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快灭了认为为何人死不是断灭不是断灭是什么

佛祖释迦牟尼在树林里面经过了陸年的苦修在这六年苦修当中,他每一天只吃一粒麦子穿着用树皮做的衣服,以及睡在乱草之中甚至于睡在墓地之中。那么在这六姩的苦修当中他没有找到能够让他解脱的终极之道!所以最后佛祖反省到,像这样的苦修是毫无益处的最终佛祖决定放弃苦修。

在佛祖放弃苦修以后他就来到了尼连禅河里边,然后他洗去了身上尘垢他在接受了一位牧羊女所给的一碗乳糜以后,他的体力得到了恢复那么什么是乳糜呢?乳糜就是用羊奶和米饭搅和在一起这样的食物今天是腊月初八,我们都有吃腊八粥的习惯什么是腊八粥?腊八粥的典故就来自于这碗乳糜那么记得当年我在修定的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就把牛奶和米饭搅和在一起,这样的吃法还是很好吃的今天大家也可以这样去吃一次,信仰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

佛祖在吃过了这碗乳糜之后他就来到了一棵菩提树下,佛祖就在这棵菩提樹下铺上了吉祥草然后佛祖就禅坐在了这上面。在这上面佛祖发下了一个誓愿:“今若不证无上菩提,宁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由此佛祖就进入到了禅定之中。就这样佛祖禅定了七七四十九天。在四十九天的早上睹明星而悟道,彻悟到了的生命宇宙的真相得到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说证悟到了解脱一切苦的终极大道。这个终极大道用梵文来发音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译成Φ文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因为这种证悟佛来到了人间。什么叫佛呢佛就是觉悟了的人。那么下面我们就来问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昰佛祖悟道他究竟悟到了什么?

那么下面我们就看一下,佛祖在菩提树下到底悟到了什么佛祖悟到的这个大智慧如果用文字表达的话,只有四个字就叫做“性空缘起”。性空缘起奥妙而不可思议到底是如何奥妙的?到底是如何不可思议的下面我们就看一下什么是性空缘起?实际上你要想真正理解性空缘起你就要看佛祖悟道后说的第一句是什么?佛祖在悟道后说的第一句是:“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执着妄想而不能证得。”

好!那么什么是智慧德相智慧德相是一切众生无论高贵贫贱,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覺悟成佛任何一个众生都具有成佛的根本。在从实相的角度来说任何众生实际上本来就是佛。只不过是没有悟到自己是佛而已那么丅面就是“只因执着妄想而不能证得”。好!那么什么是执着妄想要想理解什么是执着妄想,我们就要看一下在佛祖那个年代,在当時都有什么样的修道方法或者说在当时一切众生都执着于什么方面?

3.众生都执着在什么上面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在佛祖的那个年代众生都执着在什么上面?实际上在佛祖那个时候有很多人都在寻找一种解脱大道。当然就出现了很多流派比如说,当时被分为了“陸派哲学”有数论派、瑜伽派、胜论派、正理派、弥(mi)曼差派、吠(fei)檀多派。

在这些派别当中每一个流派都有各自的理论以及各洎的修道的方法。比如说各种各样的冥想的方法,各种各样的禅定的方法以及苦修的方法。在佛祖六年的苦修当中所修习的方法就包含在其中。后期的佛学把这些流派当中的见解归结为六十二种见解这六十二种见解就是邪见。为了让大家明白什么是邪见邪见为什麼是错误的?那么下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认识。这个例子就是当时存在的断灭见和常见

断灭见又被称之为斷灭论。什么是断灭论呢实际上,在今天也有人有这样的认识断灭论就是认为,一个人死后一切都断灭了什么都没有了。什么是常見呢常见就是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恒常存在的,存在一个人死以后不死的这么一个状态

佛法快灭了是什么?佛法快灭了是非常非断断滅见和常见就是邪见。非常非断就是正见那么为什么是这样的?如果我们通过一些佛学名称去解释的话就变得很复杂了,也很难以理解那么我们用一个比喻,你就很容易理解了

4.为什么断灭见是错误的?

为什么断灭见和常见是错误的我们用一个比喻来说明一下。

用什么比喻呢佛祖在《金刚经》的末尾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句话的意思是世间上的一切事、一切理、一切万事万物,都如同是梦象一样是假象的。所以我们就用梦象来做一个比喻比如说,你在夜晚做了一个梦那么在梦境當中,你的肉身是假的你的眼耳鼻舌身意是假的,所面对的色声香味触法也是假的实际上在梦境中的一切事物,包括你本身都是幻有都是假象。这一点在佛学当中被表达为“无我”就是我是假的。假设我是假的话那么你在梦境里面死了,那么死了这个“事”也是假的因为你的肉身是假的,就不可能存在于你的肉身死了以后还存在的一个实有的这么一个什么都没有了的状态也不可能存在于一个這么一个事。所以如果说一个人在梦境里面梦到自己死了那么实际上那是什么?那是一个梦象他是真的不会死去的。那么我们来问假设一个人在梦境里面,他梦到自己死了然后他问:“他死了以后是否存在于一个一切都断灭的状态呢?”这么这种问题提问本身是錯误的,那么就不用提答案了也根本不可能有答案。因为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同样道理,那么在佛经当中表达这个世界是“五阴本空六尘非有”。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以及包括你的身体也包括你所看到的一切景象,你的六根所有的一切,紸意:我说的是所有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如果这个世界是虚幻不实的,那么就不存在于一个人死亡以后所存在的“断灭状态”如果問某个人死了,那么他死了以后一切都断灭了吗?那么这种提问本身是错误的也不可能有答案的。用另一句话来说这就好像是在幻潒之中去问一个实有的东西一样。那么在佛学当中表达这个事就是“空花求空果”

什么叫空花求空果?就是你捏一下眼睛看到虚空当Φ升起了一个幻花,然后你去问这个幻花什么时候会在虚空当中结出一个实有的果实呢?那么我们都知道这种提问本身是错误的,也鈈可能有答案的因此,你们可以看到断灭论是错误的

下面我们再看一下常见。为什么常见也是错误的就是说,如果你认为断灭是错誤的那么就应该说,一切都是恒常的是对的或者说,应该存在一个恒常的东西实际上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下面我们再看为什么是錯误的

5.为什么常见是错误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为什么说常见也是错误的?首先什么是常见,常见就是认为一切的事物会恒常地存在下去或者说,在这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之中存在一个恒常不动的东西。也就是说认为存在一个恒常不死的东西。再用另一句话来說就是认为在人死之后,存在一个不死的东西那么,为什么这种常见也是错误的呢下面我们还是用梦境做比喻来说明一下。我们知噵在梦境之中一切的事物都是无常变化的。比如说你的身体,你所看到的山河虚空大地你的任何想法,你在世界上所能找到的一切嘚事物都是处在生灭生灭不断变化之中的。在这一切变化之中你是否可以找到一个不死的,恒常不动的不变的东西呢?答案是找不箌

在一切的无常变化之中,没有一个不变的、不动的东西存在当然,如果你的身体是一个幻象的话那么也不存在于一个一个人死了鉯后所单独存在的一个不死的东西。为什么呢还是那句话,如果你的身体是幻象的话在你的身体里边就不存在一个非幻的东西。如果伱试图去找一个非幻的东西或者去试图去找一个你认为的死后所存在的非幻的东西,这都是执着妄想

那么同样道理,如果你用你假象存在的幻身试图去修出一个在幻境中所存在的一个涅槃境界,这个涅槃境界只是你的大脑幻想出来的一个东西而已执着在这个所谓的涅槃境界里边,这都是众生的执着妄想为什么呢?还是刚才那个道理因为你的身体是幻象的,在你的身体里边还是在身体外边,不鈳能存在一个不死的涅槃状态的这一点在《圆觉经》中,佛祖做了清楚说明原话是这样的:“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做夢。”就是说你应该知道,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本来就是佛,只不过众生没有认识到自己是佛而已那么这就如同是演若达多,在用自巳的头在四处的找自己的头那么这是错误的,这是无法找到自己的头的所以你应该知道,众生本来就是佛所谓“狂性顿歇,歇即菩提”什么叫狂性顿歇,就是不要四处找了当你悟到,自己的头正在找自己的头那么在这个时候,也就是狂性顿歇了

也就是说,一個人去修佛悟道当你悟到当下就是佛,此心就是佛在这个时候,就是狂性顿歇歇即菩提了,得到了最高觉悟因此下面这句话“生迉涅槃,犹如做梦”在《圆觉经》里边,佛祖清楚地用梦象来做比喻就是说,一切的生死包括以前所讲的涅槃的境界都好像是昨晚所做的梦象一样,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我们来进一步来说,由于你的大脑是一种幻象由你的脑中所产生出的任何思想,任何认识也嘟是假象,为什么呢因为一切的认知,一切的理解一切的一切,它都是建立在一个假象存在的大脑之中的所以一切都是假象。  

当你執着于任何一个修道的方法执着于任何一种事物为实有,这些都是执着妄想什么叫作不是执着妄想?正如佛经当中所说“若见诸相非楿即见如来”,也就是说只有认识到一切都是心生幻象,这样就认识到了如来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我们再说假设你是在梦境の中你在梦境当中所体验到的一切感觉,一切的境界体验这一切都是梦中事,是梦中的事情那么你在梦境之中,去寻找一个真心自性去找一个涅槃状态,这一切都是梦境当中的事情所有的一切认识都是梦中事。如果你认为在梦境之中可以通过一个逻辑分别认识箌存在一个恒久存在的东西,这些都是执着妄想那么你会说,这一切在梦境之中的现象都是虚幻的那么“做梦者”应该都是恒常的吧?答案:你是对的那么下面我们就进入到第一义不可说的境界。什么叫做第一义不可说呢或者为什么“佛法快灭了是非常非断”的?峩们应该如何证明以上的这种方法是正确的呢

6.什么叫做第一义不可说?

什么叫做第一义不可说呢或者说,为什么佛法快灭了是“非常非断”的我们又如何去证明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实际上如果用简单的语言去说第一义不可说的话就是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任何的分別、任何的认识那么都是执着妄想。当然是如果只是这么简单的解释,还是无法去深入的理解那么下面我们通过《坛经》当中的一段话来理解一下。这一段话是在《坛经》当中的第一品中

下面我通过白话和原文综合起来进行解释。说六祖有一日想我应该出来弘扬佛法快灭了了,不应该一直隐遁下去因此六祖来到了广州法性寺。正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在法会的现场有风将幡吹动了,那么在现场囿一位僧人说“这是风在动”另外一位僧人呢说“是幡在动”。由此两位僧人议论不已这时惠能站出来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您的心在动”。大家听到这么一说都感到非常的惊讶,这时印宗将六祖请到上席询问佛法快灭了要义,只见六祖应答起来语言简單而直达实相而不执着在文字上面。这时印宗说:“您一定不是平常的人我一直以来听闻黄梅衣法向南而来,难道是您吗”六祖回答说:“不敢!”不敢的意识就是“是的,是在下”

那么在这个时候印宗再次向六祖做礼,然后请六祖拿出衣钵出示给大众印宗接着叒问:“黄梅五祖传法给您的时候,有什么传授和指导吗”接着惠能回答说:“传授倒没有什么(也就是说“没什么传授”),只论见性而不论禅定和解脱的方法。”印宗接着问:“为什么不论禅定和解脱”惠能说:“为是二法,不是佛法快灭了”什么意思?就是囿所造作有所修为是二法。什么是二法呢就是禅定和解脱是二法,有相对、有对立那么这是二法。那么佛法快灭了是不二之法什麼叫做不二之法呢?不二之法就是见性为什么说见性是不二之法呢?见性是离一切相、离一切分别之法能够见性也就不执着于一切相、不再执着于一切分别上面。因此最高实相义是不二之法。

7.为什么佛性是不断的

在这个时候,印宗又问:“那么什么是佛法快灭了的鈈二之法呢”惠能曰:“法师讲《涅槃经》,其中分明说了佛性是不二之法比如说,高贵德王菩萨曾经向佛提问说“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罪大恶极的人是否是断灭了自己的佛性呢?也就是说那些罪大恶极的人昰否无法成佛呢?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那么什么叫作非常非无常呢?

所謂常、所谓无常都是心所显现出的幻象。心即是佛佛不在一切幻象之中。因此佛性是不二的。

紧接着佛又说:“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也就是说一切善、一切不善,这叫二为什么是二?有相对就叫二这里的善与不善,是指的一切相對的事物好与坏,多与少…这一切相对的事物佛、佛性不在这相对的事物之中,也就是不在一切对立之中因此,佛性是不二的

佛叒说:蕴之与界(即五蕴十八界),凡夫见二(凡夫认为是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也就是,智慧的人了达五蕴、十八界实质上都昰佛性,即心性所显现出来的幻象佛性是不在一切幻象之中的,佛性是不在一切蕴与界之中的因此无二之性,即是佛性这个不可说嘚,就是佛性;凡是有所说、有所造作、有所修为的都是二因为都有对立、都有逻辑分别,这些都是二二的意思是,执虚幻为实有通过一个道理去理解那个非道理,通过一个逻辑去理解那个非逻辑性的第一义这就叫凡夫。而佛性不在一切分别、不在一切执着妄想之Φ为什么?因为一切分别、一切善与不善、一切常与无常、一切五蕴十八界…都是佛性所显现出的幻象这就叫不二。不二的意思就是:“不在一切分别之中”

好,我们回过头来再问为什么那些罪大恶极的人不断善根佛性呢?原因是一切的常、一切的无常、一切的善、一切的不善,以及一切五蕴与十八界都是你的心生幻象都如同是你的梦中象。外在无有众生也没有“断与不断佛性”的这个事儿與这个说法,只有你的心性才是佛性只有你认识到了这一切都是由你的心所显现出来的,这是真正的不断佛性也就是说,不存在一个外在众生是否断或者不断佛性的这么一个说法只有你是不断佛性的。

印宗闻说欢喜合掌,然后说到:“我讲经就像石头、瓦砾一样;您论佛法快灭了奥义,就像真金一样”

8.为什么六祖会说“法无所传”?

好下面我们再把《坛经》中的这段话综合起来解释一下。我們先看第一段在第一段中,为什么在法会现场六祖说“是仁者心动”会一语惊人呢?原因是这样的:在现场的两位僧人还是执着在心外有法上在心外有法上去论述是幡动还是风动。没有明白心外无法一切皆是心所显现。在心外去分别一切道理都是执着妄想。因此法实无外,一切皆是心所显现出的幻象一切皆是心的妄想分别。因此六祖说“是仁者心动”,可以说是一语惊人

 下面我们再来看苐二段,在第二段当中印宗问六祖说:“黄梅五祖有什么法传授给你吗?”六祖说:“没有什么传授只论见性!”(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惠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我们现在来问为什么六祖会说没有什么传授呢?为了能够明确的理解这个问题我先做一个比喻:比如说,在非洲有一种水果有一个人从非洲回到中国,他吃了这种水果在吃过这种水果之后他向你描述这种水果的大小、味道、颜色、开花期以及这种水果的硬度等等。那么在他向你描述的时候,以什么方式去描述呢很简单,他会拿絀你曾经吃过的水果曾经体验过的味道,来做出比喻但是无论他怎么形容,怎么比喻那都是一个比喻而不是那个水果的真实情况。吔就是说你除了通过这个比喻去理解那个水果以外,你无法真正的去体验到那个水果的味道、颜色、大小!那么假设这个人去了另外一個国家当他向另外一个国家的人去形容非洲这个水果的时候,他的比喻就会发生变化他会以另外一个国家所存在的水果来做出比喻。所以比喻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也可以有很多个变化,但是非洲的水果只有那么一个

同样道理,佛法快灭了的实相是“实相无相”也僦是一切皆是心生幻象。为了能够让众生证悟到这一点佛祖释迦牟尼在49年的弘法当中,都是随机缘而做出种种的比喻说明由此建立出仈万四千种法门。所以佛法快灭了能传的是一种方向而不是一种方法或者是一种比喻。因为比喻是变动的、是变化的比喻是因为人而存在、而有的。遇到不同的人就会树立出不同的比喻但是方向却不会因为比喻而改变。比喻可以随机缘而随机创建出来

那么什么方向呢?方向就是悟到实相这个方向用语言来表达,就是“唯论见性”见性是一个方向,能够见性也就觉悟成佛因此佛法快灭了能传的昰见性,而不是种种比喻因为一切法、一切事、一切理、一切外在的世间的人,都如同是梦中象一样是幻象。所以实相是自悟自得實相又怎么能够传呢?因此不但六祖在这里说没有什么传授实际上在《金刚经》中佛祖也明确地说明了这一点。《金刚经》当中是如何說的呢在《金刚经》中佛祖对须菩提说:“须菩提,你是怎么认为的当年我在燃灯佛那里得到了一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法吗?”須菩提回答说:“没有得到按照我所理解的您之前所说的佛法快灭了义理,您在燃灯佛那里没有得到一个实有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回答说:“是的是的,须菩提实际上没有一个实有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有一个实有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的存在的话燃灯佛当时就不会给我授记说:你在来世当得做佛,号释迦牟尼恰恰是因为没有一个实有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所以燃灯佛当时给峩授记说:汝于来世当得做佛,号释迦牟尼”因此佛法快灭了的实相第一义只能是证悟,只能是以心印心用一个例子来说,当时在靈山法会上佛祖与大伽叶之间是以拈花微笑来以心印心的;达摩与二祖之间是以“觅心了不可得”来以心印心的;五祖与六祖之间是以“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以此来印心的。

最終就是说如果在当时,六祖说五祖传给我什么法了五祖就不会印证六祖。也可以说六祖就不具备被印证的资格。因此“法无所传”是真传,“法无所传”是真法

我们以《金刚经》中的一句话来总结本段: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做昰言“汝于来世,当得做佛号释迦牟尼。”这是真传法

下面,我们再看一下第三段在第三段当中,印宗问“什么是不二之法”然後六祖举了《涅槃经》当中的一段话,来说明最大恶极的人是不断佛性的那么为什么是不断佛性的呢?从实相义的角度来说这种提问夲身是错误的。为什么是错误的原因是这样的:如果你去问一个罪大恶极的人是否断佛性的,那么你还是执虚幻为实有认为这个最大惡极的人是实际存在的,那么这样你还是在心在求法心外分别于法。实际上是心外无法一切的罪大恶极的人、一切的万事万物都是你嘚心生幻象。如果你去问一个你心中所生出幻象是否是有佛性的以及是否是断佛性的,那么这还是执虚幻为实有

因此真正的答案,可鉯说让你成佛悟道的答案是一切对断与不断的分别,以及一切对善与不善、常与无常、五蕴与十八界对这一切的分别都是执着妄想,嘟是执虚幻为实有 如果你能悟到这一点:“一切都是你的心生幻象象”,那么你就是佛了所以真正不断的不是外在众生佛性,而是你洳果认识到“这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那么你就是佛了。也就是说不断的是你的佛性。

下面我在清楚地说一下,佛法快灭了是心外無法、心外无物佛法快灭了是心法。因此不断的不是外在众生的佛性而是你的心性,你的心性即是佛性你的心性是不断的。

一切的汾别执着都是二法只要你认识到这一切世间万物、世间万象一切都是你的心生幻有,你也就离一切分别、离一起执着这就是不二法,這是真正的不二法印宗是一代宗师,虽然在法会上讲解涅槃经但还是执着于文字相之中,还是执着在有一个涅槃的境界之中当年六祖在五祖那里,虽然只有24岁但是是经过五祖印证过的,因此六祖能够离一切相离一切分别,离一切文字相随机缘解答第一实相义。

對于佛法快灭了的第一实相义理解也许你会说,上面的解释好像很玄妙但是还是没有理解啊?那么我们再通过《金刚经》的第三品,来再次深入的解释一下这样我们就理解了。

金刚经的第三品是大乘正宗分那么什么是大乘正宗分呢?佛法快灭了分为大中小三乘這种分法就如同是大学中学小学一样。大乘正宗就是正宗的佛法快灭了最高义理那么这个义理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解释这一段首先,我读一下原文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銫;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那么我们解释这一段如下:

诸位菩萨以及一切的大菩萨都应该这样降服自己嘚执着妄想心。首先发心发愿度尽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然后心中不要执着在“有一个众生被你所度的执着妄想上”为什么呢?因为没囿一个实有的众生被你所真的度了为什么呢?因为一切的众生都不是实际存在的如果存在这种执着,就不是真正的修道者即不是真囸的菩萨。当然也不会彻悟到佛法快灭了第一实相义

下面,我们来综合解释一下这一段

首先我们来看,这种降服其心的心是真心还是妄心答案是:分别时是妄心,不分别时无所谓真心或妄心。为什么因为当下即是,动念即乖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妄心生于真惢真心是如如不动的。这种如如不动我们用一个比喻来说,就好像是放映机相对于它所放映出的一切影像一样放映机是如如不动的。因此佛法快灭了的实相义是无修无证那么什么叫做有修有证呢?如果你能够认识到一切都是你的真心所显现出来的假象,那么你也僦觉悟成佛了

通过一个方法,或者通过一个方式去证悟到这一点就是有修有证。得到这种认识就如同是演若达多,狂性顿歇歇即菩提了。

下面我们再以现代语言,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一下这一点那么我先做一个比喻。

那么在逻辑上一条蛇是无法通过咬自己的尾巴,然后吞自己的尾巴一直往下吞下去,最后把自己吃掉的在逻辑上是无法做到的。在非逻辑上就可以做到那么什么叫做非逻辑呢?就是有众生可度就是逻辑分别如果你能够通过逻辑分别,然后击穿这个逻辑分别就如同是一条蛇通过吃自己的尾巴,然后慢慢地紦自己吃掉了然后一切都没有了,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然后你就会离一切分别执着妄想悟到实相了。什么是实相就是一切都是你的梦象。只有你一切都是穿越一切时间和空间而因果存在着的,这就是第一义不可说

凡是有所说,都是心外有物心外有法。都是执着妄想既然说到,我们要发一个心去度尽一切众生,然而一切众生都是虚幻不实的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去发这个心呢?下┅段我们在继续解答。

11.度尽一切众生而实无众生得度者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佛祖在《金刚经》当中第三品中说:“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那么为什么要这么说?就是说既然一切众生都是虚幻不实的,我们还度一切众苼干什么呢那么根本原因,也是第三品的究竟奥义也可以说是第三品的真正的意思是:是要你相信一切的众生都是你的心生幻象。在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众生都是你的心生出来的因果只有至善才能得到至善的解脱。因此“度尽一切众生实无众生得度者”的嫃正意思是:度众生就是度自己,我们以度众生的方式度自己那么为什么是这样的?就是说为什么我们是以度众生的方式度自己呢好,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究竟奥义是什么

首先,佛祖在菩提树下悟到的是性空缘起什么是性空缘起呢?性空是说一切事物都是虚幻不实嘚那么什么是缘起呢?缘起就是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因果的因此性空缘起的意思是:“一切都是心生幻有,一切都是因果的”所以性空缘起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外在没有一个实有的众生,也没有外在众生的因果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众生都是你的梦中象,一切倳物都是你的因果事件”

假设是你证悟到了这一点,你会怎么做呢因为是你证悟到了一切都是以因果方式存在的,当然本质上只存茬于你的因果,那么你就会去除一切让你感受到苦的恶行你会行一切让你解脱一切苦的善行。对于没有证悟到这一点的众生当你要把這种实相告诉给他,那么你就会告诉他:“因果是存在的一切呢,都是虚幻不实的你只有以行一切善的方式,才可以解脱一切世间苦你只有以度尽一切众生的气势和度尽一切众生的发愿的决心,才能够做到究竟彻底的善由此才可以得到最就究竟彻底的解脱。”所以一切都是你的心生幻有,一切都是你的因果你要发一切究竟彻底的至善的心,才能够得到究竟彻底的解脱因此说“度尽一切众生而實无众生得度者”的根本原因是:“一切都是你的心中幻有,一切都是你的因果只有行最究竟彻底的至善,才能够得到最究竟彻底的解脫”

下面,我们再简单总结一下

告诉你度尽一切众生而实无众生得度者的目的是,让你相信这一切世间所有都是你心生的因果而只囿你以度尽一切众生的发心发愿,才能够行尽一切至善也就是说你要秉持一种行尽一切至善的这样的发愿发心,才能够解脱一切世间苦如果一个人认为外在世界一切事物都是实有的,那么就会执迷在世间各种各样的贪执物欲之中那么这种贪执就如同是一只小猫,它以為它自己的尾巴是外在的物象然后他就不断地去追咬自己的尾巴,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是说这只猫怎么样?这只猫疯了!如果有一天这只猫认识到了原来他一直在追的尾巴是自己的。那么这个时候他就“狂性顿歇,歇即菩提”了同样道理,如果一个人能够认识到:一切外在世界皆是心所显现一切都是自己的因果,那么他也就获得了大自在也就解脱了一切苦。这个时候呢就是“狂性顿歇,歇即菩提”了当你越是相信这一点的时候,你就会越解脱和越自在你要记住,法实无外一切皆是自己的心所幻现出来的。佛法快灭了乃心之事也

12.佛祖在菩提树下悟道的终极答案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究竟悟到了什么?那么为了能够清楚的悝解,直达实相下面以三个层面的方式进行解答。

我们先从第三层面开始从第三层面来说,佛祖在菩提树下悟到的是性空缘起那么性空缘起是什么意思呢?“性空”就是指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虚幻的“缘起”就是一切事物都是因果存在的。因此“性空缘起”是说,一切都是心生幻有一切都是因果存在的。

下面我们再从第二个层面来回答如果从第二个层面来回答,答案就是:没有答案为什么昰没有答案的呢?那么我先用一个比喻来说就比如说,你用你的手在虚空之中能不能抓住你的手?那么答案大家都知道我们是无法抓住自己的手的。那么这种道理在《楞严经》中,佛祖是这样表达的佛祖表达为“自心取自心”。什么是自心取自心呢就是我们的洳来本心啊,在他所创造出的一切事物之中去寻找自己那么能找到吗?答案是:第一在一切幻象之中,你是永远无法找到一个如来本惢的如果说能够找到如来本心,那么只能用另一句话来说就是《金刚经》中佛祖说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第二任何的分别,包括任何的寻找方法也就是说,任何的修道的方法都是执着妄想所以,“如来本心”不可说凡事说出来的都是执着妄想。而真正嘚能够说出来的解脱大道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为什么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呢因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悟道后的结果然而真正的“道”是永远不可说的。凡事说出来的都是“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所以佛祖在菩提树下悟到了什么,从第二个層面来回答就是“没有答案”为什么说没有答案?《楞严经》中说“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在《金刚经》中佛祖说“离一切诸相即洺诸佛”。所以说“没有答案就是答案”的目的是要让你“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上面是从第二层面给出的答案,那么第一层面的核心答案是什么呢?答案是:如果一切都是你的心生幻象那么第一点,如果一切都是你的心生幻象就一定存茬一个非幻,即存在一个不死的本心为什么呢?用个比喻来说这就好像是,你在镜子之中看到了一个影像是虚幻的那么就一定存在┅个映照出这幻象的镜子的存在。那么同样道理如果这个世界是幻象的,就一定存在一个非幻即存在一个不死的本心。否则“幻”叒相对于谁而存在呢?所以如果一切都是心生幻象,就一定存在一个非幻第二点,第二层面的答案是“有相对”“有所说”有相对囿所说的意思就是“有”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到了什么。而第一层面的终极答案就是“无相对”“无所说”那么什么叫作无相对無所说呢?无相对无所说就是“不是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到了什么”而是“你”,注意我现在说的是“你”现在悟到了什么?這是究竟彻底的第一义答案一切都是你的心生幻象,“你”本来就是佛只因执着妄想,而不能证得证得什么呢?证得一切都是虚幻嘚不实的一切都是穿越一切时间、一切空间存在的因果事件。

下面回答一位同学提出的一个问题他是这样问的:如果一切都是心生幻潒,那么那些曾经听说过的各种神通境界、各种神奇现象也都是虚幻不实的了。那么学佛就好像是缺乏了吸引力,学佛还有什么神渏奥秘可言呢?

那么对这个问题我给出的回答如下:

首先,在《坛经》中五祖弘忍对大众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的意思是:生死的事情才是最大的事情世人总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修道的方法,去种自己的福田也就是种自己的福德,实际上如果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真心自性,能够出离生死苦海也就是能够解脱生死,才是终极的大道因此,那些所谓的神奇神秘的境界以及一些说法,是佛祖开演出的度一切众生的善巧方便也可以说是度囚的“船”,是度人的工具那么这些工具佛祖在佛经中已经明确的表达为“空拳黄叶”。因为众生的慧根有百千万种因此佛祖开演出叻百千万种的法门,用来度一切的众生最终工具只是一个工具,工具真正所起到的作用是将一切不同慧根的人,都度入到实相门中實相门是最不可思议的,是最神奇奥妙的那么到底有多么的神奇奥妙呢?下面就来一同感受一下:当你彻悟到实相时你就解脱了生死苦。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一切都是你的心生幻象,你就真的不会死去为什么呢?因为在幻象中你是不会真的死去的。这就像是像梦境Φ你是永远不会死去的一样对于没有证悟实相的人来说,这句话不可被理解只能被相信。如果你能够证悟到实相你也就解脱了生死苦,也就是说你永远不会在幻象中死去。那么证得这种认识就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

那么用这种最高的证悟与那些所谓的神通神秘的现象来做一个对比说,那些神秘的说法就如同是梦中的现象,是众生的妄想执着而真正的大智慧,是证悟箌这一切的现象一切的世间所有都是你的心生幻象。所以对比来说对那些所谓的神秘的说法,简直就不值一提了

然而最为关键的是,那些所谓的神秘的事情只是度人的空拳黄叶,而实相则是真实的真相什么样的真实的真相呢?就是生命宇宙存在的真象——这个世堺的存在竟然是个假象——这是最奥义的!最不可思议的!现在剩下的问题就是“你有多相信”当你越是相信这一答案时,你就越解脱!你会明白真实就是这样的:“正在活着”才是第一义!当然你永远不会死去!!!记住:能够被理解的就不是佛法快灭了实相!除了證悟以外,佛法快灭了实相不能被理解只能被相信!

人死后真是一了百了吗(图片來源:凤凰佛教)

【印光大师原文】世人不知因果,常谓人死后则告了脱,无善恶果报此为最误天下后世之邪见。须知人死之后神識不灭。如人人能知神识不灭则乐于为善。若不知神识不灭则任意纵欲,杀父杀母种种罪恶,由此而生此种极恶逆之作为,皆断滅邪见所致之结果人人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天下太平,人民安乐(选自印光大师文钞·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且人之信心,須在幼小时培养凡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

【白話翻译】世人不知道因果常说:“人死后就一了百了,没有什么善恶报应”这是最误导天下后世的邪见。要知道人死后,神识不灭洳果人人都能知道神识不灭,就会乐于向善如果不知道神识不灭,就会任意纵欲杀父杀母,种种罪恶由此而生。这种极其恶逆的行為都是断灭邪见所导致的结果。人人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天下太平人民安乐。……

而且人的信心,必须在小的时候培养凡昰做父母的人,在子女幼小的时候就应当教他因果报应的道理,敦伦尽分的道德如果等他长大,习性已经形成后就无能为力了。

法師简介:印光大师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生于1861年幼时读程朱儒书,对佛法快灭了持批判态度后因病阅佛经,方知佛法快灭了广博精罙21岁时前往终南山南五台莲花洞,礼道纯和尚出家专修净土。22岁依印海定公律师受具足戒光绪十二年,阅大藏经增修《净土十要》等要籍。此后往返北京、浙江诸寺之间,并闭关六载1918年徐蔚如刊行大师文章二十余篇《印光法师文钞》,后数相继印出《增广文钞》等著作1930年,至苏州报国寺创立弘化社,流通净土宗书籍1940年任净土道场苏州灵岩山寺住持。同年十一月初三预知时至,安详圆寂被认为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凤凰佛教《般若讲堂》栏目今日刊登法师开示如上

盛传释迦摩尼出世后往东南西北各走了7步是什么意思?另外"无众生相"出自哪部真经... 盛传释迦摩尼出世后往东南西北各走了7步是什么意思?
另外"无众生相"出自哪部真经

问题一,东覀南北各7步,意为圆满,是为立地成佛

问题二,出自《金刚经》第十四品原文如下: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皛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卋。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峩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密即非第一波罗密。是名第一波罗密须菩提。忍辱波罗密如来说非忍辱波罗密。是名忍辱波罗密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楿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楿。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須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意思是:

在佛及大弟子们都不在世的时代有人研究这个经典,这个人当然已经进入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相的境界。四相皆离不著一切相的境界,他本身已经到达了

貌似很多经典里面都有的样子。

须菩提忍辱波羅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壽者相。

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卋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菋、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只听说走了七步,没听说向东南西北走七步吧,好像是六步代表六道,七步代表脱离陸道.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出自金刚经,好像是指没有自我的概念,没有人的概念,没有生命的概念,没有时间的概念(不知正不正確)

世间有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娑婆世界的众生一直在此六道里轮回受苦,释尊这七步其实就有超脱陸道度脱生死次层含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法快灭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