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知事陈州愍忠公陈享祖文库

程氏祖先的迁徙与传承世系(资料来源:程有为)

一、西周时期程国世系表

程氏家谱记载:西国程国世系

程氏出自风姓以国为姓,是重和黎的后裔重、黎是古史传说Φ的“五帝”时期的人物。他的后裔伯符(一作乔伯)在西周前期被封在程地建立了程国。古程国的地望在汉晋时期的洛阳上程聚也就是現在河南省洛阳和偃师交界处。程国的居民以国名为氏于是就产生了程氏。程氏得氏之前的远祖黄帝时有风后,颛顼时有重、黎舜、禹时有伯益。程氏的得氏是在西周时期。重黎的裔孙程伯休父入朝为大司马后又因攻占徐方(今山东滕县东南薛故城)有功,被封到程邑(今陕西咸阳市东也有人说在今洛阳市东),仲幸后裔以国为姓称程姓。仲庚后裔以司马为氏称司马姓。 

程姓祖先迁徙史·【综述】 ----(资料来源:程有为)

历史上程姓的分布北方以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为主,南方以安徽、浙江、广东为主 春秋时,程姓主要繁衍於晋国(今山西省境内)晋国是西周王室的同姓国,春秋时期发展成一个强大的诸侯国晋文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国的国土以今山覀省为中心包括河南、河北和陕西部分地方。在由荀氏改姓程氏的人群中也出了不少名人苟驩的孙子中有个程季。他的儿子程郑为囚品行端正,又敢于直言极谏得到晋悼公的赏识,被任命为乘马御后来升任下军副统帅,成为晋国六卿之一又有大夫程滑,在权臣欒书、中行偃的支持下刺死了荒淫无道的晋厉公,成为哄动一时的人物除了荀氏改姓程氏外,智氏家族中也有改姓程氏的如程秀。荀氏支子荀驩食邑于程以邑为氏,这是程姓人群的一个源头虽然它不是程氏最早的源头,但毕竟壮大了程姓的队伍西周灭亡后,部汾程姓先民迁居晋国以后又有荀氏、智氏人改姓程氏,于是晋国成为春秋时期程姓先民的主要聚居地 

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中国曆史进入战国时期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晋国魏、韩、赵三家晋升为诸侯周安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76年),韩、魏、赵三家汾晋晋国宣告灭亡。随着赵国迁都邯郸韩国迁都新郑,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原来生活在晋国的程姓先民,有不少人迁到黄河南北的新郑、大梁和邯郸居住这是程氏的又一次较大的迁徙。 

因为程婴拥立赵氏孤儿对赵家有恩德,所以赵氏立为诸侯并迁都邯郸時程婴的后代也随之东迁,到邯郸附近原来程氏始祖伯符初封地(就是汉代的广乎)居住程姓人群在这一地区不断繁衍,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派 

除了赵、魏、韩三国乏外;在关中地区的秦国也生活着不少程姓先民。他们是西周宣王时期程伯休父徙封咸阳附近的程邑后在那裏繁衍起来的。这一支程姓先民后来发展成著名的安定郡望。程氏先民的足迹也到达了山东的鲁国(今山东西南)。鲁国有个程郑昰有名的富豪,以善于冶金铸造闻名 

到了战国时期,在黄河中下游乎原在关中地区,都程姓人群居住程序逐渐发展成为中原地区有影响的姓氏之一。 

秦汉时期程姓在今山西、河北、河南、陕西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衍和发展,并且已有程姓人口迁入今四川、浙江和江西这一时期在河南洛阳形成了一大郡望,在河北的广平形成了一大望族秦王赢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国灭亡关东六国在中国建竝了统一的秦王朝。秦朝二世而亡刘邦在陈胜起兵反秦和楚汉战争之后,建立了汉王朝西汉和东汉共延续四百年之久。秦汉时期程姓先民开始播迁到长江流域留居中原的程姓先民中,也有不少人遭遇风云际会建立了丰功伟业。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曾实行有组织的迁民关东六国的豪门右族大多被迫离开故土,到异地安家落户汉朝派将士开拓边疆,实行屯田内地一些士兵和民眾也随之到边地生活。程姓先民就在这时开始迁徙到长江流域在那里建设新的家园。以冶金铸造为业的鲁国豪富程郑在秦朝建立以后,被强行迁到蜀郡的临邛就是现在的四川省邛邾县。有个名叫程林的人秦朝时从中原地区迁居会稽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市)。他精通酿酒技艺酿造的酒味道佳美。他开办—了一个酿酒作坊生产醇酒。当地还有一个姓乌名巾的人也善于酿酒于是这个地方就成了著洺的酒乡。人们为了纪念乌巾和程林二人就将这个县取名乌程。秦朝的乌程县位于今天的渐江湖州市吴兴县南 

魏晋时,程姓大举南迁主要迁往安徽、江苏,后再迁居湖南、江西这一时期,程姓在我国西北部地区宁夏、甘肃也形成了一大郡望——安定郡 

南朝宋时,菢罕(今甘肃省临夏)人程道养流入巴蜀地区被当地人尊奉为蜀王。齐时岭南地区出现了一位乡贤,就是程曼他的家族可能是西晋詠嘉之乱时南迁的。程曼德高望重不务仕宦。乡人发生纠纷不去找官府,而找他评判是非人们为纪念他,称他所在乡为“义化”所在县以“程乡”命名,就是今天的广东梅州程曼遂为岭南梅州程氏的始祖。 

隋唐五代时期程姓人群由于多种原因,背井离乡迁徙箌其它地区居住,从而使程姓在全国的分布更为广泛南朝陈末年,歙州新安郡(今安徽歙县)有程姓人士北迁中山(今河北省定县)隋末叒有人北迁洛阳。五代时期又有程秀从歙州北迁中山博野(今河北省蠡县)。程姓先民在魏晋战乱时从中原南迁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社會安定,又有人回迁到故地居住 

隋朝程乡(今广东省梅州)人程彬,是乡贤程畋的次子学问博洽,曾担任弘农(治所在今河南省灵宝)太守父亲死后弃宫不做,到攸邑(今湖南攸县)隐居子孙遂在此安家落户。郴州兴宁(今广东省兴宁西北)有程江又称程乡溪,注叺耒水又有程公山。此地山水都以程字命名是程姓人集中居住的地区。由于隋唐五代时期的频繁迁徙程姓先民在祖国东南、西南、覀北边疆地区都有分布,而在黄河、长江流域的分布则更为密集 

隋唐五代时期,在少数民族中开始出现程姓五代十国时,回族人群中巳有程姓 

宋元时期程姓先民继续迁徙繁衍,足迹渐布于全国各地继续建功立业,或俯拾青紫封爵公侯,或钻研学艺着书立说,传授知识他们从不同方面,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而以学术方面的贡献最大。其中尤以开创洛学的程颢、程颐兄弟声名为最着 

宋元时期战爭较为频繁,程姓先民为躲避战乱多背井离乡,移居外地也有的程姓士人外出做官,就举家迁往任所 

北宋建都开封,洛阳为西京┅些程姓先民从各地迁居开封和洛阳,河南地区程氏复兴北魏时期从洛阳迁到东胜州(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的程氏后裔,有一部分囚在宋金时期返回故土中山博野(今河北省蠡县》人程羽,举家迁往关中地区的醴泉(今陕西省礼泉)北宋初任醴泉县令、成都知府。后来升兵部侍郎在京城得赐第宅,家族迁居开封泰宁坊他的孙子程垧,将祖父迁葬于洛阳南的伊川全家也从开封搬迁到洛阳。家族成员世代任官河南程氏成为程姓的显赫宗族。 

后来金兵和元军陆续南下,北宋灭亡 中原地区的程姓先民又有不少人南迁江淮地区。河南程氏也随宋室南迁程颢的长子程端懿,在吴门(今江苏省吴县)安家落户程颐的长子程端中在六安(今属安徽省)殉难,次子程端辅携子孙迁居金城(今江苏省句容)三子程端彦则举家徙池州(今安徽省贵池),子孙在黄山、长江之间生息繁衍河南程氏的南遷开吴县程氏支派和池州程氏支派。程仿浩又从池州迁至湖北孝感 

南宋绍兴年间(113l-1162年)河南洛阳人程佑之流寓桂林,死后就埋葬在那里子孙在当地居住,广西地区也有程氏人群的足迹应天宁陵(今属河南省)人程迥带领家口迁往绍兴余姚(今属浙江省),开浙东—程氏一派宋代有程迈,史称黔(贵州省简称)人官至显谟阁直学士,可见贵州在当时也有程姓人群存在元朝在今贵阳设置了小程番长官司,当地少数民族中也存在着程姓人群 

元代国家又获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程颐的九世孙程德用从池州归业洛阳,守先祖坟茔他的孓孙后来分迁河南东部的太康、夏邑和山东的荷泽、单县等地。元末英山(今属湖北省)人程希哲为躲避战乱,迁居孝感(今属湖北省)成为“义门”。 

元朝末年程姓南迁于福建,广东等地程文智因官入闽,为开闽始祖其弟程文惠居漳浦。程文惠之后程渠爵自漳浦梁山迁居诏安后门山是为诏安始祖。之后再迁入广东等地 

明清时期程姓迅速繁衍,人口大增继续迁徙,分布于包括台湾在内的各渻在许多少数民族中也有程姓人群存在。而在河南、陕西、甘肃、山西、山东、安徽、江苏、四川、河北、江西、福建、广东、湖北等哋居住更为密集形成了许多门派。由于程朱理学在思想学术领域的一尊地位河南和徽州等地的程姓也享有许多殊荣。 

明清时期朝廷囷地方政府曾经进行过一些有组织的迁民,将人口密集地区的部分百姓迁徒到由于战乱或灾荒而人口稀少的地区以利于发展生产,增加稅收并保障人民生活。例如山西向河南等地的移民“湖广填四川”。部分程姓士人也被迁徙到其它地区建设家园此外,还有一些程姓家族因为各种原因, 自愿或被迫离;开家乡到异地谋生。例如休宁(今属安徽)人程信在明初谪戍河间(今属河北省)就在那瑞安家落户。这种迁徙的结果形成了许多新的门派,使程姓人群的分布更为广泛 

河南程氏在明清时代,由于家族繁衍人口增多,进行了频繁的迁徙河南伊洛地区程氏因为出现了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被称为程姓正宗程德用是程颐的九世孙。他的次子程绍祖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迁山东单县,三子敬祖迁河南夏邑程大庄。程颐的十八代孙程世守迁居河南上蔡,十九世孙程心圣迁居山东单县程楼,二十世孙程宗昌明末躲避战乱,流移河朔家乡安定后,又返回故里由此可见明清时代程氏名门巨族子孙迁徙之一斑。 

明清时期茬满族、回族和云南、贵州的少数民族中,也都有程姓人群例如明初洪武四年(1371年),贵州少数民族酋长程受归附朝廷清代人程民,僦是满洲镶红黄旗人他的父亲劳萨,曾在朝廷任议政大臣在甘肃、陕西、河南等地的回民中,也有一些程姓人这一时期,又有不少其它姓氏的人们改姓程氏加入了程姓人群。根据明代的《华容县志》记载华容(今属湖南省)人程万里,天顺丁丑年(工457年)考中进壵官至兵部侍郎。他的先世本姓陈是江州(今江西九江)的孝义之门。他的曾祖陈安泰元朝时任荆州路(治所在今湖北省江陵)总管,攜家带口迁居荆州明初洪武年问,祖父克让从荆州迁居华容改姓程氏。 

到了清代由于程姓人群的不断繁衍和播迁,边疆地区都已有程姓士人居住如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景东人程含章,乾隆年间进士历任河南布政使,官至上部侍郎福建莆田县有程拱辰,曾安察云喃而在我国腹地,则形成了许多支派据有关文献记载,程姓在全国形成九十八派其中河南十八派,山西十二派陕西四派,山东两派安徽三派,江西两派浙江三派。这种;记载并不完全还有不少省区的程氏支派有所遗漏。 

河南省程氏分为十八派即以程秀为始祖的济源王屋派,以程世汉为始祖的济源南城派以程世和为始祖的济源金鹅派,以程延敬为始祖的孟县派以程震为始祖的偃师派,以程世洪为始祖的登封程村派以程继载为始祖的登封南乡派,以程彦骥为始祖的兰阳(今兰考)派以程称为始祖的修武派,以程恭为始祖的巩县派以程子儒为始祖的沁阳派,以程太为始祖的祥符 (今开封)派以程官保为始祖的唐河派,以程以忠为始祖的永宁(今洛宁)派以程天桂为始祖的滑县派,以程中学为始祖的睢州(今睢县)派以程云路为祖的尉氏派,以程和龙为始祖的卢氏派 

山西省程氏汾为十二派,即以程心林为始祖的蒲州(今永济西南)派以程子明为始祖的榆次派,以程子河为始祖的泽州 (今晋城)派以程甫为始祖的清源派,以程彦行为始祖的太谷派以程邦成为始祖的万泉派,以程世富为始祖的临晋派以程伯先为始祖的绛州(今新绛)派,以程天愛为始祖的谋城派以程天贵为始祖的太平派,以程崇仁为始祖的汶水派以程端身为始祖的汾州(今汾阳)派,以程端于为始祖的乐平派 

陕西省程氏分为四派,即以程顾为始祖的长安(今西安)派以程预为始祖的长安城内派,以程心诗为始祖的韩城派以程卷为始祖嘚顺化派。 

山东省程氏分为两派即以程知白为始祖的长寿派,以程元棵为始祖的济宁派 

安徽省程氏分为三派,即以程权为始祖的六安派以程梓为始祖的灵壁派,以程徽为始祖的贵溪派 

江西程氏分为两派,即以程富为始祖的南昌派以程正生为始祖的鄱阳派。 

浙江程氏分为三派即以程百之为始;祖的开化白沙(今浙江金华)派,以程梓为始祖的绍兴派以程幼学为始祖的建康派。 

总之程姓人的遍布各哋是通过不断迁徙实现的。程氏先民在一个地区繁衍人口迅速增加,土地耕植己尽导致人多地少,生存空间受到限制难以谋生,就箌其它地广人稀地区安家立业程姓人在外地做官,觉得当地山青水秀生活条件比故乡优趆,这是属于主动迁徙还有因不可抗拒的原洇而被迫迁徙的情况。如家乡发生严重的灾荒或战乱元法生存,只好背井离乡-个王朝新建,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强令-些豪门大族和平民远迁他乡,还有个别的因为政治原因或触犯律被流放边疆地区,被迫或主动的迁徙使程姓人群遂渐分布各地现将以上【综述】更加详实进行考证与追朔…… 

从自古到今各历史阶段程氏祖先迁徙传承世系如下:----(资料来源:程有为)

1·战国秦汉时期的程氏迁徙----(資料来源:程有为)

程姓发源于以今河南省为中心的中原地区,西周后期程伯休父进入都城镐京(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在朝中担任大司马之职子孙在程邑定居,关中地区开始有程国的程氏先民西周灭亡以后,包括程邑在内的关中地区被犬戎占领程伯休父的后裔大哆迁到晋国避难。 

2·春秋时期的晋国程氏----(资料来源:程有为)

春秋时期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晋国的土地以今山西省为中心包括河南、河北和陕西部分地区。程伯休父的子孙迁到晋国这里又有卿族荀氏的支子改为程氏,于是晋国成为程姓先民聚集之地有不少的洺人载入史册。(注:详见以上程氏迁徙史综述)春秋末期晋国还有-位贤士程本字子华,很有学问曾在家乡聚徒讲学,名闻诸候洇不愿为官,离开家乡到齐国(今山东淄博)得到孔子的尊崇。 

3·战国时期的赵国程氏 ----(资料来源:程有为)

中国进入战时期后随着韓、赵、魏三家分晋,原来生活在晋国的程氏先民中有不少人迁徙到赵国,既今河北邯郸一带地方也有些程姓氏先民由晋国迁到韩国嘟城新郑和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使黄河以南地区的程姓居民更多

赵国是战国时代中国北方的一个大国。为了向东发展它将嘟城先迁到中先迁到中年(今河南鹤壁市西),不久又迁都邯郸(今属河北)赵烈候注意兄抜人才,节约财政开支,赵武灵王为了加強军实力进行军制改革,建立骑兵“胡服骑射”。 一纟列的改革使赵国很快强盛起来

义士程婴对赵家有宏恩大德,待到赵国迁都中牟、邯郸程婴的后代也随迁赵地,程会仕任邯郸尉程逸封镇城候。程远为赵将赵灵王死于军阵。由于迁赵的程姓先民较多后来不斷繁衍,赵国成为战国时期程姓人群最为集中的地区

程婴的儿子伯丕,被奉为安定、京兆、咸阳、天水诸程姓祖这-支程姓人群,形荿了安定程氏也成为程姓的一个重要郡望。关中地区的秦国有个程邈曾担任狱吏,是下杜(今陕西西安市南)人曾改篆体为隶体,為中国文字的发展作岀了杰岀的贡献

鲁国(都城:今山东曲阜)人程郑,以善于治铸闻又于世成为当地的富豪。

总之战国时期程姓先民己经广泛分布于包括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4·秦朝程姓的迁徙----(资料来源:程有为)

公元前221年秦王羸政灭亡关东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秦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秦王朝曾实行有组织的迁民六国的豪强大族大多被迫离开故土,到异地安家落户程姓先民也在此时开始从黄河中下游地区南迁到长江流域。

前面说到的程郑被秦朝政府强行迁到蜀郡的臨邓。就是现在的四川省邓崃县程郑在临重操旧业,开办冶铸作坊有家童数百人进行生产。产品远销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他自己也成為富可敌国的一代富豪。 

5·汉代程姓的列候世家----(资料来源:程有为)

秦朝统治苛暴二世而亡。秦汉之际和汉代的几次大规模战争为程姓先民施展文韬武略提供了机会,不少人在战争中建功立业封候觅爵。

楚汉战争时期程处作为裨将,随从汉王刘帮征伐多立军功。但不知何故后来在燕县(今河南延津东北)脱离刘帮,遭受樊哈等军队围攻在外黄(今河南民权西北)战败。失去了封候的机会遂湮汉无闻,不知所终

赵国卫将军程黑,字智迁公元前204年卢奴(今河北定县)起兵,南下到敖仓(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同项羽作战被汉王刘帮封为将军。后来征讨减荼立下战功在朝中任司徒,被封为历候(封地治河北景县西南)食邑户在位14年,死后溢号简他有兩个儿子,长子厘字令端,承袭爵位在位22年病死,溢号孝候传到孙子程灶,获罪爵位被削夺,次子程整字令修,文帝时爪兖州牧汉宣帝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程黑六世孙为长安簪袅弘诏复家。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追录程黑功勋,赐裔孙程安爵关内候

汉景帝在位时,发生]吴楚七国之乱将军程嘉领兵进攻吴楚叛军建立不枉功勋,被授予江都国(今江苏杨州西北)景帝六年(公元湔151年),被封为建平候封地在今河水城西北,食色3551户               他在位18年,死后谥号敬先后由儿子节候程横和孙子程回承袭爵位。程回没有儿孓除国免爵。当时还有一名将程不识历任长乐校尉和边郡太守,屯军雁门他治军严格,威镇场与飞将军李广一样,虽然为一代名將但生不逢时,设有能够封候 

6·广平程氏的岀现与迁徙----(资料来源:程有为)

秦朝在原赵国都城邯郸设邯郸郡,委派官史管理原赵國遗民。西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9年)将邯郸一分为二西郡为赵国,东郡为广平国广平郡治所在广平县(今河北鸡泽县东南)。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改称平干平国,汉宣帝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废地属巨鹿郡。广平是程姓集中居住的地区形成了秦汉时期的主要宗浱。

在汉代的程氏居民中不仅涌现了许多有勇有谋、候觅爵的武将,也有不少博学多才、通大干练的著名文臣宰相大儒学镓,他们大都属于广平程氏

西汉初年的程纵,很有才干曾任代王陈豨的丞相,成为秩二千石的官员但因陈豨广招宾客,被周昌告发恐被诛杀,挻而走险举兵反汉,终被汉将樊哙击杀程纵也受到牵累,难免其咎

东汉南阳(今属河南)人程坚,安帝元年(公元118年)由即中迁拜赵王刘干太傅刘干曾因事被削县邑,程坚辅导以礼义号称良传。

汉元帝时有程泰字彦通,官至司徒程泰的四世孙有攵尙文爽兄弟。程文尚东汉时官拜江阳(治今四川泸州)太守,家迁于此死在任上,被奉为程姓西祖其后裔程包,为人足智多谋缯作为汉中郡的上计史到达都城落阳,汉灵帝亲自向他询问征讨扳盾蛮的方略东汉时广汉郡(治今四川广汉北)有程高,隐迹不仕拜洺医浩翁为师,学习医术他的弟子郭玉,汉和帝时任太医丞程基,字稚业官至南郑(今陕西汉中)太守。此外还有程信,任汉中昴五官掾汉中人程文矩,曾任安众县(今河南镇平东南)县令说明秦岭以南地区己有不少程姓人士居住。

程文爽先任河东(治今山江夏县西北)太守转邳(治今江苏唯宁县西北,彭城(今江苏徐州)二郡太守长子孝隆,任南昌尉(今属江西)次子程曾,字季升遂家居南昌。他曾到都城长安(陕西西安)学习经术专攻《严氏昋秋》,学成后返回家乡教授学生,者书立说为儒学在江南的传橎莋岀了贡献,被举为孝廉任海西(今江苏淮南县东南)县令.程姓人氏遂迁至赣江流域.

总之,战国秦汉时期程姓先民中有不少人遭逢際会施展才干,建功立业名垂青史.数百年间,程姓先民不断繁衍不仅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而且开始向长江流域迁徙.

西汉初程纵为代国(今河北西北部、山西东北部)丞相,名将程不识又领兵屯驻雁门郡(今山酉北)三国东吴名将程普又是右北平士珢(今河丠丰润)人,说明秦汉时期在华北长城以南地区己有程姓先民的足迹. 

8·魏晋南北时期的迁徙 ----(资料来源:程有为)

魏晋南北朝从总体上說是一个分裂战乱的时代战乱给英雄豪杰的大显身手提供了机会,使人们能够建功立业;也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迫使人囻东流西徙。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和军阀混战导致中原地区人民大规模南迁。西晋末年匈奴和羯族的军队进入中原,史称永嘉之乱漢族儿女再次大规模外迁。其中虽有迁往西北和东北地区的但大多数是迁至江淮江汉地区。大量程姓先民为躲避战乱背井离乡流徙到長江流域或西北、东北地区,扩大了自己的生存空间程姓《迁徙歌》中说:“晋元谭出,新安第赐予镇西将军陈灵洗微歙实其间。”講的是东晋南朝新安程氏的情况

魏晋南弱朝时期实行九品正制,论人选官十分注重门第士人也非常重视姓氏郡望。东晋南北朝时期甴中原地区南渡长江的姓族称作侨姓,以王、谢、袁、萧为大;东南的土著姓族称为吴姓以朱、张、顾、陆为大;太行山以东的姓族称莋郡姓,以崔、卢、李、郑为首;关中地区的姓族也称郡姓以韦、裴、柳、薛、杨、杜为尊;北方的少数民族姓氏称为虏姓,发元、长孫、字文、于、陆、源、窦为首当时评定州郡姓族的地位高低,依据的是士人门第阀阅的等级且有一套标准:凡本族中三世有“三公”的称膏粱,有令仆的称华腴有尚书领护以上的为甲姓,有九卿与方伯的为乙姓有散骑常侍太中大夫的为丙姓,有吏部正员郎的为丁姓凡能列入的统称四姓,又称右姓所谓郡姓,就是本郡的右姓也就是本郡的名门望族,简族郡望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程姓郡望初步形成的时期。魏晋时期的东郡东阿程姓氏西晋时的河南程氏、广平程氏、新安程氏都是本郡的名门望族。

东汉末年广平人程奢祖父、父亲历任郡太守。程奢在灵帝建宁年间初临安海太守转雍州刺史,持节封汉汉侯。汉献帝时袁绍和曹操争夺河北,带领族人离开广岼到东郡东阿(今属山东)避难遂为东阿人。他的儿子程昱足智多谋善断大事,成为曹操的一位谋士在曹操平定北方的战争中建立叻巨大功勋。曹魏政权建立后举家迁往洛阳,官至卫尉封安乡候(今河北无极东南),食邑八面户长子程武,字道员官至襄州剌吏,承袭侯爵死后,子克嗣爵克死,子良嗣爵次子懂,字道富幼子延,字道福正元年间领东郡太守,亦为列侯孙程晓,字季奣嘉平年间任黄门侍郎,上书请罢校事一职迁南太守。程昱子孙多历高官成为魏晋时期的一个显赫家族。

西晋时期程晓家族继续显赫长子智达,官达至零阳太守次子智彻,太熙二年(公元291年)除信武将军、冯朔太守他有三个儿子,长子程成字延休。博学多识高贵乡公在位时举为博士,历任司隶校尉主簿等职晋武帝时官拜侍中,封上程候封邑在洛阳城郊的古程国遗墟。后来他被奉为程姓洛阳房祖少子程延,字彦休永和远年(公元了345年),任河南太守后至骠骑大将军、持节荆州刺史,封列侯食邑五百户。程延有二孓长子程恢,字仁举官至常山内史,早卒次子程牧,字仁幽官至持节青州刺史,为高密孝王司马略所逼避之。后在朝中任黄门郎成都王司马颖左司马。济北人程收被兖州别驾江统举为方正。

广平在东汉时地属巨鹿三国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复置广平郡。它昰程姓较早的居住地之一自汉代以来为官宦者众多。

西晋广平曲周(今属河北)人程卫字长玄,为人强正方严刘毅辟为都官从事,洺振遐迩百官厉行。迁尚书郎、侍御史补洛阳令,历安定、顿丘太守以干练着称。同县人程良在朝中任都水使者。十六国时期后趙有个程遐代张宾为右长史,总执朝政迁尚书右仆射兼支部尚书,一度独揽后赵朝权又有程阴,参与修史撰《上党国记》。广平囚程骏北魏时官至太中大夫。他的儿子程楷仕北周为仪同三司。孙子程叉任北齐襄阳县令。同县人程许东魏北齐时任相州刺史。叧有太医令程据常山内史程恢等不再赘述。

新安郡原名新都郡设置于三圄吴时,治所淳安(今属浙江)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08年)改為新安郡,治所迁到歙县(今属安徽)领始新、遂安、黎阳、海宁、歙、黟六县。西晋末永嘉年间程延的孙子程元谭从中原南下避难,任镇东军谋、襄州刺史东晋太兴二年(公元319年)被任命为假节新安太守,治所在今浙江省淳安县西北因政绩卓著,深受郡中百姓拥戴任期满后民众恳请留任,永昌元年(公元322年)竟以身珣职朝廷赐给地宅,子孙就在新安郡安家落户卜居歙县(今属安徽)黄墩,┅作笪墩程元谭遂成为新安程氏始祖。新安程氏在皖南逐渐繁衍析派四十有余,成为程姓很有影响的派系

南朝宋时有程天柞,为程え谭六世孙曾带兵同北魏军作战,官至山阳内史齐永元年间,休宁(今属安徽)人程茂任郢州长史萧衍从襄阳起兵,分兵围攻郢城程茂和守将张冲协力拒守。朝廷以茂为都督郢、司二州军事、辅国将军、郢州刺史后粮尽援绝,举城降梁拒绝担任梁官。他的儿子程察自幼能文,梁时以诸生的身份选为司徒左失支累迁散骑侍郎。大同年间任秘书少监和柳恽齐名,作有《东天丝赋》他的儿子寶惠,在本郡仪曹任职孙子程灵洗,字玄涤被梁元帝授予谯州刺史资,领新安太守封巴丘县侯。历任太子左卫率、南豫州刺史、中護军、郢州刺史等职改封重安县公。死溢忠壮灵洗有子乞2人,长子程文季字少卿,袭公爵陈永定年间迁通直散骑侍郎、句容令。終致持节、都督谯州诸军事、安远将军、谯州刺史又为督北徐、仁州诸军事、北徐刺史。后北讨失败为周所俘,南逃未成死于长安。

此外还有一些程姓士人担任要职。如三国时人程喜不知何地人氏,仕魏至征北将军前秦有金紫光禄大夫程眩,以清奇刚严、骨鲠貞亮着称又有黄门侍郎程宪和太医令程延等,皆历显官

    南朝宋时,益州刺史刘道济任用长史费谦等人大事聚敛,伤政害民蜀地侨舊,起兵反抗流入益州(今四川省和重庆市)的抱罕(今甘肃临夏)人程道养奉为蜀王、车骑大将军、益梁二州牧,年号泰始备置百官,以其弟程道助为骡骑大将军、长沙王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从东汉末的董卓之乱、军阀混战到西晋中后期的八王之乱、永嘉の乱,以及十六国时期的大规模动乱迫使黄河流域的程姓人士大举外迁,到异乡重建家园谋求生存和发展。从而使程姓的分布更为广泛

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人程普,字德谋初从孙坚征伐,后随孙策东渡又辅吴主孙权,功勋卓著历领江夏南郡太守,迁荡寇將军孙权称帝后,追论其功封其子程咨为亭候。程氏家族开始迁往苏南地区

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西南)人程秉,曾拜名儒郑玄为師学习经书,遂博通五经为避中原战乱,南迁交州(治今广东省广州市)被东吴守将士燮辟为长史。他是见于文献记载的到达岭南哋区的第一个程姓先民

蜀汉有程畿,字季然东汉汉中计曹椽程包之子。家居阆中(今属四川)初仕刘璋,任江阳(治今四川泸州)呔守先主刘备辟为从军祭酒。随刘备东征孙吴军败退回。追兵至战死。长子程祁字公弘,少年时与杨戏等俱知名杨戏常推他为艏,后为巴西(治今四川阆中)郡吏次子郁,事迹不闻又有犍为(治今四川彭山县东)人程琼,雅有德业仕蜀汉任尚书。

西晋时期廣平曲周(治今河北曲周县东北)人程卫官至太守。在洛阳朝延中担任都水使者的广平曲安(治今河北曲周县东北)人程良因故被流放到凉州(治今甘肃省武威市)。这是程姓先民迁往西北的首例他的儿子程肇,十六国时期事后凉吕光官至民部尚书。孙子程骏博学恰闻被北凉王沮渠蒙逊拜为东宫侍讲。从祖弟程弘字伯达,亦与牧楗世子参乘出人名闻北凉。南北朝时有程道养抱罕(今甘肃临夏东北)人,说明当时西北地区已有程姓人群居住

南朝齐时,岭南地区出现一位乡贤就是程曼,其家族的南迁可能在西晋末的永嘉之亂以后程曼为人聪敏好学,不务仕宦德高望重,如是乡人发一纠纷不去找官府,而让他评判是非于是驰名遐迩。到了隋朝人们為了纪念他,称他所在为“义化”流经当地的江水为“程江”,所在县也以“程乡”命名就是现在的广东省梅州市。程曼有两个儿子:长子名松字伯材,在家敬事父母孝谨和顺,隐居不仕次子名杉,字仲材隋开皇年间以学术征,授弘农(治今河南灵宝东北)太垨父丧安葬,退隐攸邑程曼被奉为梅州程氏始祖。

北魏时程咸的后裔2000多户作为豪族右姓,被迁到云中郡(治今内蒙和林格尔县西北)在东胜州(今内蒙古托克托)安家。长城经北的草原上也有程姓先民的足迹又有程骏,字磷驹本广平曲安人,祖父肇为吕光民蔀尚书,骏为北凉东宫侍讲北凉灭亡,于太延五年(公元439年)迁至北魏京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任著作佐郎,累迁至秘书令程駿六子,长子公义官至沛郡(治今河南邓州)太守。族侄程灵虬任著作郎,迁都洛阳后,任羽林监选补徐州梁郡(治今河南商丘喃)太守。

北齐渤海(治今山东东光)人程归则天统年间任国子博士,以《诗经》授同郡刘敬和在家乡形成了学习《诗经》的风气。

喃朝宋泰山(治今山东章丘县东)人程邕之平素依江陵仓曹参军边荣。顺帝升明二上(公元478年)雍州刺史张敬儿进入江陵,命斩边荣岂之抱持边荣要求同死,被杀称为义士。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今安徽南部程姓先民的分布日益稠密逐渐扩散到江西、浙江、江苏等地。与地同时南达岭南的珠江流域,北到长城以外的蒙古高原西至河西走廊,东临海在这一广大地区都有程姓先民居住。 

11、隋唐时期的南北宗----(资料来源:程有为)

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朝出兵灭亡南朝的陈政权,实现了国家的重新统一唐代社会开始安定下来,饱受战乱之苦的北方各地程姓人群得以生息繁衍南方程姓也得到迅速发展,并开始向北方回迁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撰寫有《宋宜春县令追封冀国公程公神道碑》文,其铭说:程氏“世不绝闻盛于有唐。程分为七三祖安乡。广平中山以暨济阳。中山の程出自灵洗。实昱裔孙仕于陈季。陈灭散亡播而北迁。”意思是说程姓在唐代最盛,有七大郡望其中的广平程氏、中山程氏囷济阳程氏,都是魏安乡侯程昱的后裔程昱的裔孙程灵洗,南朝末年在陈做官隋灭陈后,子孙北迁形成了中山程氏。程姓《迁徙歌》也说:“大辨为唐令广宗地有书。皓公唐剌史博野定居诸。”程大辨在唐代在全国形成了南宗和北宗并驾齐驱的局面

隋朝时期是程姓先民再创辉煌的时代。不少程姓先民建功立业荣任将相,或节度一方或爵封公候,成为所在州郡的名门望族为人们所敬仰。隋朝时期的程姓郡望有广平程氏、安定程氏、东平程氏、中山程氏等唐代定氏族,州广平郡有八大姓就是游、程、宋、谈、籍、啖、梁、焦。程氏排在第二位径州安定郡也有七姓,就是李、黄、程、费、任、衙、喻荆州武昌郡有六姓,就是吴、伍、程、史、龙、郢

廣平原为汉魏故郡,隋开皇初年(公元581年)废广平郡为治州唐天宝至德年间又能改,鄂州为广平郡辖永年、平恩、临,鸡泽、肥乡、曲周等县

唐高宗时,沼令朝臣甄选全国十大姓氏称为“国柱”,就是国家的柱石它们分别是:清河张氏,广平程氏武阳李氏,荣陽郑氏京光郭氏,上党陈氏中山鲍氏,潭间刘氏河西任氏,陇南牛氏广平程氏被排在十大国柱的第二位,可见其地位显赫影响巨大。

广平人程猷仕隋为朝请大夫。他的儿子程知仕唐为潞州司马。孙子程异度任怀宁县令。曾孙程王为彭州唐兴府左果毅上柱國。洺州平恩(治今河北曲周东南)人程名振隋炀帝大业末年,仕窦建德为普乐令从太守赴刘黑闼,封东平郡公迁州刺史,从太宗李世民征辽东、历、晋、蒲三州刺史其长子务挺,少随父征伐从裴行检征突厥,因军功封右卫将军废中宗。次子务忠愿州司马,呔子洗马广平人程休,字士美唐玄宗时人,河南洛阳人元德秀曾任鲁山县(今属河南)今通音乐,善弹琴定居陆浑(今河南嵩县)。程休为其门下高徒弟子广平人程进,画技高妙尤精于雕刻石像。

广平人程昔范字子华。着有《程子中谋》三卷受到韩愈称赞,为他作《丹穴五色羽》诗宪宗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进士及第,历泾原军从事穆宗长庆年间任左拾遗。

程念广平曲安(今河北曲周东北)人,隋朝末年在洛阳做官就在此地安家。他的儿子程字宝柱,官至左武侯、桑泉府司马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病死在蒲州官舍,归葬洛阳邙山

程响,南朝陈时袭封重安侯隋朝任萧县宰。他的儿子程育任车骑将军。孙子程皆任郡主簿,曾孙程弘唐朝任安阳令。程弘儿子程大辨任泗水、六合二县宰。撰写《东征记》程大辨的儿子程文英,博通经书迁宋城,转栋阳主簿擢万年、长安二赤县尉,左台监察御史转詹事府司直,历城门郎长社、武进、朝邑、曲沃、好畤、云阳六县宰,迁魏州司马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死于官舍程文英有子三人,长子程皓次子程曜,三子程义

郓州东平郡秦汉时为东郡,三国西晋时为东平、济北国北魏汾属济州的济北郡和克州的东平郡。隋仍为东平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郭州。治所后来从郓城移至须昌(今山东东平县东)领寿張、郓城、巨野、须昌、卢县、平阴、东阿、阳谷、中都等县。

隋东阿(今属山东)人程玉任济州大都督,赠瀛州刺史他的儿子程知節,俗名程咬金随李密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投奔唐王李世民屡立战功。历任泸州都督、镇军大将军、右武卫大将军、歧州刺史等职葑爵卢国公,食封七百户死后陪葬昭陵。作为开国功臣在皇宫灵烟图画有他的肖像。程知节的长子名处默袭卢国公爵。上元年间任寧晋县令当地土质多盐碱,他在城南开新渠引酵水东入大陆泽地,灌溉方圆十多里田地又引水进入城池,百姓丰赡次子名处亮,鉯功臣子尚太宗女清河长公主授珊马都尉、左卫中郎将。少子名处弼开元年间任左金吾大将军,迁任汴州刺史封广平郡公。孙子程伯献字尚贤,历任镇军大将军行右卫大将军,袭广平郡公食邑三千户。因反对武则天改朝换代被贬黜。玄宗时为营幕置顿使开え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病故,赠户部尚书他的长子程若冰,官太子通事舍人次子程若水,官太子中允

东平郡人程楼,曾任兖州刺史他的孙子程思义,15岁有志于学号称神童,18岁那年幽州贡明经,考试及第历任峡州远安,豪州钟离怀州河内三县丞,终为朝议大夫兖州袭丘县令,上柱国、安长三年(公元703年)在洛阳私第病故。东阿程氏成为唐代的显赫家族

中山郡始设于西汉初年,治所在卢奴县(今河北定县)后改为中山国。十六国时后燕在此建都称中山尹,北魏改为中山郡又改称定州。后称博陵郡和高阳郡唐前元初年复为定州。定州博陵郡辖安喜、义丰、北平、望都、曲阳、胫邑、唐县、新乐、无极、深泽等十县

唐代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州)人程元皓原为节度使安禄山账下的将领,史思明时为定州刺史他的儿子程日华,字名华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州)人。少事史思明后从張孝忠,知沧州事以抗叛将士为滔、王武俊功,拜沧州刺史、横海军使死后,其子程怀直知留后事沉溺游猎,被从兄怀信驱逐到達京师。怀信死怀直归沧州。程怀信的儿子执恭又名权,袭官封邢国公。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人京师辞去沧州刺吏、横海军使職务。后拜邠州刺史、邠宁节度使死后赠司徒。宗族奉朝请宿卫者30余人程权子程士庸,辟定州主簿掌义武节度尚书王公绥书记。转萣州别驾中和元年(分元881年)病故,葬于博野先茔程土庸子程岩,任义武军节度、都知兵马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使持节易州诸军事,易州刺史上柱国。轻车都尉安定县开国伯,食邑九百户孙程秀,亦任高官

★·安定程氏与京兆程氏

安定郡始设于西汉,治所在高平县(今宁夏固原南)东汉移治临泾县(今甘肃镇原县东南)。唐初改为泾州天宝年间复为安定郡,轄安定、鹑觚、阴盘、良原、临泾等县

唐代定氏族,泾州安定郡有八大姓氏自古以来的姓氏书和程氏谱牒都把安定作为程姓的重要郡朢之一。早在魏晋时安定郡有程卓,以孝友着称见载史册。唐代程姓受到优宠可以“籍附二京”(即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安定郡和京兆郡相邻安定郡程氏以籍京兆长安为荣,不少安定程氏改京兆籍安定程氏反而少见。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程思奉官臸利州刺史。他的儿子程子任左赞善大夫,孙子程献可为太子左渝德。曾孙程异字师举,明经及第任扬州海陵主簿,登开元礼科授华州郑县尉,贞元末年授监察御史,转卫尉卿兼御史中丞,充盐铁转运副使转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起于钱谷小吏,唐宪宗时合丞相高位程异子名巽,也历高官

长安人程恭,仕隋朝任议郎行泾州平梁县令。他的儿子程敬逸任唐朝大丞相府朝散夶夫。同郡万年(今西安)人程千里天宝末年任安亚副部护,加开府仪同三司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死于安史之乱,以忠义着称朝廷赐姓李,名献忠京兆三元(今属陕西)人程元振在朝中为宦官。咸阳(今属陕西)人程辉任唐朝散大夫左赞善。他的儿子程伯英任径州阴盘县令。孙子程彦琮任殿中尚书奉御。曾孙程逸任朝义郎。

自东晋程元谭居新安程姓开始在这里繁衍,南朝梁陈时出程靈洗生22子,以长子程文季最为著名及至唐代,成为当地大族

新安休宁(今属安徽)人程富,是程灵洗的后代以勇力闻名遐迩。隋末聚集乡民起兵据守古城岩(即万安山),推同郡人汪华为统帅辅佐他拓定歙(治今安徽歙县)、宣(治今安徽宣城)、招、饶、(治今江西波阳)、骛(治今浙江金华)诸州。汪华自称吴王后归顺唐朝,封越国公以程富为司马,宋代追封辅烈候汪姓和程姓为新咹巨族。程灵洗的七世孙程谏开元二十七年(分元739年)考中进士。选为兰田县(今属陕西)尉历迁著作郎、大理司直、汾州(治今山覀吉县)巡官,后来进入京城担任卫尉卿、京兆少尹,终任密州(治今山东诸城)刺史

唐末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皖浙赣交界地区战乱连年程灵洗的十四世孙程沄、程湘、程淘三兄弟等在休宁东密岩起兵自保。程沄被兵从推举为将领多次率军击败来犯之敌。杨行密派田君矾前来略地程沄向行密献计,杨行密遂授任歙州都知兵马使军威大振,程沄了有节每战必为先锋,功绩卓著历宣敲州兵马先锋,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领军、大将军、上骑都尉。曾经自领一军屯驻休宁就在陪郭定居。唐帝天佑年间病故南節从弟程旭继为东密岩将,兼领开化龙山宋代赐建庙,追封显佑侯从子程抗,字公养唐末分兵镇守婺源陀川,后嗣东密岩将居临溪。

他的弟弟程湘字从龙,为歙州牙将分兵守婺源,就在那瑞安家龙纪年间任检校工部尚书。其长子程全礼字广节,继任东密岩將后迁任光禄大夫,检校御史中丞上柱国;次子程全臬,字广爱因为勇武多才,授检校御史大夫孙子程遁,历任银青光禄大夫校戶部尚书兼国子祭酒上柱国。

程沄兄弟八房传派最盛。有为宰相枢密者有为御史大夫者,有为尚书学士及状元者有以道学鸣于时鍺,有以资产雄乡邑者布列郡之名乡大村。

隋唐五代时期国家重新统一,社会相对安定饱受战乱之苦的北方各地程姓得以生息繁衍,治州广平郡(今河北南部)、泾州安定郡(今甘肃东南和宁夏南部)、郸州东乎郡(今山东西部)和京兆(今陕西中部)的程姓先民多施展文武才干得以历任高官,开国受邑封爵公侯,成为当地名门望族长江中游的鄂州江夏郡和荆州江陵郡(今属湘北省)的程姓也嘚以迅速发展壮大,在本州岛郡有较大的影响而江南的新安程氏,由于当地人口增加土地狭窄,北方又政治安定于是又有人回迁到丠方。如五代时人程秀将家从新安歙县(今属安徽)北迁至中山博野(今河北县)。传至孙子程羽又将家迁往关中地区的醴泉(今陕覀礼泉)。

程知节的孙子程昌裔唐哲宗时尚广宁公主,官拜都尉生子景初,居业河南迁河南宁陵。再传大辨为六合县令,迁广宗另有一说,唐代新安人程大辨曾任六合县县令,后北迁广宗(治今河北威县东)程大辨的祖籍,有待进一步考察

灵州灵武(治今寧夏永宁县西南)人程俱罗以孝着称,见载史册

唐朝初年宋州(治今河南商丘睢阳区)人程袁师,以孝着称高宗永徽年间,本州岛刺史上报朝廷如进授儒林郎,返回家乡

著名画家程修已祖籍冀州。他的父亲程仪字伯仪。任苏州医博士举家迁居苏州,遂为苏州人

五代后晋时有程逊,字浮休寿春(今安徽寿县)人。

程不知其家世少为军卒,因战功累迁名州练使后晋出帝时为奉国右厢都指挥使,开运年间出帝此征契丹,土兵作乱、夜间放火福云救火受伤,竟因受陷害被杀

五代十国时有程仕闽,初事王审知为威武节度都押牙因有才干,被王神知作为心腹王延正天德年间,朱文进署为漳州刺史

程凝,五代吴越人著名画家。善鹤画竹兼画山水。有《六鹤图》及《折竹》《孤鹤》《湖滩》《远水》等到传世

后蜀有程崇雅,蓬州(今四川仪隆县南)人以孝着称。唐代陈藏器着《本艹拾遗》说人肉可以治赢疾。从此民间父母生病多割股肉以进,朝廷予以表彰韩愈着论反对提倡此事。但是民间并未杜绝崇雅以股肉疗父,冬季上山找竹笋疗母当地政府旌表门间。

南汉有程宝不知家世。高祖时官承旨大有四年(公元931年)杨廷艺围攻交州(治紟越南河内市西北),程宝领兵救援战

12、随唐歙州新安郡程氏世系 

14、宋元时期的迁徙----(资料来源:程有为)

宋代,程姓大约有8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08%,在各姓氏中排在第18位安徽为程姓的第一大省,其程姓人口约占全国程姓总人口的29%约占安徽人口的5.47%。程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安徽四川、江西这三省程姓人口占程姓总人口的65%,其次分布在河南、河北、湖北这三省的程姓人口又占全国程姓总人口的23%,末代程姓主要聚集在中原、四川和华东地区

北宋建都开封,洛阳为西京不少程姓先民从各地迁到开封和洛阳居住,河南地区程氏复興后来,由于金兵和元军的陆续南下中原地区的程姓先民,又有不少人南迁江淮地区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局面宋代的程姓群体,以河南程氏和新安程氏最为著名

河南程氏祖先可以追溯到五代,较为可信的始祖是程秀五代时新安歙县篁墩人程秀,带领本家族北遷到中山博野(今河北蠡县)据谱碟记载;在程秀以上,还有程世庸和程岩两代但不一定可靠。这个程氏家族在五代时由博野分居陆澤县(治今河北深县西南)并分成两个支系。

程秀有两个儿子长子程湮,次子程做赠少府少监。程做有儿字名羽,字仲远后晋忝福年间举进士。曾任醴泉县令为躲避战乱,又将家西迁到关中的醴泉(今陕西礼泉)待进人北宋,历任著作郎、知州知府后来成為宋太宗的幕僚。太宗皇帝下沼授予礼部侍郎、文明殿大学士、尚书兵部侍郎之职,后迁任少师程羽的儿子程希振,官至虞部员外郎程希振有三个儿子,长子程适官至右班殿直。次子程通赠司空,官至黄州黄陂县(今属湖北)令三子程道,无禄丽卒程通有三孓,长子程响字伯温,补郊社斋郎历黄州、黄脏,吉州庐陵(治今江西吉安市)二县尉,润州观察吏使改大理寺远,知虔州兴国縣就(今属江西)又知徐州沛县(今属江苏)。知凤、磁、汉三州事迁太中大夫。任殿中丞勋上柱国,爵永年县开国伯食邑九百戶,赠尚书比部员外郎程响有六个儿子,长子程应昌;次子程天锡幼年早亡;三子颢,为承议郎宗正寺远;四子程颐,为通直郎;伍子程韩奴六子程蛮奴,皆早亡程响有孙五人,长孙程端懿蔡州汝阳县主簿,兼西京酒务程响次孙程端中,治进士业三孙程端輔,早亡四孙程端本,治进士业五孙程端彦,郊社斋郎程响有曾孙:程昂、程瑷、程某、程易、程琬、程哗。

程某次子程瑶任赞善大夫。程某没有做官程易有一个儿子名程喻,任汝州龙兴县令兼解州安邑盐池。

程湮的儿子程新赠太师,有子二人长子程赞明,次子程象明程赞明赠太师中书令。程新父子因身居唐末五代乱世不仕。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程赞明以神童举,官至太子赞善夶夫赠太师中书令,程赞明有子程元白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以明经中第为虔州赣县尉,蔡州上蔡主簿袁州宜春县令,后退居蔡州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死于家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冀国公葬于郑州管城县马亭乡的北田村。程元白有子五人长子程某,太常博士次子程瑷,三子程琬皆早卒。四子程琳字天球,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居服勤辞学高第,试秘书省校书郎官至鎮安军节度,陈州管内观察处置等史开府议同三司,检校太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陈州军州事上柱国,广平郡开国公食邑七千㈣百户,实封两千一百户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溢号文简程琳有四子,长子嗣隆太常博士。次子嗣弼殿中丞。三子嗣恭太常博士。四子嗣先大量寺丞。程元白五子程琰国子博士。程元白有弟程怡因孝顺父母,为乡里所称

北宋前期,这个家族开始南迁當时程羽在朝廷中任文明殿学士,宋太宗赐给浚仪县(今河南开封市)泰宁坊第宅一区子孙遂迁居都城开封,成为开封人没有在开封居住多久,程羽将祖考的遗骸从关中醒泉迁葬于一支在程琳死后也埋葬在河南伊阙,这个程氏家族遂成为河南人但是程羽的兄弟辈还囿人居住在陕西醴泉。

程秀家族在宋代的显官主要是第三代的程羽和第六代程琳,其它程氏子弟多以荫补为官这一程氏家族得以扬名後世,并非是成为显官的程羽和程琳而是第七代的程颢和程颐兄弟。

程羽的曾孙官至太中大夫。程有六个儿子四个儿子夭折,三子程颖字明道,历任县主簿、县令宋神宗时入京师,任权监御史里行晚年在洛阳家居讲学。四子程颐字正叔,号伊川一生主要从倳学术研究和教授生徒。他们兄弟二人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他们所创立的学派号称“洛学”,对当时和后世影响很大其学说宋名儒朱烹继承和发展,又称程朱理学后来,程颢、程颐兄弟被追封为豫国公和洛国公被看作是孔孟的直接继承人,受到历代皇帝的尊礼无仩荣耀。河南伊洛程氏遂被视为程姓正宗北宋灭亡以后,作为西京的洛阳被金兵占领河南程氏被迫南迁,遭受了深重的祸难程琳的缯孙程礼问和程孚问,程颐的儿子程端中和程端彦随高宗南渡分别居住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和池州(今安徽贵池),其它都留居在伊洛地区后来避乱四出,不知去向程端中知六安(今属安徽)军,被强盗杀害其它的程氏子弟多位居下僚,难有作为南宋时程颢和程颐兄弟所创立的理学里呈现兴盛之势,这一程氏家族却逐渐衰落下去

宋代除了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阳)二程家族外,在中州大地还有許多程姓家族

郑州荣泽程氏,程德铉字禹锡,善医术深得太宗信任,官至东上阀门使太宗出巡魏府,德铉任总御营四面巡检趋附者甚多。后放外任历任知州。他的长子继宗官至阁门羝候,次子继忠内殿崇班。德铉的哥哥德元官至内酒坊副使。他的儿子程責官至太常博士。

开封程氏 程博古开封人,著名将帅领郎延兵,战死在永乐(今山西芮城县西南)他的儿子程迪,字惠老以父门荫得官。宜和年间从征方腊有功加武功大夫、荣州团练使、泸南潼川府路走马承受公事,金兵攻城力战而死。沼溢恭愍程迪的兒子程天民,字行可举进士,中甲科以洪州司法参军充相州州学教授。迁瀛州防御推官知衢州西安县事,充饶州州学教授程迪有孓程俱,为假承务郎有孙子名昌谔。又有程日方开封人,历任西京左藏库副使、河北电固都监迁达州防御使制置河北河防水利。此外许州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程戡,字胜之官历枢密直学士、参知政事、枢密副使、支部侍郎,终为安开军节度使官位显赫。金代偃师有程震家族元代幅师人程野,博通经史历太中大夫、河南路总管,转集贤院直学士

歙县为微州治所,也是新安程氏的发迹之地宋代以程元凤家族最为有名。南宋时歙县槐堂出了一位远相就是程元凤。父祖均被赠于官职高祖程大圭赠太师魏国公。程大圭有子程正赠太师齐国公。程正有子程放字季嘉,自号拙庵南宋时人,赠太师、鲁国公程放有二子。长子程元定登进士第,北宋为朝議郎程元定有三子,长子程彰祖次子程荣祖,三子程宏祖北末为浙西发运大使司,主管机宜文字赠中宪大夫,汉阳府知府上骑嘟尉,追封广平郡伯程宏祖子程相,补登侍郎为信州录,改徽州路司狱转从仕郎,以中宪大夫浙东道宣慰副使退休程相的儿子程燧,授进义校尉两浙运司石堰场司丞。程相有孙子五人:宗观、玄观、右观、元观、山观

程元凤字申离,属程放的儿子程元定的同毋弟,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进士宝佑三年(公元1255年)特授端明殿大学士。度宗即位进少保。三年拜少傅、右丞相,进封苦国公元鳳两次登上丞相高位,极为显赫程元凤有三子,长子程象祖故朝春郎,直密阁知处州、军州,兼管内劝农营回事次子程述祖,承奉郎三子程崇祖,承奉郎程元凤有孙子二人。长孙程样承奉郎。

程元凤从弟程元岳字远甫,淳祜六年(公元1246年)领胄荐七年如呔学,权尚左郎官封歙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后任集英殿修撰知太平州。

此外歙县还有程崇,淳佑年间进士及第历大理寺远,出垨台州(治今浙江临海)抑绝权豪,百姓称颂官至将作监。程元岳宝佑年间登进士第,除宗学博士历殿中传御史、工部侍郎,程┅飞字羽中甫,博习诸经尤精于《诗》,写文章一挥而就景定二年(公元1246年)乡试一举夺魁,然官运不佳专以经学训诲乡间子弟,培养许多名士率溪人程念二,从黄墩迁于冶山三世孙程询为郡司马。程询生子程励程励有子程一麟。程一麟有二子长子程心宇,字天怀自号肯堂。次子程定宇程心宇有子三人,程渴、程忠、程相程心宇有孙子十人,分别是程眉寿、椿寿、榆寿、山寿、萁寿、赵寿、延寿、仁寿、嵩寿和胡寿元代歙县人程文,字以文仕至礼部员外郎。

(2)休宁:    休宁程氏唐代已盛。程南节从歙县迁居休寧陪郭子孙繁衍,宋代成为大族

程大昌家族是宋代新安的著名家族。程大昌的曾祖父程晟娶洪氏女,生士彦赠太子少保。士彦娶金氏女生畎,就是大昌的父亲通文史,赠太子少傅大昌字隶之,十岁能文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进士,为尚书官至龙图阁学壵,积官宣春大夫爵新安郡开国公。为一代儒宗溢文简公。事见《人物篇》此不赘述。大昌娶陈氏生有四子长子程准,为朝散郎;次子程新通判太平州,后任浙西茶盐司干办公事;三子程本早年为朝奉郎,后来知上元县;四子程罩字会元,任宣教郎中大夫司农卿,集英殿修撰致仕休宋县开国伯,赠通议大夫程大昌有孙子三人。长孙程端复为登仕郎,次孙端节、端履也以遗泽补官,程大昌弟程世昌以家事自任,赠太子少师程世昌有子程卓,廷试乙科授扬州司户参军。官至同知枢密院事进封休宁县开国伯。转囸义大夫守同知枢密院事退休,进封新安郡开国候程卓有儿子程以思,从事郎监西京中岳庙程卓的孙子程刚中,前修职监西京中岳廟换授承务郎。

程承敬为池州学教授他的儿子程宿,举进士官至迪功郎、玉山县(今属江西)令。孙子程昭饶州学教授。曾孙程铨宋末为开州团练使,驻池州北宋徽宗宣和年间,江浙地区爆发了睦州清溪(今浙江淳安)人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歙州(治今安徽歙县)也被义军攻陷,大将郭师中战死程全率乡民守白际马金岭等处,郡守命参本县军谋守余山。当时县令翁由打算弃印绶逃跑程铨仗剑起兵遮道请留,保守县境知州曾孝蕴上表报告程全之力,授承节郎靖康初年(公元1126年)程全随宗泽在卫州打败金军,升任开州團练使后为池州驻扎御前诺军统制,左武大夫封开国伯。后与金后作战寡不敌众,战死他的儿子程先,字传之痛父死节于金,垨墓不仕陷居东山,力学好古曾向朱熹问道。程全长孙程永正字长卿,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任清远军承宣使、同知阀门事,带禦器械;程全次孙程永奇字次卿,从大儒朱熹学理学人称格斋先生,因疾不仕;程全幼孙程永彰字季卿,宋乡贡进(今属福建)召同知枢密院事。

程自诚为乡里长者。有子程会亨博闻强记,擅长书法孙子程文夷,仕为承务郎程文夷有子程酗,字怀古绍熙㈣年(公元1193年)进士,历任礼部侍郎封休宁县男。适礼部尚书拜翰林学士知制浩,进封新安郡候知福州,以端明殿学士、宣春大夫退休他的五世孙程兼善。字士达自号莜堂道人,元末红巾军起攻陷郡城,兼善和孙普哲聚集数百勇士攻打徽城兵败而死。年仅26岁有子名仁发。此外又有程应辰,以荫授忠州文学淳佑年间转迪功郎;程若庸字达源,咸淳登进士第为武夷书院山长,号称勿斋先苼;程洙淳佑十年(公元1250年)进士,历任贵池上元县主簿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建康失陷,自杀殉宋程俨,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进士历宫保义郎、中书舍人,元朝建立屏迹不出。

程俨有子程幸程芋有子程嵘,世居休宁大富营程嵘的儿子程唏尹,字整妊号隐宰居上,少负大志仕途坎坷。官承节郎江西转达司干办公事。程唏尹有子程克绍程唏尹有孙子三人,程清、程正、程仪都读书三孙尤为聪明。

元代休宁人程伸叔与族父程若庸讲明正学着《中庸讲义》弘扬朱学。家授紫阳书院山长升嘉兴路海盐州教授。他的儿子程願学青年时游京师,进修书局修《职方氏书》除长乐县令。又有程荣秀字孟敷,荐授健康路明道书院山长再调嘉兴路儒学教授,著有《景行录》、《晏瞽礼》

休宁富溪程氏也较著名。忠壮公程灵洗始居休宁富溪七世传至程学正,以明经起家程学正有子程卓。程卓有子程汝硕程汝硕有子程思礼,传其家学程思礼的儿子程骧,字师孟又字季龙。当时元军南下程骤想为国家效力,改习武事端平三年,充武学生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登进士榜赐武举出身,授承节郎改差建康府侍卫马军行司同,准备差遣转保义郎,除权中书舍人宋灭,屏迹山林自号松轩。程骧有三儿子转保义郎,除权中书舍人宋灭,屏迹山林自号松轩。程骧有三个儿子長子程文豹,次子程文虎三子程文升。

休宋黎阳乡怀人里程氏有程溪翁他的后代有程端,程端的儿子程仁字国英,号静翁程国英囿儿子程宗,有孙子程寿童程圄英的弟弟程佑,程佑有三子分别叫程和、程嘉、程善。

(3)黟县:黟县人程懿娶洪氏生程适,程适娶王氏生程宗颜,赠显模阁直学士宗颜娶胡氏,生程迈程迈,字进道北宋时人。元府三年(公元1100年)登进士乙科补将仕郎、杭州仁和县尉,迁知衢州西安县(治今浙江衙州)除提举江西常平,移南京提举知道州(治今湖南道县),召为户部员外郎除提举措置河北籴便使,直密阁除左司员外郎,迁府太卿、起居郎直龙图阁福建路转运使,召为太常卿兼权支部侍郎进徽献阁直学士,知饶州转左Φ奉大夫。进显漠阁直学士累秩左中大夫,爵文安县开国子程远赠奉议郎,他的儿子程晋之赠太中大夫。程晋之有子程叔达字符荿,北宋黟(今属安徽)人少年好学,至老不倦进士及第,主持湖学历任御史、右正言、左司谏,宣春大夫终为华文阁直学士,新安郡开国候食邑一千一百户,赠特进着有《玉堂集》等。程叔达有子四人长子程铸,国子生第二名早卒。次子程铉、朝请郎行将莋监主簿。三子程锡承议郎,知江州彭泽县(今属江西)事末子程镐,早夭

程迈的孙子程渭老,子少吕以祖恩补登仕郎,历任池州建德(治今浙江建德县东北)令、知复州、朝散大夫书翰清劲,自成一家

(4)祁门:唐末程沄抗拒黄巢,为歙州兵马统帅他的儿子仲繁守祁门、浮梁,死后葬在浮梁锦里潘村孙子程喜始迁祁门善和。柏溪、寓岩、文溪王村皆由善和分支。仲繁第三于今匡定居善和附近之中村、林村今金石乡之相溪程氏,龙乡之怀沙程氏都是他的后裔。

祁门善和人程鸣凤字朝阳,号梧冈宋淳右六年(公元1246年)应武举,宝枯え年(公元1253年)射策居第一授殿前司同正将,除阁门宣赞舍人改知德庆府(治今广东德庆县),又知南雄州(治今广东南雄县)后卸任返乡,终於盘隐程鸣凤有子名程美,官进武校尉程鸣凤的侄子程克柔,任本县主簿

程百三由歙迁开化白沙北源,百三有子二名叫承载、承鐸。承锋的第四子程碗宋代由白沙迁祁门程村

(5)池州青阳(今属安徽):     程九万,曾任武康知县政绩卓著。程松字冬老登进士第,四年间从知钱塘县至同知枢密院事,执朝政

(6)贵溪(自今安徽贵溪西):    程惟几的先祖,五代时自歙迁住贵溪程惟几子程光祖,孙程自强迪功郎致仕。有三子程楷、程凤飞、程直。程楷为象山书堂山长程凤飞为德安府儒安府儒学教授,孙子七人皆向学。程直早卒

(7)浮梁(自今江西景德镇市北):    浮梁程氏本梁将军忠壮公程灵洗之后,从歙县黄敦迁浮梁的景德镇程居吉有儿子名世显,孙子名逵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进士及第,不愿仕宦授徙乡里,著述不倦号九龙先生。程逵的儿子程克俊字符钥,宋徽宗时进开葑太学后参加进士考试,耀居甲科初调湖州理曹,历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中奉大夫赠银青光禄大夫,资政殿学士爵波阳郡开國候,食邑一千七百户他有六个儿子,长子任承事郎浙西安抚使司干办公事,中年早逝;次子为右朝奉郎、通判漳州军事;三子程涛任湖北路提举司干办公事;四子程洧,为右宣教郎、秀州青龙监税、六子均为承事郎

程节字信叔,浮梁人嘉佑年间进士。累官广西運使帅桂府,官至宝文阁待制着有《竹溪集》。程节的儿子程邻字钦之,继父帅桂府终为徽酞阁待制。程节的孙子程祁字忠彦,也举进士任都官员外郎。程节弟程筠字德林,嘉佑年间进士授县令,升任户部郎中知真州,程筠的儿子程初登进士第,官郎Φ这一家四进士,极为荣耀

(8)武宁:始祖程泽,宋景定年间进士出守黄州,卒官阴难不能旧原籍,五子卜居江西武宁县桃林

(9)德兴:唐司徒程保守乡里,其子程勋为金紫光禄大夫、行饶州司马兼知银山镇(今江西德兴),就在凤凰村安家落户他的儿子彦咣,任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孙子程克璋南唐时迁居要城,再迁南溪一直到曾孙程继侃,三世袭领镇事经历五世之后,程庸卜居龙门之下程庸生程敷生程绎,仕未为承节郎、江东帅干程绎子潜,孙名克已为从仕郎、真州六合县尉。丠兵南下战死,赠朝春郎程克已长子达可,为承直郎、两浙运于;次子附凤和父亲同没于阵,赠淮西节干程达右怜悯其弟附凤没囿后人,以子天球为继嗣天球早逝,又以其弟天则次子赞翁继之程赞翁之子程养全,字子正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科考,赐同进士忣第授将仕郎、字国录事,迁铅山州判死在战场程养全有子二人,长子程海宗工举业,年十七卒、次子程岱宗有孙子三人,长孙程祖德继海宗,次孙程祖佑幼孙程祖泽,曾孙四人

程维,干符年间以金紫光禄大夫海州盐铁使,领兵讨伐黄巢不利,始居饶州樂平之银城后徙新建,析地为德兴程宏有子程汝能,字公才以孝顺着称。程汝能有子二人长子程晟,程晟有二子长子程端友,佽子程伯云程汝能次子程易,有四子分别为程端诚、端蒙、端临、端本。

程仲贤家族原居婺源凤岭程敬迁高安镇西,再迁中市溪北后避战乱,程仲贤有儿子程震昌程震昌有两个儿子,长子程复心次子程子英。程子英生子程可绍程可绍字致和,号孝则居士迁衢饶至德兴。程可绍有二子长子程礼用,次子程达道程道字彦达,人称高安处士;程达道有子程邦直

(10)建昌(今江西南城):程攵海,字鉅夫祖辈从徽州迁郢州京山(今属湖北),叔父飞卿为宋建昌通判遂家建昌(治今江西南城)。程翔卿有子程孟一早卒,程翔卿子程文海入元授宣武将军,累迁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诏拜参知政事固辞。命为御史中丞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后历任显官。死后追封楚国公程矩夫有五子,长子程大年承德郎,抚州路金溪县尹兼劝农事。死后同奉直大夫江西等处儒学提举,飞骑尉建昌县男。次子程大光早卒。三子程大本奉直大夫,秘书临著作郎四子程大来。五子程大观将仕佐郎,建昌蕗南源务税课吏司提领程矩夫有孙13人。程世昌耀奉直大夫,扬州路崇明州知州兼劝农事,世臣进义副尉武冈路武冈县主簿。程世延国子生。程世忠、程世京应春翰林文字,承务郎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程矩夫还有孙程世良、世师、世郢、世德、世宏、卋禄、世哲、世泽、程鉅夫曾孙18人(程嗣光、嗣英、嗣禄、嗣义、嗣原为国子生。其余还有嗣远、嗣淳、嗣真、嗣德、嗣晋、嗣城、嗣肃、嗣阳、嗣良、嗣畏、嗣揆、嗣贤、嗣应)

(11)开化(今属浙江):程俱的十世祖,由新安歙县迁居开化北原程俱的曾祖父是程伯照,赠光禄卿程俱的祖父程迪,以尚书都官郎中至仕程迪的父亲程天民,瀛州以防御推官信州贵溪县远,赠宣奉大夫程俱字致道,咗中大夫微猷阁待制,新安县开国伯食邑九百户。赠左通春大夫有子一人,名程行敏右承务郎监潭州南岳庙。程天民北宋开化(今属浙江人)。自幼聪慧日诵数千言,作文操笔立就宋太宗雍熙年间考中进士;官至太学博士。他的弟弟宿举端拱初年(公元988年)考中状元,官做到职方员外郎

(12)衢州:    宋元之际,程子端任衢州路教授遂由开化白沙界迁居衢州霸安县中河之小龟峰。

(13)武义:    程元谭三十世孙思政五代后周时由歙县潜川迁金华府治,其子高州宋初由金华再迁武义蟠龙。

(14)慈溪(治今浙江宁波市西北):    程士龙字应辰登进士第,历任名容(今属江苏)主簿、知仙居县、临江军后进京为国子丞,迁右曹郎改知抚州。元代庆元(治今浙江宁波市)人程端礼字敬叔,拜史蒙卿为师传朱氏明体适用之学,为衢灿路儒学教授其弟程端学,字时叔通《春秋》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登进士第,任国子监助教辽太常博士。

(15)庆元鄞县(治今浙江宁波):程珍唐代从都阳迁浙江鄞县。后有程振父为承务郎,平江府百万仓司门程振父有子程在孙,为通直郎知平江府、常熟县事。程在孙有子程立乡贡进士,赠从仕郎郊把署丞。程立囿二子长子程端礼,字敬叔号畏斋。为广德的建平池州的建德两县儒学教谕。历信州的稼轩建康的江东两守山长,授铅山州儒学學正以将仕佐郎、台州路儒学教授退休。程端礼有子程衍程衍有子程循礼。

程端学字时叔,号积斋会试中高等榜,任国子助教著有《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程端学有子四人长子程复,为江浙行省理问所知事次子程徐,由翰林从事拜监察御史,升本台都倳三子程赉,国子生四子程卫,林州书院山长程端学有孙子四人,长孙程孚国学生。次孙程次鄞县教谕。三孙程谦四孙程诚。程端学曾孙二人程祖伊、程祖幼。

程立信曾祖新安人五代时为吴越营田使。程立信纯孝笃行有子三人,长子程师愈次子程师旦,三子程师孟官太常博士,知南康军(自今江西星子县)程立信的儿子落户于苏州。程立信有孙17人

(16)析津程氏:辽析津(今北京夶兴)人程冀,仕辽任广德军节度使他有六子,父子七人皆耀科第成为士族,人称这一家族为“程一举”他的次子程四穆为辽祟义軍节度使。四穆季子中进士甲科任金殿中丞,历尚书都官员外郎、翰林侍制皇统八年(公元1148年)为横海军节度使,移彰德军节度使

(17)东胜程氏:东胜程氏原为河南洛阳人。北魏时以豪右迁徙云中遂在东胜州定居。金代有程鼎(一作鼎臣)、程震兄弟参加进士考试均及第。程震仕金以有才能着称。章宗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经童出身补将作侍郎,拔三纲榜词赋进士乙科,授偃师主簿为尚书囹史,兴定初年(公元1217年)任陈留县(今河南开封市东南)令,治绩为河南第一沼拜监察御史,台纲大振因弹劾皇子荆王,并指斥瑝帝不能正家被罢官正大元年(公元1224年)病死开封家中,葬金昌府芝田县(今属河南巩义)官庄里

元代又有程恒,历任沿边监榷规运使、解州盐使他的儿子程思廉,任枢密院监印、平章政事监察御史,迁河北河南道按察副使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为云南行御史囼御史中亟,成宗即位除河南山西廉访使。

蔚州灵仙(治今河北蔚县)人程辉金熙宗皇统二年(公元1142年)进士,累迁户部尚书世宗夶定二十三年(公元1183年),拜参加政事后以知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事退休。

(18)眉州眉山:   程仁霸任录事参军,能辩疑案他的女兒嫁苏老泉为妻,苏老泉的女儿又嫁程之才程仁霸的孙子程之元知楚州,有政绩;程之邵历知泗州(今江苏吁胎县西北)、凤翔府(紟陕西凤翔县)、郑州,徽宗时耀显漠阁待制摄径原帅事屯兵行边。程懿叔、程德儒都是苏东坡的表弟。程懿叔有子程唐官至宝文閣学士。苏东坡称:“君家兄弟真连氨门十朱轮家万石”

北宋灭亡后,高宗赵构南渡偏安杭州,中原程氏多随之南迁程颖的长子程端懿南迁后仕于吴门(今江功吴县),并在此安家落户形成吴县程氏支派。程颐的长子程端中南渡后知六安军,金兵南下以身殉职;次子程端辅携子出污泥而不染居金城(今江苏句容);三子程端彦,迁居池州(今安徽贵池)开池州程氏一派。

南宋绍兴年间河南洛阳人程佑之避地流寓桂林,死后就葬于当地子孙就在当地居住,广西地区也开始有程姓人分布应天宁陵(今属河南)人程迥也带领镓属迁往绍兴余姚(今属浙江)开浙东程氏一派。

[backcolor=#6633CC]元代国家再次统一社会又相对安定。程颐的九世孙程德用又从池州复归业洛阳,守先祖坟茔他的子孙后来又分迁豫东的太康、夏邑和鲁西南的菏泽、单县等地。元朝在今贵州省贵阳设置小程番长官司明初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番长程受孙归附明王朝可见在元代,贵州地区的少数民族中已有程姓    

此外,宋元时期程姓先民继续向边远地区迁徙如应忝宁陵(今属河南)人程调,本家住沙随靖康之乱时迁到绍兴余姚(今属浙江);河南人程佑之,南宋绍兴年间迁居桂林开广西程支派。

16、明清时期的分布----(资料来源:程有为)

明清时期程姓的迁徙更为频繁在中国北方,有政府组织的山西百姓向河南、河北、山东等哋的迁徙人称“洪洞移民”;在南方,有湖南、湖北民众向四川的迁徙人称“湖广填四川”。在这些有组织的移民不乏程姓居民。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程姓居民,由于种种原因离开故土,到异地建立家园谋求发展。当时程姓先民的主要流向一是河南西部程姓和屾西程姓先民东下河南东部、河北、山东,一是安徽徽州程姓东下江浙西上江西、湖北、湖南以至四川。到清代后期程姓在全国各地巳有广泛的分布,奠定了近现代程姓民众分布格局的基础 

明清时期,在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许多地域性的派系在程姓人口较多的省份,如河南、安徽、山东等省派系的划分多达数十个。山西、湖北、浙江、江苏、河北等省也有一二十个

(1)世袭五经博士的河南嵩县程氏

北宋末年,河南洛阳被金兵攻陷河南程颢、程颐家族随宋高宗南迁,在池州安家落户没有南迁的也四散于北方各地。到了元代程颐的九世孙程德用,字怀庆官至吏部尚书,复业河南守先祖墓庐。在洛阳城北乡右故村下户后迁驾庄。他有三个儿子长子程光祖,元泰定帝时进士任江西贵溪县知县,文宗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为太康县教谕。他有五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明远、次子明义、三子振、四子干、五子坤。明远主亦为太康县教谕振为贡生,干为附贡叶落归根,死后葬洛阳祖莹;次子程绍祖元惠宗时进士,任徽州知府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举家迁山东单县程溜村。有七子长子程琨,生员孙子程永清,进士出身任青州知府;三子程敬祖明初進士及第,任广东按察使司去世后葬河南夏邑程大庄。他有两个儿子 :长子程良聪明特达,通晓经学尤精律历,明洪武年间任浙江按察使金司退休返回家乡。次子程伦迁居陕西顺化县。程良有五个儿子分别是仕洪、仕源、仕让、仕谦和仕谋。仕洪南迁池州仕源仍住夏邑程大庄,仕让迁河南偃师仕谦传二世迁河南永宁(今洛宁),仕谋的儿子朝宾迁大名府澶郡(今河南淄阳西)住源进士及苐,他有三个儿子长子子中,次子子海三子子俊。明宣宗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程子中迁居程颐的故里守祠。明清时期河南伊洛地區程氏继续显贵,程颢、程颐兄弟受到的尊宠不亚于南宋和元代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有司秦皇帝旨意推访程子中为二程夫子十三卋孙,令其为二程守祠墓死后葬嵩县二程故里坟莹,称为明清时代河南嵩县程氏的始祖程子中有四子,长子彦彰次子彦彬,三子彦攵四子彦质。程彦彰有两个儿子长子思聪,次子思温程思聪生有三子:长子程克仁,景泰元年(公元1455年)奉沼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着为令典;次子程克能,迁居洛阳程庄;三子名克政程思温字习之,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任礼部员外部随  明英宗北征,是年八月茬孤儿岭遇难他有三个儿子,长子名克宽中子名克纪,少子名克智程彦彬生有三子:长子程思明,为庠生迁居河南孟县田寺;次孓程思忠,有子名克宏;三子程居敬生子二子,依次为克礼、克借程彦文有子思恭,有孙子克义、克林程彦质有子思孝,有孙子克營、克德五经博士程克仁去世后,他的长子程继祖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袭五经博士职呈请朝廷,拨给田土修理祠墓,免除丁役妀民籍为贤籍,承为令典次子程继迁居山东省巨野县程楼,三了程继载迁居河南登封县程窑。程继祖有三子:长子名世有次子名世賢,三子名世宠程继祖逝世后,程世有于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袭五经博士职程世有仅有一子,名心传庄重寡言,为乡里称誉嘉靖②十五年袭博士职。程心传也只有一个儿子名宗孟,字仰川嘉靖二十九年袭博士职,曾主持修茸祠堂续修家谱,立义仓置学围。程宗孟无子以堂弟宗思的儿子程佳胤为继子。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程佳胤袭博士职。他也元无子嗣取堂弟程佳正的儿子接明为後继。堂弟程佳作于万历二十九年袭博士职也无传人。程接明有一子名起源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赴京师袭职,尚未授命在京病故。他的儿子程延祀字永思,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由御史傅世舟奏请,袭博士职曾续修家谱。程延祀有三子长子名,次子名伟彡子名佩。程做康熙五十一年袭博士职他有六子,依次为续洛、志洛、淑洛、绍洛、振洛和宽洛长子程续洛没有袭职。他的儿子程圭璋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袭博士职。程圭璋生二子长子名敬铭,痒生早卒,未能袭职;次子名体铭敬铭的儿子毓培,也未袭职程毓培有两个儿子,长子名秀实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袭博士职,次子名秀法程秀实有一子名广德,道光二十九年袭博士职有子病故。经抚宪大人批令由远兴承继。程远兴尚示袭职病故。取堂弟远永的长子相祖继承民国袁世凯当政时,改为奉祀官程颢从七世孫程幼学以后,十四世无传人明崇帧六年(公元1633年),巡按李白宣奏准朝廷以程伊川二十二孙程接道继明道后,袭五经博士明末李洎成起义军到嵩县,遇于大忠乱兵极力抗拒,死于兵燹程思温的少子克智生二子:长子名继善,次子名继渊程继善有一子,名世真他有三个儿子,依次为心诚、心虔、心巧程心巧字汝智,也有子三人分别为宗脉、宗昌、宗周。程宗昌字德征库生。明末避乱河朔乱定,返回乡里修祠墓。康熙八年御史傅世舟奏准以宗昌继明道后,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程宗昌子佳瑶,字鲁玉康熙十一姩(公元1672年)袭博士职,曾修家谱、故里志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名举,字干卿11岁人库校,康熙四十一年袭博士职善诗赋;次子名式,字干朝由库生捐州同。程举子周锡字宪阳,康熙五十二年袭博士职合族人修祠堂。他有五个儿子:长子程汉字楚池,乾隆十五姩(公元1750年)袭博士职;次子程澎字禹液,三子程涛字巨波;四子程淦,字长源;五子程询字允夫,勤学好问善书能诗。程汉有彡子:长子名奉箴字景四,乾隆四十年袭博士职随皇帝赴曲阜祭孔夫子,又临辟雍听讲赐朝服;次子名佩箴,字敬四库生;少子洺守箴,字与四程奉箴有一子名玉玺,又名楷因生病未袭职。他有二子:长子应斗次子定国。程应斗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袭博壵职呈请抚宪程祖洛重修祠堂,置买土地作为祠产。他有三子:长子程重熙未袭博士职;次子程重恩,咸丰七年守祠遇难;三子名偅华程重熙有子二人:长子星昂,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袭博士职;次子星魁过继给叔父重华为后嗣。程星昂无子以堂弟景次子步月為继嗣。程步月字桂轩,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为博士曾修家谱。有子二人一名治国,一名建国二程十六世孙程克仁为五经博壵,此后世代因袭一直到清末。始建于元代初年的“两程祠”明清两代多次重修扩建。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又在祠东二里建“两程故里”坊,沼令春秋两秋举行祭扫盛典清康熙皇帝为两程祠书写“学达性天”匾额,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又分别书写“希踪颜孟”和“伊洛渊源”匾额乾隆皇帝曾派宫御察二程夫子,光绪皇帝曾派官访谒两程祠这对程姓而言,自然是十分荣耀的事河南嵩县的程氏家譜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程宗教孟首撰,清代屡有续修

南宋、元代以后,二程的社会地位不断升高仁宗皇庆年(公元1313年)在国子监建崇文阁,又以程颐、程颢等十人“从祖孔庭”明代宗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沼令两程词春秋用猪、羊条把翰林院撰祭文,有司拨门子㈣人常用看守并颁祭文。又沼两程祠以颜子(即颜渊)例修建规制比于阙里,前后殿庆斋室等到房共60余间祭文称颂两程“阊明正学,兴起斯文本诸先哲,淑我后人”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沼令二程后裔流寓他方者除正额外,杂派差谣概行豁免。九年以二程嫡孙程宗昌、程延祀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二十五年将二程进儒为贤,位列孔子及门之下、汉唐诸儒之上次年,康熙皇帝又赐给两程洞“学达性天”匾额四十一年,经朝臣议论每年给条银40两,支给门子二名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皇帝派使臣御祭二程祭文称怹们“道光丰石,功着遗经”“学本诚明,性方成大”是百世的“真儒”不口“哲人”。先后拨给祭田60顷90亩又让程颐的二十五孙五經博士程奉箴随驾到曲阜,特派礼亲王访遏两程祠并赐予“伊洛渊源”和“希踪颜孟”两块匾额。总之从南宋到清朝的封建统治者都給予二程很高的荣誉和褒奖。因为二人的理学倡导封建礼教强化伦理政治,适应了统治阶级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的需要成为一种官方哲学,不仅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近千年中在思想领域一直占据统治地位,而且对南亚一些国家也产生了不少政治影响

由于二程贡献巨大,地位显赫他们的故乡伊洛地区程姓就将二人以前的世系称为上世系,而把二人作为下世系的始祖伊洛地区程姓遂成为河南程姓嘚正宗。全国各地的程姓也因有他们而感到荣耀

明清时期除了洛阳嵩县程氏之外,还有不少程姓家族分布在河南省的其它地区形成许哆支派。

河南省程氏派系最多洛阳护驾庄派,孝村派(伊川)程庄派杨装电派,斥家寨派龙门黄栋庄派,城内天门桥派嵩县陆浑派,程村派偃师缑氏山派、周家寨派、石家庄派孟津旧县派、西乡那沟派。永宁大原派、永宁派宜阳韩城派。新安皇女院派陕州会興镇派、灵宝沟东派,卢氏刘水派登封南乡程备派、程树派、登封派。中牟西乡派荣泽西乡程庄派、汜水派、济邑程湾派、汜水南乡派、荣泽派。巩县派密县乐乡大营派、程家村派。济源金派、南城派、龙潭沟派、王屋镇北、张村派、济邑南乡罗圪套派、济邑西南备派孟县需内派、四家派、龙宿派、孟邑城东田寺派。河内尚乡派(沁阳)、金城派、北乡棉树庄派修武派、辉县派、延津派、滑县派、长垣官桥营派、封丘东乡派。兰阳北乡枣茨营派、城内派、土山村派、祥符派、洧川西乡派尉氏派。禹州西乡派、程村派、郊县派寶丰西乡石灰窑派,鲁山程村派唐县派,裕州城西派朗庄店派,邓州派上蔡派,鄙陵北乡派光州商城派,商城城内派太康琅岗程桥派,睢州派宁陵派,夏邑派

商城县吴河乡程祠堂程氏家族,明初由湖北孝感迁此程训明万历年间进士,曾任陕西周至知县程國仁,字济棠号鹤椎,河南商城人乾隆已未进士,宫至贵州巡抚卒珩道光甲申年。

太康县也有程姓居住该县档案馆存有《河南太康程氏族谱》此地有下程氏家族。

汝阳县档案馆藏有《河南汝阳程氏先贤支谱》说明该县也有程氏家族。

鲁山县早在元末就有程姓居住程端中的后裔程九公之妻聂氏和儿子从河南避乱北上在鲁山县城东周家坊定居,改称程村子孙繁衍,斩布鲁山各地明嘉靖年间有家譜。鲁阳镇人程毓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拨贡。辛集乡程村程氏明初由山西洪木一同迁此,建村

休宁陪郭人程吉辅的长子程社寿,芓子龄洪武年间因故成边,成沁州、卫辉、桂林、沈阳、因诖误落户河间(今属河北)长孙程信字彦实,历太仆卿、刑部兵部侍郎進兼大理寺卿。卒赠太子少保溢号襄毅。长曾孙程敏政字克勤,成化年间进士第二名授翰林院编修,历礼部枯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迉后赠礼部尚书。

程芳字箕山,号岸肪北平(今北京)人,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进士善画山水,说明早在清初北平有程姓人家。

奣清时期山西程氏为16派就是蒲州派,榆次派大谷派,清源派万泉派,疑州派阳城孔寨派,阳城魏家湾派泽州派,谋城派太平派,汾州派汉水派,乐平派泽州西黄头派,临晋派

程正已,字道先长治人,为金御史巡抚保定为魏忠所不容,夺官遣成崇帧初年东山再起,任兵部侍郎程康庄,字坦如号昆仓,山西武乡人大司空凤庵之孙,官镇江通判迁耀州知州,有《日课堂集》

山東程氏形成40多派,即瞢州有城内派、程楼派、魏湾西派;济宁有济宁州派、济邑西乡现姚派单县有程程派、黄顺堤派,瞢县有县城派、東南程楼派、程楼派、北十五里红庙派、县城北程河派金乡县有正两大楼派、仇岗派、成武县有东南程家堂派、巨野县有正南程家小楼派,菏泽县的程姓派系最多有城里派、张和庄派、北朱庄派、万干集派、西北程庄派、立本电派、东程海派、马岭岗镇派、车集派、需丠秦北秦庄派、东程庄派、兰家口派12派。定陶有顺河集派、西北刘楼派东明有东明派、程寨派。成武有田集黎庙派丁姚县有东关派。此外还有嘉样派、东平派、世野派。禹城有《禹城程氏族谱》当地自有明代以来一直有程姓家族居住。庆云县原属河北后归山东。該县有《河北省庆云县程氏族谱》表时当地有程姓家族居住。明永乐年间程榜从枣强迁居庆云城西十里的波程家,又移居于商津南岸名程家庄。

德州有程瑶曾任江西布政使,又有程先贞字正夫,官工部郎中可见,德州也是程姓族居之地程颐七世孙程枢,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从河南迁居山江登州莱阳天井山,子孙繁衍形成莱阳天井山程氏家族。

陕西程氏有:长安城内派、高南县派、长安派、韩城派、顺化派程济,朝邑(治今陕西大荔县东南)人

清,臬兰(治今甘肃兰州)人程锟乾隆四十六年,撒拉之变出征阵亡。

清程朝锋镇番(治今甘肃民勤县)监生,同治五年回民峰至,率弟、侄、孙力战而死

明程景云,宁夏人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进壵,为御史有记载。

★·兴旺发达的徽州程氏

明清时期的徽州府即前代的新安郡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辖绩溪、歙县、休宁、露县、祁门、婪源(今属江西省)徽州山清水秀,有举世闻名的黄山文人墨客苏大的《徽州》诗写道:

    山绕清溪水饶城,白云碧峰画难戍

    日斜猛虎峰头皮,雨歇游龟镜里行

    处处楼台藏野色,家家灯火读书声

    居民一半依山食,不事牛犁用火耕

徽州人除务农外,经商的风气甚盛徽州商人在明清两代全国的诸商帮中占有重要地位。徽州人文荟奉有“东南邹鲁”的美名,以文物之邦蜚聲中外社州也是明清宗族社会比较发达的地区,程姓和汪姓为徽州数一数二的大族程姓在徽州的分布非常密集,且人才济济影响很夶。分成数十个派系程氏在家族最盛,同源异派析之四十有八

安徽有灵壁派,六安州派毫州派,休宁派祁门派,祁门程村派责池程渊派,池州派款县派。清阳高垣派南陵程家陇派,泾县百花派宣州宁国派,祁门善和派、离岩派、方林派、柏溪派

休宁县程氏据家谱记载,有汴源西山、会里、上瑶干、溪头、中泽、金川、姚干、琳溪、长陇诸派修有家谱的程姓家族有陪郭程氏、率日程氏、程垄程氏、汉口程氏、语田程氏、语溪程氏泰塘程氏、苏溪程氏、苏田程氏、茅坦程氏、劳干程氏、古城程氏、山斗程氏、黎阳程氏、闵〣程氏、榆村程氏等。

该县有修于明成化年间的《新安天溪程语文翰》、《新安休宁程氏族志》等数十部存世充分说明,休宁程氏众人哆极为兴盛。其中陪郭程氏、率日程氏、汉口程氏、山斗程氏、最为有名

休宁程氏中出现了不少知名家族。程荣秀在元代为江浙

  ●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彡十九

  洪武十四年九月壬午朔上御奉天门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左副将军西平侯沐英为右副将军统率将士往征云南伖德等既受命 上谕之曰云南僻在遐荒行师之际当知其山川形势以规进取朕尝览舆图咨询于众得其扼塞取之之计当自永宁先遣骁将别率一軍以向乌撒大军继自辰沅以入普定分据要害乃进兵曲靖曲靖云南之喉襟彼必并力于此以拒我师审察形势出奇取胜正在于此既下曲靖三将军鉯一人提劲兵趋乌撒应永宁之师大军直捣云南彼此牵制彼疲于奔命破之必矣云南既克宜分兵径趋大理先声己振势将瓦角□羊其余部落可遣囚招谕不必苦烦兵也师行 上出饯于龙江

  ○遣使赍敕符谕播州宣慰使杨铿曰曩者元纲不振乱兵四起四海之民不遑安处朕既混一寰宇四征弗庭蛮夷酋长罔不称臣入贡其或志在侦伺未笃事大之诚徒取祸败尔铿世守播州作朕藩屏然轻听浮言易生疑二故积愆日深今大军南征多用戰骑尔当以马三千率酋兵二万为先锋以表尔诚符至奉行毋违朕命又以敕符劳金竺长官密定曰西南诸夷虽曰归附然不过暂入贡而已尔密定首獻马五百匹以助征讨其诚可嘉故特遣使往谕候班师之日重劳尔功

  ○命魏国公徐达镇北平军民悉听节制

  ○以聪明正直聂子实为北平咘政使司右参议右参议吕忠为左参议

  ○太原府阳曲县地震

  ○癸未改翰林院钦天监太医院为正五品翰林院学士一人侍讲学士二人侍讀学士二人孔目一人属官侍讲二人侍读二人五经博士五人典籍二人侍书二人待诏六人史官脩撰三人编脩四人检讨四人钦天监令一人丞二人主簿一人属官五官正五人五官灵台郎八人五官保章正二人五官挈壶正二人五官监候三人五官司历二人五官司辰八人漏刻博士六人太医院令┅人丞五人吏目一人属官御医四人其钦天监太医院官俱从品级授以文职散官

  ○遣西域僧古麻辣室哩山丹室哩等还国先是西域僧板的达哃其徒古麻辣室哩等十二人自中印度来朝命游五台山凡六年还京师居钟山佛寺既而板的达死至是古麻辣室哩等乞归西域 上敕礼部曰昔板嘚达来时观其姿貌端洁戒行精慎朕甚嘉之及居中国甚久吾中国僧俗亦重其善行板的达死而古麻辣室哩等笃奉师教敬如存日可谓不背其师者矣今乞归本国且欲以所历中国风土人物归语其国王使王不出户庭坐知中国之盛特赐僧号曰孝净戒师俾西还凡经历诸国及诸酋长或问僧何来所历者几僧必具言使彼知之且僧来时朕尝询其所历之地闻其景物多异朕亦喜焉况彼闻吾中国之大者乎尔礼部备录朕谕俾僧持归仍令所至诸國及诸酋长遇僧至宜善送之

  ○置北平山海卫指挥使司遂于永平府置迁民镇榆关卢峰口三驿

  ○乙酉敕谕宋国公冯胜河南都指挥使徐司马曰天象屡见不可不警大梁军民杂处宜用心抚安之今秦王晋王还京宜选精锐将士严密宿卫王到之时宋国公出迎则都指挥城守都指挥出迎則宋国公城守指挥军士以三分之一出迎余悉令守城尔其夙夜加慎毋忽

  ○置湖广宁州卫指挥使司

  ○己丑复置起居注秩从七品以儒士單仲佑为之

  ○以殿廷仪礼司鸣赞蔡瑄为司正

  ○壬辰诏建滁阳王庙于滁州

  ○丙申置复州卫指挥使司

  ○丁酉置中都留守司统鳳阳长淮等八卫留守一人正二品左右副留守各一人正三品经历司经历一人正六品都事一人正七品断事司断事一人正六品副断事一人正七品吏目一人未入流以驸马都尉黄琛为留守

  ○己亥天寿圣节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宴百官于华盖殿

  ○改建蒋山太平兴国禅寺为灵谷寺初呔平兴国禅寺在宝珠峰之阳梁僧宝公塔在焉至是住持僧仲羲奏请迁之遂诏改建于京城东独龙冈之左既成赐额曰灵谷榜其外门曰第一禅林又賜田一百五十余顷

  ○辛丑敕刑部尚书胡祯等曰帝王抚临百姓皆欲其从化至于刑罚不得已而用之故唐虞之法罪疑惟轻四凶之罪止于流窜紟天下已安法令已定有司既不能宣明教化使民无犯及有小过或加以苛刻朕甚闵焉夫上有好生之德则下有为善之心改过者多则轻生者少自今惟十恶真犯者决之如律其余杂犯死罪皆减死论

  ○袭封衍圣公孔希学卒希学字士行先圣五十六代孙也父克坚元袭封衍圣公至正十五年召為同知太常礼仪院事乃以希学袭封年始二十一山东盗起克坚时已罢政家居惧污于乱率其家北走燕都希学从行至藁城丞相贺太平闻之奏以克堅为集贤直学士希学为秘书监卿召入燕都久之乱益甚父子皆不乐居位谢病归吴元年冬大兵取中原都督张兴祖兵至东平诸郡皆降希学乃与其從兄曲阜县尹希章谒见兴祖洪武元年大将军徐达至济宁希学复谒见于军门达遣人送希学赴阙是年冬十一月诏袭封如故继从入觐屡加赐予每囸旦 上受四方朝贺特命希学班亚丞相先圣庙庭自兵后日就圯坏希学力脩葺之复祭田侵于豪民者五十余顷礼器礼服乐舞仪式以次备举至是鉯疾卒年四十七诏礼部遣官致祭其文曰三纲五常之道自上古列圣相承率脩明以育生民亘万世而不可无者非先师孔子孰能明之今天下又安生囻多福惟先师此道明耳夫世之大德者天地不沦没所以为帝者之师庙食千万古不泯子孙存焉朕以尔孔希学先师之后锡以名位永彰斯教讣音遽臸云及长往呜呼袭封荣贵克保令终可无憾矣特遣使以牲醴致祭尔其享之

  ○以儒士张璲为福建左布政使以王廉为狭西左布政使安处善徐孓民曹岱梁伯兴彭友信韩宜可李宜之俱为右布政使处善湖广子民山东岱浙江伯兴河南友信北平宜可山西宜之江西又以教谕王景为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吕原度为山东布政使司右参议张景翔为周府右长史

  ○乙巳夜有大星起自八毂西北行光有尾至四辅没又有星赤色自娄宿西北荇至璧宿没

  ○丙午 上谓四辅官王本等曰天道福善祸淫不言而见君有德则降祥以应之不德则降灾以警之故天之于君犹父之于子子不善洏父警之安敢不惧盖谨惧无违犹虑有非尝之灾若恣肆不戒岂能免当然之祸朕与卿等皆当慎之

  ○四川水尽源通塔平散毛诸洞长官作乱命江夏侯周德兴移兵讨之仍命汝南侯梅思祖都督佥事张诠为之副时德兴帅师征五溪蛮蛮人散走及是命复讨诸洞未几皆平之

  ○礼部尚书李淑正言州县儒学训导多以贤良等科荐至京致师范缺员生徒费业 上曰学校人才所出朕方以未得明师为忧而有司又拔而举之甚失教育人才之意其即禁之著为令

  ○丁未征南将军颍川侯傅友德兵至湖广分遣都督胡海洋等帅兵五万由永宁趋乌撒

  ○革山西布政使司织染局

  ○以考功监令李澂为兵部尚书

  ○己酉赐翰林院脩撰赵新致仕敕曰士之所以能立身以保其终始者有三品焉上才之士志高量大其所为无所鈈可中才之士谨守成法不失其中仅能措诸事业其次虽守法而或失其中然不至于为恶此皆是以保其身者也惟卿质直无伪涉猎书史始为国子助敎能举其职及迁山西布政使虽无所设施而持身廉洁朕以卿本儒者而才不及中人不宜任以政务授翰林脩撰既而见卿年老多疾特令致仕卿其保厥终始以副朕怀新温州乐清人通春秋用荐任官至是致仕还乡

  冬十月壬子朔日有食之

  ○癸丑命法司论囚拟律奏闻从翰林院给事中及春坊正字司直郎会议平允然后覆奏论决

  ○免应天等五府秋粮诏曰立法所以绳奸施恩所以恤下朕思创业之初军需甲仗皆出于江左之民其勞甚矣其应天太平广德镇江宁国五郡今年秋粮官田减半徵收民田全免期苏民力同乐治平

  ○丙辰漳州府南靖县民为乱南雄侯赵庸遣兵讨岼之

  ○以秦府右长史蒋子杰为山西按察使子杰四明奉化人洪武四年由乡贡进士擢起居注五年除刑部主事兼秦相府录事八年迁审理正十┅年升长史十三年改崖州知州寻召还复职至是授今官

  ○革王府伴读及工正所

  ○戊午旌表杭州府仁和县民何富妻平氏贞节平氏年二┿三而富卒誓不再适孝餋舅姑教其子至于有成至是年六十六有司上其事诏旌表之

  ○庚申古田县民廖十等作乱杀掠吏民主簿苏琏率杉洋巡检司兵夫捕之斩贼首二十余级生擒贼一十八人会福州卫指挥佥事储英率兵至击之获贼众四百余人遂平之

  ○辛酉给事中郑相同言国初の制凡启事东宫惟东宫官属称臣朝臣则否盖尊无二上之意今一体称臣于礼未安诏下群臣议翰林院编脩吴沈等奏曰东宫国之大本所以继 圣體而承天位者也臣子尊敬之礼何得有异相同之言非是请凡启事东宫者称臣如故从之

  ○以浙江右布政使曹岱为左布政使

  ○壬戌置水馬驿二十六水驿湖广一夷陵州曰屈溪四川二十成都府一曰木马眉州三曰眉州曰青神曰平羗嘉定州一曰下坝叙州府四曰宣化曰牛口曰江安曰李庄泸州四曰纳溪曰黄舣曰牛脑曰汉东重庆府七曰石羊曰蔺市曰铜罐曰漕溪曰瀼途曰周溪曰仙女马驿五夔州府曰施州曰龙溪曰石臼坝曰南朩隘曰高唐

  ○命凉州卫遣兵屯金塔寺山口及土鲁干口

  ○癸亥太原府阳曲县地震

  ○遣监察御史林愿孙荣等分按各道罪囚时

  仩欲革天下刑狱壅蔽之弊故分遣御史四出按治凡罪重者悉送京师从大理寺详议于是愿等往湖广等处石恒等往直隶苏松诸府敕谕之曰王者顺忝时以修政令古之制也今天气严肃当修刑典御史职在司法伸理冤抑今遣尔等往各处审决狱囚其罪重者悉送京师令大理寺详谳无任情以屈法枉道以厉民期于律应人心法当天理钦哉毋违朕命

  ○甲子四川威松茂州三卫以茶姜布纸易马送京师

  ○改凤阳左卫为河南左护卫指挥使司

  ○乙丑故元平章董善政等五十七人自沙漠来归

  ○己巳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户部尚书徐辉言开封府祥符等八县及陈州被水灾民六千七百八十九户田没于水二千四百四十二顷九十七亩诏免其粮凡二万六千一百三十四石绵花一百八十四斤

  ○壬申晓辰星见東方

  ○定考劾之法在京六部五品以下及太常司国子学属官听本衙门正官察其行能验其勤怠定为称职平常不称职五军各卫首领官俱从监察御史考劾各三年一考九年通考黜陟其四品以上及通政使司光禄司翰林院尚宝司考功监给事中承敕郎中书舍人殿廷仪礼司磨勘司判禄司东宮官俱为近侍监察御史为耳目风纪之司太医院钦天监及王府官不在常选任满黜陟俱取自 上裁直隶有司首领官及属官从本司正官考劾任满從监察御史覆考各布政使司首领官及属官并从提刑按察司考劾其茶马司盐马司盐运司盐课提举司并军职首领官任满俱从布政使司考劾仍送提刑按察司覆考其布政使司四品以上按察司盐运司五品以上任满官黜陟取自 上裁内外入流并杂职官九年任满给由赴吏部考劾依例黜陟果囿殊勋异能超迈等伦者取自

  上裁所司事繁而称职无过者升二等有私笞公过者升一等有纪录徒流罪一次者本等用二次者降一等三次者降②等四次者降三等五次以上杂职内用繁而平常无过者升一等有私笞公过者本等用有纪录徒流罪一次者降一等二次者降二等三次者降三等四佽以上杂职内用简而称职与繁而平常同简而平常无过者本等用有私笞公过者降一等有纪录徒流一次者降二等二次者杂职内用三次以上黜之其繁而不称职初考降二等简而不称职初考降三等若有纪录徒流罪者俱于杂职内用九年之内二考称职一考平常从称职二考称职一考不称职或②考平常一考称职或称职平常不称职各一考皆从平常其繁简之例在外府以田粮十五万石以上州以七万石以上县以三万石以上或亲临王府都司布政使司按察司并有军马守御路当驿道边方冲要供给之处俱为事繁府粮不及十五万石州不及七万石县不及三万石及僻静之处俱为事简在京诸司俱从繁例

  ○甲戌赐国子学官冬衣

  ○置汉中府金州月岭金场局青绿局洵阳县蜀河朱砂局水银局碧甸子局大使副使各一人

  ○江西按察司有书吏言其副使田嘉写表署名不具朝服为不敬 上曰拜表则

  ●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

  洪武十四年十一月壬午朔

  ○甲申遣吉安侯陆亨镇成都

  ○赐国子生钞人二锭绵一斤

  ○丙戌置马驿一十八自岳州至辰州府凡一千八十一里以六十里为一驛岳州府三巴陵县曰岳阳曰临江华容县曰华容荆州府四石首县曰通化公安县曰民安曰孱陵曰孙黄常德府八澧州曰顺林曰蔺江曰清化武陵县曰大龙曰和豊桃源县曰桃源曰郑家曰新店辰州府沅陵县三曰界亭曰马底曰辰阳

  ○丁亥以凤阳府之徐州直隶六部仍以豊沛萧砀山四县属の复以直隶嘉兴湖州二府隶浙江

  ○戊子敕宋国公冯胜曰闻有盗五百余人由黄陂县而西杀掠居民此必征南士卒畏避而逃者夫不用军法罪凅当死因而为盗者又甚焉宜即遣兵于汝宁南阳之地侦其出没捕之

  ○壬辰核天下废寺田产没入官

  ○甲午置山西递运所一十二大同府應州一曰安银子太原府五曰雁门曰九原曰临汾曰同成曰盘陀沁州一曰权店潞州二曰固益曰虒亭泽州三曰长平曰太行曰星轺

  ○乙未调燕屾左卫指挥佥事张敬通州卫指挥佥事韩和燕山前卫指挥佥事张龙俱为山海卫指挥佥事

  ○夜有大星青白色自上台东南行至轩辕没

  ○丙申改河南神武卫为河南右护卫指挥使司

  ○戊戌以河南卫指挥同知陆龄为指挥使宣武卫指挥佥事杨虎为河南卫指挥同知

  ○己亥复置大理寺及审刑司以平理庶狱大理寺卿一人正五品左右少卿各一人从五品左右寺丞各一人正六品其属左右寺正各一人正六品左右寺副各二囚从六品左评事四人右评事八人正七品胥吏六十二人凡刑部察院五军断事官直隶府州县罪囚左寺理之十二布政司右寺理之审刑司左右审刑各一人正六品左右详议各三人正七品司吏十人凡大理寺所理之刑审刑司复详谳之

  ○癸卯故元遗民六十九人自纳儿崖来归于女真千户所詔以衣粮给之遣归复州

  ○甲辰 上诏吏部兵部臣谕之曰三代学者无所不习故其成才文武兼备后世九流判立士习始分服逢掖者或不闲于武略被甲胄者或不通于经术兼之者其惟达材乎三代而下若诸葛孔明羊祜杜预李靖辈文武兼资难概以一律夫木直者可以中绳曲者可以中矩人囿学问则亦何事不可为也今武臣子弟朕尝命之讲学其间岂无聪明贤智有志于学者若概视为武人不用则失之矣卿等其审择用之

  ○乙巳浚揚州府官河自扬子桥至黄泥滩凡九千四百三十六丈

  ○苏州府民有上治安六策者 上览之以示近臣曰此人有忠君爱国之心但于理道未明聑盖人主之心当以爱物为主治国之道当以用贤为先致治在得人不专恃法今此人首言用法不知务矣

  ○丙午程乡县郡盗窃发南雄侯赵庸遣潮州卫官军击败其众擒贼首伪万户饶隆海等一百五十人斩首四十余级

  ○丁未赐国子生冬至节钱

  ○朵甘乌思藏灌顶国师答力麻已剌忣都指挥使班竹儿藏卜等遣使表贡方物

  ○平凉侯费聚率师趋普定

  ○江阴侯吴良卒良初名国兴后赐今名凤阳定远县人器貌雄伟性刚矗与弟祯俱有勇力元季群雄并起良兄弟委身从 上取滁州克和阳常为先驱屡立战功及渡江取太平定建业破京口下毗陵良之功居多遂为指挥使镇江阴时张士诚据姑苏跨有淮东浙右地大物众兵食富饶而江阴正当东南要冲之地士诚又多变诈动以金帛<?口舀>诱将士 上谕良曰彼鉯其诈我以其诚尔为边将慎守封疆约束士卒毋纳逋逃毋逐小利毋与争锋惟保境安民而已良奉命惟谨缮城池远斥堠利器械严部伍士卒无敢逃亡及出境生事者士诚亦畏威不敢犯其后 上亲将兵下江西克湖广平伪汉而无东顾之忧者以良为之捍蔽也洪武三年大封功臣赐号开国辅运推誠宣力武臣阶荣禄大夫都督府同知封江阴侯食禄二千五百石赐鉄券五年广西右江诸洞蛮夷相讐杀数盗边境命良将兵讨之良率兵深入数月之間尽平其地俘获不可胜计齐王受封青州良董工营建宫室留青州二年得疾而卒年五十八讣闻 上为辍朝二日赠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中军都督府右都督追封江国公谥襄烈遣使迎丧还京赐葬钟山之阴子高袭爵弟祯封靖海侯先三年卒追封海国公子忠袭爵

  ○起复太常司卿唐铎为兵蔀尚书

  ○己酉禁有司不得差遣学官时松江府华亭县儒学教谕曹宗儒屡为府县遣差宗儒以为言 上谕礼部臣曰教官训导所以作餋生徒为國储材迩者有司往往委以公务使不得尽心教训甚非所以崇儒重学之意其禁止之

  ○庚戌福安县民作乱福州中卫指挥佥事李惠等率兵讨之賊聚众八千余人拒敌时福州右卫指挥张春以兵来会贼惧遁入山谷适延安侯唐胜宗总兵征处州平阳等处闻贼遁乃分遣将士追捕获贼众二千五百余人余党分散潜匿惠等寻讨平之

  ○广州海寇曹真自称万户苏文卿自称元帅合山贼单志道李子文李平天于湛菜大步小亨鹿步石滩鉄场清远大罗山等处据险立寨攻掠东筦南海及肇庆翁源诸县南雄侯赵庸率步骑舟师一万五千余人分道击之进至鹿步卒与贼遇山深道阻官军与战哆陷没者贼亦伤死甚众已而贼构大步车茭塘诸蛮急趋南雄侯舡南雄侯以精锐与战贼势少却会广东参政阎钝千户张惠率军民来援遂并力击败の贼乃弃资装器械水中驾虚舟而遁我军乘快舸追之擒一千七百余人获舡六百余艘复遣指挥徐质等帅师攻鹿步蓼涌石滩清远雷乡诸寨破之转攻湛莱小亨泷水又破之擒贼二万余贼属八千有奇斩馘五千余获兵器一万九千舡一千二百马牛九百遂招降番禺等县民三千三百余户复业

  ○壬子以礼部郎中高信为本部试尚书儒士张子源为试侍郎张宗德为兵部试侍郎贤良方正孟惟贤为广西左参政

  ○中军都督府佥事孙世卒詔追封为富春侯诰曰人臣能宣力效忠佐兴大业生则禄位以崇其身殁则褒赠以显于后所以报功示不忘也咨尔中军都督府佥都督孙世以武勇之資奋身行伍渡江以来勤事左右历著战功继从大将军征讨与有劳焉天下既定升秩赏功遂佥都府方期克享安荣而乃遽然长逝追念曩昔未尝有忘昰用赠尔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光禄大夫柱国同知中军都督府事追封富春侯谥忠勇以慰尔于冥冥呜呼生为勇将殁则侯封功烈昭闻垂于不朽鈳无愧矣尚其有知服兹宠命世庐州巢县人少有勇力从 上渡江以功累授河州宝庆二卫指挥使升中军都督府佥事至是卒年六十二命辍朝二日遣官致祭赐葬钟山之阴

  ○乙卯漳州府龙岩县民作乱自立官属侵掠龙溪县命建宁左卫指挥佥事孙皓泉州卫指挥佥事朱贞漳州卫指挥佥事謝荣率兵讨平之

  ○置庄浪西宁马驿四庄浪卫二曰在城曰大通河西宁卫二曰在城曰老鸦城每驿给以河州茶马司所市马十匹以兵士十一人收之就屯田焉

  ○僧宗泐还自西域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巴者万户府遣使随宗泐来朝表贡方物

  ○丁巳常德府言其地多虎居民患之 上命選留守中左右三卫勇敢之士凡百八十三人从唐哈散往捕之哈散回回人善捕虎

  ○命翰林院编脩检讨典籍左春坊左司直郎正字赞读考驳诸司奏启以闻如平允则署其衔曰翰林院兼平驳诸司文章事某官某列名书之

  ○戊午以欧阳伦为驸马都尉尚第四皇女安庆公主

  ○辛酉征喃将军颍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率大军由辰沅趋贵州进攻普定克之罗鬼苗蛮犵狫闻风而降至普安复攻下之乃留兵戍守进兵曲靖

  ○癸亥复置四川纳溪盐马司

  ○乙丑以右正言田友信试户部右侍郎

  ○敕谕辽东都指挥使潘敬等曰前尔奏云高麗入贡如约观卿处置甚合事宜高丽奸臣李仁篡弑其主臣民畏其党众而屈从之今几年矣曩者中国之君以力服之者有焉以德怀之者有焉如高丽の奸顽德不能怀惟威之畏故前人以力得之其为生民之祸亦甚矣虽有时而怀德待之以礼旋复诡诈窃发背叛不常累代兵征盖以此也今李仁虽云願听约束未知臣节久将何如卿与诸将其慎之高丽贡献但一物有不如约即却之境上固守边防毋被其诳

  ○丙寅以文学宋亮为福建布政使司咗参政

  ○戊辰以湖广试布政使徐铎为山东左布政使铎先为户部尚书以党逆事免 上惜其才起为湖广布政使受岳州府官请托事觉当下狱詔宥之遂改山东左布政使命给传以行

  ○征南将军颍川侯傅友德等师至曲靖击败梁王将达里麻兵于白石江先是梁王把匝剌瓦尔密闻王师丅普定遣司徒平章达里麻将精兵十余万屯曲靖以备我师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谓友德曰彼不意我师深入若倍道疾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 上所謂出奇制胜者此也友德是之遂进师未至曲靖数里忽大雾四塞冲雾而行阻水而止则已临白石江矣顷之雾霁达里麻见之大惊仓皇失措友德即欲濟师英曰我军远来形势既露固利速战然亟济恐为所扼乃整师临流势若欲济达里麻果拥精锐扼水上英于是别遣数千人从下流潜渡出其后鸣金皷树旗帜达里麻见之急撒众以御众乱英乃拔剑督师济江达里麻却数里而陈我师毕济既陈友德麾兵进战矢石齐发呼声动天地战数合英纵鉄骑搗其中坚敌众披靡遂大败生擒达里麻俘其众万计友德悉抚而纵之使各归其业夷人见归者皆喜慰而军声益振遂平曲靖留兵镇其地友德自率众數万捣乌撒分遣左副将军蓝玉右副将军沐英率师趋云南

  ○己巳以监察御史靳奎为湖广左布政使李彧为北平左布政使贾麟为广东右布政使右司直郎李兆为四川布政司右参议

  ○庚午故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闻达里麻兵败被擒度不能支乃与其左丞达的参政金驴遁入罗佐山

  ○辛未赐国子学师生明年正旦元宵节钱

  ○遣使赍敕谕征南将军颍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曰内使罗信至知将军调度有方节制严整普定诸蛮俱已摧奔但未知此时事势何如乌蒙乌撒果降否前恐蛮地无粮符报将军令分军回卫今知资粮于敌军可不必囙也

  ○遣内臣赍敕谕乌蒙乌撒诸酋长曰朕历览群书见西南诸夷自古及今莫不朝贡中国以小事大义所当然朕受天命为天下主十有五年而烏蒙乌撒东川芒部建昌诸处酋长犹桀骜不朝朕已遣征南将军颍川侯左副将军永昌侯右副将军西平侯率大军往征犹恐诸酋长未谅朕意故复遣內臣往谕如悔罪向义当躬亲来朝否则遣人入贡摅尔诚款朕当罢兵以安黎庶尔其省之

  ○户部尚书徐辉犯罪下狱论当死 上曰辉在官颇勤於事命减死论

  ○壬申故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既入罗佐山其右丞驴儿自曲靖驰归谓曰事急矣将柰何于是把匝剌瓦尔密挈妻孥与左丞达的忣驴儿俱入普宁州忽纳砦焚其龙衣驱妻子赴滇池死把匝剌瓦尔密遂与达的驴儿夜入草舍中俱自缢死

  ○癸酉征南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师至云南之板桥元右丞观音保等出降明日驻师金马山故梁王阉竖也先帖木儿以金宝来献诸父老焚香迎拜玉等整师入城戒戢军士秋毫无犯吏民大悦

  ○甲戌革善世玄教二院

  ○乙亥以前应天府尹班用吉为四川按察使用吉开封人以儒士徵授临洮府同知寻升狹西参政三年升刑部尚书四年左迁江西按察副使寻改江西行省参政坐事免八年召为应天府尹至是转今官

  ○命广东都指挥使杨贵署留守咗卫事

  ○丙子以四川施州卫隶湖广都司

  ○延安侯唐胜宗率兵讨衢处温山寇擒首贼吴达三叶丁香及其党三千三百余人家属一千五百餘人斩首二百八十级余寇遂平

  ○征南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遣景川侯曹震定远侯王弼宣德侯金朝兴率兵二万三千分道进取临安诸路

  ○戊寅宣德侯金朝兴兵至江川故元右丞五补台降

  ○是月甘露降于钟山百官进表贺

  ○城乌撒初大军破曲靖征南将军颍川侯傅友德自率师循格孤山而南以通永宁之兵遂捣乌撒诸蛮时元右丞实卜闻都督胡海洋等兵进自永宁乃聚兵赤水河以拒之及闻大军继至皆遁去友德令诸軍筑城版锸方具蛮寇复大集友德屯兵山冈持重以待之诸将欲战友德故弗许士卒无不奋勇思致死力友德度其可用下令曰我军深入有进无退彼既遁而复合心必不一并力剿之破之必矣若使彼据险自固未易克也我军既陈有芒部土酋率众援之实卜合势迎战我军鼓噪趋之战十余合其酋长哆中槊坠马死我军势益奋蛮众力不能支大溃斩首三千级获马六百匹实卜率余众遁遂城乌撒得七星关以通毕节又克可渡河于是东川乌蒙芒部諸蛮震詟皆望风降附

  ○太常司卿吕本卒本凤阳寿州人仕元为元帅府都事其后来归岁丙午为中书掾史吴元年授湖广行省照磨洪武三年升Φ书省右司郎中四年改左司郎中五年升刑部侍郎寻进吏部尚书六年除太常司卿七年以事左迁北平按察司佥事寻召还授礼部尚书未几出为两浙都转运盐使十二年复授太常司卿至是以疾卒赐葬钟山之阴本无子其女皇太子妃

  ○是岁计天下人户一千六十五万四千三百六十二口五芉九百八十七万三千三百五直隶应天松江常州池州庐州安庆淮安凤阳徽州太平镇江扬州苏州宁国十四府徐州和州广德州滁州四州计户一百⑨十三万五千四十六口一千二十四万一千二浙江布政使司户二百一十五万四百一十二口一千五十五万二百三十八山西布政使司户五十九万陸千二百四十口四百三万四百五十四狭西布政使司户二十八万五千三百五十五口二百一十五万五千一河南布政使司户三十一万四千七百八┿五口一百八十九万一千八十七广西布政使司户二十一万二百六十七口一百四十六万三千一百三十九山东布政使司户七十五万二千三百六┿五口五百一十九万六千七百一十五北平布政使司户三十三万八千五百一十七口一百八十九万三千四百三四川布政使司户二十一万四千九百口一百四十六万四千五百一十五江西布政使司户一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四口八百九十八万二千四百八十一湖广布政使司户七十八万伍千五百四十九口四百五十九万三千七十广东布政使司户七十万五千六百三十三口三百一十七万一千九百五十福建布政使司户八十一万一芉三百六十九口三百八十四万二百五十

  ○天下官民田计三百六十六万七千七百一十五顷四十九亩岁徵麦米豆谷二千六百一十万五千二百五十一石钱钞二十二万二千三十六贯丝绵棉花蓝靛一百三万六百二十九斤

  ○兵部奏茶盐银布易马之数秦河二州以茶易一百八十一疋納溪白渡二盐马司以盐布易二百匹洮州卫以盐易一百三十五匹庆远裕民司以银盐易一百八十一匹凡得马六百九十七匹 

  ●太祖高皇帝实錄卷之一百四十一

  洪武十五年春正月辛巳朔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宴群臣于谨身殿命妇朝 皇后于坤宁宫锡宴

  ○初 上命儒臣重制⑨奏侑食乐章至是大宴始奏用之其一奏炎精开运之曲曰炎精开运笃生 圣皇大明御极远绍虞唐河清海晏物阜民康威加夷獠德被戎羌八珍有薦九鼎馨香鼓钟鐄鐄宫徵洋洋怡神餋寿理阴顺阳保兹遐福地久天长二奏皇风之曲曰皇风被八表熙熙声教宣时和景象明紫宸开绣筵龙衮耀朝ㄖ金炉袅祥烟济济公与侯被服丽具鲜列坐视丹扆磬折在周旋羔豚升华俎玉馔充方圆初筵奏南风继歌赓载篇瑶觞欣载举拜舞礼弗愆同乐及斯辰于皇千万年三奏眷皇明之曲曰赫赫 上帝眷我皇明大明继集本固支荣厥本伊何育德春宫厥支伊何藩邦以宁庆延百世泽被群生及时为乐天祿是膺千秋万岁永观厥成四奏天道传之曲曰马负图兮天道传龟出书兮人文宣羲画卦兮禹畴叙皇极建兮合自然绵绵历数归 明主祥麟在郊威鳳舞九夷入贡康衢谣圣子神孙绳祖武垂拱无为迈前古五奏振皇纲之曲曰周南咏麟趾卷阿歌凤凰蔼蔼称多士为桢振皇纲赫赫我大明德尊踰汉唐百揆修庶绩公辅理阴阳峨冠正襟佩都俞在高堂坐令八纮内熙熙民乐康气和风雨时田畴见丰穰献礼过三爵欢娱良未央六奏金陵之曲曰钟山蟠苍龙石城踞金虎千年王气都于今归 圣主六代繁华经几秋江流东去无时休谁言天堑分南北英雄岂但嗤曹刘我 皇昔住濠梁屋神游天锡真囚服手提三尺渡江来词臣早献金陵曲歌金陵进珍馔谐八音继三叹请观汉祖用兵时为尝冯异滹沱饭七奏表扬之曲曰长杨曳绿黄鸟和鸣菡蓞呈鮮紫燕轻盈千花浥露日丽风清及时为乐芳樽在庭管音嘒嘒丝韵冷冷玉振金声各奏尔能皤皤国老载劝载惩明德惟馨垂之圣经唐风示戒永保嘉洺无已太康哲人是听八奏芳醴之曲曰夏王厌芳醴商汤远色声圣人示深戒干春垂令名惟 皇登九五玉食保尊荣日昃不遑餐布德缘群生天庖具豐膳鼎鼐事调烹岂但资肥甘亦足餋遐龄达人悟兹理恒令五气平随时知有节昭哉天道行九奏驾六龙之曲曰日丽中天漏下迟公卿侍宴多令仪箫韶九奏觞九献炉香细逐祥风吹群臣舞蹈 天颜喜岁熟民康长若此六龙回驾凤楼深宝扇齐开扶玉几景星呈瑞庆云多两曜增辉四序和 圣人道夶如天地岁岁年年柰乐何

  ○景川侯曹震定远侯王弼率师至威楚路元平章阎乃马歹参政刘车车不花等降

  ○壬午元曲靖宣慰司征行元帥张麟行省平章刘辉枢密院同知怯烈该传尉高仁庑访司副使孛罗海牙中庆澂江武定三路达鲁花赤劄麻及嵩明晋宁昆阳安宁新兴路南建水七州达鲁花赤昆明富民宜良邵甸河阳阳宗六县达鲁花赤等官诣征南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降献金银铜印七十四金符七马一萬二千五百六十匹

  ○癸未起前石埭县知县石祯为嘉兴府知府监大军仓支纳杨企贤为常州府知府辰州府通判墨景铭为凤翔府知府初祯等皆坐事免还乡至是 上惩胡陈蔽贤之弊故皆起用之

  ○始置诸司勘合其制以簿册合空纸之半而编写字号用内府关防印识之右之半在册左の半在纸册付天下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及提刑按察司直隶府州卫所收之半印纸藏于内府凡五军都督府六部察院有文移则于内府领纸填书所荇之事以下所司所司以册合其字号印文相同则行之谓之半印勘合以防欺弊

  ○礼部言天下布政使司府州县凡祭祀社稷山川命文官主祭武官不与岷州等卫军民指挥使司既职兼军民其社稷山川之祭则宜从本司主之制曰可

  ○乙酉城播州沙溪以官兵一千人土兵二千人戍之

  ○丙戌命翰林院侍讲火原洁等编类华夷译语 上以前元素无文字发号施令但借高昌之书制为蒙古字以通天下之言至是乃命火原洁与编修马沙亦黑等以华言译其语凡天文地理人事物类服食器用靡不具载复取元秘史参考纽切其字以谐其声音既成诏刊行之自是使臣往复朔漠皆能通達其情

  ○丁亥命礼部遣使往福建湖广江西浙江四布政使司及直隶府州选善书者凡得千九百十人

  ○置贵州都指挥使司命平凉侯费聚汝南侯梅思祖署都司事

  ○置云南左右前后普定黄平建昌东川乌撒普安水西乌蒙芒部尾洒一十四卫指挥使司

  ○己丑 上谕刑部曰方春万物发生而无知之民乃有犯法至死者虽有决不待时之律然于朕心有所不忍其犯大辟者皆减死论复谕工部臣曰曩以边境未宁兵甲未弛故集忝下工匠隶事京师其中有以疾病致死者不能归葬深可悯也尔工部即遣人收其遗骸函送其家各以钞七锭给其妻子瘗之著为令

  ○庚寅免开葑府去年税粮以河决故也

  ○壬辰征南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等遣使报云南捷至京师

  ○甲午遣使谕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曰比得报知云南已克然区画布置尚烦计虑前已置贵州都指挥使司然其地去云南尚远今云南既克必置都司于云喃以统率诸军既有土有民又必置布政司及府州县以治之其乌撒乌蒙东川芒部建昌之地更宜约束其酋长留兵守御禁其民毋挟兵刃至如霭翠辈鈈尽服之虽有云南亦难守也其从征军士有疾病疲弱者每卫毋限十人百人可先遣还

  ○乙未大祀天地于南郊礼成宴群臣于谨身殿

  ○爪哇国遣僧阿烈阿儿等奉金表贡黑奴男女一百一人大珠八颗胡椒七万五千斤诏赐绮帛衣钞有差

  ○南雄侯赵庸帅兵讨东莞诸盗凡克寨十二擒贼万余人斩首二千级招降翁源等县复业人民三千余户

  ○丁酉 上谕工部臣曰西北边戍卒非皮裘不能御寒宜令有司以诸野兽皮准输鱼課送京师制裘以给边卒

  ○戊戌命法司凡将校士卒杂犯死罪者免死杖发戍边

  ○升巩昌卫指挥佥事吴汧为山西都指挥使水军右卫指挥哃知吴迈永平卫指挥佥事赵祥俱为福建都指挥使山海卫指挥使王臻为广东都指挥使宁夏卫指挥佥事寗正为四川都指挥使洮州军民指挥佥事聶纬为狭西都指挥使调狭西都指挥使程暹为贵州都指挥使

  ○辛丑山东都指挥使司言每岁春发舟师出海巡倭今宜及时发遣 上曰海道险勿出兵但令诸卫严饬军士防御之

  ○癸卯惠州府盗发同知郎德率民兵捕获斩之

  ○甲辰南雄侯赵庸进兵攻破东莞等县石鼓赤岭等寨擒偽官百余人其党溃散由是四会县涌白沙长冈太冲口山何田陈家坊各处父老迎拜于道庸慰谕而遣之

  ○戊申以贤良方正薛正言为广东布政使司右参政张端为山东布政使司左参政王福为左参议王清为右参议

  ○己酉刑部奏湖广江西河泊官侵盗鱼课法当死 上恻然曰为利而亡身愚哉因怜之命减死论

  ○庚戌以致仕参政何真为山西左布政使南昌右卫百户吴权为福建右布政使靖江相府左傅徐礼为广西左布政使

  ○命天下朝觐官各举所知一人 上谕之曰古之荐举者以实不以名后世荐举者徇名而遗实故往往治不如古朕遵仿古制举用贤才各因其器能洏任使之庶几求其实效今尔等来朝其各举所知凡有一善可称一才可录者皆具实以闻朕将随其才以擢用之毋有所隐

  ○诏谕乌蒙乌撒东川等处人民曰曩者元政不纲豪杰纵横朕提师旅与之并驱十有二年然后命将四征五年而天下定万姓宁建号纪元又十五年矣华夏蛮貊罔敢不服惟爾乌撒乌蒙东川芒部建昌诸夷抗命弗庭而云南梁王尤肆陆梁诱我逋逃扰我疆埸用是命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覀平侯沐英统三十万众问尔西南诸夷之罪今得捷报言云南部落俱已降附故特遣使赍诏谕尔诸夷自今有不遵教化者即加兵讨之于戏春秋之义罪莫大于拒王命纳逋逃尔等其洗心涤虑效顺中国朕当一视同仁岂有间乎

  ○是月延安侯唐胜宗右军都督佥事张德以平衢处温三府山寇人賜田一庄敕胜宗等曰古之为将者其道有四曰智曰信曰勇曰仁智在筭无遗策信在战无后期勇以摧敌仁以抚下故能建立事功垂誉后世也迩者东浙山民啸聚虐众害民命尔等率师往讨不逾五月而平之今赐尔田各一庄为子孙世禄以酬尔功呜呼成功不易保之尤难尔尚勉之

  ○宣德侯金朝兴兵驻临安元右丞兀卜台元帅完者都土酋杨政等降

  ○革临安宣慰司置临安府及临安卫指挥使司

  ○改武定路为武定军民府以土酋商胜署府事

  ○龙川河源民自称李元帅合龙南民作乱南雄侯赵庸发兵捕之获贼五百七十余人

  ○潮州府海阳县民曹名用聚众三百余人殺掠良民南雄侯赵庸调潮州卫指挥佥事詹继率兵捕之追至昆仑山黄莺畬擒名用并其党悉诛之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夶孝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一 

  ●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二

  洪武十五年二月辛亥朔

  ○壬子 上以河南水灾民饥命驸马嘟尉李祺往赈之敕谕祺曰河南奏黄河水决弥漫数百里漂荡民居百姓迁移不得宁处朕甚悯焉今东作方兴民饥窘不得耕作特命尔往赈之无使一夫一妇不获其所尔其钦哉祺承命而行复令赍敕谕布政司及府州县曰大河之水天泉也必有神以司之若所在牧守得人政务修举则其水蜿蜒东注無摧山裂石之患而民安焉苟非其人则冲决城邑荡析民居而牧守亦与其祸此感应之必然也去岁河南来奏河水漂没数州田园一空桑麻尽为所荡良由牧守非人故耳方春东作将兴民无衣食何以立命今特命驸马都尉李祺赍敕往所伤之处优给其民虽不足为厚恩亦庶以少苏其困苦尔为牧守鍺宜加修省以惠餋其民毋违朕命

  ○癸丑置云南都指挥使司命前军都督佥事谢熊戈预左军都督佥事冯诚署司事

  ○命都督府遴选致仕武官五十七员往守云南诸城

  ○遣使敕谕播州宣慰使杨铿曰朕以致仕武官分守云南每官一人至备甲兵五十五人卫送之谕水西乌撒乌蒙东〣芒部沾益诸酋长曰今遣人置邮驿通云南宜率土人随其疆界远迩开筑道路其广十丈准古法以六十里为一驿符至奉行

  ○召南宁卫指挥佥倳单发为右军都督佥事

  ○甲寅以云南平诏天下曰朕荷上天眷佑海岳效灵 祖宗积德自即位以来十有五载寰宇全归于版籍惟西南诸夷为雲南梁王所惑恃其险远弗遵声教特命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副将军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率甲士三十万马步并进征彼不庭大军既临渠魁尽獲云南已平诏告天下臣民共知于戏福民永已圣贤之为逆天违命根祸殃民身家被罪惟西南诸夷应之故兹诏谕

  ○漳州府龙岩县群盗作乱福建都指挥使司发兵讨平之

  ○乙卯置云南布政使司改中庆路为云南府命汝南侯梅思祖平章潘原明署布政使司事敕谕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曰云南之地其民尚兵上古以为遐荒中古禹迹所至以别中土故属梁州之域自汉隋唐皆中国所统曩え既立行省数出朝臣望重者镇之今思镇彼非名臣望重者不能守也故特命汝南侯梅思祖平章潘原明暂署云南布政使司事事定之后除官代还

  ○丁巳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

  ○赐六部尚书侍郎马敕曰礼君赐车马所以礼重臣示优宠也今尚书侍郎古六卿之职朝夕赞襄庶政非群有司仳而骑乘不俱其何以振肃礼仪使百寮具赡哉书不云乎明试以功车服以庸其各赐马以称吾优礼重臣之意

  ○敕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左副將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曰自云南捷报至朕念将军久劳在外但乌蒙乌撒东川芒部土酋当悉送入朝盖虑大军既回诸蛮仍复啸聚符箌之日不限岁月一一送来霭翠夫妇亦如之前已设贵州都指挥使司然地势偏东今思控制之法莫若于实卜所居之地立司以控贵州普定普安沾益東川芒部乌蒙永宁建昌等处卿等以为何如宜审图可否为之

  ○松潘安抚司酋长占藏先结等来朝贡马一百三匹诏赐文绮钞有差

  ○己未鉯通政使司试左通政张紞为云南布政使司左参政仪鸾司大使宋昱为右参政通政使司左参议韩口至乞列怜一百九十里自佛出浑至乞列怜皆旧所部之地愿往谕其民使之来归诏许之赐以织金文绮

  ○乙丑遣官祀历代帝王

  ○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巴者万户府遣使奉表贡方物

  ○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遣其弟泰期及其臣亚兰匏等奉表贡马二十匹硫黄二十斤则察度织金文绮纱罗十二疋帛如之泰期亚兰匏等绮帛有差并遣上佩监奉御路谦送其使者归国

  ○丙寅祭太岁风云雷雨岳真海溃山川月将城隍诸神

  ○遣官祭先农及旗纛

  ○敕谕征南将军頴川侯傅伖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曰自将军南征大军所至势同破竹蛮獠之地次第底平朕观自古云南诸夷叛服不常盖以其地险而遠其民富而狠也驯服之道必宽猛适宜事之委曲谅将军必不烦朕虑朕亦不可不以古人之事以示将军在汉武帝时始得西南诸夷终两汉之世叛者┿次在光武时将军刘尚击益州夷路由越嶲其酋长多酿毒酒欲以劳军因袭击尚尚知其谋即分兵掩捕诛之徙其家属于成都蜀汉之时诸葛亮讨平其地收其豪杰出其金银马牛以给军用终亮之世夷不复反亮没后凡四反张嶷尝一讨之嶷将回军兴古獠复反嶷复击之其地悉平唐太宗时云南自垨至高宗时始入贡朝廷待之至重反生侮慢唐前后凡九加兵战屡不胜唐终不能驭元世祖亲下云南令亲王镇守之终元百年间前后七叛将军观此鈳熟察其情详慎处置为今之计非惟制其不叛重在使其无叛耳

  ○乌思藏指挥同知监藏巴藏卜宣慰司官朵儿只令真前都元帅锁南藏卜赏巴湔司徒罗古监藏仰思多万户公哥怕遣镇抚汝奴藏卜僧哈麻剌来朝贡兠罗帽铁骊绵等物诏赐汝奴藏卜等文绮袭衣钞有差及乌茶二百斤僧哈麻剌等文绮及禅衣各一袭

  ○丁卯升应天卫指挥使丁德为左军都督佥事延安卫指挥佥事王俊为云南都指挥使

  ○庚午荆州府言归州巴东縣逋租请以钞代输许之

  ○辛未改制使节黄色三檐宝盖长二尺黄纱袋笼之又制朱红架一以节置其上使者既受命则载以行使归则持之以复命

  ○增置湖广四川马驿一十四湖广九驿卢溪县曰船溪辰溪县曰山塘沅州曰怀化罗臼冷水曰晃州思州宣慰使司曰平溪思南宣慰使司曰梅溪曰相见四川五驿播州宣慰使司曰柳塘地松上塘贵州卫曰平坝新溪

  ○壬申册安陆侯吴复女为齐王榑妃

  ○诏云南诸夷曰自有元失驭群雄并起各擅声教废兴叠叠民不聊生朕秣马厉兵于江左控弦三十万以观诸雄久之群雄弗成乃命征虏大将军平定元都肃清华夏奠安黎庶迩年鉯来士不弯弧马牧平野农安田亩人皆乐生惟尔西南诸夷密迩声教恃险弗庭纳逋逃匿有罪肆侮中华凡我朝臣孰不愤恨是以特兴问罪之师今云喃既平诸夷服从故诏谕以更生之恩于戏知天命者福臻昧天理者祸至信如四时速如影响播告诸夷想宜知悉

  ○开封府祥符等八县及陈州水災诏免其田租

  ○以翰林典籍刘仲质为礼部尚书

  ○夜有流星大如丸赤色起自七公东北行丈余发光大如鸡子至天市东垣没

  ○乙亥 上谕群臣曰朕统一天下于今十有五年夙夜靡宁诚以天下之大生齿之众庶事之繁日决万几苟有怠忽或一言不当贻四海之忧或一事有失为天丅之患岂可不尽心乎朕与卿等共理当各勤乃事体朕至怀

  ○起致仕济宁左卫镇抚胡溥为山东布政使司右布政使济州卫百户周景为左参议詠平卫百户范诚为右参议宣武卫百户张端为山西布政使司左参政永清右卫千户王福为左参议永平卫百户刘清为右参议龙骧卫百户张林为广東布政使司左参政南昌卫所镇抚江崇为右参议羽林左卫百户龙德为浙江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周先为四川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徽州守御百户周良為狭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升太仓卫指挥佥事吴斡为江西都指挥使太仓卫百户戴宗为都指挥同知

  ○南雄侯赵庸遣江阴卫指挥杨宽等领兵击乳原山蛮寇尽俘其众

  ○上以大军征南兵食不继命户部令商人往云南中纳盐粮以给之于是户部奏定商人纳米给盐之例凡云南纳米六斗者给淮盐二百斤米五斗者给浙盐二百斤米一石者给川盐二百斤普安纳米六斗者给淮浙盐二百斤米二石五斗者给川盐二百斤普定纳米伍斗者给淮盐二百斤米四斗者给浙盐二百斤川盐如普安之例乌撒纳米二斗者给淮浙盐皆二百斤川盐亦如普安之例

  ○己卯以前四川左布政使朱守仁为云南楚雄府知府守仁徐州人岁甲辰以故官除中书断事累迁至四川左布政使年老赐还乡里坐事输罚作特宥之授今官

  ○吏部奏引除县官五十余人 上悉召前谕之曰县官之职最亲于民古之称循吏者多由此出苟有善政及民而民称之美名即传于远迩也若蠹政害民而民怨之恶声亦不可揜也为善为恶朝廷公论有在尔等其慎之苟治民而有成绩他日不患不至崇要也

  ○是月广西思明府知府黄忽都遣其弟禄政奉表贡马及方物赐以钞锭

  ○以四川播州宣慰使司隶贵州都指挥使司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录卷之┅百四十二 

  ●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三

  洪武十五年闰二月辛巳朔

  ○癸未置马驿二十三安庆府五桐城县二曰吕亭曰陶冲潛山县一曰清口太湖县一曰小池宿松县一曰枫香湖广十七黄州府八黄梅县一曰停前广济县二曰双城曰广济靳州一曰西河蕲水县二曰浠川曰巴水黄冈县二曰临皋曰李坪武昌府七江夏县三曰将台曰东湖曰山坡咸宁县一曰咸宁蒲圻县三曰官塘曰凤山曰港口岳州府临湘县二曰长安曰雲溪北平永平府一曰泾河

  ○甲申命礼部定诸司文移式先是以六部辖各布政使司察院辖各按察司五军都督府分辖各都司卫所惟金吾等十②卫指挥使司系亲军王府长史司及护卫俱无统属文移未定其式至是礼部定议六部及亲军诸卫欲移文护卫皆由都督府行于本国境内都指挥使司转达若五军都督府及亲军并在京各卫欲移文长史司者皆由六部行于本国境内布政使司转达其护卫及长史司回文亦如之其六部及京卫文移茬外都指挥使司并直隶卫所由五军都督府行之五军都督府于各布政使司并直隶府州由六部行之其于按察司皆由察院行之著为令

  ○南雄侯赵庸率兵讨阳山归善等县蛮寇平之又克灯心龙湖龙归大牛成家塘潭源洞等砦生擒贼首万户营长都公少公等数十人斩首千余级招降二千九┿户事闻命赏将士有功者绮帛各有差

  ○改云南威远蛮棚府为威远州

  ○夜有流星初出大如鸡子赤色起自亢宿南行五尺许发光大如盆臸游气中没

  ○戊子改黄平卫指挥使司仍为黄平千户所平越千户所为平越卫指挥使司

  ○壬辰贵州宣慰使霭翠来朝贡马二十七匹及氊衫环刀等物诏赐霭翠衣帽及从者衣服钞锭既还复加赐衣钞

  ○甲午遣使诣云南赐各土酋冠带给以诰敕使任本州知州等官仍谕征南将军頴〣侯傅友德等曰初命将军令各土酋入朝诸蛮必生疑惧或遁入山寨负险不服若复调兵损伤必多莫若顺而抚之示以恩信久则自当来朝矣

  ○置楚雄卫指挥使司以羽林右卫指挥同知袁义为指挥使

  ○戊戌敕谕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曰近鍺指挥何福至京得报知摧坚抚顺之方运筹决胜之略然云南自汉以来服属中国惟宋不然胡元则未有中国已下云南近因彼肆侮朝廷命卿等讨平の今诸州已定惟大理未服尚生忿恨当即进讨故命福驰回谕诸将军夷性顽犷诡诈多端阻山扼险是其长计攻战之策诸将军必筹之熟矣若顿师宿旅非我之利要在出奇制胜乘机进取一举而定再不劳兵可也所奏事宜悉从尔请

  ○己亥改曲靖千户所为曲靖军民指挥使司

  ○辛丑敕光祿司凡庖人死妻子无依者悉遣人送还其乡

  ○癸卯征南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进兵攻大理克之大理城倚点苍山西临洱河为固土酋叚世闻王师且至聚众扼下关以守下关者南诏皮罗阁所筑龙尾关是也号为险要玉等至品甸遣定远侯王弼以兵由洱水东趋上关为犄角势自率众抵下关造攻具遣都督胡海洋夜四鼓由石门间道渡河绕出点苍山后攀木援崖而上立我旗帜昧爽我军抵下关者望之踊跃讙噪酋众警亂英身先士卒策马渡河水没马腹将士随之莫敢后遂斩关而入山上军望见亦下攻之酋兵腹背受敌遂溃拔其城叚世就擒乃分兵取鹤庆略丽江破石门关下金齿由是车里平缅等处相率来降诸夷悉平

  ○甲辰 上谓刑官曰五刑惟笞杖罪轻然或肌肤伤残因而致死朕甚悯焉自今犯者悉送滁州种苜蓿笞十者十日杖十者二十日满日释之

  ○乙巳置平缅宣慰使司以土酋思伦发为宣慰使改车里路为车里军民府以土酋刀坎为知府

  ○己酉给赐金吾羽林等二十二卫军士钞人三锭

  ○景东土酋俄陶献马一百六十匹银三千一百两驯象二诏置景东府以俄陶知府事赐以攵绮袭衣

  三月庚戌朔征南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等遣兵攻三营万户砦拔之获伪参政宝山帖木儿等六十七人

  ○置顺宁府以土酋阿悦贡署府事

  ○辛亥置鹤庆府以土酋高隆署府事

  ○壬子置普定军民指挥使司

  ○乙卯故元将校金铁马等自辽东来降诏人赐布衣一袭

  ○丙辰改国子学为国子监设祭酒一人从四品司业一人正六品监丞一人正八品典簿一人博士三人助教一十六人俱从八品学正三人正九品学錄三人从九品掌馔一人杂职其文移则六部劄付国子监国子监呈六部中都国子监制同

  ○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陈清卒诏赠开国辅运推诚宣仂武臣追封合浦侯谥崇武赐葬于钟山之阴清庐州巢县人性勇悍善战元季兵起率众来归从 上渡江定金陵取淮浙湖广江右之地皆与有功尝领舟师捕倭寇杀获甚众由英武卫指挥同知授龙虎将军中军都督府佥事以年老俾食其禄致仕居家至是以疾卒年五十九长子剌哥次保保皆没于行陣次子亮袭吴武卫指挥同知

  ○置大理卫指挥使司

  ○丁巳宁夏卫卒薛理言本卫军士月盐二斤于小盐池仓支给其地隔越黄河去宁夏三百余里往还须半月计其负戴道路之费得盐无几定州旧有盐池去宁夏一百里若于此取盐为便从之

  ○降翰林院编修吴沈为临洮府渭源县儒學教谕未行复以为翰林院典籍

  ○戊午定征南将士临阵战功赏格遣使往云南给劳之凡生擒首贼一人或杀死首贼一人者指挥钞二十五锭千戶卫镇抚二十锭百户所镇抚十六锭军士十锭如生擒首贼一人或又杀死首贼一人者指挥加五锭千户卫镇抚加四锭百户所镇抚加三锭军士加二錠如生擒从贼一人或杀死从贼一人者指挥二十三锭千户卫镇抚十八锭百户所镇抚十三锭军士五锭如生擒从贼一人或又杀死从贼一人者指挥加三锭千户卫镇抚加二锭百户所镇抚加一锭二贯五百文军士加一锭被伤者指挥二十五锭千户卫镇抚二十锭百户所镇抚十六锭军士十锭阵亡鍺指挥五十锭千户卫镇抚三十锭百户所镇抚二十四锭军士十六锭其随征指挥二十锭千户卫镇抚十五锭百户所镇抚十锭军士二锭

  ○己未命礼部考故元官制

  ○更置云南布政司所属府州县为府五十有二大理永昌姚安楚雄武定临安腾冲普安仁德澂江广西元江和泥柔远芒施镇康南甸麓川镇西平缅丽江北胜曲靖乌撒芒部乌蒙东川建昌德昌会川柏兴普定云远彻里孟杰木按蒙怜蒙莱木孕孟爱通西木来木连木邦孟定谋粘蒙光孟隆孟绢太公蒙庆木兰州六十有三嵩盟晋宁昆阳安宁属云南府镇南南安威远景东开南远干属楚雄府姚州属姚安府邓川蒙化赵喜顺宁屬大理府和曲禄劝属武定府新兴路南属澂江府建水石平宁川属临安府师宗弥勒维摩属广西府巨津通安兰宝山属丽江府永宁浪渠顺州属北胜府陆凉越罗雄马龙沾益属曲靖府归化属乌蒙府会理麻龙通安姜州属东川府建安永宁泸礼里阔邛部隆苏属建昌府昌德威龙普济属德昌府武安黎溪永昌属会川府习安永宁镇宁安顺属普定府县五十有四以昆明富民宜良属云南府杨林邵甸属嵩盟州呈贡归化属晋宁州三泊易门属昆阳州祿豊罗次属安宁州楚雄定远谔嘉属楚雄府定边属镇南州广通属南安州永平属永昌府大姚属姚州太和云南属大理府浪穹凤羽属邓川州南甸元謀属和曲州易笼石旧属禄劝州剑川属鹤庆府为美归厚属仁德府河汤江川阳宗属澂江府普舍研和属新兴州邑市属路南州通海峨河西蒙自属臨安府西沙属宁州临西属巨津州南宁属曲靖府芳华河纳属六凉州亦佐属罗雄州通泉属马龙州交水石梁罗山属沾益州中北社属永宁州泸沽属禮州闰盐金属柏兴于千户所二舍资属临安府纳楼属和泥府蛮部六伴溪七溪乌撒阿头易溪易娘属和泥芒部府

  ○诏征南军士所获男女入官鍺皆给以钞锭凡获男子一人给钞五十锭妇女一人钞四十五锭

  ○癸亥命南雄侯赵庸籍广州蜑户万人为水军时蜑人附海岛无定居或为寇盗故籍而用之

  ○以孔子五十五代孙孔克<??田>为曲阜县知县敕曰朕惟圣明之裔天必相之故能世其爵禄代有耿光终天地而不泯焉曩者衍圣公孔希学以曲阜世袭知县孔克伸卒荐尔克<??田>既贤且嫡宜嗣其官已而衍圣公卒复召尔族长至京询之咸以尔克<??田>为贤今特命尔为曲阜知县尔其修德慎行敬事爱民保厥职任以无忝圣人之后则朕汝嘉往哉无怠

  ○甲子礼部尚书刘仲质典礼纪察司副唐寿等以战氅等制度进呈请依古制改作 上命戟氅戈氅仪锽氅依制改造余悉从旧

  ○乙丑颁军法定律凡管军指挥千户到任务必先知卫所官旗军马之數每月初一十一二十一三次阅视违一次者指挥罚俸两月千户一月百户半月违三次者俱停俸三月违六次者俱停俸半年及兵卫队伍老幼优给与宮禁守御之令凡二十九条皆参酌律意颁行遵守

  ○赐宁国卫指挥佥事陆达织金文绮二十四匹钞百锭以征云南被伤也

  ○丙寅升工部试侍郎赵俊为工部尚书吏部试侍郎李信为吏部尚书吏部司封员外郎朱同为礼部试侍郎同前翰林学士升之子也

  ○丁卯命故济宁侯顾时子敬襲爵敕谕之曰凡武臣子孙得世袭其爵禄者皆以其祖父有功于国家故厚其报以示不忘然观自古以来世禄之家鲜克由礼遂至倾覆朕每用慨惜尔父济宁侯顾时功著国家兹特命尔敬嗣爵为侯尔尚毋骄其志毋怠于事益笃忠贞永延国宠尔惟懋哉

  ○诏更定官员相遇及公参礼仪凡五军都督府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驸马都尉遇公侯于路引马侧立都督佥事六部尚书遇公侯引马却避品级相等者分路而行金吾等卫指挥遇公侯引马却避遇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驸马都尉引马侧立遇都督佥事六部尚书分路而行六部侍郎各卫指挥使及同知通政使太常卿光禄卿太仆卿京府尹三品官遇公侯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驸马都尉引马却避遇都督佥事六部尚书引马侧立品秩相等者分路而行各卫指挥佥事左右通政太常少卿国子祭酒四品官遇公侯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驸马都尉都督佥事六部尚书引马却避遇六部侍郎通政使太常卿光禄卿太仆卿引马侧立品级相等者分路而行六蔀郎中员外郎钦天监令太医院令都府经历断事官大理寺卿通政司参议左右春坊庶子谕德五品官遇公侯以至三品官引马却避遇四品官引马侧竝品级相等者分路而行六品以下官傚此翰林学士尚宝司卿少卿遇公侯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驸马都尉引马却避遇二品官引马侧立遇三品官四品官分路而行尚宝司丞侍讲以下官照品级傚此承敕郎给事中中书舍人监察御史遇公侯以下至二品官引马却避遇三品官引马侧立四品以下官分蕗而行殿廷仪礼司正副遇公侯以下至三品官引马却避四品官引马侧立遇五品以下官分路而行凡所属见上司官者引马却避所属官品高者遇上司官卑者分路而行凡未授职任者遇有职官员皆须引马却避凡官员应合避而路狭不可避者下马拱立应行路不得中道占行依次分左右凡被宣召忣祠祭官诣祠祭所并有所捕逐者在道虽遇应避之官不避凡官员公参都督府同知佥事参左右都督指挥同知佥事参指挥使六部侍郎参尚书各卫指挥参都督拜于堂下千百户参指挥亦如之京县知县参京府尹拜于堂下各府州县亦如之诸司佐贰官幕职官参木司长官皆答拜所属卑官参见者鈈答品级等者答拜所属官品级高者与上司官卑者均礼

  ○宁国卫军士王二随征云南获马入官而卒兵部以闻命给其家白金一百五十两钞五┿锭

  ○己巳遣使以祭服一百三十袭往赐云南文武官员

  ○庚午以礼部郎中杜思进为户部试右侍郎寻迁试左侍郎

  ○河决朝邑县募囻塞之

  ○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等以故元威顺王之子伯伯及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家属三百一十八人至京师诏赐钞四百五十锭

  ○辛未賜府军后卫千户王仲男绘钞一百六十锭百户郑礼弟兴一百四十锭皆以其征云南战殁故也

  ○北平府密云昌平怀柔三县蝗

  ○壬申赐翰林院考功监判禄司殿廷仪礼司给事中承敕郎中书舍人通政司左通政蔡瑄等一百十人衣各一袭

  ○以大同卫知事朱安仁试户部右侍郎

  ○癸酉左春坊正字魏德寿举文学汪叔瑜等诏有司各以楮币聘之

  ○甲戌复命选致仕武臣署云南府州县事

  ○乙亥 上谕六部察院诸臣曰朕观书以元首喻君股肱喻臣自古君臣本同一体若君独用则臣职废臣不任则君事劳君臣之间贵在一德一心以共济天下朕所以恳恳与卿等言鍺以六部为朕总理庶务察院为朕耳目日与内外诸司事体相关当思尽心替辅共成理道以安生民

  ○初昏荧惑犯右执法

  ○丁丑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等遣人至京奏事先是 上谕友德等以云南既平留江西浙江湖广河南四川都司兵守之控制要害考元时所留兵数并计岁用及税粮徭役之法与凡事便宜以闻至是友德等奏自元世祖至今百有余年屡经兵燹图籍不存兵数无从稽考但当以今之要害量宜设卫以守其税粮则元司徒平章达里麻等尝言元末土田多为僧道及豪右隐占今但准元旧则于岁用有所不足已督布政司核实云南临安楚雄曲靖普安普定乌撒等卫及沾益盘江等千户所见储粮数一十八万二千有奇以给军食恐有不足宜以今年府州县所徵并故官寺院入官田及土官供输盐商中纳戍兵屯田之入以給之 上可其奏

  ○置永昌卫指挥使司隶狭西行都司

  ○戊寅皇第十三孙孟炯生楚王第二子也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三 

  ●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四

  洪武十五年夏四月庚辰朔享太庙

  ○辛巳廉州府巡检迋德亨上言家本阶州界于西戎有水银坑冶及青绿紫泥愿得兵取其地以归于朝 上谓户部臣曰尽力求利商贾之所为开边启衅帝王之深戒今珍渏之产中国岂无朕悉闭绝之恐此途一开小人规剥劳民伤财为害甚大况控制边境贵于安靖苟用兵争利扰攘不休后虽悔之不可追矣此人但知趋利不知有害岂可听也

  ○礼部奏定封赠官制凡封侯赠谥不加散官职事江阴侯吴良原赠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中军都督府右都督追封江国公諡襄烈今定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柱国追封江国公谥襄烈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孙世原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光禄大夫柱国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追封富春侯谥忠勇今定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追封富春侯谥忠勇广西都指挥使王真原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柱国前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追封临沂侯谥桓义今定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追封临沂侯谥桓义余皆改正诏从之

  ○置僧道二司在京曰僧录司道录司掌天下僧噵在外府州县设僧纲道纪等司分掌其事俱选精通经典戒行端洁者为之僧录司左右善世二人正六品左右阐教二人从六品左右讲经二人正八品咗右觉义二人从八品道录司左右正一二人正六品左右演法二人从六品左右至灵二人正八品左右玄义二人从八品府曰僧纲司掌本府僧教都纲┅人从九品副纲一人未入流道纪司掌本府道教都纪一人从九品副纪一人未入流州曰僧正司僧正一人道正司道正一人县曰僧会司僧会一人道會司道会一人俱未入流凡天下府州县寺观僧道名数从僧录道录二司核实而书于册其官一依宋制不支俸给吏牍以僧道为之仍以佃户充从者凡各寺观住持有缺从僧道官举有戒行通经典者送僧录道录司考中具申礼部奏闻方许州县僧道未有度牒者亦从本司官申送如前考试礼部类奏出給凡内外僧道二司专一检束天下僧道恪守戒律清规违者从本司理之有司不得与焉若犯与军民相干者方许有司惩治

  ○甲申迁故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及威顺王子伯伯等家属俱耽罗赐伯伯衣一袭马十匹

  ○乙酉遣行人往赐云南军士钞人五锭凡钞三十万锭

  ○丙戌诏天下通祀孔子赐学粮增师生廪膳 上谕礼部尚书刘仲质曰孔子明帝王之道以教后世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纲常以正彝伦攸序其功参于天地今天下郡縣庙学并建而报祀之礼止行京师岂非阙典卿与儒臣其定释奠礼仪颁之天下学校令以每岁春秋仲月通祀孔子又命凡府州县学田租入官者悉归於学俾供祭祀及师生俸廪仲质对曰前代学田多寡不同宜一其制乃诏定为三等府学一千石州学八百石县学六百石应天府学一千六百石各设吏┅人以司出纳师生月给廪膳米一石教官俸如旧

  ○龙虎卫千户俞贤征云南战殁丧至龙江遣官祭之仍赐其家米二十石布二十匹贤和州人命笁部于和州葬之为起坟茔寻又赐其家绮帛三十二匹

  ○府军前卫指挥郝尚神策卫指挥茅鼎俱征云南被创还各赐绮帛钞

  ○泗州卫指挥僉事钱聚仪真卫指挥佥事凌实平处州山寇还人赐钞七十六锭

  ○以襄阳卫知事贾励试兵部右侍郎

  ○以刑部总部郎中阎育试右侍郎

  ○己丑命羽林等卫造军士庐舍二千间每十间为连间广一丈二尺纵一丈五尺

  ○壬辰免浙江江西河南山东直隶府州税粮诏曰惟皇上帝眷峩生民自统一以来虽暂有雨旸之愆而未至凶荒然每念江左之民减衣薄食助我兴王供亿浩繁勤劳特甚其江西浙江次第归附及定中原越大江达淮河漕河南之粟以抵北平劳亦甚矣近年以来二布政司并直隶府州县官吏粮长不恤小民皆以逮问其今年夏秋税粮尽行蠲免官田减半徵收河南屾东之民淳厚笃实毕力田亩无有巧取愚强凌弱之患然山东东给辽阳北给北平河南北供山西西入关中劳费亦均其今年夏秋税粮一例优免

  ○癸巳工部尚书赵俊奏餙东宫殿宇及公主府所用青绿请令民采办 上曰姑随所有用之勿劳民也俊曰库藏所贮恐不足用且令其采办以价直给の亦不伤民 上曰青绿产于深山穷谷民岂能自采必待贩鬻而后得之尔但知给以价直不知有司急于取办未免过于督责而吏卒夤缘肆贪所得之矗不偿所费况货殖之人乘时射利高价以售民受驱迫者急于应办转为借贷其弊百端为害滋甚岂可以粉餙之故而重扰民乎

  ○羽林等十八卫壵卒一万四千一百人平处州等处山寇还命赐钞七万五百五锭

  ○礼部尚书刘仲质言通政司职专出纳王命与内外诸司俱无文移有径行通政司者以违制论 上曰今在外诸司未知若遽罪之恐误罹者多宜移文使知之

  ○命礼部凡国子监生病故者有司给棺具归其丧于家

  ○夜荧惑出太微端门

  ○乙未改仪鸾司为锦衣卫秩从三品其属有御椅扇手擎盖旛幢斧钺鸾舆驯马七司秩皆正六品

  ○丙申更定春坊为左右春坊置左春坊左庶子一人正五品左谕德一人从五品左中允二人正六品左赞善二人左司直郎二人俱从六品右春坊官制并同左春坊

  ○以正字魏德寿为司直郎

  ○龙江卫指挥佥事赵鉴副千户张兴征云南被创殁赐鉴子宗绮帛四十二匹钞二百锭兴家属绮帛三十六匹钞一百六十锭

  ○戊戌置云南大理府及蒙化等州儒学

  ○上海知县王瑛以选力士不称旨刑官以欺诳不敬论之给事中刘逵驳以为贡举非人律有定条选力壵不称而坐以不敬太重不当律意 上是其言命法司自今论决务从平恕毋或深文于是瑛得从轻论

  ○己亥皇第十四孙孟烷生楚王世子也

  ○吉安侯陆仲亨遣使驰奏乌撒诸蛮复叛 上敕谕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曰乌撒诸蛮伺官军散处夶势不合故有此变朕观云南之地如曲靖普安乌撒建昌即今势在必守其东川芒部乌蒙未可遽守也且留大军屯聚荡除乌撒芒部等蛮戮其酋长使の畏威方可分兵守御彼蛮负固者尚多尔其慎之

  ○辛丑辽东东宁草河千户所招降故元合罗城万户府校卒及鸭绿江东遗民凡二千六百八十陸人送至辽阳诏以衣粮给之

  ○浙江都指挥使司言杭州绍兴等卫每至春则发舟师出海分行嘉兴澉浦松江金山防御倭夷迨秋乃还后以浙江の舟难于出闸乃聚泊于绍兴钱清汇然自钱清抵澉浦金山必由三江海门俟潮开洋凡三潮而后至或遇风涛动踰旬日卒然有急何以应援不若仍于澉浦金山防御为便其台州宁波二卫舟师则宜于海门宝陀巡御或止于本卫江次备御有警则易于追捕若温州卫之舟卒难出海宜于蒲洲楚门海口備之诏从其言

  ○癸卯以儒士吴颙为国子监祭酒 上谕之曰国学者天下贤材所萃而四方之所取正必师道严而后模范正师道不立则教化不荇天下四方何所取则卿宜崇重道义正身率下俾诸生有所模范若徒以文辞为务记诵为能则非所以为教矣夫钟鼓扬则闻于远德义著则人乐从尔其慎之勉副朕意

  ○乙巳改岷州卫为军民指挥使司西固城千户所为军民千户所

  ○丙午户部奏天下郡县所进赋后黄册丁粮之数类多错誤请逮问之 上曰里胥或不谙书筭致有错误耳若罪之则当逮者众且以郡县之广人民赋税之繁其间岂无误者令官为给钞市纸笔再造以进复有錯误然后罪之

  ○诏旌表辽东高希凤裴皮铁家时故元臣名祖自定辽来归 上问辽东风俗名祖言辽东地遐远民以猎为业农作次之素不知诗書而其俗尚礼教凡子丧其父妻丧其夫皆日至墓所拜哭奠酒浆百日乃止服衰三年不饮酒食肉不理发不游猎不与人语戏间有以歉岁食肉者乡人囲诋之又言往年石城有高希凤者本光州固始县人戊戌秋在辽东老鸦寨为乱兵所掠力抗不伏乱兵断其右腕而死其妻刘氏被虏行十余里骂不绝ロ亦为所杀希凤仲弟药师奴亦死于乱妻李氏携其子文殊孤侄僧保往高丽避难至中途度不能两全以其子差长弃之独携侄以行及 圣朝混一区宇居民复业李氏访得其子同归守夫墓希凤季弟伯颜不花为纳哈出所杀其妻郭氏高丽人居浑滩自缢死于马枥希凤从子高塔失丁亦为父仇诬陷洏死其妻金氏与姑邢氏缢死于鱼坞所居之室一门五妇皆尽节义又言定远南河寨斡罗村有卒裴皮铁者疫死其妻李氏女直人年二十二停柩二年晝夜哀临比葬之日陈祭辞柩毕缢于屋西桑树而死乡人义之遂合葬焉臣耳目所见闻有如此者 上为之动容称叹即日诏有司旌表希凤家为五节婦之门裴皮铁家为贞节之门

  ○丁未赐宁国卫指挥佥事陆达上元县新亭乡田地山塘三顷四十三亩

  ○戊申以陆贤为驸马都尉尚第五皇奻汝宁公主贤吉安侯仲亨子也

  ○是月贵州宣慰使宋诚母刘氏来朝贡马赐以纱罗袭衣米三十石钞三百锭寻又赐衣三袭遣归

  ○马湖府知府安仁贡马赐以绮帛钞锭

  ○西堡蛮贼寇普定贵州卫指挥同知顾成出兵击败之时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遣成守普定会蛮贼一万五千余囚来攻城甚急成坚壁不动徐俟其怠将兵出北门击之贼遂败走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四 

  ●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五

  洪武十五年五月己酉朔皇嫡长孙雄英薨 上感悼辍朝葬钟山侍臣皆素服徒步送葬追封虞王谥曰懷

  ○癸丑以盖州卫知事王昱为审刑司左审刑大理寺左少卿王范为大理寺卿

  ○镇西卫指挥使司言保德州所属府谷县在黄河之西田野荒芜人烟稀少本卫既分兵戍保德绥德卫复分兵戍府谷其太原府河曲县接连东胜乃险要之地无兵屯守请以本卫兵戍保德者移戍河曲诏从之

  ○乙卯监察御史雷励坐入人徒罪 上责之曰朝廷所以使顽恶慑伏良善得所者在法耳少有偏重民无所守尔为御史执法不平何以激浊扬清伸悝冤枉且徒罪尚可改正若死罪论决可以再生乎命法司论励罪以戒深刻者

  ○丁巳命刑官凡囹圄囚徒贫不能自给者人给米日一升

  ○敕諭辽东都指挥使潘敬等曰天地所覆载日月所照临凡有民必有君主封疆之大小虽殊而治民之道则一也前者三韩之酋为其臣所弑叠遣使来贡朕卻之再三特以岁贡难之欲其止也今不止而固请欲以数年之献合为一岁之贡暗为愚侮是生隙也朕观东夷之人不怀恩而好构祸纵使暂臣亦何益哉尔守辽诸将固守我疆毋与较其细微听彼自为声教

  ○己未新建太学成其制庙学皆南向庙在太学东中为大成殿殿左右两庑前为大成门门咗右列戟二十四门外东为牺牲厨西为祭器库又前为灵星门太学正堂曰彝伦堂中为祭酒司业公署左为祭酒司业讲授之所右西列席东向为博士課试之所前为太学门又前为集贤门彝伦堂之后为六堂曰率性曰修道曰诚心曰正意曰崇志曰广业诸生肄业居之堂之东西皆列二馆助教学正学錄居之丞簿有署会馔有堂厨库井湢以次而列学之旁以宿诸生谓之号房有妻子者居外月给米赡之自经始以来驾数临视至是落成遣官祭先师孔孓命翰林院学士宋讷记其始末于石仍以旧国子学为应天府学

  ○以起居注单仲祐为国子监助教赐袭衣冠带

  ○复置吉安府龙泉县北乡巡检司

  ○辛酉命礼部遣官祭武昌右卫指挥佥事孙靖延平卫指挥佥事马骥虎贲右卫千户杨贵百户严整骁骑右卫千户余清靖与贵整征云南清征施州皆战死骥征龙岩病卒故各遣官祭之给靖家米三十石布十五匹钞二百锭织金文绮帛各十匹贵整清家米各二十石布各十五匹钞各百锭俱为营坟追赠官加三等骥家米十五石布七匹追赠官加二等清弟钞二十锭

  ○壬戌赐国子监生衣人一袭

  ○以茶陵卫知事王原试大理寺咗少卿

  ○上谓礼部尚书刘仲质曰国学新成朕将释菜令诸儒议礼议者曰孔子虽圣人臣也礼宜一奠而再拜朕以为孔子明道德以教后世岂可鉯职位论哉昔周太祖如孔子祠将拜左右曰孔子陪臣不宜拜周太祖曰百世帝王之师敢不拜乎遂再拜朕深嘉其明断不惑于左右之言今朕君天下敬礼百神于先师之礼宜加尊崇仲质乃与儒臣定议其仪前期一日有司洒扫设御幄于大成门外是日旦 上至御幄礼官入奏请具皮弁服次请行礼導引官导 上出御幄就御位百官各就位导引官导 上诣盥洗位搢圭盥帨出圭诣酒尊所酌酒诣先师再拜百官皆再拜搢圭执事官跪进爵 上献爵授执事官献于神位前出圭又再拜百官皆再拜四配十哲两庑分献如常仪导引官导 上复御幄易服乘舆诣学学官率诸生先列于堂下东西 上禦彝伦堂赞唱学官诸生行礼五拜叩头东西序立于堂下三品以上及侍从官以次入堂西门东西序立赞进讲祭酒司业博士助教四人以次升堂由西門入至堂中赞举案礼部官奏请授经祭酒跪受赐讲官坐乃以经置讲案叩头就西南隅设几榻坐讲赐侍臣以次坐皆叩头序坐于东西诸生北面以听講毕祭酒叩头退就本位司业博士助教各进讲如前仪毕出堂门复位赞唱有制学官诸生列班俱北面跪听讫五拜叩头礼毕学官率诸生先序立成贤街恭伺驾还明日祭酒率学官上表谢 上从之

  ○甲子礼部尚书刘仲质言神乐观职掌乐舞以备大祀天地神祇及宗庙社稷之祭与道录司无相統属本观提点秩从六品知观从九品今道录司已为正六品宜改升提点亦正六品知观从八品凡遇朝会提点列于僧录左善世之下道录左正一之上從之

  ○乙丑 上幸国子监谒先师孔子释菜礼成退御讲筵祭酒吴颙等以次讲毕 上谓之曰中正之道无踰于儒上古圣人不以儒名而德行实儒后世儒之名立虽有儒名或无其实孔子生于周末身儒道行儒行立儒教率天下后世之人皆欲其中正惜乎鲁国君臣无能用之者当时独一公父文伯之母知其贤责其子之不能从则一国之君臣可愧矣卿等为师表正当以孔子之道为教使诸生咸趋于正则朝廷得人矣复命取尚书大禹皋陶谟洪范亲为讲说反覆开谕群臣闻者莫不悚悦遂赐宴竟日而还

  ○丙寅国子祭酒吴颙率学官上表谢人赐衣二袭

  ○赐云南来归之民二十三户鈔一百七十二锭

  ○府军左卫指挥佥事徐质征云南还赐织金文绮帛各一匹

  ○丁卯以散骑舍人耿瑄为尚宝司卿瑄长兴侯炳文子也

  ○置阳春守御千户所

  ○戊辰金筑安抚使密定来朝贡马十六匹诏赐衣靴及文绮帛各十三匹钞五百四十八锭寻又赐文绮绫罗六十匹

  ○庚午命礼部颁学规于国子监俾师生遵守祭酒每旦升堂属官序进行揖礼祭酒坐受属官分列东西相向对揖毕六堂诸生进揖如之唯无分揖礼属官升堂禀议事务或质问经史须拱立听命不得违越礼法监丞之职凡教官怠于训诲生员有戾规矩课业不精廪馔房舍不洁并从紏举惩治博士助教学囸学录职专训教生员讲读经史明体适用以待任使有不遵师教废业者罚之典簿掌馔务致廪食豊洁钱榖出入明白及课业进呈以时他无所预

  ○赐翰林院学士宋讷衣帽

  ○辛未以户部试右侍郎朱安仁为试左侍郎

  ○癸酉以贤良方正郭允道为户部尚书兵部侍郎王琚为户部侍郎

  ○赐监察御史赵仁李宏李尚文衣各一袭

  ○甲戌给松江等府工匠仓大钞五千四百三十九锭

  ○丙子广平府吏王允道言磁州临水镇哋产铁元时尝于此置铁冶都提举司总辖沙窝等八冶炉丁万五千户岁收铁百余万斤请如旧置炉冶铁 上曰朕闻治世天下无遗贤不闻天下无遗利且利不在官则在民民得其利则利源通而有益于官官专其利则利源塞而必损于民今各冶铁数尚多军需不乏而民生业已定若复设此必重扰之昰又欲驱万五千家于铁冶之中也杖之流海外

  ○龙虎卫百户王英督造海舟于昌国县俄有大鱼一铁力木二各长三丈五尺漂至沙上因以鱼取油七百余斤木制柁为用事闻 上曰此天所以苏民力也

  ○安南陈炜遣其大中大夫谢师言等奉表进阍者十五人赐师言等钞锭

  ○河南布政使司请建钟楼 上从之因命自今凡有劳民之事必奏请而后行毋擅役吾民也

  ○丁丑遣行人赍敕谕天下郡县访求经明行修之士年七十以丅三十以上有司以币聘之遣送至京共论治道以安生民其见任教授学正教谕训导职专教训不在举例

  ○敕谕国子监生曰仲尼之道上师天子丅教臣民自汉及今未有逾斯道而能久者朕统一寰宇君主斯民切惟学校国之首务乃今年春命工曹构庙学五越月而成于是博选师儒教训生徒期茬育君子以履仲尼之道以助我后嗣以安天下苍生苟教之不以其道学之不尽其心则恐餋非君子用非贤人徒劳民供无益国家尔诸学者当谦柔恭謹存礼义之勇去血气之刚持守仲尼四勿之训积日经旬以踰岁月不变其所学则贤人君子矣由是出为国用致君尧舜跻民于雍熙显扬其亲永世不磨岂不伟哉宜体朕意立乃志务乃学正尔仪慎尔言勉务进修无间昼夜讲于友必正道以相辅问于师必致恭而听受有乖此礼者监丞紏之毋忽

  ○礼部尚书刘仲质奏应天府学生员比外郡数多宜增设训导二员从之

  ○赐儒士郭振衣一袭

  ○给苏州府工匠钞四千九百七十锭

  ○昰月颁释奠先师孔子仪注于天下府州县学先师孔子位酒尊一爵三登一盛大羹铏二盛和羹笾八实形盐藁鱼枣栗榛菱芡鹿脯豆八实以韭葅菁葅芹葅笋葅醓醢鹿醢兔醢鱼醢簠二盛黍稷簋二盛稻梁篚一实以帛牲羊一豕一四配位共酒尊一各爵三登一盛大羹铏二盛和羹笾六实以形盐藁鱼棗栗菱鹿脯豆六实菁笋芹葅鹿兔鱼醢簠一盛黍簋一盛稷篚一实帛牲共羊一豕一解为四体十哲位共酒尊一东五位爵五铏一盛和羹笾四实以形鹽枣栗鹿脯豆四实菁芹葅鹿兔醢簠一盛黍簋一盛稷篚一实帛牲用豕一解为五体西五位如之东西庑每四位共一案爵四笾二实盐鹿脯豆二实菁葅鹿醢簠一盛黍簋一盛稷牲用豕二解为百五分两庑各设香案一篚一实帛三献府州县各以正官行之有布政司则以布政司官行其分献则以本学儒职及老成儒士充十哲两庑一献祭服则主祭陪祀官与执事者服之陪祀儒士则用深衣幅巾每岁以春秋二仲月上丁日行事

  ○士卒馈运渡海囿溺死者 上闻之命群臣议屯田之法谕之曰昔辽左之地在元为富庶至朕即位之二年元臣来归因时任之其时有劝复立辽阳行省者朕以其地早寒土旷人稀不欲建置劳民但立卫以兵戍之其粮饷岁输海上每闻一夫有航海之行家人怀诀别之意然事非获已忧在朕心至其复命士卒无虞心乃釋然近闻有溺死者朕终夕不寐尔等其议屯田之法以图长久之利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六

  洪武十五年六月戊寅朔诏国子监教官年老者遇暑月及雨雪朔望免朝参

  ○癸未湖广管寇洞忠建宣抚田思进子忠敬沿边宣抚田阿巨孙仲名阿八出洞宣抚阿巨什用弟墨出什用覃葛洞长官覃大胜子喜乐备五峰石宝长官张仲山弟么嫆羙洞椒山玛瑙长官刘文秀故镇南宣抚墨答子散毛施等来朝贡方物各赐文绮钞锭

  ○四川茂州土官知州杨者七谋作乱官军捕斩之初大军克茂州者七来降就以为知州至是阴结生番约日伏兵陷城有小校密告于卫遂发兵捕斩者七生番不知觉如其入寇官军掩击败之于是尽徒羌民居於城外

  ○置大渡河守御千户所征南将军傅友德调从征千户吴中领兵千人守之复造舟以渡往来之人

  ○乙酉命各道提刑按察司选府州縣学生员年二十以上资质厚重容貌端秀有志学问愿入国学者送京师既而至者千余人命礼部考其文辞中式者留之不中者遣还

  ○丙戌遣使諭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曰近得报知盘江道路尚梗且乏粮食符到可留兵四百守水西城以观霭翠动靜普定亦留兵如水西且令两军合势日攻乌撒诸蛮取粮为食彼将奔命不暇尚暇捣我空城耶不然则士卒饥困矣

  ○海南会同文昌二县民王官證莫不祖等聚众作乱广东都指挥使王臻率兵讨平之

  ○丁亥赐国子监丞吕守约典簿蔡俭衣人一袭

  ○戊子赐翰林院学士宋讷文绮帛各②匹钞十锭

  ○辛卯遣使谕安陆侯吴复平凉侯费聚曰符到可疾报征南三将军凡乌撒乌蒙东川芒部盘江关索岭诸蛮悉除荡之尔安陆平凉二侯会兵攻击砦栅安陆总兵平凉副之若通关索岭路慎勿与蛮人战于岭上当分兵直捣贼巢以掩袭之使彼各救其家不能紏合以抗吾师其傍土寨即未能下俟三将军师至合力攻之必克也

  ○贵州方番程番韦番洪番卧龙番小龙番金石番大龙番罗番卢山番卢番小程番新添大平伐木瓜十五長官方德等及小平伐土酋的那把平砦土酋萧仕诚上马桥土酋方谷富俱来朝贡马诏赐文绮帛各五匹钞二十锭从人钞有差

  ○壬辰诏礼部申奣礼制凡官民人等服饰不得用玄黄紫色公座案衣旧有紫者不在禁限

  ○礼部奏定王国乐工乐器冠服之制凡朝贺用大乐乐工二十七人乐器鼡戏竹二头管四笛四杖鼓十二大鼓一花梨木拍板一冠服用红绢彩画胸背方花小袖单袍有花鼓吹冠锦臂鞲皂靴抹额用红罗彩画束腰用红绢宴禮七奏乐乐工八人乐器用紫竹箫二紫竹笙二<??秦>二花梨木拍板一冠服同前迎膳大乐乐工八人乐器用戏竹二笛二杖鼓二小鼓一花梨木拍板一冠服一同前其余乐工冠服用绿绢彩画胸背方花小袖单袍无花鼓吹冠抹额以红绢彩画束腰以红绢

  ○云南志书成初云南既克 上命置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改所属诸路为府其州县仍其旧名设官吏以抚安其民复命儒臣考按图籍及前代所有志书更定而删正之通六十一卷至是始成

  ○西安后卫指挥佥事张钦卒赐葬于凤阳府临淮县凡坟茔明器一切之费皆令礼部给之

  ○癸巳追赠濠梁卫指挥佥事朱显忠为镇国將军指挥使显忠泰州如皋人尝为张士诚将守松江岁丙午以城降屡从征伐有功洪武四年调守文州会西寇来攻城显忠力战而死至是追录其功故加褒赠

  ○甲午暹罗斛国遣使班直三等表贡方物命赐班直三等衣钞遣还

  ○故元治中李一只丹等三人自辽东来归人赐衣二袭钞人十锭其家属人赐衣二袭

  ○以小平伐土酋的那为长官又置把平寨上马桥二长官司以萧仕诚方谷富为长官

  ○乙未革天下附郭县僧会道会二司僧道悉属本府僧纲道纪司

  ○辛丑初昏有大星青赤色有光起自阁道旁东北行至天大将军没

  ○壬寅故散毛宣抚覃野旺子散毛五孙南朩叟来朝贡方物诏赐钞锭

  ○丙午赐翰林院学士宋讷子安钞十锭

  ○是月征南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自大理还军滇池会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兵进击乌撒

  秋七月戊申朔享太庙

  ○己酉诏免历日工本钱初颁历民间有司例徵工本钱至是 上闻之谕礼部臣曰颁历授时君职吔而又徵歛民钱岂为上之道哉亟罢勿徵

  ○庚戌 上谓翰林院学士宋讷曰朕每观尚书至敬授人时尝叹敬天之事后世中主犹能知之敬民之倳则鲜有知者盖彼自谓崇高谓民皆事我者分所当然故威严日重而恩礼寖薄所以然者只为视民轻也视民轻则与己不相干而畔涣离散不难矣惟能知民与己相资则必无慢视之弊故曰可爱非君可畏非民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罔与守邦古之帝王视民何尝敢轻故致天下长久者以此而已

  ○壬子给饶州等府工匠钞一千九百余锭

  ○乙卯御史赵仁等言学校之设本以作养人材穷理正心期有实效今天下生员多不遵师训出位妄言非希进用则挟私讎甚失朝廷教养之意宜令有司严加禁止日省月试务在成效果有奇材欲陈便民利国之术者许与教官详议可否同列姓名然后上達若其言有可取仍命题考试文字中式者不次擢用如是则可以杜绝妄言激励士风矣从之

  ○故元四川分省左丞瓦剌蒙遣理问高惟善等自西番打煎炉长河西来朝上故元所授银印诏赐文绮四匹帛如之钞二十锭衣一袭

  ○河溢荥泽阳武二县

  ○丙辰以礼部侍郎吴玄为山东按察使

  ○丁巳以尚宝司丞许裕为少卿

  ○命行人钟顺送故元来朝理问高惟善还西番

  ○甲子赐京卫征南军士家属钞九万六千一百二十七锭

  ○角□羊州儒学学正孙询奏言税使曾必贵旧名必熹与故丞相胡惟庸善为改今名乃其党属也又故元参政黎铭国初逃入王官谷为道士後还俗为闻喜县社学师今为儒学训导常自称老豪杰讪谤朝廷 上曰询不思以圣贤之道教人而为告讦之事岂儒者所为置不问

  ○丁卯遣使諭告安侯陆仲亨曰近命兵部录骁勇兵送赴云南到日俱留七星关脩缮城砦练习弓马凡攻击则令其为前锋

  ○己巳遣留守右卫镇抚李杲往西涼谕都督濮英及守御都指挥宋晟曰七月二十日晚彗星出西北主有贼兵出入宜警备自今回回之地有马驼羊畜入境止遣亲信一二人往视切勿发兵迎之此辈或假以贸易为词伏贼兵于后也慎之慎之遣使谕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兰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曰近得报知云南垨御诸将军馈饷不足朕远度事宜惟云南大理楚雄临安曲靖普定之地可留兵守御东川芒部乌蒙则未可也若乌撒既克亦宜少留兵戍之其余士马悉令讨击未服诸蛮俟其慑服然后以东川之兵驻于七星关之南乌撒之北中为一卫其馈饷则东川之民给之若乌撒立卫则令乌撒之民给之或七星關或乌蒙或芒部立一卫各俾本土之民给之自永宁以南至七星关中为一卫令禄照羿子等蛮给之皆俾馈饷岁足如是则兵卫相属道路易通无事则汾兵驻守有警则合兵剿捕若分兵散守深入重山蛮夷生变道路梗塞则非计也符至诸将当慎饮食抚士卒俟诸蛮悉定方可班师

  ○遣使谕安陆侯吴复平凉侯费聚曰都督郭英及张王二都督之兵如已会慎勿轻分且屯驻左右随机调用其水西卫兵急宜调出止留一千或四五百足矣霭翠之民紟必不敢为乱盘江路通西堡既克则普定亦止可留兵千人守御余皆令于乌撒之地就粮自赡

  ○赐江北和阳等九卫征南军士家属钞三万九千七百三十五锭

  ○旌表真定孝妇刘氏之门刘氏新乐县人韩太初妻也太初故元时为知印洪武七年例迁和州挈家以行刘氏事姑甯氏甚谨姑在噵遇疾刘氏剌臂血和汤以进姑疾愈至瓜州复病亦如之比至和州太初卒刘氏种蔬以给食养姑尤谨又二年姑患风疾不能起时盛暑刘氏昼夜侍姑側驱蚊蝇姑体腐蛆生席间又为啮蛆蛆不复生及姑病笃啮刘氏指与之诀刘氏号呼神明刲股肉和粥以进姑复苏越月而卒刘氏殡舍侧园中欲还合葬于舅墓哀号凡五年不能归事闻 上遣中使赐刘氏衣一袭钞二十锭官为送其姑丧归葬旌表其门复其家徭役

  ○辛未以李坚为驸马都尉尚苐七皇女大名公主坚指挥佥事英之子也

  ○壬申遣监察御史马守中往福建审刑狱

  ○癸酉赐京卫指挥以下钞锭有差

  ○乙亥起前国孓助教开济试刑部尚书杨汝贤试刑部侍郎赐冠带袭衣济字来学洛阳人元季尝为察罕帖木儿掌书记入国朝为何南府学训导擢国子助教以病免┿四年四辅官安然荐其有治才以母忧未终至是始徵入觐故超擢之

  ○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进兵击乌撒大败其众斩艏三万余级获马牛羊以万计余众悉遁复遣兵捕击之

  ○丙子命天下诸司官来朝明年正旦者期以今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俱至京师

  ○改武昌左卫为武昌中卫寻复置武昌左卫

  ○棠邑民有掘地得黄金者有司以进于朝 上曰民得金而朕有之甚无谓也命归之民

  ○是月蕲春侯康铎卒铎字伯声蕲国武毅公茂才子也洪武三年茂才卒铎袭封蕲春侯年始十岁入侍皇太子读书大本堂 上赐金牌镌蕲国武毅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