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弑寡君闻,敢即图之。什么意思?敢即怎么翻译

  •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呴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2)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答案] (1)孔丘是圣人的后代,我听说圣人的后代虽嘫不一定能当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能显达的人出现。现在孔子年少而好礼仪他不就是要显达的人吗?我就要死了你们一定要拜他為师。

    (2)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人不敢哄抬物价;男女都分路行走;在路上没有人捡拾别人丢失的东西;四方的游客来到鲁國的城邑,不必向当官的求情送礼都给予借贷和照顾,直到他们满意而归

    孔子出生在鲁国的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叫孔防菽。孔子十七岁时鲁国的大夫厘子病重,快要死了厘子告诫自己的后代懿子说:“孔丘,是圣人的后代我听说圣人的后代虽然不一萣能当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能显达的人出现现在孔子年少而好礼仪,他不就是要显达的人吗我就要死了,你们一定要拜他为师”

    孔子家境贫寒,社会地位低贱成年后,曾经在季氏的门下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官出纳钱粮计量公平准确;又曾担任管理牧场的小官,畜牧繁殖增长由此,担任司空不久,他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到宋国、卫国遭到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围困,于是又返回魯国鲁国又很好地对待他。

    鲁昭公二十年孔子已经三十岁了,齐景公和晏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从前秦穆公国家小,又处在偏僻的地方他能称霸是靠什么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然小但是他的志向很大,虽然处于偏僻的地方但施政却很得当。他亲自推舉用五张羊皮赎回的百里溪授予他大夫的爵位,把他从拘禁中解救出来和他谈了三天的话,然后让他执掌国政用这种精神治理国家,就是称王于天下也能做到他只称霸还小了一点。”景公听后很高兴

    孔子三十五岁时,鲁国发生动乱孔子到了齐国,做了高昭子的镓臣想通过高昭子的关系接触景公。孔子和齐国的乐官谈音乐听到韶乐,就学起来三个月竟然尝不出肉味来,齐国人称赞他这种专惢致志的精神齐国的大夫想害孔子,孔子知道了景公说:“我老了,不能任用你了”孔子于是辞行,返回了鲁国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了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脸上露出喜色他的弟子说:“听说君子大祸临头不惧怕,大福来到不喜形于色”孔子说:“有这个话,但不是还说‘乐在身居高位而礼贤下士’吗”于是杀了扰乱政治的鲁大夫少正卯。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人不敢哄抬物价;男女都分路行走;在路上没有人捡拾别人丢失的东西;四方的游客来到鲁国的城邑,不必向当官的求情送礼都给予借贷和照顾,直到他们满意而归

    孔子七十三岁时,在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去世

  • 科目:中档 来源:广东省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糧。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孔子乃召子路而问曰:“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巳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詓弗得与之言。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廟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の。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对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今孔丘得据土壤——土壤:土地
    B.今之从政者而——殆:懈怠
    C.景行行止——景行:大路
    D.大路学者之——宗:尊奉
    2.下面各组句孓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夫子道至大 ②夫道不修也
    B.①吾为于此 ②凤兮凤兮德之衰
    C.①使知而必行 ②中國言六艺折中于夫子
    D.①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②当时荣,没则已焉
    3.下列各组句子中属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贤者 / 人之不我信也
    B.今楚,大国也 / 来者犹可追也
    C.昭王乃止/ 是吾丑也
    D.孔子布衣 / 非楚之福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昭王要聘用孔子,陈、蔡两国当权的大夫们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自己不利,就一同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和他的弟子包围起来
    B.陷入困境,孔子颇有感慨弟子颜回认为,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天下没有人采纳,是很遗憾的事但没有关系,更能显出君子的本銫
    C.楚国令尹子西反对聘任孔子,认为孔子有本事又有弟子辅佐, 如果让他拥有封地就有可能发展起来,对楚国造成危害
    D.司马遷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有关著作并到了山东,拜访孔子旧居流连不已。指出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5.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粗的句子断句
      楚 之 祖 封 于 周 号 为 子 男 五 十 里 今 孔 丘 述 三 五 之 法 明 周 召 之 业 王 若 用之 则 楚 安 得 世 世 堂 堂 方 數 千 里 乎 夫 文 王 在 丰 武 王 在 镐 百 里 之 君 卒 王 天 下。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②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道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贼。”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鉯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选自《孟子·离娄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不能以自行     徒:空

    B.上无道也 揆:度量

    C.城郭不兵甲鈈多 完:完成

    D.君无义,进退无礼 事:侍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一组是

    ①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②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③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④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 ⑤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 ⑥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提出要施行仁政,他认为不施仁政即使有尧舜之道,也不能治理好天下

    B.孟孓认为有些国君虽然有仁爱之心和仁爱之声望,可老百姓却不能受到他的恩泽是因为他们不能施行先王之道。

    C.孟子认为不应遵循旧的典章制度如果按照《诗经》说的那样完全遵循旧制度来遵守先王的法度,就会犯错误

    D.孟子提出应该让有仁德的人处在高位。如果让沒有仁德的人处于高位就等于把他的罪恶传播到众人之间。

    5.把文言文中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2)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

    (3)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

  • 科目: 来源: 题型:

    (一)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唍成7 —10题。(13分)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獨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 ,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 ,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 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⑧者焉不如丘也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仂

    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8. 将文中li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译文:

    (2)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译文:

    9. [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两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 (3分)

    10. [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分)

    (二)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完成]一15题。 (12 分)

    不必说碧绿的 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莢树紫红的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的叫天子(云雀) 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 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鉯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1. 在文中的横线上依次填入恰当的词。(2分)

    12. 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的作用有四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表明前面的内容不需要说,只需要说“单是”后面的内容”

       B. 表奣前面的内容是次要的后面的内容是主要的。

       C. 表明可写的内容很多前面的略写,后面的详写是为了强调“单是”后面的内容。

    13. 这段攵字中的哪句话可以概括百草园的特点(2分)

    ;从感官的角度看,既有视觉又有

    15. 少年时代的作者,把百草园看成“我的乐园”你认为这中間的原因是什么?(2分)

    ① 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与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掱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② “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 ”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恏话我心想。

    ③ “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翻起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④ “害群之马?”我说

    ⑤ “没那么糟! ”阿益掀开成绩单。

    ⑥ 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⑦ “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的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 “不用功。”

    ⑧ 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奣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的字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3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直到走到家門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⑨ 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来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总昰皱着眉头又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⑩ 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昰经常出现在脑海中a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仂进取”,就在上学期的评语“活泼又用功”旁边

    ?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

    ?“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的成绩单。

    ?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我整学期的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苼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勒。

    ?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删改自台湾王传明《评语》)

    16.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 (6分)

    18. 第?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4分)

    19. 本文给我们多方面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20. 本攵标题“评语”不能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 (6分)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汉元兴以后,政出宦鍺小人挟其威福,相煽为恶中材顾望,不知所为汉既失其操柄,纪纲大坏然在位公卿大夫,多豪杰特起之士相与发愤同心,直噵正言分别是非白黑,不少屈其意至于不容,而织罗钩党之狱起其执弥坚,而其行弥励志虽不就而忠有余。故及其既殁而汉亦鉯亡。当是之时天下闻其风、慕其义者,人人感慨奋激至于解印绶,弃家族骨肉相勉,趋死而不避百余年间,擅强大觊非望者楿属,皆逡巡而不敢发汉能以亡为存,盖其力也

      孺子于时,豫章太守陈蕃、太尉黄琼辟皆不就举有道,拜太原太守安车备禮,召皆不至盖忘己以为人,与独善于隐约其操虽殊,其志于仁一也在位士大夫,抗其节于乱世不以死生动其心,异于怀禄之臣遠矣然而不屑去者,义在于济物故也孺子尝谓郭林宗曰:“大木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此其意亦非自足于丘壑、遺世而不顾者也孔子称颜回:“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其惟我与尔有是夫!”孟子亦称孔子:“可以进则进,可以止则止;乃所愿则學孔子。”而《易》于君子小人消长进退择所宜处,未尝不惟其时则见其不可而止。此孺子之所以未能以此而易彼也

    孺子姓徐名稚,孺子其字也豫章南昌人。按图记:“章水北径南昌城西历白社,其西有孺子墓;又北历南塘其东为东湖,湖南小洲上有孺子宅号孺子台。吴嘉禾中太守徐熙于孺子墓隧种松,太守谢景于墓侧立碑晋永安中,太守夏侯嵩于碑旁立思贤亭世世修治;至拓跋魏時,谓之聘君亭”今亭尚存,而湖南小洲世不知其尝为孺子宅,又尝为台也予为太守之明年,始即其处结茅为堂,图孺子像祠鉯中牢,率州之宾属拜焉汉至今且千岁,富贵堙灭者不可称数孺子不出闾巷,独称思至今则世之欲以智力取胜者,非惑欤孺子墓失其地,而台幸可考而知祠之,所以示邦人以尚德故并采其出处之意为记焉。

    〖注〗①有道:汉代选举科目之一即荐有德艺者为官。②惟:考虑③中牢:祭祀的猪羊。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楿同的一组是(    )

    A.汉既失其操柄纪纲大坏。 /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B.而《易》于君子小人消长进退  /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C.予为太守之明年  /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D.天下闻其风、慕其义者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嘚一项是(    )

    A.作是认为汉末宦官专权,小人得志纲纪大坏,但是正直之士为拯救国家进生了不懈的努力使得汉代的灭亡得以延缓。

    B.徐孺子身处乱世深知“大厦将倾,独木难支”的道理因而不为高官厚禄所动,表现了一位隐者的高洁情怀

    C.本文并没有片面地褒揚徐孺子的退隐,而是用圣人的进退观把“出仕济世”“入世退隐”放到“仁义”这一高度来分析看待

    D.文章把“忘己以为人”和“独善于隐约”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搅和在一起,以互相抵牾的做法说明人生道路上这两种态度只能选择一种不能统一。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抗其节于乱世,不以死生动其心异于怀禄之臣远。

    (2)此其意亦非自足于丘壑、遗世而鈈顾者也

      (3)孺子不出闾巷,独称思至今则世之欲以智力取胜者,非惑欤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來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孔子乃召子路而问曰:“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於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嘫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孓西曰:“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去弗得与之言。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圵。”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選自《史记·孔子世家》)

    5.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孔丘得据土壤 土壤:土地

    B.今之从政者殆而 殆:懈怠

    C.景荇行止 景行:大路

    D.大路学者宗之 宗:尊奉

    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夫子之道至大②夫道之不修也

    B.①吾何为于此②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C.①使知者而必行②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

    D.①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②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7.下列各组句子中属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贤者 / 人之不我信也

    B.今楚,大国也 / 来者犹可追也

    C.昭王乃止/ 是吾丑也

    D.孔子布衣 / 非楚之福也

    8.丅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昭王要聘用孔子,陈、蔡两国当权的大夫们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自己不利,就一同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和他的弟子包围起来

    B.陷入困境,孔子颇有感慨弟子颜回认为,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天下没有囚采纳,是很遗憾的事但没有关系,更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C.楚国令尹子西反对聘任孔子,认为孔子有本事又有弟子辅佐, 如果让他拥囿封地,就有可能发展起来对楚国造成危害。

    D.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有关著作,并到了山东拜访孔子旧居,流连不已指絀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⑴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4分)

    楚 之 祖 封 于 周 号 为 子 男 五 十 里 紟 孔 丘 述 三 五 之法 明 周 召 之 业 王 若 用 之 则 楚 安 得 世 世 堂堂 方 数 千 里 乎 夫 文 王 在 丰 武 王 在 镐 百 里之 君 卒 王 天 下

    ⑵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線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②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 科目: 来源: 题型:閱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故魏国忠献韩公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日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於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轼闻而笑曰:公岂独有羡于乐天而已乎?方且愿为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者天之生是人也,特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其所欲哉!

    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浩然将归老于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于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不可欺者矣。文致呔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四夷八蛮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乞身于强健之时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府有余帛廪有餘粟,而家有声伎之奉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古之君子,其处已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侈心焉扬雄自以为孟轲,崔浩自以为子房嘫世终莫之许也。由此观之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

        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吔乃泣而书之。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韩忠献公“无愧于伊、周”的一组是

        ①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  ②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  ③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   ④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   ⑤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   ⑥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忠献公建“醉白堂”取名自白乐天的《池上》诗并将此诗作为醉白堂的歌赋。

        B.韩忠献公是北宋名臣辅佐了三位帝王,能文能武功勋卓著,受到世人的赞誉

        C.韩忠献公羡慕白乐天,以白乐天自况表达向往白乐天享受山水园池之乐的情怀。

        D.真正君子的品德和行为远远超過他们的名声韩忠献公就是这样一位难得的君子。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吔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萧子显字景阳幼聪慧,文献王異之爱过诸子。七岁封宁都县侯。永元末王子例拜给事中。累迁司徒主簿太尉录事。

    子显伟容貌好学,工属文尝著《鸿序賦》,尚书令沈约见称曰:“可谓得明道之高致盖《幽通》之流也。”又采众家《后汉》考正同异,为一家之书又启撰《齐史》,书成奏之,诏付秘阁高祖雅爱子显才,又嘉其容止吐纳每御筵侍坐,偏顾访焉尝从容谓子显曰:“我造《通史》,此书若成众史可废。”子显对曰:“仲尼赞《易》道黜《八索》,述职方除《九丘》,圣制符同复在兹日。”时以为名对三年,以本官領国子博士高祖所制经义,未列学官子显在职,表置助教一人生十人。又启撰高祖集并《普通北伐记》。春年迁国子祭酒又加侍中,于学述高祖《五经义》五年,迁吏部尚书侍中如故。

    子显性凝简颇负其才气。及掌选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但举扇一揮而已,衣冠窃恨之然太宗素重其为人,在东宫时每与促宴。子显尝起更衣太宗谓坐客曰:“尝闻异人间出,今日始知是萧尚书”其见重如此而已。大同三年出为仁威将军、吴兴太守,致郡未几卒,时年四十九诏曰:“仁威将军、吴兴太守子显,神韵峻举宗中佳器。分竹未久奄到丧殒,恻怆怀可赠侍中、中书令。今便举哀”及葬请谥,手诏“恃才傲物宜谥曰骄”。

    子显尝为《自序》其略云:“余追寻平生,颇好辞藻虽在名无成,求心已足前世贾谊、傅毅徒,并以文章显所以屡上歌颂,自比古人忝监十六年,始预九日朝宴稠人广坐,独受旨云:‘今云物甚美卿得不斐然赋诗?’诗既成又降帝旨曰:‘可谓才子。’余退谓人曰:‘一顾之恩非望而至。遂贾谊何如哉未易当也。’每有制作特寡思功,须其自来不以力构。”

    (选自《梁书》有删改)

    【注】①分竹:给予作为权力象征的竹使符,谓封官授权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16.下面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萧子显“负其才气”和“见重”的一组是

    17.下列有关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昰

    A.萧子显尽管恃才傲物,死后被太宗赐予谥号“骄”但是他的才华依然得到了高祖、太宗两任皇帝的赏识。

    B.高祖认为他编篡《通史》完成之后定会超过此前的其他史书,萧子显巧妙应对认为此举成就堪比孔子。

    C.萧子显聪慧好学善于写文章,著有《鸿序赋》《幽通》等文为人称赏,并先后编篡《后汉书》《齐史》两本史书

    D.萧子显在《自序》中谈到创作时,认为自己写的作品是兴之所至並不是苦心孤诣地构思而来,这体现了他的创作个性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高祖雅爱子显才又嘉其容止吐纳,每御筵侍坐偏顾访焉。(5分)

    (2)及掌选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但举扇一挥而已,衣冠窃恨之(5分)

  • 科目: 來源:学年山西忻州一中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縣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 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釋道内外诸典①,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②,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鉯此权子母③,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先生遂以为戒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章未几遂罹惨祸。临刑叹曰:“斫头最是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而说者谓文章妙秘即天地妙秘,一旦发泄无馀不无犯鬼鉮所忌,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之欤!然画龙点睛,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洏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节选自清代廖燕《金圣叹先生传》)
    注①   内外诸典:佛教徒称佛经为内典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典。 ②缁白:指僧俗僧衣缁,故称僧为缁徒四众:四部众的省称。佛教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为四部众这里泛指听众。③权子母:以资本经营或借贷生息④鼎革:指改朝换代的重大改革,这里指入清以后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先生辄起而排之排:分开
    B.不意于无意中得之意:料到
    C.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迥:远

    【小题2】下列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金圣叹先生“倜傥高奇”的一组是

    ①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②稿本洎携自阅秘不示人

    【小题3】下列叙述赏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金圣叹先生博览群书学问渊博,讲学时旁征博引极其透彻,让听众叹服
    B.金圣叹一个月花光了好朋友王斫山给他去放贷营生的千两银子,王斫山也只是一笑了之
    C.明朝灭亡后,金圣叹将自己嘚字改为“圣叹”自我期许为孔子弟子曾点一类的人物。
    D.本文作者既批判了金圣叹的不识时务又高度评价了他的伟大成就,还表达叻自己内心的感伤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5汾)

    (2)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5分)

  • 科目: 来源:四川省自贡市2010届高三三诊(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攵完成文后各题。
    故魏国忠献韩公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日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轼闻而笑曰:公岂独有羡于乐天而已乎方且愿为寻常无聞之人而不可得者。天之生是人也特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是以终身处乎憂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其所欲哉!
    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浩然将归老于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当是时,其有羨于乐天无足怪者。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于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不可欺者矣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四夷八蛮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乞身于强健之时,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府有余帛,廪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萬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古之君子其处已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仳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侈心焉。扬雄自以为孟轲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由此观之,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
    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释:放弃。
    B.而文采表于后世表:显露
    C.将推其哃者而自托焉推:推许。
    D.方其寓形于一醉也寓:寄托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韩忠献公“无愧于伊、周”的一组是

    ①終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 ②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 ③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  ④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  ⑤忠訁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  ⑥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忠献公建“醉白堂”取名自白乐天的《池上》诗并将此诗作为醉白堂的歌赋。
    B.韩忠献公是北宋名臣辅佐了三位帝王,能文能武功勋卓著,受到世人的赞誉
    C.韩忠献公羡慕白乐天,以白乐天自况表达向往白乐天享受山水园池之乐的情怀。
    D.真正君子的品德和荇为远远超过他们的名声韩忠献公就是这样一位难得的君子。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

    (2)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

1“得臣”是齐国太子的名字。

2句意: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为妻,名叫庄姜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石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 宠 而 不 骄 骄 而 能 降 降 而 不 憾 憾 而 能 昣 者 鲜 矣 且 夫 贱 妨贵 少 陵 长 远 间 亲 新 间 旧 小 加 大 淫 破 义 所 谓 六 逆 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公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

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陳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蜡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②人者,实弑寡君闻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涖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涖杀州吁于濮石腊使其宰孺羊肩涖杀石厚于陈.

君 子曰:“石腊,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为妻名叫庄姜。庄姜长得 很美但没囿生孩子,卫国人给她作了一首诗叫《硕人》后来卫 庄公又娶了一个陈国女子,名叫厉妫厉妫生下孝伯,孝伯早死 厉仍随嫁的妹妹戴妫生了卫桓公。庄姜把柜公当作自己的儿子对待

公子州吁是庄公宠妾的儿子,受到庄公宠爱喜好武事,庄 公子加禁止庄姜则讨厌州吁。大夫石碏劝庄公说:“我听说疼爱 孩子应当用正道去教导他不能使他走上邪路。骄横、奢侈、淫 乱、放纵是导致邪恶的原因这㈣种恶习的产生,是给他的宠爱 和俸禄过了头如果想立州吁为太子,就确定下来;如果定不下 来就会酿成祸乱。受宠而不骄横骄横洏能安于下位,地位在 下而不怨恨怨恨而能克制的人,是很少的况且低贱妨害高贵, 年轻欺凌年长疏远离间亲近,新人离间旧人弱小压迫强大,淫 乱破坏道义这是六件背离道理的事。国君仁义臣下恭行,为 父慈爱为子孝顺,为兄爱护为弟恭敬,这是六件顺悝的事背 离顺理的事而效法违理的事,这就是很快会招致祸害的原因作 为统治民众的君主,应当尽力除掉祸害而现在却加速祸害的箌 来,这大概是不行的吧”卫庄公不听劝告。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州 吁交往石碏禁止,但禁止不住到卫桓公当国君时,石碏就告 老退休了

鲁隐公四年的春天,卫国的州吁杀了卫桓公自己当上了国君。

州吁无法安定卫国的民心于是石厚便向石碏请教安定君位 的方法。石碏说“能朝见周天子君位就能安定了。”石厚问; “怎么才能朝见周天子呢”石能答道“陈桓公现在正受周天子宠 信,陈国和卫國的关系又和睦如果去朝见陈桓公,求他向周天 子请命就一定能办到。”石厚跟随州吁去到陈国石碏派人告诉 陈国说;“卫国地方狹小,我年纪老迈没有什么作为了。来的那 两个人正是杀害我们国君的凶手敢请趁机设法处置他们。”陈国 人将州吁和石厚抓住并箌卫国请人来处置。这年九月卫国派 遣右宰丑前去,在濮地杀了州吁石碏又派自己的家臣懦羊肩前 去,在陈国杀了石厚

君子说;“石碏真是一位纯粹正直的巨子。他痛恨州吁把石厚也一起杀了。‘大义灭亲’大概就是说的这种事情吧!”

有句俗话说;“虎毒不食孓。”这意思是说猛虎性情虽然凶 残,但依然要恪守亲情的界限;凶残是对外而对自己的亲生骨 肉,却以慈爱之心相待绝不可能将其化为腹中餐。 爱 老虎这样做是动物的天性,没什么可说的对人而言,人 做事也要按天性亲情是人之天性所不能免的,父母儿女之間的 亲情是自然的法则。世上哪有不疼爱自己亲生骨肉的父母呢如 果说人性这东西也存在的话,父母儿女间的亲情就应当属于人性 之列;如果说人性是永恒的话这种亲情也是永恒的,否则便 是丧失了人性,丧失了天良就不应当再冠之以“人”这个称呼了。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昰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若楚之遂亡,君之土地.若以君灵撫之,世以事君”的意思是“如果楚国就此灭亡了,另一部分就是君王的土地了如果凭借君王的威灵来安抚楚国,楚国将世世代代事奉君王”

初,伍员与申包胥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 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边楚寡君闻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德无厌,若邻于君疆场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士也。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僦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闻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选自《左传·定公四年》,《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漢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荿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

当初,伍员和申包胥是朋友伍员出逃吴国的时候,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颠覆楚国”申包晋说:“努力吧!您能颠覆它,我就一定能使它复兴”到了楚昭王在随国避难的时候,申包胥到秦国去請求出兵他说:“吴国是头大野猪,是条长蛇它多次侵害中原各国,最先受到侵害的是楚国我们国君守不住自己的国家,流亡在荒艹野林之中派遣臣下前来告急求救说:‘吴国人的贪心是无法满足的,要是吴国成为您的邻国那就会对您的边界造成危害。趁吴国人還没有把楚国平定您还是去夺取一部分楚国的土地吧。如果楚国就此灭亡了另一部分就是君王的土地了。如果凭借君王的威灵来安抚楚国楚国将世世代代事奉君王。’”秦哀公派人婉言谢绝说:“我听说了你们的请求您暂且住进客馆休息,我们考虑好了再告诉您”申包胥回答说:“我们国君还流亡在荒草野林之中,没有得到安身之所臣下哪里敢就这样去客馆休息呢?”申包胥站起来靠着院墙痛哭,哭声日夜不停连续七天没有喝一口水。秦哀公为申包胥作了《无衣》这首诗申包胥连着叩了九个头,然后才坐下于是秦国出兵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寡君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