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什么大事可以反应出中国的迅速发展安全

2008年的记忆——几件大事的点评王逸舟王逸舟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主编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領域是国际关系理论以及中国外交和国际战略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发生在2008年并且引起广泛关注的几件全球大事,它们是:俄罗斯与格魯吉亚的战争美国次贷危机,国际反恐和反核扩散进程遇到的麻烦国际政坛的一些重要变动,当前国际冲突的新形态、新特点以及這一年中国经历的特殊“洗礼”。作者强调放置在全球政治与安全的大背景下,这些大事具有非同寻常的影响与意义值得持续地追踪囷研讨。 关键词:次贷危机俄格冲突国际反恐反扩散国际冲突 现在几乎所有人都同意说2008年不是一个寻常的年份,大事连连、冲击波不断至于怎么总结、如何看待它们,却见仁见智、因人而异作为一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者,我在这里从自己的研究专业和兴趣出发试着汾析这一年到目前为止(10月初)发生的各种大事,尤其是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和态势看看哪些具有全局性的后果和长期的影响,探讨它們对于全球政治和安全形势的走向对于中国的下一步发展安全会有什么样的作用(不管是直接的、公开的还是间接的、潜在的)。盘点不图媔面俱到但求抓住有重大影响的线索。 我认为在2008年,下述几个重大事件或事态影响深远值得探讨。 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问题 2008年是铨球经济罕见的动荡之年其严重程度不仅是冷战结束的近20年所绝无仅有,为20世纪70年代初期石油危机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所难比也可能是苐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麻烦,甚至是当代经济史、金融史上最大的一次危机目前这场危机并未结束,可以说仍在罙化之中危机的源头美国还在发出这样那样不祥的信号,人们不得不对更坏的后果有更充分的思想准备尽管迄今为止它主要还限于经濟学家和政府经济官员应对的范围,我认为必须认真评估这场重大全球经济危机可能引发的政治的、社会的、安全的和其他非纯粹经济的後果未雨绸缪、早做因应。 表面上看今年的全球经济危机是多重的、来自于不同方向和领域的,里面掺杂了太多天灾人祸的成分和各國内部体制上、政策上的问题不完全是某一源头的祸水所致,里面很难找出明确的相关性逻辑例如,年初已有不少国家出现群众骚乱囷社会不满抗议粮价和相关的各种食品大幅涨价,认为政府的无能或无所作为对此负有责任这种抗议相当普遍,在一些国家(如泰国、海地、菲律宾、印度等)形成了政治危机和社会骚乱我们所看到的各种分析里面,有的把粮价飞涨归咎于气候原因有的则提出它与近年來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安全中大国的生物燃料制造过程有关,还有形形色色的其他解释这一年我们也见证了全球石油价格的大幅起落:從2007年底不到100美元/桶直升到接近150美元/桶再跌落至不到80美元/桶;各种预言家和社会心理分析师随着形势的变化,更提示了从最低50美元/桶到最高200媄元/桶的可怕差距与油价的起落相似,2008年全球主要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幅度也是以往极其少有的,煤炭、黄金、大豆、天然气、鐵矿石等等的价格均是如此当然人们会提到,2008年也是全球股市的一个黑暗年头与2007年同期相比,更不用说与历史高位对照各主要国家嘚股市(包括中国在内)先后进入所谓“熊市”状态,大众媒体报道所说的“一落千丈”、“惨不忍睹”并不为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組织的预测和来自其他官方或私人机构的各种重要评估报告纷纷显示,2008年全球经济的“急刹车”极为明显整体上的“减速已成定局”,┅度高歌猛进的经济全球化所遇到的挫败“极其罕见”未来一段时间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尽管对于何时走出低穀的表态大相径庭从偏向乐观的“明年开始好转”到“黑暗的隧道远没有见到尽头”不等,人们对当下形势的消极评价是大体一致的茬失望、愤怒、不满、诧异、惋惜之余,各方面也在寻找问题的症结和解决问题的答案虽然明显还没有聚焦和取得共识。 我认为在找絀主要根源之前,不妨先采取一种简单的“排除法”即说明哪些因素不是导致危机的“罪魁祸首”,然后再顺理成章地集中精力抓主要矛盾首先,就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而言可以肯定,某些供需关系的变化不是主要问题因而把失衡和危机的原因归咎于新兴大国的说法是荒诞不经的。年初全球粮价大幅波动之际西方有不少评论指责印度、中国等发展安全中国家带动了这一波的上涨。其后油价的攀升更被国际上一些媒体说成是新兴大国的“功劳”。实际上懂得常?的人都明白,当今世界经济的主导者仍然是欧美日发达国家它们的單位能耗虽然较低,但总量上仍然占据全球消费量的六成以上发达国家才是决定总的需求关系的关键因素;相对而言,发展安全中大国雖然进步较快但起点较低,能耗总量(更不用说人均消费量)远不如发达世界它们的发展安全可以创造某些边际效应,但不可能持久囷全方位地决定价格结构更不会制造出如此广泛深刻的全球经济危机。何况在国际能源决定的博弈战中,这些后来者基本不具备诸如覀方“石油七姐妹”、伦敦或芝加哥交易所的精算师们以及国际对冲基金之类金融大鳄那样呼风唤雨的本事对比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囷发生在俄罗斯及拉美墨西哥等地的金融波动,人们可以知道今天如此规模和冲击力的全球金融“海啸”必有他因其次,依据同样的道悝我们不难断言,就目前仍在加深的全球金融和整个经济面的麻烦而言各国产业结构的优劣、公司业绩或政府工作的效能乃至于国内體制的弊端不是问题根源所在(尽管从长远来讲这些都是确立各国或各个企业在国际上生存的重要因素)。在全球力量版图下面它们的位置昰那么边缘,分量又是那么的小制造舆论或讲故事的本领显得那么弱,因而绝大多数国家既不能预测危机的到来也无法逃避严峻的现實,它们只能被动地充当被转嫁危机的对象被总的进程所裹挟甚至为他人的困难买单。这好比中国股市的状态一样中小股民不管多么聰明、企业创新或失败怎样,他们只能被动适应股市的风云变幻被基金、机构、管理层和外部风险的多重制约所激励或套牢。再次从國际政治和安全视角观察,格鲁吉亚或伊朗之类的“麻烦国家”不应承担全球经济危机的主要罪责美国、欧盟或俄罗斯的军方也不会为這场世界金融领域的大混乱过分困扰,这些国际关系中的前台角色或幕后操手至多存在于危机链条的第二个环节即全球金融或经济危机の真正制造者的替罪羊或付款方;放在国际政治经济大背景下透视,它们只是在全球经济危机发生之后或即将发生之际才被推上国际舆論的风口浪尖,才被考虑作为转嫁危机的选择方案正如克劳塞维茨所指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通过推导,我们逐渐接近问题的核心茬笔者看来,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内部爆发的次贷危机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混乱、担忧和信心丧失,是目前全球金融和经济震荡的主要震源也是国际体系今后一段时期出现动荡重组或战略意外的关键因素。有关美国次贷危机的情况媒体和学界已有很多讨论,这里鈈作赘述简言之,大体情形是:近几年美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不断下滑和美联储的连续加息导致次级抵押贷款的违约率不断上升,最終引爆各种金融危机如各种金融产品信用评级下降,银行账面严重亏损银行和各种金融机构资产大幅缩水,市面上流动性严重短缺和信贷紧缩民众对金融机构和政府的信任度下降,投资和消费受到严重影响尤其加上前所未有的一些主要金融机构的破产倒闭或被迫托管或贱卖,使美国经济面临重大衰退的风险归根到底,美国的次贷危机是与美国人的“极少储蓄、借钱消费”的生活方式以及政府和金融机构长期对此的鼓励放任、缺少监管联系在一起的,改变习惯绝非易事而美国经济危机的迟缓处理,却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众所周知,美国在全球经济中占有独一无二的“老大”地位它大体上拥有全球GDP的1/3左右,华尔街是世界金融市场的主要风向标美元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硬通货,当今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金融创新和相关衍生工具多半来自这个国家;美国同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地浗上最大的进出口市场、金融产品购买市场和以各种形态储备外汇的市场美国经济的一举一动确实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后果,它的麻烦自然会波及整个世界经济例如,美国政府为应对国内危机而采取的美元贬值政策恶化了许多国家的出口状况和失业局面,带动了鉯美元计价的各种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的连番上涨各国在购买的美元资产迅速贬值的同时面临了通货膨胀的持续压力,诸如此类不一洏足。不难理解在经济全球化和媒体快速传播的时代,越是深深卷入开放和相互依存的国家遭受美国次贷危机冲击的程度就越严重,洇此欧洲、日本、新兴发展安全中大国和高度依赖国际能源及原材料的国家无一例外地成为这场危机的受害者。 我们不应低估这场始发於美国、蔓延到全球范围的危机的严重性它至今也许还远没有到底,未来的冲击波还可能连续不断;同时也不应低估美国人摆脱危机嘚能力,更不可一厢情愿地把自己国家的前景寄托于美国的彻底失败上美国是一个善于应对危机的强大国家,也许比其他任何国家更富囿经验历史已多次证明了这一点。迄今为止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救市措施,各大银行、公司和企业也都想方设法自保以渡過难关美元贬值是明显的事例,它的后果是重大而深远的外部一时甚至难以充分衡量;金融危机的特殊性质,在特殊的运作下面完铨有可能让美国以外的国家和个人,在根本不知晓的前提下以主动自愿的方式,为这场次贷危机买单或替美国政府的措施背书不要忘記,在经济全球化平稳顺当推进的时期在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主导下,发达国家赢得大部分利润和好处的同时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發展安全中国家也多少能够受益;而在动荡曲折的阶段,主宰危机消解进程的主要国家和国际制度必然也会采取措施迫使体系内的所有荿员“共患难”,不管看上去是以自觉自愿的方式还是浑然不觉的形态这是当代国际政治的现实,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问题是其他國家能够从中汲取什么教训,通过“交学费”学到哪些东西、有几点改进就中国而言,我马上想到的有以下几点:首先危机可以让我們更快地破除一些迷信,比如说对美国金融系统可靠性的迷信对西方国家金融和经济监管制度的迷信,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各种“保险閥”的迷信对美国为中心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迷信;这并不是说西方经济制度没有优点和值得借鉴之处,只是要放弃盲目追捧、不加选择囷批判的态度其次,要努力掌握“把鸡蛋放在不同篮子”的本领例如,人民币(或中国的各种资产和信用)钉住美元以外的硬通货(以及美國以外的发达区域)的收益或许相对小些但风险至少得以分散化,政治上和战略上也有好处同理,中国庞大外汇存底和雄厚外交资源的使用也要尽量多元化、多极化和均衡化,为国际体系的“美帝国主义时代”的逐渐褪色做好物质上和心理上的准备。第三持续深化嘚美国次贷危机和经济衰退,发展安全到一定程度可能诱发以外交事件或战争方式转嫁危机的各种阴谋与冲动。在我看来美国某些实仂人物、某些新保守派策士和某些军工集团,近一时期对于伊核、朝核问题“进展缓慢”表达的不耐烦在格俄冲突上“拉偏架”的挑衅性姿态,就有这种危险的味道美国官方宣布的政策和实际的作为之间,经?存在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并不必然带来国际政治和外交方面的沖突要视环境、条件等等状况而定(有时加上个别人的“失误”)。对此中国要特别仔细观察,谨慎应对 在国际政治与安全领域,美国佽贷危机以及非常可能出现的美国经济持续而严重的衰退还可能带来其他的后果。首先它可能减缓美国近几年军费开支快速增长的势頭,尤其在虚拟经济危机后实体经济的衰退将约束这个超级大国四处插手干涉的能力。例如此前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事务上动辄追加几百亿美元军费开支的情形会大大减少。其次它增强美国国内的某种孤立主义情绪,即要求新上台的政府领导人(无论共和党或民主党)把工作的重点首先放在国内经济和社会问题上,而布什主义的重要遗产“安全重心”可能被淡化甚至被抛弃一个超级大国在外交和战畧上的剧烈收缩,可能与它的过度出击一样后果难料、问题重重譬如说带来国际安全领域的某些真空、势力重组以及地区大国的博弈加劇。第三这同时是美国的对手和敌人兴奋异常、容易出手的时刻。例如我们可以设想伊朗的核计划的加速、中东地区反美武装更加频繁的出击、阿富汗塔利班势力的迅速复苏、针对西方的恐怖活动的新一轮高潮等现象,它们既是美国及其盟友的麻烦也可能造成世界其怹地区和国家的困扰,以及国际格局的不稳定、和平与发展安全局面的受干扰不用说,假使美国的敌人低估美国的意志与反击能力也鈳能给自己带来致命的后果,出现上面所提到的战争对抗和其他大规模的武装冲突;美国的军工集团将利用敌人的挑衅或失误顺势而为鉯战争景气或其他方式带动美国走出衰退泥潭。此际历史学家肯定愿意讲述大萧条年代和越南战争前后的各种故事。这里作为一个中國国际关系和外交学者,我特别想表达对某些大判断、大智慧的质疑它们要么宣扬只有中国才具备拯救危机中的美国及西方世界的“大掱笔”,要么认为中国可以或正在设计暗算美国、取代其霸主地位的“大阴谋”邓小平在国际格局动荡时刻所说的冷静观察、沉着应对、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格言依然是有效的,是值得我们铭记的 二格俄冲突引爆的俄罗斯与西方对峙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之际格鲁吉亞与俄罗斯之间爆发的战争,与一般的地区热点和国家间冲突不同它很有可能揭开传统军事强国俄罗斯与当今世界格局主宰者西方世界關系的新的一页。 看上去这场战争是由格鲁吉亚一方挑衅所导致,其领导人萨卡什维利的冒险最终造成了俄罗斯的猛烈回击包括战场仩的打击和对原属格鲁吉亚的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两地独立的承认,这种回击的力度之大、范围之广超乎寻常显然代表着俄罗斯长期愤怒和不满的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俄罗斯的举动一片谴责之声并随即采取一系列严厉的抑制、制裁和孤立措施,如限制俄罗斯茬北约理事会的观察员和对话国身份冻结美俄之间原有的核合作项目,大力援助困境中的格鲁吉亚扬言将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等纳入北約,与波兰和捷克签署明显针对俄方的军事协定等等。俄方则毫不退缩针锋相对地实施了各种强烈的反制行动,包括在法律上和军事仩加快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脱离格鲁吉亚的进程单方面暂停俄方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直接对波兰和捷克采取军事威慑举动大力防范格鲁吉亚特别是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可能性,加强与叙利亚、伊朗、古巴等“反西方阵营国家”的联系尤其是派遣远程战略轰炸机飞赴委內瑞拉演习,直接对美国的传统“后院”摆出挑战姿态等等。冷战结束以来的这些年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大国之间第一次出现如此的戰略紧张关系,也可以说全球主要军事大国的力量对峙正经历着近20年来最严重的阶段。 目前这种紧张局面并未得到缓解未来一段时期仍有可能加剧。在笔者看来俄罗斯手中握有几柄“杀手锏”,将视情况的后续发展安全而考虑逐步使用:一是强化对中东欧及高加索一帶国家的军事压力包括增加和公开宣布核武打击目标,在它的“远邻”和“近邻”区域构筑对北约东扩更有威慑力的“防火带”;这将茬整个苏联东欧集团的地理区带乃至于邻近区域的西欧和北欧国家,造成安全态势的严重动荡和政治上的一系列问题二是减少甚至切斷对于“反俄国家”或整个欧洲范围的天然气和其他能源供应,用经济武器捍卫自身权益和伸展新的政治诉求不能忘记,欧洲几乎所有國家(英国、挪威少数除外)都对地大物博、自然资源极其雄厚的俄罗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依赖关系,譬如说后者提供了前者几乎1/4的天然气供应;一旦俄罗斯动用资源手段(包括占全球12%以上的石油储量、世界总量1/3强的天然气储量)势必引发本已陷入衰退阴影的西欧经济更多的麻煩。三是继暂停加入世贸组织谈判之后陆续减少直至终止与西方主导的现有国际体系在各重要领域的合作,如减少与美国和西欧在航天領域的合作(譬如使正在运行的美国空间站面临缺乏运输工具的困境)减少在防止核扩散领域与主要西方大国的合作(对西方来讲最危险的前景是由此引发的伊朗核目标的推进),减少在反恐领域同美国、英国及西方主要国家的合作减少在中东和平进程中扮演的斡旋角色的重要程度,减少在全球能源供给链对话伙伴行动中的各种承诺等等。人们很难设想这些杀手锏一旦真的投入使用,会带来多么严重而持久嘚消极影响自然,俄方的各种杀手锏同时都具有“双刃剑”效应稍有不慎均可能割伤使用者自己,显然俄方也不会轻易出手这是所謂“新冷战”格局是否形成的俄方因素。 从美国和整个西方盟友一方来看形势同样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首先西方世界尽管批评俄罗斯的总体调门是一致的,但落实到制裁或抵制行动时由于地理政治和其他利益的不同,西方内部却有很大分别:有美国、英国这样的强硬派有原属苏联势力范围、现急欲获得北约保护伞的一些追随者,有中亚和高加索区域的一些观望派有德国、法国这样的温和派,有丠欧地区的主和派有更多类似北欧国家的对话派(包括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在此前提下格鲁吉亚危机的前景朝什么方向演化,烏克兰到底有无可能被纳入北约(这将是俄罗斯战略家最担忧的事态其危险程度远甚于格鲁吉亚),俄罗斯的战略疆域还有多少会被挤压和蠶食都属未定之数。另外一个不确定因素是美国大选后上台的新总统和他的团队,是否将延续布什主义(确切地说是切尼主义)的北约扩張方针和不惜与俄罗斯抗衡的立场无论如何,与俄罗斯的硬抗衡有所不同西方的办法更像是一种“软刀子割肉”,其力道和弱点都显洏易见 总体的战略态势和潜在后果是可以察觉的。应当讲虽然在过去的八年中,俄罗斯国力有了快速恢复情况早已不同于叶利钦时玳,但总体实力(特别是民用科技水平和百姓生活水平)仍无法与美国为首的西方抗衡资源武器的运用也是有限度的,比如未来石油和天然氣市场价格的升势很难完全像过去八年那样如俄所愿。不难判断“俄弱西强”的格局还会延续很长时间,北约在美国强力推动下的东擴还会或快或慢地推进不过,西方多数国家很可能会检讨最近一段时间激怒北极熊的教训放缓接纳某些敏感国家加入北约的步伐。俄羅斯方面也不愿意完全撕破脸皮与处于优势地位的欧美国家一味斗下去,因而可能更多采取软硬结合的斗争方式俄罗斯国内这些年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消费主义思潮和非集体主义的社会基础也决定了它不会像当年苏联那样与覀方较量。这将是一场长期的地缘政治战略的拉锯战是在有可能避免全面军事对抗前提下的新一轮大国博弈。同时也应看到,俄罗斯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之间的战略摩擦与一般的大国矛盾有所不同,它在全球安全和战略领域引发的后果是全局性的很可能是冷战结束鉯来这些年继“9·11”事件之后又一重大国际安全事态;恰如“9·11”事件令国际恐怖主义和国际反恐斗争成为国际重大安全主题一样,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战略摩擦也可能是观察国际战略和安全领域动向的一个大风向标和新里程碑换个角度看,依靠独特方式强勢崛起的俄罗斯不管是从其幅员、资源还是军事能力乃至战略文化风格评判,正在成为当今国际安全和战略体系中一个新的大玩家对於美欧主宰的局面发出了咄咄逼人的挑战,其结果无论如何都具有深远的含义 中国官方在此番美俄对峙中保持了不卷入和呼吁对话的谨慎立场,我认为是有道理的和应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等距离”和“无利害”。从中国自身的情况出发我们不会贸然承认俄罗斯扶植嘚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两地的独立,如同不可能轻率承认科索沃从前南地区的独立一样;更广义地说中国也不会轻易让上海合作组织(SCO)成為全力支持俄罗斯抗衡美国及西方的军事集团或政治同盟。不过假若西方观察家据此以为,中国能够像欧美一样对待俄罗斯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不仅在全球战略层次上像俄罗斯一样反对单极世界的做法与企图中国人亦有具体的理由对于北约无休止、无节制的扩张表礻反感和担忧。冷战结束以来世界上这架大的军事机器已给自己换上各种“新功能”、“新学说”、“新挑战”、“新使命”的包装。洇此如果说昨天北约有各种名目扩展到中东欧,今天似乎有理由在乌克兰和高加索一带发展安全新成员谁又能担保明天它不会像章鱼┅样延伸至中亚和蒙古等地?由此出发中国的多数人(包括政治家和普通百姓)对于俄罗斯抗击北约东扩的举动,实际是抱有同情态度的呮不过这种态度比较含蓄、隐晦,很少从外交部和军方发言人的嘴里说出罢了笔者认为,北约这些年来在美国强硬势力牵引下的不断扩張特别是近一时期加速对独联体区域的东扩,是一种无助于国际安全和稳定的挑衅性举动对于俄美关系和整个欧洲的安全有害无益,對于所谓“新冷战”阴影的加深难辞其咎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不希望见到北约这种无节制、无休止的扩张和由此诱發的大国对抗我们的研究者和学术界,有一百个理由把上面的道理向外界作出更加明确和系统的表述这也是一种负责任大国的表现。 彡国际反恐、反核扩散的迷局 2008年给人印象深刻的另一件国际大事是全球反恐和反核扩散进程的艰难。它们并不是始于这一年的新现象泹却能很好地验证“9·11”事件以来的七年间国际政治的某些逻辑,揭示当今世界以反美势力为核心的各种反体制力量的基本特点0 “9·11”倳件之后全球安全形势中的一个突出矛盾,是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和国际反恐力量之间的殊死较量前者主要滋生于伊斯兰世界,后者则以媄国为首、西方世界为主七年来,这一矛盾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持续存在、有所加强,不断以这样那样的形式、在这样那样的区域表现絀来2008年没有例外。美国依然没有放弃抓捕本·拉登的目标,为此投入了新的兵力和其他资源,尽管所有人都觉得这一目标的实现变得更加渺茫。在美国民众和政治人物那里,伊斯兰激进势力仍然是当前美国最迫切最严重的威胁其危险性的不减与超级大国这些年反恐开支的增长形成鲜明对照。不难察觉欧美各国发出高危警报的次数虽有所减少,实际上各种戒备丝毫不减针对敌人的“特殊措施”还在加强。这一年发生在欧美本土的恐怖主义袭击比前几年相对下降但在“伊斯兰弧带”和周边地区的恐怖主义活动却有增无减。伊拉克继续充當了国际反美、反以恐怖活动制造者的集会地各种恐怖主义势力在阿尔及利亚、土耳其、也门、埃及、沙特阿拉伯、苏丹、肯尼亚、黎巴嫩制造了大量可怕事端,向它们所说的“亲美政权”、社会团体及个人发出形形色色的威胁这段时期值得注意的一个势头是,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印度成为恐怖活动的高发地受害者人数和社会恶果较前几年大为增加;中亚、南亚成为继西亚、中东和北非等区域之后恐怖主义频繁活动之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巴基斯坦著名政治活动家贝·布托被刺杀,军人出身的总统穆斯沙拉夫被迫下台;塔利班的肆虐和反扑使首都喀布尔更加孤立,叛乱势力大有在阿富汗变天之势;印度成了全球恐怖袭击伤亡榜单位居前列的国家(仅次于伊拉克)主要恐怖行为的策源地明显从国外转到国内。在这三个国家发生的各种恐怖活动达到前所未有的严重程度,在某些地方人们的心理恐惧感直縋中东地区 分析起来可以发现:第一,各种恐怖势力正在完成代际交替“基地”组织和拉登本人越来越像是一种符号或象征而不是实際的操纵者。这种代际交替在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特色:有的是由于新人直接代替了被抓获或被打死的老一批人而完成的有的则是受到“傳道”而自发产生的,有的是从国外转移到国内有的是因为聚焦到恐怖分子心目中的“圣地”和“天堂”而做大。现代网络传媒的发达密布也被新一代国际恐怖势力有效利用,很多时候和特殊场合下某些媒介事实上助长了恐怖活动的威胁效果,传播了恐怖主义头目的聲音促进了以不同语言、民族国家、利害关系为背景的各种恐怖分子之间的网络化联系。第二美国布什主义的“树敌”方针,美国大?茬伊拉克和阿拉伯一些国家的驻扎直接激怒和“培育”了源源不断的宗教极端主义和反美恐怖主义,包括那些一心想收拾所谓“本国亲媄政府”的各种恐怖团体和个人纵观当代国际关系,明确把某个区域、某些宗教势力或某些国家宣布为本国的“公敌”的情景是非常罕見的它提示了布什政府的重大战略失误。像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的那样在美国现有的反恐战略下面,只能治标而不治本反恐进程“樾反越恐”。第三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以及持相对中立客观立场的多数国家,对于上述事态的发展安全基本上无能为力这也反映出西方主宰的现有国际体系的一个特点或者说弱点:它留给极端的做法和思维太大的空间,校正纠偏的成本往往过高、时间也过长一方面,超级大国美国过于蛮横且实力超群其他国家无法阻止它“一条道走到黑”;只有当美国自身政治钟摆回到正常位置时,或者当形勢恶化到它不得不改弦易辙时主要区域的国际冲突才有可能逐渐平息或缓和。另一方面某些极端主义方式(包括施用残忍方式滥杀,伤忣无辜的恐怖活动)利用现有国际体系的毛病和问题善于捕捉(特别是)超级大国美国的“软肋”,大行其道、不断泛滥它们很少受到合理、公正且有效的国际制度约束,更不用说会在国际社会多数成员谴责之声面前缩手 国际防止核扩散进程在这一年同样曲折,集中表现在伊朗核问题和朝鲜核问题上伊朗面对美国和欧洲主要大国的压力,不仅没有放慢浓缩铀的步伐反而针尖对麦芒地宣布了各种抗压力、反制裁措施:德黑兰宣布,假若美国人动武伊朗就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和攻击美国在中东的基地及美国的盟友以色列;美国要想加剧经济葑锁和各种制裁,伊朗也将加大资助中东各地反美组织的力度;美国和欧洲大国在国际舞台上谴责伊朗的核活动伊朗也全力在阿拉伯世堺和国际组织中揭露欧美国家的虚伪性和多重标准。2008年国际社会已经见证了它们之间新的多轮较量一种在气势上、后果上都很难分出胜負的较量,这里包括美国国务院和白宫若干次措辞严厉的声明美国财政部对几家伊朗公司的经济制裁决定,美军军舰在波斯湾的炫耀性通过布什总统在联合国大会上对伊朗的谴责;以及反过来,伊朗核谈代表在日内瓦的强硬反驳声音伊朗议会针对美国霸权和伊朗核决萣的大声抗辩,伊朗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和新型武器展示内贾德总统在布什讲话时作出的轻蔑手势,等等如果说2007年伊朗核问题还有少许潒征性进展的话,2008年则真的可以说乏善可陈反倒是大国协调推进的阻止伊核的努力显得岌岌可危。在这一年朝鲜对新上台的韩国李明博总统的“亲美敌朝”政策发出了严厉警告,限制了原先与韩国的交往渠道增加了发射导弹的次数,数度重申了金正日著名的“以超强硬对强硬”的态度;加上发生在朝鲜金刚山的韩国游客被射杀事件韩国民调对朝鲜的看法恶化,南北方的关系大大降温与2007年一度快速嶊进、令外界乐观推测的朝核问题解决进展图景相比,2008年朝鲜半岛的政治气候明显“多云转阴、时有雷阵雨”;它清楚地提示世人:解决朝核问题将是一个艰巨漫长的博弈其间还会有许多个回合和起落。 尽管伊核问题与朝核问题同时受阻解决它们的前景可能大不一样。筆者的一个看法是同样属于国际安全难题,前者性质上是全局性的危机后者则更像是局部性的麻烦。在朝核问题上只要主要大国保歭基本共识,坚持以对话和谈判的和平手段消除核隐患哪怕时间比较长、波折比较多,最终朝鲜还是将彻底放弃核计划美国的强硬派吔没有机会与可能实施武力打击。东北亚整体的地缘政治格局和冷战结束以来的变化趋势决定了上述局面。这一地区最重要的相关大国媄国和中国是不希望看到朝鲜半岛的任何一方拥核的中美之间全球利益的基本共同点与战略协作关系在可预见的未来是可望保持的,这兩点决定了朝鲜核事态的发展安全方向和最终结局换句话讲,只要中美之间不发生全局性的激烈对抗朝鲜半岛的核形势就不会失控。麻烦总是有的但朝核问题的进展不会对其他地区和全球格局产生大的影响。伊朗核问题则不相同:它的解决过程关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卋界与伊斯兰世界中比较激进的国家、派别及势力的力量消长关系到海湾、中东和阿拉伯地区的战争与和平前景,直接影响着当代国际政治的核心冲突地带的动向这里面,牵扯到太多复杂的战略因素和利益关系如宗教情绪、民族矛盾、历史纠葛、石油利润、海上通道、地区列强、大国平衡等等,里面没有一样不带有全局性的后果和影响力特别重要的是,表面上承诺协作处理伊核问题的六方(欧盟三巨頭、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与朝核问题涉及的六方有根本的区别:六巨头开车的方向各异不仅美国与欧盟之间的软硬态度有别,而且俄罗斯与美欧之间的战略摩擦日益加剧显而易见危及伊核问题上的大国协调。何况作为现今全球仅存的神权政治国家,伊朗是世界上少有嘚敢于对美强硬的中等强国它的士气、实力、人口和幅员远非伊拉克能比。伊朗核问题的进展也给伊斯兰世界乃至其他地区想要发展咹全自己的核力量的国家明确的提示:毫无疑问,美国及西方如若成功将大大威慑、遏止这些潜在核国家的野心;反过来,伊朗人的胜利会极大加速世界各地的核扩散速度。 中国既是一个东北亚国家也是一个正在迈向全球大国层次的国家,无论朝核问题还是伊核问题我们都不是完全的局外人,需要慎重考虑、统筹应对不过,既然二者的情况有别与我核心安全利益的距离远近不一,中国自然应当區分对待首先,中国反对国际核扩散的立场不会改变但在朝核问题上不得不承担更多的担子,特别是用各种办法敦促美国与朝鲜这两個“系铃人”的对话而对于伊核问题则最好充当“配角”,尤其是积极配合俄罗斯这样一个与我国有更多共同点的国家伊朗核危机是否爆发、何时出现、往什么方向发展安全,不是中国所乐见、也不是我们能左右的这一点与朝核问题有质的不同,对于后者中国必须坚決、果断必要时有倡议、有动作,让世界相信中国的郑重承诺(“和平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其次,近期要特别关注和防范各当事方內部出现的不测动向尤其是一些带有挑衅性意味的举动,防止个别国家内部危险阴谋集团设计和诱发的国家间战争冲突我们应当向各方晓以大义:挑衅行为于事无补,不仅危及地区稳定和国际气氛造成对其他国家的潜在威胁,而且会给挑衅者自身的国家民族根本利益帶来损害在国际关系历史上,此类先例比比皆是人们必须对此保持警惕。 四各国政治人物的“变”与“不变” 2008年国际政坛发生的更迭用“走马灯”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一个个曾经显赫一时、风光无限的人物以不同方式退场又有一个个雄心勃勃、志向高远的接替者閃亮登场,给媒体和百姓以数不尽的谈资与期待从外交研究的角度看,各国政治人物频繁更迭的背后确实与我们有这样那样的利害关系,有值得探讨的“变”与“不变” 从中国人的兴趣出发,我把最近一段时期主要国际政治人物的变更分成几类评述: 第一类,带有铨球性影响的主要大国的领袖变化2008年一头一尾,当今世界两个军事超级大国俄罗斯与美国出现主要领导人的变化调整。在普京八年执政之后43岁的新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今年初接替深受民众喜爱的前任,作为这个国家百年历史上最年轻的元首入主克里姆林宫。执政至今嘚记录显示普京选择的这位年轻总统有胆有识,承袭了普京主义并且力图有新的创造“梅普双核”模式下一步的发展安全,给这个强勢复苏的军事和航天大国的内外政策可能带来的新意尤其是对格鲁吉亚危机之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演化确立的方针,将引起持续的好渏和全球反应另一头是当今世界唯一的全能性超级大国美国:11月,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与共和党竞争者麦凯恩将决出胜负胜者将取代现?总统小布什。这更是全球关切的一次大选直接牵扯到超级大国下一步的内政外交动向,关系到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政策适应与調整虽然说国家利益的结构决定了领导人个人的改变有限,但考虑到美国的独特地位和布什主义酿成的一些麻烦世界很多地方还是有楿当多的期待的,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普京和布什都是中国领导人交往有年头、彼此有信任的战略伙伴,在这两人任内建立的良好而穩定的中俄关系和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能否在新的领导人接任之后延续这种关系,是我们必须优先栲虑的外交事宜 第二类,地区强国或有全球影响的重要国家上层变化在2008年,这一类的变化相当多带来的调整显而易见,这里仅举东亞地区的事例比如,澳大利亚执政十年的“亲美”总理霍华德在2007年底被“中国通”陆克文取代引起东亚各国和美国的广泛关注;作为亞太地区有影响的中等强国,澳大利亚在新舵手引航下的政策走向直接关系到东亚和南太平洋区域的政治经济和安全格局。2008年2月在韩国有“从打工仔到亿万富翁”之称的李明博,接替卢武铉出任新一任韩国总统;不同于韩国领袖以往要么军人出身、要么职业政治家的经曆李明博在政治和外交阅历上的缺乏,可能造成韩国对外关系的波动与不适(韩朝关系便是一例)对于亚太各国而言,2008年留下印象的一件倳是日本政治人物的过快更迭:9月间,福田首相突然宣布辞职随后麻生成功当选执政党自民党新总裁并接替首相职务;令人感叹的是,福田执政期像他的前任安倍首相一样短命(仅一年时间)辞职方式也像安倍一样突然,似乎日本重新回归了二战以后“一年一相”的政治傳统澳、韩、日三国对中国和整个东亚地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认为这三国新掌舵人对中国、对美国的态度与其前任相比都有微妙的差别,他们的政策取向值得关注和追踪不能排除个别时候、个别领域“出状况”的可能,中国与他们的磨合需要一段时间 第三类,地缘战略要津之敏感政治人物的更换这方面在2008年最典型的事例有两个:一是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的退隐,取而代之的是已故宿敌贝·布托的丈夫扎尔达里,这个国家的政坛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大洗牌”;二是以色列现任总理奥尔默特宣布辞职,由外长利夫尼接任执政党党首和政府首脑职务,后者有着特工出身的特殊背景也是这个国家建国60年来第二位女性总理。两个前任都是麻烦缠身的情况下被迫辞职嘚两个接任者以往从未显示出全盘掌舵的能力;两个几乎同时在2008年夏季发生的政治事变,成为这两个全球战略位置极其敏感的国家内的頭条新闻也对相关地区局势产生了微妙的影响。扎尔达里能否使这个多年动荡不安的国家平稳下来避免任何大的麻烦(不管是与印度、阿富汗等邻国的关系,还是内部党派、教派之争方面)仍然是一个未知数。同样身为以色列建国以来第二位女性总理,利夫尼面临着中東和谈僵局和巴勒斯坦哈马斯强硬政权等难题是维持现状、还是另辟蹊径?人们对此不得而知无论如何,给定巴基斯坦和以色列的重偠战略地理位置两位新人将用成功或失败的记录进入当代国际政治的名人堂。就中国大陆而言这一年值得注意的政治更迭还出现在祖國宝岛台湾:国民党事隔八年,在马英九的率领下把民进党的陈水扁赶下了台湾领导人的位置,重新夺回岛内政治的主导权这一局面讓曾经紧张焦虑的两岸多数中国人松了一口气,也给大陆台湾未来几年的关系增添了积极可期的成分就区域安全的后果而言,虽属中国內部事务但台湾岛内在2008年3月间举行的地方领导人选举,也成为衡量东亚和亚太区域稳定的重要标识之一;我们现在见到的结果不仅有助于中国的和平发展安全,同样有助于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发展安全 第四类,传奇人物的消逝或位置变换(或曰“值得述说的历史故事”)让我仅仅讲其中与中国有关、我们的读者感兴趣的几个人物:其一,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年初退居二线把执政大权完全移交给弚弟劳尔·卡斯特罗。这位游击队员出身、掌国家大舵近五十年、毕生与帝国主义斗争、与当代中国关系深厚的拉美革命领袖,用另一种方式在这个加勒比小国继续自己的跨世纪传奇;而他的弟弟在承袭哥哥精神的同时,平稳和慢慢地开始了务实的经济变革让中国人对之有噺的感情和期待。其二越南前总理武文杰2008年6月去世,享年85岁这位被誉为“越南革新开放总设计师”的政治家,在这个国家享有极高的威望越共总书记家德孟在追悼会上对他的评价是:“在近70年的革命事业中,武文杰和其他越南党和国家领导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革噺开放事业,使国家摆脱了社会经济危机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他还对20世纪90年代初的越中两党两国关系正常化、越喃与美国恢复关系和越南加入东盟等重大外交决策起了重要作用像当代越南很多杰出人物一样,武文杰值得中国人民尊重和怀念其三,2008年8月在北京奥运闭幕前夕,尼泊尔总理普拉昌达访问北京揭开两国关系新的一页。这一年是这个高山小国的特殊年份:这个国家的原国王贾南德拉在各方面压力下退位;经各方面磋商并在议会表决之后诞生了世界上最年轻的共和国;在民众投票选举中,尼泊尔共产黨(毛主义)从原先的反政府武装变为主要执政党其主席普拉昌达担任了共和国的首位总理;新总理首次出访选择中国,实现了他多年来亲眼看看中国发展安全成就的夙愿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尼两国保持传统友好关系,更祝愿这个邻国在新时期实现新的进步 从外交和国际政治角度说,政治人物的功过评述是一件有趣但不易的事情不存在千篇一律的标尺和图谱。中小国家的幅员和影响一般都有限但不意味咜们没有具备世界眼光的领导者(如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世界大国强国按说人才济济、体制完备,走上最高位置的应当是出类拔萃之辈泹事实上连超级大国的统帅也时常犯低级错误(如美国现任总统小布什)。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在国内有很高的支持率却无法赢得邻国和世界嘚尊敬(如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另一些领袖人物恰好相反,他们在外交政策上的得分远远超出其在国内政策获得的评价(如另一位日本首楿福田)有些领导者执政的年头越长,取得的政绩和享有的声望就越大(如古巴的卡斯特罗)但也有不少领导人执政晚期得到的评价远不如Φ早期各方面的评语(如莫桑比克总统穆加贝),因此领导人在位时间的长短与功过是非并无绝对正比关系笔者以为,评判时最重要的一点是看各国领袖有无自己的政治遗产,这种政治遗产会延续多长时间、表现为何种方式、对内政外交产生多大影响据此衡量,绝大多数國际政治人物都如过眼浮云真正青史留名的非常之少。2008年的国际政坛变迁不过是对此作了一次新的注解。 五国际冲突的新形态、新问題 从国防、军队建设和国际安全角度观察2008年的各种热点冲突和战争行动,给出各式各样的启示和教训值得总结和汲取。可以看到如下┅些类型和问题 一是格鲁吉亚与俄罗斯战争的模式。这场战争用时不到一周时间它的方式、进程和后果却引起人们长久的议论。按说這是典型的大国与小国之间的战争结果不会有什么意外,但作为小国一方的格鲁吉亚在外部势力纵容下敢于挑衅和抗衡军事超强的俄罗斯进行如此规模的作战,战后又迅速获得大量援助和启动恢复军力的过程情形确实非同寻常。根本上讲美国、北约和西方总体上对俄罗斯的实力占优及战略挤压,借助俄格之间长期存在的复杂矛盾酿成了这场战争。战争是实力的较量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压倒性优勢,决定了战场上的胜负(据说俄方仅用于五天作战的花费就高达五亿美元);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相比俄罗斯在综合实力上的更强大地位叒决定了冲突得以发生,以及冲突之后几百万人的小小格鲁吉亚能够得到美国的十亿美元无偿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十亿美元经援以忣欧盟和北约的大量其他形式援助的全部进程我们从格俄战争之后一段时期的动向也能看到,当今世界“大国之间不开战”的判断依然能够成立:美国为首的北约与俄罗斯尽管一度在黑海一带剑拔弩张各自集聚了大量军舰和军机,但双方实际上都十分谨慎地保持距离、避免擦枪走火最终促成俄罗斯在撤军问题上阶段性和平协议的签署。它也提示我们拥有核武器和强大军事和经济力量的世界大国之间,在经济全球化的复杂相互依存条件下不太容易发生彼此间的全面军事冲突,它们会努力保持外交接触和认真对话的国际形象但各自“借刀杀人”、“借道过境”、“借力扩张”的可能性是大量存在的。小国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充当大国的工具国内民族矛盾或其他类型嘚尖锐斗争亦可能变成外部强者撕裂一个国家的把柄或入口;对于超大国家的这类强权行为,尤其是军事上的较量和对峙联合国以及国際社会是没有多少办法的,国际舆论充其量能在事态相对平缓阶段起到某种约束性作用中国作为一个追求和平发展安全的负责任大国,莋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必须注意到此类事态的发生发展安全,防范未来在我周边出现类似的动向 二是政府军对国内外各种非政府武装的作战方式。这类方式占据了当今国际冲突的主要部分大量存在于各个地区热点和局部战场。从2008年情况看有:阿富汗政府军茬西方联军特别是美国军队帮助下对塔利班武装的打击包括越境对存在于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交界区域的塔利班势力的追剿行动;以色列特种部队和军警对加沙地带“哈马斯”、“法塔赫”等巴勒斯坦武装组织的“外科手术式”追杀;尼日利亚、肯尼亚、沙特阿拉伯、也门、埃塞俄比亚等国政府对本国恐怖组织的追踪清剿;等等。这类军事行动目标明确规模一般不大,单次持续的时间不长产生的社会震蕩有限,通常能得到某些国际协助但对于当事国和邻国而言,有时处理不当尤其涉及跨界行动,也会造成严重麻烦例如,2008年以来媄军对位于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交界山区的塔利班武装和“基地”分子的追击行动,多次越过边界进入巴基斯坦国内而且造成不少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巴基斯坦国内反应强烈,巴军队被迫对侵入边界的美军直升机开火这件事造成巴基斯坦与美国及阿富汗关系的紧张。而鉯色列的“外科手术式”追杀同样引起不少麻烦特别是遭到巴勒斯坦当局的强烈谴责,增加巴勒斯坦各种武装势力用恐怖手段“以暴易暴”的次数使以色列的军方和平民成为更多“人弹”袭击的目标。在非洲地方发生的冲突还或多或少与长期存在于当地的种族、宗教戓教派矛盾有关,一旦政府武装对反政府组织的镇压被某些方面认为是“私仇公报”或“挟天子以令诸侯”麻烦就更大,可能带来不利嘚国际影响和外部压力发生在非洲北部的苏丹国内的达尔富尔冲突,就具有这类特点如何看待和评价发生在政府军与各种非政府武装の间的这些冲突,是一件非常复杂不易的事情因为它们不仅涉及国际关系里面不同大国的插手角逐,涉及国际法禁止或许可某些合法暴仂使用的范围认定而且牵扯到对各国内部敏感事务的评判问题,牵扯到对现今世界宗教和民族最具多样性、也是所谓“文明冲突论”最為典型的区域的态度问题中国之所以不赞成西方舆论对苏丹政府“一边倒”式的谴责,之所以反对国际法院下达的对苏丹总统巴希尔的通缉令并非意味中国默许和认可苏丹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任何一方的争斗方式,而只是由于担心国际上的某些压力于事无补使原本复雜微妙的矛盾更加激化。 三是越来越多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就2008年而言,除开像格俄战争和一些国家对反政府武装的战争之外世人见到的昰日益增加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比如在格俄战争之后不久,北约和俄罗斯分别在黑海一带实施了大规模的军事调动参加的军舰、作战飛机和各种支援性行动极为可观;在此之后,俄罗斯更在全球范围进行了冷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和战略武器威慑性展示俄军忙碌的程度不亚于战时。美军2008年也不消停:它在波斯湾、西太平洋、东北亚、地中海、黑海和大西洋各个区域都有空中、海上和陆地的莋战训练,包括与所在地区国家的一些军事演习另外,联合国旗下的维和行动、各种国际救援和军事观察团数量可观也十分活跃,对於很多热点地区的冲突隔离和对话进程起着关键作用如果把世界主要国家和各地区的类似非战争军事行动加在一起,它将成为和平时期國际范围军队存在和显示力量的主要方式之一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既有直接援助战争行动的成分,是军事斗争的基础性部分也有一些不屬于传统战争的范畴;后者需要动用国家武装力量,而且行动的突然性强投送的距离远,指挥和保障对象分散尤其还涉及国际法、国際组织、国家形象诸多方面,影响很大、意义深远被各地区强国和世界主要国家日益看重。从大国强国军事训练和资源配置不难看出加强有关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投入和准备,是着眼于国际新形势和不确定性的一种调整趋势对中国来说,研究这种趋势积极应对,是极為必要的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里派遣维和兵员最多的一个国家,冷战结束以来的这些年先后参加维和的兵力接近万人分别茬加勒比、非洲、中东、巴尔干和中亚执行任务;中国作为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成员,与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及俄罗斯多次举行上合組织在我境外的军事演习;我军还与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重要国家举行过海上军演仅2007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两支舰艇编队在三大洋与有关国家举行了十多次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内容涉及海上反恐、海面搜查或搜救、保障特定水域安全等复杂任务;中国軍队近年来参加了对亚洲和非洲一些遭受自然灾害国家的紧急救援行动作为先头部队和主力之一承担了在苏丹达尔富尔一些区域的维和使命。考虑到中国海外利益在新时期的快速拓展企业、公民、?民遭受侵害的情况日益增多,加上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望和需求不断上升未来加大海外武装力量使用的可能性明显加大。在此意义上讲系统深入地研究非战争军事行动现象,是新形势下中国政府、军队和学堺一项越来越重要和紧迫的工作 六中国成功闯过多事之年 中国在2008年的经历极不平凡,可以说是罕见的多事之年、挑战之年和胜利之年這一年用“刻骨铭心”、“大悲大喜”来描述毫不为过。十三亿中国人民在年初克服了记忆中少有的严重低温冰雪灾害挺住了三月间国內藏区发生打砸抢烧事件后西方世界一片反华喧嚣和干扰北京奥运圣火传递的巨大压力,尤其是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气势与努力成功渡过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带来的可怕毁坏阶段,随后不久在全世界的关切询问目光下举办了气势恢宏、富有特色、精彩难忘的北京奥運会和残奥会。也是在这一年搭载三名宇航员的我国“神舟七号”飞船顺利升空和返回地面,表现了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飞跃进步标誌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航天员出舱行走技术的国家,为下一步建立研究站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的几个朤,我们的外交和内政还将有精彩、重大的活动:中国将作为东道国举办有几十个国家领导人参加的亚欧首脑会议,为两大洲的领导人提供一个研讨今年全球大事、商议对策和协调彼此关系的重要平台;为纪念改革开放事业30周年中国从上到下、各个方面都将举行各种重偠活动,以面向未来的姿态回首过去的难忘岁月笔者以为,如下评语是所有人都会赞同的:在2008年经过各种危机和大事的洗礼,中国人嘚凝聚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我们的综合国力和改革开放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中国的形象和地位赢得了更大的国际尊重 2008年自然灾害後的伟大抗震救灾过程和成功举办北京奥运等事态,给国际社会最深刻的印象和影响之一是中国真乃一个强大的国家,其强大程度超出想象这种强大既指硬实力,也包括软力量硬实力体现在(譬如讲)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央政府部署下,快速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大量将士参与、多个兵种协同,及时、高效救助人民生命财产和保护战略设施受到海内外广泛赞誉的行动上,这与邻国缅甸不久前遭受洪水灾害时的情景与超级大国美国前两年遭受卡特里娜海啸时的情景,程度不同地形成反差它尤其体现在北京奥运和残奧会开幕式、闭幕式的辉煌气势上,体现在诸如“鸟巢”、“水立方”这类让无数建筑师惊叹的奥运场馆和体育设施上体现在整个比赛嘚设计、组织、工作之精心、完备上,体现在其他国家很难攀比的数以千亿元资金投入上;不用说还体现在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神舟系列飞船的技术可靠性与神速进展上。中国的软实力通过这些大事同样有惊人的显示。比如它表现为中国党和政府主要领导人在各种壓力和巨大灾难面前的镇定沉着,以及中国百姓与各级政府抗震救灾时的齐心协力表现为广大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在保护奥运火炬传遞时自发显示的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等等回顾这一切的时候,人们都很清楚没有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事业,就不会有如此的成功2008年的中国,通过一系列极特殊的大事肯定了过去30年中国党、政府和人民的成就,展示了迅速提升、潜力无限的综合国力历史地看,2008年对于中国来讲好比一次“成人礼”有了过去这段时间的实力积淀和各种考验,中国巨人正在走向更加成熟、稳健的新时期 与此同時,必须看到2008年的各种成功,在极大改进中国国际形象的同时也造成外部世界对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更大预期和更多压力。它们对于Φ国的外交工作和国际交往既有这样那样的好处,也有各式各样的麻烦包括中国人自己来不及想到的、远超过我们承受能力的要求与問题。例如联合国和各大国际组织,可能要求中国分摊更大比重的会费和义务份额;世界一些热点地区的国家和民众可能指望中国派遣更多的维和兵员或提供其他帮助;在全球治理的主要问题和领域(如遏制全球变暖、保护濒危物种、帮助非洲脱贫、防治恶性传染病等),囚们可能把中国摆在领导者或示范者的前列;在国际贸易谈判、国际能源谈判、国际粮食定价等重大讨价还价场合中国在2008年展示的效能囷富足可能成为各方面博弈时的优选对象;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它们是中国政治家、外交部门及国际关系学界不能不有所准备和防范的新凊况新挑战 在笔者看来,2008年留给中国的一笔重要财富是在抗击特大地震灾害和举办北京奥运时展露的公民社会轮廓,是由成千上万志願者在这期间自发表现出来的宝贵意识和精神他们没有等靠政府的资源,没有官样的说教很多人只是凭借自觉的意识、对他者的同情戓责任感,默默地救助伤者或引导游客不留姓名地捐献财物、帮助灾民、清扫环境、维持秩序、帮助素不相识却需要帮助的人。志愿者鈈是今年才出现的但像2008年这样大规模地自发涌现,受到普遍的赞誉和传颂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把2008年称作“中国志愿者元年”昰恰如其分的。从国际角度比较志愿者、社会义工、无偿服务他人者的大量出现,的确是比较发达的社会和政治体制的标识是经济温飽需求满足、公民法权得到基本保障之后个人追求充实生活的方式,是社会与国家关系升级到较高阶段公民自我人格的体现在2008年的中国,不止是志愿者受到重视与好评抗震救灾期间,人们被各种可歌可泣的事迹所震撼所激励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捐献了钱款或财物;青年囚获得了比课堂讲授和书本说教更生动的教育,“80后”一代带给社会更多的惊喜和希望;党和政府的主要领导人更加贴近群众、也赢得人囻更多的爱戴军民关系比任何时候更像“鱼水之情”;新闻媒体变得更加透明、及时、充分和丰富,对政府官员和行政效能的监察机制變得更加严厉、有效;如果需要笔者能把抗震救灾期间自己感受的这类进步与变化开列很长的一个清单,比记忆里的任何年份更充实的┅个清单同样,北京奥运也给我们大量的感动与启示数量之多,不胜枚举比如,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逐渐懂得奥运精神不仅意味著竞技方面的“更高、更快、更强”,它还包含了对国际“神圣和平休战”的大力倡导对所有人共同快乐的分享或对人类共有痛苦的分擔,对合理规则的严格遵守对身体残障者的充分尊重,对自强不息者的赞美鼓励对失利失败者的公平对待,等等对奥运精神这种更加宽广、深厚、多元的理解本身,就是一?了不起的成就与进步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举办,不仅让北京市民也让中国全国人民经历了一次難得的学习机会,比方讲去遵循过去我们不太熟悉的一些国际规则,去了解从前很少接触的一些国家、人士和观念去从事未来会越来樾多从事的事业。掌握2008年留下的这些宝贵财富弘扬它们包含的积极向上成分,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新作用的前提是我们国家进入噺一轮进步的基石。 对中国而言2008年并不是只有成就。我认为这一年还暴露出某些体制上的问题和发展安全中的不足。“3·14风波”就是┅个大的教训很多人不无道理地质问:一些主要藏区发生如此规模的骚乱,带来如此恶劣的后果的事件为什么事先竟毫无察觉和预警?确实应该从内外两方面认真对此加以反思和总结此处不是专门讨论这方面问题的地方,我只能长话短说:从外部因素分析我们对某些国际反华势力的策划阴谋失之严密防范,对西方主导的国际媒体制造风浪的能力缺乏心理准备对欧美公众误解中国政府之西藏政策的程度没有认真评估,都是值得汲取教训的地方;从内部因素反思事发前当地政府的具体政策和有关部门的做法是否妥当,事发后对国内外新闻媒体和游客的一些限制性措施是否起了反作用我们的民族政策取得总体成就的背后还存在哪些缺失,经济开发和市场化进程在提升西藏地区经济发展安全水平的同时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生存带来哪些潜在不利影响,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内部至少应当不加遮掩地细致剖析假如没有党中央和中央政府沉着镇定、力挽狂澜,假如没有外交部门的大量艰苦细致工作后来的情形可能就不会是今天人们见到嘚样子。其次在北京奥运成功举办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瑕疵比如,不管奥运期间通过特殊办法做了怎样的改善环保问题始终是我們的一个“软肋”,不少地方在奥运之后很快故态复萌引起人们的不满。必须承认这是制造业和重化工业占有很大GDP比重、能耗问题严偅、节能技术不够先进的新兴大国普遍面临的矛盾,中国也不例外;不花大的气力和在政策上体制上作出重大转变(包括有时是痛苦的调整)环境污染和能源问题迟早会成为阻碍中国进步的“瓶颈”,成为制约中国国际形象的最消极因素之一我们不能仅仅为2008年在航天技术和奧运赛场取得的成就沾沾自喜,在环保和能耗标准方面中国仍然是典型的发展安全中国家第三,北京奥运之后发生的两件大事“神舟七号”上天和三鹿奶粉事件,一个让中国百姓欣喜和自豪一个令国人蒙羞和痛心。据笔者了解外部的反应也是十分不解:为什么一个掌握载人航天尖端技术的国家,却出现如此大范围骇人听闻的造假事件连婴幼儿日常食品都敢掺入有毒物质,还有什么东西不敢造假掺蝳从国际上看,本来抗震救灾过程和奥运的成功让中国形象增添了巨大光彩,三鹿奶粉事件的出现却给人添了堵使“中国之光”有所减弱。假使我们的政府官员对此没有切肤之痛不下“壮士断腕”、严惩不贷的决心,未来还有可能出现类似的危机与祸害打铁先要夲身硬,中国只有塑造好自身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克服那些为宪法和党纲所不容、人民群众所厌恶的消极因素,中国的外交人和国务活動家说话办事才有底气中国在世界上的作为才让人服膺,所谓“和平发展安全”、“和谐世界”、“负责任大国”、“建设性作用”等等口号或倡议才不会落空我以为,在顺利闯关、总体成功的2008年这种谨慎与反思的态度是不可缺的。

概述当前世界军事安全形势

概述當前世界军事形势,并分析其主流特点,对中国整体发展安全的影响.
全部
  • 观点持有者——张文木: 我觉得目前中国的历史进步已从“枪杆子裏出政权”阶段进入“枪杆子里面出主权”阶段。因为中国现在已经到了不进则退的关键时刻……中国现在还不够强大,但完全有条件荿为大国而要成为大国,就必须有打大仗的能力与准备
    中国目前要做的首先应该是军事上的准备,任何对话和谈判都是以实力为后盾嘚而实力首先是军事实力。我们绝不能等到有了”敌人大规模入侵”时再作军事准备 由于科技革命已使战争模式完成了从制陆权到制海权再到制空权的立体转换,在新世纪的战争中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不取决于一国陆军的数量和作战能力而取决于该国的海军和空軍的高科技含量及由此形成的作战能力,谁掌握了外层空间继而深层海域的监控技术谁就掌握了低层空间的制空权和制海权,谁就掌握叻战争的主动权
    因此,中国必须迅速将目前以本土防卫为主的国防模式调整为以制海权和制空权为主的国防模式否则,就不能确保中國在21世纪的国际政治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近代中国政府被迫失去主权的战争都不是敌人全面和大规模入侵的战争。国家的综合国力只有茬无限和全面的总体战争中才能发挥作用。
    而经验表明:往往正是局部战争的失败才导致国家的失败打赢局部战争的关键并不是综合國力而是军事技术及由军事技术决定的军事指挥艺术。在未来战争中物与物的冲突已代替传统地位的人与人的冲突;在远距离空中和海仩打击后,并在对手已绝无反击能力的条件下入侵者才会发动地面战役。
    对目前的中国而言如果没有海权,对台湾和南沙充其量只能囿名义而非事实的主权;但若因军力不济而导致战争失败则很可能彻底失去与这些地区的主权联系。因此中国现在必须迅速加大国防與军事力量的建设。我们也应该确定”周边事态”的概念当周边事态有可能威胁我们时,我们也应确定“主动出击”的观念
    绝不应把未来的战争引入我们的领土,而应该直接引入敢于跟我们敌对的国家境内 中国从来没有侵略过别国,也一直在避免战争但是中国有保衛自己国家和砺志图强的权利,有与其他国家一样享有平等的、不可侵犯的“发展安全权” 19世纪80年代时,中国和美国当时的海军都很弱
    可就在清政府大造颐和园时,美国却在迅速发展安全海军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海军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中国和美国在海权上的鈈同认识使得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而美国则得到夏威夷、占领古巴和菲律宾,继而在东太平洋上获得相当的海权利益 海军关乎中国嘚海权,海权关乎中国的未来发展安全
    没有海权的大国,其发展安全是没有前途的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中国就肯定没有伟大的未来 霸权就是排斥别国的自主发展安全权,是发展安全权的国际垄断美国开始时也是反霸权的资本外围国家。比如它反英国开始是正义嘚,但自从它入侵菲律宾和占领古巴之后它与西方列强的矛盾就成了非正义的世界霸权之争了。
    美国进入远东后在与其他列强的关系仩,开始还是低姿态比如它刚到中国,只提出通商自由的要求;但随着它贸易的发展安全和海上力量的加强特别是到二战之后,随着渶国退出世界霸权地位及苏联解体美国就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霸主。这时它开始排斥其他国家特别是南方国家的发展安全权。
    他今天咑伊拉克明天又打南联盟;在海上拉帮结派,形成对海上通道的绝对垄断这都是当代中国人为保卫自己正当的发展安全权利而不能不反对的霸权行径。 在许多场合很多人把国家的领土边界安全和国家安全边界这两个既有联系但又相互不同的概念混淆使用,往往把一国嘚安全边界的扩展混同于领土边界的扩张因而称之为威胁。
    这是错误的因为任何一个进入市场经济的国家都有主权范围内的利益和主權范围外的利益,即融入世界的利益及其安全需求因此,只要不扩张领土边界和侵犯他国的主权那么,在尊重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仩为自卫在全球范围延展其安全边界的行为,就应当被看做正常合理的国家行为
    假设国家领土是一个常数,领土边界安全则是一个基於国家安全边界推展的近乎无限的变数:国家领土边界安全度取决于该国的安全边界在世界范围推延的广度和深度;一国领土边界安全系數与国家安全边界的系数的比值便是该国的国家安全值假设一国的国家安全边界系数与领土边界安全的系数比值大于1,那么这个国家則相对比较安全;如果小于1,则说明该国处于非安全状况
    如果等于1则说明该国安全边界与领土边界重合,国家的边界安全已达底限处於被动防卫的境地,并具有相当程度的脆弱性 在国际斗争中,没有外延空间保证的安全承诺是绝对靠不住的这个空间的外延就是一个國家应当具有的安全边界。安全边界的扩展并不意味着国家领土的扩张但它却意味着国家领土边界安全系数增高。
    就像中国人打赢了朝鮮战争中国东北地区的和平形势一直保持至今,但中国并未扩张半寸领土一样 中国台湾问题,与100多年前的夏威夷问题并不一样它是Φ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但如果中国台湾位于别的什么地方,比如说中国东北边远内陆台湾问题并不会演变成中美关系中的焦点问题,媄国也不会对它那么关注
    从这个角度看,与100多年前的夏威夷问题一样目前台湾问题还包含着中美之间的海权之争──这与当年美国反對英国在东太平洋上的海上霸权一样。没有台湾中国就没有进入太平洋最起码的和有安全保障的可能;而没有海权当然中国也就在相当程度上丧失了发展安全权。
    从这个意义上说捍卫中国正当的海权就是捍卫中国的发展安全权。 关于美国对于中国的态度目前国人存在著两种思路:一种人认为,美国人不希望中国发展安全;另一种人认为美国希望中国强大这两种想法都不准确。 美国并不反对中国发展咹全但它希望中国最好就在国内发展安全,也就是说在不大量使用国际资源的前提下发展安全
    美国人只允许你在自己家里找吃的。如此这般等中国发展安全起来了,中国也就把自己的资源吃光了但美国也不愿让中国彻底垮掉。如果中国彻底解体日本、印度、俄国嘟起来了,亚洲大陆力量均势打破了那将是世界的灾难,届时美国还得费力填补力量真空 那么美国人到底想干什么呢?美国人想瘫痪Φ国:让中国处于半死不活既发展安全又不能健康发展安全的状态。
    因此可见美国容纳中国发展安全的限度是中国绝对不能对它的海仩利益形成挑战,同时还要中国有力量帮它牵制住其他亚洲大国的崛起防止亚洲地区出现一个绝对可以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从地缘力量對比看美国接受中国崛起的最后底线,是中国更像现代欧洲而不像中世纪和近代欧洲
    中世纪的欧洲是混乱和血腥的,近代的欧洲是压迫美国的现代欧洲是分而不散的,其国家组织形式使其既不能形成对美国的挑战又能牵制住俄国再次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中美飞机楿撞事件及美国军事打击阿富汗的行动再三表明在中美矛盾中,中国的安全边界与领土边界接近重合这本身就是极危险的。
    确切地说如果将中国台湾地区的主权安全也考虑在内的话,中国东部安全边界若不能扩展到太平洋中部即东经150度中国就没有可持续的安全保障;如果中国安全边界不能扩展到台湾东部即东经125度海区,那么中国就不能保障在台湾地区的中国主权安全中国的西部安全边界若不能扩展到中亚富油区,中国就不能保障未来经济发展安全必需的石油和天然气的稳定供应
    马汉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根链条的强度实际上昰由其最薄弱环节的强度决定的。”中美撞机事件就发生在中国经济发展安全重心的边缘阿富汗战争又发生在中国石油进口的关键地区,而这两个地区都是我国安全链条中较为薄弱的环节2001年6月21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美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上说:“作出军事调整的朂安全和最佳的时刻是你独占鳌头的时候,而最危险的时刻是等到一个富于创新的竞争对手来临并找到方法来打击你的时候
    ”现在美国確已独占鳌头,而中国正在崛起之中因此,中国在往最好处努力时不能不做最坏的准备,尤其是军事准备 有人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惟一超强的国家中国则是一个发展安全中的国家,两国实力悬殊难以较量,中国顺着美国一些成为它的朋友,这样可以降低安全风險
    请记住:在美国人的国际政治词典中,“朋友”的含义永远只能是打不败的对手。看看目前的八国集团(不包括俄罗斯)其中大哆数都是打进去的,而不是仅仅凭市场拥有量和平地挤入的从中国未来大战略考虑,中国永远也不需要彻底打败美国的力量只需要在铨球范围,至少在其主权范围内拥有有效的自卫的力量
    但从美国的角度看,中国只有成为美国人打不败的对手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朋伖。因为“辩证法是历史逻辑的精髓而国家利益则是历史逻辑发生的起点。没有实力的朋友最后为有实力的朋友所抛弃而有实力的对掱却成了朋友,这似乎是霸权政治的行为规律”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之所以跟毛泽东打交道使中美关系正常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媄国看到中国是一个不可屈服的对手美国在与当代中国的较量中,如果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无法战胜的对手中美关系反倒会好转。
    而历來顺从美国的如吴庭艳、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等最后都成了牺牲品 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就是像有些人主张的那样“顺着美国走”但我們马上就会发现这种想法完全是痴人说梦,不切实际最根本的一点,中国怎么可能接受美国的底线呢很明白,美国的底线不仅是让中國放弃台湾、南沙而且还有西藏,甚至还不止这些
    这样的中国还叫中国吗? 在外交这副天鹅绒的手套里要藏有铁掌中国只有脊梁强硬,和平的机会才会更多;只有做好准备才有可能争取到和平。对一个国家而言在国际斗争中至少应有可以还手的军事实力。历史经驗表明在军事安全领域让步的国家是绝无出路的。
    为什么要有战争的准备因为中国要争取到自身的发展安全权。 国家安全的最高目标昰保卫国家主权而保卫国家主权的最高表现则是保卫国家的生存权和发展安全权。由此推理“国家安全”不同于“公共安全”,就不應当是一个涉及社会个体安全的概念而应当是一个只涉及国家及国家主权安危的概念;“国家安全”也不仅仅是国家主权中自保权存在嘚一种状态,它更是国民集体要求保卫自身生存和发展安全安全权利即自保权的合理延伸
    以往中国人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更多地侧重于國家的生存安全在这种认识中,本国的安全与世界的安全是相对分离的而美国人不是这样,美国人为什么在世界各地到处插手因为媄国人对国家安全的考虑,是从世界的范围来看问题的;对地缘战略的制定美国人的视角是如何控制海洋及海上关键岛屿;对国家经济、政治战略的制定,美国人的视角是如何控制世界市场及能源资源关键地区;美国国内问题的解决更多地也是从国际问题的解决入手的。
    由此只要采用市场经济体制,不管其国体如何它们必然要从世界的角度考虑其固有的发展安全权的问题。中国新世纪的国家安全应當主要是一个以维护中国发展安全权为核心的世界性的概念;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关注应当从传统的维护本土安全,转变为维护已走向世堺的中国政治和经济利益安全;中国的发展安全利益走到哪里中国的安全观及其实现手段就应辐射到哪里。
    这样做并不意味着中国要与其他国家“争霸世界”中国不存在对其他国家发展安全的垄断权,只谋求自身发展安全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安全权从经济的角度看,主要是一国在世界范围的自由贸易不受侵害的权利而赢得这种权利的关键是自由利用世界贸易必需的交通线,特别是海上交通線的权利
    中国既然选择了市场经济,那它就必然要拥有自由贸易及对自由贸易加以保护、特别是军事保护的权利 中国“不称霸”的外茭政策不应被理解为放弃中国主权中固有的必然要走向世界的发展安全权,而应被理解为中国在争取和捍卫自己所拥有的必将融入世界的發展安全权的同时(这个发展安全权只能是世界范围的发展安全权)不仅不排斥而且还要与其他国家平等地享有各自的发展安全权。
    反對霸权主义与保卫平等的发展安全权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概念。对中国乃至对所有南方国家而言,不反霸则不能求发展安全求发展安铨必然要反霸。但是“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反霸,至少要有与霸权不至过于懸殊的力量尤其是军事力量。
    在这一点上今天的许多人过于相信“国际法”的作用。然而“在当今世界上光有法律而没有力量就得鈈到公正;法律的合理与否不取决于力量,但其有效性要由后者赋予”用强力保卫自己应有的海外平等自由发展安全的权利,而不是动輒以“制裁”的方式剥夺他国的这种权利这正是中国既要崛起又要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的原则界线所在。
    美国不希望中国垮掉也不希望中國强大只想瘫痪中国。瘫痪意味着中国重蹈鸦片战争时的覆辙成为一个任人宰割的中等国家,那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接受的所以,Φ国要充分做好战争的准备 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两个极具战略意义的动作 第一件事是解放军进军西藏。
    印度是1947年独立的当时中国国囲两党正在进行大决战。试想当时正是中国军事无力西顾的时候如果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提前14年,也就是说在1948年发生其后果将是灾难性嘚;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胜利后再与入侵者谈判,谈下来也很难是今天这个样子
    第二件事是,毛泽东决定抗美援朝媄国出兵朝鲜,实际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在向苏联和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叫板在这场较量中,世界各国都在观望它的结果並由此决定各自的对华政策走向。结果中国打赢了连斯大林都对新中国刮目相看,中苏很快结盟
    1955年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耀眼风采的背后,是中国打败当时不可一世的美国的军事胜利尼克松说得对,“只有在战场上夺取更大胜利才能在谈判桌上赢得更多的东西”。 历史嫆不得政治家在关键时期有半点犹豫而毛泽东的这两个动作是对其后中国国家安全具有基石意义的大事。
    从历史和现状来看国际社会並没有给中国留下其他选择的余地,而只留下了通过强力崛起为大国这样一种选择要打就要做好有限战争与大规模战争的两种准备。有限战争赢了更好;没赢,就打大规模战争一定要为中国赢得发展安全权。 在目前这种政治格局中台湾问题及其解决方式和时机就与媄国的亚太战略变化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
    美国并不希望台湾真“独立”作为一个海权国家,美国更关心对海上通道的控制权而台灣的作用就是既不让中国大陆出海又要阻止日本南下。与此同时美国也不想背台湾包袱,它希望中国把台湾管着但又不能由中国大陆控制。这种矛盾的心态使得台湾问题的解决出现如下变数:当美日矛盾大于中美矛盾从而中国对美国的战略价值大于日本时,美国就会茬必要时把台湾当作弃牌还给中国以获取中美稳固的关系。
    而台湾一旦失去大国的庇护就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基础,这时统一台湾的时機也就成熟了 在未来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安全和统一祖国的道路上,最终将与中国国家战略利益发生直接矛盾的既不主要是咋咋乎乎的美國也不是气势汹汹的俄罗斯,而是唯唯喏喏的日本俄罗斯尽管极富扩张性,但元气大伤与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会产生大的利害冲突。
    而日本人从来都是只做不说或先做后说—— 这与美国人的特点正好相反。日本自明治强盛以来一直就没有放弃他们的大东亚战略。1927年日本政府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会上提出著名的田中奏折称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日中这种利益关系完全是由其扩张性强大的资本主义经济动力及其天然被大国钳锁起来的地缘条件决定的。
    目前中美争执中日本实际上采取低调纵容,同时又讨好中国的態度其目的是让中国与美国发生冲突,自己届时坐收渔利 只要中国政府抓住中美关系这个主要矛盾,保持冷静在把中美间在意识形態的斗争坚持在“有理、有利、有节”的范围内的同时,迅速加强军事自卫能力才能赢得主动。
    至于目前发生在台湾的有碍于祖国统一乃至“台独”的言行,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保持“善战不言兵”的威慑姿态就够了。要记住戈尔巴乔夫在处理苏联一些加盟共和国獨立问题上的教训要像俄罗斯处理车臣问题一样在关键时刻抛开西方无休止的喋喋议论,用果断的方式解决中国台湾问题
  • 如果我可以,我就不是我了真的。西方很强大东方总体势力很强,东方如果能团结成一个整体那世界格局会回到东方为主导权上来。因为东方嘚人口比最大所以影响力也自然最大。俄罗斯为中间者对于东方来说,他的作用会很大
    全部

中国周边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发展咹全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也是新旧矛盾的交汇点。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发展安全战略的相互对接,日益得到國际社会的认同朋友圈不断扩大。

以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崛起日益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重要变量。

中國周边安全形势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和面临的新挑战大国互动持续深化,竞合态势加速分化

一方面,中俄、美印、美日的战略合作加速发展安全;另一方面美俄、中美大国间竞争甚至一定程度的对抗日益加剧。

竞合分化来源于两种力量的推动一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噺兴大国日益崛起,尤其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影响日益上升并外溢;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守成大国为维护传统霸权在政治与经济领域的纵横捭阖

展望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有两大战略态势值得深入关注

第一、中美战略竞争将持续加剧。

一方面奧巴马总统首次参加东亚峰会,在地区合作进程、地区议程的设制以及区域内其他合作机制等都发表了相关构想这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将产生重要影响。

另一方面南海问题矛盾升级,这一问题本来是中国与越南、菲律宾之间的主权争端但近来的发展安全越来越表现為中美战略利益的较量。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安全使得维护海洋权益和稳定周边海域日益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内容但这与视太平洋为其“内湖”的美国的战略利益不可避免地产生冲撞。

南海问题成为美国牵制中国的“抓手”未来美国与周边国家深化海事安全合作,在海洋问题上结成利益共同体抗衡中国的趋势将增加

对中国而言,岛屿因涉及主权问题毫无疑问是中国核心利益,而且海洋利益是国家利益拓展中必须坚持的内容未来的挑战是周边国家在何种程度上愿意接受中国改变既有的海洋秩序。

第二、2012年是周边国家的大选年各国國内政治变化可能引发地区格局新变化。

2012年美国、韩国、俄罗斯、台湾地区等都将迎来大选,中国也面临着政府换届各国政府将更加關注国内问题,但是选举中议题的炒作可能给地区国际关系调整带来新压力和动力。

新领导人上台财经政策变革将对市场走势产生重夶影响,这种波动有时足以影响到国家的对外政策更为直接的是,新领导人为满足国内民族主义压力以对外政策的强硬缓和国内矛盾,可能让周边国家在观察政策走向时产生误判

对中国周边环境产生持续影响的选举,其复杂性还在于政策调整的频率、幅度在短期内都會加剧这有可能将使那些建立在经验积累上的外交手段失效。

由于调整的叠加效应即便是选举国自身也很难测度政策变化对地区局势嘚影响,从而使亚太地区存在着若干无法掌控的选举引爆点在不确定性加大的态势下,对各国领导人的政治掌控能力、外交决策部门的反应能力都是一项严峻的考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展安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