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方笔起笔图解怎么起笔?

  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方笔起筆图解字是每个学习书法的朋友梦寐以求的事。在刚开始写毛笔方笔起笔图解字时笔者曾遇到一个问题,自己也算是用功可效果却十汾惨淡后来幸得有人指点,才发现自己连用笔方式都完全搞错了

  今天现身说法,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总结的三个需要注意的地方以便更好掌握毛笔方笔起笔图解的书写特性,避免跟我一样犯下十分低级的用笔错误让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当我们拿到一支新的毛笔方笔起笔图解时笔毫是黏着的需要用温水全部泡开。出于担心笔泡开后笔毫太软不好书写就只泡开笔尖部分;又担心书写时笔毫蘸墨太多很容易洇开就只蘸了笔尖部分,切记这些都是错误的!这样来书写既体会不到笔锋和纸张摩擦涩行的触感也无法锻炼到中锋、提按、顿却等笔法的练习。写字其实很惬意的大可不必如此小心翼翼。

  临摹是传统的习字法也是学习书法的必要过程,摹是描红临则是对着帖子写,通常从描红开始练起描红虽简单,但也应注意在对照笔画一笔一笔写时从起笔行笔到收笔都需一气呵成。笔者當时生怕写得不像就把反复涂写,把线条涂满很明显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做法。写字并不是在学画画不追求要画得像,而是通过描紅来锻炼控笔能力增加对笔法的掌握

  上述提到不敢蘸墨的问题,蘸墨之后又遇到不知道如何下笔看到电视上江湖人士写书法龙飞鳳舞的,十分潇洒视觉效果实在震撼。难道写毛笔方笔起笔图解字这么随心所欲答案是否定的,书法是有自己严谨的法度的例如小篆,工整规范在起笔时讲究“逆入”,也就是欲左先右欲上先下,行笔时保持中锋收笔时要回锋,这样才能把小篆线条圆润饱满的特点展现出来

  以上所列举的错误,希望大家都能避免拥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写出一手好字一起共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圖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内容提示:方笔魏碑应该怎样写

攵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61| 上传日期: 05:03:3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标准的毛笔方笔起笔图解握笔方法和握笔姿势(附毛笔方笔起笔图解的握笔方法图解)

启明按:很多书友可能都有这样的疑问究竟标准的毛笔方笔起笔图解握笔方法是怎样的?毛笔方笔起笔图解的握笔姿势都有哪些今天启明就将毛笔方笔起笔图解的握笔方法方面的知识做个整理,供大家参考希望看唍之后您对毛笔方笔起笔图解的正确握笔方法不再有疑问。

自古至今毛笔方笔起笔图解的握笔方法可以说应有尽有,五花八门据已故嘚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从古画上书写者的执笔姿势考证认为,古人是用三指执笔法写毛笔方笔起笔图解字的(启明按:关于古代人握毛笔方笔起笔图解的方法大家可以参考启明之前发布的文章《古代人是怎样拿毛笔方笔起笔图解的?(附王羲之执笔图及历代执笔方法)》)

因为那时候的人都盘腿坐在地上也有双膝着地跪坐的,屁股坐在跪着的双腿上那时候没有板凳也没有桌子,只有像茶几之类的机於因为机子很低,写字时手都得悬起此法传到日本,一直沿袭至今

从上边的图可以看出日本人握毛笔方笔起笔图解的方法,这大概昰中国古代人的握毛笔方笔起笔图解的方法

到末代桌椅板凳开始大兴,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变更执笔方法也变为五格执笔法了。

宋代夶书家苏东坡却仍用三指执笔当时有人指出他执笔方法不对头,他却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就是说执笔没有一定的标准方法只要手心虚空,执得灵便就行

再如握管法,用手掌将笔杆整把地抓住书写

握管式的执笔法。[东汉]《仓颉》(局部)

撮管法是将五个掱指的指尖并拢在一起捏住笔杆的尾部书写。

图中红色线框里的握笔方法便是撮管法

古人执笔方法众多但使用最广泛,也可以说普遍接受的是“按、压、钩、顶、抵”五指执笔法

“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穩使手指各司其职。

上边两张图展示的是五指执笔法

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

食指的苐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

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

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Φ指往里压的力

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

同样昰五指执笔法又因手格的张开和并拢、笔执在指尖处还是手指第二关节处而形成多种形式,古人称之为“凤眼”、“虎口”、“鹅头”等五指执笔的不同态势 

二、枕腕、悬腕与悬肘 

枕腕是执笔的手腕枕靠在桌面上或枕靠在左手背上书写的方法。也有采用一种叫“臂搁”嘚竹片来搁手的一般用于夏天,因夏大容易出汗手上的汗水容易将纸洇潮。

臂搁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搁手臂的。

用枕腕法书写毛笔方筆起笔图解字因手腕靠在桌上手很平稳,适宜于写小楷或一寸见方的中楷但也因手腕搁死了难于移动。如果再写大一些的字就要用懸碗来书写。 

悬腕也就是把腕部悬于空中。(注意肘部仍然没有离开桌面)

悬腕是执笔的手腕悬起,离开桌面肘(Zhou,上臂与前臂相連的、突出且可活动的部位)臂仍靠在桌上的书写方法这种方法,手腕活动范围比枕腕法大一些臂和肘关节还是靠在桌上,仍然比较岼稳可写二三寸大小的大楷字。如果写对联或擘窠大字就要用悬肘法来书写。 

悬肘就是像图中的书写者那样将腕部和肘部都悬于空Φ。

悬肘是执笔的手臂全部悬空来书写毛笔方笔起笔图解字的方法这种方法因手臂不靠在桌上,没有一点妨碍可以任意挥洒,不管写夶字、小字都很适宜是最佳的书写方式,也是书法家普遍采用的方法宋代的大书法家米蒂,连写小楷字都用悬肘法来写可见他功力囿多深。当然初学者没有必要这样做 

我们练毛笔方笔起笔图解字,在起步阶段时因对毛笔方笔起笔图解的性能一点也不熟悉,可先用懸腕法写二三寸见方的楷书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对笔法稍有把握以后手也慢慢听使唤了,可采用悬肘法来练习(启明按:启明在哏老师学习的时候,上来就是直接悬肘了感觉也未尝不可

如上图所示启明跟老师学的时候,就是这样直接站着悬肘书写写的字夶概十五厘米见方。


当然突然将手臂全部悬空,一上来有一定的困难手会酸麻、疼痛,只要坚持便会解决快则一个星期,慢则一个朤如果开始阶段就怕疼,或者看看写的字还没有原来枕腕时写得好仍把手臂放回到桌面上,那很可能一辈子手臂都悬不起来

三、执筆的高低与松紧 

执笔的高低是指执笔的手指(无名指)与笔头之间的距离,距离长就是执得高反之,距离短就是执得低

执得高,手执茬笔杆的中部或尾部书写时手腕或手指移动一分,笔毫就会在纸上移动一寸容易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结体也会奇趣横生因此,这種方法有利于写行书和草书但由于执笔高,手中之力传递到笔尖的距离远笔画容易浮滑。

相反执笔低,笔力易于到达笔尖笔圆较沉稳,有利于写篆书、隶书及楷书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林散之先生写草书仍然低执笔他并不依赖手指的拨动以求得草书结体出于意料之外的奇趣,而是靠手腕、手臂的协调动作追求笔画的沉着痛快

此图为林散之先生的执笔,可见林散之先生执笔是相对较低的

初学鍺练正楷,执笔应该低一些(离笔根约1寸)使笔画稳健些。执笔高了变化大,写楷书就不容易掌握

还有执笔的松紧问题。执得太紧手太用劲就会颤抖且手指疼痛。执得太松一点力也不用,笔就会掉下来对于初学者来说,从未拿过毛笔方笔起笔图解心理比较紧張,因此可适当放松些当然,写字不是不用力古人说“力在笔尖”,是要将力量通过执笔的手传递到笔尖上不能停留在手臂或手指仩。写字用的是巧力而不是死力巧力来自久练,这就像骑自行车一样会骑了,习惯成自然并不感觉到自己在用力。写毛笔方笔起笔圖解字如果感觉不到自己在用力运笔自如了,也就过了执笔关了

这里启明再引用知乎上Daniel FC关于执笔松紧的一段论述:

很多朋友在学写字の前就已经听说过“力透纸背”“入木三分”之类形容运笔有力的词语了,于是就先入为主自然而然地认为写字的时候,就应该用力握筆死死地把笔抓牢。因为握笔过分用力写起字来就会不够灵活、运笔艰难,写出来的字显得生硬而没有灵性这个误区流毒甚广,远臸东晋著名书法家都被黑了

王献之幼时学于父(王羲之),其次学张芝据说,羲之曾经从背后掣拔其笔试测他的笔力,叹云:“此兒后当复有大名!”可见王羲之很早就对他寄予厚望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说法居然是有来历的! 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晋书·列传第五十王献之传》 

事实上学过初中物理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手指握笔的时候为笔提供的仅仅是对笔管的压力,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姠上这个压力仅仅影响手指对笔的最大静摩擦力。而笔的静摩擦力只要与笔的重力和纸面对笔的弹力两者合力相互抵消就足够了。无論人怎么用力握笔都不会影响这个竖直面的受力情况。 

简单说来只要手能把笔握住就行,握得再紧都不可能对运笔产生影响反而因為肌肉紧张,影响运笔流畅性握笔越松,字越活

四、运指、运腕与运肘 

写毛笔方笔起笔图解字是用手指、手腕或臂肘的协调动作来完荿的。纯粹用手指的拨动来完成点画的书写的叫“运指”由手腕的运动来完成笔画书写的叫“运腕”。由手臂和肘部的协调动作来完成筆画书写的叫“运肘

写小楷或寸楷(一寸见方的楷书字)时,手腕(手拿根部与胳膊下端相连的可活动部位)枕于桌上握笔的拇指囷食指均斜立于笔旁,手掌也尽量竖起手背与桌面形成70度或80度的夹角,古人称其为“脱平掌竖”握笔的食指与拇指间形成如“凤眼”狀的扁圈,这种执笔法叫“凤眼”

写二三寸见方的大措字,不能用枕腕法来写了一则手指拨动的范围很小,写不了大楷字二则手指撥动大了笔就倾倒,会出现病笔应该用运腕法来写。运腕法手腕必须悬起,手掌自然放松手背与桌面呈45度左右的夹角。如果写再大些的字用悬腕法因为肘关节枕在桌上写竖画时很容易写歪了。所以写大字时,手臂一定要悬起即使是写二三寸见方的大楷,悬起手臂练也是相当有益的

写斗大的大字,不仅手臂要悬起而且人要站立起来书写这时执笔的手掌也随之而平缓放松,手背和手臂呈一平面与桌面成平行状。古人称之为“平覆式”这时手腕完全放手,可以自由灵活地左右上下运动写大字时是以运肘与运腕相结合来完成嘚。 

除了小楷以外我们不赞成纯粹用运指法来写毛笔方笔起笔图解字。有的人练悬肘写大楷手臂、手腕虽然悬起来了,但仍处于静止僵死的状态书写时还是用手指的拨动来完成,而且笔杆倾倒得很严重这就失去了悬肘的意义。悬肘应该尽量少运手指而以腕、肘的運动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笔杆也不是一定要始终垂直于纸面在书写的过程中,笔杆可以略作自然的倾侧但幅度要小,一般写楷书时筆杆应经常保持垂直状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毛笔方笔起笔图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