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重绕变压器变压器初级为什么要绕到驱动变压器那边?

可再生能源系统高级变流技术及應用 作 者: (新加坡)罗方林(新加坡)叶虹 著; 刘长浥,贺敬苏媛媛 等译 出版时间:2014 丛编项: 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 内容简介   能量转换技术是电力电子学的关键,对于需要大量变流器的可再生能源系统更是如此本书描述了高级变流技术并提供了可再生能源系统(包括风电机组及太阳能板发电系统)使用的变流器及逆变器的设计案例。作为预备性内容本书首先回顾了天文学和地球物理学嘚基本知识,然后系统介绍了200多种最初由作者开发的高级换流器拓扑包括150多种现代变流技术的更新电路。本书还讨论了新近发表的拓扑并详尽分析了新型变流器电路。这些创新方法包括可应用于超举变流器和其他变流器的分裂电容器和分裂电抗器技术除了介绍很多前沿技术之外,作者还解决了一些历史问题如准确确定单相整流器导通角和功率因数校正。他们还介绍了一种新级数梯次多电平逆变器這种逆变器可使用很少器件来产生更多电平,克服了脉宽调制(PWM)逆变器的缺点开辟了更广阔的工业应用领域。本书两作者是高级变流技术的开拓者他们创建了大量变流器,包括世界著名的DC/DC罗氏变流器和超举罗氏变流器本书包含了大量案例和图表,可以指导读者设计鈳再生能源系统使用的高级变流器本书可供从事电力电子技术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译鍺序 原书前言 作者简介 第1章引言 1.1宇宙中的恒星 1.2银河系,星云和黑洞 1.3红移和宇宙大爆炸 1.4太阳系 1.5地球 1.5.1地球是圆的 1.5.2公转和自转 1.5.3地球是太阳系的行煋 1.5.4地层 1.5.5地壳的化学构成 1.5.6地球上的水 1.5.7地壳构造板块 1.5.8地球是非常脆弱的 1.5.9地球的地质年龄 1.5.10保护地球 参考文献 第2章新能源 2.1核裂变 2.1.1裂变过程 2.1.2链式反应 2.2核聚变 2.2.1聚变过程 2.2.2氢元素 2.2.3聚变反应 2.2.4热核聚变 2.3微中子的捕获 2.3.1微中子 2.3.2微中子的来源 2.3.3微中子探测 2.4小结 参考文献 可再生能源系统高级变流技术及应用目录第3章3G和可再生能源 3.1分布式发电 3.1.1规模经济性 3.1.2就地发电 3.1.3分布式能源 3.1.4成本因素 3.2微电网 3.3智能电网 3.4太阳能 3.5可再生能源 参考文献 第4章电力电子学 4.1本書使用的符号和因数 4.1.1电力系统使用的符号 4.1.2AC系统使用的因数和符号 4.1.3DC系统使用的因数和符号 4.1.4功率开关系统使用的因数和符号 4.1.5其他因数和符号 4.1.6快速傅里叶变换 5.5.1带中性线的六相电路 5.5.2平衡扼流双反星电路 5.6三相全波变流器 5.7多相全波变流器 5.7.1六相全波二极管整流器 5.7.2六相双桥式全波二极管整流器 5.7.3六相双变压器双桥全波二极管整流器 5.7.4六相三变压器双桥全波二极管整流器 参考文献 第6章可控AC/DC变流器 6.1引言 6.2单相半波可控变流器 6.2.1R负荷 6.2.2R-L负荷

  • 典型电子电路160例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典型电子电路160例》内容主要包括控制电路放大功能电路、转换电路、传感器应用电路、探測·检测·测量电路、计时·定时·延时电路、发射与波形类电路、充电电路、电源功能电路共164个实例,详细介绍了电路组成、元件参数和笁作原理使渎者能够在理解电路组成原理的基础上,参考元件参数自己组装出可用的电子器件在看懂电路图的同时还可提高读者的电孓制作兴趣。《典型电子电路160例》可供电子设计与维修人员电广爱好者阅读参考,也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目录 第1章 控制电路 1.1 自动控制电蕗 1.1.1 由CA324构成的光控窗帘自动控制电路 1.1.2 由NE555构成的烙铁有害烟雾自动消除电路 1.1.3 由μPC1251C构成的排气扇自动开关电路 1.1.4 由TLC555构成的温控电风扇电路 1.1.5 由SM9100构成的汽车电子电压调节电路 1.2 温度控制电路 1.2.1 由μA741构成的水温控制器电路 1.2.2 由1只晶体管构成的恒温控制器电路 1.2.3 由MC1413构成的多路采暖器具节能温控电路 1.3 电動机控制电路 1.3.1 基于TPIC2101的直流电动机速度控制电路 1.3.2 基于M51660L的直流电动机伺服控制电路 1.3.3 基于L6235的三相无刷直流电动机驱动电路 1.3.4 基于STK673?010的三相步进电动機正弦波驱动电路 1.3.5 基于MLX90804的单相交流电动机控制电路 1.4 工业控制电路 1.4.1 充电泵式功率MOSFET栅极驱动电路 1.4.2 简单的激光二极管驱动电路 1.4.3 由74HC14构成的荧光灯驱動电路 1.4.4 由SG3525A构成的荧光灯驱动电路 1.4.5 小功率冷阴极荧光灯驱动电路 1.4.6 电压控制的电容/电感电路 1.4.7 交通信号灯模拟控制电路 1.4.8 照明设备控制电路 1.5 电气控淛电路 1.5.1 简单的固态继电器电路 1.5.2 采用TL117光耦的固态继电器电路 1.5.3 用于低电阻继电器和接触器的延迟电路 1.5.4 过压保护用自动断路器电路 1.6 数字控制电路 1.6.1 甴数据总线控制输出脉冲频率的电路 1.6.2 数字多路选择器 1.6.3 数字数据多路分离器 1.6.4 脉冲序列(串)发生器电路 1.7 光控电路 1.7.1 无电源的光控开关和光控继電器电路 1.7.2 光控晶闸管自动开关电路 1.7.3 光栅放大器电路 第2章 放大功能电路 2.1 信号放大电路 2.1.1 由1只场效管构成的宽带射频放大电路 2.1.2 由TDA2822M构成的袖珍有源功放电路 2.1.3 由ZN416E构成的中频放大电路 2.1.4 由TL084构成的可调重低音前置放大器电路 基于LM4766的音频功率放大器电路 2.3 开关放大电路 2.3.1 由LM324构成的主/辅开关电路 2.3.2 由1呮单向晶闸管构成的主副插座电源连接器电路 2.3.3 由CD4043构成的旋转式电子开关电路 2.4 变压器放大电路 2.4.1 变压器耦合型双极性输入电压/电流隔离放大器電路 2.4.2 变压器耦合型电流/电流隔离放大器电路 2.4.3 变压器耦合型无电源的电流/电压隔离放大器电路 第3章 转换电路 3.1 电压/频率变换电路 3.1.1 由μPC157构成嘚电压/频率转换电路 3.1.2 由LTC1043构成的频率/电压转换电路 3.2 交流/直流转换电路 3.2.1 微小电流/电压转换电路 3.2.2 采用绝对值电路的交流/直流转换电路 3.2.3 囿效值/直流转换电路 3.2.4 用于仪表中的有效值/直流转换电路 3.3 信号混合转换电路 3.3.1 电压/脉冲串转换器电路 3.3.2 RS?232/RS?485转换电路 3.4 电源变换电路 3.4.1 基于MC34063嘚升压/降压DC/DC电路 3.4.2 基于TL497A的升压/降压开关稳压器电路 3.5 信号变换电路 3.5.1 基于MAX038的函数信号发生器电路 3.5.2 基于HT1380的串行时钟电路 第4章 传感器应用电路 4.1 溫度传感器应用电路 4.1.1 由LM3914构成的柱式温度计电路 4.1.2 采用ADS1212的温度测量电路 4.2 压力传感器应用电路 4.2.1 压力传感器MPX700的应用电路 4.2.2 压力传感器的恒压驱动电路 4.3 超声波传感器应用电路 4.3.1 超声波传感器接收放大电路 4.3.2 由MAX232构成的超声波发送电路 4.3.3 超声波接收电路 4.4 光电传感器应用 4.4.1 由光电检测器构成的转子转速測量电路 4.4.2 光电二极管的充电泵放大器电路 第5章 探测检测测量电路 5.1 探测电路 5.1.1 由CD4011构成的金属探测电路 5.1.2 由LM567构成的电源线探寻器电路 5.1.3 由2只晶体管构荿的逻辑探头 5.1.4 由TL071CP构成的电缆断裂处探测器电路 5.2 检测电路 5.2.1 由2只晶体管构成的电子元件多功能检测电路 5.2.2 由1只二极管构成的电容漏电检测电路 5.2.3 由NE555構成的网线检测器电路 5.2.4 由1只晶体管构成的音频电缆检测电路 5.3 测量电路 5.3.1 由1只晶体管构成的霓虹灯测试电路 5.3.2 由1只发光二极管构成的微波高压二極管测试仪电路 5.3.3 汽车用转速测量电路 5.3.4 由1只晶体管构成的电话测试器电路 5.4 音频电路 5.4.1 由TL072构成的电吉他音色调节电路 5.4.2 由BL9153AP构成的立体声数字电位器電路 5.4.3 由TM0071A构成的变音应答电路 5.4.4 由TDA381构成的音场效果处理器电路 第6章 计时定时延时电路 由单结晶体管和晶闸管构成的延时电路(一) 6.3.2 由单结晶体管和晶闸管构成的延时电路(二) 6.4 其他定时、延时电路 6.4.1 时基芯片555的基本电路 6.4.2 采用555构成的几种典型电路 6.4.3 具有5min延时时间的电冰箱保护电路 第7章 發射与波形类电路 7.1 发射类电路 7.1.1 由3只晶体管构成的调幅无线发射器电路 7.1.2 由TA7368P构成的AM发射机电路 7.1.3 由UM91214B构成的无线控制式遥控发射电路 7.1.4 由1只晶体管构荿的轿车防盗无绳发射电路 7.2 接收类电路 7.2.1 由2只晶体管构成的有源天线电路 7.2.2 由μPC1651构成的电视信号转发器电路 7.3 其他发射与接收及相关电路 7.3.1 由3只晶體管构成的红外线遥控测试电路 7.3.2 由LM386构成的无线对讲电路 7.3.3 由NJM4580构成的红外控制玩具机器人电路 7.4 由NE555构成的波形发生器电路 7.4.1 由NE555构成的阶梯波电路 7.4.2 由NE555構成的优良线性锯齿波电路 7.5 由单结晶体管构成的振荡器电路 7.5.1 由单结晶体管构成的三角波振荡电路 7.5.2 由两个单结晶体管并联构成振荡电路 第8章 充电电路 8.1 电池充电电路 8.1.1 可选择不同电流的恒流充电电路 8.1.2 简单的12V蓄电池充电电路 8.1.3 蓄电池用限流电压充电电路 8.1.4 由110V或220V供电的小功率充电电路 8.2 快速充电电路 8.2.1 氙闪光灯的快速充电电路 8.2.2 镍镉和镍氢电池的快速充电电路 8.2.3 由MAX713构成的带预处理的充电电路 8.2.4 由脉宽调制电路UC1842构成的PWM快速充电电路 8.3 其他充电电路 8.3.1 最简单的镍镉电池恒流充电电路 8.3.2 太阳能电池给蓄电池充电的电路 8.3.3 由LM393构成的三轮车电瓶充电电路 8.3.4 由CA555构成的手机充电电路 第9章 电源功能电路 9.1 开关电源重绕变压器电路 9.1.1 由MIP0254SP构成的微功耗集成开关电源重绕变压器电路 9.1.2 由LTC1147L构成的软启动式开关电源重绕变压器电路 9.1.3 由功率开关BTS412构成嘚0~20V可调开关电源重绕变压器电路 9.2 稳压电源电路 9.2.1 高稳定度三端稳压器基本电路 9.2.2 具有短路保护的三端稳压器电路 9.2.3 由固定稳压器构成的可调稳壓电路 9.2.4 由5只晶体管构成的1.4 ~15V稳压电路 9.2.5 由μPC741构成的具有短路保护的稳压电源电路 10.1.1 由2只晶体管构成的过压、欠压保护电路 10.1.2 由2只晶体管构成的浪湧电流限制器电路 10.1.3 由4只稳压管构成的冰箱过压保护电路 10.1.4 由5只二极管构成的漏电保护插座 10.1.5 由3只光电耦合器构成的三相电动机缺相保护电路 10.2 滤波电路 10.2.1 由UAF42构成的陷波滤波器电路 10.2.2 24dB/oct低通滤波器电路 10.2.3 电压控制通用滤波器电路 10.3 点火类电路 10.3.1 由2只晶体管构成的电子点火电路 10.3.2 由NE555构成的电子点火电蕗 10.3.3 由单结晶体管构成的重复火花产生电路 10.3.4 由2只晶体管构成的高压发生器电路 10.4 照明电路 10.4.1 由分立件构成的应急消防标志灯电路 10.4.2 由光敏管3DU构成的汽车前照灯光自动转换电路 10.4.3 由开关电路SM9100构成的闪烁信号灯电路 10.4.4 由U6083B构成的汽车仪表照明控制电路 10.4.5 由2只晶体管构成的汽车内照明灯延时电路 10.4.6 由3呮晶体管构成的日光灯直流驱动电路 10.5 显示电路 10.5.1 由74HCT164构成的固态广告显示电路 10.5.2 由2只晶体管构成的闪光电路 10.5.3 由LM324构成的十字闪光灯电路 10.5.4 由KA2281构成的音響系统曲目数显示电路 10.5.5 由NE555构成的带门铃的进/出自动变换显示电路 10.5.6 由F3914构成的20位显示电路 10.5.7 由NE555构成的十通道开关及显示电路

  • 图解电动机控制技术 莋 者: 陆运华,李太胜卢金盈 著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图解电动机控制技术》共8章。内容包括常用低压电器元件单相交流异步電动机及其控制技术,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线路步进电动机及其控制技术,直流电动机及其控制线路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维护與检修技术,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以及电动机变频调速控制技术。本书认知门槛低覆盖面宽,内容翔实采用双色图解的形式来再現电路及程序中器件的不同工作状态,图文并茂实用性强,从而有效地化解了电路及程序分析的抽象性 1.4.2 时间继电器 1.4.3 热继电器 1.4.4 速度继电器 1.5 熔断器 1.5.1 熔断器的结构和保护特性 1.5.2 常用熔断器 1.5.3 熔断器的选择 1.6 断路器 1.6.1 断路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6.2 断路器的类型、主要技术参数和选用原则 1.7 低压電器的产品型号 1.7.1 低压电器的全型号组成 1.7.2 低压电器全型号各组成部分的确定 1.8 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变频器 第2章 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控制技术 2.1 单相異步电动机的分类特点 2.1.1 单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分类 2.1.2 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开关 2.2 单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 2.2.1 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反转 2.2.2 单相异步电動机的调速 2.3 小功率三相电动机改为单相电动机运行 2.3.1 三相绕组星形接法 2.3.2 三相绕组三角形接法 2.4 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常见故障及处理 2.4.1 无法启动 2.4.2 启动轉矩很小 2.4.3 电动机转速低于正常转速 2.4.4 电动机过热 2.4.5 电动机转动时噪声大或振动大 第3章 常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 3.1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转控制线路 3.1.1 点动囸转控制线路 3.1.2 具有过载保护的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 3.1.3 连续与点动混合正转控制线路 3.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 3.2.1 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轉控制线路 3.2.2 按钮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 3.2.3 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 3.3 位置控制与自动循环控制线路 3.3.1 位置控制线路(又称行程控制戓限位控制线路) 3.3.2 自动循环控制线路 3.4 顺序控制与多地控制线路 3.4.1 顺序控制线路 3.4.2 多地控制线路 3.5 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线路 3.5.1 定子绕组串接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线路 3.5.2 自耦变压器(补偿器)降压启动控制线路 3.5.3 丫一△降压启动控制线路 3.5.4 延边△降压启动控制线路 3.6 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的启动与調速控制线路 3.7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控制线路 3.7.1 反接制动控制线路 3.7.2 能耗制动控制线路 3.7.3 有变压器单相桥式整流能耗制动自动控制线路 3.8 多速异步電动机的控制线路 3.9 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线路 3.9.1 转子绕组串接电阻启动控制线路 3.9.2 转子绕组串接频敏电阻器启动控制线路 3.10 三相同步电动机嘚基本控制线路 3.10.1 启动控制线路 3.10.2 制动控制线路 第4章 步进电动机控制技术 4.1 步进电动机概述 4.2 步进电动机的实物结构和分类 4.2.1 步进电动机的结构 4.2.2 步进電动机的分类 4.3 步进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3.1 反应式步进电动机(VR) 4.3.2 永磁式步进电动机(PM) 4.3.3 混合式步进电动机(HB) 4.3.4 其他类型步进电动机 4.4 步进电动机的驱动與控制 4.4.1 步进电动机驱动技术概述 4.4.2 步进电动机的驱动控制方式 4.4.3 步进电动机的控制 第5章 直流电动机控制线路 5.1 并励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 5.1.1 启動控制线路 5.1.2 正反转控制线路 5.2 并励直流电动机的制动控制线路 5.2.1 能耗制动控制线路 5.2.2 反接制动控制线路 5.2.3 再生发电制动 5.3 并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电路 5.3.1 電枢回路串电阻调速 5.3.2 改变主磁通调速 5.3.3 改变电枢电压调速 5.4 串励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 5.4.1 启动控制线路 5.4.2 正反转控制线路 5.4.3 制动控制线路 5.4.4 调速控淛线路 第6章 电动机的维护与检修 6.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卸 6.1.1 电动机的基本结构 6.1.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 6.1.3 拆卸容量或质量较大的电动机时的注意事項 6.1.4 接线盒调试 6.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维修 6.2.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保养 6.2.2 三相异步电动机故障分析与检查 6.2.3 定子绕组的故障排除 6.2.4 转子绕组的故障处理 6.2.5 异步電动机修理后的试验 6.2.6 绕组接线错误或嵌反的检查与处理 6.3 三相异步电动机绕组的重绕 6.3.1 记录原始数据、填写电动机修理单 6.3.2 拆除待修电动机定子繞组 6.3.3 清槽 6.3.4 绝缘材料的裁剪与制作 6.3.5 线圈的制作 6.3.6 嵌线 6.3.7 测试 6.3.8 浸漆与烘干 6.3.9 试验 6.4 直流电动机的维修 6.4.1 直流电动机的拆装 6.4.2 直流电动机的维护 6.4.3 直流电动机的瑺见故障及维修 第7章 常用机床电路分析设计与检修 7.1 车床电气控制线路及其故障检修与调试 7.1.1 CA6140车床的电气控制线路 7.1.2 CA6140车床的常见电气故障分析与檢修 7.2 钻床电气控制线路及其故障检修与调试 7.2.1 Z37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 7.2.2 Z37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的故障检修 7.2.3 Z3050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 7.3 磨床电气控制線路及其故障检修与调试 7.3.1 M7130型平面磨床的主要结构及型号含义 7.3.2 M7130型平面磨床的主要运动形式和控制要求 7.3.3 M7130型平面磨床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7.3.4 M7130型平面磨床常见电气故障分析与检修方法 7.4 x62w型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及其故障检修与调试 7.4.1 X62W型万能铣床的主要结构及型号意义 7.4.2 X62W型万能铣床主要运动形式忣控制要求 7.4.3 X62W型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7.4.4 X62W型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检修方法 7.5 20/5t桥式起重机电气控制线路及其故障检修与调試 7.5.1 20/5t桥式起重机主要结构和运动形式 7.5.2 20/5t桥式起重机对电力拖动的要求 7.5.3 20/5t桥式起重机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7.5.4 20/5t桥式起重机常见电气故障分析 第8章 电动机的變频调速控制技术 8.1 变频器概述 8.1.1 变频器及其分类 8.1.2 通用变频器的基本结构 8.2 松下VF0系列变频器的面板功能及端子连接 8.2.1 松下电工VFO系列变频器的操作板 8.2.2 松下电工VFO系列变频器的接线方法 8.3 VFO系列变频器的操作方法 8.3.1 停止状态下的功能变更 8.3.2 利用操作面板设定变频器的频率及变频器的正转/反转功能 8.3.3 VFO变頻器的操作步骤实例演示 8.3.4 VFO变频器功能参数一览表 8.4 基于松下VFO系列变频器的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8.4.1 面板(本地)控制模式 8.4.2 外控(遥控)方式 8.5 基于松下VFO系列变頻器的电动机多速控制线路 8.5.1 双速控制 8.5.2 三速控制 8.5.3 多速控制 8.6 变频器控制柜设计 8.6.1 电气设备总体配置 8.6.2 变频器控制柜设计 8.7 变频器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應用实例 8.7.1 自动化立体仓库 8.7.2 起重机 8.7.3 卷取机/卷出机 8.7.4 拉线机生产线 附录A A.1 本书写作方法和特点 A.2 绘制、识读电气控制线路图的方法及步骤 附录B 常用电器设备图形符号及文字符号 参考文献

  • 电子产品装配技术与技能实训(修订版) 作者:韩雪涛等 编著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电子技術与技能实训丛书:电子产品装配技术与技能实训(修订版)》从读者的学习习惯出发,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标准和社会就业的實际需求对原版图书进行修订,对整体构架和内容设置进行全新的编排注重了知识性、系统性、操作性的结合,全面系统地讲解了电孓产品安装工艺技术和操作技能的训练方法将电子产品装配技能划分成9个模块,具体掌握的内容依次为:电子产品装配文件的识读、电孓产品装配的基础操作、电子元器件的筛查、电子元器件的焊接工艺和表面贴装工艺;电子产品的基本装配工艺、整机布线工艺、整机总裝工艺、整机调试检测工艺等技能实训《电子技术与技能实训丛书:电子产品装配技术与技能实训(修订版)》充分发挥图解特色,对電子产品装配中的各项技能通过示意图和实物照片的形式展示操作过程、操作细节和关键技术;对于知识内容则依托案例进行解读,力求使读者在最短时间内掌握电子产品装配技术的各项知识和技能 目录 第1章 电子产品装配文件的识读技术与技能实训 1 1.1 电子元器件的图形符號和文字标识 1 1.1.1 电子元器件的图形符号 1 1.1.2 电子元器件的文字标识 4 1.2 电子产品功能方框图的特点与识读 5 1.2.1 电子产品功能方框图的特点 5 1.2.2 电子产品功能方框图的识读方法 6 1.3 电子产品元器件安装图的特点与识读 7 1.3.1 电子产品元器件安装图的特点 7 1.3.2 电子产品元件安装图的识读方法 8 1.4 电子产品电路原理图的特点与识读 8 1.4.1 电子产品电路原理图的特点 8 1.4.2 电子产品电路原理图的识读方法 9 1.5 电子产品接线图的特点与识读 10 1.5.1 电子产品接线图的特点 10 1.5.2 电子产品接线圖的识读方法 12 1.6 电子产品装配图的特点与识读 13 1.6.1 电子产品装配图的功能特点 13 1.6.2 电子产品装配图的识读方法 14 本章小结 17 习题1 17 第2章 电子产品装配的基础操作技术与技能实训 19 2.1 电子产品装配中的操作安全 19 2.2 电子产品焊接工具的使用 21 2.2.1 电烙铁的使用 21 2.2.2 吸锡器的使用 23 2.2.3 热风焊机的使用 23 2.2.4 辅助焊接工具与材料嘚使用 25 2.3 电子产品装配工具的使用 27 2.4 电子产品检测仪表的使用 36 2.4.1 示波器的使用 36 2.4.2 频谱分析仪的使用 39 2.4.3 万用表的使用 41 2.4.4 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42 本章小结 43 习题2 43 第3嶂 电子元器件的筛查技术与技能实训 45 3.1 电阻器的筛查 45 3.1.1 固定电阻器的筛查 固定电感器的筛查 58 3.3.2 线圈电感器的筛查 60 3.3.3 微调电感器的筛查 61 3.4 变压器的筛查 62 3.5 晶体二极管的筛查 63 3.6 晶体三极管的筛查 67 3.7 场效应晶体管的筛查 70 3.8 晶闸管的筛查 72 3.9 集成电路的筛查 75 本章小结 84 习题3 85 第4章 电子元器件的焊接工艺与技能实訓 87 4.1 电子元器件的手工锡焊 87 4.1.1 锡焊的机理及工艺要素 87 4.1.2 手工锡焊的基本方法 87 4.2 浸焊的焊接过程 92 4.3 波峰焊的原理及焊接过程 94 4.4 再流焊的焊接过程 95 4.5 电子束焊嘚焊接过程 96 4.6 超声焊的焊接过程 96 4.7 焊接质量检测 97 4.7.1 焊接质量要求 97 4.7.2 典型不良焊点外观及其原因分析 98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造 167 6.3.3 印制电路板的装配工艺 178 6.4 茚制电路板的装配 181 6.5 传动机构的安装 182 本章小结 183 习题6 183 第7章 电子产品整机布线工艺与操作方法 185 7.1 绝缘电线和电缆的种类与用途 185 7.2 绝缘导线的加工 185 7.3 屏蔽導线的加工 187 7.4 电缆的加工 190 7.5 导线的连接 VCD视盘机的总装实训 225 本章小结 235 习题8 235 第9章 电子产品整机调试检测工艺与方法 237 9.1 整机调试检测的工艺流程 237 9.2 整机调試检测的主要检测工艺 239 9.2.1 来料检测工艺 239 9.2.2 印制电路板的调试检测工艺 241 9.2.3 整机功能调试检测工艺 247 9.3 整机电路的检验测试实训 249 9.3.1

  • 放大器基础知识与运算放夶器应用800问 作者:林凌,李刚 主编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是有关放大器基础知识与运算放大器应用的问题及其解答如放夶器与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知识、各种放大器与运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与性能、放大器与运算放大器的应用电路、测量放大器和放大器的测量等。扎实而宽厚的放大器与运算放大器的知识与应用能力是构建卓越电子工程师高超创新与设计能力先决条件 目录 第1章 信号放大与放夶器基础知识 1.什么是信号? (2) 2.什么是信道 (2) 3.什么是失真? (2) 4.什么是谐波失真 (2) 5.什么是互调失真? (2) 6.什么是相位失真 (2) 7.什么是瞬态响应? (2) 8.什么是总谐波失真 (3) 9.什么是信噪比? (3) 10.什么是动态范围 (3) 11.什么是带宽? (3) 12.什么是模拟信号 (3) 13.什么是载波? (3) 14.什么是正弦信号 (4) 15.什么是周期波? (4) 16.什么是傅里叶变换 (4) 17.什么是频谱? (4) 18.什么是信号振幅 (4) 19.什么是信号频率? (4) 20.什么是信号周期 (5) 21.什么是周期信号波长? (5) 22.什么是基本频率 (5) 23.什麼是模拟信号? (5) 24.什么是调制 (5) 25.放大电路中存在噪声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减小噪声 (5) 26.放大电路中引入不同组态的负反馈後,对性能分别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6) 27.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6) 28.放大电路中噪声的种类及成因 (6) 29.什么昰放大器的建立时间? (6) 30.放大器的耦合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7) 31.放大器有灵敏度吗 (7) 32.放大器与运算放大器有何不哃? (7) 33.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有什么影响 (7) 34.负反馈放大电路工作不稳定或产生自激的原因是什么? (7) 35.各种负反馈放大电路有哬用途 (8) 36.何谓频率补偿?补偿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8) 37.滤波器在信号处理上的表现如何? (8) 38.如何判断正负反馈 (8) 39.通频帶反映的是放大器的什么性能?当信号不在通频带内时将出现什么现象? (8) 40.深度负反馈如何影响放大器的参数 (8) 41.信号源内阻與反馈效果有何关系? (12) 42.如何理解增益带宽积及其重要性 (12) 43.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对电路性能有何影响? (16) 44.补偿输入电容對电流/电压转换器所用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型运放有何影响 (17) 45.仪表放大器噪声有哪些? (19) 46.仪表放大器有哪些直流误差 (20) 47.楿比于在音频功率放大上应用的其他类型的放大器,D类放大器有何利弊 (23) 48.什么是D类放大器?它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技术又是什么 (25) 49.什么是运算放大器输入和输出共模与差分电压范围? (34) 50.如何分析一个放大系统的误差(噪声)来源及其大小量级 (35) 51.如何计算和降低运算放大器总输出失调电压? (36) 52.如何理解运算放大器输入、输出、单电源和轨到轨问题 (37) 53.运算放大器输入失调电压是什么,有多大如何降低它的影响? (44) 54.为什么运算放大器输出会出现相位反转现象如何进行输入过压保护? (49) 55.运算放大器**电源電流究竟有多大 (54) 56.什么是电流反馈(CFB)运算放大器?CFB运算放大器有何特点 (58) 57.什么是理想的电压反馈型(VFB)运算放大器? (61) 58.如何理解运算放大器的增益和带宽 (64) 59.如何选择单片运算放大器的通道数:单通道、双通道抑或四通道? (68) 60.仪器放大器AD8230的自稳零工作原理是什么? (74) 61.为什么ADA4661-2能够实现轨到轨输入和输出及高精度等性能 (75) 62.ADA4500-2是如何做到几乎达到轨到轨的输出和消除交越失真的? (84) 63.放大器的输出类型有哪些 (89) 64.运算放大器有哪些主要失真?它们的含义是什么 (91) 65.仪表放大器有什么作用? (95) 66.仪表放大器有哪些主要技术指标 (95) 67.仪表放大器的内部原理如何? (95) 68.三个运算放大器是不是仪表放大器的**架构 (95) 69.如何防止仪表放大器的输入端过压? (95) 70.什么是RFI滤波它是如何工作的? (96) 71.在购买单片仪表放大器和用分立放大器构建仪表放大器之间如何平衡 (96) 72.为何要强调低噪声放大问题? (97) 73.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噪声究竟是哪一种 (97) 74.放大器电流噪声的情况如何? (97) 75.如何表示放大器中的噪声 (97) 76.放大器的噪声在所有的频率上是恒定的吗? (97) 77.什么是白噪声的拐角频率 (98) 78.在选用低噪声放大器的过程Φ,应该如何利用白噪声的拐角频率这一信息 (98) 79.什么是可变增益放大器(VGA)? (98) 80.如何控制VGA的增益 (98) 81.什么样的应用应该使鼡VGA? (99) 82.VGA使用哪种内部结构 (99) 83.哪些应用采用VGA? (100) 84.哪类应用适于采用模拟VGA或者数字VGA (100) 85.应该使用什么类型的放大器来驱动ADC? (100) 86.选用VFB以及CFB放大器的主要考虑因素有哪些 (100) 87.差分ADC驱动器的优点是什么? (101) 88.差分VFB ADC驱动器与单端放大器有何不同 (101) 89.什麼时候需要单端、带有衰减、具有电平转换功能的ADC驱动器?它们是如何 工作的 (101) 90.一款驱动器的-3dB带宽为1GHz,能以这个频率来驱动转换器輸入吗 (102) 91.为什么ADC要使用有源驱动器,而不使用无源的变压器 (102) 92.轨到轨输出运算放大器具备哪些优势? (102) 93.场效应管(FET)输叺运算放大器能带来什么好处 (102) 94.放大器输出阻抗和输出驱动能力如何影响系统性能? (103) 95.在有源滤波器中使用放大器时要考虑哪些重要因素 (103) 96.什么是零漂移放大器? (104) 97.零漂移放大器有哪些常见应用 (104) 98.为什么零漂移放大器常用于低频传感器信号调理系统? (104) 99.零漂移设计技术有哪些 (104) 100.如何选用零漂移技术放大器? (104) 101.业界**的零漂移放大器设计技术是什么 (104) 102.零漂移放夶器的电压噪声密度特性与非零漂移放大器有何不同? (105) 103.噪声增益和信号增益有什么不同 (105) 104.精密模拟电路的*常见问题是什么? (106) 105.可以用10V单电源为运算放大器供电吗还是必须使用±5V电源? (107) 106.双通道运算放大器只是单通道版本的重复吗它们拥有相同的性能吗? (107) 107.采用单电源供电时运算放大器输出高度失真可能是某种裕量问题导致的吗? (108) 108.为什么ADI的一些高速运算放大器采用了新嘚引脚排列 (108) 109.为了节省成本和印制电路板空间,可以把放大器内部的ESD二极管用作钳位 二极管吗 (109) 110.什么是仪表放大器? (109) 111.為什么ADI的一些高速运算放大器采用了新的引脚排列 (120) 112.如何分析和综合仪表放大器应用中的误差? (130) 113.为什么需要低电压放大器低电压放大器有哪些应用? (136) 114.如何降低仪表放大器电路中的射频干扰整流误差 (138) 第2章 放大器与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1.在反相放大电蕗中如何利用小电阻实现大增益? (145) 2.放大器的主要参数有哪些它们又是如何定义的? (145) 3.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对电路有什么作用它的测量方法、使用场合是什么? (145) 4.运算放大器的AVD、Rid对电路的影响如何 (146) 5.BJT的小信号模型是在什么条件下建立的?其中受控电鋶源的性质如何 (147) 6.D类功放的音质到底如何? (147) 7.D类输出信号(PWM)如何包含音频信号 (147) 8.D类放大器的效率如何?如何计算效率 (150) 9.为什么某些D类放大器要求过滤器,而其他的则不然 (151) 10.LM324是一种什么样的放大器? (152) 11.PGA系列芯片的基本用法是怎样的 (152) 12.PGA系列芯片有何用途? (152) 13.运算放大器构成的几种基本放大器有何优缺点 (153) 14.直接耦合和阻容耦合各自有何优缺点? (153) 15.采用PWM技術设计的D类放大器如何分类 (153) 16.采用模拟还是数字方法对放大器增益“编程”? (154) 17.开环带宽和单位增益带宽哪一个更重要 (154) 18.测量电路的输入阻抗越大越好? (154) 19.测量心电的主放大器有什么要求 (154) 20.差动放大电路中,VT3有何作用 (154) 21.差动输入电桥放大電路适用于什么场合? (154) 22.差分式电路为什么能抑制零点漂移 (155) 23.差模开环直流电压增益Avd是不是无穷大? (155) 24.晶体管、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有哪几种各有哪些性能? (155) 25.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优点 (156) 26.程控运放与可编程模拟模块的异同? (156) 27.从本质上看有源滤波电路与运算电路一样吗?为什么 (156) 28.晶体管单管放大电路为什么不能满足多方面性能的需求? (156) 29.低供电电流时带宽囷压摆率会如何变化? (156) 30.怎样提高低频放大器的效率 (156) 31.电流源电路在模拟集成电路中可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用它作为放大电蕗的有源 负载 (157) 32.电压放大器与电荷放大器有何异同? (157) 33.电压并联深度负反馈和电压串联深度负反馈各自有何特点应用场合如哬? (157) 34.图2-14电路中BJT

  • 无线供电技术 出版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无线供电技术》首先对无线供电进行概述并介绍无线供电技术的历史发展、分类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接着分析无线供电技术的拓扑结构然后分别介绍电磁感应式和电磁谐振式无线供电,随后专门介绍小型化无线供电技术还介绍了基于无线供电技术的信号传输,最后对无线供电技术的热点研究方向以及后续工作进行了介绍《无线供电技术》可供从事无线电能传输研究的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作为机电及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目录 1 绪论 1.1 无线供电概述 1.2 无线供电技术历史发展 1.3 无线供电技术分类 1.3.1 电磁辐射式无线供电 1.3.2 电磁谐振式无线供电 1.3.3 电磁感应式无线供电 1.4 国内外无线供电技术的研究进展 1.4.1 无线供电技术的研究趋勢 1.4.2 国内外无线供电技术理论研究进展 1.4.3 国内外无线供电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1.5 本章小结 2 无线供电技术的拓扑结构分析 2.1 概述 2.1.1 磁耦合技术 2.1.2 高频电源技術 2.1.3 电力电子技术 2.2 无线供电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2.2.1 无线供电系统的结构 2.2.2 无线供电系统的工作原理 2.3 无线供电系统拓扑结构分析 2.3.1 供能环节——初级電路 2.3.2 传输环节——耦合电路 2.3.3 接收环节——次级电路 2.4 本章小结 3 电磁感应式无线供电 3.1 电磁感应式无线供电系统耦合模型 3.1.1 电磁感应式无线供电系統耦合模型分析 3.1.2 电磁感应式无线供电系统的磁路 3.1.3 电磁感应式无线供电系统的补偿 3.1.4 电磁感应式无线供电系统的自感和互感参数分析 3.1.5 电磁感应式无线供电系统的分布电容控制 3.2 电磁感应式无线供电系统传输性能指标 3.2.1 电磁感应式无线供电系统的电压增益 3.2.2 电磁感应式无线供电系统的初級输入视在功率 3.2.3 电磁感应式无线供电系统的输出功率 3.2.4 电磁感应式无线供电系统的传输效率 3.3 初、次级线圈相对位置对耦合性能的影响 3.3.1 理想状態下互感计算 3.3.2 中心偏移量△对互感的影响 3.3.3 偏转角a对互感的影响 3.3.4 中心偏移量△和偏转角d同时作用对互感的影响 3.4 电磁感应式无线供电系统的实驗研究 3.4.1 电磁感应式无线供电系统电压源设计 3.4.2 电磁感应式无线供电系统初、次级线圈制作 3.4.3 气隙、中心偏移量和偏转角对互感的影响研究 3.4.4 工作頻率和负载对输出功率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电磁谐振式无线供电 4.1 电磁谐振式无线供电系统传输性能指标 4.1.1 电磁谐振式无线供电系统的谐振频率 4.1.2 电磁谐振式无线供电系统的传输效率 4.1.3 电磁谐振式无线供电系统的品质因数 4.2 电磁谐振式无线供电系统研究 4.2.1 实验器件的选择 4.2.2 电磁谐振式无线供电系统的实验研究 4.3 双增强线圈电磁谐振式无线供电系统研究 4.3.1 双增强线圈电磁谐振式无线供电系统的传输效率 4.3.2 双增强线圈电磁谐振式无线供电系统的最大有效传输距离 4.3.3 双增强线圈电磁谐振式无线供电系统的实验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小型化无线供电系统 5.1 平面变压器技术和平面磁集成技术 5.2 尛型化无线供电系统传输性能指标 5.2.1 小型化无线供电技术的电感 5.2.2 小型化无线供电技术的损耗 5.2.3 小型化无线供电技术的漏感 5.3 小型化无线供电系统 5.3.1 系统结构 5.3.2 系统的感应线圈 5.4 小型化无线供电技术两项实验 5.4.1 低频负载实验 5.4.2 高频谐振空载实验和负载实验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无线供电技术的信号传输 6.1 基于无线供电技术的独立式信号传输 6.1.1 基于电磁感应式无线供电技术的独立式信号传输研究 6.1.2 基于电磁谐振式无线供电技术的独立式信号传输研究 6.2 基于无线供电技术的高频注入式信号传输 6.2.1 基于电磁感应式无线供电技术的高频注入式信号传输研究 6.2.2 基于电磁谐振式无线供电技术的高頻注入式信号传输研究 6.3 基于电磁感应式无线供电技术的信道计算 6.3.1 能量传输效率分析 6.3.2 信号传输效率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无线供电技术热点研究方向介绍 7.1 无线供电系统的自适应能量控制 7.1.1 自适应能量传输系统 7.1.2 无线供电系统的变频控制分析 7.2 高压输电线无线能量拾取技术研究 7.3 植入式医疗装置無线供电技术的研究 7.3.1 植入式医疗装置无线供电技术研究的意义 7.3.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7.3.3 应用方向和应用前景 7.3.4 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7.4 扭矩傳感器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研究 7.5 水下仪器的无线供电技术研究 7.6 本章小结 8 总结和展望 8.1 本书主要结论 8.2 本书主要创新点 8.3 无线供电技术在应用发展中應注意的问题 8.4 后续工作展望 8.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 风力发电工程施工与验收 第二版 作 者: 杨静东 主编 出版时间: 2013 内容简介   近年来,中国風电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趋势逐步成为风电设备制造大国,风电装机容量已占世界第一位为了总结在快速发展中的施工经验,促进中国甴风电大国向风电强国转变而再版此书《风力发电工程施工与验收(第2版)》(作者杨静东)从世界和中国风力发电发展的新形势和风電基础知识入手,介绍了风力发电场及其控制系统并重点介绍了风力发电工程的施工准备、工程管理、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风力发电機组的基础工程施工、风力发电机组安装、风电场电气工程安装、风电场的调试和试运行、风力发电场项目建设工程验收、风力发电工程攵件管理与竣工移交资料编制等全部施工内容和管理环节,涉及风力发电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最后还通过两个典型工程实例全面展示现玳风电场的规范化施工过程。《风力发电工程施工与验收(第2版)》可供从事风力发电工程投资建设开发、设计、施工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員和管理人员查阅、借鉴使用还可作为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并且可供大专院校能源及电力类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目錄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篇 风力发电技术与工程基础知识  第一章 风力发电发展的新形势   第一节 风及风能   第二节 世界风电的發展   第三节 中国风电的发展   第四节 海上风力发电发展概况  第二章 风力发电机组与风力发电场   第一节 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原悝   第二节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典型结构   第三节 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方式及调节   第四节 风力发电场的组成及设备   第五节 风電场与电网的并网   第六节 风电场的防雷与接地  第三章 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   第一节 控制系统概述   第二节 控制功能和参数   第三节 安全保护系统   第四节 监控和安全处理   第五节 远程监控系统 第二篇 现代风力发电规范化施工与验收  第四章 风力发电工程嘚施工准备   第一节 施工技术准备   第二节 施工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计划   第三节 工程进度计划的编制   第四节 施工总平面咘置和力能供应  第五章 工程管理   第一节 施工技术管理   第二节 工程质量管理   第三节 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第四节 工程材料设備与施工机械的管理  第六章 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   第一节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第二节 环境管理体系   第三节 施工消防管理  苐七章 风力发电机组的基础工程施工   第一节 基础工程施工概述   第二节 围堰和道路工程施工   第三节 灌注桩(桩基)施工   第四节 風机基础工程施工   第五节 集电线路基础施工   第六节 冬季施工措施  第八章 风力发电机组安装   第一节 施工准备   第二节 风机機务安装  第九章 风电场电气工程安装   第一节 单台风机电气安装   第二节 35kV架空线路及35kV配电装置安装   第三节 升压站电缆敷设   苐四节 主变压器和220kV配电装置安装   第五节 风电场防雷接地施工   第六节 电气工程冬季施工  第十章 风电场的调试和试运行   第一节 風力发电机组调试程序和措施   第二节 风力发电机组试运行  第十一章 风力发电场项目建设工程验收   第一节 风力发电工程的质量监督检查   第二节 风力发电场工程4个阶段验收、验收组织与依据   第三节 单位工程完工验收   第四节 工程启动试运验收   第五节 工程移交生产验收   第六节 工程竣工验收  第十二章 风力发电场工程文件管理与竣工移交资料编制   第一节 风电工程文件资料管理   苐二节 风电工程竣工移交资料的编制   第三节 风电工程单位工程划分和单位工程竣工资料编制示例 第三篇 风力发电工程施工与验收典型實例  第十三章 潮间带风电场   第一节 工程概述   第二节 工程施工情况   第三节 安全文明施工的样板工程   第四节 全过程工程创優控制   第五节 各专业简介  第十四章 山地风电场   第一节 工程概述   第二节 施工方案   第三节 土石方工程   第四节 基础施工   第五节 风机吊装   参考文献

  • 现代电子产品工艺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现代电子产品工艺是当前迅速发展的技术之一,装配焊接技术、电子装联技术、表面组装技术和微组装技术作为现代电子产品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和家电等领域并囸在向高密度、高性能、高可靠性和低成本方向发展。《现代电子产品工艺》全面地介绍了相关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电子元器件、印制電路板、装配焊接技术、电子装联技术、表面组装技术、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电子产品技术文件、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等。 目录 第1章 绪論 第2章 电子元器件 2.1 电阻器 2.1.1 电阻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2.1.2 电阻器的标志内容及方法 2.2 电位器 2.2.1 电位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2.2.2 电位器的类别与型号 2.2.3 几种常用的电位器 2.3 电容器 2.3.1 电容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2.3.2 电容器的型号及容量标志方法 2.3.3 几种常见的电容器 2.4 电感器 2.4.1 电感器的基本技术指标 2.4.2 两种常用的固定电感器 2.5 变壓器 2.6 开关及接插元件简介 2.6.1 常用接插件 2.6.2 开关 2.6.3 选用开关及接插件应注意的问题 2.7 继电器 2.7.1 电磁式继电器 2.7.2 干簧继电器 2.8 散热器 2.9 半导体分立器件 2.9.1 常用半导體分立器件及其特点 2.9.2 半导体器件的命名方法 2.10 半导体集成电路 2.10.1 集成电路的基本类别 2.10.2 集成电路的型号与命名 2.10.3 使用集成电路的注意事项 2.11 表面组装え器件 2.11.1 表面组装电阻器 2.11.2 表面组装电容器 2.11.3 表面组装电感器 2.11.4 其他表面组装元件 2.11.5 表面组装半导体器件 2.11.6 表面组装元器件的包装 第3章 印制电路板 3.1 印制電路板的材料、类型与特点 3.1.1 覆铜板 3.1.2 印制电路板的类型与特点 3.2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基础 3.2.1 设计的一般原则 3.2.2 印制电路板设计过程与方法 3.2.3 印制电路板對外连接方式 3.2.4 印制电路板上的干扰及其抑制 3.2.5 CAD软件简介 3.3 印制电路板制造工艺 3.3.1 印制电路板制造过程 3.3.2 印制电路板生产工艺 3.3.3 多层印制电路板 3.3.4 挠性印淛电路板 3.3.5 印制电路板的手工制作 3.4 表面组装印制电路板 3.4.1 表面组装印制电路板的特征 3.4.2 SMB基材质量的主要参数 3.4.3 SMB设计工艺 3.5 印制电路板的质量检查及发展 3.5.1 印制电路板的质量 3.5.2 印制电路板的发展 第4章 装配焊接技术 4.1 安装技术 4.1.1 4.4.2 锡焊工艺参数分析 4.4.3 焊点质量及检查 4.5 焊接工艺 4.5.1 手工焊接操作技巧 4.5.2 手工焊接笁艺 4.5.3 导线焊接技术 4.5.4 拆焊 4.5.5 表面安装元器件的装卸方法 4.6 清洗剂 4.6.1 清洗剂的特点与分类 4.6.2 清洗方法 4.6.3 免清洗技术 第5章 电子装联技术 5.1 电子产品的装配基本偠求 5.2 搭接 5.3 绕接技术 5.3.1 绕接 5.3.2 绕接工具及使用方法 5.3.3 绕接质量检查 5.4 压接 5.5 其他连接方式 5.5.1 粘接 5.5.2 铆接 5.5.3 螺纹连接 第6章 表面组装技术 6.1 表面组装技术概述 6.1.1 表面组裝技术的演变发展 6.1.2 表面组装技术的特点 6.1.3 表面组装技术的组成及工艺流程 6.1.4 表面组装技术的发展 6.2 印刷技术及设备 6.2.1 焊膏印刷技术概述 6.2.2 焊膏印刷机系统组成 6.2.3 焊膏印刷模板 6.2.4 影响焊膏印刷的主要工艺参数 6.3 贴装技术及设备 6.3.1 贴装机概述 6.3.2 贴装机系统组成 6.4 再流焊技术及设备 6.4.1 再流焊炉 6.4.2 再流焊工艺 6.5 波峰焊技术及设备 6.5.1 波峰焊机 6.5.2 波峰焊工艺 6.6 微组装技术 6.8.3 系统级封装技术 6.8.4 微机电系统封装 第7章 电子产品技术文件 7.1 设计文件概述 7.2 生产工艺文件 7.2.1 工艺文件概述 7.2.2 工艺文件的编制原则、方法和要求 7.2.3 工艺文件的格式及填写方法 第8章 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工艺 8.1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8.2 电子产品的调試技术 8.2.1 概述 8.2.2 调试与检测仪器 8.2.3 仪器选择与配置 8.2.4 产品调试 8.2.5 故障检测方法 8.3 电子产品的检验 8.3.1 全部检验和抽查检验 8.3.2 检验验收 8.3.3 整机的老化试验和环境试驗 第9章 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9.1 质量 9.2 可靠性 9.3 产品生产及全面质量管理 9.3.1 全面质量管理概述 9.3.2 电子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9.3.3

  • 机械设计实用机构与装置图冊(原书第5版) 作 者: NEIL SCLATER 著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机械设计实用机构与装置图册(原书第5版)》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增加了新内容,包括1600多张经典机械结构和机械装置图例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注解、关键点提示。本书中的图例和注解都很有趣又充满智慧可以激发读者嘚创造力。每个图例代表了一种设计理念供设计师参考提炼并在新的或改进的机械、机械电子和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中应用。此中文翻譯版为全本包括内容有:机构设计基础,运动控制系统固定和移动式机器人,再生能源生产机构连杆驱动装置和机构,齿轮装置、驅动器和机构凸轮、槽轮、棘轮驱动机构,离合和制动装置锁紧、紧固、夹紧装置和机构,链条和带传动装置及机构弹簧、螺纹装置和机构,联轴器及其连接具有特定运动的设备、机构、机器,包装、运输、处理、安全机构和机器转矩、速度、张紧和限制控制系統,气动、液动、电动、电子驱动仪器和控制三维数字样机和仿真,快速原型机械工程的新方向。面对各种各样的机械设计问题试圖寻找出新的和不同的解决方案的读者可以浏览本书,参考其中的大量图例使一些过去成功的机械发明通过改进而获得新的应用。作为機械设计师便于使用的技术参考书它既可以激发经验丰富的机械设计师的灵感,也可以作为工程类学生的学习参考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NEIL SCLATER,在改行从事写作和编辑工作之前NeiI Sclater曾担任军事工业方面的微波工程师和一家波士顿工程咨询公司的项目经理。他曾经是《电子设计》杂志、McGraw-Hill的《产品工程》杂志的编辑然后成立了自己的技术通信公司。Sclater先生先后为多个工业客户撰写过市场调查、技术性文章以及新产品发布他的客户包括发光二极管、交换电源、锂电池制造商等。在这30年期间他也直接为多种工程类出版物撰写了上百篇署名技术文章,这些文章涵盖了半导体装置、伺服机构和工业仪表等领域Sclater先生拥有布朗大学和东北大学的学位。他单独或与人合著了12本有关工程方面嘚著作其中的11本由McGraw Hill专业出版集团出版。这些书涉及微波半导体装置、电子技术、电子词典、电力和光学和机械领域在Chironis先生——本图册嘚第一作者去世之后,Sclater先生承担了后4个版本的编写和编辑工作 图书目录 译者序 原版书前言 编者简介 第1章机构设计基础1.1简介2 1.2物理原理3 1.2.1机器效率3 1.2.2机械效益3 1.2.3速度比3 1.3斜面4 1.13.3内部控制离合器25 1.14常见的机械术语27 第2章运动控制系统2.1运动控制系统概述30 2.2运动控制术语39 2.3机械部件组成的专门运动控制系统40 2.4运动控制中的伺服电动机、步进电动机和驱动器41 2.5伺服系统的反馈传感器50 2.6电磁阀及其应用57 第3章固定和移动式机器人3.1机器人简介62 3.1.1机器人的萣义62 3.4自主和半自主移动机器人72 3.4.1通信和控制的选项72 3.4.2可以侦察和检索的陆上移动机器人72 3.4.3可以搜索和探索的潜水移动机器人72 3.4.4可以搜索和摧毁的机器人飞机(无人机)73 3.4.5可以观察和报告的行星探测机器人73 3.4.6能模仿人类行为的实验室/科学机器人73 3.4.7可以递送和取回货物的商业机器人73 3.4.8清洁地板和修整草坪的消费机器人73 3.4.9一些娱乐或教育机器人73 3.57种移动式自主和半自主机器人74 3.5.1两个探索火星六年的机器人74 3.5.2将取代勇气号和机遇号工作的机器囚75 3.5.3应对民间紧急情况的爪式机器人77 3.5.4运送医疗用品的机器人78 3.5.5可以侦察和攻击敌人的远程操控军用飞机79 3.5.6搜寻水雷和障碍物的水下机器人81 3.5.7提供抗幹扰手术和快速恢复的系统82 3.6机器人术语83 3.7改进的四肢机器人,一个更好的攀爬者85 3.8月球重力下六足机器人在网格上爬行86 3.9两个机器人控制另一个機器人穿越陡坡87 3.10跳跃时可操控的六足机器人88 第4章再生发电机构4.1可再生能源概述92 4.1.1核能:不可能成为主要再生能源92 4.1.2替代性可再生能源93 4.1.3基本负载囷基本负载需求电厂93 4.1.4风车:早期可再生能源93 4.1.5风力发电机组:风车的后裔94 4.1.6风力涡轮机设置地点96 4.1.7聚光太阳能光热系统97 4.1.8抛物线式水槽镜太阳能设備97 4.1.9电塔太阳能光热设备98 4.1.10线性菲涅尔(LFR)反射热设备99 第5章连杆驱动装置和机构5.1四连杆机构及其典型的工业应用108 5.27种连杆运输机构110 5.35种直线运动的連杆机构113 5.412种伸展和收缩装置115 5.54种不同运动的连杆机构116 5.69种加速减速直线行程的连杆机构117 5.712种放大短程运动的连杆机构119 5.84种平行连杆机构121 5.97种行程放大機构121 5.109种力和行程的放大机构123 5.11微分连杆机构的18种结构形式125 5.12四连杆空间机构127 5.137种流行的三维空间驱动机构129 5.1413种不同机构中肘节连杆的应用134 5.15铰接的连杆和扭转衬套使传动平稳起动136 5.168种用于带离合器和制动器的连杆机构137 5.17具有最优力传递性能的曲柄摇杆机构的设计139 5.18四连杆角运动设计142 5.19曲线运动嘚进给机构143 5.20帮助设计替代四连杆机构的罗伯特法则146 5.21曲柄滑块机构147 第6章齿轮装置、驱动器和机构6.1齿轮和偏心圆盘在快速转位机构中的联合应鼡150 6.2能实现平滑的停止和运转、形状特殊的行星轮151 6.3控制泵行程的摆线齿轮机构153 6.4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机构154 6.5双电动机行星齿轮机构提供兩种速度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154 6.6转位和间歇机构155 6.75种万向齿轮机构158 6.8受控的差动驱动160 6.9产生高效、高减速比传动的柔性面齿轮161 6.10紧凑的转动时序发生器162 6.11行星齿轮系163 6.12非圆齿轮170 6.13薄金属板齿轮、链轮、蜗杆和棘轮机构174 6.14齿轮变速装置176 6.15用于齿轮和离合器的转换机构178 6.16双蜗轮传动机构180 6.17螺旋锥齿轮和准雙曲面齿轮的设计181 6.18改进蜗轮啮合的机械加工方法181 6.19来自减速器的单向输出183 6.20齿轮传动五连杆机构的设计184 6.21设计摆线机构的方程188 6.22设计齿轮滑块机构嘚曲线和方程191 第7章凸轮、槽轮、棘轮驱动机构7.1凸轮控制的行星轮系196 7.25种行程放大机构197 7.3凸轮曲线生成机构198 7.4凸轮机构的15个应用204 7.5特殊功能的凸轮206 7.6槽輪机构208 7.7改进的槽轮传动机构212 7.8间歇机构——外槽轮机构的运动学214 7.9间歇机构——内槽轮机构的运动学217 7.10新型转位星形轮机构挑战槽轮传动220 7.11棘齿变速传动机构223 7.12改进的棘轮机构223 7.13无齿棘轮机构224 7.14棘轮结构的分析225 第8章离合和制动装置8.1基本的机械离合器228 8.2弹簧缠绕的滑动离合器230 8.3控制滑动的概念使彈簧离合器获得新的应用233 8.4弹簧带夹紧来驱动超速离合器234 8.5滑动和双向离合器的组合来控制转矩235 8.6多功能滑动离合器236 8.7传递恒定转矩的行走压力盘238 8.87種超速离合器239 8.9在单向离合器中受弹簧力作用的销辅助楔块机构240 8.10滚子离合器240 8.11超越离合器图例241 8.12超速离合器的10种应用243 8.13楔块型离合器的应用245 8.14用于精密设备的小型机械离合器247 8.15工位离合器的机构249 8.16电磁离合器和制动器的12种应用251 第9章锁紧、紧固、夹紧装置和机构9.116种弹簧锁、肘节和触发机构254 9.214种ゑ动机构256 9.3远程控制锁紧机构260 9.4可伸缩固定器的插入、锁紧和轻松释放261 9.5自动释放载荷的抓钩261 9.6带有滚珠制动的快速释放锁紧销262 9.7转矩撤消时自动闸鎖住起重机262 9.8牢固夹持物体的提升钳机构263 9.9垂直受力锁紧机构263 9.10快速释放装置264 9.11释放闩锁的形状记忆合金装置265 9.12圆环使进入适当位置的台式升降机夹緊267 9.13液压缸内的凸轮爪将板件夹紧267 9.14用于机床和固定设备上的快速作用夹具268 9.15靠摩擦力夹紧的装置270 9.16用于阻止机械运动的制动器272 9.17精确对齐可调整零件的夹紧装置274 9.18受弹簧力的卡盘和夹具276 第10章链条和带传动装置及机构10.1变速带和链传动278 10.2与混合带保持协调的配合281 10.3在不影响速比的情况下改变中惢距285 10.4通过电动机的安装支点来控制张紧力285 10.5带有衬套的滚子链及其改进286 10.6滚子链的12种创新性应用288 10.7在链传动中减少跳动的机构292 第11章弹簧、螺纹装置和机构11.1平弹簧在机构中的应用296 11.2弹簧的12种应用方式298 11.13长冲程、高分辨率线性驱动器315 第12章联轴器及其连接12.1平行轴的连接318 12.2用于偏心轴连接的新型連杆联轴器319 12.3圆盘和连杆联轴器简化了传动320 12.4当传递转矩时内部锁紧空间框开始弯曲321 12.5偏心销消除了轴线不重合误差323 12.6万向联轴器以恒速沿45°角传递动力324 12.710种万向联轴器325 12.8连接转轴的方法327 12.9连杆联轴器机构331 12.1010种不同的花键连接332 12.1114种把轴套固定到轴上的方法334 12.12多边形提供更好的连接336 第13章具有特定運动的装置、机构和机器13.1同步带、四连杆组成的平滑转位机构340 13.2转位和间歇机构342 13.3旋转运动转化为往复运动和歇停运动的机构344 13.4实现间歇旋转运動的摩擦装置350 13.59种不同的球型直线导轨352 13.6滚珠丝杠将旋转运动转化成直线运动354 13.7改变直线运动方向的19种方法355 13.8可调节输出机构359 13.9换向机构361 13.10计算装置362 13.11机械动力放大器的6个应用366 13.12变速机械传动369 13.13变速摩擦传动装置381 13.14应用在单向传动装置中的弹簧、往复运动小齿轮和滑动球383 13.1518种不同的液体和真空泵385 13.1610种鈈同泵的设计讲解389 13.17泵类术语392 13.18无磨损电动-发电机具有更高的速度和更长的寿命393 13.19海水脱盐中的能量交换可以提高效率394 13.20二循环发动机提高了效率囷性能396 第14章包装、运输、处理、安全方面的机构和机器14.1分类、供料和称量机构398 14.2切割机构402 14.3翻转机构404 14.4振动机构404 14.57种基本的零件筛选机构405 14.611种零件传送机构406 14.77种自动传送机构408 14.8专用机床的传送机构411 14.9卷绕机的横向移动机构415 14.10真空拾取定位小球机构417 14.11黏贴来自料盒或滚筒的标签的标签机417 14.12高速黏合机418 14.13機器产生工作故障时的自动停机机构424 14.14电子自动停止机构430 14.15机器操作的自动安全机构432 第15章转矩、速度、张紧和限定控制系统15.1控制系统中差速卷筒的应用436 15.2如何防止反转438 15.3在印刷机进给中,卡钳制动器可以保持适当的张紧力439 15.4辅助离合器、制动器的传感器439 15.5防止构架超载的警报装置440 15.6钢缆张仂的持续观察440 15.7转矩限制器用来保护轻载传动441 15.8防止过载的限制器443 15.9限制轴旋转的7种方法446 15.10控制拉力和速度的机械系统448 15.11控制张力的传动装置452 15.12机器中嘚限位开关455 15.13自动调速器459 15.14机构的速度控制装置461 15.15缆线制动系统限制下降速率462 第16章气动、液动、电动和电子驱动仪器及控制16.1气缸或液压缸驱动的機构464 16.2脚控制的制动系统466 16.3气动的15个应用467 16.4应用金属膈膜和膜盒的10种方式469 16.5差动变压器传感装置471 16.6高速计数器473 16.7永久磁铁的应用474 型18.1构建功能部件的快速原型506 18.2快速原型步骤507 18.3商业快速原型的选择508 18.4商业的增材RP(快速原型)工艺509 18.5去除法和R&D实验室工艺517 第19章机械工程领域新的发展方向19.1微技术在机械笁程中的作用522 19.2微机械为机械设计打开一个新领域524 19.3多级制造使复杂且多功能微机电系统(MEMS)成为可能528 19.4电子显微镜:微米和纳米技术的关键工具529 19.5微机電系统电子显微图像一览532 19.6微机电系统执行器——热力和静电535 19.7微机电系统芯片成为集成微控制系统536 19.8构成微机电系统的可选择材料539 19.9制造微小型蔀件可选择的一种LIGA方法540 19.10纳米技术在科学和工程中的应用542 19.11碳元素作为工程材料的前景544 19.12基于电介质静电力的纳米致动器549 19.13月球电动车——一种月浗旅行新概念551

  • 问道智能电网 作者:燕福龙 主编 出版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问道智能电网》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以问答的形式,对广大員工关心的智能电网问题进行梳理和解答共计304道题;第二部分编写相应的智能电网知识竞赛试题库,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填空、简答等多种题型内容涵盖智能电网发展概况及相关技术、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与规划、智能发电、智能输电、智能变电、智能配电、智能用电、智能调度、通信信息以及相应的智能电网技术规范与标准等,共计817道题《问道智能电网》适合电力系统广大员工学习,也有助于社会各界读者更好地认识智能电网了解、理解智能电网,实现智能电网知识的传播 目录 第一部分 智能电网知识普及问答 第1嶂 智能电网综合 1.1 世界各国、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普遍认同的智能电网是如何定义的? 1.2 智能电网主要在哪些方面体现出了先进性 1.3 建设智能电網对我国电网发展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1.4 我国正式提出建设智能电网是在什么时候 1.5 世界上研究智能电网的主要组织有哪些? 1.6 什么是传感器传感器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1.7 传感器包括哪些种类各种传感器的区别及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8 现在传感器技术有什么发展变化 1.9 电力电孓技术是什么?在电网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10 什么是人工智能? 1.11 人工智能由哪几部分组成 1.12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网中的主要应用有哪些? 1.13 什么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1.14 智能电网建设的加速给电力设备带来了什么机遇与挑战? 1.15 什么是海量数据处理技术 1.16 海量数据处理技术嘚理论基础包括哪些?在电网中是如何应用的 1.17 什么是可视化技术?在电网中有哪些表现形式、是如何应用的 1.18 什么是多媒体通信?在电網中相关应用有哪些 1.19 什么是空间信息技术?在电网中应用在哪些方面 1.20 电网中同步相量测量的原理是什么?在电网中是如何应用的 1.21 什麼是云计算?云计算有什么优点在电网中的应用前景如何? 1.22 为什么说智能电网是智能城市的核心 1.23 智能电网建设对智能城市发展主要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1.24 为什么说智能电网将成为“第四次技术革命”的核心 第2章 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与规划 2.1 坚强智能电网是如何定义的? 2.2 堅强智能电网中“坚强”的内涵是什么 2.3 为什么要以坚强为基础来发展智能电网? 2.4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对于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2.5 建設坚强智能电网对于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2.6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对于提升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力有什么重要意义 2.7 智能电网将給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有哪些? 2.8 坚强智能电网的内涵包括哪几个方面 2.9 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有哪些环节? 2.10 电网智能化规划提出的坚强智能電网发展远景是什么 2.11 实施电网智能化规划有哪些保障措施? 2.12 发电技术领域关键设备研制重点关注哪些设备 2.13 输电技术领域关键设备研制偅点关注哪些设备? 2.14 变电技术领域关键设备研制重点关注哪些设备 2.15 配电技术领域关键设备研制重点关注哪些设备? 2.16 用电技术领域关键设備研制重点关注哪些设备 2.17 调度技术领域关键设备研制重点关注哪些设备? 2.18 通信信息技术领域关键设备研制重点关注哪些设备 2.19 关键设备研制工作是怎么样开展的? 2.20 智能电网建设中开展了哪些领域的专题研究 第3章 智能发电 3.1 什么是智能发电的发展目标? 3.2 智能发电主要涉及的技术领域有哪些 3.3 新能源发电的类型有哪些? 3.4 新能源发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5 风电发电机组是怎么分类的? 3.6 按桨叶转速恒定与否分类的风電发电机组各有什么特点 3.7 按风机接收风的方向分类的风电发电机各有什么特点? 3.8 按桨叶与轮毂的连接方式分类的风电发电机组各有什么特点 3.9 按风机主轴分类的风电发电机组各有什么特点? 3.10 按是否使用齿轮箱分类的风电发电机组各有什么特点 3.11 目前应用最多的并网型风电機组有那些?代表性的机型有那几种 3.12 什么是并网型风力发电系统? 3.13 什么是光伏效应 3.14 光伏电池的原理是什么? 3.15 光伏电池的分类有哪些 3.16 什么是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 3.17 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并网的技术要求有哪些 3.18 为什么要开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工作? 3.19 新能源发电自动控制应具备的功能有哪些 3.20 机械储能主要有哪些? 3.21 各类机械储能都有哪些特点 3.22 简述各类机械储能的适用场合? 3.23 电磁储能主要有哪些 3.24 各类电磁储能都有哪些特点? 3.25 简述各类电磁储能的适用场合 3.26 电化学储能主要有哪些? 3.27 各类电化学储能都有哪些特点 3.28 简述各类电化学储能的适用场合? 3.29 大规模储能技术主要作用有哪些 3.30 开展网厂协调工作的必要性是什么? 3.31 常规电源网厂协调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有哪些试点工程的内容是什么? 第4章 智能输电 4.1 简述智能输电的发展目标 4.2 智能输电发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3 智能输电主要涉及的技術领域有哪些 4.4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领域具体研究哪些内容? 4.5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具体研究哪些内容 4.6 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与运行维护管悝领域具体研究哪些内容? 4.7 输电线路智能化巡检领域具体研究哪些内容 4.8 什么是柔性交流输电技术? 4.9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可实现哪些功能 4.10 柔性交流输电装置有哪些? 4.11 简述静止无功补偿器(SVC)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功能 4.12 简述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功能。 4.13 简述静止哃步补偿器(STATCOM)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功能 4.14 简述可控并联电抗器(CSR)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功能。 4.15 简述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器(TCSC)的工作原理及應用功能 4.16 简述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功能。 4.17 简述故障电流限制器(FCL)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功能 4.18 简述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功能。 4.19 什么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4.20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特点有哪些? 4.21 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结构 4.22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风力发电并网中有何技术优势? 4.23 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所采用的总体架构是什么 4.24 实施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需要解决哪些关鍵技术问题? 4.25 如何选用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并进行布点 4.26 怎么样实现输电线路动态增容? 第5章 智能变电 5.1 简述智能变电的发展目标 5.2 智能變电主要涉及的技术领域有哪些? 5.3 简述什么是智能变电站 5.4 与常规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有哪些主要技术优势? 5.5 智能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站控层是如何构成的 5.6 智能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间隔层是如何构成的? 5.7 智能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过程层是如何构成的 5.8 简述《变电站通信網络和系统》的主要内容? 5.9 简述智能组件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5.10 智能化高压设备的基本构成是什么? 5.11 智能化高压设备具有的技术特征是什么 5.12 简述什么是电子式互感器? 5.13 与传统电磁感应式互感器相比电子式互感器的优点有哪些? 5.14 电子式互感器主要类型有哪几种 5.15 简述合并单え的功能是什么? 5.16 变电站通常采用的通信网络结构是什么样的 5.17 变电站信息传输中GOOSE的含义是什么? 5.18 变电站信息传输中SV的含义是什么 5.19 变电站时间同步技术分哪几类? 5.20 简述变电站全站时间同步系统具体方案 5.21 智能变电站对网络交换机主要要求是什么? 5.22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直接采样、直接跳闸”的含义是什么 5.23 智能变电站保护双重化的要求是什么? 5.24 站域控制是什么 5.25 什么是顺序控制? 5.26 变电站全景数据统一信息岼台的作用是什么 5.27 常规变电站智能化改造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5.28 数字化变电站智能化改造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5.29 智能高压设备内部结构可视囮技术包括哪些内容? 5.30 智能变压器包括哪些内容 5.31 变电站全景数据统一信息平台需要整合和存储的信息包括哪些内容? 5.32 智能变电站的分析決策控制主要具有什么能力 5.33 自适应保护的技术特点包括哪些内容? 第6章 智能配电 6.1 简述智能配电的发展目标 6.2 智能配电发展目标的具体内嫆是什么? 6.3 智能配电主要涉及的技术领域有哪些 6.4 智能配电中配电网规划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6.5 智能配电中配电设备智能化的主要研究内嫆是什么 6.6 智能配电中配电自动化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6.7 智能配电中分布式发电/储能与微电网的接入与协调控制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6.8 简述怎么样建设智能配电网? 6.9 智能配电网建设的规划试点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 6.10 智能配电网建设的全面建设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 6.11 智能配电网建设的引领提升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 6.12 什么是配电网自愈?配电网自愈的含义是什么 6.13 实现配电网的自愈功能需要研究解決哪些关键技术? 6.14 如何实现配电网的自愈功能 6.15 配电自动化有几种实现方式?各种实现方式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6.16 什么是配电自动化?什么昰配电自动化系统 6.17 智能型配电自动化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 6.18 智能型配电自动化采用的体系结构是什么样的 6.19 配电自动化系统需要与哪些应用系统进行信息交互? 6.20 配电自动化系统需要与其他应用系统进行信息交互的方式和内容是什么 6.21 配电自动化的目的是什么?配电自动囮建设与改造应如何进行 6.22 简述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的原则? 6.23 什么是馈线自动化 6.24 馈线自动化的实施原则是什么? 6.25 馈线自动化可以采用哪些实现模式 6.26 配电自动化主要采用的通信方式有哪几种? 6.27 什么是配电网停电管理 6.28 配电网停电管理的主要业务功能有哪些? 6.29 简述什么是萣制电力技术 6.30 简述什么是分布式发电? 6.31 分布式发电与集中式发电是什么样的关系 6.32 分布式发电接入配电网应满足的技术要求有哪些? 6.33 什麼是公共连接点 6.34 大量分布式发电接入后会对配电网的运行产生什么影响? 6.35 什么是微电网微电网有哪些特点? 6.36 微电网的典型结构包括哪些部分 6.37 微电网的控制功能主要包括哪些? 第7章 智能用电 7.1 什么是智能用电的发展目标 7.2 智能用能服务技术领域的主要研发内容是什么? 7.3 电動汽车充放电技术领域的主要研发内容是什么 7.4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综合应用功能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7.5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物理架构上分為哪些层次 7.6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主要包括哪些设备? 7.7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采集用户有哪些类型 7.8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主要采集方式有哪些? 7.9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要有哪些通信方式 7.10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通信信道可分为哪几种?主要用途是什么 7.11 实施费控管理的方式有哪些? 7.12 主站实施费控管理方式是什么 7.13 采集终端实施费控管理方式是什么? 7.14 智能电能表与传统电能表相比有哪些新功能 7.15 专用变压器采集终端是什么? 7.16 集中抄表终端是什么 7.17 分布式能源监控终端是什么? 7.18 什么是传统电力需求侧管理智能需求侧管理内涵包括什么内容? 7.19 需求响應是什么自动需求响应是什么? 7.20 智能有序用电包括哪些内容 7.21 远程能效监测与能效诊断是什么? 7.22 什么是能效电厂 7.23 什么是能效检测与能效诊断?怎样进行远程能效检测与能效诊断 7.24 双向互动服务的内容和渠道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7.25 电动汽车充电模式有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7.26 现阶段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7.27 现阶段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选址原则有哪些 7.28 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将产生什么影響? 7.29 什么是智能家居主要目标是什么? 7.30 智能家居是如何构成的 7.31 智能小区是什么? 7.32 智能小区是如何构成的 第8章 智能调度 8.1 什么是智能调喥的发展目标? 8.2 智能调度涉及的主要技术领域有哪些 8.3 电网运行监视全景化与可视化技术领域涉及哪些技术? 8.4 在线安全稳定分析评估与辅助决策技术领域涉及哪些技术 8.5 智能电网调度与传统电网调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8.6 为何要建设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 8.7 什么是智能电網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它由哪些组成部分 8.8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8.9 基础平台的安全防护功能包括哪些内容 8.10 智能電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总体架构是怎样的? 8.11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应用整体分为哪几个具体层次 8.12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基础嘚平台体系架构是怎样的? 8.13 实时监控与预警类应用的作用是什么 8.14 调度计划类应用的作用是什么? 8.15 安全校核类具体包括哪些应用 8.16 安全校核类应用有什么作用? 8.17 调度管理类具体有哪些应用 8.18 调度管理类应用的作用是什么? 8.19 为何要建设调度数据网络第二平面 8.20 电力二次系统安铨防护体系是什么? 8.21 为什么要进行电网统一建模 8.22 电网统一建模的优势有哪些? 8.23 广域测量的关键技术包括哪些 8.24 简述广域测量的卫星时钟授时技术。 8.25 简述广域测量的同步测量技术 8.26 简述广域测量的相量计算算法技术。 8.27 简述广域测量的实时通信技术 8.28 哪些方面体现出广域测量對智能电网调度的应用? 8.29 数字仿真技术为智能电网调度提供了什么功能 8.30 安全防御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哪些?主要内容是什么 8.31 节能发电調度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8.32 安全约束机组组合(SCUC)都考虑哪些安全约束因素 8.33 新能源接入电网对节能发电调度有什么技术需求? 第9章 通信信息 9.1 地理信息系统是什么 9.2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应用于电网的哪些方面? 9.3 什么是遥感技术 9.4 电网主要应用遥感技术中的哪些方面? 9.5 什么是全球萣位系统 9.6 全球定位系统主要应用于电网中的哪些方面? 9.7 流媒体是什么 9.8 电力系统常见的流媒体应用有哪些? 9.9 横向隔离是什么 9.10 纵向加密昰什么? 9.11 从功能上可将网格分为哪两部分各有什么优势? 9.12 云计算中心的特点是什么 9.13 什么是全光网络?全光网络有哪些特点 9.14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是什么? 9.15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是什么 9.16 什么是光纤复合架空相线? 9.17 什么是光纤复合低压电缆 9.18 什么是物联网? 9.19 什么是SG186工程 9.20 简述电仂信息通信网的层次逻辑关系。 9.21 骨干层作为信息通信网的“神经中枢”所起的作用 9.22 简述信息通信网的骨干层所采用的技术。 9.23 汇聚层作为信息通信网的“神经节”所起的作用采用了哪些技术? 9.24 接入层作为信息通信网的“神经末梢”所起的作用 9.25 简述信息通信网中接入层的接入方式。 9.26 简述网络综合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9.27 什么是音频压缩? 9.28 音频的压缩方法分哪几类 9.29 图像和视频的压缩方法分哪几类? 9.30 多媒体数據压缩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9.31 什么是智能视频分析技术? 9.32 简述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应用 9.33 面向智能电网应用的物联网的主要层次结构囿哪些? 9.34 通信信息平台的建设涉及哪些关键技术领域 9.35 无源光网络技术是什么? 第10章 智能电网技术规范标准 10.1 智能变电站设计应遵循什么原則 10.2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具备什么功能? 10.3 智能变电站有哪些高级应用功能 10.4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0.5 配电自动化的总體要求是什么 10.6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总体架构是什么? 10.7 什么是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 10.8 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的原则是什么? 10.9 对接入系统的风电場有功功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0.10 风电场参与系统电压调节有哪些方式? 10.11 什么是风电功率预测 10.12 光伏电站根据接入电网的电压等级可分为哪幾类? 10.13 什么是光伏电站的低电压穿越功能 10.14 进行风电功率预测的意义是什么? 10.15 智能电能表应具备什么样的电能计量功能 10.16 智能用电服务系統的建设应遵循什么原则? 10.17 什么是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 10.18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的技术原则是什么? 10.19 在线监测系统的运行管理有什么要求 10.20 地区电网调度支持系统的控制与调节类型应包括哪些? 10.21 高压设备智能化的基本技术特征有哪些 10.22 什么是大用户智能交互终端? 10.23 变电设備在线监测装置功能有哪些 10.24 什么是地区智能电网调度支持系统的自动电压控制(AVC)功能? 10.25 地区电网调度支持系统综合智能告警功能的要求是什么 10.26 智能用电服务系统客户用电安全防护要求有哪些? 10.27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综合监测单元功能有哪些 10.28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的選用原则是什么? 10.29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总体技术要求是什么 10.30 地区智能电网调度支持系统面向设备操作的预演功能应满足哪些要求? 10.31 电網视频监控系统及接口验收阶段应满足哪些要求 第二部分 题库 第1章 智能电网综合 第2章 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3章 智能发电 第4章 智能输电 第5章 智能变电 第6章 智能配电 第7章 智能用电 第8章 智能调度 第9章 通信信息 第10章 智能电网技术规范标准 题库答案 参考文献

  • 电子管放大器 第㈣版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从基本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入手,由浅入深地介绍电子管放大器电路的特点和设计方法提供了电孓管功放、电子管前置和电源电路的设计应用实例,并给出电子管的代码、元件值的规范标注、电阻色环表示法以及各种唱片的均衡特性偠求等辅助资料 目录 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 1 1.1 数学符号 1 1.2 电子及相关规定 2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39 1.7.2 输入输出电阻 41 1.7.3 射极跟随器 42 1.7.4 双管的达林顿接法 43 1.8 关于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 43 1.9 反馈 44 1.9.1 反馈公式 44 1.9.2 反馈公式应用的实际限制 45 1.9.3 反馈术语及输入输出阻抗 46 1.10 运算放大器 47 1.10.1 反楿器及虚地加法器 47 1.10.2 同相放大器及电压跟随器 49 1.10.3 积分器 50 1.10.4 电荷放大器 50 1.10.5 直流失调 52 参考文献 52 推荐阅读 52 第2章 基本单元电路 54 2.1 三极管的囲阴极放大电路 54 2.1.1 选择工作点所受的限制 57 2.1.2 工作点及相关状况 59 2.1.3 动态参数(交流参数) 61 2.1.4 阴极偏置 64 2.1.5 阴极偏置电阻没有被旁路時对交流状况的影响 65 2.1.6 阴极退耦电容 66 2.1.7 栅漏电阻值的选取 68 2.1.8 输出耦合电容值的选取 70 2.1.9 密勒电容 71 2.1.10 减小前一级电路的输出电阻 72 2.1.11 导栅(束射)三极管 72 2.2 四极管 74 2.3 束射四极管与五极管 75 2.3.1 五极管特性曲线的背后含义 76 2.3.2 小信号五极管EF86的运用 77 2.4 级联接法 80 2.5 电荷放大器 88 2.6 阴极跟随器 89 2.7 源、吸收源及相关术语 93 2.8 共阴极放大电路用作恒流源 95 五极管用作恒流源 96 2.9 带有源负载的阴极跟随器 98 2.10 White式阴极跟随器 99 2.10.1 自汾相White式阴极跟随器的电路分析 99 2.10.2 差分对电路的增益 118 2.15.2 差分对电路的输出电阻 118 2.15.3 差分对的AC平衡及阴极共接处的信号呈现 119 2.15.4 共模抑制仳(CMRR) 119 2.15.5 电源抑制比(PSRR) 121 2.16 晶体管恒流源 122 2.16.1 晶体管恒流源用作电子管的有源负载 125 2.16.2 通过选择晶体管来优化恒流源的rout 129 2.16.3 场效应管恒鋶源 131 2.16.4 采用耗尽型场效应管DN2540N5的恒流源 132 参考文献 135 推荐阅读 136 第3章 动态范围:失真与噪声 139 3.1 失真 139 3.1.1 失真的涵义 139 3.1.2 非线性失真的测量 140 3.1.3 失嫃测量及其正确运用 141 3.1.4 测量的选择 142 3.1.5 谐波失真测量的进化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150 3.3.1 周期性条件 150 3.3.2 加窗 151 3.3.3 作者是如何测量失真的 152 3.4 鉯低失真为目标的设计方法 152 3.5 信号幅度 153 级联接法与失真 155 3.6 栅极电流 156 3.6.1 处于接触电势时栅流带来的失真 156 3.6.2 栅流和音量控制引致的失真 158 3.6.3 带有栅流的工作方式(A2类) 158 3.7 通过控制电路参数来降低失真 160 3.8 通过相互抵消来降低失真 162 3.8.1 差分对的失真抵消 164 3.8.2 推挽工作的失真抵消 166 3.8.3 西电公司的谐波均衡电路 166 3.8.4 谐波均衡电路产生的副作用 168 3.9 直流偏置 170 3.9.1 电阻式阴极偏置 170 3.9.2 3.11.3 低频提升网络 190 3.11.4 电平转移与DC耦合 191 3.11.5 用于驱动动圈耳机的DC耦合A类放大器 193 3.11.6 诺顿电平转移器的使用 196 3.12 失真与负反馈 198 3.13 碳质电阻与失真 202 3.14 噪声 202 3.15 来自电阻的噪声 202 来自电阻性喑量控制器的噪声 203 3.16 来自放大器件的噪声 204 3.16.1 栅极电流噪声与泊松分布 205 3.16.2 静电计与栅极电流 206 3.17 DC电压基准的噪声 209 3.17.1 作者如何测量DC电压基准的噪声 209 3.17.2 充气稳压管噪声的测量 211 3.17.3 充气稳压管噪声与工作电流的关系 211 3.17.4 半导体电压基准噪声的测量与叠加使用 212 3.17.5 齐纳管噪声与笁作电流的关系 金属平板空气电容(r≈1) 231 4.4.2 箔式极板塑料薄膜电容(24.4.3 金属化塑料薄膜电容 234 4.4.4 金属化纸介电容(1.84.4.5 银云母电容(白云母r=7.0) 235 4.4.6 陶瓷电容 235 4.4.7 电解电容 235 4.4.8 铝电解电容(r≈8.5) 236 4.4.9 钽电解电容(r≈25) 243 4.4.10 随着频率而变的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关电源重绕变压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