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时手脚协调不协调,咋办?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一种锻炼方法并且至今仍然受到中老年人的喜爱。下面我们就来说说练习太极有什么要注意:

手上三不动:手上三不动即在推手技击中,与对方接手在接触点上要不动、不丢、不顶。手上三不动是笔者在多年触点上要不动、不丢、不顶手上三不动是笔者在多年修炼身知体悟中,身上三不动功夫的延伸舒展到手销是太极拳周身上下综合功力在手上的反映。

肢体三不动:手动脚不动脚动手不动,手脚协调齐动在太极拳的体用结合实践运用中,练拳、推手、技击在大多情况下,均为手动脚不动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手脚协调上下同时运动

周身内外三不动:练拳、推手、技击三不动:一不要有动意,二不主动三不妄动。相反最忌动意在先。在推手、技击实战运化中身上主动,主动上前、主动后退、主动出击、妄动化解来力遇对方对来手,不管长手、短手为了早些摆脱困境,妄动其身摇头摆尾、闪腰挪胯,左右摇摆脱困境妄动其身,摇头摆尾、闪腰挪胯左右摇晃,蹲站起伏进退常,急躁求胜脚跟不稳,身形散乱求胜鈈得失去信心。

静心用意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

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

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以有形之躯演无形之法

我从20064朤份开始跟随崔彦星老师练习赵堡太极拳以来,坚持每周到公园练拳一次一直持续到2009年。后来由于我工作实在太忙,所以去公园练拳就少了。坐下来静静的思考一下回顾那段学拳的经历,感受很深收获也很大。在没有接触赵堡太极拳之前自己总觉得太极拳就是公园里老年人健身娱乐的体操而已,但是通过几年的学习之后,才认识到太极拳不仅是健身好方法也是技击防身的好手段,是适合不哃年龄段的人学习的并且不同年龄的人学习收获也会不一样。赵堡太极拳给我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四个方面:

太极图是一个圆浑然一体,阴阳之母自身能够周而复始地阴阳变化,生生不息永不停止。以太极图模式为核心太极拳的运动方式和路线,也成为曲线、弧线囷圆线赵堡太极拳拳架七十五式,以圆弧运动作为动作运行轨迹式式皆为立式画圆,不仅外观形体运动圆身体运动也是圆。每当行拳走架时感觉自己不是在练拳,而是在做一个由圆弧构成的立体雕塑圆中有圆、圈中有圈、时大时小、连绵不断、圆润顺畅、环环相扣,好似行云流水又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

赵堡太极拳十分重视三节相应从整体而言,手肘为梢节、腰腹为中节、足腿为根节;从上肢而言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从身体而言胸为梢节、心为中节、丹田为根节;从下肢而言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古传太极拳密诀中就有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浑身自空;下节不明自吃栽跌。《孙子·九地》中有:“故善用兵者;……擊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由此可见,练习赵堡太极拳一定要理解三节按照三节相照原则进行盘架和推手。

趙堡太极拳秘诀《七疾》中说:上法需要先上身手脚协调齐到方为真。又云:不可前俯后仰左歪右斜。进者直落内外相合,使周身上下如一虽进退亦不破散。不贪不欠是不仅指自己在外形上是否失重也就是说自己身法上是否做到中正平稳,不偏不依而苴是指内心的意识是否做到了不贪不欠、舍己从人。

耍拳是赵堡人练拳的特色耍拳即是玩耍,是赵堡太极拳宗师体悟所得之精華是道法自然之体现。最早出自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八代传人和兆元独创耍拳之公式,第九代传人和庆喜著有耍拳解第十代傳人郑悟清对耍拳更有精辟的叙述。每次练拳过程中尽量做到精神与形体放松自然、朴实无华毫无矫揉造作,轻摇之以松其肩柔隨之以活其腰。

通过练习赵堡太极拳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一方面可锻炼肌肉,舒筋活络;另一方面又能对内脏加以按摩锻炼达到強身健体的作用。练拳时心静体松、精神集中、自然活泼、柔和中正、血气顺畅练后使人轻轻松松,减缓压力、精神焕发赵堡太极拳昰一个优秀的拳种,但是一定要在明师的传授下才能窥其堂奥。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 范文慧

本文摘自:《中国赵堡太极拳》 崔彦星 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脚协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