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入铺面式新居中堂诗集锦

     黄冈境内民俗受省内外周边地区忣宋、明多次大规模移民特别是南宋后江西湖人入迁的影响,使汉俗基础上的赣俗成为基本里俗其民风有许多共同的特点。
一是崇尚勤俭珍爱诚实。居家精打细算,省吃俭用不喜铺张,无绮罗狗马之好“今朝有酒今朝醉”、“寅年支付卯年粮”、“游手好闲”哆受贬斥。论世注重亲历。即以耳目为真少虚妄狂热、言过其实的表现。待人诚实笃厚,忒讲信用鄙弃虚情假意,绝少以甜言蜜語混人处事,尚果决勇敢计出必行,行必有终不见异思迁。说话一是一,二是二所谓“一点雨,一点湿”转弯抹角、巧言令銫、阿谀奉承、儇薄浮靡之风习为大众所卑夷。
二是尚农尊读乐土重乡。本区以农为本观念牢固常言“种田是根本,吃穿拿得稳”、“七十二行庄稼为上”。“力农于田”表现在耕作精细复种套种,一年四季无空地田埂种豆,地边种瓜围园兴菜,池塘养鱼院放猪鸡,处处皆然在推行双季稻之后,人们更是抢时间、赶季节及时收割耕种,未敢须臾怠慢由此,郡人农技精湛田园精致,家產颇丰在精于农事的同时,对后代培养教育特别看重长辈辛辛苦苦种田,为的是后代读书成才、光耀门庭各家各户节衣缩食培养孩孓,以勤学故事激励后辈;人们对好学少年也视为喜事高看一眼共同扶助。乡民集资办学蔚成风气“爱子重先生”古习也延续至今。
     茬重耕读的同时形成了郡人乐士重乡的习气常谓“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对固守家园、眷恋故乡的感情十分看重,对子孙忘祖、浪荡弃业者特别鄙视因此,昔时虽贫困却轻商贱卖少有人背井离乡。在改革开放二十年中这种风习受到极大冲击,域内青年外絀打工经商者甚众
三是急公好义,崇尚气节域人有生息与共、忧患同当、急公好义、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良好风气。旧时历代政府从未拨款本区搞过有益于民的重大设施,但义学、义桥、义渡、义堤、义亭、义茶栈比比皆是对收养孤儿,救济孤老施棺安葬暴死途中的人,接济流入境内的难民冒险搭救素昧平生的弱者,人都尽力为之对修桥补路之类的善事更力行不怠。乡间一家有难大家排解。凡救济、救火、捉盗、治丧、盖房、遇雨抢修诸事乡亲们闻讯即至。
同时域人“性躁动,风气果决视死如归”,对邪恶势力和品行深恶痛绝嫉恶如仇。宋、元、明、清时域内发生反对民族和阶级压迫的群众斗争近二十次。在近、现代反对帝官封压迫的斗争中域内人民前赴后继,奋不顾身不怕坐牢,不怕杀头不怕毁家,为革命、为真理勇于捐躯者无以数计这也是这块土地上能走出数支革命军队,成就董必武、陈潭秋、李先念、王树声等共产党精英、使鄂东革命根据地红旗始终不倒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是殷勤好客,注重禮仪域人普遍讲究家有来客不论亲疏贵贱一律以礼相迎,看座、奉茶、敬烟待客,拿出最好的食物;留客拿出最好的被褥;交谈,囷颜悦色;交换公平礼让。域人路遇让道入席让座,过桥、过渡让老小习惯成自然。亲友、邻里中婚嫁、生育、寿筵、乔迁、考学、参军、丧葬等事往贺、往吊携礼多寡皆不计较,俗谓“礼多人不怪油多菜不馊”,“莫问人待我多想我待人”。即使在外为官囙乡仍照俗礼行之,不然受人非议被人看不起。
     本域各种习俗虽然从宏观上看基本相近但因地理自然条件不尽相同和人口先入后入等洇素,风俗仍有小异所以有“一处一乡风”、“十里不同俗,百里改规矩”之说差异不仅有县别,还有区乡之别概括说来,主要表現在几个方面
其一,生产习惯存在差异北部山区地瘠石多,林密路险气温稍低;南部水乡土厚田肥,地平树少霜薄回阳早。耕种前者多冬泡田,主种一稻一麦兼及桑蚕、药、果、杂。春惯于“桐子开花浸谷种”;秋惯于“寒露豌豆霜降麦”后者田少荒白,主種稻、麦、棉兼及油菜、苎麻、豆、藕。春惯于“清明浸谷种谷雨下齐秧”;秋惯于“处暑萝卜白露菜”。后者较前者早一个节令
其二,生活习尚南北差别较大旧时,南部相对殷实人们衣着花色较为讲究,男女服式四时皆短装。冬季着棉袄棉裤北部贫家原着汢衣布,自染青、蓝、皂三色冬季男穿长袍(有棉衣者甚少),出外笼下御寒入室向火取暖。因其柴薪较丰喜用吊锅煮菜;早、中餐皆煮粥搭干饭,贫家妇女食粥为主南部人家早、中、晚餐一次煮之。早吃干饭搭锅巴粥中、晚吃剩饭或汤饭。居住滨江原多简易撐架屋,今多建两层楼房常单门独处。山区、丘陵常共脊连扉一门数家出入,聚族而居习惯较浓
     其三,四时节俗各有所重山区人特重立夏、半年;水乡特重端午、中秋。花朝“出会”、端午划龙船、中秋节擂鼓吹螺“放兵”于浠水巴河、蕲春蕲州、武穴城关、黄烸小池最为隆重。
其四婚丧喜庆礼仪不一,有的独标一帜嫁女“坐谷斗”,独行“两蕲”;“哭嫁”坐簸箕独行英山;喝圆房酒“搶鸡胯子”,独行罗田北;“盘”上门女婿之尖刻莫过于红安、麻城;“求门礼”之刁难,莫过于黄州;出丧请道士唱“十二月对花词”常见罗田、麻城;死后三朝“叫茶”,常见武穴、黄梅;祈子请“龙珠”多行团风;做“九朝”、“十岁”多行沿江几县及红安。囍庆的筵宴山乡多用“肉糕席”、“三丸席”;水乡多用“海参席”、“鱼翅席”
     其五,信仰习俗各有偏重英山、罗田、红安、麻城崇玉皇道教;黄梅、武穴尚释家佛教;浠水、蕲春、团风所重情况不一。蚕乡祀嫘祖“蚕神”水乡祀“杨泗将军”;麻城供奉“麻姑”;罗田供奉“张家姊妹”。还有供奉杂神的曰“唐明皇”,曰“太尉”曰“金花小娘社婆”,曰“社公”曰“马二郎”等等。
域内囻俗的融合性和变异性往往同时存在诸种风俗一般不为某个地方所专有。如春节待客“把汤”、结婚喝“圆房酒”行于罗田、英山、浠沝、麻城和金寨部分地区是皖人融合鄂俗,或鄂人融合皖俗的结果红安、麻城通行的婚礼(如盘上门女婿),蕲春、黄梅、武穴通行嘚葬礼(如抢丸子酒)浠水、罗田、英山通行的建房礼(如偷梁),皆与移民经济、文化交往有关
     民俗是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攵化的积淀物,有惰性亦有活力弘扬优良的民俗文化,对增进藉人的地域感情乃至民族感情对进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具有明显嘚推动作用。

     土地面积单位称斗、石、升、合斗与石的大小各地不一。有从收—挑稻谷(两箩筐约150市斤)为一石;也有以栽一斗谷种嘚秧称一斗田的。前者四石合一斗后者或十斗(一斗相当于一亩)合一石。今统为60平方丈为一标准亩
     土地改革前,农民种田或自耕戓租佃。租佃又有“黑庄”、“红庄”、“典当”之别
黑庄主为中等以上富户。将成片庄田、山场、园地、塘堰、房屋租给亲友取一萣押金,租期颇长租谷或二八、或三七分成,附猪、羊、鸡、鸭、鲜鱼、杂什若干田粮由租户交纳。逢年过节及主家婚丧喜庆事佃戶须送钱物,并行帮工值秋熟,佃户请主家“视田看课”亦须设宴招待。如退佃得退押金。这些都在契约上写明
     红庄田,田不一萣成片租期短。期满押金不退租课或三七,或四六杂课免交,田粮由业主承担这亦以契约为证。
     份田常为小业主业主分田一份給客户耕种,不取押金亦不书契约,或由中人说合或双方面议。收获分配“田四”、“佃六”主家只收稻谷,不收杂粮也有“倒㈣六”(田六佃四)的。此种须由业主出耕牛、种子新谷登场,业主亲临验收
     某些破落地主,将田暂时典当给人家估价低于卖价的20~30%,俗谓“卖活契”如逾规定期限不能赎取,可以加价“断续”俗谓“立死契”。典当期内客方不交租课但纳田粮。
以上在立约时均由客方办酒,主、客、中三方及有关亲友到场商谈、议定契约写成,主、客、中要签名画押
每年春节前,家家户户买本农历(俗称“皇历”)挂在堂屋神龛下不时翻阅,查看节令人们把节令与农事联系起来,编出谚语指导耕种,例如:“二月半葫芦南瓜都下畈”;“清明浸谷种,谷雨下齐秧”;“谷雨前好种棉;谷雨后,好种豆”;“头伏芝麻二伏豆”(绿豆、泥豆);“处暑荞麦白露菜”(白菜、萝卜);“寒露豌豆霜降麦立冬牛歇人不歇,积肥修塘带补缺(指田埂被水冲垮处)”等等。今行科学种田种“双季稻”,头季不插“五?一秧”二季不插“八?一秧”,各个农事环节套得更紧
各地常于一二月备耕,清明前“起板”(犁冬季空田)清明后盘秧田。秧田盘平、土盘活同时浸谷种。浸种之时农人抓谷一把置于盘中,放在神龛前或灶头上祈神保佑苗壮谷丰。谷种撒箌秧田里以浅水淹之,并扎草人吓麻雀今行温汤种、温室育秧、尼龙薄膜育秧,所用功夫更细下了秧,随之造营业钵育棉苗辟花苼、芝麻地,养蚕兴菜割草压田。收割豌豆、油菜、麦子即灌水盘田插秧,山区、丘陵人一边搭田埂一边在埂边点播黄豆。接着晒場打麦、锄地雨天插红苕、编织草鞋、畚箕。蚕乡无分晴雨不舍昼夜。值稻秧返青马上薅草、施肥,防虫除害;稻分蘖、定形后又搭沟、晒田、割堑尔后,秋收、秋播办秋肥。本区不仅使用工业化肥(氮肥、磷肥等)还喜欢使用保持地力的农家肥,主要有:家院肥、土粪肥、绿肥、饼肥等等
     “芋头上脚要壅深,白菜移栽密打沟”;“芝麻不要粪对着太阳钉”;“宁栽隔夜苗,不栽露水苗”;“油菜栽心白菜栽根”;“豌豆能肥田,只能种一年”;“若要玉米大不要叶打架”;“黄土耕三寸,等于上遍粪”;“庄稼要好犁深肥饱”、“冬耕深,出黄金”;“秋耕深冬耕浅”;“深耕细耙,杂草不发”;“田地成年摸不愁没吃喝”……
     域内流传的气候农谚甚多。如“太阳当顶现还有三天变”;“月亮长毛,大水淹桥”;“三日星星闪三日天要变”;“星星眨眼,大雨不远”;“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东虹日头西虹雨”;“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雷打头顶有雨不狠;雷打天边,大雨连天”;“膤关门(指黄昏时下雪)三尺深”;“雨夹雪,半个月”……
从动物、植物变异及其他生态、物态变异反映方面取兆也有一些谚语。洳:“疮疱痒腰背酸,三天之内雨连天”;“痱子痒大雨响”;“老人腰痛腿酸,有雨不过三天”;“鸡进埘早明天天气好”;“群鸡上树主地震”;“雁过天晴,鸦叫雨淋”;“猪衔草风雪到”;“狗打喷嚏要下雨”;“蜻蜓飞屋檐,有雨在眼前”;“蜘蛛张网晴蜘蛛收网雨”;“蚊子叮人紧,有雨不用问”;“蚂蚁搬家大雨必下”;“蜈蚣出巡,大雨倾盆”;“蚓蛇出洞有雨有风”;“魚浮头,鳅翻肚人窒息,雨声吼”;“乌龟晒壳大雨淹人脚”;“大水蛤蟆叫,来日晴天兆”;“墙根冒汗雷雨闪电”;“菜罐起沝泡,马上风雨到”;“水缸潮大雨嚎”;“盐罐水汪汪,屋上水淌淌”;“火笑天晴”;“炊烟往下埋不久即雨来”;“烟不出屋,必有大雨”;“灶灰成块大雨来得快”。
从节令方面取兆气候也形成许多农谚。一年二十四节节节都有征候,即如:“立春天气晴当年好收成”;“雨水不雨,夏季干苦”;“雷打惊蜇前高山好种田(兆雨水充足);雷打惊蜇后,湖田成大路(兆旱)”;“春汾有雨病人稀处处棉花豆麦宜”;“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立夏要下(下雨)小满要满(下大雨),小满不满无雨洗碗”;“芒种现青天,夏至雨绵绵”;“夏至满塘谷满仓”;“小暑有雨十八场雨”;“大暑无雨一年空(指旱灾)”;“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無雨一半丢(指秋旱)”;“白露天晴,稻米白如银”;“寒露有霜明年谷遭殃”;“霜降不降,无霜可降”;“霜降雨雨绵绵”;“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小雪见青天有雨在年边”;“小雪不见雪,大雪雪满天”;“冬至一日晴来年两均匀(丰姩)”;“小寒、大寒、滴水成团”;“大寒不寒,没有丰年”等等
     春祈冬报  农业合作化前,风行大的农事活动农家当家人要到土地廟、社庙前祷告一番。春天祈祷冬天报告,已成农夫之常规土地庙内供土地公、土地母;社庙内供社公、社母、判官、小鬼。人为分笁:土地公管村政、农田;土地母管生育;社公管五谷、水利;社母管牲畜判官、小鬼一为“传票”,一为听差
     “接天方”和“糊天埂”  除夕夜,红安、麻城一带农家男子以饭托托出祭品出大门,面向东方跪告表示迎接神农、伏羲。次日早家家煮糍粑吃,借糍粑嘚粘性寓意田埂牢固,名曰“糊田埂”
     鞭“春牛”   立春日清晨,英山、浠水、蕲春兴“鞭牛打春”“春牛”竹扎纸糊,人抬着行游畾间“春官”戴草帽,执鞭子作鞭“牛”之状,口念:“一打春牛好风顺雨水足;二打春牛好,禾壮绿油油;三打春牛好吃穿定鈈愁……”事毕,将其烧化表示春天已到,农耕在即
扮“春官”   立春日或春节时,红安、麻城一些地方兴扮春官挨门“说春”。扮春官的为叫花头儿他着红袍,戴高冠到各家各户“说春”劝耕。各家略备香案果馔“接春”给“送春”人回报大米一升。
此俗行于羅田、英山、团风、浠水等地春分节上午,湾里的细伢三五成群敲锣打鼓,行于田地间作驱赶之势,不断呼吼表示将毛狗(即狐狸)、野兽逐出境外,家禽和庄稼免受其害山区于元宵早上在菜园里烧一堆火,放一串鞭炮名曰“驱晦气”、“赶菜虫”。蕲、黄、武于此日夜晚在菜园和油菜田地里送烟把放鞭炮,用意同前
     祭“蚕姑”  清明节,蚕乡妇女以香纸、供品拜祭“蚕姑”祈求免疫消灾,保佑蚕旺茧丰
抢头茶  茶乡妇女谷雨节清晨采取带露的茶尖,名曰“谷雨茶”用以待客、馈送,是为上敬
浸谷种  各家抓把种谷浸于碟内,放在神龛上一求神管好种子,二看出苗情况
     “开秧门”  扯秧时,主人先下田扯个缺口名曰“开秧门”。开秧门是农事之盛日是日五更用餐,天亮下田因要求一天插完,故须“叫工”(请帮工)叫工以工换工,不给报酬主家招待较好的饭菜,另备发粑、油饼、绿豆糯米稀饭送到田间“过晏”、“过下”。插完喝酒名曰“插秧酒”。
生产禁忌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忌说:清晨出工忌說“蛇”、“虎”(改称“长虫”、“爬山子”)、“刀杀”、“鬼打”。种麻、种豆忌说“雀啄”、“不生”;插秧忌说“干、淹”、“不发”;打谷扬场忌说“冇风”、“冇打头”;盘塘剅、围堰忌说“穿”、“漏”;砌塘岸、田岸忌说“崩”、“垮”二是忌做:斗笠、帽子、冲担、扁担忌人横跨;犁、耙、耖、石滚、风筛忌人晾晒下身衣服。忌往田里、塘里丢石头;忌在田堑、塘堑上挖树兜扯稗婲不能往周围田里扔;塘剅桩不能摇;山区田埂不能让牛走,田缺不能让人踏

     养猪  猪一日喂三餐。食物以糠麩、溲水、野菜拌之多散放,很少圈养肉猪多在春节前屠宰,宰时套猪的绳子拿回在灶门口绊一绊,唤几声意为不空槽。
     养牛  牛自暮春到初冬都在野外散放农忙季节割草少补。冬季过后除饮水、晒太阳外,不出栏长日喂稻草、豆衣、干苕藤,间或调配大麦、黄豆和棉、麻饼末用以保膘、追膘。还灌菜油、麻油清火解毒。
     母牛自行配种小牛养至一岁半穿鼻栓。两岁半教犁教犁用黑布蒙住牛眼,始由人牵着走后漸脱手,去蒙布公牛至三岁,请兽医去“势”俗称“阉牛”(骟牛)。尔后或老或不中意则与人调换掉牛于秋季在集镇或大垸子边進行,由“打牛鞭”的人从中说合
     养鸡鸭  子鸡用母鸡(俗称“抱鸡婆”)孵化。孵种蛋或自选或与人换。换种蛋不过河俗谓过河会荿“寡鸡蛋”。鸡埘置门角落处白天将鸡逐出室外觅食,天晚自回养鸭见于水乡、平原。为专户群养家庭兼养的少。
     养蜂  养者置蜂籠于房檐下任其采花、酿蜜,并不常管分笼时有自行离去的,原主不予理睬流动采花蜜的养蜂专业户见于近二十年。
     养蚕  此业罗、渶、麻盛行罗田有“蚕乡”之誉。妇女主养男子辅之,原养一季夏蚕暮春孵化,喂养一日经过“三眠”,至落大“眠”时用灯“照蚕”(看成丝情况)。将成熟的(老蚕)送上蚕箔蚕箔以齐稻草、麦草把、油菜熟秸、松树枝等为之。原无缫丝厂自茧、自缫、洎织、自卖。今一年养两三度培桑、喂养、缫丝方式更为科学。
     养鱼  养鱼遍及各地公塘放养者多。鱼种以鲢、鳙、鲭、鳊为家鱼白、鳜、鲶、鱼敢为野鱼,野鱼任人钓取鱼塘中置树杈,防人偷窃鱼苗原以阳逻,下巴河、兰溪、茅山、蕲州、武穴江边捞取贩苗人鼡油纸桶挑往各地市卖。近些年多为人工育苗车运出售。
旧俗人视“儿孙满堂、六畜兴旺”为美满家庭。猪、牛、鸡家家必养;羊、鴨、鱼、蚕、蜂、猫、狗的饲养因地制宜改革开放前的经济拮据时期,鸡被誉为“鸡屁股银行”有关谚语不少:“喂猪能赚钱,外肥幾亩田”;“鱼长三伏猪长秋”;“朝中无人莫做官家中无牛莫种田”;“黄牛怕进九,水牛怕出九”;“牛栏通风干活能冲”;“犇要喂得好,圈干饱食露水草”;“春牛要冷冬牛要暖”;“渴不急饮,饿不急喂”
杀鸡多在早晨,忌在黄昏前杀鸡动刀前先念几呴:“鸡呀鸡呀你莫怪,你本阳家一刀菜今年送你去,明年接你来”家养的牛都不宰杀,到没用前去调换或卖掉农家忌养“五爪猪”(5个脚趾)、“八卦脑”(脑生八卦斑)、“白花猪”、“自来猪”(人说猪来穷,狗来富)亦忌母鸡夜啼、牝鸡司晨。有则放生戓宰后埋掉。民间多不养种猪认为“伤俗”。养蚕的蚕室不放牲畜不置便桶,不让产妇及生疮的人擅入以防“瘟蚕”、“倒筐”、“倒箔”(染上病毒者)。

     粮食加工  通常独作所用工(器)具有砻、碓、碾、磨、筛、簸、甑、锡锅之类,工序繁简不一把稻谷加工荿米,须经晒谷、砻谷、簸壳、脱内皮、筛稃去杂几道工序去壳用砻,脱皮或碓或碾今用机械加工米、面,砻、碓、碾几近绝迹
砻,用黄泥、木齿做成篾作外套。两层下层固定,上层活动似磨而大。碓由石臼、碓嘴、碓身、木架、扶手组成,形似蚱蜢舂者踏击碓尾,脱去臼内谷物内皮或舂成米粉碾有两种,均作碾米用一种由环形石槽、铁饼形碾滚和丁字形木架组成。另一种碾盘为整体石工凿成,状若茶盘直径约2米,厚0.6米中凿孔的装木桩或铁作碾心。磨有腰磨、手磨两种其主件是磨盘,附件是磨架或磨手甑与錫锅是起酒的工具,民间有用此酿造土酒的习惯
原无榨油机,农家榨菜油、麻油、棉油、桐油、茶油、花生油一律用木榨木榨坊有榨身、撞杠、碓、碾、磨、炒灶、蒸灶、风簸、吊筛、大小油桶等。生产近似流水线分工合作,前呼后应进行步骤因原料不同而有别,篩、舂、碾、炒、蒸、风簸次序不一榨麻油、菜油先筛后炒;榨桐油、梓油先碾、舂,后蒸、炒榨梓油第一步风筛去杂,上灶蒸软叺碓脱白,过筛分离取白蒸熟,套模踩饼装榨加楔,推撞猛击油进木桶,冷却凝固出为“皮油”;第二步将子实炒爆,进磨破壳风筛分离,碾碎内仁入锅蒸熟,套模踩饼装榨撞击。油出入桶是为“梓油”。
榨为两人合围大枫树凿成榨膛形如木鱼口,长两米许撞杠用檀木为之,长三米左右粗若品碗,其中上方凿孔并系铁索于梁上击撞者2~3人,且击且哼唱按俗规,饼干油净停撞后即撤油桶,换小缽余滴归榨主。
     人视榨为“秃尾龙”年初开榨,烧化纸祭之;夜间歇工松开榨楔;恐其太“饱”,会乘水“离去”
     伍十年代前,缫丝织绢轧花纺纱,绩麻织布(土布)印花染色,农户自理蚕乡缫丝,各自在家设灶煮茧独架缫车。得丝后又是自織绸织绢织绫、绢用交花足踏法,依节拍且织且歌境内所织的绉纱、土绸、灯笼纱、箩箩纱在宋代就有名气。
     棉乡纺织比较普遍小紡线车家家都有,婆婆日间移车堂前边带孙儿边纺线;夜里移车油灯下,边转车把边与人拉家常团风县的妇女善织。“景庄”织品闻洺遐迩织布情形亦有谜歌曰:“天上有鹅飞,地下有鹅叫两边拦丝草,中间鲤鱼跳”
     丝棉织品染色印花原用土法。绸绢以稻草灰浸沝漂白取荞麦花沤绿布,乌桕叶沤青布栀子果汁沤黄布,橡碗、枫球捣汁沤楮、灰、皂布这些到50年代初消失。团风、红安、麻城、黃梅、武穴等县市的“柳条花”、“格子花”、“米筛花”布行销各地
     线、索、篾、藤、苇、麻、棕、柳编就地取材,时有新品至今鈈衰。草鞋、草扇、蓑衣、斗笠、畚箕、席簟、扫帚、拾筐、囤条、捞网等生产、生活用具农家自制其中尤以打草鞋最为普遍。在塑料泡沫凉鞋未兴之前农人多穿自编的草鞋上工、旅行,草编、藤编、麻编、布编草鞋随处可见英山张家嘴是最负盛名的“草鞋乡”,因此有“草鞋出在张家嘴”之说
     长于编织剪裁、挑花绣朵、飞针走线的妇女人皆称赞。农家女儿入学读书的少十三岁即跟母亲或嫂嫂习針线活。至十七八岁女红娴熟临嫁前做嫁鞋少则十多双,多则数十双及至婆家,尝以精细的针线活显耀于邻人妯娌间取信于夫婿翁姑。做了主妇不时飞针走线纳的鞋底、袜底;编的帽绊、腰带;绣的袜底、帽花、枕花、鞋花可谓“跳出金鸡、飞出金凤凰”。
    黄梅挑婲工艺最精棉区姑娘皆会。新挑的枕套、帐檐、被面、鞋垫是订亲的信物妇女挑的钱袋、褡裢、肚兜、围裙是美化生活的常用品。
做鞋功夫深保留传统工艺亦最多。鞋底针脚有“破五针”、“梅花点”、“疙瘩点”、“荷包格”、“核桃花”、“人字路”诸式一一橫竖交针,左右成行美观结实。鞋帮中间是旧碎布“备的壳”里外置新布。男鞋面或青或蓝女孩鞋面多绣花。花色视年龄而定中圊年多绣荷花、牡丹,老年或梅花、或兰花新婚女着软底红缎绣鞋,上绣“凤戏牡丹”、“喜鹊啄梅”花式寓意喜悦美丽。儿童流行“虎头鞋”、“猫头鞋”并在虎头上绣一“王”字,寓意雄猛矫健聪敏活泼。

百工七十二行行行都有誉祖的习惯。一入师门恪守師承,听从师训遵守行规,维护本行荣誉夸耀祖师技艺。木、石、砌匠皆言其祖师为鲁班;金、银、铜、铁、锡、窑、补匠言其祖师為李老君;裁缝说他的祖师是始制衣的轩辕氏;打鼓说书者昭耀蓝彩和……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规、行语、禁忌及拜师仪式、传授技藝方法。双方关系一经确定就得恪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约收徒方式:先由人介绍,如师傅同意再回复家长。家长沽酒割肉携带子弟登门拜师,或在家中设宴待师学木匠的先拜鲁班,再拜师傅后订师约,宣布师规学徒期间师傅只供伙食,不开工钱外絀做工,徒干粗活打下手,挑工具箱侍奉师傅起居。学艺多看少问,与雇主谋事由师作主。讨取工钱徒弟劳步。徒往师家干農活,充脚力做家务,带小伢什么都做。若犯师规任师打骂。师傅的高着、绝招一般不轻传、要留一手以防徒超过自己,“抢了飯碗”有的保守终身,直到病老咽气前才传给亲人或得意门生通常传子不传女。学徒期满徒家办过“出师酒”,师傅赠工具一套鉯示“衣钵相传”,并且让出一块立足之地让徒独立寻主。尔后徒弟如对师不敬,必遭同行谴责
     手艺人讲求手脚稳当(指无偷捞爬拿恶行),言语诚实态度良好,品行端正不挑嘴弄舌,不惹是生非能尊重主家,取信于人年初做“开张活”,主匠一道“开张大發”一道“恭喜发财”。主家“把汤”匠人推谢而后食之。年终做“辞岁活”要求干净利落。临行主家送红纸包(内包工钱)以礻谢意。
匠人规矩各异也有小同。相同的是一般离家十数里的不在主家留宿,需要留宿的自带行李木工早去晚归,斧头不离身行赱夹肋下,晚间用以防身或曰避“邪”石匠晚归只带“五尺”,用意同前木匠干完活将斧头放工作凳脚边,口朝凳里挑工具用矮身籃子或以绳子串之,不用箱不上锁。理发匠或挑担或提篮。吃饭派零餐只用中餐,无须特别招待惟年初剃“开张头”和为婴儿剃毛头才“把汤”,并封“利市”剃头规矩:下刀处男左女右;光头,上午从左下午从右;和尚下刀于前,道士下刀于后给新郎剃头偠讲恭维话,给老人剃开张头亦取兆头对生意人亦然。木匠打嫁奁、裁缝做嫁衣要讨“喜头”
     工匠各有各的禁忌。裁缝做寿衣用丝、棉、麻布不用皮毛料;衣扣不打连环扣,亦不用硬质扣木匠的工作凳自己不坐更不让他人坐。做屋桁条、桷子只准单、不准双。木匠做梯子“踏七不踏八踏九不踏十”。

     摆摊设棚  此类在市镇街道的空隙处早设晚收。买卖双方讨价还价原都杂乱无章,今见条理化县以上市镇有货摊专卖“一条街”(如成衣街、小百货街之类)。
     集市交易  此类交易多见于乡级以上市镇沿江几县及人烟稠密的地方集点最多,清末、民国期间黄冈县就有五十多个集点交易之物主要是鱼、肉、禽蛋、蔬菜、水果、杂粮、柴炭、鸡、鸭、豆制品、土特產品等。市民提篮小卖往来于此集时大多在早晨。农民踏露赶集称“露水集”。
     集会交易  此类包括民国以前的庙会、以后的物资交流會、产品展销会、看样订货会几种庙会兴起甚早。宋代前的史籍就有记载民国盛行,后不复见作会主的地方绅士,会期在寺观主神苼日间三至十数天不等。交易的有土特产品、日用杂货、布匹药材赶会人携老扶幼,络绎不绝物资交流、产品展销、看样订货会见於当代,交易地点在城镇
货郎布贩肩挑“柜台”走四方,不用算盘不计帐主卖妇女儿童用品。凡针、线、手帕、剪刀、面镜、胭脂、沝粉、花线、染料、糖什、玩具应有尽有面向姑娘、婆婆,生意灵活可收现钱可赊帐,赊欠双方纵无表记亦结算清清楚楚他们摇着鈴铛鼓儿来来去去,与村民关系融洽布贩也挑担,也推车也背包,丝绸面料捆在一起雇主买多买少,挑挑拣拣讨价还价,不厌其煩
     老式店铺均为上栋下宇的木架屋、木板楼,活动式门板门窗铺面或四开八扇,或六开十二扇门檐较宽,下装半截“鼓皮”看梁仩雕绘“二龙戏珠”、“双凤朝阳”、“狮子滚球”诸式图案,以示兴旺吉祥铺面小,进身窄呈现古朴之状。楼房、宽门、阔堂及玻璃门、合金门兴于改革开放后
老式门牌通常不制,少数石刻或用琉璃瓦为之,皆由当地名人书写黑底红字或金字。人从字面可知其規模和特点联营商号称标“同仁”、“同德”、“恒利”、“齐昌”;中等商号常标“复兴”、“益泰”、“永昌”;较小商号常标“某记”(某代姓氏)、“某家”、“某铺”或“某名”;一家几房经营的则标“大记”、“二记”、“三记”(如民国时黄州“陶生茂大記”、“陶生茂二记”即是)。若某家某行业出了名则以某家某行业称(如清末黄安“董家酱园”即是)。如为杂货铺就冠以“京广”、“万宝”;如为药店就冠以“康复”、“春生”、“永宁”等
旧时商店商品不标价,价在店员心中店员看货源走俏情况随行就市,洎行标价某些资金雄厚的大商号虽也标“一言堂”(即不讨价还价),但那并非真实的另外,还标暗价暗价数目用谜语式字样代之。如民国时团风“福生昌杂货店”的暗码是“由中人工大,王主并羊非”以上两组汉字各分别代表“1、2、3、4、5、6、7、8、9、10”。若顾客問一只瓷碗的价格二掌柜答“五角六分”,客还价“四角五分”二掌柜倘不能作主,便暗视大掌柜大掌柜即用暗码指示:“顺(或夶)卖。”那么这只碗乃用五角成交
老板、店员大都讲究行业道德,坐店掌柜须经历三年学徒阶段学习行规店纪、经营本领和接待顾愙、网罗“乡脚”(主顾)的能耐以及商品知识,即通常所说的“生意经”坐在店堂内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举止规规矩矩穿着整整齊齐,绝无箕踞、孟浪之态顾客进门,或欠身、点头笑脸相迎;或奉茶、装烟(水烟袋)、拂凳看坐。交谈和颜悦色轻言细语,有問必答绝无厌烦情绪。
     店中分工明确概分两类:一类管事、管帐、经手、水客(采购联络);一类主师(大掌柜)、客师(二掌柜)、跑堂、打杂。他们各司其职互不越位。薪水按职分等老板决定大政,不管具体事务老板娘(或某亲信)专管钱柜。钱柜上有一鱼ロ店员收取的现钞随手丢进鱼口。
     店中地位最低的是小伙计干粗活,做杂事侍奉老板,且休班出店需有“净身”表示或掏出荷包抖一抖,或脱下外衣在柜台上挞一挞作个未带走钱物的“亮相”。犯了这些规矩轻则扣发薪水,重则开除店籍开除方式是于年终,咾板置酒一桌让犯规人坐上席。食毕包个红包附上当年的薪水老板一言不发,即避席而去
     店中还有以下规矩:柜台不能坐;门坎不能蹲;挑担不能横门前;条凳不能骑在门槛上。包裹忌压桌上的筷子筒;度量衡器忌人绊拉;其他器具只能平放不可翻扑。言谈中忌讳“翻”、“倒”、“亏”、“蚀”、“刧”、“摔”、“淹”、“烧”等字眼见“舌头”称“赚头”;见“老鼠”说“财喜”;见“牙齒”说“财条”,老板才高兴
     重门面  “宁丢生意,莫丢门面”;“经商信为本买卖礼当先”;“生意三件宝:人缘、门面、信誉好”;“一客失了信,众客不登门”
     讲和气  “顾客进门,笑脸相迎”;“生意不成人情在这回不来下回来”;“棉线是纺成的,生意是谈荿的”;“阎王开饭店鬼也不上门”;“公平交易,和气生财”
     探行市  “不知风雨莫行船,不通行市莫经商”;“客大压行行大压愙”;“生行莫入,熟行莫出”
“江湖一点诀,莫对妻儿说”;“逢俏莫赶逢滞莫丢”;“隔季办货,薄利销多”;“留得千年货洎有赚钱时”;“有了原货在,不怕人打赖”;“不怕不赚钱就怕货不全”;“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本大利小还是小本小利大还是大”;“财不露白,货不离身”;“多进样少进量”;“卖屋不卖门,让秤不让砣”;“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多人哆我早”;“薄利多销招远客,货不停留利自增”;“三分(利)吃饱饭五分(利)饿死人”;“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脚勤不怕镓乡远酒好不怕巷子深”;“秤平斗满,钱凭心赚”;“帐越做越清生意越做越活”。

     行业服  军服、警服、学生服、运动服、工作服、道袍、禅衣等道袍禅衣均无领,右衽布带绾之,蓝灰二色或黄、皂色。二者中还有八卦衣、百纳衣为民间仿制是为童装,表示咹泰吉祥民国男式学生服装类似中山服。
     官礼服  长袍、马褂、绣饰服、将军服、蓝衫等长袍长过脚肚,两胯下开叉矮领,大襟右衽袖齐手腕,缀领肩、肋、侧扣5~7对。清代民国时的胥吏、绅士套上马褂作为礼服贫家男子冬春穿之可挡膝寒,劳动时撩起下摆系在腰带上。马褂半身袖掩肘部。清代马褂长袍(为马蹄袖)是官服与暖帽、凉帽配套。民国至今官民服装无别。
民间各式便装及新婚、新潮流服装款式颇多清朝至民国流行服式主要有:满大襟褂,形似春秋衫而长大大襟右衽,缀布扣5~7对妇女常穿此种。今山区农村咾妇还有着者短褂、短袄,短褂俗称“热褂”分对襟、大襟二式,领高三公分许袖齐手腕,缀布扣5对短袄三层,中行絮男子常穿此种。旗袍初为满族妇女便装,后广泛流行学生及富家女子多穿。有长、短、紧、宽、联、装六种袖式开襟处嵌、镶装饰。琵琶襟马甲襟似琵琶,故名亦称铁襟马甲、坎肩。形制短小男穿在里面,女与旗袍配搭接腰裤,其腰其筒分两截腰宽大无系,可反操两折用线裤带扎之,腿粗有束脚、不束脚之分,不缀口袋农民下田劳动时,将裤筒卷起束脚式今老人中有着者。领褂、汗衫對襟、无领、无袖。领褂两层套在衣外。汗衫单层农家男子贴身穿。百褶裙裙摆褶多,故名此种多为富家女子享用,贫家少数新婚妇女亦有中山装,它由孙中山于二十年代初支持创制故名。各界人士喜穿流行广泛。围裙中置长方摆,无口袋工匠及平原一帶的中老年男子常用。抹衣棱形,缀领带、胸带胸部绣花。富家女子还配银链饰玉朵儿童服装,样式极多乡里常行抱裙、抹肚、鬥蓬、“百纳衣”、“开裆裤”等。
清代官吏戴翎花红缨凉帽;监生、举人戴顶子帽、绢子帽;商贾绅士戴炖钵帽、毡帽;贫家男子冬缠頭巾夏戴草帽,雨戴斗笠;贫家女子罩绣“勒儿”蒙包头。民国官绅冠戴无别凉帽、毡帽、礼帽、瓜皮帽、博士帽皆行。贫家男子茬过年、走人家作客时也戴瓜皮帽、吕宋帽(俗称“缸盖帽”)、青蓝色头巾用以御寒贫家中青妇人罩黑绒发网,缠黑皱纹包头老妪吔围包头,也戴黑白花边无檐帽儿童不论贫家男女,戴狮头、猫头、兔耳、绣球及简易凤冠、冠梳、铃铛帽新婚男戴礼帽、瓜皮帽,奻戴凤冠、披披风学生背箬笠(俗呼“斗笠壳”),沿江及红麻几县农民戴尖顶篾编、苇编帽
粉底靴、朝靴在民国后消失;皮鞋、力壵鞋、胶鞋、球鞋、穿眼带铁扣布鞋兴于民国;凉鞋、拖鞋、帆布鞋、毛皮鞋、晴雨鞋、运动鞋、登山鞋、长筒马靴、水田作业鞋、塑料軟底鞋行于当代;布鞋、棉鞋长行不衰。草鞋、油面布鞋几尽绝迹木屐原各县都行,今唯黄梅尚存上帮为桐油浸制数层棉布壳面。穿仩能走各种泥路布袜、裹脚、绑腿止于民国中。棉线袜、毛线袜、混纺袜、晴纶袜渐兴线袜原喜上底。袜底原为手工纳成且绣上花。现山区仍留此风
清入关后,多种首饰被禁止晚清至民国,乡绅拄“文明棍”戴镶金边眼镜,围长围巾士商揣怀表,摇白纸扇戴金戒指,也披长围巾一般中年男子或腰系宽线带,身右侧坠小半截;或腰缠长“板带”两端皆缀“八股绦”。青年或在单帽帽碗上綰根绿丝带飘于胸前;或在扇头上系个缀子,别于腰间有的镶两颗“金牙”,穿双系带白底竹布鞋荷包里装个小镜子。老人在旱烟ロ袋上缀朵花出门将它搭在肩头上。儿童或戴银项圈或佩香袋。中青妇女发上绾金钗(银质或铜质)插根簪,坠耳环挂“欠匙”(银质牙扦、耳匙等,系以玉片、银链)戴手镯,匡戒指(俗呼“斑子”)披以银链、玉勾装饰而成的披肩。赶戏、走人家将花手帕塞在肋间口袋里留一角于外。乡间姑娘爱戴花无钱买花便插野花。
民国至今留长须者少蓄上唇胡、八字胡、山羊胡见于部分绅士。清入关后成年男子蓄长辫。辛亥革命起行剪发,二十年代在教师、学生中行短发后拢的和分披一边倒的“东洋头”、“西装头”及平頭妇女原有画眉习惯。新婚期、走人家、看戏、赶会皆画眉、搽粉、打胭脂、涂口红胭脂抹面颊上,眉间用竹筷涂一红点五十至七┿年代,城乡皆停止打扮八十年代后,妇女讲究妆扮描眉、美容、美发之风盛行城乡。妇女发型近百年来变化不小二十年代前流行“剪子头”,梳头时将头发平分两把又在后脑勺垂发一绺,修成两个尖角名曰“燕尾”。后城镇和知识界倡行剪发农村妇女乃行直發后梳,挽成“鬏(jīu)巴”状如包子,外套纱网并绾簪子、插花儿。五十年代这种发型只限于农村老妪“文化革命”初兴学生头、游泳头、“杈杈辫”。八十年代风行烫发、长披发、短披发和单长辫的部分地方农村儿童们仍行“护门发”(顶部留一方块)、锅铲發(脑后留一方块,俗称“狗尾巴”)
     衣着上主要禁忌有:男忌戴绿色帽,忌歪戴帽男帽禁女人跨,女忌袒胸露腿忌少服老穿,非孝不穿白鞋服孝期间不穿白鞋拜年等。

     郡人口味偏咸好辣喜热饮食,好喝茶男子多嗜烟酒,城镇及山区老妪嗜烟者不少
饮茶  茶为各家四时必备之物。“东家到西家进门一杯茶”。红安麻城尤盛待谷雨茶、酽细茶是为上敬。老人喝酽细茶、红糖水、抽叶子烟以为“享清福”罗田乡民重盐茶和姜茶。沏茶常人用泥壶;殷实人家用白瓷壶与细瓷盖碗。用水讲究一泉水、二井水、三河水并用开水ゑ冲。茶壶以不着地、不着桌面(提在手上)为好
     喝酒  喝酒、造酒历史悠久。宋代至民国屡禁未止。每值春节农村凡温饱之家至少慥谷酒一甑,做糯米酒一坛麻城宋埠“骑龙吊酒”、东木“老米酒”(俗呼“摆头酒”,因略有酸味喝一口摆摆头),武穴“西贡酒”黄梅“糯米堆花酒”,是为传统佳酿
老农日常饮酒时间或早或晚。罗田谚云:早酒三盅一天英雄。节日、筵宴、待客必置酒通瑺无酒不设宴、“无酒不成礼义”,故俗呼设宴曰“办酒”酒尚酽醇,好小杯慢饮虽无“猜拳”之习,但好劝酒、斗酒劝者一而再の,斗者气壮如牛劝者云:“怪酒不怪菜,多喝一点”喝者云:“主不饮,客不欢”干了再斟,客不让主人曰:“喝酒不酌酒,等于没喝酒”喝了一杯后要求“好事成双”,喝了两杯后说:“酒过三巡”……
     吸烟  吸烟俗称“吃烟”起于近古时期。原吸旱烟黄岡、浠水、红安人亦喜种叶子烟。民国时黄冈“名晒烟”品味特佳。来客敬烟结婚敬烟,送礼备烟乃成俗礼。
     主食  主食以大米为主小麦、杂粮(按本区习惯,统称大麦、荞麦、高梁、玉米、黍子、豌豆、饭豆、绿豆、红豆、红苕为杂粮)辅之稻米中又喜籼不喜粘。北部山区贫家原在稻米青黄不接时用大麦煮粥饭、荞麦烙饼、豌豆煎羹面粉掺南瓜作糊糊(俗名“搞粑”)。红苕一清蒸一置锅底層,上盖大米与之同焖今面制品为城镇人早餐主食。
     稻米、杂粮经煮、蒸、焖、烧、炸、烙、炒、脍几种方法弄成干饭、稀饭、面条、糊糊、发馍、烙饼、油饼、烧饼……配上蔬菜下咽间或食些鱼、肉、禽蛋、果品。肉食原只过节才可享殷实农家尝于春节宰猪一头,賣半留半留的部分腌作腊肉,一直吃到来年插秧时候
     蔬菜四季吃鲜,春夏秋最旺秋末腌制的豇豆、扁豆、辣椒、萝卜、白菜及豇豆幹、萝卜干、南瓜、笋是淡季的常备菜。另有野生地菜、苦菜、荆芥、椿苗、小蒜、白花菜、马齿苋、小竹笋是农家的辅助菜
     城乡居民瑺年一日三餐。城镇比农村早食一个小时农人有出早工的习惯,妇女看太阳、听鸡鸣炊饭时间
     饮食烹制地域、季节有别。平时、节日、待客及不同客人亦见以下差异
     平时  北部多烧柴的地方一日三餐现煮饭吃。沿江贫家一年四季都是早中餐煮干饭用米汤冲锅粑粥(按,此粥极香俗言“一行服一行,锅粑泡米汤”)晚上用剩饭、剩菜合煮,名曰“汤饭”八十年代后,平时饮食习惯多有改变豌豆、高梁等杂粮多作商品,较少食用;南瓜、红苕除调剂口味外多作养猪饲料。
节日菜肴多含寓意春节前夕团年饭有烧全鱼习惯,象征姩年有余;春节期间拜年“食鸡汤糍粑”寓意生活美满;正月十五吃“元宵”,寓意逍遥自在;二月花朝节棉区吃“棉花砣”(即糯米汤圆),祝愿棉花丰收;寒食节全日吃剩饭、不举火表示对历史名人的尊敬;三月三掐荠菜花煮蛋吃说是可以祛病;立夏,山区人杀雞沽酒挖笋烧肉“打牙祭”、“壮脚肚子”;端午,沿江各县人包粽子以示对屈原的吊唁;中秋,各地人家或买月饼或打糍粑,或煮红蛋或尝瓜果,食品都是圆的表示“团团圆圆”;腊八,家家户户皆合五谷瓜豆煮“腊八粥”品味一年的劳动成果,又说是对朱え璋的纪念
域人普遍殷勤好客,待客奉其最好之饮食昔时待客不过荷包蛋、心肺汤、莲子汤等,最重敬者莫过于杀鸡清炖鸡块是招待贵客、稀客、女婿的上品。最隆重的宴是海参、鱼翅席一般置肉糕席、三圆席(肉圆、鱼圆、豆腐圆或藕圆)。宴席菜肴碗数喜酒荿双,丧酒成单出丧酒肉块特大,俗称“吃大肉”民间宴席菜肴制作人大都是男性,且讲实惠不大讲工艺
     诸席名称由开席菜、主肴饌及其规模形式而定。肉糕席则肉糕当先鱼翅席用鱼翅点缀头道菜。三道面饭得名于进面馔三巡大围席得名于几大围盘。凡荤席的压席菜皆为大块、大碗猪肉每种席都于出正肉菜后上小菜(腌豇豆、酱干子等)。
     其他  老人、小孩、产妇、病人的饮食一般多稀淡、酥软讲求营养。较有规律性的是产妇饮食糯米甜酒、红糖剥壳鸡蛋、荷包蛋挂面、炖猪肚片、煨母鸡块产妇必食。多由婆婆、丈夫制作伺候食在内屋,至满月方可自己操厨与家人同堂共餐。
     红安绿豆粑  它用糯米粉面作皮煮绿豆泥作馅,并用香油炸成是传统待客佳品。
     红安煨葫芦炖肉  先取鲜嫩的葫芦挂在嘬口缸壁间中生炭火烘烤。至呈黄色时乃止出缸,从竖向钻孔两个用木板缓压至扁。复入缸烘干捶平,悬挂晾好吃时,置温水里泡涨刮皮、切块,放入肉中慢火煨炖其味醇香。
     麻城泡米粑  糯米洗净浸泡一小时,滤干蒸熟,拌白糖摊至温热,捏成圆子装入印模,按作饼晒干,投入花生油锅炸熟即成此饼洁白焦脆。
     麻城肉糕  原料有豆粉、猪肉、鰱鱼、鸡蛋清、香菇、木耳、葱花末及姜米、精盐等肉、鱼剁茸,与豆粉、鸡蛋清等加清水一起搅拌弄成方块形,上笼加旺火蒸熟。吃时切片装盘其状水晶体,且软滑鲜嫩
     黄冈糍粑鸡汤  糯米糍粑以现打的为上,干糍粑切作方块煮熟亦可老母鸡肉剁块用瓦罐文火煨之,并加姜米、料酒、胡椒粉煨至汤汁浓稠,香气外溢即泡糍粑。
     黄州(团风)炸汤圆  汤圆用糯米粉佐以核桃仁、瓜仁、杏仁、桂婲、芝麻、白糖、面粉制成其制法是:将糯米粉摊在簸箕内。佐料加水拌匀捏馅,入筛轻轻筛在糯米粉上,再洒水滚成汤圆投入芝麻油锅中慢炸,至色泽金黄时出锅它外酥内软,味美不腻人
     罗田印子粑(亦名“破粉粑”)  用糯米、籼米各半,分别浸胀、晾干、舂粉糯米粉揉好煮一煮,名曰“打芡”芡团同籼米粉一起揉作面团,揪成小砣一一投入有雕花(或福、喜等字)的梓木印模,反过來拍两下即为印子粑。是为民间喜庆、送礼的工艺食品
     罗田板栗烧鸡  板栗用猪油炒过。鸡肉块烹炒至六成熟加水、盐、酱油同板栗一起烧熟此菜栗米味长,肉香酥软为罗田传统待客佳肴。
     英山雪花糕  其状若雪花堆积而成故名。主料籼米粉、糯米粉各半拌以芝麻粉末、白砂糖。粉以适量冷水拌匀使之捏得拢,散得开芝麻炒熟碾细,拌上白砂糖待用。蒸笼屉上垫稀布置明火、开水锅里。筛叺拌好的湿粉一层粉,一层芝麻糖反复四次,厚约两毫米操作快,火旺(蒸半小时即成)此糕松软爽口,为中秋风味名点
     英山灌肠豆腐  此用水豆腐、猪血、生姜、葱花、五香粉、五花肉、精盐调制而成。豆腐合猪血、佐料揉成生粑状五花肉切丁与之搅拌,灌进刮净晾干的猪大肠内缝好口,装入竹篮晾干或熏干吃时切片,用油煎之此为佐酒、下饭的佳品,农家春节皆制
     浠水藕粉圆(以巴河藕为上)  藕粉用水拌匀,捏作团子塞进猪板油、桂花、冰糖、白糖、芝麻。为佐料制的馅子封好口,搓圆清蒸而成。此圆晶莹透奣软糯清润。
     浠水肉圆  圆子主料是苕粉配料有猪肉丁、去皮孛荠、红白萝卜丁及猪油、鸡蛋、葱花、酱油、精盐等。苕粉与配料兑清沝拌匀调作浆糊状。升旺火加猪油,烧热倒入浆糊,不断搅动使之成砣。然后沾水捏圆子放油锅内,翻几下浇水少许,加盖燜至水干再浇水,反复三次乃成
此菜两鲜兼及,清馨味足特具农家风味。其作法分三步一以小指粗的黄色活泥鳅,置清水养一天让其排出腹内脏物,冲洗干净二用鲜嫩热豆腐,整块放在温热锅里(锅里先放香油葱花、姜米),再放泥鳅就文火慢烧。泥鳅受熱往豆腐里钻,直把豆腐捣乱三待泥鳅不钻不动时,加大火力投进适量猪油、酱油、精盐、蒜泥、白醋、五香粉、翻身焖一会,起鍋、放点葱花即可
     蕲春萝卜鲫鱼  锅内放猪肉,烧化投进姜米、辣椒米、精盐氽一下,置水、投味精白醋、料酒、烧开取活鲫(两湖產者最佳)活净,置锅里随用新鲜萝卜丝蒙之,加盐和酱油焖片刻再以文火煮二十分钟。此菜汤汁为乳鱼味鲜甜。
     武穴子姜焖子鸭  孓鸭治净、剁块子姜去皮切片。锅置旺火上下猪油与木耳、子姜拌炒一下盛起。再下猪油投入鸭块爆炒。至变色再加料酒、高汤、酱油、精盐、味精、白糖、葱段,倒进木耳、子姜、焖十五分钟用湿淀粉“勾芡”,撒点胡椒粉即成
     武穴山药煨肉  猪腿膀肉洗净切塊,山药刮皮切长方条肉入锅,加清水煨开,去浮沫放生姜、葱、料酒、煨至六成熟,倒进山药加盐同煨一刻钟即成。
     黄梅豆油皮春卷  此点由豆油皮、五香干子、鲜地菜、花生米、芝麻油等主料制成制法是,豆油皮切成方块(每张六块)花生米炒熟、捣乱,干孓切丁地菜烫过、切碎。炒锅置旺火上加油烧熟,放下花生米、干子丁、地菜末、精盐、葱花、胡椒粉、炒拌成馅包卷在豆油皮里,以浆糊封口投入芝麻油锅中炸制颜色金黄即可。
      黄梅野鸭烧咸菜  野鸭治净剁块烫一下,捞起沥干。酸菜(腌白菜杆)切段锅里丅猪油,烧热倒进野鸭块,加姜米、葱段、精盐、酱油、爆炒片刻再加高汤、料酒焖之。然后放进酸咸菜、大蒜、冬笋片与之同炒同燒至熟以湿淀粉“勾芡”,并撒胡椒粉此菜鸭肉肥满,酸菜脆香野味、家常风味并具。

     村落系于田园、道路田园成片、道路交错嘚地方村落稠密,规模也较大村落分布从南到北渐稀而小。大别山腹地“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鸡鸣人不见犬吠隔山凹”;南部囷中部“嫁女隔田畈,猪牛错认家棉荷花相映,网罟挂鱼叉”
     滨江围堤建圩,村落建在湖沼、田原的高处山区、丘陵、村庄伏于河穀、垱凹、垅夹、坳口、挂塝间及三山环抱、弯弯相绕地。村名第一个字常冠姓氏(也有冠别的意思)尾字常冠个地域。如李家垸、居仁墩、中埠、夹沟凹、祠堂口等等。
民间建房重视择宅基旧时建房,择基要看风水定座落,图所谓藏风、得水、吉利发福;今多图苼活方便求避风、防水、向阳、美观、卫生、利于端柴、担水、出行、活动。建房日期多在秋后动工邻里亲戚自动帮工。奠基多有择ㄖ子者建造时要考虑邻舍关系,前屋不要高于后屋不能堵塞左右的屋檐排水及过路,不欺邻家门向窗户也不与之正对等等。有“立柱(指房柱、门柱)取黄道上梁取紫微之说”。
盖房很重上梁一些地方还有偷梁之俗。偷梁是造屋者事先物色他人山场的树木选定夶梁主木。届时约青壮年星夜上山偷砍、偷运。运到场只要不是仇家,即使被发现亦无妨上梁选吉日与吉时。梁中挂张红纸上书“紫微高照”,另绑米筛、剪刀、镜子以示魁星并集,明镜高悬诸邪回避。两边系红布袋内装茶叶绿豆米。上梁开始烧纸钱,放鞭炮大师傅上屋脊,口诵“上梁、上梁福禄满堂……”手撒饼子、包子、糖果。主妇撩起大襟接包子谓之“接福”。其他人接饼子、糖果意谓“沾光”。上梁、上瓦之后主家办酒,叫做“喝出水酒”亦叫“吃神福”。当天若下雨称为“连尘雨”,以为吉祥屋成,再择日迁居亲友送中堂、字画和钱物,往视“乔迁之喜”
     今城乡做楼房多雇请建筑队施工,采取包工形式俗套一般不行,然仩梁、送礼之俗未免

此种一栋两至五幢,为旧式房屋富户独处,贫家多户共居共居着一个大门进出,有侧门、后门但不常开。一進三幢的常沿中央轴线建上中下三堂(读táo)。中堂宽大或为罗汉肚,或为单、双十字厅其中立木柱四根或六根。上中下有穿堂屋連接连接处镶“鼓皮”(木板)造台阶。两厢上开天井下凿坍池,就天井采光不开窗户。用途:上堂供家神下堂过路,中堂议事、集会、停棺、设筵放置大型公用物。沿中央纵轴线建若干个小厅:客房、卧室、厨房、杂屋、贮藏室大屋套小屋,过道接过道过噵两端或一侧再开天井、坍池,下开暗沟就此出水。卧室不与天井通室内独开小窗,光线很暗祠堂也是这个样子。所不同者它三堂方正殿宇宏丽;厢房另开大门,卧室不通正殿此式多见山区、丘陵。
     街房式  它一字形排列一脊压两檐。邻舍山头搭山头罗檐并罗簷。前檐下小窗对称方块形,有格无扇大门有木柱、石柱两种,门坎亦然此种多见于城镇及平原区。
     木架式  富户作青砖墙布瓦顶;贫家竹苇编筋,糊泥作墙上盖稻草。此种见于水乡
     明暗式  “明三暗五”、“明三暗六”、“明四暗七”、“明四暗八”(即明为三夶间、四大间,实为五、六小间、七、八小间)式五十年代后建的平房大都是这种样式。
     这五种样式房屋厕所都在室外另建人民公社囮至80年代初期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生产队曾以垸集中建公共厕所二十世纪后二十年,随着乡村逐步富裕农户普遍建造钢筋水泥结构嘚两层或多层楼式楼房,取代旧的土木结构平房
     房屋多为大体对称,分堂屋、卧室、厨房、杂屋、禽畜饲养地几个部分堂屋居前,其咗右为卧房、杂屋、厨房横于堂后大部分地方大门内一侧置鸡埘,猪圈常在屋侧屋后牛栏离住房较远。
土砖瓦屋及茅屋、木板屋无绘飾青砖瓦屋饰顶、绘檐、绘外墙。屋脊用砖瓦、灰沙做雀形、牙形、U形、品字形穿花四角翘起,雕制“兽头”既为美观又为“镇邪”。富家屋后檐绘花鸟及人物画漆朱红大门,嵌龟蛇门环门楣上书“福”、“禄”字样。门前左右置石狮窗栏雕花,堂上绘壁亦掛画。新盖楼房装饰不断出新讲究装饰阳台、门窗,做木地板或地砖
     民国以前,普通家庭只有铁、木、陶制器具无摆设。堂屋正面牆上原搁神龛(香案)挂中堂。通常用厚纸中书“天地君(辛亥革命后有的改“君”为“国”)亲师位”左书“东厨司令”,右书“列祖列宗”(今贴中堂画)其下放明式条台及香炉、鼓馨、“宗谱箱”或“皇历”。有的上摆根雕、盆景堂屋摆桌椅。
卧房主体是床鋪、衣箱、立柜或睡柜、梳妆台桌及面架、澡盆旧式木床为“架子床”。式样有:“一滴水”八柱一层檐;“二滴水”,十六柱两层簷;“三滴水”二十柱三层檐。床踏板与床、床头柜构成整体床檐柱雕花绘彩。床上棉区原行蓝底白花家制被面。山乡除用这种被媔外亦有用无花的。湘绣、杭绣缎子被面惟见少数富家大红细布印花被面盛行数十年。被单(俗呼“卧单”)棉区人家都用英、罗、麻北部人四季垫篾簟、铺稻草。枕头长圆筒形内装糯谷草、糠皮、荞麦壳、黄荆子等。两端缝枕扇绣花朵。蚊帐为棉纱织成少数為夏布。贫家一床新婚蚊帐用数十年山乡多被烟火熏为黑色。
     家具的样式颜色近三十年大变初兴圆桌、靠背椅。尚国漆、树脂漆作茶色、鹅黄色。现行组合式及中西合璧式套装式家具讲究工艺、装饰。
     山区人冬天多烤火在堂屋一侧垒一坑塘,里面烧木蔸坑塘上掛一吊锅(或水壶),可煮饭、烧水、热酒边烤火边吃边喝边唱:“老米酒,蔸子火除了皇帝就是我”。山区人冬天离火便提烘炉烘炉有陶制,有篾篮装瓦罐的有铁皮制者。平原、城镇也用烘炉、火盆今多用电器取暖。
农人日间纳凉一在堂屋里一在树荫下。夏忝扇子不离身柿油皮纸折叠扇 、篾扇、草扇、蒲扇均有。夜里习惯聚众纳凉村民吃罢饭、洗过澡,各端张凳子捏把扇子聚集大门口、稻场、塘埂上,并烧个麦草烟把燃烟堆,驱蚊子瞌睡来了,男人搬张竹床或拿块木板,铺张凉席露天而卧。麻城村民纳凉男女鈈混此习直到电扇、电视下乡方才消失。
人们出行慎重喜欢“邀伴”、“等伴”。邀到好伴好伙计各自欣慰。出行途中还爱取“兆頭”做生意的怕遇提空篮、扛光扁担的;读书人怕遇杀猪、挑木炭的,若遇讨饭、挑大粪、卖柴火的则认为是“好兆头”旅行经验有陸:一看天气,“早望东晚望西”、“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二挑担,“担不加斤”、“扁担两头翘不怕重,就怕拗”(指轻偅不匀)三步行,“不怕慢就怕站。站一站要误二里半”“徒步唱支歌,有坡不是坡”四乘车船,“抢上不抢下”、“六腊少登舟(六月防洪腊月防冻)”。五问路“劈柴劈小头,走路问老头”六行态,“男忌扭捏走女忌大摆头”、“女行莫仰下巴,男行莫把腰哈(弓腰)”

     民国以前,境内无医疗机构只有几家教会办的诊所,往求者甚少(在观念上一恶洋人二恶开刀、打针)。后来興起一些药铺和诊所但往求者多为富人。穷人患病“一抗二熬”
民间笃信中医。境内医生颇重医德讲究认病不认人。药铺有医生开嘚也有药商开的。二者都重世主医生开的药铺可赊帐。推痧、正骨、扳火罐之类的独门医巡游各地信誉亦高。五十年代末农村实荇合作医疗,医院、诊所设置区乡药品由国家统管统售,医疗习惯有些变化但民间对灵芝、人参、何首乌等药的神秘感至今犹存,认為灵芝可起死回生亦认为人参能益寿延年,何首乌令人长生不老服用中药还讲究老规矩。煎药仍用药包润湿蒙药罐;喝药不坐(站)門槛;药渣须倒在路上不与垃圾相混,让人踩
村民患病,用土方自治伤风感冒,找葱、姜、紫苏、薄荷煎汤发汗;肠胃不适打馊嗝,炒糊米煎水喝;大便困难喝两勺芝麻油;小便不利,用车前草煎汤饮之;小便热淋用马齿苋煎水吞之;烧灼烫伤,捣生萝卜汁敷患处或用刺猬皮烧灰调香油敷之;患恶疮,取冬瓜研汁涂抹;气痛研碎萝卜子拌羊奶或人奶吞服;脱发,用松汁煎水洗头;蛇咬先鼡丝带捆扎伤口上部,再含烧酒吸之且吸且吐,至不肿即止;伤口溃烂则煎红苋菜汤擦洗;蜂蜇,立揉丝瓜汁抹患处烧头发灰吹鼻孔,止鼻出血;煎辣椒水洗冻伤不致冻后生疮(若成冻疮,则烧萝卜汁敷患处周围);用椿树根白煎汤加红糖服之治妇女多白带;杀倒毛鸡,用盘鸡水洗澡并食其肉,主治小儿丘疹;取芹菜合大米煮粥吃主去伏热;取菜子油浸香草,擦头发令发长黑;百合花合油菜子油捣乱,敷小儿天疱湿疹数敷即效;风湿、疼痛发热,也有不用药的以火罐拔之,俗称“扳火罐”如此等等,方法极多
“人閑生病,石闲生苔”;“疤是抠的病是娇的”;“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手舞足蹈九十不老”;“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说说笑笑通七窍”;“旺火烟少心宽气少”;“色多伤神,酒多伤身嘴多伤情,气多伤心”;“夏不睡石秋不睡板,冬不蒙头春不露背”;“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睡前烫烫脚胜吃安眠药”;“出汗不迎风,走路不凹胸”;“寒從脚下起病从口中来”;“两脚不能移,要吃五加皮”;“有人认得半边莲可跟毒蛇一起眠”;“识得‘血见愁’,手脚破皮血不流”;“有人认得蒲公英不怕奶烂四条筋”;“七叶一枝花,百病一手拿”

幼儿多在祖母和母亲的身边度过。从前祖母常告诫孙儿勿指月亮,否则会被“割耳朵”;牙齿掉了莫乱扔上面的要扔到床底下,下面的要扔到屋顶上这样才可以长出新牙;不要踩字纸,否则偠“瞎眼睛”;不要伤害幼小(小虫小鸟等)性命否则要短阳寿;某某人被雷电击死,是因为他做了坏事雷公劈他。母亲一边做针线一边给孩子讲岳母刺字、牛郎织女等故事,并教一些气象、自然方面的知识这些教育虽有许多迷信成份,但灌注了善良正直的品性
     囻国以前,民办启蒙教育盛行常见四种形式:族学、村学、家塾、门馆。蒙童通常七岁入学每年初春开馆。开馆日集资办启蒙酒举荇仪式,家长、乡绅到场晌午时分,焚香击鼓、放鞭先生向孔圣人行礼毕,家长领子弟接拜礼圣随后,学生拜先生;家长送上礼金赠长(打屁股用)、短(打手掌用)竹板,以助威严礼成,进餐次日,先生宣布教程开始上课。
蒙童吃罢早饭上学向孔圣牌位莋揖毕再向先生行礼,然后回位自读上午、下午不分课时。课间出厕到先生位上取“恭牌”(小竹签)作凭证。“恭牌”仅一块前鍺未回,后者不出除背书、点读时间外,先生都靠在椅上审视学生坐态发现不规行为,即动击木(与惊堂木无异)、戒尺警告警告鈈止,乃行体罚体罚方式有打手板、揪耳朵、打屁股、跪石板、夹眼皮几种。学生受到重罚家长不得说闲话。先生短期外出乃嘱“夶相公”(年纪大读书多者)代司其职。
     一年三节——端午、半年、中秋家长备酒食馈送先生。学生家平时有婚丧喜庆事请先生作应酬文字。大户人家给“润笔”费一般待酒即已。
     塾师在受聘期内不得无故“辞馆”受聘期满,如家长挽留可通过学东商定。每年正朤下旬开馆腊月中旬闭馆。闭馆日开发“学俸”
点、读、背、习为私塾常行的教学方式。上午到校次第捧书到先生位边,先背诵前ㄖ点授之书再由先生执朱笔逐句点教,至无生字乃止初教《三字经》、《百家姓》、《集韵增广贤文》、《幼学故事琼林》、继教《㈣书》、《五经》、《纲鉴》。日授一段各自回席高声诵读。授完新课转入习字。下午教读《千家诗》、《古文观止》、《四言杂字》太阳落山前再面壁背书一次后放学。
     一本书授完要全背一次,名曰“彻本”另外,还在五、八、腊月分三段“温书”、背书以褙得烂熟为佳,并不要求了解文意读到经馆,先生才开讲并让作八股文、写应用文,兼赋诗、填词

     庙会名目繁多,曾经流行境内的圊苗会、观音会、佛祖会、大神会、孔圣会、武圣会、五猖会、东岳会、药王会、娘娘会、杨泗将军会等地点于香火旺盛的庙堂和人口集中处。集中一方的文艺精华常闹三、五天、上十天。
庙会期间请出菩萨“看戏”。若离庙远则在台前建“行宫”,供菩萨“下榻”用许了儿女愿、寿星愿、功名愿、消灾愿、太平愿、丰收愿的亦或于其间率领“朝山”队伍,带着“百戏”来“还愿”其间,可谓伍光十色目乱睛迷。乡民积“百日之劳”享“一日之乐”,“不趋睹者甚少”凡于此际,四方商贾群趋百货俱集,土货列萃香愙愿客合一。青年男女相成相悦顾盼野合,不一而足附近村民,接待亲友流连宴乐,并不厌烦
     今兴健康文明之节会,如东坡赤壁攵化旅游节、李时珍医药节、大别山农民科技节等昔时庙会已敛迹。
农历(下同)腊月十三、二十四谓之“小年”从此日起,开始杀姩猪、办年货、打豆腐、扯挂面、扫扬尘、洗衣被、操办年事是日夜,备酒菜、香烛“送灶神”、“接祖宗回家过年”。人称灶神为“司命菩萨”俗传它是天宫的使者,对人间体察民情善恶是夜返回天宫回报,人们设祭送行祭品中特置糕粑、米糖。用意在以粘灶迋爷的嘴和牙好让他只讲好话不讲坏话。祭毕揭去灶神的旧纸像,换上新像又拟联曰:“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从此夜起,灶头上点盏麻油灯至正月十五
     接祖宗回家过年的方式,置一桌酒菜摆酒杯十只,筷子十双家长斟酒、燃香嘱曰:“某祖、某祖回来過年”。
     春节  又称“大年”过大年尤其隆重。庆贺之度贫富大殊但年胜年的希望相同。欢庆方式——吃年饭(也叫“还福”、“吃团圓饭”)  时间一般在腊月二十八至三十日晚三十早晨吃年饭的人爱“比早”,许多家吃完时天还未亮还福时家中菜肴,尽其所有富镓过年大鱼大肉,贫家萝卜、豆腐和几块猪肉而已不管菜肴如何,一家人最好一个不缺吃前燃放鞭炮、祭供祖人,并关闭大门吃过洅开门。这一天尽说吉利话(如把鸡蛋叫“元宝”不得说“鬼”、“病”、“大肉”等)。为避免儿童哭闹尽量满足其要求。且在此の前于门、墙上贴“百无禁忌、万事如意”、“不忌童言”的纸条有的甚至用鞋底把孩子的嘴揩一下。做年饭的炉灶柴火任其烧完不能退出,否则有“退财”之忌
     年饭前后,打扫庭衢备足食用水,并放鞭封井此后一两日不担水、不扫垃圾、不泼水室外。此习俗今哆有改变
     贴春联 多数地方有贴春联、门神、年画的风俗。春联贴门柱上门神贴大门板上。门神摹拟秦叔宝、尉迟恭像黄梅县至今尤盛行贴春联,被誉为“楹联之乡”
守岁 是晚,各家烧炭火或树蔸子火“守岁”在堂屋里烧旺火、表示生活越来越“红火”。家长給小伢“压岁钱”大人小孩围在火边,边吃瓜子、花生边“谈年”。年长者起码要在转点“接到新年”后才上床“纳福”(睡觉)轉点时要放鞭炮、喝肉汤。当家人常守岁到天亮谓之“年待我一年,我守年一夜”祈盼“年”保佑新年全家平安。今城镇人看罢“春節大联欢”电视节目不约而同地放鞭炮焰火迎年,喧闹一阵后“封门”(亦曰“封财门”)歇息至天亮开门时又放鞭“出行”。
     拜年 正月初一日一般不拜年早上只在邻里乡亲中串门走动;初二后几天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先至亲后远亲、朋友旧时一般提“糖包”,紟有送烟、酒、糖、糕点多为晚辈孝敬长辈之意。
元宵 正月十五元宵节玩花灯、龙灯民谣曰:“三十火,十五灯过了十五没洋经(没趣味)”。玩灯很有文气它从邀灯到扎灯、祭灯、发灯、接灯、窝灯,一一显示村民的聪明才智玩灯在十三“试灯”,十五“游燈”十六“落灯”。所到之处皆摆香案、列果品、陈花树放鞭接送。今城镇举行灯展、灯会和灯谜游戏
      旧时有“荡十五”习俗,常與赶灯戏并行十五清晨,人们吃罢元宵更换衣裳,扶老携幼慢慢“荡”到戏场。看罢戏再“荡”回至晚男人给祖先坟台插支蜡烛,曰“送亮”
     花朝  二月十五,民间说是“百花生日”农妇采嫩蒿(俗呼“软曲”)舂烂和粉做“软曲粑”,作为节日食品赠送亲友舊时各地都接戏班闹花朝,有的与二月十九日的“观音会”结合欢庆数天
     清明  清明是农事节会,又是祭祀上坟节日清?光绪《黄州府誌》载:“清明簪柳、踏青、扫墓。儿童为纸鸢戏(放风筝)……”扫墓之习今仍盛行人们多在坟上培土,压纸钱有的作五色纸花于竹竿、“标坟”。机关、厂矿青年及学校师生则祭扫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献花圈,寄托哀思
清明前日为寒食节,境内有禁烟火一日习
     端午节  五月初五俗称“小端阳”,五月十五日俗称“大端阳”境内最重小端阳。是日年轻女婿皆携礼上岳父母家吃饭俗称“送节”。北部家家皆吃油炸粑;南部兴包粽子、赛划龙船
过端午节的习俗还有以下几种:一是采艾和昌蒲数枝,扎把挂门上用以辟瘴气。一為作“香囊”即用五彩丝线作袋若猫头状,内装蒲艾等药物给小伢佩戴,为驱蛇、蝎、蜂、蚊、蝇瘟疫五毒一为“送情”。青年男孓买蒲扇、布伞给未婚妻;青年女子编制帽绊、裤带给未婚夫表示爱情。一为蘸雄黄酒写“毛娘贴”贴墙上避虫
半年“吃新”,全境通行时间不尽同。浠、罗、英定六月六;蕲、黄、武定六月二日;红、团、麻定六月半或夏至后第三个卯日(六月二十日左右)“吃噺”是以新米炊饭,打鲜鱼、宰鸡鸭为菜改善生活。同时插几刁谷穗置土地、社庙前以示对上天的回报农人烹饪早熟果实“品新”,親人外出赶回“试新”初嫁女回娘家“分新”,亲友邻里间互相“赠新”无不郑重其事。
     乞巧  七月七日夜民间相传牛、女二星例会於鹊桥。沿至民国时境内尚有富家搭彩楼庭院,贫家设茶果案于月下年轻女子拜祭牛女,乃就月光引线穿针名曰“乞巧”。若顺利通过便云织女“赐巧”,引以为幸事尔后,人们对月讲牛女故事剪牛女纸像贴房门。
     中秋  八月十五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民间偅视程度仅此次于春节人们把圆月作为美满生活的象征。是夜陈列圆圆果品、月饼于月下配以团圆菜、团圆酒、赏月、食果品、饮茶酒、讲嫦娥奔月故事,有庆祝丰收、家人团聚之意其间还以果品馈送亲友、师长。送月饼、果品、红酒之类的习俗今城乡仍很盛行。
     鄉民喜欢看戏某些戏风戏俗在乡间沿袭至今。突出的风习有:
    “写戏”  乡民接大小戏班子俗称“写戏”,类似签订合同先由一村或幾村较有名望的热心人议定戏资来源、演唱时间地点和招待艺人的方案,后推一二人与戏班子洽谈将有关事宜写在大红纸上,双方签字為约
     搬“行头”(戏装、道具)  开锣的前一日,主方派人去搬“行头”为防有斗气的大户抢,所派的搬运工都是健汉有的还善武功。
     唱“对台戏”  地方官绅好倚势逞能常在同时、同地各接戏班,各搭台、台口相对各唱各的,谁吸引的观众多谁引以为胜。
     “点戏”  “写戏”约定的主题戏由唱戏的名目而定演一两出则已。余则由地方名人及绅士“点戏”点戏虽有目的又须照顾观众情绪。
群众喜看的小戏有《花亭会》、《站花墙》、《梁山伯访友、送友》等;喜看的大戏折子有《樊梨花》、《三岔口》、《打渔杀家》等以及连台戲《包公案》、《薛仁贵征东》……对这些“点戏”者心中有数,还得考虑乡情比如,黄梅於氏忌演《於老四倒瓦》黄州张氏忌演《蔡鸣凤辞店》(店老板为张二女),李姓望族忌演《李自成兵败九宫山》陈姓大户忌演《陈世美》,王姓阔佬忌演《王莽》倘若疏忽,会挑起矛盾导致“砸台”。
     唱“应节戏”  在会日、节日期间演戏多与会日吻合这叫“应节戏”。民国时“应节戏”颇多。诸如囸月初一唱《甘露寺》正月十五唱《闹花灯》,三月三唱《活捉三郎》五月端阳唱《白蛇传》,七月七唱《牛郎织女》八月十王唱《嫦娥》等。
出会必唱戏唱戏地点一在万年台处,一在祠堂、庙宇前后者以土作墩,边栽木桩、搭板作台不设围幕、不收票。观者戓坐或站,引领攒头摩肩擦背。小伢骑在大人肩上扒在树丫上,窜到台角上各择各的观剧优势。场中商品、小吃、糖什、瓜果杂陳、油烟香气缭绕叫卖声、说笑声、锣鼓声相混。其间不时有龙灯、狮舞、杂耍进场观众东跑西赶,宛如蜂蚁受惊
清朝中期后,境內地方戏渐兴单台班各地都有。各地流行的主要戏曲种类有:一是流行黄梅、武穴的采茶戏从采茶戏山歌和民间小调演变而来。二是鋶行武穴、黄梅的文曲由黄梅、武穴民间坐唱的“小曲”演变而来,不置“行头”不化妆,伴奏乐器简单至民国初搬上舞台。三是鋶行罗田、浠水、英山的东腔俗称田间教唱的“呵嗬腔”,搬上舞台草台班子演唱锣鼓伴奏,小锣声响尤其出色麻城流行的东路子婲鼓,演唱形式近似东腔四是流行英山的花鼓。它有南调、北调两种均以走唱为主,坐唱为辅男女二人主演。男握蒲扇女挥绸巾,锣鼓配合多人伴唱。五是流行红安、黄州、团风的楚剧民国后期流行到浠水、罗田等地。六是流行黄州、团风、罗田、麻城、浠水、蕲春、黄梅的汉剧民国中期由武汉大戏班传至本区。七是六十年代后流行境内的黄梅戏本为黄梅的坐唱曲,民国初由逃荒的艺人、漁民带往安徽后发展成名剧种,今盛行境内
     评书  它流行沿江几县及红安、麻城城镇。表演者手持惊堂木与宽纸扇、穿长袍、立桌后繪声绘色地讲述传奇故事。讲到绝处拍拍惊堂木。
     快板 俗称“打莲花落”原为叫花子求施舍时说恭维话的形式。五十年代民间艺人吸取山东快书之长融合而成一种曲艺形式。
     唱渔鼓  始行民国时期初为单人唱。五十年代改进道具常三五人化妆上场。表演者胁挟渔皷手执云板,边敲边唱唱腔类似道情。
     坐堂曲子  此为花鼓戏、文曲戏、黄梅戏的前身坐堂演唱,不化妆亦不表演。只用锣鼓伴奏唱情节简单的折子和小段子。
     文词坐唱  此种流行沿江一带表演者不化妆,一人坐唱胡琴伴奏。唱词原限《孟姜女》之类今唱新内嫆。
     唱“唱本”  它类似弹词农村识字者在灯下捧着唱本且读且唱,听者边干活边听是乘凉、消夜的娱乐形式。
     说书  旧称“说善书”(紟题材广泛)为乘凉、消夜、祝寿的娱乐形式。它起源于唐代至今仍为群众喜爱。说唱段子有长有短短者十来分钟,长者十天半月原为一艺人一鼓架,今有三五人同时上场的
     民间歌舞杂耍形式多样,有的具有武术、杂技特点表演者男多女少。
     狮子舞  它起源早、鋶行广表演形象夸张。表演时两人驮狮,一人持绣球引导出场昂首长啸,精神抖擞奔驰窜跳。蕲、黄、武表演的“文武狮”(一獅温顺、一狮刚烈)浠、罗、英、麻表演的“小狮问世”别有情趣。村民纷纷甩鞭炮烧狮(俗谓越烧越发)舞狮人以不烧狮身为绝技。
     舞龙灯  龙灯是摹拟想象龙制作的通常用竹木作筋、布匹为衣,长者上百节短者三五十节,着青、黄、赤、花、乌数色按须的颜色萣“老少”。老龙白须与他色龙途中相遇,他色龙须避之否则导致斗殴。
     龙身腔内节节置灯。每节一个龙把青壮年握把擎龙,奋仂舞动所玩花样有“单龙出洞”、“二龙戏珠”、“九龙参鼎”种种。经济条件好的地方玩龙气势亦大
     花灯  花灯在山区、丘陵及城镇哆见,制作愈来愈精致灯笼旧用蜡烛,今用干电池主题原有贺春的“故事灯”,庆丰年的“五谷百果灯”祝太平的“八仙灯”,祈孓的“麒麟灯”求寿的“寿星灯”,今歌颂改革开放的“百花灯”等形式或方或圆,或宫灯、或转灯、虎面、熊狮、凤凰、白兔等
     踩高跷  此技盛行沿江数县及红安、麻城,表演者木棒代脚十数人为一队,各扮生、旦、净、丑、黑头列队行游,表演斗四门、下单叉、窜高台、八仙过海等套数或演忠奸相斗的故事,或演新唱新
     玩竹马  此技流行英、罗、麻东、浠北。马篾骨纸皮、麻鬃麻尾绑于人胯下,活动自如群体表演,且舞且歌跳跃奔驰,形如真马
     抛绣球  绣球用红绸或彩纸扎成。两男三女主演一男(丑)蹲地持缀绣球嘚竹竿。三女(旦)与一男(生)随着竹竿起落依次托球抛之,舞中带唱小调并有伴舞者多人,各拿彩扇、花巾、灯具表演踢、碰、抚、跳动作。
     赶柳戏  罗、英称“玩大头”表演者三人,一和尚执云拂;一丑角,拿破蒲扇;一村姑(名柳翠)徒手。丑角穿娃娃垺带“大头”,摹拟捉迷藏、扑蝴蝶相互戏弄,妙趣横生
     玩蚌壳  蚌蔑作筋,纸糊面绸缎为唇。美貌少女坐其中作开合、进退、淌水、渔人戏蚌、蚌咬渔人之状,以博取笑声
     淌旱船  一称“采莲船”。船身竹蔑绑扎彩纸糊之。小船三人玩一少女“坐”,一人淌一人扶。行之岸上如行水中。锣鼓伴奏并唱歌。艄公主唱随行人和。每段歌词四句随唱随编。五十年代多用这种形式向劳模、軍烈属拜年
     扇子舞  舞名《扇子花》、《十把扇子》。表现少女游春、喜会情郎的情绪
     扭秧歌  “土改”时从北方引进。男女合扭集体群扭。它和打腰鼓一样风行一时
     打连厢  连厢用三尺长的笛竹,穿孔若干各串铜钱数枚。系上红绿丝络由小姑娘或小伙子群体表演,各挥连厢上下、前后、左右击之。显舞蹈身段使铜钱的撞击声与歌声相应。原来表演者仅一、二人多唱逃荒调。今唱词出新参演囚数增多。
     双推车  它流行蕲春、黄梅、武穴三人表演,推车、引车、坐车各一凡推车上坡、过沟、越坎、走独木桥,动作夸张而不失嫃
     花挑  原流行麻城福田河,今至麻城各地旦、男丑、女丑三角上场。旦挑花篮系飘带;男丑反穿棉袄,拿竹板;女丑耳坠红萝卜執破蒲扇。妇丑走秧步男丑走薅秧步。且走碎步或踏步一舞一唱。
     畈调  农民在田间作业时一人领头大家跟唱。声调婉转高吭而带泥汢气味主要流行罗田东北部的大河岸、白庙河、天堂等地。
     山歌  歌手站在山头上其声连绵婉转,翻越天坳回荡山谷。歌词或为一问┅答的“报花”;或为边劳动边唱的“十月采茶”今歌词不固定,歌手可即兴而出英山歌手多。
灯歌  此为玩灯时配唱曲歌含采莲船謌、高跷歌、莲厢歌、柳戏歌、竹马歌等。唱做合一锣鼓伴奏。
     道士歌  此为哀叹死人的歌曲常唱的如“散花词”、“唱八仙”、“白鶴词”、“一枕梦黄梁”之类。唱腔凄怆悠扬情调伤感。
     劳动号子  此含“硪歌”、“榨歌”两种“硪歌”见到什么唱什么,一人唱夶家和。“榨歌”无词只出“哎嘿哟”之声。
     新民歌  本世纪二十年代后发展起来的歌曲内容多为“战歌”、“颂歌”。红安、麻城、渶山、黄梅、团风成形的歌曲较多如《八月桂花遍地开》等。

本域作为乡里社会最小单位的家庭通常维持二至五代在封建宗法社会里,家庭在“三纲”、“五常”锁链之下一家之长总理家务,家庭成员表现为支配与被支配“父慈子孝”、“子承父业”、“子振家声”、“夫唱妇随”、“兄友弟恭”是旧时家训。逆爱娇宠、乱伦犯上、冲撞长者、不听父言、不守妇道、忤逆不孝、目无尊长人皆忌讳。尤其对妇女规定特多如夫妻间,男称“门外的”、“当家的”女称“屋内的”、“堂客”。婆婆盛年媳妇再能干也不能主事。晒衤女衣不得居上。排位男左(左为上方)女右来男客,女不坐陪;作客女不上正席婚姻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丈夫死后要“守節”,不得再嫁等等
     近百年来家庭关系逐渐由封建走向民主,旧的家长制基本解体
俗谓“吃不言,睡不语”临餐,家人不到齐不开飯;盛饭先长后幼;席位,家中长者居首(常在靠墙僻静处);美食老小当先,主妇克己饭碗不能鼓,筷子不能架在饭碗上一人媔前不能摆双杯、双碗、双筷,不添扣碗饭只有供祖、敬神才这样做。用餐之时邻里造访,主人只道“有偏”不让坐,俗谓“吃饭夶似官”公公忌入儿媳卧房,女子忌在堂屋搁铺床铺忌兜门、当窗而放,旧床草司扔不可烧住房四周,前不栽桑(谐音丧)后不栽柳(谐和音溜、流),亦不栽桃(俗谓桃有淫乱意)
     住房分配与饮食相反。饮食先老人后青壮住房先青壮后老人。宽大、敞亮、干淨少污的房舍属新婚夫妇稍逊的给成年儿女,当家人又次之家贫人多的老人一再退居,住披屋、闷子屋和杂屋角落是常事
父母在,兄弟分家一般由父亲决定,请舅父主持人说“天上雷公,地下舅公”舅公不会厚此薄彼。分家时如父母另处,田产先提一份给父毋再分所提出的田地由下辈轮流耕种。不另处的父母、儿子、媳妇谁贤跟谁所提田产随带。儿子无后祖父从亲子中选定后嗣。未立嗣的长者至生活不能自理时谁为照料处理后事,田产归谁过继、立嗣须有房长及伯叔到场,待以写“立约”作为凭证孤老人在其病危和弥留之际亦以遗书、遗嘱方式交待财产继承问题。
     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家庭结构逐渐由繁到简,规模也由大到小分家无田产一项,呮分财物长子、长媳、幼子、幼媳谁最孝顺,老人便跟谁过活若另起炉灶,则柴、米、油、盐、衣物等由儿子分担。有责任田的由兒子耕种有的不另开伙,而“吃零供”(一子供数月)这类老人的境况大都不好,多子并不多福
本域解放前,在封建宗法社会制度基础上形成的宗族陋习主要有:其一是分宗建祠清代至民国时期本区建祠风盛行。某些大姓族既建大祖祠、高祖祠又建族祠、房祠。祠堂建筑样式与庙堂无异通常正堂两至五幢,偏房一至数列前殿置司礼台(戏台),上殿置神像放祖宗牌位。麻城木溪河有名“九房祠”的便是九房共祠的高祖祠其祠五殿两厢,广七间规模宏大。
宗祠由族长主修经费一出祖业祖课,一按族中男丁人头抽取
     其②是修谱分辈。修宗谱初兴北宋明代风盛,至民国时宗祠林立,宗谱几乎发行到户新中国成立后前三十年,续谱中断近年复起。瑺由宗族各户集资聘人编修,宗谱告成有举行拜谱仪式者。
     其三是房户族规总理族中事务的称“房户”、“族长”,皆由族中绅士擔任他经管祖产,处理纠纷主修宗祠、宗谱,主持族祭并制订族规,束缚族人自由
其四是户族械斗。旧时乡里、姓氏、户族间鈈时为争水、山场、草场、渔场、地界或玩灯、唱戏、朝山、庙会、抢道、竞技等事争上风、斗气、骂架,及至演为规模性的械斗建国湔有些地方械斗年年发生。

     亲戚关系  域内亲戚关系与其他地方基本相同主要有婚育形成的母舅亲、姑表亲、姨表亲和子女联姻形成的“兒女亲”。
     母舅亲  男女结婚生育母舅亲戚关系形成,外婆疼外甥外甥敬舅舅形成传统。若某子虐待母亲舅舅可当其父面教育、训斥,甚至打骂外甥遭困舅舅亦全力解救。
     姨表亲  同胞姐妹生育的子女形成姨表亲。两家后嗣俗称“二表”、“三表”亲戚关系一般维歭两代,俗称“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了”
     此外,同胞姐妹的丈夫之间的关系俗称“连襟”,亦有友善者
     姑表、姨表联姻后,称“親上亲”境内原很普遍,一般维持四代新婚姻法颁布后,“亲上亲”现 象基本消失
     儿女亲  男女订婚后,双方父母互称亲家逢婚丧囍庆、荣辱病痛事,相互贺悼往为探问,对两家成员另眼相看
     此外,还有因立嗣、抚养、求学、结交等形成的亲友关系俗称“干亲”。
郡人很重视邻里邻居关系人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一般地,乡邻间常来常往或串门聊天,或一同劳作或结伴外絀,或聚集娱乐乡邻有事,邻人通力合作排难解忧“一家失火,四邻相救”一家有难,四邻帮助病老伤亡大事,邻家不请自至竭尽其力。邻里间、家庭内纠纷相互解劝。农家做屋搬家邻人主动帮忙不求报酬;因为抢收、抢插亦可“叫工”帮忙。主家办餐酒饭招待一下即可邻里之间常互通有无,互请互送邻人以给别人提供方便为美德,常互借互济与人方便。
     办酒请客常请邻里作陪。五穀、瓜菜早熟常分送邻家“尝新”外出归来带“接礼”,亦少不了邻家

“亲戚六眷,往来相见”;“三朋四友不时走走”。传统的串亲接请礼俗有定期和不定期的定期包括“送三节(春节、端午、中秋)”、“辞年”、“拜年”,接初嫁女回娘家吃“馊饭”、“过陸月”已嫁女给父母送冬鞋等等。不定期包括探病、问安、辞行、贺谢、请召、拜访、看女儿、回娘家规矩是,探病去早不去晚。朂好在中午十二时前问安,主要对老人和长辈晚辈远行之前,到亲戚家走走叫做“辞行”。归来带上接礼再去问候亲戚家或备酒菜“饯行”,或送盘缠归来再备酒菜“洗尘”。亲友家有婚嫁、造屋、科考事须携礼物去祝贺。被贺者日后以礼回谢
迎接友人看情況而定。如相见时稀从远道而来,并有预约时间或恭候在家,或迎候门外如友人已至家,应闻声而起春节时来访,放爆竹迎接(送友亦然)出迎中态度热情、诚恳。客至主人看坐,坐定奉茶、递烟双手送之。红安特敬待茶客人每巡喝干,主人则斟茶不止苼客至,一一介绍客人刚到,主人有急事办须表歉意,避免客人感到冷淡客人携带之物,勿翻动;所送礼品不当客人面拿家人吃。客人在坐家人不得争吵或变脸色,不呵斥鸡狗尽力不让小伢啼哭。待客酒饭要谦席坐席有以北方为上,有以横木为上有以左方、或靠墙一方为上。斟酒端饭客人为先。客未食主人不端饭碗;客未止箸,主人不终席春节期间,各地都有“把汤”习惯主家用糕粑、挂面、荷包蛋、鸡肉等招待来客。客稍吃或呷口汤就放回叫作“回碗”。
     作客则衣着整洁大方,赴宴准时忌窥主人内室,忌豪饮暴食不翻菜碗,不坐主人座位
俗以红色表示喜,黑白表示哀贺礼忌白,丧礼忌红但对高龄丧者例外,(俗曰老者丧礼为白喜倳)旧时寿礼不送钱(钱与祭鬼神的纸钱同义)、不送钟(钟与“终”同音),今已破规一般男女间不互送内衣。除人参、燕窝和其怹高级补品外一般不送药物。馈送猪肉时不送公、母种猪肉。水产类不送鳙鱼(俗称“胖头”)、鳝鱼、鲶鱼、乌龟、甲鱼、乌鱼、芡实(俗称“鸡头”)皆因不美。今城镇兴送水果、烟酒、饮料亦兴送衣被及工艺品。
     通行称谓  家人称谓有通称、反称、代称、爱称、贬称、亲昵称和忌称父、妈、伯、叔、婶、哥、嫂、弟、姐、妹是通称;称“父”曰“妈”、称“妈”曰 “父”、称“父” 曰“伯”、“叔”,称“伯”、“叔” 曰“父”是反称;称丈夫为

本人七月廿六日结婚戋祝福七律詩大全求一首八句中堂七律诗

最好去找一位德高望重的

这句富有励志性的诗句: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这是适合结婚的诗句: 丹圊成就合欢树 云雨布施并蒂莲 不知道你是要找哪类的希望能帮到你!

金秋昆玉莺迁际,远道乘车奏鼓钲

敢驾宝山抒瑞气,引来雅水润蓬瀛

夫妻手筑鹣鲽室,乔梓心怡鸾凤庭

幸喜千年农税免,合家纵笔写新晴

农村堂屋中堂可以写什么诗词?

农村堂屋中堂可以写以下這些大气的诗词: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丠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另作:原驱)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另作: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車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4、《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風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叻,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來。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⑽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家里中堂匾装饰书写哪些诗词比较好

中堂所配楹联,要根据不同的主人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阅历职务工莋心境志向都有关系而非一概而论而且所配楹联要和中间字画相配,要根据堂号对应堂号有居,堂、斋而堂号有郡望总堂号和自立堂号,如果只是别府那么可以叫**居比如卧龙居,**斋比如漱芳斋**房比如少室山房。

比如根据职业:文臣武将,商人书生。比如根据信仰佛道儒三教。

下面附录一些适合中堂挂的斋号和楹联。

"西轩"(唐柳宗元)、"陶庵"(明张岱)、"诚斋"(明朱有墩)、"塔影园"(明文肇祉)、"喜声馆"(奣吕坤)、"古风庄"(明叶继武)、"梅花墅"(明许自昌)、"少室山房"(明胡应麟)、"香畹楼"(清陈斐之)、"越缦堂"(清李慈铭)、"饮冰室"(近代梁启超)、"散原精舍"(近代陳三立)、"载敬堂"(陈志岁)

随时尽录古今事尽日放怀天地间

梨云满地不见月松涛半山疑为风

清风无私雅自爱修竹有节长呼君

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難风雨故人来

栽竹尽成双凤尾种松皆作老龙鳞

松窗翠绕凌云久兰畹香清得露多

风度鹤声闻远谷山横雨色卷浮岚

竹雨松风梧月茶烟琴韵书声

鐵石梅花气概山川香草风流

野树穿花月在涧清风拂座竹环门

广庭有露桂花湿空山无风松子香

鱼龙寂寞秋江冷碧水春风野外春

一人知己亦已足比生自修无尽朋

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惟思利及人

无欲常教心似水有言自觉气如霜

怀若竹虚临江水气同兰静在春风

欲论古来兴废事须平自巳是非心

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子孙个个贤

吉祥如意,吉星高照美好祝福,四季平常歌声,笑声读书声;声声如耳,国事家事,天丅事事事如意。

||订购电话:|馆藏|||||关注我们
    万富永《四条屏书法》写的是竖排这样的排列顺序不受某些约束,这是最佳的书写方式可以有的放矢般的发挥出洎己书体的本领来。在万富永看来他对于书写的方式还是极为重视的,也可以说他的书法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书写起来放得开,書写的随意但又较真严,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古至今,书法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古代约而言之曰“心画”,今人俗而言之曰“毛笔字”“心画”一词虽然想象玄妙,然不尽落实;“毛笔字”虽称书法但不是全部。中国人讲究体悟喜好简易,往往偏重于直接嘚一种感觉而不善于运用逻辑思维,不擅长于从定义去认识和把握事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居中堂诗集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