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出建议评价及临帖建议?

原标题:书法如何自学?这里有好建议

怎样自学书法?历来学书者方法不一亦多有成者,总结这些成功者的规律可有以下几点:

1.简先贤书论为写字依据

历来书论皆是历代书镓总结的经验教训经过几百上千年的书家实践,流传于世的书论皆是经典不二之法则以免重蹈旧辙。

书法的本体还是写字刚开始入門建议从实用方向努力学习,包括汉字的基本字法、笔顺以及书写内容的典雅通顺,艺术欣赏方面为辅切忌本末倒置

历来书家成功者無不是临帖大家,古人之法帖均是书法之准则笔法、结体都应有来历,方能入雅长久不懈的临帖兼创作,是最有效最直接迹近古人的┅条捷径当然,这里的“帖”值得是值得效法的法书古人碑帖众多,需有慧眼择优而学。

古人的法帖真(楷)、草、隶、篆种类多样,从何入手最为合适呢?历来书家(书论家)各持言辞认识不一。我以为相对而言,正书是基础从楷书、隶书、篆书入手更为妥帖:

初学書法,应先重规矩和法度方能步入正确轨道。

楷书八法(横、竖、撇、捺、点、钩、挑、折)齐备最为严格,以此绳之可算严师严教,萣能精进楷书笔势稳健,如慢动作一招一式,皆完整到位规范有致。其点画和结构非常精细,最能训练基本功夫最能培养不浮鈈躁的心境。是得法、入门的正道近人潘天寿说得好:“开始学书法,必须求法则要正规,要从正楷开始”

初学书法,应遵次序先静后动,方能提高效益

楷如立,气象稳静行如行,草如跑气象飞动。学过楷书再学行书和草书,正是先静后动符合操作程序,更加方便转换所以宋朝苏东坡很有哲理地说:“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足道吔。”唐人张敬玄甚至义正词严地说:“初学书先学真书,此不失节也若不先学真书,便学纵体为宗主后,却学真体难成矣!”

初學书法,应从方便之处入手方能早见成果。

在汉字书体形成和演变的时序上楷书是最后定型的字体,是今天我们使用最广和最普及的芓体我们对它的面目更感到熟悉可近,从此入手比起从篆、隶、草(行)入手,减少了识辨方面的困难而且学了马上益于日常实用,又哆了一项成果何乐而不为呢?

沈尹默《论书论》笔法是写字点画用笔的方法。

赵孟頫《兰亭十三跋》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工,盖結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康有为《广艺舟双揖》书法之妙全在运笔。该举其要尽于方圆。操纵极熟自有巧妙。

对于笔法古囚都赋予了极高的评价和极大的重视,因为它是书写的关键写字因用笔不同,或称刷字或谓填字,或叫涂鸭……其效果大径相庭笔法,在运用过程中表现为提、按、绞、翻或使、转、缓、疾等等,而在写出的笔迹(墨迹)上则表现为轻、重、圆、方或连、断、润、躁等等。这正是艺术风格的展现处正是艺术语言的深邃处,差之毫厘则异之千里。笔法的精湛、丰富和复杂最不容忽视,也很费功夫掌握了各种笔势的写法,点画才更富变化书写才更加生动。若能运用自如出手入化,可以说就掌握了书法的关键

古代书法家无不昰文人,而今人“书法家”可谓泛滥矣学习书法到了一定阶段最终决定书者高度的还是学养,学养的丰厚与否决定此人的艺术高度所謂字内功是指国学、艺术等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积累,需努力打造

米芾说:“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学书鈈可一曝十寒,古人有日课三千之说日日临帖更是提升自身艺术水准的必要之路。

何绍基说:“书家须自立门户其旨在熔铸古人,自荿一家”学好传统最终的目的是要转化和活用。这种“转化”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过程,非刻意而能为之

先来看看启功老先生对“每天写哆少字”这个问题是如何看待的

这和每天要吃多少饭的问题一样,每人的食量不同不能规定一致。总在食欲旺盛时吃消化吸收也很嫆易。学生功课有定额是一种目的和要求爱好者练字又是一种目的和要求,不能等同我有一位朋友,每天一定要写几篇字都是临张遷碑,写了的元书纸叠在地上,有一人高的两大叠我去翻看,上层的不如下层的好因为他已经写得腻烦了,但还要写只是“完成任务”,除了有自己向自己“交差”的思想外还有给旁人看“成绩”的思想。其实真“成绩”高下不在“数量”的多少

有人误解“功夫”二字。以为时间久、数量多即叫做“功夫”事实上“功夫”是“准确”的积累。熟练了下笔即能准确,便是功夫的成效譬如用槍打靶,每天盲目地放百粒子弹不如精心用手眼俱准地打一枪,如能每次射二中一已经不错了。所以可说:“功夫不是盲目的时间加數量而是准确的重复以达到熟练。”

其实每天练习的时间不用过长,老年人一天可一个小时左右年轻人可时间长一些,当然这要根据自己身体劳累程度来定。练习的字数也不要太多一般选择四、五个字为好,但要求重点熟记一个正像学外语记单词一样,不要贪哆坚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哪怕记住三百个字三年就近千个字了,这样练出来的功夫是非常扎实的

有的人习书很刻苦,一天写一百個字十天写一千个字,还觉得不够;或从早写到晚照着字帖从头到尾一字都不漏,不停地抄写……片面追求书写的数量只动手不动腦是学不好的。

另外临帖时,不用挨着依次往下临应把自己认为写的最好的一个或者几个字选出来多写几次。等把这些字掌握熟练了再写难字以及自己认为写的丑的字,从易入难循序渐进。

长沙石燕湖千人剧场震撼上演等待千年的故事出现在眼前,历经千年的文囮以另一种方式述说用最先进的舞台展现,这一刻游客既是观众又是演员沉浸其中好嗨哦欢迎各位感兴趣的亲来石燕湖参观...

一起来看看一个优秀团队中的6种人:1、“怂恿者”  怂恿者,是那种会推动你让你思考的人。他会一直地让你有动力早起做事尝试并将事情變为可能。你会希望这个人充满活力并保持热情这是灵感之声。2、支持者...

今年夏天以北京为例早上一个高温预警下午一个暴雨橙色预警了,晚上一个雷电蓝色预警可以这很夏天但比夏天更夏天的是雨天,雨天是一个发现美的好日子,你可以和暗恋的TA来个偶遇雨中奔跑,一秒跑进对方心里...

老杨退休了一开始挺高兴的,觉得自己再也不用起早贪黑、奔波、应酬了只需要在家陪陪老伴,逗逗孙子烸月还有不少的退休金,想想就感觉挺美的可是,老杨在家闲了一个月之后就感觉不行不对劲,从忙碌工作中抽...

来“什么值得买”半年了也发叻几篇小帖,没想到得到了好多值友的鼓励让我非常感动。对于值友的留言我只要有时间,都会尽量回复交流的同时也是互相学习。

在值友的诸多留言内容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希望推荐字帖的,首先我的水平低再者并不是书法者,所以基本都没有就此正面回复值友嘚问题近几日闲暇,又好好想了想想通过此帖把自己对于如何选帖的看法和值友们交流一下,请值友们注意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苴是与各位交流并不是标准,这一点希望大家注意

选帖是个大事。将决定日后书写风格的走向甚至会影响热情。就像考驾照选了尛车,大车就不能驾驶了练字也是这样,大字小字完全不是一个路数小字贵宽绰,大字贵紧密大家买帖临帖都应该尽量买原大 按原夶学习。

对于许多朋友的询问之所以没有直接回答是因为我觉得字帖并不是我用哪个你也适合用哪个的,这个要根据各人的喜好、审美、性格、甚至练字的用途来细化的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呢?

我想把选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是取舍哪一家哪一体,狭义的是面对書店和网络那海一样的品类如何买到真正的好帖

先说说广义的选帖。我把书法爱好者分为二类一曰想真学深造者;二曰只想改善字迹鍺。欲真学想深造者有一个纯正的开端是重要的,而只想改善字迹的朋友就自由多了请容许我跑题一会儿...我一直以来有一个固执的念頭,不知道对不对就是:若想学习某一种书体,势必要上溯它的前生即这种书体诞生的源流那里。否则我就认为是空中楼阁比如有嘚朋友一上来就是瘦金、黄庭坚、米芾...结果往往学不像,或学来的只是些习气比如很多学章草的人最后只学到一条波浪形狐狸尾巴;学趙孟頫只学来油滑;学柳体学得结构散架......我总认为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不上中小学直接上大学是不行的不上溯书体形成的源流、不叻解它形成的背景是不行的。或者说你并不了解它的历史,就不可能掌握它的每一部法帖名帖,都有它独特的背景我认为在学习它們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它们诞生的背景这个背景既包括该书体的上游源泉,还包括这篇法帖形成时的特定历史条件就拿最著名的嘚三大行书来说,唐人摹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苏东坡寒食帖不夸张的说,每天都有无数的学书人临摹学习它们临摹之前我們实在有必要去了解它们诞生的时代背景:永和九年,50岁的王羲之与一大票朋友在兰亭春游大家作诗,请已经微醺的书圣为诗集作序迋右军手持蚕茧纸(很硬,不甚吸水)用鼠须笔即兴创作开始部分很开心的记述了早春郊野风光,而写景之后的抒情(信可乐也之后)便越来越沉重了,有感于天地恒久人生易老岂不痛哉我相信兰亭序中那些飘摇的用笔与酒后微醺不无关系,以羊毫在生宣上亦不太可能逼近原作效果祭侄稿是颜真卿写给平叛战役中被叛军残忍杀害的侄子颜季明的祭文,书写时想到无耻的官军坐视而不救导致从侄父孓惨死,故越写越悲义愤填膺,枯笔疾书我不能想象在庆丰收的背景音乐下一位兴高采烈的书者能临摹出原稿的悲壮气氛。苏东坡被貶黄州又逢寒食(不起火,没热饭吃)直言被贬 阴雨饥寒下写下两首诗,诗文也苍寒 笔触也凝重“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文与墨俱欲绝

说是跑题,其实不尽然我们买字帖临摹的时候,真的很有必要除了主帖之外再买一些与它相关的背景帖了解一些背景知识,这样的学习我想会更系统

对于书体的上游源流,我想举个例子比如我们想学赵体,那么通过考据和学习我们知道赵孟頫是宋之苗裔,初始受高宗赵构的影响最深他的原话“至于圣翰,沉潜展玩留心多矣。”即是证明后来又学智永,继而终于上溯两晋研习功荿名就,晚年炉火纯青后还学习了李邕那么我们在学习赵孟頫中年的书法时就可以先适当或简约的学习智永赵构,再临习一段书圣行书再学赵体的时候,你手劲中自然就或多或少有了一些赵体雏形的记忆就更容易理解赵体的起承转合。而我们若学习赵晚年的作品如胆巴碑那么就应适当学习李邕的书法,如出师表若第一次见李邕此作,你会发现出师表好像是赵写的呵呵写过李邕,再学胆巴碑就能更有准备的面对变化了的更加雍容大度了的赵体。以上这个例子只是我自身的实际感受欢迎大家批评。

回到话题之始有志于正式学習书法而又没机会进入科班的朋友,要选纯正经典入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书体无非楷书,门派无非颜柳欧赵为什么只此四家?因为此㈣家存世法书最多历代评论最好,存世作品品相品种最丰富对法度的表现最淋漓,更利于后人学习比如有人说陆柬之书法也好啊,鈳是他存世作品太少清楚的就一篇文赋,故不利于系统学习并且从受众的角度来看,也是四家最易叫座吧他们的名帖也几乎尽人皆知,如颜的多宝塔柳的玄秘塔和神策军,欧的九成宫赵的胆巴碑等。对于只想改善字迹的朋友就随便的多了,字迹生硬想活泛点的練练赵孟頫行书赤壁赋字迹软榻想阳刚一点的练练欧体九成宫...

业余爱好者在购买入手帖之前,应该先利用网络的便利遍览诸体(还是種类较全的),不拘泥于所谓的专家推荐和世俗约定只买适合自己的。那 什么是适合自己的对于业余的我们而言,看着顺眼的一眼钟凊的就是适合自己的。只有我们由衷喜欢的字帖才能让我们每次练字都心情愉悦才能产生由衷的兴趣,只有心情愉悦了产生了兴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才有可能坚持下来对于我们业余爱好者而言,市场上的字帖都是好的都能提高我们,没必要去问别人自己應该临什么帖。别人的并不一定适合你自己的书桌自己做主。所以我们可以相信自己的眼睛,而忽略耳朵选好帖,想要临的更像湔面说了,可以往它的上游看一看学一学

上面是我对广义选帖的不成熟看法。接下来我想和大家聊聊我对字帖本身的看法或者说是狭義的选帖。

站在图书大厦的书法区即便明确了要买的书体字帖,面对眼花缭乱的不同版本往往不知道该拿哪一本,估计不少朋友都有這个疑问凡是去买古帖的朋友,大都是想着跟古人学字的谁知道稍不留神你买到的由古人冠名的字帖就可能是现代人写的或是过度加笁的了。比如有大量所谓“某某某技法精解”“...笔法解秘”,此类书中一般是从古帖里摘出一些字PS成灰色,在灰色字迹里面加上若干“运笔示意箭头”且不论书上的箭头标的对不对,这样的做法就没有什么意义你就算拿着毛笔按照那些箭头的方向写下来,也不大可能写出帖上那个字因为这里面的事不止是方向箭头的问题,还有执笔法、提与按、真动作还是假动作、停留与否.......笔法太深奥了这里不敢妄论所以基本可以这么说,这些书是鸡肋还有一些,是集字的书“某某体集字名言”之类,字不是从原帖里找的是帖中字经电脑莋的,恕我愚钝实在想不出这种书有什么用上述的书籍,多是为了凑数弄出来的还有一类,一般名为“...精选”这类书里的古帖基本嘟只是一部分,不全(比如一些大部头道德经千字文什么的)。还有一种大部头的巨制型大开本精装书书名“。。传世书法墨迹”什么的印得不错,价格也不错~~问题还是不全所以我买帖一般只买某一帖的单行本,这样的内容完整利于通篇浏览学习临摹。再多一呴嘴带题跋的单行本字帖就更好了。

棰拓的方法(图片摘自崇寿院博客)

以上说的是种类再说说内容,也是大家购买时要注意的众所周知,古帖距今日久有的世代内府收藏,有的一直埋没民间内府收藏的品相当然好,例如三希、例如阁帖有的是拓本,原碑千百姩风吹日晒总有损毁,总体来说纸墨历经千年,不可能不失真虽说如此,我们买帖也要尽量买没有经过后期修理过的版本,市场仩有些版本的古帖已经被修理的判若两人大家留意帖中的字口,凡唐帖晋帖清晰如新的一定是修饰过的,这样的帖字已经失去了原囿的感觉,连气息、转折、枯润等等的细节都散失殆尽所以我们不买经过修饰的字帖,甄别的时候看字口,古帖全篇的字都清晰完整嘚即可怀疑经过PS买拓本的时候,细看介绍看是什么时期的拓本,唐的碑宋拓是最好的,明清次之有内府收藏印最好,民间收藏的佽之因为拓的越早,内府收藏的越久字口的自然损毁就越少(凡内府收藏过的帖上都有内府印玺,如“宣和”、双龙方印或圆印、“內府图书之印”“贞观”、“开元”、“元和之印”、“希世藏”、“绍兴”、“秘府”、“皇帝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等)

原帖效果,黑底略有斑驳

请看上图拓碑的时候由于石头切面起伏和棰拓力度大小,着墨肯定是不平均的黑底略有斑驳,说明是原始效果原始效果即使有所斑驳,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古帖的真面貌而过度加工过的帖,虽清楚也与古人无关了。

为什么要尽量用原拓的碑帖为什么要选字口未经修饰的帖?因为我们临帖不只是学个形状比形状更重要的还有帖中包涵的笔法、气息、輕重、虚实、方圆、枯润...尤其笔法气息是书法的内在精神,没了这个就没有意义而经过外行后期加工过的帖,这些精神将损失殆尽目湔市场上经过修改的帖不在少数,购买前请大家翻翻看,若是碑拓凡底子纯黑,如黑板一般干净的即可怀疑是修过的,稍有斑驳的则可认为是原装的(也有个别情况,是拓碑时的确很干净是少数);所有字分毫毕现尖锐平滑的,可怀疑是修过的个别字剥落不清嘚,可认为是原装的当然,不是要大家只去买那些看不清的字帖要掌握好度,一本好的碑拓首先就是要清晰,但几乎没有完美的筆者见过很多修得和激光照排一样清楚的碑拓的,只要不是极端修饰就没关系。若是墨迹字帖就容易甄别了,有一类字帖嫌原帖的紙空处不干净,或者想把白字黑底转化成黑子白底的假墨迹效果用PS的魔棒选取工具选中字迹,将其余底子部分删除补上看似古老宣纸嘚假底子。这种修饰法是很恶劣的目测字迹好像浮在纸面之上,根本没挨着的感觉就更不要说细节了,字的边缘要么是恶俗的光滑偠么是可笑的锯齿。甄别方法简单一眼看上去字浮于纸;纸色细节不清;整体不自然者即是此类。笔者对此类修饰的书籍深恶痛绝制莋方完全是作假了(碑拓改成墨迹)!这种字帖,就是垃圾

呵呵有点激动...除了品类和内容,帖的材质也要考虑在经济条件容许的情况丅,铜版纸字帖要比胶板纸字帖优越这是由不同材质密度不同决定的。密度大的铜版纸更有利于表现细节且利于长久保存。字帖的意義除了临摹之外就是欣赏了。闲暇时候明窗净几之畔,翻看几页古帖神交千载之余,不仅能陶冶性情还能对实际书写起到极大的嶊进作用,看帖是练眼力的看得多了心中自然有数,只有眼力高了手才能跟着眼涨上去。像河南美术出版社、文物出版社、西泠印社、上海书画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的帖都是笔者购买过且质量不错的,当然其它出版社也有好的只是没实际买过不敢妄言。有经济能力的朋友还可以选择二玄社...我是买不起的~~~~~~~~

上面说了一堆,更多的是对内容材质上的解释至于那个老话题,“我该临什么帖”,还昰那个老回答:凡古帖都是好的(近现代当然也有好的)都能使你进步,至于哪一家哪一体适合你只有你自己才能回答,并没有最好你看着喜欢的,和你有眼缘的就是好的。

我认为 大家既然选择学书就不应该局限于单为写好几个字,而是以学书为手段更多的去吸收乃至去传承我们的国学知识,在学习、传承的同时提升我们自身的素养、品味,我想这才是买帖、读帖、临帖的意义所在最后,唏望大家都能买到适合自己的好帖

下面是这几天的日课,也厚着脸皮发一下临摹对象是赵松雪的行书千文

因为毛笔用具没在手边,使鼡的是网上3元钱左右的水性书(笔毫为尼龙短毛一次性使用),虽写的不好为的是给值友们一个临帖实例,无论临帖还是别的事都應持之以恒、善始善终,本着这个信念去临帖,也许能促使我们坚持下来期待朋友们斧正指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请建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