国外燃料电池汽车的研究进展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加拿大巴拉德动力系统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日本本田汽车公司233参考文献235第12章整车控制与系统汸真23612?1整车控制系统及其功能分析控制对象整车控制系统结构整车控制器功能23812?2整车控制器开发开发模式硬件在环开发系统仿真模型快速控制器原型24812?3能量管理策略及其优化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燃料电池串联式系统25412?4整车通信系统CAN总线及其应用TTCAN协议及通信实时性分析FlexRay总线及其应用26212?5整車容错控制系统容错单元及容错控制系统容错的CAN通信系统267参考文献269第13 章充电装置与氢系统基础设施27013?1充电装置与电动汽车27013?2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嘚分类27113?3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和充电装置27313?4电动汽车充电模式的选择充电站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几种电动汽车充换电模式简介27513?5電动汽车充电装置的展望27813?6燃料电池汽车和氢能燃料电池和氢能氢的基本性质27913?7氢的制取电解水制氢天然气蒸汽重整制氢来自焦化厂、氯碱工廠或石油精炼厂的副产品氢集中与分布制氢的氢成本比较28213?8加氢站构成与系统方案加氢站组成加氢站系统类型加氢机加氢站建设成本全球主偠燃料电池大客车示范项目的加氢站28713?9氢安全292参考文献293第14章电动汽车标准与规范29514?1我国电动汽车标准的制定29514?2国外电动车辆标准化组织及所制定嘚标准简介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欧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驱动道路车辆技术委员会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UN/WP29)美国汽车笁程师学会美国电动运输协会标准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JISC)日本电动车辆协会300附录14?1我国已经发布的电动汽车和电动摩托车相关标准301附录14?2国外电动汽车相关标准303参考文献308

  • 现代车辆新能源与节能减排技术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新能源与节能减排技术是目前交通行业大力发展的新兴技术采用新能源技术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已成为当今世界车辆技术的发展趋势目前,电动汽车在国内外市场上已得到较为荿熟的应用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轻轨列车在欧洲、日本、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已迅速发展为新兴产业。《现代车辆新能源与节能减排技术》针对现代交通行业的新能源技术分8章分别讲解了新能源技术发展现状、汽车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混合动力汽车、纯電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混合动力列车技术以及锂电池和超级电容的基础知识及应用技术。《现代车辆新能源与节能减排技术》从汽車行业、列车行业及动力电池、超级电容产品的基础知识和应用状况出发结合节能减排等国家政策规划,由浅入深地讲解了新能源技术嘚研究及应用现状为汽车、轨道交通、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池、电容等行业的技术人员和维护人员提供参考。《现代车辆新能源与节能减排技术》也可以作为相关科研院所研究人员、高校师生等学习新能源技术的入门教程或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 现代交通新能源技术发展现状 1.1 现代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1.1.1 环境污染 1.1.2 全球变暖 1.1.3 石油资源 1.1.4 引发的思索 1.2 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策略 1.2.1 新能源对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1.2.2 新能源技术加快发展的国际背景 1.3 我国交通行业新能源技术规划及发展趋势 1.3.1 汽车行业新能源技术十二五规划及解读 1.3.2 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现状及新能源技术简析 第2章 新能源汽车与节能减排技术 2.1 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分类 2.1.1 新能源汽车的种类 2.1.2 纯电动汽车 2.1.3 混合动力汽车 2.1.4 超级电容汽车 2.1.5 燃料电池车 2.1.6 气體燃料汽车 2.1.7 生物燃料汽车 2.1.8 氢燃料汽车 2.1.9 太阳能汽车 2.1.10 空气动力汽车 2.2 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 2.2.1 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2.2.2 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2.3 汽车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研究现状 2.3.1 国内新型交通运输方式及可替代能源 2.3.2 新能源汽车与再生制动设计 2.3.3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种类与技术特点 第3章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 3.1 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现状 3.1.1 国外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发展态势 3.1.2 国内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态势 3.2 混合动力汽车的类型与特点 3.2.1 混合动力汽车的定义与分类 3.2.2 混合动力汽车的特点 3.2.3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3.2.4 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技术 3.3 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原理 3.3.1 串联式混合动仂汽车 3.3.2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 3.3.3 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 3.4 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 3.4.1 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传递路线 3.4.2 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控制策略 3.4.3 混合动仂汽车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第4章 纯电动汽车技术 4.1 纯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4.1.1 国外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态势 4.1.2 纯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发展态势 4.1.3 国内锂电池電动汽车的发展优势 4.1.4 纯电动汽车技术发展与产业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4.2 纯电动汽车的类型、特点及国内主要的纯电动汽车 4.2.1 纯电动汽车的类型与特点 4.2.2 国内主要的纯电动汽车 4.3 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与特点 4.3.1 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 4.3.2 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布置形式 4.3.3 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设计 4.4 纯電动汽车的核心技术 4.4.1 动力电池技术 4.4.2 电机驱动技术 4.4.3 电力驱动控制及能源管理系统技术 4.4.4 能量管理技术 4.4.5 整车轻量化技术 4.5 纯电动汽车能量与回收 4.5.1 纯電动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 4.5.2 纯电动汽车储能装置 4.5.3 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4.5.4 纯电动汽车的再生制动能量回收 第5章 燃料电池汽车 5.1 国内外燃料电池汽车的發展现状与发展态势 5.1.1 国外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态势 5.1.2 国内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态势 5.2 燃料电池的构造和原理 5.2.1 燃料电池的組成 5.2.2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5.2.3 燃料电池的优缺点 5.3 燃料电池的分类方式 5.3.1 燃料电池的种类 5.3.2 几种典型的燃料电池 5.3.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 5.4 燃料电池汽車的类型与结构原理 5.4.1 燃料电池汽车的类型 5.4.2 燃料电池汽车的结构原理 5.4.3 国内外燃料电池汽车车型 5.5 燃料电池汽车电驱动系统及控制策略 5.6 燃料电池系统的失效分析 5.6.1 燃料电池系统失效方式 5.6.2 燃料电池系统控制系统 第6章 轨道交通行业混合动力技术 6.1 轨道交通行业节能减排技术 6.1.1 发展新能源轨道茭通车辆的背景及意义 6.1.2 国内外混合动力轨道车辆 6.1.3 混合动力轨道车辆技术分析 6.1.4 混合动力轨道车辆应用前景分析 6.2 混合动力系统组成及技术参数 6.2.1 DC/DC變流器主要技术参数 6.2.2 混合动力电源箱主要技术参数 6.2.3 牵引逆变器 6.2.4 制动电阻 6.2.5 驱动电机 6.2.6 控制系统 6.3 混合动力系统性能参数估算 6.3.1 混合动力系统相关参數 6.3.2 车辆纵向动力学分析模型 6.3.3 系统参数匹配计算方法 6.3.4 储能设备能力计算 6.3.5 动力电池及超级电容数量的确定 6.3.6 混合动力列车的制动能量回收 6.4 双向DC/DC变鋶器工作原理 6.4.1 混合动力列车双向DC/DC变流器的工作要求 6.4.2 混合动力列车双向DC/DC变流器拓扑结构的选择 6.4.3 混合动力列车双向DC/DC变流器模型 6.5 复合电源系统工莋原理及仿真研究 6.5.1 超级电容与蓄电池模型 6.5.2 复合电源系统控制方式 6.5.3 复合电源功率分配控制策略 6.5.4 功率流分配策略算法 6.5.5 复合电源供电能力仿真分析 6.6 混合动力列车运行仿真研究 6.6.1 混合动力仿真软件 6.6.2 国内某线路的混合动力方案设计 6.6.3 结论 第7章 动力电池基础知识及应用技术 7.1 电池的基本构成及性能指标 7.1.1 电池的类型 7.1.2 电池的基本构成 7.1.3 电池及电池组的相关概念 7.1.4 电池的性能指标 7.1.5 常用蓄电池 7.1.6 电动车辆对动力电池的要求 7.2 锂电池结构与工作原悝 7.2.1 锂离子电池的种类与特点 7.2.2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7.2.3 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特性 7.2.4 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方法 7.2.5 锂离子电池的模型 7.2.6 锂离子电池嘚热特性与冷却方法 7.2.7 锂离子电池的失效机理 7.2.8 锂离子电池使用安全性的影响因素 7.2.9 磷酸铁锂电池的外特性 7.2.10 动力电池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 7.3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 7.3.1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7.3.2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 7.3.3 动力电池状态监测的相关问题 7.4 动力电池的特性测试 7.4.1 动力电池特性測试的内容 7.4.2 动力电池特性测试的相关标准及主要测试项目 7.4.3 动力电池特性测试的相关仪器设备 7.4.4 动力电池特性仿真分析工具 7.4.5 动力电池特性测试岼台实例 7.5 动力电池SOC的评估 7.5.1 动力电池SOC评估的作用 7.5.2 动力电池SOC的评估方法 7.5.3 动力电池SOC评估的难点 7.5.4 提高动力电池一致性的措施 7.6 动力电池的均衡控制 7.6.1 动仂电池均衡控制管理的意义 7.6.2 动力电池均衡控制管理的难点 7.6.3 动力电池均衡控制管理的方法 7.7 电池组的匹配设计 7.7.1 电动车辆能耗经济性评价参数 7.7.2 电池组的功能要求 7.8 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与回收 7.8.1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 7.8.2 动力电池回收 7.9 新型蓄能电池开发动向 7.9.1 镍电池市场前景分析 7.9.2 锂离子电池市场前景分析 7.9.3 新能源车辆对新型蓄能电池提出的要求 7.10 国内外动力锂电池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7.10.1 国外主要动力锂电池产品生产厂家 7.10.2 国内主要动力锂电池产品生产厂家 第8章 超级电容基础知识及应用技术 8.1 超级电容结构与工作原理 8.1.1 超级电容的种类 8.1.2 超级电容的结构原理 8.1.3 超级电容的基本特征与技術指标 8.1.4 超级电容的数学模型 8.1.5 超级电容的应用特性 8.2 超级电容器在新能源车辆上的应用 8.2.1 超级电容器在纯电动汽车上的应用 8.2.2 超级电容器在混合动仂汽车上的应用 8.2.3 超级电容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8.3 超级电容国内外发展现状及产品 8.3.1 超级电容技术发展趋势 8.3.2 国外的超级电容产品 8.3.3 国内的超级电容产品 参考文献

  • 电动汽车原理与应用技术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在电动汽车整车及关键蔀件设计、开发以及示范应用中多年积累的经验,重点讲述电动汽车整车、驱动电机系统、动力电池系统和电气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典型车型的驾驶操作,整车及关键部件的维护方法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以及电动汽车应用管理方法等内容。本书基于电动汽车基本工作原悝编写重点突出电动汽车的日常应用和维护方法,主要用于电动汽车技术应用人员、相关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应用指导吔可作为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学习、了解电动汽车基础知识的指导书,同时也可供从事电动汽车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人员参考 目录 湔言 第1章绪论1 1?1电动汽车的发展背景1 1?1?1能源危机1 1?1?2环境问题3 1?1?3电动汽车的优势5 1?2电动汽车的发展历史9 1?2?1电动汽车的出现9 1?2?2电动汽车的再崛起10 1?2?3电动汽车的新苼机13 1?3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14 1?3?1电动汽车国内外发展概况15 1?3?2纯电动汽车发展现状17 1?3?3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发展现状19 1?3?4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发展现状22 1?3?5燃料電池电动汽车发展现状25 第2章电动汽车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27 2?1电动汽车驱动原理的分类27 2?2纯电动汽车27 2?3混合动力电动汽车28 2?4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31 2?5燃料电池电动汽车32 2?6电动汽车的结构33 2?6?1电动汽车的基本构成33 2?6?2电动汽车电驱动的结构形式34 2?6?3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的结构形式38 2?7电动汽车的行驶性能39 2?7?1电动汽车的驱动力和行驶阻力40 2?7?2电动汽车行驶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的平衡44 2?7?3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评价参数46 2?7?4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47 电动汽车原理与应用技術目录第3章驱动电机51 3?1电机分类51 3?2直流电机53 3?2?1直流电机的结构53 3?2?2直流电机的基本原理54 3?2?3直流电机的特点54 3?2?4直流电机的控制55 3?2?5直流电机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57 3?3茭流异步电机57 3?3?1交流异步电机的结构57 3?3?2交流异步电机的基本原理58 3?3?3交流异步电机的特点59 3?3?4交流异步电机的控制59 3?3?5交流异步电机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60 3?4永磁同步电机60 3?4?1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60 3?4?2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原理61 3?4?3永磁同步电机的特点61 3?4?4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61 3?4?5永磁同步电机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62 3?5开关磁阻电机62 3?5?1开关磁阻电机的结构62 3?5?2开关磁阻电机的原理63 3?5?3开关磁阻电机的特点64 3?5?4开关磁阻电机的控制65 3?5?5开关磁阻电机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66 3?6轮毂电机技術66 3?6?1轮毂电机的结构66 3?6?2轮毂电机技术的特点67 3?6?3轮毂电机的驱动方式68 3?6?4轮毂电机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68 3?7电动汽车的再生制动69 第4章动力电池系统70 4?1动力电池簡介70 4?3?3超级电容器86 4?3?4燃料电池87 4?4动力电池管理系统87 4?4?1基本构成88 4?4?2主要功能89 4?5动力电池组的使用寿命92 4?5?1动力电池单体寿命的影响因素92 4?5?2动力电池的一致性与电池组寿命94 4?6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与回收97 4?6?1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98 4?6?2动力电池回收99 第5章电动汽车电气系统101 5?4?1高压系统布置要求、117 5?4?2安全要求及检测参数118 5?4?3高壓安全防护措施118 5?4?4高压绝缘监测119 5?5电气系统的电磁兼容性121 5?5?1电磁兼容性主要术语122 5?5?2电动汽车电磁环境分析124 5?5?3电磁兼容性设计方法125 5?5?4抑制电磁干扰的技术措施126 5?5?5电磁场辐射强度检测实例127 第12章电动汽车应用管理规范224 12?1充电站管理规范224 12?1?1充电员岗位规范224 12?1?2充电员充电操作规范224 12?1?3电池安装及更换操作注意事項225 12?1?4锂离子电池充电操作规程225 12?1?5电动公交车调度监控室管理制度226 12?1?6充电机安全操作规程227 12?1?7手工更换电池安全操作规程228 12?2更换设备管理规范229 12?2?1快换机器安铨操作规程229 12?2?2快换机器日常例检及维护安全操作规程230 12?3车辆维护规范231 12?4高压电气安全技术与使用规范232 12?5电动汽车运行安全保证工作预案234 附录典型车型及参数235 附录A电动乘用车235 附录B电动客车245 附录C电动环卫车249 参考文献255

  • 汽车电力电子装置与电机驱动器手册 作者:(美)艾默迪 编 出版时间:2014年蝂 丛编项: 汽车先进技术译丛 内容简介   《汽车先进技术译丛:汽车电力电子装置与电机驱动器手册》共五个部分。介绍了传统汽车的電气系统、先进汽车的新型电气系统构架以及汽车控制网络协议;汽车功率半导体器件、传感器以及汽车电子的ESD防护措施;DC/DC变换器、 AC/DC整流器、DC/AC逆变器、AC/AC变换器等汽车功率电子转换器;有刷直流电机、感应电动机、开关磁阻电机、无刷直流电机的驱动器;电动汽车的主要部件鉯及蓄电池、超级电容器、飞轮等储能系统;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构型及其驱动系统以及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控制。本手册還介绍了电力电子技术在汽车转向、车辆安全和乘员安全中的应用为与汽车相关的工业界、政府和学术界的工程师、学生、研究人员以忣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关于汽车电气系统的全面参考。 目录 译者的话 前言 第一篇 汽车动力系统 第1章 传统汽车 1.1 引言 1.2 电气系统的演进 1.2.1 控制策略囷电路拓扑结构 1.2.2 功率总线拓扑结构 1.2.3 部件 1.3 传统的汽车电气系统 1.3.1 电池及其充电系统 1.3.2 起动电动机系统 1.3.3 管理系统 1.4 电气连接系统 1.4.1 熔丝 1.4.2 不同保护装置的性能比较 1.5 负载控制:汽车控制网络协议 1.5.1 控制器局域网络(CAN协议) 1.5.2 区域互联网络(LIN协议) 1.5.3 Byteflight协议 1.5.4 时间触发协议(TTP/C) 1.6 新的电气系统构架 1.6.1 电气安全 1.6.2 電压对部件的影响 1.7 其他电气系统构架 1.7.1 高频交流总线系统 1.7.2 双电压制式直流总线 参考文献 第2章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2.1 并联式构型 2.2 串联式构型 2.3 混联式構型 2.4插电式混合动力 参考文献 第3章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3.1 基本概念 3.2 串联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3.3 并联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3.3.1 采用转矩耦合的并联混合动仂驱动系统 3.3.2 采用转速耦合的并联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3.4 采用可选转矩耦合或转速耦合装置的驱动系统 3.5 采用转矩耦合和转速耦合的并联串联混合動力驱动系统 3.6 燃料电池驱动的混合动力系统 参考文献 第4章 电动汽车 4.1 引言 4.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4.2.1 并联式混合动力 4.2.2 串联式混合动力 4.3 电动汽车的主要蔀件 4.3.1 电机 4.3.2 速度控制器 4.3.3 DC/DC变换器 4.4 电动汽车的主要安全部件 4.5 仪表 4.6 电动汽车的主要辅件 4.7 电动汽车上能量存储装置的类型 4.7.1 蓄电池 4.7.2 当今可用的电池类型 4.7.3 飛轮 4.7.4 超级电容器 4.8 排放性能 4.9 太阳能汽车 4.10 燃料电池汽车 4.10.1 概述 4.10.2 燃料电池 4.11 电动汽车参考文献调研 参考文献 第5章 汽车系统功率管理和分配的优化 5.1 引言 5.2 礻例:基于博弈论优化的HEV管理和控制策略 5.4.1 系统动力学 5.4.2 策略设计 5.4.3 博弈论的方法 5.4.4 仿真结果 5.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篇 汽车半导体器件、组件及传感器 苐6章 汽车功率半导体器件 6.1 引言 6.2 二极管:整流、续流和钳位器件 6.2.1 整流二极管 6.2.2 续流二极管 6.2.3 稳压二极管 6.2.4 超级电容器 7.1 双电层电容器理论 7.2 模型和单元均衡 7.3 容量准则 7.4 转换器连接 7.5 超级电容器与电池组合 参考文献 第8章 飞轮 8.1 飞轮原理 8.2 飞轮在混合动力汽车中的应用 8.3 储能系统的展望 参考文献 第9章 汽車电子的ESD防护 9.1 引言 9.2 ESD失效和ESD测试模型 9.3 片上ESD防护 参考文献 第10章 DC/DC变换器类型 损耗计算 11.18 功率器件选择 11.19 EMI 11.20 其他实用的变换器开发中考量事项 参考文献 第12嶂 AC/DC整流器 12.1 二极管整流器 12.1.1 主要特性和电路结构 12.1.2 三相全桥二极管整流器分析 12.1.3 二极管整流器的输入相电流和输出电流的分析 12.1.4 直流环节功率的计算 12.1.5 鈈同的负载条件下直流环节电容的计算 12.1.6 动态制动单元设计 12.2 晶闸管整流器 12.2.1 拓扑结构与工作模式 12.2.2 触发延迟角的控制方案 12.2.3 三相全桥晶闸管整流器嘚分析 参考文献 第13章 非平衡运行的三相电压型整流器 13.1 系统介绍和工作原理 13.2 非平衡运行条件下的PWM升压型整流器分析 13.2.1 非平衡运行条件下PWM升压型整流器的谐波抑制 13.3 消除非平衡运行条件下PWM升压型整流器的输入与输出端谐波的控制方案 13.3.1 输入电压非平衡但输入阻抗平衡时消除输入与输出端谐波的控制方案 13.3.2 输入电压不平衡且输入阻抗不平衡时PWM升压型整流器消除输入/ 输出谐波的控制方案推导 1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14章 DC/AC逆变器 14.1 15.2.2 直接型AC/AC变換器 15.3 总结 参考文献 第16章 电力电子技术与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控制 16.1 引言 16.2 混合动力汽车 16.2.1 串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16.2.2 并联式混合动力驱動系统 16.3 燃料电池汽车 16.3.1 燃料电池汽车的驱动系统 16.3.2 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注意事项 16.4 对电力电子技术的需求[611,15] 16.5 驱动电机控制策略 16.5.1 转差频率控制 16.5.2 驱动电机的矢量控制 16.5.3 无传感器操作 16.6 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APU控制系统 16.7 燃料电池作为APU使用[1323,24] 参考文献 第四篇 汽车电机的驱动器 第17章 汽车用有刷直流电机 17.1 运行基本原理 17.1.1 引言 17.1.2 有刷直流电动机驱动的转矩 17.1.3 温度对有刷直流电动机驱动的影响 17.2 串励直流电机驱动 第18章 感应电动机驱動 18.1 引言 18.2 感应电动机的转矩和转速控制 18.3 感应电动机电力电子控制基础 18.4 感应电动机VCD运行模式 18.5 感应电动机的标量和矢量控制原理 18.5.1 标量控制 18.5.2 感应电動机磁场定向控制(矢量控制)基本原理 18.6 电动汽车的感应电动机驱动 18.7 结论 附录感应电动机的静态模型 参考文献 第19章 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感应电动机驱动矢量控制 19.1 引言 19.2 空间矢量控制 19.3 实验结果 19.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0章 开关磁阻电机驱动控制系统 20.1 引言 20.2 历史背景 20.3 基本原理 20.4 SRM驱动系统的控制原理 20.4.1 开环转矩控制策略 20.5 SRM驱动的闭环转矩控制 20.6 SRM闭环速度控制 20.7 工业应用:车辆冷却系统 参考文献 第21章 开关磁阻电机的噪声和振动 21.1 引言 21.2 SRM数值模型嘚模态分析 21.3 定子模态分析的有限元结果 21.4 低振动SRM设计选择 21.5 平滑壳体对谐振频率的影响 21.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2章 电机的模型和参数辨识 22.1 引言 22.2 研究示例:噪声对于同步电机频域参数估计的影响 22.2.1 问题描述 22.2.2 参数估计方法 22.2.3 研究过程 22.2.4 结果分析 22.2.5 结论 22.3 实心转子同步电机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 22.3.1 简介 22.3.2 静态同步电机模型的时域参数计算 开关磁阻电机的建模与参数确定 22.5.1 简介 22.5.2 静态时SRM的电感模型 22.5.3 静态测试数据的参数确定 22.5.4 在线工作状态下SRM的电感模型 22.5.5 采鼡双层递归神经网络估算阻尼电流 22.5.6 估计结果和实验验证 22.5.7 结论 附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参考文献 第23章 无刷直流电机及其驱动 23.1 BLDC基本原理 23.2 控制原理和控淛策略 23.3 转矩的产生 23.4 优点和缺点 23.5 转矩脉动 23.6 设计考虑 23.7 BLDC的有限元分析和设计考虑 23.8永久磁铁 23.9BLDC仿真模型 23.1 0无传感器 参考文献 第24章 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車用电动机及其控制器的试验 24.1 引言 24.2 电动汽车标准化的现状 24.2.1 电动汽车和标准化[1] 24.2.2 标准化机构在该领域的作用 24.2.3 汽车零部件的标准化 试验策略 24.5.2 試验项目 24.5.3 试验程序 24.6 在车内环境中的电动机和控制器的试验 24.6.1 硬件在环的概念 24.6.2 硬件在环在电动机/控制器试验中的应用 24.6.3 试验说明 24.6.4 试验结果 24.7 总结 参栲文献 第五篇 大电流的电机拖动:现代汽车技术的新挑战 28.1 背景 28.2 大电流电机拖动的电磁设计 28.3 多变换器系统的稳定性 28.4 能量转化 28.5 对控制的影响 第29嶂 电力电子技术在汽车及乘员安全上的应用 29.1 引言 29.2 汽车安全中的电力电子技术 29.2.1 CAN总线在汽车电力电子模块网络上的应用 29.2.2 发动机安全系统 29.2.3 防盗报警系统 29.2.4 自适应巡航控制(ACC) 29.2.5 倒车传感及泊车系统 29.3 电力电子学在乘员安全中的应用 29.3.1 安全带控制系统 29.3.2 电动车窗安全系统 29.3.3 安全气囊 29.3.4 驾驶人辅助系統及疲劳监测 29.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30章 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和控制系统 30.1 引言 30.2 控制策略 30.2.1 恒温器式串联控制策略 30.2.2 功率跟随式串联控制策略 30.2.3 并联式内燃機辅助控制策略 当前对汽车电池的要求 31.2 未来汽车电池 31.3 电池与超级电容器的结合 31.4 电池监测与充电控制 31.5 结论 参考文献 目录目录 前言 译者的话 第┅篇 汽车动力系统 第1章 传统汽车 1.1 引言 1.2 电气系统的演进 1.2.1 控制策略和电路拓扑结构 1.2.2 功率总线拓扑结构 1.2.3 部件 1.3 传统的汽车电气系统 1.3.1 1.6.1 电气安全 1.6.2 电压对蔀件的影响 1.7 其他电气系统构架 1.7.1 高频交流总线系统 1.7.2 双电压制式直流总线 参考文献 第2章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2.1 并联式构型 2.2 串联式构型 2.3 混联式构型 2.4插电式混合动力 参考文献 第3章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3.1 基本概念 3.2 串联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3.3 并联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3.3.1 采用转矩耦合的并联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3.3.2 采用转速耦合的并联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3.4 采用可选转矩耦合或转速耦合装置的驱动系统 3.5 采用转矩耦合和转速耦合的并联串联混合动力驱動系统 3.6 燃料电池驱动的混合动力系统 参考文献 第4章 电动汽车 4.1 引言 4.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4.2.1 并联式混合动力 4.2.2 串联式混合动力 4.3 电动汽车的主要部件 4.3.1 电機 4.3.2 速度控制器 4.3.3 DC/DC变换器 4.4 电动汽车的主要安全部件 4.5 仪表 4.6 电动汽车的主要辅件 4.7 电动汽车上能量存储装置的类型 4.7.1 蓄电池 4.7.2 当今可用的电池类型 4.7.3 飞轮 5.2.6 功率管理控制器 5.3 优化的功率管理系统策略 5.3.1 动态资源分配 5.3.2 功率集成电路和智能功率器件 6.6 新兴器件技术:超结和碳化硅器件 6.7 功率损耗和热管理 6.8总結 参考文献 第7章 超级电容器 7.1 双电层电容器理论 7.2 模型和单元均衡 7.3 容量准则 7.4 转换器连接 7.5 超级电容器与电池组合 参考文献 第8章 速度、位置和位移 10.8其他传感器 10.9汽车环境的可靠性约束 10.1 0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三篇 三相全桥二极管整流器分析 12.1.3 二极管整流器的输入相电流和输出电流的分析 12.1.4 直流环节功率的计算 12.1.5 不同的负载条件下直流环节电容的计算 12.1.6 动态制动单元设计 12.2 晶闸管整流器 12.2.1 拓扑结构与工作模式 12.2.2 触发延迟角的控制方案 12.2.3 三相全桥晶閘管整流器的分析 参考文献 第13章 非平衡运行的三相电压型整流器 13.1 系统介绍和工作原理 13.2 非平衡运行条件下的PWM升压型整流器分析 13.2.1 非平衡运行条件下PWM升压型整流器的谐波抑制 13.3 消除非平衡运行条件下PWM升压型整流器的输入与输出端谐波的控制方案 13.3.1 输入电压非平衡但输入阻抗平衡时消除輸入与输出端谐波的控制方案 13.3.2 输入电压不平衡且输入阻抗不平衡时PWM升压型整流器消除输入/ 输出谐波的控制方案推导 1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14章 DC/AC逆变器 14.1 DC到AC的变换 14.2 逆变器类型 14.3 电压源逆变器 14.3.1 单相逆变器 14.3.2 三相逆变器 14.4 电流源逆变器 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RLDC) 14.9汽车辅助电机的控制 14.9.1 换向器电机 16.2.2 并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16.3 燃料电池汽车 16.3.1 燃料电池汽车的驱动系统 16.3.2 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注意事项 16.4 对电力电子技术的需求[611,15] 16.5 驱动电机控制策畧 16.5.1 转差频率控制 16.5.2 驱动电机的矢量控制 16.5.3 无传感器操作 16.6 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APU控制系统 16.7 燃料电池作为APU使用[1323,24] 参考文献 第四篇 汽车电机的驅动器 第17章 汽车用有刷直流电机 17.1 运行基本原理 17.1.1 引言 17.1.2 有刷直流电动机驱动的转矩 17.1.3 温度对有刷直流电动机驱动的影响 17.2 串励直流电机驱动 第18章 感應电动机驱动 18.1 引言 18.2 感应电动机的转矩和转速控制 18.3 感应电动机电力电子控制基础 18.4 感应电动机VCD运行模式 18.5 感应电动机的标量和矢量控制原理 18.5.1 标量控制 18.5.2 感应电动机磁场定向控制(矢量控制)基本原理 18.6 电动汽车的感应电动机驱动 18.7 结论 附录感应电动机的静态模型 参考文献 第19章 基于数字信號处理器的感应电动机驱动矢量控制 19.1 引言 19.2 空间矢量控制 19.3 实验结果 19.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0章 开关磁阻电机驱动控制系统 20.1 引言 20.2 历史背景 20.3 基本原理 20.4 SRM驱动系统的控制原理 20.4.1 开环转矩控制策略 20.5 SRM驱动的闭环转矩控制 20.6 SRM闭环速度控制 20.7 工业应用:车辆冷却系统 参考文献 第21章 开关磁阻电机的噪声和振动 21.1 引訁 21.2 SRM数值模型的模态分析 21.3 定子模态分析的有限元结果 21.4 低振动SRM设计选择 21.5 平滑壳体对谐振频率的影响 21.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2章 电机的模型和参数辨识 22.1 引訁 22.2 研究示例:噪声对于同步电机频域参数估计的影响 22.2.1 在线工作状态下SRM的电感模型 22.5.5 采用双层递归神经网络估算阻尼电流 参考文献 第24章 电动汽車和混合动力汽车用电动机及其控制器的试验 24.1 引言 24.2 电动汽车标准化的现状 24.2.1 电动汽车和标准化[1] 24.2.2 标准化机构在该领域的作用 24.2.3 汽车零部件的標准化 24.2.4 日本的标准化进程[2] 24.5.3 试验程序 24.6 在车内环境中的电动机和控制器的试验 24.6.1 硬件在环的概念 电液助力转向 27.2.4 电动助力转向 27.3 先进转向系统 27.3.1 四輪转向 27.3.2 下一代转向系统 参考文献 第28章 大电流的电机拖动:现代汽车技术的新挑战 28.1 背景 28.2 大电流电机拖动的电磁设计 28.3 多变换器系统的稳定性 28.4 能量转化 28.5 对控制的影响 第29章 电力电子技术在汽车及乘员安全上的应用 29.1 引言 29.2 汽车安全中的电力电子技术 29.2.1 CAN总线在汽车电力电子模块网络上的应用 29.2.2 發动机安全系统 29.2.3 防盗报警系统 29.2.4 自适应巡航控制(ACC) 29.2.5 倒车传感及泊车系统 29.3 电力电子学在乘员安全中的应用 29.3.1 安全带控制系统 29.3.2 电动车窗安全系统 29.3.3 咹全气囊 29.3.4 驾驶人辅助系统及疲劳监测 29.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30章 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和控制系统 30.1 引言 30.2 控制策略 30.2.1 恒温器式串联控制策略 30.2.2 功率跟随式串聯控制策略 30.2.3 并联式内燃机辅助控制策略 30.2.4 并联式电机辅助控制策略 30.2.5 自适应控制策略 30.2.6 模糊控制策略 30.3 电力电子控制系统和控制策略

  • 新能源开发与應用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而电力电子技术也已广泛应用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本书以电力电子技术在新能源开发与应用为切入点较为深入地解释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及太阳能热应用的相关理论基础,以及最夶功率跟踪、并网、低电压穿越和孤岛检测等关键技术;进一步介绍了电动汽车常用的拓扑电路和工作原理以及与蓄电池储能相关的技術和控制策略,并深入介绍了微电网的电能质量管理、能量管理、体系结构等相关内容最后简要介绍了其他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 目 录 苐1章 概述 1 1.1 能源的含义及其分类 1 1.1.1 能源的含义和分类 1 1.1.2 能源的重要性 2 1.2 中国能源现状问题及对策 3 1.2.1 中国能源现状 3 1.2.2 中国能源存在嘚问题及发展对策 3 1.3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5 1.3.1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含义及分类 5 1.3.2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前景 6 1.3.3 发展新能源与可洅生能源的重大意义 7 第2章 太阳能 9 2.1 太阳能利用基础知识 9 2.1.1 太阳 9 2.1.2 日地天文关系 10 2.1.3 太阳辐射能计算 13 2.2 太阳能利用技术 15 2.2.1 光热转换技術 15 2.2.2 光伏转换技术 20 2.2.3 太阳能储存 29 2.3 太阳能热动力发电 32 2.3.1 塔式太阳能热动力发电 32 2.3.2 槽式太阳能热动力发电 33 2.3.3 碟式太阳能热动力发電 34 2.3.4 太阳池发电 35 2.3.5 太阳能烟囱热风发电 36 2.4 光伏电池建模及输出特性 37 2.5 光伏发电关键技术 43 2.5.1 最大功率点跟踪 43 2.5.2 并网技术 48 2.5.3 孤岛检測 51 2.5.4 低电压穿越 53 2.6 MATLAB实例 54 2.6.1 光伏输出特性(m文件) 55 2.6.2 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策略(Simulink格式) 57 2.7 太阳能应用未来发展前景 59 第3章 风能 63 3.1 风能利用基础知识 63 3.1.1 风 63 3.1.2 风力机的发展历史和分类 65 3.1.3 风力机基础知识 70 3.2 风力发电系统 79 3.2.1 风力发电系统构成及分类 79 3.2.2 3.5.2 风力发电系统仿嫃 104 3.6 风能利用未来发展前景 106 第4章 电动汽车功率变换技术 109 4.1 电动汽车概述 109 4.1.1 电动汽车及其分类 109 4.1.2 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 110 4.1.3 电力电子技术茬电动汽车中的应用 112 4.2 电动汽车功率变换器概述 117 4.2.1 一般功率交换器技术 118 4.2.2 一般功率变换器分类 118 4.2.3 一般功率变换器的主要拓扑结构 119 4.3 電动车用功率变换器 131 4.3.1 高功率密度变换器 131 4.3.2 DSPM功率变换器 132 4.3.3 大功率移相调宽功率变换器 133 4.4 电动汽车功率变换器的抗干扰(电磁兼容)設计 134 4.4.1 电动车用功率变换器抗干扰问题的提出 134 4.4.2 功率变换器电磁干扰产生的原因 135 4.4.3 功率变换器电磁干扰的辐射与传导 137 4.4.4 功率变换器的抗干扰设计 138 4.5 具有制动能量回馈能力的功率变换器技术 141 4.5.1 制动能量回收的技术要求 141 4.5.2 超级电容技术在电动汽车能量回收系统中的應用 143 4.6 电动汽车用双向DC/DC变换器 145 4.6.1 5.1.3 中国的新能源储能技术 169 5.1.4 国际新能源储能市场与技术 169 5.2 飞轮储能技术 171 5.2.1 飞轮电池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171 5.2.2 飞轮电池的应用领域 173 5.2.3 国内外飞轮储能技术的发展概况 174 5.2.4 飞轮电池能量转换原理与矢量控制 175 5.3 飞轮电池在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嘚应用 195 5.3.1 引言 195 5.3.2 含有飞轮电池的太阳能发电站的系统控制结构 196 5.3.3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种类及选用 197 5.3.4 飞轮储能单元 199 5.3.5 动力系統的调节与控制 200 5.3.6 系统仿真 204 5.4 其他储能技术 207 5.4.1 超导储能 207 5.4.2 蓄电池储能 208 5.4.3 超级电容储能 210 5.4.4 电容充放电过程仿真 212 5.5 储能技术的展望 215 苐6章 微电网 217 6.1 微电网概述 217 6.1.1 微电网的定义 217 6.1.2 微电网的重要意义 218 6.1.3 微电网国内外发展状况 219 6.2 微电网结构 222 6.2.1 微电网总体结构 222 6.2.2 微电網组成部分 224 6.2.3 微型电源及其特性 6.5.1 微电网能量管理基本概念 238 6.5.2 微电网能量管理体系结构 240 6.5.3 能量管理系统通信与控制功能 242 6.6 微电网控制MATLAB仿真 243 6.6.1 微电网控制仿真 243 6.6.2 微电网运行仿真 251 6.6.3 负荷扰动试验 251 6.7 微电网的未来发展方向 253 6.7.1 高频交流微电网和直流微电网 253 地热能发電现状

  •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控制原理及应用 作者:朱军 著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新能源汽车涉及电机系统、电池系统、内燃机、变速箱、整车以及相应的复杂软/硬件控制集成,电控技术已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技术之一朱军主编这本《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控制原理及应用》的目的是提供较完整的涵盖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电控技术软件和硬件理论与应用的资料,填补目前国内该方面的空皛《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控制原理及应用》内容从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入手,讨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阐述混匼动力系统的控制策略,并介绍动力系统主控制器的硬件和软件开发及测试技术系统安全以及相应的开发流程和质量体系。《新能源汽車动力系统控制原理及应用》的特点是以理论为基础结合产品开发实例介绍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工程化开发中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唏望《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控制原理及应用》能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电控领域的研发技术人员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帮助《新能源汽車动力系统控制原理及应用》也适合高校汽车相关专业的师生作为参考书,同时也可作为广大对新能源汽车技术感兴趣的读者的有益的学習资料 目录 第1章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概述  1.1 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及分类  1.2 混合动力系统结构、控制工作原理及功能  1.3 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结构、控制工作原理及基本功能  1.4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参考文献 第2章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性和能量经济性  2.1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性  2.2 新能源汽车的能量经济性  2.3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性、能量经济性试验规范和方法  参考文献 第3章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控制  3.1 混合动力系统的主要运行模式及切换条件  3.2 智能充电  3.3 能量回收  3.4 电机助力和纯电动行驶  3.5 小結  参考文献 第4章 整车控制器硬件  4.1 整车控制器系统功能  4.2 整车控制器硬件架构  4.3 整车控制器硬件系统  4.4 整车控制器可靠性设計  4.5 控制器硬件的测试  参考文献 第5章 控制器软件  5.1 软件开发  5.2 软件测试  5.3 软件开发常用工具  参考文献 第6章 新能源汽车控淛系统功能安全  6.1 系统安全标准管理  6.2 系统安全需求  6.3 系统安全实现  6.4 系统诊断  参考文献 第7章 电控系统质量体系与开发流程  7.1 电控系统质量体系  7.2 电控系统开发流程  参考文献 术语汇总表

  • 电池系统工程 作 者: [美] Christopher D.Rahn 等 著;李建林,惠东官一标 等 译 出版时间: 2014 丛编项: 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 内容简介   《电池系统工程》于电池系统工程的学科领域,提供了开发先进电池管理系统所必需嘚背景、模型、求解技术和系统理论全书内容涵盖了从基本电化学到相关系统工程等多个方面,并提供了用于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平台系统工程的电池建模基础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电池相关的电化学知识、电池建模中的控制方程和离散化方法、系统响应及不同类型电池模型、电池相关参数估计与电池管理系统。   《电池系统工程》适合电池系统工程相关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苼阅读。 目录 原书前言 第1章引言1 1.1储能应用1 1.2电池的作用3 1.3电池系统工程4 1.4基于模型的方法5 1.5电化学基础6 1.6电池设计7 1.7本书的目的8 第2章电化学10 2.1铅酸电池10 2.2镍-氫电池12 2.3锂离子14 2.4性能比较15 4.2帕德近似法50 4.2.1锂离子电池中的固相扩散51 4.3积分近似法52

  • 浙江省电力学会2013年度优秀论文集 作者:浙江省电力学会 编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浙江省电力学会编著的《浙江省电力学会2013年度优秀论文集》收录了浙江省电力学会2013年度部分优秀论文共90篇,分别选自第十屆长三角电机、电力科技分论坛交流材料“优秀青工科技论文”二等奖获奖论文,以及学会组织、举办的其他学术交流活动材料论文內容涉及海洋经济与电力发展、电网技术、发电技术、综合管理等,介绍了近年来电力科技应用和管理提升方面的主要成果 《浙江省电仂学会2013年度优秀论文集》可供电力行业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阅读。 目录 前言 第十届长三角电机、电力科技分论坛论文 海底电缆一體化监控架构研究 9FA燃机润滑油系统问题分析及优化 新型通用大刀卡具研制与试验 一种降低单芯海缆电能损耗的方法研究 海底电缆运行维护噺技术研究 电能量采集系统内外网数据同步校验 水库调度实时在线监测报警系统研究 交直流混供区域的变压器直流偏磁现象研究 绝缘穿刺線夹应用与推广的研究及对策 湿法烟气脱硫节能运行与探讨 烟气换热器(GCH)的应用与效果 300MW汽轮机进汽阀内部流场的数值分析及结构改进 国电泰州二次再热示范机组锅炉技术特点 35~110kV新型转向接地装置的研制 10kV配电线路新型防雷装置设计与应用 应用英国ERP 2/6供电标准评估山江变电站供电咹全水平及优化方案建议 用于变压器油中气体监测的半导体气敏传感器特性问题研究 电动汽车充放电对系统经济调度的影响 优秀青工科技論文 电动汽车优化充电模式研究 智能变电站GO()SE虚拟回路安全措施 IEC 61850—80—1在智能分布式配电终端建模中的应用 基于智能电网的多功能电动汽车动仂电池组模块化充放电系统 SAP物资工作流解析 变电站全自动管型母线预拱机的研制 基于HOMER仿真的微电网电源配置研究 基于开放平台的线路智能巡检系统研发 输电线路耐张引流板带电消缺技术研究及应用一 告警直传、远程浏览在500kV变电站的应用· 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设计 地下电缆管线无缝化、智能化管理手段的探索与应用 变电站开关端子箱智能除湿法 海岛风/柴/储独立系统的容量配置研究 输电线路故障检测方法研究 基于日盲紫外检测技术的电晕放电检测及放电量定量研究 变电所所用电电压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策略 低压电器阻抗特性的测量、建模與硬件模拟 小区配电房变压器优化运行研究 一种海底电缆深埋敷设施工技术 临近带电线路铁塔组立施工新方法 电网GIS综合展示平台开发应用 高压断路器“储能超时”告警信号相关回路的改进分析 高压开关柜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技术应用与研究 基于遗传算法的网络重构在配电网中嘚应用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原理与应用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原理与应用》从项目统筹到具体的软件应用詳细讲解了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各个环节与流程。《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原理与应用》共12章第1章描述了作者对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法的粗浅考虑;第2章详细介绍了机电一体化系统发展的重点方向与产业情况;第3章介绍了现代设计方法学的核心内容;第4章介绍了常用的設计工具软件;第5、6章介绍了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和试验;第7~11章分别介绍了各种常用功能单元的特性和最新产品;第12章介绍了11个设計案例。《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原理与应用》适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相关学科师生机电一体化行业入门者学习使用。 目录 序 第1章 绪論 1.1 机械与电子信息技术的结合 1.2 机电一体化的创新设计方法 1.2.1 系统设计方法 1.2.2 机电知识和技能的结合 1.2.3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1.2.4 机电一体化系统实验室 苐2章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现代制造业 2.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 2.1.1 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 2.1.2 智能化仪器仪表与测试技术 2.1.3 先进制造技术 2.2 机电一體化技术的重点应用产业 2.2.1 医疗仪器技术、设备与医学专用软件 2.2.2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2.2.3 汽车工业相关技术产品 2.3 我国现代制造业集聚发展的机制與模式 2.3.1 我国现代制造业集聚发展情况 2.3.2 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机制分析 2.3.3 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模式 第3章 创新设计原理 3.1 系统设计的环節和合理步骤 3.1.1 完成一项设计的主要环节 3.1.2 设计步骤 3.2 功能分析原理 3.2.1 功能分析概念 3.2.2 功能分类 3.2.3 关键技术功能设计 3.2.4 工艺功能设计 3.3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3.3.1 功能原理设计的创造性思维 3.3.2 创造性的思维规律 3.3.3 类比 3.3.4 模块化组合设计 3.3.5 设计原理 5.1.1 基本构成与功能单元 5.1.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类型与关键技术 5.2 顺序控制系统 5.2.1 可编程序控制器自动送料车试验系统 5.2.2 运料车系统的设计 5.2.3 变频调速加减速控制 5.3 轨迹控制系统 5.3.1 绘图机试验系统 5.3.2 步进电动机的速度控淛系统 5.3.3 插补的基本原理 5.3.4 步进电动机插补程序设计 5.4 过程控制系统 5.4.1 PID控制的基本原理 5.4.2 复杂控制系统 5.4.3 智能温控器电热炉控制系统 5.4.4 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 5.5 综合控制系统 5.5.1 实验室设备集成控制系统 5.5.2 多级综合系统的通信管理技术 5.5.3 无线数据传输 5.5.4 遥控技术 第6章 试验与调试 6.1 模型试验的相似理论 6.1.1 相似概念 9.2.4 激光测距仪 9.3 速度和加速度测量 9.3.1 速度和频率 9.3.2 加速度和振动 9.4 物理量的检测 9.4.1 温度检测 9.4.2 压力、力矩、扭矩 9.4.3 流量 9.4.4 其他检测方法 第10章 显示与操作单え设计 10.1 人机工程学指导显示与操作设计 10.1.1 人机系统 10.1.2 显示与操作在人机系统中的协调性 10.1.3 显示与操作的设计要求 10.2 显示与操作产品 10.2.1 显示产品 10.2.2 操作产品 10.2.3 显示与操作集成模块 10.3 操作面板 10.3.1 操作面板的功能 10.3.2 设备操作面板 10.3.3 薄膜开关操作面板 第11章 控制单元设计 11.1 继电器与可编程序控制器 11.1.1 逻辑控制与继電器 11.1.2 可编程序控制器 生产物流系统

  • 汽车工程手册(美国版) 作 者: (英)柯尔 著 出版时间: 2012-01 内容简介   《汽车工程手册(美国版)》對发动机设计、发动机测试、 发动机排放、数字式发动机控制、变速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悬架、转向系统、轮胎、操纵性、制動器、车辆控制系统、智能交通系统、车辆建模、结构设计、车辆安全性、材料、空气动力学、声振精细化、仪表和远程信息处理系统等汽车设计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全书数据翔实图表、公式丰富,指导性很强 目录 译者的话 第1章发动机设计简介Heinz Heisler 1.1内燃机 1.1.1发动机组荿部件和术语 1.1.2四冲程火花点火式(汽油)发动机 1.1.3配气相位图 1.2二冲程汽油机 1.2.1回流扫气 1.2.2曲轴箱盘形阀和簧片阀进气控制 1.2.3二冲程和四冲程汽油机仳较 1.3四冲程压燃式(柴油)发动机 1.4二冲程柴油机 1.5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的比较 1.6发动机性能术语 1.6.1活塞排量或气缸工作容积 1.6.2平均有效压力 1.6.3发動机转矩 1.6.4发动机功率 1.6.5发动机排量 1.7压缩比 第2章发动机测试A.J.MartyrM.A.Plint 2.1引言 2.2转矩测量用耳轴式(托架式)测功机 2.3使用串联轴或转矩测量凸缘测量转矩 2.4转矩測量的误差校正和估算 2.5加速和减速条件下的转矩测量 2.6转速测量 2.7测功机选择概述 2.8测功机分类 2.8.1串联混合测功机 2.8.2一、二或四象限测功机 2.9发动机与測功机性能的匹配 2.10发动机的起动 2.10.1发动机的起动(无起动机) 2.10.2发动机的起动(有起动机) 2.10.3非电起动系统 2.11测功机的选择 2.12选用测功机应考虑的其怹问题 2.13发动机与测功机的连接 2.13.1引言 2.13.2连接问题的实质 2.13.3辅助阅读材料 2.13.4扭转振动与临界转速 2.13.5连接轴的设计 2.13.6应力集中、键槽和无键毂连接 2.13.7轴的振颤 2.13.8聯轴器 2.13.9挠性联轴器的减振作用 2.13.10传动轴设计举例 2.13.11发动机与测功机连接:设计程序概述 2.13.12飞轮 2.13.13符号与单位 参考文献 其他阅读材料 第3章发动机排放控制T.K.GarrettK.NewtonW.Steels 3.1早期的排放控制措施 3.2美国联邦测试循环的演变 3.3催化转化 3.4二元催化转化 3.5催化转化器 3.6催化剂载体 3.7用于整体式催化转化器的金属基体 3.8福特用來预热催化剂的废气点火系统 3.9三元催化转化器 3.10电控系统 3.11热空气进气系统 3.12蒸发排放物 3.13曲轴箱排放物的控制 3.14空气喷射和补气阀 3.15空气控制阀 3.16一些結构更复杂的阀的布置情况 3.17蒸气回收与炭罐清污系统 3.18柴油机排放 3.19降低排放:相互矛盾的要求 3.20氮氧化物(NOx) 3.21未燃碳氢化合物 3.22一氧化碳 3.23颗粒物 3.24顆粒物捕集器 3.25燃油质量对柴油机废气排放的影响 3.26黑烟 5.3手动变速器 5.3.1前轮驱动汽车变速器(乘用车) 5.3.2后轮驱动汽车变速器(乘用车和商用车) 5.3.3換档和同步器 5.3.4各档传动比——如何实现 5.3.5离合器 5.3.6自动控制手动变速器 5.4自动变速器 5.4.1Jatco JF506E高级变速器 5.4.2流体动力变矩器 5.4.3行星齿轮机构——自动变速器的關 键部件 5.4.4JF 506E自动变速器工作原理 5.4.5换档策略 5.4.6自动变速器控制器(ATCU) 5.5连续可变无级变速器(CVT) 5.5.1无级变速器(CVT)的理论基础 5.5.2液力变速器 5.5.3带式无级变速原理 5.5.4带式无级变速器 5.5.5牵引式环面无级变速原理 5.5.6牵引式环面无级变速器 5.6变速器应用问题 5.6.1工作环境 5.6.2效率 5.6.3其他变速器部件 参考书目 深入学习材料 其他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第6章电动汽车J.FentonR.Hodkinson 6.1引言 6.2蓄电池 6.2.1先进铅蓄电池 6.2.2钠—硫蓄电池 6.2.3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 6.2.4氯化钠/镍蓄电池 6.2.5太阳能电池 6.2.6锂电池 6.2.7超級电容器 6.2.8飞轮储能 6.3蓄电池汽车改装技术 6.3.1改装案例研究 6.3.2电动机控制方案的选择 6.4电动汽车发展历史 6.5当代电动汽车技术 6.5.1本田“EV” 6.5.2通用汽车公司的“EVi” 6.5.3交流驱动 6.5.4福特e?Ka:锂电池电源 6.6电动厢式车和货车设计 6.6.1厢式货车向车队汽车的改装 6.6.2福特EXT Ⅱ 6.6.3英国EVA对CVS的建议 6.6.4晶闸管控制 7.2.1图谱控制驱动管理 7.2.2开发混合动力车的合理性 7.2.3混合型混合动力驱动的配置 7.3混合动力技术案例研究 7.3.1小型汽车的混合动力解决方案 7.3.2更好的混合动力组合解决方案 7.3.3转子发動机与永磁电动机的动力组合及 原理概述 7.3.4汪克尔转子发动机 7.3.5混合动力小客车 7.3.6出租车混合驱动 7.3.7复合式混合动力系统 7.3.8混合驱动加装飞轮 7.4量产混匼动力汽车 7.4.1丰田普锐斯系统 7.4.2量产混合动力汽车的新成员 7.5混合动力客运车和商用车 7.5.1混合动力公共汽车 7.5.2压缩天然气—电动混合动力车 7.5.3先进的混匼动力客车 7.5.4先进的混合动力货车 参考文献 第8章悬架类型和驱动型式J.ReimpellH.StollJ.Betzler 8.1车辆悬架的一般特性 8.2独立车轮悬架——概述 8.2.1对悬架的要求 8.2.2双横臂式悬架 8.2.3麥弗逊式滑柱和滑柱式减振器 8.2.4后桥纵臂式悬架 8.2.5半纵臂式后悬架 8.2.6多连杆式悬架 8.3非独立悬架和半独立悬架 8.3.1非独立悬架 8.3.2半独立曲柄悬架 8.4前置发动機后轮驱动 8.4.1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设计优缺点 8.4.2非驱动前桥 8.4.3后驱动桥 8.5发动机后置和发动机中置的驱动型式 8.6前轮驱动 8.6.1结构类型 8.6.2前轮驱动优缺点 8.6.3前驅动桥 8.6.4非驱动后桥 8.7四轮驱动 8.7.1全时四轮驱动优缺点 8.7.2带超速档的四轮驱动车辆 8.7.3商用和全地形车辆的手动可分离式 四轮驱动 8.7.4全时四轮驱动,四轮驅动乘用车 基本型 8.7.5全时四轮驱动基本型为标准 设计乘用车 8.7.6各种四轮驱动总结 第9章转向系统J.ReimpellH.StollJ.Betzler 9.1转向系统概述 9.1.1转向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动车电池温度过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