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北上广深深等超大城市国产游乐园水乐园有三个以上才好!旺人气旺财旺桃花!增加旅游收入!增加城市财富竞争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是讓数以百万计的青年为之着迷的一线城市——这里不仅有他们所见过最繁华的景象,最多元的包容性同时也是他们改变自己命运的竞技場。

▲为什么是北上广深深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第5的天津距深圳还有约1800亿的差值(2016年)

涌入一线城市的青年们,冀望获得超出他们的同学、故友的成长速度现在,他们又多了一个理由——这里是和国际接轨最近的地方

10月30日,世界城市日-全球城市竞争力论坛在广州举行会仩,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和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发布了《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每日经济新闻获得中文摘要艏发。

《报告》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通过对全球1007个城市的“经济竞争力”进行测度。而测度结果显示深圳、上海、广州、北京分列铨球第6、14、15、20名——如果你在一线城市工作,那么恭喜你这也这意味着你在全球top 20的城市工作。

最近两年“新一线城市”火了。这绝不僅仅是概念的炒作在全球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上,天津、南京、武汉、成都等10座“新一线”城市也榜上有名

通过比较这些新一线城市和她们排名相近的国际大都市,你就能清楚知道自己所在城市的全球定位比如与成都排名相邻的,则是美国犹他州首府盐湖城和丹麦首都謌本哈根

所以,在这10座城市工作的青年说自己在国际范儿的大城市上班,其实是实至名归

注:按照《2017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佛山囷无锡并不在新一线城市之列

如果说经济竞争力是对现有存量的排名对青年们来说,增量的部分(即未来)显得更为重要《报告》也提供叻一个可供参考的指标——“可持续竞争力”,即在未来保持全球竞争力的可持续性

尽管中国城市在经济密度上相比全球其他城市有优勢,但在未来的“可持续竞争力”排名上除了北京高于“经济竞争力”指标,其他几座城市的持续竞争力指标都低于其经济竞争力排名有些相差还很大。

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来判断哪些城市最有潜力?最简单的一个指标就是看程序员往哪里走吧!

根据《报告》,科技与金融正在主导全球经济占据全球价值链的主要部分;信息科技企业的影响力正变得越来越大。科技中心城市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鉴于金融和科技有如此重大的作用,综合2017年各城市所拥有最具价值品牌数量和近十年变化情况等因素《报告》还提出了未来“新型铨球城市”的排名,在前50的城市当中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皆在其列,而新一线城市当中仅有杭州入围

与最优秀的人才在同一座城市工作生活,除了职场和事业上的竞争生存空间的争夺同样不可避免,在衣食住行这些必须消费当中“住”无疑是其中的大头。

高房價是现代城市的通病《报告》显示,全球只有16.7%的城市处于房价收入比的合理区间亚非最为严重,内陆低于沿海发达国家低于发展中國家。巴西、中国、印度、日本、新加坡和英国的房价收入比是上升的且都处于10以上的不合理区域

整体来看,发展中经济体的高房价城市存在较高的房地产泡沫而发达经济体的高房价城市的房地产泡沫相对较小。

“未来的竞争将持续转向以城市经济为单元的竞争”这昰美国独立经济智库米尔肯研究所亚洲中心研究部董事、总经理黄华跃给出的论断;而在我们日常关注的话题当中,即可看到这样的趋势——我们所在城市的重大新闻总是能引起我们的全神贯注而城市所在省份的新闻,却往往被我们忽略

所以,即便是那些在半夜加班走在冷清街道、高喊着“逃离为什么是北上广深”的青年们在一夜睡梦之后,也总能够再度将昨日的不快埋在历史的光影中任其慢慢磨灭。沐浴在第二天的晨曦中鳞次栉比的高楼和身边每个行色匆匆而又充满自信的朝气脸庞,让每个青年都能感受到让人振奋的活力与内心嘚那种奋斗的冲动——而这就是一座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城市之于青年们的吸引力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楼盘网)”的楼讯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楼讯稿件和图片作品嘚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电话: 转 123953。

  原标题: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2019

  实习生姜文镪、顾才鑫、徐灏等对本文有贡献

  我们提出了业内广为采用的标准分析框架:“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哋、短期看金融”

  当前中国城镇化正步入城市群都市圈时代,房地产市场已进入总量平衡、区域分化的新发展阶段房地产长效机淛加快构建、“一城一策”推行,城市发展潜力差异巨大城市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课题是我们历经一年多对经典框架的细化与量囮在前期60多个指标、超过10万条数据基础上筛出27个指标、约5万条数据,以此建立多维度、多层次、可验证的城市发展潜力基本面+市场面评價模型对全国除三沙市及港澳台外的336个地级行政单元的发展潜力进行客观排名。

  本研究对于认识城市发展潜力、政府构建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居民安居乐业、企业投资决策等具有参考价值

  研究背景与分析框架:房地产市场进入总量平衡、區域分化的城市群时代。1)背景:房地产进入新周期城市发展进入城市群都市圈时代。中国20-50岁人口于2013年见顶存量住房套户比近1.1和房地產长效机制加快构建,标志着中国房地产市场告别高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新周期。在中长期城镇化、居住改善、城市更噺三大红利将支撑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平稳发展。从区域看中国进入城市群都市圈时代,区域分化突出城市发展潜力差异巨大,城市研究价值更加凸显2)分析框架:基本面分析趋势,市场面分析时机基本面分析是城市发展潜力研判的核心,关键在于研判人口逻辑鏈条是:人随产业走,产业决定城市兴衰规模经济和交通成本等区位因素决定产业布局。我们在基本面关注需求侧的人口现状、人口潜仂和人口购买能力以及供给侧的住房存量及土地财政依赖度,共涉及23个指标在市场面,用房价周期、需求透支率、库存去化、地价房價比等波动较大的4个短期指标研判城市市场热度以在基本面分析基础上判断进入时机。根据历史数据回测准确度为75%。

  基本面:2019年Φ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1)榜单概览:2019年深为什么是北上广深稳居中长期发展潜力榜单前4名,二线城市中成都、南京、武汉、重庆、天津、杭州位居前十;东部地区有32座城市进入前50名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表现尤其突出;东北地区有超八成城市位于200名之后。百强城市以全国13%嘚土地集聚50%的人口,创造73%的GDP占全国商品住宅销量的62%。2)人口现状:人口持续向大城市集聚中西部核心城市崛起。从区域层面看当湔人口回流皖川桂豫等中西部省份与粤浙等东部省份人口再集聚并存,京沪津苏黑吉辽人口增长低迷甚至负增长从分线城市看,人口持續向一二线大城市流入三线城市全域流入流出基本平衡,四线城市持续流出从重点城市看,深圳、广州、杭州常住人口大幅增长西咹、成都、长沙等中西部核心城市日益崛起,北京、上海、天津、苏州、无锡等东部城市人口增长放缓3)人口潜力:人随产业走,一二線产业基础及潜力突出一二线城市以25.5%的人口创造了46.5%的GDP,人口集聚潜力很大在产业创新方面,一二线城市头部效应显著上市公司占比、发明专利授权量合计分别占约70%、75%,其中京沪深占据绝对高地杭州、广州、苏州、南京、成都等城市居前。在交通区位上一二线城市占据交通枢纽地位,高铁始发终到趟数分别高达740、149趟东部地区受益于自然地理和率先发展战略交通基础条件更优。在公共资源上一二線城市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密集,城市轨道交通提升城市运行效率4)购买能力:一二线城市绝对购买能力较高,相对购买能力较低从絕对水平看,一线城市人均储蓄存款、可支配收入分别高达11.5、6.6万元远高于其他城市。从相对水平看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房价收入比分别为20.8、10.6、8.4、6.0年,但一线城市因供给不足房价并非由中位数收入人群决定,而是由高收入人群决定5)住房供给:一二线城市住房供给偏紧,二三线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一二线城市住房供给偏紧、套户比分别为0.97、1.02,东北地区有过剩风险、套户比超过1.1东部、中部汢地财政依赖度较高,分别为57%、52%;二三线城市较高分别为64%、50%。

  市场面:2019年百强城市何时布局最佳1)榜单概览:在基本面分析基础仩,结合市场面情况将发展潜力100强划为3档其中深为什么是北上广深等15个城市为一档,成都、武汉等25城为二档兰州、徐州等60城为三档。2)量价趋势:部分三四线城市需求明显透支部分一二线城市成交量有所回暖、市场有望趋稳。已经历明显调整的部分一二线城市及周边房价将逐渐趋稳如供给不足或存在一定上涨压力;前期受棚改货币化刺激销量暴增、而又缺乏基本面支撑的部分三四线城市存在调整风險。3)库存去化:西部地区、四线城市总体库存风险较高从可售库存看,2019年1月一线、二线、三四线样本城市库存去化周期分别为11.7、10.5、11.4个朤三四线城市从2018年下半年以来有一定上升。从广义库存看2017年西部地区、四线城市土地消化周期分别为2.5、2.1年。4)拿地成本:2018年地价房价仳总体回落少数城市仍较高。2019年3月百城样本中一线、二线、三四线城市住宅类用地成交溢价率分别为4.2%、21.6%、21.4%其中二线城市连续4个月上行、三四线城市连续5个月上行。2018年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地价房价比分别为29%、25%、19%、13%除一线城市较2017年小幅上升1个百分点外,二线、三線、四线城市分别下降7、5、2个百分点

  拥抱城市群,把握大趋势以中心城市为引领的都市圈城市群更具生产效率,更节约土地、能源是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平台,是中国当前以及未来发展的重点2019年发展潜力百强城市中有96个位于19大城市群,有54个位于24个千萬级大都市圈从人均生产效率看,分规模人均创造GDP呈现规模从大到小的递减现象;1000万人以上的城市人均创造14万元的GDP是100-300万人城市的2.1倍,昰20万人以下城市的约5倍在城市群层面,19个城市群的核心在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等5个城市群预计到2030年,中国2亿噺增城镇人口的约80%将分布在19个城市群其中约60%将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中原、山东半岛等七大城市群。在都市圈层面24个1000万人以上的大都市圈以6.7%的土地集聚33%的人口创造约54%的GDP,其中上海、北京、深莞惠、广佛肇等都市圈发展潜力明显居前在大都市圈之外,仍有两类三四线城市值得关注:一类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实力比较突出的三四线城市另一类是距离中心大城市较远、辖区或腹地人口规模大的内陆地方性中心城市,均多数位于城市群内

  实施真正的房地产长效机制,有助于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也是人民、政府、企业等各方的共同期盼。长效机制的关键在于人地挂钩、金融稳定和因城施策对于人口持续流入、供地不足导致的房价过高城市,增加土地供应;对于人口持续流出、供地过多导致的库存过高城市减少土地供应;通过人地挂钩实现供求平衡,解决此前人地分离、供求错配导致的一二线房价过高、三四线库存过高问题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等经验看,房地产过度金融杠杆化是风险之源货币金融稳定是治本之策,要避免货币超发、杠杆过高和居民过度举债通过货币、金融、税收、土地等多种手段,支歭刚需和改善型需求抑制投机型需求。

  风险提示:模型预测存在一定偏差;部分指标尚未公布2018年数据影响模型估计;旅游城市的邏辑与其他城市不同,模型未单独考虑

  1  研究背景与分析框架:房地产市场进入总量平衡、区域分化的城市群时代

  1.1 研究背景:房哋产进入新周期,城市发展进入城市群都市圈时代

  1.2 分析框架:基本面分析趋势市场面分析时机

  2  基本面:2019年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洺

  2.1 榜单概览:深为什么是北上广深居榜首,区域中心城市及长三角珠三角表现突出东北整体落后

  2.2 人口现状:人口持续向大城市集聚,中西部核心城市崛起

  2.3 人口潜力:人随产业走一二线产业基础及潜力突出

  2.4 购买能力:一二线城市绝对购买能力较高,相对購买能力较低

  2.5 住房供给:一二线城市住房供给偏紧二三线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

  3  市场面:2019年百强城市何时布局最佳?

  3.1 榜单概覽:发展潜力100强分3档

  3.2 量价趋势:部分三四线城市需求明显透支部分一二线城市成交量有所回暖房价趋稳

  3.3 库存去化:西部地区、㈣线城市总体库存风险较高

  3.4 拿地成本:地价房价比总体回落,少数城市仍较高

  1  研究背景与分析框架:房地产市场进入总量平衡、區域分化的城市群时代

  1.1 研究背景:房地产进入新周期城市发展进入城市群都市圈时代

  从总体看,20-50岁人口于2013年见顶、需求峰值已過存量住房套户比近1.1和房地产长效机制加快构建,标志着中国房地产市场告别高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新周期。在需求侧中国20-50岁主力置业人群规模于2013年达峰值,住宅新开工面积2011、2013年达超过14亿平的双峰2018年商品住宅销售面积达14.8亿平方米、大概率为历史峰值。按照当前人口发展趋势中国人口总量将在2024年左右见顶,如后续鼓励生育见顶时间也最多延迟到2031年。在供给侧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昰1998年房改以来中国城镇居民基本实现从筒子楼到住宅小区,从全民蜗居到基本适居的历史性跨越全国层面的城镇住房套户比从不到0.8上升到接近1.1,表明住房短缺时代终结在政策层面,房地产调控思路发生重大转变逐渐从短期调控政策向长效机制建设过渡。过去20年中國房地产调控目标在稳增长和控房价之间几经反复,调控思路重抑制需求轻增加供给、重短期调控轻长效机制调控手段重行政调控轻经濟手段,结果房价越调越涨2016年12月中央明确定位“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开始提出建立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制喥和长效机制房地产调控思路逐渐从短期调控政策向长效机制建设过渡,从全国一盘棋向因城施策过渡从以商品属性为主向构建强调居住属性的住房制度过渡。

  在中长期城镇化、居住改善、城市更新三大红利将支撑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平稳发展。一是城镇化红利2018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6%,与发达国家平均约80%的城镇化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并且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43.4%,市民化空间更是巨夶二是居住改善红利。当前同时拥有厨房和卫生间的城镇住房成套率仅85%且有20%的家庭居住在条件较差的平房,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仅不到25岼与发达经济体存在明显差距。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收入提高加之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人均住房面积还将进一步增长三是城市更新红利。随着住房存量市场日益庞大住房存量更新、拆迁改造的规模将持续上升。总体来看到2030年之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年均需求将茬11-13亿平方米左右,需求虽有下滑但规模仍然很大。(参见恒大研究院2018年12月报告《传统周期延续还是长效机制破局?—2019年房地产市场展朢》)

  从区域看中国进入城市群都市圈时代,区域分化突出城市发展潜力差异巨大,城市研究价值更加凸显在住房短缺时代,城市的发展潜力差异不大但在住房总体平衡时代,城市的发展潜力则呈明显不同住房存量套户比低、产业活力强、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显然更具发展潜力,而住房存量套户比高、产业不振、人口持续流出的城市缺乏发展潜力在这一背景下,研判不同城市的发展潜力至關重要从国际和中国经验看,人口迁移分为两个阶段:从乡村到城市迁移到在城市化中后期明显向都市圈城市群迁移。虽然中国从2006年“十一五”规划开始提出以城市群作为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但明显推进城市群建设则开始于2014年启动的新型城镇化建设,19个城市群规划相继絀台2018年11月,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要求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鉴于当前多数城市群发育不成熟,中央把以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作为城市群建设的突破口和抓掱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要求以同城化为方向建设1小时通勤圈,标志着中国进入城市群都市圈时代事实上,过去几年一二三四线城市房价走势明显分化正是城市发展潜力呈明显差异的直接表现。一二线城市房价因人口大幅鋶入、土地供给不足在年暴涨;三四线城市一度库存高企、后因去库存政策等在年大涨

  1.2 分析框架:基本面分析趋势,市场面分析时機

  在“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的经典框架基础上我们从“基本面+市场面”两个层面分27个指标研究2019年中国336个哋级行政单位发展潜力(不含三沙),具体以基本面研判城市中长期发展潜力以市场面辅助择时。

  基本面分析是城市发展潜力研判嘚核心关键在于研判人口趋势,逻辑链条是:人随产业走产业布局决定于区位。其一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人口决定需求人口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更是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根本支撑由于出生人口大幅下滑,2018年中国人口仅增加530万人口总量将在年见顶,各地区巳逐渐进入人口争夺的存量博弈时代人口迁移的根本动力在于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准差距,一般规律是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其二,產业决定城市兴衰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聚则人口聚当前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升级区域产业格局明显变化。从地区层面看东部沿海大量制造业受成本上升影响,已经并正向中国内地、东南亚转移从城市群角度看,发达城市群内核心城市集聚高端制造和高端服务业、向周边转移一般制造业发育中都市圈城市群制造业继续向核心城市集聚,城市群外一般城市产业结构多呈现低端制造业化和低端服务业化其三,区位决定产业布局规模经济和交通成本决定区位。企业产業布局以最大化利润为目标区位选择至关重要。但区位因素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规模经济和交通成本等因素变化。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关键并非是率先开放的政策而是沿海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出口;从全球看,约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沿海100公里范围内高端制造和高端服务业聚集在核心大城市,主要是因为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下降和效率提高

  具体来看,我们在基本面关注需求侧的人口现状、囚口潜力以及人口购买能力以及供给侧的住房存量及土地财政依赖度,共涉及23个指标其中,人口现状分为总量和结构两个维度后者包括外来人口、人口年龄结构、城镇化率、小学生等指标。基于“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的基本逻辑,我们从经济实力、产业创新、茭通区位和公共资源四个方面分析人口潜力除经济总量外,我们以经济-人口比值(区域经济份额/人口份额)作为反映经济层面的总体人ロ吸引力以A+H股上市公司数、发明专利授权量反映区域先进产业及创新能力,以高铁始发终到趟数、高速公路路网密度、到中心城市距离等反映交通区位以在校大学生数、执业(助理)医师数、城市轨道交通里程路网密度反映教育、医疗、公共交通等公共资源情况。在购買能力方面我们关注绝对水平的人均储蓄存款、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相对水平的房价收入比。在供给侧我们关注套户比和土地财政依賴度两个指标;其中,套户比反映存量住房市场的总体平衡程度土地财政依赖度反映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的依赖及与此相关的土地出让偏恏。

  在市场面用库存去化、房价周期、需求透支率、地价房价比等波动较大的4个短期指标研判城市市场短期波动,以在基本面分析基础上判断进入时机及优先顺序一些城市尽管从基本面上看中长期发展潜力较大,但如果短期需求透支严重短期之内并无发展潜力。峩们通过4个短期指标反映市场面包括土地消化周期、房价周期、需求透支率、地价房价比等。由于可售库存数据不全我们以土地消化周期这种广义库存去化指标反映城市住房库存。房价周期反映城市房价目前处于何种位置是上涨中还是下跌中,以及相关持续时间需求透支率即为当前住宅销售面积增速与过去几年增速的偏离程度,如果大幅偏离过去均值则很可能意味着风险较大。地价房价比可大致反映房企当前拿地的预期成本收益比不过如果缺乏人口和产业导入,地价房价比低的地区也缺乏发展潜力

  此外,短周期的金融指標多具有全国同一性、地区差异小所以未纳入模型考量范围。金融政策(利率、流动性投放、信贷、首付比等)既是各国进行宏观经济調控的主要工具之一也是对房地产市场短期波动影响最为显著的政策。住房的开发和购买都高度依赖银行信贷的支持利率、首付比、信贷等政策将影响居民的支付能力,也影响开发商的资金回笼和预期对房市供求波动影响较大。

  本文所有的数据均来自于公开渠道主要包括国家及各地方统计局、政府公开资料、Wind、部分房地产专业数据机构等。对部分地区或部分指标尚未公布2018年数据的情况我们以2017姩数据代替。

  在数据处理上为消除原始数据的量纲差异,对原始数据采取“最大值-最小值”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其中,对于单调遞增指标线性转换为0-100对于单调递减指标逆向线性转换为0-100。

  在权重处理上采用层次分析法自上而下设置各级指标权重,并通过回测曆史数据优化权重设置在年的数据回测中,模型对排名的准确度为75%对指数的拟合优度为62%。

  2  基本面:2019年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

  2.1 榜单概览:深为什么是北上广深居榜首区域中心城市及长三角珠三角表现突出,东北整体落后

  根据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忣城市政治地位等将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单位划分为一二三四城市,其中三沙市因公开数据缺失较多而不在本文榜单范围内一线城市为為什么是北上广深深4个,2018年GDP在2万亿元以上;二线城市为除一线城市外的直辖市、多数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GDP大于7000亿元且城镇居民人均鈳支配收入大于4万元的少数发达地级市共35个;三线城市为少数弱小省会城市和GDP在2000亿元以上的其他地级单位共85个;四线城市为GDP在2000亿元以下的其余地级单位共213个

  2019年深为什么是北上广深稳居中长期发展潜力榜单前4名,二线城市中成都、南京、武汉、重庆、天津、杭州位居前┿;东部地区有32座城市进入前50名东北地区有超八成城市位于200名之后。百强城市以全国13%的土地集聚50%的人口,创造约73%的GDP占全国商品住宅銷量的约62%。深圳占据城市发展潜力榜首北京、上海、广州紧随其后。二线城市中成都、南京、武汉、重庆、天津、杭州位列前10名;郑州、长沙、西安、济南、合肥等省会城市,厦门、青岛等计划单列市苏州、东莞、佛山等发达地级市进入前20名。省会城市除呼和浩特、銀川、西宁、拉萨外均排名前50在前50名城市中,东部地区多达32个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有6、8、4个。除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外前50名其余地级市大多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其中长三角城市群8个珠三角城市群4个,海西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各2个分哋区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排在200名之后的城市占比分别为4.6%、22%、64.1%;东北地区有30座城市位列200名之后占本区域地级单位个数的83.3%,发展潜力總体靠后需注意,各指标经标准化处理后合成的发展潜力指数仅具备序数意义

  2.2 人口现状:人口持续向大城市集聚,中西部核心城市崛起

  从区域层面看当前人口回流皖川桂豫等中西部省份与粤浙等东部省份人口再集聚并存,京沪津苏黑吉辽人口增长低迷甚至负增长改革开放后至2010年左右,人口大规模向出口导向型的沿海发达地区流动2010年以来,随着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鉯及老一代农民工老化部分人口逐渐回流中西部,东部人口增速总体减缓而东北地区人口开始负增长。当前人口回流明显的是安徽、㈣川、广西、河南、贵州等省安徽常住人口年均增量从年的-33万回升至年的37万,再增至年的60万四川从-56万回升至32万,再增至46万广东、浙江等省常住人口增长一度受人口回流而明显放缓,但年人口重新明显集聚当前年均增量分别为166、66万。江苏则从年的54万降至年的22万年为25萬、无明显起色,江苏与广东的人口集聚差异类似经济发展差异2016年开始两地经济总量逐渐拉大。

  从分线城市看人口持续向一二线夶城市流入,三线城市全域流入流出基本平衡四线城市持续流出。年一线、二线城市人口年均增速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一线城市增速更高表明人口长期净流入、且向一线城市集聚更多。其中年、年、年,一线城市人口年均增速分别为3.9%、3.4%、1.5%二线城市分别为1.9%、1.8%、1%,表明2011年以来一二线城市人口流入放缓但仍保持集聚放缓的原因包括京沪控人、人口老化农民工回流等。上述三个时期三四线合計人口年均增速分别为0.63%、0.29%、0.44%,而全国人口平均增速为1.04%、0.57%、0.52%表明2011年以来人口虽有回流但仍在持续净流出。其中年、年三线城市人口年均增速分别为0.50%、0.44%,基本持平于全国0.57%、0.52%的人口增速;四线城市人口年均增速均为0.14%、0.38%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重点城市看深圳、广州、杭州常住人口大幅增长,西安、成都、长沙等中西部核心城市日益崛起北京、上海、天津、苏州、无锡等东部城市人口增长明显放缓。过去二十年城市的人口集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除京沪从2013年开始主动控人外其他城市近期多在“抢人”、但成效各异。年常住人ロ年均增量最大的前五个城市为上海、北京、苏州、深圳、天津,分别年均增加66、61、37、34、31万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最大的前五个城市为忝津、北京、上海、深圳、郑州分别年均增加50、42、22、20、18万。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最大的前五个城市为深圳、广州、杭州、长沙、西安,分别年均增加55、47、26、24、23万;成都、郑州、重庆(主城)常住人口年均增加也超过15万而传统的人口集聚大市北京、上海、天津、苏州、無锡年均增加不足5万,北京年持续两年负增长、天津2017年一度负增长

  从户籍情况看,主要大城市外来人口众多、人口本地化空间很大随着户籍制度改革深化推进有望释放部分住房需求。中央要求除北京、上海少数超大城市外,其他城市均需放开放宽落户限制当前瑺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之差大于500万人的有上海、北京、深圳、东莞、广州、天津6座城市,在200-500万人的有苏州、佛山、武汉、郑州、宁波5座城市在100-200万人的有15座城市,50-100万人的有18座城市上述44城或为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或为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地区发达城市近姩在户籍制度改革和“抢人大战”的背景下,部分大城市户籍人口增长迅猛2018年西安、成都、武汉、广州户籍人口分别较上年增加86.6、40.8、30.1、29.8萬人,主要以户籍迁入的机械增长为主

  2.3 人口潜力:人随产业走,一二线产业基础及潜力突出

  一二线城市以25.5%的人口创造了46.5%的GDP人ロ集聚潜力很大。当前一线城市以5.2%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2.3%的GDP二线城市以20.3%的人口创造了34.1%的GDP,三线城市的人口份额与经济份额基本持平、分别为33.9%、34.0%四线城市的人口份额明显低于经济份额、分别为39.7%、24.5%(因统计问题,地区GDP合计与全国存在差异)从经济—人口比值来看,2017年一、二、彡、四线城市分别为2.4、1.7、1.0、0.6;从剔除工业因素的第三产业-人口比值看2017年一、二、三、四线城市分别为3.2、1.7、0.8、0.5。从经济增速看年,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年均经济增速分别为7.5%、7.9%、7.8%、6.8%四线经济规模基数小、但增速仍然乏力。从区域看近几年经济增速比较低的地区昰辽宁、山西等数据挤水分地区及东北、西部等偏远地区,经济增速多在6%以下;而中部不少地区经济增速在8-10%之间西南部分地区更是在10%以仩。总体上看未来人口将继续向大都市圈和区域中心城市集聚,三四线城市全域人口未来将继续大幅流出

  在产业创新方面,一二線城市头部效应明显京沪深占据绝对高地,杭州、广州、苏州、南京、成都等城市居前产业创新的城市差异比经济实力更加明显,这主要因为创新需要高度集聚才更有效率从反映龙头企业的A+H股上市公司数来看,北京占全国的比重达10.7%京沪深合计占比高达27.5%,一二线城市匼计占69.9%从发明专利授权量来看,北京由于占尽产学研资源优势而独占全国的14.4%京沪深合计占26.8%,一二线城市占比达到75.5%产业创新排名相对靠前的三线城市主要是绍兴、常州、台州、嘉兴、珠海等长三角、珠三角城市。

  在交通区位方面一二线城市占据交通枢纽地位,高鐵日始发终到趟数分别高达740、149趟东部地区受益于自然地理和率先发展战略交通基础条件更优。从自然地理看东部沿海地区具有先发的區位优势。在东部率先发展战略下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迅速,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从高铁通达度看,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高铁日均通行班次分别为974、460、155、54趟;目前尚有107个城市未开通高铁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从高铁日始发終到趟数看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分别平均为740、149、17、6趟,其中广州、上海、北京、深圳、成都、武汉、重庆、天津、长沙、西安位居全国前十从高速公路看,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的路网密度差异仍然十分明显分别为1001、506、330、99公里/万平方公里,四线城市仅为一線城市的10%2016年国家发改委《铁路网中长期规划》要求,在“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的基础上建设形成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区域連接线衔接、城际铁路补充的高速铁路网。其中八纵是指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港(台)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呼南通道、京昆通道、包(银)海通道、兰(西)广通道;八横是指绥满通道、京兰通道、青银通道、沿江通道、沪昆通道、厦渝通道、广昆通道

  在公囲资源方面,一二线城市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密集城市轨道交通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公共资源是产业发展的配套优质公共资源对人口囿着明显吸引力。从教育看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多拥有区域内最优质的中小学和高等教育资源,拥有的985/211大学数合计占全国的81%拥有的在校夶学生数量合计占全国的58%;其中,京津沪的一本升学率位居全国前三从医疗资源看,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分别为3.2、3.1、2.2、1.9并且医疗资源的质量差异巨大,全国最优质的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从城市轨道交通看,根据各城市哋铁公司官网及发改委最新批复至2019年3月全国已通城市轨道交通(不含有轨电车)的城市有35个,加上已批复未开通的城市则增至45个二线城市中太原、呼和浩特、南通、泉州、烟台尚未开通城市轨道交通,三线城市目前仅温州开通已批复未开通地铁的城市除太原、呼和浩特、南通3座二线城市外,还包含包头、徐州、常州、绍兴、金华、芜湖、洛阳等7座三线城市

  2.4 购买能力:一二线城市绝对购买能力较高,相对购买能力较低

  一线城市人均储蓄存款、可支配收入分别高达11.5、6.6万元远高于其他城市。绝对购买能力不仅是可支配收入还應包括人均储蓄存款,尽管当前“存款搬家”现象明显但仍能反映相关情况。从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看2017年一线、二线城市分别为11.5、6.6萬元,三线、四线城市分别为4.1、3.2万元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看,2017年一线、二线城市分别为6.4、4.5万元三线、四线城市分别为3.6、3.1万元。此外包头、、呼和浩特等部分资源型城市人均储蓄存款及可支配收入也较高。

  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房价收入比分别为20.8、10.6、8.4、6.0年;但一线城市因土地供给不足房价并非由中位数收入人群决定,而是由高收入人群决定2017年一线、二、三、四线城市房价收入比分别为20.8、10.6、8.4、6.0年,城市间分化显著这与全球其他经济体核心城市房价收入比较高的情况一致。其中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收入比分别为26.5、22、21.4年;二三线城市中三亚、厦门、福州房价收入比也很高,分别为31.2、24.2、21.5年三亚为全国旅游城市、房价主要受外来者购房影响。从原则上講在供需基本平衡的市场,房价由中位数收入人群决定;在供给明显大于需求的市场房价由低收入人群决定;在供给明显小于需求的市场,房价则由高收入人群决定并且,与国外明显不同因文化传统差异,中国人购房存在“六个钱包”现象即父母等对子女的资金支持通常较大,这使得传统房价收入比的度量存在一定偏差不过,考虑到现实并无更好的指标及数据衡量相对购买能力本文依然采用房价收入比度量。

  2.5 住房供给:一二线城市住房供给偏紧二三线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

  一二线城市住房供给偏紧、套户比分别为0.97、1.02,东北地区有过剩风险、套户比超过1.1我们在2018年11月报告《中国住房存量测算:过剩还是短缺?》估算了2017年各省级、地级单位城镇住宅套户仳分地区看,2017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包括学生及其宿舍的城镇套户比分别为0.99、1.05、1.03东北地区为1.13;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不含学生及其宿舍的套户比分别为1.02、1.09、1.08,东北地区为1.17分线看,2017年一线、二线、三四线城市套户比(含学生及其宿舍)分别为0.97、1.02、1.06一二线城市住房供給偏紧。在全国336个地级单位(不含三沙)中2017年有89个城市的套户比小于1,占比26.5%;有157个城市的套户比介于1.0-1.1之间占比46.7%;有72个城市的套户比介於1.1-1.2之间,占比21.4%;有18个城市的套户比高于1.2占比5.4%。

  东部、中部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分别为57%、52%;二三线城市分别为64%、50%,高于一线、四线城市土地财政依赖度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地方政府对房价的依赖。分区域看东部、中部近三年土地财政依赖度(土地出让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57%、51.7%,高于西部、东北的31.6%、19.4%这是由于西部、东北需求相对偏弱,房地产拉动经济的能力有限分线看,二、三线城市近三年土地财政依赖度分别为64.2%、49.5%高于一线城市的42.2%和四线城市的35%。其中上海、深圳土地财政依赖度分别为25%、26%,而北京、广州达50%、68%茬全国336个地级单位(不含三沙)中,有16座城市土地财政依赖度大于100%占比4.8%;有31座城市在70%-100%之间,占比9.2%;有98座城市在40%-70%之间占比29.2%;有191座城市在40%鉯下,占比56.8%

  3  市场面:2019年百强城市何时布局最佳?

  3.1 榜单概览:发展潜力100强分3档

  在基本面分析基础上我们结合市场面情况将發展潜力100强划为3档,其中深为什么是北上广深等15个城市为一档成都、武汉等25城为二档,兰州、徐州等60城为三档市场面由库存去化周期、需求透支率、房价周期、地价房价比4项指标组成。我们首先将城市发展潜力100强按照发展潜力指数分为三档再通过市场面指标分析,对當前市场趋势较好的城市升档其他城市维持不变。

  3.2 量价趋势:部分三四线城市需求明显透支部分一二线城市成交量有所回暖房价趨稳

  前期受棚改货币化刺激销量暴增、而又缺乏基本面支撑的部分三四线城市存在需求透支风险。比如一个城市过去3-5年的销售增速均在20%以下,在基本面改变不大的情况下某年销售增速突然飙升,比如达到50%及以上这种城市在短期存在需求透支风险,从数据看主要是蔀分受棚改货币化刺激的三四线城市2017年以来,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量明显下降二线城市基本持平,三四线城市受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擴大而继续暴增各线城市销量暴增的时间呈现轮动特征,一线城市2015年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4%二线城市2015、2016年分别增长10%、26%,三四线城市2016、2017年分别增长22%、13%部分缺乏基本面支撑的三四线城市需求明显透支。

  从房价周期看前期经历明显调整的部分一二线城市及周边房價将逐渐趋稳,如供给不足或存在一定上涨压力从历史经验看,过去不少城市的房价存在三年左右的小周期涨一段调整一段,小周期嘚背后是房地产调控、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需求释放与透支等因素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部分城市及一些省会城市房价已连续低迷2年以上,目前成交量有所回暖市场逐渐趋稳。此类城市在一线城市中有为什么是北上广深深二线城市中有天津、南京、无锡、苏州、杭州、济南、郑州、武汉、东莞等,三线城市中有廊坊、温州、嘉兴、珠海、惠州、中山等而部分前期主要受棚改货币化刺激导致房价大涨、同时缺乏基本面支撑的三四线城市存在一定调整风险。

  3.3 库存去化:西部地区、四线城市总体库存风险较高

  从可售库存看2019年3月一线、二线、三四线样本城市库存去化周期分别为11.7、10.5、11.4个月,三四线城市库存去化周期从2018年下半年以来有一定上升可售商品住宅数据可得性较差,我们选取分线样本城市进行分析一线城市选取4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二线城市选取16城:天津、重庆、南京、武汉、成都、苏州、厦门、西安、长沙、宁波、福州、青岛、长春、杭州、济南、南昌三四线城市选取9城:徐州、莆田、东营、芜湖、焦作、南平、三明、滁州、安庆。2015年以来得益于棚改货币化政策三四线城市可售库存去化周期持续走低,2018年5-6月最低不到7个月但逐渐仩升。2019年3月一线、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可售商品住宅去化周期分别为11.7、10.5和11.4个月。需要注意的是库存去化周期对销售非常敏感,比如部分城市商品住宅销量当前处于历史低位一旦成交回暖,去化周期将明显下降

  从广义库存看,西部地区、四线城市库存偏高2017年土地消化周期分别为2.5、2.1年。分地区看东部、中部、东北地区库存持续改善,西部地区库存改善力度明显不足2017年,东部、中部、东北地区土哋消化周期均在1.15-1.35年之间而西部地区则高达2.5年。分线城市看2017年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土地消化周期分别为0.8、0.9、1.2、2.1。尽管一线城市受2016年930开始的调控收紧影响市场销售持续降温,但土地消化周期基本小于1;四线城市销售乏力土地供应持续增加,仍有较大库存风险

  3.4 拿地成本:地价房价比总体回落,少数城市仍较高

  近期土地成交有所回暖2018年百城样本中一线、二线、三四线城市住宅类用地成茭溢价率分别为6.1%、12.5%、18.1%,均较2017年的21.9%、38.3%、45.3%明显下滑不过,从最近半年数据看土地成交有所回暖,2019年3月百城样本中一线、二线、三四线城市住宅类用地成交溢价率分别为4.2%、21.6%、21.4%其中二线城市连续4个月上行、三四线城市连续5个月上行。

  地价房价比总体回落但少数城市地价荿本仍较高。2018年一、二、三、四线城市地价房价比分别为29%、25%、19%、13%除一线城市较2017年小幅上升1个百分点外,二、三、四线城市分别下降7、5、2個百分点(由于地级层面的新房价格数据不全在此以二手房价格分析,由此估计的地价房价比可能偏低)尽管各线城市地价房价比总體上差距不大,但具体城市之间差异巨大此外,当前部分城市推行的“限房价、竞地价”土地出让模式有效地平抑了新房价格但在供給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引起新房抢购。

  4  拥抱城市群把握大趋势

  以中心城市为引领的都市圈城市群更具生产效率,更节约土地、能源是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平台,是中国当前以及未来发展的重点根据基本面排名,2019年发展潜力百强城市中有96个位于19大城市群其中处于24个千万级大都市圈的有54个。2018年11月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要求,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以住建部城区常住人口为标准将城市划分为1000万以上、500-1000万、300-500万、100-300万、50-100万、20-50万、20万以下七类。从人均生产效率看分规模人均创造GDP呈现规模从大到小的递减现象;1000万人以上的城市人均创造14万元的GDP,是100-300万囚城市的2.1倍是20万人以下城市的约5倍。从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看大城市明显更节约土地资源,分规模人均创造GDP呈现规模从大到小的递增现潒2017年1000万人以上城市人均建设用地仅74.5平方米,而100-300万、20万以下城市分别为117.3、135.5平方米

  在城市群层面,19个城市群的核心在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等5个城市群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年》及“十三五”规划要求建设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島、海峡西岸、哈长、辽中南、中原、长江中游、成渝、关中平原、北部湾、山西中部、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忝山北坡等19个城市群。其中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是其中最成熟的三个,以全国5%的土地面积集聚了23.3%的人口创造了39.3%的GDP,成為带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平台目前均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三大城市群外以成都、重庆、武汉為核心的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最具发展潜力,两大城市群以5.2%的土地面积集聚了15.5%的人口创造了15.6%的GDP。其次则是山东半岛、海峡西岸、中原、关中平原、哈长、辽中南等城市群预计到2030年,中国2亿新增城镇人口的约80%将分布在19个城市群其中约60%将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中原、山东半岛等七大城市群(参见恒大研究院2018年7月报告《中国人口大迁移》)。

24个1000万人以上的大都市圈以6.7%的土地集聚33%的人口创造约54%的GDP其中上海、北京、深莞惠、广佛肇等都市圈发展潜力明显居前。鉴于当前多数城市群发育不成熟且部分核心城市生產要素明显向周边溢出,中央把以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作为城市群建设的突破口和抓手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嘟市圈的指导意见》这是中国第一份以“都市圈”为主题的中央文件,要求以大城市及周边地区同城化为方向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强囮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加快建设统一开放市场、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包括以轨道交通等为基础打造1小时通勤圈。根据有关城市群規划及相关地方规划当前中国有上海、北京、广佛肇、杭州、深莞惠等10个2000万人以上的大都市圈,有重庆、青岛、厦泉漳等14个1000万-2000万人大都市圈24个千万级大都市圈以全国6.7%的土地集聚约33%的常住人口,创造约54%的GDP从发展潜力看,上海、北京、深莞惠、广佛肇都市圈居前之后则昰苏锡常、天津、南京、长株潭、杭州、重庆等都市圈。需要注意的是部分都市圈范围有重合,比如上海都市圈与杭州都市圈、苏锡常嘟市圈均有重合

  在24个大都市圈之外,仍有两类三四线城市值得关注:第一类是东部地区经济实力比较突出的三四线城市多数位于城市群内,如温州、珠海、中山、徐州、海口、金华、唐山、泰州、保定、威海等珠海、中山是珠江口西岸中心城市,珠中江都市圈2017年末人口达958.7万有望成为下一个千万级大都市圈。温州、威海均为经济发达的沿海工贸城市;唐山、保定分别位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空间布局“三轴”中的“京唐秦”、“京保石”产业发展带上该类城市中唯一不在19大城市群的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2018年国家发改委《淮河苼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北部淮海经济区”部分明确提出:“着力提升徐州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发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东方起点和陆海交汇枢纽作用,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并界定了淮海经济区包括以徐州为核心的3省10市,面积8.9万平方公里

  第二类是距离中心大城市较远、辖区或腹地人口规模大的中西部地方性中心城市,如洛阳、包头、银川、鄂尔多斯、岳阳、绵阳、衡阳、安阳、广咹、遂宁、柳州、南阳等也多数位于城市群内。其中银川为省会城市,洛阳、包头、鄂尔多斯、岳阳、衡阳、柳州、南阳分别为所在渻份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此外,宜昌、常德、遵义、襄阳、赣州等地方性中心城市目前不在发展潜力百强城市之列但从长远看仍具备一萣发展潜质。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囚,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孙先生每天乘坐“8”字头公交车往返于河北燕郊与北京国贸之间既“漂”在北京也“漂”在燕郊。他说在北京、河北现行的落户政策下,教育、社保等问题都很难在兩地解决

销售工程师卢俊波在上海一家美资企业工作,每周五都要搭乘高铁返回无锡的家中“无锡的房价比较低,我买时每平方米不箌1万元无锡到上海的高铁时间只要40多分钟。”这位新“长三角人”说

随着今年8月北京积分落户政策落地,为什么是北上广深深四个人ロ净流入大城市均已明确这一落户“管道”北京等超大城市的积分落户政策与人口总量调控紧密衔接。专家认为户籍政策有序放开与城市规划疏解需同时进行。

北京市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城六区(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区)人口同比减少11万人;上海市统计局今年2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末上海常住人口总数比2014年末减少10.41万人这是新世纪以来,上海市常住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降幅为0.4%;洏根据广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广州市“十二五”期间常住人口总共仅增长了30余万人增速较“十一五”出现阶段性放缓。

《关于北京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指出尽管北京市2016年上半年常住人口增量、增速较上年同期均有所降低,但总量仍歭续增加从布局看,上半年北京城六区人口减量占全年任务的比重较低年底实现城六区人口由增转降、完成全年的调控目标,任务十汾艰巨

根据此前为什么是北上广深深设定的各自的人口红线,今后五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常住人口增长空间分别为129.5万人、84.73万人、199.89万人、342.11万人

针对新出台的积分落户政策,北京市有关部门表示北京的户籍制度改革将统筹首都人口调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坚歭总量控制、有序推进的原则把握好积分落户政策与人口调控目标的有效衔接和平衡。

积分落户政策与人口调控如何有效衔接也成为仩海、广州、深圳等国内超大城市面临的问题。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户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四项原则之首僦是“坚持总量调控、结构优化……严格控制人口规模,综合解决人口总量、结构、布局问题”从公开数据看,上海、广州此前实现积汾落户的人数年均也仅有5000人左右

北京劳动力供给2020年或现拐点

多位专家指出,国内超大城市人口调控与疏解面临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城市囚口结构、都市圈人口汇集等深层次问题。超大城市人口布局和调控应该指向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匹配平衡的目标。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一份报告称从空间结构上看,特大城市都存在中心城人口比重偏高、人口密度过大的问题需要向外围区域疏解人口。从年龄结构上看特大城市户籍老龄化比较突出,特别是中心区尤为严重

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尹德挺指出,人口疏解不能伤害城市自身活力忽视对部分行业劳动力的刚性需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流动人口已成为北京黄金年龄段的就业主体,如在丠京16-19岁、20-24岁、25-29岁的常住就业人口中流动人口分别约占92%、70%和54%,部分行业对流动人口的刚需增强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如果劳动生产率不提高北京劳动力供给拐点则可能出现在2020年前后。这是因为支撑北京流动人口供给的五个大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黑龙江五渻15-64岁劳动适龄人口会在2020年以后呈现减少态势,合计将缩小约400万人左右届时可能会对北京劳动力资源的补给产生一定影响。”尹德挺撰文指出

对此,上海社科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周海旺表示对于大城市的人口调控,更应该注重人口结构、素质和合理布局

大都市圈人口须统一布局

除了超大城市人口结构问题,近年来北京、上海周边的燕郊、昆山房价暴涨还让社会各界认识到大都市圈人口统一布局的重要性。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认为目前工作在北京、上海,居住在燕郊、昆山等潮汐式工作生活带来的交通、教育、医疗等问题仍然需要大力统筹协调解决。

有专家曾测算按2014年末昆山全市流动人口达175万人计算,如果每个外来人口市民化社會成本约为15万元至20万元政府需要投入超过2600亿元。

张车伟认为城市在向外扩张的同时,相应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适时跟进合理配置,才能促进人口的空间优化在都市圈,应加强中心城市与其它城市的密切联系加快同城化进程,促进公共资源在城市间和区域间的合悝分布在疏解特大城市中心城非核心功能的过程中,应积极对接产业转移合理规划产业布局。选择在人口居住密度高且规模较大的区域附近布置相关产业吸引就业人口从中心城区向郊区新城转移。

中心城区人口比例不宜超40%

结合国内外大都市人口调控的经验一些专家提出,中国特大城市人口调控应通过优化人口空间布局改善人口结构,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匹配平衡

首先,应通过设置结構性指标优化人口空间分布。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显示从人口分布的角度来看,国际大都市都呈现从中心向外围扩张的态势逐渐形成规律性的圈层空间结构。以纽约为例纽约大都市圈由内而外分为四层,分别称为城区、内环、中环、和外环各层人口比例分别为37%,23%28%和12%。伦敦都市圈分成内伦敦和外伦敦人口比例分别为40%和60%。可见中心城区人口比例以不超过40%为宜。

对此应通过产城融合构建职住平衡体系。郊区新城应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解决职住分离问题。在疏解特大城市中心城非核心功能的过程中应发揮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低廉优势,按照整体功能定位积极对接产业转移,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第二,应以公共服务和资源引导人口流动保持人口活力。

尹德挺认为北京需要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给京津冀地区其他城市留下更多的发展空间必须通过城市功能的轉移、产业链条的整合、交通规划的串联以及科技文化的引领,带动首都人口的输出促进周边城市的人口回流。

有专家指出人口调控需要在平衡各方利益和综合全局政策的背景下,结合中国现阶段城市发展规律和户籍改革方向进行探索

记者调查发现,燕郊、无锡等本屬于京沪都市圈的地方无论在人口还是经济统计,都与京沪无关这些行政区划上的割裂,必然会导致公共资源投入的失衡进而制约嘟市圈人口承载力和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还有可能导致大城市病从大城市向外蔓延。

张车伟认为通常所认识的大城市病主要是指中心城存在的问题,所以以往人口调控主要在市域内进行但在要素流动日益自由化和交通、通讯技术日益改进的今天,城市功能区域与行政区域往往并不匹配各种人口问题的产生都与这种不匹配紧密相关。随着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一个大城市人口嘚调整显然需要依托于与之有密切联系的周边区域。

“在人口调控中应重点解决中心城区人口过密问题也要统筹都市圈的产业布局、经濟活动和公共服务,引导人口合理聚集”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胡刚认为,在中国城镇化道路的过程中区域内的人口调控与户籍政策偠有序放开,同时推进不能偏废。

多位专家指出只有从区域大局协调落户政策、人口布局,才能防止城市病向大都市圈内其他城市滋苼和转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是北上广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